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实用13篇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篇1

一、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这些年从本地区、本校的招生情况中发现,生源的整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的文化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令人担忧。1.文化课基础薄弱。学生书写的作业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黑板上书写的字笔画顺序不正确,不会写请假条,不会写自我介绍,自我鉴定,文化课考试成绩很差。2.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生学习缺乏目标,不求上进;上课不专心听讲,说话,玩手机;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相互抄袭,个别学生经常不交作业;大多数学生不制定学习计划,也不会制定学习计划;对考试不重视。学生的厌学现象非常普遍。3.自我约束能力低下,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没有形成教师这个职业应有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卫生习惯差,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随地乱扔垃圾;语言不文明,个别学生随口说脏话,不说礼貌语;时常发生吵架、甚至打架的不良行为,个别学生还有抽烟、酗酒等违纪行为。

(二)原因分析

生源质量差是导致以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以我校为例,在1998年以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在数量、质量上都有较强的优势。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中职学校“招生难’已成为普遍现象。我校也不例外,学校为了生存发展,只能以“低门槛”招收普通高中的落榜生,以及个别往届生,甚至因各种原因未毕业的初中生。而在这个“特殊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问题学生”。有些学生,初中都没上完,家长为避免其子女在社会上出乱子,因此不得已把孩子送到学校让学校、老师“看管”,学生生源的整体素质逐年下降。缺乏对专业的正确认识,没有形成职业认同感是导致学生学习消极被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一名工作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发现许多学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缺乏了解没有正确的认识。我们曾经对刚入校的学生做过调查,“你为什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你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如何认识?”其中,有32%的学生是为了求职需要而不得已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48%的学生是迫于外界各种压力而选择的,20%的学生是盲目地选择的。自愿选择的学生中,56%的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不学文化课,就是学习唱歌、弹琴、跳舞,画画,很有趣,学起来没有压力,应该很轻松。”42%的学生认为,自己“喜欢小孩子”,符合自己的兴趣。有的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就是“看孩子的,不学都会”;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女孩子的职业”,是“吃青春饭的”等。这些认识大多源自于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缺乏深刻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无明确目标,因而学习中缺乏动力,对学习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二、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措施

(一)延长在校学习时间,打好学生理论基础

现行的中职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是“2+1”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顶岗实习(即就业)。这种教育模式虽有其有利的地方,但本人认为弊大于利,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有其特殊性,因为幼儿教师的岗位要求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多方面的能力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等。而现行的这种“速成”教育模式极不符合这个专业的特点、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短短两年的学习时间里,要学习的科目很多,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少则15门课,暂不考虑内容的复杂性,就这样多的科目,只能“走马观花”,各科课程安排无法实现全面而合理,许多学科的内容无法完成。本人认为应延长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不能少于三年。开齐、开足本专业的课程,在学校打好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因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达到“速成”。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应该为学生、家长、社会负责,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幼教人才,也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师资专业化水平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结构中,专业技能课教师占很大比例,以我校为例,本专业的师资中专业技能课教师占75%,其中大部分教师为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因师资缺乏,有些专业理论课也非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主要由专业技能课教师担任,因为对本专业的深入了解,没有系统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支撑,那么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上就会缺乏正确的导向。因此,中职学校必须重视师资的专业化培养。通过新教师的入职教育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本专业的基本情况,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方向,熟悉本专业的课程结构;定期组织教师到幼儿园参观、观摩、调研,熟悉幼儿园的基本情况,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方式及对师资的要求,在教学中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校-园的有效衔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培养学生职业情感,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加强园校合作,培养职业情感。对幼教事业的热爱情感是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合格幼儿教师的基本条件。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组织学生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或邀请优秀的幼儿教师来校做报告、讲座等形式跟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的情感。体验实习生活,深化职业情感。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情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校期间,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见习实习的组织管理、指导,合理安排见习实习。学生通过实习不但学到保教技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而且真实接触到幼儿及幼儿园教师,切身感受到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体验到什么是教育责任感,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深化职业情感。加强实践环节,提高职业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活动,如定期组织手工作品展览、舞蹈比赛、钢琴比赛、模拟教学活动交流、歌咏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活动促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篇2

一、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价值和作用

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由音乐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大要素构成。在音乐技能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歌唱、器乐、舞蹈、欣赏等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及理解能力,使他们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心理体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样获得的音乐技能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真实,也是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培养的价值所在。

音乐审美感知是一切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们把感觉到的美通过知觉反映、评价做出的情感判断。音乐审美想象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由感知到的事物(声音、图像等)通过高级神经活动对以往知识、经验的重新排列组合而产生的联想和创造。如果说感知是眼前形象的呈现,想象则是运用这种形象思维来设计音乐语言。丰富的音乐审美想象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大大激发人的审美感受力。

二、德育功能――学会做人是前提

学前幼师教育是一个集综合性、实用性、职业性为一体的专业教育,学生除了要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外,学会怎样做人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德育功能,通过倾听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音乐作品来进行教学,这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十分重视的音乐审美心理的教化作用。

近几年,我国适龄人口中大学生的比例在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但随之带来的是一些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所下降,特别是现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些学生的入学水平,大致相当于20 世纪90 年代中等教育的学生入学水平。一些学生素质差,也是导致职业技能教育起点低、培养难等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些学生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是孤儿、有的认识问题容易偏激、有的人际关系差、有的人格发展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认识。音乐技能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通过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综合课教学,改善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取向问题,使学生的音乐技能素质和心理素养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挖掘德育功能之学会做人的前提所在。

三、美育功能――学会学习是条件

美育功能具有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是音乐技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手段。

在几年的音乐技能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教师对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引导教育认识不够,才使得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例如,对钢琴小乐曲中旋律形象和风格的想象力,对声乐演唱中音乐旋律线条的运用力,对儿歌即兴伴奏弹唱中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对舞蹈中肢体语言的表达力等,这些音乐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开发音乐审美心理的美育功能教育才能实现。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美育功能是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音乐技能快速而有效提高的必要条件。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篇3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数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教材既承载知识和技能,更渗透思维方法的给予、认知结构的优化、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学前教育数学学科的教材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教材应体现的基础性、实用性、灵活性。(2)根据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实际,力求实现学生乐于学,教师便于教的目标。(3)学前教育数学教材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继续发展打好基础。(4)学前教育数学教育要注重教材的可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5)学前教育数学教材要突出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体现教材的时代性。例如,在讲到一元二次不等式时,有这样一个例题:甲、乙两辆汽车相向而行,在弯道上相遇,弯道限制车速在40km/h以内,由于突况,两车相撞了,交警在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接近但未超过12m,乙车的刹车距离刚刚超过了10m,又知道这辆汽车的刹车距离(s)与车速x(km/h)之间分别有以下关系:S甲=0.01x2+0.1x;S乙=0.005x2+0.05x;谁的车超过了40km/h,谁就违章了。试问:哪一辆车超速行驶?由题意,只要分别解出不等式0.01x2+0.1x≤12和0.005x2+0.05x>10,确认甲、乙两车的行驶速度,就可以判断哪一辆车违章超速行驶了。这个例题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有较强的实用性,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要知道结果就得自己去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把例题做成课件,通过多媒体把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有效地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认为到了职业学校了,就可以不用再学数学了,所以上课时不专注,容易分心。一节课45分钟,学生很难坚持下来,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好这45分钟。

1.合理分配一节课的时间

45分钟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即25+15+5的分配模式。25就是前25分钟,这25分钟内要复习上次课讲的知识,讲完本节课的新内容,如果时间长了,学生就没有耐心再继续往下听了,而且我们要把所讲的新内容尽量简单化,抓住学生在这段时间的转注度,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记住所讲的内容。15就是中间的15分钟,这15分钟是给学生的,先让学生对所教内容进行提问,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观察监督学生练习并进行指导,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后,利用合理的时机对练习进行讲解。5就是最后5分钟,利用5分钟的时间来对这节课进行回顾总结,和学生沟通学习情况,介绍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联系。

2.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数学教学手段、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也更加多样。对有些比较抽象的章节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加以辅助教学,这样能直观、高效地让学生理解知识点。例如,在讲函数的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图像法时我们都可以应用多媒体加以辅助,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总结我们所要学的知识。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篇4

当新生进入中职学校时,在舞蹈教学课堂上,就应该由专业的舞蹈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舞蹈基础展开一系列的摸底与评估,可以通过口头询问、集体考察或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此前的舞蹈学习状况。教师结合学生的舞蹈基础状况来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课时,尽量从舞动基础开始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舞蹈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舞蹈基础等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行因材施教。例如,可以把任务教学法与分层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结合学生的舞蹈基础,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舞蹈基础良好、无舞蹈基础但身体素质良好和无舞蹈基础且身体素质不佳等,教师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舞蹈基本功练习方案,并引导和督促学生按照练习计划积极练习,且需要做好练习记录。给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用任务作为导向驱动学生用心练习舞蹈,鼓励学生之间积极交流与互助。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种综合教学法的效果十分明显,在学生的任务报告中,看到学生详细地记录了舞蹈练习的情况,包括自己的进步与不足、重难点动作、身体的变化、柔韧度的变化等等,还有些同学记录到与同学互帮互助的温馨与感动。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性评价,表扬他们在练习中的表现和进步,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再次分层,这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渗透舞蹈文化教学,增深学生对舞蹈的理解

舞蹈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技巧,更需要让学生深刻地体味到舞蹈艺术的魅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进一步增强舞蹈的表演效果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学习舞蹈文化,就能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与了解舞蹈,丰富自身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情感,便于自身舞蹈表演与舞蹈创作。教师要重视舞蹈文化的教学,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从中感悟到丰富的正面情感,从而可以使他们的内心情感得到发展和提升。例如,在完成民族舞的基本动作和芭蕾舞基本手位的教学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让各个小组自行编排舞蹈,一周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还要求学生在编排和练习舞蹈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参与行为。在各个小组正式表演时,教师主要承担拍摄和拍照的工作,记录下每个小组的学生的表现,并由学生选出表演优秀的照片,进行集中展示,向学校申请可以在校园文化展示栏中进行展示。这样的方式,就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舞蹈文化,能够带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学习舞蹈、表演舞蹈,激发内心的情感,充分展现自己的艺术能力。

四、总结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是重点教学环节,教师必须引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的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地创编舞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促进每位学生的全方面提高,进而让他们能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教育好每一位幼儿。

作者:李坤 单位:黑龙江密山文化馆

参考文献: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篇5

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运用绘画知识与技能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动手为幼儿制作大量的玩具、教具,并结合季节、节日及时地更换幼儿活动场所的布置。新的教育观念更强调教师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

中职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内容,大体包括绘画与手工两大部分。手工教学作为当前教育基础的美术课程,主要包括平面纸工、立体纸工、泥工、缝绣织钩、废旧物造型和幼儿园应用手工几个部分。手工是综合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手工的许多基本技能,由于学生没有美术基础,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所以对美术知识与技法知之甚浅。如果只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没有考虑到专业的难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抵触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能力的发展,利用简单的工具、材料调整课程内容,提供多样化、具有可行性的课程设置,尽可能地适应各种学生发展的需要。

下面我以平面纸工――剪贴为例子,来谈谈我的教学。

剪贴是拼贴画的一种,它将剪纸技巧与贴画技法巧妙结合,用各种彩纸根据需要先剪形再拼贴成画,充分利用各种纸张的色彩与肌理纹样,进行构思、取舍、剪裁、拼贴,突出表现不同纸张的质地美及其与剪裁的巧妙结合。巧用纸材,巧用剪刀,是剪贴区别于其他技巧的主要特征。“因材设意,按意造型,借形传神”是对剪贴制作的极好概括。剪贴画制作简便,材料选取方便,在制作过程中,要善于联想和想象。通过动手实践,可以更好地感受剪贴艺术的无穷魅力,同时,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常把课程设置成三个部分:

一、 构思选材,制作要求

剪贴画设计有两种方法,一是依材设计,由于剪贴画取材广泛,那些用过的挂历纸、各种旧画报、报纸、包装纸、广告纸、树叶、布条、米、豆、沙粒、吹塑板、纸盒、卡纸等,都是很好的剪贴材料。构思要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加工来体现,依材料的特性而决定,这有一定的偶然性。二是主题性创作,依据构思选材,可根据画面设计的主题选择材料。题目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为基调,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品质和生活情趣。课前我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创意作品、剪贴画作品图片,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展示的过程中还要提出制作要求:层次分明,主题突出;色调统一,整体感强;构思独特,震撼力强;制作精湛,画面完整等。

二、 剪贴整理,调整完成

在不同的材质上剪取合适的图形,要注意剪得技巧,几何图形需要整齐剪取,剪切时要有节奏的放松剪,即手剪配合,“收放有度”。剪切时要注意保持面材的连续性,尽量一次成形, 可使用工具勾画(铅笔、尺等),完成后擦拭掉线条,保持画面干净, 线条光洁流畅、避免毛糙、断裂,从材料边角剪切,提高效率,节约材料。粘贴时可先使用工具定位,如铅笔等,先拼图(剪切好的图), 调整位置后粘贴,分层次、分步骤,避免大块整块贴,分前后、上下,先后再前,先下后上,胶水小心使用,避免残留在画面上,粘贴要牢固,不易脱落,不要用笔在作品上画线条、图形、写字等,特别是水性笔等笔颜色较特别。整个过程要统筹全局,耐心细致,争取形成具有一定主题且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三、 布置画展,提升能力

教育教学中要求我们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举办画展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的作品得到认可,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成功欲。举办画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布置展板,分类作品;展板的主题,作品的排版,装饰都需要布局安排,需要烘托主题。通过举办画展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更是对学生的整体审美意识和应变能力的一个提升。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篇6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前景十分美好,国家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程度,政府增加财政投资,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是学前教育得到发展的有力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中等职业学校的众多课程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上出现了下述的问题:

(1)专业技能的培养重视程度过高,反而忽略了文化的教育。

(2)理论的学习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指导。

(3)课程开设没有针对性。

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主要是专业技能课和就业指导课。在专业技能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大多数学校还是按照传统的理论式教学,另外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不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安排课程。而在就业指导方面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不考虑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在进行一定专业知识授课之后,这些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训练,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过于稀缺。在课程考虑上,只注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没有切实的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

中职教育有一定的自身特点,所以它的课程设置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理论结合实践、与时俱进、多样统一的原则。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应该顺应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严格要求每一位教师。

就2011年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调查数据显示,该专业的在校生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占80%左右,;而学习成绩相应的好中差比例为3:6:1,还算乐观;而能肯定将来就业方向是与学前教育专业有关的学生占75%,5%的是无所谓的态度。对这些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现在的课程设置合理程度还是比较满意的,他们认为现在的学前教育课程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个人发展,而且能帮助他们就业。在课程内容方面,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实际训练课、实习实践课、专业技能课、专业理论课。对于这些课程,大多数学生都有明确的认识,其中认为专业技能、实践、实训、对他们的帮助相对较大。学前教育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的就业职业大多是与0-6岁的儿童打交道,所以运用专业技能能够更好的表达,让学生容易接受。而实训和实习更是锻炼和查缺补漏的好机会,学生都认为这样的课程能对他们在未来就业上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然而,相比之下,理论课程和文化基础课就没有那么高的欢迎度。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对专业技能的高要求,导致学生常常忽视了理论文化基础课程,认为这些课程都没有实际的用处,却不能意识到这些理论基础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都能给他们指导。调查的数据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1)学生认为课程设置的现状都比较合理,不仅能满足他们的自身需求,还能指导他们就业;

(2)在课程内容上,专业技能课受到了很大的亲睐,而对文化基础课、理论课没有清楚的认识;

(3)在课时方面,学生的观点是文化基础课、理论课的课时正好合适,而实训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课时较少;

(4)学生认为理论课程难度过大,而专业技能、实训等课程的难易程度比较适中;

(5)大多数学生认为,理论文化课对未来的工作学习帮助不大;

二 对策及建议

现在,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面临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在中职教育的发展上必须与时俱进,适应这个迅猛发展中的社会,这样才不会被淘汰。具体对策分为下述几个方面:

(1)改善观念。职业教育在社会上被认可程度日益增高,输送的人才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观念陈旧,影响了学生的发展甚至是专业的进步。因此,我们必须改善观念,面对新时期的幼儿园,我们必须改变学校的教学观念,将一些新的理论思想引导给教师。

(2)优化课程内容设置。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课程是它的方式,在这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优化学前专业的课程内容。教材的更新,在课程的内容中,绝大部分都来源于教材,所以它的更新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经典教材。教材的内容毕竟有限,要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扩充,教师的水平就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中职教师的再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再教育机会,让他们自身也能到到发展。不仅要让教师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还要改善他们的观念思想。人文课程的开设,人文文化在社会中起到的更多是熏陶个人的作用,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人文课程欠缺是中职学校的现状,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使得人文精神在其他课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3)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增设实践类的课程。无论是在专业技能还是理论学习方面,实践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现状恰恰忽视了它的重要作用,所以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学校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实习实践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把所学更好的巩固,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

三 结语

中职学校的中职教育是培养幼师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由于众多的原因导致了该专业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的要求。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影响到了中职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所以课程设置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在课程设置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将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得更好,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人才。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篇7

在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具有如下几点现状:

(一)缺乏特色

艺术类专业的音乐教学重视音乐的审美、情感、表现力的培养,而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侧重点不同,所以应该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音乐教学。但是纵观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与其他艺术类专业的音乐教学差异不大,缺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比如,在高教版中职音乐欣赏课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的教学中,一些教师选择了《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名曲让学生欣赏,但与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缺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教学效果欠佳。

(二)学生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都是初中毕业之后进入到中职学校进一步学习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没有音乐基础,对于乐谱、视唱、即兴伴奏等都是零基础,而钢琴等乐器更是没有接触过,这样的音乐学习基础是很难在短短两年内得到较大提高的,尤其是中职生自主能力较差,自律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音乐学习常常是困难重重。

(三)学习内容脱离工作实际

中职音乐教学在学习内容上应该更偏重于实际,但是在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单纯地教授学生乐理知识、欣赏技巧,而对于学生今后常用到的音乐教学技巧和钢琴即兴伴奏等则重视不足,或者对曲目演奏、演唱的训练过多,而对于曲目教学则很少涉及,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大脱离了工作实际。比如,一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较好地表现《共和国之恋》等难度较大的歌曲,但在实习期间对于简单的儿歌如《拔萝卜》,却无从下手。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策略探讨

针对以上现状,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应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而总结以上现状,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实效性差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没有摆正位置,教学内容没有为就业服务,所以学生难以在教学中学到获益终身的知识与技能。为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在教学前调整教学计划,力争所教的内容都能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课堂上,可以模拟幼师教学场景,将儿歌作为常用的练习曲。在为学生讲解音乐理论与技巧时,联系学前适龄儿童的特点,指导学生深入揣摩和学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添砖加瓦,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见习与实习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后进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以便在日后的学习中进行整改。如此一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才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促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岗位。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篇8

一、目前现状

从幼教一线反馈的信息看,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专业技能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不先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主体性、创新性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

2.技能特长不过硬。随着素质教育的拓展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目前幼教很重视特色教育,开设了英语口语、电脑绘画、幼儿体操、舞蹈、音乐、书法等特色课程或兴趣班,开发幼儿特长、潜力及培养幼儿艺术修养与兴趣。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具有上面特长的很少,不能满足幼教的需要。

3.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类课程多忽视专业技能的训练

职前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教育类课程教学多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对学生进行保教工作技能的训练。学前教育职后培训大多以讲座式培训方式为主,尽管近年来培训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强调实践操作及观摩学习等方式。由于与职前缺乏联系,培训课程较多考虑全面性而体现出较差的系统性。在相对较为短暂的培训时间里,专业技能的训练显得零星寥落。强调理论而忽视专业技能训练的课程教学毕业生虽然具有较为坚实的教育理论素养,但专业技能技巧较差。

4.将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等同于艺术技能

有些学校将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等同于单纯的艺术技能,在其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考核体系中专业技能项目通常为弹、唱、、跳、画等艺术技能,学生的专业技能展示或者专业技能竞赛基本上也是艺术项目,如舞蹈比赛、唱歌比赛、美术作品展览等,对专业技能片面的认识,导致学生平时只重视艺术技能的训练与发展,而作为幼儿教师特别需要的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儿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教学技能却十分缺乏。他们不会正确地教幼儿唱歌、跳舞、绘画,更不会通过借助唱歌、跳舞、绘画等形式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提高方法

在多年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中,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及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不断提高学生五大领域学科教学法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即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幼儿园“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的特点,以50%的课时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力训练。笔者在教学中集中讲授相关学科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组织学生分析评价幼儿园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课内观看、分析、评价幼儿园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录像,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一线幼儿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个人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设计各种教育活动方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五大领域的实践教学活动。其间,要求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时围绕备课、上课、说课及评课等教师教学能力认真进行训练,要求学生个人对每次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做认真的记录与分析,要求实践教学小组对试讲的同学进行教学能力的评价与鼓励,适时组织学生到微格教室进行教学试讲及录像,镜像反馈学生的每个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1.明确界定幼儿教师专业技能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师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根据幼儿园保教活动的特点,将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分为本体性技能与条件性技能,本体性技能是指要传授给幼儿的技能,如舞蹈、美术、音乐、体育、讲故事等方面的技能;条件性技能是指将本体性技能传授给幼儿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本体性技能是教育教学的内容。而条件性技能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程序与行为方式,比如会跳舞是本体性技能,会教幼儿跳舞或者会利用舞蹈开展幼儿园保教活动则是条件性技能。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共包含两大类技能。本体性技能主要包括幼儿故事讲述、简笔画、幼儿歌曲弹唱、幼儿园舞蹈、幼儿基本体操技能等;条件性技能主要包括幼儿园保育工作技能、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设计技能、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技能和提问技能、答问技能、导入技能、结束技能、讲解演示技能、偶发事件的调控技能。

2.以课程设置为依托,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类型的培养模式,促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全面发展。

2.1专业理论课程。如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等基础教育理论及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学前教育理论。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给学生提供解决如何根据学前教育的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的依据。

2.2专业应用类课儿游戏理论、幼儿园课程,这类课程是为学生幼儿园实践活动提供中介或直接的理论和操作方法。

2.3专业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调查、专业实验、教育见习和实习以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这类课程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的体验思考理论的运用和创新,获得专业能力的提升,使之智能和情感都逐渐融进幼教一线。

2.4学科方向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具备岗位所要求的特殊技能而设的课程,如《家庭教育》、《0-3 岁婴儿早期成长方案》,为将来从事 0-3 岁婴儿早期亲子教育工作的学生开设的;《琴法》、《声乐》、《幼儿舞蹈》、《美工》、《教师口语》是为将来从事 3-6 岁幼儿教育工作而设的。

2.5专业选修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为拓宽学生视野和满足学生兴趣而开设的课程。如《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心理学史》、《艺术欣赏》、《专业英语》、《幼教热点问题透视》。

3.具体能力的培养

依据技能形成的规律开展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在开展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时,首先通过教师的讲解建立操作定向。明确各项技能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了解技能训练的目的、意义、相关要领和要求。然后,教师在课内提供技能示范,学生通过模仿,形成动觉体验、加强对技能的感受、建立起相关的联系。再次,教师布置技能训练任务,学生通过持续练习将碎片化的技能整合为高级技能!完成从技能的模仿到技能结构的合理与协调。最后,通过回课和专业技能展示、技能比赛、演出、表演和技能考核等形式,技能达到自动化。

参考文献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篇9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一)师生互动较少

声乐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当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对未来的学前教师培养而言,能够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可是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作当中,声乐教学的师生互动并不多,这就导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出现了严重的缺失现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难以按照预期设定的内容来完成,在最终的工作上,很容易造成特别强烈的隐患和不足。分析认为,师生互动较少的问题,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些教师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完全沉浸在自身的教育体系当中,对于学生提出的看法和观点,根本没有做出任何的辩解,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表现为大打折扣的现象。例如,当代的学前教育工作,必须要与小朋友积极的沟通和探讨,要从小朋友的角度来进行教育和引导。可是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当中,声乐教学教师的日常行为,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老旧经验来学习,根本不可能因此得到理想的成绩,还有可能造成强烈的恶性循环现象。第二,师生互动的工作,应该是通过教师来引导,再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来完成。

(二)过于强调学科本身的教育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通过开展声乐教学,能够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表现的更加健全,由此来对幼儿教育提供足够的支持。可是有些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针对声乐教学的理念存在严重的偏差,这就导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日常教学任务,走向了错误的方向,在声乐教学学科本身的强调上过分的强烈,促使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较为突出。首先,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总是按照最标准的方法来实施,这就对很多学生提出了特别严厉的要求。表面上,利用最严格的标准手段来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可以在教育水平上提升。可从实际的工作来看,学前教育毕业的学生,未必会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即便是从事幼儿教育,也未必将声乐方面的教学完全作为重点。

(三)教学模式单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实施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将来造就的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在教学模式上阶段性的作出改革,如果没有按照积极的方向来发展,很容易导致声乐教学陷入到极大的困境当中。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很多地方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其在声乐教学的模式上,展现为强烈的单一特点,对学生的塑造和未来发展,并没有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首先,声乐教学在落实过程中,还是在通过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来开展,整体上表现为“老师讲、学生听”的状态,这就很容易造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强烈隐患。有些学生对于声乐教学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是擅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即便获得了一定的成绩,还是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反而是遭到了强烈的抵制和干预,这就会让学生对声乐学习的成果不断的下降,给学生造成了错误的指导,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其次,声乐教学的方法,完全集中在课堂当中。我国当下所主张的教学模式,表现为素质教育、开放性教育,要让学生积极的拓展自己,不能总是局限在固有的框架内部。可是有些教师的资历较高,再加上自身的古板思想和错误的理念,直接将声乐教学,转变为中职院校的应试教育,学生在理论成绩上非常高,在实践能力上特别的不突出,最终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在短期内得到纠正处理。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优化对策

(一)推广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考虑到我国的人口增长较快,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当中,固有的模式已经展现出了很多的不足,在人才培养上也表现出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声乐教学模式的变革上,一定要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应该不断的推广、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体系更加健全,为声乐教学的长久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首先,我们可以在声乐教学中,积极的在班级内部举办一定的活动。通过活动教学的方式,将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起来,打破死气沉沉的现象,让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完成,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现象。例如,可以在班级或者年级中展开一次声乐比赛,各参赛队伍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决定参赛曲目然后进行竞赛;或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请一些优秀的学生来尝试示范或者教学,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要打破沉闷,加强创新,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声乐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技能,并且在自身的长久学习上得到良好的成绩。

(二)加强学前教育实践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仅仅是在理论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筛选、衡量标准,都在不断的提升。单纯在理论上获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并不能得到企业的青睐,也无法在教育工作中,帮助小朋友获得更好的成长。经过大量的讨论与分析,认为在声乐教学中,必须不断的加强学前教育的实践,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前教育的难度和各个方面影响因素,由此来在技能的学习上、理论的融合上更好的完善,由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实践教学并不是说一定要去岗位进行参观实习,在理论教学的阶段也应该逐渐向学生渗透一些学前教育的方法并尽可能地让学生积累各种情况的教学经验,例如让学生代老师进行一堂授课等,通过多种可行的方式让学生积累实践教学经验,为学生正式的实习做好准备。其次,在开展学前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充分的进入到社会当中去调查和研究。当代的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上,感觉自身得到了一定的奖项,或者是得到了专业老师的夸赞,就可以在社会上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这种思想的错误和理念上的偏差,很容易给学生的将来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可以阶段性的给学生布置一定的社会调研任务,在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的情况下,让他们脱离校园的束缚,将自身学习到的内容去实践,然后再进行总结和分析,教师此时进行引导,要比直接通过强力手段执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本文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展开讨论,当下的教育工作开展,相比以往而言,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未出现严重的缺失与不足。日后,应该在教育工作中不断的前进,要积极的对声乐教学模式做出优化处理,将社会上、教育界的先进理念做出吸收,然后再对声乐教学实施优化处理,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艺青.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改革新探[J].黄河之声,2016,(03):39.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篇10

1部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的问题

1.1重视教为主导,忽视学为主体

当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里的“人”除了老师外,更多的是指我们的学生,现实中的“人”更多体现为教师,教师为主色,学生为辅色。在一次写意花鸟画的课堂上,某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写意花鸟画的技巧,及用墨、用纸、用水的注意事项,之后要求学生按照视频教授过程对画进行临摹,学生实践过程在选墨、选纸的步骤就卡住了,满脸的疑惑和不知所措,而老师又在一味地强调写意花鸟画的临摹技巧,一心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情况,学生在开始部分就已经感到困难,无兴趣继续学习。长期处于如此的学习环境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消失。

1.2重视基础绘画训练,忽略手工操作训练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师没有相关的幼儿美术教育经验,运用纯美术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期间不能结合幼儿美术教学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作业以绘画为主,忽视手工制作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开设和训练,没有专业的场地,没有丰富的制作材料,缺少经验丰富的手工课专业教师,学生无法接触到幼教手工素材,无法熟悉材料工具的使用和性能,无法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只能带学生画而不能做,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陷入一个狭隘的单一模式。

1.3重视技法技能训练,缺少教学活动指导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技能课教学中,没有较为系统的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于各年级学生在某一阶段达到怎样的目标没有较为详细的评价方案,只是按照教师偏重的喜爱课程进行美术课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如何组织幼儿园的美术课教学,中职现行教材普遍章节少,内容简,而幼儿园美术教学往往不是单一的手绘,而是一个融合了各个学科知识,尤其是自然学科和生活知识(常识)的综合教学活动。它对环境的选择、场地的设置、情景的创造,均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要求,需要我们教师做好更加周密完备的课前准备,课堂的管理,氛围的营造,甚至灯光、音乐、道具、服装都需精心设计,让幼儿在游戏中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寓教于乐。

2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对策

2.1创新教学观念,落实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动建构的。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在进行基本知识的讲解时,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趣味性,可采用讨论、探究、感受等方式开发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作业练习留够充足的时间。美术教师需要创新教学观念,针对学生的个性,敢于创新,积极指导学生加强课堂练习,并进行有效地个别辅导。除了完成课堂练习之外,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美术展览厅等场所来拓展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要时刻关注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创设教学情境,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指导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生活。在教学中进行大量的范画临摹练习,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功。但一味地临摹,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要善于探究、敢于创新。在临摹中还要善于揣摩幼儿的心理,“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此外,要确保室外写生课的练习,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还锻炼学生的写生绘画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中临摹与创新相结合。

2.2加强理论教育,突出技能培养

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师,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审美方面的教育。利用美术的教化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使其树立对生活的正确态度,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良好品德的养成。加强审美理论的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做好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学生对艺术语言、形式美感等有一定的理解,并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实现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审美素养的教学目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内容涵盖面广,包括绘画、工艺美术、手工、美术欣赏及美术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将这五方面内容大致掌握并整合运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采取多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美术学习当成一项兴趣爱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创新、求实效、求特色,鼓励学生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手段对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样,使学生毕业后既能在幼儿园、早教中心等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又能在其他行业从事美术创造与美术设计工作,拓宽就业渠道。

2.3着眼就业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美术教学,尤其是幼儿美术教学是一门多学科紧密联系的综合学科,如舞蹈、音乐、自然、科学、体育相互结合,多角度、多层面启迪学生,传授知识。只有把握住这一点,中职美术教师才不会闭门造车,盲目独行,才能授予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学校应多组织美术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幼儿园见习实习,使他们了解就业需求和就业所需具备的基本功,明白美术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知道组织好一堂幼儿美术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从而在自己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特点,机灵活泼,擅长歌舞,善于表演。美术课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专长,变讲授式教学为教师引导,学生互动自主学习为主,在活动交流中达到训练绘画手工技能技巧和幼儿美术课编排方法的目的。

3结论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是幼师生接受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能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幼儿园工作需要的专业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出一批高能力、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从而提高全民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艳莉.浅谈中职学校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5(6):95-96.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篇11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音乐、舞蹈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更是弱之又弱。因此,如何借鉴幼师教育的理论与经验,遵循舞蹈教育强调性与实践性的教学规律,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出一条真正具有职校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体系势在必行。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多年来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经验的积累对职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谈谈浅见。

一、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状况,因材施教

进入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对象都是16~19岁的女生,而且大都来自农村,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我们的教学设置了阻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出合理的因材施教方案,针对情况进行教学。比如:一种是文化成绩好,虽对舞蹈有一定的爱好但自身舞蹈条件差的同学,针对这类的同学,我不要求每个动作都做到位,只要求她们必须熟知舞蹈动作的要领、精髓,以培养其欣赏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今后作为幼儿教育教学人员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种是在舞蹈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曾受过短时间或不是很正规的训练且自身条件好,但文化成绩差的同学,对于此类学生我会利用其自身条件好的优势,重点训练她们的动作,提高她们的舞感,让她们掌握舞蹈的理论知识,争取参加各级各类的舞蹈比赛或参加“3+X”高职考专业性的大学;再一种是文化成绩差,自身条件差,对舞蹈不感兴趣的同学,我要求她们认真上好每堂课,但对其动作的要求不高,能完成就好,同时能感知音乐的节奏,慢慢培养她们的兴趣,教授她们对幼儿要有爱心,这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师德。

二、根据培养目标实施相应的教学内容

从教学内容上讲,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教师应该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有目的性和方向性。比如:第一学年,我安排学生练习舞蹈基本功,在训练中遵循从地面――把杆――中间训练,从单一动作到组合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提高学生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感以及舞蹈感受。第二学年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开始先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音乐特点、动作特点以及动作的来源,接着做示范动作,用组合的形式体验各个民族的不同舞蹈风格,真正学到舞蹈的“味道”。第三学年学习幼儿舞蹈及幼儿舞蹈的创编,调动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创编出有亲和力的幼儿舞蹈让幼儿喜欢。无论失败还是成功,我都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为学生即将参加实习和以后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根据培养对象传授舞蹈教学能力的基本途径

我认为,教会学生舞蹈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以及组织编排幼儿舞蹈节目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运用自如。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有些同学自己能将舞蹈跳得很好但面对幼儿园的孩子时却不知如何表达才能让孩子们明白,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等手段,教会学生把专业术语转化成口语化、通俗化、简单易懂适应幼儿语言习惯。其次是正确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能力。对教授幼儿舞蹈来说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幼儿很直观的看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好的纠正。第三,幼儿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幼儿舞蹈的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情趣,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所接受,要尽量克服和避免幼儿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从而创作出使幼儿感到亲切、易学、好玩,愿意接收大量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

四、全方位考核培养对象,完善舞蹈教学成果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篇12

一、问题的存在

(一)学生基础薄弱。正是因为受到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在初中阶段均未上过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即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因而对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理论严重缺乏了解,再加上生源问题中职招生时并未经过面试,因而在入学前大部分学生都未经过专门的美术训练,美术基础相当薄弱,根本不了解美术技能课程。学生见识面太窄,很多知识都不了解,特别是绘画中的动手能力完全缺失(比如自己动手做泥塑和陶塑)。

(二)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过强。在中职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美术教学却在实际的教学中普遍地存在美术课中为了应付技能等级考试等突出问题,使得学生逐渐对美术课程产生了倦怠情绪及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幼儿园教学中有用知识的时间较少,对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我校的美术教师全是美术专业改行的,根本不了解幼儿园的实际工作,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缺乏,无法真正地实现培养一线工作岗位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过于抽象化、专业化,重点强调的是美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注重的是学院式的美术教育,而对学生实践技能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极大地忽视,具体体现在偏重美术史论教学,忽视针对幼儿心理的美术欣赏内容教学;注重专业基础训练的写生素描,忽视表现幼儿心理世界的简笔创造训练;重视材质为水彩水粉的专业色彩训练,忽视幼儿喜欢的水彩色、油画棒等材质的把握等等。

二、针对实际情况,确立教学模式

(一)优化课程实施策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它极为深刻地阐明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教学做一体化;而另外一个著名教育家谢台臣先生也提出“在做中学”。他们思想的实质都是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职业素质。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比如传统模式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

通常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由横向培养过程模式与纵向学习时限模式所构成。中职学前教育的横向培养过程模式所包括的主要是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和厚基础。

1.高素质。要求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合作,能够将本职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2.强能力。要求具备良好的将美术技能、知识应用在教学中的能力及出色的美术教学能力。

3.精专业。要求能胜任美术教学,精通美术教学专业,为学生创造抽象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推理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培养幼儿学习上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大胆想象能力。

4.厚基础。要求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幼儿美术教育学理论知识、艺术设计、美术欣赏、工艺造型、图案、色彩和素描等,并且要有着深刻的知识系统,能够创作较为简单的美术作品,要具备准确评析、创新组合幼师作品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和传承美的能力。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除了努力提高同学们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也要不断给他们渗透此内涵,这种观念对像他们这样的“人生的启蒙教师”特别重要。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她们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艺术的教化中养成良好的个性美,鼓励她们在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创造热情,并要求她们(将来的教育工作者)把这种美育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在实践教学中,除了教学法的教授之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绘画美术类的动手创作实践环节,比如对常规的一些美术门类的基本技能的掌握,对新材料、新技法的美术创新实践。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设课堂创作的环境。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实践,在一定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在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小组内协调合作能力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对于《风景之简笔画》的创作性课题,首先让学生平均分成四个小组,给每个小组设定一个宽泛而公平的命题,分别为“春”“夏”“秋”“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创作,大胆地发挥想象力,美术作品创作的同时对于作品进行语言包装,编织故事情节,鼓励学生大胆走上讲台,一边展示创作作品,一边生动地讲述故事情节,将讲台下的学前教育学生视为幼儿园的小朋友,积极做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在课堂中呈现幼师上课情形,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师身份带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并给予最大的肯定,为学生的课堂创作增强自信心。

纵向学习时限模式是一年社会实践和两年全日制在校学习的一体化制度设计,简单地来说就是:前两年学习的主要是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而最后一年则参与到社会实践学习中去。把实践与专业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形成懂实践、通理论、强专业的优秀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两年中,学习课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应当按照纵向培养模式要对学习课程进行设计,第一个学期主要是打好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轻实践而重理论。美术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手工基础,简笔画,线描的学习,对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及造型能力加以培B;第二个学期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并重,美术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还应当让学生对国内外美术优秀作品进行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逐渐的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则是要将本专业的实践训练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方法和美术教材特点加以熟练掌握。在结束两年的在校学习后,学生直接参与到为期一年的岗位实习中,学生虽然是以幼儿园教师的身份来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予以承担,但是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并非等同于在职教师。全日制的岗位实地转变了学生的角色,有些学生往往会感到非常不适应,觉得工作实际与学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有一定的出入,这便需要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在实践中,不仅要耐心地归纳总结过程,并且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同时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和在校教师及时地给予有效的指导。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篇13

一、过程化教学的提出

近几年,为了适应职业的需求,培养更优秀的幼教人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以往的教学,观念陈旧、模式传统,通常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以学生的最终成绩或最终作品作为考核学生优劣的依据,造就了学生死学或厌学,以及就业后不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等现状,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其他综合的、全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过程化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中比较推崇的新型的教育理念,它是建立在“教学过程最优化”基础上的新型的教育理念,来源于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撰写的《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的系列著作。过程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评价模式,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园校合一的“三个三”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提出了过程化教学的模式。过程化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考核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的不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使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能获得最佳的效果,这也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涵,即过程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二、过程化教学的实施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受专业的现状以及未来职业需求的影响,存在着观念陈旧、模式老套、重技能、轻素养的一系列问题,要想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陈旧的重理论、技能,轻学生素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过程化教学的实施势在必行。但过程化教学的实施不能流于形式,应抓住其内在本质,不能局限于教学过程的某一方面,应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一种优化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和场所,尽力使每个环节都达到最优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能力,同时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不能以单一的考试成绩或最终的分数来决定学生的优劣,应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以及实践创造过程中的点滴表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及不同的优势所在,采取过程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1.过程化教学目标的拟定

首先,过程化教学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保证过程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和开展。在教学目标的拟定上,应根据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及发展层次来拟定其发展目标,同时还应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如学生的出缺勤及迟到早退的现象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课堂表现、注意力、及学生课堂实践的小组合作、竞争和创造意识等,都可以为学生设定目标,有意的设计环节让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不以最终的分数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不仅打破了以往的传统的教学目标的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更使其在过程化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充分的发挥了自己内在的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

2.过程化教学的实施

在明确的过程化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过程化教学按照目标的引导来实施自然水到渠成。传统的教学把学生的知识、技能放在首位,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是死读书、或是技能过硬,但其他方面的素质匮乏,不能更好的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过程化教学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的让关乎教学的一切都达到其最优化,这其中包含教师“教授”的最优化、学生“学习”的最优化、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的最优化、小组合作的最优化、课堂氛围的最优化、知识拓展的最优化以及教学效率的最优化等,最终使学生的“获得”达到最优化。而这种最优化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阶段,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且由教师合理的设计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在每一个环节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师生共同配合达到最终目的,促进过程化教学的实施及过程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1)资源整理、确定内容。在具体的学前教育专业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弹性很大,因其职业需求以及教授对象的特殊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师德意识要求较高,现有的教材会出现局限性,不能更好的M足教学的需求。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广泛的相关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以具体的理论和技能为基础,结合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确定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恰恰如此,在未来的幼儿园工作中,对学生的美的素质要求比较高,美术应用的也非常广泛,如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满足正常教学活动的需要、室内主题墙面的布置、室内外环境的创设,以及节日主题活动的设计等。幼儿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她们是幼儿审美、创美的启发者,利用美的环境,使幼儿进行美的体验的创造者与引导者。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本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有美的情操、美的意识去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以具体的理论技能和实践内容为基础,在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实践练习过程中,学生思维迁移拓展,能把所学更好的应用到工作岗位中。所以在课前资源整理的阶段,做好充足的准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整合有效的资源,结合教材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对学生更具针对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2)研究内容、确定目标。过程化教学的目标直接体现着学生要在过程化教学中要达到的能力和素养,在过程化教学中,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三个三”人才培养模式,本着培养优秀、合格的幼教人才为出发点,在确定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研究所确定的内容和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发展水平,最终拟定过程化教学的过程目标。教学目标拟定,要充分考虑到实施过程化教学的目的,研究教学内容、学生、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使教师教有成效,学生学有所得。教学目标的确定还应充分的映射出学生的出缺勤情况、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程度、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是囊括整个教学过程的总体教学目标的体现。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是过程化教学的首要关键点。教师在教学伊始如何导入新课,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下一步如何学习,以及学习的效果如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再通过设疑答问、悬疑猜想,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一探究竟的想法,即达到了过程化教学第一阶段的目标,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4)讲练结合、教授新课。有了导入新课环节的情感体验的铺垫,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个较高点,此时的学生,接受新知识和领悟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强,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但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不注意方式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讲到底,不顾虑学生的感受,不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不采用任何启发和鼓励的方法,依然会适得其反。所以在新授课环节教师不仅要做到精讲,配合学生多练来达到过程化教学的目的,而且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在讲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通过小小的练习实践、或者是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又或者是团队竞猜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使学生小有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利用过程化教学的不同的环节培养了学生敢于尝试、敢于探索、团队合作等等其他方面的素质,自然而然的达到了过程化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学呈现出最优的教学状态和教学效果。

(5)小组合作、实践体验。课堂练习的过程,是学生绽放、表现自我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又涉及到“自我”与“团队”之间的意识衡量过程,如何能表现自我,又能服务团队是一个关键,所以它既是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利用实践的过程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但不能放任不管,要有效的引导,改变以往的学生闷头各学各、各练各的个人行为,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加灵动。具体实施过程可按照学生的个性和领悟、学习能力水平的差异平均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进行各自的小组合作实践体验。在这个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有交流、讨论、分工合作意识以及创意联想,极大限度的发挥每个成员的特L,同时小组成员之间拧成一股绳,为实现团队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3.过程化教学的评价

过程化教学的评价不能片面和局限,应该是综合评价的过程,打破传统的凭分数、期末考试成绩,或者是凭借最终的作品来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评价模式,不能单看学生某一方面的表现,要善于发现学生独特的闪光点,挖掘其内在的潜力,以发散的眼光综合的去评价、考量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过程化教学在每一个环节都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也是过程化教学考核评价的标准。考核时,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环节的相应表现予以评价,并记录在册,所以过程化教学的评价也应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的评价,如在教师的导入新课阶段,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表现;在讲练结合阶段,学生学的习、领悟能力的表现;在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创造、团结、竞争意识的表现,都是过程化教学评价的范围,教师可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分别赋分,同时要把学生的出缺勤、学生的课堂所需工具材料的准备情况也都纳入量化考核之中,既保证了学生在过程化教学中时刻保持积极的状态,又保证了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专业成长和发展。

总之,在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一直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即将成为未来的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化教学正是改变了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素质教育和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为载体,以构建园校合一的“三个三”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促其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其具备高尚的师德,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其走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文桂萍,李站雄.课程工作过程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114-117

[2]兰华荣.过程化教学在数学领域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2(05).

[3]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