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中等职业教育法实用13篇

中等职业教育法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1

教育是全面而系统的,单一的教学形态是无法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学生法律教育,是学生全面培养、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依托,是全面贯彻新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不过,从实际的教学形态来看,法律教育的地位和内容无法构成教学效力,其真正的教学价值无法彰显。据此, 就如何实现法律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是全面提升学生思想品德、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基础。

一、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法律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法律教育彰显教育方针,构建了新形势下的教育培养目标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术培养,而更多地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以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为主线,形成新形势下的教育培养目标。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法律因素成为了学生走入社会、从事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储备知识。在法律教育之下,充分体现了当前的教育方针,以职业为导向、以全面培养为依托,形成的系统培养机制,有效地做到“培养学生技能、培养学生怎么做人、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等,这是现代教育优化的缩影和需求。

(二)法律教育凸显教育的全方位,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

法律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补充形式,以其切合实际需求的角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成分。学生处于个性、思想发展的关键期,其内在道德元素的须知,强调了法律教育补充教育形式的重要性,以规范和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和思想,这对于学生面对社会环境、熟知社会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职业道德素养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重要性是等同于技术教育,是学生在全方面的素质培养下,更好、更有利的去适应社会、创新工作素。

(三)法律教育的良性促进作用,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依据

我国社会处于改革发展的转型期,学生如何审视和面对社会元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在法律教育的良性促进作用下,学生可以很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适应社会元素的变化、以符合当今人才素质的需求。社会在变化,人的思想意识也在转变,如何审视好社会变化、如何正确的自我引导,是学生通过法律教育所能有效实现的。据此,在法律教育的良性促进下,学生的成长更加的健康,对于预防学生犯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把法律教育兼容在德育教育之中

高等职业学校在法律教育的层面上,缺乏足够的重视,把法律教育兼容在德育教育之中,造成了法律教育的实质性缺失,无法形成其真正的教学效力。目前,学校的法律教育教材是德育教材的一个次要部分,没有形成相对系统而全面的加血体系,这就谈何构成教学效果了。我们要分清楚,道德人和法律人的区别,两者在本质上是存在差异的,而学校恰恰把两者等同兼容,造成了广义上的学校德育教育。所以,法律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进而造成本质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二)法律内容被孤立,法律素质置于素质教育内容之外

在谈及法律教育的同时,不得不说道法律素质这一概念,其是基于法律教育以形成自我行为的约束与规范,是一种内在的法律品性和特征。面对现在的法制社会,法律素质的需求已成为现代人立足长远发展,审视发展事业的重要内容。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法律教育内容被孤立,法律素质放置于素质教育之外,对于教学的目标和培养的机制,缺乏明确的说明和实践,造成了法律素质教育的实质性“空白”。所以,法律教育成为了表面式的教育,无法构成实质意义上的教育价值。

三、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法律教育的完善措施

加强学生法律教育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完善教育的进程中,要审视好已有的教学问题,以开拓新的教育形式和框架,进而够好地形成法律教育的效力。

(一)强化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专门课程建设的推进

法律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是给予法律教育正确教育地位的前提。教育部门要认识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审视好学校教育的缺失面。在足够的重视之下,可以稳固的推进专门的课程建设,把兼容的教学内容分化出来,以独立的联系性的教学关系,来进行全面的法律教育。

(二)健全素质教育理论,把法律素质教育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要逐渐地健全素质教育理论,要切实的跟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求,形成全面而有效地素质教育理论。在全面的素质教育理论中,要明确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形成法律教育在教学体系中的真正价值,当然,法律素质教育的健全发展,还要依托了教学体系的优化,把法律教育以独立而联系的内容模式,来形成有效地教学效力。

(三)强化学生法律基础的培养,以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

法律教育的开展不能“一竿子”的把其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这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法律教育更多地是(转上页)(接下页)强调学校的教学形式,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行为习惯,诸如:知法、守法等行为品性的养成,是法律教育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同时,在法律教育中,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法,进而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自觉的形成法律效力的意识。

四、结语

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已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关于如何构建全面的培养机制,是强化职业教育效力的关键内容。基于法律教育的教学形态,已成为德育的教育、职业教育等的重要内容支柱,其潜在的教育价值是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所需求的。据此,高等职业学校要审视当前存在的法律教育问题,以构建系统的教育体系,进而更好地迎合教育改革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龙屏风.高等职业院校法律教育实践性教学方法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2

一法律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 经济 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法律课程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法律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脱节,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家长只想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中职院校学习两年再就业,这给中职学校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课程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所面临的重要的任务。

二、 实施职业化教学思想的重要性

①传统中职法律教育的缺陷:我国传统法律教育深受大陆法系国家法律教育模式影响,职业教育特色并不鲜明。其表现之一是,“我国法律院系的课程设置历来以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为目的;很少考虑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也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这种课程设置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不是传授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能力并重,不是理论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表现之二是,“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主要是如何注释现有的法律条文以及论述各门课程的体系和基本理论。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学会通过分析条文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而这种对于条文的纯粹分析,在现实当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与之相联系的是,教师往往没有经过法律实务训练,“讲金融法的不了解金融的操作和运行,讲证券法的不知道各种票据的实际制作和使用,讲公司法的不知道公司的具体结构和实际创立。”其表现之三是,“法学教材汗牛充栋,却是互相抄袭,缺乏学术性、实践性和权威性”;考试方式方法上,“是以‘标准答案’来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原创精神。”总之,我国法律教育不是定位于职业教育,而是定位于“普通高等教育”。②中职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导向:为了增强中职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应对中职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定位有个重新的认识,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在法院从事书记员工作、在社区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在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助理、文秘内勤工作等。从事上述工作不需要学生具有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应基本具备法律工作者应当具备的技巧、能力与素质,应能熟练掌握运用法律的能力,具备调查、会见、谈判、书写、辩论、速录等能力。为此,应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改革实践中,在中职法律教育新理念的指引下,涌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如“实践性法律教育”、“诊所式法律教育”等。由于上述方法均要求较高的综合配套改革,囿于现有教学环境难以采用,经过长期摸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与学院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课程职业化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3

一、法律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法律课程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法律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脱节,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家长只想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中职院校学习两年再就业,这给中职学校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课程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所面临的重要的任务。

二、面向社会需求,改革法律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市场的,法律课程的设置要进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符合社会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和社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教师要帮助学生学好法律知识,教育要和生活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适应毕业后对岗位的竞争,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多数都是一线工作,所以说,在对法律课程进行设置时要以实训为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过时的课程内容要及时删除,不断吸纳新的知识,调整课程,让教学适应时展,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要达到各占一半,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认可的法律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要求来建立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法律课程的教学的方法,不仅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训练,还要让学生对法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升学机会,对选择就业的学生来说,就要以就业为导向,教师需要重点培养他们对职业的兴趣,主要教授他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根据本人的意愿,如果想升学,就给他们更多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这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现代化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法律教学当中也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因为通过图像以及文字同时表达的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运用模拟仿真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可以把教学内容很直观地展现出来,在法律教学当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庭,让学生能够亲身体会法律的审判过程,给学生配置各种角色,进行实战演练,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法律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把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现代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当中体现人性化,尤其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根据个人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程度等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法律素质。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

首先,要明确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教师要选择好是从理论开始,还是从实践课程开始,要想达到学习目标,需要把理论和实际联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爱好来选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固定的学习年限,对于已经达到了毕业水平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提前毕业;如果没有达到要求,那么也可以延长时间让学生继续学习,让学生多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存在产生兴趣,才能集中精力好好学习,而且,兴趣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开发有助于学生接受法律教育。如果学生对与法律相关的事物没有兴趣,就不可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学习,兴趣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不能被忽视,兴趣可以激励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取得好的成绩,提升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四、“多证式”目标,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特色就在于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多证制”适应了这种需求,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就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至少一种技能。手握一技之长毕业离校,是“多证制”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可见,“多证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拓宽就业范围,这也是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同时,实行“多证制”,还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多证制”促使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职院校法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J〕.消费导刊,2010(08)。

〔2〕黄娟娟.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类型及成因的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

〔3〕刘彩红.中职法律基础课中案例教学法初探〔J〕.成才之路,2009(04)。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4

一 法律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法律课程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法律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脱节,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家长只想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中职院校学习两年再就业,这给中职学校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课程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所面临的重要的任务。

二 面向社会需求,改革法律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市场的,法律课程的设置要进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符合社会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和社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教师要帮助学生学好法律知识,教育要和生活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适应毕业后对岗位的竞争,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多数都是一线工作,所以说,在对法律课程进行设置时要以实训为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过时的课程内容要及时删除,不断吸纳新的知识,调整课程,让教学适应时展,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要达到各占一半,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认可的法律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 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要求来建立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法律课程的教学的方法,不仅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训练,还要让学生对法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升学机会,对选择就业的学生来说,就要以就业为导向,教师需要重点培养他们对职业的兴趣,主要教授他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根据本人的意愿,如果想升学,就给他们更多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这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现代化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法律教学当中也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因为通过图像以及文字同时表达的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运用模拟仿真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可以把教学内容很直观地展现出来,在法律教学当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庭,让学生能够亲身体会法律的审判过程,给学生配置各种角色,进行实战演练,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法律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把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现代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当中体现人性化,尤其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根据个人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程度等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法律素质。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

首先,要明确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教师要选择好是从理论开始,还是从实践课程开始,要想达到学习目标,需要把理论和实际联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爱好来选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固定的学习年限,对于已经达到了毕业水平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提前毕业;如果没有达到要求,那么也可以延长时间让学生继续学习,让学生多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存在产生兴趣,才能集中精力好好学习,而且,兴趣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开发有助于学生接受法律教育。如果学生对与法律相关的事物没有兴趣,就不可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学习,兴趣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不能被忽视,兴趣可以激励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取得好的成绩,提升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四 “多证式”目标,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特色就在于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多证制”适应了这种需求,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就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至少一种技能。手握一技之长毕业离校,是“多证制”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可见,“多证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拓宽就业范围,这也是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同时,实行“多证制”,还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多证制”促使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职院校法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J〕.消费导刊,2010(08)

〔2〕黄娟娟.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类型及成因的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

〔3〕刘彩红.中职法律基础课中案例教学法初探〔J〕.成才之路,2009(04)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法律课程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法律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脱节,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家长只想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中职院校学习两年再就业,这给中职学校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课程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所面临的重要的任务。

二、面向社会需求,改革法律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市场的,法律课程的设置要进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符合社会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和社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教师要帮助学生学好法律知识,教育要和生活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适应毕业后对岗位的竞争,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多数都是一线工作,所以说,在对法律课程进行设置时要以实训为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过时的课程内容要及时删除,不断吸纳新的知识,调整课程,让教学适应时展,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要达到各占一半,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认可的法律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要求来建立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法律课程的教学的方法,不仅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训练,还要让学生对法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升学机会,对选择就业的学生来说,就要以就业为导向,教师需要重点培养他们对职业的兴趣,主要教授他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根据本人的意愿,如果想升学,就给他们更多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这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现代化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法律教学当中也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因为通过图像以及文字同时表达的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运用模拟仿真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可以把教学内容很直观地展现出来,在法律教学当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庭,让学生能够亲身体会法律的审判过程,给学生配置各种角色,进行实战演练,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法律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把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现代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当中体现人性化,尤其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根据个人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程度等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法律素质。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

首先,要明确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教师要选择好是从理论开始,还是从实践课程开始,要想达到学习目标,需要把理论和实际联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爱好来选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固定的学习年限,对于已经达到了毕业水平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提前毕业;如果没有达到要求,那么也可以延长时间让学生继续学习,让学生多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存在产生兴趣,才能集中精力好好学习,而且,兴趣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开发有助于学生接受法律教育。如果学生对与法律相关的事物没有兴趣,就不可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学习,兴趣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不能被忽视,兴趣可以激励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取得好的成绩,提升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6

教师队伍现状在一定意义上,教师的水平代表了相应的教育水准。目前,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基本上都是师范毕业,优势是有着较强的教学功底,劣势是由于所学的是学科式课程,习惯于学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理论性较强,课堂上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面对的学生基础较差,既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也不能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吃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厌学心理被进一步强化,从而进入又一个恶性循环。作为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应具备2个基本条件,一是有相应的学历,二是要有一定的专业职业技能。因此,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从相识到相对稳定地度过一段共同的学校生活,到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既能自立自强又对社会有用之人,师生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情感交流。然而,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上只管知识的传授,课下对学生的情感无暇顾及,使得师生之间的情感一度冻结,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若能有意识地与学生建立起积极健康的良好情感,必将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并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健康人生观的建立和完善。

生源基础偏差,学习能力较弱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的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绝大多数是无法升入高中不得已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有90%的学生习惯并且愿意做计算题,但对理论抽象概念有着天然的抵触。由于这些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混张文凭”好找一个工作的想法,所以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缺乏热情,不能主动学习,数学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再到很反感。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注重素质教育,挖掘教材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材中多处涉及数学史介绍与中国成就,教学时可结合这些素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尘观、世界观和道德观。补充讲解相关史实,既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面对中等职业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做法。在教学方面,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要和学生有数学知识、理论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思路和情感上的共鸣,特别是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感染吸引学生;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最好能扩大批改范围,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老师时刻在关注自己的感觉,激发其努力学下去;同时,一些客观的具体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增加考试检验次数,设立奖学金等一些学生在意的奖惩措施,还有学校用就业机会来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学好数学。在情感方面,前面已经提到,走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他们的数学学习上大多走得很艰辛,多数学生学习上自信心不足,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自制力不强,不够踏实;心理较脆弱,自尊心强,情绪易波动,偏激易冲动;缺乏责任感,生活学习没有目标。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上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和自尊心,注重学生间竞争精神的培养,帮他们确立生活的目标。同时还要满足他们寻求教师督促、依赖教师的心理需求。从一段时间的调查与实践来看,中等职业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对策研究直接影响到数学教育的成功与否。

运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要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数学的应用题的解答,好多学生不会从具体题目中概括出有关的数量关系。又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用到各种解题方法,如消元法、换元法等,但是有很多学生不能将这些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推广,进行创造性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一般说来,应注意启发学生领会和运用以下基本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集合对应的思想方法;等价变换的思想方法;化难为易、以简驭繁、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方法;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让学生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追求新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教师要避免直接给出现成的答案,可以通过如下的活动:引导学生独立解题和证明定理;让学生回答比较灵活的问题;鼓励学生每解一个问题时要寻求最简单的或独创的解法。在进行上述活动中,不要怕学生出错,要善于利用正误对比,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另外,布置的作业也要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通过思维活动发现一些新现象、新特点或创造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案,以发展他们的创造性精神,增强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使它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7

中等职业学校具有较多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中职数学是学生学习其余专业课的基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和专业教学是脱轨的,中等职业数学就是高中数学的简化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比较缺少专业特色。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数学是文化基础课的一种,在中职教育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主要的目标,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贯穿就业的指导思想。

2.学生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基础都是比较差的,严重缺乏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牢固,和一些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优势,积极性也是不高的。

二、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水平是由教师的水平决定的,针对目前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都是师范毕业的,主要的优势就是具有比较强的教学功底,劣势是由于所学的课程,只习惯于学科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针对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不能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和学生的所学专业也不能进行有效的结合。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变得比较吃力,心里压力也会比较大,就会产生厌学数学这门课程。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老师,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定的学历;二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引进具备这两种条件的教师是非常的重要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动中,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度过学校里面的生活,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老师和学生之间也会存在情感上的交流。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老师只是向学生传教知识,对学生的生活方面不闻不顾,这样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2.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弱

由于在中等职业学校上学的学生,他们在文化水平上以及基础知识上都存在问题。经过在教学的实践,我们可以知道,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比较喜欢做一些计算题,但是对于理论比较抽象的概念却表现的比较抵触。因为这些学生基础制知识是比较差的,到中等学校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得到文凭,在以后就业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找到好的工作,所以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热情,不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堂上学生就会出现听不懂及听不进的现象。

三、有效的措施

1.对数学教学的方式进行有效地整合

将一些不同的数学知识整合成专业教学,把各种数学知识渗透到专业中,不仅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有效的改变,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认知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打消学生认为数学难学的心理和情绪。在教学数学内容的过程中,应该对一些比较枯燥的难以推理的理论进行有效的降低,加大信息量,积极地引进一些不同的科技成果,对数学教材的内容上的局限性进行有效的克服,把一些和数学课程相关的专业模型引进课堂中,促进数学和专业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实用性。

2.因材施教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每一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学生原来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制定“最近发展区”,建立科学有的发展空间,不仅要把握好知识的梯度,还要掌握好知识的深度,多设一些台阶,做到分层的教学,老师也要因材施教,让学生感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8

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四大战略布局之一,由此可见依法治国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目前我国新型劳动力市场的生力军。而这些技工型人才大多出自于职业技术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其构成形式之一,因此,中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了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成效。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法律素质,使其自身意识到依法行事的重要性。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

2002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全面重新定位,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随着高中教育逐年扩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临着生源匮乏的尴尬局面,大多中职院校几乎是无门槛入学。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中职生中有近一半(44.65%)的学生没有养成基本的学习常规,对学习有比较正确心理的学生约54%,仍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能力较弱。[1]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职院校教师整体法律素质不高

中职院校教师大多数都是由德育教师或者辅导员兼任,其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导致法律知识无法讲透,法律要点不够精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往往是照本宣科,学生根本无法深入理解法律知识。即使学生产生法律相关的疑问,大多数教师往往无法给予学生有益的答复。因此,大多数学生开始不信任教师,产生了抵触心理,并且往往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死记硬背,这与法制教育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2]。

2.中职院校学生对法制教育缺乏热情

由于从小接受的是主科(数学、语文、英语)至上的教学理念,因此,对法制教育这一“副科”存有偏见。在大多数的学生眼里副课只是用来打发时间,凑学分的配菜,甚至有些人选择在副课上干私活,补睡眠。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同时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3.法制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缺乏时效性与针对性

一方面,课程内容只有广度,缺乏深度,教师只是针对教科书的内容向学生简单的介绍了法律基础的主要内容,忽视了法制课的教学目的。使得学生只知有法,不知用法。另一方面,中职院校的法制课大多只是象征性的开设一学期,使法制教育缺少连续性与时效性。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中职学生不知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这就是法制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疏漏之处。

三、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的途径

(一)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观念

首先,要从意识上加强中职院校学生的法制观念,比如可以在校园内定期开展普法活动,开设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参加到法制教育的宣传中来,潜移默化的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其次,学校要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设立主管法制教育的副校长、聘请法律顾问、长期从事政法工作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担任法制教育辅导员,成立校园法律咨询中心。与此同时,制定法制教育的总体规划,编制目标体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在校期间学生法制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记录在内,从校规上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法制教育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校园秩序和中职学生的犯罪率。

(二)培养中职院校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

第一,可以由校方组织开展法律学园活动。比如,分批次,分专业的组织学生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并循序渐进的接受法制教育。第二,科学合理安排法制教育课程。首先,可以划归到通识课程中,使其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学期,而是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然后,根据学生的专业设置不同的法律专业课,比如,针对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可开设,广告法、合同法、经济法、商法等实用性强的部门法。在学习相关部门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中职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强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院校学生年龄基本在15岁到18岁,从心理学观点,这一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但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在心理还没准备好的情况下,他们较同龄的孩子更早的步入社会,其多表现为:1.自卑感严重,但反抗性强烈。2.思想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3.渴望得到认可,但人际关系障碍。4.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要有计划的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使学生正视自己内心真实的自己,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适应社会的复杂多变,“心理咨询可以对法制教育进行有效的辅助,是深层化、科学化的德育。”[3]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加强我国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结合中职院校的具体情况,有目的的采取措施,切实加强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相信,在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投入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一定会朝着健康、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为培养出具有一定法律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进一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贡献力量。

作者:率婷 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9

一、中职书法教育的背景

现如今书法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强,大多数家长对学习书法都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并且希望短时间见效,所以为迎合市场,“一周练好字”此类的招生宣传铺天盖地而来,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影响着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这都是与我们当今的生存和发展的人文环境息息相关的,浮躁、急功近利。但是作为学习者,没有意识到的是接受书法教育能获得一种较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对学习能力培养甚至人格品质的塑造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中职书法教育的现状

中职书法教育实际上是一个书法教育的断层,在中等职业学校里财经类和文化艺术类专业可以开设,在其他专业则成了一门“填空课程”。

中职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蓝领人才,他们工作在各个岗位的一线,需要把他们打造成既要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还得具有良好的德行。总理在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培养形成高素质劳动大军,提高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率高,但稳定率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主要是由于普遍缺乏耐心、恒心和责任心,这本身就是劳动者素质低的一个表现,而这些不足正是书法教育所能弥补的。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磨炼意志、提升素质的过程。

书法的学习方法最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付出,自古就有笔冢墨池的说法。所以说学习书法首先是对人的一种历练,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学习书法培养的是人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不急不躁、谦虚谨慎的品格;是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魅力。所以说,中职学校书法教育是和中小学书法教育一样重要的,是刻不容缓的。

三、中职书法教育的改革

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没有升学压力,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书法,技多不压身,所以基数庞大的他们有可能成为书法学习承上启下的核心,重视中职书法教育也就看到了书法的未来。我们不能把书法搞成高精尖的艺术,而是要让它飞入寻常百姓家,润物无声地让每一个中国人把字写好。中职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差,但这并不影响书法课的学习。他们的年龄构成与普高学生一样,在这个年龄段,虽不能说是学习书法的最佳年龄,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时段。

提升服务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注重改革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方向。中等职业学校把书法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书法课的学校,书法教学也承袭了专业教学的市场化特征,更应该偏重于实用性:删繁就简地进行理论部分教学,高深莫测的书法理论在授课时要慎之又慎,可以引入书法名人轶事,书法名作故事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书法活动,结合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在实际书写训练中,不必一味地按部就班。在楷书练习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学习行书,首先做到易写易认,提升书写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为以后工作需要打好基础。除此之外,中职书法教师首先要勤练扎实的基本功,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以娴熟的书法技能来吸引学生,使他们通过老师的教育引导得到艺术的熏陶。

中职书法教育应该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立足于传统书法教学,中职学校的班人数一般都在40人以下,口传身授的传统书法教学基本还能做到。学生课业压力不大,课余有时间进行反复练习、参观书法展览和走访名胜古迹中的传世书法作品。对于书法教师没有硬性的评价标准,所以大刀阔斧的书法教育改革可以随时随地地展开,但是两个基础不能变,一是要把字写好;二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好。在此基础上的任何改革都是可以尝试的。

事物总是具有双面性的,中职书法教育的地位显现出的劣势也正是它的优势。中职书法教育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以及教材教法,可谓千人千面,也不能像音乐、美术等课程照搬普高或者移植西方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书法教师不断地进行有效的探索和改革,中职学校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专业,所以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结合专业特色,比如财经专业还要附加对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要求等,最好尝试编写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中等职业书法教育应该进一步强化财经类和文化艺术类专业的书写要求,并由此扩展其他专业开展书法选修课。也可以安排在现行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中的《公共艺术》课程的拓展模块进行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10

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决定》的出台强化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职业教育是社会教育结构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推进教育结构的调整。同时,职业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国家的教育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如在德国,16岁至19岁年龄的青少年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接受职业教育;在美国,在高中教育中,进行职业课程教育的有百分之八十九左右。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普及和推广,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日渐增加,在校期间他们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毕业以后作为劳动者直接参与社会劳动,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对来他们来说维护自身权益很重要也很必要。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法学课程十分必要。

国家也十分重视法律知识的普及,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的普及。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在法律已经遍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法律素质更应该成为中职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

那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和职校教师,在抓好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法律知识教育也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因此,法律基础课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不仅仅是一门法律知识的普及课程,同时还要是一门优秀的德育培育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法律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我们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如民法、劳动法、合同法都是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必须知道和掌握的法律,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十分有用)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学习不仅使他们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新一代公民。

由于职校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教育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明白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多选用典型事例和案例进行教学,适度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旁听审判、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阅读生动、真实的案例来分析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往往能震动学生的内心情感。通过分析案例中法律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及其作用,让学生懂得法律不仅惩治违法犯罪,而且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从而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通过结合案例,联系学生实际,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加强修养,防止失足,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并勇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这样,通过对案例的具体分析,学生对法律常识就会有真实的感受和切实的体验,并由此形成健康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依法做事、依法维权、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等实践能力。

加强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储备的劳动者,没有升学压力而且正在处于向成年过渡时期,思想还不是很成熟稳定,要使青少年在身体、智力、品德、人格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对他们的法律基础教育是很必要的,而法律基础教育离不开学校,也离不开家庭更离不开社会。三方面同时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禁止在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不适宜进入的场所。据报道,北京市教委也明确规定,校园周边要达到“六无”:无占路市场,校门前50米内无游商;校门两侧50米内无美容美发厅、汽车修理、机械加工等经营场所;校门口两侧200米内无电子游艺厅、电脑屋、网吧、歌舞厅、酒吧、录像厅、台球室、卡拉OK厅、洗浴中心、性保健用品商店等经营场所;无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隐患;无治安乱点;无环境脏乱。由此看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法律的天空下,我们一定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法律修养的合格的人才,我们的学生也能成长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与思考》,彭斌,《职业 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11

一、中职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

1.家庭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走向社会生活的起点,会给他们的个性、人格、德性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中职学生缺乏法律意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当前家庭教育又存在着期望值过高、溺爱过度、教育不得当等问题。还有一些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他们的子女教育同样也需要人们提供更多的关爱、指导和帮助。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趋势,很多的未成年犯都来自破裂的家庭,比如父母离异,再婚、分居、父母死亡等,其中以父母离异造成的影响最深。

2.社会原因。很多学生在社会上的负面影响主要来源于网吧、夜总会、歌舞厅、游戏厅等。有的学生犯罪就是通过看不健康的影片,上一些不文明的网站,孩子的思想受到腐蚀。

3.自身原因。中职学生思想单纯、识别能力低,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法律意识模糊,平时也不学习法律方面的知识,经不起诱惑,从而步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加强中职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1.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是法制社会,法制方式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实际生活中,即从日常的行为到社会的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的运用。因此,在我国目前大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下,培养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中职学生只有在正确的法律教育引导下,通过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树立很好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并运用法律知识来调整和规范自身行为,维护社会正常的法律秩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建设中贡献自身的力量。

2.提升中职学生的法律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需要。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属于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教育是通过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来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养成依法做事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处处用法律来规范自己,让学校形成一个法律教育的平台。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增强道德信念,强化道德规范。结合法律教育能着重培养中学生遵守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品德,让道德和法律融合在一起,渗透式的教育可以大大提升中职学生的法律观念和道德品质。

3.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在注重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从而造成了中职学生的自理能力差,不爱与他人分享,在学习上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同时,法律意识较淡漠,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无法进行自我保护等等。如果不及时补救,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将来在社会上也很难上立足。所以,中职学校的老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经存在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开展法制教育,让他们更顺利的走入社会。

三、加强法律教育的措施

1.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职学生的一门德育课,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选择有代表性、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或学生周围发生的一些案例,在分析过程中教师不在唱独角戏,而是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才会深入学生的心中。教学方法上不要采用单一讲授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将案例做成一张张图片,增强其直观性。

2.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开展班会、讲座、演讲等活动或者通过宣传栏展示一些典型案例,学生传授法律常识,让学生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还能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加强家庭教育。法律教育的成功很大部分是靠家庭教育来实现的,家长在家庭中占到主要作用,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家长要与学校同抓共管。在家中要让学生少看电视、少玩手机、少上网,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平时也要多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和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让孩子有是非观念。总之,提高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非常重要也非常紧迫。学校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场所,但仅仅依靠学校的法律教育是不够的,要家庭、学校的紧密结合,形成良好的法律教育大环境,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12

 

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源素质以及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与普遍中学相比,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者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还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学会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一般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对象。艰巨的管理任务,让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倍受关注。

 

一、中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1.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足

 

在普通中学实施扩招政策之后,职业学校所接收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足,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第一,学生的科学文化基础较差。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基础教育中的学困生,他们没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好学科知识。学生的科学文化基础较差,就影响了学生在职业院校中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起点低,且水平相差较大,加大了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难度,传统的班级授课会让许多学生跟不上,再次成为学困生。

 

第二,学生的学习品质较差。基础教育阶段的学困生,他们对于学习这件事没有信心,也不相信自己可以学好。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进行新的学校时,感受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学习,也不想要在学习上付出努力。学生所掌握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较少,不能利用课下时间实施自主学习,也不能在课上跟随老师实施高效的学习活动。

 

第三,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心理素质,对于职业学校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直接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好,在遇到困难时会积极解决困难,心理素质差,就会在遇到问题时自我放弃。其实,一小部分学生在得知自己要到职业学校就读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自我放弃。错误的心理暗示,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绪过于消极,影响了自身的成长。

 

2.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思想落后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对其实施的教育行为有直接影响。许多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没能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没有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大多数教师不能正视自己的学生,一直将他们视为差生,甚至歧视自己的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就无法给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

 

还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难管的学生,要实现教育成功,就要让他们听话。因此,军事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出现。这些教师将军队管理的模式生搬硬套到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管理工作效果的优化。

 

3.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人性化不足

 

落实以人为本,是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手段。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很少有教师可以做到以人为本。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将学生视为自己控制的对象,而不是服务的对象。教师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无法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让教育所实施的教育与学生所期待的教育事与愿违,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管理的效果。

 

二、中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几点看法

 

1.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许多职业学校学生因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足,成绩不佳,总是没有学习的信心。因此,要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就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教育管理者要从学生的不同情况出发,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利用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性教育评价,给予学生进步的动力,有利于积极学习情感的迸发。

 

在教师的表扬中,学生会树立起基本的自尊意识,打破自我放弃的学习观念,从而建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利用心理咨询所的开设,给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服务。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让教育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2.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提高

 

礼仪,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大礼仪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有利于学生个人行为的优化。礼仪课堂的开设,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职业道德内容。没有礼仪的人,是难以成人的。无论在学校的学习中,还是在未来的求职中,只有懂得礼仪的人,才具有竞争优势。开展礼仪教育,引导职业学校学生以礼相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才能使其成为文明之人。

 

3.明确学生教育管理目标

 

没有目标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没有动力,没有奔头的。明确学生教育管理目标,就要给学生规定个人成长的标准。这种管理形式就如同“丑话说在前面”,先专政,后民主。先从班级教育管理标准出发,建立班级守则。再建立学校守则,规范每一位学生的行为。

 

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在管理工作中做到一视同仁,无论是谁违反了班级发展标准或者学校准则,都要受到惩罚。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学习行为入手进行严格管理,做好课堂签到管理与宿舍卫生管理等,帮助学校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利用不定期的检查让学生具有紧迫感,一直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行为。

 

4.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职业学校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职业学校的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甘愿与学生做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合格的教师是充分关心与了解学生的教师,教育管理者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与其进行平等沟通。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自己的教育管理内容。通过日常谈心与班会沟通,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利用工作与学习之余的时间,与学生一起外出游玩或者组织一些休闲活动,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乐于听取教师的意见。

 

5.发挥班干部的管理作用

 

班干部,是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班干部的桥梁作用,有利于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选择优秀的班干部是重要的环节。在新学期开始之时,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并且通过与其它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特点。

 

选择班干部,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平。利用民主方法让学生们自己推行班干部,有利于班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权威性的提高。利用学生推举或者自愿上岗的方式组建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有利于教师教育管理压力的减少,更能让教育管理工作的民主性得以提升,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三、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法篇13

一、在德育教学中我们应合理应用以下几种常见的基本传统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置身案例中,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寻找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优选解决方案,既为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架起桥梁,又使学生对德育产生浓厚兴趣。对于教师而言,案例教学比一般形式的教学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这种更多的付出是否值得呢?回答是肯定的,事实上,当我们精心策划的案例教学,出现在课堂之后,学生们眼前一亮,马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案例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集中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2.讨论法,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全班或小组对教学内容,发表看法,进行辩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德育讨论教学法,就是以讨论式教学法进行德育题材的教学。它与传统说教式的德育教学最大的区别是:注重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而非道德的灌输;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该采取道德中立的角色,不介入或干预学生的道德推理,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发表“政见”、交流思想的机会,教师只是适当地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动机,引导讨论的方向及掌握讨论的气氛。当然在要学生讨论问题时,老师首先要做讨论准备,了解学生的实际,拟定讨论问题,其次根据班级情况分组讨论,最后一步,应对学生的讨论分析,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相关问题,同时,当学生争论的话题偏离主题,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把话题拉回来,教师更要适时总结,解答学生的疑惑,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要求和希望。

二、积极尝试主题实践法、专题报告法、心理咨询法等方法,使德育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1.主题实践法。我认为主题实践法就是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确定一个主题,以这个主题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学,大部分老师重视课堂教学,不重视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把课堂知识内化为道德行为,提高道德水准。比如三亚是以旅游业为主发展的城市,每年很多的游客因其独特热带风景而来此旅游,并且海南省已经被批准建立国际旅游岛,来海南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游客量多,这样给三亚当地的旅游景点带来了更多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海边垃圾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建设国际旅游岛,为了三亚更加美丽的碧海蓝天,为了让游客们有一个美丽、舒适、文明的旅游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三亚美好的未来奉献一份力量,那么该怎样做呢?学校组织学生到街上、海边等地方宣传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付出行动保护环境,比如海边捡垃圾,义务扫大街。

2.专题报告法。专题报告法就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育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直接、灵活、有效的功能。针对大部分中职生对自己未来十分迷茫的、无信心的状况,教师除了课堂讲课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增强自信心外,可以对学生进行专题报告,比如请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企业优秀的人士来学校就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做“我如何走向成功”的专题报告,使同学们相信“我一定会成才,一定能成为成功人士”,这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意识,更激发学生“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公平竞争”、“自我推销”等增长才干的强烈愿望,增强自己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成就一番事业的信心。专题报告法有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它与讲授法相结合,会使德育教学达到惊人的效果。

3.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法是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和方法,通过询问、解答、劝告等方式,在心理方面给学生以辅导、帮助和教育,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保持其心理健康,以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我国历来非常重视德育,但至今效果总是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原因之一是德育忽视了学生的心理世界,而心理咨询法在德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学生咨询的时候,你要耐心、用心地倾听呼声、要求或者困惑他们对事情的看法,以平等的、朋友的身份对待当事人,尊重、信任当事人,并理解他们的行为。听的过程不仅要明了当事人通过语言、行为所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知晓当事人在交谈中所忽略的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然后对他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心理治疗。实际生活中很典型的实例,如四川地震后许多小孩得了恐慌症,具有焦虑、易怒和攻击、抑郁等障碍,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徐凯文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治疗,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证明了德育教学中利用心理咨询法在教育学生往往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所以,德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心理咨询法。

结语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教学中,如果注意德育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能够合理运用并改进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积极尝试主题实践法、专题报告法、心理咨询法等教学方法,那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教学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合格的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