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概念实用13篇

智能时代的概念
智能时代的概念篇1

CES驱动智能投资热潮,智能家居概念股成为市场新宠。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CES)将于今年1月7日至10日在美国举行,据CES官网披露,本次展示的重点是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等智能家居产品,多款智能穿戴产品也将集体亮相。本周市场以长方照明、阳光照明、联建光电、瑞丰光电、雷曼光电为代表的智能照明概念股涨停如潮,以和晶科技、英唐智控为代表的智能家居概念股涨停启动,更多的潜力股跃跃欲试,以康耐特、长江通信、环旭电子、水晶光电代表的智能穿戴概念股,则成为智能穿戴概念股中靓丽的风景。

谷歌再度引领车载电子,智能汽车概念股横空出世。据媒体报道,谷歌、苹果争抢车载电子市场,随着车载电子市场的日益繁荣,谷歌和苹果巨头纷纷与汽车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希望分食车载电子市场蛋糕。启明信息、天泽信息就是车载电子受益的龙头品种,周四涨停启动中线行情,后市潜力不可小看。

智能时代的概念篇2

梁漱溟(1893―1988)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在五四时期全盘西化思潮席卷中国思想界的文化背景下,梁漱溟于1921年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肯定以儒家哲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价值,认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一样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引发了思想界的“东西文化论战”,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直觉和理智――梁漱溟构建中西文化观的基础概念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代表了梁漱溟早期的哲学思想。梁漱溟在书中使用直觉概念来诠释和表征儒家哲学以及中国文化,使用理智概念来诠释和表征西方文化,直觉和理智概念成为梁漱溟诠释中西文化的基础概念。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直觉和理智概念是梁漱溟诠释中西文化、构建中西文化观的重要基础概念。他使用理智、直觉和现量三个基础概念来诠释西方、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并以此提出了人类文化的三步骤发展说(亦即中西印文化的三期复兴说)。他阐述说:“照我的意思人类文化有三步骤,人类两眼视线所集而致其研究者也有三层次:先着眼研究者在外界物质,其所用的是理智;次则着眼研究者在内界生命,其所用的是直觉;再其次则着眼研究者将在无生本体,其所用的是现量;初指古代的西洋及在近世之复兴,次指古代的中国及其将在最近未来之复兴,再次指古代的印度及其将在较远未来之复兴”[1]167。在这里,梁漱溟首先提出了人类文化所面临的三个层次即外界物质、内界生命和无生本体,指出与之对应的方法分别是理智、直觉和现量,三个层次和与之对应的方法结合便构成了人类文化及其三个步骤,即作为第一步骤的西方文化(“古代的西洋及在近世之复兴”)、作为第二步骤的中国文化(“古代的中国及其将在最近未来之复兴”)和作为第三步骤的印度文化(“古代的印度及其将在较远未来之复兴”)。在这里,直觉和理智作为梁漱溟构建其文化观的基础概念首先是指方法,即人类研究“外界物质”和“内界生命”所用之方法。其次,直觉和理智作为人类文化不同发展步骤的方法指向的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这样,梁漱溟就从直觉和理智出发,从人类文化的层次和高度对中西文化进行了考察,认为中西文化分别代表了人类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而直觉和理智则是其方法,直觉和理智就和中西文化内在地同一起来了。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也就以直觉和理智概念为基础构建了起来,直觉和理智概念也就成为理解梁漱溟中西文化观的关键。

二、理智与西方文化

理智作为人类文化第一步骤研究“外界物质”所用之方法,与西方文化对应。这样,理智与西方文化就内在地联系和同一起来了。要理解梁漱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与思考,就要首先弄清楚理智这一概念。理智的内涵是什么呢?

梁漱溟认为,理智表现为简综两种作用即分析与综合两种作用,是构成知识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理智的内涵实际上是指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这是梁漱溟对理智概念的理解。梁漱溟从理智概念出发从成就与弊病两个方面对西方文化进行了考察和阐释。

梁漱溟认为,文化的精神生活方面包括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等,其中“哲学、科学是偏于理智的”[1]18,而科学就产生于理智。科学是西方文化的显著特征和重要成就,说科学产生于理智就是说西方文化产生于理智。这是理智给西方文化所带来的成就。梁漱溟指出理智在给西方文化带来科学、哲学、知识和思想等文明成就的同时,也给西方文化带来了精神创伤的弊病。梁漱溟指出,西方文化“个体要自顾自己,重于理性的分别计算”[1]165,“才有其社会上种种罪恶痛苦,才有此次大战的创害,把个体的生存竞争真演的烈!”[1]165

梁漱溟认为理智给西方文化带来了科学等成就,也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和精神创伤。这说明,梁漱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是以理智概念为基础的。而且梁漱溟把西方文化的成就和弊病放在一起进行考察和分析,使人们对以理智为核心的西方文化的认识更加系统和全面。

三、直觉与中国文化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梁漱溟用直觉概念来诠释和表征中国文化。直觉概念集中体现了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根据梁漱溟的论述,中国文化代表了人类文化发展的第二个步骤,与之对应的研究层次是“内界生命”,而直觉即研究“内界生命”之方法。这样,直觉与中国文化就内在地联系和同一起来了。直觉也就成为理解梁漱溟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关键。那么,直觉的内涵是什么呢?

梁漱溟认为直觉的作用在于体认认识对象难以表达的意味和精神,并支配我们的行为。他将直觉分为两种:附于感觉的直觉和附于理智的直觉,并认为附于理智的直觉才能认识“生活”和“我”,较之附于感觉的直觉更为重要。

梁漱溟认为,是直觉而不是感觉和理智关照着我们内里的生命。他说:“要晓得感觉与我们内里的生命是无干的,相干的是附于感觉的直觉;理智与我们内里的生命是无干的,相干的是附于理智的直觉。我们内里的生命与外面通气的,只是这直觉的窗户。”[1]135这里,直觉较之感觉和理智更为重要。由于直觉和中国文化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认为直觉关照着人们的内在生命,就不仅是对直觉价值的肯定,实际上也是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肯定。这是梁漱溟对直觉概念的认识。

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集中体现在其用直觉对中国哲学所做的现代诠释上。梁漱溟认为,直觉是中国哲学的认识方法。他进一步使用直觉这一概念来解释孔子的“仁”、孟子的“良知良能”和王阳明的“良知”概念,认为直觉就是孔子所说的“仁”、孟子所说的“良知良能”、王阳明所说的“良知”。这实际上是用直觉概念对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进行了现代诠释。

梁漱溟用直觉对中国哲学所做的现代诠释集中体现了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是梁漱溟对中国现代哲学的贡献所在。尤其在传统与现代激荡的五四时期,梁漱溟对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诠释在一定程度上为现代新儒家奠定了文化哲学基础,现代新儒家由此拉开帷幕,作为颇具理论建树的一大学派和思潮开始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诠释也为研究中国传统哲学指出了研究思路和方向,对我们在现代条件下审视和认识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四、中国文化的问题与出路

梁漱溟以直觉和理智概念构建了自己的中西文化观,同时对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针对问题对中国文化的出路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梁漱溟在从理智的角度分析和阐释西方文化的成就与弊病时,反观和分析了中国文化在理智方面存在的问题。梁漱溟肯定理智给西方文化带来了科学民主等文明成就,与此相对应,他认为中国人在理智方面很少创造,中国文化自身产生不出科学和民主。为什么中国文化产生不出科学和民主呢?梁漱溟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走的不是同一条路。简单地说,就是西方文化走的是理智之路,产生了科学;而中国文化走的是直觉而非理智之路,产生不出科学。

梁漱溟进一步分析指出,理智不发达给中国文化所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我们不待抵抗得天行,就不去走征服自然的路,所以至今还每要见厄于自然。我们不待有我就去讲无我。不待个性伸展就去讲屈己让人,所以至今也未曾得从种种权威底下解放出来。我们不待理智条达,就去崇尚那非论理的精神,就专好用直觉,所以至今思想也不得清明,学术也都无眉目。并且从这种态度就根本停顿了进步,自其文化开发之初到他数千年之后,也没有什么两样。”[1]190

梁漱溟指出了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对中国文化的出路或者说这些问题的解决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再也不能回头补走第一路,也不能往下去走第三路”[1]190,就是说中国文化不能回头补走西方文化之路,也不能往下走印度文化之路。认为中国文化“不能回头补走第一路”,是对全盘西化主张的否定,是梁漱溟对全盘西化的理论回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出路,梁漱溟认为“我们现在应持的态度”是:“第一,要排斥印度的态度,丝毫不能容留”,即“不能往下去走第三路”;“第二,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以避免西方文化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立所造成的弊病,从而使理智在根本改过的态度之下发挥好的作用;“第三,批评地把中国原来态度重新拿出来”,用中国的态度受容西方文化的科学和民主精神[1]189-190。梁漱溟的这种“变化过的第一态度”和“适宜的第二态度”实际上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融通。这种对中西文化的融通可以说颇具理论建树,一方面有力地回应了反传统的全盘西化派,另一方面又与固守传统拒绝西方文化的东方文化派划清了界限,同时立足传统对如何向西方文化学习的问题做出了尝试性的思考并提出了理论上的解决方案,因此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一个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并存的时代,梁漱溟的思考对于中华民族理性精神的觉醒和成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着进步的历史意义。梁漱溟对中国文化问题与出路的思考其意义并不局限于当时所处的时代,即使是在今天,在当代中国,中国文化的问题与出路或者说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依然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梁漱溟的思考对我们今天研究和解决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景海峰.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智能时代的概念篇3

1.情绪智力思想渊源

1.1古希腊时期

这一时期有关情绪智力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情绪与理智的关系把智慧、情绪和认知的心理操作功能统合在一起。这种理念与当代情绪智力的构建非常接近。

1.2中世纪

中世纪的人们已开始探讨认知与情绪、情感转化的问题,认为情感并不从属于理智,并反作用于认知。这对后人辩证地看待情绪与认知的关系有很大影响。

1.3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是一个百花齐放年代。从中有一些与当代情绪智力相关的一些思想。蒙田认为,对于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绪感受。这种思想与现代观点相通。彭波那齐把智力分为理论智力、生产智力和实践智力。这与现在的社会智力和情感智力很相似。达芬奇则研究了体姿表情和面部表情两种,其中最为熟悉的便是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他在表情方面的研究也是情绪智力的内容。

1.4 17世纪至19世纪末

这一时期的人们开始接受“新科学”的思想。笛卡尔认为,有些情绪主要是心的作用,是认知的情绪,但有些情绪则是由于身体对心的影响,是情绪的认知。

斯宾诺莎则将认为情绪是认知的,并对行为具有促进或阻碍的作用。这对当代情绪智力的研究都有非常重要意义。

休谟认为,人类的感情是相同的,而且所引起的行为也是相似的,只是在程度上不一致。他这种开创性的认识,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当代情绪心理学家。

19世纪后期,冯特把感情看作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提高了情绪研究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2.情绪智力概念的发展

2.1梅耶(Mayer)和萨洛维(Salovey)的情绪智力概念

梅耶和萨洛维认为,人类适应、应对生活既依赖情绪能力也依赖理性能力。人类兼具理性生物和情绪性生物两种特性。

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社会智力的一部分,包括:审视自我和他人情感和情绪的能力;辨别情绪并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和行为的能力。这个概念是相对模糊的,还认为,这一概念还包含某些人格因素。这对后人建构情绪智力理论产生了一定的隐患。

后来,戈尔曼1995年出版了《情绪智力》一书,使“情绪智力”轰动一时。但却使“情绪智力”这一概念渐渐丧失了学术概念的严肃性。

正因如此,萨洛维和梅耶大幅修改了之前的情绪智力的定义,认为情绪智力包括:“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的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冯涛,2008)。这个定义比之前的更严谨,更加规范化和深入化。

2000年时,他们又细化了这一概念,区分了情绪智力和人格变量。萨洛维和梅耶认为,应把情绪智力更严格地定义为一种能力。“情绪智力表示的是一种认识情绪意义和它们之间关系的能力、利用知识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使用情绪促进认知活动的能力,是横跨认知系统和情绪系统的操作,并通常是以整体的方式进行操作的”(徐晓燕,张进辅,2002)。

2.2戈尔曼(Goleman)的情绪智力概念

戈尔曼并不是情绪智力的原创者,但是他的名声却远远超过梅耶和萨洛维。他在1995年将情绪智力定义为,“控制情绪冲动、解读他人情感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情绪潜能可以说是一种中介能力,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美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戈尔曼,1995)。”他认为,一切能力都要通过这个中介来发挥作用。

2.3巴让(Bar-on)的情绪智力概念

巴让在1988年就提出了和目前情绪智力概念相近的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概念,但他很少使用情绪智力这一术语,而采用“EQ”。巴让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系列影响个人成功应对环境需求和压力的非认知能力、胜任力和技能,是决定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Bar-on,2000)。

之后,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概念。他指出,情绪智力是影响有效应对环境要求的一系列情绪能力的社会能力(Bar-on,Parker,2000)。

3.国外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

3.1萨洛维和梅耶情绪智力理论

他们创立的情绪智力被认为是能力型情绪智力。1990年,萨洛维和梅耶提出了一个3因素10变量的情绪智力理论结构。三个因素分别为:情绪评估和表达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运用能力。在情绪运用能力因素下,分为计划灵活性变量;创造性思维变量;改变注意方向变量;动机形成变量。

由此可见,这种理论建构是不够成熟。前两个因素没有清晰的界定;第二个因素概念模糊;第三个因素的内容不在同一维度上。

1997年,萨洛维和梅耶等人对理论结构进行了修改。将原来的理论扩充到4因素16变量的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将情绪智力分为四级能力,且有先后次序和级别之分。一级能力最基本和最先发展的,四级能力则是最成熟和最晚发展的。分别是:情绪评估、表达;情绪的促进;分析及运用情绪知识;调节、促进情绪发展。

之后,Mayer&Salovey对该情绪智力理论模型进行简化,分为情绪的知觉、整合、理解以及管理四个维度。

3.2巴昂的情绪智力理论

巴昂的多因素理论模型由5个维度15个因素组成.情绪智力包括情绪和社会两方面的维度。具体由以下五大维度组成:个体内部成分(interpersonal components);人际成分(inerpersonal components);适应性成分(adaptability components);压力管理成分(stress management components)一般心境成分(general mood components)(Bar-On,Parker,2000)。这些成分不仅与情绪智力高相关,而且会促进人有效地应对日常需求及压力,利于个人成长及发展。

梅耶和萨洛维侧重探讨情绪与思维的关系,属于心理能力模型,而巴昂则认为,不仅包含心理能力,还要考虑人格因素,属于综合模型。它们各以不同的方式阐述了情绪智力,并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结构模型。

综上所述,情绪智力理论还需进一步完善,在我国,更需要大力借鉴国外的理论成果,积极促进情绪智力的本土化研究进程。(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Bar-On,R.,& Parker,J.D.A,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M].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2000.

[2]Goleman,D.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Bantam Books.1995.

[3]冯涛.国内外情绪智力理论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08,8.

智能时代的概念篇4

主线二:小盘高成长投资主线

小盘高成长股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主题投资龙头的潜质。智能照明、智能穿戴、智能机器、智能家居、互联网支付、互联网、信息安全、特斯拉等主题投资脉冲式的上涨,让短线投资者体验黑马的刺激,高送转让中线投资者享受了长牛增值的乐趣。本周市场蓝宝石概念股无疑是最大的主题投资,高送转概念股成为主流热点。主题投资上,受小米手机将采用蓝宝石面板事件驱动,联手台资伯恩光学、出资2亿设立蓝宝石合资公司的露笑科技,连续6连扳成为蓝宝石概念股的大龙头,并带动了铜峰电子、东晶电子等蓝宝石概念股强势上涨。此外,以中京电子为代表的柔性屏幕概念股,以瑞丰光电为代表的智能照明概念股,以利源信息为代表的智能穿戴概念,以外运发展为代表的物流概念股,以拓而思为代表的信息安全概念股,以鸿博股份、粤传媒为代表的互联网概念股,以新南洋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概念股,以国机汽车为代表的特斯拉概念股等,也都有精彩的表现。

主线三:国企改革投资主线

国资国企改革投资主线上,上海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大幕有序拉开,广东、四川、南京等地国资改革也有望近期提速。本周市场以金山开发、上工申贝为代表的上海国资改革龙头股,以广东宏图为代表的广东国资国企改革概念股成为国企改革的领先品种。

智能时代的概念篇5

对于基于关键词检索的搜索引擎,通过Robot收集并索引的信息资源量非常庞大,比如Google可以搜索的网页高达33亿页。当用户进行搜索时,系统往往回返回数量巨大的检索结果,增加用户的负担,也降低了搜索引擎的效率,因此排序算法研究在搜索引擎中占有一种核心的地位。

一、现代搜索引擎的排序技术

1.1传统搜索引擎的排序技术

传统搜索引擎的排序算法是对提取的每个关键词赋予一个权值,表示该网页与关键词之间的相关程度,不同的搜索引擎在计算权值时使用了不同的方法,但它们都以关键词在网页中出现的位置和频率为基本依据:

1、关键词出现在标题中的网页可能比只出现在其它地方的网页更符合要求;

2、关键词出现在网页的前面可能比只出现在网页的后面更符合要求;

3、同一个关键词的出现多次的网页又可能比只出现一两次的网页更符合要求;

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便可得出一个计算关键词权值的公式。

然而这种排序算法却有其局限性,由于网络资源的数量巨大,权值相同的两个网页质量却可能相差很远,而且很多网页设计者为了使网页能排在检索结果的前面,在其页面上堆砌关键词,或在重要的位置放置和网页内容无关却很流行的词汇,以达到增加浏览量的结果。

1.2现代搜索引擎的排序技术

现代搜索引擎为了达到较好的检索结果都使用新的基于超链分析的排序技术。其中以L.Page等提出的PageRank最为经典。PageRank算法由于在Google中得到成功的应用而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1999年度十大网络技术”之一。

1、PageRank 算法

PageRank使利用网络自身的超链接结构给所有的网页确定一个重要性的等级数[1],当从网页A链接到网页B时,就认为“网页A投了网页B一票”,从而增加了网页B的重要性,最后根据网页的得票数评定其重要性,以此来帮助实现排序算法的优化。同时PageRank还要分析为其投票的网页的重要性,重要的网页所投之票有助于增强其他网页的“重要性”,也就是说网页的重要性决定着同时也依赖于其他网页的重要性,而这个重要性的量化指标就叫PageRank值。

2、算法的实现

当搜索引擎接受到用户的关键词提问后,对提问式进行分析并从索引库中找到和搜索关键词匹配的所有网页信息,然后通过排序系统对网页进行相关性排序。

3、PageRank 算法的发展

现在搜索引擎一般采用基于网页内容分析和基于超链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相关度分析,也就是排序系统将网页的PageRank值与文档分词后的信息以及链接文件中的网页描述信息相结合起来确定检索结果排序的权值,这样就能客观地对网页进行排序,从而极大限度地保障搜索出来的结果与用户的查询相一致。

二、网络教育资源的特色对搜索引擎的要求

网络教育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但却又不同于互联网,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的特点和学生的行为方式上。

2.1网络教育资源的特点[2]

同互联网上的信息一样,网络教育资源在数量上也是巨大的。但是,不同的网络教育资源分布虽广,但其内容之间的关联度和稳定性却是很强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可分类性。

2.2学生学习行为的特点:

网络教育中的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从网络中查询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但是学生不同于一般的网络用户,具有自己的特色:

1、学生处于学习状态,对专业知识了解少;

2、学生对网络的驾驭能力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3、对于海量的信息资源,学生往往缺少耐性,不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2.3对搜索引擎的查询排序要求

1、搜索引擎要能从学生的查询语言中提炼出学生的查询要求,并能更加知识结构对查询要求进行扩展联想,对所需资源进行准确定位。

2、搜索引擎要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其提供资源,要能建立学生的兴趣“档案”,确定学生的兴趣范围,以便更准确的将学生所需知识排在前面。

三、一种基于兴趣模型的排序方法研究

3.1学科知识结构的构建

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学科领域知识的分类是相对稳定而且准确的,因此首先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学科知识分类结构[3],这个结构是用分类树的方法建立各种学科知识概念之间的上下层关系,上层概念是其所有下层概念共同属性的概括,下层概念则是对上层概念的细化。整个概念树形成一个整体,每个概念节点都可以以学科分类代码为基础进行概念编码标识,并且每个概念都带有一个集合,是该概念同义但不同描述元素组成的集合。集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每个概念可与其它概念建立相应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不同于分类中上下层关系的横向关系。

3.2兴趣模型的建立

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行为基本上是在本学科范围之内的,因此其兴趣范围较一般用户稳定,同时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不同,对知识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理解也不相同,这就构成了每个学生的个人兴趣所在。因此可以通过智能系统根据学生所表现出的兴趣趋向去构建学生的兴趣模型。

1、智能系统的研究

1)智能的特点[4]

智能技术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新成果,是信息世界种的软件机器人。它是代表用户或其他程序,以主动方式完成一组操作的机动计算实体。智能的特点是具有不断学习增长智能、适应信息和用户兴趣动态变化的能力,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网络教育中的智能兴趣

智能兴趣[5]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需求、能力、进度、兴趣等,从而呈现符合个性的学习资源,使得每个学生身边仿佛有了解针对自身特点进行教学的“老师”而获得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其智能化的表现在于不断学习,适应学生兴趣动态变化的能力,从而实现查询的个性化。

智能兴趣的基本思想是在概念树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检索结果的反馈信息,逐渐建立各概念节点的横向联系,采用对学生的学科概念子树上的各节点及节点之间关系的等级计算,得到学生兴趣点的概念和关联等级排序。不仅可以得到学生感兴趣的关键词,还能得到学生所感兴趣的一组相互有关联的兴趣词,以此来确定学生的兴趣趋向。

2、兴趣模型的建立

当学生在第一次使用该搜索引擎系统时先进行基本信息的注册,包括个人信息、学科信息等。系统根据学生的基本信息,将概念网中相应的学科类别记录在学生的个人信息库中。当学生提出查询请求时,检索模块对学生的查询请求进行概念扩展,并将检索到的网页按照与各关键词的相关度进行排序,并将结果返回后,智能兴趣开始对学生的反馈行为进行分析,这里可采用学生打分及分析学生行为模式的方式:

1)由于学生浏览网页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需要学生对其浏览的网页进行评分。兴趣只关注评分及格以及学生进行下载或复制部分内容的网页。对于这些网页,兴趣提取出词频大于一定值的领域词,在学生的个人学科子树上将这些领域词之间加上关联等级值。

2)在学生对一次检索结果进行遍历后,将每个关联边的所有等级值相加,存入信息库中。对学生的每一次检索都重复上述过程,对关联边进行等级值的叠加。这样经过叠加后,关联边的等级值越高,概念之间的关联性越强,如果多个概念之间的关联性都很强,则可认为反映了学生的兴趣趋向,构建了学生的兴趣模型。

四、结束语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搜索引擎的智能化将会越来越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网络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应用智能来更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监控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对现代教育的发展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曹军, Google的PageRank技术剖析, 情报杂志,2002.10,15-18

[2]程智,《网络教育基础》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11

智能时代的概念篇6

(三)体育的概念表述不一致,内容混淆。有的《教育学》把体育表述为“学校体育和卫生”,如靳希武主编的《教育学》[8](P279),有的把体育与卫生保健合在一起,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等编的《教育学》[4](P235)和邵宗杰等编著的《教育学》[9](P222)。这不仅使体育的概念表述不一致,而且把体育的内涵不合理扩大了。体育和卫生保健教育虽然有联系,但并不是同一范畴。从内容上看,体育包括知识和技能,卫生保健只有知识而无技能。并且就“知识”这一范畴而言,体育和卫生保健也不相同,体育有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游戏、军事体育等知识,卫生保健则包括教学卫生、生活卫生、生理卫生、环境卫生等知识。从教育方式方法上看,体育既有理论上的传授,也有技能上的训练,而卫生保健却没有技能训练的成分。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不完善,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一是未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综合素质中就包括心理素质。反映在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上,就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也正是我们正在实践着的。虽然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诸多的教育学著述中,在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内容时都没有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在最近出版的一些教育学教材中才有所提及,且非常简略不成体系,如陈新宇等主编的《中学教育学》[6](P166)。虽然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已经自觉实施,但在作为指导教育工作实践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中不能明确提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陷。二是未提出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教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步曲:从古代和近代只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到现代既注重“双基”又注重智能,再到当代既注重“双基”又注重智能开发培养和完美个性品质的养成。同一性、模式化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过去,多样性、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和潮流,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虽然我国《中学德育大纲》中曾提出“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9](P162),但传统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没有提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在各种教育著述中鲜见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仅有个别论著在论述德育时提到一点,如胡守棼主编的《德育原理》[12](P57-59),但也不是作为全面发展教育内容提出的。

二、对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当代诠释

(一)德育改为思想观念教育。概念表述为:“培养学生形成认识事物、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正确思维方式、正确观念、正确态度、正确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包括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四个方面的教育。世界观教育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鉴别和政治取舍、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等方面的教育,道德观教育包括共产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包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取向、职业价值判断和取向、自我价值认知和体现等方面的教育。由于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都属于思想观念的范畴,因此将其改为思想观念教育更合理,并且避免了原来“德育”概念内涵上的不合理扩大。这个改变并没有改变德育的实质,仍包括思想、政治、道德三方面的教育,同时增加了价值观的教育,使教育内容更丰富。

(二)智育定位为智慧教育。概念表述不变,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应有所扩展。科学文化知识是智慧之基,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的就在于开启智慧之门。智力和能力既是以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又是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智慧,智能与智慧本质上是一致的,智能的开发培养其实就是智慧的开发培养,因此把智育定位为智慧教育是合理的。

智能时代的概念篇7
智能时代的概念篇8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53-01

智能障碍儿童是以认知发展障碍为核心问题的一类特殊儿童。认知包含多重内涵,数学概念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个体建立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智能障碍儿童的思维方式倾向于具象化,而数学概念的教学需要建构在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上。本文旨在透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的分析并结合智能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其数学概念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0世纪80年代,继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潮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1】,将学习过程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三方面: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下面将分别阐述。

1.知识观

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认为知识是个体结合自身经验背景建构的结果,不存在脱离个体的实体形式。在不同的经验背景下,面对相同的知识,不同的学生理解内化的知识内容并不一致。在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时,知识并不能够直接使用,必须结合情景特点作出改动才能发挥真正的效用。

2.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将学习视为个体积极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不能由任何人代替,知识如若不是由个体主动建构的都被视为是无意义的。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视先备知识的获得,挑选适合其经验背景的学习内容。

3.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过程。教师应将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视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在原有经验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处理新知识。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正确的建构知识而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

二、智能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及其对数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1.感知方面

智能障碍儿童对刺激的感知与接收能力比较薄弱,常会出现感知范围狭窄、感知速度缓慢等问题,这将极大的影响他们区别背景和主体的能力。数学概念学习的许多组成部分,如分类、组合、排序、空间概念等,都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感知觉能力,能够觉察并分析环境所提供的信息。

2.注意力方面

注意力是学习能够成功开展的首要环节,智能障碍儿童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注意力广度不足;(2)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3)注意力分配能力差。数学概念的学习逻辑性强,更需要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极高的注意力。

3.记忆方面

智能障碍儿童在记忆方面存在的两大问题分别是:(1)短时记忆无法及时有效的转换为长时记忆;(2)缺乏有效的记忆策略。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数字系统的形成是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学生能够正确有效的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智能障碍儿童受限其记忆方面的障碍,常常会在此环节出现问题,进而导致数学概念学习的受阻。

4.学习能力方面

智能障碍儿童思维的抽象化水平低,缺乏归纳、分类、应用、迁移概念的能力。与此同时,学习策略的缺乏或使用不恰当的学习策略更使智能障碍儿童数学概念的学习阻碍重重。

5.学习态度

基于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智能障碍儿童积累了大量的失败经验,这将极大的影响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自我观察能力的不足造成自我控制能力的缺失,智能障碍儿童较一般儿童更易冲动,学习的耐力和专注力低下。数学概念的学习本就较其它学科难懂且枯燥,学习态度将影响最终的教学成果。

三、启示

1.注重先备知识的掌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认知的发展实质是个体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引发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的经验背景的不同将导致学习结果的不同。教师在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应关注学生是否具备开展某一项学习活动所需的数学知识,如配对、排序、数字序列、唱数等。数学概念学习应根植于个体的先备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扩充。

2.注重多感官刺激输入

布鲁纳将概念的建立分为三个阶段:实物阶段、表象阶段和符号阶段,数学概念的学习同样也遵循此阶段顺序。随着学习的深入,特别是进入表象阶段和符号阶段后,要求学习者的投入量更高。选择多感官刺激输入,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将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动机,这将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

3.注重教学内容的日常应用性

传统教学多注重结构性知识的传授,对非结构性知识重视程度不够,如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经验。Kurt Fischer【2】提出技能的发展与环境的支持有关,只有环境始终最支持的技能才能发展到最佳水平。建构主义强调建构过程的自主性,教学内容与日常应用性相联系将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由此激起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形成主动的建构知识过程。与此同时,这也将增加学生练习所学内容的机会,从而有效巩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注重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的主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造适度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将对知识的外部需求转变为内部需求的目的。

四、总结

数学概念的学习对智能障碍儿童,特别是障碍程度为中重度的儿童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个环节【3】。目前,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这将有助于打破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局限,为探索如何让智能障碍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原有背景经验为基础,积极主动建构数学概念体系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张卫,林崇德.论儿童发展的新皮亚杰理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4

智能时代的概念篇9

纵观现今家电行业的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过去30年,中国家电市场一直都靠政策驱动或者营销驱动,厂商营销的就是概念,通过向消费者导入消费新观念来进行产品促销,使消费者加深对新产品及企业的印象,建立起鲜明的功能概念、特色概念、形象概念等。而这种驱动,都导致家电的发展也一直停留在对“硬件”的更新上。近些年,随着物联网等新技术概念的普及,家电智能化的概念也慢慢的深入人心,传统的家电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家电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与节能化方向发展。就拿电视而言,相比普通电视,智能电视的“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智”体现在人机互动方面,智能电视令人与电视的互动更加自然;第二,“智”体现了操作与使用的简便性,电视的操作将越来越简单;第三,“智”意味着更强的兼容性,智能电视不仅要兼容电视的功能,还要能上网,能连接手机、跳舞机等其他设备,这对硬件端口还有软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具备强大兼容性的智能电视不仅仅能提供电视的功能,还能提供电脑等其他设备的功能。这些智能化的功能都将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也会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筹码。所以智能化的发展不仅意味着家电功能更加齐全,用起来更加方便。智能化的发展,也将推动整个行业的无限发展空间。

智能时代的概念篇10

信息:信息有多个层次的定义,从信息哲学的角度,有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某事物的本体论层次信息,就是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显示[3]。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指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关于该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部分称为“语法信息”,含义因素的信息部分称为“语义信息”,效用因素的信息部分称为“语用信息”,把同时包含语法、语义、语用信息的认识论信息称为“全信息”[4]。在信息链中,信息=数据+背景[5],即信息是数据被赋予现实意义后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

知识:从认知哲学的层面看,知识是事物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规律[6]。从信息链角度看,知识是对信息加工、吸收、提取、评价的结果[7]。信息转换成知识的条件是信息和实践结合,并经过人类大脑的思维、整理、评价和实践检验,可用“信息+经验=知识”[8]来表达。由于知识是与实践经验相联系的信息,因此,知识有显性和隐性知识之分。

智能:信息链中的智能和情报被视为同一概念,我们认为情报和智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在此我们首先解释智能概念:智能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和方略,是在一定的环境下针对特定的问题和目的而有效地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形成知识和策略、利用策略来解决问题,从而成功地达到目的的能力[9]。智能是被目的所激活的知识,是知识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方式。

从以上数据、信息、知识、智能的基本概念出发,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其外延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是知识的上位概念,信息的外延大于知识;知识来源于信息,知识是智能策略的上位概念,知识的趋向是要成为人们决策的智能方法。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如图1所示:

附图

图1 数据、信息、知识、智能概念关系示意图

在信息链中,数据、信息、知识、智能策略之间还存在一种层递关系,表现为数据在一定的背景和规则下,通过解读,转换为可接受的信息;信息只有结合人的实践经验,通过学习、评价、筛选才能上升为知识;而知识被目的激活后才能成为智能策略,如图2所示:

附图

图2 数据、信息、知识、智能层递关系示意图

2 情报术语及其与信息链的关系

学科术语的成熟与稳定,反映了该学科发展的完善程度。在情报学领域,情报是最基本的术语,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术语,其争议不仅反映在术语的词语表达上,同时也反映在其概念界定上。情报学的这种术语不稳定表现,说明了该学科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2.1 情报的概念诠释

关于情报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们主要是从数据、信息、知识、智能等角度来定义的。

(1)从数据角度定义的情报概念。如美国乔治亚工业学院的斯拉麦卡教授认为“情报就是有用的数据或被认为有用的数据”[10];情报决策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约维茨提出“情报是对决策来说具有价值的数据资料”[11];学者罗爵认为“情报是消除不确定性保证高效行为的数据”[12]。

(2)从信息角度定义的情报概念。如维克利认为“情报是有意发出的改变接受者知识结构的信息内容”[13];刘植惠提出“情报是能解决问题的社会信息”[14]。

(3)从知识角度定义的情报概念。如英国著名的情报学家布鲁克斯认为:“情报是使人原有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部分知识”[15];国内情报学家严怡民教授提出:“情报是作为交流传递对象的知识”[16]。

(4)从信息角度定义的情报概念。如勃拉特、霍肖夫斯基等人认为“情报是发生在人脑中的智能过程的表现”[17];其它类似的观点还有:“情报就是逻辑的、推理的表达本领;情报就是形成、修改和使用的智力模型”[18],等等。

上述四类定义情报的角度,都只侧重了情报的某一方面的特性,但从这四个角度的情报定义可以看出,情报与数据、信息、知识、智能有密切联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情报是针对一定的主体对象被激活了的有用的信息或知识。

智能时代的概念篇11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能源行业已经逐渐意识到知识管理对于现代能源更新提升能源行业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在众多的知识管理技术中,本体论因为提出了规范化描述领域知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了知识交互、共享混乱现象,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对于如何完成知识形式化表示的过程缺乏研究,且各本体模型均存在不足之处,缺乏对企业现代能源资源动态描述和对行业协作模式的支持。针对此领域的移动应用方面,JADE与WebSever系统整合后面向语义的交互通信研究也较少。而知识表示过程是决定知识能否顺利共享和重用的关键,本文从过程的角度研究基于本体的现代能源技术智能知识表示,提出并行的基于本体的知识建模方法,详细讨论现代能源领域本体构建与知识表示的并行实现,提供概念、属性及概念间关系等元知识和知识源链接管理,为知识的重用和共享奠定基础。

二、能源领域中其服务资源的描述尚存不足

目前,现代能源利用存在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能源知识库不能很好地共享和重用,难以实现语义上的推理及检索等。

(1)现有的表达方法大多侧重于静态结构;多领域不易关联,能源环境资源涉及多个领域,如何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影响相互关联,以便更全面、更科学地进行能源利用。

(2)信息表达不易被机器识别;能源生产企业间现代能源环境的差异造成知识理解、结构及其表达方式的差异;能源领域信息利用不充分,以能源分析中所涉及到的政府政策为例,如何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很好利用。

(3)现在的知识模型不能有效地支持企业间协作模型复杂;众多学者建立了基于不同基础理论和应用背景的分析模型,但是由于假设情景的多样性和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性,将选择适合的分析模型。

三、本体构建以及本体映射技术结合现代能源技术新领域

本体最早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或说明,是客观现实的抽象本质。后来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知识系统等领域将本体的概念从哲学领域中借用过来,把本体当作某个领域内不同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语义基础,一致的本体的目标是捕获相关领域的知识,提供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确定该领域内共同认可的词汇,并从不同层次的形式化模式上给出这些词汇术语和词汇相互关系的明确定义,这些本体之间是异构的本体映射正是解决不同本体间知识共享和重用问题的方法,以本体集成技术和多Agent系统架构思想为基础,利用本体的内部结构特点,解决异构本体之间的语义关联,以提高知识中不同的类型存储于各类文档、数据库及设计人员头脑中,因此需要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形式化,即构建知识模型有效地表示知识,使知识能够被及时检索并以适当的形式重用,支持设计工作。

目前本体映射中的概念相似度计算方法比较单一,往往只考虑概念的某一方面信息来计算概念相似度,而且基于属性计算概念相似度的方法研究还不够深入在此模型中将属性的映射关系发现纳入进来,之前提出的本体映射体系框架都是只针对本体中概念的映射,最后发现概念间的映射关系,但是一些应用中对概念间属性的映射也是有需求的,所以目前本体映射的关键是本体映射体系框架有待完善概念相似度计算是,采用一种综合的多角度概念相似度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概念自身定义、概念的属性、概念的实例以及概念结构关系,形成一种综合的多角度的概念相似度计算方法,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设计新的基于属性计算概念相似度的方法概念的属性有两种类型数据类型属性和对象类型属性,综合考虑这两种不同类型属性的相似度,计算出概念相似度最后在确立了系统模型和相似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了系统的设计模型。

针对目前网络化现代能源环境下,服务描述、发现过程中语义信息动态表达不足的问题,面向企业从Web服务的角度提出基于本体的现代能源领域知识建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能源领域本体模型,不同对象间的信息交流、数据交换和知识资源重用三个问题,有效地实现网络现代能源环境下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为基于语义的网络协同现代能源服务平台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不同企业针对应用实例分析。对能源行业相关的企业进行调研和分析,分析各种能源行业结构、组织和工作流程等,并根据不同能源行业特征建立能源企业的本体,具体研究如何构建具有语义特征并能满足智能服务要求的交互协议与交换规则,以增强Agent执行的智能性。经过识别、分析和统计最终确定现代能源知识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包括规范、标准、相关专利、节能思路、减排解决方案、能源组织资源等形成核心概念集作为概念层次模型的顶级概念知识。

构建后的知识模型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确认和评价,达到可用的状态。可从正确性、一致性、简明性、可扩展性和有效性、完备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等进行判断,即本体中的术语是否被清晰无歧义地定义概念间的关系在逻辑上是否严密、一致,能否支持本体在语义逻辑上的推理,本体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如何等等。若效果不满意,此时需听取专家意见,重新进行本体建模的概念化,研究不同Agent中异构本体的语义映射问题。研究如何利用本体的内部结构特点,解决异构本体之间的语义关联,从而实现多Agent之间的相互通信。

四、结论

本文将现代能源技术新领域和本体构建以及本体映射技术结合理念,使本体知识库来存储、管理现代能源信息服务领域内的相关概念。因此,既需要挖掘能源技术领域信息,又需要深入了解本体知识库构建和映射技术。

参考文献:

[1]徐智,吴君庆,陈建二.本体映射中名称策略与结构策略的改进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0(1).

智能时代的概念篇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5—0066—08

1

智慧旅游的起源及发展条件

1.1

智慧旅游的起源

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smarter Cities)”。2008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IBM)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指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城市的举措。IBM认为,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该定义的实质是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我国专家对“智慧城市”有自己的解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智慧城市就是一个网络城市,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形象的说法是:数字城市+物联网=智慧城市。新加坡提出2015年建成“智慧国”的计划,台北市提出建设智慧台北的发展战略,上海、深圳、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宁波、佛山、昆山等城市相继推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IBM的“智慧城市”理念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精神指引下,旅游业开始寻求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旅游产业体系与服务管理模式重构方式,以实现旅游业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的质的跨越。受智慧城市的理念及其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启发,“智慧旅游”应运而生。从城市角度,“智慧旅游”可视作智慧城市信息网络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实现“智慧旅游”的某些功能可借助或共享智慧城市的已有成果。因“智慧旅游”是一项侧重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惠民工程,将“智慧旅游”在城市视角下纳入智慧城市有助于明确建设主体并集约资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旅游者与城市居民的特性与需求差异,“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体系下的“旅游”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旅游并不仅发生在城市,前者要比后者具有更广泛的内涵。

1.2智慧旅游的发展条件

智慧旅游概念源于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但其发展的推动力依托以下六个方面:(1)全球信息化浪潮促进了旅游产业的信息化进程;(2)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尤其是旅游业被国务院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以来,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引导旅游消费、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关键环节;(3)物联网/泛在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具备了促成智慧旅游建设的技术支撑;(4)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促进了旅游者的信息手段应用能力,使智能化的变革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5)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提供了智慧旅游的应用载体;(6)最为重要的是,随着旅游者增加和对旅游体验的深入需求,旅游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在逐渐增加,尤其旅游是在开放性的、不同空间之间的流动,旅游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实时实地、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是提高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昭示了智慧旅游建设的强大市场需求。智慧化是社会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又一次突破。智慧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次深刻变革。

2 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

2.1

智能时代的概念篇13

对于基于关键词检索的搜索引擎,通过Robot收集并索引的信息资源量非常庞大,比如Google可以搜索的网页高达33亿页。当用户进行搜索时,系统往往回返回数量巨大的检索结果,增加用户的负担,也降低了搜索引擎的效率,因此排序算法研究在搜索引擎中占有一种核心的地位。

一、现代搜索引擎的排序技术

1.1传统搜索引擎的排序技术

传统搜索引擎的排序算法是对提取的每个关键词赋予一个权值,表示该网页与关键词之间的相关程度,不同的搜索引擎在计算权值时使用了不同的方法,但它们都以关键词在网页中出现的位置和频率为基本依据:

1、关键词出现在标题中的网页可能比只出现在其它地方的网页更符合要求;

2、关键词出现在网页的前面可能比只出现在网页的后面更符合要求;

3、同一个关键词的出现多次的网页又可能比只出现一两次的网页更符合要求;

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便可得出一个计算关键词权值的公式。

然而这种排序算法却有其局限性,由于网络资源的数量巨大,权值相同的两个网页质量却可能相差很远,而且很多网页设计者为了使网页能排在检索结果的前面,在其页面上堆砌关键词,或在重要的位置放置和网页内容无关却很流行的词汇,以达到增加浏览量的结果。

1.2现代搜索引擎的排序技术

现代搜索引擎为了达到较好的检索结果都使用新的基于超链分析的排序技术。其中以L.Page等提出的PageRank最为经典。PageRank算法由于在Google中得到成功的应用而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1999年度十大网络技术”之一。

1、PageRank 算法

PageRank使利用网络自身的超链接结构给所有的网页确定一个重要性的等级数[1],当从网页A链接到网页B时,就认为“网页A投了网页B一票”,从而增加了网页B的重要性,最后根据网页的得票数评定其重要性,以此来帮助实现排序算法的优化。同时PageRank还要分析为其投票的网页的重要性,重要的网页所投之票有助于增强其他网页的“重要性”,也就是说网页的重要性决定着同时也依赖于其他网页的重要性,而这个重要性的量化指标就叫PageRank值。

2、算法的实现

当搜索引擎接受到用户的关键词提问后,对提问式进行分析并从索引库中找到和搜索关键词匹配的所有网页信息,然后通过排序系统对网页进行相关性排序。

3、PageRank 算法的发展

现在搜索引擎一般采用基于网页内容分析和基于超链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相关度分析,也就是排序系统将网页的PageRank值与文档分词后的信息以及链接文件中的网页描述信息相结合起来确定检索结果排序的权值,这样就能客观地对网页进行排序,从而极大限度地保障搜索出来的结果与用户的查询相一致。

二、网络教育资源的特色对搜索引擎的要求

网络教育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但却又不同于互联网,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的特点和学生的行为方式上。

2.1网络教育资源的特点[2]

同互联网上的信息一样,网络教育资源在数量上也是巨大的。但是,不同的网络教育资源分布虽广,但其内容之间的关联度和稳定性却是很强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可分类性。

2.2学生学习行为的特点:

网络教育中的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从网络中查询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但是学生不同于一般的网络用户,具有自己的特色:

1、学生处于学习状态,对专业知识了解少;

2、学生对网络的驾驭能力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3、对于海量的信息资源,学生往往缺少耐性,不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2.3对搜索引擎的查询排序要求

1、搜索引擎要能从学生的查询语言中提炼出学生的查询要求,并能更加知识结构对查询要求进行扩展联想,对所需资源进行准确定位。

2、搜索引擎要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其提供资源,要能建立学生的兴趣“档案”,确定学生的兴趣范围,以便更准确的将学生所需知识排在前面。

三、一种基于兴趣模型的排序方法研究

3.1学科知识结构的构建

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学科领域知识的分类是相对稳定而且准确的,因此首先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学科知识分类结构[3],这个结构是用分类树的方法建立各种学科知识概念之间的上下层关系,上层概念是其所有下层概念共同属性的概括,下层概念则是对上层概念的细化。整个概念树形成一个整体,每个概念节点都可以以学科分类代码为基础进行概念编码标识,并且每个概念都带有一个集合,是该概念同义但不同描述元素组成的集合。集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每个概念可与其它概念建立相应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不同于分类中上下层关系的横向关系。

3.2兴趣模型的建立

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行为基本上是在本学科范围之内的,因此其兴趣范围较一般用户稳定,同时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不同,对知识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理解也不相同,这就构成了每个学生的个人兴趣所在。因此可以通过智能系统根据学生所表现出的兴趣趋向去构建学生的兴趣模型。

1、智能系统的研究

1)智能的特点[4]

智能技术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新成果,是信息世界种的软件机器人。它是代表用户或其他程序,以主动方式完成一组操作的机动计算实体。智能的特点是具有不断学习增长智能、适应信息和用户兴趣动态变化的能力,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网络教育中的智能兴趣

智能兴趣[5]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需求、能力、进度、兴趣等,从而呈现符合个性的学习资源,使得每个学生身边仿佛有了解针对自身特点进行教学的“老师”而获得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其智能化的表现在于不断学习,适应学生兴趣动态变化的能力,从而实现查询的个性化。

智能兴趣的基本思想是在概念树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检索结果的反馈信息,逐渐建立各概念节点的横向联系,采用对学生的学科概念子树上的各节点及节点之间关系的等级计算,得到学生兴趣点的概念和关联等级排序。不仅可以得到学生感兴趣的关键词,还能得到学生所感兴趣的一组相互有关联的兴趣词,以此来确定学生的兴趣趋向。

2、兴趣模型的建立

当学生在第一次使用该搜索引擎系统时先进行基本信息的注册,包括个人信息、学科信息等。系统根据学生的基本信息,将概念网中相应的学科类别记录在学生的个人信息库中。当学生提出查询请求时,检索模块对学生的查询请求进行概念扩展,并将检索到的网页按照与各关键词的相关度进行排序,并将结果返回后,智能兴趣开始对学生的反馈行为进行分析,这里可采用学生打分及分析学生行为模式的方式:

1)由于学生浏览网页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需要学生对其浏览的网页进行评分。兴趣只关注评分及格以及学生进行下载或复制部分内容的网页。对于这些网页,兴趣提取出词频大于一定值的领域词,在学生的个人学科子树上将这些领域词之间加上关联等级值。

2)在学生对一次检索结果进行遍历后,将每个关联边的所有等级值相加,存入信息库中。对学生的每一次检索都重复上述过程,对关联边进行等级值的叠加。这样经过叠加后,关联边的等级值越高,概念之间的关联性越强,如果多个概念之间的关联性都很强,则可认为反映了学生的兴趣趋向,构建了学生的兴趣模型。

四、结束语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搜索引擎的智能化将会越来越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网络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应用智能来更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监控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对现代教育的发展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曹军, Google的PageRank技术剖析, 情报杂志,2002.10,15-18

[2]程智,《网络教育基础》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1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