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的方法实用13篇

绿色生活的方法
绿色生活的方法篇1

一是逆向调节。比如绿色居住行动要求推行住房简约装修;绿色饮食行动要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用手帕替代餐巾纸;绿色衣着行动要求少买一些衣服并拒绝穿戴野生动物毛皮服饰;绿色购物行动要求不买家里不需要的奢侈品,不频繁更换手机、电脑、家电等。上述提法要求人们将住房、饮食、衣着等日常消费中已经形成的一些现代高级消费方式,回归到传统低级消费方式。试想,当人们身处日益提档升级的消费热潮中,有几人愿意坚守“简约”规则?

二是替代成本。绿色出行行动要求短途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长途旅行尽量坐火车而少乘飞机。当今中国人生活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节省时间成为多数人的首选。无论是本地出行还是外地出行,只有选择高速的交通工具,才能节省更多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绿色出行明显存在较高的替代成本,工作时间被交通时间所替代,甚至可能因此而失去商机。

三是习惯依赖。要想把国人习惯与流行的合餐制改为绿色饮食倡导的分餐制(在宾馆饭店),实有困难。中国菜系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实行分餐制,即便保留了其中的色香味,但却失去了“精”“美”“情”,中餐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的文化韵味将不复存在。总之,上千年形成的文化习俗已经成为一种依赖,想改起来确有一定的难度。

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突出重点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离不开推行生活方式绿色化。绿色发展不能走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单一路径,否则路会越走越窄,必须做到生产方式绿色化与生活方式绿色化双管齐下,协同提高国民经济绿色化程度。

推行生活方式绿色化,重在制度法规。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生活方式绿色化同样要以制度保障为指导、制度建设为抓手,破除当前存在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与思想习惯阻力。要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制度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措施,依法加强社会管理,规范和养成绿色生活方式的行为习惯。可以尝试对在餐馆酒楼浪费食物达到一定数量者进行严格处罚;对于炫耀性消费和过度性消费,征收惩罚性的高额税赋。制度化《绿色生活方式指南》,帮助消费者获取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信息;法制化公布《绿色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引导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简约生活方式和低碳消费模式。

推行生活方式绿色化,强在宣传示范。广泛开展全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新媒体手段,建立绿色生活宣传和展示平台,使城乡居民确立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和消费观念。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树立生态道德,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城乡居民要掌握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基本知识,培育绿色消费观念,自觉抵制炫耀性消费与过度性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宣传推广生活方式绿色化行动中的典型经验、典型人物,树立并表彰节约消费的榜样,让公众有样板可学习、可模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新闻媒体,正面肯定理性消费的同时,反面曝光奢侈浪费现象,用正确的观念引导正确的行为。根据青少年行动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要特别引导青少年群体践行绿色生活。注重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通过创建绿色小学、中学和大学典型,让中小学生、大学生在生活方式绿色化行动中起到带动引领作用。

推行生活方式绿色化,成在行动计划。制定“绿色生活六大行动计划”,即绿色居住行动、绿色出行行动、绿色饮食行动、绿色衣着行动、绿色购物行动和绿色办公行动。在绿色居住行动方面,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广泛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动完善节水器具、节电灯具、节能家电等产品的推广机制,鼓励公众购买绿色家具和环保建材产品;惜水节水,循环用水,坚持将垃圾分类与回收。在绿色出行行动方面,尽量采用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代替开车,需驾车时要文明礼让以保证交通顺畅,长途旅行尽量乘坐火车(高铁越来越发达)。在绿色饮食行动方面,首先在省市两级宾馆饭店实现分餐制;倡导“光盘行动”,家庭食物少买少储,选择有机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食油炸食品,并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绿色衣着行动要号召人们每年少买一件衣服,拒绝穿戴珍稀野生动物毛皮服饰等。在绿色购物行动方面,按需购物,勤俭节约、拒绝奢侈,不买家里不需要的奢侈品,自带环保购物袋取代一次性塑料袋。绿色办公行动中要尽量采用无纸化办公,双面打印材料以及重复利用纸张等。为把六大行动变为每个城乡居民的自觉行动,可将生活方式绿色化行动计划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的创建内容。

绿色生活的方法篇2

绿色包装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制成,既能够循环和再生利用,又易于降解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不会危害生态环境、人体和牲畜健康的一种环保型包装。绿色物流是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规划和实施的一系列物流活动[1]。绿色物流活动的构成因素都与绿色包装有关,包装在绿色物流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绿色包装策略能够促进绿色物流发展。

一、包装对绿色物流的影响

1.虚空包装给社会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种包装的包装物品在整个包装中所占比例很小。它除了欺骗引诱消费者消费外,也给社会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虚空包装实质上是对资源和能源的一种浪费,这种包装一旦被消费者发现将会变为一堆废物而一钱不值;虚空包装是城市垃圾和污染的重要来源,虚空包装被识破真相后,消费者常常是进行烧毁处置,在处置过程中会形成大量有害有毒气体。

2.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过度包装只强调修饰,大多数以多层次为特点。过分包装,不仅让生产者增加生产成本,让消费者多花冤枉钱,而且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包装大部分是要被扔进垃圾箱的,中国城乡每年生产的垃圾有4亿吨,其中60%的生活垃圾是包装物。过度包装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费用。

3.包装涉及到整个物流服务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低。在生产和物流过程中,包装既处于生产活动的终点,又处于物流活动的起点。但是包装作为物流活动起点其作用要比作为生产活动终点作用大得多。包装时刻存在于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中。物流中装卸、搬运、存储、配送和运输等活动实现的效率和质量都和包装有直接关系。产品包装采用何种材料、容器、技术和结构都会影响到物流活动的质量和效率[2]。

4.包装为其他物流功能的正常发挥提供保证。商品实体经过包装后使运输、装卸、搬运储存活动得以方便和快捷地进行。同时包装能保证物流网络的可控性,信息管理是现代物流标准化的关键内容,然而产品的种种信息都能够通过产品的包装反映和体现出来。

5.包装直接影响出口贸易发展。随着各国人民环保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拥有绿色包装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市场。现在出口贸易的环境标准和法规日益严格,绿色贸易壁垒将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要壁垒,不符合进口国绿色标准的产品要么就是在出口数量和出口市场方面受到限制,要么就是被课以很高的进口附加税,要么就出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紧张,引发贸易摩擦。中国产品的包装和发达国家环保法规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国内企业忽略进口国商品包装的要求和法规,导致产品无法进入进口国家,使得出口贸易蒙受巨大损失。

二、发展绿色包装的意义

1.发展绿色包装,减少流通污染,优化生存环境。绿色包装有着节省材料、合理运用材料、可回收再生产等特点。绿色包装对包装材料的再生利用有明确规定。绿色包装其内涵要求是:包装减量化方面强调最少废弃物、结构优化、材料消耗降低;包装可再生或可降解方面体现易于回收再利用;包装废弃物方面突出不产生再次污染;包装材料方面做到尽可能采用天然材质或再生资源。这些要求在减少污染优化生存环境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加快包装的绿色化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绿色包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进入WTO后,绿色壁垒逐渐取代传统的关税壁垒而兴起。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它要求企业建立并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实现最小化。

3.实施绿色包装,促进出口贸易发展。绿色包装,符合各国人民环境保护的观念,出口产品时不会因此受到进口国这方面的限制,节约出口产品成本,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减少贸易磨擦,促进出口贸易发展。

4.绿色包装策略,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为包装的各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资源,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因此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积极措施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绿色包装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包装实质上是一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发展绿色包装,将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带来更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中国实施绿色包装的障碍

1.观念认识具有片面性。绿色包装发展滞后,人们对绿色包装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观念水平上。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包装思想还没确立,更谈不上具有发展的前瞻性了。而且产生了绿色包装上的认识误区,社会上把易降解材料包装和纸包装看成是绿色包装的代名词。而对绿色包装内涵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使用后是否再利用这方面的要求往往被忽视了。

2.绿色包装立法薄弱。同西方国家比较,中国的绿色包装立法工作处于落后状态。尽管颁布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规,但目前尚无专门的包装管理法规。致使包装不规范行为没有相应法律法规制裁,也无法引导企业为降低环境成本而自觉努力开发、生产、使用绿色包装材料和绿色包装。

3.绿色包装发展受到资金技术人才制约。生产绿色包装需要采用先进技术,因而绿色包装产品成本往往比传统包装产品高,在市场上绿色包装产品与传统包装产品竞争时,失去了价格优势,致使绿色包装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3]。

绿色包装发展是以高科技为技术支撑的。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包装行业的技术差距表现在:高精度和大型化产品短缺,包装产品配套数量少;产品质量性能差,造型外观落后、寿命不长;生产规模大并且档次高的企业为数不多,龙头企业更是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缺少科研生产试验基地,基本还停留在仿制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宏观调控不力,致使很多地方在投资和开发新产品方面一哄而起。其次是资金投入不足,因经费不足,致使企业无力研发新产品,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第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自主开发产品和创新能力薄弱。

4.国内绿色包装需求严重不足。在中国目前绿色消费还未成为一种主流方式。人们对绿色包装还只停留在观念水平上。绿色包装作为绿色产品,因为其技术含量要求高,研究开发成本高,需求量不高,从而制约了它快速而大面积推广。也影响了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无法形成规模经济。

四、实施绿色包装的思路和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加强法制建设。法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制性手段。健全完备的法律制度,能够保证绿色包装体系顺利运行,使绿色包装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有法可依,以法律形式促进和规范绿色包装发展。在绿色包装立法方面中国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积极、及时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扶持和保护绿色包装企业及其产品,同时对那些不符合绿色包装发展要求的企业应限期整改。在制定法规时,既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又要与国际接轨,促进绿色包装健康发展。

2.给予政策扶持。政府应宏观调控,建设包装押金、资源回收奖励、绿色补贴等制度,为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市场需求,增加企业收入,倡导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政府应对资源循环运作的包装生产企业大力鼓励,在项目审批、市场准入、税收、信贷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设立专项基金,增加资金投入,优化包装产业结构,提高包装行业素质;对绿色包装材料的进出口给予关税和配额方面的优惠等。

3.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为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鼓励再生材料的使用,可以发挥税收作用开设有关包装方面的新税种。对于使用不同包装材料的包装征收不同的税率。对于绿色包装则应该免税。充分体现税收的效率性。通过包装税的区别征收,既相对降低那些使用绿色包装的产品价格,又提高那些包装废弃物需要特别处理或不易回收的包装的产品成本,激励生产者采用绿色包装,从而促进绿色包装发展。

(二)企业方面

1.强化绿色包装意识。目前不少企业绿色包装意识淡薄。在“绿色浪潮”的时代,作为企业应提高绿色包装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企业应该理解,并非所有限制有害环境的商品进口都是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企业应该知道,为了社会的持续发展,约束甚至惩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必要的;企业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绿色包装既能降低能耗成本、减少污染,又能提高企业形象,还能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和信任,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包装标志实行绿色化。在绿色浪潮的推动下,人们购买商品时由更多关注商品的质量、关注包装的精美,开始转向更多关注商品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和包装是否具有绿色标志[4]。现在绿色包装成了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阻碍。如果产品没有绿色标志,要么就被发达国家拒绝进口,要么就在价格和税收上处于劣势。

3.包装材料使用绿色化。绿色包装材料强调的是不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危害。绿色包装材料对发展绿色包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发使用绿色包装材料是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企业包装材料使用绿色化要求做到:必须避免使用含有毒性的材料;尽量使用重复再用和再生材料;大力开发动植物包装材料;注意选用可降解的材料。

参考文献:

[1]夏春玉,李健生.绿色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83-89.

绿色生活的方法篇3

一、包装对绿色物流的影响

1.虚空包装给社会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种包装的包装物品在整个包装中所占比例很小。它除了欺骗引诱消费者消费外,也给社会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虚空包装实质上是对资源和能源的一种浪费,这种包装一旦被消费者发现将会变为一堆废物而一钱不值;虚空包装是城市垃圾和污染的重要来源,虚空包装被识破真相后,消费者常常是进行烧毁处置,在处置过程中会形成大量有害有毒气体。

2.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过度包装只强调修饰,大多数以多层次为特点。过分包装,不仅让生产者增加生产成本,让消费者多花冤枉钱,而且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包装大部分是要被扔进垃圾箱的,中国城乡每年生产的垃圾有4亿吨,其中60%的生活垃圾是包装物。过度包装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费用。

3.包装涉及到整个物流服务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低。在生产和物流过程中,包装既处于生产活动的终点,又处于物流活动的起点。但是包装作为物流活动起点其作用要比作为生产活动终点作用大得多。包装时刻存在于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中。物流中装卸、搬运、存储、配送和运输等活动实现的效率和质量都和包装有直接关系。产品包装采用何种材料、容器、技术和结构都会影响到物流活动的质量和效率[2]。

4.包装为其他物流功能的正常发挥提供保证。商品实体经过包装后使运输、装卸、搬运储存活动得以方便和快捷地进行。同时包装能保证物流网络的可控性,信息管理是现代物流标准化的关键内容,然而产品的种种信息都能够通过产品的包装反映和体现出来。

5.包装直接影响出口贸易发展。随着各国人民环保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拥有绿色包装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市场。现在出口贸易的环境标准和法规日益严格,绿色贸易壁垒将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要壁垒,不符合进口国绿色标准的产品要么就是在出口数量和出口市场方面受到限制,要么就是被课以很高的进口附加税,要么就出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紧张,引发贸易摩擦。中国产品的包装和发达国家环保法规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国内企业忽略进口国商品包装的要求和法规,导致产品无法进入进口国家,使得出口贸易蒙受巨大损失。

二、发展绿色包装的意义

1.发展绿色包装,减少流通污染,优化生存环境。绿色包装有着节省材料、合理运用材料、可回收再生产等特点。绿色包装对包装材料的再生利用有明确规定。绿色包装其内涵要求是:包装减量化方面强调最少废弃物、结构优化、材料消耗降低;包装可再生或可降解方面体现易于回收再利用;包装废弃物方面突出不产生再次污染;包装材料方面做到尽可能采用天然材质或再生资源。这些要求在减少污染优化生存环境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加快包装的绿色化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绿色包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进入wto后,绿色壁垒逐渐取代传统的关税壁垒而兴起。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它要求企业建立并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实现最小化。

3.实施绿色包装,促进出口贸易发展。绿色包装,符合各国人民环境保护的观念,出口产品时不会因此受到进口国这方面的限制,节约出口产品成本,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减少贸易磨擦,促进出口贸易发展。

4.绿色包装策略,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为包装的各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资源,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因此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积极措施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绿色包装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包装实质上是一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发展绿色包装,将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带来更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中国实施绿色包装的障碍

1.观念认识具有片面性。绿色包装发展滞后,人们对绿色包装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观念水平上。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包装思想还没确立,更谈不上具有发展的前瞻性了。而且产生了绿色包装上的认识误区,社会上把易降解材料包装和纸包装看成是绿色包装的代名词。而对绿色包装内涵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使用后是否再利用这方面的要求往往被忽视了。

2.绿色包装立法薄弱。同西方国家比较,中国的绿色包装立法工作处于落后状态。尽管颁布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规,但目前尚无专门的包装管理法规。致使包装不规范行为没有相应法律法规制裁,也无法引导企业为降低环境成本而自觉努力开发、生产、使用绿色包装材料和绿色包装。

3.绿色包装发展受到资金技术人才制约。生产绿色包装需要采用先进技术,因而绿色包装产品成本往往比传统包装产品高,在市场上绿色包装产品与传统包装产品竞争时,失去了价格优势,致使绿色包装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3]。

绿色包装发展是以高科技为技术支撑的。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包装行业的技术差距表现在:高精度和大型化产品短缺,包装产品配套数量少;产品质量性能差,造型外观落后、寿命不长;生产规模大并且档次高的企业为数不多,龙头企业更是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缺少科研生产试验基地,基本还停留在仿制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宏观调控不力,致使很多地方在投资和开发新产品方面一哄而起。其次是资金投入不足,因经费不足,致使企业无力研发新产品,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第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自主开发产品和创新能力薄弱。

4.国内绿色包装需求严重不足。在中国目前绿色消费还未成为一种主流方式。人们对绿色包装还只停留在观念水平上。绿色包装作为绿色产品,因为其技术含量要求高,研究开发成本高,需求量不高,从而制约了它快速而大面积推广。也影响了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无法形成规模经济。

四、实施绿色包装的思路和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加强法制建设。法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制性手段。健全完备的法律制度,能够保证绿色包装体系顺利运行,使绿色包装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有法可依,以法律形式促进和规范绿色包装发展。在绿色包装立法方面中国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积极、及时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扶持和保护绿色包装企业及其产品,同时对那些不符合绿色包装发展要求的企业应限期整改。在制定法规时,既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又要与国际接轨,促进绿色包装健康发展。

2.给予政策扶持。政府应宏观调控,建设包装押金、资源回收奖励、绿色补贴等制度,为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市场需求,增加企业收入,倡导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政府应对资源循环运作的包装生产企业大力鼓励,在项目审批、市场准入、税收、信贷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设立专项基金,增加资金投入,优化包装产业结构,提高包装行业素质;对绿色包装材料的进出口给予关税和配额方面的优惠等。

3.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为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鼓励再生材料的使用,可以发挥税收作用开设有关包装方面的新税种。对于使用不同包装材料的包装征收不同的税率。对于绿色包装则应该免税。充分体现税收的效率性。通过包装税的区别征收,既相对降低那些使用绿色包装的产品价格,又提高那些包装废弃物需要特别处理或不易回收的包装的产品成本,激励生产者采用绿色包装,从而促进绿色包装发展。

(二)企业方面

1.强化绿色包装意识。目前不少企业绿色包装意识淡薄。在“绿色浪潮”的时代,作为企业应提高绿色包装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企业应该理解,并非所有限制有害环境的商品进口都是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企业应该知道,为了社会的持续发展,约束甚至惩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必要的;企业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绿色包装既能降低能耗成本、减少污染,又能提高企业形象,还能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和信任,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包装标志实行绿色化。在绿色浪潮的推动下,人们购买商品时由更多关注商品的质量、关注包装的精美,开始转向更多关注商品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和包装是否具有绿色标志[4]。现在绿色包装成了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阻碍。如果产品没有绿色标志,要么就被发达国家拒绝进口,要么就在价格和税收上处于劣势。

3.包装材料使用绿色化。绿色包装材料强调的是不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危害。绿色包装材料对发展绿色包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发使用绿色包装材料是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企业包装材料使用绿色化要求做到:必须避免使用含有毒性的材料;尽量使用重复再用和再生材料;大力开发动植物包装材料;注意选用可降解的材料。

参考文献:

[1]夏春玉,李健生.绿色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83-89.

绿色生活的方法篇4

1.绿色会计的主体

绿色会计的主体即绿色会计的定位,按其核算内容,可将绿色会计主体划分为宏观绿色会计主体——国家、中观绿色会计主体——区域经济体、微观绿色会计主体——企业。这种划分方法,科学规定了绿色会计主体的空间界限,将对资源的使用权利与保护责任统一起来。

2.绿色会计的客体

绿色会计的客体,即核算对象,应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构成,即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具体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费用、绿色效益。

3.绿色会计的目标

绿色会计的目标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其中基本目标是通过会计的计量、反映和控制来促进社会环境资源合理利用,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和和协调一致;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充分披露相关的绿色会计信息,为政府管理机构、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环境利益关系人的经济决策提供帮助。

4.绿色会计的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绿色会计应注重主体的行为特性,按照边际价值理论和“资源托付论”的要求,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作为绿色会计主体受托责任关系的主要部分,使绿色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是指绿色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会计分期假设。为方便核算,应将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期间,以定期核算经营成果。

(4)多元计量假设。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相当一部分在计量上具有模糊性,因而绿色会计的计量应以货币计量为主,以实物、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指标,文字说明为辅,做到多种计量方法互相补充,为有关各方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

二、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

1.绿色资产的确认

绿色资产是指经济实体或单位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绿色资产所确认的环境资源必须同时具有未来效用的可能性和计量的可靠性。即环境资源蕴含着可能的未来效用,具有一种直接或间接产生或有助于产生未来的效用的能力,且经济实体或单位具有实际控制权;当绿色会计能基本如实反映环境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情况,为相关绿色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时,就确认为具有可靠性;环境资产的开发利用的不可逆性和稀缺性,要求环境资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顺应生态平衡的运行机制。

2.绿色费用的确认

绿色费用是经济主体或单位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付出或耗用绿色资产的转化形式。持续发展过程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本代人的需要而对环境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付出或耗用的资产是指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时,减少的绿色资产或其他资产,这些资产一经使用,不能再带来未来效用,资产的价值就转化为费用,绿色费用可分为自然资源耗减费用、维持自然资源基本存量费用、生态资源保护费用和生态资源的降级费用。绿色费用的确认标准为未来效用的不可能性和计量的可靠性。

3.绿色效益的确认

绿色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绿色资产给人类带来的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效用。绿色效益是一种效用,是人类社会从开发、利用绿色资产中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即人类直接开发、利用绿色资产,得到特定的资源产品,或人类通过对已有的资源产品进行再加工工,增加附加值,从而创造收益。绿色效益的产生是个持续的过程,必须人为地将这个持续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会计期间,并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三、绿色会计的计量

1.制定科学可行的环保标准,为绿色会计的计量奠定基础

科学可靠的环保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为社会、为公众所认同和接受的标准,它按照人类社会合理生活的需要为原则,并以国家的强制力赋予环保标准的法律权威性,用这个统一的标准评价出的绿色资产价值就具有了可比性。

2.绿色会计的计量方法

绿色会计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市场法和替代性市场法。所谓直接市场法是指度量被评价的绿色资产到环境标准之间的变动,然后直接运用货币价格对这一变动的条件或结果进行测算,具体包括:市场价值或生产率法、人力资本法或收入损失法、防护费用法和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所谓替代性市场法是指有些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只是部分地、间接地反映了人们对绿色资产脱离环境标准的评价。

3.绿色会计要素的计量

(1)绿色资产的计量:资源稀缺性决定绿色资产的拥有和使用必须要付出相应代价的,这就是绿色资产的价格;当环境资源是付出代价取得的,就按所费代价进行价值计量,当环境资源是凭借某种权利取得的或是大自然赐予时,可依据市场价格、政策规定或合理的估算进行价值计量。

(2)绿色费用的计量:绿色费用的发生一般会引起绿色资产减少或社会经济系统内物质资产的减少,如自然资源的耗减费用直接表现为绿色资产价值的降低,自然资源的保护费用直接体现为社会经济系统内物质资产的减少,绿色费用的发生表现为间断性与持续性并存,生态资源保护费用主要是人类耗用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保护环境发生的费用,是伴随着环境保护活动的进行而发生的,其费用通常按每次环境保护活动的实际发生额计量,表现在会计核算上具有间断性的特点,而自然资源的耗减与生态资源的降级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时滞性,其费用通常在每一会计期末总括计算费用总和,表现在会计核算上具有持续性。

(3)绿色效益的计量:由人类劳动创造的直接绿色效益近劳动量的价格计量,而间接绿色效益按效用的货币表现计量。

四、绿色会计的报告

利用绿色会计要素编制绿色会计报表,以全面、准确反映绿色资源和环境状况,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合乎质量要求的全方位信息,其内容包括:企业的绿色预算、企业有效利用资源状况、环境污染的治理与绿色费用的发生情况、企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情况和绿色效益状况。同时,企业在绿色会计报告附注中应披露企业的资源环境管理系统、企业的绿色会计政策及目标、企业采用的环境标准及其变化对数据的影响、企业主要的污染物及其处理措施、企业实施绿色会计审计的情况和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参考文献:

绿色生活的方法篇5

一、建筑项目绿色风险管理涵义

顾名思义,绿色风险是可能造成的环境损失,就生态环境而言,一旦人类的正常活动超过其承受限度,将会对其造成难以挽救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某些因素可能为人类带来弊益,而有些因素则可能为人类带来危害,这些影响存在的可能性即为风险,绿色风险与其他风险不同,因为绿色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主要发展理念,即可持续发展,绿色概念泛指“3R”,换句话说就是降低能源消耗、避免环境污染,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诸多因素都会“3R”目标造成影响, 通常将不确定因素归纳为绿色风险,即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可持续发展造成困难的可能性。

绿色风险管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可以满足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1)绿色风险分类

(2)绿色风险源识别

(3)绿色风险分析

(4)绿色风险控制

二、建筑项目绿色风险特征

1.普遍性

无论任何的自然活动以及人类活动,都会伴随着风险产生,比如火山、海啸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都会带来不同的破坏,而且政策的改变、群众罢工以及战争等社会因素也会形成很多不确定因素。建筑工程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是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也会发生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诸多可能性不能忽视。

2.必然性

人类的正常生活活动与建筑密不可分,同时,建筑给人们发展带来的诸多影响也不可避免,因此,建筑项目绿色风险是必然的。

3.可变性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绿色风险并不是固定的,会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进而发生变化,比如载体变化、风险受体以及风险源都会对其造成影响,可以说绿色风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进行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社会能源、自然资源以及自然环境均会相互制约,从而相互影响,其中某一因素发生变化,则建筑项目绿色风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三、建筑项目绿色风险的识别

1.进行绿色风险的识别过程必须找出绿色风险源,并且充分分析造成绿色风险的因素,识别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分析预计风险

(2)分析危险及操作性

(3)分析事故树

2.相关技术人员利用图标形式对绿色风险进行标注,并且依据图标识别绿色风险并进行管理,一般而言,识别绿色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法:

(1)利用相关施工人员的实践经验以及感知能力,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绿色风险予以辨别。

(2)对已发生的绿色风险进行探讨总结,并且依据有关资料记录,对绿色风险造成的破坏进行调查,继而总结破坏规律,并进行归纳整理。

四、建筑项目绿色风险的分析

绿色风险源的不同其分析办法也就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分析办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定量分析法以及敏感性分析法,以下为分析办法的具体实施操作。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指辨别绿色风险,并且评估其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对破坏程度以及风险大小进行排序。

层次分析法实现对绿色风险可能性的定性分析,并且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的风险因素予以严加监督,细化分析绿色风险因素,实现最佳效果,因建筑材料而导致的风险因子,不仅包括环境风险因子,还包括能源风险因子以及资源风险因子,因此,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也是造成绿色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需要对其着重分析,从而极大的降低绿色风险存在的可能性。

2.决策树法

使用随机决策树分析方法进行建筑项目绿色分析,通过利用决策树模型(图1)以及数学概念,对施工绿色风险的几率进行计算。

因为E(新建)数值最大,因此新建方案为最佳选择。

决策树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因素:

(1)绿色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

(2)绿色风险已成功辨别

(3)绿色风险的概率以及发生因素的影响

(4)可能存在的条件

(5)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3.定量分析法

首先,要对绿色风险的源头进行探索,可以量化的风险要及时量化,不能量化的要分类列表,随后利用统计概率方式集中处理,建筑项目的绿色风险依据集成路线列表汇总风险源,得出风险的概率以及存在趋势。

五、建筑项目绿色风险的防范措施

进行建筑项目绿色风险的防范过程中需要利用相关技术手段,从而将风险概率降到最低,以此来降低风险造成的破坏,具体的防范措施如下:

1.转移绿色风险

所谓的转移绿色风险,即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从而达到减少自身损失的目的,因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要对污染严重、耗资较大以及耗能极高的施工材料充分重视,防止因不规范施工导致的预算成本增加,从而发生诸多环境破坏。

2.自留绿色风险

所谓的自留绿色分先,即将风险完完全全的由自身承担,并且做好未知因素造成破坏的准备,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某些绿色风险的破坏较小,而且重复率相对较高,此时只要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就能规避掉,这些属于自留绿色风险,例如:相关施工人员处理噪音、烟尘、垃圾等,均属于自留绿色风险的范围。

3.完善管理体制

建筑项目绿色风险的管理体制是当前国际社会均面临的重要问题,比如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均是亟待解决的危机,以下为个人工作经验总结的几点措施:

(1)相关部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利用政策法规以及奖惩制度对建筑项目的绿色风险管理进行监督促进,严格把关绿色认证环节,提高认证质量,避免不法分子钻空子,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建筑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

(2)施工单位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并且利用教育活动广泛推广绿色风险概念,提高人们对环境、能源等问题的认识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绿色风险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来,随后通过发展绿色风险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探索风险规律,并进行科学评估,从而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

六、总结

目前绿色风险概念并不普及,仍需要有关部门不断推广,从而开阔绿色风险管理渠道,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彦海.小议建筑项目绿色风险管理与防范[J].价值工程.2010(36):74.

绿色生活的方法篇6

绿色化消费,也被称为绿色消费,它是一种消费行为,这种行为产生于消费者日常的交易生活并且具有动态性的特点。1962年,蕾切尔的《Silent Spring》的出版,人类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急迫性,人们开始反思着过去惯有的消费模式,积极探索未来环境与物质消费如何共赢的路径,这就是绿化色消费理念的渊源。英国1987年出版的《绿色消费指南》一书中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消费无污染的物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环境;对造成资源浪费和使用后造成污染的商品的消极消费。

二、贵州省绿色化消费法律制度现状

贵州省先后出台了多部地方性法规、条例,形成了贵州省较为齐全的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其中以《贵州省生态文明促进条例》为总纲,随着该总纲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上的无法可依的窘状。《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于2006年颁布实施,该条例第1条在1997年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内容;第2条明确规定其效力范围只针对贵州省境内的消费者;另外,《贵州省价格条例》于2003年颁布实施,该条例应当是作为《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的辅助条例,是贵州省境内消费者进行消费的消费指南。

三、贵州省绿色化消费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贵州省绿色化消费法律制度

贵州省的绿色化消费的法制化基础较为薄弱,如上述分析,要么是规定过于笼统并缺乏系统的绿色消费的规定和相应的实施细则,要么是立法时间久长,观念落伍。这些问题使得贵州省绿色化消费法律制度体系表现出不健全的样态,使得贵州省绿色化消费法律制度的促进其应有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如2006年实施的《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并没有引入绿色化消费这种新型消费模式的理论,因此,条例中没有涉及对“绿色化消费”的权利义务性规定;2003年出台《贵州省价格条例》应当成为贵州省境内消费者进行绿色化消费的指南,而以13年前贵州省的消费水平与较现今的消费水平相比,应当是具有层次性的差距。

(二)缺乏健全的贵州省绿色认证法律制度

贵州省还没有形成体系化的绿色化税收法律制度,在《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节约能源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有一些关于税收的规定,但都只是片面的对水污染的环境税的征收进行了规定。而对那些会造成环境污染产品,有必要征收环境税的,贵州省在这方面的规定缺失。

四、完善贵州消费绿色化的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贵州省绿色产品认证法律制度

绿色化消费需要的不是个提醒消费者的自觉选择,只有在消费群众达成绿色化消费共识,才能有效地促进绿色化消费的发展。本文提出对贵州省绿色产品认证制度的完善正是基于对西方发达怎么完善贵州省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细化绿色产品认定标准。在绿色产品认定中,贵州省各级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参数,对没有条件获取参数的,可以通过购买知识产权的方式引进发达国家同类产品参数,以此制定出符合贵州省绿色产品认证标准;二是适当扩大绿色产品认证范围。如前述绿色产品的定义应当是无害或者较小危害的产品,相对一般产品,绿色产品能够让消费者放心地消费和使用。由此,更多种类的绿色产品投入了绿色化消费市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选择面也逐渐广泛,而贵州省政府对绿色产品认定制度的完善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适当地扩大企业意图向市场输送的并且被境内消费者普遍认同的绿色产品认定范围。

(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以促进绿色消费

目前,《贵州省生态文明促进条例》对消费者的绿色化消费进行了笼统性的规定建议贵州省对《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进行修订,增加消费者进行绿化消费活动的权益救济规定,同时明确消费者进行绿色化消费活动应当自觉承担的义务。因为从绿色化消费的内涵可以来看,绿色化消费更多的强调消费者对义务的自觉承担,所以,对消费者进行绿色化消费活动的规定并不能只局限于对权益的保护,更应当对消费者就其进行绿色化消费的环保义务进行规定。需要说明的是,《贵州省生态文明促进条例》作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纲,没有对绿色化消费做出具体化、细化规定是必然的,因为总纲涉及面广,需要规定的内容多、繁、杂,因此,如无必要,不宜过多地增加总纲的条文篇幅,而修订《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这部针对消费者消费活动的专项地方性法规,也能有效地对总纲进行配套补充。

五、结语

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在平常的消费行为作出时应考虑这种行为是否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尤其是一些小事,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积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不做一些对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行为,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树立起绿色消费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这才是健康发展的生活方式。(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秦书生,X永娟,王宽.生态文明要求推动消费模式绿色化转向[J].环境保护.2013(07)

绿色生活的方法篇7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意义

提升全民生态素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提出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五位一体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社会整体文明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勾画出“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好生态蓝图。而实现这一蓝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即倡导和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在服饰、饮食、日用品、建筑、交通、行为等多方面抵制旧有生活陋习和奢侈消费,从全新角度把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引向正确的方向,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增强人们生态意识,促使人们养成尊重自然的习惯,激发人们保护自然的积极性,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国民身心健康。中国是一个注重“面子”的国家,讲排场、要面子等铺张浪费现象较为普遍,伴随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些特别的消费方式,如“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炫富消费”、“攀比消费”等。这些不良消费方式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增加了碳排放、污染了环境。缺乏生态保护意识的社会成员没有注意到在日常消费过程中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造成的诸多负面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带来的隐患。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社会成员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处,避免发生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消费行为和活动。绿色生活方式不是要人们放弃生活的享受,刻意节俭,抑制消费,而是将环境保护与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融入一体,消费无污染、质量好的产品,讲究经济实惠购买少用能源、少用包装、加工简单的产品,有限消费不浪费。消费品质的高低不是看是否排场,而是要看是否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环境优美。注重消费品的简朴、实用,杜绝铺张浪费;废品和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使用;尽可能食用绿色安全食品、穿着舒适环保服装;居住不要过度装修,出行短距离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如此等等。无疑既有益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生态修复,是一种人与自然双赢的生活模式。

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进入经济新常态,面对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紧迫形势,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经济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型势在必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有着举足轻重之作用。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社会成员少甚至不使用污染环境、破坏自然和野生动植物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倒逼企业转变生产方式,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绿色生活方式要求社会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指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一类产品)、低碳产品(指具备节能,减排作用的产品)和低碳公共服务,如增加公共交通设施、提高无铅汽油等级、提供更多的节水节能生活用品等等,绿色产品能直接促使人们转变消费观念和生产方式,公众以购买绿色产品为时尚,促进企业向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进而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向绿色可持续经济转型。

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你会因关心地球,关怀未来而受到尊敬。挥霍,不再是体面与荣耀,而是自私和冷漠,因为你为了自己的享受不惜毁掉后人的生存根基。”绿色生活方式要求大众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保护自然,节约资源和能源。消费过程中必须考虑生态系统所能为人类提供的消费品和其所承受的消费垃圾的处理能力。注重对垃圾的分类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注重生态效益,多使用玻璃、纸、铝等再生原料的产品。保护生态,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留住丰富的自然资源。

发达国家的绿色生活方式

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产和生活。日本东京每百人拥有车辆数远大于内地城市,但普通居民平时上下班都以公共交通为主,既低碳环保又减少拥堵,而中国内地城市由于各种原因,买小汽车专门用于上下班,包括中国民众所使用的‘高碳’生产与生活方式,导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7倍。在欧洲,很多人为了减少因驾车带来的空气污染而愿意骑自行车上班,这样的人被视为环保卫士而受到尊敬。在丹麦的哥本哈根有三分之一的上班族是骑车的,其中不乏高官、富豪、名流等,就连首相也是自行车爱好者。在德国,很多家庭喜欢和近邻用同一辆轿车外出,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美国报纸经常动员人们去超级市场购物时,尽量多买一些必需品,减少去超市的次数,以便节省汽油,同时减少空气污染。颇有影响的美国自行车协会一直呼吁政府在建公路时修自行车道。据有关资料统计,有82%的德国人和62%的荷兰人到超市购物时预先考虑环境保护问题,66%的英国人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绿色产品,80%以上的欧美国家消费者把环保购物放在首位,愿意为环境清洁支付较高的价格。由此可见,环保意识已经融入欧美人的生产与生活,成为人们根深蒂固的意识,乃至成为一种现代性的风尚习惯。这种人人环保、绿色生活的背后是一种国家意志,是多年的环保活动和环保教育的结果。

政府全力推动环保活动。“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资源、爱护家园。”在法国不论在街头随手接过的宣传册中,或者电视节目中,时常能看到政府发出的珍惜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的各种倡议以及组织的各种大型群众活动。2007年,巴黎市就推出了“自行车自由行”自助租赁服务,租用者可免费使用头30分钟,以吸引和鼓励大家少开私车、多用公交工具,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由于良好的宣传和设计精细的管理方法,“自行车自由行”实施之初就颇受欢迎,目前用户已超过13万,并扩展到其他城市。同年法国政府发起全国“减少垃圾”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展览宣传活动,号召公众选择简易包装的产品;允许使用个人小推车进超市购物,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提倡两面使用打印纸或尽量减少纸文件。政府资助进行了两次全国大城市象征性“熄灯5分钟”活动,从总统府到普通家庭一起向浪费能源的行为宣战。在各项活动中,法国政府不仅是环保政策的决策者、制定者,也是服务者和示范者政府的全力推动帮助和引导公众树立了正确的环保理念、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加拿大政府一直把提高能源效率作为重要政策目标,从2000年政府就设立“节能之星市场改造奖”,“节能之星”活动旨在帮助消费者节省能源、节约开支,同时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政府感谢获得节能之星奖的企业以及研究机构帮助加拿大人不仅少花了钱,而且提高了生活质量。加拿大的“节能之星”活动已连续举行了十多年,为实现预定目标,加拿大政府已前后投入数十亿加元鼎力支持。鼓励绿色生活方式,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日本家庭使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可申请一笔补助金,电力公司还会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家庭多余电力,不仅节约了能源,更给家庭创收。推行太阳能家庭发电计划,参与人数超出预期。

全面开展国民环保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的环保教育体系值得中国借鉴与学习。首先,国民环保教育成为政府的主要责任。如美国联邦政府教育署下设环境教育司,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国家环境教育与培训基金会,英、法、澳等国也有类似的机构,这些机构通过培训教师、开发教材、提供环境教育情报资料等方式推动环境教育的发展。其次,利用正规国民教育体系中完备的师资体系与课程体系强化下一代的环保教育。日本把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作为理科教育的总目标,其环境教育常常渗透到各科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中。发达国家普遍开设垃圾课,教授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再次,注重环境教育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其环境教育的两个突出特点是广泛性和跨学科性,各国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之中,并结合社区发展建设进行全民的环保生活方式教育。

严格立法保障环境安全。有效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1960年,法国出台了第一部有关建立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法规,首次提出了爱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环境和平相处的发展理念。此后,一系列与工业、经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从水资源保护,垃圾分类处理,污染性气体排放及空气质量监督到环境噪音管理,规范产品包装生产和使用,电子废料回收,以及建筑节能,风力、核能等新能源开发等领域都以立法来保障和激励环保行动。2005年2月28日,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部环境法规的集大成者――《环境》,该将环境利益上升到国家根本利益的高度,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了宪法性解释和说明,明确规定:公民享受健康环境的权利和保护环境的义务神圣不可侵犯。法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宪法保护公民环境权的国家。俄罗斯2002年颁布的《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在立法技巧上更为成熟,强调了该法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律基础地位,立法内容范围广,具体而详尽。在环保法律框架下,政府加强职能部门分工与合作,提高对环保工作的统筹管理、引导和监督。

大力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

强化环保宣传教育,促进绿色生活方式理念认同。在不少普通民众意识里,“绿色生活方式”似乎还是一个距离现实生活很遥远的概念。某网站发起的“您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多少”的调查显示:1036名接受调查者中,仅有22.9%的人表示知道“低碳”生活方式,有51.1%和26.1%的人分别选择知道一点和不知道。在“您认为低碳生活方式是否容易坚持执行”选项中,有75%的人表示有点难度,仅有10.3%的人认为容易。尽管这种网络调查的具体数据的科学性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认的是,“绿色生活”在中国居民中普及并成为一种主流生活方式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因此政府要致力于向社会大众传播生态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新闻媒体应大力宣传绿色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培育民众的生态意识、低碳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让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将“环境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绿色生活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之中,以提高广大人民维护公众利益和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与责任感,建立起个人生活要对环境负责任的观念。

开展各类环保活动,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政府应加强媒体、社区以及环境专家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民间团体和专业团体的作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地开展环保活动。通过一些大型公民活动、系列科普活动以及一些关于生态环境的创建活动等来普及环保知识、介绍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绿色生活方式的推广,让绿色生活方式深入学校、家庭、企业、社区,成为大众的主流选择,形成绿色生活新格局。如南京20多万小学生和市民填写了由“绿色之友”发放的环保承诺卡,把绿色生活的理念带进了千家万户。江苏开展的绿色学校、美丽乡村、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等等,从学校到社区、从城市到农村,全方位开展生态环保活动,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

关注细节、从我做起,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社会的基础是城乡一个个绿色低碳“细胞”,包括低碳社区、低碳企业、低碳乡村、低碳家庭等。绿色生活是一场静悄悄的变革,牵涉到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变革。人们都盼望自己能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是仅仅依靠国家治理是不够的,我们在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履行社会成员应尽的环境责任。“仅仅是让环保的理念成为一种价值观还不够,必须让环保的方式、方法成为一种常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态度”。任何层面和领域的生活方式总是通过个人的具体活动形式、状态和行为特点加以表现的,能否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取决于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面对恶化的环境,大家要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绿色生活的日常行为和习惯,将生态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对每个公民而言,主要在日常生活中应主动选择使用绿色产品,在衣着的选择和穿用上,在一日三餐的制作和食用中,在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在消费环节的习惯上,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都要体现出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和行为。少开一天车,多种一棵树,节约一杯水,使用再生材料产品,支持垃圾分类和可再利用资源回收,绿色出行,餐后打包剩余食物,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拒绝过分包装,等等。13亿同胞每个人节约一滴水、一度电都是巨大的资源节约。只有力戒奢侈消费和不合理消费,才能树立人人、事事、时时崇尚自然的社会新风尚。

绿色生活的方法篇8

实用主义绿色创业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是培养学生的绿色创业观、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激发学生识别机遇、直面挑战的潜力而采取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

(一)以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与绿色创业基本素质为主要目标

创业者是否具备较高的生态道德和基本的绿色创业素质,直接影响绿色创业的发展前景和最终成败。完成绿色基因的植入,须突破传统做法,不局限于知识点的考试考核,而要高度重视动手实践,在考核形式方面既有笔试环节,同时也结合面试(汇报),多通道刺激学生对绿色创业的理解和认可。

(二)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与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教学为基本特征

在创业教育中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习得,深入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逐步进行自动学习行为、自觉学习行为和自主学习行为三种不同层级的主体学习状态,格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特性,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性学习,指导学生的创业过程和绿色体验,启发对绿色创业的思考,形成绿色创业想法,实现绿色创业实践。

(三)以绿色创业活动课教学为中心环节

“双向互动”的创业活动课是绿色创业教育课程的中心环节,通过精心设计组织再现特定的创业活动情境,突出绿色特色,为学生提供体验与思考的机会,学到能应用于商业项目与实际生活的经营技巧、技能和态度。

三、实用主义绿色创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内容体系

本文通过借鉴实用主义教育的思想理念,以“创业者”为中心,培养创业者绿色创业意识,激发生态道德,植入绿色基因,提升创业能力,初步探索构建绿色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绿色创业教育以“让经济人道德起来,让道德人经济起来”为目标,倡导培养学生绿色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绿色创业能力。教育目标决定了课程模式的基本内容,实用主义绿色创业教育课程可考虑主要由创业理论课、绿色生态与专业知识课及绿色创业活动课三个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一)创业理论课

创业理论知识是创业主体必须掌握的准备用于创业的基本理论储备,借鉴芬兰高校创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创业专业基础理论,团队创业,创业环境与创业管理知识,创业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产生企业想法,创业计划与开办新企业的知识,中外文化差异及特点[4]等。

(二)绿色生态与专业知识课

绿色创业必须掌握通识生态学知识,了解人类生存的环境,认识人与地球的关系,运用生态原理指导创业活动,促进创业活动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课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创业观,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生态道德观。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课中有意识地渗透绿色创业教育。渗透式创业教育依照“有用、实用”的原则,进行综合教育,强调实践,专业知识有用且能用,并与创业活动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三)绿色创业活动课

绿色创业活动课强调“在做中学”,体现绿色创业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是创业教育的中心课程。可分为以下几方面进行:针对关键知识点和技能设计情境,让学生从活动实训中学习;参加各类创业实践活动,体验创业,培养创业态度和技能;根据学生兴趣、专业、职业意向自主选择创业学习模块,例如财务管理模块;在创业学园和孵化基地进行真实项目运作,学生通过真实的项目运作学习创业,应用并检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教师运用真实的创业竞争和案例数据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并从中收集创业教育数据资料,实现教学相长。

四、探索与实践实用主义绿色创业教育课程的基本途径

(一)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和绿色创业观,教师树立全新教学观、社会树立新的教育观

实用主义绿色创业教育,强调学生脱离传统灌输式、被动式学习,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能动、自主地学习,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能通过分析、思考、判断形成自身观点思想,在绿色生态的大理念下开拓事业自主创业[5]。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学习生态知识、创业知识、专业知识,还要注重提升自身文化、道德、修养,同时也要获取学习的方法,生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不局限于教师的教学,注重自我实践,提倡朋辈学习。实用主义绿色创业教育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授绿色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植入绿色基因和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教学过程中着重唤醒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引导、点拨、启发、激励、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通过精心设计课程环节,真实再现实际创业情景,带领学生体验,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绿色创业教育中,教师是新型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体现在:书本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的教学知识观;课堂教学与创业活动课实践教学结合的教学活动组织观;重引导启发而非教导灌输的教学方法观;重创新而非模仿的教学成果观。绿色创业教育发展与社会教育观的发展密不可分,应顺应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依托绿色科技、创业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推动绿色创业教育的驱动发展。营造绿色创业教育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金融环境和文化氛围,激发全社会的绿色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只有社会普遍认同创业特别是绿色创业,支持绿色创业教育,形成良好的氛围,整合各类资源,全社会共同参与到绿色创业的大潮流中,才能真正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规划与政策支持

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引导作用,完善扶持绿色创业及绿色创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绿色创业及教育、社会支持绿色创业及教育、人民大众认可绿色创业及教育的新形势。运用财政支持、税费减免,绿色投资引导,优惠金融服务,小额货款担保等手段,为绿色创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绿色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促进绿色创业发展壮大。按照统一规划,实行激励绿色创业教育的政策,在试点高校开展绿色创业教育,实施高校毕业生绿色创业促进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接受绿色创业教育,合理引导创业方向,进行绿色创业。

(三)教学组织、条件保障与评价监管

试点高校应将绿色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及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中,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订专门的教学计划,提供有力的教学条件保障,确保绿色创业教育取得实效。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开发、开设有专业特色的绿色创业教育课程,将绿色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有机衔接起来。研究制定绿色创业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加大绿色创业教育工作经费投入,确保绿色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加强绿色创业教育教学基地、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活动课室、教学软件、信息资源库等基本建设。将绿色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加强自我评估和检查,运用丰富的监督评估工具对课程质量进行跟踪控制,包括学生登记表、学生需求问卷、每日课程意见反馈表、课程结束评估表、创业活动课报告、后续指导活动报告。工具、目的、填表人及填表时间如表1所示。

(四)创建良好的绿色创业学习氛围和实践活动平台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绿色创业文化和绿色创业平台建设,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绿色知识竞赛、绿色论坛、绿色创业模拟、绿色创业大赛、绿色创业项目成果对接会、绿色资本相亲会等活动[6]。支持学生创办并参加绿色创业协会、社团、俱乐部等各类活动。依托校企合作、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创业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等,让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去感受学习,参与市场调研、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创办绿色企业等实践活动。

五、实用主义绿色创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展望

(一)形成富有特色的绿色创业教育课程结构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实用主义的绿色创业教育课程,必须突出实用特色,培养能适应社会,具有绿色基因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应该结合各自院校特色、专业特色、地方特色、学生特色,不盲目照搬教学课程模式,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形成适合自己的课程模式。

(二)形成专门的课程管理机构

明确职能部门,形成专门的课程管理机构,通过制度化、政策化机制建设,宏观确定课程目标、原则、标准,从而有利于绿色创业课程的发展。

绿色生活的方法篇9

一、绿色会计概述

绿色会计也就是所谓的环境会计,它是结合会计学的有关方法与理论,它的计量尺度是货币,在加上其他的一些计量方法,根据相关的审计、会计、环境、资源等法律法规,分析经济、社会的发展跟生态、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对生态、环境、资源的防治、利用、开发的成本费用与资金支出的核算,以及对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估。在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才逐渐地意识到了绿色会计的重要性,且以此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尽管我国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可是我国的绿色会计还存在不少亟需完善之处。

企业跟环境相关联的经济活动与企业的环境活动都是绿色会计的对象。这些活动能够分成:第一,跟环境相关联的经济活动。是由环境问题而导致的这些经济活动,然而,却是可以形成财务问题或能够通过货币的形式进行表现,这能够牵涉到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这些经济业务所体现的绿色会计要素是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资产。第二,企业纯粹意义上的环境活动。这主要有企业的环境策略、政策和目的,以及企业员工环境素质与环境教育的提高。尽管这些环境活动暂时不能够牵涉到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可是纵观国外的实践活动,需要把它列入对外信息披露。

绿色会计的目标,能够分成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组织实施一定的会计核算,对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损失与经济效益进行确认、计量,将关乎企业环境的一些信息提供给社会,这是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绿色会计所反映与研究的对象是复杂变化、不确定的,为了统一会计核算的方法与程序,就一定要结合人们所认识的资源环境,做出科学、合理地判断与推理,绿色会计假设也继承了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假设,与此同时,对其也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绿色会计理论的基础与前提条件。

二、绿色会计的计量

(一)生命周期成本的计量方法

在产品的有效使用时间之内,从产品的研发,到产品的设计、规划、制造和售后,在所有的阶段都对发生的成本进行计量,这就是生命周期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察,企业就需要跟踪监测生产经营活动当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与所使用的能源材料,全过程地计量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当中所产生的环境支出。

(二)作业成本的计量方法

它的核算对象是作业,对作业量的确认与计量是通过成本动因来实施的,从而以作业量作为前提条件,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计算成本的方法。作业成本的四个层次是工厂级成本、产品维持成本、生产批次成本,产品单位成本。

(三)数学模型的计量方法

所谓数学模型的计量方法,就是将制约绿色会计要素的一系列因素和因素间的关系找出来,创建一定的数学模型,通过借助模型,对相关联的要素价值进行计量。通常来讲,会用到效益数学模型、皮尔数学模型、数学公式法,模糊数学模型。

(四)费用效益研究的计量方法

它是以整个社会作为视角,在国民经济当中,研究某一项目净贡献的多少。费用效益研究是为了尽量准确地分析在国民经济当中某个项目所产生的影响,从而选用最为理想的配置方案。费用效益研究的特点是,所应用的价格一定为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与供给的价格。为了使计量简单化,费用效益研究不会兼顾转移支付的情况。会结合计算的结果,比较所计量的效益和费用,当费用小于效益的时候,就能够实施这个方案。

绿色生活的方法篇10

渗透绿色化学理念,顾名思义,就是把绿色化学理念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化学无处不在的世界,人们利用化学创造了很多方便人们生活的东西,但使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些创造品中很多为有毒且有害的化学制造品.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城市发展也对环境问题有所考虑不周,人们的绿色化学环保意识淡薄.绿色化学理念是研究环境问题的化学家提出的.有些全球性的化学污染,如温室效应所造成的冰川溶解,酸雨造成的世界各地的农作物无法生长或死亡等,都是人们不具有绿色化学理念所产生的问题,也是人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教育方法与传统的初中化学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如果课本有着根本的灵魂,那么绿色化学理念可以称为初中化学的灵魂之源.整个化学教育之中要贯穿绿色化学理念.如果仅仅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学生根本学不到本质的学习理念.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在初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给学生具有绿色化学理念的化学知识,使学生觉得正在学习的化学并非枯燥无趣,而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化学.具有绿色化学理念的化学,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学生只有主动去学习、去探索,直至发现学习的乐趣所在,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造就教育新高度,提高教学水平.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从开始到结束都要贯彻下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比较完整的绿色化学教育.绿色化学教育同以往的化学教育方式不同,学生要以一种新的心态、新的方式和方法去面对和学习.这不仅是对学生的挑战,也是对教师传播绿色化学理念的挑战.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授课,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

三、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

1.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时间不是很久,有些教师对绿色化学教育仍旧不是很熟悉.在绿色化学理念教育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了解并逐步接受绿色化学,使学生在头脑中树立绿色化学的思维构想.绿色化学教育是未来化学教育理念的必然趋势,正确树立绿色化学理念,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化学知识,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注重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消除身边人对化学的一些误解,更加坚信绿色化学的美好未来,增强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绿色化学理念,有利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平友好相处,共同发展.这是绿色化学人才发展的必要保证.

2.绿色化学理念渗透整体化.在时代洪流中,唯有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整体化,才能将其传播出去.因此,仅仅是教师、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理念是不够的.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是基于学生认真学习化学知识之上的,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教育必然成为培养学生绿色环保和认真学习的重要方式.必须转换思想的是人类,以“绿色”为核心谈环保,才是重点.

3.绿色化学理念的构建.绿色化学理念的学习如同铸造高楼,其内部必须拥有绿色化学理念的构建.这样的高楼,才能耸立在蓝天白云之间.因此,绿色化学理念虽然只是一个虚拟的、看不见的框架,但只有拥有这样一个框架,才能勾勒出美好的未来.而绿色化学的目标和理念正是初中化学教育中环境保护的理论指导.以绿色化学的目标和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把绿色化学理念知识同垃圾处理、废水处理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出绿色化学理念的框架.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正如给化学这样一门学科输入了灵魂,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富有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更加具有引导作用,从而促进教育进步.

绿色生活的方法篇11

一、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概念

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是指该建筑所用的建筑材料是绿色环保的,它在建筑时不污染和破坏环境。与以往的建筑材料有所不同,智能是指该建筑物可以在不借助电力等资源的情况下完成调节室温和室内光线,安全检测和监督等功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它是生态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是当今工程领域的一种新技术。它与传统建筑工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有效节约建筑用材,能够满足人们的现代化需求等。

二、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特点及功能

智能是指通过使用科学且先进的技术方法为建筑提供了大方面的服务功能,即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高效性。它为人们在社会信息化的新时代下提供了更高的保障,满足了人们更高的功能需求。绿色则使建筑成本降低,使建筑材料更环保,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的生活环境。

1. 高度结合的系统

从技术的角度看,智能建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子系统的功能信息等集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相互关联的系统,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是绿色智能建筑和传统建筑最主要的区别。

2. 节能减排

传统建筑中是通过空调,灯光照明等达到调节室内气温和亮度的,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易造成环境污染。如现在的贸易大楼内全营业时间都需要照明,夏季与冬季也需要空调来调节室温以满足顾客的需求。而智能建筑则是通过借助自然光和自然风来达到调节室温和室内亮度的目的。

3. 节省维修系统的费用

据统计,一座大厦从建成到使用寿命结束,它的运营费用和系统维修费用是它建造成本的三倍。可见,传统建筑中系统维修费用之大。而智能建筑技术是完全借助自然光来满足顾客需求,大大降低了成本。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保护了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

三、世界绿色组织和我国绿色组织的发展状况

世界各国的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建筑标准,评估它是否符合绿色智能建筑的方法,在哪些方面评估,评估指标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制度,各有其特色。但基本上,这些国家的目标都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能力,让人们生活更健康舒适。在我国就目前阶段来看,我国的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每年建筑项目的增多,我国人民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节能减排必将是以后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发展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措施

1.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世界的其他国家,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之所以迅猛发展是因为在他们所在的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与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到保障。同样,在我国要想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到发展就需要为其提供相关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法规来加强人们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重视,从思想上认可。因此,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以发展的依据和保障。

2. 加强经济发展

技术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做基础,所以想要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以发展,我们首先要发展我国的经济,通过发展经济来为技术发展提供条件,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经济实力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相当雄厚的。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只要经济跟得上,技术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3. 完善激励机制

虽然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不仅会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便利,也会为我们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但很多人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没有想要去了解或居住的欲望。人们对他的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环保绿色方面,对它可能为我们的生活制造财富这一点上并没有得到具体而深刻的认识,所以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推广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因此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加强宣传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优点,其对环境的好处,对人类生存环境所达到的舒适程度健康程度,让人们认识到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改变。通过宣传技术知识,将强文化教育,激励人们去接受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增强人们对绿色智能建

筑新技术的欲望。

4. 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本身的限制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航海航空各个领域的建造技术突飞猛进,但对于新技术以及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还是有所欠缺。我国各地区教育水平不一致,人才分布较不易集中,在技术方面的人才不易寻找,因此集中发展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有一定的困难,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到显著的提高是我们应在技术上实现的突破。

5. 缺乏系统的支持及推广机制

发达国家在三十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了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研究,从提出研究到现在已有了大量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也有了对应的推广机制。在我国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提出相对较晚,因此现阶段技术不算成熟,再加上我国缺乏一套完整的推广机制。因此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受到制约。

6. 能源种类不合理

在我国,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能源主要有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而且在我国能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这种浪费不仅体现在一些大公司大厂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浪费也随处可见。

五、结语

我国在举办奥运会时建立的鸟巢,水立方等新颖建筑物都利用到了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而这些建筑物也为我国带来了新的发展,随着绿色智能建筑心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到它的重要之处,也会有更多的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使该技术得以发展成熟,并将它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 申唐 , 毛贤君 , 张天宏 . 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 [J].江苏建材 ,2009(1):54-56.

[2] 张国兴 . 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的探讨 [J]. 中外企业家 ,2015(6):117+119.

[3] 房启林 , 薛庆峰 , 王恒帅 . 分析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J]. 界 ,2015(3):209-210.

[4]王建平.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J].硅谷,2013(17):8-9+7.

[5] 刘洋 . 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探析 [J]. 硅谷 ,2014(18):3+19.

绿色生活的方法篇12

1引言

当前,在我国处在经济结构的变革和调整的新时代,对于我国占到企业总数90%的广大中小企业而言,正通过采取自身灵活多样的应对措施,来驾驭经济转型变革时期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状态。这些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与振兴时期不可阻挡的社会力量,要在经济结构的新时代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实现质的提升,就必须从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组织机构和领导能力等领域进行自我更新与自我完善。基于此,笔者讨论中小企业的绿色绩效管理,就是在试图通过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权力分配、资源配置、行为方式的变更,不断强化中小企业转型的可行性,来把握市场机会,适应市场变化、缔造经济结构变革时代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式与关键因素。

2中小企业绿色绩效管理体系的理论建构

21基于绿色管理范式的绩效追求

绿色管理(Green Management)就是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范式是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绿色知识范式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是绿色管理、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绩效。中小企业发展中实现绿色的范式经营,对实现企业未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三赢”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我国正加紧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GDP的价值追求。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众所周知,企业绩效多指企业在某个特定时期管理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的指标考核体系,涵盖了企业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自身的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组织管理等多个维度的价值判断。而企业绩效与绿色管理联姻则凸显出经济结构变革时代中小企业绩效体系重新建构的新路向。[1]中小企业绿色绩效管理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面对诸多经济发展约束性因素而采取的变革与调整的手段总和,其理论体系建构的起点在于确定绿色GDP价值追求的范式选择。这意味着在经济竞争和经济结构变革的环境中,中小企业绩效认知正在从单纯的经济绩效向绿色绩效的自律层面转变。按照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执行绿色管理取得绿色绩效会消耗资源增加成本。实际上,正如修正学派指出,企业从管理认知的转变过程中会促进企业创新,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进而实现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双赢”。换言之,中小企业对绿色管理层面的价值判断认知,借由企业对管理内外环境因素的个体特征与行为及心理状态的认识、理解与把握。通过上述概念的辨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小企业的绿色管理认知究其本质是一种对于绿色管理行为的一种反思活动。其出发点是在国家推行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宏观管理活动中的环境生态伦理学意义上的“应该”行为及对其的评价。在国家未来可持续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包括中小企业经营中的主体、客体,也包括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参与者,应将绿色绩效管理认知相应地转化为绿色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管理观点的认知,必然遵守并遵从的绿色管理准则认知。

22构建绿色绩效管理研究方法

企业绿色管理的研究方法体现了绿色管理的基本逻辑与假设。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研究方式与方法选择上的功能性特征。中小企业绿色绩效伦理体系建构更多的是反映出企业自身的建构主义的理论范式,这是与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变迁同步的。[2]中小企业绿色绩效伦理应当加强自身行为的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质的方法的运用,藉此丰富其绿色管理和绿色绩效的理论架构,探索具有本土化特征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基于此种研究范式,中小企业基于绿色管理中的绿色绩效管理的研究方法建设要强化四个层面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强化绿色绩效管理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即各主体对目标实现的认识和知晓过程。中小企业要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演变中实现绿色绩效,就要加强对绿色管理的政策理论、概念的认知和运用。能够及时揭示出中小企业绿色绩效利益相关者的规律,给中小企业绿色绩效实践选择提供相应指导。这种管理认知功能的达成必须要求中小企业绿色绩效主体在执行国家可持续绿色发展规划的政策基础上,加强有关绿色战略经营管理的认知和学习,将绿色的理念导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能够准确地对企业绿色绩效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完善中小企业绿色绩效体验。

第二,执行绿色绩效管理的规范功能。规范功能是对主、客体行为性伦理的约束和规范。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中小企业执行绿色绩效管理的规范功能,是中小企业绩效主客体对绿色经营管理活动的规范性、约束性的伦理思考,它既规定了绿色绩效者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也规定了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活动中产生的种种偏执和矛盾的观念必须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形成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营管理文化,实现绿色的绩效。

第三,执行绿色绩效管理的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是指针对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影响企业绩效成果形成的各种因素的有效调节,以保障企业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能够符合国家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需求。可以利用企业主体结构特点,经营协调功能,将绿色绩效成果涉及的影响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因素进行调节。调节的方法可以主体间统筹兼顾,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总之,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中小企业绿色绩效理论的执行和应用有机结合。

第四,持续绿色绩效管理的教育功能。中小企业要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达到绿色绩效的成果,满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日常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要将强化绿色管理和管理绿色的理论,通过宣传、指导、学习、示范等方法培养绩效主客体的绿色管理情感、信念、品质,塑造出绿色企业管理文化,开发形成绿色大众消费产品。进而引导中小企业形成正确的绿色发展观与绿色绩效观。

3中小企业绿色绩效伦理绿色管理体系建构的基本路径31完善公平公正的价值评价基础

中小企业要想构建绿色绩效管理体系,顺应国家可持续绿色发展规划建设,必须要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公平公正的绿色绩效的价值评价指标和体系,健全中小企业的组织构架,制定适应经营环节和管理过程的绩效考核与绩效评价的价值尺度和公平的分配制度,体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处理好利益主客体的伦理关系,形成和谐的绿色经营管理环境,达到可持续的绿色绩效成果。

32理性建构具有超验维度的信念基础

信念、信仰与理想是三位一体的基础意识,其共同点在于意义的未来指向性。要完善中小企业绿色绩效伦理体系,就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引导理想信念向超验维度的认识扩展。就要通过建立F代企业绿色发展文化、社会舆论、信息正向传播等形式加强对经营管理主体的绿色绩效管理理念的教育,使中小企业管理、经营主体形成积极向上的绿色绩效管理的价值观念和绿色管理素质,能够按照规范性的要求约束自己,遵循社会公德,增强社会责任感。按照以“点带面”的形式宣传和培育企业从业人员,共同形成绿色管理的价值观和绿色绩效管理的理想观。将绿色管理的理念注入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建立起绿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绿色管理理念持续化、常态化,服务于社会实践,产生长效的绿色绩效成果。

33建立健全绿色绩效管理的组织监督机构

中小企业在执行绿色绩效管理和运营的过程中,建立起考核评价体系和绿色组织价值观的同时,还必须设立能够推动企业绿色绩效成果形成的组织监督机构。以组织的制度,管理的手段,指标的体系,经营的目标等规范的约束机制,为中小企业可持续的绿色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依据。第一,中小企业在绿色绩效管理及成果的形成过程中,要积极主动贯彻执行国家的绿色发展法律。提高中小企业在绿色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执法主动性。第二,中小企业借助国家可持续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建立企业内部的组织监督机构,在执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绿色管理,形成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部监督法规及规范,明确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的责任和权力。将中小企业绿色经营过程中的责任和权利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纳入规范的法制轨道,才能从执法、守法的层面实现中小企业绿色绩效伦理的外在的支撑。才能使中小企业绿色绩效立法成果落到实处。第三,要借助信息、网络和移动终端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形成管理者、经营者、消费者、社会公众的信息反馈的联动机制,加强自身和社会的监督效力,提高中小企业的绿色管理目标实现的速度。第四,中小企业发挥组织监督机构的控制职能,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管控的投入,制订合理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方案。明确企业可持续绿色发展的管理体系权利的归属,使其规范化、法制化。

中小企业利用追求绿色绩效成果的经营,构建起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绿色发展规划。将绿色管理的价值观念注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形成完善和健全的绿色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的绿色管理和管理绿色的长效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奥利卡・舍格斯特尔超越科学大战――科学与社会关系中迷失了的话语[M].黄颖,赵玉娇,译蔡仲,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9-112

[2]舒炜光,邱仁宗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5

[3]徐成立.绿色管理的伦理定位、失位与复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

[4]袁丽珍中小企业生态经济道德建设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13)

绿色生活的方法篇13

一、深挖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绿色学校”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绿色因素,特别是渗透了“绿色意识”的内容,充分发挥教材在“绿色学校”教育方面的潜力,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进行“绿色学校”教育的目的。例如,讲“培养健康心理”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时,特别要向学生提及,一个人要想展示自身魅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仪态得体、彬彬有礼、语言文明,这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才学、见识等诸多素质的外在表现,而这些良好的素养,恰恰是“绿色学校”建设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在讲述与老师、同学相处的人际关系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入“弟子规”的相关内容,通过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应如何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这对形成和谐校园、营建绿色校园文化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学法、懂法、守法,提高学生对“绿色学校”认识

“绿色学校”教育也包含了环保教育,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保护环境的法律知识。如在教学“增强法制观念”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权是生存权、发展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民应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环境保护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校园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有责任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通过看电视、上网等途径查阅资料,了解涉及环保的相关法律知识。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校园环境保护不仅是我们的权利,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要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

三、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绿色学校”习惯

校园中可以看到一些有悖“绿色学校”建设的现象:有的学生语言不文明,很少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学生过多依赖电子工具,喜欢快速阅读,极少静下心来阅读纸质书籍,大多没有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学校的粉笔无限量供应,所以珍惜粉笔的学生并不多;学生把水龙头开到最大,任水哗哗地流。

对学生的这些不良现象,单靠空洞的说教是难以奏效的。生活是最生动的课堂,教师应把“绿色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要使用礼貌用语,这对教师和学生提高自身文明素质、提升个人形象有极大的帮助,也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一分力量;提倡学生多读书,放平心态,带着思考去慢读纸质书籍,营造绿色书香校园,提升绿色人文素养;同时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绿色消费,节约用水、爱护绿化设施,从而形成“绿色校园”风尚,为构建环境优美、师生和谐的绿色校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利用课外活动,向学生渗透“绿色学校”意识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