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实用13篇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篇1

对于许多初中学生来讲,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利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很难深入到初中生物的知识世界中。这就使得初中生物教学具有更多的重点与难点,如何以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突破是当代初中生物教师的一个工作困难点。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初中生物教师找到了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新方法。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字、图片以及动画等进行有效地结合,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趣味性地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得初中学生的多个感官得到同时调动,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立体化的初中生物体系,促进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以及难点的突破。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加强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高。

3以模拟实验的实施作为有效的切入点

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科学性,生物知识的基本属性就是科学性与自然性。这就使得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实验的支持,在初中生物中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明白生物知识的来源,加强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真实的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实验不能在初中生物教室中开展。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学生开展一场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多媒体的配合下对实验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实验的步骤与注意点讲解给学生,利用多媒体的中的实验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演示的过程,促进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理解,使生物教学的效率在信息技术的配合中得到提高。

4以开放学习环境创设作为有效切入点

初中学生的思维培养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对学生的生物思维进行培养,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只有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思维进行发散,促进自己思维水平的提高。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创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初中生物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有关的生物知识进行整合,制作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件。将这个课件放在一个师生共用的网络平台之上,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平台,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对初中生物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生物素质。所以说,教学环境的创设可以成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

5以复习高效模式打造作为有效切入点

复习对于每一个学科的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进行复习,提高生物知识复习的效率。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投影对初中生物知识体系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进行完整地理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复习课堂中,可以使课堂的资源得到扩展,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关注。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将知识网络体系进行展示,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更可以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学习水平出发,对自己认为的重点进行再次复习,提高复习的效率。所以,初中生物复习课堂可以成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篇2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前沿学科,生物技术对解决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等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有力的援助,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当做好生物学科的教学,提高新时代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一、当前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现状

通过比较初中和高中生物教学目标,我们知道初中生物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生物学在人类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简言之就是知其然;而高中生物学教学则要求将生物学知识系统化和理论化,也就是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能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能有所创新。但是实际情况是,升至高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都习惯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不仅在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初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断层也让学生在刚开始的学习过程中有些无所适从。初中生物课程开设时间虽然较长,但是各地初中的师资水平不一,实验教学器材差距也较大,在中考中生物学科跟历史、政治学科合成综合科目,分值比例也不高,这就导致了有些初中为了升学率而不够重视生物学教学,而高中的生物教学从文理分科之后才恢复进行,间断的学习过程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初中的生物学知识几乎遗忘殆尽,很多时候高中生物教学只能从重复初中生物,从头开始。而高中生物对逻辑性和抽象性知识的学习也对学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是无法正常进行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而原有的初中生物学的学习心理和方法都不再适用于高中,这就普遍导致了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脱节。

二、强化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的对策与思考

1.注重知识结构的衔接。基础知识就如同树木之根基,河流之源头,学生如果没有完备的基础知识作为学习的保障,就容易失去提高和发展的源泉。高中学生经过一年综合学科的学习之后,对初中生物知识近乎遗忘殆尽,等到文理分科之后对高中生物课本中的知识容易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受。针对这种现象,首先高中生物老师应该通读初高中的生物课本,全面把握其知识要点和知识体系之后对其做一个全局分析,全盘梳理初高中的知识点,并对其中存在的间断进行补充。在教学之前可以印发一些初中生物课程中的知识回顾,让学生在课前复习,让学生有个记忆恢复的过程。其次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拓展阅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一些适当的阅读,以填补对初中生物知识的遗忘和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空白。同样,也可以在教学的时候利用一些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同学们有个竞争的平台,从而进行有意识的知识回顾与探索,这往往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有效果。

2.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生物被升学的分数压力压在了一个“副课”的地位上,针对初中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初中生物老师大多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自然而然便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而到了高中之后,学生必须向探索式理解型的主动学习方法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注重启发式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和能力。高中的生物教学的重点必须从注重教师教授知识转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并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以及通过质疑、调查、实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提升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营造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建立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为学生设置更多的生物学的实践活动,创造出更多情境来吸引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将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除此之外,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多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生物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撰写科技小论文等,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的动手能力。

3.注重学习方法的衔接。如上文所说,初中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受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影响,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被动地接受和汲取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培养起善于思考和触类旁通的能力。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转变和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初高中生物教学中断层现象的根本动力。初高中的生物教学中都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找出众多知识点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完知识要点之后建构一个知识框架。其次,要“授之以渔”,在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和当地的生活环境,通过图表、实验和教学模型让学生知道生物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且时刻关注生物科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养成探索未知的习惯,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

4.注重实验教学的衔接。高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是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为基础的,而学生学习生物学和做生物实验的兴趣也是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开始的,所以做好实验教学,对学生把握生物学课程的知识点与研究方法是大有裨益的。在初中,学生做生物实验大多是跟着老师进行简单重复的模仿,按部就班,并不能养成一个独立完成实验的习惯。而到了高中,在生物教学方面就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在实验中自主发现问题、大胆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应该在把握好实验进度和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多一点儿鼓励,少一点人限制,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从实验设计、实验实践到实验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好知识点,开拓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而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篇3

1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进入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起始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建立,在与小学阶段相比较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反应强烈,求知欲望旺盛。对于接触到的新事物本能的表现出“追根溯源”的天性。认知具有明显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能主动地对课本内的知识进行自主地揣摩和识记。在认知的过程中,能够对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自发的进行内在联系构建,在知识构建中还表现出一定的精确性和概括性。但他们受到认知年龄、经历、经验等原因的限制,对知识构建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精确性和概括性还不是很准确、很到位。而初中这一阶段,初中生在认知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亦变得主动起来,记忆能力也明显增强。在认知的过程中,他们对新接触到的知识具有较以前更大的关注度,课堂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明显加长,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得当,必将在学习认知方面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特点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强调概念教学,致力于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内容设置贴近学生身边的生活,活泼、有趣、涉及面广范,《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共计10个单元模块的内容。知识点的层次浅显易懂,但不失学术性和科学性。通过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过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从小学进入到初中新学习认知阶段时,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科知识认知从自己思维中原有的“大而阔”的自然科学知识认知范畴中,分离出来重新构建新的、较为完整的、独立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就成为初中生物学科知识承载的重要使命。

3构建有效的初中生物课堂知识讲授阶段教学流程,即“四化”流程设计

3.1知识问题化

教师在备课阶段,“知识问题化”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通过知识问题化,教师可以将一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炼出来,对于教师而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兼顾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课文中必要掌握的重点词汇和生物学重要概念,如果教师多加思索和创新,提出具有概括性和引导性且兼顾趣味性的问题,那将有助于教师在一节课中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达成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设计问题时,按照目前的初中生物课本内容的安排,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来看,量的把握应该以每节课3~5个问题为宜。问题设置过多时,课本知识点易于被分散,对学生进行课内知识总结活动产生影响,不便于他们进行构建课本知识体系;其次过多的问题也不便于教师课堂内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3.2问题过程化

“问题过程化”就是教师基于之前设置的知识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比如,讨论、实验、观察、调查汇报、归纳总结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众多的生物学概念知识点,在问题进行回答的过程,应该引导孩子进行大量的举例环节,这样会更好的促进他们对重要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使他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在问题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于某一问题的教学活动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该问题所要呈现的知识点本身的特点,即某个知识点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其次要把握活动的设计在实际课堂中的可操控性和实效性。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效果最大化。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章第二节《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有关“化石”的学习,我们将这一知识点在课文中,有对于化石概念的描述,和举例,但对于化石对生物体进化的证明,提出的并不是很明显,我们通过备课,将这个概念剖析成三个部分:①化石的定义;②化石的分类;③化石证明生物是进化的。设计活动时,教师先举例大量的化石图片,让学生感知化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化石的定义和分类;再通过展示不同地层中同种生物化石和不同种生物化石的埋藏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化石对生物进化的证明作用,教学效果达成良好。

3.3过程结论化

鉴于初中生对事物认知过程的精确性。每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结束后,都要有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即知识点的概括。关于知识点的概括,必须注意这两点:一是必须要以学科专业术语进行描述,以便建立他们的学科意识,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二是在知识点的概括过程中,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权威”意识,教师就学生针对于某个知识点的概括要进行纠正、完善甚至重复,以便告知全班学生就某个知识点的概括更为准确的描述。对于实验性质的活动过程结束后,我们必须把握必要的对实验结果或结论的总结以外,还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在实验技巧和技能方面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这样他们不仅获得了必要的知识,还同时获得了额外的技能,更能突显教学效果的达成。

3.4结论体系化

初中生物教学大纲为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规定了如“探索生命的奥秘”等10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化单元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章节内的知识联系,引导学生构建学生知识储备中的生物学科知识框架体系,在每节新课知识学习结束时,进行一节课的知识框架体系构建,章节单元以此类推,最终构建起整个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框架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时,首先要注重课本知识点之间的隶属关系,其次要注重教师在最后的纠正与补充。来帮助学生构建出较为完善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

作者:滕春利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篇4

一、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科学学习主要以探究为核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或许是小学教师在探究教学时过于包办探究思路,只“扶”不“放”,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探究简单问题的能力。多数学生还不具备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一般探究性问题时不知所措,思维受阻。初中物理教学则力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把小学科学中培养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要求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及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衔接

初中物理课程和小学科学课程在基本理念上明显地表现出一致性,其核心理念包括: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探究性学习,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初中物理课程侧重于对科学的本质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都把它作为课程内容之一,并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突破以往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观念,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已经成为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研究科学课与物理课课程标准,明确小学三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科学学习之后,应该或可能达到的程度,对指导初二年级物理教学有重要意义。

三、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本知识的衔接

科学课的科学知识分为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方面,其中物质世界与初中物理联系紧密。小学科学课的物质世界部分从内容上来说是初中物理的基础,学生升入初中后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密切相关。但由于多数情况下初中和小学是分开办学,教师缺乏沟通的平台,导致物理课的教学与科学课的教学相互脱节。中学物理教学和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我们应研究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在内容和科学思想上有哪些衔接点,思考如何利用学生在科学课中已形成的初步概念,通过同化与顺应,建立科学的物理知识体系。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篇5

然而,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学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中不乏初中物理学得不错的学生也会有这种感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初高中过渡。很多教师在学生步入高中的第一节课时会和大家说“大家现在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目的是增强学生学好这门科目的信心,一切从头开始,只要肯下工夫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但是,仔细想想,学生真的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吗?其实不然,初中时的学习成果决定了他们今天的位置。在他们心中早就有了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分;重点班和普通班之分;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因此,教师与其说这样不切实际的话,还不如给学生吃颗定心丸,帮助他们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摘 要: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上都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做好初高中的过渡十分关键。本文主要从物理学的内容、初高中知识的练习与区别说明《物理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的作用。

关键词: 物理学 初高中衔接 内容对比在哪里,采用何种方法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刚刚步入高中校园的学生,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在身心上都需要时间适应、过渡。若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开讲、深讲高中知识,恐怕学生会更加难以适应。近代教育很长时间以来,衔接教育成为一片空白,很多教师认识到衔接教育的重要性,但局限于没有正式的衔接教材,只能自己整理部分初中内容以备讲授过渡知识,但是这些缺乏规律性,往往不能使学生真正从初中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2012年鄂尔多斯市教育局组织教研员和众多一线教师编写了《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系列教材,填补了衔接教育的这篇空白,2013年秋季,这套教材正式投入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书共有七章,从初高中有紧密联系的知识入手,说明如何做好衔接。本文主要将从物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简述《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所起到的作用。

一、进一步阐述物理学,明确学习目的

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的物理,可是,究竟什么是物理学,他们真的了解吗?学习物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只有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学了有什么用途,才能更加坚定地学习。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不仅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阐述了物理学的含义,对于高一新生来说简单易懂。“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可以用16个字形象地描述物理学: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从充满神秘感的宇宙、粒子到我们周围的物体,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会应用到物理知识,都蕴藏着物理规律。由此可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该部分内容恰好与必修1中“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相对应,在此简单介绍,做好铺垫,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初高中知识对比,整体了解高中物理

学生看到初高中知识点对比后,既对初中知识做了简单的回顾,又对高中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从对比中不难看出,高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难,物理内容与初中大体一样,甚至比初中学习的内容还要少。此时,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帮助学生消除害怕和紧张的心理,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虽然少了,但在深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多方面、多层次地探究问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因此,学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即使初中物理学习较好,有一定的基础,也应该认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勤于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阐述初高中物理的主要阶梯,明确学习方向

概念上的阶梯:从标量到矢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的阶梯,初中物理中只使用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高中物理要使用矢量运算法则。从标量到矢量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速度概念的阶梯,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平均速率,高中学习的速度与初中时完全不同,学生在思想上要接受初中所学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中知识具有普遍性。规律上的阶梯:初中知识大多停留在了解、理解的阶段,进入高中后,表示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并且计算量增大。研究方法上的阶梯:研究问题时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模仿到思辨,从形式到辩证逻辑……学习方法的阶梯: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和总结课堂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实验,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明确这些主要阶梯之后,在后面学习中会针对自身的特点明确学习方向,从而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四、初高中知识对接,温故知新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篇6

为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的指示,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因材施教,适时的调整教育教学的节奏,把初中教学的课堂氛围充分的调动起来。同时还要摒弃传统单板的课堂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方法教学,让学生能够从中激发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同时结合课程的安排穿插生物实验室的操作,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性。

一、重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调动学习兴趣

初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场所,把课堂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命题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开展对生物学知识的讨论,激发学生踊跃学习的参与性,从激烈的讨论中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还可采用多媒体的手段,丰富课件教学,把学科内容在情景设立中体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在欢乐的氛围内学习知识。

二、实现教学教材的丰富性

初中教师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要按照新课改的指示要求,要克服单板的课本教学法,应该活用教学教材。摒弃传统的课本教学方式,就是把教材中的文字一板一眼的传授学生,这样是无法让学生们活用生物知识的效果,要把生物教学中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互结合起来,让知识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充分体现出学科知识学习的实用性。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重视生物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体会到学习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三、重点培养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的习惯

主动学习重点是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初中教师只是充当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是一味的教师传教,学生被动受教的过程,这样不仅降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不利于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为此,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课堂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要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索知识。

四、重视生物实验的教学手段

生物实验室是生物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教学场所,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授生物学知识,还要把生物学知识融入到生物实验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更好的掌握到生物知识。这种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法,力求更多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不要过于机械化的教学,要把课堂氛围充分的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如观察洋葱上表皮细胞和动物的口腔上皮细胞,就要通过生物实验的方法,组成小组形式,将临时切片的洋葱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调好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的探究习惯,实现整体学习、全面提高的目标,使整个班级的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高。

结语

通过以上对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建议,可以进一步促进初中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增强初中学生对生物学的全新认知。课堂是学生学生的主要场所,初中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发挥其优势,使课堂教学更为科学性,带动课堂气氛,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促使学生能够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师还要重视生物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探索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一个学科学习的探索者。

参考文献:

[1]李玲.浅谈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与实践[N].毕节日报,2010,3-4.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篇7

1.1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课的特点分析。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课具有生动、直观的基本特点,能够有效诱发初中学生参与物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初中参与物理学科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在日常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向学生直接呈现特定物理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学生对抽象化物理学科概念,以及物理科学规律的理解感知水平,而且部分操作步骤和实现条件简单的物理学科演示实验,还可以作为学生课后演示练习环节过程中的应用项目,并以此促进初中生基本动手操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1.2 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的学生,本身处于十四岁和十五岁的特殊年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状态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混合发展阶段,同时在思维认知层次,存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混合并存的特征,因而教师在开展实际化的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直观经验作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基点,要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增加演示实验的引入数量,并不断提升演示实验的质量。

2.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实物演示与多媒体演示的差异比较

2.1 学习接受者角度的比较。照而言,实物演示比多媒体演示具备更加充分的直观性和真实性,能够给初中学生在开展物理学科基本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展示更加客观真实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而且学生在完成演示实验过程的观察实践之后,往往会对观察过程中感知的现象,以及动态变化过程,建构及其深刻的内在认知印象,即使是教师演示实验过程中未能成功取得预期的实验结果,往往也能在教师的理论启发以及原因分析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帮助学生清晰认知演示实验活动未能顺利取得预期效果的基本原因。并以此提升学生针对物理学科探究实验误差现象,以及实验失败原因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科实验演示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多媒体演示教学方式的大量运用,极易引起学生在长期的音视频内容的收看体验过程中,产生较为严重的视觉疲劳以及心理倦怠,因为在多媒体演示实验的教学呈现过程中,物理学科实验探究活动在初中生的视觉观感,以及心理认知接受层次都是虚拟的,而且在虚拟化演示模式的应用背景下,无论是实验者的操作步骤,还是实验过程中取得的具体实验结果,都堪称完美,因而也就给初中学生开展实验误差分析,以及实验失败性原因分析,带来了严重的观念认知阻碍。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篇8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8.005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和地理学科的联系”。

目前苏州市区初中生物课程安排在初一、初二两学年,初一每周3课时,初二每周2课时,初二下学期进行苏州市结业考试。化学学科安排在初三开设,每周4课时。相对而言,初中生物课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化学作为中考科目,教学进度要比生物快。从师资角度来讲,化学教师兼职生物课的现象比较常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生物和化学的有效教学,值得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初中生物与化学在三维目标上的联系

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初中生物与化学学科存在众多的“不谋而合”,下面简述在初中生物和化学的联系点。

1.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的联系

笔者比较了初中苏科版生物和沪教版化学相联系的内容,发现生物内容联系到了化学中的每一章,也涵盖了熟悉的化学基本用语、身边的化学物质、微观粒子的奥秘以及实验探究和化学的应用价值等几方面的内容。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中的“化学变化”与生物“原始大气中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相联系;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缓慢氧化中的放热”与生物中“探究种子呼吸过程中释放热量”相联系;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分子的运动”与生物的“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中气体扩散”相联系、化学的“元素与人体健康”与生物的“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影响”“ 贫血”相联系;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中的“化学变化的实质”与生物的“食物在消化道中消化”相联系;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中“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与生物的“土壤线虫能够指示土壤中重金属等对环境的污染情况”相联系;第六章 溶解现象中“稀浓溶液中不同的溶质质量分数”与生物的“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相联系;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中的“酸性土壤的检验”与生物的“苔藓植物具有指示土壤性质的作用”相联系;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中的“有机物为人体提供能量”与生物的“验证食物含有能量”相联系;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生物的“环境恶化影响生物的生存”相联系,等等。

生物与化学在对学生技能培养方面也有联系(见表1)。如实验操作、探究方法是科学学科中常见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生物与化学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法上也存在相同之处(见表2)。如化学中考要求的A级学习目标可以采用与生物相似学习方法,如可以采用自主阅读、观察的方式进行;生物实验和化学实验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了初一生物中的变量原则后,则可以轻松面对化学中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探究;学生可以从生物的分类方法学习中培养思维技巧,从而可以迁徙到在化学学科中能熟练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而教师的指导作用则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的联系

生物与化学教学中均会涉及到一些古今中外的化学家、生物学家,他们的科学成就可以激励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怀,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改善生活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生物与化学学科中众多的科学实验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求真、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通过对资源环境的学习来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合理安排初中生物与化学学科的教学

初中生物和化学有着众多相联系的知识点,化学老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全局意识,综合备课,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要根据中考学习水平要求进行合理安排。

1.有选择地进行化学知识提前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初一生物课时安排为周3课时,教学任务相对较轻松,时间较宽裕,学生对初中学习生活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而初中化学的学习从开启化学之门到培养创新能力却只有一年时间,教学过程中信息量大,时间比较有限。通过对比,生物教学中涉及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化学教学中的A级目标,因此在生物教学时可以对这类比较浅显的内容进行嫁接和提前教学。例如熟悉的化学用语板块中简单化学元素符号的认识、常见物质像二氧化碳、水、氧气等化学式的书写;认识身边化学物质中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检验方法的掌握;实验探究中对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的介绍;化学应用价值中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等。这样一方面既可以缓解化学教学进度中存在的时间紧迫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元素符号时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看谁记得又快又好、演示实验时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辅助教师完成等一系列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一些“差生”的学习观念,从而增强学生对探索未来化学知识的神秘感,逐步培养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还应加强学生间讨论、自主阅读、查阅资料等自主学习方式的进行,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爱好科学、追寻真理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和化学作为自然学科,两者在对人类和社会的贡献中起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处,为各自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化学生物知识适时重复,加强化学学科中的重点难点教学

对于上述A级目标的知识点,经过生物学科的了解,在化学教学中应一掠而过或加以简化,避免过度重复性教学。然而对于一些化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分化点则需要通过反复教学来逐步巩固和提升。

第一,加强对重点难点内容的重复。

中考对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级别的要求,例如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属于C级要求。学生从开启化学之门到参加中考时间较短,如何尽快适应化学学习和培养解题能力,需要对化学中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认识到位。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是“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物和化学学习中分别强调并给予指导。相信通过不同学科不同时间段进行重复学习,会提高学生对重要知识的领悟能力,从而加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逐步培养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第二,注重对过程与方法的重复。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本的要求是学生掌握技能且能够学以致用。在生物(第七册上)中有个知识点是:“从传染病具备的三个条件角度来指导学生解决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跟化学教学中“通过燃烧的条件来寻找灭火的方法”,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从生物教学中开始正确引导,包括讲授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以及演示实验时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实验现象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等等。而这些方法和过程教师必须在化学教学中重点强调并付诸实践,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起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良好的科学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拓展生物知识教学,认识化学学科地位

生物与化学学科的知识点和目标不能完全重叠,在生物教学中有些没有涉及化学书本但与化学有关的拓展内容可以在生物课上进行简单介绍和辅助教学,比如《生物》中食品添加剂的类型和作用,食品添加剂的泛滥使用是目前社会焦点问题,以及警惕家居中的污染等,均涉及民生安全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可能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运用化学治理环境,掌握科学知识,“学以致用”。认识化学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加强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著名的“同化理论”创造人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1.从学生知道“是什么”到学会“做什么”

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发育成熟,学习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会有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所有化学知识都提前教学,而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如对熟悉的化学物质化学式的书写,生物学习中只需对常见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的识记,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者大范围地去记忆其他物质的化学式,只有等到学习化学掌握了化学式书写的方法后再作要求,否则会适得其反。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整合与调整。比如对于探究实验,学生从生物中开始知道、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到化学学习中逐步转化为学会并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这是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绝对不能急功近利。

2.从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 到学生独立完成“应该怎么做”

学生最先接近生物,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心促使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从科学角度给学生解释“为什么”的原因,发挥科学正能量,让学生逐步探知科学奥秘,慢慢促使学生从生物中感性认识逐渐发展到化学学科中的理性思维,向化学中考要求中的C级水平提出挑战。

生物与化学不分家。无论生物与化学兼职的教师也好,还是生化教研组也好,应针对生物与化学中的具体内容,巧妙应用教学方法,在适当时机下做好“加减法”,加强对学科间的整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生兴趣,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标,为培养高效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篇9

一、初高中“光合作用”教学内容及目标的比较

通过对初高中“光合作用”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初高中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但是也有着明显不同的侧重点。

1.初中和高中生物内容具有递进关系

从知识目标来看,初中介绍部分科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高中则较为详细地介绍其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史实,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通过强调光能捕获与叶绿体结构特点,使学生领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初中只是介绍知识点,而高中则重在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从能力目标来看,高中在初中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建立在初中生已有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之上的,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升华到理性认识。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看,初中重点是热爱自然,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而高中在此基础上,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对现存生物的重要性,还要理解其在生物进化方面的重要意义。高中生物教材会介绍通过光合作用维持氧气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平衡,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防止温室效应;通过对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进耕作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对学生的STS教育。

2.比较初高中生物教材关于“光合作用”知识的内容

第一,初中“光合作用的定义及表达式”与高中“光合作用的过程”。第二,初中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与高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三,初中“验证并形成光合作用的表达式的相关实验及海尔蒙特和普利斯特里的实验”与高中“光合作用科学史包含6个经典实验(普利斯特里、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第四,初中“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与高中“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第五,高中生物教材还增加了“化能合成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针对初中知识主要侧重于光合作用的原料及产物,从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高中主要学习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学生要能写出反应式,为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高中教师要熟悉学科,通过色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引导学生将物理学知识应用到生物学上;通^各步反应式的准确书写,加强生物与化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为顺利解决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研究教法,推进学生学法的转变。初高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因性别施教。初中阶段重点可以放在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及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两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完成;高中阶段重点放在学生在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的过程要弄清楚什么是光反应、暗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篇10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49

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对初、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衔接,初中教师很有必要处理好有关生物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不但要按照初中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与高中生物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突破。处理好生物有关内容的衔接是初中生物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也体现了生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达到知识性、能力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一、“细胞及细胞的生命活动”有关知识内容衔接的理解

初中生物教科书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活动,在制作和观察临时玻片标本的同时,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从而进一步理解细胞的概念,宏观地理解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学生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认识细胞是生物体遗传、生殖、发育和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基础。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认识,以图片形式展现,让学生初步认识其条件和意义。整个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利用教学挂图、教学课件和视频等教学辅助手段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学生“对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认识。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在讲授具体教学内容时,要将问题深入浅出的处理,为高中生物教学埋下伏笔,这样既增加了生物教学的层次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高中生物是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基础上,从细胞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入手,从微观角度系统阐述了细胞的各种结构和功能,继而顺着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组成细胞的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学习,为进一步认识细胞的微观结构和理解细胞的功能夯实了基础,然后分模块逐步认识细胞结构和功能,深层次的理解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运输方式、能量供应和利用机制,最后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例,侧重揭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实质,重点阐述生物的生命活动与其物质基础和精细的结构密不可分,与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能量转化利用息息相关,最后才从宏观角度阐述细胞的分类、分化以及衰老和死亡的整个历程。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有关知识内容衔接的理解

初中生物从常见的生殖方式入手,引出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先让学生知道能够使后代出现亲代相似性状的是遗传物质DNA在起作用,接着先后展开了人的性状和性别决定方式的认识,继而了解常见遗传病的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对于优生优育、预防遗传病发生以及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则重点介绍。为了增加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前景的理解和憧憬,课本特别以“多莉”羊的产生、“抗虫棉”的培育、日常生活常用的发酵技术等,简单陈述了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和生命健康的意义。这种安排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同时又要求初中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为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发挥穿针引线、引路搭桥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上,先认识有关遗传学基础概念,继而认识遗传因子的发现、性状遗传的基本现象以及遗传现象的检验,从而总结遗传的基本规律。接着从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性细胞产生的特殊方式和受精作用,从而引出了遗传物质、染色体、基因的概念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再重点介绍基因的结构和功能、DNA的复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再自然导出遗传密码的发现及其意义。在认识和理解基因传递规律的过程中引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变异知识;从学习理解遗传过程中基因频率的改变等知识点,为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奠定基础。在理解基因的基础上,从生活及生产实践中,自然而然让学生对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重点认识和理解,继而详细重点学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以及应用。

长期教学实践,真实感受到初中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尤其生物遗传和进化这个模块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体现生物教学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科学技术价值观精神,体现生物知识的“实践应用”这一高考热点上非常重要。

三、“稳态与环境”有关知识内容衔接的理解

初中生物从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入手,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最基本的生态学知识,重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两大功能,是通过课本上碳循环图片,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认识,总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在学生能力目标培养上,主要侧重学生的识图、观察和分析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

高中生物通过对细胞内环境组成及作用的认识入手,阐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继而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学习,使学生从局部和个体两方面,抽象理解稳态调节重要性,尤其深刻地阐述了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和免疫的调节机制及其作用。生态系统部分,在引入群落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理解生态系统成分、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及作用,在初中学习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两大功能的基础上,还阐述了第三大功能---生态系统信息调节,最后自然过渡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维持。这种安排符合生物学从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种局部到整体、多样性到共同性、生物与环境的相统一的观点。尤其通过一些社会调查、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和课外探究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科学分析、实事求是、大胆质疑和创新的科学品质。关注我国生物资源、人口、环境、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认识我国生物科技发展成就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总之,生物教师必须在全面理解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全盘梳理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的知识点,并且在这些知识点上恰当的连接、过渡、拓展和提升,有效的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使学生技能适度提升,生物素养进一步提高。

[1] 方红霞.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14(8).

[2] 金松玉.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J].延边教育学院

学报,2013(6).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Content Cohesion of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REN Ji-gui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篇11

1902年清朝政府“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又补充“钦定中学堂章程",不但明确而清楚的规定了中学的5年学制,而且还规定包括“博物"课程在内的12门课程。对“博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作了规定:“博物:其植物当讲形体构造、生理分类功用;其动物当讲形体构造、生理习性特征、分类功用;其人身当讲身体内外之部位、知觉运动之机关及卫生之重要事宜;其矿物……"。“凡教博物者,在据实物标本得真确之知识,使适于日用生计及各项实业之用,尤当细审植物动物相互关系,及植物动物与人生之关系。"当时的“博物"就是“生物学"和“地学"等自然科学的综合课程。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学校令实施规则",中学学制改为4年,“博物"开设3年。1922年的新学制又将中学学制改为6年,初中、高中各3年。初中开设“自然"和“生理卫生",其中包括植物学和动物学,高中开设“生物学"。1932年,初中开始分别开设“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3门生物学课程,高中仍开设“生物学"课程。这样的中学生物学课程体系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经过几次变革,但总体框架没有太大变化。初中开设分科的“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三门课程,高中开设综合的“生物学"课程的课程模式和基本教学内容一直沿用了近60年,到本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有所变化。

1988年国家教委组织编订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并提出可以一纲多本的编写各具特色的教材。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先编出初中《生物》新教材。该教材虽然将过去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三部分内容合在一本《生物》教材内,但教学内容仍然分为“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三个主要部分及“细菌、真菌、病毒"和“遗传、进化和生态"内容。接着,广东等省市编写出综合的初中《生物》教材。在江苏省教委提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建议义务教育教材的总体构想下,江苏省教委教研室从1994年开始组织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生物系等部分高校专家学者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部分中学高级教师共同编写综合的初中《生物》(苏科版)教材。从1995年秋季开始,新教材在江苏省镇江市、连云港市、苏州市、盐城市、连云港市等地试用,经过几年的试教和不断修改完善,1998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国内多本初中《生物》教材的成功编写,代表了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趋势,进行了我国初中“生物学"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探索。

2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趋势

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材的改革特色除了表现在基础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几个方面外,正日趋综合化。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至少由生物科学本身的综合化和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的时代化两个重要因素所决定。

本世纪初至20年代,美国、英国等国“生物学"课程也是分为“植物学"和“动物学"分别开设的,课程的内容也很突出动、植物的分类、结构等知识;30年代以后,国外一些国家开始把动、植物学合并为一门“生物学"讲授;50年代后,随着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教育学、心理学科的进展,国外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趋势是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高中开设综合的“生物学"。例如,日本不仅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在高一仍然开设综合“理科",只在高中二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开设综合的“生物学"课程。美国在初中阶段有些学校开设综合“理科",有些学校开设综合“生物学",在高中阶段开设综合“生物学"。英国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也是综合的“生物学"。初中阶段综合的“生物学"课程反映了生物科学内部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自身日趋综合的趋势。

国际上强化理科包括生物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了解社会,也要求了解自然,认为这对人的思维发展和智能培养都有重大意义。“科学"教育界认为,“科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某些科学知识,还应该理解自然现象,了解自然概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调查研究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认识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自然界是统一体的观念。这是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时代化的要求之一。

长期以来,尽管生物科学进展迅猛,但是,我国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变化一直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没有变化。“高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本质"的教学目标决定了高中生物学的综合性,“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则决定了初中生物学的分科性。“讲授生命现象"就意味着侧重教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知识,当然分成植物、动物和人去讲更好。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当代生物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时展,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了解“生命现象",也应该包括理解“生命本质"。例如,初中阶段讲授“植物的呼吸"知识,讲授“动物的呼吸"知识和“人的呼吸"知识,目的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分别了解植物是如何呼吸的、动物是如何呼吸的、人是如何呼吸的有关知识,学生应该了解的是生物呼吸的共性和特性知识。再例如,初中阶段讲授“动物的呼吸"知识时,有没有必要分门别类的教授“草履虫的呼吸"、“水螅的呼吸"、“蛔虫的呼吸"、“蚯蚓的呼吸"……直到“哺乳动物的呼吸"的详细的知识?很多学生此后可能再也不会看到“草履虫"、“水螅"等动物了,再也不会用到相关的知识,初中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无非是了解动物分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呼吸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它们都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如果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和理解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生物学教学内容就只有综合起来,而且综合起来的知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这也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时代化的要求。

总之,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符合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可以避免分科教学内容的重叠,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可以强化学科之间的本质联系,既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又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3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强化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趋势

在面对跨越千年史册的、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巨大变革时期,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应该摒弃重视知识传授、漠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力图做到既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国外理科教育的激烈改革起于1957年,当时前苏联的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特别引起了西方国家对基础教育中理科教育的反省。此后西方国家的理科课程和教学改革进入大变革时期,逐步取得统一认识的趋势主要是要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英国教育界认为,理科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仅仅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和模仿、重复他人的经验,而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的一些教育家在检讨理科教育弊端后主张,在强化基本科学素质的基础上,理科教育要通过讲授创造发明的科学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实验,创造出新的东西。

从世界范畴来看,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知识和智力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正在成为重要的商品;知识创新的速率愈来愈快;无形化知识资产愈来愈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等。有关的研究表明,人类知识创新的速率变化惊人。以从科学到技术的周期变化为例,19世纪为50多年,20世纪上半叶大约为10年,20世纪下半叶已经缩短到5年左右,而本世纪末,多媒体电脑从设想到产品仅用了4年。长期以来,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人的遗传本能,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成果,才能加速人类和社会的更快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越来越重要。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你的职业生涯而言,知识就像鲜奶,纸盒右边贴着有效日期,工程技术的有效期大约是3年,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有的知识,你的职业生涯很快就会酸臭掉。"造就一代会学习的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重视培养创新能力是世纪之交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初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4《生物》(苏科版)教材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在改变观念的基础上,江苏省教委教研室组织江苏省部分高等院校和中学高级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索,《生物》(苏科版)教材终于面世并且于1998年11月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通过。审定委员会认为,“《生物》(苏科版)教材能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能体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材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教材采用小综合体系,按照大纲对知识内容的要求,确立了以生命基本特征为编写教材的主线,突出重点,有利于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材具有地方特色,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选择增加了有关教学内容。教材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要求出发,增加了一些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成就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不少学生实验和观察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栏目,如‘观察’、‘实验’、‘讨论’、‘思考’、‘阅读’等等,这对学生学习十分有利。教材中不仅增加了插图数量,而且某些插图具有新意"。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篇12

一、强化基础知识,探究科学方法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就是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现代化教学模式之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实现师生或者生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以探究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使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利用集体或者个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开展科学方法教育,教师要先从物理基础知识入手,加强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以研究物理问题为重点,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与物理知识,进而发挥科学方法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物理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W生探究沸腾的特点以及蒸发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的关系。教师要以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现象为例,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蒸发和沸腾的概念。设计的实验过程如下:教师取一烧水壶,壶嘴正冒着热气,提出“壶嘴为什么冒白气”的问题。为了效果明显,壶嘴上可盖一玻璃片,玻璃片上出现大量水珠。通过演示实验、口述过程、得出结论,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汽化现象,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沸腾和蒸发的有关知识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沸腾和蒸发现象,掌握科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而实现本节课的科学方法教育。

二、进行物理实验,开展科学方法教学

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力,教师一般要借助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探究,感受直观的物理现象。同时,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借助物理实验开展科学方法教育,达到物理探究教学的预期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在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烧瓶中放少量碘,同时摇动烧瓶,并展示碘的变化,提出“烧瓶里的碘是什么状态的?瓶塞底部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可以听见碘在烧瓶里晃动的声音,观察碘的状态并回答:烧瓶内是固态的碘,瓶塞底部是白色的,同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导学案上。摇动烧瓶是为了让学生确定里面的碘是固态的,展示则是让所有学生都能清楚观察。为了确信碘的凝华现象,让学生观察瓶塞底部的颜色,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综上所述,利用物理实验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为科学方法教育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

三、观察物理现象,渗透科学理念

初中物理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有极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为了实现物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物理探究教学中,物理现象作为物理实验的最终结果,对科学方法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可以借助物理现象对学生开展科学方法教育,进而实现物理探究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浮力,教师可以开展浮力实验教学活动,先将小石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示数为F1;再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给一个向上的托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能变为F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水给小石块一个向上的力,教师加以总结,得出浮力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

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方法意识,提升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篇13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初中实验和高中实验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为切实解决初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探讨生物衔接教学问题。

一、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衔接

1.课程理念的衔接。初、高中的生物课程都遵从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相同理念,使初、高中课程在指导思想上保持一致性。在共同理念的基础上,高中生物课程增加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

2.课程目标的衔接。在共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高中课程目标在表述方式、目标的指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并呈现出递进的关系。

3.内容主题上的互补和递进。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我国初中生物课程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且对学生认知能力要求高的主题,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学段完成。这样,生物学的核心主题在两个学段的分布既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互补。

二、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衔接

1.初、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比较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初中生物是初中自然科学的组成成分之一,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如简单的动植物分类、常见的几种动植物及其结构特点等等)、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中生物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初、高中教材中生物知识的继承和衔接

初中生物突出人体和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8个单元。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高中生物教材在编写时考虑到与现行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衔接,新教材删去了人体内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气体的交换、卵式生殖等内容。高中生物教材在编写时还充分考虑对初中某些知识的加深和完善。在体液调节部分,教材先通过列表的方式归纳初中已经学过的人体内一些主要激素的名称、产生的内分泌腺和主要的生理作用,再讲述初中未学过的激素及其他内容;神经调节部分也做了类似的处理。

三、初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课程改革以后,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也得到了推广。高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要善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的教育。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确定新学年开始的授课内容并制订出授课计划,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初中生物知识的复习,做好初、高中的衔接,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高中生物学知识,使得所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生物的学习。高中生物必修教材讲述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其中涉及了不少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认真研究生物学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衔接关系。

四、关于初高中衔接问题的几个建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