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用13篇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1

在调查中发现,中等职业学校认可度很差,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有些学生和家长宁愿多花钱也要上普通高中。即便收费一再降低,生源也较差。

(2)专业缺乏特点

很多的中职学校,经济基础薄弱,受实训基地限制,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比如,有些被看好的专业,比如挖掘机,数控技术等,没有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

(3)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由于生源中,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那些在初中学习较差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学习主动性较差,课堂教学质量也不高。

2、原因分析

(1)就业困难

现在,很多的企业招生都在不断的扩大学历门槛,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没有真正学到有用的,适合社会的专业知识,导致其就业非常困难。

(2)投资不够

国家对中职学校的资助还不够多,学校的资金不够,导致对很多专业课硬件设施的投资不到位。

(3)管理力度不够

中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普遍存在散漫的现象,他们从思想上就对管理不够重视,管理力度也不够。

二、改革中职教育教学的思路和建议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出如下改革中职教育教学的思路和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教育的宣传力度,确立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采用校企结合模式。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选择那些有责任心,热爱教育工作的人员。其次,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在职教师要加强培训,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另外,学校还有多关心教师的生活,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把学校作为自己的家,才会真心的付出。

2、提高中职教育的宣传力度

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为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作为学校,也要不断的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改变那些错误的观念,从而选择中职教育。

3、确立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课程目标

任何的课程目标必须要以社会需要作为导向,只有这样,中职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才能较好的融入到社会,才能尽快适应自身的工作。因此,理论课程的开始主要是为技术服务,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学校各级领导应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责任心,做到以身作则,这种责任心从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学校的管理工作。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在课堂和课下多关心学生,多和学生进行互动,要用平常心看待学生的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尽可能多的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充满满足感。经常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使他们在校期间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5、采用校企结合模式

中职学校可以根据所处位置,与当地的企业联合办学,和企业签订相关的用人合同,有针对性的培养需要的人才。这样学校可以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2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一)任务的双重性

任务的双重性是指既要完成体育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又要完成各种专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专业必须的技术、技能的教学。这一点就区别于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也就是说大纲的教学内容与各种专业的体育教学两者促进,互为补充。即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大纲的理解,对大纲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又促进专业技术的巩固和提高。所以,体育教学必须实行双轨走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二)内容的针对性

内容的针对性是指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和选择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

首先,是针对专业特点将大纲的内容适当的删减,增加符合专业特点的内容。其次,将大纲教材引向专业化。如幼师专业培养的目是做幼儿教师,所以在传授大纲内容如“快速跑”时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先让他们沿直线跑,然后再跑三角形,最后作迎面接力跑,既增强活力,激发了兴趣,又调节了运动量。使学生不仅掌握跑的基本技术,又要掌握根据幼儿身心特点进行教学的方法。

(三)量的合理性

量的合理性是指合理的安排运动量与课的时间分配等。首先是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活动量(运动量)远远地超过了普通高中学生。因此应特别注意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活动量与运动负荷的关系。如果与普通高中学生的运动量一样是不够的,因而应加大强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使身体适应学习、实习和工作的需要。

其次是一课时时间的分配问题。即大纲内容与专业技术及专业所需身体素质的学习、训练各占一定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双重任务,才能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四)传授知识的科学性

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是指向学生传授正确、有效、科学体育基础知识及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任务的双重性与量的合理性所决定,传授知识要少而精,准确扎实,使知识适用于社会与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自觉性和终身锻炼的习惯,教会学生先进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五)实践的实用性

实践的实用性是指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要符合专业特点,适用于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即经济又适用。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学习必要的大纲知识外,更重要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通过在校的二、三年学习以后,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及专项身体素质,马上上岗便可顶岗工作,速见成效。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必须抓住专业特点,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达到学用结合。

二、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必要性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所需培养出各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想实现和完成职业教育的目的、任务,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第二,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搞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完成体育教学双重任务的有效途径。

第三,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提高学校群体工作成绩的重要手段。我校是在八三年由普通中学改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二十多年来先后开设了二十多个专业。根据各专业及学生身心特点等进行教学,从中得到很大启示。由于在教学中加强专业身体素质的训练,使学生的达标成绩逐年提高。实践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势在必行。

第四,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树立学生专业思想与终身锻炼思想的有效方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如果在校阶段没有较全面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将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劳动强度的要求。所以在校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及时加强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树立一日获得,终生受益的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与要求

(一)教师必须有献身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有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要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终生的锻炼的自觉性,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良好是职业体育道德观。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3

1.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5%,学前两年毛入学率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0%。国家还制定了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了幼儿园准入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并对0至3岁婴幼儿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各地通过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改建了一大批农村薄弱幼儿园,新建了一批示范性幼儿园,支持了一批民办幼儿园。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制约幼儿园发展的瓶颈仍然是师资短缺和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未来一段时期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将会有非常旺盛的需求。2.学前教育岗位能力分析。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群除要求学生要热爱幼儿、具备良好的师德、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外,还有很多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二是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生活指导能力、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的能力、幼儿教育环境创设能力、教育教学的应变能力和创新与合作能力;三是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弹奏乐器、唱歌、跳舞、绘画等方面的操作能力;四是学结能力,包括独立学习,自我反思,明确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3.幼教机构的人才实践需求。调查表明,幼教机构对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二是具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三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四是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五是要掌握一门特长。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4

一、利用我国悠久的数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学生非常难以理解,学习有困难,比如二项式展开系数的计算、求几何体的体积、方程组的求解、平面解析几何、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等。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小知识,告知学生我们的祖先、近(当)代数学家在数学领域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中可适时地、自然地利用我国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辉煌的成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计算圆周率,自西汉刘备、东汉张衡,三国时刘徽、直到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为之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成书于汉朝的《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运算的著作。注重实际应用是《九章算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利用周朝就出现了的“勾股定理”求解了许多问题。该书的一些知识还传播至印度和阿拉伯,甚至经过这些地区远至欧洲。南宋数学家杨辉发现“杨辉三角”,揭示了二项式展开式系数的规律,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现代,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让学生们看到我们的祖先如此的了不起,从而身心振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我们的学生最畏惧的基础课程之一就是数学,所以我告诉学生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发现了“黄金分割率”,而“黄金分割率”其实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体现了人体以及自然界中的最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近乎完美的图形,它代表着一种当今社会之中人人必备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现在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引导学生思索,你们每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级、学校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三、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图象进行人生观、发展观教育数学离不开严密的逻辑推理,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发展观的教育。比如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确定点位置的工具,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一个点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就可以将这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确定下来。接着告诉学生,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可以认为存在着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有自己的位置,也都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位置。告诫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道德观、人生观、发展观的关键阶段,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成为有用的职业人才而努力学习。另外,在学习了函数的图像后,告诉学生曲线有波浪形的如正、余弦函数,有直线形的如一次函数,有的是抛物线形的如一元二次函数等等,由此启发学生联想到人生的发展进程就如同波浪,有上升必然有滑落,也如各种图形一样,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等,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必然有失败,所以我们只有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四、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知识的范围广、难度大、课程多。学生的心理压力大,这些具体的困难同时也是培养心理素质的最佳时期。我在数学教学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个核心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数学中很多定理、公式的教学都可采用先让学生观察具体对象,再让他们从中归纳出定理、公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在讲课时可利用节奏、语调、板书的变化等多种学习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想象,对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和公式抓住其相互关系,强调理解后再记忆,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瞬间记忆及记忆的速度、准确性。通过种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顺利就业的前提。

六、利用数学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作风数学是一门规范、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对待教学时首先要有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在进行教学时,数学语言要运用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透彻;在板书过程中要有条有理,不得随意跳跃;书写要规范,时常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这样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规范、严谨、端正的工作态度。只有教师通过自身的师德师风的传递,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从小事抓起。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不合格的作业要强调更正。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差错误都有可能造成很大损失。同时教师也不能回避教学中发生的失误,有错必改,从而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优良作风。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中职数学课的特点,及时、恰当、有目的的渗透德育教育,最终使数学教学不局限于知识、技能技巧所构成的智力因素系统内,而应将人生观、心理素质、纪律培养、规范严谨的工作态度等因素纳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更生动的教育,形成更全面的素质,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5

Li Zhenlin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class teaching is the main position of moral education, secondary occupation education reform proces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for the community to provide more excellent talents. This article from the teaching idea, content, method, means and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such aspects as the specific point of view.

【Key words】secondary occup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moral education

德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德育课进行教学改革。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各个行业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反映着其综合素质,也是其做好其他工作的基础。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必须强调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教学,完善德育课教学体系,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改革。

1 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关系着教学方案的实施,优秀的教学理念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教师的教学观念贯穿着其整个教学过程,不管是教案的设计还是课堂上的教学行为,都是在其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完成的。教学理念的改革,对推动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根据时展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德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更多的合格的技术人才。[1]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应不仅仅是在技术上过硬的人才,而是培养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性人才。教师应重视德育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总结、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仅掌握技能而且具有优秀的思想素质,使教学改革落在实处。

2 完善教学内容

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社会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要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大发展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完善程度,在调整以职业核心技能培养为导向的基础上,对德育教学进行改革,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落实国家政策要求,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引导学生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在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同时指导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创造事业。当然,道德教育的内容在有些方面具有继承性,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等,教师在进行德育改革的过程中,要能够把继承性与时代性结合起来,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3 优化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找到最合适、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即好又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德育课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见解,如何判断教学方法的优劣,那就要从教学效果上寻求答案。笔者认为,优秀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情境为辅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活动为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德育课教学改革要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活动。[2]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去体验教学情境,不断地进行思考与感悟。良好的教学环境再加上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的愿望也会增强。这样就把德育改革落在了实处,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4 改进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引入其他的教学资料,包括一系列与德育有关的影像资料,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师应用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把枯燥的德育内容形象化,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可以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5 提高教师的素养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教师必须要下功夫练好基本功,不仅仅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做出努力,还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6

2.从职教特色来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不能替代全面的素质教育。所谓职业教育, 本质上是使受教育者获得谋求和从事社会职业的能力的一种教育,而人们谋求和从事职业的能力是多样的、变化的,并不是单一的、不变的。因此, 职业教育的特色, 在于突出素质教育,为受教育者的职业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教育更是如此。然而,现行的职业教育,基本上是按照设定的职业岗位进行固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这种单一教育模式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所以, 必须通过素质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来,不能不加强素质教育。

3. 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来看,教育目标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高职专业的设置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产学研结合为动力, 在教学改革上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发必须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 必须与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相适应。高职专业课设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创业素质为目标,专业理论教学的内容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突破学科的完整性,强调技术的应用性, 推行课程模块化教学, 同时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而现行的应试教育, 恰恰同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相背离。因此,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

4.从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看, 加强素质教育尤为重要。高职学生绝大多数都处在19~ 25 岁年龄段, 是生理和心理都最旺盛的发展阶段,也是可塑性最大的阶段。他们接受的教育,是已经被设定的就业上岗前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而且评判他们学业好坏、能否毕业的主要标准是专业学习成绩;加之现行教育体制对大专学生发展空间的制约和社会对大专学生的价值定位, 使为数众多的大专学生群体难以得到人格的全面发展。所有这些, 是导致当前大专学生各种复杂心态和行为表现的根本原因。因此, 大专学校惟有加强素质教育, 为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和就业的空间拓展创造条件, 打好基础, 大专教育才能具有吸引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应重视的问题

1. 重视培养高职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素质。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改革必然导致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 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人某些暂时利益;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是有领导、有组织、有秩序的改革,从推动社会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角度来看,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最终使全体人民受益。从而正确理解改革的各项重大举措, 正确对待个人的利益得失,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身改革, 做改革的促进者。

2. 重视培养高职学生参与竞争的素质。要教育学生深刻认识: 竞争是自然和社会的客观法则, 是事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 竞争是无情的力量, 势必导致优胜劣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是公平的有序的竞争, 竞争必须遵循法制原则和市场原则;竞争可以使人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竞争, 积极勇敢地参与竞争,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3. 重视培养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的素质。要教育学生深深懂得: 现代化生产要求树立开放的意识,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基础上的, 需要用真诚和热情去浇灌; 社会人际关系是复杂的,要处理好各种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就需要有科学态度和正确方法。从而使学生不为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而畏惧和彷徨,树立博怀,学会与各种不同的人交往和共事,善于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和依靠群体的力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4. 重视培养高职学生自我约束的素质。要教育学生深刻了解: 任何社会正常秩序的维系都离不开法纪和规范,任何个人的健康发展都需要有自我的约束; 自我约束是人格发展的内在动力, 也是人成熟的标志, 任性和放荡是个人成长的大敌; 自我约束是一个自我修养的过程, 只有加强自身知识文化和思想道德的修养,才能增强自控能力、促进人格发展。从而促使学生提高遵守法纪和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上不失足、少失误。

5. 重视培养高职学生基本表达的素质。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 表达是社会联系和沟通的桥梁, 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也是从事任何职业都不可缺少的工具; 表达是通过语言和文字实现的, 一定的语言和文字修养是表达能力的基础, 学会表达是一门学问, 只有潜心学习、努力锻炼才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克服表达能力方面的盲目性, 提高语言文字修养的自觉性, 增强学习求知和求职就业的广泛性。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7

二、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课程,一个是基础文化课的学习,一个是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一个是临床课程的学习。这三个课程体系是循环渐进的过程,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全方位的能力,知识实践技能安排先后有序,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顺序和认知规律,便于教师教学,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然而,随着医疗现代化的发展,目前传统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已经暴露出了它封闭和缺乏灵活性的弊端,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复杂,难度大。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中等医学职业教育遵循的是全面的原则,尽量多地让学生掌握医学知识,过分一追求学生内容的完整性,忽略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定向和专门的课程和培训,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课程太多,学习难度加大的情况。在没有扎实的课程作为基础的前提下,学校就会组织学生进行临床实验,这样往往会使得临床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有可能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不能为医疗机构提供优秀的职业人才。

(2)文化课程要求不够。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定位一般就是为专业课服务,为就业服务的准则,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专注于学生的专业课的学习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而常常忽略对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培养,不注重基础文化课的教育。这样设置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由于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失衡,会出现发展不够全面、心理素质较低、缺乏自信、难以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这使学生以后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3)课程设置脱离实际。首先,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过分追求全面性,忽略课程时间的联系,每个学科都自称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于课程的思考和联系。其次,课程内容过于陈旧,很多教材使用的都是比较落后的版本,跟目前实际应用的医疗理论有一定的差距,会使得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不适应的情况。最后,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教材的选择一般都是高等学校教材的浓缩版,没有专门的针对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特点制定专门的版本,这样的教材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出现不适应实际工作的情况。

三、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改革方向

1.加强基础教育,更新教育理念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以“先做人、后做事”为原则进行,加强基础课程的教育,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全面综合素质,做到人才让用人单位满意,让学生家长满意,让学生自己满意的效果。要在充分的调查市场和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培养人才,把握市场的需求,设置医疗机构需要专业课程,将学生打造成社会需求型人才,保证学生就业。要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保证学生临床实习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技术,让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使得学生毕业就能胜任实际工作。

在课程设置的时间段上,可以不必考虑将基础课、专业课和临床实习分开,可以采用“课程模块化的方式”,将由关联的几个学科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开设,然后再根据这些课程设置对应的临床实习内容,例如可以将专业基础课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合并成正常人体学基础,然后让学生在临床上熟悉人体的结构。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将课程进行联系,将课程有机地统一到一起。

2.调整管理模式,规范管理制度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要改变过去严肃的管理制度,要实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一切管理和制度都要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中心。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要建立人性化和科技化的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合理明确,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激励教师和学生努力工作和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轻松、向上的氛围。

3.培养优秀教师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归根结底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一个具有高超教学水平和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要培养教师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鼓励好的教学方法全面推广。

4.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设施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以往也有了明显的不同,教师要合理利用好各种资源,改变以往枯燥的授课方式,增加教学方法的创新。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要改变以往教师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要将学习的主体转变成学生,教师主要负责课程方向的掌握,教师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导意识,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利用好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将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转变成便于理解记忆的图像和文字。教师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把握学生的心理,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帮助所有人共同进步。

四、结束语

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要在课程设计上进行改革创新,增强学生的基础课程教育,培养出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课程设计也可以采用“课程模块化”方式,将有联系的课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串联学习,加强课程间的连续性。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也要在制度建设、教师培养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培养出让市场接受,让家庭满意的全面型人才。总之,对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而言,一切教育和管理方法都要以培养出医疗结构接受,社会满意的人才作为出发点,加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学校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中.关于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10).

[2]冯田,王国庆.中等医学职业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J].科学之友,2010,(15).

[3]黄海芸,肖文秋.浅谈中等医学教育的因材施教[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23).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8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2004年5月10日至11日召开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才需求状况的不断变化,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较快,但中等职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此我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刻的思考,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

1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国家一线劳动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修养和职业技能,更快更好的适应自己的工作,能够增强我国劳动人才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推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1.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初中后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对身边和社会上发生的很多事情缺少分析判断能力,不知道如何冷静理性的应对和处理问题,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不成熟,同时,他们又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他们的思想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道德教育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中,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完善他们的道德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1.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新世纪新阶段,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的首要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职业学校的特点是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从事具有一定技能性的工作,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第一线的劳动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教育要结合个人特点和专业实际,引导学生具有与自己职业相匹配的职业道德,教会学生如何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工作中面对的难题,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踏实勤奋,爱岗敬业,团结友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当前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广大青少年亲身体验到现实与理想、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而对各种思想的交错起伏和相互冲撞,往往显得无所适从。我国已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可避免地引发一场意识形态的变革,如竞争意识,职业风险意识,创业和创新意识等等,面对种种新的意识形态,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很容易陷入困惑,去不择手段地追求经济利益,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学校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满足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培养他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引导他们树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公平竞争意识,培养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进行。

1.4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页)围绕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纪律教育。职业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面向社会的,并且其中相当部分将从事第三产业,直接服务在“窗口”行业,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直接体现着社会风气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这就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具有较强的事业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作好本职工作,自觉忠于职守,遵守行业道德,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作贡献。只有这样,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2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的策略

2.1 强化理论建设,密切联系实际

中等职业学校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建设工作,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活动,而且是一种理论探索过程,从而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理论探索中,我们重点要搞清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道德的内涵不断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新的载体和形式也不断出现,职业道德不仅要解决好做事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好做人的问题,它内在地包含着对人的服务与关怀,不能忽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确立职业道德教育的合法地位,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实践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研究小组,将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具体的教育过程当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及时地去研究、去解决,总结教训,吸取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以保证职业道德教育能紧密联系现实、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2 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之中。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是把职业道德教育停留在课堂和书本上而缺乏行为规范的基本训练,那么后果必将是知能脱节。要充分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出其人本性,教学方法要体现多元性和灵活性,注重培养学生由“知”到“行”的提升,要把对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做到在文化课、专业课教学中有机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专业课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将职业道德与专业课紧密接合,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不同的职业道德这一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另外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学校要加强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密切配合,邀请企业的一些劳动模范、优秀员工到学校做报告,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等等,学校还要加强与社会以及家庭的密切配合,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网络。

2.3 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项实习、实践和社会活动当中去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因此在实践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增强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非常重要,学校或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或社会实践时,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熟悉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其相关的职业道德习惯。譬如,参加军训时,让学生学习、体验军人的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严守纪律的职业精神;到工厂实习时,让学生学习、体验工人的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一丝不苟、注重信誉的职业道德风貌;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接待工作,参与社交活动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敬业意识等。总之,要尽量多的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不要单去追求自己的专业技术,还要同步追求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收到教育的实效。

2.4 确立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体系

有了高标准的评价体系,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才有衡量尺度,才会使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显出生机和活力,学校应建立对老师职业道德教育评价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评价两种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确立时,应当遵循信度和效度原则,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可操作性。学生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职业道德理论掌握程度的检测标准和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应当重点评估学生的人生态度、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等,教师的评价体系应根据学生反馈,学校检查等情况重点评估教师的业务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综合表现等等,运用适当的评价体系对师生进行量化管理和各项考核评价时要把职业道德教育的成绩纳入进去,进而得出综合评定结果,并及时根据评定结果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树典型,立标兵,以督促师生实行和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持久性,保证职业道德教育永远充满活力。

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直接向社会职业岗位输送合格劳动者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比以往更需要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起适合各行各业特点的守法纪、讲信誉、讲公道的新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要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以丰富学生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陶冶他们道德情操,将社会主义道德思想融汇到自己的职业道德实践中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

参考文献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9

第一,树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职业道德教育不应在学生进入职场后才开始,而是应适当前置,在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提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踏入职场做好初步的准备。

第二,有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发展。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职场人士获得事业发展的必要保证。缺乏职业道德人只会受到雇主的厌弃,并在事业上难以发展,更谈不上有什么前途。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有效为学生的职业和前途发展铺平道路,使他们在走出校门后赢得雇主的喜爱,并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中闯出一片天地。

第三,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使学生的道德水准在整体上得到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如果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则学校道德教育是不完整、不充分的,是带有缺陷和遗憾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置于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注重方法选择和方法创新,这样才能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建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从如下方法进行创新:

一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应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得到充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以生动、有趣、真实的表达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热情,并促进学生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搜集有关职业道德的正面案例和负面案例,以基本案情介绍、案情分析、案情总结、师生评议的方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有关职业道德的正反面案例,并就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提出一些要求。教师应在案例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

二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设定一定的情境,又学生设身处地实现身份、境况上的模拟,以换位思考的方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为教学的开展提供客观条件和心理条件。当前情境教学法在我国数学教学、外语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事实上我们也可以尝试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开展情境教学法实践。职业道德教育中情境教学法的开展可以通过学生职业志向搜集、情境设定、特定情境下学生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学生个人陈述和总结等阶段,诱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下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他对职业道德看法,以及在提升自我职业道德方面应作出的努力。最后,应通过教师点评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误区、总结经验,并真正提升对职业道德看法和认识。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

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反映出时代精神,并真正满足就业市场和学生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在内容上强调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勤勉、专注精神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包含勤勉、专注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专注于事业,服务于社会。一些毕业生缺乏勤勉、专注精神,如在工作中表现得过于懒散、频繁跳槽但不得志、不深入研究技术浮于浅表,这些现象会使雇主对毕业生持负面看法,不利于毕业生成长。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要求学生在工作中勤勉、专注,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倡导唯有专注、才有发展的理念。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10

中职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体育课上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竟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由于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的成效都是人们在长期磨练的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并且每前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胜利也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专业工作能力、活动能力及社交能力是中专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强健的体魄。体育教学通过教师针对性、专业性的指导,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强度、抗力量强度的能力,并且通过循序渐进地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学生面对生活、工作的压力日渐加大。因此,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越来越重要。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体育竞赛中,要有良好的纪律性,服从安排,听从指挥,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宽容别人所犯的错误,团结一致才能取得好成绩。而这些心理品质的培养,将促使学生社会责任力的形成。此外,体育竞赛酿造出紧张的竞争氛围,将激发学生对竞争的自信心与热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焕发热情,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追逐成就,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能以更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学生不但要形态美,还要心灵美。中职体育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各种教法手段的运用,各种队列练习与技术练习,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以至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等,都可以使学生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并获得丰富的,多种多样的美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美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演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1、培养审美意识

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11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育,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英语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好英语可以很好的提高我们的素质,使我们在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提高我们的竞争力。为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当中的英语教学,就必须有所创新,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进行创新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1 目标导向教学理论

目标导向教学理论是由华北师范大学大学著名教育学学家华连生教授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精髓就是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而是用来运用。知识并不是作为单独个体而存在的,而是以一个与其他相关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其核心就是用知识来解释能力,并在知识的积累和增加过程中促进能力的发展。

目标导向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恪守能力发展观。即认为能力的构成要素中最本质的知识,要发展能力就必须找到能力背后的核心知识,能力才能被有效的传达给学生。

第二,坚持分类学习法。华连生教授认为,学习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不同、学习条件不同、学习结果也会千差万别。

第三,在设计教学计划时,要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指导,切记盲目设计和不负责任的设计。

第四,学校和教师应该反对“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无理论主义主张,而应该提倡“学有定律、教有定则”的科学理论主张。

根据皮连生目标导向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流程为:告知教学目标――复习相关知识――呈现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变式练习,促进知识转化。

2 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重视学生的专业课教育而忽视英语教育。本着教授学生一技之长的教学理念,学校在对学生的课程设置上就偏重于专业课教育,主要是要教会学生技术技能,而没有合理的安排英语课程。受到学校政策的影响,英语老师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英语课堂教学,从而导致了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差的结果。

第二,学生整体的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中考的失利者,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差。但这并不代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可能仅仅是由于对英语缺乏兴趣,学习动机不强,才导致英语学习起来非常的吃力。在通过对本溪市某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117名学生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推论。具体情况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出于自身兴趣和提高自身素质动机的学生分别为6%和2.5%,比例不到总数的10%,而学校安排不得不学的学生却占总数的54%,从这一比例分布可以看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校而学习英语的学生很多,而学习动机明确的学生则较少。

第三,教学模式落且缺乏相应的教学设施。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就必须满足沟通的需要,其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然而现在很多中职教育学校的英语教学却仍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模式,教师讲,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不仅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现我国中职教育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多,然而很多中职教育学校却由于经济或是办学理念的原因而未及时增强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第四,在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很难找到适合中等职业教育学生需要的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无论是在内容安排、实际应用性及科学性方面都与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脱离,英语职业特色不突出,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使英语教学流于形式。同时,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过级考试,而忽视了英语的实际用途。把英语教学变成了“过级教学、应试教学”。毕业生变成了过级考试的机器,不懂得思维和运用。职业学校的培养方向是实用性、技能型人才,英语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工具作用,在考级上过分用力,不可避免地使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下降。

第五,中等职业英语知识体系僵化,对目前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及社会信息化发展不够,知识还是上个世纪的知识,更新缓慢,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得不到体现和运用,学了等于白学。这就使得学生产生了学英语不如学专业课来的更有用处的思想。

这一致命缺陷也得到了招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注意。在与招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交谈中得知,该企业一直与本溪这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合作,主要是招收机械类、加工制造类和材料加工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公司的大部分大型机器设备主要是从欧美进口,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量的相关专业词汇,能看到操作指令和保养说明书。但是,这些学生没有能直接看懂的,都需要企业进行长时间的培训和指导,才能上岗工作。这就增加了企业的额外负担和成本,削弱了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

3 目标导向教学法下的解决对策

目标导向教学法就是强调如何通过教学上的改革来来解决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英语学习的种种问题。

第一,根据语言学习的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来解决上课枯燥性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听。首先,目标导向教学法强调知识的学习是以能力的提升为目的的。因此,要想提高听力首先要强化阅读、朗诵和背诵,在朗读的过程中即练习了“读”,也练习了“听”。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听力的练习。通过大量的朗读,去增强语感,强化发音,这样才能听的懂。其次,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引进多媒体设备,改变单一的讲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电脑进行教学,例如人机对话模拟,看电影学英语等,不但可以丰富教学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后,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英语基础差,不宜学习较难的英语听力材料,而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说。英语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利用英语来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际。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生大部分学习的都是哑巴英语,不能熟练的进行口头交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应该改变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告别哑巴英语。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说”的勇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开口说英语。通过不断的开口表达,达到口语能力提高的目的,使英语知识转变为英语能力。

读。我国的英语学习虽然读是学生的强项,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能真正读懂英语文章,对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意思,而不能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够将被动阅读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阅读。这样才能将知识成功运用到实际中,同时也丰富了教学方式。

写。在英语教学中,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等职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听力和写作相结合,边听边写,这样既能练习听力,也能提高写作。同时,提供标准的写作模板供学生参考,规范学生的写作习惯。最后,教师要和学生及时的沟通,对学生的写作给出意见,好的方面要及时表扬,鼓励其写作积极性。缺点要及时指出,提高其写作能力。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将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第二,构建中等职业英语教学的专业教材体系。

中等职业院校英语教材的编写,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来编写,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教材,不断创新和改进,以学生成才为目标,编写高质量教材。应该看到,英语不仅仅是作为一门语言而存在,更是作为一种工具而体现它的实用价值,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必需的基本能力。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言,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材内容的编排、取舍,应紧紧围绕职业院校英语培养目标。

第三,为学生设立明确的目标,指导其努力进取。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与动力。有些学生对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十六七岁的学生本应是激情洋溢的,理想主义色彩浓烈,但在回答“对理想的看法”时,能明确表示自己有理想的学生不到45%,而更多的学生生活处于盲目状态,看不到令他们憧憬,令他们心动的明确目标。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英语教学应以目标导向学习法为指导,指导学生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同时,尽力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对学生们取得的阶段性成绩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认可,建立学生们的英语学习信心,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使英语教学达到其应取得的效果。

4 结语

目标导向教学法下的英语教学创新是教育教学的创新,同时也是学生英语学习思维的创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中等职业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洪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 伍新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与教学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

[3] 罗明东.教育技术学基础―― 现代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12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审计课程是一门阐述审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介绍审计发展规律,指导审计工作实践的专业应用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主干课程《审计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要求》,审计教学应以培养高素质中初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强化审计知识的应用性、针对性和技能的可操作性来体现我国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要求,审计教学需要处理好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与其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应用的关系,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和职业道德的思想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但由于审计作为一门理论性、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应用学科,教学中就必然涉及到相关学科知识及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造成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具体来说,目前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与经济生活脱节

在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审计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实行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讲授教学模式,教学时大多是重审计理论、轻审计实践的课堂讲授,老师按教材的内容就审计的概念、种类、准则、程序、方法等一一精讲,却对审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面一带而过,在如何将审计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生活相结合方面做得不够;重视向学生传授审计理论知识,却忽视引导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忽视对学生审计实践技能及学习方法的培养,造成教学内容与现实经济生活脱节。究其原因,一是审计专业教师基本上是从大学毕业直接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审计理论知识虽然比较丰富,却缺乏扎实的审计实践锻炼,缺少来自于审计实践的知识和经验。按国外,如法国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要有5年以上生产第一线工作经历,并且在从事职业教育期间,每3年中要有半年在生产第一线的要求来看,目前我们有的审计专业教师还达不到这一条件,不具备从事职业教育的资格。当然,我国目前没有这样的规定,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实践经历对教学不重要,只是我国的职业教育还不完善。事实上,由于审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审计实践经历,缺少审计实践经验,也就不可能在教学中做到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的联系,难以完成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二是教师也存在一定的惰性,对知识更新和现代教学教育的方法手段重视不够,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没有充分考虑教育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现实及其教学对象的变化,仍然固守传统教学观念及方式,"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仍在课堂教学中唱主角,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又没有充分运用,这样的教学现状必然不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招生难、教育难、就业难等许多问题,虽然自去年以来,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结构的一个重要层次,引起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但是近年来在高校扩招及普高热的冲击下,只要有一定条件和有点希望的学生都上高中,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的是学习成绩一般,家庭条件有限,想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后尽早就业;有的是学习成绩较差,既考不上普通高中,年龄又较小,迫于外界压力只能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总体来说,基础差、自卑心理重、厌学情绪严重是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学生的特征,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不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再加之在就业方面,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在供大于求基础上,又出现学历攀高的现象,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适合的岗位,也要求大专学历,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就业应聘时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就业前景暗淡,造成本来就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更加没有学习动力。那么,如何在当前的生源质量下,培养出具有一技之长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中等技术人材就成为每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解决的难题。

二、中等职业教育审计教学的改进措施

针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的审计教学应注意从以下三方面改进:

(一)实施审计案例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审计教学实践证明,审计作为一门专业应用课程,不仅理论性、政策性强,而且内容庞杂、灵活性大,涉及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经济活动分析、数学、统计、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要达到教学目标,仅仅依靠讲授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用审计案例作为补充,将审计理论知识与审计实践有机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能系统地利用审计实例进一步阐明教材中审计理论知识的内容和论点,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得以生动、具体地了解审计实践的情况,比较直观地认识现实经济生活,这对于深化审计理论教学、增强学生对审计的感性认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要实施案例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审计实践技能。因而,教师不仅要加强审计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和更新,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审计理论知识,而且要加强自身审计实践锻炼,积累审计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审计实践技能,为审计案例教学做好准备。其次,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审计案例教学的过程,既是对审计理论知识运用,又是对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对审计案例的选择,要在考虑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水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编,既来源于实际的审计活动,又是对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实践活动的综合概括。第 三,要求教师要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审计案例教学是开放性教学,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审计实践活动,因而,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要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审计案例的讨论。审计实践证明,由于审计人员的政策掌控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不同,在对同一审计项目进行审计的认定判断是存在差异的,因而审计案例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审计实践中,都不可能有绝对统一的标准答案。教师要做到有效地组织和引导案例讨论,就要鼓励学生多向性思维、发散性思考,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错弊的各种表现形态、造成的后果及相关人员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对案例的见解,使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真正主角,必要时给学生以引导或提示,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整个审计案例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在考虑学生认识问题时可能存在差异的基础上,要把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归纳成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意见,并提出教师对案例中所讨论问题的看法,既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和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学生发现会计错弊与查证的技能,从而启发学生认识错弊造成的严重后果,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思想意识,增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由此可见,与传统的教学法相反,在审计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组织者,学生才是主角,教师通过审计案例的设计、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审计的程序等基本审计理论加深认识和理解,进一步熟悉审计依据、审计方法、审计准则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对今后的经济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因而审计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教学效果,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审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审计案例的讨论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这既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实现有机结合,又培养学生的审计实践技能,对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针对学生实际,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

面对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带来的教学难度加大的现实,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中等职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每一个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责。既然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中等职业学生,就必须针对我们的学生来分析研究。事实上,尽管学生总体的质量不是很好,但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每个学生各自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教学的方式方法及其要求也就不能完全相同。为此,为真正贯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必须针对具体的授课对象,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可将学生分成:学习兴趣比较浓、学习成绩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的A类学生;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成绩中等、学习能力平常的B类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较差的C类学生。然后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比如,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从要求准确掌握审计的概念、性质,理解并弄清审计的准则、依据,明白审计种类等内容入手,通过审计案例,熟悉审计程序的各阶段及各项工作,把审计方法和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综合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明确审计报告的格式、内容及编制要求的基础上,学会编制审计报告;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从要求基本掌握审计的概念、性质,明确审计的准则、依据,认识审计种类等方面入手,通过审计案例,掌握审计程序的各阶段及其主要工作,理解如何通过审计方法的运用来取得审计证据,基本熟悉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基本掌握怎样来编制审计报告;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是要求在了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认识审计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审计的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审计案例,理解审计程序的各阶段及其主要工作,明白审计证据的特征及内容结构,明确审计报告的种类及出具要求。最后,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类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照确定的具体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审计教学的过程中,对学习能力比强的学生,对审计的基本理论要求准确掌握,审计案例的分析主要是启发、诱导;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审计理论讲解不能太深,可通过审计案例分析,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学习兴趣不大的学生,审计理论不可讲得太多,主要是调动其参与审计案例分析,并通过审计案例理解审计理论,进而实现各层次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因此,因材施教,既是审计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是对大多数学生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把握,分解细化,确定合理的具体目标,发挥好组织、讲解、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篇13

(二)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1、教材建设总比生产发展落后。我们编写出版的教材,要在教学实际中使用若干年,在这期间,科学研究有了新成果,生产技术有了新发展,不能及时补充到教材中去。

2、学校与企业及科研单位联系不密切。学校与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联系只能靠学校主动沟通,科研单位并没有明确的社会责任向中等职业学校介绍新技术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企业虽有社会责任但目前没有形成像许多发达国家那样向职业学校提供经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实际行动。学校本身受经费短缺的制约,不能及时购入新的设备和设施。

3、学校和教师还没有广泛地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学校和教师参与区域经济建设的程度深刻地影响着教学内容。调研表明,凡是在区域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学校,总有一批教师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技术作用,其教学内涵就能紧跟生产实际,追踪着生产技术发展的前沿,否则,教学内容总是落后于生产实际。

(三)教学管理缺乏弹性

在当前的教学管理模式下,主要存在课程和教学时数固定、授课时间和地点不变、考试考核方式不变的现象,实际上这是将普通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移植于职业教育,这种教学管理使得任课教师不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更不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技能的掌握,但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学生之间千差万别,学习的目的各不相同,在这种固定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对所学课程、任课教师、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时间以及学习的任务量是没有选择余地的,不能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其结果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围着教师转,这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实训条件落后,不能满足技能培养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的主战场依然是依赖课堂教学,教师一支粉笔,学生一本笔记,教学设施和实验设施不够完善,与生产实际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许多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学校还不具备,使得相当一部分实验、实习项目靠教师演示,学生实际动手锻炼的少。校内基地建设不够,使得许多技能操作项目不能在生产现场教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不足,使得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二、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一)建立教师科学发展机制,推进教师定期进修培训

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河南省在进入新世纪之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11”人才工程,即从中等职业学校中,评选出20名职业教育教学专家,100名学科带头人,1000名骨干教师。通过10年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了这一目标;2008年10月河南省又制定了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评选教授级高级教师的决定;2010年3月河南省又在全国率先作出由省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评选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的决定,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河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基本办学条件建设,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资金的缺乏,使得相当大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水平方面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需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要对各个学校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校内外实习基地等主要方面进行规范,以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要求,还要建立办学条件评估体系,设立评估标准,使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达标,并趋于科学合理。

(三)构建实践能力体系,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实践技能是通用模块、专门化方向模块和选修模块中所教授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教学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有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并从整体上规划每个实践环节。这种实践能力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还能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要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技能考核在毕业前进行,既便于学生牢固掌握各项技能,也便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考核评价。

(四)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实行模块化课程开发

将课程划分为文化课、专业通用模块、专门化方向模块、选修模块和综合实习几个方面。文化课应突出外语和计算机的教学活动,为职后继续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打好基础;专业通用模块是专业各专门化方向都必须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形成职业行为能力的基础;专门化方向模块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可替换的课程,是培养职业能力和突出职业特色的知识与技能;综合实习要保证安排一个学期的时间,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为其就业做准备;选修课模块可补充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使学生的选择和爱好得到满足,逐渐形成一种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五)推进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

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是提高单位课时的教学容量、演示介绍复杂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给学生建立直观生动形象的重要方式,应在专业教学中大量制作和采用电脑课件、电脑软件和其他音像制品等电子教材,利用多媒体设备授课,将教师和学生从“黑板、文字教材、粉笔”三大件中解放出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做好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才能加快教学改革,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深入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进而提高中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