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畜牧业前景分析实用13篇

畜牧业前景分析
畜牧业前景分析篇1

传统畜牧养殖业是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大部分养殖户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速度较慢,具有从众、随大流的心理,推广新技术的难度大;而现代畜牧业要求养殖集约化,因此养殖户要进入集中饲养的小区或者规模化养殖场,如何发展现代化畜牧业,文章将针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以及前景进行分析探讨。

1 畜牧养殖业发展的目标

智能化是畜牧养殖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为推进我国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与交流,推动联盟共同发展。

当前农业发展进入了科技创新驱动的新阶段,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现代村镇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链、产业集群的有机发展,推进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科技联盟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一支重要力量,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整合产业优势科技资源,围绕田间种植全过程机械化、畜牧养殖智能化、农产品加工精细化、农业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实现。

2 畜牧养殖业发展的任务

现代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畜牧养殖业发展方式,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生产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优质安全的畜牧养殖业。其总的任务目标是要稳重求发展,即是在做好稳步提升畜牧养殖业的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的产品市场,并要保障产品质量以及生产的安全。

2.1 提升畜牧养殖业的生产能力

加强各级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指导,把政策落实到一线工作中,实施规模发展,加大宣传力度。

2.2 推行规模化畜牧养殖

建立规模性的示范基地,并加大政府对示范基地的扶持力度。

3 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意义

发展现代畜牧养殖业就是要对传统畜牧养殖业进行改造,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装备以及经营理念去发展畜牧养殖业,做到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优良、质量安全、优质生态、高产高效。

3.1 从养殖效益方面分析

能让农牧民摸得着、看得见的就是装到口袋的钞票,因此养殖户最关心的就是养殖效益。传统畜牧业养殖规模小、收入少、养殖品种大多为土种;现代畜牧业是规模化、集约化、品种优良化的养殖。无论是从规模上的综合效益还是从个体的产出效益,现代畜牧业发展优势显而易见。

3.2 从食品安全方面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三鹿奶粉、双汇火腿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给食品安全和监管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国家相继出台了《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同时加大了监管力度,我县也开展了瘦肉精等违法饲料添加剂、生鲜乳质量的定期抽检工作,由于养殖户较多,也比较分散,抽检只能对部分规模化养殖户和上市屠宰、调运的牲畜进行抽检,百分之百、无死角的检测还无法做到,而且在养殖环节,养殖户用过哪些兽药、疫苗也无法追溯,出了问题有时也查不出是谁的牲畜。发展现代化、集约化畜牧业,可对养殖户进行定期的检测,通过建立养殖档案,佩带电子耳标等措施,在疫病的诊疗用药、饲料使用方面形成有效监管,对生产、销售等环节形成可追溯管理。即使销售后出现问题,也可以查出是哪个养殖场、养殖户养的牲畜,养的时候用过什么药或者添加剂。

3.3 从抵御市场风险,创建品牌方面分析

规模化养殖成立合作社,实行分散饲养、联户经营,提高了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了与企业洽淡的资本,降低了市场风险,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养殖户的利益。同时,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还有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来讲,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其他种植业、林果业、设施农业、第三产业等产业发展方向将更加趋于专业化,只有利用优势,发展特色,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养殖,才能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畜产品品牌。

4 畜牧养殖业前景分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要求将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对农业和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级政府部门也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其发展的政策,畜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区域经济的大建设、大发展为我们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一批大集团、大企业的入驻,将使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入城镇,这将为未来畜产品的需求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资金流的大量涌入,也将带动对畜牧业的投资,企业的参与建设为我们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养殖经营模式,带动更多养殖户增收致富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我镇畜牧业发展应充分认识眼前的优势和面临的机遇,更加坚定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信心。领导干部是服务一方经济的领头羊,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树立发展大产业和科学管理、集约经营、发展效益农业的新观念;要全面分析在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效益增值,树立发展大农业、建立大市场、实现大流通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观念。

参考文献

畜牧业前景分析篇2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087-02

一、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使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畜牧业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产业,其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营销工作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市场占有率较低,而一带一路为其提供了贸易的便捷通道。在此背景下实施完善的营销策略能够有效促进西部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还能够为我国畜牧产品的市场拓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部畜牧产品营销策略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对一带一路的贸易契机把握不准,缺乏营销创新意识和能力,缺乏专业化人才的推动作用,政府部门的相关支持和引导政策不足等都限制了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市场拓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必须要对其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全面有效的完善其营销策略,促进我国西部畜牧业的发展。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畜牧产品完善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全面促进西部地区畜牧行业的发展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对畜牧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增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西部地区的发展更加备受重视,畜牧产品的营销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对西部地区的畜牧业而言,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优势,开展有效的对内对外贸易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出路。因此,完善的营销策略能够促使西部地区的畜牧业取得更为长期的发展,使其能够突破现有的产品销售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不断进行市场开发,以此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和整体的销售率,进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能够为我国畜牧产品的市场拓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畜牧业发展一直处于较为低端的环节,产品在市场中受欢迎程度不高,甚至很多地区出现抵触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现象,增加对外来畜牧产品的购买。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营销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带动其畜牧业的发展,进而可以为我国畜牧产品的市场拓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提升产品的质量和附加价值,强化品牌建设,以完善的、多样化的营销策略迎接市场竞争,转变我国畜牧产品传统的市场拓展模式,不断提升我国畜牧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一)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贸易契机把握不足

当前西部畜牧产品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并没有有效把握一带一路背景下带来的贸易契机,其现有的营销策略相对单一,主要针对于我国中东部市场,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产品市场需求没有准确的定位和分析,在整个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还处于被动地位。同时,一带一路背景下所带来的贸易契机包含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和市场竞争压力,这同样是目前我国西部畜牧产品在营销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和准备的。对贸易契机把握不足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营销策略存在的首要问题,对其进一步的市场战略将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二)缺乏营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西部畜牧产品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是畜牧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较少,其在市场中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很多小型的畜牧产品生产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因此大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以传统的营销理念和模式为主,不注重对市场营销理念和方法的创新,缺乏创新的基本意识。二是在实际的市场营销策略执行过程中,还缺乏完善的营销计划与反馈机制,实际的执行能力不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不足,缺乏基本的营销品牌创新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营销策略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难以取得有效的进步。

(三)缺乏专业化人才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还缺乏专业化人才的推动作用。一是目前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的现有营销人员在学历水平、整体素养、专业素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欠缺,而对其培训力度不足,使其难以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有效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缺乏关键人才的推动。二是由于目前一带一路的建设还没有彻底打开周边市场,使西部地区的畜牧产品生产企业还没有真正重视到人才的作用,因此其没有从外部引进一批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外部的先进经验和技术难以顺利流入企业中,因此对其营销的推动作用相对有限。

(四)政府部门的相关支持和引导政策不足

西部地区畜牧产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指导,而目前其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还缺乏政府部门的相关支持和引导。一是我国政府对于西部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关注度不足,相关的补贴力度不足,使很多畜牧业企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既定的利润,各项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二是政府部门对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的营销策略指导不足,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政府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的营销策略,很多小型的畜牧产品生产企业得不到政府部门的有效支持,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得到政策和制度方面的保障,限制了其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完善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营销策略的对策建议

(一)有效把握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贸易契机

一方面,要把握国内市场的需求,借助于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和实施完善的营销策略,继续扩大西部地区畜牧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占有率,为其市场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其对国际市场的开发能力,并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营销策略,充分提升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市场规模,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长期发展。

(二)提升企业的营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是要对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管理者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充分掌握先进的营销方法和营销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营销方式,提升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畜牧产品市场发展的认识度,充分意识到营销策略对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并做好创新营销的思想准备。二是要摒弃传统的营销模式和营销理念,通过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营销策略和模式,并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创新营销策略,使其能够充分有效的服务于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需要。

(三)强化专业化人才对营销策略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西部畜牧产品生产企业要对其现有的营销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充分掌握现代营销的方法和理念,并对其培训的结果进行有效的考核,通过内部专业化人才的推动实现西部地区畜牧产品能够顺应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并不断促进整个畜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现有企业的用人机制等措施,从外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引进一批专业化的营销人才,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在畜牧产品营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西部畜牧产品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营销策略奠定充分的人才保障。

(四)完善政府部门的相关支持和引导政策

强化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是促进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生产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扶持企业发展的责任,并充分借助于一带一路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其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同时,要对企业在贸易过程中的营销策略进行必要的指导,及时发现和处理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生产企业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通过政府的必要行政职能,对西部畜牧产品生产企业的营销策略提供一定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五、总结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想提升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必须要充分重视其营销策略。当前,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要正视畜牧产品营销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应该从有效把握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贸易契机、提升企业的营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专业化人才对营销策略的推动作用、完善政府部门的相关支持和引导政策等方面出发,全面完善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畜牧产品的营销策略,因此促进我国西部畜牧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 考 文 献]

畜牧业前景分析篇3

1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关系到畜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新时期背景下应该全面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并明确工作重点,为工作的良性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细化分析,发现其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畜牧养殖工作中疾病的防控是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开展日常管理和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这一工作重点的重视,并积极开展地区疫病调查和研究工作,结合地区疫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措施,有效增强疫病防控工作的实际效果,保护畜牧产业的安全性。

1.2加强健康检查,探索科学研究工作

在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健康检查是较为重要的内容,也是重要的工作任务。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对管辖范围内养殖单位或者个人动物健康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把握整体动物健康情况,制定合理的动物健康防疫工作规划。同时,应该保证免疫注射效果,特别是在疫病流行和高发时期,应该定期到养殖单位、屠宰场等地区开展动物免疫情况检查,并对疫病防疫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希望能够逐步改善现状,促进疫病防疫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为湖南省隆回地区畜牧养殖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1.3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实践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对畜牧养殖活动中动物防疫工作效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防疫工作实际情况,还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视,为疫病防疫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1]。一方面,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指导部门应该对基层地区的动物防疫组织和组织机构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并合理加强对不同设备的配置,增强疫病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全面提高防控工作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引入高素质人才,保证防疫工作的优化开展,争取在新时期背景下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

2全面优化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

结合当前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重点,新时期背景下对防疫工作进行有效优化可以从法律宣传、人才队伍建设、基础免疫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争取取得良好的效果。

2.1加强法律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法律宣传在增强防疫工作规范性,促进防疫工作有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全面加强对法律宣传工作的重视,向社会大众普及动物卫生安全方面的知识,让屠宰场工作人员、养殖场工作人员以及贩运部门都能够对疫病防控工作形成系统的认识,在生活和工作中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为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2]。同时,引入媒体宣传手段,从电视广播等角度向社会大众讲解疫病防控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加强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有效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保证疫病防控工作的实际效果。

2.2全面加强培训,提高防疫人员的工作素质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优化开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因此在开展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防疫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逐步提高防疫人员的专业素养,保证能够结合疫病防疫工作的实际需求与时俱进的对疫病防疫工作进行细化调整,增强疫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全面推进疫病防控工作的优化开展。

2.3加强对检疫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开展检疫工作能够及时发现疫病并制定合理的疫病防控措施,对防疫工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3]。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应该全面加强对检疫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在严格规范防疫条件的同时,遏制不良动物品种和相关动物等进入到本地区,进而促进检疫工作的优化开展,为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支持。综上所述,在各地区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撑,促使新时期背景下能够取得良好的防疫成效,促进防疫作用的全面凸显。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各地区在全面加强畜牧养殖行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将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作为重点,以此为支撑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艳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探析[J].兽医导刊,2016(6):13.

畜牧业前景分析篇4

将观光畜牧业和生态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新兴的产业模式——生态观光畜牧业,其核心是畜牧旅游的生态性,是利用生态资源的一种旅游活动,因此,生态观光畜牧业示范园区既是观光园又是生产基地,生态观光畜牧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必须遵从科学性,使其具有产品生产功能;作为旅游园区,又必须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以满足人们的视觉亲历和心灵感受[1];示范园区的景区设计就是利用农村养殖设备与空间、农牧业生产场地、农牧业产品、农牧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适当的规划设计,以发挥生态农牧业生产效益,在满足游客旅游休闲需求的同时,给游客带来农村和农牧业的知识,将旅游休闲和增长知识结合起来[2]。

生态观光畜牧业园(区)建设,应因地制宜进行设计,位置可选择自然风景条件较好及畜牧业资源丰富的风景区周围,还可在草原、山地草场、养殖牧场、农场、林地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可选择利用周围已有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或现代化农村等地点建设园(区),展示农村悠久古老的历史文化或崭新的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风貌;园址选择应结合区域的经济技术水平,规划相应的园区,水平条件不同,园区类型也不同,要规划用地,留出适当的发展备用地;景区设计在考虑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持园区与外部区域的联系与协调,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园区园林化”。

1 景观规划功能定位

在进行规划前,首先要明确景区规划的功能[1,3]。虽然观光园区是将休闲和生产相结合,但其功能依然有侧重点。如果园区侧重观光旅游,在设计时,就要注重植物搭配,营造良好的景观,愉悦身心,以旅游带动畜牧业的发展。如果园区侧重产业生产,应该将重点放在养殖园的生产和示范方面。确定园区的发展重点之后,就可以打造园区的主题形象。主题形象是根据市场调查情况,结合园区本身的资源状况确定的。一个立足自身资源,适合市场需求的的主题形象可以使示范园区的特色得以凸显,能够打造自己的风格,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4]。一般情况下,景观园区的规划可以分为以下4个功能区:一是生态环保种养区。该区域主要包括种植区和养殖区。种植区可以种植蔬菜、水果、饲草等;养殖区主要是生态养殖各种动物。种植区和养殖区合理布局,种植区可以作为畜禽养殖隔离带,起到工程防疫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将养殖区的粪污进行处理后,施用于种植区,促进其发展。二是能源循环展示区。该区域主要包括新型能源区和有机果蔬区。新型能源主要是指利用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沼气和发电,用于生活燃料和生产用电;有机果蔬区是指有机肥用于饲草、饲料和果蔬种植,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三是安全食品加工物流区。设置于种养区,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四是商务休闲服务区。设计办公、旅社、会议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展览中心、素质拓展基地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以户外休闲、旅游度假、现代农牧业为核心的休闲商务中心。

2 生态畜牧业观光景区布置原则

传统的畜牧业发展以生产畜禽产品作为最终目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观光畜牧业与传统的畜牧业其共同点是其主要内容都是畜牧生产,但生态观光畜牧业不以生产畜禽产品为最终目的。生态观光畜牧业是在进行生态养殖的基础上,通过观光休闲,在获得畜禽产品的同时,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发展观光畜牧业,先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营造有特色的景观,才能吸引游客[5]。生态畜牧观光园区布置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突出特色

生态观光畜牧业的目的是吸引游客前来开展观(赏)、品(尝)、娱(乐)、劳(作)、科(教)等活动,以农牧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以城市为市场,以参与为特点,以文化为内涵;为使园区在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看农家戏、观农村风光、带农特产品”的旅游消费中实现增收,必须在生态原则上集中建设一批养殖、种植园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带;规划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当地资源的潜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养殖园区。要避免生态观光畜牧业园区设计千园一面、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营造出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种植养殖景观,如特菜种植、特禽养殖、牧区天然草原草场和自然人文景观。

生态观光农牧业旅游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要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包括培育绿色观念,推行绿色标准,实行绿色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开展绿色经营[6];在观光旅游经营中充分利用生态畜牧资源和乡土资源(如特色畜产品、特色蔬菜、尝农家饭等),既体现对资源的深化利用,提高附加值,又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2 以人为本,注重文化景观的营造,做到景观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规划生态观光畜牧业园时,需要游客更多地参与到种植、养殖、畜产品加工、乘骑、使役等劳动中去,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游客的行为活动成为构成景观的重要要素,规划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活动空间,使之成为景观的一个重要部分,真正体现劳动+休闲的模式。

在规划考虑人景交融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养殖区、乡村等原貌,体现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远离复杂,远离功利,远离雕琢,远离装饰,保持乡土文化的简略和淳朴;保持原生态是生态观光景区设计大原则;生态观光旅游景区一般都面积广阔、村寨相连、山水相依,有田舍、牧场、圈舍、森林、草场草地、动植物、山崖巨石、溪涧港湾或者江河、大漠、海洋等,这些“原生态”旅游资源都是不能过多人为干涉或扭曲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的节日民俗更是不可替代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因此生态畜牧业观光规划设计必须突出原生态性,留“乡味”,传承乡土文化[7]。

2.3 兼顾生产与观光的功能

生态观光农业的重要特点是将生产和观光功能结合起来,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生产是基础,只有在生产基础上,开发其生态观光功能,将传统的生态畜牧业生产通过规划设计融入周围环境,使其景观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例如,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并结合当地产业传统,实施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不断开发农牧业生态和休闲功能,大力开发山、水、场、园、林、庄等旅游资源,鼓励发展“名特优”特种养殖,形成由几个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区域特色经济架构[8]。推行健康养殖方式,按草牧、农牧、林牧、渔牧、牧沼等相结合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坚持非均衡发展,打造优势区域,一园一品或一园多品;或推进专业化养殖,建设优势产业村镇,形成一村一品、数村一品或一乡一品,大力发展生态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逐步建设成生态家园小区、生态畜牧养殖小区、生态农业小区、旅游观光农牧业小区。

3 生态农牧业观光园区养殖模式

生态观光农牧业是将观光与休养、体验与游乐等结合在一起,农牧业既具有丰富膳食的功能、动物生产功能、社会生活服务功能、调节生态功能,也具有旅游观光功能、文化功能和示范教育功能等,融生产、生活、生态和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生态观光畜牧业是对有明显优势的生态畜牧业和观光旅游业进行综合开发,使种草、养畜养禽、林业、种植业、旅游等作为一完善产业链条,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共生关系的良性循环,做到资源共享、统一规划、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形成“1+1>2”的开发模式[9-10]。

3.1 区域开发模式

生态观光畜牧业的养殖模式要以畜禽养殖为中心,重点解决养殖中的粪污问题,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当地风景区,因地制宜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种植业、加工业、服务业、无污染处理业等),形成各个环节相互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正常、高效、无污染的配套系统工程体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生态流循环再生原理为指导设置生产功能区,涉及产业有种植业、林果业、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蜂业等,在提高农业景观生态、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提升景观美学价值,为生态旅游营造出更优美的环境,根据不同区域选取相应模式[9];观光生态畜牧业具体主要有山地、平原、山塘库区等3种形式:一是山地模式。山区区域多林木、果木,园区模式建议以放养为主,与林果业相结合,达到生态、观光、畜牧三者结合的目的。游客在园区可以采摘、山间游玩、购买农牧产品。林区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注重疫病防治,强化防疫措施,做好林区防护设施,避免游客在游玩中发生危险。该模式建议以林下养禽为主,以避免小型园区在屠宰过程中产生问题。防护林的建设还可加速土壤脱盐熟化,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起到良好的生态保护作用。二是平原模式。利用荒滩植草发展牛羊为主的牧业生产,油葵与养蜂相结合;利用滩涂草地资源和作物秸秆,扩大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规模经营。平原地区经济作物多,应以果蔬为主,可考虑通过以沼气工程建设为纽带,用畜禽粪便、秸秆生产沼气,用沼液灌溉作物,沼渣作有机肥,形成畜种、沼气、作物的良性循环,形成“牧—沼—果(蔬)”的循环生产格局。建立林-菇型、林-鸡型复合生态系统,突出生态养殖理念,特别注重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把实现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作为项目建设目标。结合现有的采摘形式,鼓励有机认证、绿色认证,以有机水果、绿色食品、生态肉蛋奶为卖点,吸引城区游客消费。三是库区模式。对海河泽等滩涂可采用农牧渔工多种模式进行综合开发[11]。库区渔业推行健康养殖模式进行鱼塘标准化建设,在鱼塘周边建排污渠道,实行污水与养殖水分开,以保证生产养殖达到无公害标准,同时排污水可用于农作物灌溉,对鱼病采用中草药防治方法。这一模式可以充分利用鱼塘污水灌溉作物,达到生态循环,同时可建设树下垂钓、作物采摘、全鱼宴特色餐饮等项目,吸引游客消费。

3.2 生态养殖模式

设计生态农牧业观光示范区或园区要因地制宜,以生产为主体,提供游客休闲、产品为主线,突出生态养殖;选择合适的生态生产模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生态农业生产设计,以此实现农业系统结构的合理[12]。一是种养结合,养殖项目必须和种植项目结合,做到粪污无害化循环处理,形成绿色或有机种植如蔬菜、水果、菌类、温棚种植蔬菜园,可以提高商品自给率,做到吃得好,拿得走。在养殖和体验区域,其设施要考虑安全性,同时应确保整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体验园、有机水果区,温室蔬菜园区等,瓜果成熟季节可以进行采摘体验;养殖服务内容有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乳制品品尝、奶吧;生态养鹿,开发鹿茸制品,鹿产品、喂鹿童趣;养羊如绵羊、山羊、奶山羊,羊肉或毛制品、羊奶等。二是与林木结合的生态养畜和生态养禽,如林下养鸡,河塘养鸭养鹅,特种家禽养殖;畜禽粪便直接用作农作物有机肥,达到生态循环经济的要求,并使畜产品品质得以提升,提高了经济附加值,肉蛋奶受到游客欢迎,提高园区收入。三是畜禽、土地认养,开辟出租服务,为游客提供种植、养殖天地,平时代管理,如宠物代养、代管理等。四是各种特色服务,游客可在园区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游玩,有自助烧烤、采摘、垂钓、园区劳作、体育运动等多种娱乐项目,利用农家餐饮、山间野味吸引了大量游客如野地种植的蔬菜、野地圈养的鸡、鸭等;该园区依山而建,游客可以随时到山中游玩,同时园区为游客提供KTV、室等多种娱乐方式,使游客有多种休闲方式可以选择。在生态园景观的规划区让游客品尝以绿色、无公害为特色的农家餐饮,使游客通过品尝该农家菜的新鲜和美味后,感受农家的气氛,放松心情,享受农家的自然与纯朴[11-12]。

4 结语

观光生态农牧业开发模式主要依托生态村、风景区和农牧业园(牧场、林场、生态菜园、茶园、果园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兼具生产和旅游功能的农牧林渔业观光生态园,将生态农牧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要素,以达到充分利用农牧业生态、土地资源和太阳能,延长产业链的目的。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经营管理生产,以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5 参考文献

[1] 曹琼,李雪娇,麦热耶木·艾散,等.城市观光奶牛场发展策略探讨——以深圳光明农科大观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2(6):10-12.

[2] 郑军和,史建民.山东省区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2):203-206.

[3] 李同升,马庆斌.观光农业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2,21(2):77-80.

[4] 徐海顺,卞新民,汤国辉.城郊矿区废弃地观光农业生态规划[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275-279.

[5] 李彦苇,陈霞.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布局的原则--以赣榆县观光农业发展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2(8):362-363.

[6] 尹华光,王晓彤.试论绿色旅游的实现形式[J].生态经济,2006(3):114-116.

[7] 汪升华,陈田,刘洋.都市郊区生态旅游地规划与开发的核心理念[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1):49-52.

[8] 李晓颖,王浩.“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300-306.

[9] 李金才,邱建军,任天志,等.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功能与效益分析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46-50.

畜牧业前景分析篇5

1畜牧市场的环境分析

随着畜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畜牧经济效益也应该得到提升。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畜牧业市场结构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西方畜牧产业较为发展的国家为首,大幅占领国外以及国内市场,而我国的畜牧产品的出口比重增长量却不明显。在畜牧产品需求量日益上升的背景下,仅仅保证出口稳定,相对来讲就是经济管理的原地踏步。因此,国家及时出台相关的管理政策和调控机制,国内的畜牧产业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应该基于当前的畜牧发展情况,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情况,从当前的畜牧产业结构入手,从根本上提升畜牧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力,在国内的畜牧市场当中也要积极提升占有率。在消费者的眼中,产品质量就是竞争当中无形的优势,也是口碑提升的渠道。畜牧相关企业也要注重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行业内部工作秩序,建立标准化、现代化的畜牧养殖示范基地,确保畜牧产品的质量优良。管理人员要时刻将产品品质放在发展的首位,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依旧能抵抗发展带来的压力,并且通过当前的先进技术,逐步提升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对于保持销售额、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着直接作用,也有利于企业建立更加系统化的畜牧养殖生产基地。

2畜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农产品竞争较为激烈,在进入21世纪之后,各行各业的发展也进入新态势,尤其在农副产品市场,要打破传统的需求界限,为市场竞争和发展带来新内容。我国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向与国际市场间存在着冲突,因此在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在改进方向上没有制定良好的对策,对于我国的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从当前的发展角度上来看,我国的畜牧产品的生产值仅够维持国内的需求,在出口方向上的潜力也较为有限,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肉制品的价格在稳步上涨,我国的肉制品出口量处于发展相对平缓的状态,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猪肉出口量较低。在这一过程当中,我国畜牧产品和水产品的优势地位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约,例如畜牧饲料、养殖投入等。在这样的发展基础之下,我国的畜产品还要满足国内市场的基本需求,由此可见,我国在畜牧出口上的潜力极为有限。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不仅是畜牧产品,其他的生活资源需求也在逐渐增多。饲料的用量以及粮食的紧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畜牧业发展的波动,从短期眼光来看,这一问题会降低国内畜牧产品的供给情况,从长远角度来看,饲料的价格对于畜牧行业的发展空间以及速度都带来不小的影响。当前的玉米、大豆等粮食价格的不断攀升,畜牧养殖的成本也在逐渐加大,从而对畜牧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其他方面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当前的很多养殖场仅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却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不重视污染处理的重要性,不仅影响到自然环境,对于周围的居民以及畜牧养殖都带来潜在问题。当前大多数的养殖场的污染处理系统和技术上不完善,而且无法满足当前的养殖需求,给自然资源带来较大的损失。我国的污染管理条例也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这使得一些“钻空子”的管理人员有机可乘,加重了养殖场周围的污染情况,对于现代畜牧养殖经济管理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畜牧经济管理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管理人才和设备。由于受到设备更新速度,以及企业的资金运转等诸多问题,畜牧企业很难做到及时引进吸纳新机器,这也促使畜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无法高质量的开展畜牧养殖工作。这样的发展情况不仅会大幅提升经济成本,也不利于当前畜牧行业的管理。人才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畜牧经济发展当中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当前的企业管理团队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无法从根本良好的开展管理工作,为后续的畜牧经济管理带来较大的阻碍。

3现代畜牧经济管理的对策

3.1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基于当前国内畜牧经济的发展情况,应该全面改善农业资源的配置结构,促使国内农业资源扩大出口规模。利用这种进口替代的形式,逐步向出口促进方向进行转移。这样的资源配置需要畜牧行业多方面的支持,例如,加大猪肉的检疫监管力度;强化农产品市场体制;积极建设农产品交易港口,完善运输设施,为农产品市场发展奠定基础,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改革。畜牧业的管理也要基于经济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达到相应的发展目标,就要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引导相应的管理人员明确当前的畜牧养殖理念,并且完善畜牧产品的管理和检测体系,完善畜牧发展的信息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具有示范性质的农场,加强带动领导作用,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带动畜牧行业向无公害方向发展,提升我国农副产品的竞争能力。随着国家发展形势越来越好,畜牧业的发展地位以及重视程度都有所提升,畜牧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无法缺少的必需品,因此,农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我国应该积极改善农业资源的配置,不断拓展农业资源,并且对当前的畜牧技术进行及时更新,解决饲料等方面的问题,满足畜牧行业的发展需求。

3.2更新畜牧管理观念

在过去的畜牧业发展当中,人民的生活条件有限,大多数人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这也导致人们的思想水平以及对外界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只注重经济利益,而没有考虑到社会与经济间的发展关系,相关部门也没有对公众进行及时的思想引导。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领导干部要积极发挥自身的管理能力,积极应对畜牧经济管理当中遇到的问题,将畜牧经济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进而促使畜牧行业进入到可持续发展地规划当中。除此之外,人才的引进也是现代畜牧经济管理的基础。任何一个行业要想进行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与此同时,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建立完整、有效的考核制度,通过定期培训,逐步提升工作人员以及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加强管理人员以及人才的全面发展。企业也可根据培训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进一步提升人才管理机制。现代的畜牧行业要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从根本上吸引大量的人才投入畜牧经济管理队伍当中,这样才能从根本入手,解决现代畜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全面降低现代畜牧行业饲料成本以及养殖成本,全面提升畜牧经济发展,也有助于企业相关发展。

3.3创新规模化的经营

畜牧业前景分析篇6

濮阳县是河南省在平原地区的农业大县,它是农牧结合的地级市,畜牧业产值大约占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的38%左右。为提升地方畜牧产业产值,实现跨越式发展,濮阳市也希望合理利用固有资源优势,破解传统发展难题,在新形势下努力加强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培训工作,吸引更多养殖户加入技术培训活动中,改善地方农业经济,促进民生,加速地方畜牧业的跨越式大发展。

1发展现状

2018年,濮阳市畜牧类肉、奶、总产量达到49.5万t和19.2万t,相比于2017年增长8.1%和6.8%,在全省畜牧业综合排行中占据第3位,整体发展快速且平稳。在如此背景下,濮阳县还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大力引入并推广养殖技术,确保地方养殖户都能深入学习新技术,扩大畜牧产品生产规模。2018年,由濮阳县政府、县饲料有限公司以及县畜牧兽医局联合承办了现代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班的办班目的为加强濮阳县的畜牧现代养殖技术,提高畜牧养殖的科技含量,并为县内畜牧产业发展找到创新关键点和突破点。在经过1年的实践摸索,县内已经初步建立体系相对完善的畜牧科技推广体系,如以生猪品种改良为基础的基层良种繁育体系,它希望全面完善包括濮阳县、乡、村在内的三级畜牧养殖医疗科技服务团队,并建立一批具有高辐射性和强带动力的规模化畜牧养殖场。结合濮阳县地方的饲草饲料开发利用与林草林牧结合示范工作,培训班也全面开展面向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及养殖户个体的饲料配置现代化养殖技术体系,希望实现地方畜牧科学养殖水平有效提高。还以生猪为例,保证地方生猪良种覆盖率提升到80%以上,出栏率提升到108%以上,养殖科技入户率达到78%以上,实现科技畜牧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优化,带动全县畜牧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目前濮阳县已建立符合现代化畜牧养殖技术的创新培训模式,如“生猪150模式”、“养牛165模式”、“养羊1235模式”及“肉禽165模式”等。当地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及个体养殖户可根据所学习知识内容与现有资源进行畜牧养殖规划建设,县内更鼓励大规模畜牧养殖场开展建设工厂化畜牧养殖流程及无公害养殖模式体系,有效帮助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及相关企业快速走上正轨[1]。

2存在的问题

濮阳县的畜牧养殖技术培训体系建设才刚刚起步,从整体分析,其培训体系还稍显稚嫩,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亟待改正。第一,县内畜牧养殖技术培训的基层的师资力量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当前已有的师资团队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它明显存在师资体系老化、无法跟进现代化信息时展节奏的现实情况,面临发展前景尴尬。而年轻技术人员又因为实践经验不足而无法带动培训体系建设。青黄不接可以形容当前濮阳县的畜牧养殖技术培训体系建设现状。第二,濮阳县政府面向基层所提供的培训经费明显不足。实际上县内当前大量的培训经费均来自于社会公益事业,但实际上这一经费数量远无法满足县内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培训体系的发展建设。专项培训经费的不足也导致目前县内的培训班发展建设节奏缓慢,在引入大量技术资源中无法合理运用,导致县内农业资源损失和农业人才流失。第三,濮阳县基层严重缺乏畜牧养殖技术的培训仪器设备,这导致县内培训机构也无法达到培训目标。在现代信息化社会,濮阳县这一硬件方面的缺失导致畜牧养殖创新技术无法做到深入浅出,同时传统教法也让大部分养殖户对参与培训活动失去了兴趣,因为培训模式太过单一、培训内容相对匮乏,许多养殖户不得不远赴外地学习技术,再次导致畜牧养殖户的向外流失[2]。

3对策

近年,濮阳县一直致力于强化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培训发展,构建培训机制,着力解决培训经费紧缺、培训内容匮乏、培训师资力量薄弱等等问题。文中也提出若干建议,希望有效助力当前形势下濮阳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培训体系的快速有效发展。

3.1强化领导职能、注重思想认识提升

首先,濮阳县要不断强化领导职能,注重畜牧养殖技术发展的思想认知提升。濮阳县就应当解决最为棘手的经费不足、培训设备不到位等问题,县内需要从体制上破除基层上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只有兽医、只有监督人员,没有技术人员的不平衡局面。要在全面均衡丰富人技术人才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政策宣传,实现市场引导拓展与行业利益有效驱动,通过培训体系的建设不断宣传科技培训体系,鼓励、动员农民参与到畜牧技术培训活动中,共同营造良好的、科学化的畜牧养殖技术学习与应用氛围[3]。

3.2改进培训模式、实现培训资源整合

濮阳县必须思考如何改进培训方式,可充分结合深入细致调查基层养殖户及规模化养殖场,了解养殖户的真实诉求,进而通过调查反馈信息明确畜牧养殖技术的培训内容与培训目标,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培训计划,最大限度减少培训平台建设的盲目性与屈从随意性。在2019年,濮阳西江也提出“畜牧养殖技术阳光培训工程”的主题项目,希望结合畜牧养殖技术与社会劳动力转移优化突出培训重点,充分借助县内已有的畜牧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培训实际带动能力强化。资源大力整合,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成立濮阳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并在县内建立多个拥有中级职称评定标准的专业培训技术组和现代畜牧产业培训组。在资源整合过程中,还要建立委托培训模式,根据新模式统筹规划,制定培训计划与内容。再者统筹安排培训人员,集中授课,针对不同养殖户需求进行分类指导。最后邀请专家座谈,在县内传授现代畜牧养殖新技术、新理念。

3.3加大经济投入、提高养殖户培训积极性

畜牧业前景分析篇7

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近几年得到了十分迅猛的发展,其也是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畜牧业取得的发展成绩十分瞩目,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完成标准化的建设目标,才能实现畜牧养殖行业进一步的良性发展。但就现阶段畜牧标准化发展现状而言,其仍存在标准缺失、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缺失等问题,限制着畜牧标准化的良性发展。因此,从当前畜牧标准化的发展问题入手,结合其发展重点,探讨其相应的发展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畜牧标准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畜牧标准化事业发展相对较晚,但发展态势较为迅猛,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自2004年以来,我国针对畜牧业标准化发展,相继出台了多个规范标准,初步建立了相应的畜牧业标准体系,基本实现了“生产有标可用、检测有标可依、质量有标可判”的标准化建设目标,为现代畜牧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但随着畜牧标准化工作的深入进行,现有的标准化体系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主要问题如下:

1.1标准缺失落后

初步建立畜牧业标准体系后,我国畜牧标准更新速度缓慢,初步的畜牧标准不再满足现代畜牧养殖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尤其是特色畜牧业对应的标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养殖环境、草原生态、以及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标准,也存在着严重的缺失、老化问题。另外,重要基础标准的缺失也限制着畜牧标准化的良性发展。同时标准的制定存在内容交叉、标准冲突的问题,标准间的衔接度和一致性不足,整体质量偏低。

1.2标准体系科学性缺失

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普遍以种养规范或一般性产品为主,公益性缺失问题较为突出。同时,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间的职责分工和制定范围不够科学。另一方面,市场自主指定的标准无法实现有效供给,学会、协会等组织制定的标准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导致我国畜牧养殖企业标准的制定积极性较低,能力提高较为缓慢。

1.3管理机制缺乏创新

目前,标准的主体相对固定、单一,以政府标准化管理部门为主,标准审批周期较长,尚未形成有效的“绿色通道”机制。另外,标准侧重于管理,而忽视服务,对于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管理机制仍需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

2畜牧标准化的发展要点及措施分析

2.1以“依法治牧”为基础,推动畜牧标准化发展

畜牧标准化发展必须建立“依法治牧”的基础上,综合《畜牧法》及相关法规,提高畜牧标准化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从工作落实的角度分析,需以行政审批为中心进行标准化建设,分别针对牧草、禽畜、奶业等制定相应的行政审批标准,并严格依照相关审批标准规范审批行为,进而达到提高审批效率的目的。其次,要在产业政策基础上加强标准化建设,科学制定良种补贴、草原奖补、奶业振兴等技术规范,确保产业政策的有效执行。

2.2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

就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而言,饲料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其主要的制约因素。同时用工难、规模养殖用地苦难等问题,也限制着现代畜牧业的良性发展。因此,畜牧标准化建设必须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通过“节水、节粮、节地”资源利用标准体系的建立,缓解资源紧缺的发展压力,促进畜牧标准化的良性发展。

2.3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产品质量安全是畜牧标准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其贯穿于畜牧养殖的整个过程。首先,养殖者应从畜牧养殖源头入手,加强畜牧养殖卫生管理,严格规范畜牧饲养流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畜牧饲养用药管理和用料管理,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技术,促进禽畜养殖标准化发展。最后,相关部门应健全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形成完整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逐渐实现全程的溯源管理。

2.4加强生态保护管理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畜牧标准化发展应重点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通过无公害处理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协调畜牧标准化与生态环境间的和谐发展关系,重点解决草畜平衡问题,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二者的共赢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部门应从当前畜牧标准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坚持“依法治牧”原则,通过加强资源有效利用率、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措施,为畜牧标准化发展创建良好环境,同时协调畜牧标准化发展与生态发展的良好关系,从而推动畜牧标准化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畜牧业前景分析篇8

今天这次会议设中心会场和分会场。在中心会场参加会议的有:县四大班子的全体成员;县人大主抓畜牧产业人员;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主管畜牧工作的副书记(副乡镇长),畜牧站长;县直部办委局一把手;中、省直驻兰单位主要领导;县畜牧局全体班子成员及各场、站、所长;远大禽业、丰达公司、红光肉牛交易大市场等企业的经营者。在各乡镇、村分会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场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全体乡镇干部、村屯干部、养殖大户和部分农户。由于与会人员多,会场分散,请大家自觉遵守会议纪律,维护会场秩序,认真听会。

今天这次会议共有五项日程。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日程,请县委副书记李树春同志传达全省畜牧工作会议精神;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日程,请副县长李学金同志宣读《兰西县加快东北产业开发实施意见》和《兰西县加快发展秸秆养牛实施意见》;

下面,进行会议第三项日程,请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文波同志讲话;

下面,进行会议第四项日程,请乡镇党委书记代表作表态发言。首先,请临江镇党委书记孙海波同志发言;

下面,请兰河乡党委书记李晓河同志发言。

下面,请北安乡党委书记金星同志发言。

下面,请远大乡党委书记高明同志发言。

下面,进行会议第五项日程,请县委书记王景顺同志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经过一上午时间,现在就要结束了。会上,我们学习了全省畜牧工作会议精神;出台了《兰西县加快东北产业开发实施意见》和《兰西县加快发展秸秆养牛实施意见》两个文件;县委书记王景顺同志,县长杨文波同志分别做了重要讲话;四个乡镇做了表态发言。总体上说,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王书记在讲话中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通过形势分析、算账对比,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发展畜牧业的重大意义,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畜牧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进一步增强了信心。王书记在讲话中客观地分析了我县发展畜牧业所面临的政策、地缘、基础等优势,使我们对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潜能有了更加清醒的把握。三是进一步明确了任务。王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在坚持总的发展思路不变的前提下,农村经济要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的思想,并指出了实现这种转移的四种途径;杨县长在讲话中从壮大基地、发育龙头、开发市场、争创品牌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了工作内容,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四是进一步强化了措施。两位领导在讲话中,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遵循,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

下一步全县的畜牧工作,要以县十二届三次、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统领,用经营理念指导全县畜牧工作,用经营手段创新推进落实的工作举措,保质保量地完成好今年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实施农转牧发展策略打好基础。按照景顺同志的要求,××年,县域经济的发展要由农村产业化经营向产业化经营与城镇经营并重转移,工作的侧重点要由基础性工作向基础建设与财源建设并重转移,农村经济要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领导方式要由领导管理向经营服务转移。大力发展畜牧业就是要主动融入这种战略思想,主动接受农转牧任务,按照景顺同志、文波同志讲的意见,抓好工作落实。

下面,就如何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我再讲几点意见。

⒈明确责任抓落实。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依据县里确定的畜牧业发展思路明确各自的具体目标,并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实行目标责任制。乡镇要将责任落实到基层站所,落实到村屯,落实到每个乡村干部身上,使每个干部都明白干什么、怎样干、达到什么目标,自觉地组织和领带农民发展畜牧业。年末,县委、县政府将把这项工作作为考核干部工作实绩的主要内容。

⒉引导扶持抓落实。工作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决于广大群众参与的程度。因此,各乡镇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群众“买不起、不会养、卖不出去”的问题,在土地使用、资金投放、税收征缴、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引导农民自觉发展畜牧业。在这个方面乡村干部不仅要当指挥员,还要当战斗员,带头领办、创办各类畜牧养殖和加工的实体,成为农民的榜样,致富的高参,做引领农民养畜发家的明白人、领路人和带头人。

⒊典型带动抓落实。典型引路是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我们既要及时总结现成的典型,又要根据工作需要,有目的地发现和培养尚未成形的典型。总结和培养典型要注意其代表性,周围的群众经过努力,跟着学就能做得到;也要注意层次性,县里要有全县的典型,乡镇要有乡镇的典型,村里要有村里的典型。对于成熟的典型,要适时地进行推广,让他们现身说法,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这次会后,畜牧局和各乡镇要组织乡村干部和养殖户到县内和县外学习秸杆养牛、发展东北及精深加工的典型,业务部门要搞好协调,确保参观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⒋巧借外力抓落实。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建立具有一定规模、高起点的龙头企业,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要走招商引资之路,发展外向型畜牧业。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发挥比较优势,走出去主动与域内外客商和科研院所联系,恳切洽谈,以我们的诚心打动他们,以我们的优惠政策吸引他们,使他们在资金、技术和项目投放上向兰西倾斜,为我所用,实现共同发展。

⒌检查指导抓落实。农委、畜牧局要切实担负起职能部门的职责,对各乡镇的畜牧工作进行经常性地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和推广各地开展畜牧工作的经验,用以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确保畜牧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各乡镇分会场会后要组织分组讨论,并将讨论情况及贯彻落实意见按归口划分,于月日前报到县委办和政府办。

畜牧业前景分析篇9

权所有

今天这次会议设中心会场和分会场。在中心会场参加会议的有:县四大班子的全体成员;县人大主抓畜牧产业人员;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主管畜牧工作的副书记(副乡镇长),畜牧站长;县直部办委局一把手;中、省直驻兰单位主要领导;县畜牧局全体班子成员及各场、站、所长;远大禽业、丰达公司、红光肉牛交易大市场等企业的经营者。在各乡镇、村分会场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全体乡镇干部、村屯干部、养殖大户和部分农户。由于与会人员多,会场分散,请大家自觉遵守会议纪律,维护会场秩序,认真听会。

今天这次会议共有五项日程。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日程,请县委副书记李树春同志传达全省畜牧工作会议精神;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日程,请副县长李学金同志宣读《兰西县加快东北民猪产业开发实施意见》和《兰西县加快发展秸秆养牛实施意见》;

下面,进行会议第三项日程,请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文波同志讲话;

下面,进行会议第四项日程,请乡镇党委书记代表作表态发言。首先,请临江镇党委书记孙海波同志发言;

下面,请兰河乡党委书记李晓河同志发言。

下面,请北安乡党委书记金星同志发言。

下面,请远大乡党委书记高明同志发言。

下面,进行会议第五项日程,请县委书记王景顺同志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经过一上午时间,现在就要结束了。会上,我们学习了全省畜牧工作会议精神;出台了《兰西县加快东北民猪产业开发实施意见》和《兰西县加快发展秸秆养牛实施意见》两个文件;县委书记王景顺同志,县长杨文波同志分别做了重要讲话;四个乡镇做了表态发言。总体上说,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王书记在讲话中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通过形势分析、算账对比,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发展畜牧业的重大意义,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畜牧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进一步增强了信心。王书记在讲话中客观地分析了我县发展畜牧业所面临的政策、地缘、基础等优势,使我们对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潜能有了更加清醒的把握。三是进一步明确了任务。王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在坚持总的发展思路不变的前提下,农村经济要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的思想,并指出了实现这种转移的四种途径;杨县长在讲话中从壮大基地、发育龙头、开发市场、争创品牌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了工作内容,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四是进一步强化了措施。两位领导在讲话中,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遵循,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

下一步全县的畜牧工作,要以县十二届三次、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统领,用经营理念指导全县畜牧工作,用经营手段创新推进落实的工作举措,保质保量地完成好今年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实施农转牧发展策略打好基础。按照景顺同志的要求,2004年,县域经济的发展要由农村产业化经营向产业化经营与城镇经营并重转移,工作的侧重点要由基础性工作向基础建设与财源建设并重转移,农村经济要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领导方式要由领导管理向经营服务转移。大力发展畜牧业就是要主动融入这种战略思想,主动接受农转牧任务,按照景顺同志、文波同志讲的意见,抓好工作落实。

下面,就如何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我再讲几点意见。

1、明确责任抓落实。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依据县里确定的畜牧业发展思路明确各自的具体目标,并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实行目标责任制。乡镇要将责任落实到基层站所,落实到村屯,落实到每个乡村干部身上,使每个干部都明白干什么、怎样干、达到什么目标,自觉地组织和领带农民发展畜牧业。年末,县委、县政府将把这项工作作为考核干部工作实绩的主要内容。

2、引导扶持抓落实。工作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决于广大群众参与的程度。因此,各乡镇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群众“买不起、不会养、卖不出去”的问题,在土地使用、资金投放、税收征缴、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引导农民自觉发展畜牧业。在这个方面乡村干部不仅要当指挥员,还要当战斗员,带头领办、创办各类畜牧养殖和加工的实体,成为农民的榜样,致富的高参,做引领农民养畜发家的明白人、领路人和带头人。

3、典型带动抓落实。典型引路是推动工作的有效方 法。我们既要及时总结现成的典型,又要根据工作需要,有目的地发现和培养尚未成形的典型。总结和培养典型要注意其代表性,周围的群众经过努力,跟着学就能做得到;也要注意层次性,县里要有全县的典型,乡镇要有乡镇的典型,村里要有村里的典型。对于成熟的典型,要适时地进行推广,让他们现身说法,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这次会后,畜牧局和各乡镇要组织乡村干

部和养殖户到县内和县外学习秸杆养牛、发展东北民猪及精深加工的典型,业务部门要搞好协调,确保参观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4、巧借外力抓落实。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建立具有一定规模、高起点的龙头企业,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要走招商引资之路,发展外向型畜牧业。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发挥比较优势,走出去主动与域内外客商和科研院所联系,恳切洽谈,以我们的诚心打动他们,以我们的优惠政策吸引他们,使他们在资金、技术和项目投放上向兰西倾斜,为我所用,实现共同发展。

5、检查指导抓落实。农委、畜牧局要切实担负起职能部门的职责,对各乡镇的畜牧工作进行经常性地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和推广各地开展畜牧工作的经验用以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确保畜牧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各乡镇分会场会后要组织分组讨论,并将讨论情况及贯彻落实意见按归口划分,于9月23日前报到县委办和政府办。

畜牧业前景分析篇10

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业的总体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人们对肉类的需求在进一步扩大,畜牧养殖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然而,行业之中存在着大批个体养殖专业户,要想在这样的前景之下,把握机遇,实现自身稳固、持续的发展,加强对于风险的管理意识相当。

1 畜牧养殖专业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经营者面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不断变多。畜牧养殖专业户只有建立起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决策。这样,畜牧养殖业专业户在面对风险时的应急管理能力才能体现出来。其次,在畜牧养殖业专业户制定以利益为经营目标时,需要面对市场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企业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应急管理措施,有利于保障经营目标的实现。

2 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分析

2.1 技术风险

畜牧养殖业的技术风险是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畜禽品种的选择、养殖过程的疫病防治以及饲料的科学配置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例如,在畜牧业商品流通过程中,禽类流行性疫病的传播有了相应途径,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疫病控制,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2.2 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降低或其他结果的出现。由于禽类和畜类在人工圈养的过程中,对于自然因素的抵抗力在不断下降,导致自然环境的大程度变化对其生存的影响十分密切。

2.3 市场风险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开展惠民工程。交通运输和销售市场都得到巨大的进步,网络营销更是提供了巨大的交易平台。努力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加深市场各畜牧养殖专业户之间的竞争,从而导致市场作为风险影响畜牧养殖业专业户的经营和发展。

3 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管理策略

3.1 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畜牧养殖专业户应当从自身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行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学习。正确的利用理论知识的指导,构建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应对的具体风险类别,并根据自身情况的实际能力做出合理的决策。

3.2 加强风险分析

对风险进行科学和全面的分析评估,由于风险具有隐匿性、突发性和持续性等特质,所以畜牧养殖专业户需要做好事前的风险规避、事中的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应急处理,有效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全面保障畜牧养殖专业户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分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信息,了解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多方求证通盘考虑,为做好风险规避提供有利的支持,进而极力减少风险给畜牧养殖专业户带来的利润损失。

3.3 政府积极引导

随着中国经济的总体规模不断增大,政府的调控措施和经济形势对畜牧养殖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所以在畜牧养殖业的风险管理中,政府应当利用对于利率、补贴、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调控给予畜牧养殖业养殖专业户一定扶持,这样有利国家对于减小贫富差距计划的实现。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大融合,需要畜牧养殖专业户对待风险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风险和利益的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然后,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和技术水平,分析自身与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从而保障畜牧养殖专业户的经济效益,提升国民经济的实力。

畜牧业前景分析篇11

一、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面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出现了许多与现有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要想系统的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就应该以全局的角度,通过经济、技术、人才、管理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以下,对于我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经费不足

建设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据统计,我国2013年财政部将政府收入的32%投入到我国的农业发展之中,如此庞大的经费,按照正常来说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不会出现经济问题,所以问题应该出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农业建设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规划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一些省份对于农业的建设着力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设乡镇农业企业,加强农产品加工等项目领域上,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因此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建设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出现资金不足问题。

第二,一些地区的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在对其兽医队伍进行建设过程中,盲目的追求政绩,没有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效的队伍建设,导致资金在建设过程中白白的浪费与流失,长此以往,出现了经费不足等问题。

2.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

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在建设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也是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首先畜牧兽医行业中央并没有明确地规定它属于哪一个行政部门之中,因此在畜牧兽医队伍进入乡镇之后,当地政府部门往往对其进行自由划分,由此造成了基层畜牧兽医部门没有明确的上级领导,导致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在工作中出现工作效率低,责任分配不清等问题。同时,在出现紧急问题上,畜牧兽医部门与其他农业部门往往无法明确自己的责任,导致出现问题畜牧兽医部门与其他农业部门产生“打太极”的现象。

由于缺乏明确的部门领导,因此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由于缺乏制约,基层畜牧兽医的工作意识不强,工作态度不积极;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会使畜牧兽医部门在工作中出现资源浪费等现象。

3.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中缺乏人才

我国2013年医药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人数照比2012年增加了5万人,而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却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因为医学专业近几年一跃成为了人们专业,由于进入医院或医疗机构之后有良好的收入和保障,大批学生报考医学专业,而对于医学专业中国的畜牧兽医专业由于在毕业之后只能选择进入宠物医院或者去基层工作,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的先关人才也在逐年递减。与此同时,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由于地处乡镇等经济落后地区,一般毕业生不愿进入,加上基层畜牧兽医行业不注重人才的引进,导致一些基层地区的畜牧兽医部门缺乏具有相关技术的专业型人才。

一些基层畜牧兽医的从业人员往往比具备相关的从业技能与工作经验,通过走后门或调配的方式进入到了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给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行业队伍建设带来了困难。

二、面对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对于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在经费、人员、技术以及管理上都有明显的漏洞。因此我们要抓住要点,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解决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对解决对策进行简要探讨。

1.加大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

要加强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首先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就是经费问题。相关部门首先要对畜牧兽医部门进行明确的行政划分,固定畜牧兽医部门的上级领导组织。其次,在农业经费的规划利用问题上,给予基层畜牧兽医部门足够的重视,将资金准确无误的下达。最后,要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明确责任与工作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工作原则。

进行以上工作之后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应该合理利用资金,引进先进畜牧医疗设备,进行畜牧医疗技术的培训,从根本上强化基层畜牧医疗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2.优化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管理体制

早明确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的行政所属之后,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着手下一项工作——优化基层畜牧兽医对我的管理体制,明确管理对象与管理目标,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立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监督制度与绩效考核制度。让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在科学的管理体制、合理的监督考核体制下高校的工作,达到强化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

3.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国家农业有关部门以及教育部应该明确畜牧兽医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大力培养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相关人才。在建立一定的保障制度和优化政策之后将人才输送到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同时注重对现有畜牧兽医部门的人员培训教育,提高畜牧兽医部门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我国基层畜牧兽医行业的队伍建设。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文章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目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文章也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相信在我国相关部门的关注和努力探索实践之下,我国的乡村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会逐渐得到强化,管理体制逐渐走向完善,将我国的乡村畜牧卫生防疫、医疗工作水平提高上来,更好的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崛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高美. 浅谈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 畜禽业. 2012(04).

[2]杜延武,石文辉. 化隆县乡镇畜牧兽医站职能转变现状及对策初探[J]. 中国动物检疫. 2009(04).

畜牧业前景分析篇12

[作者简介]王智鹏(1991― ),男,江西上饶人,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孔凡斌(1967― ),男,江西九江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生态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和农林经济研究(江西南昌 330077);潘丹(1986― ),女,江西宜春人,江西财经大学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和农业经济研究(江西南昌 33003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大湖地区畜禽养殖污染形成机理及管控政策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71303099)、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4年)规划项目“完善我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制度研究”(14SKJD20)和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3YJ50)的阶段性成果。

Title: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in Jiangxi’s Graziery Sector ― Base on Life Cycle Analysis(LCA)Method

By: Wang Zhipeng, Kong Fanbin & Pan Dan

Abstract: This study considers six important factors of graziery sector,including feed grain plant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processing of feed grain, livestock enteric fermentation, manure management system, energy consump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and slaughter and processing of livestock products with the Life Cycle Analysis(LCA)method to estimate and analyze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of graziery sector during 1990 to 2013 in Jiangxi. 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total amount of the CO2 emissions was on the rise from 1990 to 2013, especially for factors of feed grain plant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processing of feed grain, energy consump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slaughter and processing of livestock products;(2)feed grain plantation, livestock enteric fermentation and manure management system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where non-ruminant livestock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ratio is higher than ruminant livestock;(3)the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CO2 emissions indicates that emissions from Yichun, Ji'an and Ganzhou outweigh all other regions in Jiangxi.

Key words: graziery sector; life cycle;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greenhouse gases

一、引言

江西省是全国畜牧产业养殖的大省,畜牧业已成为江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然而,日趋严峻的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形势给江西省的环境和气候变化带来巨大挑战。畜牧产业所排放的CO2、CH4、N2O已经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已然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①。据统计,畜牧产业排放CO2、CH4、N2O气体已经占到人类活动所排放总量的9%、65%和37%,其温室气体排放当量总量占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7%和18%②。加强江西省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对于降低区域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引领江西畜牧产业低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测算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对空间格局变化的把握,能够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地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政策的制定。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对我国畜禽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测算。徐兴英等人估算了江苏省2000―2009年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研究表明,畜禽肠道发酵是重要甲烷排放来源,占畜禽甲烷排放总量的 61.06%;粪便管理甲烷排放是畜禽温室气体的另一重要来源,占甲烷排放总量的 38.94%;肠道发酵羊的甲烷排放量最大,粪便管理中温室气体排放生猪排放贡献最大,前者主要是由排放系数决定,后者取决于饲养量③。范敏等人计算了江西省2004―2011年各地区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并对影响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进行了简要介绍④。刘月仙等运用IPCC分析了北京地区1978―2009年间畜禽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表明,牲畜肠道发酵产生的CH4比重最大,年平均排放量为0.4TgCO2-eq,排放贡献最大的是牛,占肠道发酵甲烷排放总量的54%;牲畜粪便排放的CH4平均值为0.2TgCO2-eq,牲畜粪便排放的N2O平均值为0.3TgCO2-eq,畜禽粪便管理排放的CH4和N2O主要来自猪的排放,其贡献率分别为73%和 46%⑤。孟祥海等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测算和分析1990―2011年中国及2011年国内各地区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表明:反刍家畜的CO2当量排放量占55.25%,非反刍畜禽占44.75%。2011年西部地区畜牧业全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所占比重最大,并且西部地区的排放强度最高;农区畜牧业全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占63.88%,牧区占14.07%,但牧区的排放强度最高,农区最低⑥。程琼仪等运用LCA方法对江西省高安县某肉牛育肥场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估算,把化肥生产、农作物种植、饲料运输、肉牛生产和粪便处理作为系统边界⑦。

当前,我国对畜禽CH4气体排放和N2O气体排放研究较多,对畜牧产业整个生命周期和省域、市域尺度的研究较少,而且这些研究多在全国尺度或畜牧产业的单个类别或畜牧产业某个环节的温室气体测算。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评价,汇总和评估一个产品体系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投入及产出对环境造成潜在影响的方法,生命周期评价为畜牧产业提供了一种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评估的标准和方法①。为此,本文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位,运用1990―2013年江西省畜禽养殖数据,采用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指南,测算和分析江西省及11个设区市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排放时空特征,为江西省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实现江西省畜牧产业低碳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江西样板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江西省及11个设区市畜禽养殖数据主要来源于1991―2014年《江西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本文基于生命周期方法和江西省畜牧产业的特点,借鉴联合国粮农组织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框架《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建立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评估方法。运用此方法,选取饲料粮种植、饲料粮运输和加工、畜禽肠道发酵、畜禽饲养环节耗能、粪便管理系统和畜禽产品屠宰加工六大环节为研究系统边界,如图1所示;采用1990―2013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面板数据测算历年江西省及各设区市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排放量,进一步系统分析江西省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时间变化、结构特征和空间格局。本文主要借鉴胡向东、孟祥海等②的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过程中GHG排放系数的确定优先参照国内资料以及来自于IPCC准则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等资料,如表1所示。

在畜牧产业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和N2O,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依据其相应的全球升温潜能值转化为CO2当量(CO2-eq)计算③。为便于分析畜牧产业生命周期的排放特征,按六大环节分类进行计算。畜禽统计数据包括年末头数和年出栏数两部分,畜禽在养殖中会有繁殖和屠宰过程,会引起一个年度内饲养数量的变化。为保证计算的严谨,故采用以下方式对畜禽年度内平均饲养量进行估算,再根据各类畜禽的平均饲养量估算其产生的温室气体量:(1)当畜禽生产周期大于或等于1a时,畜禽的年平均饲养量采用年末头数计算;(2)当畜禽生产周期小于1a时,畜禽的年平均饲养量采用年出栏数据计算得出。其公式为:

■(1)

式中:APP表示畜禽年平均饲养量,头(只);Nend表示畜禽年末头数,头(只);Dayalive表示畜禽平均饲养周期,天。

(一)饲料粮种植产生的CO2排放

畜禽饲料包括精饲料和粗饲料,精饲料主要成分是玉米、小麦、豆粕、麸皮和矿物质等,粗饲料主要是泔水,青菜瓜果秸秆和剩菜剩饭等。在本文中,粗饲料属于废弃物,豆粕、麸皮是经过第一次处理后的副产品,矿物质所占分量过少,都不予计算畜牧业饲料粮种植温室气体排放。在饲料粮种植过程中,所需的农药、化肥、农业灌溉、土地翻耕以及机械耗能等活动也会产生温室气体,故归类为畜牧产业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其中。所以,饲料粮种植产生的CO2排放量公式如下所示:

■(2)

式中:EGF表示饲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i表示畜禽产品,包括牛肉、牛奶、羊肉、猪肉、禽肉、禽蛋;Qi表示i类畜禽产品的年产量,吨;ti表示i类畜禽单位产品耗粮系数,kg/kg;pj表示i类畜禽饲料配方中j类粮食所占比重,包括玉米、小麦、大豆,其中:牛的精饲料中玉米占37%,豆粕类占26%;羊的精饲料中玉米占62.61%,豆粕类占12.89%;猪精饲料中玉米占56.15%,小麦占18%;禽类精饲料中玉米占57%,豆粕类占17%,小麦占5%;EFjA表示j类饲料粮运输加工过程中的CO2排放系数,t/t。

(二)饲料粮运输加工产生的CO2排放

在种植收获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后,经过晒干、筛选、运输、碾碎、配料、混合等加工制成饲料。在此过程过,所消耗的能源也计算入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中。饲料粮运输加工过程产生的CO2公式如下所示:

■(3)

式中:ESM表示饲料粮运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Qi表示i类畜禽产品的年产量;ti表示单位畜禽产品耗粮系数,kg/kg;pj表示i类畜禽饲料配方中j类粮食所占比重,包括玉米、小麦、大豆;EFjB表示j类饲料粮运输加工过程中的CO2排放系数,t/t。

(三)畜禽肠道发酵产生的CH4排放

在养殖过程中,禽类肠道属于无氧条件,产生CH4气体。牛、羊属于反刍牧禽,其瘤胃是产生CH4的主要来源。猪和禽类属于非反刍畜禽,其中猪是单胃产生的CH4较少,而禽类肠道产生的CH4极微,本文不予考虑。畜禽肠道发酵产生的CH4排放量公式如下所示:

■(4)

式中:EMT表示畜禽肠道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O2-eq);i表示畜禽养殖类别,包括牛、羊、禽类、生猪;APPi表示i类畜禽年平均饲养量;EFiD表示i类畜禽粪肠道发酵CH4排放系数,kg/(头・a);GWPCH4表示CH4全球升温潜能值。

(四)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CH4排放

在禽类粪便管理系统中,产生的CH4排放量取决于粪便的排放量以及粪便厌氧条件的降解比例。粪便在厌氧条件下产生CH4,在其管理和储存过程中都会释放CH4。当养殖场将大量粪便排放进化粪池、粪坑或沼气池等储存系统下,便会形成厌氧条件,从而产生大量CH4。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CH4排放量如下所示:

■(5)

式中:EGC表示畜禽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O2-eq);APPi表示i类畜禽年平均饲养量;EFiF表示i类畜禽粪便管理系统CH4排放系数,kg/(头・a);GWPCH4表示CH4全球升温潜能值。

(五)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N2O排放

在畜禽粪便管理系统中,当粪便在管理和储存时为有氧条件下产生N2O气体。粪便中所含的氮元素经过相关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粪便中的蛋白质所含的氮反应转化为N2O气体。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N2O排放量公式如下所示:

■(6)

式中:EGD表示畜禽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O2-eq);APPi表示i类畜禽年平均饲养量;EFiG表示i类畜禽粪便管理系统N2O排放系数,kg/(头・a);GWPN2O表示N2O全球升温潜能值。

(六)畜禽饲养环节的CO2排放

在畜禽饲养过程中,生产照明、栏舍防寒保暖、通风散热、设备运转等环节,所需要消耗的电能、煤等能源,也会直接或间接产生温室气体的排放。畜禽饲养环节产生的CO2排放量如下所示:

■(7)

式中:EGE表示畜禽饲养环节耗能产生的CO2排放量;NAPAi表示i类畜禽年生产总量;Cie表示i类畜禽每只(头)在一个饲养周期所消耗的用电支出,元/头;pricee表示畜禽养殖的用电单价,元/(KW・h);EFe表示电能消耗的CO2排放系数,t CO2/(MW・h);Cic表示i类畜禽每只(头)在一个饲养周期所消耗的用煤支出,元/头;pricec表示畜禽养殖的用煤单价,元/t;EFc表示煤燃烧的CO2排放系数,t/t。

(七)畜禽屠宰加工产生的CO2排放

活的畜禽从养殖场经过运输到屠宰厂,然后经过屠宰、分类加工制成畜禽产品,如:肉制品、奶制品和蛋等。这些过程中所需的能耗也要计算入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中去,所以畜禽屠宰加工温室气体产生的CO2排放公式如下所示:

■(8)

式中:ESF表示畜禽屠宰加工产生的CO2排放量;Qi表示i类畜禽产品年产量,其中包括猪肉、羊肉、禽肉、牛肉、牛奶、禽蛋;KJj表示单位畜牧产品屠宰加工耗能,KJ/kg;en表示每度电的热值,MJ/(KW・h);EFe表示电能消耗的CO2排放系数,t CO2 /(MW・h)。

(八)排放总量计算

综上所计算,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的公式如下所示:

(9)

式中:ETotal表示畜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EGF表示饲料粮运输加工产生的CO2排放量;ESM表示饲料粮运输加工产生的CO2排放量;EMT表示畜禽肠道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CO2-eq)排放量;ECD表示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CO2-eq)排放量;EGE表示畜禽饲养环节的CO2排放量;ESF表示畜禽屠宰加工产生的CO2排放量。

三、结果分析

(一)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时间变化分析

1990―2013年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及排放强度如表2、图2所示。从中可以发现:1990-2013年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及各个环节的CO2当量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同时期畜牧产业CO2当量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趋势;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0―1997年为第一阶段,1998―2002年为第二阶段,2003―2013年为第三阶段。在第一阶段,CO2当量排放总量(ETotal)从1990年974.12万吨增长到1997年1548.13万吨,呈上升趋势;第二阶段,CO2当量排放总量(ETotal)从1998年1464.18万吨下降到2002年1346.17万吨,呈下降趋势;第三阶段,CO2当量排放总量(ETotal)从2003年1369.68万吨增长到2013年1782.41万吨,呈上升趋势。

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总量(ETotal)年均增长率为2.66%,饲料粮种植(EGF)、饲料粮运输加工(ESM)、畜禽肠道发酵(EMT)、粪便管理系统(ECD)、饲养环节能耗(EGE)和畜禽屠宰加工(ESF)各环节CO2当量排放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2%、5.53%、0.33%、2.6%、5.36%和5.07%,其中EMT和ECD的年均增长率明显低于EGF、ESM、EGE和ESF的年均增长率。从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各环节的增长速度可以发现,饲料粮种植、饲料粮运输加工、饲养环节耗能、畜禽产品屠宰加工的增速明显高于畜禽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速。反映出江西省畜牧产业由家庭散养模式向规模化模式转变,由以农户废弃食物为主向高投入、高能量、高蛋白为特征的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模式转变。

(二)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特征分析

分别用EGF、ESM、EMT、ECD、EGE和ESF表示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六大环节CO2当量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如表3所示,在1990―2013年的24年间,EGF、ESM、EGE和ESP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1%、2.66%、2.63%和2.35%。EMT和ECD呈现下降的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7%和-0.06%,但ESM和ESF所占比例分别低于1%和0.04%。在CO2当量排放总量所占比例中,饲料粮种植、畜禽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三大环节所占比例远高于饲料粮运输加工、畜禽饲养环节耗能和畜禽产品屠宰加工三大环节,这表明饲料粮种植、畜禽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三大环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根据1990―2013年江西省畜牧产业各畜禽类别CO2当量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见表4)分析:24年间,江西省生猪、牛、羊和禽类的CO2当量排放比例变化幅度相对平缓。生猪和禽类呈上升趋势,牛呈下降趋势,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牛、羊、生猪和禽类的CO2当量排放量占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排放总量的平均比例分别为44.13%、1.03%、42.28%和12.56%,生猪和牛养殖占CO2当量排放总量主导地位。反刍畜禽(牛、羊)总排放量占45.16%,非反刍畜禽(生猪、禽类)总排放量占54.84%。

(三)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格局分析

1990―2013年共24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畜牧产业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的空间格局如图3所示。图形结果显示:江西省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空间聚集特征明显,主要年份CO2当量排放量高的排放区主要集中在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以1990年为例,江西省11个设区市CO2当量排放总量相对较少,CO2当量排放量前三位为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CO2当量排放总量均在150万吨以上。这与这三个市是传统的畜牧业大市有关,生猪和牛的饲养数量占据全省的前三。低CO2当量排放区主要集中在赣中北部,包括6个设区市,分别为南昌市、景德镇市、萍乡市、九江市、新余市和鹰潭市,其排放总量都低于80万吨。2000年,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进一步提升,达到200万―300万吨,南昌市和九江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也提升明显,与抚州市、上饶市CO2当量排放总量一起达到80万―150万吨。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和鹰潭市排放总量变化不大,仍然低于80万吨。2010年,赣州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继续呈上升趋势,CO2当量排放总量达到300万―350万吨。南昌市和抚州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CO2当量排放总量达到150万―200万吨。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和鹰潭市依旧维持低排放水平。2013年,吉安市和宜春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增加明显,与赣州市一起达到300万―350万吨。上饶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增加明显,与抚州市、上饶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一起达到150万―200万吨。从1990―2013年的24年间,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和鹰潭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基本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上升趋势最为明显,且增量最大。南昌市、抚州市、上饶市和九江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上升趋势也较为明显。

畜牧业前景分析篇13

Survey of Kazakhstan′s Livestock Production

LI Hong-bo YAN Xiang-min DU Wei ZHOU Zhen-yong ZHANG Jin-shan YUAN Li-xing ZHANG Yang *

(Institute of Livestock,Xinjia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s,Urumqi Xinjiang 83001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Kazakhstan′s livestock husbandry,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of Kazakhstan′s livestock husbandry in histor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analyzed the reasons which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Kazakhstan′s livestock husbandry in recent years,and proposed the potential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Kazakhstan.

Key words livestock husbandry;restricting factors;countermeasures;Kazakhstan

1 哈萨克斯坦概况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Republic of Kazakhstan),简称哈萨克斯坦,国名取自其最大民族哈萨克族,人口1 716万人(2014年1月)。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272万km2,其中土地面积2.70亿hm2,内陆水域面积为252万hm2,境内大部分领土为平原和低地。

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全国有农牧业用地2.1亿hm2,人均约12 hm2(有的州高达18 hm2)。其中,耕地有2 403.5万hm2,人均1.5 hm2,按农业劳动力计,每个劳动力约负担11 hm2耕地,具有发展农牧业生产的优越条件。

2 哈萨克斯坦农业

受地理环境、自然气候、耕作传统的影响,哈萨克斯坦种植业以粮食、棉花为主,其产值达到了农业总产值的49.1%。畜牧业发达,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为50.6%。总体来看,哈萨克斯坦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

哈萨克斯坦大量出口粮食,且近年来出口持续增加。2011年粮食产量增加1倍,出口量超过50%。2011年,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6.7%,畜牧业产值同比减少0.7%,农业生产总值增长26.7%。

3 哈萨克斯坦畜牧业

3.1 独立前畜牧业非常发达

哈萨克斯坦历来有发展畜牧业的传统,畜牧业非常发达。良好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孕育了辽阔的草原,再加上充足的日照,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哈萨克斯坦畜产品主要有牛羊肉和皮、毛、奶等产品,在中亚诸国中畜牧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3.2 独立后畜牧业严重倒退

1991年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在经济整体下滑的趋势下,畜牧业也遭受了重创,出现倒退现象。近年来,哈萨克畜牧业存栏量大大减少、产量降低、技术落后等问题突出。

1990―1998年,哈萨克斯坦各种牲畜存栏量减少,除了马和骆驼外,其他牲畜1998年的存栏量比1990年减少了一半以上。虽然在1999年后,逐渐呈现出恢复的趋势,但与1990年相比,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2012年底,大牲畜(主要指牛)的存栏量为569.0万头,较1990年减少了41.7%;羊的存栏量为1 763.3万只,较1990年减少了50.6%;猪的存栏量为103.2万头,较1990年减少了68.0%;家禽的存栏量为3 350万只,较1990年减少了44.1%。与1990年的存栏量相比,马和骆驼存栏量增加了3.7%、15.2%。

1990―2000年,哈萨克斯坦的肉产量降低了60.1%,蛋产量降低了59.6%,奶产量降低了33.9%,毛产量降低了78.8%,皮产量降低了92.9%。2001年,肉、蛋、奶的产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毛和皮的产量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2012年,肉产量为93.4万t,较1990年减少了40.1%;蛋产量为36.7亿枚,较1990年减少了12.2%;奶产量为485.2万t,较1990年减少14.0%;毛产量为3.8万t,较1990年减少64.4%;皮产量为4.4万张,较1990年减少97.6%(表1)。

3.3 由肉制品出口国变为纯进口国

畜牧业是哈萨克斯坦的传统产业,哈萨克斯坦的畜牧业曾非常发达,但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国内市场上肉及肉制品价格高,国产肉产品目前尚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目前仍是畜牧产品的纯进口国[1]。

根据哈萨克斯坦国家海关统计数据,2007―2011年,哈萨克斯坦肉及肉制品年市场供应规模约为120万~130万t。本国产量约为100万t,进口约为20万~30万t。2007―2011年哈萨克斯坦肉类进口情况见表2。

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哈萨克斯坦的肉及肉制品进口数量远大于出口数量。哈萨克斯坦出口肉不超过2 000 t,而进口鲜肉、冻肉和冷藏的肉及食用杂碎等共计23.54万t,进口香肠和肉罐头6.46万t。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畜牧产品交易不频繁。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2年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进口的畜产品主要以禽肉及杂碎为主,进口量为496 t。

哈萨克斯坦的畜牧业,为何从曾今的非常发达,大幅倒退到依靠进口来满足自身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自苏联解体后,80%的畜牧养殖业转入个人手中,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二是为满足市场需求,过早屠宰。哈萨克斯坦目前屠宰的牛的重量平均为305 kg/头,而发达国家为不少于450 kg/头;三是肉类的主导产品为牛肉,而纯肉牛的数量极少,牛肉只是产奶业的附属产品;四是哈萨克斯坦没有专门的肉牛品种。近年来,从国外引进了部分优良肉牛品种,但由于受到冻精制作、人工授精等技术条件的限制,杂交改良步伐缓慢。

4 哈萨克斯坦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稳定饲料供应基础是制约哈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天然草场,大田饲料生产(割草场)和配合饲料供应是饲料主要供应来源。从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看,很难达到牲口全年放牧的条件。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适宜牧草生长的春夏及秋季大部分时间,畜牧饲料依靠牧场能够满足。寒冷季节,牧草无法生长,只能依靠饲料饲喂。分析哈萨克斯坦牲口放牧和饲料业发展,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1 牲畜放牧用地面积不足。2012年底哈国牧场面积1.88亿hm2。但是其中60%牧场所在地没有水塘,极大降低了可用性。牧场整体状况存在问题,目前大面积牧场出现土壤衰退,导致已经不适宜用于放牧。类似情况在阿特劳阿克纠宾州已经出现。土壤衰退面积超过4 800万hm2,占整个牧场面积的26%。由于缺乏资金,当地植物学研究进展缓慢,对可经营牧场的监测和检查不足。

4.1.2 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不足。近年来,由于谷物市场价格高,谷物在大田轮作中占比达85%,导致饲料作物面积缩减。自然生长和人工播种割草面积大约500万hm2,由于生产饲料的耕地面积约240万hm2。农业企业和农场保障1头牲畜的粗饲料和鲜饲料保障度为6~7 kg,而正常水平应为14~15 kg。

4.1.3 农业生产和储备技术低导致饲料品质不高。饲料生产成本增长,豆类植物和有营养的块根植物及饲料的生产下滑,采用先进技术生产的饲料比例下降,复合饲料和配合添加剂保障度不够。粮食作物生产水平相对较高情况下,动物精饲料保障水平仅为需求量的80%,说明饲料作物生产关注度不够,应加强科学化饲料轮作积极性。

4.2 良种率较低

根据最新资料,产肉大牲畜良种率约为2%(11.3万头)。大部分成长中的幼年牲畜每天增重世界标准为1.0~1.5 kg,哈萨克斯坦牲畜平均每天增重为400 g。

2012年,在《发展哈萨克斯坦大牲畜出口潜力项目》框架内进口了10 766头外国良种大牲畜(牛),耗资6 200万美元。至2016年拟进口7.2万头大牲畜。哈萨克斯坦所使用的牲畜线性繁殖法效率不高,根据世界惯例仅有0.2%的使用率。目前所采用育种-选种新技术(人工受精、生物技术、胚胎移植),未展现出显著成效。况且,《发展哈萨克斯坦大牲畜出口潜力项目》规定的第一次飞跃应该出现在2016年前。

4.3 小规模散养经济不利

牲畜集中在小型农庄导致了小商品经济和畜牧业产品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体现了畜牧业的消极发展趋势。78%的大牲畜集中在个体农庄,9%的牲畜集中在农业企业,13%的牲畜集中在农民(农场)手中,这一情况导致难以推广育种技术、高级喂养技术,生产率难以提高。

绝大多数小型个体农庄不具备为饲养场添置相关技术设备的能力,对畜产品质量产生了消极影响。目前,母畜群受到高度关注,牧民有机会获得国家补助,以购买并养活母牲畜。但是只有3~4头牲畜的牧民,因为资金分配效率问题,不符合获得补助金条件,小商品经济条件下,牲畜喂养和繁殖非常艰难。在哈萨克斯坦入世后,仅有大型农牧企业有实力与国外农牧产品供货商竞争。

4.4 兽医服务不到位

根据哈农业部数据,2012年1―9月,出现狂犬病、气肿性炭疽、利斯特氏菌病、口蹄疫、肠毒血症、猪霍乱103、14、3、10、7、3例,巴氏杆菌病疫源数量为4个,在疫源地出现了钩端螺旋体病、羊快疫、结核病、禽类呼吸道支原体和马淋巴管炎。截至2013年1月,尚未进行牲畜核查工作。而牲畜核查工作本身是畜牧学统计、育种工作和预防防疫活动的基础。此外,主要疫病接种难以覆盖所有牲畜。

同时,兽医防疫干部缺乏。兽医学专业在哈萨克斯坦专业教育领域并非有前景的就业方向。哈萨克斯坦国内高水平兽医防疫干部不足,农业畜牧业部门只吸纳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人。

疫畜埋葬场数量不足。病死牲畜的尸体在缺少应有卫生防疫处理情况下,在居民点不远处焚化,造成了感染源可能持续多年。现有屠宰点中的20%已功能不全。

5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投资合作潜力及对策

农业在哈萨克斯坦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主要的支柱产业是矿产业、粮食产业、畜牧业。苏联解体后,能源成为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农业生产在其国民经济发展中依然是其支柱产业。这种状况既受哈萨克斯坦自然及地理位置的影响,也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2-3]。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在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中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林果业等领域,在品种改良和动物防疫体系等方面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与哈萨克斯坦开展农业合作有充分的条件和能力。

就种植业而言,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进行比较发现,2个国家在农业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单产、人均农业面积、人均播种面积、人均农业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等指标上,差距非常大。就人均耕地面积,中国少于哈萨克斯坦,但中国的人均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却高于哈萨克斯坦,中国企业具有效率优势。

就畜牧业而言,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草场面积分别为2.62亿、502.3万hm2,中国远远大于哈萨克斯坦。对人均草场、草原面积和人均畜产品产量作比较,哈萨克斯坦具有明显优势,而在单产上中国则具有明显优势。

目前,哈萨克斯坦正在实施“2011―2015年扩大牛肉出口计划”。根据该计划,将建立良种牲畜培育场,并从国外进口7.2万头肉畜。此外,还将建立可产15万头牛的育肥场,以及母畜总数达30万头的农牧场。在农场主的支持下,该计划在2011年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已建成产量达1.77万头牛的5个育肥场,进口了1.35万头,农牧场也购买了5.56万头牛[4-5]。

关于哈萨克引进良种牛的种类,主要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分布较广的海福特牛和安格斯牛,以及来自法国的夏洛莱牛和奥布拉克牛。对于从关税同盟成员国及欧美进口牛,哈国农业部还提供一定的补贴:从欧洲进口1头牛补贴14万坚戈(约合948美元);从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进口1头牛补贴21.4万坚戈(约合1 449美元);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进口1头奶牛补贴10.7万坚戈(约合724美元)。

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哈萨克斯坦将发展畜牧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哈国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畜牧工作:一是加强畜禽良种繁育工作。通过进口种畜产品及发展繁育基地等措施,提高畜禽繁育的水平,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二是扶持和发展中小型农场和家庭型农业经济。尤其是通过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种植饲料及安装灌溉系统。三是建立饲料企业,为畜禽提供优质饲料。四是推广使用现代化畜牧业技术,提高畜牧业劳动生产率。尤其是推广干旱地区储水技术,保障动物饮水。

近2年,随着国内牛肉价格不断攀升,国内部分企业计划利用国内的肉牛养殖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利用哈国当地的土地资源、天然草地资源和肉牛养殖扶持政策,在哈国建立肉牛养殖场,发展肉牛养殖业,所生产的牛肉部分在当地销售,部分牛肉产品可以通过口岸运回国内销售,赚取相应的利润。

6 参考文献

[1] 卡比努尔・库拉西.新疆与中亚五国农业合作的基础及对策建议[J].北方经贸,2013(3):52-53.

[2] 李豫新,朱新鑫.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农业区域合作机制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1(10):11.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