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论文实用13篇

高校美术论文
高校美术论文篇1

1.2美术教育理念有一定偏差

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对美术教育进行全面的认识、了解,将美术教育视为一般的技术类课程进行教学,忽视了美术教育的特殊性,自然也就不能指导学生深刻的领悟美术教育的文化内涵,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无法将本土文化和美术作品进行有机融合,这也是导致现代美术作品缺乏新意和活力的主要原因。美术是伴随着人类发展慢慢产生、发展起来的,蕴含了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如果高校对于美术教育的理解、认识不足,忽视了美术教育的本质,必然会成为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1.3教学质量评估不合理

美术教育和其它纯理论性的学科有所差异,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需要采用具体、全面的措施,然而我国当下高校美术教育质量评估的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以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作为考量标准,单一的教学质量评估方式并不能完全适应美术教育的实际需求。高校开设美术教育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全面、深刻的认识美术,了解美术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素质,为学生以后进行美术创作奠定良好基础。因此传统的理论知识考试评估方式和美术教育的初衷相背离,很多学生也会因此而注重美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自身素质的建设和发展。其次,高校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仅仅采用理论式的教学质量评估很难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能准确反馈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学习、借鉴国外美术教育的成功经验

国外有很多国家在美术教育方面的教学水平较高,很多先进的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笔者主要以美国、日本两个国家为例进行简单的探讨。

2.1美国美术教育

美国对于人的艺术能力、艺术素质培养非常重视,同时明确指出新时代人们应该具备科学技术能力、艺术素质两大基本素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美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极具民族特色、国家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结构。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具体提出了青少年美术教育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应该仔细观察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些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需要了解这些艺术作品创作者。并且,鼓励青年学生们将日常生活中诗歌、戏剧、音乐、文学、舞蹈等几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尝试着联系起来,启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积极进行创新,创造出别具一格、极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其次,明尼苏达州还会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流派、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熟悉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大师以及主要的艺术流派。不难发现美国的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比较重视,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艺术理论知识,同时也强调学生实践。

2.2日本美术教育

在日本,进行美术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侧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其次,日本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度很高,将其视为继承、保护、发展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也将其作为和国际其它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工具和途径。通过美国、日本对美术教育的态度分析,可以看出美术教育应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并举,不能一味的重视学生的理论教育,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当下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

3.1应树立全新的艺术教育观念

美术教育的本质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性格、个性进行针对性教学,将专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融合,丰富学生的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然而,目前由于受多元化社会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在社会世俗价值观的不良影响下,高校美术教育观念应该倾向于商品化教育层次,以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忽视了对学生艺术修养的训练、培养,导致艺术创作的经济性过强。结果艺术创作形式虽然比较新颖,但是创作的内容消极、空洞。想要促进高校美术教育的健康、长远发展,实现新的突破性发展,高校应准确定位美术教育的目标和职能,将美术教育的标准及要求提高,将美术理论教育和学生实践操作训练并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应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想要实现美术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不仅需要正确的艺术观作为指导,同时也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美术教师队伍。美术教师的素质水平对于美术教育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高校应重视美术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不仅应多招聘一些热情、具有活力的青年教师,为整支美术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同时也应将中年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作为队伍的中流砥柱力量。青年教师年轻,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中年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打造一支中青年美术教师优势互补的教师队伍,可大大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其次,高校应执行“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应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美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同时应安排学校美术教师参加一些艺术交流活动,学习、了解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美术教师和学术的最前沿保持同步。

3.3应注重社会实践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的应用性较高,如果仅仅强调理论教育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教学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理解艺术内涵,提高学生的专业性。但是理论教学并不能使学生将这些美术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在当今社会,只有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才具备竞争力,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掌握基础美术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会实践是实际操作训练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社会中,深入现实生活和自然世界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现美、感知美,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有机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开展社会实践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将美术教育从课堂上延伸到现实生活和社会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交流中迸发创作灵感,寻找新的创作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高校美术论文篇2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美术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还不是十分健全

不同于其他教育类学科,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独特的教学特点。因此,美术教育在进行教学考核或是评估的时候也要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不能照搬同一套考核体系。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教师在现场而失去自己独立的绘画精神。他们在确立自我风格之前就先学会了察言观色,往往去观察教师的判断,有的只是去模仿教师的绘画模式和绘画思维。这样的美术教学无疑是失败的。首先,各高校的美术教育体系教学质量评估措施落后或不完善。美术教育是种有别与其他教育门类的教育体系,必须借助相对全面具体的评估措施来进行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老师在场而不能真正的将自己投入到绘画实践中,很多学生在完成其绘画操作的时候,往往去观察老师的判断,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按照教师的绘画模式和绘画思维走。这样就造成美术教学失去了真正的含义。

(二)忽略了高校美术教学的本质所在,无法真实的对学生水平进行检测

我们在实际进行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常常会发现这种情况。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进行美术的人体结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高校的做法是只采用理论考试来监测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这显然是毫无养分和营养的。人体结构课程开设的初衷是教导学生掌握人体的各种结构组织,这是美术人体素描的基础所在。而我们在实际考核中,根本没有一套完善的检测方法,这使得高校对于该项课程的投入可以说是全然白费。

(三)关于高校美术教学的毕业方法也完全不适合以实践为核心的美术教学理念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美术教学都以毕业论文为终极测试。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高校中关于美术教学无论是做科研还是毕业检测都只是凭借着一纸论文。这显然是与美术教学的核心相违背的。要知道美术教学实质性目的是对艺术作品的创造而理论创造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教导出来的学生没有艺术创造思维,只是单纯具有理论素养,这样的教育无疑也是失败的。

三、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完善性策略分析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美术教学理念

现如今教育提倡能力本位说,这种观点下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核心和主体所在,而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咨询并解决实际生活所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以学生为主体”观点的提出符合现代人本理论观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要求了我们彻底颠覆以往传统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真正实际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法推到到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管能动性,加强现阶段课堂互动教学。

(二)从实际出发,创新高校美术教学体系

新的美术教学体系的创建应从充分考虑本专业的教学特点来出发。具体到高校美术教学,我们首先要从对美术教学的要求和实际出发,进一步系统的调整并有选择性的开设各项美术相关课程。重新设计新的高校美术教学大纲和具体目标要求,深化调整高校美术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比例,既要满足学生的理论学习要求,又要将美术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为高校美术专业学生重新选配一条符合时代气息和特征的配套教材。我们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三个原则权威性、专业性、实用性。辅教材也应当尽量做到配套性选择,一般来讲,拥有大量习题、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资料为好。

(三)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

1、在美术教学中,可以用素描的结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如要实现所画线条的轻重、浓淡、宽窄在透视的过程中实现空间的丰富变化,激发学生想象空间变化的细节美、节奏美、层次美。

2、积极训练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因势利导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好处。

(四)加强高校美术教学实践性

高校美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美术学习过程之中,如果不能够勤思考、勤动脑、勤动手,则很难把握美术学习的基本规律。同时,在高校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如果仍然像传统教育那样,教师不停的演示操作,学生单纯的进行枯燥模仿,则会使得高校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日益降低。反之,如果在教师科学理论地细心指导下,让学生成为高校美术教学的主体,在此过程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思想表达、个性的抒发,在沟通之得以升华,进而可以更好的促成我国高校美术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提高我国高校学生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合格的主力军,这也正是我国高校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

高校美术论文篇3

学生在日常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就要积累经验,并加以思考,为最后一年的创作打好基础,而不是简简单单按照大纲的教学计划进程表学习完每学期的既定课程,考试达到合格就可以。然而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即讲授每一门独立的课程时除了完成教学内容,还要循序善诱的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在绘画技巧的提升之外激发其创作灵感。文化是一个广的概念,我们的学生既要掌握美术专业的技法、知识,又要了解其他门类的文化、艺术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听讲座、观摩展览、欣赏音乐演奏会以及网络视频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到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不拘囿于课堂知识,从而提高其文化修养、思想高度,刺激思维的活跃性,激发灵感,进而运用到创作中去。这样创作的作品将具有更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情怀、创新性。以我校艺术学院的某毕业设计为例,学生将中国传统音律的特色与江南水乡古建筑、小桥流水的造型相结合,并进一步抽象化,创作出一件有着水乡古朴特色且有旋律意味的书籍设计。相反的,一学生的毕业创作借用中国篆刻造型来设计标志,作品外轮廓保留了篆刻的刻刀雕凿效果,但内里的文字部分却使用了平滑的印刷体,失去了协调感和本想表达的古代文化意蕴。

三、毕业创作的素材也应当尽量丰富。

这素材既可以来源于课堂作业,也可以是闲暇时间的习作,或者是在外写生的采风记录,甚至是来源于网络的内容。并不是一定要到深山写生得来的才是可用的素材。倘若对课堂作业进行深入研究,把技法磨练好,把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同样可以成为日后进行毕业创作时有力的素材。日常的习作也是很好的创作素材来源,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与升华。来自生活的最朴素的素材有助于展现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与感悟。以我院某一毕业设计为例,学生在进行多次实地考察之后,结合翻阅查找历史资料,把泉城济南的七十二名泉的各种不同形态用刺绣的形式再现到了书籍纸张之上,给观者带来亲切、熟悉而又新鲜的感受。相反的,某一学生的毕业创作设计是将摇滚乐明星的造型印制到中国传统民间工艺风筝之上,文化的格格不入的冲突感带给观者并不太美好的感受,这则是一例简单拼凑文化元素的反例。大师黄永玉曾评价庞薰琹先生:“他不像许多俗子所表现的穿花衣、扭苗舞、带银饰的浅薄庸俗猎奇角度弄出的作品……他懂苗族人气质和美的所在:淳朴、憩静、温良”。抗战时期,杭州美院迁徙,庞薰琹先生曾经长期深入云贵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在收集了丰富的民族装饰材料的同时,了解人民生活的疾苦,增进了与乡民的感情,进而创作出大批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毕业创作虽然没有足够长的时间让学生长期在外体验生活,但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提炼美,提高学生在平淡中扑捉趣味、然后借由毕业创作来生动的再现美的能力。

四、毕业创作的选题也要做到尊重学生。

根据学生的自身的专业所长和爱好进行选题,指导教师应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最终选定一个适合学生的创作命题。根据美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其毕业创作是伴随着毕业论文一起呈现的。为了深入对创作的研究,应尽可能的选定与毕业创作相关的论文方向。随着创作和论文的一步步完善,指导教师也要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与修改意见。这个意见更多的是启发性的,因为创作的主体还是学生本人,指导教师要巧妙地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展现自身的艺术特点。

高校美术论文篇4

应该可以说,人文精神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其对于美术教育全面系统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推动人们的个性发展。目前很多高校生的个人综合素质非常高,其继续一定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弥补自身的缺陷。其关键性的表现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分析:首先是人文精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美术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在一些高校中,因为不同学生受到来自于自身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其每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内涵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其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在这样的契机下,人文精神就正好应运而生,其主要的核心本质就是充分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其利用对人个性化发展的尊重,可以让不同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身的学习模式。

其次人文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协助高校老师更好的实施个性化教学,尽管当前很多高校老师自身拥有大量的知识以及教学经验,不过因为其长期以来都是进行美术教育方面的工作,对于美术教育也具有自己单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老师们会将自身的经验具体的实践运用到美术教学过程中。虽然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美术教学的发展,不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这些教学方法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也很难达到目前高校学生以及社会的预期目标。如果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美术教学的话,那么这样不但能够让美术老师在传授自身经验的同时,也有助于改进和汲取其他一些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思想。再其次人文精神的融入,可以有助于推动美术教育模式的全面进步,随着综合素质教育脚步的不断加快,目前一些高校美术教育也开始不断的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和研究,最终让美术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把人文精神同高校美术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最终实现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一般情况下,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尊重个性,它非常鼓励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这同时为很多美术教育老师提供了一定模式的参考,为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方式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人文精神可以将美的定义进行具体的明确。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美都是处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其实不同的人对于美的定义都存在各自的见解。在美术教育中,美也具有不同的表现意义。通俗的来说,人文精神对于美其实类似于起到一种助推效果,其可以有效的协助高校学生以及教师在没有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对美进行个性化的定义,这样就使得美的表现方式也存在多样化。人文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打破了传统高等美术教育的束缚,汲取了更多良好的知识,定义出丰富美的展现方式[2]。

三、高校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必须得到不断提高

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强化必须成为其工作的重点来抓,很多人觉得高校美术教育非常注重美术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实践的学习,但是却很少将学生在美术理论中感知的美术创作情感的体验以及审美意识重点关注,所以高校美术教育在向学生传授一定技能的同时,必须要相应的将美术中的文化以及人文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以此来提升学生审美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美术教学的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还主要都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要模式,但是却很少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仅仅只是重视技能,却没有将文化内涵引入其中。很多高校的学生对于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其他相关的综合文化知识了解非常浅薄,另外还有很多美术课基础理论老师以及专业课教师存在轻视文化精神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目前社会经济快速的变化发展形势下,一些美术教师根本就没有将注意力放在教学实践中,只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进行其他方面的活动。另外高校美术教育也必须营造出良好的文化环境,人文精神在文学诗歌中,在历史地理等其他方面都大量出现。当前不同学科同美术教育的关联性非常低,整个社会并没有构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因此人文精神的形成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酝酿,必须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分析[3]。

高校美术论文篇5

3.我国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结构的问题透视(1)课程内容尚待完善,层次感有待加强我国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整体上按照美术理论、美术鉴赏、美术实践等类别进行了分类,然而每个学期只是从这几个大类别里面选2-3门课程左右开课,例如某大学的美术公共课程见表2;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公共美术课程的教学也是依据教师资源教学,整个教学过程节奏性差。最终导致了整体的美术课程结构松,内容缺乏层次感。国外大学的美术公共课程分类比较简单,分为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理论课程主要是欧洲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等;其实践课程主要是创作和表演。整个美术或者艺术课程内容就成为一体。(2)我国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设置的课程内容只注重了课程内容的横向联系虽然近时期我国高校公共美术教育开设的课程注重了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但课程内容之间的纵向联系还是稍弱。而国外大学的艺术课程设置考虑相对全面,既有横向联系,又重视纵向深度。例如,华盛顿大学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既有16世纪的宗教艺术,又有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到来现代欧洲艺术,还有当今的艺术发展等,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深度联系。

二、我国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的对策

1.增加美术课程的数量我国公共美术教育的课程数量偏少,这使得美术教育课程很难形成系统性的,跨学科的教育。根据数据调查显示,我国仅有53%高校开设公共美术教育课程超过5门;有33%的高校开设公共美术教育课程为3门,其余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更低,甚至某些高校没有设立公共美术教育课程。我国应该增加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的数量,各个高校应该严格按照我国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目标进行课程设置。

2.确立合适的课程目标首先,确立的课程目标要与高校教育的目标一致。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其教育目标不一样。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高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既要有专业水平,还要求创新精神以及实践。因此,高校教育课程目标不仅要培养专业水平高,还要有知识广的结合以及较高的人文素质要求。其次,我国的高校公共教育目标要体现课程的多维性,要体现社会关系,体现社会感情,体现学生的价值观等。教育课程目标要包涵文化多元化,剖析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内,特定的事件与美术的关系。文化多元化,特定时间与美术的关系要借助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知,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以及评论;通过个人参与美术活动,进行创造性的实践而实现。

3.加强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的综合性(1)实现学科之间的综合我国高校的美术课程专业性较强,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传授专业的美术知识。、在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上还待完善,更须注意改善美术课程与社会的联系。学生不能从更加宽广的视野范围去观察,去体会美术的价值,不能形成宏观的观念去发现美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要想建立这种学科间的交叉关系,就必须找到交叉点,在交叉点的不同方向上可以延伸到不同的学科。可以将某一历史阶段作为交叉点,将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与美术有关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内容综合在一起。例如“欧洲中世纪的美术与宗教”,由于该时期是由宗教统治时期,美术的发展与宗教之间就有了密切的关系,这个课程也是探讨美术和宗教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要实现这种结合,可以通过论题的方式和主线的方法展开。论题的方式可以借鉴一些优秀大学论题的方式,例如“抗战时期延安的版画艺术与政治”从艺术到政治、版画与社会的发展分为几个主体进行,站在不同的学科讨论与社会的关系等。(2)建立案例使得美术教育和社会相联系通过案例将学生与学科和社会联系在一起,这种案例教学是在思想层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所有人都要面对“家”的主体,通过这一主体可以探讨多方面的内容,从家的环境开始,可以延伸到各种情感问题,老年人养老问题等。通过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建立与社会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面对实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现公共美术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公共美术教育的模块化可以明确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技能知识的把握。建立一个知识模块,需要考虑课程之间的联系因素,通过联系因素的节点,形成知识模块。模块化知识教学适应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能够使得教学课程的内容、教学课程的时间等分配合理化。美术教育课程的模块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历史模块,现代美学艺术模块;也可以按照美术教学的内容进行划分,分为历史模块,鉴赏模块、创作实践模块。划分好模块之后,可以在每个模块选择几门课程进行同时教学,通过局部模块实现整个美术课程的完整性。在设置四个模块内容的时候,还要考虑到美术课程的深度教学。要加强模块之间深度组织,例如,在历史模块,不能仅仅设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还应该有当代的艺术以及现代艺术,这些课程可以设置在不同的学期开设。在设置模块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学科的对美术发展的影响,例如在我国隋朝时期,佛教开始盛行,统治者信奉佛教,佛教文化对当时的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公共课程的模块化离不开多样化的课程类型。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学生更广泛的选择空间。

高校美术论文篇6

首先,由于文化传播的局限性,也因多元的民族文化及多变的地理地貌,边疆地区往往形成中原地区不可替代的文化特点。从民族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出发,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应全面了解工艺美术专业理论的相关知识与各种装饰加工工艺技术。以云南省为例,民族金属工艺、木刻剪纸、民族染织绣工艺与民族陶艺等专项技能都是颇具特色并在技艺沿袭中不可或缺的民族工艺美术类别。其次,从发展本土经济与开发民族工艺的角度考虑,工艺美术是边疆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重要因素,因此,与时俱进的工艺美术人才不仅要具备实践制作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设计研发能力。其中,高层次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目标还应面向工艺美术专业研究与生产第一线,尤其是培养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做贡献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工艺美术设计与制作人才。其应以民族工艺美术品的设计定制以及具有地域本土特点的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应用为重点,同时也可以从事工艺美术品相关门类的自主创业活动,如开设工艺美术品公司、个人工作室、高级定制设计公司、品牌设计公司等。云南地处边疆,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交流的重要窗口。因此,立足于云南甚至东南亚文化特性,以云南本土化工艺美术元素及传统手工艺技艺为教学思路,并注重将传统云南民族工艺美术文化艺术与优秀的东南亚工艺美术专业知识进行关联性引导,使学生建立和运用民族化、区域化、现代化的开拓性思维,具备将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的能力,是实现云南桥头堡文化建设典型、服务于国家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校美术论文篇7

2.现当代美术课程有利于高等美术教育与基础美术教育的衔接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突出了美术课程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特点,将美术学习当做一种文化学习,改变了长期以来将美术教育等同于技术学习的狭隘观点。这种定性要求教师要通过美术欣赏教学让学生理解不同的美术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通过美术的技法教学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针对基础美术教育目标定位的转变,地方院校对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便与基础美术教育更好地衔接。如人民美术出版社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选编了现当代美术作品70余幅,如果没有现当代美术的知识储备,就很难解读诸如徐冰的《析世鉴》、隋建国的《地罡》、袁运甫的《朱荷碧盖》、韩美林的《牛》、吴山明的《外师造化》、苏天赐的《早春》等作品的艺术内涵。只有通过现当代美术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开拓艺术视野,更新艺术观念,全面认识现当代美术发展的现状,才能为从事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知识储备。

3.现当代美术课程有利于美术的创新与发展

20世纪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是建立在徐悲鸿提出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无论从事何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均以素描和色彩作为基础训练的主要方式。由此也导致了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相对单一,学生无法从抽象形态中发现艺术美,无法感知艺术语言的魅力,无法欣赏和创作现代艺术作品。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发展明显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伴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艺术之间的吸收与借鉴在所难免。艺术的表现形式日趋多元,各种艺术流派异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无论何种形态的美术形式,都是现当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各类艺术作品的接受和评价,取决于欣赏者的知识结构和艺术视野。美术工作者应该对现当代美术的发展现状具有系统的认识和把握。这不但有助于明确自己艺术创作的方向和目标,而且可以加强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之间的相互吸收、互相促进,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美术作品。对于现当代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对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方式进行尝试,超越世俗思想的束缚,让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进而关注社会、直面人生、表达心境,实现艺术与人生的双重飞跃。

4.现当代美术课程有利于促进高校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高校美术教师具有艺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超前的视野。长期以来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现当代美术课程的缺失,导致一些地方高校的美术教师思想观念陈旧,艺术视野褊狭,创作取向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高等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现当代美术课程的开设可以促使地方院校的美术教师不断更新艺术观念,拓展学术视野,紧跟时展的步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授人以渔,结合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艺术创作之路;而不可在自己褊狭的艺术观念中作茧自缚,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现当代美术的认识和理解需要不断提高综合文化素质,目前高等教育艺术师资的最大问题是文化修养与专业技能不相匹配,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文化素质的提高。现代美术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还应具备相应的学术研究能力,不仅要掌握传统美术的表现方式,还要熟知现当代美术的呈现形态。现当代美术呈现多元视角和复合形态,其更加注重艺术表现的观念性和实验性,是多种文化艺术元素的融合和嫁接。阐释和解读现当代美术作品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这在客观上对高校美术教师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提出了要求。

高校美术论文篇8

1.设定目标和计划

高校根据民间美术的特点进行教学拓展,把民间美术课程作为高校美术专业中的一门选修课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完成对传统艺术的了解,同时也吸收传统艺术的文化背景,并掌握民间美术的构成、造型、色彩等艺术规律;不仅提高学生的民间美术审美素质,而且可以将民间美术语言吸收、拓展到自己所学的其他专业内容之中。在课程教学中完成的作品都是学生的真实情感,通过作品中的表现使民间美术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以传承和再现。

2.具体产品的开发和制作

在这一个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共同商议决定了两个主题:一是选取晋商大院中的砖雕艺术形式为主题,通过对传统图案和工艺的吸收,借助陶艺完成作品;二是传统的皮画工艺制作,在简单商品的基础上拓展皮画制作的各种可行性。确定好主题后,开始实地考察、选取资料,在收集大量资料、选取可制作的内容后,开始产品的具体制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对传统图案的理解和文化涵义的掌握,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制作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各种情况,不断探索解决的办法,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艺制作程序。

3.与自己专业课配套衔接

开发出产品后,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所学的知识,还专门为产品设计了一套包装,这样不仅完成了产品本身的开发,而且完善了产品后期的包装,对所学专业也起到了支撑作用,也使得原来概念性的作业有了实际性的应用功能,检验了学生的专业学识。为使自己的包装和商品很好地结合,课题组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的职业层的人员进行了回卷调查和访谈,以寻找一种共性的、大众都可接受的审美样式。

4.市场开发

高校美术论文篇9

1.技术形式的探索

对于任何一种形式观念的素描来说,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媒介载体图形,比如立体还是平面、有色还是无色等等。而我们要想使画作能够具有更强的空间感以及立体感,就需要能够具有良好的知识以及技术,对于素描作品的构图方面来说,形体和空间以及掌握好画面整体感,控制好点、线、面十分重要,处理好影调(如对黑、白、灰的明暗进行处理),要正确地运用解剖知识和透视规律,就应该通过在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中区别对待,从而完成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描述,并尽可能的通过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对形体进行表达。而要想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中一开始就重视对其强化训练。

2.造型理念的观念造型

是我们开展素描教学的重要基础,而对于造型理念的教学方面,则由于不同学生特点的不同而需要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并最终形成一个更适合我们教学的方案,而这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实际以及借鉴我国以及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则具有较大的关联。而在发现学生自我的方面,也需要能够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加深对于前人艺术作品的认同和鉴赏。对此,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能够更好的开创艺术之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不同艺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更好的对于素描的新观念、新方式进行理解,从而更好的在心中形成不同优秀作品的空间、体积、量感等重要的因素,并能够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对于不同方向的流派进行比对,从而能够在心中产生不同的艺术共鸣,且户使得自身对于素描的个性创造能力以及人文精神也能够在对素描艺术寻觅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3.运用素描语言

在素描抽象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学生对于形式语言的感悟能力进行培养。对于素描艺术来说,其是由点、线、面以及结构等一系列元素组合而成的,不但能够组成抽象艺术,同时也能够组成具象艺术。而对于现今社会的艺术氛围来说,抽象艺术的方式更能够对现代人神秘、难以描述等精神视觉进行表现。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联系这种情况,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向其中加入抽象的训练内容,则能够较好的对学生自身心理情绪的表现力以及对于素描基本元素的感悟能力进行加强,从而将点、线、面等等元素都能够以具象的方式融入到微观的元素方面,再通过微观元素的顿悟下进行再一次的整合,并最终形成具有意味的抽象图式。

4.发挥素描工具材料潜能

对于我国目前的素描教学来说,对于学生素描材质方面的表现意识来说通常都采取了很大的忽略,在以往教学的过程中,单纯铅笔加纸的方式虽然能够在课堂上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保持一定的步伐,但是对于学生丰富、多样性的学习来说却是不利的,会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聊。而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能够更好的安排材料以及工具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帮助他们以制造独特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于不同材质所具有的美感情况以及视觉效果进行全面的表达,并适当的根据情况向其中加入有色材质以及新型工具,从而在最大程度拓展素描表现力、丰富素描语言的同时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形成对于素描课程的良好学习兴趣。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实验性的原则,来适当的鼓励学生能够对素描过程中新材料进行应用以及比较,从而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来寻找到更加适合自身主观情感表达的方式,并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油画、国画等要点以及核心在素描的方式方法方面进行全面的渗透。

(二)素描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在对待艺术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加强思维的独特性,也就是说创作必须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具有社会价值的理论以及观点,是教育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艺术设计发展趋势来说,其也向我国传统的美术思维方式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对此,只有我们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美术课程实际教学的教学质量。而要想达成这一目的,就需要我们能够更加注重素描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我国目前高校的素描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则主要具有以下几点:

1.形的动感创意

在素描造型方面,其主要包括态动感和笔意动感形态动感主要来自某些形状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动态暗示。其中,笔意动感是通过作者笔触的方式更好的为观察者带来一种视觉方面的感受,而动感则能够为人们在观察作品时能够感到一种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2.发散思维培养

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以及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这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素描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多因素、全方位的,而其由于这种不羁的特点也能够在学生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带给他意想不到的创作灵感。对此,就需要教师学生能够在艺术设计素描的过程中更好地教育和启发学生,以加强学生的这种发散性思维。3.将具象转为抽象素描教学之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将具象的形象思维上升为抽象思维,即具象转为抽象。而将人们抽象之中的形象用具象来表达对学生进行启发训练,而再将具象的形象抽象化,这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现代艺术中艺术家们惯用的手法。在素描教学中,这种训练的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中大有裨益。

4.改变逻辑关系

使用某种特殊的方式来改变人们正常的思维逻辑,就必然使人产生某种诧异,或者在人们思维中产生某种陌生感。采用改变逻辑关系的教学方式在高校素描教学中能够取得创造性的效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这种素描基础训练,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发散思维,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创新的教学新模式,并且获得了全新的教学效果。

高校美术论文篇10

从我国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效果来说,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使得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其实是一个很难改变的东西,我国的绝大部分高校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而这些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贯穿并根深蒂固的存在在我国的整个美术教学中,它不仅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却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的老师一定要以教学改革内容为标准,并结合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从本质上改变教学理念,解放学生的思想,进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创新思维得到提高。

(2)加强教学思路设计

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教学实践的基础,也是课程教学的总体思路,是教学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它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情况,而老师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重视教学思路的设计,不可马虎了之。详细说起来,就是教学设计要以课本为标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熟知课本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化时代进步,各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将课题制教学模式引进,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老师还应根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性格,给予他们表现自我和自由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调整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应该是形成性评价,而不是解决具体问题,得到正确结果。它应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过程及成长历程,及时调节和反馈学生在动态教学中的执行情况及执行效果,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高校美术论文篇11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宣扬“老、庄”的宣言诗就发展到一定程度并成为政治说教,所以变革势在必然。于是自宋初谢灵运始,山水诗开始了历史之旅。“宋初文咏,体有因革,老庄告退。山水方滋”,文人士大夫们为追求象“老庄”哲学那样超脱红尘,净化心灵、清静无为的美学思想。于是,独往烟霞,模山范水,放情林壑。成为“澄怀观道”者的修养之道。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画家的前赴后继,不断实践,完成了对自然景物由“应物象形”,到“表心写意”这一质的飞跃。画家对大自然有了崭新的视角。

唐人著作中将中国画分为六门,山水列为其中之一,可见早在隋唐时期山水画在中国绘画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同时,山水画具有复杂的传统技法和完整的传统理论,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确保学生对山水画的认知与实践能力。我认为山水画学习应经历“临摹——写生——创作”三个必不可少的阶段,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谈一谈:

一、临摹

中国画主要是利用毛笔的特性,宣纸的渗透性。把画面表现的淋漓尽致。Www.133229.CoM在表现领域,它的关键取决于自然的感受能力和对笔墨语言的把握能力,两方面把握得好,能绘制出一副很好的艺术品,否则反之。用毛笔对景直接写生。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是很高的,如果在学校里没有经过一定的训练,学生在写生时将束手无策,无从下笔。所以我们在对景直接写生之前,必须先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临摹练习,从中学习、了解山水画的诸多传统技法,感悟前人山水画中的的精神境界,以便提高学生对景写生的能力。

从北宋的范宽到明清的龚贤,流派很多,技法也很多,但都要经过大量的临摹学习,所以在临摹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总结、研究,了解每一朝代不同时期画派的特点,人文思想和绘画技法。知道画面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哪些适合自己重点研究。说到作画的表现技法,山水画中主要是利用各种皴法来表现山之起伏、树之繁茂的,较常用到雨点皴、混点皴、披麻皴、大小斧劈皴等,其中以线为基本表现形态的披麻皴运用颇广,有长、短披麻之分。这种皴法由五代董源开创,适宜表现江南山水的秀润之态,而荷叶、解索、卷云、牛毛等皴法亦是由其演化得来。我们利用这些皴法加之对古人的理解,吸取他们的精华,整体把握,这样临出来的画。既有古人的精神,又有自己的想法,这就为下一步写生打好基础。

五代山水画家荆浩在自己的理论著述《笔法记》中特别强调了对于自然物象的“真”和“似”的区别,即临摹和写生的区别,提到“似”是“得其形而遗其气”:而“真”则为“气质俱盛”,想要再现真实、生动地艺术形象就必须对真山真水进行深入地观察和研究,明确了对景写生的重要性,同时,也客观的表明了临摹和写生的承接关系。

二、写生

从我们熟悉的城市来到新鲜的大自然,空间的变换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身处自然,感触自然。才能更深刻的表现自然,画家石涛就曾久居深山数十载,之后在自己的画作上无限感慨的题写:“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字样,其意在于,告诫后辈在进行绘画创作之前,一定要有大量的实践积累作为基础,做到成竹在胸,这样才能创作出生动而丰富的作品。下面是我这几年写生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感悟自然

我每年都要带学生到山区写生,在写生的过程当中边教学边实践,有了新的思考。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鼓励他们用心去热爱自然,感受自然,把自己置身于自然,去感受山川的空灵。古人云:“悟对通神”,想要准确的领悟山水画的绝妙境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会。让自己的心灵融入到纯美的大自然当中,真切地感悟山水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使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进而使山水画的精神得以升华,做到“情境合一”。

2、观察自然

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认识大自然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自然界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山与山之间,山与水之间,山与树之间,树与树之间,水与水之间,人与山水树木之间等等,既要整体,又要局部,整体去观察山的势,局部看精彩的部位,总之,摆在我们面前的自然界犹如一幅画。既有山的开合,又有精彩的画眼和严谨的局部,而关键就在于你要如何去发掘它潜在的魅力。

3、描绘自然

学生通过前一段的临摹以后基本有了一定的技法基础,根据我们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就应该细心的描绘,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构图

因为中国画与西洋画在构图上是有根本区别的,西洋画的构图属焦点透视。而中国画一般都是散点透视,不受定点的约束,意在体现“望秋水,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感受。

取景

可分全景和局部(小景),取全景时要体现主次关系,还要注意加减,山可以加可以减。也可以加些生活素材,如房子、人物、树木、河流等用以点缀,也可取小景,比如山之一角。水之一涯,可构成一幅小画面。

变意境

在画的同时就是你创作的同时,你可以用心去感受,可以把春天画成夏天、秋天。还可以把冬天画成秋天等,这样能产生新的感觉,同时在颜色上加一些变化,比如用赭石色渲染山顶和山坡可以营造深秋的氛围等等,以此来调动画面的情调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总之,自然中的景物搬到画面上都需要笔者的组织、经营,画面的构图、面积、虚实的变化和黑白的处理也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

三、创作

高校美术论文篇12

我在高等艺术院校搞教学工作,从学生时期就与广告、装演、印刷设计等行业密切接触,课余时间一直为当地一些知名企业服务,深谙包装、设计、印刷的各个环节与操作流程,加之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摸索了一点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WWw.133229.coM有关装满设计的许多方面更新特快,往往我们刚接触到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新的制作方法、或新材料、新工艺等,却同时已经被更发达更超前的国家或地区淘汰或视为落伍,因此,我们更应该多交流经验,多沟通信息,为提高我们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共同努力。以下是我对装演设计教学的一点感受和探索,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谈。

1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强烈的学习热情

据悉,国家经贸委批准在我国筹建亚洲包装中心,加强国内外包装企业的合资与合作,促进中国包装业加快整合,增强竞争力,为我国包装业走向国际市场,获得国际信息,参与国际竞争,融人世界经济搭建平台。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我们的装演设计教学也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突出专业技术特色、提高应用能力、加强设计文化的积累。教师首先有明确的培养方向,才能给学生指明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装演设计行业可为我国商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装演设计贡献一份力量。设计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一个令人自豪、让人羡慕的行业,充满了挑战性和创造性。包装设计已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和舒适。那些贴近消费者和市场的优秀设计,为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为了提高我们的装演设计整体实力,为赶超发达国家的包装设计水平而学习,为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而设计,创造新的消费概念,引导社会消费方向,提高大众的消费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之一。

通过激发自豪感和责任感,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和肩负的重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强,创意的灵感会不断涌现。有了远大的目标、再给予科学的指导,教学目的能够达到,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

目前,国内设计院校装演专业所设置的课程,都能结合实践进行学习,许多优秀设计作品都是由最基础的构成演变而成。基础课结合实案例扎扎实实系统学习,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充分展示优秀作品,分析画面设计构成、解剖包装结构、研究印刷工艺和制作方法,进行量化生产的效率如何?包装材料的选择搭配、再生材料的使用率、对环保的影响、消费者接受程度、销售的目标对象,以及包装、宣传所能达到的效果等,都要综合考虑以培养学生整合优势资源的能力;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尝试传统包装材料在新领域的应用,明确绿色环保设计、健康设计及人性化设计的概念,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加强原创能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良好的职业习惯也不容忽视,克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自由、散漫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与当地企业接触,发动学生积极主动与周边企业联系,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服务意识,热情、真诚地与客户合作,不怕退稿、改稿、不要斤斤计较,亲身参与到商业之中,在服务商业和市场的过程中学习、提高,了解专业性质特点及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强化动手能力,感受商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当有些学生的设计作品被商家采纳、被媒体公开发表,会对其他学生很大促进;形成良好的学风,提高学院的社会声誉,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教学、研究阶段,甚至对商业性太强的设计作品持否定态度。许多没有深人生活的作品,设计者自己感觉非常满意,投放市场后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被客户否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了解市场,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产品的性能,关注商业发展的状况,掌握市场潮流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其实,多数学生也想与深人生活参与项目设计,老师的引导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市场链接的成功与否。

为此,我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很多开展业务的细节问题,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理论与实践自然结合起来。真实、生动、有趣,让学生体验从寻找信息、联系谈判、市场调研、创意构思、确定设计方案、发排打样、印刷加工全过程。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讨回自己的劳动所得,以免掉进不规范的市场陷阱等等。以专业的工作模式规范学生,发现不足及时调整。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快速提高,自信心倍增。平时强调除专业能力外,高度的责任心、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诚实礼貌、吃苦耐劳等等,都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只有经过实践才切身感受到它们的重要性。几本教科书无法给学生提供全面、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要带给学生经过市场检验的、被商家认可的、受消费者喜爱的好设计。在德、英、美、日等高等设计教育发达的国家,设计院校专业老师必须有二年在企业的工作经验,很多教师长年为企业、机构组织服务,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深受学生爱戴、甚至长期追随。早在1919年德国包豪斯就已经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中强调,它之所以能影响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就因为他们不脱离社会,并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双轨制教学,使培养的学生既有艺术素养,又有科学技术和实用头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成长。欧美等发达国家艺术设计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参照和借鉴。

高校美术论文篇13

1.2审美情趣目标定位

审美情趣是指人们从主观兴趣的角度出发,以自我的眼光来审视审美对象,并对其作出富有个人情感的评价。审美情绪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个人爱好、兴趣差异以及审美角度的差异。然而,生活方式、地域特征、民俗风俗以及性格差异也会造成审美情绪的差异。而高校美术教育的宗旨是通过改革培养学生高雅、别致的审美情趣,真正体现艺术之美。

2教师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美术教育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临摹好的作品,虽然这样的练习可以扎实学生的基本功,应付学校的考试,但却埋没了学生的创造力。往往极具个性、独特创新的作品得不到认可,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只会埋没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因此,美术教育内容的改革,应在扎实学生基本功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创造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2.1增设跨学科课程,增加选课量

面对社会的新形势,各大高校不得不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开展有益于美术生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而传统课程的单一、教学内容的不合理需要彻底被,从课程内容上要增设跨学科的课程,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课程数量上,需要增设选课量,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许多高校在美学课程的设置中对美学鉴赏的课程设置极少,导致四年大学时间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没有任何的提高,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中,我们要注重人文美学课程的开设,倡导学生在主修专业美学课程之外,也要积极选修舞蹈、文学、音乐等极富艺术特征的学科,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2拓展创新思维能力,开设思维训练课程

创新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优秀的美术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注重学生课堂上的临摹习作,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作品模仿性强而缺乏自主创造力。我们需从两个方面来改变这种现状:一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随机的训练,如作一些反应生活的画作。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对生活审视的视角也不同,那么画作表现的形式肯定也是各具特色的,这就很好地发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二是引进新型的思维训练课程。例如,老师可以临时起意进行一些头脑风暴训练,其规则就是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像暴风骤雨一样迅速构思自己的作品,然后将作品的构架,以及作品阐述的意义表述出来,在整个思维训练过程之后,互相进行点评。这种暴风式的思维训练过程是极其有利于开发大脑,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