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实用13篇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1

中图分类号:F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6)22-0035-04

精品农庄,是一种以地方特色自然资源或者人工建设为基础,结合现代农业的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收益的特点,打造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旅游、教育等需求的农庄,其是以精细化的市场作为突破点、以农庄特色作为赢利点、以满足少数人的需求为目的。故而精品农庄的建立,着力于特色建设。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庄发展方式,精品农庄的发展必然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关键点,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精品农庄的设立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在城市中心也可以建设,既可为都市忙碌的上班族提供闲暇时的安宁之地,又可为小朋友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机会……诸如此类,精品农庄将会开创一条新的农业发展道路。

1 精品农庄的发展现状

当前精品农庄仍处于一个试验阶段,仅作为概念被提出,尚未进入实质开发阶段,且概念定义不清晰,目前国内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与之相关的研究课题与内容也较少。但与之相对应的休闲农庄则被很好地实践与发展,全国多个地方已建立休闲农庄试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2 实例与问题剖析

2.1 以优越独特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发展精品农庄――以云南红河州弥勒市为例

①发展模式 依据云南弥勒市优越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地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精品农庄,如在城郊建休闲观光、采摘瓜果的体验庄园;在昆明公路及县乡公路沿线和城市面山建绿化景观休闲康体、水果园林苗木庄园;在甸溪河沿岸构建甸溪河流域生态观光休闲康体乐园;沿葡萄观光打造葡萄精品庄园、酒庄(酒堡)、文化旅游光观中心、广场展厅、景区;构建综合体;在南盘江地热谷地带打造石榴、芒果、柑橘等水果精品乐园;在弥勒市境东西两山高海拔地区打造温带冬红桃、核桃、杏等特色农果庄园和三七、重楼、灯盏花、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种植加工保健庄园;在西一、西三以原始生态森林资源、革命老区、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教育和生态风情旅游庄园;在弥勒市中部蔬菜主产区打造万亩莲藕、韭黄、芦笋高原蔬菜精品农庄;在草地资源丰富的山坝区建设特色养殖生态循环农业庄园;在水坝库塘建渔业水产养殖垂钓休闲农庄。

②发展优势 a.自然资源。弥勒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依山傍水,深处少数民族腹地,独特的文化气息以及农业优势品牌――云恢290、红烟、红酒、红糖、红排骨、莲藕、芦笋、韭黄等,都为其发展精品农庄提供了先天条件。

b.政策。弥勒市提出了“品牌立县”、“工业强

县”、“旅游活县”三大战略,旨在打造“中国旅游度假城”,这样的战略定位,为弥勒市精品农庄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更利于当地有信心、有底气地探索精品农庄之路。

③发展特色 a.高原特色。特殊地理位置所创造的特色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是促使弥勒市建立精品农庄的一个重要原因。

b.类型多样化。弥勒市的粮、烟、蔗、畜、菜、花、果、药等都囊入了精品农庄建设的范畴中,使得精品农庄更加多元化,各精品农庄的特色也更为突出。

c.盈利模式。一是通过建立特色精品农庄吸引外来游客参观旅游,获得旅游收入;二是通过产品外销的方式,获得产品销售性收入。

④改进措施 a.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对于弥勒市来说,精品农庄的类型虽然多样化,但为了避免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仍应考虑建立一个以弥勒市为中心的利益联结机制,辐射整个弥勒市及其周边的精品农庄,形成行业同盟,共享利益,共担风险,提高行业门槛。

b.完善产业链。弥勒市将旅游作为精品农庄的一个发展点,势必要考虑完善旅游业的产业链,同步启动餐饮、住宿的发展,这从另一个方面对精品农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以科教为主要目的的精品农庄――以广东广州市钟落潭白云区蔬菜基地为例

虽然广州市钟落潭白云区蔬菜基地并没有冠名以精品农庄,但个人认为它代表了城市及其近郊以科教为目的的精品农庄的发展模式。

①发展模式 以研究所作为科研依托,借助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力量,致力于发展现代温室无土栽培技术,培育很多与常规作物不同的有特色的作物,其主要目的是用于科研,其次是为高校学生提供参观的机会。

②发展优势 a.雄厚的科技支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汇聚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有着先进的管理技术,对农庄的运行、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农庄发展中的问题可及时纠正;对农庄发展好的地方,可予以发扬和推广,进而推动整个行业少走弯路。

b.政策扶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是省级农科院,国家和地方财政每年都会拨发科研经费,给予财政上的补助;除此之外,国家还在种质资源、品种等的引进方面有政策倾斜,为科研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③发展特色 a.栽培技术。与常规农庄不同,广州市钟落潭白云区蔬菜基地采用的是温室无土栽培技术,以蛭石、砾石、泡沫、锯木屑等为基质,综合水、气、热以及养分的管理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稳产、优质。

b.栽培作物。基于雄厚的科研技术,它所选种的作物为辣椒树、番茄树等,与常规作物明显不同,比如外型高大健硕、果实颜色更加丰富等,不仅增加了观赏价值,而且探寻了作物生长的新规律,为其他科研单位进行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④改进措施 a.宣传力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虽有一定知名度,但对于依赖其建立的广州市钟落潭白云区蔬菜基地很多人并不知晓。因此,若要以此发展精品农庄,则应合理适度宣传,扩大吸引力,博得市场需求者的注意,迎来市场,获得盈利的可能性。

b.扩大规模。广州市钟落潭白云区蔬菜基地的规模,对于科研来说是足够的,但是对于以科教为目的的精品农庄来说还不够。基地中除了现有的番茄、葡萄、辣椒、茄子、红薯等作物外,在科研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应考虑引入其他具有观赏价值的作物,丰富作物品种多样性,通过巨大的产品差异化让精品农庄在以科研为目的的市场上占据有利先机,谋求发展壮大的契机。

c.盈利方式。该蔬菜基地目前是非盈利的,但对于精品农庄来说,盈利才是其最终目的,因此必须开创独特的收费模式,如采取个人收费和团体收费、非假日与假日收费的双线收费方式,获得利润。

2.3 综合性多功能的精品农庄――以广东增城市增城沿江的农场(靠近湖心岛景区)为例

①发展模式 增城市增城沿江的农场(靠近湖心岛景区)着力于打造以“滨江生态,寓农于乐”为主题的精品农庄。它是一种综合性多功能的农庄,借助位于湖心岛景区附近的区位优势,发展建设滨江生态,结合当地静谧安宁的环境,吸引市民前去消费,畅享一隅宁静,此外,该农场将和学校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配备专门的讲解员,为学生讲授作物的生长历程,培养他们对农业的兴趣和探寻自然奥秘的欲望。它的功能定位并不仅仅局限在旅游和科教方面,而且还包括禽类以及水产养殖、烧烤等,计划建设一个完整的精品农庄产业链。

②发展优势 a.技术支持。农学专业的学生利用自身专业的农业知识,对作物的生产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最大化地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同时,农场的管理师傅有着多年的农场管理经验,深谙农场管理之道。且这些学生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当地农场合作,开创了“高校+农场”的新模式。

b.区位优势。毗邻湖心岛景区,面朝增江,背靠青山,晴天的蓬勃之景,雨后的清新气象,都如那蜻蜓点水式的白鸥,在水面上圈起涟漪,让人流连、顿足、驻首。如此美景,为精品农庄的选址加分不少。

③发展特色 a.生态园区建设。划分四季果园、大棚区、露地菜地种植、山地养鸡、田间景观、葡萄园种植区等主题产区,参观者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了解,这样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最有效的服务,而且帮助参观者达到省钱、省时的目的。

b.高效处理“农”和“乐”的关系。建设有自留地、游湖区、烧烤区、儿童娱乐区、跑马场、泥塘活动区、钓鱼区等游憩规划区域,农业贯穿于游玩中,消费者可感受到真切的自然气息。

c.盈利方式。增城市增城沿江的农场(靠近湖心岛景区)的精品农庄将在旅游和科教的基础上,开创自己的品牌门店、微信公众号等产品输出途径,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增加产品的销售收入。

④改进措施 a.争取多项资金投入。建立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精品农庄,其前期的资金投入非常大,唯有雄厚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该项目才能启动起来。为此,在启动精品农庄项目建设之前,必须考虑融资问题。

b.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精品农庄要想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与消费者,必须进一步提高其基础设施建设,为精品农庄走向市场谋求一份胜算。

3 现代精品农庄发展的战略意义、建议

①战略意义 a.国家层面。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中国的农村出现空心化、农民外出打工、土地撂荒的现象,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精品农庄在农村的建立,将会提供劳动就业机会、拢聚农村劳动力的回归,同时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与开发自然资源。而其在城市的设立,则会从供给侧方面提供给市民一个全新的、高质量的、高性价比的精品服务,吸引消费者眼球,主动开发精品农庄市场,同时,促使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淘汰发展态势不良的农庄,保存优势精品农庄,激发行业活力。

b.区域层面。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精品农庄,

农庄间联系紧密但又区别明显,则会使该区域具有很强的区域识别特征,不仅有利于该区域的农业发展,而且有利于该区域制定统一的政策措施。如果能够打造出区域品牌,则会使该区域成为一个农业发展新星,其发展潜力难以估量。

②建议 a.从农业产业的发展来看,精品农庄将会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业产业基本面,加强农产品与农业产业结构的联系互动,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完善。

b.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应该鼓励发展精品农庄,在进行有关精品农庄的政策制定时,政府应进行宏观规划和政策引导,对新建精品农庄进行补贴和扶植,对精品农庄的品牌进行宣传和造势,提供多媒体、全方位的宣传服务平台,加强市场监管,严控行业蛀虫,同时,国家应积极培养和引进相关的技术、管理和营销人才,为精品农庄打造一支专业的管理营销团队,用专业化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c.从精品农庄的经营者来看,一个先进、有特色、可实施的精品农庄经营理念尤为重要,先进性体现农庄发展的前瞻性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特色代表其产品或服务的独一性、非同质性,可以实施说明了其具有从理论向实践转变的可能性。在产品质量方面,经营者也应该严控生产流程,谨防以次充好、以假冒真行为,提供优质的产品及高性价比的服务。此外,在产品销售方面,经营者应着重考虑2个问题:一是宣传方面,除了传统的宣传方式,还可以考虑展览、论坛、品鉴、推介、竞赛、招商、观摩考察等新型方式;二是销售途径方面,由于农产品易腐烂、不宜长途运输,如何能快速有效地安全送至销售地是关键。

d.从精品农庄的需求者来说,精品农庄的消费对象集中在高收入人群中,他们追求的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质量。长期以来,消费者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价格高,品质就高,吃着就放心。精品农庄应帮助消费者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基本的食品辨别能力,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f.对于学生而言,精品农庄的科教功能将会是一个最大的开发点。该功能的发展应围绕“启发兴趣,开拓思维”,配备以专业的、通俗易懂的讲解,循循善诱,引而不发,为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同时,可以设立一些问答区,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参考文献

[1] 张治华.高端精品农业发展路径探讨[J].农业经济,2015(2):7-9.

[2] 叶柳祥,蓝月相,毛金华,等.云和县”十三五“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研究与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5(6):941-945.

[3] 王海军,龙荣华.立足高原特色农业 建设特色精品农庄――以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为例[J].上海蔬菜,2015(3):10-13.

[4] 司慧迎,段万春.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以云南省弥勒县为例[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22-23,58.

[5] 杨文武.弥勒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245-246.

[6] 薛里图,张治华.以高端精品农业助推宁夏开放型农业发展[J].宁夏农林科技,2014(4)35-36,41.

[7] 王丽娟,陈百生,王慧智,等.浙江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4(10):1 505-

1 510.

[8] 龚建华.弥勒县发展“三型”农业[N].云南经济日报,2011-10-10(002).

[9] 曾翠.学习借鉴台湾民宿成功经验 促进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发展[N].丽水日报,2014-08-14(002).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2

作为农产品销售目标顾客的现代都市居民,有着比较强烈的绿色消费、生态消费、休闲消费、怀旧消费和体验消费的倾向和需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社会形态与社会构造、消费态度与生活方式、经济体制与工作方式、观念变革与技术进步等多重力量的冲击下,步入一个多元并存的新消费时代,对过去的留念和怀旧心理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消费者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孙明贵,2010)。农户家庭农产品一直留给人们的是原始、生态、绿色、有机的传统形象,更重要的是,它还凝结和承载了农村的乡土文化和农民的朴实与真挚。农户家庭农产品具有潜在的市场需求,但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较突出,改变这种现状是非常必要的。精准营销强调营销渠道精简和营销对象精准,贺海涛(2007)分析提出精准营销是以顾客为中心,在顾客价值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运用可利用的各种方式,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通过恰当的渠道,以恰当的价格,向精确的目标顾客提供适当的产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顾客沟通,弥补大众化营销存在的不足。精准营销比较适用于小众市场,在这个小众市场上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比较分明和集聚,消费倾向可以得到较好的识别和利用。农户家庭农产品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农产品相比,具有市场小众化的特征,主要针对注重绿色、有机、生态、体验和乡土情怀的城市居民。针对本地的目标顾客群体开展精准营销活动,可以缩短流通环节,促进供求信息更加对称,有利于提高营销效率,解决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问题;有利于稳定销售,降低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带动农户持续增收,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

三、农户家庭农产品精准营销策略

(一)目标顾客锁定策略

精准营销的核心思想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营销活动,提高营销效率,因此,精准营销的关键环节就是准确锁定目标顾客。关于锁定潜在目标顾客的方式,笔者总结了两种:一是基于数据信息的筛选式,二是基于大众传播的吸引式。“筛选式”策略是指供给方基于已掌握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出可能的潜在顾客,并针对这部分群体实施精准营销。这是一种基于客户关系管理之上的目标顾客锁定策略,如向购买汽车的顾客推销车险,向购买住房的顾客推销装修。“吸引式”策略是供给方先进行大众营销信息传播,吸引潜在消费者主动与其建立关联,然后,通过客户关系管理锁定这部分顾客,并进行精准营销。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的传播和沟通方法,使精准营销成为可能(刘征宇,2007)。相比而言,农民在信息获取、数据分析以及主动营销方面的能力比较弱,更适合于使用“吸引式”策略,通过“吸引式”策略锁定的目标顾客更加精准。本文之所以将农户家庭农产品的精准营销范围缩小在本地区域,除了考虑到农产品的物流问题之外,还考虑到农民的营销能力问题。本地化精准营销有利于农民掌握市场信息,借助人脉关系或其他途径进行信息传播、口碑营销。

(二)“乡土”产品策略

农户家庭农产品对于城市居民最大的吸引力,最大的卖点就是其承载的“乡土”文化。这种“乡土”文化象征着传统、生态、绿色、有机,以及蕴含在农产品之中的勤劳、纯朴的民风。因此,农户家庭农产品不应该追求规模化、机械化的高产出和高效率,要保护好农产品种养殖的生态环境,采用绿色、有机的方式进行农产品生产和传统的方式进行农产品加工。始终让城市潜在消费者保持一种稀缺感和吸引力,通过消费农户家庭分散经营、小规模生产的农产品,使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得到满足。

(三)直销渠道策略

采取直销渠道策略,使农户与消费者直接关联,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改变一直以来农户在农产品销售中的被动局面,使农户主动参与在市场中去,增加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和应变能力,稳定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销售收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城市消费者与农户家庭之间对接,可以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农村的乡土文化、农民的朴素真诚和农产品的绿色生态,体验精神价值,刺激消费欲望。当然,农产品直销受农民市场意识不强、营销能力偏弱、农村基础条件有限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但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宽带全覆盖,推进农村互联网提速降费,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

(四)口碑促销策略

口碑营销是一种低成本的传播和促销方式,建立良好的口碑,对吸引顾客以及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是农产品精准营销的关键。口碑不是刻意去营造的,而是在长期的、持续的良好合作过程中树立的形象和建立的信任。农户家庭农产品口碑营销不能单单从农产品入手,应以农产品为载体在交易过程中展现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乡土本色,即农村环境生态,农业产品绿色、有机、天然,农民真诚、朴素、勤劳。

(五)体验营销定价策略

农户家庭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之规模化、机械化的大生产来说,成本是比较高的,另外,农户要保持其绿色、生态、天然的生产与加工方式,产量较小而劳动投入会大大增加。农民在销售农产品时,往往不计算劳动力成本,只计算直接投入的资金成本或根本没有计算过成本,又缺乏营销能力和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定价往往比较低。如上所述,农户家庭农产品既是一种绿色、有机、天然、健康的物质产品,也是一种蕴含乡土文化的精神产品。顾客消费农户家庭农产品获得的不仅仅是物质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体验。特别是在伴随有乡情体验的情况下,顾客不仅消费了产品,还获得了美好的乡村体验。顾客获得的价值远不止产品价值,还有体验价值。因此,农户家庭农产品定价不能比照工业化大生产的农产品定价机制,而应该以生产成本为基础,以顾客价值为导向采取体验营销定价策略。李庆荣(2015)认为,传统营销中依据成本、竞争对手和供求关系决定产品价格的方法不适用于体验营销,由于体验的独特性和不可比较性,价格的制定较少受成本和竞争对手的影响,主要是由消费者来决定,只要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愉悦,消费者就愿意买单,不会太在乎价格的高低。

四、农户家庭农产品精准营销模式

(一)体验消费拉动模式

体验消费拉动模式是通过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进行观光、旅游和体验的方式,以“消”代“销”,以“消”促“销”的一种吸引式精准营销。以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依托的体验消费拉动模式,既要满足游客对农产品的即时消费需求,实现以“消”代“销”,还要加强现场促销,并与游客建立长期的联系,以“消”促“销”,以“消”带“销”,为C2C销售模式奠定良好的客户基础。乡村旅游是目前我国重要的旅游形式,也是城市居民重要的休闲方式。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乡村旅游业的覆盖面还比较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多数旅游点旅游项目单一,只有简单的吃、住、和观光,乡村旅游的其他要素作用发挥不足(彭顺生,2016);经营比较分散,农民不能抱团发展,等等。农户家庭应该抓住乡村旅游发展的机会,依托农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通过集群式发展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优势(刘萍,2014),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在根本上改善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传统乡村旅游中出现的散、小、弱、差等问题(肖华,2015)。乡村旅游是农户家庭农产品精准营销的最重要形式和载体,发展好、利用好乡村旅游体验消费拉动模式,关键还是靠农民。农民是乡村文明的建设者和保护者,是民风民俗、传统技艺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只有把这些做好,才能吸引游客,吸引外来资本发展乡村旅游业。

(二)C2C直销模式

C2C是农户直接对消费者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又可以分为“一对多”和“多对多”两种形式。“一对多”即一个农户对多个农产品消费者,“多对多”是指农户联合起来满足多个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C2C又可以分为订购模式和预售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开展C2C销售业务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尽管目前农村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弱,农民素质还有待提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加完善,新型农民的经营意识和能力素质将与时代接轨。在目前的状况下,只要农民转变思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建立与城市潜在消费者的联系,促进信息互通,比如,通过传统的人脉资源进行口口相传,或传统的电话、短信等信息沟通工具。同时,政府部门应该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城市与农村的信息对接创造机会、搭建平台。

(三)C2B农商对接模式

C2B模式是将商家作为农户家庭农产品的顾客和精准营销的目标,其本质是一种供应链整合模式,但对于农户家庭来说,也是一种精准的营销方式。C2B农商对接模式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农户+农产品零售商”、“农户+餐饮”、“农户+电商平台”等。农户通过与农产品零售商、餐饮店和电商平台等商家合作,成为他们固定的上游供货渠道,通过供应链整合的方式,减少中间环节,稳定销量,降低成本,达到精准营销的目标。

作者:谭少柱 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财经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贺雪峰.小农经济至少还应维持30年[J].贵州社会科学,2010(10)

2.黄宗智.“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J].开放时代,2014(2)

3.孙明贵.怀旧消费研究:起源、成果及其核心问题[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6)

4.贺海涛.以精准营销挖掘移动通信市场[J].经济师,2007(10)

5.刘征宇.精准营销方法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

6.李荣庆.新消费环境下百货业态体验营销路径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5(2)

7.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我国农民就业增收重要途径[EB/OL].新华网,2013-3-27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3

1.精致农业的定义

精致农业是综合性、有特色、商品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新模式的运营管理模式,凭借新市场发展需求,以生产高品质、高标准、高科技、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为依托,向加工、包装、销售等领域横向发展或旅游、观光、采摘、种植等领域纵向发展的现代农业形式。精致农业不仅可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农业效益,扩大发展空间,优化生产要素,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农产品的附加值,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2.发展精致农业的必要性

(1)随着农业耕地的不断减少,传统农业由于过度依赖化学药品、种植技术不科学对土地、水文、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与污染。有的长期耕作使得原本适宜务农的地区不再适合,需要改变原有作物种植的方向。粗放式的农业经营模式限制了农民经济的收入,拉大了城乡差距,大量青年劳动力进城打工,务农劳动者的新生力量出现断层,一系列的三农问题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农业市场经济的竞争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不能仅依靠简单的、传统的劳动耕作作为农业发展的出路。

(2)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农民或是农业工作者、投资者将农业与科技联系起来,不仅省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节约了人力资源,还将农业资金集中运用,结合高科技,从农业生产过程入手增加农产品以及农业产业链条的高附加值。

(3)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却不断被曝光,人们开始追求生活品味与食品安全,绿色无污染、有机的农产品出现了较大的购买市场。于是,促进农产品良性循环,保障环境生态,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卫生标准,绿色食品开发的精致农业则成为必经之路。

(4)农产品供给大于市场需求、加工产品与原料农产品价格的收入差额,促使减少丰产滞销,高附加价值的农业加工品出现了广阔的天地。

(5)精致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不仅为农村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促进人才能力的发挥。走精致农业道路可以留住务农年轻人,让他们专心推动家乡经济发展,活化乡村农业经济,还可以带动人潮流动,促进消费,同时还能保留乡村中的传统工艺,将我国的精神文化瑰宝代代相传。因此新时代农民必须走新型农业道路,促进农业、农民、农村的生存与发展。

3.发展精致农业的措施

3.1旅游休闲农业

精致农业中的旅游休闲农业是将农业发展成为集果品采摘、花季欣赏、乡间情趣、民俗度假、渔场垂钓、农村文化体验于一身的观光、考察、采摘、体验、休闲、疗养、餐饮、娱乐的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旅游休闲农业不仅是体现优势、规模种植、合理布局、优化品种、产销一体、生态环保的生产经营模式,而且还是使农业转身成为第三产业中发展极具特色的服务旅游项目。

3.2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就是依靠管理与品牌,建立品牌开发方便、卫生、快捷的食品加工等相关业务,依托安全种植,推行不用化肥、不施农药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品牌农业带动农业升级、延伸精致农业与品牌农业的产业链条。在生产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设备如分子层级基因选种,机能性益生菌与活化抑菌素、生物性农药与肥料开发、疫苗开发与筛检技术;在管理过程中注意无毒有机农业的宣传,推动农业专区扩展群聚效益、加强农产品认验证管理。推进现代农业交流与合作、推动小地主大佃农扩大规模效益。强化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管理制度,建构产学研合作环境及配套措施。进行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盘点分析与专利布局。在市场销售过程中,利用农场及大面积休耕地建立专区,成立物流中心系统。通过产品理货、配销、提升经营效率,建立品牌。拓展安全农产品行销通路,运用资通技术推动远端服务行销,辅导农夫市集,企业认购及电子商务、便利市场、建构多元化销售通道,开发特定人群市场。在研发过程中注重非化学性防治技术、资财及肥料放入研究,开发环控调节、绿能及高效率生产体系导入自动化、遥控技术及技能等系统。

4.发展精致农业的意义

发展精致农业不仅可以促使农民职业专业化发展,把农民变成一项职业,而且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拉动我国第二、三产业经济的增长。精致农业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变和农业产业多元化,减少了农民老龄化以及新农民培养断层等现象,解决了农业安全和农民收益的矛盾,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精致农业还可以增加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节能减碳、发展绿色能源、保护生态。根据不同的客源需求,开发多元主题的精致农业,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还增加一个修身养性、愉悦身心、沟通感情、体验学习、享受美食、缓解压力的休闲度假场所。

【参考文献】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4

致力于产品生产标准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我们把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作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的关键环节,建立标准体系,加强技术推广,建立工作机制,推进质量安全转型升级。一是注重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无标立标”的原则,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相配套农业标准体系,使环境条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都有标准可依。全县制定各类农业标准37类77项,农产品企业标准15类26项,其中双孢蘑菇、厚皮甜瓜标准成为省级标准。二是注重农业标准化生产。我们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示范户等引导和带动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到户,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面。全县创建国家蔬菜标准园1个,实施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建设项目10项,全县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38万亩,占总面积的83%。其中精品示范点的农产品生产实现全程标准化,农产品全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三是注重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建立农业投入品监管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强化农产品认证机制。全县农业投入品抽检合格率达100%,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9.8%,2个精品农业示范点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全县通过认证的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8个,面积15万亩。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74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18个。

致力于产业经营集群化完善农产品营销网络

我们围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打造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促进经营方式转型升级。一是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县已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社6家、持证农产品经纪人1377人,加入合作社农民6560人,带动农民5,7万人。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联结生产基地面积1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3%,农产品加工量占全县农产品总量的25%。二是拓展农产品市场营销。实施农业接轨上海战略,加强与上海等长三角市场主体的合作,设立农产品销售窗口,开展农产品供沪推介,建立农产品供沪配套基地。全县依托优势农产品基地建立起8个产地市场、2家与沪合作的配送中心、6个在沪销售窗口和5万亩供沪农产品基地。2010年全县供沪农产品38万吨,销售额23.8亿元。三是实施农产品“双品牌”战略。打造“嘉善农业精品”区域品牌,注册“银加善”集体商标,推进品牌资源整合,对县域内同一农产品采用同一品牌,努力做响“区域品牌+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县已培育浙江名牌产品9个、著名商标3个,55个农产品获得部级名优农产品称号,48个农产品获得省级名优称号。

致力于农业环境生态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5

一、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城市人对回归大自然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向往环保生态的生活环境。大城市周边区域以及市区内适合农业生产的空间,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理想场所。青岛农业总体上已进入到现代都市农业时代。即墨毗邻青岛城区,区位优越,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农业有条件逐渐向园区化、设施化、工业化方向发展。人们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必然要求改变原来即墨农业的“城郊农业”定位,改变其仅提供农产品和原料的物质方面的单一功能,而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能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等多方面需求的现代都市农业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即墨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不断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增进产业融合,使现代农业产业服务青岛,融入青岛,成为青岛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园区聚集引领发展

近年来,即墨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设施配套等多方面进行了倾斜扶持。特别是最近几年,日光温室、大拱棚、中小拱棚发展较快,设施农业园区不断涌现,让农业项目在园区“抱团”,把园区打造成项目发展的“洼地”,使农业园区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全市的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近10万亩,成规模的农业园区150多处。即墨市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出口甘蓝生产基地,大姜、华南型黄瓜、食用菌、设施西瓜等种植面积都居青岛市前列。

(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拓宽发展空间

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无公害农产品、优质果茶等高效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目前,以生态观光、茶果采摘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村、观光园20余处。全市有部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山东省旅游特色村3家,省级旅游强镇3个,省级“好客人家”农家乐7家,青岛市星级农家乐12家,直接从业人员3000多人,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最高可达100万元。

(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

在发展都市农业过程中,始终坚持实施生态循环战略,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积极推广以生态绿色、节水节肥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市发展蔬菜、果茶等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38个,面积22万亩;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54个。

(四)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品牌带动促农增收

即墨市以放心菜、放心肉、优质粮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此带动农户发展绿色种植,培育农业品牌。一是品牌农业逐步壮大,形成了以蔬菜和茶叶为代表的品牌农产品聚集区。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的潜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创建农业品牌。以品牌为带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注册农产品品牌300余个。涌现出“白庙”芋头、“鳌福”绿茶、“金口玉芽”芹菜等青岛十大名特优农产品;“鳌鹤春绿茶”、“大任河粉条”等近百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出灵山韭菜、七级食用菌、华山甜瓜等一批区域性知名农产品。

二、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

现代都市农业还在发展初期阶段,为都市居民提供的休闲、教育、体验等功能还不多,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名特优少,知名度较低,品牌农业发展差距较大。缺乏叫得响、知名度高的品牌。

二是园区档次不够高,科技和装备水平一般。缺乏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品产业,园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产业链短。

三是特色不突出,缺乏创意,精品少。缺少让市民在休闲观光过程增进对以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还不够。

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有待完善,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和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

三、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是打造现代都市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实现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世界眼光谋划,国际标准要求,制定完善发展规划

即墨地域东、中、西部存在明显差异,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层次,按照“东果茶、西蔬菜、中粮油”的空间布局,整合资源,带动现代都市农业整体突破。东部自然环境多样,交通便利,应结合蓝色硅谷建设,重点发展生态农业、高档次果、茶种植为主的精品农业,大力开发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等生态功能,建设土地集约、技术密集的现代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农耕休闲文化、果蔬采摘体验、市民租赁农场等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形式,为人们提供优质鲜活的农产品,还可打造出优美的生态环境。在西部以大沽河为轴心,重点以发展高端设施农业为突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配套发展休闲农业,建设高质量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创新农业服务业发展。率先建成一批机械化、信息化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二)设施农业引领,促进都市农业智能化、高端化,满足市民的物质需求

一是实施农业园区建设引领工程,着力打造精品现代农业园区。引进推广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优良品种及其配套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都市农业发展的先导,切实做到示范一片、带动一方。二是统筹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培育产业特色,突出规模效益。加大园区科技示范作用的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好的政策、好的项目调动各方面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

(三)创新休闲农业,开拓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领域,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充分利用自然风光、生态景观、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和人们生活进行有机融合,重点培育农业果蔬采摘体验式旅游、休闲度假等模式的休闲农业,为城乡居民提供系列化的产品和服务。一是加快推进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民俗历史、乡土民情,通过设施栽培、生态立体种植、特色农业等模式,加强高科技成果集成示范,突出农味,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精品。例如,可利用田横祭海节和鹤山柿子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把即墨两千年多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农业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成精品农业旅游品牌。二是发展创意农业提高效益。针对市民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如可种植五彩辣椒、迷你西瓜等特色农产品,以满足其“猎奇”需求。三是积极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发挥农业在教育、生态等方面的功能,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节水优质作物品种,为市民提供回归自然的良好生态,建设成为青岛市的绿色生态屏障。

(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质量

一是高标准打造“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农业精品名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产品安全的目标。二是加强品牌营销。发展初期,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品牌建设的扶持,注重通过新媒体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以市场促生产,实现由单纯抓生产向抓市场促生产转变,建设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形成联通全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物流网和信息网,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大力营造品牌文化。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企业文化的开发力度,对本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等各种资源要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利,从更高的视角、更深层次挖掘企业和产品内涵,打造文化农产品,唱响“金口玉芽”芹菜、“鳌福”绿茶、“白庙”芋头等品牌,力争形成品牌优势,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选择一批重点农业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吸引资金、激励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外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农业企业,引进或培植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对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二是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实施“园区+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以科技带动、订单拉动,大力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优化种植业结构布局,推广机械化生产,实现农业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三是抱团发展闯市场。把分散的农户联系在一起,将“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闯市场”。建立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走规模化发展道路。

(六)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发展保障

一是加强政策的引导,整合惠农政策,确保财政支农投入的稳定增长。以园区、龙头企业为平台,提高农业科技集成创新,转变生产方式,使设施农业向工厂化方向迈进。二是构筑现代都市农业支撑体系。发展完善适用现代都市农业要求的农技推广体系,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快新型农民的技能培训,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句芳,张正河,黄映晖.都市农业到底具备多少项功能[J].北方经济,2007(02).

[2]侯满平,郝晋珉.黄淮海平原农业结构调整及其模式 探讨[J].农业工程学报,2004(03).

[3]廖森泰,周灿芳,郑业鲁.都市农业发展的传统理论与创新思路[J].广东农业科学,2007(01).

[4]任卫娜.浅析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发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2(02).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6

本届农交会成效显著,贸易成交金额560亿元,比上届增加33%,增长幅度比上届提高23个百分点,是举办农交会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届。

与往届相比本次农交会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室内展出面积大展示面积达到了6.5万平方米,是国内农业类展会中规模最大的;

二是展示内容丰富设立了综合展区,增设了行业十强企业展区和创意农业展区,扩大了农机展区,展示的产品种类超过了3000种;

三是参展企业数量多,档次高展示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7个代表行业的的十强企业,重点宣传“十一五”农业产业化最新成果,为推动优质农产品贸易创造良机;

四是参展产品质量提高,设计精美集中参展的一大批名特优新产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受到了各方面的青睐,也为展示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展出形式更新颖、更全面通过展、销、商、会、网形式,多层次、多视角展现了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7

楚雄州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精深加工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匮乏,产品档次低、品种少。二是产业集聚效应不强。由于基础薄弱,现有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数量少,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区域性产业链不健全。从农产品基地建设、原料配套到农产品深加工完整的产业链条尚未真正形成,产品结构单一。四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大部分企业加工设备的装备水平落后,一些传统名特产品大多是作坊式加工,传统式生产。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粮油加工业:以优质稻米加工为主,重点开发免淘米、精洁米、方便米等新产品,开发各类“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满足一般消费层次的中低档产品;发展杂粮精深加工,各种方便、快捷粮食制品加工,普通食用植物油、功能保健植物油加工。

畜禽加工业:以楚雄明宏生态有限公司和云南牟定彝山工贸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现代化屠宰、畜禽肉类深加工制品与冷藏,引导鲜肉制品向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熟肉制品向系列化、精包装、易储存、易食用方向发展。

蔬菜加工业:以元谋蔬菜有限公司和云南元谋闽中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及加工制品。使元谋的蔬菜产业朝着合理采收、精细加工、保持特色的方向发展,建立诚信营销链,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搞好蔬菜的清洗、分级、整理包装等初加工,重点发展和研制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净配菜、调味蔬菜、蔬菜汁及蔬菜罐头等系列产品。大力发展禄丰罗次、罗川特色蔬菜区的深加工企业,重点支持大型保鲜、加工、配送企业;积极发展具有(反季)特色其它蔬菜产业。

核桃加工业:重点开发核桃食品、油脂化工产品;向保健食品、医药制剂等多功能方向延伸,提高核桃综合利用水平和附加值。以云南广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核桃精华软胶囊,有机核桃油、核桃调和油,有机核桃乳、核桃牛奶和健脑核桃乳的核桃深加工产品。

菌类加工业:充分利用楚雄州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和南华野生菌利用及加工上的优势和基础,发展壮大野生菌产业,以南华县宏怡野生菌开发有限公司和南华云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以保鲜、快捷、出口为主要发展方向,积极生产精、细、特野生菌产品。

饮料加工业:以云南澜沧江啤酒(集团)楚雄有限公司和牟定正兴(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优质白酒、啤酒、葡萄酒和保健型饮料。

生物医药加工业:重点支持现有天然药物生产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发中心,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开发和研制新药,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牌产品;鼓励企业利用科技和现代制剂手段,改造提升传统药业和彝族药业。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对策

1)科学编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楚雄州农产品加工业要进一步加大规划的引导力度,通过明确目标、布局和开展分类指导、分区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整体效果。发展规划的编制,一要符合科学发展规律、满足时代要求、突出地域特色,能够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二要明确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转变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机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三要明确县(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从“龙头企业+园区+基地”、“市场+信息+品牌”、“科技+人才+资金”等具体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2)建优质原料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料保证。根据楚雄州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逐步建成以姚安县、楚雄市、禄丰县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以双柏县、牟定县和武定县为主的畜牧养殖基地。以元谋县、禄丰县为主的特色果蔬基地,以南华县、楚雄市、姚安县为主的葡萄基地。以大姚县、武定县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对基地建设要加大实施种子工程和良种工程力度,大力引进推广优质良种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建立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

3)做强龙头企业、建好加工园区、提高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一是要以核桃、野生菌、蔬菜、生物制药等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主导产业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标志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二是要鼓励现有的优势龙头企业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整合、兼并和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形成大企业大品牌;三是要抓住桥头堡建设及“央企入滇”的机遇,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农产品加工业建设,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迅速提升楚雄州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四是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内,重点扶持建设一批能够聚集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园区,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当地的工业园区,通过园区促进要素集中、产业聚集,最大限度发挥产业集群的区域效应。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8

(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园区聚集引领发展

近年来,即墨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设施配套等多方面进行了倾斜扶持。特别是最近几年,日光温室、大拱棚、中小拱棚发展较快,设施农业园区不断涌现,让农业项目在园区“抱团”,把园区打造成项目发展的“洼地”,使农业园区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全市的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近10万亩,成规模的农业园区150多处。即墨市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出口甘蓝生产基地,大姜、华南型黄瓜、食用菌、设施西瓜等种植面积都居青岛市前列。

(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拓宽发展空间

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无公害农产品、优质果茶等高效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目前,以生态观光、茶果采摘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村、观光园20余处。全市有部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山东省旅游特色村3家,省级旅游强镇3个,省级“好客人家”农家乐7家,青岛市星级农家乐12家,直接从业人员3000多人,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最高可达100万元。

(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

在发展都市农业过程中,始终坚持实施生态循环战略,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积极推广以生态绿色、节水节肥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市发展蔬菜、果茶等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38个,面积22万亩;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54个。

(四)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品牌带动促农增收

即墨市以放心菜、放心肉、优质粮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此带动农户发展绿色种植,培育农业品牌。一是品牌农业逐步壮大,形成了以蔬菜和茶叶为代表的品牌农产品聚集区。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的潜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创建农业品牌。以品牌为带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注册农产品品牌300余个。涌现出“白庙”芋头、“鳌福”绿茶、“金口玉芽”芹菜等青岛十大名特优农产品;“鳌鹤春绿茶”、“大任河粉条”等近百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出灵山韭菜、七级食用菌、华山甜瓜等一批区域性知名农产品。

二、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

现代都市农业还在发展初期阶段,为都市居民提供的休闲、教育、体验等功能还不多,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名特优少,知名度较低,品牌农业发展差距较大。缺乏叫得响、知名度高的品牌。

二是园区档次不够高,科技和装备水平一般。缺乏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品产业,园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产业链短。

三是特色不突出,缺乏创意,精品少。缺少让市民在休闲观光过程增进对以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还不够。

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有待完善,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和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

三、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是打造现代都市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实现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世界眼光谋划,国际标准要求,制定完善发展规划

即墨地域东、中、西部存在明显差异,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层次,按照“东果茶、西蔬菜、中粮油”的空间布局,整合资源,带动现代都市农业整体突破。东部自然环境多样,交通便利,应结合蓝色硅谷建设,重点发展生态农业、高档次果、茶种植为主的精品农业,大力开发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等生态功能,建设土地集约、技术密集的现代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农耕休闲文化、果蔬采摘体验、市民租赁农场等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形式,为人们提供优质鲜活的农产品,还可打造出优美的生态环境。在西部以大沽河为轴心,重点以发展高端设施农业为突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配套发展休闲农业,建设高质量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创新农业服务业发展。率先建成一批机械化、信息化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二)设施农业引领,促进都市农业智能化、高端化,满足市民的物质需求

一是实施农业园区建设引领工程,着力打造精品现代农业园区。引进推广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优良品种及其配套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都市农业发展的先导,切实做到示范一片、带动一方。二是统筹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培育产业特色,突出规模效益。加大园区科技示范作用的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好的政策、好的项目调动各方面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

(三)创新休闲农业,开拓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领域,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充分利用自然风光、生态景观、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和人们生活进行有机融合,重点培育农业果蔬采摘体验式旅游、休闲度假等模式的休闲农业,为城乡居民提供系列化的产品和服务。一是加快推进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民俗历史、乡土民情,通过设施栽培、生态立体种植、特色农业等模式,加强高科技成果集成示范,突出农味,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精品。例如,可利用田横祭海节和鹤山柿子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把即墨两千年多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农业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成精品农业旅游品牌。二是发展创意农业提高效益。针对市民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如可种植五彩辣椒、迷你西瓜等特色农产品,以满足其“猎奇”需求。三是积极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发挥农业在教育、生态等方面的功能,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节水优质作物品种,为市民提供回归自然的良好生态,建设成为青岛市的绿色生态屏障。

(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质量

一是高标准打造“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农业精品名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产品安全的目标。二是加强品牌营销。发展初期,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品牌建设的扶持,注重通过新媒体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以市场促生产,实现由单纯抓生产向抓市场促生产转变,建设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形成联通全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物流网和信息网,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大力营造品牌文化。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企业文化的开发力度,对本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等各种资源要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利,从更高的视角、更深层次挖掘企业和产品内涵,打造文化农产品,唱响“金口玉芽”芹菜、“鳌福”绿茶、“白庙”芋头等品牌,力争形成品牌优势,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9

1、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载体。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农产品加工业通过企业与基地农民对接,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联结起来,使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由工业引入农业,由城镇引入农村。__是农业大县,具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资源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是实现农产品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__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有效途径。

2、农产品加工企业是构建新农村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生产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带动农户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同时作为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不断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有效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构建新农村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生产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农产品加工业植根在农业,发展在农村,动力在农民,与农村经济繁荣息息相关。在带动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等方面,农产品加工业大有作为,正在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4、新农村建设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各级政府投入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将更加直接,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农民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积极性将进一步高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都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局面。这必将进一步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更好的投资机遇、市场机遇和发展机遇。

二、__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作为__的基础和支柱产业,近年来,__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拉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1、主导产业不断壮大。__将主导产业的发展与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围绕蚕茧、畜禽、粮油、食品、饲料等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整合优势资源,发展精深加工,促进全县农产品加工从初级低附加值向精细高附加值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__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2家,累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6家,其中部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市级5家,县级17家。今年前三季度6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60.5亿元,销售59.7亿元,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额的24.2%和28.3%。

2、带动能力不断增强。__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了全县蚕桑、畜禽、粮油、蔬菜、海淡水产品等基地建设,另一方面依托自身的经济优势和产品优势,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形成了以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良性互动,与农户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目前9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2.7万户,建立生产基地62.5万亩,其中种植基地60万亩,水面面积2.5万亩,让利返利给农民1940万元,带动农民工就业9435人,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收。

3、名牌效应逐步显现。__农产品加工产品品牌不断增加,档次不断提高。目前已有部级名牌产品2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市级名牌产品13个。其中食品饲料行业获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2个。鑫缘集团是南通市第一个获得国家名牌的企业,“鑫缘”牌白厂丝和真丝绸产品荣获国家名牌产品称号;海波牌紫菜通过美国有机食品协会质量认证,成为__第一个获得国际质量认证的产品。

__农产品加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有了一些比较好的产品,但是对照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差距仍不小,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__是农业大县,这仅仅是指农产品生产的总量。如果从农业总产值、特别是从农产品加工增加值等指标来看,与其它地区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以单体企业规模来比较,周边地区都有年销售5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__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鑫缘茧丝绸集团20__年销售收入刚突破10亿元。

二是精深加工程度较低。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决定着农产品的增值程度。越是精深加工,增值程度越高。目前__粮食、蔬菜、水果、水产、肉畜等加工仍停留在冷冻、冷藏等初级加工模式上,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差,产品档次较低。

三是副产品的加工增值少。目前,__秸秆、米糠、玉米芯、稻壳等农业资源绝大多数被废弃,有的甚至成了环境污染源。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都是从环保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对加工原料进行综合利用,把农副产品转化成饲料或高附加值产品,从玉米芯、果皮、果籽和果渣中提取膳食纤维、香精油、色素等。在副产品加工方面,__几乎是空白。

三、推进__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__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茧丝绸加工产业:以鑫缘茧丝绸集团为龙头,推进茧丝绸产业向深、精加工,高附加值转变,向系列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变。大力拓展市场份额,形成品牌巨舰,走向世界。综合开发利用蚕蛹、下脚茧丝等循环项目,实现桑蚕丝精品化、品种开发多样化、染整加工精细化,推出科技与健康并举的丝绸新产品。

饲料加工产业:以天成饲料、海辰生物科技、正通保健品公司为龙头,以发展畜禽饲料为基础,积极开发特种动物饲料,使饲料工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

,促进饲料业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从依靠粮食向依靠各类农副产品转变,全面增强__饲料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由饲料大县向饲料强县的转变。畜禽加工产业:以康德生物、天恩食品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畜禽肉类深加工制品,引导鲜肉制品向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熟肉制品向系列化、精包装、易储存、易食用方向发展;蛋制品重点解决传统的食用方法,向分级包装、蛋清蛋黄分离提取、加工蛋黄(白)粉、生产各类具有蛋类营养的食品方向发展。

粮油加工产业:以家惠油脂、里下河大米销售中心为龙头,以粮油精深加工为重点,配套进行粮食烘干等产后处理。稻米加工以生产高质量、高档次的产品为主,重点开发富硒、免淘、精洁、方便米等新产品,开发各类“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满足一般消费层次的中低档产品;玉米加工以玉米淀粉和畜禽饲料业为基础,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大豆、菜籽重点开展精深加工,开发脱皮冷榨天然油新产品。

食品加工产业:以百味食品公司、奇佳食品公司、宏远食品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及加工制品。搞好蔬菜的清洗、分级、整理包装等初加工,大力推行净菜上市,重点发展和研制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净配菜、调味蔬菜、蔬菜汁及蔬菜罐头等系列产品;发展果品加工,重点发展果品的分级包装、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水产品加工,加快发展以名优水产品为重点的保鲜保活运输业,拓展紫菜、鳗鱼、牡蛎等系列保健食品的精深加工,培植河豚等海洋生物药材药源,发展海洋制药业。

(二)__农产品加工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方式

1、产业带动。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发展基地,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如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立种养基地,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鑫缘茧丝绸集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__建成万亩标准化蚕茧生产基地2个,千亩蚕桑生产丰产方30个,桑园面积稳定在16万亩,基本形成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的蚕桑生产格局。

2、合作开发。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镇、村合作,共同开发,共同发展。企业可以与镇、村合作建立种养殖基地,也可以采取转移厂房到农村、分解车间到村居、搬迁机器到农户的形式,创办加工基地,使农民就近就业。家惠油脂公司计划与相关乡镇合作建设200亩“双低”油菜基地,每亩补贴农民300元,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又减轻了政府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压力。

3、直接参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同时鼓励企业家兼任镇、村干部,直接为镇、村里服务,出钱、出人、出物资,真心实意地为农村、农民办实事。鑫源茧丝绸集团公司南莫镇砖桥村结成帮户对子,集团指定了一名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帮扶工作,帮助该村制定三年振兴计划,并将于20__年在该村建设150亩标准化示范桑园,每亩补助农民80元。

4、公益捐助。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公益捐助,直接为镇村捐钱捐物,兴办公益事业,如建造公益学校,改善基础设施,长期扶助。兰波公司近年来捐资20多万元用于老坝港镇的道路、敬老院和教育等公益事业。

5、帮助自立。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招收农民工,提供技术培训,使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或者技术农民。农民有一技之长,或自主创业,或在企业就业,能够自立。

(三)推进__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1、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增加投入,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大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力度,坚持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农产品,推进产品深度开发,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注重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的素质,加强现代经营管理和科技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企业人才。

2、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向拓展能力。

在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中,农产品加工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__具备出口条件的农产品加工创汇企业仅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农产品出口。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发展水平。采取多种形式与国外企业合作、合资,参与到国际化的分工体系中去。二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境外创办企业,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资本和市场,拓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向经营渠道。积极到境外申请商标注册、卫生注册和取得产品质量专项认证,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目前__仅鑫缘茧丝绸集团公司一家企业在境外设立了公司。

3、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能力。

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或“公司+农户”的联结模式,创新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推行面向农户的利润再分配,探索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发展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与企业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4、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建设能力。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终端产品的竞争,实质是品牌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长远之计,关键之举。针对__农产品品牌少、知名度不高的状况,__农产品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要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积极创建部级、省级名牌农产品,打响“特色品牌”、“生态品牌”、“原产地品牌”。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改组、改造,跨地区、跨行业经济联合和兼并,实现品牌扩展,解决__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弱的问题。除了鑫缘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外,__还有一些知名农产品,如天成饲料、德心食品、兰波紫菜、品王酒、里下河大米等,这些产品都需要通过不断发展,提高知名度,同时也需要通过品牌的运作迅速把企业做大做强。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10

2011年,蒋坤从西南大学园艺专业毕业,一头扎进全国柠檬之乡――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姚市镇柠檬种植基地,从基地管理、栽培技术、市场营销等点滴做起。

蒋坤将柠檬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的同时,他也积累了丰富的柠檬种植经验、管理经验、市场营销经验。再加上打工挣得的“第一桶金”,蒋坤决定自主创业。

2013年,蒋坤回到家乡玉溪镇青石村,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流转土地140亩(每亩约667平方米),发展种植业,打造农业精品园。经过规划、整地,2015年,蒋坤在承包地上栽种了30亩葡萄、20亩大五星枇杷、20亩沃柑、65亩柠檬,建成品种园及苗圃5亩。

走进蒋坤的r业精品园,放眼望去,葡萄藤上挂满了大串大串的葡萄,在阳光下泛着光泽,甚是诱人;枇杷、沃柑、柠檬枝繁叶茂,长势喜人。“我是学农的,打造农业精品园,源自我的兴趣和爱好。”蒋坤告诉笔者。

“上中下”做足旅游大文章

蒋坤的农业精品园自然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在乡村旅游这方面,他自有一番想法。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上中下’做足旅游大文章。”蒋坤说,所谓上,就是建立苗圃基地,收集世界各地果树新品种,引进科研单位合作,进行繁育试验,打造果树新品种基因库,确保引种的果树都是最新品种、优良品种。目前,他已收集了12个果树新品种。

所谓中,就是引进果树优良品种,搞好果园基地生产,建立健全基地管理、人员管理、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实行标准化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果品具有很高的商品性、安全性。

蒋坤投入120万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低处修建了提灌站,在高处修建了蓄水、蓄肥池,在果园里铺设了管网。“我采取的是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哪片果园需要浇灌、施肥,工作人员只要打开管网,科学控制好时间,就好了。”蒋坤介绍说。

所谓下,就是完善旅游要素,四季有花看,四季有果采,办好农家乐,吸引八方客。“一个果树品种吸引不了游客,只有栽种四季果树,才能引来客、留住客。”蒋坤说,为发展乡村旅游,他种植了春天采摘的枇杷,夏天采摘的葡萄,秋天采摘的柠檬,冬天采摘的沃柑,充分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采摘需求。

在完善旅游要素方面,蒋坤计划将自家建的3层“小洋楼”稍加改造,建成一家星级农家乐,让游客既能采摘新鲜水果,又能吃到乡村美味,还能住上“星级宾馆”,尽享田园风光,让优美的旅游环境使游客“乐不思蜀”。

把精品农业“搬进”大都市

“打造农业精品园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终极目标是:把潼南精品农业‘搬进’大都市,开启城市居民家庭新生活。”蒋坤说。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11

农业现代化是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过程,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 现代农业的内涵: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1.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1.1主要成就

世界农业在1900―2000年100年间,化肥使用量增加了23倍,农药增加了53倍,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谷物总产由1934年的5.5亿吨提高到2000年的21亿 吨,基本满足了人口由16亿增加到60亿的需要。

1.2国外现代农业主要发展模式:

如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典型代表国家是荷兰,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 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以大量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总量为主要特色。美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走的是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类似的国家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土地、劳动力适中型: 比较典型的国家是法国。这类国家一般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发展现代农业多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 典型国家是日本,日本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极度匮乏,土地高度紧张,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本投入来替代资源。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采用了全盘合作化的土地节约型模式,由农协联合分散农户形成集约经营;科技密集型: 代表国家是以色列,它走的是知识、资本与科技密集型的道路,现代科技渗透到灌溉、施肥、种子、栽培、管理等每一个生产环节之中,用技术替代紧缺的水和土地资源。

1.3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高;农业的产业体系完善;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管理水平高;农业高度组织化和社会化;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根本理念.

1.4世界现代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科技和资本的投入以替代土地和劳力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加粗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途径;科技创新是弥补资源不足产生后发优势的主要措施;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和生态环境相协调.

2.现代农业发展基本要求:

现代农业的要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3.十堰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

3.1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农业生产中巧用各类作物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进行错落组合,综合搭配,构成多层次、多功能、多途径的高效生产系统。

3.2由“自然式”向“车间式”发展

现在多数农业依赖自然条件,“靠天吃饭”。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袭击,受自然变化的干扰。未来农业生产多在“车间”中进行,由现代化保护设施来武装。

3.3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

“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特点:追求产量,不计成本和环境破坏。后果:破坏土壤,加速水土流失;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单一作物种植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大量消耗能源且能源利用率低; 高投入带来高成本,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增加;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

3.4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

精细农业又叫数字农业或信息农业。精细农业就是指运用数字地球技术,包括各种分辨率的遥感、遥测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技术结合高新技术系统。近年来,精细农业的范围除了耕作业外,还包括精细园艺、精细养殖、精细加工、精细经营与管理,甚至包括农、林、牧、养、加、产、供销等全部领域。

3.5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

农业将由单位经营第一产业到兼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农场将变为可供观光的“公园”,呈现出一派优美的自然风光,农产品布局美观合理和富有艺术观赏的价值,游人漫步其间,尽尝果品的鲜味,趣在其中,心旷神恰。

3.6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

农业机械给农业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大大地节约了劳动力,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也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这些机械将要进一步发展为自动化。

3.7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

减少化学物质、农药、激素的使用,转变为依赖生物化,依赖生物自身的性能进行调节,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生物循环的过程,使人与自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协调发展。

3.8由“单向性”向“综台性”发展

“石油农业”、“生态农业”都属于单向性发展的农业,各是一种极端农业类型的代表。未来农业可能朝向介于两者之间或者取两者优点的综合性农业方向发展。

农业生产要在综合考虑经济、就业、环境、自然文化景观、食品保健等方面后,再进行科学安排的一种模式。

4.十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4.1、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针对现代农业投资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提出的。即在经济和环境协调方针指导下,总结吸收了各种农业方式的成功经验,运用生态学与经济学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合理组织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生态农业主要类型有:⑴生态农业村 将自然环境较好,生产项目多样的农村进行改造,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可开发出多种农业生产方式并存的符合生态规律的现代生态农业村。 具有完整的村落结构,以农业生产为主,结合开展观光旅游活动的一种观光农业形式。⑵ 旅游农庄 旅游农庄是以观赏农业景观为主,同时兼顾休闲、度假活动的一种观光农业形式。布局以各类种植、养殖场地为基础,结合有反映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技术及农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展览、宣传,生产场地中有供游人亲手劳动的地方。配备有游乐设施及旅店、别墅等旅游、度假服务设施。 生产项目主要考虑观赏性,如展示一些高新生产技术和新奇植物、动物品种。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是旅游收入。⑶ 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是将生产项目较为单一的农业生产基地,结合开展适度的旅游观光活动而形成的一种观光农业形式。 如在生产果园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设施与景观,吸引游人前来种果、品果、购果,以达到宣传产品、增加收入的目的。

4.2、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的概念,是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换言之,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内容可以表现为:

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庄园农业(都市农庄);

农业高科技园区等等。

4.3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就是利用“绿色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体系。 “绿色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并且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技术。

基本内容:一是指生物的多样性;二是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保持人、环境、自然与经济的和谐统一,即注意对环境保护、资源的节约利用,把农业发展建立在自然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三是指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各类农产品,包括各类农业观赏品等等。

4.4、淡水农业

由于十堰市陆地资源的日渐缺乏,人类目光开始转向丹江口水库等大型水库,开始向这个蓝色聚宝盆索取资源。人们通常将这类农业称之为蓝色农业,即指淡水农业。

4.5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农业,是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发酵工业"和"酶工程"。由于它是在高度洁净的工厂内进行生产,人人都将穿戴白色工作服在无菌工厂中工作,俗称白色农业。

4.6高科技农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不断突破与应用,科学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新技术成为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这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

4.7可持续农业

所谓可持续农业,即“环境不退化,资源永续利用,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不仅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且可以保证世世代代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它强调生产与环境并重,当前与长远并重,采用适当的经济技术生产体系,不搞掠夺式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前提是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两者相辅相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久兴不衰的生产方式,它将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4.8标准化农业

农业标准化是先进生产力在现代农业中的具体表现,它是指通过不断调查、探索、发掘农业生产实践的规律,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推广科学生产操作规范,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大生产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求农产品品种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化、农业生产管理标准化,还要求农业市场规范化、农村经济信息建设标准化。

4.9工厂化农业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12

一、浅析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必要性

(一)可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许多劳动力都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中去,使得在农村务农的农民多是年龄较大的,在面对繁重的农活时,他们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从而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的良好发展。而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加入则可以有效的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力,不需要较大的劳动力便可以完成农活。同时,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使得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就能够管理较大面积的耕地,便于吸引人才献身于我国的农业。

(二)为我国提供高质量的农业产品。对于像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从传统的糊口发展到现阶段的追求高品质与高产量。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引入能够很好的达到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现阶段我国所处的从传统温饱向高品质生活的转变。同时,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也需要面对十分激烈的竞争,而我国的农民也希望能够通过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来提升自身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生产出来农产品的竞争力。

二、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分析

(一)精准化农业水平较低。现阶段我国仍然处于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向现代的农业机械自动化生产发展的过渡阶段,整体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应用程度较低。比如,现阶段我国在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多数还处于使用收割机的大型机械来帮助农业生产,而对于像GPS、传感器等精准的控制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仍然很少,还无法实现对农业生产全程的精准测控,这也是造成现阶段我国精准化农业水平发展较低的重要原因。

(二)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发展速度较慢。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而言,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在农业机械化产品的研制与生产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明显的差别,特别是在产品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的产品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整体的发展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就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停留在仿制发达国家产品的情况。另外,一些生产商在仿制的过程中,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产品进行一定的修改,而修改多集中在增加零件。通过这样的操作之后,虽然能够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零件的增加势必会影响到整体产品的繁杂度,提升了产品的成本与维护修理的价格,不利于产品的有效推广。由此可以看出,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应当加大对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的研发投入,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制出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的、成本低的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

三、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的策略分析

(一)加快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精准农业发展尚不稳定,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明显的差别,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一定要加快精准农业的发展。比如,现阶段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对节肥与节水的技术进行研究,而这两个方面的实现都是通过精准农业来完成的。这一理念的发展一方面能够很好的保证农作物对水价与肥料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能够很好的节约资源。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相关科学技术人员,一定要加快在该项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农业智能化与农业机器人方面,尽快缩小与发这国家间的差距,提升我国农业的生产力与生产水平,以科学的方式大力促进我国农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升。

(二)政府部门做好引导工作。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放农村劳动力,政府部门应当在农村地区推行一系列的补助政策,来帮助农民购买相关设备,从而有效地促进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的有效推广。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对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研发企业的奖励,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为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来选择更好的发展方式,提升对产品的监管力度,加快产品的推广速度与应用。而对于相关的企业来讲,需要借助政府政策的支持加快自身的发展,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三)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产品的制造水平。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品的制造企业一定的努力提升制造工艺与制造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产品的使用寿命,保障其能够在较为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正常的工作,减少因为机械故障所造成的问题。同时,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也应当同时兼顾到大型设备与小型设备,从而更好的促进产品的推广速度。

四、总结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不过就现阶段我国在该项上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应当在加快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做好引导工作以及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产品的制造水平三个方面进行努力,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13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98-02

被誉为“融合农业第一品牌”的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于2013年3月23日在昌平区草莓博览园开幕。本届嘉年华将充分利用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场馆,设立“三馆”即创意农业体验馆、精品农业展销馆、草莓科技展示馆;“两园”即主题狂欢乐园、采摘体验乐园,以寓农于乐的运作方式为农民和消费者搭建一个交流、互动、发展的良好平台。

“嘉年华”音译自英文“Carnival”,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民间狂欢活动,相当于中国的“庙会”,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后来成为古罗马农神节的庆祝活动。多年以来,“嘉年华”逐渐从一个传统的节日,发展到今天成为包括大型游乐设施在内,辅以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式的公众娱乐盛会。现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花样繁多的嘉年华会,其中有很多已经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农业嘉年华是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以狂欢活动为平台的一种农业休闲体验模式。它以市民对农业的多元化需求为导向,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以农产品为道具,充分挖掘和展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全景功能,从而达到使全民关注都市农业发展与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激发农村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是对大城市地区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积极探索;是都市型现代农业进行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标志性活动。

笔者认为,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对于引领形成新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意义重大。这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将由三方面构成:一是特色、二是质量、三是创意。三者的逻辑关系是:特色是基础,质量是核心,创意是灵魂。

一、特色是基础

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城乡之间的产业和生活依存度增强,农村需要城市的市场、城市需要农村的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广大首都市民对农产品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大、品种要求越来越多、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区域农业如何打造特色或者说如何进行定位,从而在市场上获得差异性的竞争优势,是摆在政府决策者面前的必答题、思考题。

说特色是基础,是指在新的农业生产和市场竞争格局下,决策者对自身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以及对市场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进行识别后,提出的区域农业的发展定位。换言之,这里的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从农业生产和效益上看,源于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市场环境、科技资源禀赋等因素,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走特色之路、走优质之路、走创新之路。

近年来,北京市各区县基本形成了具有差异化的特色产业,比如昌平区“一花三果”(一花是指百合花;三果是指苹果、草莓和柿子)的农业产业布局就是具有显著特色的“人无我有”。当前首都农业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在“人无我有”的基础上实现“人有我精”。实现“人有我精”的途径则是拓展农业功能。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市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2012年北京市人均GDP达到13797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469元)以及国家休假制度的调整,市场方面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回归自然、休闲小憩、家庭欢聚作为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并深化,由此给首都农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农业价值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即在显性价值上满足人们对农产品“胃”的需求,而且体现在精神层面,即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参与体验、民俗文化、观赏、生态等方面的隐性价值也开始显现,满足人们“心”、“肺”、“脑”、“眼”等的多方面需求。从现实看,农业的综合价值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凸显: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农业科研部门的示范窗口和农民的培训基地;农业主题公园成为中小学生的春游首选和教育基地;农业观光采摘园使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享受参与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等等。

实践证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消费品质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农业的隐性价值将会不断显现,农业的功能内涵将从生产功能不断向生活功能、教育功能、生态功能等方面拓展,都市农业也在不断增值。首都农业的多元功能使得都市型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而升级成为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产业,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正是农业功能拓展的全景展示。

二、质量是核心

在解决了特色或者说定位的问题后,农业发展模式的核心则是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都市型现代农业在农业生产上,更要立足于对广大消费者负责,提供高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和农业服务。

从市场接受和认可度的角度看,农产品质量的显性标志是农产品的质量可追溯性。我们唯有把握住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消费偏好,以此建立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信任,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从生产的角度,农业主管部门要通过向农业生产者、经营者、服务者推广追溯理念、扩大追溯规模、强化标识管理、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队伍建设、创新监管模式等方面去倒推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客观地讲,作为高端农业的示范者,北京的都市农业在追求农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信任上是责无旁贷的。

基于上述分析,建立农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的主要方法是培育农产品标准供应者主体(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三品”认证的农产品。下面对“三品”的概念做一简单介绍:

1.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2.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等。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有机产品标志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机转换产品”标志、一种是“有机产品”标志。一般来说,一个农业或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申请有机产品认证后,要有1-3年的转换期才能正式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在这1-3年内企业要完全按有机认证标准要求进行生产,但其产品不能叫“有机产品”,只能叫“有机转换产品”,只能使用相应的有机转换标志。

三、创意是灵魂

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而实现上述目标的引擎和重要抓手,是农业的创新,即创意农业。创意农业是指通过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利用创意把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农产品、农耕活动、民俗文化以及市场需求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创意是宏观分析与微观实践的完美结合、是文化底蕴与农业融合的能量释放、是深度情感与高度理性的思考。

基于创意的农业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

类型一:产品创新类。奇特而又富有新意的农产品生产是创意农业之“创意”的典型代表与主要体现,因而也是新型农业经营者比较常用的经营手法,如:带有吉祥或祝福图案、字样的苹果、方形西瓜、寿星头大桃等。

类型二:过程体验类。过程体验也是一种主要的创意农业类型。与第一种类型不同的是,产品创新类农业的卖点是欣赏或者食用,而过程体验类农业给消费者的不仅有视觉、味觉等感官刺激,还能让消费者参与到实景的生产、采摘过程,从而给消费者带来更加立体的全面的体验,将农业生产销售过程中有趣的、有感官刺激的或者有教育意义的功能内涵展示出来。

类型三:景观观赏类。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或者农业生产实地景观,为消费者提供游玩、欣赏乃至休闲度假的服务。如果该农业景观具有长期性与稳定性,则可以发展成农业旅游类。这种服务也比较受大城市市民欢迎。

类型四:生活体验类。主要针对居住在城市中却又厌倦了城市交通的拥堵、生活的快节奏、职场的高压力的市民群体,让消费者通过住进农家,自主选择干农活、逛农村大集、参加民俗婚礼等农家独有的活动,体验农家悠闲、自由而又宽松的生活氛围,放松心情。

类型五:功用转化类。传统的农产品主要功能是食用,利用创意将农产品进行功能的挖掘、转化,可更大程度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产品用途转化的目的是在尊重农产品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它的多重特性与其他功能,以提高其经济价值。如适应时尚的需求,通常用来食用的各种豆类,可以用来制作手机链等生活用品、小饰品;适应城市家庭种植的需求,通常在大田耕作的果树或蔬菜,可以将其微型化,做成观食两用的盆果、盆菜,如盆栽草莓、彩色西红柿等;适应艺术的需求,可以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如麦秸画、葫芦烫画等。此类创意农业完全可以通过产业化的方式,形成规模、降低成本、创建品牌,在适应不同市场需求、提高农业综合价值的同时,还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类型六:文化节庆类。农业文化节庆作为一种新的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产品销售,带动农民增收和壮大地方经济的新手段。农业文化节庆在开发中除了活动参与和产品展示外,传统文化是挖掘的重点。如昌平区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并在这些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扩展的文化基础设施以及相关边缘文化,打造了多种多样的“草莓庙会”、“苹果文化节”、“温泉文化节”等农业文化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城市居民前来体验,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增长。

本届北京农业嘉年华,从其总体方案的设计上看,充分体现了产业“融合”的概念,也必将实现“兴业、惠民、创品牌”的目标,是北京市继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之后的又一次农业盛会。

参考文献:

1.孔祥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4)

2.牛有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前线,2007(7)

3.王树进,张志娟.政府如何支持创意农业的发展.经济研究导刊,2009(2)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