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的启示和教训实用13篇

债务危机的启示和教训
债务危机的启示和教训篇1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起因

欧债危机为欧洲部分国家所面临的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及深化。它已不是欧洲发达国家的专属危机,发展中国家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大。

(一)国际视角

1.次贷危机的影响。次贷危机的发生令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增加,直接导致了欧债危机。一是因为欧洲部分发达本身经济体资产负债情况不容乐观,负债比重较大。二是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效仿,普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以扩大政府支出为主的宽松财政政策,加大了欧洲的财政赤字。三是由于欧洲主要国家的金融体系发生变化,将部分银行国有化,直接导致国家的债务负担加重,严重超过警戒。

2.三大评级机构的助推。面对欧债危机,希腊债务空洞的曝光,世界上最著名且影响力最大的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普、穆迪降低了希腊长期的信誉评级,加大了次贷危机的蔓延,成为了欧债危机的导火索。之后,标普和穆迪又相继将意大利的信用评级调整为负,与此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此种风险。因此,多个国家的信用评级被下调,使得这些国家借债利息陡增、借债难度明显加大,欧债危机深入发展并不断恶化。

(二)国内视角

1.历史根源。自希腊在2001年成为欧元区,希腊通过与高盛等国际投资银行签订一系列金融衍生品条约,以努力满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债务的要求。该种投资方式试图降低财政赤字,隐瞒真实赤字情况,为之后的信誉危机埋下了祸根。

2.制度设计缺陷。制度设计缺陷主要源于欧元区政策、经济结构间存在的较大矛盾。一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矛盾。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实行的财政政策却较为分散。两者无法完全协调统一,使得政策之下的经济运I也缺乏协调性,这必将导致一国、甚至多国经济受到恶性影响。二是由于统一的货币政策与欧元区经济结构相矛盾。欧元区各国之间经济实力差距较大,话语权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经济影响受力具有不对称性。法国、德国一类的发达国家,对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享有更大的话语权,根据本国的经济形势制定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经济政策。继而使得部分国家的利益被忽视,受到危机冲击时难以招架,恢复能力较差。

二、中国目前国债和地方债情况

(一)我国国债情况

我国债务规模不大。一方面,我国于1981年恢复国债的发行。2016年末我国国债余额限额为12.59万亿元,占GDP比重不到20%,低于国际债务标准。另一方面,我国财政收入逐年节节攀升,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远高于GDP增速。因此整体看来,我国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存在债务危机问题。

(二)我国地方债的情况

欧债危机使得我国对债务问题逐渐重视。我国地方债务问题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数量规模上,2016年1月数据显示,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债务率处于安全水平,但依然有贵州、辽宁、云南、内蒙古等地的债务率已超过红线。二是地方债务区域不平衡性十分明显。从政府层级角度,地(市)、县级的债务规模大,相比看来,省级、乡级规模较小。从地域角度,东、中、西部面临的地方债务危机不均衡,东部较为发达,财政收入较多,举债也由于发展机会较多而更加容易,但中部、尤其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则恰好相反。三是地方债务的债务偿还期较为集中,调查结果显示,偿还期在2016年前的债务高达61.87%,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还款压力较大。

三、欧债危机与中国地方债务比较

(一)欧债危机与地方债相似之处

同为债务危机问题,欧债危机与我国债务危机主要存在救助结构、收支不够透明、还款责任不清等三大相似之处。一是救助结构问题。对于欧元区诸国而言,一旦成员国遇到债务危机,央行将伸出援手。而对于我国而言,地方债务一旦发生较大问题,中央政府将伸手相救,导致地方向外界大量借债。二是财政收支不透明。欧洲多个国家常常有意向外界隐瞒真实的政府收支情况,以稳定民心。我国的地方财政亦是如此。三是还款责任不明确。欧元区政府大量举债,无法如期偿还的债务往往推到下一届政府,使得债务堆积。我国的债务情况较为相似,由此地方财政风险与日剧增。

(二)欧债危机与地方债不同之处

虽然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依然在两方面存在较大区别。一是债务性质不同。欧元区各个国家主要向国外其他国家借债,债务性质属于“外债”,政府处于被动地位。一旦危机发生,国际性银行对借债加以管制或国际信用评级系统对一国信誉评级进行更改,政府财政状况将受到极大影响。而我国地方债务属于“内债”,中央政府将对地方政府予以较多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不存在信用危机问题。二是债务投向不同。欧洲国家借债的原因主要为保证居民福利状态,以此稳定政权。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地方政府借债主要是为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

四、欧债危机对中国地方债治理的启示

(一)高度重视地方债务问题

在处理我国债务问题的态度上,应该积极重视,不能由于“内债”过多依赖中央政府而一味举债。面对我国的地方债务问题,我们应从欧债危机中吸取教训,深度分析我国自身的债务情况,防范于未然。我国的地方债务问题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同时存在许多问题。我国应该对地方债务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帮助各地方政府及时并妥善处理好地方债务问题,防范、解决债务问题,使得债务风险降到最低。总之,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进行动态跟踪研究。

(二)潜在债务危机不容忽视

虽然我国的财政赤字与债务负担率尚在警戒线之内,但如果考虑我国地方政府、国有银行的坏账损失问题,部分私下投融资平台的支付缺口、房地产借贷风险、民间借贷等因素,我国的潜在债务危机不容忽视。面对欧债危机所带来的类似“多米诺效应”,我国应该继续深入挖掘地方政府的潜在借债问题,并及时解决,防范化解我国可能面临的债务危机。在货币政策上,我国与欧元区国家一样,都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因此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化解方式对我国债务风险的化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我国应该进一步改革财权与事权制度,健全地方财政监管机制等,避免因为地方债务问题引起我国经济体系发生动荡。

(三)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福利制度模式

一向以高福利为傲的欧洲国家遭遇债务危机,使得众多国家纷纷减少甚至取消对民众的原有福利。与此种做法相比,我国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福利制度问题,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有切实作用的福利制度。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日渐突出,2016年已经完全放开二胎政策。老龄化问题应该使得养老金制度进一步改革,使得我国债务风险防患于未然。如果只是单纯效仿欧洲国家的福利政策并不可取,我国应该在充分借鉴各个国家先进福利制度的基础之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勇于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福利制度,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导向,根据我国的经济实力,走我国福利制度的专业化、法制化道路。

(四)平衡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

中央应该向地方释放更多的财权,扩大地方政府收入渠道。一是积极税制改革,使得税收在中央和地方的分配更加合理;二是积极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目前许多专项转移支付的财权都在中央,不利于地方Ρ镜叵钅拷行管制并做出决策。在事权上,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应该进一步合理划分。部分需要中央政府进行统筹规划的项目,若是分给地方政府,将为地方政府带来较多方面的压力,无法确保各个项目的执行效果。因此,应该正确协调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

参考文献:

[1] 万文倩.从欧债危机看中国债务情况[J].浙江金融,2012,(4):36-39.

[2] 吕凯.从欧债危机看评级监管及对中国的启示[J].征信,2013,(1):53-58.

[3] 邓淑莲,彭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财政研究,2013,(2):71-74.

[4] 叶谦,沈文颖.拉美债务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成因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1,(10):167-174.

[5] 王璐,李梦洁.欧债危机的起因、解决途径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4):66-70.

[6] 张丽华,李冠龙.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J].经济纵横,2012,(10):104-106.

[7] 张远.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J].金融市场,2014,(3):70-72.

[8] 刘建丽,郭付强,等.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以欧洲七国为例[J].对外经贸,2015,(7):8-55.

[9] 邓小华,王宝宝,等.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模式及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177-181.

[10] 王黎明.试析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纵横,2014,(3):139-142.

[11] 祝洪章,沈秀娟.反思中国地方债务风险――从希腊债务危机中得到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2,(2):131-133.

[12] 王燕,赵杨.欧洲债务危机形成机理及对中国的启示[J].发展研究,2010,(10):14-18.

[13] 张春萍,沈琦,等.希腊债务危机对我国地方债处置的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1,(24):79-80.

债务危机的启示和教训篇2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起源和发展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希腊的银行业遭受了巨额的损失。为了挽救本国的银行业,希腊政府调动国家资金来为本国银行业提供资本支持,结果导致了希腊政府严重赤字,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危机爆发之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立刻展开了多轮支援行动,但仍然没有解决希腊政府的负债问题。除了希腊之外,欧洲还有多个国家的政府承担着高到不正常的公共债务,使得这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为整个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给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救助措施和发展趋势

(一)短期救助措施

在危机爆发之后,希腊政府首先展开了自救行动,公布了一系列的财政紧缩计划。这份计划决定降低公务员的薪水,提高税率,同时开征各种新税项。各种国有企业也在进行着私有化改革。这些财政紧缩行为导致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政策推行步履艰难,人们生活水平持续下降。同时欧洲央行不断的以购买国债的方式来填补欧洲各国的政府的赤字,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也在为欧洲提供金融支援。

(二)长期救助措施

为了降低政府负债,欧洲各国正在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养老金支出被削减。同时在全社会推广终身学习制度,让退出劳动力市场的部分老年人重回工作岗位。在这次危机之后,欧洲尝试建立了欧洲稳定机制,由所有成员国共同来建立一个救助基金。同时,欧洲建立了银行业联盟,赋予欧洲央行银行监管权,保证欧元区的利益。

(三)未来发展趋势

尽管欧债危机已经持续了数年,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完全结束。许多学者认为欧洲债务危机未来将走向好转,整体危机趋于缓和,市场对欧元区的信心正在重新建立。其他经济体也正在用购买国债的方式帮助欧洲度过债务危机。有学者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总负债额是8000亿欧元左右,目前的7500亿欧元援助已经能够基本解决负债问题。

但是,尽管出现了缓和迹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这次危机对于许多国家的财政系统的破坏都非常大,债务危机仍有继续蔓延的风险,世界经济仍然需要提高警惕。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欧债危机最中国最直观的启示就是政府的债务问题绝对不能轻视。我国中央政府的财政状况还比较健康,但是地方政府的负债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截止2010年,我国地方政府的负债已经高达107175亿元,地方债务已经占到了GDP的27%,成为了严重的财政安全隐患。政府在进行财政支出的时候,一定要优先考虑政府的财政能力,同时优化债务结构,建立长期有效的债务危机预警机制和救助预案。

(二)慎重推进福利改革

欧洲政府之所以背负了大量的公共债务,归根结底是国内养老福利支出超出了政府的承受能力,导致政府无力兑现福利政策。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福利保证制度日趋健全,但是福利改革的推进应当量力而行,慎之又慎。我国应当警惕过度消费的行为,慎重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三)有序开展区域经济合作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让我们思考亚元区建立的可能性。目前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差异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建立亚元区,只有尽可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增加亚洲国家的实力,让亚洲国家的区域发展更加均衡,才能具备建立亚元区的基本条件。

四、中国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

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欧元的发展前景不被看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当适当减持欧元的外汇储备,合理的优化我国的资产结构,对外汇资金进行小心的运作,合理配比,实现外汇储备的安全和持续增值。

(二)把握我国对欧并购机遇

由于许多欧洲企业在这次危机中遭遇了困难,我国企业可以把握机遇,对比较有实力的欧洲企业进行并购。具体的并购标准要取决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防止对企业盲目并购,并需要对其中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

债务危机的启示和教训篇3

人们看到了欧债危机的开头,却看不到它的尽头。

或许,这才是最令人不安和担忧的。

恐怖的欧债危机,以前所未有的杀伤力,给全球经济造成重创,也给中国经济带来重压:对欧出口商因为欧元的贬值损失惨重,股票市场因为欧债危机的恶化跌跌不休,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失业率上升……

无论关心经济的还是不关心经济的,都不得不关注欧债危机的发展,因为,它已经顽强地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

欧洲债务危机作为当今影响乃至主导世界格局、趋势的带血的主线,它既不是开始――向前追溯与次贷危机密切相关,也不是结束――还将有新的危机延续它的杀伤力,日本亦或中国,都在其列。

在欧债危机日益恶化的今天,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关心并认清欧债危机的真相,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对于决策者,认清欧债危机真正可以更好的未雨绸缪,做好全方位的预防、应对:对于投资者,认清这一点,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获取收益:对于企业家,认清欧债真相,可以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决策,并在风险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包括一些研究者、决策者,对欧债危机的认识常常停留在表面,未能触及根本。这一带有悲剧色彩的现状,也涵盖欧洲,包括欧洲的领导人。

在欧债危机的处理上,我们不断看到这样的败笔。有人因为无知而留下败笔,有人看到了败笔故意不去修正,有人故意引导他人完成一个又一个败笔……这背后的推动力都是共同的: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欧债危机持续恶化的根源。

欧债危机作为一面照妖镜,不仅照出了人性的贪婪、可耻、阴狠,也照出了制度的弊端,规则的缺陷。

认清真相是困难的,而看清大棋局更难。

现在,我们首先必须找到真相,欧债危机的源头在哪里?它因何爆发?它又将延续到何处?它将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它会危及中国吗?中国应该汲取哪些教训?除了风险,这场危机会带来机会吗?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是的,这些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找到这些答案。而这一点,正是写作此书的初衷。

债务危机的启示和教训篇4

( 一) 债务危机初现端倪。

2009 年 10 月 20 日,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 Georgios Papandreou) 突然宣布当年的财政赤字将占GDP12. 7% ,公共债务占 GDP113% ,远远高于欧盟在《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设定的 3% 和 60% 的上限。鉴于希腊财政状况的恶化,自 2009 年 12 月开始,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三大全球信用评级机构相继下调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标准普尔还强调说,如果希腊政府短期内不能改善财政状况,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这一举动导致希腊股市大跌,欧元兑美元汇率走低,希腊债务危机正式爆发,拉开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序幕。

( 二) 债务危机持续蔓延。

继希腊之后,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的内部债务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爱尔兰政府于2010年 9 月 30 日宣布,由于救助本国五大银行耗资最高可能达 500 亿欧元,预计当年的财政赤字会骤升至 GDP 的32% ,到 2012 年爱尔兰的公共债务与 GDP 相比预计将达到 113%,爱尔兰债务形势急剧恶化。2011 年 6 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债务危机再度升级,其 10 年期国债与德国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利差已升至欧元流通以来的新高。此外,危机还波及地处欧洲心脏的比利时,其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连续上扬态势。

( 三) 债务危机不断恶化。

由于债务的主要债权国是欧洲核心国———法国、德国和英国,倘若上述五国不能如期偿还债务,欧洲核心国也将卷入,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在此期间,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都在寻找缓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标准普尔于 2012 年 1 月 13 日宣布下调法国等欧洲 9 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法国步美国后尘,失去 3A 最高评级。至此,欧元区内保留顶级信用评级的国家仅剩德国、荷兰、芬兰和卢森堡四个国家,而葡萄牙、希腊、爱尔兰则处于“垃圾级”( BB + ) 。

2012 年 1 月 24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前景》报告中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已经进入一个“危险的新阶段”,并预计 2012 年欧元区经济将下滑 0. 5%,此前预期为增长 2. 1%; 2013 年则将增长 0. 8%,低于此前预期的1. 5%。欧元区国家信贷状况趋紧、债务利率上升、失业率攀高、经济增长缓慢以及大规模的罢工都表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原因分析。

( 一) 美国金融危机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诱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与深化,次贷危机直接导致的是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使得社会总需求急剧下降,国内经济陷入衰退,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等。为了救市,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陆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公共债务刺激经济,以缓解失业和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从而导致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进一步恶化。随即这些国家的偿债能力受到了质疑,相继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

( 二) 政府过度举债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使欧洲国家的财政状况堪忧,为避免国内经济衰退,欧洲各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政策,直接导致了一些国家政府财政状况恶化以及债务规模攀升。除西班牙与葡萄牙在 20 世纪90 年代经历了净储蓄盈余外,出现危机的五国在 1980—2009 年间均处于负债投资状态。长期的负债投资引发了巨额政府财政赤字。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统计,2009年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的财政赤字分别为14. 3% 、13. 6% 、11. 2% 和 9. 4% ,远高于欧元区 6. 3% 的平均水平,更超过欧元区 3% 的警戒线,而且他们的负债水平也都比较高,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及意大利分别达到 82. 9%、124. 9%、66. 3%、84. 5%、116. 7%,远超过欧元区 60%的警戒线。

( 三) 社会收入分配和保障制度缺陷导致财政负担沉重。

欧元区各国实行以高福利为特色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和涵盖养老保险、失业救济、教育和医疗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保障制度,形成了沉重的财政压力。随着各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人口下降,生产产出减少,特别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失业率不断攀升,使得社会保障支出进一步增加,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由于工资以及各种社会福利存在“粘性”,在上涨之后难以向下调整,导致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负债比率节节攀升。庞大的福利费用使政府财政支出不断扩大,提升了主权债务水平。

( 四) 欧元区内部经济结构失衡是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希腊国内收入主要来源于海运和旅游业等外向型产业;爱尔兰则主要依赖于房地产业,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其国内经济陷入衰退期; 意大利长期出现高失业率、高税收导致国内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就外部来看,欧元区核心国家与国家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国家负债压力较重,核心国家向国家出口并向国家提供贷款。一方面欧元区核心国家和国家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外部资金的大量涌入而推高了危机国家的工资和物价水平,削弱了本国产品的竞争力,造成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最终引发欧元区经济结构失衡并逐步累计扩大。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 一) 严格控制政府财政支出。

众所周知,在政府财政总收入既定的前提下,财政总支出越大,财政赤字就会越多,而政府财政赤字越高,引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近年来我国政府消费性支出增长较快,政府每年的公款出国、公款吃喝等花费居高不下,在未来几年仍有增长之势,因此在控制政府财政支出时,要特别注意控制消费性支出。巴西财长卡多佐曾说: “通胀的根本原因很简单: 政府花的比赚的多。面对赤字,大印钞票。”因此,严格控制政府的财政支出,强化预算管理,防范政府的挥霍性消费,对于防止主权债务危机至关重要。

( 二)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从目前来看,我国存在的债务风险不在中央,而主要在地方政府。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2011 年 6 月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地方性政府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 2010 年底,全国地方性政府债务余额达 10. 71 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约占 62. 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约占21. 80% ,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它债务占15. 58% 。在未来几年,大部分地方投融资平台将陆续进入偿债高峰期。由于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可能有所缩减,再加上这些借贷资金大部分被用在自偿能力比较低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项目上,一旦投融资平台无法偿付债务,那么地方政府将背负巨额债务。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管理工作,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的用途、融资规模、融资平台以及资金来源,加强风险管理。

( 三)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发展实体经济。

希腊和爱尔兰主权债务危机共同的教训就是单纯依靠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导致两国的经济走势完全依托于国际环境的变化,缺少可以应付的资本。因此,我国应坚持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实体经济发展为支撑,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冲击,要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四) 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债务危机的启示和教训篇5

一、引言

自2007 年8 月全面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愈演愈烈, 已成为继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一场金融风暴。相对于美国,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现在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因此,研究美国次级债市场的运作机制,分析次级贷款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于保障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将大有裨益。

二、美国次级债市场的运作机制及其流程

美国次级债市场的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次级抵押贷款的产生。由于次级抵押贷款是银行针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的,利率比优质贷款产品普遍高2 %―3 %。因此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2001―2004年,美国新经济泡沫破裂后,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实施低利率政策,并实施了宽松的房贷政策,鼓励人们消费买房,刺激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繁荣发展。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就是次级债。将次级抵押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组成资产池

提供次级按揭贷款的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后并不愿意长期持有,这一方面是由于贷款本身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是这些金融机构需要流动性以发放更多的贷款。那么,这些信贷公司就需要把手头的债权卖出去, 收回现金才能让业务继续滚动下去。信贷公司将这些次级抵押贷款资产进行组合,根据证券化目标确定资产数,最后将这些次级抵押贷款汇集形成一个资产池。

2、抵押贷款公司将抵押贷款出售给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

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担当特设信托机构(SPV)的角色,实现真实出售。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与抵押贷款公司签定买卖合同,抵押贷款公司将资产池中的次级抵押贷款出售。

3、完善交易结构,进行信用增级

投资银行把从次级贷款发放机构购买的资产按利息收入的高低和违约率大小, 把贷款分为不同级别资产打包出售。投资银行对次级按揭贷款的第一轮证券化设计为住房抵押支持证券(MBS) , 分为优先级、中间级和股权级三类。其中优先级证券信用评级达到投资级,可以直接向投资者出售。对于风险级别较高、缺乏市场的中间级以上MBS,投资银行对其的第二轮证券化设计为抵押债权凭证(CDO)。为使这些高风险债券有所“保障”,投资银行创造性地利用信用违约互换(CDS) 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这些金融创新方法,投资银行为次级债成功进行了信用增级。

4、信用评级

投资银行从由次级债组成的资产池中选出优质的证券, 找到国际信用评级机构, 使用历史数据、复杂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游说。评级机构为了获取高额报酬, 都为这样一个用镀金盒子包装的次级债评出了最高信用级别AAA。对于剩下的次级债, 投资银行又使用信用违约互换。做了信用违约互换的证券, 等于有了房子和证券购买者的双重保险, 评级机构又对其评了AAA。通过风险评级机构的精致包装,次级按揭贷款证券成功取得了投资者的信赖。

5、安排次级债券销售,向抵押贷款公司支付购买价格

在信用提高和评级结果向投资者公布之后,由投资银行负责向投资者销售次级债。精心包装、身份高贵的次级债券吸引了大批基金投资者和对冲基金来购买。投资银行获取次级债证券发行收入,再按资产买卖合同中规定的购买价格,把发行收入的大部分支付给抵押贷款公司。

6、次级债证券挂牌上市交易,资产售后管理和服务

次级债券发行完毕后到证券交易所申请挂牌上市,从而真正实现了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流动性的目的。抵押贷款公司要指定一个资产池管理公司或亲自对资产池进行管理,以便到期时对投资者还本付息。待次级债券到期后,还要向聘用的各类机构支付专业服务费。整个次级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过程即告结束。

三、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导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出现并且波及到欧美、日本市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住房市场的持续下滑, 但从本质上讲, 造成次级债危机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1、次级债在设计中存在内在缺陷, 使抵押贷款在发放过程中极易产生道德风险

从次级债的运作机制可以看出,一级市场上的按揭贷款提供者直接将资产打包出售,不承担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因此,主观上抵押贷款公司就有可能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不惜降低信贷门槛、放宽贷款的审核,忽视风险管理和贷款人自身的偿付能力和信用状况。这些机构未必不了解其中的风险,但往往被景气中的房地产市场所吸引,缺乏风险控制的动机。

2、美国信贷机构的自我膨胀以及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盲目乐观,使他们在忽略风险的同时放大了收益

事实上,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从一开始就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的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中。但是,房屋市场不可能永远上涨,当房价持平或下跌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而次级按揭贷款本身就是给不符合抵押贷款条件的贷款者提供的按揭服务,当宏观环境发生变化,通胀显现、利率上升时,大量违约客户就会出现,危机自然就会产生。

3、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机构不负责任的评级掩盖了次级债的风险, 造成高回馈、低风险的假象, 使投资者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受房地产市场火爆带来的利益驱动影响,美国多家信用增级和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在次级债评定过程中,,肆意评估。其不负责任的评级,使本具有很高违约风险的次级债被披上了一层漂亮的外衣,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使最初由次级贷款者的个人违约行为带来的损失演变成了从购房者、抵押贷款公司、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到个人投资者无一幸免的连锁反应。

4、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存在着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市场失灵。有关次级房贷的大量真实信息存在于贷款公司和经纪公司,资产证券化以后,风险转移给了市场,但信息并没有很好地传递给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市场并不能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定价。

四、次贷危机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这次危机尽管造成美国30 多家次级贷款公司停业倒闭,但是并没有导致发放次级贷款的房地产金融机构全面破产, 这不得不归功于次级贷款的证券化。美国的次级贷款通过证券化将风险分散给了全世界的投资者。

1、相对于美国,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现在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程度非常低

按揭贷款一旦出现大量违约,商业银行将承受所有的信贷风险。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一旦出现经营困境,将可能引发中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并非资产证券化本身出了问题。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不可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在机制设计上吸取和总结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的经验教训,选择银行的优质资产证券化。

美国资产证券化本身并没有错,其错误在于这种创新金融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制度缺陷, 即证券化资产是抵押贷款公司向那些风险很高、还款能力比较差的人发放的高利率“次级抵押贷款”。事实上,成功的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待证券化的资产必须能在未来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正常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并未出现过大的问题。 我们一定要吸取次级债危机的教训,选择银行的优良资产进行证券化。

2、资产证券化后仍然要关注贷款的资质和信用风险

对银行来说,尽管可以通过证券化将财务风险分散出去,问题贷款的出现仍会导致其社会风险和名誉风险上升。因此,银行不能光想着将贷款证券化以后就一了百了,仍然要树立强烈的危机管理意识,注意金融产品副效应的另一面,持续关注贷款的资质和信用风险。

3、规范信用评级和担保体系

信用评级机构及相应的信用评级规则体系在资产证券化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仍旧不完善,评级机构的体制和组织形式不符合中立、规范的要求,缺乏经验和专业特长,难以保证信用评级的准确性。评级机构的运作很不规范,信用评级透明度不高,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难以做到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估。因此,当务之急是着重培养几家在国内具有权威性的、在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资信评级机构。为此,有必要规范资产评估机构的行为,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标准体系,采用科学的评级方法,同时可以考虑加强国内评级机构与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信用评级技术和经验,从而提高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4、加强基础资产池的信息披露, 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资风险

目前,我国第三方信用评级市场尚不完善,试点的证券化产品也仅有一个评级,信息不对称引致投资者难以正确判断投资风险。解决这一问题,从长期看,需要加强对信用评级公司的监管,发展并提高我国信用评级公司的业务能力。从短期来看,可借鉴美国的“双评级”制度,以弱化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资风险。

五、结束语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逐渐成熟、融资效率提高的必经之路。虽然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但中国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市场走得过快或者制度没有跟上就否定市场本身。与美国相比,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刚起步,应该大力发展。我们要充分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因地制宜的推行适合中国国情的资产证券化。

参考文献:

[1] 董金玲、刘传哲.美国次级债市场的运作机制及其危机启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01).

[2] 王静、林琦.从美国次级债危机看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J].财经科学,2008,(02).

[3] 赵海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给我国信贷市场的警示[J].科技创业,2008,(02).

Implications of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on

China's Asset Securitization

Li Yuan

债务危机的启示和教训篇6

欧债危机,其导火索为希腊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出现的债务危机。希腊于2001年加入欧元区,在这个过程中,其为了尽可能的达到欧盟的财赤率要求,大幅缩减自身外币债务,并与高盛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这份协议是以希腊必须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偿还给高盛高额的回报作为前提。但是连续多年整个欧元区经济都不很景气,因此加剧了希腊国内的经济危机。由于无法偿还债务,在2009年的时候就形成了债务危机。

2009年10月初,正当全球经济艰难地摆脱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初冲击,步履蹒跚地走向缓慢复苏之际,希腊政府公告称,预计希腊2009年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2.7%和113%,大大超出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此后,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相继调低了希腊的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浮出水面。之后,危机迅速向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蔓延,希腊债务危机向欧元区蔓延后,其余几个欧猪国家首当其冲,均遭遇了信用评级降级、债务利率飙升以及政府更迭。

二、成因分析

(一)欧洲国家长期高消费高福利的生活方式拖跨了经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多年来实行高消费高福利政策,不重视储蓄,通过各种所谓的金融创新把未来若干年的钱提前花掉,只顾眼前享受,忽视可持续发展。如果经济高速增长,高福利或许可以维持,但希腊经济已连续5年负增长,陷入严重的衰退。希腊政府已无力偿债,只能以债养债,将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二)其“导火索” 是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出现后,各国政府在应对中陆续推出了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私人领域的去杠杆化和政府领域的加杠杆化,这些措施虽在短期内缓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却大幅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希腊以及其他一些南欧国家,之前处于一种财政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受国际宏观经济冲击,削弱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陷入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愈加沉重,并导致最后出现危机的局面。

(三)欧洲只有共同的货币和货币政策,但却没有统一的经济政府。当希腊国内的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时,其政府没有能力来改变目前的状态,欧盟也没有共同的经济政府来对其提供援助。因此,各方投资者都担心希腊政府出现违约现象,故而放弃其在希腊的投资。除此之外,当欧洲爆发金融危机后,欧元区各个国家虽然拥有共同的货币政策,但其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不能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这就造成各成员国只能通过财政政策来缓解危机,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旦出现不顺利,后果将更加严重,只会加剧欧债危机。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一)社保障制度要与国情相适应

欧债危机教训深刻,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盲目追求高福利的社会保障,终将加大政府负担,对国家的全面健康发展不利,最终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社保制度的设计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人口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更要考虑对劳动力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推进覆盖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体系,并已取得积极的进展,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要覆面广,如何做好已有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政策空间相当大。保障制度应保持劳动力市场充分的弹性,同时应防止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僵化和低效的福利制度,实现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转移接续。

(二)继续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一直被我国政府所依重。在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外贸进出口受到严重打击,消费市场更是萎靡不振,我国政府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成功扭转经济下滑的风险, 2007年我国是财政盈余,近两年变为财政赤字。因此,如何减少经济发展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即降低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未来的基建投资应该适度放缓,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费倾向应该成为国内经济工作重点。可喜的是,党的十已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三)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防止盲目扩大,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分类管理,逐步偿还,将地方政府债务统一到中央政府的管理支配范围之内,也就是“妥善处理存量,严格控制增量”;二是要改革和完善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和税收体制,适度地放权,盘活地方财政;三是在财政收入分配制度上,应坚持多给予少索取的原则,加大社会投资力度,扩大财政收入的增值空间,避免地方政府因财政的不足而无难以有所作为,也减少大量举债,从而增强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总之,要妥善处理地方债务,绝不能让地方债务成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障碍。(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1] 周茂荣,杨继梅.“欧猪五国”债务危机及欧元发展前景[J].世界经济研究.2010(11)

债务危机的启示和教训篇7

关键词 :欧债危机;欧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监管

2000年以来,欧洲小国希腊的财政赤字不断的扩大,其发展严重依赖欧盟的支持,当2009年12月末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分别把希腊的政府债券由A档(低风险类别)下调到B档的(显著风险类别)后,成为导火线而引发了希腊的债务危机,从而把整个欧洲拉入经济危机的深渊。为了帮助希腊,欧盟向希腊提供贷款高达1100亿欧元,但是还是没有阻挡住危机不断蔓延的脚步。同年11月,爱尔兰爆发了债务危机,次年3月葡萄牙同样也爆发了债务危机,欧盟没有放弃,在2011年7月推出了第二轮救助方案,但是事与愿违,这次救助非但没有把希腊从经济危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反而带来了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问题。面对这种境况IMF和欧盟只能选择暂时放弃对希腊的救助。发展到现在这个原本只有希腊一个国家的债务危机,已经演变成整个欧洲乃至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债务危机。

一、欧债危机的起因分析

1.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二元结构

欧元区在1999年1月1日成立之时,18个成员国统一了货币政策,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但是各个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也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并没有统一财政政策,各国的财政大权依然掌握在各个国家的手中,是各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情。这种二元结构其实从它创立之初各国就了解它的弊端,但是在没有经济危机的时候还是风平浪静,一旦爆发经济危机它的危害便被显现的淋漓尽致。

2.各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带来解决问题效率低下的弊端

发展到今天,欧盟的成员国已经有27个,有经济实力雄厚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也有希腊、冰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这些实体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效果,从整体上看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经济危机到来时,每个国家首先要考虑的是本国的经济利益,然后才是整个欧盟的经济利益,谁也不愿意在损害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去拯救别的国家,这样就带来了解决欧债问题的效率低下。

3.国际评级机构唱衰欧债

每当经济危机到来,主权信用评级机构都会起到一个加速器的作用,美债危机如此,欧债危机也不例外,从最开始的希腊债务危机降低希腊的评级,国际评级机构的评判一直伴随着欧债危机。由于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连续降低对欧洲主权国家的债务评级,导致欧洲大部分国家股市大幅下挫,金融机构动荡不安,虽然近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缓解了欧元区银行融资紧张的局面,主权债务利率已经有所下降,银行的融资市场已经重新开放,股价也有所回升,但是欧元区的金融体系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欧元的汇率也不断的下滑。

二、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巨大

欧债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是最大的,从2004年起,欧盟就已经发展成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在2007年更是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超过我国对外出口总额的20%,由于欧债的爆发及进一步延伸,欧盟内部经济的衰退,出口势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导致人民币“被升值”

由于欧债危机的爆发,欧元不断地贬值,资本别无选择便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升值,从而导致人民币“被升值”。同时我国还拥有大量的欧债,欧元的贬值带来外汇储备的缩水。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多样化的现在,减少美元资产比重是一个重要的呼声,然而欧元的持续走软,加上不明朗的预期,如何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就陷入了两难。影响不可避免,是挑战的同时更是机遇。

3.对我国直接投资的影响显着

外部经济一直以来一直是影响我国直接投资因素的重点,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欧洲各国普片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从而引发资本回流。2012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为1117.2亿美元,同比下降3.7%,是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下降。其中欧盟27国对我国实际投入外资额61.1亿美元,同比下降3.8%;亚洲十国/地区对我国实际投入外资金额957.4亿美元,同比下降4.8%,剔除香港的影响后,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来自欧盟对我国实际投入外资额的下降。

三、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1.福利政策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福利(welfare)一词,是人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活的满足感。主要包括:收入水平是否合理、收入分配是否公平、自然人所享受的教育是否良好、人的身体状况是否健康、每个家庭的老人是否都能老有所养以及生活环境、治安状况等许多因素。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高福利制度的国家,良好的生育政策、免费的教育,提早退休和高额的退休金,但是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要借鉴欧洲高福利国家的教训,福利政策和经济发挥水平相适应,才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

2.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起于2009年的希腊财政危机,迅速扩散到欧洲的其他国家,最后升级为整个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协调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处于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实体,应该认识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相适应才能带来经济的协调发展。

3.加强主权评级机构的发展

欧债危机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信用评级机构的主权评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欧盟为此提出了主权评级监管的八项措施。对于我国来讲,评级业历史短、规模小,但可喜的是评级行业已经认识到主权评级对我国国际金融地位的提升和评级话语权的争夺的关键性,并且已经开始尝试性地开展主权评级业务。

4.加强对房地产业的有效调控,防止房地产市场形成资产价格泡沫

从美国次贷危机发展的美债危机,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共性就是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与泡沫的破裂。如今我国房地产价格过高,房价收入比位列世界首位,其中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高达15倍,远高于一般认为的3-6倍的合理区间。也许房地产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最大的一个地雷,将来一旦泡沫破裂,必然会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严格的调控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债务危机的启示和教训篇8

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欧洲、尤其是对欧元区国家造成了巨大冲击。在单一货币体系下,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各经济体纷纷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大幅上升,导致欧元区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日益突出。2009年10月,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希腊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降低了希腊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爆发。此后,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意大利等国(简称PIIGS)的财政状况也相继恶化,尤其是希腊和意大利,其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始终在高位运行,使债务危机在欧洲蔓延的范围越来越大。

资料来源:http:///europedebt/

截至2010年底,中国中央政府公开宣布的债务总额与GDP之比为17%,与上述各国相比可谓微不足道。与此同时,标普及穆迪均上调了中国的评级,其理由为:中国政府负债规模适中、外部资产规模庞大、经济前景乐观。然而,中国政府的真实债务情况确是如此吗?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地方及地区政府纷纷大举兴建基础设施,并因此积欠了巨额债务。经济研究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Dragonomics)称,2011年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相当于GDP的约37%,如果再将中国政府其他一系列显性与隐性的债务——如铁道部所欠债务、代表国家放贷的所谓政策性银行债券,以及国有银行体系中的不良债务等全部囊括进来,中国实际的债务占GDP比例可能高达90%。惠誉评级据此做出较为保守的估计: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政府负债总额约为GDP的48%。

由此,在真实债务占GDP比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探讨欧洲债务危机的产生根源、演变路径,及其对本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都将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为此,本文以欧洲债务危机为核心,通过对德国政府财政支出、借款与政府债务之间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探讨政府债务管理理念及模式对债务危机产生影响的程度及作用方式,总结其经验教训,这对于增强我国对债务危机的认识,采取针对性措施规避和降低债务危机爆发风险,防范和减轻欧债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维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早在1999年欧元刚刚诞生之季,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就曾预言,欧元将无法安然度过第一次经济危机,欧元区有可能在10年后解体,因为缺乏统一的货币政策将从根本上制约欧元区的长期发展与生存。现在看来,弗里德曼对欧元区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

欧元创始人之一奥特马尔·伊辛(Otmar Issing)也指出:欧元的设计宗旨是成为一个货币联盟而非政治联盟,在尚未建立一个政治联盟的情况下创立货币联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Bayoumi和Eichengreen(1992)根据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采用结构式VAR方法评估欧洲国家之间经济冲击的相关性,发现欧元区“核心国家”,即最早发起和推动欧元区建立的德法之间的经济冲击对称性明显高于“国家”。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欧洲研究中心教授Kevin Featherstone(2010)指出,欧盟现在一团混乱,虽然希腊难脱其咎,但是欧盟在1992年就开始在欧元区采纳单一货币,而欧盟本身也同意针对财政政策相互协作以应对危机。可是与此同时,他们并没有足够的权力来监管和控制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以及一个相应的危机预警和应对体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欧盟内部的体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均衡的,设计的太过简单。

债务危机的启示和教训篇9

一、欧债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于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部分国家高额的财政赤字是欧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余永定(2010)认为,欧元区国家之所以会爆发债务危机,主要是源自欧元起国家长期以来比较僵化的经济制度以及社会福利体制导致的财政赤字过高,同时当这些国家发生财政问题时,由于欧元区内部的经济治理机制不完善,并缺乏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再加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德国和法国迟迟不愿伸出援手,最终导致了债务危机的爆发[2]。

(二)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欧元区国家信用评级是欧债危机起着助推作用

据imf统计,美国、日本以及英国的财政赤字率均和希腊12.8%的财政赤字率水平相当。但是为何仅有希腊爆发债务危机?我们认为正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降低了欧元区国家的信用评级,导致这些国的融资能力下降和融资成本上升,最终导致债务危机的爆发。徐明祺(2010)认为,正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调低希腊的信用评级,导致希腊市场融资能力的降低,才引起债务危机的爆发[3]。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难以形成科学合理和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助长了全球信用风险的积累和资源的严重错配,由此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债务危机的产生。

(三)欧元区经济制度缺陷与欧元区内部经济结构不平衡是欧债危机爆发的内部原因

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爆发,许多学者认为欧元区经济制度的缺陷是主要原因,即货币政策统一,财政政策不统一。费尔德斯坦曾经预言,欧元区的这种缺陷有利于长期处于财政赤字的国家,但最终会导致欧元区的解体,其内在逻辑是:欧元区内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统一,财政政策归各个成员国所有,货币政策归欧洲央行所有。但是,在当前的国际经济中,不管是经济完全独立的国家,还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国家的最基本利益仍是民族利益[4]。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首要目标,但在欧元区,欧洲央行的首要目标是维持物价和汇率稳定。因此,当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不一致的状况时,部分成员国必定会出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错配。

此外,欧元区内部的经济结构不平衡也是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内部原因。这主要体现在:首先,欧元区并不具备蒙代尔(1961)所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条件。蒙代尔(1961)认为,在一些商品、劳动力和资本一体化,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经济政策比较一致的国家和地区可以组成独立的货币区。在这个货币区内,各个成员国可以实行统一的货币和货币政策,对内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对外采取浮动汇率制度,这样可以实现各个成员国的内外部均衡。但目前,欧元区各个国家之间的通货膨胀率、经济结构、经济周期以及劳动力成本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差异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同时,欧盟各个成员国也具有不同的生产结构,它们对原材料的进口和依赖程度也有所不同,再加上各个国家之间具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国家之间的劳务和产品

价格竞争趋势依然存在。其次,欧元区各个成员国的经济实力呈两极分化的态势[5]。主要体现在欧元区核心国家与国家的经济体系差距不断拉大以及经济结构明显失衡,同时核心国家不断向国家出口并输出贷款,国家的负债比较严重。

(四)僵化的劳动力市场以及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首先,欧洲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缺乏必要的弹性。虽然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建立促进了国家之间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但由于文化和语言方面的障碍,以及社会和教育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劳动力缺乏必要的流动性,再加上欧盟内部普遍存在的工资刚性也限制了劳动力自由流动。此外,劳动力在工会组织强大的保护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比较困难。其次,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扩大了财政支出,也推高了政府的债务,并使其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逐渐丧失了区位优势。

二、欧债危机对区域一体化的经验借鉴

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而言,如果说欧元区处于金字塔的顶部,那么北美自由贸易区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段,而东亚地区仅处于一体化的初级阶段。因此,从欧债危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得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借鉴,从而对亚洲地区货币金融的合作前景进行分析。

(一)建立区域范围内的金融监管和救助退出机制从而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

在目前的“清迈协议”框架下,各国财长在同意建立共同基金的同时,还倡导成立一个对各国经济金融形势进行监测的支付系统。但东亚地区内各个国家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也有可能出现类似欧元区的“道德风险”。因此在建立这种监管与救助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建立一种退出机制。

(二)扩大共同基金的规模,积极推动区域间货币与金融合作

从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及演进可以看出现有的国际经济组织和货币体系不足以有效地解决东南亚的区域性问题。从欧债危机、迪拜以及冰岛的债务危机可以看出,在区域间建立共同货币基金才是有效的解决区域间金融风险的途径。在欧债危机爆发以后,由于区域内缺乏共同基金,而基于各个国家独自的利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区域内的德国等成员国未能实施及时救助,从而导致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扩大。因此,加强区域内的货币金融合作,利用区域内共有的金融资源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可能产生的金融危机。

(三)加强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稳步推进区域间货币金融合作

目前,货币合作共有两种模式:一是美元化;二是类似欧元区的共同货币。一些学者的观点认为,欧元区的货币合作模式更像是政治合作的产物,而美元化才是市场化的结果,正是由于欧元区的这种非市场化的合作方式才导致目前危机的产生。因此对于东亚区域一体化而言,如果强行通过政治合作来推动,区域内各个成员国经济条件和经济政策的差别可能会给区域一体化乃至货币区的稳定带来重大挑战。

(四)建立独立的信用评级体系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美国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一直扮演着推波助澜作用。美国正是通过对国际评级长期话语垄断权来保持自身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因此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建立属于自己区域内的信用评级体系,有利于维护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经济金融稳定。

三、欧债危机对建立

亚元的启示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关于推出“亚元”的呼声不断,但亚洲各国的政治合作意愿、经济发展水平等差距预示着推出亚元的道路还比较漫长。欧债危机的爆发更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亚元的前景,并为构建亚元蓝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统一欧元区统一

的货币政策和独立的财政政策是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亚洲,由于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亚洲各国间的隔阂和差异更多,对看得更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施一体化的货币政策,在缺乏必要配套措施的情况下,当类似欧债危机的事件发生时,亚洲各国面临的压力和威胁将更大。所以,如果要推行亚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统一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二)政治和经济要相辅相成

虽然超货币是一种革命性的创建,但欧洲货币联盟毕竟是在缺乏政治联盟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导致危机爆发后,救助措施寸步难行。这要求亚洲各国在推行亚元时,必须首先考虑政治联盟。虽然亚洲的历史发展表明,在亚洲实行政治联盟是一件非常困哪的事情,但这次欧债危机充分说明,只有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相辅相成,才能有利于陷入危机的国家迅速恢复经济。

(三)构建亚元要稳定推进

在亚元的推进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最优货币区的理论条件,即只有各个国家在要素流动性、经济互补性、市场一体化、经济开放度以及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趋同的情况下,组建最优货币区才能带来最大的市场红利。如果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勉强加入,就有可能得不偿失。亚洲各国应以欧债危机为借鉴,循序渐进地推进亚元,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决不能强行推出亚元,否则就会陷入比欧元区更加严重的危机中。

(四)增加货币金融合作的透明度

相对于欧元区,亚洲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要求亚元必须要在一个货币金融合作更加透明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减轻投机者的供给。同时也要建立一个具有更多话语权、信息高度透明以及交易比较便利的金融稳定组织。这个组织的建立也需亚洲各国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总之,当前欧债危机还没有完全结束,欧元未来的命运也很难判断。亚洲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欧元的动态,积极研究欧元在运行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吸取欧债危机的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为区域一体化及亚元的构建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安国俊.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的反思[j].中国金融,2011(18).

[2]余永定.欧洲债务危机的启示及中国面临的挑战[n].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月报,2010(6).

债务危机的启示和教训篇10

底特律衰落的原因,一方面,汽车产业衰落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互相作用的结果。日韩和欧洲汽车产业迅速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挤压着美国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美国的汽车公司纷纷进行了产业转移,直接减少了底特律汽车工人的就业岗位,减少了底特律的税收。另一方面,大规模人口迁出是衰落的重要原因。国内暴乱让底特律开始走下坡路。三大汽车业公司全部停工停产。底特律的白人中产阶级开始大规模逃离底特律,这导致税收萎缩、服务业受创,导致经济不景气。

造成底特律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政府官员不计后果地借债。由于底特律的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失败,未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财政收入很困难,政府必须向几个银行借债来缓解短期的资金不足。次贷危机利率不断下调,让政府的债务增加,最终破产。

二、中国的地方债问题

底特律的破产使我们关注我国地方政府的地方债问题。今年两会上表示,各级政府总债务规模可能在15万亿到18万亿之间。在今年4月份的博鳌亚洲论坛预测总债务规模超过20万亿。根据《审计结果》中36个地区债务增长12.94的速度估计,截止2012年底,全国的地方债务总额为13.87亿元。衡量当年还本付息额的指标偿债率同样显示了地方严重的债务危机。有13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偿债率超过20%,最高将达到达60%;如果算入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偿债率最高的将到达67%。因为偿债能力不足,很多省会城市本级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5个省会城市本级2012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最高的达38%。而且,有14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已逾期181亿元。

三、中国地方债与底特律的异同

中国地方政府与底特律在财政问题上有两个相同点,第一,都存在过分依赖单一产业的问题。底特律所有经济部门都依托汽车产业。中国的地方政府在财政上过分依赖土地财政,以土地出让的收入作为偿债方式,若土地出让的收入下降,地方的债务问题就会陷入危机,存在严重的违约风险。部分地方政府还存在过分依赖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问题。第二,都存在大量举债的问题。底特律在汽车产业遭遇危机时向银行借债缓解短期资金不足,购买金融产品寻求获得投资收入。中国地方债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城投债,第二是财政部发行地方债,第三是市政债试点发行。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偿还期相对集中,这对绑架土地收入的地方财政来说,无疑会在偿还期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

中国地方政府之所以没有像底特律一样爆发严重的财政危机,是因为我国的地方政府是由中央统一管理的,在我国这种体制下地方政府破产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即使真的出现了巨大的债务危机,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转嫁出去。

四、底特律破产的教训

正确看待底特律破产的问题,对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打破单一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底特律还在汽车产业中挣扎时,芝加哥积极进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成为了美国的第二个金融城市。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进行产业结构转移和升级,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继续生存。第二,地方政府要确保财政收入的多样性,防止财政税收过分依赖单一的来源。当前我国的很多地方政府财政过分依赖于土地,如果土地价格下降,很多地方政府的收入将会大大减少,地方政府将会出现大的财政缺口,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地方财政必须扩大财政收入的来源,保证财政收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第三,地方政府在遇到财政缺口时,不能简单的向银行借贷来渡过暂时的困难,要重新审视自己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上出现的问题,对每一笔资金要精打细算。

五、中国地方财政新的探索

中国地方的财政问题需要从自身深层次的体制找原因,对我国的财政制度进行新的探索。第一,建立有效的财政收支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必须将更多的方面包括地方债务等问题纳入官员的考核范围。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来避免地方官员盲目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地方债务等问题。第二,将债务的使用和偿还纳入财政预算中,更好的控制债务的规模,增加地方的财政安全。第三,地方政府需要让国企和民企参与到地方债务问题中。企业在生产和经营商往往具备更多的技术和经验,更加了解市场的动态,更好地考虑成本控制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加企业利润。让民企参与到地方经济的建设中,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不但会减轻靠政府的财政压力,也会刺激当地的经济活力,带动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地方政府要吸取底特律的教训,改变财政过分依赖单一产业结构的局面,严格控制地方债的规模,将地方债纳入财政预算中,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让企业更多的参与经济的发展,完善我国的财政体制,才能增加地方财政的安全性,避免底特律破产的悲剧在中国发生。

参考文献:

[1]易鹏.底特律破产对中国城镇化的启示[J].中国西部,2013,(22).

[2]梅新育.底特律破产谁之过[J].社会观察,2013.

[3]毕夫.底特律破产的追踪与反思[J].对外经贸实务,2013.

[4]丁一凡.底特律破产的教训[J].首席财务官,2013.

[5]李秀江.中国“地方债”快速扩张危机[J].法人,2013.

债务危机的启示和教训篇11

一、外因研究

学术界有不少学者将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归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以及三大评级机构不合时宜的降低欧元区各国的信用评级,这些系为外因。

2.1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学者周茂荣 杨继梅(2010)认为2008年遭受金融危机之后,无论此前其财政状况如何,各国的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都严重超出了趋同标准;C.Noyer(2010)也在文章中指出尽管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某些国家的结构性财政赤字已经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金融危机极大地恶化了公共财政状况,从而导致了此次债务危机。

2.2评级机构的影响三大评级机构下调希腊等国的债务评级,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帷幕。周茂荣 杨继梅(2010)。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JoséManuel González-Páramo(2011)也表明,市场震荡的一大根源是评级机构。Manganelli&Wolswijk(2009)从政府债券利差与评级机构之间的关系得出,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引起政府债券利息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导致市场筹资成本骤然升高。这违背了金融稳定。

从研究结果来看显然次贷危机及下调评级确实推动了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发生,但是将欧债危机的深层次的原因归结为这两大外因显然是不合适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原因。因此将欧债危机的根源归为金融危机或是三大评级机构似乎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其本质原因并未找到,有推卸责任之嫌,不利于债务危机的真正解决。笔者认为金融危机只是欧债危机的导火线、大评级机构只是放大了危机的效益,但并不影响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存在。要找到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必究其内因。

三、内因研究

外因的研究似乎不能充分说明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真正根源,国内外学者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欧元区的内部原因之上。

3.1欧元区制度缺陷

张健雄(1999)认为由于欧洲货币联盟先天不足,启动后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他在文章中指出欧元区的发展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面前是脆弱的。宋玮、杨伟国(2002)在其研究中表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对称结构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会对欧元区经济未来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3.2经济发展失衡论

李乾孙(2011)中指出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首先在于经济的结构性缺陷,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相互依赖过重,房地产泡沫严重。孙玲姜荣(2012)就欧元区经济内部不对称性导致债务危机的演变过程和影响机理做了详尽阐述;指出如果政府实际债务水平超过最大可维持债务水平,债务水平将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3.3高福利制度与人口老龄化

Zhang Houqi(2011)认为欧债危机根植于高水平的退休福利以及医疗保健制度,是国家金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制度加重了欧元区的债务危机(D.Bruninger,2011)。我国学者郑秉文(2011)分析“老龄化成本”的含义和构成,认为欧洲尤其是希腊的养老金体系存在的替代率过高、待遇率严重失衡、养老金财富总值超出支付能力等问题提升了老龄化的财务成本。

3.4成员国忽视欧洲经济治理以及政治矛盾重重。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托马斯.萨金特(2011)表示,欧洲债务需要的是经济方案,但问题所在主要是政治。Giancitietal(2010)指出,面对当前的危机。欧元区国家在救助机制上迟迟达不成协议,错过了最佳的救助时机,加剧了危机的破坏程度。欧元区尽管是一个货币联盟,使用共同的货币,却只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区内政治矛盾重重。

四、小结

现有的文献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宏观的分析了欧债危机的起源。从本次欧元债务危机的发生原因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启示:

(1)为实现欧元区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相统一,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扶持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国家,以共同进步为前提制定相关的财政和经济政策。

(2)区内中的成员必须致力于本国的经济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本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并减少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减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

(3)高福利制度使民众享受到了经济繁荣带来的成果,但高福利制度增加了政府的负担,为债务危机埋下伏笔。因此,一国的福利政策需要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以防陷入福利陷阱。(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蒋俊贤.欧洲债务危机的反思及其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启示.东南亚纵横.2010.12

[2]郑秉文.《欧债危机下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从福利国家到高债国家的教训》,《中国人口科学》第5期。2011

债务危机的启示和教训篇12

第三,决策迟缓是导致金融危机传导和蔓延的主观因素。危机爆发后,由于美国财政、央行和监管当局没有得到及时授权,降低了危机救助的有效性。一个重要的例证是,像雷曼这样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发生危机后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一般而言,对于存款类机构,监管当局或者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对它的救助是有法可依的。但对雷曼这样的非存款类机构,美国当局在救助的决策过程中产生了较大分歧,雷曼最终申请破产,造成市场的剧烈动荡,引起危机大规模蔓延。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英国的北岩银行,由于监管当局和最后贷款人的信息不对称,对这一银行的整顿救助过程缓慢迟钝,使危机向其他金融机构传导,最终导致了更严重的问题和更大的损失。

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再度恶化的“加速器”。在危机救助中,大量的债务从金融市场和私人部门转移到政府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引发了债务危机。为解救危机,主要危机国家的财政提供了对金融机构的注资和援助资金,中央银行也提供了巨额的流动性资金。因此,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财政赤字的大幅攀升,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快速上升。当这一比重过高时,市场对这些国家的债务偿还能力产生怀疑,必然引起相关国债的价格下跌,而价格的大幅下降,进一步造成政府偿债能力下降,融资更为艰难,债务的还本付息更不可持续,债务危机由此形成。在一定的条件下,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为了救市,政府和中央银行承担了大量的债务,帮助一些机构渡过了难关,稳定了市场。但是,如果政府承担大量债务导致了债务危机的话,实际上有可能诱发新一轮的金融市场动荡。背后的逻辑是:持有国债的主要机构是商业银行,如果国债价格大幅下跌,它的资产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流动性出现问题。前不久的希腊债务危机的发生,就是最好的例证。

可以说,上述原因导致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传导,并最终拖累了实体经济,在政府救助过程中又产生了债务危机,既有历次金融危机的共同特点,又反映出了当前世界经济的结构性矛盾。

债务危机的启示和教训篇13

2009年底希腊最先爆发了债务危机,一场以金融监管不力、国家公共举债不自律为主要问题的债务危机在欧盟内部多个国家之间蔓延开来。虽然在开始时欧盟各国在面对危机时的态度有所不一,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欧盟各国普遍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出手救助以维持整个欧元区的稳定,提振在未来经济发展和消费者的信心。维系区域经济的稳定和团结是每个区域内的国家都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谁都不能独善其身。于此同时,人民币区域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很多专家和学者认为欧盟的建立是亚洲国家可以复制的模板。但是此次欧盟国家债务危机的发生暴露了区域一体化过程中会出现的错误和缺点,为人民币区域化路径的建立提供了借鉴意义。

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欧债危机已经成为很多学者和专家研究的焦点,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点:

1.欧债危机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希腊等国的举债不自律造成的。以希腊为例,该国的支柱产业就是旅游,而旅游消费的需求弹性确是很大的,也就是可有可无。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家对生活最先要考虑的是怎么维系下去,这个时候连吃饭睡觉都成为问题的时候,有闲钱去旅游的人也就少了。所以就会直接影响到希腊的经济。加之希腊人民已经养成了的高标准的消费习惯所以让他们节衣缩食的过日子,他们肯定不会习惯,但是他们还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法宝就是举债。没钱花就去借,是西方国家度过难关的主要武器和法宝。但凡事都有个度,如果负债多到连利息都付不起的时候债务违约便发生了。但是如果希腊政府可以做好未雨绸缪财务安排和制定开源节流的消费模式而不是大手大脚,不计后果的消费和举债,这场危机也就不会发生。

2. 欧元区经济制度的缺陷是欧债危机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即货币政策统一和财政政策不统一。费尔德斯坦曾经预言,欧元区的这种缺陷有利于长期处于财政赤字的国家,但最终会导致欧元区的解体,其内在逻辑是:欧元区内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统一,财政政策归各个成员国所有,货币政策归欧洲央行所有。但是,在当前的国际经济中,不管是经济完全独立的国家,还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国家的最基本利益仍是民族利益。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首要目标,但在欧元区,欧洲央行的首要目标是维持物价和汇率稳定。因此,当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不一致的状况时,部分成员国必定会出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错配。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可以超发货币来解决自己的债务问题而希腊并不行的原因就在于希腊印多少货币不是由自己说的算,其铸币权系属于整个欧盟。

3.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和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欧债危机起着助推作用。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调低希腊的信用评级,导致希腊政府融资成本上升,融资能力的降低,才引起债务危机的爆发。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难以形成科学合理和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助长了全球信用风险的积累和资源的严重错配,由此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债务危机的产生。谁能够有资格给评级机构评级成为资本商场上又一难题。

启示和结论:

欧美经济危机以后,人民币区域化的呼声不断,但亚洲各国的政治合作意愿、经济发展水平等差距预示着人民币区域化的的道路虽然宽广但是并不平坦。欧债危机的爆发和SWOT模型的分析更让我们不得不重新人民币区域化的前景,并为构建“亚元”蓝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统一

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独立的财政政策是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像一个婴儿得了慢性病,不如说是一个婴儿有先天性的疾病。在亚洲,由于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亚洲各国间的民族情节很严重,对看得更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施一体化的货币政策,在缺乏必要配套措施的情况下,当类似欧债危机的事件发生时,由于亚洲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实力要弱于欧洲国家,亚洲各国面临的压力和威胁将更大。所以,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统一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2)国家基本面要强大

不管是欧元还是美元,只要能够区域化的货币都是以强大的经济基础做支撑的,一个经济体想要获得另一经济体的货币的原因无外乎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需要其经济体内生产的商品,另一方面是对其经济体的预期看好,认为投资在这个经济体中可以获得一个满意的收益率。这里笔者大胆设想,可以以一种商品作为人民币进入国际市场的切入点,类似于用美元标价的石油。如果,在中国可以创造出或者找到一种在人们生活必需品的产业链上的要素或者商品且在国际市场上需求刚性,不可替代,而国内产能充裕的资源或者能源。以这种商品作为人民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切入点,人民币区域化甚至国际化的过程会更加顺畅。所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应该加大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来更好更能迎合全球各国人民多种多样的需求偏好的商品。

(3)增加货币金融合作的透明度

增加货币金融合作的透明度、加强金融有效监管、实现区域金融安全是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区域内经济运行层次的前提。增加货币金融合作的透明度相对于欧元区,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要求人民币的区域化必须要在一个货币金融合作更加透明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区域内各个国家的道德风险以及游资团体对区域内金融秩序的冲击。而且还要建立一个具有更多话语权、资金充裕、交易成本较低且运作透明的维稳机制。这个机制也需要亚洲各国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总之,当前欧债危机还没有完全结束,欧元未来的命运也很难判断。亚洲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欧元的动态,积极研究欧元在运行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吸取欧债危机的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币区域一体化的构建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李超.中国的贸易基础支持人民币区域化吗? [J].金融研究,2011(7).

[2] 余永定.欧洲债务危机的启示及中国面临的挑战[N].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月报,2010(6).

[3] 徐明祺.欧洲债务危机也是欧元的信用危机[J].社会观察,2010(6).

[4] 李婧.评李晓 丁一兵等《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J].世界经济,2010(12).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