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饮食安全实用13篇

居家饮食安全
居家饮食安全篇1

【Key Words】 living environment;health;the risk factors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266-02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证,随着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对健康影响因素的定位已经扩展到了许多方面,其中饮食卫生状况越来越受到大众普遍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各种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屡屡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迫切需要改善的大问题,它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因此,对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饮食来源、态度、认知、危险因素、影响因素等信息进行收集,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抽本区中1个社区的2个居委会的社区团队专业人员、每个居委会抽100户居民进行调查,获取基线情况。

1.2 方法:采用多层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每个居委按东、南、西、北中的地理位置各选20户居民。对象在房屋建设年代、房屋类型、周边环境、居住居民年龄构成和收入层次基本一致。通过培训调查员,入户问卷调查居民饮食主要卫生问题、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和家庭一般情况、饮食卫生状况(食物与饮水来源、食物储存方式、厨房清洁)、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

1.3 数据分析: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核对后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1.1 参与调查的对象半数为户主自己,占50.0%,41.0%是夫妻、子女或父母,9.0%是其他关系。调查对象均为常住和上海户籍。

2.1.2 性别年龄分布:调查对象以女性居多,占68%。平均年龄为(63.24±11.88)岁。见表1。

2.1.3 常住人口分布:71.5%的调查对象其家中常住人口为2-3人。见图1。

2.1.4 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主,分别占37.5%和35.5%。职业状况中以离、退休为主,占80.5%。见图2。

2.1.5 经济收入:调查对象半数以上家庭的人均年收入在1~2万元,占56.5%。其次为2~5万元,占29%。见图3。

2.2 食品来源与安全

2.2.1 主食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选择在路边固定摊和超市购买主食。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56%和40%。见图4。

2.2.2 肉类来源:大多数家庭在肉类食品的选择上以超市和农贸市场,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49.5%和46%。见图5。

2.2.3 蛋类来源:在蛋类食品方面多数家庭也选择在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54%和42%。见图6。

2.2.4 豆制品来源:大多数家庭对豆制品也选择在农贸

市场和超市购买,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67%和32.5%。见图7。

2.2.5奶类来源:大多数家庭选择在超市购买奶类食品,也有部分在其他地点购买,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55.5%和23.5%。见图8。

2.2.6 蔬菜来源:大多数家庭选择在农贸市场购买蔬菜,占总调查对象的81%。见图9。

2.2.7 关注食品安全:调查对象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普遍比较关注,93%的家庭都会关注食品的保质期,89%的家庭会关注食品的生产厂家。关注食品安全标志的家庭相对较少,还未到半数。见图10。

2.3 饮水来源与安全

2.3.1 饮水来源:此次调查没有发现居民饮用生水的情况,88%的家庭居民还是选择饮用开水,另外也有43%的家庭饮用纯净水和矿泉水。见图11。

2.3.2 饮水安全评价:大多数家庭对于饮用水安全的评价持肯定态度,有小部分家庭认为不安全和不清楚。见图12。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在饮食来源及安全方面,总体来说近如人意。近年来社区居民健康意识大幅增强,特别是诸多食品卫生安全事件曝光后,他们对于自身的饮食卫生状况更加关心,大都会选择正规的地点去购买食品。调查对象的六大类饮食来源总体以选择农贸市场和超市为多数,尤其对于肉类、蛋类和奶类,这些食品大都需要低温储存,而且比较容易受各种细菌污染,存在的卫生隐患较多。大多数家庭在这些食品的选择上以超市为主,其次是农贸市场,他们大都对摊贩上的这些食品表示不放心,因此选择路边摊位购买的家庭很少。对于奶类食品,也有部分家庭选择在其他地点(如送奶点)购买,因此加强对这些地点的卫生监管也很有必要。在主食的选择上,有半数的家庭选择路边的固定门店,这与居民主观认为主食的卫生问题相对较少,这些路边门店与居民家距离近,又可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有关。对于豆制品和蔬菜类,绝大多数居民选择农贸市场和超市,以前者为主。这与农贸市场的货源相对新鲜,种类居多,而超市内豆制品和蔬菜类食品相对种类较少,价格又偏高有关。调查发现各类食品除主食外选择路边摊位的家庭也有少数。特别是针对肉类、蛋类和奶类食品,路边摊位大多卫生意识淡漠,对于这些食品的运输、储存方面的卫生措施管理不严,存在诸多卫生问题。因此建议居民多考虑自身的健康问题,尽量去超市等有统一卫生监管的地点购买食品。在饮水卫生方面总体情况令人满意,未发现居民饮用过生水,多数居民以饮用开水为主,也有部分家庭选择饮用纯净水和矿泉水。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纯净水以桶装现制现售为主,部分水站在其加工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卫生问题。尤其是后者尚无相关行政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管,在制水过程中,各环节消毒不严格,库存中不标识生产日期的桶装水过多,存放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大量细菌繁殖[1]。饮食卫生状况是涉及到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问题,今后工作中要大力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力度,依托社区平台进行社区动员、参与,大力开展食品卫生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居民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本次调查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调查对象选择上,可能会存在选择性偏倚,因为被调查居民多数是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因此对调查结果可能存在一些影响。但通过对这部分人群的调查也反映出大众一些普遍的健康问题和对健康的认识等信息。希望我们以后有更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支持这项工作,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发展健康型城市的行动战略,宣传、改善居民饮食行为[2],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并将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广、研究得更深入。

参考文献

居家饮食安全篇2

据统计,2011年1-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5.5%,其中食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2.1%。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将略有回升。调查显示,有74%的受访者回答物价上涨,对生活影响较大;有52.2%的受访者回答食品价格上涨,对饮食结构影响较大。

2.食品供应满意度达69.9%

调查显示,在食品供应方面,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食品供应很充足或比较充足,满意度达69.9%。

3.食品安全备受关注

最近几年,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每年的食品抽查都或多或少会查出些问题,这让老百姓在买东西、吃东西时提心吊胆。调查显示,99%的受访者关注食品安全,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较低。

4.营养结构继续改善

《小康》针对“您认为自己的膳食习惯合理吗”进行调查,回答“比较注意膳食安排,吃得也还算用心”的人数比例为48.9%,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回答“平时很注意膳食安排,合理搭配”的人数比例仅为19%,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从总体上说,我国城乡居民开始关注饮食营养结构。据统计,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2000年的250.2千克降到2010年的181.4千克,城镇居民由2000年的82.3千克降到2010年的81.5千克。从食用的营养性角度看,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显著增加,营养结构有所改善。农村居民人均肉禽及制品的消费量由2000年的18.3千克上升到2010年的22.2千克,奶及制品由2000年的1.1千克上升到3.6千克;城镇居肉的消费量由2000年的16.7千克上升到20.7千克,鲜奶由2000年的9.9千克上升到14.0千克。

5.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政府必须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分子的惩罚力度

经过近年来多起食品事件的冲击,各地各部门出台了大量规范性文件和制度措施,但执行的结果却差强人意。调查显示,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有67.1%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必须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障食品安全,有64%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必须加大对违法分子的惩罚力度。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提供的支持)

居家饮食安全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雅安市的居民500名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城区居民300名,乡镇居民200名。收回有效问卷493份,有效回收率为98.6%。

1.2方法

采取自行编定的调查问卷经反复修订而成。问卷内容包括居民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以及居民的饮食行为、营养知识知晓率。

2 结果

2.1 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

被调查者中男性233名(47.26%),女性260名(52.74%)。年龄为18~34岁152人(30.83%),35~44岁91人(18.46%),45~60岁128人(25.96%),大于60岁122人(24.75%)。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文化152人(30.83%),初中文化167人(33.87%),高中、职高、技校文化112人(22.72%),大专及本科以上文化62人(12.58%)。居住在城区的居民299人(60.65%),居住在乡镇的居民194人(39.35%)。

2.2 调查对象的基本饮食行为情况

在被调查的居民中来看,雅安地区的居民在饮食行为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在调查“是否认为吃素长寿”时,有50.01%的人误认为吃素长寿;再比如问及“是否渴了才喝水”,有51.12%的人回答“是”。详见表1。

2.3 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知晓情况

雅安居民对基本营养知识如“牛奶可以补钙”的知晓率达83.77%,对人体所需几种营养素的知晓率较低。调查的营养知识还包括贫血是否要多食动物血,高血压是否与摄入食盐过多有关等,详见表2。

3 讨论

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食物的丰富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行为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获得营养的重要手段,对人一生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素质都会产生影响。而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是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饮食行为是指受有关食物和健康观念支配的人们的摄食活动,包括食物的选择、购买、吃什么、吃的频率、如何吃、在哪里吃、和谁一起吃、吃多少等。饮食行为对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合理的饮食行为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人们健康。从本调查分析来看,雅安地区居民在饮食行为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很多居民还停留在口渴了才喝水的饮食习惯上,而水是生命之源,每日补充足够量的水分是健康的基本保障。因此,社区和乡镇应大力宣传相关的知识。如组织志愿者发送宣传单,进行知识宣讲等,使更多的居民知晓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能根据不同的人群选择每日适宜的饮水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营养是指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经体内的消化吸收和/或代谢后,或参与构建组织器官,或满足生理功能或体力需要的必要的生物学过程。通过本文资料分析,我们能够看到雅安市居民营养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较低,虽然部分居民知道牛奶是补钙品,高血压与食盐摄入有关等基本的营养知识,但由于受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因素的影响,营养知识的水平及获取存在一定的障碍。随着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健康“四大基石”知识在社区居民中的普及,合理营养的基本知识通过各种媒体在社区居民中得到传播,合理营养的重要性逐步为社区居民所接受。因此,适当的营养知识宣传和讲座十分必要。以乡镇或社区为单位组织开展营养知识的普及教育,在达到唤醒居民的重视程度的基础上,注重提高营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达到居民全面了解营养知识,不仅知道某些食物的食用功能,还能熟知量的摄入、烹调方法、搭配方式等,从而纠正居民的不良饮食行为,促进人群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潘茜.成都市新农村社区居民饮食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3,(06):467-469.

居家饮食安全篇4

一场中国特色的“专项整治”

2007 年 7 月 27 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质量工作会议,这是时隔七年之后召开的一次会议。

一个月之后,全国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这是一次负有特殊使命的行动。此前,一些国家和媒体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大肆炒作,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

当然,这首先关系人民的切身利益。我们在产品质量方面还存在问题,这是事实。

国务院总理在这一次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指出,特别是食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量大面广,产品质量存在隐患。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共45万家,其中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有35万家,占总数的78.7% ;证照不全的有22万家,占总数的49.8% ;无证无照的17万家,占总数的36.6%。一些食品污染问题比较严重,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这是专项整治之前,官方公布的食品安全领域的现状。

在经过全国范围内四个月的地毯式整治之后,宣布“成功地打赢了这场战役,专项整治确定的八项任务、20个工作目标及12个100%的量化指标总体上全部实现”。

《小康》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的整治期间,超过九成的人们普遍感受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改善。

然而,除却整治期间,从长期的政府常规监管来看,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您认为,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有效吗?”31.7 %的人认为很有效果或比较有效果,38.9%的人认为一般,还有29.4% 的人认为效果不大。当然,这个结果相比前一年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在前一年的同样调查中,83%的受访者对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表示不满意。

从国家监督抽查来看,2006年全国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77.9%,2007年上半年达85.1%,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并呈上升态势。尽管如此,超过90%的老百姓还是认为,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

事实上,在完成专项整治行动的总结中,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也强调了下一步长效机制的建设,要求建立起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以及监管网络,实现全过程监管。

一位接受《小康》采访的地方主管官员坦言,仅靠某一次的专项整治是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的,这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倘若要维持专项整治期间的成果,还必须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但经济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还让老百姓吃不安全食品,实在说不过去。”这位政府官员说。

这显然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过去一年,您对您所在地区的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吗?” 49.7 %的人表示一般,27.8 %的人表示满意,还有22.5%的人表示不太满意。

物价水平提上日程

“过去一年,您所在地区食品的整体价格水平是否让人满意?”《小康》调查结果显示,接近90%的人认为整体价格水平过高,其中尤以肉类食品价格上涨为甚。

受粮油肉禽蛋等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本年度人们在食品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部分食品的消费量有不同程度下降。以宁夏为例,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2760.7元,同比增加315.8元,增长12.9%,恩格尔系数为35.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食品支出增加额占消费支出增加额的51.6%;但猪肉、牛肉、羊肉、鲜蛋、鲜瓜果的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在2.9~13.9%之间,因此,食品支出增加主要是价格上涨所致。

另一方面,食品价格的上涨,也加重了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对城乡居民生活普遍产生影响,特别是影响到低收入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仍以宁夏为例,2007年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城镇居民人均多支出331元,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19.7%,增加的收入中有近两成被食品价格上涨所抵消。低收入居民人均多支出173.9元,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44.4%,也就是说低收入家庭增加的收入中有四成多被食品价格上涨所抵消,直接影响到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食品供应方面,调查显示,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食品供应很充足或比较充足,与上年度基本一样。在食品供应种类上,也有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种类比较丰富或很丰富。另外,从2007年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情况来看,食品销售相当活跃,粮油类销售额增长37.0%,肉禽蛋类增长40.5%,均高于其他类商品。

《小康》调查发现,外出就餐的人们也普遍感觉到了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接受《小康》采访的老字号晋阳饭庄总经理卢文海承认,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升,饭庄的菜价也在上升,尽管事实上菜品价格的上升幅度远不如现实中物价上涨的幅度。“饭庄在去年圣诞节期间调了一次价,比上一年度同期提升10%左右的价格。”他估计,以目前物价上涨的趋势看,今年还将会有一次调价,而且这次的价格上涨幅度可能在15%-20%左右。“涨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卢文海说。

79.7 % 的受访者表示,因为价格的上涨会减少在外的就餐。

饮食结构存健康隐患

《小康》还针对“不同食品价格的上涨,是否影响到了您的饮食结构”进行调查,回答“有一定影响”的人数占30.8%,回答“影响比较大”的人数占26.1%,回答“影响很大”的人数占31.2%,回答“没有影响”的人数仅占11.9%。说明本年度食品价格上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居民的饮食结构。

根据《小康》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年,人们在饮食结构上的安排稍有不足,很注意膳食安排和比较注意膳食安排的人在80%左右,这个比例低于上一年的90%,但仍明显高于2005年的70%和2006年的75%。选择吃保健类营养品的人与去年差不多,比例在56%左右。但显然,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健康影响更为重大。有将近8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平时会阅读饮食健康方面的报刊杂志或书籍。而近年来,在很多报刊杂志中,有关健康饮食部分的内容也明显增加。除却物价上涨对饮食结构的影响,人们在健康饮食方面的整体认识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

官方在这方面也作出了积极的引导。2008年初,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为十年来首次更新,指导居民合理营养、保持健康,对今后我国居民饮食营养结构会起到积极影响。

在新的平衡膳食宝塔中,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250g~400g;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摄入300g~500g和200g~4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摄入125g~225g(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

居家饮食安全篇5

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生命健康”为目标,确保镇域内全年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保证食品安全工作整体有序可控。

二、工作任务

各村(居)、相关职能部门继续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监管,对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的监管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今年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实现食品安全全程高效监管。

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严禁违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蔬菜农药残留定性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各村(居)内合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无食品安全不良记录;与食品生产企业100%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食品添加剂使用符合有关要求。

食品流通环节:主要道路坚决取缔无证照食品经营现象,规范流动食品摊点经营行为;重点食品经营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

餐饮消费环节:各企事业单位、工地食堂持证率达到95%以上;食品原料采购必须索证索票并建立台帐;从业人员100%持有效健康证上岗;农村家庭办宴申报、指导率达到100%。

(二)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丰富居民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居民食品安全法律意识。

围绕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披露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信息等内容,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将食品安全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不断深化宣传内容,拓展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形式,聚焦社会热点,进一步提升群众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开展食品安全培训,有效规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增强责任意识。

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制度,明确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和要求等,建立培训工作档案。加强对食品安全单位法人代表、具体负责人及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

(四)加强对农村家宴的监管,确保不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加强对农村家宴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公共安全信息员及时上报村域内红白喜事情况进行备案,食品药品监督中队派专人进行监督指导,杜绝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完善组织协调机制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积极发挥镇食安办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定期召开会议,定期组织开展对重点环节、重点地区食品安全的专项整治;完善监管信息网络,镇、村(居)二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覆盖面达到100%;食品安全工作有组织领导、有计划部署、有检查考核、有经费保障。

责任部门:镇食安委各职能部门、各村(居)

(二)加强食品安全环节监管

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健全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队伍,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宣传培训,推广农业规模化经营,推广低毒高效农药;加强农产品经营、生产监管,控制禁用农药、兽药在生产中的使用;扩大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样本量,不断提高检测合格率,种植户100%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用药承诺书。

责任部门:平水质监分局、经发办(农业线)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质量卫生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添加剂管理、使用和备案工作;加强对重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积极培育食品生产品牌企业,提高企业诚信自律意识和能力;保持对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行为的高压态势,开展联合执法。

责任部门:平水质监分局、经发办(工业线)

食品流通环节:有效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农贸市场、熟食专卖店等重要场所的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对重点食品的溯源和自检工作,建立健全台帐登记制度,规范经营户的经营行为,市场内固定摊位经营者100%亮照经营,食品经营户100%实行索证索票制度,市场内销售的肉类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责任部门:平水工商所

餐饮消费环节:加强餐饮和集体供餐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全面实施餐饮单位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推广餐饮单位监督公示制度;健全餐饮消费经营单位食品原料索证和台帐登记制度;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体检,并持有效健康证上岗,加强对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做好农村家宴登记、餐饮食品安全指导。

责任部门:食药监平水中队

(三)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建立宣传教育队伍,落实宣传教育经费;结合重要节假日或纪念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工地、机关巡回宣传,提高居民的食品安全知晓率和满意度。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标兵)村创建,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切实开展各项工作。

责任部门:镇食安委各职能部门、各村(居)

(四)加强食品安全培训

进一步落实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开展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加强对信息员、志愿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群众队伍素质。开展各级食品安全相关负责人员培训,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增强监管责任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责任部门:镇食安委各职能部门、各村(居)

(五)健全食品安全基层监管网络

与各村居、企业签订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对各村(居)的考核。加大对地下食品加工窝点的整治力度,坚持“发现一个、取缔一个”。落实举报奖励措施,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责任部门:镇食安委各职能部门、各村(居)

居家饮食安全篇6

取得今天的成就,严琦认为得益于坚定信念,永远跟党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导自己不断前行。因此,作为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严琦 一直积极参政议政,始终牢记企业家的责任意识,坚持把企业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既是发起者,又是践行者的她正在用实际行动,打造“餐饮女王”的中国梦。

坚定信念跟党走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当记者刚刚走进陶然居北京朝阳店的大厅,全体员工正在精神饱满的合唱这首《学习雷锋》。记者以为这是他们特意在为两会排练节目,该店经理陈静解释说,像这样的合唱,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目的就是提升员工的精神面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投入到工作中。

在北京总店,记者见到了严琦,穿着漂亮的红色针织衫。在很多媒体上,都能看到严琦穿着不同样式的红色衣服,除了显得精神之外,更有意思的是,严琦还有一颗“红心”。

陶然居现有的2万余名员工中,9 5%来自农村,其中女性员工占65%,绝大多数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严琦说:“虽然这些妹子们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但是政治水平却不低,因为我们的每个分店都设有党团支部,党建带团建,所有的员工都深知要永远跟着党走。”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大代表、市工商联副主席,严琦对于党中央的政策从来都是反应迅速,积极践行。

2006年,“三农”问题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严琦立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敢为天下先”,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达2亿多元,在重庆九龙坡白市驿镇兴建了“中国重庆陶然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

“当时,时间紧,任务重,三个半月必须完成基地建设。”严琦回忆说,诚信是她做事的准则,既然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好。

果然,三个半月后,示范基地如期完工。该大型生态农业项目集农民工餐饮培训、厨师培训、物流配送、食品加工、观光休闲、生态餐饮、园林文化等功能为一体,带动了地方经济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仅农民的收入就增加了近3倍,成为了重庆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2013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

为响应的号召,2 0 13年1月底,严琦集合重庆餐饮商会所有会员单位,向铺张浪费宣战。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宣讲,并带领大家向全体市民发出“节俭倡议”,巴渝大地顿时刮起一阵节俭之风。

面对中国式的“剩宴”,严琦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和负疚,她深感自己作为一名餐饮业主,有必要、有责任为减少餐饮浪费尽一份力。

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陶然居在今年1月初,出台了2013年集团党政工团1号文件,号召全体员工“拒绝铺张浪费,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制定了“八条铁律”,包括节约用水电气、节约粮食、鼓励给客人打包、分类存放垃圾等等,严格执行的员工将获得表彰奖励,违反规定的则要受处罚。

也曾有很多人质疑,严琦在作秀。“当你看到我在说这件事的时候,其实我早就提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有了十足的把握,才去说。”严琦说,是不是作秀,还要看实际行动。

“造血型”企业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众所周知,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当然也是食品餐饮企业的生存之机、立业之根、经营之本。

严琦认为,企业责任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在政协提案中,她建议政府通过立法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真正打掉从源头到餐桌的灰色产业链。而且,食品安全问题不应该只问责于其中某个环节,食品行业的各个环节都要把握好,每一个人都应当好食品安全的“把关人”。法人代表应该是食品安全主体的第一监管人,这样才真正保证食品安全,从源头上根除不安全因素。

陶然居做大做强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在严琦的带领下,陶然居一直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慈善方面,陶然居每年向重庆市妇联捐建一所“陶然居春蕾学校”,至今,已经捐建15所“陶然居春蕾学校”;汶川5·12地震发生后,陶然居作为重庆餐饮商会会长单位,开展“粥棚行动”,赴灾区为灾民做饭;此外陶然居还积极参与“绿化长江.重庆行动”;慰问消防、武警、警备区等官兵。

至今,陶然居捐款捐物累计达1000万元。“一个只知道赚钱的人只能算是老板,不懂得回报社会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严琦认为,企业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报社会理所应当。在她看来回报社会,不仅是捐赠,还有带动就业,让更多的人富裕。即:企业在“输血”的同时更要学会“造血”。

她从集团拿出5%的股份,由几十个与企业共同发展、将青春与热血都奉献给企业的员工共同持有。集团不管发展什么产业,这些员工股东都照例持有。其实,严琦这样做除了是对员工的信任,更多的是想给员工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

不仅如此,严琦还专门开设了一个餐饮职业培训学校,已培训农民工3万多人,厨师1.5万多人。让严琦觉得最自豪的是随着陶然居企业的不断扩张,不少来自农村的员工走向了全国,站上了管理岗位。

“如今其优秀员工不仅走上管理岗位,甚至有一批员工干脆自己创业当老板了,”严琦得意地说,“这部分人又可以带动就业,形成了良性循环。”

除此之外,严琦尤其关注的是当前社会上大批有创业理想的大学生。她在提案中强调:大学生创业在自身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心态、意志,经验、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等等,但外部创业环境不佳也是不争的事实。

大学生初次踏上创业路,受条件限制,绝大多数只能开展门槛低、技术低、投资少、有销路的项目,而这些项目,绝大多数是给大企业做配套。大学生在大企业的带领下,可以减少市场风险,提高市场机会,更易于创业成功。

因此,她在建议国家应该关注大学生创业的同时,自己已经身体力行开始筹备助推大学生创业计划。

兼顾到企业本身效益和社会责任,严琦选择涉足早餐和便利连锁店市场,打造中央厨房和物流配送中心。按照现代餐饮业的先进理念、技术标准和集约化流程,投资兴建陶然居民心家园·早餐社区厨房示范基地及帮扶微型企业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计划建成餐饮微型企业连锁店1000家,培养创业型微型企业家1000人,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

目前,第一期合作项目通过一年多的实施,已在重庆主城开设了58家24小时社区连锁服务餐饮微型企业。这一项目既能起到帮扶微小企业发展的目的,又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除了扶持微企之外,严琦还把目光转向了农村。陶然居每年需要庞大的农副产品。根据测算,其田螺年需求可达2800多吨、老腊肉300多吨、板鸭100多万只、黄瓜200多吨、芋儿2500吨、土鸡1500多吨、干海椒900多吨、花椒100多吨等。

为此,陶然居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形式,在荣昌、綦江、大足、武隆、长寿、城口、潼南、江津等区县建立了众多的原材料基地,每年采购农副产品达2亿余元。

这种模式把企业原材料的“第一车间”放到了农民的田间地头,把农民从分散的个体耕种改变为在大户或农业公司带领下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既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又能保证最终产品的绿色环保。这一产业链带动了10余万农民的发展。

加速转型升级

2012年岁末,冯小刚的一部讲述上世纪40年代我国中原地区因粮食短缺而发生的电影《1942》备受关注,而影片的拍摄背后的故事却鲜有人知。

“民国街”在影片《1942》全剧中可谓是重中之重,“整条街”由66栋典型的老重庆建筑构成,囊括了包括政府、银行、客栈、报社、酒吧、咖啡厅、戏院在内的多种建筑形态,呈现的是完整的老重庆社会生活状态。

而参与“民国街”投资修建的人正是严琦。修建民国街,并不是为了投资电影产业,而是严琦落实党的十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交出的一份答卷。

其实,严琦很早就开始探索企业的转型升级,并做出了全力打造古镇、院落式特色五星级涉外酒店系列,加快古镇品牌开发的规划。

2009年6月,陶然居集团在重庆江北鸿恩寺投资2亿元,按照“新重庆、老重庆、最重庆”的理念倾力打造了“鸿恩·陶然大观园”。大观园风格庄重传统、古朴多元,经营面积达6万平米,打造富有重庆特色的20多个不同业态。

2013年,依托成熟的古镇开发和酒店经营理念,陶然居在长寿投资1. 5亿元,建设“陶然山莊·长寿会馆”;在大足投资2亿元开发“陶然居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兴建“陶然山莊·大足会馆”,将其建设成为大足国际旅游度假区的示范项目,使之成为龙水湖畔最美的“乡村旅游皇家园林院落四合院”;在武隆投资1.5亿元建设“陶然居新农村武隆高山蔬菜示范基地”,兴建“陶然山莊·武隆会馆”,将其建设成为“中国武隆公园”中最美的“皇家园林四合院”;在北碚静观投资3.6亿元建设“陶然居冷链物流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使之成为北碚这个“花木之乡”中最美的“观光农业、果园采摘、瓜果采摘,体验式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在涪陵投资1.5亿打造“陶然山莊·涪陵会馆”皇家园林院落式四合院。

陶然古镇、陶然大观园、陶然居新农村系列,适应了国人经济收入不断提高,休闲游、度假热、体验游越来越升温的发展方向,很好地把餐饮、园林、观光、度假、会务、院落式特色五星级涉外酒店、农副产品深加工、瓜果采摘体验等融合到一起,实现顾客的深度消费体验,从而引领了中国餐饮转型升级,促进餐饮业科学发展的新模式。

除了加快企业自身发展速度,作为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餐饮商会会长的严琦还积极带动整个重庆餐饮行业的发展。

由严琦牵头,自愿入股、融资组建的注册资金达1亿元的重庆餐投集团于3013年1月22日正式揭牌。餐投集团的成立对于团结商会会员、增强商会凝聚力,推动重庆餐饮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方式,整体提升重庆餐饮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居家饮食安全篇7

也叫“西式饮食结构”。为欧美、俄罗斯及中东等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以肉、奶、蛋为主,面包、土豆、蔬菜为辅,佐以方糖、果汁、饮料,是典型的“三高”(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其结果是能量过剩,导致“慢病”人数逐年递增。

1.2温饱型模式

也称“东方饮食结构”。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为中国、东南亚等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以谷、薯、菜为主,鱼、肉、蛋、奶为辅,佐以调味品,属于“三低”(低脂肪、低蛋白、低糖)饮食。东方的传统饮食结构有可取之处,但仍需改进和调整。

1.3营养模式也称“日本模式”

既有东方膳食传统特点,也吸取欧美国家膳食长处,营养素比例适当,不容易发生营养缺乏病。

1.4地中海模式

为地中海地区的居民所特有,该模式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风格,辅以红肉。突出特点是不饱和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膳食纤维摄入量高,低脂、低热量。研究表明,地中海式饮食不仅可以减少慢病的发生,还可以减少帕金森症和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率,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理想饮食模式。

2东西方膳食结构的比较

东方传统饮食结构以中国饮食结构为代表,西方以美国为代表,中美两国膳食结构比较见表2。

2.1东方传统饮食结构

东方传统饮食结构以中国饮食结构为代表。中国传统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谷类、薯类和蔬菜的摄入量较高,肉类的摄人量比较低,奶类消费在大部分地区不高。食物中70%的热量与67%的蛋白质来自主食谷物。副食则是新鲜的天然食品,有丰富的蔬菜,适当搭配水果、菌类和藻类,J't,DN少量肉食,精细加T程度低。烹调大多使用油菜籽、花生、大豆植物油,调味料有大豆酱、醋、豆豉等发酵食品。正是这样一种膳食结构保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衍和健康。国际营养学界认为这是预防慢病的最佳膳食。

2.2西方的饮食结构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肉、奶、蛋为主食,拿牛奶当水喝,结果造成营养和能量的双过剩。分析美国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物占40%,谷薯类食物仅占16%,蔬菜水果类占23%。到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爆发了慢病,2005年美国64%成人超重,50%人口肥胖。西方的有识之士开始对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产生了怀疑,注重研究东西方饮食结构的不同,并构建“健康管理”的保健体系来防治慢病发生,取得较好的效果。在21世纪,美国则强调其膳食模式要作战略性改变,即从动物性食物为基础转变为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但实现这一计划需要很长时间,并非一代人所能解决的。表2中美两国膳食结构的比较注:选自《中国人该怎么吃》。

3东方传统饮食文化的世界贡献

3.1“钟鸣鼎食”时代开创

了低温烹饪之法中国在夏商时期就开始用低温烹饪食物,历经数千年,形成独特的中国式烹饪风格。低温烹饪多以蒸、煮、焖、炖为主,较少煎、炸、烧、烤。如馒头、米饭、面条、水饺、米粥等主食烹饪都是在摄氏100℃左右进行;即使爆炒的菜肴等副食烹饪也在短时间完成。这种高低温结合的烹调方式不仅有助于菜肴的表面杀菌、减少油脂的氧化,也有益于营养成分保持,还保证了食品安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食物品种。西方多以煎、炸、烧、烤为主的高温烹饪方式。高温烹饪容易发生“美拉德反应”,虽然风味独特,但反应过程中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如丙烯酰胺、多环芳烃等,有害健康。

3.2伊尹负鼎俎、调五昧

首创汤液疗法《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载,商代“疱人”伊尹善调五味,精于烹饪,首创汤液之法。其选材“以美为上”,重视“阴阳之化”,谙熟“水火相济”,长于“调和之事”,致使“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被尊为中国的食祖。伊尹还撰写《汤液经法》,利用“医食同源”原理,独创中药汤液疗法,促进中药从单方到复方的转变,为中医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空间。历史上尊为烹饪始祖的还有彭祖,他善长调雉羹,“彭城雉羹”是难得的“珍馐”。难怪屈原在《天问》中慨叹:“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葛洪在《神仙传》也证实:“彭祖以善养性,能调羹,进雉羹于帝尧”。另外,根据汤液疗法原理,还可以制成各种粥食,不仅有养胃功效,还有保健作用。《随息居饮食谱》谓:“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清•黄云鹊《粥谱》也记载:粥于养老最宜,一省费,二味全,三津润,四利隔,五易消化。可见,正是中华古老的汤液疗法使华夏民族的素质得以保存和发展。

3.3“黄金法则”搭配食物是科学的配餐方法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种膳食结构由“谷肉果菜”四类食物组成,并根据食物的营养作用大小进行分类,其动物性食物(五畜)和植物性食物(五谷、五果、五菜)搭配比例的1:3,符合“黄金法则”,是科学的配餐方法。《黄帝内经》中“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全面平衡膳食模式,是世界上最早而又全面的膳食指南。它精辟而又纲领性地向人们揭示了饮食的要义,对指导中华民族的饮食生活和增进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J。这一膳食模式又被柯林•坎贝尔历时27年研究所证实,“中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才是合理的,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

3.4中国豆腐的发明,推动世界饮食文化进步

继中国四大发明后,中国还发明豆腐的制作,成为推动世界饮食文化不断发展的又一发明。西汉淮南王刘安在炼制丹药时不经意间发明了用大豆制作豆腐的方法,克服大豆不易消化的缺点,开发了大豆食疗功能,体现了“药食同源”理念,推动大豆成为世界公认的“功能食品”。美国认识到大豆的重要性后立即制定国策,扩大种植面积,鼓励发展大豆产业,到20世纪6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1999年10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健康声明:“每天食用25克源自中国的黄豆蛋白能减少罹患冠心病的风险”。为此美国每年生产大豆蛋白150万t,添加在各种食物中,有效提高了美国人的健康素质。然而由于利益驱动,美国目前种植的65%大豆是抗农药的转基因大豆,出口世界各国,自己却每年从中国等国家大量进口天然大豆,人为制造了食品安全新问题。现如今“豆浆和豆腐强壮了一个民族”、“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青菜豆腐保平安”等体现中国居民日常膳食的健康法则,正在被美日等发达国家娴熟地运用,并不断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3.5茶的发现和制作,中国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

作为中华民族“比屋之饮”的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茶已不仅是一种天然饮料,还具有药用效果、营养作用,茶的药用价值在唐代《本草拾遗》有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唐代陆羽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撰写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陆羽及《茶经》在指导茶叶生产、促进茶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推广饮茶风气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被人们尊为“茶圣”。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如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矿物质、茶氨酸、茶多酚、生物碱(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茶多糖及茶色素等。茶是优质的碱性饮料,具有驱散疲劳、清思明目、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利尿止泻、镇咳平喘等功能。现代西医证实,茶还具有防治慢病、抗辐射、抗癌症、抗突变等作用。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物种,已风靡全世界,成为世界互大无醇饮料之一,使全世界1/3的人口受益。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盛赞中国茶叶,是中国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

3.6中华传统膳食体现低碳环保的生态观

许多研究证实,过食动物性食物危害健康;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有利于健康,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数据表明,食品中75%的碳排放是由生产牛羊等肉类食品产生的。生产1kg牛肉相当于排放36.5kgCO、340gs0和59g磷酸盐;而生产1kg蔬菜排放CO不足4kg。牲畜直接或间接排放引起温室效应气体:1头牛排出200L/dCH,全世界3亿头牛每年排放CH超过l亿t,占全球cH4排放总量20%以上。不难看出,植物性食物在生产、加工、消费过程中,耗能低、CH等温室气体排出量少,而动物性食物耗能高、CH等温室气体排出量大。以此推断植物性食物是低碳食物,动物性食物是高碳食物。中华民族传统的膳食不仅是健康饮食,还是低碳饮食,符合低碳环保原则,维护和发展中华传统膳食对发展低碳经济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改变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原因分析

4.1经济发展改变着中国传统饮食

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充足的食物供应和居民消费模式的改变,中国居民膳食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传统的植物性食物为主膳食模式转向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据中美合课题组在1989、1991、1993、1997和2002年调查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状况的研究数据表明:①膳食中优质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无论城乡,谷类和薯类摄入量均明显减少。②烹调油消费量城乡均高达44.5g/d。③食盐消费量有所下降,但仍过高,达13.5g/d。④奶类、豆类制品摄人过低,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普遍缺乏,钙摄入量不及推荐摄入量的一半,仅为389mg/d。⑤58%的城市居民胆固醇的摄入量超过300mg/a,城镇居民胆固醇摄入量也达到270mg/d。膳食脂肪和胆固醇的高摄入导致人群中患慢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出现“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同在,贫困病与文明病并存”现象。面对着营养变迁盼陕速发展,正确引导公众合理选择膳食和控制膳食脂肪与胆固醇的过高摄入,从而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4.2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品正改变着传统的饮食模式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食品工业经过100年的发展,产生出3000多种食品添加剂,使商场食品琳琅满目、色香味全,人们的生活因此变得丰富多彩。但过多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都会在人体内富集。另外,700多种化学品正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进入人体的化学成分相互作用,引发人体慢性中毒,严重危害健康。2011年联合国呼吁:要回归合理的、有机的、生态平衡的传统农业技术路线。这也验证了中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古训。

4.3西方现代饮食文化正影响着中国的传统饮食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结构逐渐被世界所接受的同时,西方现代饮食文化也正影响着中国。有资料表明,当前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迅速“西化”,三高食品大量摄人,洋快餐充斥市场。从1961~2000年,世界人均动物食品摄人量增加了2倍,而中国人均摄入量增加了l0倍。其直接结果是:过去10年国人增长的体重,几乎等于西方在过去30年中累计增长的体重,导致中国目前约有2亿人超重,600万人肥胖。试验证实,体重超重10%,就会危害健康,长期超重15%的人可减寿11年。公共卫生专家认为,膳食结构的“西化”是造成中国居民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升高的首要原因。

5东西方饮食文化聚焦点——洋快餐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多元文化发展,快餐文化得到世界的认同。尽管人们褒贬不一,但也无法抗拒。洋快餐是西方现代饮食文化的产物,洋快餐正吞噬着中国。其典型特点是三高三低(高热量、高脂肪、高钠、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膳食纤维),是名副其实的“能量炸弹”和“垃圾食品”。作为“能量炸弹”它催肥了全球10亿肥胖者;作为“垃圾食品”它含有高达38%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形成动脉硬化、加速大脑老化、影响儿童智力、造成妇女不孕症以及皮肤过敏等症;洋快餐中大量的丙烯酰胺可导致人体基因突变,损害神经系统、诱发肿瘤的“致癌物”。WHO指出,与食品有关的癌症中,约30%一40%与丙烯酰胺有关。在烹饪过程中,温度超过120℃就会产生丙烯酰胺,如“炸薯条”中丙烯酰胺含量超标约500倍,西方的煎炸烧烤均在280℃以上。另外,在畜禽饲料中添加的雌激素、抗生素以及洋快餐制作中的各种食品添加剂都随洋快餐进入人体,不断地危害着人体的健康,导致阿尔茨海姆症、帕金森症、运动神经元紊乱等疾病发生。美国科学家还发现洋快餐具有成瘾性,对大脑和思维素质造成永久性伤害。在中国“洋快餐”中毒最深的群体是儿童少年,这种毒害可能会影响到子孙后代。如果完全接受洋快餐,儿童少年的健康素质会出现类似发达国家的疾病,国家将付出沉痛的代价。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也将使中国的自给自足状况濒于崩溃。

6平衡膳食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健康的基础,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导居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概括起来平衡膳食就是要遵循科学配餐原则:①确保每日膳食中食物的结构合理,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比例为10%~15%、20%~30%、55%一65%。②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比例适合,热量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能量的25%一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③保证富含优质蛋白和脂肪食物的供应。优质蛋白占总蛋白的1/3以上。④蔬菜、水果的供给量每人800~1000g/d,其中蔬菜占4/5,水果占1/5。⑤注意酸碱平衡,主食搭配要做到粗细、干稀的平衡;副食调配要做到生熟、荤素搭配的平衡。广大居民只有自觉行动起来,做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才能有效预防慢病的发生。

7讨论

7.1提倡节饮食,反对暴饮暴食

WHO强调指出:饮食是长寿的重要因素。《黄帝内经》提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否则“饮食白倍,胃肠乃伤”,因此“欲得身体安,须带三分饥与寒”。1930年美国著名营养学家克莱德•麦卡的“麦卡效应”佐证了“节食长寿”这一法则,凸显了我国古人的养生智慧”。也验证了我国的古训: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

7.2提倡慢餐生活,反对快餐方式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在进餐过程中,由于大脑需要加min才能获得饱腹感,故狼吞虎咽式快餐进食极易进食过量。慢餐生活进食时有意识减慢进食速度,养成小口吃饭习惯,有效预防肥胖的发生。

居家饮食安全篇8

二、搞活营销活动,繁荣夏日市场

一是搞活营销活动。指导商家开展各类规范的,适合夏季消费特点的商旅、商文结合的商贸活动。夏季期间,新世联华、家乐、京百利发、地下超市、融丰、时代等大型零售企业将举办啤酒饮料节、纳凉文艺演出、周年店庆、积分兑奖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农村市场以“三进”工程为依托,指导配送中心及时增加商品种类,提高配送率,依靠强大的网络优势和三进加盟店在居民中的良好信誉,促进农村市场消费,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指导各酒店、农家院等餐饮企业举办“放心食品展”、“特色农家饭”等活动,繁荣餐饮业市场,宣传蓟县的特色饮食文化,使餐饮业成为夏季消费市场的最大亮点。

二是搞好延时经营。随着奥运会的来临和盛夏的到来,居民夜晚出行增多。针对这一特点,积极鼓励商家全面延长营业时间,借鉴以往延时经营的成功经验,指导商家合理安排营业时间,满足消费者的夜间消费需求。

三是美化购物环境。会同市容等各有关部门,搞好商业街区美化,指导大型零售企业和餐饮服务企业美化店堂,做到窗明几净,环境整洁。在夜间开启牌匾灯光和户外广告灯,方便居民夜间购物。

三、加大管理力度,强化市场监管

居家饮食安全篇9

1.2营养模式

也称“日本模式”。既有东方膳食传统特点,也吸取欧美国家膳食长处,营养素比例适当,不容易发生营养缺乏病。

1.3地中海模式

为地中海地区的居民所特有,该模式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风格,辅以红肉。突出特点是不饱和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膳食纤维摄入量高,低脂、低热量。研究表明,地中海式饮食不仅可以减少慢病的发生,还可以减少帕金森症和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率,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理想饮食模式。

2东西方膳食结构的比较

东方传统饮食结构以中国饮食结构为代表,西方以美国为代表,中美两国膳食结构比较见表2。

2.1东方传统饮食结构

东方传统饮食结构以中国饮食结构为代表。中国传统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谷类、薯类和蔬菜的摄入量较高,肉类的摄入量比较低,奶类消费在大部分地区不高。食物中70%的热量与67%的蛋白质来自主食谷物。副食则是新鲜的天然食品,有丰富的蔬菜,适当搭配水果、菌类和藻类,外加少量肉食,精细加工程度低。烹调大多使用油菜籽、花生、大豆植物油,调味料有大豆酱、醋、豆豉等发酵食品。正是这样一种膳食结构保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衍和健康。国际营养学界认为这是预防慢病的最佳膳食[2]。

2.2西方的饮食结构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肉、奶、蛋为主食,拿牛奶当水喝,结果造成营养和能量的双过剩。分析美国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物占40%,谷薯类食物仅占16%,蔬菜水果类占23%。到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爆发了慢病,2005年美国64%成人超重,50%人口肥胖。西方的有识之士开始对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产生了怀疑,注重研究东西方饮食结构的不同,并构建“健康管理”的保健体系来防治慢病发生,取得较好的效果[3]。在21世纪,美国则强调其膳食模式要作战略性改变,即从动物性食物为基础转变为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但实现这一计划需要很长时间,并非一代人所能解决的。

3东方传统饮食文化的世界贡献

3.1“钟鸣鼎食”时代开创了低温烹饪之法

中国在夏商时期就开始用低温烹饪食物,历经数千年,形成独特的中国式烹饪风格。低温烹饪多以蒸、煮、焖、炖为主,较少煎、炸、烧、烤。如馒头、米饭、面条、水饺、米粥等主食烹饪都是在摄氏100℃左右进行;即使爆炒的菜肴等副食烹饪也在短时间完成。这种高低温结合的烹调方式不仅有助于菜肴的表面杀菌、减少油脂的氧化,也有益于营养成分保持,还保证了食品安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食物品种。西方多以煎、炸、烧、烤为主的高温烹饪方式。高温烹饪容易发生“美拉德反应”,虽然风味独特,但反应过程中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如丙烯酰胺、多环芳烃等,有害健康。

3.2伊尹负鼎俎、调五味,首创汤液疗法

《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载,商代“疱人”伊尹善调五味,精于烹饪,首创汤液之法。其选材“以美为上”,重视“阴阳之化”,谙熟“水火相济”,长于“调和之事”,致使“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被尊为中国的食祖。伊尹还撰写《汤液经法》,利用“医食同源”原理,独创中药汤液疗法,促进中药从单方到复方的转变,为中医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空间[4]。历史上尊为烹饪始祖的还有彭祖,他善长调雉羹,“彭城雉羹”是难得的“珍馐”。难怪屈原在《天问》中慨叹:“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葛洪在《神仙传》也证实:“彭祖以善养性,能调羹,进雉羹于帝尧”。另外,根据汤液疗法原理,还可以制成各种粥食,不仅有养胃功效,还有保健作用。《随息居饮食谱》谓:“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清·黄云鹊《粥谱》也记载:粥于养老最宜,一省费,二味全,三津润,四利隔,五易消化。可见,正是中华古老的汤液疗法使华夏民族的素质得以保存和发展。

3.3“黄金法则”搭配食物是科学的配餐方法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种膳食结构由“谷肉果菜”四类食物组成,并根据食物的营养作用大小进行分类,其动物性食物(五畜)和植物性食物(五谷、五果、五菜)搭配比例的1∶3,符合“黄金法则”,是科学的配餐方法。《黄帝内经》中“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全面平衡膳食模式,是世界上最早而又全面的膳食指南。它精辟而又纲领性地向人们揭示了饮食的要义,对指导中华民族的饮食生活和增进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这一膳食模式又被柯林·坎贝尔历时27年研究所证实,“中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才是合理的,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6]。

3.4中国豆腐的发明,推动世界饮食文化进步

继中国四大发明后,中国还发明豆腐的制作,成为推动世界饮食文化不断发展的又一发明。西汉淮南王刘安在炼制丹药时不经意间发明了用大豆制作豆腐的方法,克服大豆不易消化的缺点,开发了大豆食疗功能,体现了“药食同源”理念,推动大豆成为世界公认的“功能食品”。美国认识到大豆的重要性后立即制定国策,扩大种植面积,鼓励发展大豆产业,到20世纪6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1999年10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健康声明:“每天食用25克源自中国的黄豆蛋白能减少罹患冠心病的风险”。为此美国每年生产大豆蛋白150万t,添加在各种食物中,有效提高了美国人的健康素质[2]。然而由于利益驱动,美国目前种植的65%大豆是抗农药的转基因大豆,出口世界各国,自己却每年从中国等国家大量进口天然大豆,人为制造了食品安全新问题。现如今“豆浆和豆腐强壮了一个民族”、“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青菜豆腐保平安”等体现中国居民日常膳食的健康法则,正在被美日等发达国家娴熟地运用,并不断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3.5茶的发现和制作,中国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

作为中华民族“比屋之饮”的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茶已不仅是一种天然饮料,还具有药用效果、营养作用,茶的药用价值在唐代《本草拾遗》有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唐代陆羽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撰写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陆羽及《茶经》在指导茶叶生产、促进茶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推广饮茶风气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被人们尊为“茶圣”[7]。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如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矿物质、茶氨酸、茶多酚、生物碱(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茶多糖及茶色素等。茶是优质的碱性饮料,具有驱散疲劳、清思明目、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利尿止泻、镇咳平喘等功能。现代西医证实,茶还具有防治慢病、抗辐射、抗癌症、抗突变等作用。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物种,已风靡全世界,成为世界三大无醇饮料之一,使全世界1/3的人口受益。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盛赞中国茶叶,是中国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7]。

3.6中华传统膳食体现低碳环保的生态观

许多研究证实,过食动物性食物危害健康;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有利于健康,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数据表明,食品中75%的碳排放是由生产牛羊等肉类食品产生的。生产1kg牛肉相当于排放36.5kgCO2、340gSO2和59g磷酸盐;而生产1kg蔬菜排放CO2不足4kg。牲畜直接或间接排放引起温室效应气体:1头牛排出200L/dCH4,全世界3亿头牛每年排放CH4超过1亿t,占全球CH4排放总量20%以上。不难看出,植物性食物在生产、加工、消费过程中,耗能低、CH4等温室气体排出量少,而动物性食物耗能高、CH4等温室气体排出量大。以此推断植物性食物是低碳食物,动物性食物是高碳食物[8]。中华民族传统的膳食不仅是健康饮食,还是低碳饮食,符合低碳环保原则,维护和发展中华传统膳食对发展低碳经济有举足轻重的作用[8]。

4改变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原因分析

4.1经济发展改变着中国传统饮食

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充足的食物供应和居民消费模式的改变,中国居民膳食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传统的植物性食物为主膳食模式转向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据中美合课题组在1989、1991、1993、1997和2002年调查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状况的研究数据表明:①膳食中优质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无论城乡,谷类和薯类摄入量均明显减少。②烹调油消费量城乡均高达44.5g/d。③食盐消费量有所下降,但仍过高,达13.5g/d。④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普遍缺乏,钙摄入量不及推荐摄入量的一半,仅为389mg/d。⑤58%的城市居民胆固醇的摄入量超过300mg/d,城镇居民胆固醇摄入量也达到270mg/d。膳食脂肪和胆固醇的高摄入导致人群中患慢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出现“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同在,贫困病与文明病并存”现象。面对着营养变迁的快速发展,正确引导公众合理选择膳食和控制膳食脂肪与胆固醇的过高摄入,从而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9]。

4.2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品正改变着传统的饮食模式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食品工业经过100年的发展,产生出3000多种食品添加剂,使商场食品琳琅满目、色香味全,人们的生活因此变得丰富多彩。但过多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都会在人体内富集。另外,700多种化学品正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进入人体的化学成分相互作用,引发人体慢性中毒,严重危害健康。2011年联合国呼吁:要回归合理的、有机的、生态平衡的传统农业技术路线[1]。这也验证了中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古训。

4.3西方现代饮食文化正影响着中国的传统饮食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结构逐渐被世界所接受的同时,西方现代饮食文化也正影响着中国。有资料表明,当前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迅速“西化”,三高食品大量摄入,洋快餐充斥市场。从1961~2000年,世界人均动物食品摄入量增加了2倍,而中国人均摄入量增加了10倍。其直接结果是:过去10年国人增长的体重,几乎等于西方在过去30年中累计增长的体重,导致中国目前约有2亿人超重,600万人肥胖[2]。试验证实,体重超重10%,就会危害健康,长期超重15%的人可减寿11年[1]。公共卫生专家认为,膳食结构的“西化”是造成中国居民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升高的首要原因。

5东西方饮食文化聚焦点———洋快餐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多元文化发展,快餐文化得到世界的认同。尽管人们褒贬不一,但也无法抗拒。洋快餐是西方现代饮食文化的产物,洋快餐正吞噬着中国。其典型特点是三高三低(高热量、高脂肪、高钠、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膳食纤维),是名副其实的“能量炸弹”和“垃圾食品”。作为“能量炸弹”它催肥了全球10亿肥胖者;作为“垃圾食品”它含有高达38%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形成动脉硬化、加速大脑老化、影响儿童智力、造成妇女不孕症以及皮肤过敏等症;洋快餐中大量的丙烯酰胺可导致人体基因突变,损害神经系统、诱发肿瘤的“致癌物”。WHO指出,与食品有关的癌症中,约30%~40%与丙烯酰胺有关。在烹饪过程中,温度超过120℃就会产生丙烯酰胺,如“炸薯条”中丙烯酰胺含量超标约500倍,西方的煎炸烧烤均在280℃以上。另外,在畜禽饲料中添加的雌激素、抗生素以及洋快餐制作中的各种食品添加剂都随洋快餐进入人体,不断地危害着人体的健康,导致阿尔茨海姆症、帕金森症、运动神经元紊乱等疾病发生。美国科学家还发现洋快餐具有成瘾性,对大脑和思维素质造成永久性伤害[2]。在中国“洋快餐”中毒最深的群体是儿童少年,这种毒害可能会影响到子孙后代。如果完全接受洋快餐,儿童少年的健康素质会出现类似发达国家的疾病,国家将付出沉痛的代价。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也将使中国的自给自足状况濒于崩溃。

6平衡膳食合理营养

平衡膳食是健康的基础,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导居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概括起来平衡膳食就是要遵循科学配餐原则:①确保每日膳食中食物的结构合理,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比例为10%~15%、20%~30%、55%~65%。②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比例适合,热量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③保证富含优质蛋白和脂肪食物的供应。优质蛋白占总蛋白的1/3以上。④蔬菜、水果的供给量每人800~1000g/d,其中蔬菜占4/5,水果占1/5。⑤注意酸碱平衡,主食搭配要做到粗细、干稀的平衡;副食调配要做到生熟、荤素搭配的平衡[2]。广大居民只有自觉行动起来,做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才能有效预防慢病的发生。

7讨论

7.1提倡节饮食,反对暴饮暴食

WHO强调指出:饮食是长寿的重要因素。《黄帝内经》提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否则“饮食自倍,胃肠乃伤”,因此“欲得身体安,须带三分饥与寒”。1930年美国著名营养学家克莱德·麦卡的“麦卡效应”佐证了“节食长寿”这一法则,凸显了我国古人的养生智慧[10]。也验证了我国的古训: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

7.2提倡慢餐生活,反对快餐方式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在进餐过程中,由于大脑需要20min才能获得饱腹感,故狼吞虎咽式快餐进食极易进食过量。慢餐生活进食时有意识减慢进食速度,养成小口吃饭习惯,有效预防肥胖的发生。

居家饮食安全篇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学者关注到这方面的问题,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城镇居民主食消费急剧下降、动物性食品及酒类等奢侈品消费迅猛增加的同时,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缓慢[1];收入对食物消费的影响在不同阶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城乡居民直接粮食消费持续减量,肉蛋奶及园艺产品消费增加 [3] 等,但是尚无对江苏省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江苏省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食品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近几年,江苏省gdp的年增长率均在12%以上,2009年的gdp总量达34 457.3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0%,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长。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悄然变化,食品消费差距也在逐年扩大。由于食品消费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都具有一定影响,所以对该省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情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江苏省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现状及差异分析

江苏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物产丰富,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产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由于该省一直重视农业发展,食品的供给能力不断提高,200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6%,达到3 816亿元,占全国的6.32%。随着第一产业的不断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江苏省城乡居民食品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居民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但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差距以及长期以来饮食习惯的不同,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也存在差异。

(一)粮食、蔬菜、食用油等食品的消费状况

江苏省1990—2009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显示,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粮食消费量1990年是119公斤,到2006年时已下降至73.41公斤,其中大米的消费量20年间减少了40%,2009年为47.20公斤。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与蔬菜的消费量稳中有升。其中蔬菜消费量在1990—2009年期间先减少后上升,2009年人均消费量为116.57公斤,植物油的人均消费量由1995年的7.31公斤涨至8.82公斤。江苏省农村居民粮食消费量也明显减少。但2005年以后减少的趋势并不明显,粮食人均消费量基本维持在200公斤左右。蔬菜及其制品及植物油的人均消费量变化也不明显,其中蔬菜及其制品稳中略降,到2009年降至人均107.6公斤,植物油稳中略升,近两年维持在人均8.8公斤。

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长期以来一直低于农村居民,并且这一差距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城镇居民粮食消费占食品总消费的比例逐年减少,而人均蔬菜消费量却反超农村居民,可见城镇居民更加注重饮食的搭配和多元化。

(二)猪牛羊肉、蛋、奶等食品的消费状况

近六十年来,江苏省城乡居民猪牛羊肉、蛋、奶等食品的人均消费量除某些特殊年份外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城镇居民对这类食品的人均消费量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的消费状况存在差异。

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近二十年来平稳增长,2009年猪肉消费量为20.43公斤,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1.94公斤。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涨幅明显大于城镇居民,但绝对量远低于城镇居民,仅为城镇居民的56%。城乡居民对牛羊肉的消费量相对稳定,其中城镇居民人均需求量维持在两公斤,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则维持在1.1公斤。值得关注的是城镇居民鲜酸奶的消费量,近十年涨幅较大,自2005年以来其消费量一直超过猪肉,2007年达到人均23.7公斤,此后两年稍有下降,2009年为人均19.5公斤。

由此可见,江苏省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日趋多元化,并且更加注重营养的搭配,城镇居民饮食结构日趋合理。相对来说,农村居民在肉类食品消费上更多的依赖于猪肉,蛋奶等营养丰富食品的消费量的上升并不明显,而且均低于城镇居民。

(三)在外饮食消费状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餐饮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江苏省城镇居民在外饮食的消费量明显上涨。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在外用餐支出805元,占食品消费

的22.6%。农村居民人均在外饮食的消费也明显增加,已经由2000年时的87.7元上升至2009年时的462.4元,占食品支出的20.3%。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江苏省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地区餐饮娱乐等设施日趋丰富,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将原来在家里自办的聚餐、酒席等交由饭店办理。

二、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差异产生的原因

江苏省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存在差异,城镇居民粮食等主食的消费减少,目前已不足农村居民消费的一半,牛羊肉、水产品、蛋奶等消费增加尤其是对乳制品的需求迅速增加,食品消费呈现多元化,饮食搭配营养更加丰富、全面。而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虽然也日趋合理,粮食需求减少,肉蛋奶需求增加,但是在营养、搭配等方面不及城镇居民。另外,城镇居民外出就餐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一) 收入对食品消费结构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不断增长,但是城乡收入差距却在逐年拉大,城乡发展不平衡(见图1)。

恩格尔系数是用来反映居民收入与食品支出之间关系的指标。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1990年为55%,到2009年已经下降至36.3%,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由1990年时的52.3%下降至2009年的39.2%,历年来首次降至40%以下。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降幅较大,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幅小于城镇居民,并且2003—2007年一直维持在41%附近,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距由原来的-3.2%扩大至4.9%。居民的人均收入的高低及其增长速度影响居民家庭食品的消费结构及其演变速度。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农村且增长速度快于农村,所以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状况存在差异: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营养更丰富,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仍以主食为主,营养摄入相对不足不全面,城镇居民外出就餐消费高于农村居民。

(二)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对食品消费结构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收入的不断提高,江苏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发生改变。生活水平较高的城镇居民对食品质量的要求高于农村居民,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和搭配,因此他们对粮食等主食的消费需求减少,对肉蛋奶等营养较丰富、口感较好的副食消费需求增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取代主食的消费。生活水平相对较差的农村居民主食的消费占食品总消费的比重依然较大。由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农村居民,城市的餐饮服务行业相比于农村地区更发达,城镇居民外出就餐的次数和消费量也远高于农村居民。所以,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这些差异导致他们对不同食品需求的差异,最终表现为他们食品消费的差异。

        (三)价格对食品消费结构的影响

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江苏省食品的价格不断变化,城乡食品的价格也存在差异。进入20世纪以来,江苏省城乡食品价格总体上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其中蔬菜价格的增长幅度最大,除2004年出现下降以外其他年份均大幅提高,与此相对应的,江苏省农村居民蔬菜的消费量下降。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提高的幅度也相对较大,但是由于人均收入的提高,江苏省城乡居民对此类营养丰富食品偏好的增强,所以此类食品的消费量仍然稳中有升。

三、政策建议

(一) 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

食品消费在江苏省农村居民的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存在消费水平低,消费品种缺乏多样性,食品营养不够丰富等问题。只有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才能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江苏省政府应该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扶持农产品的生产,给予农民种植、养殖等知识信息的培训指导,加大对农民创业的信贷支持,从而使农民实际收入稳定增加,进而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二)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切实保障副食品的市场供应

城乡居民对农副产品需求的增加,为销售商带来了商机,但使得一些不法分子串通定价,合谋涨价,导致某些农产品的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现象,严重影响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改善。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开展农副食品价格专项检查工作,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违规行为,要强化食品价格监测预警,从而确保农副产品市场的稳定。

(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对畜牧业、渔业、乳制品加工业的投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江苏省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江苏省应该及时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本省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和资源优势,加大对畜牧业、渔业、乳制品加工业的投入与技术创

新,使食品生产多样化,在适应本省食品需求的同时,开拓国内市场。

(四)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其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于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从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到出现“苏丹红”油炸食品再到地沟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普遍。江苏省有关部门应从食品生产源头抓起,对食品生产、加工、制造、包装、流通等环节实行全面监管,对餐饮服务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切实保障居民外出饮食的安全。与此同时,政府还应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城乡居民健康、安全、合理地消费。

参考文献:

[1]贺晓丽.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差异现状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1,(5).

[2]罗国亮.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4,(23).

[3]王恩胡,杨选留.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演进及发展趋势[j].消费经济,2007,(4).

[4]赵志坚,胡小娟.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j].消费经济,2007,(5).

居家饮食安全篇11

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开展社区人群调查工作,每月完成300份问卷调查,全年共完成3 600份问卷。

1.2方法

选择虹口区内的常住居民(居住半年以上),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第一阶段:从全区8个社区中抽取4个社区;第二阶段:从抽中的4个社区中各抽取3个居委会;第三阶段:根据居委会花名册抽取相应数量的家庭,分配到每个月进行监测随访,每户家庭中,选择生日离调查日最近的1名居民作为调查个体。

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基本信息;过去4周内急性胃肠炎的发生情况。

1.3相关标准或定义

急性胃肠炎诊断标准:在最近的4周内,出现以下3项症状中的1项或以上者:① 腹泻(指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② 血性腹泻。③ 呕吐(如果为呕吐,要求同时伴有腹泻、腹痛、发热中的1种或1种以上)。并且没有其他已知的、非传染性的原因,如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大肠憩室炎、妊娠、过量饮酒、化疗/放疗、药物治疗、食物过敏等。

1.4资料处理

对所有调查表进行质控,将符合要求的调查资料双人二次录入EpiData数据库,经一致性检验后,建立数据库。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发放调查问卷3 6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 600份,有效调查率为100.00%。监测人群中男性1 620人,女性1 980人,男女性别比为0.82∶[KG-*2]1;年龄最小1岁,最大97岁,平均(53±18)岁;职业以离退人员为主,占50.02%,其次为干部职员(21.53%)及工人(10.61%)。

在调查的3 600人中,59人在过去4周内曾发生过急性胃肠炎,罹患率为1.64%,年发病率为21.54%,年龄调整罹患率为1.61%,年龄调整年发病率为21.15%。

2.2人群分布情况

男性急性胃肠炎罹患率和年发病率均低于女性;不同年龄组之间,以35~59岁年龄组发病率略高;不同职业人群中,科研医疗人员、餐饮商业服务人员、无业人员发病率占前三位;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发病率略高;不同家庭人均年收入人群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人群发病率略高(表1)。

3讨论

3.1虹口区急性胃肠炎年发病率较低

腹泻是食源性疾病的常见症状,WHO公布,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年发病率为30.00%[6],2008年虹口区居民食源性腹泻年发病率为39.40%[7]。本次调查急性胃肠炎年发病率为21.54%,略低于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年发病率及2008年该区居民食源性腹泻年发病率。可能因近几年来,本区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居民对食品卫生及饮食卫生方面的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有效降低了急性胃肠炎发病率。

3.2不同人群中急性胃肠炎发病率的差异

本次调查中,不同人群中急性胃肠炎的发病较分散,部分人群发病率略高。

女性急性胃肠炎罹患率和年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食用剩菜剩饭的概率更大有关,具体原因需进一步调查以确定。

各人群之间,以35~59岁科研医疗人员、大学及以上学历以及家庭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组别发病率最高。可能与这些人群学历高、收入高、经济条件较好,但相对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在外就餐机会较多有关。而目前餐饮行业卫生状况良莠不齐,在外就餐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这部分人急性胃肠炎的发生率较高。提示相关监督部门,在加强对餐饮业卫生监管的同时,更应加大对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树立餐饮从业者的法律、道德、诚信意识,从根本上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居民也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去无证摊点及卫生状况差的餐馆就餐。

另外,由于不同人群对急性胃肠炎的易感性不同,且不同人群的生活饮食习惯及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关部门在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的同时,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宣传内容,提高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率。

3.3夏季出现急性胃肠炎发病小高峰

集中度说明疾病的群体现象在1年内的集中程

度,M值在50以下表明疾病发病时间分布均匀,时间聚集性差[8]。本文急性胃肠炎的M值为20.23,表示急性胃肠炎发病没有明显的时间聚集性,全年呈散发趋势。因此,全年均应积极开展居民急性胃肠炎疾病主动监测,加强居民的健康教育,并开展食品和水卫生监测工作。

而圆形分布法r值愈小,s值愈大,表示角的数值愈分散,即发病季节性分布愈弱。本文急性胃肠炎的r值为0.2419,s值为96.54,P

本次调查仅反映了虹口区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现状。相关监测与调查工作仍需继续,以获得充足、准确的信息,进一步发现急性胃肠炎的发生原因,并了解急性胃肠炎的治疗及疾病负担情况,为政府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疾病的社会经济负担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4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李泰然.中国食源性疾病现状与管理建议[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8):651-653.

[3]上海市统计局.2011上海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4]郭丁妹.用集中度分析传染病的季节性分布[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1):985.

[5]金丕焕,陈峰.医用统计方法[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09-218.

[6]WHO.WHO global strategy for food safety:safer food forbetter health[R].Genera:WHO,2002.

居家饮食安全篇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加强,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的慢性疾病也突显出来,而中医护理在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治疗与护理中具有优势与特色,中医主张“三分治、七分养”养即护理,我们除了治疗外,指导患者从情志、生活起居、饮食调养、用药等方面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情志护理

老年人慢性疾病大多处于焦虑、忧愁、烦躁的情绪,对于这类患者告知不良情绪变化直接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疾病加重。畅心情,介绍调整心情,安心养病,情绪安定,可以练习气功,指导患者早练太极拳、晚练八段锦,使气血运行通畅,减少慢性疾病的复发。调整情绪也可以让患者多听音乐,学会移情方法。

2 生活起居护理

2.1起居护理

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告知家属不要让老人独居,要有家人陪伴。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居住环境温湿度适宜,避免穿堂风的袭击,劳逸结合,睡眠要充足。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七窍保持清洁,勤换衣服,衣服以全棉制品为宜,定期修剪指甲。特别是会阴护理,指导患者做好会阴护理,多饮水,减少尿路感染。保持大便通畅,每天顺时针按摩腹部。对于老年人括约肌松弛,指导患者做好肛提肌的练习,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以增加会阴周围肌肉及括约肌的收缩力。老年人皮肤干燥,洗澡尽可能少用肥皂及沐浴液,浴后给予润肤剂涂抹皮肤,保持皮肤的湿润。

2.2中医特色

指导患者做好穴位按摩,常按涌泉穴、足三里、太阳穴,教会患者自我保健,每天按照经络的循经方向敲打经络,已达到通气血,濡养脏腑器官,调理阴阳平衡的作用。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慢病的复发。

2.3安全护理

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要告知患者活动时注意安全,外出活动时,鞋子要防滑,防止跌倒发生。老年患者反应迟钝,注意用气、火的安全,防止意外烫伤。长期卧床患者注意翻身排背,预防压创发生,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 饮食调护

老年慢性病患者,牙齿的功能退化,食欲下降,消化功能减退,饮食中应给予低盐低脂优质蛋白质,宜消化的软食,要平衡膳食,饮食有节,不偏食,我国民间有一说法,早饭要吃好,中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饥饱适度,通过中医食疗用以维护健康,防止慢病复发,在《素问.脏器法时论》说,毒药政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菜为气,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也可以通过中医辨证施护给予针对性的饮食调护,通过八纲辨证,如阳虚病人可食羊肉、狗肉,阴虚病人选用补类食品,如银耳、海参。根据患者症状给予饮食调护,如水肿患者忌咸食,消渴患者忌糖。通过临床认真辨证,饮食上给予恰当的调护,对于疾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用药护理

居家饮食安全篇13

一、引言

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也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省份之一。2010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903.3亿元,位居全国第二,约占全国GDP的10.3%。2011年江苏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产业,餐饮业的发展对于江苏省经济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外资餐饮企业的大举进入,使得江苏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较大障碍。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江苏餐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作了研究,其中主要在于人才培养、环境保护、品牌建设以及区域性发展策略等方面。茅建民(2006)在《江苏烹饪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思考》中指出江苏烹饪职业教育应该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张(2008)在《江苏城市餐饮油烟污染监管对策》中介绍了油烟净化设备的现状,并根据江苏省油烟监测地方标准的应用实践,指出可以通过立项环评、执法监督以及更新油烟收集检测设备来提高监管效率;德全、吉根宝(2009)认为目前江苏连锁餐饮企业应该从内部创新与外部扩张两个方面来培养经营优势;胡湛指出常州餐饮业的发展应注重推动个性和特色的形成;李继玲以南京餐饮市场为例,用层次分析法通过MATLAB计算,进行了大众餐饮消费分析。本文以江苏省餐饮业的整体现状为分析视角,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发展策略。

二、江苏餐饮业基本现状

(一)总体规模增长迅速。由表1可知,近几年江苏省餐饮业总体规模增长迅速。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小幅下降外,餐饮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数、餐饮营业面积以及营业额均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业面积总计255.9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长了70.8%;另外,产业活动单位数和营业额均相对于2005年增幅超过1倍以上。(表1)

(二)餐饮业态多样化。随着餐饮业分类越来越细,江苏餐饮业的发展呈现业态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趋势。在餐馆酒楼、宾馆餐饮、火锅店等传统餐饮业态稳步发展的同时,西餐、大众快餐、自助餐、美食街、“农家乐”等新型餐饮业态相继出现。这些新型餐饮业态,渐渐将餐饮、体验、休闲、娱乐融为一体,丰富了餐饮活动的内涵,迎合了人们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并以超过传统餐饮业态的速度逐年增长。

三、发展现状SWOT分析

(一)SWOT模型的解释。SWOT又称态势分析法,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的一种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考察,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从而能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企业的竞争实力。具体分析如图1所示: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OT)构成SO、ST、WT、WO四个区域,当企业分别处于四个不同区域时,应相应采用增长型、攻击型、防御型、扭转型战略。(图1)

(二)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

(1)浓厚的传统饮食文化。江苏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依托独特的物产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饮食资源,形成了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淮扬菜,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并已发展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浓厚的传统饮食文化,有利于民族餐饮企业地位的巩固,减轻外来餐饮文化的冲击。

(2)自主餐饮品牌建设初见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江苏特色的品牌餐饮企业,如金陵饭店、百盛、丽华快餐、大娘水饺、食为天等,尤其是丽华快餐、大娘水饺已连续多年进入全国餐饮业百强企业。这些品牌企业,在行业中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了行业品牌建设的发展。

(3)居民消费潜力大。近年来,江苏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有效扩大了消费需求,让餐饮业的发展更具有潜力。据2010年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552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004元,增长8.8%。居民收入的提高,意味着消费能力的提高,将拉动餐饮业未来的发展。

2、劣势分析(W)

(1)经营成本上升。餐饮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长期处于微利经营之中,加之,近年来经营成本上升明显,致使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其中,一方面是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原料、房租、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另一方面伴随着食品安全、卫生等标准的不断提高,随之产生的投入增加,餐饮经营总成本将呈现上升的趋势。

(2)食品安全问题突出。近年来,江苏省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地沟油、毒大米、瘦肉精、塑化剂这些关键词让人们谈“食”色变。2010年南京居民在餐饮店食用“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症”,不仅直接对整个地区的小龙虾餐饮店造成致命打击,也影响了消费者的“食趣”,对江苏餐饮业的发展带来障碍。

(3)地区分布不平衡。由于地理区位、人文历史、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原因,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巨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收入水平和人口结构的差异,使得江苏餐饮业的发展呈现相应的地区差异。相对于苏南地区,苏北餐饮业发展滞后明显,阻碍了餐饮业整体的快速发展。

(4)标准化程度不高,缺乏核心产品和技术。目前,江苏省餐饮企业多为家庭式的个体户,缺乏连锁企业所具有的专业技术和标准化管理理念。在连锁经营和品牌推广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的统一至关重要。由于企业缺少核心产品和技术,互相模仿和恶性竞争,难以实现高利润。

3、机遇分析(O)

(1)产业结构调整期。在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强调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江苏省经济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期,着力扩大内需和发展服务业。2010年江苏省提出“服务业提速计划”,要推动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产业,江苏餐饮业未来发展会有更多政策扶持和鼓励,因而会迎来大好发展机遇。

(2)居民饮食外部化趋势明显。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双职工”的普及、休闲旅游的流行、饮食观念的变化等影响,现代居民的饮食呈现外部化趋势。同时,随着江苏省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收入的提高,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意味着未来几年餐饮业的规模会有更大增长空间。

4、威胁分析(T)

(1)外资餐饮企业的竞争。(表2)2010年江苏省引进外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目前国外流行的西餐业态几乎全部落户江苏省。如表2所示,近五年来,江苏省外商投资餐饮企业营业额逐年增长,从2005年的18.95亿元增至2009年的45.37亿元,累计增长1.4倍;在全省餐饮业营业额中所占的比例,由17.5%提高至2007年的24%,经2008年小幅回落后,2009年止跌回升。这意味着江苏餐饮业面临的外企竞争日趋激烈,给民族企业带来冲击。

(2)法律规章建设滞后,各种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暴露的是相关法律规章的不完善。一方面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以及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统一性;另一方面现有法规的执行亦存在多头管理、相关部门相互推卸责任等问题,执法效率很低。

(3)外来餐饮文化的渗透。自20世纪八十年代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跨国餐饮企业相继进入江苏省以来,外来餐饮文化渗透加剧。西洋食品冲击了中华传统饮食习惯,人们的饮食观念正在发生巨大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吃快餐、西式甜点、喝咖啡,中餐的顾客群受到了很大影响。

四、江苏餐饮业发展策略

(一)政府和行业层面

1、进一步完善法律规章。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指导,目前江苏省已经有针对性地出台多部餐饮业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但随着新形势、新问题的出现,需要逐步开展修订工作,完善配套的实施条例和细则,重点加强安全法规、环境管理法规、市场准入标准、量化分级制度和服务规范的制定,改进行业统计方法,逐步与国际接轨。

2、提高执法效率。法律的效果如何关键在执行效率。政府和行业要提高执法效率,就必须得明确每一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做到权责一致,避免互相推诿责任和多头管理等问题;同时,应该加强执法部门内部的科学化管理,发现违法行为能及时有效处理,切实保障餐饮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促进餐饮业的健康发展。

3、专项整治食品安全问题。“食以安为先”,现阶段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的形势下,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专项治理食品安全问题。首先,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其次,卫生、质监、工商、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企业;最后,对监管不严的责任部门追究连带责任,严惩包庇、纵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行为。

4、制定行业发展规划。通过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让餐饮企业更好地明确行业发展前景,了解相关法规建设、政策支持,从而合理制定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制定扶持政策,在企业融资、教育培训等方面为餐饮企业提供帮助,以促进整个餐饮行业的规模增长。

5、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和引导作用。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餐饮业协会可以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相关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对餐饮企业的培训和教育,传播先进的经营理念,引导餐饮企业进行合规、高效经营。

6、促进行业内企业间交流。为餐饮企业提供沟通平台,发挥行业内龙头企业的榜样作用,营造行业内学习氛围,使餐饮企业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共同进步,提升江苏餐饮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同时,企业交流中产生的关于政策法规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企业层面

1、经营战略的调整

(1)走品牌经营战略。树立高端品牌战略意识,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以图长期保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从历年的餐饮业百强企业排行榜也可以看出,上榜的大餐饮企业大部分是凭借自己的品牌进行连锁经营,跨地区快速发展。品牌经营,就得在保证优良品质的基础上,整合营销,用统一的服务理念、统一的装潢设计、统一的产品质量打造品牌,产生品牌效应,增加产品无形价值、知名度和美誉度,培养忠诚客户,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餐饮文化营销。在餐饮经营中加入饮食文化的营销,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利于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的宣传。具体而言,可以从菜品的命名、选料、加工、切配造型、烹调到器皿的选择、装盘等各方面考虑餐饮文化的渗透,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灵活选用高端文化、大众化文化、传统文化或者异国他乡文化作为营销重点,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

(3)餐饮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餐饮业与旅游、娱乐等许多产业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有利于多种产业的共同发展。结合地方特色,整合资源,积极寻找餐饮业与相关产业的交叉点、融合点,加快推进餐饮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比如,通过举办美食节庆活动把餐饮品牌做成城市名片,餐饮品牌成就了城市形象,带动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又推动了餐饮业发展。

2、善于创新

(1)培养创新人才。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竞争力培养的关键因素。餐饮企业应着重培养四种创新型人才:厨师专业人才,兼具传承与创新理念,敢于推陈出新;初中高各类经营管理人才,用高效先进的系统化管理提高经营效率;食品科技人才,不断开发出新的品种,提高核心竞争力;优秀服务人才,用贴心细致的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

(2)菜品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菜品,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顺应时代潮流和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在菜品设计、材料的选备、菜式的制作等方面,全方位创新,与时俱进的开发出有时代特色的新餐品种,如减肥食品、养生菜等,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助于开发新的顾客群,增强餐饮企业的竞争力。

(3)营销方式的创新。在营销过程中以顾客为中心,针对不同顾客提供有个性特色的产品;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营造和谐的就餐氛围,让顾客满意;为顾客提供意见反馈和投诉平台,让顾客的权益得到保障,以求赢得顾客信任。

3、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1)塑造环境友好型企业形象。健康环保已经是当今世界深入人心的理念。在人们环保意识渐渐变强的今天,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餐饮企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使用环保餐具、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并将废弃物品回收使用,都可以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也能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

(2)严把食品安全关。餐饮企业经营者要意识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而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质量的首要保证。首先,要从材料采购、货运、产品制作、服务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环环相扣保证食品安全;其次,制定内部员工作业规章和操作守则,重点防范安全隐患;最后,加强员工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诚信经营,对顾客负责。

五、结论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1)江苏餐饮业的发展具有浓厚的传统饮食文化、较好的自主品牌建设基础等优势,以及经营成本上升、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地区分布不平衡以及标准化程度低等劣势;既有政策支持、消费需求提高、及饮食外部化趋势的促进,也面临着来自外企竞争、法规不健全、洋文化渗透等多方面的挑战;(2)江苏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和行业、企业双层面的共同努力,重点加强相关法规的完善、经营战略的调整和创新策略的实施;(3)江苏省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十二五规划”中的扩大内需和加快服务业发展战略,为江苏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因此江苏餐饮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涛.对北京餐饮业现状的数据解读[J].数据,2007.6.

[2]章家清.中国居民食的外部化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7.9.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