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网络文化建设实用13篇

班级网络文化建设
班级网络文化建设篇1

一、开通开辟邮箱专栏,营造网络心理文化氛围

互联网交流具有隐秘、快捷、高效的特点,这就为师生沟通提供了方便的交流平台。

网络交流既具有不可见的特点,又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袒露心声;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平等交流,营造班级网络心理文化氛围。教师可以把自己的邮箱地址告诉家长和学生,在互联网上咨询问题,相互解答,交流思想;也可以在节日、生日互发贺卡,互送礼物。这样既可以加强师生交流,也可以改善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学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虽然生理发展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滞后。面对成长带来的种种烦恼,他们羞于向老师、家长和同龄人诉说,因此,我们可以在班级主页上开辟“我的成长烦恼”专栏,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教师可以介绍青春期知识,及时与学生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坦然面对烦恼,消除发恼,做到心灵对话,润物无声。

二、创建班级主页,开辟教育栏目

我们向学校网站管理员申请,在校园网站建立了班级主页。建设班级主页要有技术和有内容。班主任和班级电脑爱好者可以担负起主页技术维护的责任,班委会成员根据班级特色和学生实际讨论研究主页设计和栏目设置。栏目一般包括班级介绍、班主任寄语、班级风采,教师风采、校园新闻、班级新闻、活动剪影、课外阅读、学习方法、小组风采、学生干部、读书之星,学习之星,佳作园地、班级日记、班级荣誉等。栏目设置不要求保留罗万象,可根据运行效果及时调整。班级主页建设不是班级信息技术爱好者的主页,而是整个班级的主页,需要学生共同参与。我们建立了班级特色文化和小组文化,并且连接在班级主页上。班级特色文化包括班名、班训、班号、班歌等,小组文化包括组名、组训、组号、组徽等。为了提高班级网页的制作水平,我们专门请计算机老师讲解网页制作的方法,开展网页设计大赛,既激发了学生网页制作的欲望,又建设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班级主页。

三、建设班级博客,打造网络交流平台

班级博客的出现,既有利于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供了载体,可以代替网站班级主页,成为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的网络平台。我们建设班级博客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班级博客的制作也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我们又请信息技术老师作为技术指导,帮助学生申请、制作班级博客。班级也成立了网页制作兴趣小组,学生利用现成模版,自行设计制作网页。班级博客模块分为我们的班级、班务公告、班级活动、成长故事、家长学校、学科教育、安全教育、课外阅读、班级日记、班级竞赛等,有些模块和班级网主页相同。如“我们的班级”模块包括班名、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主任寄语、任课教师寄语、班长寄语、班级制度等。我们成立了班级博客管理小组,负责班级博客的管理,要求学生不断更新日志内容,经常跟帖评论。通过班级博客的申请、设计、制作和运行,既增加了教师、学生、家长的多元沟通,又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网络文化建设篇2

一、高校班级建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班级建设的内涵

在我国高校的管理中,学校以“学校―院系―年级―班级”为体系进行管理,班级作为这一体系中最基础和产生最直接影响力的一环,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基础单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建设涉及学风建设、班风建设、班级制度、班级活动建设等多方面,与班级和谐发展、学生成长成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等都有着密切联系。

(二)高校班级建设的现实意义

1.班级建设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

大学阶段是学生青年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大脑逐渐发育成熟,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并调节用脑,能客观分析和综合考虑外界事物,做出理智判断。在此时期,大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从众心理”的影响,既会受身边优秀正面典型的积极带动,也会受到“反面教材”的影响,有可能在班内滋生歪风邪气。为酿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受到正面的思想影响,形成正确的“三观”,加强班级建设尤为重要。

2.班级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班级作为大学生发展的基础单元,是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平台,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管理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在班级活动策划、班级规章制定、班级同学互动等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网络环境现状及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影响

(一)现阶段网络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网络技术、设备逐渐普及,网民数量逐年上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较2014年增加3951万人,手机网民6.2亿,占整体网民的90%。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影响

高校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电脑和网络的使用十分普及。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文化形态,具有信息流动快、来源广、开放性、多元化和虚拟化等特点,对青年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1.网络文化影响高校学生价值观念

在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突破传统,通过学校、家庭和大众传媒形成价值观,大量接受互联网信息,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而此时大学生缺乏处世经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2.网络文化影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以网络为载体的虚拟环境具有迅速、灵活、平等、开放和虚拟的特点。这使学生、教师等班级文化建设主体在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上产生变化。虚拟化的网络与现实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明确交流对象的身份、年龄、性别等信息。这就使青年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必考虑上下级垂直型交往关系,拉近彼此交往距离,属于典型的横向式交往。与此同时,打破了同学间日常交往中的交际圈,能更大范围、更加自由、更加平等地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3.网络文化影响高校班级学习管理

互联网为社会各界群体提供了自由展示的平台,高校、学生组织、院系、班级也都在利用这一平台,充分展现自身文化和特色,使网络文化更丰富。对于学生而言,网络资源丰富,可以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其思考和辨别信息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又能及时获得学生反馈信息,还可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意见和建议做出改进,有利于加强班级学习管理。

三、利用网络文化促进高校班级建设的策略

近年来,虚拟网络平台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师生间的关系得到拉近,诸如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网页留言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与咨询,信息得到快速的传播;通过专题网页建设的形式开展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投票、抽奖等形式,开展线上和线下同步活动,扩大宣传力度。教育工作者和班级管理者更需要利用丰富的网络文化,充分利用对学生具有影响力的方式,对班级建设的内容和途径进行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网络环境下的班级建设新态势。

(一)积极建设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引导班级思想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对班级学生“三观”的积极引领,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具有生动形象、潜移默化等优势,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内容。因此,应构建网络文化平台,创造氛围良好的班级网络文化。通过学校、班级网站、微博、公众号、QQ号等平台,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其次,还应丰富网络宣传形式,可通过宣传教育片、典型人物事迹等宣传内容,与学生产生共鸣,宣传时代的正能量;同时,还可通过各类网络平台与学生加强互动,充分了解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开展一对一深入的交流,保证思想教育的正向发展。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交流形式,提高班级内外部交流

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较为独立,出现班级内部交流、师生交流形式单一等现象。班级建设应充分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形式,打破现实的交际圈,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促进班级内部建设。除此之外,班级建设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为学生搭建接触外界社会的平台。高校大学生与初高中生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思维的开阔性、学习生活的丰富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媒体的兴起为大学生开拓思维、接触外界信息提供了快速的交流平台。同时新媒体作为新型交流方式可在信息的传播上发挥其及时、快速、受众广的特点,取代传统单一的人H传播、纸质通知等方式,既提高了效率也节约了资源,有利于班级建设管理。

(三)以网络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班级的向心力

丰富的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等能力。其中,班级活动是开展学生活动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班级活动,可克服传统活动中受众单一、影响面小和空间、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利用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选择符合学生身份,有益于学习和生活的活动主题,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营造健康、活泼、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例如,利用网站和微博开展“微话题”系列讨论,让学生在网络上交流想法,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利用网络平台影响力广的特点,开展“微公益”活动,充分动员学生群体的力量,真正做到公益活动人人参与;定期开展大学生优秀事迹推选活动,发挥榜样力量,形成高校校园向上向善的力量,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郑云.虚拟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09(09):138-139.

[2]杜杰,张英,陈志刚.高等学校班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429-431.

班级网络文化建设篇3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人们通过互联网开展互动交流,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也进入了网络环境。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7月21日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客和个人空间的使用率为70.3%,微博使用率达到了43.6%,社交网站使用比例为40.7%,而学生中网民的比例和持有手机的比例远高于普通民众。网络的便利性使得大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开展交流、分享信息、发表观点。网络的发展使得传统校园文化的信息单向流动形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一网络大背景下,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提出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上海市教育系统于2007年推出“易班”平台,使得“易班”这一新的网络校园文化平台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新载体。

一、网络给校园文化带来的新变化

(一)改变了传统校园文化的单一传播方式

网络的产生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传统的校园文化传播主要通过学术讲座、社团活动、学术竞赛、演讲比赛、海报、各种文体活动等形式进行常规传播,其对象比较局限。而在网络时代下,校园文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立体的形式跨时间和地区进行传播,并以网络的形式实际存在着。

(二)拓宽了校园文化主体的视野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各种社会文化迅速涌入校园,极大拓宽了校园文化主体的视野、活跃了校园文化主体的思维、促进了校园文化主体思想观念的更新换代。通过网络的传播,开放、民主、平等、创新的观念逐渐被校园文化主体所接受,从而带动了校园文化发展的不断创新。

(三)提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网络时代之前,学术讲座、社团活动、学术竞赛、演讲比赛、海报、各种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平台,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网上讲座、网上论坛、贴吧等平台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随着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校园文化主体的学习活动和生活方式将进一步丰富。

二、易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优势

2007年,上海的部分高校开始建立网上班级“E-class”,开始进行试点工作。2009年下半年,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委托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结合网络新技术和新应用,在“E-class”基础上进行升级改版,研发了“易班”―上海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易班”借鉴了SNS社区的核心理念,囊括了班级论坛、个人博客、校友录、SNS 社区等各类互联网产品应用。该项目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和校园学生文化建设三大功能。2012年8月,手机易班推出。七年来,易班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与人人网、微博、博客等商业交互性网站相比,易班在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其独有的优势。

(一)官方主导

易班作为由上海市教育部门主导的官方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有着注册率高,实名制,互动性强,群体相对单纯等特点。目前,易班已经实行上海高校全覆盖,注册用户已接近100万。自建设以来,易班作为为大学生提供在线交流、资源共享、网络文化活动的平台得到了、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俞正声等领导的批示和充分肯定,各级领导要求对易班进行大力支持。易班的这一官方背景使得其具有更高的信誉度和安全保障。

(二)良好的网络人际关系

易班是高校师生整体入驻的,其网络人际关系首先是班级关系,然后才是好友关系。学生从加入易班开始就进入了特定的班级,与自己所在的班级同学老师形成了固定的网络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老师、同学关系而产生的。正是易班这种网络人际关系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校、学院、班级开展活动动态消息以及每一位同学参与活动的情况,都可以直接推送到班级其他同学面前,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三)丰富的网络资源

由于易班是由教育部门主管,因此它在资源上具有其他的社交网站所不具有的优势。除了各种娱乐、休闲外,易班还整合了上海诸多高校的教育资源,将各个高校优质的学习资源(如精品课程、讲座、学习资料等)放在网络上(如“易”课堂、题库)免费提供给大学生学习。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易班收集了一些该校优质品牌讲座天天讲和历年高数期末考试真题供学生学习和参考。易班的这一特点使其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同学走进易班,反过来也进一步活跃了易班网络校园文化。

三、易班网络校园文化平台建设策略

易班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而且满足了学生表达自我、网络交往的需要,搭建了一个贴近学生、贴近校园的网络家园。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诸多高校易班校园文化呈现一种单向繁荣的现象,易班校园文化活动效果参差不齐,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粘着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要真正把高校易班网络校园文化平台建设好,要从更深层次的文化氛围、组织理念、制度结构入手,进一步完善功能设计、更好地贴近学生需求,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师生使用易班的积极性。

(一)创建校园文化品牌

高校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校园文化底蕴为支撑,以健康向上、形式活泼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要善于从学校的发展历程中,总结、提炼具有闪光的文化传统,形成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学校文化品牌;要善于从学科特色建设出发,依托学科特色形成具有学科性质特点的校园文化特色。

高校具体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应立足于服务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贴近学生需求的校园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展现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品牌。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应仅限于网上,还应积极延伸和拓展到网下,深入到广大同学的生活中,以提升活动效果,促进活动的纵深开展。

(二)培养优秀易班网络管理团队

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网络社交模式日趋成熟,网络上聚集了各种网络群体的网络领袖。这些网络领袖在各类网络平台上聚集了大量网民和人气,其心理和观念、行为感染和暗示着其他成员,对网络社区形成重大影响力。而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网络中的各种积极的负面的信息都会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建立一支由行政干部、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学生等组成的易班骨干队伍,依托他们在生活、娱乐、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引领功能,发挥他们在易班网络校园文化平台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的网络领袖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1.提高思政工作者的网络素养

建立一支由专兼职思政教育工作者组成的网络教育引领队伍(专职思政教育队伍是指思政教育与管理的党、政、团各级组织和思政理论课教师;兼职思政教育队伍主要包括学校各教学、科研、党政管理部门的教师。),全面提升他们适应网络环境的能力、信息获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依托他们深厚的理论知识和高尚的信息道德,通过网络校园文化平台,对广大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

2.培养政治素养过硬的易班网络学生骨干

作为高校“易班”管理工作的协助者,易班网络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在其他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他们更熟悉学生的语言、特点和需求,具有自发性、可塑性和辐射性等特点,这些天然优势决定了他们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网上有力推手。因此要注重对他们的引导和培育,着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坚定性和敏感性,引导他们在易班网络阵地上发挥作用,营造积极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

3.激励机制

目前,各高校院系依据自身院系特色、专业特色的开展了很多的易班线下线上活动,但效果差异很大,大部分是一种网下繁荣网上冷清的现象。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参与易班网络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必须要建立机制、形成激励。

建立易班网络校园文化活动的激励机制可以从个人和集体两方面入手。个人方面:可以对参与易班网络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学生个人进行奖励,发放网银、网薪、爱心积分、各类艺术展门票等。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为例,该校爱心屋有各种生活用品、二手书籍和物品,学生本人可以凭借爱心积分兑换相对应价值的物品。此外,对于参与易班活动高的个人,在学校各类评奖评优当中,也可以给予优先考虑。集体方面:可以对利用易班平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班级、学生社团给予一定奖励和经费支持,把参与易班网络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各类评比的重要参考指标,如“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优秀社团”等集体荣誉的评比,通过这种制度来吸引各班级和学生社团组织充分利用易班平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这一措施不仅推动了班级、社团充分利用易班平台,同时也促进了易班网络校园文化活动的繁荣。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育人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和辐射功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网络大背景下,易班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的契机和载体。发挥易班校园文化活动的最大功效,不仅需要在活动内容、形式方面进行积极的创新,还应在管理队伍、激励机制方面加大投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把易班建设成为师生共享和谐校园文化的“网络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 张宏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2] 袁利民,沈文华,王小燕.网络文化环境下校园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2,12.

[3] 孔祥跃.利用易班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创新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3,6.

[4] 吉祥.浅析“易班”网络思政平台建设与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3,4.

[5] 刘智斌,高晓利.上海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校园创新管理论坛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13,4.

班级网络文化建设篇4

1.从网络发展历程来看,班级网络建设先后经历了班级公共邮箱、班级主页、班级QQ群、飞信群、班级博客或微型博客等多种形式的网络平台。另外,由于网络资源具有较强的共有性和兼容性,所以很多班级同时拥有以上多种网络平台。其中,又有专业平台与非专业平台的区分。比如,班级主页建设需要通过注册域名、定时更新维护等程序才能实现,有些还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而且对创立者和维护人员的网络相关专业知识、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这种相对于普通的班级公共邮箱、QQ群等平台来说,可以说更有专业化水准,难度也相对较大,而这种形式的网络平台也更多地出现在网络普及初期。

2.从实际应用范围来看,由于不同的网络平台在班级网络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所以根据不同班级在进行网络建设中的不同需求,我们可以将以上这些网络平台按照信息传达、情感交流、班级展示、文件共享等类型区别开来。当然,之间不排除有些网络平台的多功能化。我们可以看到,利用班级主页对班级风采进行展示、通过QQ群进行班级内部同学们的沟通与交流、通过飞信群进行信息和通知的传达、通过班级公共邮箱实现文件共享,这些便捷有利的形式在大学班级体当中已经被广泛使用了。

3.从平台使用频率上来看,由于不同网络平台所具备的功能不尽相同。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它们的被使用频率也是不同的。以最常见的QQ群为例,它不仅是班级内部感情交流的平台,还兼备了文件的在线传输、离线共享等功能,所以使用频率最高。又如,飞信群,其主要功能是信息和通知的传达,这就与信息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相对于以上两种网络平台,班级主页由于更新速率不快,再加上维护手段较专业,所以其使用频率是最低的。这里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使用频率的高低并不代表该网络平台的重要程度的高低,而仅仅反映了不同网络平台在班级建设的不同领域中所起作用的不同。

二、我国高校班级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管理人员在班级网络建设中的身份问题

学生管理人员以何种身份参与到班级网络建设中来,不仅是班级网络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我们现阶段遇到的难题之一。由于网络平台作为一种虚拟的、信息公开化的社交模式,给更多的人提供了与管理人员交流沟通的机会,打破了以往只有主要学生干部与学生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沟通的惯例,是有助于加强师生相互了解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高校班级网络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其网络平台的管理主体理论上说也应该是学生,作为学生管理人员,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可以担当平台管理者或监督者、平台管理者兼信息者、普通成员兼信息者、在线咨询等角色。从我们鼓励学生进行班级网络建设的初衷来看,日常生活中的管理人员如果在虚拟平台中继续扮演管理员角色。是不利于班级网络建设成长的,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妥善解决好我们在班级网络建设中的身份问题。

2.学生管理人员参与班级网络建设的频率问题

在解决好第一个问题的前提下,我们还面临着管理人员参与班级网络建设的频率问题。当然,以不同的身份进入班级网络平台,其参与频率会有所不同,但都要本着适度原则。比如,即使学生管理人员以在线咨询的身份参与到班级网络建设中去,这种咨询也只能是定时、定量的,而且所解决的问题内容是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性的问题多次出现,也可以解决难以将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当面解答的困难。之所以说参与频率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因为学生管理人员应该正确处理日常工作与参与网络平台建设的关系,既不能放手不管,又不能将过多精力投人其中。

3.班级网络平台建设的实用性与全面性还有待加强

从学生层面上来看,班级网络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建设过程中是否有考虑到其实用性和全面性问题。虽然当前大多数班级都拥有了自己的QQ群,有的班级还建立了班级博客,但是从这些平台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并非所有班级都能有效利用其功能。比如,现在很多教师都是用PPT课件授课。于是,传统的依靠书本和笔记的复习模式正在慢慢转变,很多教师也都将自己的课件或讲课记录留给学生作为复习资料,这样,班级网络平台作为文件共享平台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为了避免频繁的拷贝,有的班级将需共享的文件上传到班级网络平台上,有需求的同学可以随时下载,方便快捷,这就是网络平台实用性最好的体现。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注意到网络平台实用性建设的班级并不多,更多的是被限制在使用即时通讯工具进行泛泛地交流范围内。另外,从网络平台建设的全面性上来看,同时开拓网络平台多种功能的班级网络平台并不多,举例来说,某班级将班级网络空间开辟出多个特色栏目。比如,班级成果展示(班级同学参加各项活动的获奖情况展示)、学习园地(讲义共享、视听课件等)、生活点滴(校园新闻、生活常识、兼职打工信息等)、每日之星(某天班级里最受关注的人和事)、难言之隐(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等。这是有针对性地对班级网络平台全面性建设的有益尝试,当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种全面性的平台建设起来之后的后期管理、维护工作以及持续情况。

班级网络文化建设篇5

(一)易班网上班级概念界定

针对日益迫切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易班网络社区平台应运而生。易班作为教育部门主导的、由上海市教卫党委网络管理中心独立研发的真实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易班是广大学生的实名互动平台,提供了SNS、博客、微博等Web2.0应用。根据师生的需求,以网络班级为基本单位,研发了话题、日程表等基于班级的特色应用,集成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上海所有的公办、民办高校实现了全覆盖,学生和老师采用实名制登录。以易班网络班级为基础的思政平台,打破了传统班级管理的时空限制,其独有的功能与优势为思政工作者探索班级建设新模式提供了可能。易班网上班级和传统班级一样,都是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和引导,借以网络班级为载体,共同集中在一起完成相同的目标,整个过程中要接受一定的规章制度,以约束自己行为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

(二)依托“年级主题”模式分阶段开展易班网络班级建设

根据不同年级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易班网上班级建设需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每学年易班网上班级工作的主题,班级建设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使易班网上班级建设符合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和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13]。

易班网上班级建设“年级主题”模式的主体框架图如下:

1.一年级主题“帮助新生融入大学生活”

(1)将易班网上班级建设前置入新生录取、入学前咨询、入学前交流和新生入学教育中。

初级阶段对易班网上班级建设是十分关键的,对新生而言,首先面临的是学会主动适应大学生活,这一阶段易班网络班级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本班学生全员注册、培养易班认同感和提升关注度,使学生常上易班。在新生入学前,可以在新生刚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就把易班网上班级的信息放入其中,让新生在暑假期间就通过易班网上平台熟络起来了。可以让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辅导员和同学,有了自己的“班级”,随时向老师和学长请教问题,营造易班网上班级大家庭的温暖氛围。实现新生教育课程吸引。通过易班设置多种新生“必学”课程,实现入学教育前置。让大一新生在入学报道前即通过易班网上班级平台学习《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校园安全知识》等入学教育课程和测试。

(2)发挥易班在新生班级组建、新生干部选拔中的作用。班级是新生开始大学生活首先接触到的组织,充分发挥易班网上班级在新生融入大学的各项事务中,让新生从一开始就习惯和适应将班级各项事务通过易班网上班级进行开展。比如,班级组织制度的建立、班级同学的社交联系、班级骨干选拔、班级考勤、班级投票、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各项事务,都充分发挥易班的各项功能。

(3)搭建易班网上班级项目组,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成长机会。新生入校后,往往要遇到校园班级生活期待角色与现实角色的冲突,很多在中学时代相对优秀的学生失去了作为学生骨干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形成心理落差,从而对班级没有归属感,失去了参与校园生活的兴趣。为了调动大一新生对班级建设的参与热情,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班级的组织与管理,增强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扩大易班网上班级建设群体数量,将班级管理从垂直向扁平化转变,最大限度在班级建设中反映民意[22]。

(4)实现易班网上班级建设和校园网的对接。研发的“教务管理”客户端和“移动图书馆”客户端,以及“校园物业网上报修”等轻应用上线易班,实现学生成绩查询、课表查询、教室申请、考试报名,构建了学生学习生活服务“一站式”快捷通道。让学生在易班就可以完成大学期间的所有工作,满足学生的需求[23]。

2.二年级班级建设主题“帮助学生综合素质拓展”

大二学生在适应了大学环境后,开始加强自己在科研、实践、组织能力培养、外语、计算机水平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大二学生易班网上班级建设需要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出发。

(1)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吸引学生在易班网上班级平台进行素质拓展。

创新学生活动组织形式,将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有效结合,实现活动吸引。将一些精品活动,比如十佳班级大赛将新生实体班级网络化,丰富活动形式,比如主题讲演、辩论赛、文体活动等,打通线上和线下通道,保证了学生的广泛需求。

(2)依托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丰富易班网上班级建设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期间,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易班网上班级平台可以大量整合学校和学院各部门在大学生实践活动上的信息,及时通过易班网上平台给学生传递这些信息,通过易班网上平台整合资源,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易班网上班级在各类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设计竞赛等竞赛性的科研创新活动中的优势,请相关指导老师加入班级,在易班网上班级形成科技创新团队,负责在网上搜集和相关资料,组织经验交流,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

(3)班级以公众号制作为载体,打造易班网上班级内容精品

打造易班网上班级优质公众号,通过定期推送消息的形式通报班级近况,向班级成员介绍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关注的信息,交流学习心得、共享成长经历、建设促进其成员素质拓展的新的平台。班级公众号由全班同学共同完成,为全体成员创造了写作训练,计算机应用性软件使用等方面的锻炼机会,是一种有益的素质拓展训练[24]。班级公众号建设采取固定栏目和主题栏目两个基本类型,基本栏目主要以反映班级动态和班级建设为主,主题栏目以反映不同阶段同学需要关注的学生主题为主。基本栏目主要有:班级趣事、同学风采、宿舍动态、通知消息。主题栏目为社会实践、科研创新、职业资格认证、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3.三年级班级建设主题“满足学生自我成长需求”

(1)发挥党组织在易班网上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到大三阶段,班级党员数量发展到一定数量,这一阶段可以充分利用易班网上班级在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党组织在易班网上班级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班级党员和党支部在易班网上班级开展党的思想、理论和精神的传播,在班级中形成正向的舆论场[25]。同时,在易班开展党组织的讨论、学习和交流,丰富党支部建设途径。

(2)易班网上班级建设满足分流阶段各学生群体需求

大三学生思想上已经较为成熟,经过一二年级的大学学习生活以后,对自己以后的毕业有了基本意向。学生毕业意向宏观上可以分为升学、直接就业、延期毕业三类情况,升学可以细分为保研、考研、留学。易班网上班级建设中,按照方向不同,将有相似成长目标的学生可以适当集中,集群体之力,收集资料并共享信息资源。比如:组织网上简历制作培训和评比,组织正装团购、求职照制作、求职礼仪学习,易班网上班级成为就业同学的服务站。

4.四年级班级建设主题“服务于大学生毕业就业”

(1)研发了易班轻应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生涯指导服务,将易班网上班级打造成学生毕业与发展信息平台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阶段主动获取就业信息的意识不足、对毕业就业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高校大四班级建设不能忽视就业服务,需要通过班级的集体努力,收集招聘和企事业单位招考信息,为班级成员就业提供信息服务[50]。可以组建毕业生班级易班就业促进小组,主要负责:收集最新的招聘信息、往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的收集、组织同学参加“校园招聘会”、组织班级就业经验交流、毕业困难同学的信息收集与帮扶、考研经验交流。同时,开发易班轻应用,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生涯指导服务。

(2)易班网上班级平台有效服务班级学生毕业就业相关工作

大四许多事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毕业就业,很多毕业信息采集、核对、毕业证书领取等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现在远郊办学,大四学生很少在学校,因此给很多涉及毕业就业的事务性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易班组建团队,在易班网上平台对学生在校、就业信息进行核对,相关毕业事项的登记、沟通,关注延期毕业、就业困难的同学,为毕业班学生提供工作上的便利。

(3)大四易班网上班级文化建设服务于毕业生校园生活

毕业生校园文化凝聚了大学生四年校园生活的情感,是学校培养学生爱校荣校精神,丰富今后校友资源的重要渠道。易班网上班级平台从大一开始就记录了大家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因此可以充分挖掘和整理易班网上班级在毕业生校园文化中的作用[33]。可以组织同学们整理大四四年的影像资料、科研文化成果、活动记录、让学生在易班网上班级平台可以轻松的找到曾经的回忆。通过可以在易班网上班级平台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的教育,毕业生爱校荣校的教育,制作毕业留念视频,开展毕业交流活动,让毕业生不用经常回到学校,就可以在易班网上班级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增进同学的友谊,激发他们对母校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陈海岩.新时期高等学校班级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光锋.“易班”网络班级的重塑研究与实践――网络化生存背景下[J] 学理论,2014(29).

[3] 陈华栋,“易班”:Web2.0 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J]. 思想理论教育,2011,(7):84.

[4] 翁铁慧,切实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2010(9):34-38.

[5] 邹兴平,艾楚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年级主题+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57一160.

[6] 杨立淮.徐百成.“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教育,2011(11):114-116.

[7] 高德毅,计算机学科发展与高校德育创新[J].高校理论战线,2011(12):31-33.

[8] 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与研究前沿[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1-5.

班级网络文化建设篇6

通过易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是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中关于“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的重要举措。“易班”是上海市教委在全市高校中重点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2007年,上海已试点建设易班网络社区,上海建桥学院作为第二批试点院校,2010年5月开始开展易班建设。易班启动后,学校领导准确地把握了易班定位,围绕易班特性,强调应充分发挥易班育人功能,寻找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让易班成为辅导员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新阵地。作为学校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的一项有力措施。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设易班是做好易班工作的基础,为全面贯彻、切实推进易班建设,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积极进行探索实践,有助于民办高校学生教学管理进易班的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

一、易班,教育系统的文化品牌

网络在我国兴起和发展的近二十年间,以其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化虚拟化的特性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涉及社会结构、政治形态、思想观念、文化传统、交往方式、管理模式、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等诸多方面,把整个社会连成了一个整体。可以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学生作为与时代连接的年轻群体,他们已经逐渐成为了上网的主要群体,网络对他们的思想认识、思想动机、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的影响也日益深刻。“90后”大学生们在网络中不仅得到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宽了眼界视野、同时找到了交流沟通展示自我抒发感情的崭新空间,成为大学生娱乐和展现自我才华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大学生无法缺少的沟通交流生存“空间”,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方式。顺应学子需求,2007年,上海部分高校开始建立网络班级,易班的开展借鉴了SNS社区的核心理念,是WEB2、0的典型应用,受到大部分用户的欢迎。上海易班是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委托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自主研发,是在上海高校中重点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融合了论坛、社交网络、博客、微博、邮箱、网盘、手机应用等功能。“易班”作为网上班级的信息交互平台,是网络时代凝聚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新途径。

二、易班在民办高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网相争”,易班遭遇对手

当前,易班――大学生互动社区网站的发展很快,特别是2012年一系列的升级改版后,网站的界面、功能等都有很大提升,其中手机易班、班级内定向微博等功能颇受大家关注和欢迎。但是,在这些繁华背后,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特别是易班与普通社会社交网站框架结构和内容建设的趋同性。经常使用人人网和微博的网友,登陆易班后会发现,易班与这些普通社交网站的框架结构差别并不大。从网站的内容看,易班上的的信息中,新闻类和娱乐性内容较多,也没有体现出易班所特有的优势来。

1.人人网。当下,随着现代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SNS作为Web2.0的典型模式之一,悄然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属于中国自己的校园SNS社区――人人网更是在中国各大高校掀起热潮,成为中国最聚人气的大学生交流平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因为真实,所以精彩。”人人网用自己的独特魅力拥有了自己的舞台。模仿也好借鉴也好,人人网这个属于中国自己的社交网站这两年着实火了一把,彻底颠覆了中国社交网站,一时间成为舆论讨论的焦点。其创始人王兴于清华大学毕业前往美国留学,在美国他发现了SNS网站在中国市场的空白,于是带着创业梦想和新的思考与理念回国,将“Facebook”的整套模式搬进了中国市场。从2005年到今年,五年时间里,人人网经历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网内试运营到现在人人网已占据国内校园SNS75%的市场份额,覆盖全国3000所高校,8000所高中及7000家公司,以及海外12 个国家1000所学校,实名制注册用户数1500多万,活跃用户 880多万。

2.博客。博客(Blog),又译为网络日志,它是个人网络内容的一种形式,时间以倒叙方式由新到旧排列,并且不断更新。随着博客的发展,微博逐步映入人的眼帘,成为目前的流行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博客和微博已成为人们在网络中表达自己思想和感受的最盛行的沟通工具。

3.微信。广义的“微信”主要指的是以微信息作为传播内容的新媒体载体,也就是指传播电子和数字等虚拟形态的各种类型的短小信息,如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等的载体的统称。狭义的微信是指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因其门槛低、时尚、快捷便利等优势年轻人间红透一时,将沟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自身优势发挥不明显

易班作为大学生的一个互动社区,本质是是一个思政平台,这是隐形的属性。它的以班级为主的框架建设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在网站的内容建设上,如果能够把与大学生四年的大学生生活相关的所有信息集散在班级易班中,将能够最大化地服务学生,吸引学生。这才是易班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时, 比起大部分社交网站,易班突出应突出其学习功能的展现,同样也是易班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在高校中,易班建设或推进过程中二者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及作用的发挥,无法突出竞争重围,走“异质化”道路。

三、班级易班凝聚力建设的探索路径创新

上海建桥学院,建校时间短的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由于投入资金有限,学校提供各种资源的信息化手段还不够丰富和完善,学生查询信息的能力也相对比较弱。通过在班级易班中提供与同学们大学生活相关的各类信息,把易班建设成为一站式信息集散地,从而丰富易班建设的内涵,吸引更多的同学登陆易班、驻留易班。这是我们目前考虑的主要建设方向之一。学校将班级易班建设成我校学生学习、成长的公共网络社区,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促进学风建设的有力臂膀。发挥易班自身竞争优势,避免与其他网络平台同质化。将易班建设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生活后勤保障的服务平台。建设班级易班品牌特色。以班级为单位,充实丰富班级易班建设内容,突出班级特色,打造品牌,凝聚人心。

(一)以全校为范围,规范要求创建

学校党委非常重视易班工作,设立了易班工作站、易班发展中心、及“校长在线”,学生处多次召开易班主题会议,就如何积极依托易班网络互动平台,开展学校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充分听取意见。学校出台了《上海建桥学院易班建设细则》,将易班建设成我校学生学习、成长的公共网络社区,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促进学风建设的有力臂膀。学校有统一的网盘建设规范内容,包括有:学生手册、班委职务、帮困资助、休学补考、评优评奖、寝室社区、入党指南、文明修身、校历等。要求按规定统一规范建设。发挥易班自身竞争优势,避免与其他网络平台同质化。将易班建设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生活后勤保障的服务平台。建设易班班级品牌特色。以班级为单位,充实丰富班级易班建设内容,突出班级特色,打造品牌,凝聚人心。为总则在全校全面铺开,规范要求进行创新。且新生易班注入率为百分百,每个班级设立班级管理员,层层负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有联络。截止目前我校共建易班班级668个,全校累计有26968位师生注册使用易班,班级注册率和学生注册率始终保持100%。近一年来我校易班共话题29.1万多个,师生撰写博文30300多篇。

(二)以班级为重点,打造品牌特色

1.关于班级易班话题分类。班级易班中的话题,其实就是班级中的一个BBS公告栏,它提供了话题分类的功能。因此,我们觉得在话题分类中,应该至少包括如:通知公告、班级事务、课程学习、党团建设、帮困助学、寝室社区、校园动态、心理健康、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国防教育、网络易班等11个大类。各个学校、专业班级还可以根据班级特色和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添加个性化的类别。这样,无论对于发帖人还是看帖人,都提供了方便。

2.关于班级相册夹建设。易班班级相册是个很好的应用。同学们把大学四年生活的各种照片上传至易班保存,在毕业时甚至毕业后,都可以随时前来查找曾经的欢乐时光和下载相关照片。易班相册纪念功能即在易班相册夹中上传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主题的活动照片,亦可上传各种校园学习生活照片、学生风采随拍等,从而实现在校学生成长记录、青春纪念功能。如军训。军训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履行兵役义务的基本形式。对军事理论教学及军事技能训练两部分进行拍照、上传、留念,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吃苦精神教育。

3.关于班级网盘建设。班级易班的网盘容量为无限大,是易班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把有关于大学生活的相关信息存放在这里,随时需要随时提取。而且,网盘可以再一级目录现创建二级、三级子目录文件夹。因此,我们在开展易班班级建设时,要求班级要有规定的一些目录和内容,然后各个班级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特点创建富有特色的一些文件夹和内容。如商学院会计专业在网盘设置里会建立会计上岗证的学习资料;旅游专业会在网盘里建立导游证文件夹上传关于导游证的学习复习资料;外语学院日语专业则会在网盘建立关于小语种学习资料;艺术学院则会在相册里上传学生的平日作业,一来对自己的作业做一个电子存档,二来为自己将来的毕业设计提供创作素材和灵感。

四、结语

随着E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影响,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学生教育管理需要适应发展趋势创新工作载体,易班工作是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平台。通过易班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无缝对接线上线下教育的生命力。通过易班平台加强学生教育,开创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为了更好做好易班工作,学校分析了易班的特点和优势,以服务学生为切入点,以公开、透明与学生利益有关事项和办事程序为目标,以学习内容建设为核心内容,为尽量做到简单、易行、规范,发挥系统建设力量,搭建一站式信息工作平台。

参考文献:

[1]姚惠兰.论易班建设中专任教师的介入作用及其方式[J].华章,2012,(26).

班级网络文化建设篇7

班级是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各种德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教育的基本单元和场所。班级也是学生日常管理的基本组织,能使处于班级的学生无形中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然而,在网络时代,网络信息呈现泛滥性和隐蔽性,网络上各种错误价值观念、错误社会认同等影响学生的认知,使班级学生的政治意识弱化、政治观念淡化、集体观念淡薄等,而各种自我主义等现象却不断增多,即冲击了班级的“核心”地位,更导致班级思想引领力的减弱。

(二)网络对现实班级“组织力”的弱化

网络隐性空间的开放、自由和互动,可以使大学生毫无拘束的展示自我,其主体意识受到极大调动,这对班集体传统的单项“约束式管理”提出了挑战。在网络环境中,他们不再简单地按以往班级制定的架构去理解信息,而是将各种信息、思路集中在一起,自行选择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对班级的一些组织和号召缺乏认同或反抗,仅仅从“网络自我”的角度去我行我素,以自我行为代替班级的集体行为。

(三)网络对现实班级“凝聚力”的淡化

班集体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组织,是班级成员达成共识、开拓共进的“号召者”。但是,当前许多班级成员参与集体生活和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少,而在网上“闲逛”的时间越来越多,注册加入各类的网络群体,建立自己或参与他人的“微信圈”、“朋友圈”等,对于自己真正的班集体却很少问津。许多班集体的活动策划、组织等只是几个班干部参与,其他学生的参与率很低,导致班级的凝聚力不断下降。

二、网络教育中的机遇:“隐性班级”的宽阔平台与丰富资源

(一)网络为班级教育搭建了“引领平台”

网络平台上信息量大,信息更新速度快,各种网络平台都可以成为班级教育管理的隐性平台,通过借助网络丰富的德育资源、红色资源等,为班级的思想引领、德育教育等提供广阔的空间。各种网络主流媒体上的核心价值观念、先进事迹等都是班级可以利用的良好网络“教材”,通过借助网络平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领,从而增强班级学生教育管理的实效。

(二)网络为班级管理提供了“中控平台”

网络的发展给当前高校学生班级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挑战,只有适应信息化时展的步伐,才能使班级的管理更加科学与规范,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网络信息需求的现状。以往主要通过班会、电话等向大学生传达各种通知和信息的方式,可以转变为利用网络群发、网络班会等方式进行,既可以节省同学们时间,同时也可以快速的传达到每一名同学,确保网络“中控平台”信息的及时和准确,还能通过图片、录音、影像等多种现代手段加以演绎,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三)网络为班级建设构筑了“互动平台”

网络交流具有公开性和自由性,利用网络可以使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不断增强,参与率不断提升,可以为班级的团队建设提供一个互动平台和共享空间。当前,学校班级建设依然倚重传统的“课堂式”建设模式,重管理轻引导,班主任、班干部等据主导地位,同学们只是听而不去“说”,无法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班级建设模式单一,成效不足。基于网络的班级建设,可以增强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更多的同学在同一时间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大家共同参与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目标,并在互动中凝聚班级建设合力。

三、网络班级育人模式:构筑隐性班级“三维度”

(一)构建网络班级信息共享“横向三平台”

发挥网络在班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需要在横向方面建立健全三个平台。一是班级信息平台,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网站、班级博客、班级“BBS”等平台,实现网络班级的信息;二是网络班级互动平台,通过建立班级网络“QQ交流群”、“网络讨论组”等平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三是网络班级舆情平台,通过建立网络问卷、网络访谈、网情反馈等平台,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及时做好引领和帮扶。

(二)健全网络班级队伍管理“纵向三梯队”

建立“隐性”网络班级可以把个性发挥的空间留给班级成员,实现把课堂、班级还给学生的目标。在网络班级建设中,需要建立三支强有力的网络管理与服务队伍。一是网络班级管理队伍,主要是班主任老师要发挥好自己管理者的角色,走进网络,做好网络班级的“管理者”;二是网络班级维护队伍,主要是班委会成员,要建立班级网络管理办法、维护措施和网络突发事件预案等,确保网络班级的正常运行;三是网络班级监管队伍,主要是班级的一些网络信息员,根据自己在网络平台上搜集的信息,做好汇报和监控,为班级建设提供详实信息。

(三)完善网络班级育人助推“立体三层面”

网络班级建立的最终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宗旨,只有搞好网站助推,才能使现实班级和隐性班级的作用得以结合,才能增强育人实效。要发挥网络育人实效,必须完善网络助推的“立体三层面”:

一是思想引领。要利用网络丰富道德资源的优势,建立网络道德教育板块、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板块等,做好班级同学的思想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主流思想融入到班级同学的思想中去。

班级网络文化建设篇8

(1)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其快捷性和便利性给高校的思想教育宣传带来了难得契机,在一定程度上扎实推动了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高效的突破性建设。网络思想教育(文字、图片、动画、影视)的形式多样性打破了传统课堂灌输思想教育的乏味僵局,同时网络渐进性的引导使学生由被动逐渐走向主动,从被迫接触逐渐走向主动认知。而网络信息的容量大、角度广以及其特有的开放性、自由性,拆除了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围墙,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与沟通,拓宽了学生的社会视野,使学生摆脱了封闭式教育的孤陋寡闻,实现了一键知天下,社会千象、政治风暴、文化浪潮尽现眼前。

(2)网络的普及和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为师生之间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真实的、及时快速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从而为班主任“由因及应”对于“思想障碍生”、“学习后进生”、“情绪压抑生”、“恋爱受挫生”等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提供了先机。特别是大学生自强、自立、自尊意识较强,很多话不愿意与家长、老师、朋友吐露,而是将自己的心情状态“晾晒”在博客、QQ、飞信等网络媒介上,同时大学生们乐于将自己的意见、观点和想法在博客群、QQ群、飞信群、BBS论坛中真实的吐露,甚至发泄。班主任可以经常浏览关注学生动态,互动交流,同时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网贴、论坛,建立起针对性的“思想预防为主、思想治疗为辅”的班级思想道德建设。

(3)网络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以及问题解答的及时性为大学生们获取学习资料、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同时丰富方便的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广大的想象空间和实践空间,提高了大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尤其网络的远程控制、网络的模拟操作、网络影像的远程传输,为大学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前景,为科学计算节约了宝贵的时间,为大学生接触科技前沿、了解世界氛围内的研究成果和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便利。

2网络对于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和自由藏着网络文化的“短板”。网络文化的良莠不齐,网络媒介的传播者的鱼龙混杂导致消极颓废、思想反动、黄色下流的网络垃圾信息。如许多大学生浏览不健康的“黄色网站”、部分大学生沉迷“黄色电子小说”、一些学生遨游在“黄色网游”和“暴力冲杀”。垃圾信息的泛滥和大学生自制能力的脆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和融合,导致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受到“多国文化”冲击,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在大学生头脑之中碰撞的异常激烈,致使大学生眼花缭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选择取向。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的安全漏洞,妄图对追求自由和民主的大学生进行所谓险恶的“自由”、“民主”的“西化”,煽动大学生进行“学生运动”,对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制度进行扭曲、攻击和丑化。由于大学生的新奇性旺、求知欲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抓住大学生吸收新事物能力强、社会阅历少、容易被欺骗等弱点,进行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的渗透,增加大学生对政府的不信任,从而达到丑恶的政治意图。

(3)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人际交往,过度的沉溺网络使部分大学生机器呆板,大学生的言谈举止转变成了“二进制”的语言,大学生的音容笑貌以数字符号方式在屏幕上传播,大学生“数码化”。同时由于无形的虚拟网络看不到、摸不着,大学生在人与机器的对话中隐瞒与欺骗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黑客攻击”、“木马移植”、“网路犯罪”导致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严重滑坡,增加了彼此间的信任隔阂。大学生之间的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日趋减少,心灵感应日渐消失,导致大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团体责任感意识淡薄,而逐渐向过于以自己为中心,以自我为半径的畸形形态倾斜。

3网络时代班级思想道德建设和基础教育管理构建措施

在高校教育逐渐向网络化全面迈进的新时期、新阶段,如何凝聚班级向心力,加强班级思想道德建设和基础教育管理,预防和减少网络信息潜伏的“危险因子”对大学生的伤害,营造良好的网络形式下的班级氛围,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几年来在网络“虚拟班级”建设和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班级网络文化建设篇9

抓好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的整合班级管理要注重网络信息技术与班级建设间的结合,完善二者运行有机整合制度,让教师摆脱“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育人方式,侧重育人在“实用性”上下功夫。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摸索,我认为要有一套适合新课改的有效运行制度。首先,开展信息技术网络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网络应用操作技能。课程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离不开教师的技术及业务水平。老师们可以采取集中培训、教研培训等各种形式,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强化与落实。经过培训,老师能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及flash等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活动,也更能有针对性地实施网络育人工程了。其次,开展教研活动,用课件找准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的结合点。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强调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讨教法,力争把最适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或者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的案例、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我们鼓励老师自己制作课件,凸显结合点,通过示范课、座谈等形式进行交流,要求教师在德育结合点上把好脉。之后,学校将好的德育课件集中存档,建立学校的德育资源库,极大地方便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最后,专门开辟班级论坛,鼓励老师上论坛交流网络信息技术,互相切磋课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存在的困惑。在论坛上,对德育分类,版主提出讨论的话题,鼓励老师讨论教研,广开言路,互相切磋,以此基础制定课件,进而在论坛上共享教研成果。信息技术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默契,也让家校、教师间的互动成为一种可能,学生在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更能接受班级建设的文化熏陶以及德育渗透。

班级网络文化建设篇10

近几年,以“人人网”、“开心网”为代表的新兴娱乐社交网站成为大学生网络应用首选,据有关数据显示,已经形成国内大学生高度聚集商业社交网站的局面,“弥漫着”“偷菜”、“抢停车位”等泛娱乐文化。反思现有的校园论坛和大学生主题网站,在功能上、技术上远不及紧跟互联网发展潮流的“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会网站,曾经繁荣的高校BBS人气逐渐下降,从而导致传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局限,难以达到中央所提出的“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建设一批具有较强思想性、教育性、互动性的主题教育网站”的要求。

“易班”应运而生

上海历来重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近年来,特别是中央16号文件颁发后,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发展,扎实推动高校网络文化繁荣发展。针对目前的困境,上海教育主管部门立足于主动建设,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新阵地,努力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委托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推出了“易班E-class(网上班级)――上海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自2007年开通并在上海海洋大学试点起,“易班”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完成了从Web1.0向Web2.0的升级改版,并于2009年下半年,在上海七所高校试用。目前,试点高校范围内的用户注册率已达95%以上,某大学的学生在“易班”上注册率近99.5%,越来越多的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主动加入班级和学生交流,该校“易班”的日点击率近30万次,平均在线人数逾千人。

上海市教育系统在调研中发现:“易班”有挑战:要通过“易班”的建设将大学生吸引到教育系统创办的网站上,正面宣传。主动引导;有支持:“易班”的建设将纳入市教委“十二五”规划和信息委项目建设,加大在技术上、开发上和后期服务上的支持力度;有需求:“易班”的很多功能与社会网站有区别,如“易班”网盘功能没有容量限制、提供短信通道等。

“今天你易班了吗?”成为上海大学生见面的问候语。“基本上每天都会上,我感到这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交流平台,大学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找到自己喜欢的热门的版块,去发帖回帖,投票等等,还能建立自己的博客,相册,不亚于开心,人人。”21易班社区网友“丁荣”说。

“易班”项目是由市教卫党委、市教委等开发的高校网络文化产品。该项目集成了思政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和日常综合管理三大功能。经高校各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和各院系辅导员推动与支持,工作初见成效。

不同于社交网站的是,“易班”的功能设计紧紧围绕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考虑当代青年热衷表现个性、展示自我等特点,大胆融合了论坛(BBS)、SNS社区、博客、微博、相册等主流Web2.0应用,还结合校园管理、教学、活动等实际需求,实现了日程表、通讯录、资料库,话题、宠物、网盘等新颖独特的网络应用,学生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建立了一个个网上班级、网上社团、网上党支部,在他们共建共享的网络家园交流思想认识、参与班务管理、传递热门信息、沟通个人情感。此外,“易班”采用实名制注册,运用技术手段,积极有效地拦截有害信息,有力地保障了网上信息安全。

“易班”新模式

“易班”构建了网络育人新空间。“易班”立足于网络育人,以“服务师生、提供育人平台、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为运营理念,通过培育学生团队、开展主题活动等进行广泛宣传,学生不仅可以加入自己的网上班级,还能同时加入本校或其他学校开设的网上社团、网上党支部、网上兴趣小组等各类群组,成为一个个学生校园生活的新空间。“易班”采用全市、学校两级架构,用户不仅能在自己的“网上班级”中讨论班级事务,还能走出班级和学校,进入覆盖全市的公共网络社区,与其他高校师生实现跨校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市共享。如一名擅长心理咨询的辅导员,不仅能面向本班、本校学生,还可通过在线互动为其他学校的学生提供帮助;专业教师可以把自己的优秀课件挂在易班网络磁盘空间,供全市大学生共享下载,这样充分共享的空间聚集了大量学生,是高校育人不可忽视的新空间。

“易班”构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易班创新地采用了真实姓名和网络昵称相结合显示的策略。在同一个学校和班级中,每个用户以自己的真实姓名为标识在网上活动,方便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识别。在全市的公共网络社区中,用户则以个性化的网络昵称为标识进行活动。这种策略的引入,不仅让辅导员能更方便、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学生能在公共网络社区中畅所欲言,成为学生舆论集散地,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班级网络文化建设篇11

“易班”实际上是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社区,一个虚拟的交流平台,融合了BBS论坛、社交网络、博客、微博、邮箱、网盘、手机应用、即时通讯等功能。因为英文名称叫E―class,学生们给了它一个好记的昵称――易班。通过这一平台,你可以了解当下发生的热点新闻,可以和自己的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上传照片、撰写博客、微博,可以交换各种学习和生活的信息资源,参与各种校园活动。

二、为什么要建设易班及实际意义

(一)建设易班的目的

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举措。2013年教育部、国信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将易班建设成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示范社区”。易班的建设绝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易班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

我校正是认识到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在深入把握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借助网络的覆盖面广、信息传播快的特点,建立了易班工作站,以此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建设易班的实际意义

易班的实际意义及最强大的功能在于班级功能。它能够使每位进入易班的同学非常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对应的班级,随时掌握班级动态,其班级里面的话题可以清晰地看见辅导员和校、院两级的通知及其他事宜,也可以在此发表投票、评选班委等;班级里面的相册可以让同学一起分享各种学习和生活经验、分享各种生活情趣和喜怒哀乐;班级中的网盘可以保存学习资料,其大容量和无限永久性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储存和查找资料。当然,易班的论坛也是不可多得的分享兴趣爱好、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有效平台。

三、易班建设现状及成果

据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3年10月底,易班共有114万名实名注册用户,日均访问量500万次,峰值在线用户超过8万,各类资源超过1000万个,易班在高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成为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实践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

截至2013年10月底,西华大学易班注册班级数达到1620个,用户超过5万,西华大学易班总访问量1亿余次。我校易班用户活跃度2012年在易班59所高校中排名前三名,在2013年9月上海易班主站对高校活跃度的统计排名中名列第二,西华易班学生工作站被评为“十佳学生工作站”。

班级网络文化建设篇12

互联网创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并存的世界,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虚拟世界。互联网构造了一个双重生活世界,将同一个体置于不同的生存环境之中。教育的过程和要素实质上也置身于这两种生存环境中,即现实的生活世界和虚拟的网上世界。需要指明的是。现实和虚拟这两种教育环境不是截然分开、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和相互包含的。所以,网络时代的班主任不仅应对现实世界的班级实施科学的日常管理,还应关注虚拟世界里学生的生存状态,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和管理。班主任如何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环境下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呢?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一、通过局域网(学校校园网)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班级管理活动

这种网络化班级管理一般具有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和思想,是传统班级日常管理的延伸和补充。它主要是通过学校网站或者班级主页建立班级电子档案(数据库)、网上课堂、虚拟社区、网上班队活动、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多种模块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例如,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就开设了校园网,在网页中设立了德育板块和班级网页,但上面的内容在一开始创建后再没有更新过。教师和学生几乎不进入校园网的班级网页中交流思想和开展讨论,班主任也不会利用校园网进行网络化班级日常管理。所以,这种以校园网为依托的网络化班级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网络资源的建设和维护,以及学校管理层对网络化班级管理的认识和落实。虽然国家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已提出,用5至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但校园网的德育功能创建和班级管理信息化建设仍是一个需要重视和不断开拓实践的研究领域。

二、在网络上建立班级管理平台

目前,比较适合中小学班主任实施网络化班级日常管理是以博客(BLOG)和E-mail等为主的网络沟通方式。博客这种网络工具是一种“零进入壁垒”的网络沟通和知识管理工具,不仅简单易用,而且功能强大。普通师生只要会上网、发邮件,会文字编辑,就能够非常方便地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专栏,通过信息累积成类似于个人主页的个人网站。班主任可以用它建立班级博客日志作为写作园地、网络小报、德育专题、留言板等发表看法的场所。利用班级博客日志,班主任、全体学生和其它科任老师都可以参与到日志的记录中来,其中的信息量和真实性远比纸质日志更全面。同时,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也会更加活泼和生动。这个日志能够随时让每个成员都看得到,并且可以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评论,这种交互可以大大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加深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同时,班主任利用博客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袋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进程,通过超链接的形式与老师的博客构成一体,学生利用博客记录下每天所思、所学的内容,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定期了解各个阶段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以及学生个人知识形成和认识提升的情况。老师可以观察到一个更丰富、多侧面的学生个体,能够从学习知识过程的方法、潜能、心理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目前,已经有一部分班主任利用博客进行网络化班级管理、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例如,笔者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博客,可以看到老师与学生情感交流与碰撞后产生的火花,也能听到家长和学生开心的笑声,还能感受到这个快乐大家庭给大家带来的温暖。博客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又一种渠道,学生可以了解教师的观点和教育思想。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把不便当面说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对其它学生也有启发作用。

另外,班主任可用电子信箱建立“班主任信箱”,欢迎学生和家长随时用实名或匿名的方式交流想法和发表对班级管理的看法。例如,笔者在处理一起班级失窃事件中就很好地利用了电子邮件,不仅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也使丢失物品物归原主。所以,电子邮件可以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工作走向多元化,成为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新钥匙。

三、利用合适的时机进行适当引导和管理

班主任介入学生创建的QQ群、贴吧、BBS等班级网络论坛,定时关注学生论坛的内容。据调查,笔者的班级开设了学生QQ群,而且设立了两个百度贴吧,每个贴吧下面有数十个由学生创建的以年级、班级或个人名义开设的下属子贴吧。学生的参与面相当广,在贴吧中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评论老师的话题,有对学校、班级管理方面的建议,等等。例如,“某某班有新同学了!”、“评选人气老师”、“中职个性学生和班级评选”、“我有喜欢的人了吗?”、“打篮球最拽的是谁?”、“有意思的游戏”等由学生自发创建的谈论主题。这些由学生自发组建的QQ群和贴吧中没有或很少有教师干预,学生没有戒备心理,在虚拟的平台里,学生更易畅所欲言,展现真实的“自我”。班主任可以登录和浏览这些学生论坛,关心学生在虚拟社区中讨论的话题,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察觉学生中的一些不良倾向,以便能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和指导。

总之,面对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之下,班主任应通过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信息技术氛围,开展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班主任工作,以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和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芳,现代信息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2005,(04)

[2]李法贵,姜建民,浅谈班主任工作信息化的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4)

班级网络文化建设篇13

(一)文化氛围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3]。班级文化是否浓郁,对熏陶学生的情感十分重要。正确的思想舆论是班级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只有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凝聚力,促进班级工作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先进班集体创建中,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从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建班级特色刊物,刊物内容均由本班同学编写,尽量做到使所有同学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具有本班特色的文化氛围,以对学生产生暗示效应,陶冶学生心智。制作班级警言册,收集班级所有学生的座右铭和人生格言,时刻警示学生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当出现不文明、不正确的行为时,利用班级舆论认识错误,调整言行,消除班级的不和谐之音。这些充满精神文明的浓郁文化创建,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慰藉心灵,引领学生积极向上,崇尚精神价值的追求。

(二)管理氛围抓班级常规管理,建立有效的常规管理体系是创建先进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之一[4]。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体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共同的追求目标,在形成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班级管理氛围的营造,要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和生活学习态度的复合体,既是影响管理氛围的因素,又是班级管理成果的标志。营造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要不断完善班级管理机制,加强对班级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5]。班级活动的实施应以体验教育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参与性。班级活动的开展要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设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丰富多彩,不仅要符合班级、学校和社会的实际情况,还要适合学生特点,满足他们渴求知识、抒感、关心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使其明白道理、养成品质、锻炼能力,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过程管理和谐班级的建设需要注重班级的过程管理,过程管理的和谐体现在班级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规范化先进班集体创建,按照组织申报、开展创建、评审监督、整改提高、成果汇报等过程,有层次、有计划地实施。一方面,每一个过程的实施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这就确保了制度的规范;另一方面,每一个过程都有负责人进行监督和管理。创建先进班集体,需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是班级管理的主人,要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培养管理班级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相互竞争的良好班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网络班级”的和谐引导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开展网络班级建设,让学生在建设班级的同时掌握网络技能,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在学生参与“网络班级”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正面引导,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充分认识互联网的利与弊,更加深入地了解网络,充分发挥网络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功能[6]。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