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实用13篇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1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活跃以及国际化办学的趋势发展,借鉴国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利用世界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造就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

智能化是人类社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人工智能的地位正随着该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其技术的广泛应用迅速提高,而且在非计算机领域,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也通过这个年轻的领域发现新思想和新方法。由于人工智能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以及边缘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因此在该课程中开展全英文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本科教学与国际接轨,在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2 当前国内全英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对当前国内高校人工智能课程全英文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对象为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调研问卷共58份。调查项目、内容及结果见表1。

从项目1和2的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学生认为开展全英文教学有必要,其在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以及了解国际前沿等方面有很大帮助。然而,由于全英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进行全英语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教学试点与实践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全英文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从项目3~5的调查结果看,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好全英文教学与专业英语课教学的关系,使全英文教学变为纯英语课教学或专业英语课的翻版。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教学授课语言以双语为主或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多媒体课件形式为中英文相结合。

(2)全英文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项目6和7的调查结果看,虽然一些大学花了很大代价邀请国外一流教授专家讲授课程,但由于人工智能课程理论性强、难度大,学生很难适应全英文课程教学。

(3)缺乏内容全面和难度适中的教材。从项目8和9的调查结果看,一些大学在实施人工智能课程全英语教学时直接引进原版英文教材,但这对本科生来说,原版英文教材内容偏多、难度较大,学生学习时不免有诸多畏难情绪。

(4)师资匮乏。从项目10的调查结果看,学生对承担全英文教学教师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实际上,全英文教学对承担课程教学的教师要求很高,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英语应用技能,而现阶段国内高校中能承担全英语教学的师资仍然十分匮乏。

综上所述,如何改革全英文教学模式,讲授哪些教学内容,采用何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教学改革重点和难点。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课程的特点,对现有教学模式、内容及方法进行全方位探索和改革,制订全英文教学计划,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国际创新型人才起重要作用,其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探索如何将理论知识传授、综合能力培养与英语交流运用三者有机结合,建立全英文教学的新型模式,这将对更新教学理念和探索适合于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产生深远影响。

(2)全英文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国际前沿技术,开阔国际视野,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3)全英文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能够促进国内教育向国际教育迈进。

3 全英文教学内容改革

建立完善的全英语教学体系,需要有系统而完整的教学内容。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工智能课程课时一般只有36学时,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从什么角度组织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熟悉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原理、方法与技术,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与国内教学内容相比,国外教学更注重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有益,但是原版内容过多,且大多以国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活为背景,对于我国学生来说,理解某些内容和背景比较困难。因此直接套用原版教学内容往往存在一定问题,我们需要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经典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挑选合适内容。国外经典教材编写思路不尽相同,一些经典人工智能教材及主要内容见表2。

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规律和用于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从表2中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即人工智能应围绕“智能”这个核心,但由于智能本身非常复杂,难以用单一的理论与方法描述,需要从不同的抽象层次刻画智能这个主题。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的主要内容可按图1所示划分为不同层次并确定讲授顺序。

在最底层,神经网络与演化计算(适应性原理与仿生机制等)辅助感知以及与物理世界的交互;抽象层反映知识在智能中的角色和创建以及围绕问题求解的知识的抽象、表示和理解;更高层则提出学习、规划、推理的模型和方式;应用层构造智能化智能体以及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让计算机实现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除了将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这4个层次,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性,还可按照抽象层更高层最底层应用层顺序安排教学内容。

4 全英文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关键

针对以上国内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人工智能课程全英文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关键,包括全英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定位,“二三二”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集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创新以及全专业英语教学团队的打造。

4.1 全英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定位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实践动手与应用能力以及提高英语交流水平三者相结合为主要目标,分两个阶段进行,国内教师与国外教师共同授课。首先,国内主讲教师讲授人工智能课程的基础原理、模型和方法,可采用集中授课、案例教学和课堂实践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一般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邀请国际知名外籍教师为学生讲授人工智能国际前沿技术,包括集中授课和专题研讨。经过基础学习,学生一般已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因此对于外籍教师所讲授的学科前沿等内容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与单纯采用全英文教学或单纯邀请外籍教师授课相比,该模式能收到较好的预期效果。“1+1”全英文双课堂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4.2 “二三二”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行全英语教学后,由于使用英文教材及中外教育背景存在差异等因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进,包括全英文授课形式、案例教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配合“1+1”全英文双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图3所示的“二三二”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该教学方法模式包括:(1)过渡式全英文与沉浸式全英语两大英语教学方式;(2)激励自主式、启发互动式、体验学习式三大学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方法;(3)参与学习式和自我展示式两大学习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全英文课堂授课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把握英语与专业的比例。首先,不能一味地追求全英文授课的形式而忽视教学效果;其次,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人工智能课程包含大量概念,内容抽象,算法复杂,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与掌握。将案例教学方法引入课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预期教学效果,但要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仅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还需要拓展第二课堂。有计划地邀请国外人工智能专家和教授到大学进行专题讲座,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课外科研/科技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体验式地、自主地学习,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新技术,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案例教学和课堂实践的双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涵,而且可以充实学科前沿知识并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4.3 集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创新

除了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经典教材内容以外,我们还需要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集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

(1)先进性。我们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发展的新思路。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人工智能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将科研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学科前沿知识进行梳理与优化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有效提高教学改革的质量。

(2)前沿性。对人工智能发展较快的领域,如智能计算、数据挖掘等,还需更新和补充全英文教学内容,同时可以邀请国际知名大学教授共同研究与探讨教学内容,保证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前沿性,通过实现全英语教学保证课程与国际接轨。

(3)实用性。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实践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符合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实践的要求。教师可结合教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适当补充案例与实例,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联系,丰富课程内涵并提高教学效果。

4.4 全专业英语教学团队的打造

师资力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师资的匮乏是现阶段全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一些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人工智能学科功底,但不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授课,而有些教师则知识结构单一,缺少人工智能及其相关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因此我们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地打造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有学科交叉与融合能力,同时掌握英语技能的全英语教师队伍。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利用与国外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学术带头人建立的合作关系优势加强交流与合作,争取申请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利用科研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专业水平和英语技能。

5 全英文教学的具体实施

我们在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的人工智能课堂上实施全英文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国际软件学院成立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小组、从事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组成的全英文教学工作小组以及由教学督导组成的监管小组,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并共同促进,保障全英文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与落实。领导小组对全英文教学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写等予以政策支持;教学工作小组制订全英文教学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监管小组定期对工作小组的教学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在课程教学中,打破国内常规教学方式,建立开放式全英文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方式以“1+1”双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以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展开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的热情。

(3)国际软件学院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承担并完成了一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课题,而且取得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优势。2006年,国际软件学院聘请被誉为世界“人工大脑”领域先驱的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计算机系Hugo de Gaffs教授担任武汉大学全职教授和学院国际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

(4)聘请与国际软件学院有合作协议的国立首尔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Bob McKay教授专职来校为本科生讲授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同时,利用国外学者来武汉大学顺访的机会,请其为学生作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国际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如邀请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过7年博士后研究的宋森研究员进行“理解大脑与仿制大脑”的讲座等。

(5)国际软件学院在遴选教师到与学院有教学和科研合作的国外大学进修时,优先考虑给本科生授课的全英文教师,并将全英文教学能力作为选拔条件,以教师的学术进修带动全英文教学建设,使学科和专业建设与全英语教学队伍打造相结合,全面推进全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6 结语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目前正面临着知识更新和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笔者以实施全英文教学为契机,针对目前国内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人工智能全英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1)以智能为核心,从不同抽象层次刻画智能主题,构造人工智能最底层、抽象层、更高层以及应用层4大模块内容。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全英文教学模式进行重定位,提出“1+1”全英文双课堂教学模式。

(3)提出“二三二”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案,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2

一、小学语文智慧课堂中“人工智能+”应用的特点

人工智能是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手段和策略。小学生虽然语文基础不够扎实,但是如能采取适当的自主学习手段,如人工智能方面的,可以推动他们学习方式的形式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1.预习阶段可视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预习阶段与复习阶段全凭学生的自觉,以及家长的监督,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受到学生年龄的影响,预习与复习缺乏乐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在预习与复习阶段,引入了云计算智能算法,让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对新的教学科目进行观察,并且实现预习的可视化,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刺激,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人工智能+”实现了教师的在线监督,可以观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且收到学生的留言与反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所认知,方便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问题的提出与解答。“人工智能+”是一种新式的电子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查找与课文的相关资料,比如寻找《朱德的扁担》的故事背景,或者朱德的人物生平,了解为人背后的故事。学生留下的问题,可以上传到云端,并且为所有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2.学生角色翻转化

学生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是信息的接收者,而在使用“人工智能+”后,学生可以实现信息的查询和录入,在云教学平台搜集自己所需的资料和信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在“人工智能+”中,有微课和优秀教学PPT,学生能够通过微课,在5-10分钟的时间内,进行知识点的针对性突破,通过优秀教学PPT,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理清文章的重点难点,让学习变得更为简单。比如在《狐狸和乌鸦》中,学生能够通过微课,观赏一部动画,了解乌鸦蹲坐在枝头与狐狸间的对话,狐狸的不断夸赞,建立在乌鸦嘴中有肉的前提下,乌鸦的骄傲,让它断送了自己的利益,满足了别人的贪婪。学生在微课的观赏中,能够通过直观的画面表现,了解乌鸦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狐狸的狡诈多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真实的思想感情。

3.思维体系个性化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而教师只有一个,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只能覆盖大部分学生,学习优秀拔尖的与学习进度滞后的,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人工智能+”能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思维体系个性化的成长。学习优秀拔尖的学生,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比如诗词的深度解析,文章的内涵挖掘等,通过“人工智能+”的云教学平台,还可以将自身的思维体验进行传播,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而学习进度滞后的学生,可以跟上学习进度,通过笨鸟先飞的手段,做好预习与复习的工作,通过多次学习与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人工智能+”具有及时性和便利性,能够通过各种终端进行连接,并且回答问题,即时获得回答问题的准确率,了解回答问题中存在的漏洞和误区。“人工智能+”可以生成思维导图,并且为学生的学习路线提供依据。

二、小学语文智慧课堂中“人工智能+”在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途径和手段得到变革和创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我们要注意利用“人工智能+”的优秀,生成智慧课堂。

1.结合丰富资源,提升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人工智能+”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不仅包括视频、音乐、图片,还要丰富的地理、政治、历史知识,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展开小学语文的学习生活,可以根据所学课程,进行学习资源的选取,如学习“汉语拼音”时,可以播放拼音汉语拼音字母歌,让学生随着音乐的伴奏记住拼音字母的顺序和读法,在学习《东方之珠》时,可以播放上海的城市宣传视频,让学生了解东方之珠的真是姿态,增强学生对于上海的城市印象。在“人工智能+”的云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搜集的不仅是教学的资源,还有名师的讲座,根据自身的个性,选择喜爱的教师。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限制,让学生能够拥有想象力,而不是直接查询结果,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

2.提供技术平台,攻克难点重点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容易出现难点重点讲解不清晰的情况,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平台,进行难点重点的攻克。比如在《长城与运河》的教学中,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不了解长城与运河的意义以及历史地位,只是感觉文章的写作手法较为优美。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帮助学生了解长城在北方草原的地理位置,以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长城两端间的军事较量,而运河是南北中国的一次地理交融,运河让经济活动变得活络,将南方与北方人民连为一体。学生通过长城与运河的视频播放和教师讲解,能够感受到文章中用词下隐藏的赞美情感。“人工智能+”不仅能突破文章的难点重点,还能解决阅读、写作、文字书写的难点重点,通过正确的方法介绍,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语文技能的应用。

3.展开分组活动,刺激竞争欲望

在“人工智能+”的云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展开学生的分组活动,并且设置问题,通过固定题、选择题、抢答题、判断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局限于教师教学生学,需要进行大胆的开拓,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美丽的南沙群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询问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南沙群岛的生活环境,南沙群岛上的风景有什么特点等,并且通过视频短片,让学生加深对于南沙群岛的印象。在“人工智能+”的云教学平台中,不是只有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留言提出问题。在最终的评比中,可以通过即时的分数显示,让所有学生了解最终的获胜小组,提升团队的集体荣誉感。“人工智能+”是一种便利的教学平台,能让学生实现信息化学习。

4.加入问题记录,消除思维盲区

小学语文中,经常容易发生忘写拼音、写错别字等情况,而且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有待于学生的挖掘,在“人工智能+”的云教学平台中,学生可以进行问题的纪录,消除学习中出现的思维盲区,实现更为优质的学习效果。比如在《九寨沟》的学习中,需要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通过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引申出童话世界里的自然风光(雪峰、平湖、森林、飞瀑)和珍禽异兽,通过作者的脚步切换,表现出场景的坐落有序,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如雪峰插云对古木参天,平湖对飞瀑,异兽对珍禽,运用比喻、拟人使景色增添情趣。学生在文章的学习中,可以运用平台中的工具,记录遇到的问题,搜集优美的语言段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认清“人工智能+”的特点,通过丰富资源、技术平台、分组活动、问题记录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实现语文素养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成军. “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分析 [J]. 学周刊, 2019,5(20):144-145.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3

人工智能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正在颠覆我们的生活,改变世界的面貌[1]。世界各大经济强国为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制高点,争先研制了各种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行动方案,试图占住未来科技发展先机。我国在继2016年5月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推出《“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后,次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全面部署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2017年9月,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课堂革命”的信息化时代教育改革新命题,人工智能驱动和赋能的课堂革命序幕从此拉开。2018年4月,教育部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明确了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及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目标和任务。人工智能与教育进入了融合创新阶段,正在迅猛地颠覆人类几千年沉淀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重构教育生态。智能语音技术、英语语言测评系统、语言翻译、智能口语陪练等技术,以及自适应系统、个性化学习中心和智能导师系统等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领域,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破解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几十年来教学资源不足、“因材施教”难以践行、课程评估不科学等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显而易见,传统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以应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我们必须积极求变,寻找人工智能与大学英语教育的契合点,方能在这场革命浪潮中幸存。

二、人工智能2.0和教育

人工智能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具有颠覆性的技术[3],它正在加速落地,深刻地改变世界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1]。人工智能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教育休戚相关,对教育的变革也将是彻底的、全方位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它,方能抓住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机遇,方能乘风破浪应对挑战。(一)人工智能的内涵、发展及核心技术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这个名词,早在1956年由美国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College)的一群年轻科学家提出,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科学、全面、准确的定义。学界公认的定义是,人工智能这门科学主要研究、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理论及相关方法与应用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最终使之能像人一样思考、学习和认知,并能够有效地处理过去由人才能处理的问题[4]。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的面十分广泛,涵盖多个大学科和技术领域,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与交流、认知与推理、机器人学、博弈与伦理、机器学习、统计学、脑神经学等[1]。学界认为人工智能经历了三大发展浪潮。第一次是20世纪50至60年代以图灵测试为标志的启蒙期。20世纪80至90年代随着语音识别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发展迎来了第二次发展浪潮。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开启了第三次发展浪潮。大数据技术、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第三次发展浪潮的标志性技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包括三个层面:基础技术、通用技术和应用技术[1]。在基础技术层面,机器学习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支撑技术,研究计算机如何模拟或实现人类行为,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性能的科学[1]。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的深度学习则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加速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通用技术层面内涵丰富,主要包括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决策和规划、运动与控制等。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现在深入渗透各个行业领域,人类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未来的一切将出现无限可能。(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人工智能与教育息息相关。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政策驱动、消费者需求升级驱动以及新技术迭代升级突飞猛进驱动下,已经迈入了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阶段,迈入了为变革课堂教学,实现教育创新赋能加力的阶段。自2015年至2019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2015年)、《“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年)、《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2018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年)五项政策,加速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的进程。目前,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教育消费需求升级,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及投入大幅增加,对教师的要求、学习环境和条件的要求更高,在线学习需求旺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核心应用技术即计算机视觉技术、智能语音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已经广泛开发应用于在线教育、智慧课堂、为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赋能加力[5]。目前,从基于语音识别的英语语音测评到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情绪分析,人工智能已经在教育领域已经实现十余种产品类型[6]。国外像Google,Alpha,Facebook等走在技术前列的知名公司,研发了各具竞争优势的AI教育软件,进军教育行业;国内的腾讯、科大讯飞、百度等也研发了各类学习软件和教学软件,并拥有海量用户。人工智能引领下的教育正朝智慧教育、智慧学步迈进。

三、人工智能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过,但是不管怎么努力都被冠以“费时低效”的罪名,教学资源不足、“因材施教”教育理念贯彻不到位、评价无法及时科学反哺教学等问题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顽固问题。人工智能时代,随着大数据技术、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所催生的慕课、自适应学习系统、个人学习中心、智能导师等的广泛应用,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一)慕课的蓬勃发展,海量教学资源得以共享。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2013年,中国迎来了慕课元年,从此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慕课建设的热潮。从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材出版商、IT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到普通教师,都在共同致力于开发慕课平台,共建优质教学资源。短短的六年时间里,中国慕课在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共有12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慕课,65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7]。已经上线的慕课中,大学英语慕课的份额十分可观,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海量教学资源。目前,中国大学MOOC,共有468所合作高校共推出了1291门国家精品慕课,其中包括60余门大学英语通识类课程、28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和21门跨文化类课程;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UMOOCs),我国首个以外语学科特色为主的国际化慕课平台,自2018年3月23日正式启动以来共上线大学英语类课程40余门;国内外语类三大出版社也创建了特色课程平台: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推出了U校园教学云平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创建了“WELearn课程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了i-Smart外语智能学习平台;清华大学研发的学堂在线上也有将近50门大学英语类课程。这些平台所推出的海量优质外语教学资源,学习者可以像逛超市一般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在平台上挑选课程,这较好地解决了大学英语过去一直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除此以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机器人教师和虚拟教师的广泛应用,他们都将成为最好的老师时时陪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课堂”的愿景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上教学资源不足不公的问题不再是制约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问题。(二)自适应学习广泛应用,“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得以践行。早在孔子时代就提倡“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几十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教学改革,但是劳而无功,究其因,主要是课堂人数多,教师无法每次课前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程度、课中和课后不能即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很难做到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实施“因材施教”。2016年美国自适应学习平台Knewton及我国自主研制的智能自适应学习系统的投入使用,为教师、学生自己,甚至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和途径提供了便捷。人工智能在自适应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主要体现在:科学而又高效的学习状态诊断;精准学习资源的推送;全过程学习数据的收集、分析与整合。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应用使得量化自我和定制学习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3],“因材施教”问题也将得以践行。(三)大数据护航,精准多维的课程评价得以实现。课程学习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评估经历了过去的以终结性评估为主到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但是不管怎样,过去评估形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评估重结果、轻过程、重整体、轻个体的结局。此外,由于技术的原因,课程考核根本无法顾及学生的情感因素。因此,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始终没法全面科学精准地反哺教学。人工智能通过即时摄录大数据分析使传统评价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有学生的学习记录将被人工智能综合收集起来,互相参照、优化、聚合后分发,从而提高总体水平,彻底升级“教学相长”的含义[8]。尤其是智能导师系统及智能评测系统的开发利用,可以凭借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不仅能全过程精准收集学习的学习数据,还能即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感知等多种学习因素作出即时的诊断和评价。大数据保驾护航收集全过程学习数据、智能导师和智能评测提供多维即时诊断和评价,这才是具有实际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课程学习评估。

四、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新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给大学英语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倒逼大学英语教学必然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朝着教学目标高阶化、课程体系后现代化、教学模式智慧化、教师角色精细化方向发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学生的“学以成人”。(一)教学目标高阶化。新时代高要求。近两年,教育部罕见多次发文呼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召开加强高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面向非外语专业的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9]。“推进公共外语教学改革”也被列入2019年教育部“十大事件”之一。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和中组部又联合召开“推进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大力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专门人才”会议,重点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国家战略培养和储备“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2019年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提出高等外语教育要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要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要全面融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大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10]。新技术新要求。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上,大屏幕即时将嘉宾语音转换成中文又即时译成英文;2018年11月的第五届互联网大会上,不但有中文,还有英文的首个AI合成新闻主播的出现。翻译软件、智能机器人等日新月异,给人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瞬间可以从智能机器人和资源库平台获取,使得人类靠知识传授的课程即将被淘汰。课程教学的重心不得不从曾经的知识传授转移到通过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适应学习,培养信息获取和分析处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5],以及人工智能所难以拥有的精神能力,包括情感能力、价值追求能力、美感能力和创新能力[3]。在这种高要求、新要求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不再是简单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了。而是迈向更高阶的利用英语汲取和交流专业信息能力的培养;使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学科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智能素养,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学习、研究和未来工作中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按知识与认知过程两个维度分类[11]。在知识维度,知识被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知识4种类型。在认知过程维度,认知过程维度,认知过程由低级到高级被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6种水平[11]。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高阶性主要体现在:在知识维度,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立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向反省认知知识迈进;在认知过程维度,从记忆、理解、运用向高阶的分析、评介、创造迈进。(二)课程体系后现代化。人工智能时代将迎来学校平台化、传统课堂网络化、课程市场化,人工智能技术随时从云端、海量资源库中为学生提取知识,并经由结构化推送给学生,经过学生深度学习之后进一步提炼加工,再次结构化。此外,人工智能超强的学习能力随时产生大量人类无法理解的暗知识(所谓暗知识,就是指那些人类根本无法感受到无法表达出来的,然而却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知识)。“人类将进入一个知识大航海时代,我们将每天发现新的大陆和无数金银财宝”[12]。正如Schwab,J在Thepractical:Alanguageforcurriculum中所言:课程领域已步入穷途末日,按照现行的方法和原则已不能继续运行,也无以增进教育的发展[13]。现在需要的是适合于解决问题的新原则.....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因此,大学英语目前线性的、统一的、封闭的现代课程体系必然受到冲击,取而代之的是非线性的、建构的、开放的小威廉.E.多尔所倡导的后现代课程模体[14]。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该朝小威廉.E.多尔所提出的具有四R特点的后现代课程模体建构,即课程具有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al)和严密性(rigorous)。所谓丰富性,是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14]。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之间是学习伙伴的关系,他们随时都可以能产生新的疑问或知识,因此为了促使学生和教师产生转变和被转变,课程应具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异常性、无效性、模糊性、不平衡性、耗散性与生动的经验[14]。课程具有回归性是指课程的片段、组成部分和序列应该是任意组合的,不应该设置为孤立的单元,而应视其为反思的机会。也就是说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每一个知识,包括作业、测验等都应该提供对话和反思的余地,避免课程的重复性。关联性指建立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具有关联性的课程模体将摆脱过去课程体系仅仅由课程内容或教师来决定,课程模体处于一种不断建构的过程,它的内容和体系远远超越原有的课程内容。严密性是四个标准中最重要的[14]。自发组织建立的丰富的具有回归性的课程并非任意、无序的,而是具有学术逻辑和符合课程发展规律的,可以用数学思维准确度量的。只有这种非线性的、开放的、不断建构的课程模体才满足海量资源,优势整合的特点,才能有效解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英语能力提升的需求与优质英语资源分布不平衡直接的矛盾。(三)教学模式智慧化。人工智能赋能的课堂将首先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课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课堂,是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是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混合式和翻转课堂,是平等交互、自适应学习、快乐幸福并追求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高效课堂[5]。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当遵循语言学习“输出驱动、输入优化、产出评价”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从英语学科教学方法与移动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的视角,引入自适应学习系统、智能导师系统加强过程监控与评估,充分利用慕课、微课等建立具有可视化、可听化、协作化、互动化的大学英语“金课”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互促和互补的优势,构建线上线下教学环节,形成课前预备、课中教学、课后巩固、课外丰富及教学反馈五个教学环节为一体的螺旋上升模式,实现知识从传递到知识提升,如图1。图1智能教学模式模拟图(四)教师角色精细化。智能语音、智能批改、智能翻译、教育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英语教育,过去教学中一切重复性劳动和大部分管理工作都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教师角色将发生重大改变。过去衡量优秀教师的素质体系: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较强的外语教学能力[15],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师的需求。未来的人工智能智慧课堂不需要教师,教师的角色将转型为课程的咨询师、学习的引导者、数据分析师、情感呵护者等,角色将越来越精细。除此以外,由于角色的精细分工,将来教师不可能再孤军奋战,而是走向团队合作[16]。今天的教育形势下,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学会认知(learntoknow),学会做事(learntodo),学会合作(learntoliveandworkto-gether),学会做人(learntobe)。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4

一、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智能模式

将多元化智能理论应用于高职语文教学中,就要熟知多元化智能理论。多元化智能理论于1983年随着《智力的结构》的诞生,多元智能理论由加德纳所倡导而成,该理论模式在教育领域受到极大的肯定。该理论模式尚没有完整的学术型定义。但是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这一理论,有关这一理论的研究也日益深化,它让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的学习,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手段。加德纳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出人类的智能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且会因为外界的激发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种独立性表现在当一个人某项智能丧失时,他的其他智能依然能发挥作用,不受干扰。相互联系主要指当个人要完成某项任务时,并非某一智能单独起作用,而是所有智能的通力合作,协助完成。然而同一人的各项智能必然有高低强弱之分,智能组合也因此而与众不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强项,通过良好的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强项,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所有智能。这样将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借助强项来发展自己的弱项,优化智能组合。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性比较强,这要求学生们要全面发展专业性知识,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比较适用于高职语文教学模式。

二、多元化智能理论模式的教学形式

高职语文教学除了要满足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积累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语

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多元化理论模式,提高了高职语文的学习。那么对于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呢。经过针对高职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查,我们看到了其主要形式有几方面、

(一)了解教学对象,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展前,教师必须对所教学生有充分的了解。首先是对学生的背景知识有足够的了解,例如在语文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是喜欢语文的,还是反感语文的;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和喜好,是擅长阅读还是以写作为乐?再如学生在经过了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后,目前语文能力的掌握情况如何?当讲到元曲《长亭送别》,教师要明确学生以前有没有接触过古代戏曲,掌握有关戏曲的哪些内容,了解哪些戏曲作家,偏好哪些题材的戏曲内容。

(二)增强语文能力以及人文素养

采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学习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乏味。现在高职语文要求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而这正是多元化智能所提倡的。可见,加德纳的多元化智能非常重要也非常实用。

(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能并不是单一的,那些智能组合也不会相互重复。这也就意味着人和人之间肯定是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智能差异的高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程度有很大的异端,所以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智力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不去关心学生的反应,学生在学校被塑造成一个个形状相同,盛装知识相同的“容器”。多元智能理论让众多教师放弃了一元化智能观的教学,开始考虑尊重学生个性,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并借助一定的手段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语文教材的解读本身就是多元的,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对文本的不同意见,也要能够接受学生解读文本的方式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文本,采用合理的方式去理解和学习。

(四)借助多元智能理论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语言智能是多种智能中的核心智能,语言智能直接决定了其他各项智能的发展。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指出:语文将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语言基础,语文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高度与深度。所以,语言智能是语文课教师要开发的首要智能,以此来推动其他各项智能的发展,为其他各科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智能理论模式的作用

在高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加德纳的多元化智力理论,就要全面的进行学习与指导。同时教师看到了多元化智力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高职语文知识。高职语文课的作用是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课堂形式如若一味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课堂对于好动的高职学生来说必然乏味。而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不仅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导向的支撑,而且将从形式上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的学习空间。

总而言之,加德纳的多元化智能理论是教学与教育过程中一个全新的里程碑,。该模式一经推广便受到广大教育学者的大力欢迎。在很多高职院校中,教师采用了多元化智能理论以后,学生们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教师也进一步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可见加德纳的多元化智能理论的优势所在。

注释:

何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2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5

1 多元智能评价理论概述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某心理学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和道德智能。衡量智能的高低,要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为标准,而并非像传统智能观那样以语言、数理和逻辑推理能力为标准。某学者认为,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标准化考试或评价把学生进行分类并贴上标签,判断的是学生的弱项和短处,而非学生的强项和长处。该名学者将其评价定义为获得个体技能和潜力等信息的过程。它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为个体提供有益的反馈;另一个目的是为个体周围的社区提供有用的资料。

2 多元智能视角下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估工作的开展

2.1 评价内容多元化

多元智能视角下,英语教学评价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认知能力评价、智力与非智力评价的等。英语教师在进行评估工作时,要按照现实情况,充分的利用语言以及其他形式智能方式,以便能够使评估工作更加客观、准确。比如英语教师可以设计英语游戏、英语趣味题等形式,以此来考察学生的英语语言智能以及逻辑智能;可以通过唱英文歌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语言以及节奏智能;可以通过编排英语话剧、小品等形式,来考察学生语言以及运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智能;可以借助写英语日记、学结的方式,来考察学生语言以及自我反省智能;可以要求学生运用英文语言来描绘一种植物、动物、自然景观等,以此来评价学生的语言以及观察智能。为了能够清晰的记录下,学生获得的评价分数,教师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评价表。表中主要有语言、自然、人际交往等几大项。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日常的表现加以记录。总之,英语学科的评价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语言智能评价的确非常重要,比如听、说、读、写,但是其他方面的智能评价同样重要。英语教师只有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才能够更客观的展现学生全貌,也才能挖掘出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2 评价主体多元化

英语教学评价主体不能只限于教师,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有失客观性,应该将这种单一性的评价方式变为多元化,比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与家长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注重的评价主体彼此之间相互沟通与合作,以使学生参与到评价机制中。

首先,学生自评。学生自我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懂得自己为自己负责,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学生掌握自身优势与劣势之后,会尽量的学会扬长避短,从而逐渐的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这为终身学习理念奠定了基础。英语教师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日常需求,也能够看出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态度,从而帮助学生制定新的学习目标。

其次,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能够让学生彼此之间加强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交往智能。学生之间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尊重人,如何发现他人的优势,在了解同伴问题的之后,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逐渐的,学生彼此之间就会相互信任,公正待人。

最后,家长参与评价。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能够将多元评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表现,与孩子时常进行沟通,与教师进行讨论,以此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此能够更好的配合教师开展工作。教师可以制定一个表格,交给家长,要求家长每天如实记录,待到一个星期之后,交给教师。教师进行统计,并且以此来评价学生日常学习英语态度的依据之一。

2.3 评价方式多元化

英语教学多元评价摈弃以往单一的纸笔测验和考试的评价方法,将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引人到评价活动中来,如采用观察记录、面谈采访、问卷调查、问题解决、对话日志、模拟表演、项目活动和学习档案等形式。限于篇幅,下文仅以项目活动的评价方式加以简单说明。项目活动评价方式是通过用英语解决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问题,来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情境化真实评估的一种。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写一份旅游计划书。假设去一个旅游景点,时间为三天,费用为每人两百元,计划书包括怎样合理安排旅游线路、日程,妥善使用费用,如车费、食宿费、门票和礼品费等,以计划安排一次轻松愉快的短途旅行。一周后,各小组派代表用英语汇报本组的旅游计划,教师和学生一起就计划的合理可行性、英语的运用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给每一组打分存档,并评出“最佳旅游计划书”。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智能差异、心理特征、学习风格等要求来适当的设计评价活动。例如,要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和学习策略,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日常观察记录加采访面谈的方法,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自我内省智能水平较低,需要教师启发,而且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较弱,用口头表达更恰当;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日常观察记录加问卷调查或对话日志的方法,因为他们已有相对较高的自我内省智能和书面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多元智能视角下,英语教师不能在单纯的采取单一化的评价方式,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另外,教师在进行多元评价时,一定要做到教、学、评一体化,不能将三者统一起来,同时还应该依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评价。英语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创新,改进落后的评级方式,以便能够为未来的英语教学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鸣.技工院校英语教学评价方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4).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6

一、对学生诚挚深厚的爱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如果一个教育工作者不爱自己的工作对象,那么他的教育工作肯定是做不好的。从古今中外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那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确实有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他们能将教育机智发挥到极致。所以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在教育学生时,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口吻一味地去批评学生。而是应该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去教育引导。让学生真正地信服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些无不要求语文教师对小学生有一股诚挚深厚的爱。

二、认真积累教育实践经验,刻苦学习教育科学理论

教育机智既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偶然地、无缘无故地突然发生,更不是随心所欲地“灵机一动”,教育机智是教师深思熟虑和果断相结合的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具有教育机智,只有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工作,联系班级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习教育理论。教师只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教育科学理论的掌握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才可能具备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既不会光顾那些对教育科学理论一知半解却又自以为是的人们;也不会青睐那些在实践工作中“埋头苦干”,但不知教育科学为何物的庸庸碌碌地教了一辈子书的“教书匠”的。

三、必须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观察是有一定的目的、有组织、主动的知觉,观察力则是一种看出对象的本质的能力,观察力是教师的智力构成因素之一,它是由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心理素养所决定的。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几十个随时变化的天性活泼的小学生,教师要随时随地地根据学生的细微变化作出反应,其反馈调节既需机敏又要准确。所以,语文教师教育机智的发挥离不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发挥教育机智的智力基础。那些在工作中成功发挥教育机智的教师一般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能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姿态及一些细微表现中洞察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察觉出即将发生的“偶发事件”,能防患于未然;他们能利用敏锐的观察力,经过点拨、启迪、诱导,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按照教师希望的去做。

四、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机智来处理偶发事件,实际上也是一种应激,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况,这种应激需要教师在短时间内面对突发的偶然事件,迅速判断情况,在一瞬间作出决定,这就要求教师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和敏捷性的特点。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能从不同的层次、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教育机智总是与特定的教学情境相连,面对复杂而微妙的教育问题和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师不能一味地照搬教育理论,更不能经验主义,依照过往经验。而是要懂得应变,具体分析不同的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培养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是小学语文教师发挥教育机智的思维基础,在教学中把教育机智发挥到极致的教育者无不具有灵活性和敏捷性的特点。

五、做到积极反思

成功者往往善于总结失败。过往的经验与教训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过去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我们要善于在过去处理突发事件中的不足中汲取营养,积极地去回顾与反思。对处理得不够完美的或者不足的地方要积极分析原因,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把经验转化为处理事件的能力,为在语文教师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自己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不是固定的一门课程,通过老师的指点就可以学会的。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机智就是要靠教师自身在工作中总结,在总结中体会、感悟出来的。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灵活地运用教育机智,这也给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让教育机智之花在小语课堂绽放!

参考文献:

[1]王晓春.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9.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不少专家和老师开始重视并研究言语实践,但是很少有人从微观的操作层面研究过怎样让学生进行高效的言语实践,特别是怎样使学生智慧地进行言语实践的研究几乎无人问津。

如何启发学生智慧地使用、运用母语,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母语的过程中变得智慧起来,不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成为品性睿智、言语机智的儿童呢?“智用语文”教学的提出,将为引领学生走出一条高效智慧的言语实践之路提供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有力探索。

二、何谓智用语文

“智用”由“智”和“用”两个字构成,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词组。“智”与“知”同源,古本一字。从矢从于从口,用开口吐词如矢会言词敏捷之意,另加臼旁,突出言词之意。

指向语文的“智用”就是智慧地使用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智用”作为一种高层级的言语实践,它具有三大基本要义:(1)言语性。以语言为必要工具,活动具有言语性。(2)能动性。它是人的能动性活动。“能动”意味着其活动是自主自愿的、主动自觉的,是以内在需要为心理基础、有着强大内驱力的。(3)对象性。它是对象性活动,有明确的作用对象。即活动指向的客体非常明确:或为他人,或为自身。

“智用”的三项衡量标准分别是:(1)发乎善。言语实践的出发点必须是善的,是基于人性的、真诚的、不具有害他性的。(2)行以智。①言语实践的方向或方式要做到正确、准确乃至十分精确。②言语实践要做到快速应对、及时回应。③言语实践要做到巧妙、精妙地表达。(3)臻于美。这是从言语实践的结果来衡量的。一般来讲,高质量的智用活动一定会达到较好的效果,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从社会交往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言语实践会消除误解,达成谅解,增进了解,促进理解。从个体表达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言语实践会还原被表象遮蔽的真相,更好地认识自我与社会。无论是哪一种,都能给言语主体或言语对象带来美的享受。

结合当前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我们给“智用语文”做出这样的界定:就是指引导学生智慧地使用和运用语言的语文教育追求。这是基于言语实践对象本身对语文学习内涵作出的阐释,而非对语文科学本体概念的否定或重构。

“智用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智慧地使用和运用语言能力,能动地改变他人或自身为目标的一种语文教学活动。这一活动旨在涵养学生的人生智慧,发展学生自主建构、自主实践言语的能力,通过创造性地使用和运用语言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的表达”,从而达成认识自我与世界,成全自我与实现生命价值的目的。

三、智用语文教学共分两步走:一是智学;二是智用

教学中,我们不仅关注到语言作为描述和理解对象的中介作用,更注意到语言的与内在精神活动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本源和语言这一本质的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在智用语文中体现为语言与人相互转化的两种过程。

智学,这是文本语言向儿童的有机转化。“智学”是指教者机动灵活地引领学生汲取文本智慧,生成并丰富儿童的精神生命的过程。

通过智慧地学习语言,遭遇语言,思考语言,语言不再被视为一种技术和工具,而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一条通往先于表象的世界(预先洞见)的密道。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学习智慧,觉悟了人生智慧与言语智慧。有了这一坚实的基础,接下来的“智用”也就水到渠成了。

智用的过程是儿童向语言创造性转化的过程。通过使用语言、运用语言,儿童的存在促成了语言的存在。正是因为有了儿童的存在,语言的存在才有意义。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8

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智能;教学法;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主要以“教师教,学生学”为模式,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这样便容易忽视学习者在这一活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进入新世纪这样的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主要发展特点为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这就相对应的对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人才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在日常生活与专业领域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例如感觉、情感、需求、信心、焦虑等)日渐受到重视,因为这些因素在教学中极大地影响到教学质量。

1多元智能理论引入

传统的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包括直接法、视听法、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认知法、功能法等。这些教学法都在不同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也有各自缺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因为就谈到听说法,即在外语教学之中去运用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为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材的编写提供科学的依据。但是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对于语言的结构形式过分地重视,对于语言和内容意义有忽视趋势,语言倾向流于“造作”。视听法来自于法国,初创于20世纪50年代,这种教法在组织听说操练时号召广泛使用电化教学设备,比如幻灯、电影等,以便结合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这种教法也存在缺点,视听法重视语言形式,但是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就整体结构而言过分强调,造成对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的忽视。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首次提出了认知法,他的产生是相对于听说法而言的,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新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交际练习的主张。为实现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主张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视听教具。认识心理学是认知法的理论基础,这使外语的教学能够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不过认知法作为新体系,认知法还是不够完善的,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上来结合充实,这些教学法都或多或少对于本文所提到的多元智能教学有着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其多年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能教学理论”,不仅在美国引起了一场教育改革的浪潮,并逐渐席卷世界各国。多元智能教学是一种教学艺术,以心理学为基础,有益于促进学生各方面只能全面发展。在这样一个教师需要不断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的时代,多元智能教学理论通过其实用、有创意、具有拓展性、激发思维的策略,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用全新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

2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加德纳提出了MI(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理论,即多元智能理论。人的多元智能理论,包括个体听说读写的言语/语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数字推理与抽象思维的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运用身体解决问题的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对观察事物图像化并加以运用的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intelligence)、欣赏演唱的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与人交往的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自我认识做出适当反映的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探索自然的自然认知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等八个方面。当然,多年来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对多元智能理论做出实践,取得很好教学效果,美国的拉泽尔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具体实践这一理论时,引入一个全新的教学辅助工具:“多元智能工具箱”(如表1所示),用来辅助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当明确了多元智能工具箱后,便能够从众多的概念、策略、方法、技巧中快速筛选找到教师想要融入教学里的东西。这时可以运用“课程设计调色板”,(如图1所示)在每个智能旁边,写上选取的工具名称,然后简单描述如何使用每件工具已达到教学目的,取得教学结果。在本文接下来的课程实例中,该教师选取了不同的智能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各项智力。

3多元智能理论发展

“智能”曾一直被视作为静态的、固定的、天生的、伴随人的一生的,不过事实是人的大脑功能几乎在任何年龄、任何能力水平上都能得到改善。如果能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激发不同智能,人类可以变得更加聪明睿智。美国的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不止是受一种认知形式的影响。在此认识基础上,他逐渐形成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博士和参与“零点项目(ZeroProject)”研发的哈佛大学其他研究人员提出,人的智能是有多种形式的,而非一种。每种智力是独立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加德纳开始写《智力结构》(FrameofMind)一书,并于1983年出版。1984年,由“学习新视野”(NewHorizonsforLearning)组织的以“即将来临的教育爆炸”(TheComingEducationExplosion)为题的教育大会在纽约召开。加德纳在会上向与会教育工作者介绍了他的新理论。这次大会在全国引起了一场教育改革的浪潮,成为“学习新视野”组织的连续八届国际会议的起点。这一系列会议都围绕多元智能理论展开,每届会议都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组织,运用多种方式呈现大会讨论的内容。1987年,心理学家和学习研究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TomasArmstrong)根据加德纳的理论撰写了InTheirOwnWay一书,该书有助于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孩子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以及如何创设人们的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超越了智商测试所测量的范围。1988年,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新城学校(TheNewCitySchool)开始实施多元智能理论。该校校长汤姆•霍尔(TomHoerr)指出,“多元智能理论已经超越智力理论的范畴,成为教育哲学。”1993年,加德纳另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MultipleIntelligence:TheoryinPractice中更新了他的理论。加德纳认为,人有八种智能,有可能还存在我们目前尚无法测量到的其他智能。这八种智能是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正是在这样一个具有开拓意义的教育领域,戴维拉泽尔(DavidLazear)通过《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根据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进行课堂组织和课程设计呢?在接下来的章节,作者将会对这八种多元智能详加介绍并以实际案例对其应用加以介绍。

4多元智能理论实践案例——英美文化入门课程设计

把多元智能理念融入高职学生的课程中,研制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课程模式与教学计划,是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最佳的切入点。虽然现代大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多方面智能的培养,并积极引进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比如多媒体设备等,但是其教学方式仍然是具有教师为主导的局限性,对于学生自身各种技能的培养却无法全面重视。本论文接下来所要介绍的这个课程设计正是多元智能教学理论的实践,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从多元智能工具箱中恰当选取相应工具,创造性地依据课程设计调色板各项目标的要求来完成了四个课时的专业课课程设计。课程主题:英国风土人情简介学科领域:英语跨文化课程教学对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14级商务英语/国际商务教学内容及参考教辅:参考英美文化概况的课程,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入门》一书课程时长:四个课时(本文中的教学设计实例只是其中的一个课时)学生人数:36人教学目标:学生将掌握一方面了解英国各个组成部分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智能。

教材/教具:纸笔等文具,用于查阅的字典、电脑,学生日志本,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各式符合所讲述节日的服装道具教室布置:学生提前准备PRESENTATION,教室区中间空出一块场地课程概要:在课前,将学生分成6人一组,每组分配给不同的地区任务,分别为大不列颠、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学习这些节日地区的主要概况。学生须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以话剧、演讲、小品等不同方式表现。大家在课下要把自己所负责的地区做仔细研读和学习,并本组内积极合作,力求创新,以一种新颖的方式促进大家学习了解。在课上,教师首先向大家宣布每个小组的准备内容和此次小组结果,然后按照已分好的小组开始做分别的任务汇报。以第一组的讲述苏格兰风土人情为例。第一,做出本小组的即兴简短演讲介绍。题目为“苏格兰情调”可直接发言或借助多媒体设备,简单概括苏格兰地形、人口、特点、当今发展和风土人情等。第二,本小组同学开始表演准备的节目,要求乐器、服装等都是能够反映苏格兰情调的,因此大家所穿的戏服是具有苏格兰情调的格子裙。表演内容有吹奏苏格兰传统乐器风笛、齐唱罗伯特彭斯名曲《友谊地久天长》。第三,该组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由其他小组做记录,要求在节目结束后对此节目中提到的“苏格兰情调”加以识别认识,并可在节目结束后做评论或提问题。第四,表演结束后,由该组代表做总结,并回答其他组同学以及教师提问,最后老师对本组表现点评,并讲解期中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学生在课上完成上述四项任务后,要留出时间供大家讨论反思,而且要意识到学生的成果汇报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方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教师可担任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保证学生汇报不拖延时间,而且学生的焦点始终在苏格兰各方面聚合、发散。当所有小组做好汇报后,要引导学生对于他们学习研究这些地区的经历做出反思,并提醒学生注意几个这样的问题:在同学汇报中,你记忆最深刻的是哪一部分?哪部分的风土人情最感兴趣?最喜欢哪个地区?如何认识这些地区的发展,并且可以让大家做个对比。教师带领全班绘制一张地图,用具体代表事物对每一个地区进行说明,并且绘制表格,对各个部分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图表形式体现出来。最后,给学生布置日志或论文任务,请他们发散思维,可以自己研究的地区为例,或者其他地区,写出自己的看法、希冀等。

5评述和反思

根据信息量,该课程教学为四课时。学生在课前要做好充足准备,课上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各项智能的过程,另外,学生应发散思维广泛学习,并小组内分工合作。设计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并不是说运用这八种学习活动,有些活动可以同时发生或者结合在一起进行。这一课就是典型的例子。要求学生去做presentation,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多种智力:言语语言(作为正式演讲)、逻辑数学(建立联系对比各个地区)、视觉空间(地图的绘制及想象)、音乐节奏(风笛演奏)、人际交往(团队内合作)、身体运动(话剧喜剧及舞蹈表演)以及自我认识智能(汇报反思及日志文章的写作)。在一种学习体验中运用了多种智能工具,锻炼了学生多种智力。在帮助学生完成完善他们的汇报内容时,与大家探讨的时间越长,学生所获得的认识就越深刻,教学目标就更能达到。为了加深他们的学习,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前准备的道具材料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演奏彭斯的《友谊地久天长》,彭斯在苏格兰的地位影响等。引导学生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想象彭斯时代的苏格兰,那时候人们的情感表达等。一旦他们进入自己的角色,他们将会从这一部分中获得最大的乐趣。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一课的中心出现在学生最后总结presentation以及最后的日志或论文中。Presentation的制作与介绍能够鼓励学生实际运用他们所学过的各种知识,团队合作这一人际交往智能在此可得到充分发挥。小组内部人员可见仁见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各种可能的设备仪器为自己的主题服务。这一过程本身对于学生智力的锻炼具有极大作用。

6小结

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对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起到极大促进作用。高职的跨文化课程作为通识课程必要环节,即具有较强工具性又能体现其深厚人文性、艺术性,为保障教学质量,需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多元智能理论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思维活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就此而言,基于学生学情考虑,将多元智能渗透到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丽华.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117-119.

[2]戴维拉泽尔.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M].吕良环,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3.

[3]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李科,沈海英.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5]黎丽.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个性化教学[J].职业圈,2007(6):2.

[6]庞晖.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4).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9

现在绝大多数少年儿童认识世界都是从语文课的学习中开始的,语文教学涉及的知识面也是很宽的,这其中包括历史、地理、自然、生物等等,更重要的是包含着许多德育和思想教育的因素。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对儿童知识启蒙以及对青少年知识拓展的重要性,尽可能地为少年儿童展示多彩的知识空间。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有较高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识,注意知识的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正如俗话所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该是一眼泉,我想这样你教出的学生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二、审美情趣的培养

语言是一门艺术,中国语言更是一门美的艺术。这种美包括形式美、主题美、意境美等几个方面。形式美是指的是文字的排列组合,主题美指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意境美指的是文章的言外之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对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对语言的美产生共鸣。只要他们从中感受到了美,他们自然就会喜欢,如若不然的话,他们则不喜欢。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感受美也是人类乐趣之所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故而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甚至是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思想品德的养成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10

Keyword:AI; adult education; applications; personalized learning;

一、引言

人工智能是21世纪科技领域最为前沿的技术之一。随着对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 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成熟, 极大地促进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近年来,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成人教育领域应用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Li等人[1]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评价中的应用。Zhang[2]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导游实训教学中的应用。Sulisworo等人[3]介绍了移动学习在高中教育的应用现状。Liu等人[4]讨论了计算机远程教育在实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Hao等人[5]介绍了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 认为网络技术的灵活性和丰富性特点为成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使成人教育更加灵活。Anshari[6]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在在线学习中的应用和挑战。Xiao[7]介绍了个性化推荐技术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Xie[8]介绍了协同过滤推荐技术在网络在线学习个性化推荐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对教育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深远, 虽然研究者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但只介绍了具体的某些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研究还不够。本文先介绍了一些主要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 然后具体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情景教学、实时在线自动测评、移动自主学习和实时在线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采用调查问卷形式, 调研了在线英语学习软件的使用现状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成人教育领域的影响。

二、主要的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最早出现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 旨在研究能够展现人类智能的机器。人工智能技术由下往上分别涵盖三个层次: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 (图1) 。其中基础层主要包括各种类型数据的传感器、计算芯片、网络服务、操作系统以及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理论算法;技术层主要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发展的数据处理技术, 如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文本数据处理技术等;应用层是根据应用环境和功能需求发展的技术, 如无人机、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教育、虚拟/增强现实、个性化推荐、机器人等技术等。

本文主要介绍成人教育应用相关的技术, 基础层主要介绍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机器学习, 技术层主要介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应用层主要介绍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和个性化推荐技术。

1. 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数据中取得有效、新颖、潜在有用、最终可理解的知识的收集过程[9], 包含了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清洗, 以及通过关联规则或分类方法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 使海量数据的内在联系能够清晰地被人们所认识。

海量的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因为海量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事件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就是知识形成的过程[10]。数据挖掘的目的就是从海量的、有噪声的、随机生成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并对其加以分析以找出有意义的模式。

2.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指计算机通过分析和学习大量已有数据, 从而拥有预测判断和作出最佳决策的能力。在人工智能中, 机器学习已经成为开发用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控制和其他应用的实用软件的首选方法, 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11]。

人工神经网络是受到人脑神经元的启发, 试图设计与人脑神经元相似的网络结构, 模拟人脑对信息的处理方式, 以提高机器的信息处理速度。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一类, 卷积神经网络现已广泛应用于大型图像处理中。深度学习是相对于简单学习而言, 是传统神经网络的拓展, 可通过学习一种深层、非线性网络结构, 表征输入数据, 实现复杂函数逼近, 具有强大的从少数样本集中学习数据集本质特征的能力。

3.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从图像中识别出物体、场景和活动的能力。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使计算机拥有人类的视觉功能, 可以获得、处理、分析和理解图像或多维度数据, 包括图像获取、图像重建、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图像压缩/编码、图像超分辨率、图像特征提取等[12]。

数字图像处理有很多优势, 如处理内容、处理精度、处理灵活性等都是模拟图像处理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可以进行复杂的非线性处理, 改变处理功能只需要进行不同功能模块的重新编码和参数变换。但其不足是处理速度慢, 尤其是在进行复杂的图像处理时更要占用更高的内存。图像分割处理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关键处理手段之一, 是将图像中敏感的主要像素群作为主要处理对象, 包括区域特征、边缘特征等, 是对敏感像素群进行识别、理解和分析的基础数据特征。图像识别处理基本采用传统的模式识别方式, 有统计模式识别和结构模式识别两种。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和模糊模式识别也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 进行广泛研究。

4.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的是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有效通信的各种理论和方法。自然语言处理将人类语言转化为计算机程序可以处理的形式, 以及将计算机数据转化为人类自然语言的形式, 从而让计算机可以理解人类的语言, 其语言形式可以为声音或文字。自然语言处理综合了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学科, 主要研究能实现自然语言通信的计算机系统[13]。

从研究内容来看, 自然语言处理包括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篇章理解等。从应用角度来看, 自然语言处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信息时代, 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包罗万象, 例如机器翻译、手写体和印刷体字符识别、语音识别及文语转换、信息检索、信息抽取与过滤、文本分类与聚类、舆情分析和观点挖掘等。其涉及与语言处理相关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工程、人工智能研究和与语言计算相关的语言学研究等。

5. 虚拟/增强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也被称为“沉浸式多媒体”或“计算机模拟现实”, 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发展学科以及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技术之一。它是一种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多领域成果的新技术, 目标是提高人机交互的功能, 达到真实的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体验效果。

虚拟现实增强技术将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进行匹配合成以实现增强, 其中将三维虚拟对象叠加到真实世界显示的技术称为增强现实, 将真实对象的信息叠加到虚拟环境绘制的技术称为增强虚拟环境。这两类技术可以形象化地分别描述为“实中有虚”和“虚中有实”。虚拟现实增强技术通过真实世界和虚拟环境的合成降低了三维建模的工作量, 借助真实场景及实物提高了用户体验感和可信度, 促进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6. 个性化推荐技术。

个性化推荐是根据用户不同的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个性化因素, 因人而异地向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个性化服务的核心就是建立用户与信息产品之间的二元关系, 通过分析用户的偏好特点和行为模式, 然后建立个性化的用户模型, 再根据用户的个性化模型进行推荐。

目前主要的个性化推荐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基于内容过滤的推荐、基于规则的推荐、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基于内容的推荐是利用概率或者机器学习技术将用户的已有兴趣表示为模型, 然后与资源进行比较, 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似程度来为用户进行推荐。基于规则的推荐是将推荐规则事先进行保存, 然后通过这些规则对用户进行推荐。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根据相似用户对商品的兴趣偏好生成针对目标用户的推荐列表, 喜欢相同物品的人更可能有相同的兴趣爱好。

三、人工智能技术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深深地改变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教学和学习方式, 下面主要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情景教学、实时在线自动测评、移动自主学习和实时在线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如表1所示, 每一项应用都包含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技术。

表1 成人教育应用中对应的技术情况

1. 在情景教学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实际教学情境变化太少, 学习交互方式单一, 缺乏生动活泼的表现力和丰富的多感官刺激,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单调乏味, 这对成人教育学生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的虚拟学习情景, 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表达力。

增强现实技术作为虚拟技术的新阶段, 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增强现实技术交互性的技术特征, 能为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虚拟学习环境, 并为教育者构建高信息量的教学环境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供条件。将增强现实技术融入教学, 形成新型的教与学的互动平台, 实现知识重构和教育创新。增强现实技术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直观、交互和探索式学习环境, 其对于创造教育情景, 强化课堂教学等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增强现实技术是研究技术支持的教育变革的组成部分, 为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打开一扇窗。

在成人教育的过程中, 为了创设更好的学习情景, 可以创设虚拟教室, 在计算机网络上利用多媒体通讯技术构造教室学习环境, 不仅能实现传统物理教室的大部分功能, 如实时交互, 而且能实现异步通讯、异步辅导、异步讨论等。

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相比, 增强现实技术能为学习者学习创设接近真实的虚拟学习环境, 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强化课堂教学,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实现高效率的知识建构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 在实时在线自动测评中的应用。

传统教育领域中检验教学成果、学生学习情况主要的考察方式是传统的试卷考试;然而试卷的审阅评测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工作, 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也让学生得不到及时反馈, 严重地阻碍了成人学习的效率, 不利于成人教育的发展。随着教育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考试逐步向无纸化、电子化方向发展, 这也推动了教育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作为智能教育软件的关键技术之一的考卷自动测评在智能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目前大部分人工智能技术首先落地场景是语言类口语考试[14], 主要利用语音评测以及语音识别等相关技术实现口语考试中的发音评估、表达力评估工作。如今, 人工智能在英语口语考试中已逐渐开始试点, 有的地区已经实施人工智能在口语考试中的完整解决方案。除了语言类口语考试, 人工智能还逐渐应用于其他学科的阅卷场景, 如批改网, 一款智能批改英语作文的在线服务系统,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已经在大中小学广泛使用。批改网系统是基于云计算的英语作文自动批改在线服务, 通过计算学生作文和标准语料库之间的距离, 即时生成学生作文的得分和语言及内容分析结果。

近年来, 国内在教育评测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也已经成功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在线成人教育自动评测领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服务出现, 比如全学科、全题型、全学段的自动评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些应用将改变在线成人教育评测的已有模型, 为学生、老师、家长和教育机构提供更多的支持。

3. 在移动自主学习中应用。

成人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 成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工作和家庭的牵制, 在教学上呈现出短暂而集中的特点。如何提高零碎时间的利用率, 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主学习, 是成人教育的一项重要创新任务。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传统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被动式的学习。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 在教师的指引下, 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通过自我调控学习计划来实现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自我学习侧重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和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交流与学习的重要工具, 学生获取知识的媒介渐渐由传统的纸质书籍转移至网络媒介。移动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和设备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和服务等, 并在适当的情境和时间下通过移动技术实现教与学的丰富交互、随时随地进行的数字化学习形式,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网络多媒体技术的灵活性和丰富性特点为成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使成人学习更加灵活。便捷化、自主化的移动学习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现在越来越多手机软件的开发, 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利用学习工具 (如词典、翻译软件) 来辅助学习, 而且能够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视频音频材料, 利用阅读软件浏览文本, 利用办公软件对相关知识进行编辑, 以此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4. 在实时在线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 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个人学习特征, 采取适合其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活动序列、个性化评价等, 进一步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培养和展现, 以培养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为最终追求。

个性化学习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偏好、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和认知水平等特征来设计教育项目、教学方法以及学术支持策略, 并为学习者提供独特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个性化学习不仅要针对学习者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 还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个性化指导;既要给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汇聚的个性化学习空间, 又要根据学习者个性特征推荐符合其偏好的个性化学习资源, 促进学习者与内容以及学习者之间的有意义互动。

随着在线学习系统记录的学生学习数据的数据量越来越大,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当前在线学习系统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和网络技术可以打破固有的时空局限, 不分时间、地点, 学习内容也可以多元化、个性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自我教育、自主教育、自适应教育、按需教育等新教育形态逐渐出现。这些教育形态不要统一的场地、统一的时间期限、统一的教材或者内容。教育真正上升到以人为本、各取所需的层面, 而不再是集中灌输、统一学习。

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成为一种未来趋势, 这为个性化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 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四、问卷调查研究

为了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对成人教育的影响以及人们移动自主学习的情况, 笔者设计了一份《英语学习软件的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以全国的成人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发放网络问卷365份, 收回有效问卷365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1. 调查对象与内容。

调查对象涵盖成教生年龄段从18岁到30岁, 其中18岁到24岁占85.48%, 男生176人 (48.22%) , 女生189人 (51.78%) 。调查对象覆盖了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 既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 也有陕西、内蒙古、江西、广西等中西部地区。

笔者在综合已有英语App移动自主学习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研究。自编问卷题目共计9条, 涵盖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英语水平、移动自主学习情况以及对人工智能技术了解情况等4方面。比如, “常用的背单词工具”、“学习软件对自己是否有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是否有影响”和“是否希望使用个性化的学习软件”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目前成人教育中学生利用手机英语App进行移动自主学习的比例高达84.38%, 其中76.44%的学生是用于大学四六级的英语学习, 并且长期使用移动手机英语App学习的学生中94.02%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有提高, 而使用传统书本学习的学生中只有36.84%认为有提高。从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来看, 移动自主学习已经开始成为学生的一种主流学习方式, 并且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 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统计, 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 84.11%的学生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并且有88.49%的学生希望能够使用个性化的学习软件。这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有利于学习效率率的的提提高高。

对上述的统计结果分析可知, 目前移动自主学习方式在一些知识学习中成为主流, 并且这种方式也非常有效, 对学习普遍有提高。调研结果也表明, 大多数人期待使用个性化学习, 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五、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教育领域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成人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的不断成熟, 为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所介绍的一些主要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情景教学、实时在线自动测评、移动自主学习和实时在线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应用现状, 并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调研了在线英语学习软件的使用现状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成人教育领域的影响情况, 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技术极大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 促进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Bao-Ping Li, Zhou Y.Research o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based on Big Data[J].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6 (6) :5-12.

[2]Zhang P.Design of Virtual Reality Guide Training Room Based on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J].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14, 269:1221-1227.

[3]Sulisworo D, Toifur M.The role of mobile learning on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shifting at high school in Indones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Learning&Organisation, 2016, 10 (3) :159-170.

[4]Liu X, Zhang J.Application of Computer Distance Education in Practical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 2018, 13 (4) :71-82.

[5]Ou X, Hao W.Analysi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Multi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J].Boletin Tecnico/technical Bulletin, 2017, 55 (4) :66-71.

[6]Anshari M, Alas Y, Yunus N M, et al.Online Learning:trends,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Big Data Era[J].Journal of E-Learning and Knowledge Society, 2016, 12 (1) :121-134.

[7]Xiao J, Wang M, Jiang B, et al.A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system with combinational algorithm for online learning[J].Journal of Ambient Intelligence&Humanized Computing, 2017 (1) :1-11.

[8]Xie X J, Zhu L, Zheng Y, et al.Research on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System for Online Learning Based on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Technology[J].Computer Knowledge&Technology, 2018.

[9]Joseph S R, Hlomani H, Letsholo K.Data Mining Algorithms:An Overview[J].Neuroscience, 2016, 12 (3) :719-43.

[10]柴艳妹, 雷陈芳.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在线学习行为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8, 35 (05) :1287-1293.

[11]Jordan M I, Mitchell T M.Machine learning:Trends, perspectives, and prospects[J].Science, 2015, 349 (6245) :255-260.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11

1人工智能课程分析

人工智能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特别涉及控制论、信息论、语言学、神经生理学、数学、哲学等多种学科[1-2]。学习该课程需要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多教师、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显得比较吃力。如何结合课程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成为教学研究过程中的首要目标。在目前高校提倡双语教学的环境下,我校已将人工智能立项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人工智能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 是一门非常前沿的学科。

计算机最初是用来做科学计算的,但随着计算机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考虑计算机还可以做些什么,能不能像人一样学习、思考,然后解决问题?这就是基于人的知识和经验,用符号推理的办法让计算机来做事情,是人工智能最早的研究成果。但是,知识并不都能用符号表示为规则,智能也不都是基于知识的。人们相信,自然智能的物质机构――神经网络的智能是基于结构演化的。因此,20世纪80年代在人工智能理论发展出现停顿时,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出现新的突破,基于结构演化的人工智能迅速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新方向。事实上,智能问题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因此,我们一刻也不能放弃钻研,并且要时刻关注该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在高校开展人工智能课程的双语教学,可以促使学生了解该领域以及相关领域,如模式识别、机器视觉、智能检索、人工生命等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锻炼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了解领域文化等实际能力,对培养国际化、工程化、实用化的复合型人才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涉及面宽、难度大。

人工智能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极富挑战性的前沿学科,它几乎涉及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每个领域。人工智能课程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知识点比较分散、知识更新快的课程,它以编程语言、数据库原理、概率统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以及编译原理等前趋课程为基础,还涉及到控制论、信息论、通信原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课程。因此,人工智能课程的知识点难度较大。通过该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学生不但学习了课程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学习了相关理论课程的第二语言表示方法及应用情况,对于培养具有个性化的多层次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

人工智能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双语教学也具有很大的难度。根据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了人工智能的双语教学体系结构,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行之有效。

2人工智能双语教学体系结构

要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就必须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改变为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多样化的,其教学过程是复杂的,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3-5]。在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课堂教学多样化、基于CDIO理念的实践教学,不断地探索研究,形成高校人工智能双语教学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计算机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优秀的计算机专业外语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Nils J.Nilsson教授编著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New Synthesis》,该教材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教材,不仅内容丰富、取材新颖,更重要的是内容组织结构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参考书主要选用了蔡自兴、徐光v老师的《人工智能》。

3双语教学方法

由于人工智能是一门非常前沿、涉及知识面宽、应用范围广的学科,因而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主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驱动讲授、CDIO实践模式、综合考证等讲授方法。

3.1理论教学

(1) 修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的实验大纲。参考吸收国外先进教材中的内容,结合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形成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教学体系。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和制作简洁、易懂的英文电子教学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建设课程网站,电子课件在网上公开,帮助学生预习专业词汇、了解教师讲解线索和重点内容,降低学习难度。

(3) 课堂提问。提问一些重要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其英文表达能力的提高。

(4) 案例驱动法。将有意义的案例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后小组讨论。每6~8位同学分为一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组织学生讨论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一方面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2实践教学

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知识面都有差别,因此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实践课题来源于实际工程,将CDIO理念贯穿于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与团体协作精神。

(1) 实验题目多样化。学生可以选择,也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己构思,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查阅资料的能力。

(2) 分工与合作。来源于工程实践的题目,学生通常很难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因而需要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 整体设计方案的灵活性。学生领会题目本意,自主设计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

(4) 编程实现。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形成科学的编程风格。

3.3考核方式

(1) 多种形式的平时测试(30%)。主要包括平时测验、讨论、作业等。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英文表达能力以及知识面的拓宽等。

(2) 实践教学(30%)。主要考察学生对实践题目的理解、整体方案的设计、团队间的协作精神以及实现结果等。

(3) 期末考试(50%)。试题全部用英文形式出现,鼓励学生用英文作答。

人工智能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最准确地理解专业知识,又可以使英语和专业课的学习相互促进。

4教学效果分析

课程结束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讨论与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本课程讨论和调查的结果以及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双语教学效果基本上达到了要求。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不适应的人数比例偏高,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一般,甚至有学生因为跟不上进度放弃专业课的学习。为此,提出以下的建议:

(1) 加强学生认识。学生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人工智能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克服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持之以恒,主动与同学、老师进行讨论,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动态。

(2) 提高实施条件。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因此,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学生要有较好英语基础。

(3) 完善教学体系结构。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在探索阶段,因而必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完善双语教学的体系结构。

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适应国内外科学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Nils J Nilss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New Synthesi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2.

[2] 蔡自兴,徐光v. 人工智能[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贺志荣. 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8,62(10):45-46.

[4] 王树根,姜昕. 我国双语教学的历史发展阶段综述[C]. 安徽黄山,2007年全国测绘学科教学改革研讨会,2007.

[5] 汤东. 中外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8,62(11):69-7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Bilingual Teaching Architectur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urse

LI Zhu-lin, HAO Ji-sheng, MA Le-rong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12

当今中等专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大多还是沿袭了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学仍然实施的是无特殊目的教育(English for no Specific-Purpose)。中专学校因所设专业种类较多,与其相适应的专业英语也分类较细,如幼师英语、餐旅接待英语、导游英语、经贸英语、计算机英语等。如何能让这些英语真正发挥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热情,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那就必须对课堂英语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研究转变。笔者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中专学生的英语教学必须摒弃传统,适应学生英语薄弱的自身条件,摆脱周边教学环境的束缚,采用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来发展学生的内省智能,通过教学组织及技能训练的多样化、教学外在形式的现代化等方面进行调整和突破,来增加英语知识学习的多方来源,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这也是上好英语课的关键。另外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学生在外语课堂上,不仅仅接受具体语言知识点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学习语言本身,了解和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而且能开阔人生视野,拓展心智空间,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见识才干,从而陶冶人文精神,提升人生境界。如何使语言学习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又能为职业需求服务,把英语学习真正落脚点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就从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出发,为当前中专英语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二、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所著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他认为,智力是在文化环境中解决问题并创造一定价值的能力,更具体是指孩子们会用不同的智能来学习或表现。正常人都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视觉智能(spatit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intra-personal 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一理论还强调智力是人的一种功能外显形式,是多元的、发展的,并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确认。智力具有一定的情境性,个体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来发展自己的智力。这八种智能综合起来进行探讨和借鉴,都会对中专英语学习和教学起到敦促提升的功效。

三、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中专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从教学内容设计的多元化着手,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欲望。

(1)音乐歌曲和原声影片的课堂插入能培养学生英语的语感,提高学生领悟、鉴赏语言的能力。

人们对音乐的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的感知并行于对语言的感知。加德纳的有关音乐智能的描述,证实了音乐在教学中的魅力。教师在课前的导入,某一语言项目的操练,以及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时,都可以把英语歌曲适时插入。如在介绍有关友谊的话题时,歌曲“你是我的阳光”(You are my sunshine)是导入话题较好的选择。在有关《美国西部拓荒者》的文字阅读中,歌曲“五百里路”(Five-hundred miles)的学习会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在讲解有关美丽大自然之类的文章时,教师可挑选一些优美舒缓的乐曲把学生带入所描述的情境中,目前所流行的瑜珈冥想音乐非常适合作为记忆的背景音乐。西方的经典影片,如励志影片《阿甘正传》、智慧型的影片《骄阳似我》等很适合中专学生观看欣赏,影片的英文对白和美妙音乐会使学生体会到英语语言的魅力,从而产生学好英语的发自内心的驱动力。

(2)英语成语典故的讲解能促进语言智能的发展。

希腊罗马的古代神话传说是学生最爱聆听的。如潘多拉的宝盒(Pandora Box)、丘比特之剑(Cupid’s Bow)、斯芬克斯之谜(The mystery of Sphinx)、潘神的自由(A freedom of Pan)、阿喀琉斯的脚肿(Achilles’heel)。这些故事经过历史的演变,都具有了深刻的比喻义和引申义,西方人经常会把这些成语典故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来自《伊索寓言》中的“Cry wolf”(喊“狼来了”)的成语典故现常用来比喻“散布不实的消息”,Cat’s paw(猫爪子)喻指“被人利用的人”。源于圣经故事中的Olive branch(橄榄枝)被喻为“和平与吉祥的象征”,A garden of Eden(伊甸园)常用来喻指“纯洁无邪的极乐之地”等。源于文化作品的Uncle Tom(汤姆叔叔)常用来喻指“逆来顺受的人”,Cinderella(灰姑娘)现常用来比喻“一举成名的人”,《鲁滨逊漂流记》中野人的名字Friday(星期五)用来指“忠实的仆人,得力的助手”。这些成语典故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对于了解英国文化,开拓英语学习的视野,提高语言使用的广度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3)利用诗歌的空间视觉智能用来帮助进行课堂欣赏教学。

诗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点结合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习语言的能力和自信。比如,学生们熟悉的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的英文翻译既文字简洁又朗朗上口,且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第一段,When I was a child/nostalgia seemed a small stamp/ Here am I/ and there my mother。另外像莎士比亚的名作“Shall I compare you to the summer’s day”读起来清新明了,易于背诵。教师可挑选类似的诗歌进行课堂讲解和欣赏,课下布置熟练背诵。

2.从教学形式的组织的多样性着手,营造轻松的语言学习氛围。

(1)拓展人际关系智能,以小组活动为组织形式。

课堂内容的选择,主题的讨论,成绩的自评、互评、总评,都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进行。

(2)发展身体运动智能,开展多样化的组织模式。

英语中的名篇,如莫泊桑的《项链》、欧・亨利的《警察赞美诗》在学完后,都可以让学生可以通过口头复述故事梗概的形式表现出来。餐旅接待英语的学习,如接电话、做预约、点菜上菜等更是要以角色扮演为基础的情景对话、小品表演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另外,学习一些有关动作、感觉的新单词时,可让学生用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来充分模仿表演。

3.从教学辅助工具的多种化着手,拓宽学生语言获取的渠道。

从录音机到网络多媒体、录音笔等,教师选择适合教学内容、语言话题的辅助教学设备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网络信息的丰富化和彼此沟通的便利化以及展示事物的直观生动化都会对语言输入有较好的作用。比如,以元认知为导向,利用网络进行监控,发展学生的内省智能,以任务为目标,利用网络布置任务,发展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等;以实践为助手,利用网络为依托,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等。

四、结论

要鼓励中专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首先需要教师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其次,教师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再次,教师既要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又不能教条化,生拉硬套。只有这样,才能从课堂教学的角度,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Gardner 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2]Gardner H.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Basic Books,1993.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13

语文学科是根据语言这个教学对象的特点来确定其工具性的特点。语文从字面上来讲,语就是指日常的交际语言,文则是指书面所表达的语言,所以,进行语文学习就必须要求听、读、说、写共同成长。人类的生活中必须要使用语言,这是一种人类共有的社会现象,人在一生之中都不能离开语言。因此,人类想要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掌握语言工具,语文学科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工具性。

(二)载体特点

语言是不能与思想内容脱离而单独存在的,语言必须以思想内容为载体。语文学科能够以思想和形象来反映出生活现状,展现出人生的真理,赞美真善美,批驳假恶丑,这是一种抗拒不了的强大力量,对人的思想、情操、心灵都有直接的影响。与其他的学科相比较,语文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就是载体特点。

(三)思维特点

语言能够表现出思维想法。思维是人的大脑的主要机能活动,能够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是一种心理活动,主要进行概念、推理以及判断活动。思维能够将事物之间的关联客观地表现出来,再对其进行推理、判断,之后产生自身独特的思想,最后通过语言进行表达。语言、思维以及思想都处于同一个体中,必须要使语言和思维能够共同发展。所以说,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思维特点。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今天,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笔者就在高职语文课程中适当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语言智能的发展

语言智能就是指进行听、读、说、写的能力,也就是说运用听、读、说、写能力进行讨论、解释、交流、说服等活动,也是对知识创造和语言进行反思的一种能力。语文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要运用听、读、说、写能力,进行语文教学就是对语言智能不断地发展。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时,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对内容进行有效判断,把握中心内容,对线索和层次进行整理,在听后对内容进行概括和拓展。在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时,要让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媒介寻找信息资源,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够流畅、简洁、完整、准确地表述中心内容及思想。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时,要培养出学生的兴趣,在进行评价时要多以鼓励为主,将学习目标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分解,让学生逐渐来完成,最后达到目标。

(二)音乐智能的培养

音乐智能就是指对节奏、和音、旋律以及音色的感悟能力,还有用音乐来表达自身感情的能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同的感情可以采用不同的平仄、押韵以及不同的词牌来进行表达,这都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进行具有配乐的诗歌散文的赏析,对歌曲中的曲调和歌词进行分析,对影视材料中的声音和画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进行朗读时感悟语调变化和停顿的差异,以上几点都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