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学习方法实用13篇

中医的学习方法
中医的学习方法篇1

(1)初级阶段:变理论学习为操作技能培养,初步掌握一般性疾病的诊疗技能。临床医学是以经验总结为主的学科。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的发展,这一学科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但是从总体而言并没有改变它的基本属性。临床实践证明,对于一般性疾病,采用以问诊和体格检查为主的诊断方法,往往已经可以得出正确诊断。而对于少见的疑难病例,常需要用到特殊检查和深入的理论知识予以分析研究。中职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既是对一般性疾病诊疗的实用型人材,所以掌握一般疾病的诊疗技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2)中级阶段:指进一步进入大专阶段学习,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临床经验,也懂得要对少见病疑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精确治疗,需要加深医学基础科目学习的道理。

中医的学习方法篇2

2存在问题

2.1中医院健康教育专科性差、专科知识面较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临床患者的中医健康教育除了具有共性的饮食、用药、心理等内容外,还有其专科性知识内容,调查中发现92%患者想更多的得到与自身疾病有关的教育内容,实习护士缺乏丰富的专科知识,不能有计划地、完整地将有关健康知识传授给患者,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2.2针对性较差,缺乏沟通技巧。实习护士不能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性格、接受能力等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缺乏与患者的沟通,使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机械化、模式化形式。

2.3教育内容医护解释不一致。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把握不及时或对疾病理解、熟悉与医生有偏差,而出现医护解释不一致现象,易导致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而影响健康教育的实施。

3指导方法

3.1中医学专科知识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随着医疗保健工作开展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所患疾病健康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高。加强专科学习,拓展知识面,是做好中医健康教育的基础。实习护士工作年限短,缺乏临床护理经验,由于在校学习本专业的课时较少、内容简单、专科基础知识把握不扎实,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首先加强实习护士专科解剖、生理、中药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我们采用专科知识与中医临床健康教育内容相结合的方法。如在指导其学习关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时,指导她们了解此类患者为什么要严格避免精神刺激,精神紧张。因为过度情绪激动时,可影响大脑皮层,兴奋延髓的心血管中枢,使交感一肾上腺素能的活动明显增强;使心输出量增多和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了心肌的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使她们既学习了生理知识又丰富了健康教育内容。这种指导学习方式既有爱好性,又易学、易懂、易把握、实用性强,大大激发了护士学习专科知识的热情。

3.2中医学专科健康教育内容练习指导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患者把握的专科性教育内容,护士必须熟练把握。因此要指导实习护士熟练把握专科操作技巧,如长期卧床的心脏患者应鼓励每日定时做主动性和被动性下肢活动,可加速下肢循环血流,减少血栓形成机会。肩手综合征的预防措施是每天定时指导患者做轻缓而又不致于加重心脏负担的上肢伸展活动,亦可在患者肩关节部位做预防性的按摩及热敷等护理。根据本科各种疾病特点,从发病原因、病情变化、治疗、手术、用药、饮食、预防、到康复指导等全程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系统地学习与指导。同时模拟患者向实习护士提问,以检验其把握专科知识熟练程度。

3.3与患者沟通技巧练习指导把握沟通技巧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沟通是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基础。在与患者交谈时注重语音语调要缓和、语速要慢,让患者能感到护士的热情、诚恳、耐心,对护士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便于健康教育的实施。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化,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年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凡对老年人、接受能力差的患者,语速要慢、要有耐心、多次反复地讲解,使患者真正理解并接受健康教育内容,使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让实习护士模拟患者进行练习,感受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实习护士与患者沟通能力。

3.4指导实习护士及时、准确把握病情变化。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心理状态等情况,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若实习护士未全面把握患者病情或未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就可能出现宣教不到位、错误性指导、与医生解释不一致的现象,易引起患者的迷惑或误解,造成工作中出现尴尬被动局面。也会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度及满意度降低。我们采取以下形式指导实习护士了解病情及时把握病情变化,对所负责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

3.4.1指导实习护士参加医生对新入院患者的入院检查。参加医生对新入院患者的病情检查,能较全面地把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身心情况,以利于健康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4.2指导实习护士认真阅读病历、各种检查化验结果。及时阅读病历并经常主动与主治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最新变化、治疗、用药等信息,使患者及时得到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3.4.3指导实习护士跟随医生査房。因为査房时患者向医生反馈病情的信息量较全面,倾听患者的诉说及医生的讲解,凡是对病情较重、不稳定、变化快和未确诊的患者,及时了解把握病情发展动态,使患者得到及时的、相应的、正确的教育内容,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避免出现教育内容与医生讲解不一致的现象,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满足度。

3.4.4指导实习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观察病情根据本科特点,除了解患者全身的症状体征及心理状态外,还要学会观察局部的病情变化,以指导患者做好局部的自我护理。

3.5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的指导。健康教育对于手术患者至关重要,手术患者大多对手术产生不同程度的惧怕、紧张心理,他们迫切想得到有关方面的指导,他们想了解有关手术的方法、过程以及手术的效果,不知如何做才能有利于配合手术。因此有效地指导围手术期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和预防并发症不可缺少的条件,指导实习护士观看手术操作过程或请主治医生讲解手术方法及患者应注重的问题等,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对患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有预见性的指导,预防和避免并发症发生,解除患者对手术的各种疑虑及心理压力,取得患者的信任,有效地配合手术治疗。

4效果

中医的学习方法篇3

虽然我国英语语言教学不断进行改革,但相对而言,仍主要局限于增加学生词汇量、巩固基础语法、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推行单纯理论学习的阶段。[1]

PBL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国外医学教育,后来扩展到多所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中。PBL建立学习小组,由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和方法的适当指导,让学生解决拟真情景中的问题。PBL与传统教学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相比,有许多新特点,如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等,能明显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语言表达、计算机应用、资料检索能力。[2]目前,PBL在多个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均有应用。而在中医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由于中医英语翻译本身发展相对其它医学相关学科较晚,故在教学层面开展中医英语课程其实还有局限,且教学方法单一。随着中医的国际化发展,理应逐步完善中医英语课程的教学。

二、PBL教学在中医英语课程的应用

在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加入中医英语课程,是对该专业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拓展与延伸。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英语专业的学生具备一些中医基础知识,培养其阅读中医相关中英文文献的能力,更着重于其运用专业英语进行中医翻译与交流的能力。然而,中医英语虽属英语范畴,但其本身已跨越了单纯英语翻译的领域,延伸到中医专业知识领域。故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至关重要。

1. 教学实施过程

选取我校英语专业大三54名学生为授课对象。此时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较全面,对英语各项基本技能能够较熟练地应用。在PBL教学前,先进行LBL教学,即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授以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为实施PBL教学打下基础。

进行PBL教学时,按照平均每组5人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次授课提前发放讨论资料,各组学生针对资料分析、整理、提出中医英语学习中可能的问题假设,形成讨论提纲并制作幻灯片。授课当日各小组集中讨论,1名学生作中心发言。在最后的讨论中,学生针对内容的重难点作课程总结,以书面形式整理上交教师。[3]

2. 评价体系

包括问卷调查和综合成绩评定。设计调查问卷以初步了解PBL在优化英语专业中医英语课方面发挥的作用,反映学生对该模式的意见和看法。综合成绩包括:①统一命题考试,即学期末进行试卷考试,占综合成绩70%;②平时课堂表现,包括PBL讨论发言、PPT制作(问题提纲及解决办法)、中医病例英译等,占综合成绩30%。

2. 综合成绩分析

经统计,综合成绩90分以上(优秀)的学生为1.85%;80分以上(良好)的为20.37%;60分以上(合格)的为77.78%。

从成绩来说,达到良好以上的学生仅约1/5,不算十分理想。这体现出一个矛盾,即一方面学生认可PBL,也觉得从中受益,但另一方面却又对该门课程缺乏足够兴趣,感到所学非用。对此,应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如增加学生的中医基础课程。此外,在学生的培养方向或将来的就业方向上予以适当引导,使之正确认识该门课程的设置意义。

四、讨论

总的来说,PBL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中医英语课的实施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值得推广。它具有独特的优势,也需适当地加以运用。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首先,PBL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讨论、教师适当指导的形式,由学生发现并回答问题,赋予学生主动学习的责任并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在讨论和自学中获得知识,相比轻易从教师口中听闻知识,更能令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其次,PBL重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之外的多种能力,如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有效组织利用时间的能力等。最后,PBL整合多学科。现代科学的发展本身就体现出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彼此补充的特点,中医学的发展也体现了这种趋势。研究中,以中医英语翻译为主线,用案例讨论的形式将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临床课程整合,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代替单纯的中医英语阅读讲授。综上,建议继续推行PBL教学,以深化中医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

三、结果分析

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PBL教学结束后,共计发出问卷54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

中医的学习方法篇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教育的主流,然而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授课型教学模式和学生的被动性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1]。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然而,研究型学习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得到普遍认同和广泛关注[2]。近年来,根据我院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及该课程的特点,我们有效地将“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参加对象

我系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和医学营养专业三个高职专业的学生,每年共计150人左右,安排时间第四学期。

(二)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教学安排。将该课程划分为:医学科研方法和论文的认知、文献检索与信息提炼、项目内容的选定、项目技术路线的设计、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的实施、项目结果的处理与总结、项目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和项目的汇报9个项目工作任务板块。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围绕“汇报――讲解――讨论”展开,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该课程的教学时数均为36学时。

2.项目内容来源和设计。课程要求项目内容选定按人才培养方案和行业岗位工作内容需求的原则,选择有针对性的项目工作任务,灵活运用研究型学习的理念进行组织教学,既达到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也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3.项目内容的组织实施办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首先教师根据对整个班级学生学情进行分析,选出学习态度认真、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项目组组长。然后组长再根据教师对成员的要求,选择其组内成员。每个项目学习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每个学生按照项目内容进行分工,各自承担相应工作任务,然后由组长负责资料整合与专题汇报。每个项目工作任务板块,学生均有2周的准备时间。每组必须根据每个项目任务的评分标准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环节项目任务的开展。

(三)教学模式的评价

1.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主要采取由项目评审小组和项目汇报评委组共同完成项目的考核。科任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项目评审小组,按照制定的课程项目评分标准,对项目选题、项目设计、项目汇报、项目论文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60%。项目汇报评委组成员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评委小组,按照《卫生管理系项目教学评分标准》对每组项目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40%。

2.问卷调查。自制调查表,每班随机抽取30名学生,集中发放问卷,当场收回。调查表的内容包括研究型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作用、能力的提高、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用SPSS 11.5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用频数分布来描述和分析这些数据。

二、结果

(一)项目内容完成情况

从表1的项目内容来看,学生选取的内容均结合了各自的专业发展特点和行业岗位工作需求。部分项目小组还设计了实验研究,也有部分小组还走出校园、面向社会人群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二)项目教学问卷调查结果

1.参加的项目性质。根据研究型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按照教学标准的要求,大部分学生是参照教师根据行(企)业需求设计的模拟项目,占54.42%;有44.58%的学生自己寻找的行业项目;而仅仅只有1%的项目为企业委托的真实项目。

2.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教师在研究型项目教学中扮演着主要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不同项目得以顺利实施。通过调查发现,有98.24%学生认为带教老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

3.学生的能力反馈情况。从研究型项目教学对学生最大的作用来看,认为可以培养团队精神的占80.67%;可以最大地激发创新思维和潜力占30.09%;也促进了解企业情况,占85.31%。在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改变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认为在专业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明显提高,分别为77.39%和65.45%;另外还有51%的学生认为明显提高了沟通合作能力。在研究型项目教学同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有74.52%的学生认为实践技能提高比较明显,而认为和其他方法效果一样的仅为3.80%。对于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35.67%的认为自己对项目策划表现最欠缺,但只有8.60%的学生认为是表达最欠缺。在研究型项目教学过程中,38.29%和36%的学生分别表示在老师指导下和小组协作下能独立完成该项目;而只有23.81%的表示能独立完成。学生在参与研究型项目教学中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分别体现在学过的理论知识无法得到有效运用和自身实践的操作能力不够,各占41.67%和45.49%。从学生完成项目后的状态分析可知,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目标更明确的学生占80.34%;有74.57%的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对未来充满希望,以及39.91%的学生后悔平时的学习不够;还有27.74%的学生表示收获了挑战成功的喜悦,有机会还想参加。

三、讨论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态度与角色转变

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必须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且还要有教学热情和乐于奉献时间的精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98.24%学生认为带教老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他们表示教师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起到了指导、促进作用而不是灌输作用,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的积极和轻松。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人们认知能力的增强,传统的教育将不再满足当前的需要。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不断发生改变。于是当代教育的教师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3]。所以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由教材的讲解者、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活动组织者。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地位发生转变

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而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基本行为特征和认知取向。在学生接受项目任务实施完成以后,明显提高了相应的能力,其分别是77.39%的学生认为在专业应用能力和65.45%的学生体现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96.20%的学生认为明显提高了实践技能。这是因为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采用的是项目任务组织教学,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观点而结束。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学生采取的是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构建知识。学习地位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成为参与者、探究者和意义建构者。学习方式也从听讲―存储―再现,转向了探索―内化―创造,使得学生在传统学习方式中被忽略和压抑了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特征得以释放和张扬,享受到了学习带给学生们的快乐。

(三)增加对行(企)业工作岗位的了解与关注

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学生通过项目的选取、实施与总结以及论文撰写后,85.31%学生认为促进了其了解企业的情况。对行(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将为学生实习与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高职学生由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零距离”人才需求培养目标。

(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服务集体的意识

在项目任务实施中,只有1.84%的学生认为小组协作精神太差是研究型项目教学中面临的最大困难,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意识到组内同学间合作是学生任务完成和获取知识的关键。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知识的获得,能增强与他人的合作能力,能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对学生的同伴关系、交流能力和知识的获得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他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学习成果;有利于帮助他们学到一些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做事的技巧。分享和合作也是社会对职业人才在未来工作中的要求。

(五)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其主要体现为:一是需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无法提前准备,学习盲目性大,加上学习能力要求高,跟不上研究型教学步伐,于是感到教学内容及课堂秩序有些乱。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网络,努力培养学生开发第二网络课堂,建立项目学习网络平台,方便学生学习与交流,并且需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与能力,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引导。二是当前课程设置上安排课时较少,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研究型教学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工作责任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全过程跟踪费时、费力,通常在耐心指导每个项目的实施时,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课余休息时间来完成指导工作。为了使研究型教学模式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出更能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校(院)应在制度制定时应注意适当给予倾斜,多鼓励教师开展新型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三是需要努力打造优良师资队伍与优良的教学团队。研究型教学模式具有学科知识点开放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的特点,于是学生在选择项目内容上就会涉及到专业各学科知识点的有机结合与运用,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多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作为项目指导组,参与到学生项目指导的工作,为学生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喻思红,范湘红,赵小红.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0-382.

[2]尹伟,范旭,胡德渝,等.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口腔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53-54.

[3]王林发.研究型教师培养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10,367(8):105-109.

[4]范秉琳,杨志军,袁建梅,等.“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6):62-63.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of "Research-based learning" in the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sis Writing Course

YANG Ming-fei,WANG Xu-hui

中医的学习方法篇5

1 加强组织管理,科学设置课程

1.1 强化临床教学,创新课程设置

要提高中医临床见习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科学管理和合理设置课程。在临床医学院设立临床见习教研室和临床技能培训教研室,由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担任教研室主任和秘书,从承担临床见习教学任务的科室抽1至2名教学认真严谨和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主治医师或总住院医师担任教研室成员,专门负责承担临床见习教学任务,根据临床见习教学课时发放相应的临床见习课授课金。同时加强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管理,教研室主任应根据学校每学期下达的临床见习课教学任务分解到每个临床见习教学教师,临床见习教学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在临床医学院的病房或门诊积极准备教学病例(或已收集到的典型教学病例)进行备课,根据不同的临床见习教学病种特点,采用参观法(查体示教)、实践法(技能培训)、病例讨论法(临床病例讨论)和精讲复习法(见习讲座)等不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临床见习教学方法,强化临床技能实践,提高临床见习教学水平。

1.2 强化技能培训,完善评价体系

要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就必须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临床见习教学内容要以常见病、多发病和独具中医疗效特色的病种为重点,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为目的。进行临床见习前最好能在学校模拟医院接受医疗工作知识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让学生熟悉临床医疗环境、医院工作流程和医疗规章制度,掌握中医临床诊疗思维模式和医患关系沟通技能,了解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为临床见习教学工作打下基础。避免学生刚进行临床见习时的紧张慌乱、茫然无序的现象,纠正教师无备匆忙带教,学生缺乏感觉茫然听讲的低水平不良教学习惯。要加强中医临床见习教学的质量管理,建立和建全中医临床见习教学的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体系,强化集体备课和听课试讲等教学制度,建立和完善临床典型病例和典型体征的临床见习教学资料的收集和编辑工作,强化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努力提高临床见习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带教水平

临床见习课的内容主要应以临床观察、技能操作和病例讨论为主,基础理论主要在课堂讲授时完成,在见习课中,不能变成大班分小班的理论课,理论讲授的内容应少而精,主要以课堂未讲而与实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在见习过程中与疾病关系最为紧密的理论为重点,起到对课堂补充作用及重点知识的巩固复习作用。每一单元的见习课应调动学生围绕1至2个疾病为主题对相关的症状与体征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特别要强调要善于应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进行讲授,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医风医德行为。

2.1 参观法

(查体示教) 是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在医疗区、实验室等场所直接感知学习对象的方法[1]。参观法多用于对某些基本症状和体征的认识,主要是给予学生以感性认识。由带教教师示教,在示教过程中现场讲授其症状与体征的询问、观察和检查要点及其临床意义等相关知识,特别是中医四诊的望诊和切诊。如舌诊,不但要望舌苔,还要观察舌质和舌体;不但要辨认颜色,还要辨认质地;不但要掌握望舌的方法,还要理解其临床意义和灵活应用等知识。在参观法中要重视教学病例的选择,见习教学病例的选择对临床见习教学是非常重要。只有好的教学病例才会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临床知识。在选择见习教学病例时要注意选择典型病例,能配合的病例,对病情影响小的病例,无医疗纠纷倾向的病例,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

2.2 实践法

(技能培训)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或修正学生的动作,如完整病例书写(门诊和病房)和医疗操作技能等。学生必需亲自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然后作出临床诊断和提出进一步的处理和治疗意见,并完成完整的病历书写,带教教师主要对学生病史询问的缺陷、查体中的操作手法的正确性等进行点评、修正。医疗技能操作主要由带教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认真观察、领会,并能熟悉地复述医疗操作的方法和要点,在条件成熟时由带教教师指导,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在具体操作实践中领会其要点和掌握其技能。

2.3 讨论法

(临床病例讨论) 由临床见习教师带领学生对教学病例进行简单的病史询问和查体后,对其病历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在病例讨论中以学生发言为主体,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讨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为目的,教师进行提问和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和思路展开热烈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简要的小结和点评,在点评中要充分将中医经典著作理论融入到临床实践中,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讲授的理解和中医经典著作理论的理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见习教学效果。特别要强调要善于应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进行讲授,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方式,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

2.4 精讲复习法

中医的学习方法篇6

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学习方式

医学人文教育将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医学实践相结合,需要的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习得,更重要是在医学实践活动中的融入,目的是培养医学生的成为高素质的卫生专业人员。医学生是我国医药卫生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我国医学科学研究,教学传承与医疗工作的希望。因此,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逐步加深,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研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研究视角上,以单一的视角为主,主要涉及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其中学校视角占绝大部分。学校方面研究主要从课程设置方面探讨,周万春等[1]指出,医学生人文教育不足主要体现在医科院校设置的人文学科之间缺乏互动联系,人文教育课程与医学科学课程未能紧密结合,是影响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源。苏强[2]认为,医科院校缺乏对医学人文的认同,人文课程设置不严谨,课程结构单向性,医学人文学习与医学专业学习存在较大的割裂现象,医学人文难以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方面的研究则是关注教师的人文素质和人文课程的授课方式。吕青波[3]认为,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关键,当前的医学人文授课中,人文精神未能有效传递,教师自身对学生没有起到示范、引导作用,使学生仅在乎学分和成绩,无所谓自我塑造,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杨佳[4]通过医学生人文教育需求的调查,医学生对人文课程的授课方式提出了看法,人文学科教师多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课程缺乏吸引力,授课内容缺乏新颖力,导致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很难与医学实践相联系。学生方面的研究,以学生为视角研究医学人文教育较少,且大部分是研究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认知。李钧[5]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是由医学人文教育不足直接导致,而在传统培育模式影响下,医学生仅看重专业内容的学习,对医学人文精神缺乏正确的认知,忽视人文知识的学习,忽略自我塑造,医德修养欠佳。李贞玉[6]通过对某医科大学在校医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发现医学生在对人文课程重要性的认知不足,医学生更偏重于可以在临床医学活动中运用的人文科学,但是对于可以扩展思维和开阔视野的人文课程不够重视。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依然在继续,可是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效性却没有明显的进步,人文教育一直都处于薄弱状态,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缺乏,从医学生学习的视角研究当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陷入了教育单向性的困境中。

1医学生医学人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分析医学生在医学人文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是为医学生提供学习医学人文方式的前提,当前医学生医学人文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3个层次。

1.1医学生医学人文学习环境缺失

医学人文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医学人文教育中理论与实践不能形成二元结构,它们必须要融为一体,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而实践是对理论和认知的最适合的修正。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医学人文教育的开展,然而医学人文教育过程主要局限于课堂之中,教育的内容也无法按照学生自己的个人兴趣与爱好自由组合与搭配。首先,在课堂中,医学人文教育无法利用固定的仪器或设备指导与检验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学生更不能通过自学获取探究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判定自己对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到达了何种程度,也很难在课堂上激发同学们对医学人文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会主观判断医学人文知识是晦涩的,毕竟他们对医学人文的学习脱离了环境。其次,即使教师在课堂中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的教学手段营造一份医学人文氛围和实践情境,一方面课时及营造的环境都是具有局限性的,另一方脱离了课堂医学生的医学人文学习环境就发生了缺失。在课堂外,学生没有固定的人文环境供他们进行医学人文的实践性学习,学生对于医学人文知识的把握远离实践,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的学习只有表层学习无法达到深层次的学习。此外,校园环境中人文的缺失。很多学校往往过多的注重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在校园环境中更多是科学精神的营造和体现,而医学人文精神则无法更好的融入在校园环境中。

1.2医学生对医学人文学习认知偏离

医学生接受医学人文教育时秉持的认知,决定了学习医学人文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课程。首先,医学生并不完全认同医学人文的价值,尤其是实践过程中,他们更容易接受医学科学给他们带来的明显成果与满足感,而将通过学习医学人文而获取的成果和满足感屈居此位,甚至是在医学科学学习任务增多时,选择放弃对医学人文的学习。其次,医学生学习医学人文是被动式,即对医学人文本身并没有兴趣,而是为了获取学分或者其他动机,这样非主动性的学习,往往采用的是背诵、记忆式的学习方式,在考核结束后很容易随着时间推演而遗忘,这样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的学习也只是应试的原因,无法迁移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最后,一直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医学生对偏重对医学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认为医学科学知识和技术可以受益终身,忽视了自己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尤其是当学校开设的人文课程选课自由度低、教师授课方式局限时,医学生更容易错误认定自己对人文学科不感兴趣,这样错位的认知无法激发医学生学习医学人文的兴趣及使用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医学生正确的学习是影响医学生有效学习医学人文的主要因素之一。

1.3医学生对医学人文学习主体性不足

以往的医学人文教育改革从未停止过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状态。教学方法在不停的变革中,老师也在尽可能的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完成医学人文教育活动,然而在教学方法变革的背后,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将师生之间定位于主客体关系,教师作为医学人文教育的主体,而学生成为医学人文教育活动的客体,教育者主要通过教授知识的方式传递信息,连结主体与客体,他们之间形成了主动讲授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通过各种主动的途径将自己的医学人文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医学生,而学生按部就班的接受着老师传递过来的信息,无论对错全盘接收,依旧保持着应试的心态,以复制性的方式完成医学人文的学习。医学人文教育是凸显人的教育,就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虽然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医学人文知识方面,但是不能因此而剥夺了学生主动性。当前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主体之间间隙大,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受阻,缺乏有效互动,没有走进彼此的世界。老师和学生两主体之间参与度不高,未能搭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医学人文学习,难以提高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水平和效果[7]。

2医学人文教育中医学生学习改进途径研究

学习方式对医学生学习医学人文知识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质量,转变和改进医学生的学习方式极为重要。医学生当前的学习方式既受到医学生自身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结合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趋势,通过营造医学人文学习环境,帮助医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认知以及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从而改进医学生的学习方式。

2.1营造医学人文学习环境

医学人文学习环境的营造,应按照3个层次进行规划发展。首先是对学校整体医学人文学习环境的营造,在整个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各个高等医学院校的统一性,结合本校历史及实情进行适宜的学习环境营造。医学人文学习环境的营造既要包括硬件设备的提供,还要包括软件设备。为医学生医学人文学习提供相应的设备,如人机对话模拟设备,模拟与患者的医疗活动全过程,同时也要注重人文类校内活动的开展,从日常的校内活动中,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次,课堂环境的营造,医学人文从知识到践行,需要利用课堂进行转换,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课堂环境叠加临床环境的大环境,在课堂环境下医学生仔细观察学习,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临床课堂下学生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可以模仿甚至是发挥使用自己学习到的医学人文技能。最后,临床实践教学环境的构建。改变以往医学生临床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医学诊疗活动的开展为主的情况,将医学生部分医学人文教育转移到学生到临床实习期间开展,医学生可以在医疗诊疗互动中真实的感受到医学人文的重要性,由临床医生为他们开展教学活动,有着更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下单向的教育模式。

2.2构建良好的学习认知

在医学人文学习活动中,医学生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认知不同,影响着他们在对医学人文学习时加工策略与管理策略以及动机等,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均会导致医学人文学习的质量不同。首先,协助医学生正确认知医学人文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医学人文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以及它对医学实践活动的协助作用,打破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对人的认知,为他提供实例证明,医学人文存在的现实意义。在医学新生入校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添加医学人文教育的认知活动,将医学人文教育活动的开展先于医学科学教育,从意识层面构建一个对医学人文的认知。其次,了解帮助医学生尽可能了解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学习的差异,学习的主体与环境都发生了转变。医学人文的学习既强调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注重与他人的联系的紧密性;既要保留医学的工具性,还要秉持医学的人文性。所以医学人文的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尊重他人意愿时能独立思考。医学人文的学习不能仅仅被动的学习参考书籍,比对已形成理论,而是要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找到与当时的情境最为适合的知识与技能。最后,改变当前医学生学习医学人文的获取学分、资格或者证书的低层次学习取向,尽量转变为兴趣取向、成就取向或者意义取向的高层次学习取向。通过开设更为多元化、贴近时代背景的人文课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医学人文的兴趣及求知欲。同时,改变考核方式,事实上,在不同课程背景下对医学人文的学习结果的考核方式是无法统一且只用一张试卷判定的。此外,在医学人文学习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行为,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满意度,学生即使是走入误区,老师也要通过合理方式帮助他们修正,正确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鼓励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2.3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法

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将改变学生课堂中被动式的接受医学人文教育,提高医学人文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首先,开展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同伴之间不是自由搭配而是遵循学生成就、能力、性别等因素互补分组。通过相互配合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以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作为考核依据,考核成绩以小组整体为单位,单独个体的优秀并不能成为评价的最终结果。合作学了考虑对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将人文精神融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将学习的权利和学习考核的结果交接到学生手中,从被动式学习渐进为主动学习或者同伴拉动学习。其次,改进问题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医学人文学习方式在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的课题被广泛使用,但是效果却是差强人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高中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于传统的问题式学习并不能完全适应,改进问题式的学习方式也成为了医学人文教育中医学生学习改进的途径之一。大规模开发在线课程(MOOCs)具有开放程度高,课程内容可反复学习等特点,应用现有的MOOCs帮助医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运用工具,学习医学人文知识及修取学分[8]。MOOCs的使用可以扩充学生选修医学人文课程的方式,减少医学生为修学分而选修自己不喜欢医学人文课程的现象。学校可以定制专属课程并为学生提供在线教师指导,指导教师与学生彼此匿名针对问题进行探讨,学生们也自发组成微课堂与教师进行交流,将基于问题式的学习方式有所改变,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求。最后,存有研究性学习。在医学人文中可以少部分的开展研究型学习,研究性学习目的是为了医学生在医学人文教育活动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医学人文知识和应用的方式,进行医学人文的学习。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科学研究医学人文知识的情境和途径,学生通过科学研究的方式回应教师,形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模式。教师对有关医学人文精神的现象和问题提出疑问,医学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或者场景模拟等方式回应并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探索解决问题。在不断的研究是互动过程中,培养医学生对学习到医学人文知识的反思。在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医学人文教育的重心由向学生传递固有的信息,转向支持学生深度的学习,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主动获取信息、有效迁移应用到医疗服务活动中,同时在学校与临床实践活动中,营造主动学习的情境,增加对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让医学人文精神由内而外的形成。

作者:卢柳衡 邓砚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 右江民族医学院校党委

参考文献

[1]周万春,于淑秀.关于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整体设计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4,35(11):48-50.

[2]苏强,吕帆,林征.医学人文教育的危机与重塑[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4):66-70.

[3]吕青波,刘翔,邵奇鑫,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6):986-989.

[4]杨佳,徐一楠.关于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1):122-125.

[5]李钧,刘宁生.基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医学人文教育回归的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5):668-669.

中医的学习方法篇7

2充分了解中医学学科特点及中医院校学生学习方式,是构建良好中医教育方法的基础。

教学过程实质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现行的中医教育多为教师集体备课、大班为单位的院校教育,为培养中医药高精人才,应当在充分了解中医药学科特点、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突出传承教授的方式,以门诊跟诊、小班教学、案例讨论等为主要方法。中医学的学科特点是中医学教育方法的导向。中医学专业课程设置门类繁多,教学内容复杂多样,这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有的偏重于调查、实习,有的着重于推导、论证,有的偏重于临床、试验,且随着各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影响教学方法,进而使得教学方法表现出了鲜明的学科特点,因此,在中医学教学方法的实施中应予以体现全面发展、德业相辅、终身学习等规律便尤为重要。我们当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带动式、鼓励式的方式不断培养其勤于思考、敢于表达、勇于突破的思维习惯,做到层次清楚、类别多元、多方参与,积极探索多向交流与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有效地实现中医药人才的加强与领军人才的培养。王永炎院士提出:“继承—验证—质疑—创新”应当作为中医传承的基本思路。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到“读经典做临床”,仍是中医教育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的关键环节。

3拓宽中医教育方法思路,积极借鉴西方教育方法学

中医的学习方法篇8

2.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的理论依据

学习系统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指学习者的知识、智力、能力和学习心理品质四大结构组成的整体系统[6]。自我评估就是对自身内在特点和外显行为的自我认识、自我判断,并以此作为调控后续活动的依据[7]。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行为和学习活动是在自我意识支配下、通过自我动机和自我选择付诸实践的。因此,建立自我评估系统既是大学生自我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高质量完成复杂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内在保证。按照现代教育理论,中医药院校教育是动态过程,在教育运动过程中当“教”的一方确定之后,教育过程就逐渐变为以学为主。中医药院校教育应当结合中医药学特点,在实践中贯穿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两大基本特征:整体观和辩证论治。院校、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医院校学生也要通过构建“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来完善个体内部学习环境。对于学习中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视作“学习伤病”,只有经过“辩证”才能找到“对症良药”。

3.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的结构及内容

建立“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应当包括三大结构:自我评价、学习病案和学习方法。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实践”的规律,三者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中医学习自我评价学习方法学习病案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药学习,学习主体从整体进行自我评价,发现导致学习质量差强人意的原因,从“学习伤病学”(“学习伤病学”是第四军医大学王山青同志于1988年一次学术会议上首先提出的。)的角度建立学习病案,调整学习行为,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建立“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包括建立学习系统自我评价体系、中医药学习伤病病例和中医药学习目标与方法管理档案。

二、两者之间的关系

1.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高等中医药教育主体性的根本体现

从前述概念中可以了解到,对学生而言,要树立主体性的自我培养意识,在教育过程中从被动接受知识、技能转变到掌握和自觉运用规律学习和发展多种能力、品性,使自己早日具备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主体性。作为主体性的核心、本质的人的“主动自我”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才是最重要的中心环节,只有达到了这方面的要求才意味着主体性的最后形成[8]。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教育主体性不仅体现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招生、经费投入等方面中医药学所占的比重,还体现在中医药专业学生对中医药学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当前中医院校向内涵发展应有的理念,也是中医药教育主体性的根本体现。

2.建立“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是高等中医药教育主体性的直接体现

前述“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的结构和内容表明,建立“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的实质就是中医药专业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专业学生对中医药学习的态度普遍较积极,对知识、智力、能力和心理品质四大系统的自我评估结果总体良好,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一五”期间中医药教育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初见成效,但优秀等级的较少。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较为稳固,但是学习中医药的方法和能力却有明显差异,仍有相当部分学生未能认识到中医药学的特殊性,未能找到合适的方法,从而影响到最初学习中医的热情。如果“以中医药为主体”解决的是院校层面的“以何为主”,那么在学生层面突出主体性的关键就是探索中医药专业学生“如何为主”,由此建立“中医药学习自我评估系统”便是题中之义。

中医的学习方法篇9

在外科学实习教学中,对实习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为此,在2010级外科学实习的部分同学中采用了一些新的临床带教方法和措施,通过制订临床思维能力考核试题客观的评价新的临床带教方法的效果;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目前的现状及解决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实习的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实习生40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临沂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实习的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实习生40例为对照组。两所医院的泌尿外科带教老师均按照我校毕业实习计划执行,教学内容以实纲为准,两组医院规模、科室配置、实习带教等条件类似,两组学生在第4学期考试成绩、性别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 基本的教学实施过程为学生进入病区后,由老师进行现场带教,问病史、查体,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提出初步诊断及治疗方案,教师介绍本人的一些诊治经验等。

1.2.2 实验组采用新的外科学实习带教方法

1.2.2.1 以学生为主体,以临床病例为中心,结合问题导向学习(PBL)进行思维训练。实验组PBL教学过程采用PBL教学法的四段式教学:提出问题;获取患者资料;讨论疾病情况;分析总结。步骤如下:①提出问题:由带教老师针对本次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3~5个问题,问题主要涉及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询问病史,查看相关检查,获取患者有价值的临床资料。③学生3~5人为1组,围绕带教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要求每位同学积极发言,结合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患者的临床特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本组的讨论结果。④分析总结,教师结合各组的讨论结果,点评各小组、点评讨论内容,讲授本次课程内容的难点、重点。

1.2.2.2 严格教学查房制度。①教学准备充分,教师和学生都能熟悉患者病情,准备必要的临床影像材料,如X线片、心电图、CT片等,全面掌握患者近期病情变化情况。②计划目标明确,教师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并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层次分明。③讲授内容清楚,重点、难点突出,结合病例综合分析收集的资料,正确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内容,注意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1.2.2.3 严格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科领导及带教老师要关心重视此项工作,要挤出时间检查患者,阅读病历,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鼓励实习医师积极发言,要求实习同学认真做好总结。

1.2.2.4 每周1次的专题学术讲座。学术讲座内容要切合本科室的实习内容,既要符合实习生的特点又要联系本次内容的国内外进展,使同学们通过专题学术讲座提升学习兴趣,增加专业知识,开阔临床思维空间。

1.2.2.5 以素质为导向,加强人文教育。在临床带教工作中,始终贯彻、体现服务的精神,让患者满意的理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1.2.2.6 注意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结合,注意患者病情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注意辅助检查和临床思维的结合,提高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外科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1.2.3 临床思维能力考核

1.2.3.1 考核内容及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1-2]制定临床思维能力考核试题,试题考察包括以下4个方面能力:①能够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查阅相关文献并找出答案和思路。②能够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以获得有价值的病史资料。③能够对外科的常见疾病提出自己的诊疗方案。④针对某一症状提出有意义的鉴别诊断。

1.2.3.2 考核形式及时间 参与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计80名实习生,在实习前进行临床思维能力考核,实习结束后再次进行临床思维能力考核,对考核试题参考同一评分标准进行量化打分。

1.2.4 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调查 通过本课题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设计调查问卷,采取便利抽样的方式,在上述2个医院中进行,调查对象包括同期实习生、临床带教教师、医院科教科相关老师、护理人员(比例为2∶1∶1∶1),每个医院调查100人;调查内容包括医学类实习生目前的临床思维能力现状、原因、提高医学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共计3个题目,每个题目下设4~10个答案选项,要求被调查者按照答案的确切性从10个备选答案中选取认为最重要的3个答案。

1.3 质量保障

本次研究所应用新的外科学实习带教方法,在实施前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统一带教标准。调查问卷要求课题组全员参与设计,问卷指标筛选要慎重,并进行预调查,并统一培训调查员。研究中涉及的数据均进行统一核查后,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实习前后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比较

实习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63.33±4.72)分、(62.67±5.6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87,P > 0.05);实验组实习后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为(79.52±4.83)分,实习后优于实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4.20,P < 0.05);对照组实习后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为(73.25±4.69)分,实习后优于实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09,P < 0.05);实习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53,P < 0.05)。

2.2 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调查

本次研究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2份,结果显示,65.3%的调查者认为目前临床医学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一般,27.4%的调查者认为目前临床医学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差或者非常差。目前临床医学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现状的原因的三个原因依次是现行的医疗制度、临床带教方法、实习生自身不认真对待。提高临床医学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排位前三名的依次是:改革带教方法、加大考核力度,带教老师重视。

3 讨论

3.1 提高医学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极端重要性

临床思维是医生在对患者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患者的感性材料,结合医学理论知识,用自己的思维判断、分析、综合,达到正确认识患者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选择诊断方法、治疗的过程的理性思维过程[3]。医学实习生经过培养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直接面对的是患者,要战胜的是疾病,虽然目前医疗科学技术日益先进,各种先进的检查设备、新研发的各类药物、创伤越来越小的外科手术等,但是临床工作中见到的患者多是以某一个症状而就诊,如何从这一症状入手,找到病因、选择合适、正确、科学的诊治方法,这就是医师的临床思维。临床思维是贯穿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一条主线[4],在患者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去伪存真,在种类繁多的诊断方法中择需录取,在疗效各异的治疗方法中按效实施。正确的临床思维是治愈患者的前提和保证[5-6],同样错误的临床思维将使患者遭受不合理的检查方法和错误的治疗,导致患者误诊误治,作为一名医学实习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实习阶段,一定要注重正确临床思维能力的养成,这是以后作为一名合格临床医师的基础和关键。随着现代高科技医疗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技术的进步,使许多疑难杂症的诊断变得更加容易,但却削弱了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7],这对实习医生的成长极为不利的。实习医生往往重视各种辅助检查如:B超、CT、ECT、X线等,却忽视了最基本的问病史、查体对疾病诊断的价值,因此加强实习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目前面临的医疗环境对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8],首先是目前大的医疗环境,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医院为了减少医疗纠纷和保护自身利益,把医疗安全放在首位,这样一些客观因素在无形中给实习生实践技能操作的机会、自己独立思考患者疾病的处理方法就减少了;其次,作为医院里的带教老师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患者身上,在思想上就不重视对实习医师的培养,实习医师的带教老师多为医院的医师,对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等研究较少;再者,由于实习生面临就业、升学等压力导致实习不认真对待实习,在目前的这种医疗环境和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我们要探索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带教方法。

3.2 新的外科学实习带教方法的特点

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外科学所占比重较大,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大部分的外科疾病都需要手术治疗,外科实习以培养、提高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9-10],但是我们不能把外科实习医师培养成只会开刀没有临床思维的“开刀匠”,在外科实习教学中,让医学实习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并由此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实习教学方法尤为关键[11-12]。在本次研究中新的外科学实习带教方法的核心要求是把传统带教法中的以教师为主体变换为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师讲授为中心变换为临床病例为中心,把学生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方法(LBL)变换为PBL学习法,同时加强基本制度建设,注意营造学术讨论的氛围,注重了技能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做到了实践、思考和知识三者的结合,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3 对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及建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实习可以显著提高医学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新的外科学实习带教方法优于传统带教法。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调查结合目前医疗现状和实习学生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①目前医学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普遍较低,这与现行的医疗环境、医患关系、教学模式、教育环境等有关,虽然现行的各类考试中对临床思维能力的考核并未引起重视,但我们对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一定要加强,不能削弱。②新的外科学实习带教方法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但这是带教老师思想重视、投入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是实习生认真对待、刻苦学习的前提,要保证新的外科学实习带教方法的教学效果需要相关制度的建设保障。新的外科学实习带教方法在问题的设计、组织形式、效果评价、教学内容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总结,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完善、改进,再加上制度的建设保障,相信这种新实习带教方法的推广一定会更好的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更加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文卓,程黎明,杨长青,等.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考核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4):412-414.

[2] 田作军,奉俊敏,吴宜娟,等.问题导向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对神经科见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 (7):96-97.

[3] 庞丽红.妇产科临床见习带教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S1):260.

[4] 王军凯,吴颖,徐丹枫,等.泌尿外科实习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3):327-329.

[5] 黄成惠.临床的思维过程及其特征[J].南京中医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4):169-171.

[6] 张之南.如何在实践中掌握正确临床思维-在协和医院赠书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实验诊断学,1998,2(1):12.

[7] 江锦平,李雪松.实习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刍议[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5):319-320.

[8] 冼磊.多媒体教学在心胸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9,31(9):1395-1396.

[9] 高明,熊辛,梁红敏.对麻醉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新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3):299-301.

[10] 叶钢,易善红.浅谈影响外科实习教学质量的问题与改革[J].重庆医学,2008,37(2):208-210.

中医的学习方法篇10

Key words: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practice quality

临床实习的目的是完成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是临床专业医学生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充分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操作技能的最佳途径,医学生要在实习期间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巩固、应用并升华,使之转变为临床工作能力,完成医师从业前的最后训练,为日后顺利成为执业医师奠定坚实的基础。但随着社会就业环境变化、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医学生临床实习正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冲击。

1常见的影响因素

1.1学生就业因素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对一部分人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医学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矛盾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观,用人单位主动或被动对人才招聘追求高学历,使得大部分学生不管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加入考研的行列,把实习的时间用于准备研究生考试,参加各种考研辅导班,脱岗复习等,对实习只限于应付。其余学生者疲于参加形形的各种供需见面会,而无心顾及对他们很重要的临床实习。总之,就业因素可导致学生对实习不感兴趣,被动应付,更谈不上动手操作,严重影响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1.2医学实习生医疗活动的合法性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实习生不是执业医师,当然也无医师的权力。那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活动是非法行医吗?卫生部公开表示,严格意义上说,医学生在医疗机构的临床实践活动是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实践活动,而非正式的行医。对这种活动的管理,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不属于非法行医范畴。根据卫生部、教育部两部门联合印发并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行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医学生在临床带教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可以接触观察患者,询问患者病史,检查患者体征,查阅患者有关资料,参与分析讨论患者病情,书写病历及住院患者病程记录,填写各类检查和处置单、医嘱和处方,对患者实施有关诊疗操作,参加有关的手术”。随着《侵权责任法》于2010年7月1日的实施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志愿作为教学资源的患者越来越少,这给临床实习教学带来很多困难。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赋予医学实习生任何医疗活动的权力。因此见习、实习医生并不具备独立工作的权利,这一点在从学生进入临床的第一天就应该明确。实习医师所有的工作,包括书写病历、处方、下达医嘱以及进行相关操作都必须在带教教师指导和监督下完成。若未经老师允许,擅自进行相关处置,都有造成医患纠纷甚至触犯法律的危险。

1.3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影响良好的沟通能充分获知与疾病相关的信息,了解患者的所需所想,简洁明了地解释疾病的诊断情况、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的目的、结果及预后,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有问题出现时协调解决[1]。我国的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时,基本无社会接触及人际交流经验。实习中,学生常表现出与环境不协调,缺乏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加之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在医患沟通上缺乏技巧和策略,与患者交往中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这使他们在今后在处理复杂的医患矛盾中,极易处于被动状态。

2相应的解决对策

2.1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临床带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巩固。带教老师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熟练正规的操作技术,而且还应有娴熟的沟通技巧,要有把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带教能力。实习带教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接触学生的时间更多,了解更深入,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学生渴求哪些方面的知识,哪些地方存在缺陷,帮助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技能,从而总结教学经验,对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医学知识,从而不断总结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2加强法律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医疗卫生事业正在走向法制化轨道。近几年多部涉医法律的颁布,一方面对医务人员依法行医提供了依据和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社会进步了,各种法律知识的普及使民众的维权意识增强,处处以法律法规来衡量和要求医疗行为和医疗结果[2]。所以医学生应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依法行医、知法、懂法、守法。例如在未取得执业资格证时,一切医疗活动都必须在老师的指导监督下完成,避免自己的行为引起不良的后果,引发医疗纠纷。医生这一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危的职业与法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应享有的权益更加重视。医学生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既要了解医务人员应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又要了解患者所享有的权利。才能不侵犯病人应享有的合法权利,同时也为自己在行使医疗行为中树立自我保护的观念,减少未来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3]。

2.3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目前医学院校基本无系统的沟通能力课程,有些院校虽有相关讲座,也仅以业余安排,学生自愿参加形式出现。而沟通能力的培养,仅依靠1、2次讲座时不可能完成的,应根据各个教学阶段的不同设立相关必修课,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可在医学院采用书面教学、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小组角色模拟和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小组模拟活动包括学生分别扮演特定的角色或某种疾病“患者”与“医生”进行交流,并和参考录像带对照,使学生有机会观察他人和自己的行为,以利于改进交流方式和提高沟通能力。

医学生从单纯的学校课堂到相对复杂的医院病房,学习内容和方式、生活环境、接触的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导致了部分医学生思想准备不足,不能很快适应实习生活,在临床实习中欠缺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能力,不能很好处理与同学、带教老师和患者的人际关系,造成医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只有端正临床实习思想,解决好实习态度,保证有充分的实习时间,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医疗事故防范意识,才能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完成医师从业前的最后训练,为日后顺利成为执业医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医的学习方法篇11

我们在前期的高等院校教学评价中,进行了相关的岗前培训,收到较好的效果。目前的医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都促使我们必须积极推行岗前培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

3岗前培训的方法和内容

3.1入院下科前培训

3.1.1爱院教育:首先由医教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和相关科室概况、医院特色项目、医疗设备、科研学术水平等情况,通过介绍使学生们明白他们已是一名真正的实习医生,让实习生热爱所在医院。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融入到大集体生活中,并释放他们的热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1.2规章制度的宣教: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医院工作秩序、防止医疗差错或纠纷、提高医疗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法规[1]。将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具体详尽的介绍,让实习生明确各个环节人员的职责,并让学生起监督作用,促进教学工作的落实,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整个实习过程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1.3医疗安全教育:近年来,随着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医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结合典型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让实习生认识到医疗安全、医疗风险、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和防范、医患法律关系的重要性,明确在医疗过程中自己及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安全及风险意识,提高工作的责任感,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另外,在医疗过程中,医生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情况,会接触被污染的器械等,通过典型的例案,让学生在医疗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

3.1.4医德医风教育:要使医学实习生完成从一个医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转变,必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加强实习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使实习生深刻领悟到“救死扶伤”的内涵,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在医德医风教育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让学生明确医德医风的基础、重点、方向和核心等内容[2]。同时组织实习生观看先进医务工作者生平事迹的电影或录像,讨论观后感,让学生感受到先进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3.1.5病历和处方书写规范:病历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对实习生进行病历书写的培训,可使实习生掌握病历书写的相关要求,明确正确书写病历的重要性,加强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重视及规范病历书写。另外通过优秀病史和差的病史的展示,让学生亲眼目睹病例的优劣,对其实习期间的病史书写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处方书写质量也具有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通过对处方书写规则及注意事项、及品管理条例等相关内容的讲解,可普及处方书写相关知识及管理规定,提高医疗质量。

3.1.6计算机操作培训: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电子病例和电子处方。电子病例和电子处方同样具有法律效应。进行相关操作的培训,可以使实习生尽快进入到临床实习医生的角色,避免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电脑操作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医疗诊治上,对提高医学生实习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1.7礼仪培训:礼仪是医患双方赢得尊重和爱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最佳形式[3]。优美的仪态可以给病人以亲切的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医疗工作质量[4]。通过对实习生的礼仪形象培训,可让实习生给患者以良好的印象,增强患者的信任感,给患者以值得信赖的印象,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对防止医疗事故或纠纷的发生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医的学习方法篇12

我们在前期的高等院校教学评价中,进行了相关的岗前培训,收到较好的效果。目前的医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都促使我们必须积极推行岗前培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

3岗前培训的方法和内容

3.1入院下科前培训

3.1.1爱院教育:首先由医教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和相关科室概况、医院特色项目、医疗设备、科研学术水平等情况,通过介绍使学生们明白他们已是一名真正的实习医生,让实习生热爱所在医院。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融入到大集体生活中,并释放他们的热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1.2规章制度的宣教: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医院工作秩序、防止医疗差错或纠纷、提高医疗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法规[1]。将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具体详尽的介绍,让实习生明确各个环节人员的职责,并让学生起监督作用,促进教学工作的落实,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整个实习过程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1.3医疗安全教育:近年来,随着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医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结合典型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让实习生认识到医疗安全、医疗风险、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和防范、医患法律关系的重要性,明确在医疗过程中自己及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安全及风险意识,提高工作的责任感,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另外,在医疗过程中,医生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情况,会接触被污染的器械等,通过典型的例案,让学生在医疗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

3.1.4医德医风教育:要使医学实习生完成从一个医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转变,必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加强实习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使实习生深刻领悟到“救死扶伤”的内涵,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在医德医风教育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让学生明确医德医风的基础、重点、方向和核心等内容[2]。同时组织实习生观看先进医务工作者生平事迹的电影或录像,讨论观后感,让学生感受到先进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3.1.5病历和处方书写规范:病历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对实习生进行病历书写的培训,可使实习生掌握病历书写的相关要求,明确正确书写病历的重要性,加强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重视及规范病历书写。另外通过优秀病史和差的病史的展示,让学生亲眼目睹病例的优劣,对其实习期间的病史书写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处方书写质量也具有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通过对处方书写规则及注意事项、及品管理条例等相关内容的讲解,可普及处方书写相关知识及管理规定,提高医疗质量。

3.1.6计算机操作培训: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电子病例和电子处方。电子病例和电子处方同样具有法律效应。进行相关操作的培训,可以使实习生尽快进入到临床实习医生的角色,避免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电脑操作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医疗诊治上,对提高医学生实习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1.7礼仪培训:礼仪是医患双方赢得尊重和爱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最佳形式[3]。优美的仪态可以给病人以亲切的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医疗工作质量[4]。通过对实习生的礼仪形象培训,可让实习生给患者以良好的印象,增强患者的信任感,给患者以值得信赖的印象,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对防止医疗事故或纠纷的发生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医的学习方法篇13

1迁移学习简介

1.1迁移学习的概念

迁移学习是一种新兴、跨任务、跨领域的新型机器学习框架,能够从不同的领域中学习对目标领域有用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新的任务中,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其主要思想是将源域中的知识迁移到目标域中,以提升学习模型的表现。在大数据时代,迁移学习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机器学习模型训练过程中低效率的样本标记任务导致的人力和时间资源消耗过大等问题,同时还可以有效解决标注数据的稀缺问题。迁移学习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分类:①根据学习的情境,可将其分为直推式迁移学习、归纳式迁移学习以及无监督迁移学习;②根据数据的特征空间,可将其分为同构迁移学习和异构迁移学习;③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基于特征的迁移学习、基于实例的迁移学习、基于模型的迁移学习以及基于关系的迁移学习[2]。

1.2迁移学习与传统机器学习的区别

传统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对数据的要求较高,其采用的数据必须服从独立同分布且来源于相同的特征空间,需要有足够多的训练样本。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由于医学数据如医学影像等难以获得,其数据专业性较强、标记成本较高,导致有效标记的数据样本十分有限,而且数据的分布也可能随着各种动态因素而变化,因此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的数据要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而迁移学习方法放宽了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需要服从独立同分布这一假设,使得参与学习的领域或任务可以服从不同的边缘概率分布或条件分布,同时也不需要足够多的数据标注,可以重用其他任务已经建立的模型,从而利用相关领域的知识来完成目标领域的任务。

2迁移学习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现状

对于医疗卫生领域,其数据拥有专业性较强、非结构化数据较多、种类繁杂以及数据量大等特征。若在医疗卫生领域采用传统的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方法,由于数据特征和标签的专业性较强,因此会导致对医疗记录、数据的标注任务较为繁重,费时费力。而运用迁移学习技术,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2.1迁移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中往往含有丰富的信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基于迁移学习的医学影像诊断也有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了传统医疗影像识别的准确率,帮助医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可以辅助临床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诊疗。党维涛等人利用迁移学习方法,通过构建上肢骨骼异常分类与定位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异常X射线片的快速分类和异常区域的自动定位[3]。该方法使用基于迁移学习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引入经过预训练的DenseNet模型,针对上肢骨骼X射线片的分类进行再训练,从而提取骨骼X射线片的特定图像特征,获得多层特征图。基于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图求得特征图的加权系数,构建类激活图,从而得到此图片中各个像素点对异常分类概率影响程度的大小,实现对图像的分类和对异常区域的精准定位。使用此方法对异常X射线片进行整体分类与异常定位的模型框架如图1所示,可为影像科医生提供辅助参考[4]。此外,杨沐泓等人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迁移学习的COVID-19影像自动诊断方法[5]。该方法使用Kaggle的新冠肺炎数据集,通过使用已经初步训练好的模型,对少量样本进行迭代更新,利用多源迁移学习方法训练神经网络,将各个数据源训练的不同权重参数整理为权重参数集。得到预训练模型后,再使用医学影像数据对系统进行迭代更新,从而对图像进行诊断,在该数据集达到了较高的准确率。通过迁移学习方法进行中医诊疗的相关研究工作较少,随着迁移学习在其他医学影像领域分析研究的发展,也为其未来应用于中医诊疗领域提供了一个可关注的方向。目前,中医诊疗主要将其用于解决舌象分类问题。杨晶东等人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全连接神经网络舌象分类方法,该方法使用训练好的Inception_v3,从小样本舌象训练集中提取特征,再利用特征微调全连接神经网络,较好地解决了深度学习方法小样本、多分类的难题[6]。宋超等人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舌象特征分类方法,该方法先使用级联分类器对原始图像进行舌体定位,再将分割后的舌体图像在GoogleLeNet和ResNet上进行深度迁移学习训练,从而对齿痕、裂纹、舌苔薄厚3种主要的设想特征进行分类[7]。上述两种舌象分类方法,均达到了较高的准确率。

2.2迁移学习技术在医学文本中的应用

由于现代医学文本数据的非结构化特征,难以对医学文本进行有效利用,因此如何构建结构化医学文本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张博等人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和集成学习的临床试验筛选标准短文本分类方法[8]。该方法基于迁移学习理论,利用目标域的数据集对预训练的语言模型进行微调,从而得到具有丰富目标域语义信息的语言模型。同时将其与主流的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得到医学文本分类器,并针对医学文本分类任务对其进行微调,在集成学习过程中使用beamsearchensemble算法来提高整体性能,最终得到了较高的准确率。刘佳苪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小规模医学领域文本摘要生成模型[9]。以医学领域专业型较强的小规模文本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迁移学习的Seq2Seq模型,对文本内容进行摘要标题的生成。通过参数优化实现跨域模型同参的效果,并在预训练模型中加入嵌入位置层对长文本限制进行弱化,从而使所得模型的自适应性更强。

2.3迁移学习技术在医学信息资源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上医学相关的新闻信息量过于庞大,且存在大量虚假、无效或重复的信息,使得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公众难以辨别其真伪和有效性。与浅层的机器学习方法相比,深度学习具有更强的数据识别能力和知识表示能力,更适合用于信息的挖掘、分析与处理。使用迁移学习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对海量标注数据依赖的局限性[10]。赵梓博等人提出一种多任务环境下融合迁移学习的疫情新闻要素识别方法[11]。该方法结合命名实体识别与规则识别方法,通过多个任务对多类别的新闻要素进行识别,并采用模型迁移方法来解决新闻领域数据冷启动的问题,得到了识别效果较好的跨领域要素识别模型。

2.4迁移学习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虽然迁移学习、深度学习以及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很方便地为医生的疾病诊疗提供参考依据,但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训练模型的真实性、有效性,训练所用的数据大部分是患者们的隐私数据。假如网络遭受恶意攻击,容易导致训练集中的患者隐私数据发生泄露。如果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被窃取,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这些私有数据进行不法活动,危害用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甚至威胁社会稳定。PAPERNOTN等人提出一种深度学习过程中的训练数据隐私保护方法[12]。该方法采用教师模型全体的隐私聚合(PrivateAggregationofTeacherEnsembles,PATE)模型,利用半监督学习和知识迁移方法对训练数据进行保护。PATE模型的网络分为教师和学生两部分,将隐私数据用于教师网络的独立训练,通过投票法将教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并添加噪声以扰动教师信息,从而达到对整个网络的保护效果。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例,PATE模型的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通过该模型,既可以将各个教师的网络聚合起来,又能够保护其隐私。若将这些教师视为各个医院等医疗机构,则可以理解为这些医疗机构试图提升其预测效果且不希望隐私数据被其他参与者获得。田啸天针对皮肤镜图像数据集,提出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优化方法并改进了PATE模型,使用差分隐私保护基本思路对PATE模型的网络结构进行完善,进一步提高了患者隐私数据的保护效果[1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