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的特点实用13篇

商业模式的特点
商业模式的特点篇1

一、什么是O2O

O2O英文全称为Online To Offline,简称“O2O”即线上到线下,这个概念于2010年8月由美国支付与推广平台Trialpay公司的创始人亚历克斯・兰佩尔首次提出的,在2011年11月被引入中国,并搭上了团购市场的顺风车,迅速在生活服务领域遍地开花。它的含义是商业服务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互联网线下的实体商店去体验和消费,通过在线上支付来完成线下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再到线下去提货并享受服务的过程。

O2O这种商业模式在目前运用其实质是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样线下服务就可以用线上来揽客,消费者可以从线上筛选服务,成交可以在线上结算,但可以在线下实体商店体验、验货和取货。

二、O2O商业模式的特点

(一)深入把握顾客

在O2O商业模式下,商户对消费者数据的把握更有优势,恰好弥补了实体店对消费者的数据分析和采集难的一大问题。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下,商户通过每笔订单可以查询详细的数据,商户可以对消费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整理,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维护老顾客,同时不断地开发新的客户。O2O商业模式中销售数据的量化也是必要的客户信息商户可以根据后台数据进行掌控,而这一点是实体店商家无法做到的。

(二)实现顾问式销售

O2O商业模式中有一个特点是在线销售人员将成为消费者的咨询顾问,这些在线的销售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消费者提供周到满意的信息服务,可以根据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商品和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整个线上营销过程,销售人员在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中将起到较大的作用。

(三)有效测定营销效果

O2O商业模式下可以对商家的营销效果进行非常直观的统计和追踪评估,这样就能规避传统商业模式的推广效果不可预测的缺陷,同时O2O模式结合了线上的订单和线下的消费,所以的消费行为都可以进行准确的统计,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商户加入,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满意的产品与服务。

(四)服务更贴心

O2O商业模式在当今运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服务业中优势明显,价格实惠,且折扣信息能及时获得,同时购买也非常方便。如O2O的典型代表团购中的电影院,在线上团购电影票的价格一般是线上实际购买的5折左右,同时绝大多数电影院都实现了线上购票时即可选定场次和座位。这样提前预定,免除了消费者担心买不到想观影的场次或在电影院现场排队购票的麻烦。

三、O2O商业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一)网络环境

说到O2O商业模式,就不得不提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因为正是因为近两年突飞猛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了O2O商业模式的广泛应用。根据易观智库《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移动网民规模达6.52亿。艾瑞数据也显示,2013年全球手机的出货量为PC的6倍,中国无线网民增长量达15.6%,为PC的两倍有余。从这一权威数据我们发现,移动互联网正在一步步改变人们的生活,从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同时4G网络的大规模来袭,使得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更容易。因此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O2O又被赋予新的发展机遇,只能手机的普遍应用,不但缩短了线上到线下的距离,并且使线上到线下更加方便、快捷,因为相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用户使用习惯的随意性和碎片化让O2O在消费者的手机上使用的更广泛,因此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O2O奠定了滋生的土壤。

(二)支付环境

伴随着移动设备和网络环境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移动支付手段的成熟也为O2O的爆发提供了技术支持。2013年,支付宝钱包的上线正式开启手机支付的帷幕,让随时随地购物成为现实,其扫码支付功能更是让电子支付从线上延展到了线下。腾讯微信5.0的推出到如今的微信6.22最新版,它从支付功能的运行,到现在可以发红包、转账等等支付功能在不断的完善。百度也推出的百度钱包,为移动支付的市场引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虽然支付宝钱包有支付宝多年网络平台的支付优势,但新兴的微信支付与百度钱包力量同样不容小觑。无论是支付宝、微信还是百度钱包,它们当前的发展都不仅仅只限于简单的支付功能,同时还和商户合作,直接进行现实支付和线下服务。

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O2O商业模式的潜力是无限的,因为越来越多的实体商家都加入了这样的产业变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传统的企业应用O2O商业模式是势在必行,不过,大家也不能盲目的跟风,而是应该选择好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能承载本企业线上到线下的技术载体,如是实体卡片,QR Code,App还是NFC?

参考文献:

商业模式的特点篇2

资产负债表是商业银行最重要、最常用的财务报表,它综合显示了商业银行在一年、半年、一个季度或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所持有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存量。透过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一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情况以及经营业绩的相关信息。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运用。其主要组成部分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是商业银行的总账单,分为资产、负债两栏,采取复式记账,负债项目标明银行资金的来源,商业银行的资金由自有资金和外来资金组成。银行业务最突出的特点是负债经营。当然,银行总得有一部分压箱底的钱。这部分资金由银行成立时发行股票取得,是银行股东认购的股份资本,即银行的自有资金。加上股东再投资和银行利润中抽取的部分,比如公积金、未分配利润。而商业银行吸收外来资金不外乎:储户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其他银行(同业)拆借资金、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客户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发行金融债券等,其中,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主渠道。

其次,商业银行有信用中介的功能。商业银行作为货币借贷双方的“中介人”,通过负债业务(集中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和资产业务(将集中的闲散资金投放到需要资金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实现资本的融通,对经济结构和运行过程进行调节。这是商业银行的最基本职能,最能反映其基本特征。它将借者与贷者集中起来,促进市场资本的优化配置。

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可以看出它存在的必要性。金融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以需要商业银行这些间接金融机构,专业化的提供信息甄别服务,解决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通过开展存贷款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运营性质

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可以看出它的性质。

(一)商业银行是企业,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如:必须具备业务经营所需的自有资本,并达到管理部门所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必须照章纳税;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和发展动力。

(二)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货币、资金,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不是生产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商业银行不是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而是为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

(三)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银行。首先在经营性质和经营目标上,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营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不受政府行政干预。其次商业银行与各类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也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功能齐全、综合性强,尤其是商业银行能够经营活期存款业务,它可以借助于支票及转账结算制度创造存款货币,使其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最后,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特殊企业,而中央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都是政策性机构,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的金融企业。

首先,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

其次,商业银行又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经营货币资金、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再次,商业银行也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

1 不同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为工商企业、公众及政府提供金融服务。而中央银行只向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创造基础货币,并承担制定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

2 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能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并吸收活期存款;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只能提供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金融服务。

商业模式的特点篇3

当前雾霾天气和水污染、土壤污染已经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环境治理状况受到民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高层领导人也对环境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指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调,把环境治理发展推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环境生态治理列为重大战略布局,将促使我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未来五年,环保产业投资将会阶梯增加,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我国环保产业在2017―2022年将保持17%左右的增长,如图1所示,在2022年左右,环保产业将增长到12.5亿元的市场规模。

环保企业商业模式是决定在环保领域做大做强的基础和产业稳固发展的关键,因此,探索实用的商业运行模式成为环保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动力;环保企业的发展当前还存在很大瓶颈,在资金、技术和产业政策方面制约因素有待突破,独特实用的商业模式是环保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1 传统商业模式

在环保领域工程承包的商业模式中,EPC、BOT、BT、TOT等模式都是比较成熟的传统商业模式,在政府公共基础项目、大中型国有企业及私营企业项目的承包中常常应用。

1.1 EPC模式

EPC模式即工程总承包商业模式,其英文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tracting,简称EPC。承包商获得建设工程项目后,根据双方的合同约定,承包商对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负责,在发包单位的允许下,对项目的部分阶段和环节进行分包,并对整个项目的质量、安全、造价、进度承担总的责任。

EPC模式属于项目交钥匙商业模式,项目风险由承包商承担,并对整个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工期、造价等负责,一般在各种工程项目均有广泛使用,在环保、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处理、固废处理、垃圾处理等项目中应用居多。

1.2 BOT模式

BOT模式,其英文Bulid-Operate-Transfer,即建造-运营-移交商业模式。

BOT商业模式是委托企业以特许协议的形式,授权承包商对整个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及维护,包括项目融资,在特许期限内收取项目使用人的费用,由此来回收项目的投资及相关运营维护成本,同时获得相应的项目利润,特许期限满后将项目移交给委托企业。

BOT商业模式特点是,委托企业将项目的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抵押给金融单位获取资金,主要是项目发起企业通过招标的方式获取项目的特许经营权,并组建项目法人公司,目法人公司组织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包括项目融资,特许期限内项目法人通过当地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和运营项目带来的收益来偿还贷款和获得合理的利润,特许期满后,项目发起人将项目无偿地移交给委托企业。

一般在政府投资的生态环保项目、水处理项目、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应用较广泛。

1.3 BT模式

BT模式,其英文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商业模式。

BT商业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也是委托企业通过特许协议,授权承包企业对整个项目建设和项目融资,并在特许协议规定的期限内,建成后并移交给委托企业,委托企业回购时考虑承包商的合理利润。

BT模式是环保项目建设领域经常采用的一种商业模式,其运行程序也是项目发起人与项目承包商签订合同,由项目承包商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融资,并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将项目建设竣工并移交给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与承包商的回购协议约定,分期向承包商支付项目投资和合理的项目利润。

BT商业模式特点:项目建设规模较大,属于政府授权的特许协议项目,建设投资风险小,项目收益有保证,能够发挥承包商企业项目融资和施工管理方面的优势,一般在公共的大型市政和生态环保项目中应用广泛。

1.4 TOT模式

TOT模式,其英文Transfer-Operate-Transfer,即转让-经营-转让商业模式。

TOT商业模式是政府或者委托企业将建设好项目的经营权或者产权,在一定的期限内有偿转让给承包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承包企业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通过自身的运营优势来经营回收项目运营投资和合理利润,合同期限满后,承包企业再将运营项目移交给政府或者委托企业。

TOT商业模式特点:对于承包企业来说,省去了建设环节,减少了建设阶段的管理风险;另外,承包企业直接参与项目的经营,其经营的风险可以控制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合同期限内,经营的风险和利益全部由承包商承担,因此,内部决策和内部协调相对其他商业模式效率高很多。

采用TOT商业模式的项目一般在托管运行项目中应用比较多,尤其在环保领域的市政水的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的脱硫脱硝除尘设备的运营中较常见。

综上所述,EPC、BOT、BT、TOT模式属于传统的商业模式,BT、TOT模式均以BOT模式为基础而变换衍生出来的商业模式,在一些大型环保项目和托管运营项目中广泛应用。在特定的环保项目治理领域,例如钢铁冶金行业,目前处于去产能、企业转型的时期,EPC、BT、TOT模式的使用均有一定的阻碍,环保企业在商业模式使用上需要进行创新和实践探索。

2 新型商业模式

近些年国家金融政策进行了新的改革,出现一些新型的商业模式,在大气污染治理、水治理、生态治理的环保治理项目中应用了新型的商业模式,均获得了企业、客户及政府部门的好评。

2.1 PPP模式

PPP模式,其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即公私合营商业模式。

PPP商业模式是对一些市政基础设施和环保治理项目,政府部门通过招投标形式选择特殊目的的公司签订特许协议,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基础设施或者环保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包括筹资活动,政府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对特殊目的公司的项目进行担保,特殊目的项目公司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贷款,以使项目能够比较顺利地运行,此商业模式体现了各参与方的多赢或者双赢的基本理念,同时减轻了政府的负担,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政府项目活力。

PPP商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PPP商业模式促使社会资本参与到了政府项目中,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降低了民营资本运行风险,激发了社会资本活力;PPP商业模式在项目建设上减少了政府的前期投入,项目实施后确保了服务质量。

PPP商业模式并不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更改,而是对项目生命周期阶段设置一种比较完善的新型商业运行模式,这种新型模式体现了政府部门、盈利企业、非营利机构共同参与到项目中,实现了多赢或者双赢局面的一种新型商业理念模式。

2.2 EMC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其英文是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称EMC。是一种新型节能机制并完全市场化运行的商业模式,由拥有节能服务技术的公司与用能企业签订合同能源管理协议,为用能企业提供能源的审计、计量及节能方案的设计和咨询服务,并通过与用能单位分享节能效益,实现其投资收益。如图2所示。

合同能源管理的运行机制是,提供节能技术服务的公司通过对用能企业的项目进行节能改造,从节能改造后项目的节能收益中回收改造投资和与用能企业分享节能收益实现企业发展,用能企业不需要任何投资,最后在合同期满后,无偿从节能服务公司那里接收节能项目的所有权。

从合同能源管理的运行机制看,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客户零投资、节能效果有保障、投资回收期短、运行模式商业化。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既要求项目实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又要求给实施双方都带来经济效益,是一种完善的社会化运行机制,在高耗能的粗放型环保项目中应用比较多,适合大型的环保治理项目应用。

2.3 联盟众筹模式

联盟众筹模式,是项目发起人经营领域受技术、资金、资源的限制,无法独立完成一些综合性重大项目,在行业内以联盟的形式发起组织若干个专业化的公司共同组织一个联盟组织,该联盟组织成员分别在资金、技术、资源不同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成员企业以众筹出资形式占联盟股份,众筹的大股东对外承担责任主体或者联盟组织承担责任主体,成员企业承担连带责任,承接的项目由联盟企业共同完成,联盟企业根据所完成承接项目的部分工作,利益也根据所完成工作占整个项目的比例及联盟的股份的比例分享。

联盟众筹的商业模式,在一些大型政府项目和综合的环保设施运行项目中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国内在节能减排领域成立了一些联盟众筹组织,如:中华环保联合会成立第三方治理联盟属于此联盟众筹类型。

2.4 ABS模式

资产证券化商业模式,其英文是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ABS,以委托企业现有环保治理项目所拥有的实际资产为基础,并且该项目的资产在未来运行时能带来预期的收益,承包商以合约的形式从委托企业接管后,通过资本市场以该资产未来收益发行证券来募集资金,收回该项目的运行投资和相关收益的一种商业模式。

ABS商业模式特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承包商仅仅以委托的项目资产为限承担风险责任,以项目资产为基础在资本市场公开募集资金,可以降低筹资成本;资本市场上购买的投资者比较分散,大大转移和分散了承包商筹资和投资的风险;承包商主要以该项目的资产收益来弥补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投资者并不参与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承包商并不承担任何的债务。

ABS商业模式在国内的一些锅炉节能改造和一些环保治理项目中应用比较多,尤其环保领域上市公司采用ABS模式比较常见。

综上所述,新的商业模式要依据项目的特点和委托企业的目标要求、企业的体质情况来选择,承包商选择商业模式与委托企业达成比较好的一致承诺,最后实现多赢或者共赢的结果。

3 新旧商业模式的对比分析

上述介绍了新旧商业模式的概述和各商业模式特点及应用范围,可以清楚了解各商业模式的适用条件和优势,以下对新旧商业模式作简要的对比分析。

3.1 环保项目中的新旧商业模式在应用选择的对比

在环保治理项目类型中,甄别项目属于新建、在建还是已建类别,结合项目特点和委托企业的要求,考虑新旧商业模式适用条件,选择比较实用的商业模式。

3.2 新旧典型商业模式BOT、PPP各方责任对比

典型的BOT、PPP新旧商业模式,针对公共基础项目和私人企业项目,应用选择这两种典型模式时,参与方承担的责任、风险大小、投入大小及项目的控制权上差别很大。

3.3 新旧典型商业模式BOT、PPP项目参与程度和获益比较

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与私人企业项目所属不同,在选择BOT、PPP典型商业模式时,参与方在项目的实施过程权衡参与程度及获益的方式上关注点不同。

3.4 新旧型商业模式EPC、PPP、EMC、ABS、在项目适用上对比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新型商业模式,在融资主体、委托企业前期投入、风险责任、项目控制权等因素应充分考虑,所占权重比重有所差异。

4 结 论

综上分析,根据传统商业模式和新型商业模式的特点,环保企业根据委托企业要求和项目特点、资金等不同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实用的商业模式,主要可概括如下几类。

4.1 公共服务及政府委托类环保项目

环保企业能获得政府及企业的授权协议,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项目周期比较长,资金需求量大,考虑采用PPP商业模式及ABS商业模式,风险较小,收益比较稳定。

4.2 已建类环保改造项目

该类项目耗能较高,可改造的空间较大,目前运行状态不良,建设时设备选择和参考技术标准低,管理不太完善,资金需求不大,委托企业节能意识较强,采用EMC商业模式或者联盟众筹模式比较适合。

4.3 综合治理类环保项目

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已建项目,涉及的技术领域较多,需要综合性的环保解决方案,前期资金投入较大,投资周期又长;委托企业并要求托管运营来保证达到国家和相关行业治理标准,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如大气污染治理、水处理、生态环境治理等综合性的环保生态治理项目,采用联盟众筹模式共同来协助完成,能达到共赢或多赢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无论选择哪一种模式,达到参与方多赢格局,项目实施后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检验商业模式成功的标准。

在未来资本市场和金融政策的推进改革中,国家要求环保项目逐步由第三方服务商进行委托管理,新环保项目承建,ABS商业模式和联盟众筹模式将成为此类项目的实用选择方向;已建类项目运行管理和改造,EMC商业模式以后将占据主导市场。

参考文献:

[1]刘长毅.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10).

[2]蓝虹,刘朝晖.PPP创新模式:PPP环保产业基金[J].环境保护,2015(2).

商业模式的特点篇4

当几乎全世界都为因特网在商业上的成功应用喝彩的时候,当无数企业纷纷购置设备和软件将企业与因特网联结起来的时候,当许多高技术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网站大做广告(所谓的“烧钱”)的时候,当大多数企业盲目照搬西方成功企业的模式而血本无归的时候,如下面问题不能不引起许多从业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和反思:(1)个人和企业如何利用因特网获得财富?采用怎样的电子商务模式和策略才能不断取得成功?(2)电子商务有哪些基本的模式,这些模式是根据什么体系来分类的?(3)如何在基本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创造适合企业自己特殊情况的新型商务模式?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不同程度的回答。

商务模式也许是网络中讨论最多而最不容易理解的方面。WWW.133229.cOM不过,它却是几乎所有的网络公司新秀在争取风险资金时,风险投资公司考察的核心内容之一。michaelrappa教授指出,“商务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商务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1].paultimmers认为,商务模式包含如下三个要素[2]:(1)产品、服务或信息流的体系结构,包括不同商业角色及其作用,(2)不同商业角色潜在利益,和(3)收入来源.商务模式自从有了分工和交易就产生了,也是传统企业成败的关键[3]。今天,电子商务模式是网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

目前,对电子商务模式认识最广泛的可能是企业-企业(btob)、企业-消费者(btoc)、企业-政府(btog)和消费者-政府(ctog)这样的分类了[4].显然,这样的分类不能为企业进行商务模式创新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指南.因此,更细致的分类框架是必要的。基于因特网的电子商务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模式是死板的,因特网为商务模式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瞬间的通道,模仿照搬会迅速挤干原有商务模式的利润.这也是因特网时间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是网络经济中的基本手段。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框架可以为商务模式创新提供一个出发点,一个方向或思路。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模式的分析、分类的综述,旨在为电子商务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电子商务模式概念框架和创新起点。

2电子商务模式及其分类

研究和分析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体系,有助于挖掘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为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提供途径,也有助于制定企业特定的电子商务的采用策略和实施步骤。电子商务模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建立不同的分类框架,最简单的分类莫过于如btob和btoc这样的分类了.本节将对已有的分类作以分析、评述和总结。

2.1一个混合分类

2000年第5期的《it经理世界》刊登了一个混合性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框架–“77种网络经济创新模式”[5]。该文章主要介绍了在互联网世界中诞生的典型创新模式,包括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商务模式创新、消费方式创新等等,同时也包括了以往创新模式的“升级版本”,以及因特网上特有的全新商务模式。该分类框架有如下特点:(1)基本上采用了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如在btob模式下,根据职能又划分为采购、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类型.在网上金融模式下,根据金融领域划分为网络证券、网络银行、网上保险、个人理财、风险资本等;(2)缺乏一致的分类体系,因而是一种混合型的分类。比如b-b模式是按照商业交易对象的类型来划分的,而网上金融却是按照网络的应用领域来划分的,网上销售是将企业经营的一项职能搬到网上等.此分类体系不能为企业提供系统的商务模式创新思路;(3)将网络接入、托管等服务也纳入分类框架中,这些服务是企业实施其商务模式的“联网”费,属于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是商务模式设计时要考虑的成本问题。不过,这些模式在其它分类体系中却很少考虑,原因可能在于这些服务对各种商务模式是同质的;(4)将因特网特有的商务模式考虑在内,如网络门户、数字商品提供者、旁观者(forresterresearch)等;(5)由于采用了混合型的分类体系,覆盖面比较广,包含的商务模式很全面,但某一特定商务模式在此体系中可以归属于不同类型,因而不是唯一的。例如,网上证券分析既可包含在网上金融中,也可包含在内容服务、数字商品提供者或网上社区中。

2.2timmers分类:基于价值链的分类体系

paultimmers所提出的分类体系基于交互模式和价值链整合[2]。商务模式构建的系统化方法包括价值链分解(de-construction)和价值链重构(re-construction)。典型的商务模式构建和实施一般需要识别价值链要素(如采购物流,生产,销售物流,营销,研发,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等)、交互模式(即1对1,1对多,多对1和多对多)以及技术的最新发展.利用此方法可以构建许多不同的商务模式,不过其中只有一些在现实中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timmers将这10种模式放到由职能整合与创新程度构成的矩阵中。其中,电子商店(e-shop)仅包含营销职能,且创新程度最低,因此处在左下角;而价值链整合的职能整合和创新程度最高,因而处在右上角。

此分类体系提供了商务模式创新的一般思路.例如,可以尝试timmers矩阵中的空白处,挖掘新的商务模式。注意到其中的有些商务模式是传统模式在因特网上的翻版(如e-shop),有些则通过创新方法增值(如价值链整合)。

2.3rappa分类:另一种混合分类体系

除了以上的分类之外,也提出了其它分类体系。michaelrappa对因特网上的商务模式进行了归类分析,辨识出了九种基本形式的商务模式。包括经纪模式、广告模式、信息中间人模式、商人模式、制造商模式、会员模式、社区模式、订阅模式和效用模式[1]。

rappa分类有如下特点.(1)也属于混合型分类,也没有采用完整一致的分类体系。比如,销售商模式和制造商模式的主要差别就是,后者销售的商品是自己制造的,而前者是他人制造的。所以,制造商模式和销售商模式有重复,即都在进行销售。(2)既包括传统的商务模式(如经纪模式,销售商模式,订阅模式等),也包括信息中介模式和社区模式等网络经济下特有的商务模式.而且新旧模式相互融合。比如,在传统经济中,销售商模式销售的都是基于物理介质的产品,在网络经济中,此模式可以包含销售以电子为介质的比特(bit)产品,如数字化书刊、音乐等。(3)覆盖面相当齐全,几乎所有的商务模式都在其分类体系之中.rappa分类是被广泛引用的分类体系。

2.4其它分类体系

除了上述几种典型的分类体系外,也有一些其它类型的分类体系。

2.4.1paulbambury的因特网商务分类体系[6,7]

paulbambury从新的商务模式与旧经济中的商务模式的差异角度出发,将因特网商务分为两个大的类型:移植的真实世界的商务模式(transplantedreal-worldbusinessmodel,简称为移植模式)和因特网与生俱来的商务模式(nativeinternetbusinessmodel,简称为禀赋模式)。这里的“商业”包括与交易相关的所有以物易物、交换、交互和活动。

移植模式是指那些在真实世界当中存在的、并被移植到因特网环境中的商务模式。例如邮购模式、基于广告的模式、注册模式、免费试用模式、直销模式、房地产模式、激励模式等。这些模式发源于传统经济,在网络经济中也同时存在对应的实现方式。比如,传统经济中的房地产模式,在因特网环境下变成了销售web空间、域名和e-mail地址.简洁、易记并符合产品名称和特点的单词稀缺而且价值不菲。

paulbambury分类体系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它区分类新旧经济特有的商务模式.该分类体系有着鲜明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在概念上也是完整的和一致的。覆盖面无疑是相当全面的.不足之处在于,对这两种分类下的模式没有给出进一步的分类。

2.4.2基于因特网商业功用的分类体系

crystaldreisbach和staffwriter按照因特网的商业功用,将基于web的商务模式划分成如下三类[8]:1)基于产品销售的商务模式,2)基于服务销售的商务模式,3)基于信息交付的商务模式。

显然,该分类体系建立在商家利用因特网做什么(即功用)的基础之上。分类体系基本上是完整的和一致的,原因在于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东西不外乎产品、服务和信息。但是,与商家经营策略有关的模式如网络虚拟社区、免费试用等不好归属于某一类型。

2.4.3基于采购方式的btob商务模式分类

btob中枢(hub)可按照采购什么和如何采购这两个维度将btob中枢分为如下四种类型[9].1)mro中枢,2)收益经理(yieldmanager),3)交换(exchange),4)目录中枢(cataloghub)。

此分类的覆盖面不够,它没有包括像营销这样的职能,也无法结合物流等产生新的商务模式.但此分类关于采购按产品类型的分类和采购系统/现场的分类对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仍有一定启发意义。企业可进一步挖掘分析采购职能的其它分类以进行商务模式创新。

2.4.4基于中枢增值方式和服

2.4.5务对象的btob商务模式分类

按照中枢增值方式和服务对象,可将btob中枢分为如下几种商务模式[9]。1)双向召集人(two-wayaggregator),2)单向召集人(销售召集人或购买召集人),3)动态市场创立者(dynamicmarketmaker),4)拍卖(正向拍卖或逆向拍卖)。上述两种关于btob中枢的商务模式分类体系简明、完整一致,将btob市场中三种角色的地位及市场特征引入到分类体系中,对于要采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来说,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这些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所处市场的特征,采用适宜的商务模式。但是,上述分类体系仅仅是针对btob中枢来划分商务模式的。对于那些不愿意通过btob中枢这样的第三者进行交易的企业来说,参考作用不大。换句话说,现实当中还有大量btob商务模式是没有中介的,这些模式没有包含在此分类体系之中。此外,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基于对商务模式的主导控制,将b2b电子商务模式划分为三类,即卖方控制模式、买方控制模式、第三方控制模式及混合控制模式[15]。

2.4.6因特网营销模式

smith等从营销策略的角度将因特网营销模式划分为联营模式、免费内容模式、制造噪音模式、驱入模式、反复点击模式和用户团体模式[11].1)联营(affiliatemarketing)模式,2)免费内容模式(freecontentmodel),3)制造噪音模式(creativebuzzmodel),4)驱入模式(externaldrive-inmodel),5)反复点击模式(repetitiveone-hit-wondermodel),6)用户团体模式(usergroupmodel).

此分类覆盖面太小,不能包括供应链的其它环节或其它职能,更不用说与物流、资金流等的综合集成了.但是,此分类角度仍然是可取的,企业可以创造出吸引潜在用户访问自己的网站、了解自己产品和企业的更多更灵活的手段,这也是所谓的“注意力经济”或“眼球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3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许多传统企业可以参照上述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体系,结合自己所处的行业、市场特征、消费者结构和偏好等因素,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最佳的电子商务模式.但是,不存在最佳的电子商务模式.处于同一行业、同样规模或同样企业文化的公司也很难找到相同的成功的电子商务模式[6].原因显然有多个方面,比如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产品特征、地理位置、企业性质等方面的差异.

3.1动态模式与静态模式

即便上述因素也是完全相同的,企业还可以采取不同的电子商务策略,从而带来不同的结果.比如一个制造办公家具的公司,一直是靠传统营销手段进行销售和售后服务,并采用传统手段进行采购的,该公司可以实施以下不同的电子商务策略:

1)采用托管方式将制作好的网页放到isp或门户网站的服务器上,使得当地或整个地区的潜在客户能查找到本公司及其产品的相关资料;

2)将售后服务搬到网上,建立售后服务网页,客户访问该页时可登记问题和投诉,公司可将这些反馈积累在数据库中,下达处理指令、并对其进行分析统计,发现产品需求规律;

3)公司自己建立原材料(例如木材、油漆等)采购网站,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下达的订单可自动执行;此外将mro采购在第三者采购网站上实施;

4)公司还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废料拍卖活动.

当然,如果公司按照上述步骤采用电子商务,它基本上实施的是一种由简而繁、由广告和服务到交易(transactional)的策略.这种从传统经济的商务模式过渡到网络经济的商务模式的动态过程,我们不妨称之为动态的商务模式(dynamicebusinessmodel);与此相对应,上节所定义的各种商务模式称之为静态的商务模式(staticebusinessmodel).显然,动态模式对应于企业采用不同的电子商务策略和步骤(过程),而静态模式却侧重于采用了电子商务后的目标商务模式(状态).

3.2附属模式与独立模式

上节所述的很多商务模式,例如注册模式、免费模式、交换模式等,都是无法单独使用的,需要与其它商务模式相结合才能有效(在商业利益上),这些模式称为附属模式(auxiliaryebusinessmodel);与此相对应,那些可单独使用的商务模式称为独立模式(independentebusinessmodel),例如门户网站、数字产品及其交付模式、采购模式、拍卖模式等.

另外,如果我们将上述商务模式称为元模式(metamodels)的话,那么,所有现存的电子商务网站都是复合模式(combinedmodels).例如亚马逊(amazon.com)将店面模式、图书馆模式、广告模式、免费模式、社区模式等等多种商务模式集成在一起.

元模式主要属性有:

经营对象及规模(产品或服务).如网络产品、证券信息服务及分析信息产品.

经营受众及群体(潜在/现时/未来).如产品供应链上厂商、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和最终用户.

经营使能器(enabler).如厂商-网上营销、中间商-网上商店、采购联盟、电子采购.

经营盈利及价值模型.如盈利率、收益模型、融资模型、增值模型与远景模型.

经营约束/适应性.如智力资源结构和学习能力、资源及过程动态配置能力.

运作策略.如广告策略、会员策略、免费策略.

在上节各种分类方法所描述的商务模式中,具有元模式主属性要素的、可明确表达的模式,可界定为元模式.显然,商务模式的不同复合结构也是影响电子商务模式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分析商务模式的构成及其效果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议题.

图1给出了一个基于元模式概念的电子商务创新框架.新的商务模式是在充分分析元模式、从属模式和复合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创新客体和主体的约束,在创新策略的指导下形成的.

3.3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策略

作为网络经济主要介质的因特网,改变了传统经济的许多天然壁垒和约束(如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打破了原有的价值链和网络体系,产生了像亚马逊(amazon.com)和戴尔(dell.com)这样的新兴网络企业,对依赖于原有价值链体系的企业和产业产生了巨大冲击.这是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重要结果.如前所述,新经济中出现了许多同因特网与生俱来的商务模式,新旧商务模式的融合与渗透也必将产生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商务模式.可见,因特网带来了创造新价值、进而创造新的商务模式的巨大机会.

因特网商务具有如下特征[10],第一,公司对客户响应速度变得比准确预测客户需求变化更为重要,因特网使需求扩大并将价格压低;第二,因特网商务的成本结构要求其尽快建立一个客户基础并投资于新技术以使其响应客户需求.因此,对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务来说,客户基础和技术基础设施是关键资产.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向到因特网购物,传统商务模式逐渐被瓦解.电子商务新人改变了收入和成本的结构,使得传统公司很难对付.尽管因特网对商务模式的影响因行业而异,这些模式还是有规律可寻.有前景的.com公司想找风险资本家寻求支持,就必须提交一份现有竞争者难以模仿的商业计划.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快方式是破坏现有商业的价格结构.这一策略为.com公司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因为现有的竞争者坚持不降价(特别是当电子商务仅仅占总销售收入的很少一部分时).为了摧毁一个行业的价格结构,.com公司必须改变该行业的收入结构.

1)发现新客户.因特网公司要以更低廉的价格甚或免费提供传统竞争者销售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开发新的传统商业中不存在的收入来源来弥补损失.

2)提供新价值.因特网使得公司收集和散发信息更为容易,因特网公司通常有可能为客户创造新价值.例如因特网拍卖网站(ebay)所提供的价值远远超过传统征求广告,即使两者都提供了买卖二手家具的方式.

3)构建新的价格结构.聪明的.com公司不会局限于杀价这一招.他们也会重新包装产品,以便为其改变价格机构提供方便.例如,对产品列入拍卖清单的销售者,ebay只象征性地收取一点费用,但却对买主按一定比例收取费用.传统的征求广告通常收取很高的清单列入价格.

3.4电子商务模式的寿命与专利保护

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能够有利可图的寿命周期并不相同.有些商务模式如注册模式中的会员费,其生命周期只有几天到几个星期;数字化产品及其交付模式中的光盘号码簿,其生命周期最多只有1-2年.在竞争和模仿的压力下,原先相当新颖独特的电子商务模式将会变得极其平庸,尤其是网上的品牌产品(电话号码、新闻故事、股价地图等信息商品)很快会被挤干利润,最终是以边际成本-零-价格出售[12].有些商务模式仍然健在,如门户网站、店面销售等.可见,在没有专利保护的情形下,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将通过因特网迅速扩散,其生存寿命与扩散的速度成反比.因此,为了激励电子商务模式创新,进行某种程度的专利保护是有必要的.

最近,在外界舆论的褒贬不一的情形下,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atentandtrademarkoffice)批准了亚马逊(amazon.com)的专利申请,priceline.com的专利申请也悬而未决[13].许多人认为,商务模式作为专利来保护,将威胁各企业的电子商务项目–包括正在运作的或不久将投入使用的项目,进而不利于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发展.显然,在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很多电子商务项目如当当书店(dangdang.com)都可能面临交纳专利使用费用的情形.

4结论

“边际收益递增”理论的提出者布赖恩·亚瑟(brianarthur)认为,网络经济时代是“重新思考和再造一切”的时代,企业基于信息开展业务,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审查、调整业务开展的方式,以适应网络经济环境下信息技术和因特网商务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难以预测和多变的客户需求,以及不连续变动和剧烈竞争的环境态势.若延续以往的、按预先定义好的模式开展商务也能成功,但从长远看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对环境的清晰认识,并相应地适应性调整战略目标和开创商务模式.因此,创新是电子商务模式与生俱来的特质,“需求—响应—引领”创新理念是电子商务模式设计的主题.成功企业,必须经常审查其商业模式,敏锐地观察市场并积极响应,能更快地创造知识,创新“商务理论”与动态变化环境的差异.

本文在对网络经济中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简要述评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一般思路和若干基本概念,例如动态电子商务模式和静态电子商务模式、附属模式和独立模式、元模式和复合模式、以及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策略等.这些工作对企业设计规划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这个方向上的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很多,例如

1)在现有商务模式的基础上,发掘新的可行的电子商务模式.例如,比较购物和拍卖搜寻

商业模式的特点篇5

一、文献回顾与总结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

Morris,Schindehutte and Allen(2003)通过对30个商业模式定义的归纳,认为,商业模式的定义可分为三个层面:经济(盈利)层面、运营层面、战略层面。经济层定义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经济模式或盈利模式,其本质内涵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运营层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运营结构,重点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战略层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模式应该揭示经营系统如何协调凝聚起来的本质,于是Morris, Schindehutteb and Allen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商业模式是一种简洁的表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企业战略、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方面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

本文使用Morris等的整合性定义,不过为使该定义表述得更全面和确切,对运营结构的描述应从内部流程扩展到外部,包括与外部的交易和合作流程,并将运营结构改称为“运营逻辑”。从战略层面的定义和变量可以看出,战略层包含了运营逻辑甚至经济逻辑。为了避免内容的重复,本文用“战略方向”来表达战略层面的内容,并规定它仅包含战略原则(包括使命、战略目标、定位、竞争战略、核心竞争力等),这并不影响商业模式概念及构成要素的完整性。所以,商业模式包括三个层面的逻辑,即经济逻辑、运营逻辑、战略方向。

(二)战略的概念

希特等(2009)认为,战略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三)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

研究商业模式与战略关系的文献较少,且仅限于浅层次的探讨,尚未对两者的关系本质和结构进行深入揭示。

1.商业模式与战略是高度一致的。梁晓雅、陆雄文(2009)通过系统分析中国本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及路径选择,指出商业模式是对战略的具体化,两者高度一致。

2.商业模式和战略是相近和互补的。Mansfield and Fourie (2003)认为商业模式与战略非常接近,但战略的很多内容是商业模式所缺少的,两者必须结合使用。商业模式描写价值创造的逻辑,而战略内容中也包含了对价值的创造的策略,比如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就是对价值创造过程的描述,同时他们认为战略的资源基础观点也非常接近于商业模式的概念,资源基础观点认为企业通过内部资源和能力创造价值并获得竞争优势。Casadesus-Masanell and Ricart(2010)通过研究发现,在简单的竞争环境中,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一一对应和难以区分的概念,环境变化时,变革战略是商业模式所不具备的。

二、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研究

很多文献在研究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时,将战略理论等同于战略内容,或将战略原则等同于全部战略内容,与商业模式相比较,于是得出了片面的或错位的结论。所以,有必要将战略理论和战略内容区分开,本文也将从理论和内容两个层次上对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案例说明与模型构建

本部分,首先通过案例说明商业模式的形成过程,由此提出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并构建关系模型。在商业模式概念出现之前,企业主要依据战略安排所有的价值活动。当商业模式概念出现后,研究人员开始对成功企业的价值活动方式进行研究,并归纳成某种所谓的商业模式。具体商业模式形成过程通过图1和案例来说明。

从图1可以看出,首先,企业按照战略理论制定出具体战略内容;然后,研究者通过对企业已实施的战略措施体系的分析和比较,归纳出三种商业模式(只针对前六家企业),即商业模式A、B、C。

图1商业模式形成过程

在商业模式概念尚未应用于企业管理,以及国美电器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之前,我们从未提及国美具有某种商业模式,而国美自身也从未依据商业模式构建自己的价值活动,它只是运用战略工具规划、安排自己的活动。可以审视一下国美的战略制定过程。第一步,制定战略目标,即国美在家电销售零售行业的领导地位以及为利益相关者带来的预期利益或收益。第二步,国美通过SWOT分析和战略定位,认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增加消费者对电器的需求。八、九十年代,家电主要由百货大楼销售,购物缺乏便利性。国美电器于是发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开始自建连锁商店,方便顾客购买,由此给顾客带来更高的价值,国美的战略定位是家用电器的便捷传递者和服务者。第三步,选择业务竞争战略。通过对家电产品特点的分析,发现家电产品的差异性很小,零售经营过程也很难实施可持久的差异化,而且自身的经营成本比百货大楼低,所以业务竞争战略必须采取低成本战略。第四步,对价值链进行分析,发现核心竞争力来源,并构建竞争优势。国美认识到零售行业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终端(渠道)控制,于是,国美通过密布的连锁卖场建立起了强大的竞争优势,使其在价值链中处于主导地位。第五步,围绕业务战略和竞争优势构建具体的职能战略。采购和供应上,它采用信息化和整合的供应链,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合作,这些都降低了经营成本;销售上,采用低价策略、标准化的服务;财务上,将收入来源定位于场位费、销售返利、房产增值等,并高效利用对供应商的延迟付款带来的财务资源(案例来源:根据作者长期对零售业的考察并结合参考文献[7]整理而成)。以上战略措施经过实施,构成了国美电器价值活动方式。当国美发展成行业领导者时,人们开始关注国美的经营模式,研究的焦点集中于这些具有可视性的价值活动方式即职能战略措施体系,归纳出其所包含的经济逻辑、运营逻辑及其所体现的战略方向等,并把这些内容称为国美模式。实际上,我们往往简单地把以上战略措施称为国美模式。

因为只有(职能)战略措施直接表现为企业的价值活动方式,使命、战略目标、定位、竞争战略、核心竞争力等只是指导战略措施的构建,并不直接表现为价值活动方式,所以,本文将这些战略内容归为战略原则。因此,战略内容包括战略原则和战略措施体系两部分。

图2 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模型

(二)商业模式与战略的联

1.商业模式与战略具有相同的本质。Elliot(2002),Magretta(2002)和Chesbrough(2010)等认为商业模式与战略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商业模式是“价值创造”导向,战略是“建立竞争优势”导向。然而,从商业模式概念的递进过程可以看出,这两种导向应是相互依存和不分割的。Morris,Schindehutte and Allen(2003)认为,从经济层面到运营层面再到战略层面,定义的综合性是递进的。目前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大部分属于战略层面(原磊,2007)。

“价值创造”导向是基于经济层面和运营层面的定义而对商业模式的定位,其中经济层面描述的是对企业价值的创造(包括成本控制和收入来源),运营层面描述的是对顾客价值的创造。这两个层面的定义未强调所创造的价值必须具有独特性、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由于缺乏这三个特点的价值是不可持续的,这样的商业模式无法持久(Mansfield and Fourie ,2003),是不值得研究的。所以商业模式的概念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战略层面的商业模式定义,即商业模式是符合以上三个特点的价值创造逻辑,能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可见,战略层面的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对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价值创造活动的描述(经济逻辑、运营逻辑、战略方向分别描述了价值活动开展方式及其所遵循的战略原则)。尽管Mansfield and Fourie后来又提出了整合性定义,但其与战略层定义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在内容描述上显得更饱满些。战略是通过对企业行为的谋划获取竞争优势(希特,2009),而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价值链的某些环节(波特,1985),这些环节能够创造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不可模仿的价值,可以看出,战略的本质是通过对符合以上三个特点的价值创造活动的规划,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由以上分析可知,商业模式和战略的本质是相同的,从价值活动实施前的角度定义,它们都是对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价值创造活动的规划或设计;从实施后的角度,它们就成了对带来了竞争优势的价值创造活动的描述。

2.商业模式是对已实施的战略的描述,与战略在内容上高度一致。商业模式的内容可以通过其构成要素或三个逻辑层面来描述,构成要素和三个逻辑层面是完全一致的,它们可以归入不同的逻辑层面。

(1)商业模式是对已实施的战略的描述。我们将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方式作为中介(中间变量),来对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价值活动方式包含了价值创造过程中所有的价值活动、结构及价值琏中的伙伴关系。首先,经济逻辑和运营逻辑是对战略措施体系的描述,它们是等价的。价值链各环节由企业的各种职能构成,职能战略是对价值链上所有价值活动的具体规划,实施后的(职能)战略措施体系直接表现为企业价值琏上的价值活动方式。根据商业模式的定义,运营逻辑和经济逻辑是对价值活动方式的描述,所以它们实际上就是对已实施的战略措施体系的描述。正如前面案例和图1所示,运营逻辑和经济逻辑是从已实施的战略措施体系(价值活动方式)中归纳而来,是战略措施体系本身所具有的。需要说明的是,经济逻辑描述了企业在价值琏环节上的盈利方式,而盈利实际上是对企业价值的体现或回报,所以经济逻辑可以看做是对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经济逻辑和运营逻辑包含了企业价值和顾客价值创造方式,是对战略措施体系的全面描述,所以它们是等价的。其次,(商业模式中的)战略方向描述了战略原则。因为商业模式来自于对价值活动方式的描述和分析,商业模式中的战略方向必然从价值活动方式中得到。尽管价值链活动方式是对战略措施体系的直接体现,但企业战略、业务战略、核心竞争力又体现在战略措施体系上,所以可以通过可视的价值链活动来察觉这些战略原则。通过对价值活动的分析可能无法察觉所有战略原则,但这并不影响战略方向与战略原则的高度一致性。

(2)商业模式和战略在内容上高度一致。因为商业模式是对战略的描述,两者在内容上必然一致。下面结合案例进行说明。Morris,Schindehutte and Allen(2003)经过对19个文献中提到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汇总分析,认为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包含三个方面的八个要素:价值定位(产品或服务内容、目标顾客、基本市场竞争战略);价值创造和传递系统(资源和能力、价值创造过程、价值链中的定位);价值获取(收入来源、企业经济)。根据前面的案例,国美电器的采购、供应、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战略措施,都属于价值活动方式,它们构成了“价值创造过程”。国美在“价值链中的定位”是通过控制终端而占据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产品和服务内容、目标顾客、基本市场竞争战略、资源和能力”等要素可在国美的战略定位、低成本战略、核心竞争力等战略内容中完全体现;“收入来源、企业经济”指国美在财务上的收入和运作方式。可以看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与战略内容一一对应且高度一致。

3.商业模式理论属于战略理论范畴。既然商业模式与战略在本质和内容上是一致的,商业模式理论必然属于战略理论范畴。明茨伯格等(2002)将战略理论归为十大学派。其中学习学派将战略视为一种模式,模式是对已实施的战略的描述。学习学派认为战略无法提前设计,只有根据变化的环境及不断的试错,即经历持续的学习过程,才能得到一个有效的模式。这些观点,将商业模式理论与学习学派联系了起来。由于竞争的强化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为了建立有效或更好的商业模式,不断的试错或学习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随着商业模式理论的发展,更多的战略理论,如核心竞争力,市场定位等被其吸纳了进来,这些都是为了设计具有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的需要,在直观的经济逻辑、运营逻辑基础上增加的。这使得商业模式理论与设计和定位学派等更多的学派产生了联系,并逐渐显示出与这些学派的理论的趋同。总之,所有商业模式理论内容均可从战略理论中寻踪溯源。

(三)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区别

1.商业模式理论与战略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由于新技术(如互联网)、新观念(如价值网络)的不断涌现,企业在制定战略措施体系时可以有更多选择,于是很多别具特色的(职能)战略措施体系出现了。这引起了人们对战略措施体系及其所呈现的商业模式的研究的兴趣,商业模式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或侧重点就是这些别具特色的战略措施体系。从图1可以看出,商业模式理论从战略制定的结果处开始研究,着重于对特定(属于某个企业的)战略措施体系的分析,归纳出其包含的各种内在逻辑特别是价值创造逻辑,不同的逻辑呈现出不同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所包含的逻辑关系对企业构建具体的战略措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这是战略理论所欠缺的。战略理论从战略制定的源头开始研究,主要研究战略制定方法及形成过程,缺少对具体战略措施的研究。因为战略理论缺少对具体战略措施体系内在逻辑的研究,人们并没意识到运营逻辑和经济逻辑是战略措施体系本身所包含或应该包含的,所以往往认为商业模式和战略是两回事。

2.商业模式和战略在概念表述上不同。由于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造成它们在概念表述上不同。商业模式从战略措施层面着手研究,所以在概念表述上,除了战略方向,还包含从战略措施体系中得到的经济、运营逻辑,这与战略的概念表述区别很大。特别是经济层面或运营层面的商业模式定义,不包含战略方向,让人觉得商业模式无任何战略意图。

3.商业模式理论拥有战略理论所不具备的特点。由于难以归类,商业模式常常通过案例来描述,比如国美模式、京东模式等,这赋予了商业模式理论的具体性和形象性特点。这些特点使商业模式理论对管理者更具指导性,更易于接受和产生兴趣。企业可以借鉴这些具体的模式来构建自己的战略措施。另外,由于商业模式的直观性,基于对商业模式的分析和创新可以更好地寻找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

4.战略理论的很多重要内容是商业模式理论所不具备的。比如波士顿矩阵、SWOT分析等分析工具,并未出现在商业模式理论中,另外很多战略学派的重要战略理论或观点也是商业模式理论所未涉足的。由于以上区别,战略制定过程中,应将商业模式理论与战略理论相结合。理论侧重点的不同,并不影响商业模式与战略在内容上的一致,只是内容的形成方法不同而已。

本文使用理论研究方法并结合案例对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揭示,所形成的各种结论或观点对于战略理论和商业模式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尽管本文是以商业模式的最初形成过程为基础展开的论述,但所得结论在商业模式重塑或创新情况下也是适用的。这是因为,商业模式的重塑或创新可以视为新的战略措施体系的构建,这基本重复了商业模式的最初形成过程,唯一不同的是,新的战略措施体系的构建需要商业模式理论与战略理论相结合,但这并不影响本文中所得出的各种结论。

参考 文 献

[1]李东,王翔,张晓玲,周晨.基于规则的商业模式研究――功能、结构与构建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10(9):101~111

[2]G. M. Mansfield and L.C.H.Fourie.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strange bedfellows?A case for convergence and its evolution into strategic architecture[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03,35(1):35~44

[3]Morris M,Schindehutte M and Allen J.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58(1):726~735

[4]迈克尔 A. 希特,R. 杜安・爱尔兰,罗伯特 E. 霍斯基森.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吕巍译[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梁晓雅,陆雄文.中国民营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权变资源观的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J].市场营销导刊.2009(3):67~73

[6]Casadesus-Masanell R and Enric Ricart J.From strategy to business models and onto tactics[J].Long Range Planing,2010(43):195~215

[7]张新.国美电器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8]Elliot S.Electronic commerce:B2C strategies and models[M].Chichester, U.K: John Wiley,2002

[9]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2(3): 3~8

[10]Chesbrough H.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opportunities and barriers[J].Long Range Planing,2010(43):354~363

商业模式的特点篇6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所在社区商业设施和商品服务也产生了新的需求。社区商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即将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社会文明成果共享的切入点。住宅地产与商业地产融合发展,我国社区商业迎来升级发展的历史机遇,不久将进入现代社区商业时代。针对目前我国社区集中度、居住人群、城市规划、消费心理及消费需求等因素,与其相适应的现代社区商业发展模式势必会为充分发挥该社区商业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现代社区商业相关概念

“社区商业”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业态。“社区商业”的概念是中国所特有的。我们以往常说的“社区商业”主要是指在某社区范围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连锁便利店或是零散的零售店铺。在我国,2000年5月19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了GB/T181062000号《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同年8月1日实施。该《标准》将便利店定义为: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不同的国家对于便利店具有符合各自特点的内涵。美国便利店协会定义的“便利店”是指营业时间比超市长,采取顾客自助服务,给予顾客购物上最大方便的小型店铺,营业总面积一般在93-300平米以内,并且拥有可以容纳5-15辆汽车的停车场,要经营香烟、面包、奶酪制品、饮料、冷冻食品等生活必需用品和农产品,保持合理的库存。1972年,日本中小企业厅《便利店手册》中定义:所谓便利店是指在一个小的商圈范围内,开架售货的方式,销售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长时间营业的小型商店。”

现代的便利店大体有3种模式:第一种是亚洲城市型模式,以7-11洋克七公司的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的模式为代表;第二种是欧美城市型(即食品的快餐烧烤型)模式,以美国的美国店长公司的AM&PM的模式为代表;第三种是欧洲的社区型模式,以法国的倍顺(美国人控股)的模式为代表。

我国传统的社区商业多是沿街缺乏系统设计和综合功能的零散街铺。商业地产发展打破了传统社区商业发展模式。就目前而言,社区商业已经开始从传统社区商业向现代社区商业转变,最终实现社区商业综合体发展模式。

二、现代社区商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随着城镇化、住宅地产与商业地产快速融合发展等一系列影响因素,不断形成众多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居民社区。这些社区相继建立起来的社区商业具有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多元化、人性化等特点,具有明显的现代化特征,逐步形成满足现代居民需求的社区商业综合体。社区商业综合体将有可能成为我国商业发展的主流,其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

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品牌等需求均有大幅度提升,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社区商业服务水平也同样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城镇化建设,城区扩建等因素,很多新建社区远离城市商业中心,对于一些非贵重的家庭生活用品而言,居民更愿意就近购买,方便快捷。由于城市交通拥堵,到市中心开车购物极为不方便,在品牌认知不断普及的情况下,人们不再只认为只有商业中心或是购物中心商品的品质才有保障,而是在任何正规连锁店铺认准品牌均可放心购买,甚至可以购买到质优价廉所需商品。可以看出,社区商业不断发展完善,它的综合性和便捷性日益迎合了人们对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二)现代化住宅提供物质基础

我国房地产空前的快速发展,不断扩大城市定居人口数量。在各个省会城市及各省二三线城市涌现了大量高档中档住宅区,这些住宅区多以建筑群出现,各个社区相对独立,但是社区之间又仅仅相邻。由于很多社区群是建设在城郊或是远离城区的郊外,短时间内大型的商业设施建设投入大且利用率不高,居民购物又相对不方便,这些都亟需现代社区商业来缓解这一矛盾,在社区范围内形成一个社区商业圈,满足本地及周边社区的日常生活和家庭购物需求。现代社区在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了社区商业的重要性,为社区商业留出充足的发展空间,为现代社区商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现代社区商业还有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可以充分实现信息流通的条件,为建立现代社区商业奠定了信息化基础。

(三)社区规模和集中度增强

城镇化建设下的社区聚集度不断增强,社区规模及社区居住人口数量的大幅提升,都为社区商业实现盈利运营提供了可能,为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提供了坚实基础。也正是因为社区规模和集中度增强,社区商业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城市商业中心的一些功能,在商贸流通市场中形成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成为现代社区商业发展的突破点。

(四)商贸流通业结构优化产物

现代社区商业是社会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是商贸流通业结构优化的产物。伴随经济发展,城市社区分布和结构发生变化,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发生改变,导致商贸流通业结构不断调整,现代社区商业成为商贸流通业结构优化的产物。传统的社区商业在社区商业大发展中也会不断改造、升级,朝着现代社区商业发展。

从长远来看,现代社区商业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对原有城市商业中心功能的替代形式,与城市居民居住结构相对应,是对原有城市商业中心功能有集中到分散均衡的动态发展过程。社区商业综合体日趋成熟,运营与管理经验日趋完善,与城市商业中结合,形成功能互补。

(五)现代社区商业强大的综合功能

现代社区商业自身的具有诸多优点,强化了原因社区商业功能的同时,更增加了以往只有在商业中心才可以体验到的消费及休闲体验。社区配套的商业地产快速发展,在规模和档次方面均达到现代商业中心的水平,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社区居民的高品质的日常需求、甚至体验式消费等,一定程度上现代社区商业逐步取代原有市中心购物中心的一般功能。

三、现代社区商业发展模式建议

现代社区商业关系到居民生活起居,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间接地也影响居民的工作质量等方面。现代社区商业模式的研究和确立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社区建立相应的商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满足居民直接需求,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市场功能和服务功能。

在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社区位置、居住人群和规模等因素,现代社区商业发展模式各有不同,现就有关社区商业发展模式研究介绍如下。

(一)以城市连锁配送为特征的现代社区商业发展模式

社区商业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品种多样,但是具有很大的共性和集中性,而且多以日用消费品和生鲜农村品等商品为主。所以为了保证日销和生鲜质量,居民所需商品必须经过及时有效的配送供应,确保满足居民各项消费需求。从商业企业发展的角度,社区商业必须由具备大型的连锁配送的零售企业来保障社区商业的正常运行。大型的连锁配送企业通过同时对多个社区甚至某个地区或是城市进行规范的社区商业配送,才能更好地实现节约成本、规模效应。通过对社区商业的配送、兼并、统一管理、科学管理等手段,社区商业可以一步一步发展成为规划、实用、实惠的商品供应体,让居民就近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连锁配送的发展模式具有普遍性,是现代社区商业的重要发展模式,同时也是提升社区商业商品和服务品质的重要途径。

(二)以高度信息化为特征现代社区商业发展模式

现代社区商业的居住群体并非只是传统意义的本地家庭成员构成,特别是以外来务工定居城市的年轻人和自由职业者组成的SOHO(SallOfficeHomeOffice)社区,具有自己独特的居住群体,这类社区商业建设要充分考虑社区信息化、时尚、办公等社区需求,即满足高品质生活和高效办公的双重指标。SOHO社区通过与网上零售企业进行合作,特别是品牌商家合作,通过会员制、送货上门等一系列的个性化服务,可以实现高附加值商品、奢侈品等商品的供需。京东已经按照网上订货,及时配送,送货上门的发展模式,在校园社区取得良好的市场份额,并得到学生群里的青睐。社区商业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发展模式既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效率,也很好地满足了便利性和多样性需求,是未来社区商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针对SOHO社区人群消费特点,社区可以适当引进品牌专营实体店,品牌要大,性价比要高,起到休闲和展销多重商业功能。

(三)以社区商业综合体为特征的现代社区商业发展模式

城市综合体的出现是城市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聚集体,当人口聚集、用地紧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这个区域的核心部分就会出现城市综合体。根据城市综合体所在城市区域的位置,一般可以分为城市中心综合体、城市区域中心综合体和社区商业综合体三种。由于社区商业综合体是一种属地型商业,从而决定了社区商业综合体在服务对象、服务目标等方面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从业态上看,社区商业综合体多以连锁店、超市、便利店、餐饮店和美容店等业态为主,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再次是一站式综合服务。社区商业综合体一般处于一个社区中心或几个社区的交接处,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悠闲的购物环境。其功能较全面,一般具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和服务等基本功能,以满足社区的多样化功能需要;其外部环境以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活动为宗旨,常常形成社区广场、社区步行街和绿化块;其建筑规模不大,一般只有几万平方米。社区商业综合体是属地型商业中心,是属地型商业圈,是大型多功能现代社区商业。

商业模式的特点篇7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界近年来的一系列事件也让人们越来越反思企业的发展规律,不少企业特别是一些以往看起来很成功的企业面临着进一步增长甚至生存的困惑,从人们对于海尔的质疑到以娃哈哈为代表的浙商出现的新问题都是这一困惑的直接反应!

2004年,曾经坐拥1200亿资产的德隆瞬间崩溃!同年,另一家在国内无人不晓的IT巨子托普集团因董事长出走国外而陷入困境!

2005年,被媒体称为“德隆继承者”的科龙竟未能摆脱这一宿命而土崩瓦解!

2006年上半年,曾经是冰柜龙头、号称不缺钱的青岛“五朵金花”之一――澳珂玛因现金流断裂而宣告辉煌终结!

2006年下半年,当年叱咤风云、意气风发的地产“黑马”顺驰最终也未能摆脱地产大腕们的“预判”,遭至现金流危机而被迫卖身!2007年以后步其后尘的是另一个天津同胞――建材巨头家世界。

被风险投资巨头视为至宝、被称为中关村“瞪羚”式高成长企业的港湾网络终于露出了捉襟见肘的疲态而回到了华为手中!“IT神童”李一男令人瞩目的自我创业以失败告终!

曾经被营销界奉为圭臬的经典格兰仕在放下价格屠刀进行转型的时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和意想不到的困难!

曾经在IT业强劲崛起的老资格企业浪潮集团号称“国内唯一具有软件硬件综合优势”,但增长彷徨之势明显!

一夜成名、频频出镜、刚当上首富次席不到两年的太平洋建设当家人严介和竟然因数千万债务和担保资金而搞得如此狼狈,被迫向政府求援!

一些国内公认的顶尖级的企业如海尔、联想、TCL、方正、紫光等也似乎遭受成长停滞而为媒体诟病!

一些背景雄厚的巨型国有企业如中海油、中远集团等的海外扩张和资本扩张似乎与其领袖们追逐的世界500强大格局目标仍然有着不小的距离,而香港上市的中国联通尽管是国内唯一一家全业务电信运营商,但整体业务增长放缓之势,让人堪忧。

看来,大批中小企业在成长的痛苦中徘徊、彷徨和挣扎的同时,我们眼中的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日子也并不好过。

这究竟怎么了?

中国企业家头顶上似乎盘旋着一种“魔咒”:成长到一定程度不是停滞不前就是轰然了。如果说,那些“枭雄”式企业是由于领导人经验不足、个性张扬或者急于求成的意识所致的话,令人难以解释的是,那些一直被视为实力雄厚、战略清晰、发展稳定并已经有了20年以上寿命的大型企业为什么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面对挑战,很多企业领导者和不少的学者都提出了“只有创新才能生存”,而国内的创新热就是这样环境的产物!当“蓝海”的概念进入中国后,更是让中国企业为自己的创新探索有了很时髦的理论依据。一时间,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产品创新、概念创新等等不一而足。不过,这些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效益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黑箱的秘密:

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

一谈到模式,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比较学术化的,实际上说得直白一点,商业模式就是企业赚钱的方式!按照这种答案,每个能够赚到钱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包括多年在家门口的小卖部。从大小平等的意义上讲,这种答案也没有错。但是,我们所讲的商业模式一般是指能够持续为公司带来收益并且收益越来越大的赚钱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模式:销售模式-运营模式-资本模式,核心就是资源的有效整合。

销售模式:指的是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方式。这是商业模式的最基本体现,是商业模式的实现通道。缺乏有效的销售模式,看起来再好的商业模式也没有用。麦当劳的连锁销售方式、安利的无店铺直销方式、微软的客户捆绑销售方式、携程的网络销售方式等均为比较典型的成功销售模式。

运营模式:特指企业内部人、财、物、信息等各要素的结合方式。这是商业模式的核心。如果缺乏合理有效的运营模式,即使再高效的销售模式也会由于缺乏持续而优质的产品服务供应而枯萎。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连锁销售模式而却有中国红高粱的崩溃、无数保健品直销公司消失的原因之一。微软的产品更新换代模式、麦当劳的房地产零售模式、安利的开发与生产结合模式、携程的低价酒店经营模式、万国法源的名师名课模式等等都是比较富有特色的运营模式。

资本模式:主要指企业获得资本的方式以及资本运行的方式。这是商业模式的支撑体系。缺乏有效的资本模式,前两种模式都可能会遇到现金危机而导致整个商业模式的崩溃,如美国的安然、中国的德隆以及港湾网络公司等。微软的风险投资+收费模式、国美的地产+供应商资金占用模式等均是可以圈圈点点的模式。

以上三种模式的有效结合使得内外资源获得有效整合,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如果结合不到位,资源就很难获得高效整合,甚至导致企业的失败!有的企业仅仅重视其中的一两个模式(如德隆过分重视资本模式而忽略了销售模式和运营模式,最终使得无序的运营模式、低效的销售模式和过于冒险的资本模式导致了危机的出现)而轰然消失!

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依靠其独有的特点而具有内部的易复制性和外部的难以模仿性,成就了世界上一个个富有特色的商业模式:

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金融体系为支撑的GE模式;

以技术及其标准为运营核心模式的高通模式;

以品牌运营及渠道控制模式为特点的可口可乐模式;

以技术标准形成垄断模式为特点的微软模式;

以渠道强化与地产结合模式为特点的国美模式;

以成本控制与代工品牌相结合为特点的鸿海模式等等!

黑箱不神秘:

商业模式是如何炼成的?

商业模式不是什么神秘的事物,也不是什么自然而然的事物,但确实是非常具有攻击力的事物,只有它能够让后来者居上!因此,发现并形成有效的卓越商业模式就成为企业家最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那么,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呢?

第一,深入研究目标客户群的偏好。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一定是一个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好模式。凡是不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都很难生存,不管模式依托的技术有多先进,也不管模式背后的资本有多强大,当年铱星手机运营商的破产、安然能源的崩溃即是明证。实际上,国内吴英有色集团的崩盘、不少网络公司的消失其实也都是这样原因所导致的!因此,优秀商业模式的创建一定是研究目标顾客偏好的结果,所谓偏好,就是人们的一种行动的强烈心理倾向!有的让人一下子就能看到,有的则隐含在了人们的大脑中需要挖掘。如果说,需求是消费者的一种潜在和明显的消费取向的话,那么,偏好就是消费者的一种性格取向和心理倾向:比如盛大网络就是研究年轻网络游戏爱好者的心理偏好、游戏偏好以及消费偏好而形成了越来越强大的FENS团,不管家长多么反对,其游戏方式和消费方式让年轻人欲罢不能!江南春也是研究了大城市白领一族的信息获取偏好而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新媒帝国!伊利、蒙牛则利用人们对于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的偏好构建了奶业消费模式。

第二,仔细认清行业的本质。所谓行业本质就是这个行业真正存在的意义!任何优秀的商业模式都是行业本质的集中精彩体现!无论是好莱坞的大片模式还是耐克的体育服饰营销模式以及麦当劳的全球快餐体系都是对行业本质的极佳诠释。用著名学者郎咸平的话说,所谓认清行业本质,就是“舍末逐本”,把握事物的本质,永远围绕着既定的目标展开,决不能受到各种纷乱的表象干扰!因此,体育服装行业的本质不在于服装,而是它一定与运动精神联系起来,即“运动表现的联系”和“行为的联想”。这就是耐克、阿迪达斯以及李宁着重突出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大批体育服饰企业大肆寻找著名运动员为产品代言人的原因!

第三,选择的方式突出规模效益性。如果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也就谈不上什么商业模式。一个人可以通过精致的手艺和勤奋开个成功的饭馆,也可以个人炒股成为百万富翁。但是,只有当这个人将一个饭馆用一种方式开成了一个赚钱的餐饮集团的时候,他的方式才能算是商业模式;如果随着经营规模扩大,效益越来越好,那么,这就是一种比较优秀的商业模式!如果一个人通过一个机构形成了一个基金,运用自己的独特投资方式形成了规模的资金运作体系,才构成了一个商业模式!因此,商业模式的一个核心要求就是必须形成规模效益而且应该是持续的规模效益。

第四,注重独特资源的培育。优秀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外部的不易模仿性。因此,形成一种商业模式易,而构建优秀的商业模式难,其核心就是培育独特的资源,如微软的技术开发资源、高通的核心技术资源、可口可乐的配方资源和渠道资源、国美的渠道资源、耐克的品牌资源和渠道资源。这种资源一旦形成就演化成了一个行业的特殊标准和规则,从而构成了强大的经营壁垒和核武器,使得竞争者或者望而却步或者要花巨大的代价才能与之进行对抗。

第五,必须依靠团队的高效执行。这是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仅仅靠一个人在那里玩,那就谈不上什么商业模式,一定是依靠团队的运营,只有团队的运营才是比较稳定而且能够复制的模式。有人会说:姚明不就是依靠个人形成了强大的个人品牌模式吗?实质上,姚明的成功恰恰是依靠团队的结果,这个团队包括他的经纪人团队以及这个团队的策划、运营方式。同时,这个团队运营还必须是高效的执行,因为一个商业模式极容易夭折或者因执行不到位而崩溃。很多人都对德隆的商业模式崇拜有加,但由于缺乏到位和严谨的执行而迅速崩盘;安然的商业模式被称为创新的典范,但由于执行团队的贪婪、自傲而走向毁灭!那个挑战麦当劳的红高粱面临快速扩张时候的执行乏力不能不说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以上五点是商业模式形成的要素,缺一不可!

黑箱的自我突破:

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的创新

商业世界是个变化快捷的世界,任何商业模式都不是永恒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即使是被认为最优秀的商业模式。固步自封是商业模式的大忌!不过,往往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商业模式也不例外,因为以往的成功全赖于这种模式,要改变它何其难呀!如浙江企业的民间融资模式、盛大网络的游戏消费模式、分众传媒的楼宇广告模式、众多房地产企业都面临着环境和规则、消费者和顾客心理状态都在变化的挑战。

拥有卓越的商业模式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吗?否!商业模式也有局限性、有生命周期、有环境适应性。

有很多拥有出色商业模式的企业因为将商业模式生搬硬套到各种环境下或者守住陈旧的商业模式不放而出局。沃尔玛拥有世界上最卓越的零售业商业模式,凭借此模式不仅做成了行业的世界第一,而且连续数年成为世界500强第一,但是却在日本、韩国遭遇滑铁卢,在中国长期处于不盈利状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面对本地消费环境,商业模式却没有进行多少变化,适应性明显减弱;还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不是没有核心能力,也不是没有好的商业模式,而是未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主动的更新而衰落。这就是可怕的成功模式综合症。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中外许多企业都是在商业模式很成功的时候突然或遇到重大挫折,这在中国的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从一路凯歌的三株集团到踌躇满志的顺驰地产。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往往是“成功是失败之父”。

美国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说:

“对现在无知和对过去无知都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对我们无知到何种程度的无知却不可原谅。”

所以,我相信一位企业管理专家谈到企业创新时说的一句话:

“在竞争对手毁灭你之前,先自行毁灭。”

许多优秀的长寿企业正是建立了这样一种能够不断将成功的商业模式进行更新的机制。

商业模式的特点篇8

从目前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来看,电动汽车的价格偏高、续驶里程短、技术可靠性和安全性弱、充电不方便、市场认知度不高,电动汽车离产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突破电动汽车产业化瓶颈,为电动汽车市场推广和普及提供一种新型解决方案,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电动汽车的发展脉搏,为电动汽车尽快实现产业化,面向大众市场,提出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战略思路和对策。

一、我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推广现状

电动汽车商业模式主要涉及两大核心问题,一是购买和使用模式;二是能源供给模式。第一种模式包括租赁和购买两种子模式。租赁的优势在于短时、方便,缺点在于租赁价格较高;购买的优势在于所有权完整,缺点在于消费者承担车辆风险。购买又包括整车购买和裸车购买+电池租赁两种形式,整车购买的缺点在于价格较高,优点在于所有权完全转让;裸车购买+电池租赁的优点不仅在于购买成本较低,用户可以选择不同品牌的电池,但缺点是发生事故时电池与车辆的责任很难界定。第二种模式包括换电和充电两种子模式。换电的优点是时间短,缺点是需频繁更换电池,接插件易损坏,成本较高;充电的优点在于地点约束较小,但缺点是充电时间较长。其中充电又包含集中充电和分散充电两种形式,集中充电优势在于特定地点充电,便于电网改造,且易于维护,缺点是充电自由度较差;分散充电优势在于充电自由度较高,安装简单。

我国现有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是在2009年启动的25个“十城千辆”示范城市项目中进行摸索和推广的。目前国内电动汽车商业化运作主要有三种模式,以城市特点划分,分别是以电池租赁为代表的深圳普天模式、以整车租赁为代表的杭州短时租赁模式和以整车购买为代表的合肥定向购买模式。三种模式市场切入点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和优点,可以为我们下一步推广商业模式提供借鉴。

1.电池租赁模式

电池租赁模式以深圳普天模式为代表,目前重点应用于电动公交车领域。普天公司先整体将电动公交车买下,然后将车和电池分开销售给公交公司,公交公司只需支付裸车(不含电池)的价格,电池则以租赁方式分8年付款,公交公司由于无需一次性承担电动汽车的高昂价格,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实时监控是融资租赁后的衍生服务,普天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监测电动公交车的行驶状况、充电状况、电池状况,保证了电动公交车的安全运营,实际上是给客户提供一种全新的服务和体验。该模式比较适合于政府批量采购并且需要保证运营安全的公共服务领域,如城市邮政车、城市物流车、市政环卫车等。

2.分时租赁模式

分时租赁模式属于整车租赁模式。杭州Evnet“分时自助租车系统”在浙大科技园、赛博创业工场、浙江传媒学院、兰庭国际公寓、阿里巴巴滨江园区,设立租车点,共投放20辆车,包括Smart、MG3、熊猫AT、比亚迪F3DM等车型。会员通过网上预订、刷卡用车、方便快捷。分时租赁模式的优点在于方便、价格便宜,以Smart为例,9点到17点租金为27元/小时,17点后可提供“上下班”服务,租金为60元,再加上里程费(一般是0.5元/公里1,这比传统汽车租赁以及打车要便宜很多。一些年轻白领,既有用车需求,又承担不起养车费用,分时租车模式较好地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用车需求。旅游城市也可拓展电动汽车租赁业务,旅游城市流动人口较多,租赁用车需求较大,电动汽车租赁既符合环保需要,又保证方便快捷,比较容易为市场所接受。

3.定向购买模式

定向购买模式属于整车购买模式。合肥市江淮集团通过定向购买,销售了585辆同悦电动汽车,主要面向内部员工和供应商。每辆车国家补贴4.5万元,合肥市政府补贴1万元,江淮补贴3万元,补贴后车价在6.5万元左右,基本与同级别传统内燃机汽车价格相当,但电动汽车每百公里费用节省率高达70%。定向购买模式的优点在于企业针对特定消费者销售电动汽车。消费者的用车路线固定,用途相对单一,如仅上下班使用,并且充电地点相对固定,便于车辆集中充电,只要在固定地点设置充电桩,就能满足消费者绝大部分充电需求。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动汽车性能不足以及充电困难等问题。政府公务车领域、大集团员工等细分市场都比较适合推广定向购买模式。

上述三种商业模式主要集中于电动汽车购买和使用模式的探讨,电动汽车商业模式还包括能源供给模式,即充电和换电模式的选择。目前,企业界对充电和换电还未达成一致,整车企业主张充电模式,电网企业主张换电模式,从全国推广应用的情况来看,选择充电模式的电动汽车较多。事实上,充电和换电并没有严格的好坏之分,无论是充电还是换电,关键是要与电动汽车的技术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二、商业模式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政府缺乏科学的商业模式系统规划

目前,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推广由各地方政府主导,主要考虑当地整车企业利益,普遍缺乏一套科学和系统的规划作为指导。各地方政府在选择商业模式的时候,往往没有结合本地区的特点详细论证,制定综合规划,只是简单地选择充电或换电模式进行推广,也没有关注和研究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推广与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电网改造、土地供应、补贴资金等各个环节相结合的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分析清楚,商业模式就很难获得进一步的推广。地方政府缺乏科学的商业模式推广规划,一方面导致目标和方向不明确,进展缓慢,另一方面又容易造成盲目投资,乱上项目,导致资源浪费。

2.围绕商业模式运营的利益分配机制还未形成

商业模式运营的利益主体较多,涉及供电企业、运营企业、配套企业、整车企业、电池企业,企业之间在商业模式的推广和运营模式上未能达成一致,整车企业与电网在充、换电模式上存在分歧,运营服务企业对供电保障还存在顾虑,换电模式下如何分配政府补贴资金,充电设施运营利润分配还不明确,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围绕商业模式运营,建立一套使各方受益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的缺乏,影响企业的积极性,企业相互之间不能形成合力,商业模式推广的内生动力减弱,最终将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3.地区之间商业模式缺乏协调机制

现阶段,缺乏针对不同地区推广商业模式的统一协调机制。充电和换电模式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完全不同,如果充电模式区域和换电模式推广区域缺乏有效衔接,一旦大规模推广开来,将大大制约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特别是毗邻的城市群,在地域环境、城市面积、人口规模、经济水平、文化理念等方面的相似点较多,城市在选择本地商业模式时,需考虑与其它城市商业模式的兼容和衔接,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协调,使电动汽车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使用。

4.充电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规划对接不足

充电基础设施对商业模式推广至关重要,如果基础设施不完善,纵使有再好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也难以推广开来。充电基础设施要与城市建设规划紧密结合与衔接。城市定位、功能区分布、CBD规模、居民住宅建设等方面将影响城市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和区域分布,土地供应、电力供应、小区物业、公共停车场、公交场站的分布等方面将影响充电设施的运行保障。这些问题的解决早期需要政府统一规划和协调,由政府主导,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充电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相匹配。

三、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思路

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综合体系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和方向。第一,前瞻性。新技术出现以及外部环境变化,都将给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巨大的机遇,促使商业模式创新发生质的变化。第二,系统性。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发展必须紧跟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还必须考虑到其它行业的发展。第三,多样性。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推广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不同区域地形、气候、文化和习惯差异较大,而且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推广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具体来说,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商业模式可以不同,城市与城市之间商业模式可以不同。第四,实践性。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发展都不尽相同,要经过反复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找出适合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商业模式。我国已经在深圳、杭州和合肥等城市率先尝试推广不同的商业模式,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持续改进,为我国全面进行商业模式的推广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支持。

在综合考虑电动汽车特点和市场定位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城市和不同领域的特点,我们提出我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发展思路。

(一)大城市商业模式推广思路

1.电动公交车可主要考虑电池租赁模式。电动公交车的购买模式更适合选择电池租赁模式。电动公交车价格昂贵,关键是电池价格较高,大约占总成本的一半以上,而一般公交公司经费有限,很难一次性支付电动公交车的购买成本,同时,公交车使用频率较高,电池消耗较快,如果由公交公司完全承担电池成本,显然是不经济的。如果选择电池租赁模式,由厂家或第三方提供电池租赁服务,电池维护、回收都由专人负责,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公交公司的采购成本,而且能够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2.电动出租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集中换电模式。大城市市区范围较大,居民出行距离较长,出行路线也不固定,如果采用充电模式,电动出租车一天至少要充2、3次电,即使快充每次也要20分钟左右,很难被出租车司机所接受。换电模式则能有效解决上述状况,换电模式时间短,一次换电一般不超过5分钟,与传统汽车加油时间差不多。大城市电动出租车选择换电模式另一个原因是,大城市出租车车型基本固定,电池的规格和大小可以标准化。以北京为例,基本只有捷达和现代两款出租车,换电运营企业只需配置1~2种型号的电池,就可以满足出租车的换电需求,便于企业规模化经营,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私人电动汽车以整车购买为主,裸车+电池租赁为辅。目前消费者购买传统汽车大多为全款购车,使用分期付款或融资租赁方式较少。电动汽车是一种新鲜事物,代表先进技术,一般只有家庭收入较高的人群才会考虑购买电动汽车,他们并不太关注电动汽车的价格,而是关注电动汽车带来的不同体验。因此,大城市私人购买电动汽车可考虑以整车购买模式为主。当然,除整车购买之外,裸车购买+电池租赁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购买模式。对消费者初期接受电动汽车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裸车+电池租赁模式还要考虑到城市消费文化的特点,例如从地域文化特点来看,沿海城市创新意识较强,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高,而北方城市消费者对待新鲜事物更加慎重,一旦推广开来,而事故责任界定、保险理赔的制度又跟不上时,就容易引起纠纷,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4.城市核心商务圈可推广电动汽车租赁服务。城市核心商务圈如CBD、产业园等特定区域内的企业众多,企业员工在工作期间的业务用车需求量大,又相对集中,而租赁电动汽车比打出租车便宜,也比传统汽车租赁便宜,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用车成本,同时,业务租赁用车的单次出行距离路线明确,业务结束后仍返回原地,具备点对点服务和充电的优势,便于租赁公司集中管理和维护。

(二)中小城市商业模式推广思路

1.电动公交车和出租车可首选充电模式。中小城市城区面积较小,居民出行半径不大,对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出租车的续驶里程要求相对较低。中小城市公交车单次往返大约40公里左右,一天4~5次,日均出行距离基本不超过200公里,而且夜间9~10点公交车就基本停运。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电动公交车一次充满电,基本就能满足日常行驶里程需求,车辆白天无需频繁充电,只需利用夜间空闲时间,在公交场站集中进行充电即可。中小城市出租车日均行驶距离虽然比大城市要低,但一般也在200~300公里之间,然而,由于经济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原因,居民对出租车夜间需求较小,政府可对出租车进行合理调配,使电动出租车无需全天候运行,白天运行的电动出租车可在夜间停运时段分散进行充电,减少了因充电给出租车司机运营带来问题。

2.私人电动汽车可采用整车购买模式,分散充电。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性价比不高,对普通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足。中小城市多数消费者购车选择时比较关注价格因素,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电动汽车由于价格偏高,很难被大众消费者所接受。中小城市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人群,应该是收入水平较高,价格不敏感,购买电动汽车主要是体现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部分人群不会考虑以电池租赁的方式购买电动汽车,因此整车购买模式比较适合于中小城市消费者。此外,中小城市土地资源相对不紧缺,居住空间和停车环境比较宽松,居民住宅拥有自家停车位的比率较高,而且中小城市的居民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下班后空闲时间较多,消费者完全可以自主选择在家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如果城市建设规划中明确,在新建居民住宅小区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建充电桩,就能基本满足消费者的充电需求。

(三)旅游城市商业模式推广思路

旅游城市可主推电动汽车整车租赁业务。旅游城市人口以流动人口为主,推广电动汽车整车租赁模式比较理想,通过建立一站式租车服务,刷卡消费,消费者在城市的各个交通枢纽以及旅游景区都可以及时、便捷地租用电动汽车,使用完之后将车辆还至指定地点,可自动充电,无需自己充电。考虑到电动汽车目前的性能特点,应重点鼓励短时租赁,实行差别定价,租赁超过一定小时的收费标准应逐级增加。

(四)农村商业模式推广思路

农村适合推广充电模式的小型纯电动汽车。农村的用户对电动车续驶里程、最高车速要求不高,可以大幅度降低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而且,农村用户大都拥有独立的停车场地(院子、车库等),有独立的充电电源,充电更加方便。小型纯电动汽车,特别是时速不高的电动车具有速度适中、价格便宜、使用费用低、易操作等优点,深受农村消费者欢迎,农村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四、政策建议

1.中央政府应尽快制定指导各地区商业模式推广的统一规划。在总结现有商业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找出针对不同城市和不同领域特点的商业模式推广规律,并制定指导各地区商业模式推广的统一规划,进一步明确商业模式的目标和方向,加强投资引导,创造良好的商业模式推广环境。规划应在区域统一、能源供给、产品准入和充电标准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重点解决目前商业模式推广过程中遇到的,仅靠地方政府无法自行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地区间不同商业模式的衔接和兼容问题、运营企业与能源供给企业的协调、电动汽车企业和产品准入、充电国家标准等问题。

2.开展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专项试点工作。开展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试点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试点来验证商业模式的发展思路,如充、换电模式的适用性,电动汽车租赁的可行性、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市场定位、公交电动化大范围推广、城市接驳电动汽车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是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好的、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试点城市可以在“十城千辆”的城市中进行选择,也可以选择新的试点城市,关键是要覆盖不同类型的城市,包括东中西部城市、大中小城市、旅游城市、资源型城市、不同气候和海拔的城市等。

商业模式的特点篇9

误区三 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可以保证公司在若干年内有好的业绩。

误区四 卓有成效的公司借助深刻的文化转变,来改变商业模式。

误区五 敏捷的公司用组织架构来推动商业模式的改变。

“商业模式”这个概念,在互联网火热,风险投资商拼命追捧dotcom公司的时候,被着力渲染,备受重视。如今时过境迁,喧嚣趋于平静。但互联网热潮的一大贡献,就是教会人们要注意商业模式。当今的商业环境,快速变化仍然是主要的特征。企业的领导者必须知道怎样作为,才不至于被变化所抛弃。哪怕是传统企业,如果不注意商业模式,也难免遇到与dotcom同样的困境。本文指出五个有关商业模式方面的误区,如不纠正,会阻碍公司的发展。

误区一 商业模式只适用于dotcom公司,“真正的”公司依靠战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商业模式和战略是两个不同的、互相补充的工具,想要长期创造价值的公司两者都需要。商业模式是公司在目前经营环境下赖以赢利的逻辑;而战略则包含公司在行业中的长远目标和定位,并提供一个在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持续赢利的框架。

商业模式包括公司向所有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出的价值建议,为了兑现建议中的承诺和利用所获得的回报所进行的经营活动。这些可以说是每一个组织的最基本元素。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热潮中吸引了绝大的注意力,是因为风险投资商所发挥的作用。风险投资商之所以关注商业模式,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怎样有利可图又尽快退出的考虑之上。他们需要清楚地知道所投资的公司未来业绩如何,投资对象赖以赢利的逻辑无疑是非常基本的因素。不能因为互联网热潮的消退,以及有些风险投资者由于使用不可靠的评估方法导致投资失误,而抛弃对商业模式的思考。公司不管是否要与风险投资打交道,清楚了解自己如何赚钱仍然不失为一个好习惯。

当然,对公司自身商业模式的透彻了解并不能取代公司的战略。战略凸显公司独特的和不能被模仿的能力,公司利用这些能力取得持续的成功。如果说商业模式指导日常运作,战略则告诉公司如何改变模式以利用市场变化和新的机会。

误区二 大多数高级管理者对他们公司的商业模式了如指掌。埃森哲的研究人员通过对40家公司所做的访谈发现,非dotcom公司中,77%的高级管理人员难以清晰地表述他们公司的商业模式,但dotcom公司中,只有33%的高层主管说不清楚他们的商业模式。然而,84%的传统公司赢利,但所有的dotcom公司都亏损。这就是说,赢利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告诉我们他们如何赚钱,而亏损公司的管理者却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当这些公司管理者谈论商业模式的时候,他们是在指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dotcom公司的管理者指的是商业模式的想法——如果他们关于市场、客户和竞争者的假设是对的话,公司如何赚钱的理论,而传统公司的领导谈论的则是经营模式。这是对一个复杂的企业的所有组成部分如何日复一日地协同工作而产生价值的完满和详尽的了解,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经营模式是隐含的,而不是明确的,这使其难于被表述。

误区三 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可以保证公司在若干年内有好的业绩。有些商业模式确实有独特的优点,所以确立好的商业模式对业绩有积极的影响,但没有一个万能的模式能保证优异的财务回报。

一般说来,成功的商业模式有三个特点:一、提供独特的价值。有时候这个价值是一种全新的想法。例如加拿大的Bombardiers公司,富有创新性地把商用喷气式飞机的所有权分拆,使不同的所有者拥有部分的所有权。在更多的情况下,独特的价值是把产品和服务的各种特点相结合,以便向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用较低的价格得到同样的利益,或用同样的价格得到更多的利益。例如美国的Home Depot公司,把低价位和大型商场商品齐全的优点,与高价位专卖店才有的对顾客的专业化的咨询服务结合起来。

二、难以模仿。通过发展关键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如对客户关注,杰出的实施能力等,这些模式竖起进入的障碍,保护自己的利润流。例如麦当劳运用自己独有的计算方法,在某地区地价上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开餐馆的理想位置。

三、脚踏实地。商业模式必须建立在对人的行为方式正确的预设上,成本结构必须符合收入流。这看起来毋庸置疑,但有太多的公司,不管是新公司还是老公司,错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对客户的吸引力,实现收入以前就累积了大量的支出,并且低估始终如一向客户提供价值的难度。

商业模式的特点篇10

(二)商业模式的特征

1.商业模式的成功取决于商业价值,商业模式具有独特的商业价值特性。独特的商业价值体现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市场占有能力,企业商业模式的独特价值指的是企业的经营思想,企业产品与服务的独特价值,可以是一种价值组合,也可以是一种形象吸引力。通过独特价值吸引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额外享受,让客户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享受更好的服务,获得更大的利益,就是市场中物美价廉的行为。

2.难以模仿与克隆的特性,企业的某种特有商业模式是自身独有的一种运行模式,很难被其他企业所模仿或克隆。企业通过确立自身的运行模式,提出了与众不同的发展方向,根据对客户的把握和细分,提出特有的产品或服务竞争方式,获得市场份额,保证利润。例如美国戴尔公司一直进行PC业务的直销,然而其直销的价格和运行方式众人皆知,却很难复制戴尔的商业模式,因为直销的背后需要有一套相当严格和复杂的管理制度,才能实现这种看似简单的直销模式。

3.成功的商业模式还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企业在确定好自身的发展模式后,根据量入为出的方式,实现收支平衡,利用稳定的商业模式运行,实现稳定的收入,达到收支平衡后,企业才能稳定发展,做到产品与服务的改进,在市场中能够承担竞争的压力,乃至有多少客户实际上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反而在侵蚀企业的收入等关键问题,都不甚了解。

二、市场营销的概述

(一)市场营销概念

市场营销指的是营销策略的一种方式,也被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学。在市场营销中,一般都会采取各种综合性方法,以市场为主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选择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在理论教学中EMBA和MBA的教学经常以市场营销策略为中心展开,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营销方案教学思路,例如对顾客、客户、合作伙伴和整个社会的营销。市场营销从微观层面讲,是营销人员对产品与服务开展的营销活动。

(二)市场营销的特点

市场营销的第一目的是创造顾客,获取和维持顾客;要从长远的观点来考虑如何有效地战胜竞争对头,立于不败之地;注重市场调研,收集并分析大量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在环境和市场的变化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积极推行革新,其程度与效果成正比;在变化中进行决策,要求其决策者要有很强的能力,要有像企业家一样的洞察力、识别力和决断力。

三、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途径

(一)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商业模式的创新是结合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发展路线就已经将商业模式创新放到了重要位置。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面对转型发展,面向信息化转型和科技化转型,经济发展的方式也得到了很大幅度的调整,长期以来的企业结构得到了大幅调整,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国民经济也会得到促进,这些都是商业模式调整后得到的收获。

(二)创新的商业模式能适应市场营销的需求和变化

商业模式的创新其实就是指企业主体通过对原有的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或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重新整合,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制造更大的价值。在经济水平不停上升的今天,旧时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市场需求了,社会追求的是越来越大的利润收入和价值体现,因此,只有企业的商业模式能够创新突出,企业的运营才能得以持续发展,不易被淘汰。

(三)创新的商业模式能有效应对市场营销的竞争挑战

当前的市场环境异常紧张,竞争激烈的程度已经达到了“白热化”阶段,每一个行业都有潜在竞争对手,而且随着矛盾的突出,企业的发展形势岌岌可危,一些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行遭遇了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难题,面临破产。企业创新自身的商业模式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改善市场环境,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在商业模式中,多个要素的结合场景也随处可见,企业内部的机构不断优化,调整自身的组织构成,形成了集中化的发展动力,商业模式的创新符合现代化的企业发展特点,是未来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的联系

市场营销的定义主要涵盖了对市场与营销策略的内容,面向商业模式所追求的目标和市场份额,在市场营销与商业模式追求的目标上存在共同点,一起探讨共同点与联系可以发现很多,而且随着商业模式的研究更加深入,市场营销的策略更符合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相似点呈现出来。

对于市场营销概念,商业模式是推动整个市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商业模式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基础,市场营销是决定商业模式的基础策略。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在研究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关系时,主要提出了市场营销的变化对商业模式的影响,最后一次研究在2007年,当时提出市场营销的概念是:市场营销是个人或组织通过一系列过程和机构所开展的创造、沟通、传递和交换对于顾客、代理商、营销者和社会具有价值的市场提供的活动和行为。市场营销带来的市场变化导致了市场环境的改变,市场环境反作用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商业模式影响了市场的营销状况,营销状况又决定了市场营销的下一次策略的提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是相互依存的,围绕商业模式的概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的发展趋势呈现一致的发展前景。商业模式中的价值主张与市场营销中维持企业与顾客关系的理念不谋而合,由此可见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是决定市场营销发展趋势与好坏的重要判断因素。

五、在商业模式下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一)7PS的改进

从基于营销的传统观念与理论基础,一直发展到现在的“7PS”理论观念与基础,增加了三个“P”,主要是围绕人进行的,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突出人的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4Ps”的含义其实就是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服务性行业的急剧需求,美国学者在“4P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个“P”,它的内涵就是人、过程和有形展示,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7Ps”组合策略。这样的理论创新,在市场环境中观察可以发现人的价值得到突出,是因为市场中的竞争加剧,市场环境的竞争激烈导致企业调整了自身的商业模式,从而影响了对客户和消费者的内心需求,了解客户的内心需求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二)商品与服务的改进

商业模式的改进与策略提出是对市场环境最为敏感的判断,结合市场环境提出符合发展趋势的改进策略,对商品和服务的市场销售拥有一定改进效果。企业更加关注消费者的服务享受过程,就会认真地考虑产品与服务的改进、产品质量的改进、服务的优化等,这些就成为了企业在未来市场营销中掌握的重点问题,根据营销的基本保障,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对分工合作和有效推进等一系列工作进行改进,创新了商品与服务的管理制度,提高了商品质量与服务质量。

(三)4Cs服务理念

4Cs的主要特征在于不同于4Ps和7Ps的实际要求,4Cs把企业的市场营销范围扩大到包括顾客以外的社会领域,不再是单纯的企业内部调整,现在已经演变为企业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4Cs策略的产生,无疑是商业模式下市场营销的一大成果,新的策略组合进一步推广了企业的营销范围,更重要的是,在策略变化的过程中,不仅扩大了企业的市场营销方式与手段,而且依然与商业模式息息相关,保持着共同的理念和目标。

(四)商业模式下的市场营销哲学理念改进

商业模式的特点篇11

摊位制市场模式是源于我国传统集市贸易的有形市场形态,它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总体仍然较低的现实相适应,也符合几千年来人们的消费习惯。在北京,它目前仍然是一种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形态,约占总量的70% ~ 80%。摊位制市场的特点在于:市场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市场经营者众多,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上千家商户;没有统一进货;不设统一收银,即时现金、现场、现货交易;没有统一、规范的入口和出口。

在北京,摊位制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具体形式:承包经营模式,租赁经营模式,买断经营模式。

摊位制市场模式的缺点在于:由于市场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市场的所有者不能有效地控制经营者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管理缺位,给不法商贩以可乘之机,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成本较高;市场所有者与经营者责、权、利关系失衡,市场经营风险基本上转嫁给商户承担;进货渠道难以有效控制;总体上讲,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商品价格低、质量较为粗糙,因此摊位制市场的商品信誉相对较差等。

但北京的摊位制市场经过升级改造和加强监管后,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商品质量有了更切实的保障,市场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摊位制市场模式目前仍然表现具有较强的经营优势。

客观地评价本市摊位制市场,可以这么说,从历史上看,在2000年前,摊位制市场功不可没,利大于弊;从现实看,在2000年后,摊位制市场问题暴露出来,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经过近三四年来的治理整顿,摊位制市场基本规范。从未来看,摊位制市场在我市仍然有它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不能随便取消摊位制市场这种业态形式。在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多业态并存、各业态互补是商业业态的常态结构和客观规律。

超市化模式

超市化模式就是仿照超级市场的经营模式,在商品交易市场内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收银、统一结算、统一宣传,实行“摊位形式、超市化经营”。如居然之家建材市场、爱家家居、百安居等市场。超市化模式约占北京商品交易市场总量的15%~20%左右,这一模式在北京建材家装市场运用得比较普遍。

超市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一、市场内传统摊位制中的柜台、隔栅可能不复存在,代之的是以现代化的货架陈列、艺术化的商品展示而划分的经营区间,是一种开放式空间;二、市场内实行统一收款、统一结算;三、商品按超市分类上架,明码标价,消费者开架自选;四、突出“一站式”购物模式,市场内的商品呈现系列化、配套化,商品的进货、陈列和摆放突出满足消费者多层次“一站式”购物的需求;五、超市化模式不断刺激市场所有者和经营者开拓新的市场,反过来,超市模式也为新的市场开拓提供了利器;六、超市化模式有利于向网上购物、电子结算方向发展;七、超市化模式将促进商品交易市场自身进一步细分,各种专业市场不断涌现,传统的综合性的商品交易市场可能向专业市场转变。

店铺化模式

店铺化模式就是将原来市场内的商户转变为独立式的店铺或从外部引入专业店、专卖店。如百荣世贸市场、北京万通市场等。店铺化模式约占北京商品交易市场总量的20%左右。

店铺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店铺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商品经营者,独立经营;店铺化模式没有统一收银和统一结算;店铺化模式适合经营不同系列、多种类商品;商品结构体现专业性、深度性,品种丰富,选择余地大;店铺化模式主要以零售为主,批发不在店内现场交易,而改在店外进行;店铺设计装饰在总体上力求统一协调,但又充分体现经营商品特点;店铺可以是原有商户转变而来,也可以从外部引入专业店或专卖店。

在北京,店铺化模式经营有两种具体的形式:一种是有限产权店铺模式,即店主拥有一定期限的产权,如万通市场有一半多的商户拥有40 年的店铺产权;另一种是独立产权店铺模式,主要是临街而设的店铺,便于店主买断产权。如望京六百本市场全部是独立产权店铺。

总经销、总模式

主要是品牌或经销。在传统商品交易市场中,有些商户经过多年的经营奋斗,掌握了某种商品的销售渠道或稳定的市场客源,与厂家形成了巩固的厂商关系,于是就成为某种商品(品牌)的地区总经销或总。

目前在北京,并没有一家商品交易市场整体采用总经销、总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涵盖在摊位制市场模式中。如在北京天意市场中,具有总经销、总资质的商户已经超过了20%。总经销、总模式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它的出现,将改变传统商品交易市场摊位制模式的经营格局和经营特点。

总经销、总模式的主要特点:总、总经销的商户必须是独立经营的法人,一般都要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总、总经销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市场内的摊位成为商品展示的重要窗口,也是市场信息搜集的主要渠道,摊位逐渐成为商品展览展示、商务洽谈、获取订单和品牌推广中心;具有一定的配送商品的能力;建立了独立的分销渠道和分销商队伍,或握有重要的客户资源。

物流中心模式

即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借鉴物流中心经营方式或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变。现代物流中心是综合性、地域性、大批量的物资位移集中地,它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是联结产销的重要中介组织,具有全方位商品配送、价格形成和信息、电子结算、展览展示、综合服务等功能。在北京,一些大型有实力的商品交易市场或郊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正在尝试向现代物流中心模式的转变。如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世纪天乐市场、百荣世贸(正在筹建中的三期,永外国际时尚产业中心)等,都在借鉴物流中心的经营模式。物流中心模式约占北京商品交易市场总量的5%~10%左右。

物流中心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市场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经营的商品品种相对较少,但批量大、辐射范围广;存储吞吐能力强;配送功能健全;具有与车站、港口、机场等联系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借鉴物流中心模式成功的一个典型代表。

采购中心模式

即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借鉴采购中心的运营方式,如北京沙子口文化用品市场、天意市场、官园市场等。采购主

要来自外贸采购、外商采购、本市零售企业采购、北京城郊及周边中小城市零售商采购、政府及事业单位的采购等。采购中心的运营模式与其他新的运营模式并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而是可以兼容的。北京绝大多数的商品交易市场都在借鉴和运用采购中心的经营模式,每年从商品交易市场采购的商品总量暂无统计,保守估计年采购额应在销售总额的20%以上,即22亿元以上。

采购中心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商品交易市场仿照采购中心的职能,可以组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提供采购便利,引导采购单位与商户接洽;采购一般是定期进行的且有相对固定的供货和采购关系;采购实行集中批量交易;采购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采购单位或在市场内设立固定采购点。

仓储式模式

即商品交易市场借鉴仓储式业态的经营方式。在北京,主要是一些位于城郊或靠近交通枢纽的商品交易市场,正在有意识地借鉴仓储式业态模式。如北京天兰天尾货市场等。但这一模式目前所占比例不大。

仓储式模式的主要特点:市场空间巨大,有储存货物的空间;货物以整箱整包批量出售为主;储销一体,批零兼营。

严格意义上的仓储店是以会员制为基础的,这一点并不适合我国国情,尤其是不适合商品交易市场特定的消费对象和消费习惯。因此,商品交易市场借鉴仓储式业态,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借鉴和模仿。

市场监管机制需创新

市场监管的主要对象是市场开办者、管理者及经营者。要将商品市场主办者统一纳入企业登记管理,使其成为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市场秩序“第一责任人”。通过依法监管、督促和指导,使市场主办者树立商业品牌意识,规范经营行为,建立健全内部商品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市场秩序和商品质量;要宣传诚实信用、守法经营思想和“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提高质量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要使市场经营者自觉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经营行为。

市场监管的关口要前移,即建立重要商品严格准入的制度,严把商品的市场准入关。商品准入制度是以重要商品准入备案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商品安全监管制度和措施的总称。按实施主体不同分类,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工商部门实行的重要商品准入备案、市场巡查、质量抽查、公示警示、预警和信用分类监管、不合格商品退出等制度措施;二是经营者实行的商品进货质量查验登记、重要商品协议进入等制度措施。重要商品准入备案制度,就是工商部门通过“索证”并进行备案登记等措施,审查商品生产商或供货商主体资格的合法性和产品质量的真实性,将无证照商品和假冒伪劣商品挡在市场之外。这是工商机关实施市场监管的基础。质量抽查制度是工商部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力度的重要保障措施;不合格商品市场退出制度是工商部门确保上市商品质量的重要手段,经营者自动退市与执法机关强制退市相结合,确保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商品进货质量查验登记、重要商品协议进入等制度,是强化经营者责任的重要制度,也是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市场巡查、质量抽查、公示、警示、督促经营者落实商品进货质量查验、“索证”、“索票”、建立进销货台账等制度为主要手段,在商品进入市场环节,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过滤机制,加强对商品市场的监管。

商业模式的特点篇12

电子商务模式在网络中最难理解但讨论焦点最多,并且,是所有才建立起来的网络公司在考虑风险资金时,风险投资公司必须要考察的核心内容。电子商务模式刻画了市场交换要素结构化和组合的方式,也就是通过市场主体间货物的流动来促进交易,进行协调。目前,电子商务模式已经成为网络企业发展和生存的核心,新企业应通过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牢牢抓住电子市场的发展机遇。通过转变传统电子商务模式,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一些老牌公司也在不断追赶。目前,电子商务模式最容易被人们接受、认识最广泛的就是根据商业主体进行分类,也就是消费者和政府、企业和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企业和企业。但是这样分类的方法并不会有助于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所以要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因特网为电子商务模式的扩散和传播虽然提供了通道,但是模仿、照搬只会降低原有电子商务模式的利润,所以以因特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模式需要不断地创新,也是网络经济中的基本手段。基于这一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正在加强研究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体系,通过体系划分方法的研究,为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提供一个思路、方向或者出发点,研究状况如下:

1.混合型电子商务模式分类框架。混合型电子商务模式分类框架是由吕本富等人提出的,这种分类框架采用的分类体系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但是分类体系不一致,所以是一种混合型的分类体系,更全面的包含了所有的商务模式。通过采用混合型电子商务模式分类体系,可以拓展电子商务模式的覆盖面,但是某一特定的电子商务模式在这个分类体系中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型,所以不是唯一的。

2.基于价值链整合和交互模式的分类体系。基于价值链整合和交互模式的分类体系是由PaulTimmers提出的。构建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的系统化方法主要包括价值链重构和价值链分解,而构建、实施新型电子商务模式还需要识别以下要素:

(1)价值链要素:如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研发、营销、销售物流、生产、采购物流等;

(2)交互模式:如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

(3)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构建很多电子商务模式,不过只有一部分可以具体实施。总的来说,基于价值链整合和交互模式的分类体系为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3.基本的电子商务模式。MichaelRappa归类分析了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模式,提出了9种最基本的电子商务模式,即:效用模式、订阅模式、社区模式、会员模式、制造商模式、商人模式、信息中间人模式、广告模式、经济模式等,这种分类方法也属于混合型,分类体系不一致,但是覆盖面比较齐全,几乎所有的电子商务模式都包含在这个分类体系中。

三、基于分类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方法

基于分类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方法思路主要是系统分析网络经济中电子商务模式的多种属性,构建可行电子商务模式的多维框架,从多维框架各要素的组合空间中挖掘、探索新型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思路为企业创新电子商务模式,设计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1.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模式分类体系。针对成功创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建立数据库,收集电子商务模式相关的资料和关键属性,通过数据挖掘、统计方法等技术手段对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模式分类体系,构建可行电子商务模式规则库,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索分类体系中的可行商务模式和未知领域。此外,在电子商务模式分类体系、数据库以及可行电子商务模式规则库之上,针对电子商务模式不同的创新方法,设计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工具。

2.5P4F的充分利用。在电子商务模式的关键属性刻画中充分利用5P4F,5P是指公共关系、促销、渠道、价格和产品,4F指商务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5P4F对电子商务模式的基本框架进行了细致的刻画。5P4F作为分析企业管理和经营的一般框架,也是传统企业商务模式创新的着眼点,并且,基于WEB技术和因特网技术的网络经济为企业改变5P4F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关系都提供了很大的可能和便利。

3.充分利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数据库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以及规则推理技术。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数据库中,可以在中国、欧洲、美国的电子商务公司中进行筛选,但是这些电子商务公司应是不同类型和行业的代表。同时,电子商务模式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调查、分析电子商务模式过程中,可以结合使用案例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合理利用计量统计方法和情境分析方法。

商业模式的特点篇13

目前国内外对商业模式概念的研究文献颇为丰富,这为我们寻找对商业模式的共性认识,从而探讨商业模式本质提供了宝贵资料。曾涛2006年4月发表的博士论文“企业商业模式研究”[1]和原磊(2007)在《外国经济与管理》上发表的“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2]都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当时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还特别详细地罗列了大家对商业模式概念理解的多种表述方式。这些研究为关注商业模式理论的学者们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并且被频繁引用。为了综合分析当前学者们对商业模式概念理解的共识,从而探求认识上的突破,笔者查阅分析了上百篇国内外文献。在分析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其他相关理论以及笔者的研究心得,在现有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中归纳出学者们对商业模式概念理解的以下几方面共性特性。

1、关于价值创造的共识

从研究文献中不难发现,所有关于商业模式概念的描述都离不开创造新价值的内容。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是以发现和挖掘客户价值为基础,并通过调整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关系,优化交易结构,进而提升交易效率来实现的。在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和描述当中包含该种观点的学者中最具代表性的有RaphaelAmit、Chris-tophZott[3],AllanAfuah[4]以及HenryWilliamChesbrough[5],翁君奕[6]等。

2、专注于商业关系与逻辑的共识

商业模式与企业商业活动直接相关,是对已经程式化的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一种整体的、逻辑性的概括。从这类研究中可以得到一个推论,即商业模式与企业经营理论,如客户心理学、营销学、点更前卫,他完全突破了企业的概念。张五常认为,说企业代替了市场并非完全正确,确切地说,是一种合约代替了另一种合约产业链理论等关系密切,与控制企业组织效率的管理理论没有直接关系。尽管商业模式离不开良好的组织管理,但是管理不属于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范畴。在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和描述当中包含该种观点的学者最多,其中代表性的有MichaelRappa,MagalyDubosson、AlexanderOsterwalder,DonaldMitchellandCarolColes等。

3、强调商业模式的战略意识与整体性特征的共识

商业模式的存在形式是整套商业活动的有机组合,不是其中任何局部内容所能概括的。模式的意义特指一套相互联系的、整体的方法与程序,包括那些与商业经营过程相关各方的商业关系与交易方式的总合。战略决策,客户定位,营销策划,后台支撑都是建立商业模式中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但是强调这些要素的结合恰恰突出了商业模式概念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和描述当中包含该种观点的学者也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JoanMagretta,HenryMintzberg,GaryHamel,罗珉等。

4、关于商业模式主体的共识

在商业模式理论研究当中还有一个更为普遍的共识,这就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将企业当成了商业模式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平台,但是商业模式理论的范畴却不完全受到企业边界的局限。概而论之,如果不考虑某个具体企业,泛指的商业模式可以更确切地称之为商业结构,它指的是在某个层次上,商业网络的关系结构与活动逻辑。此外,商业模式也可能依附在某些个人或非营利机构之上。尽管如此,企业组织平台之外的商业模式不是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重点。因此可以说,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具有研究意义的商业模式都是依附于企业的组织平台之上的。或者可以严格地讲,我们今天谈论的商业模式就是指企业的商业模式,因此它必须以企业作为自己的承载平台,尽管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超越企业的边界。

从现有文献中总结出的这些商业模式共性特征为我们深刻理解商业模式本质提供了宝贵素材以及开阔的研究路径。接下来我们就以这些共性特征为参照,分别从商业结构、交易(契约)结构以及商业理念等几个方面反复探询商业模式的本质。

二、关于交易结构、合约安排与商业模式关系的研究

交易费用和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最早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从而为开创新制度经济学奠定了基础范式。科斯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是各种治理结构存在的根本原因,他最早将风险因素、信息因素、垄断因素和政府管制囊括起来考虑并转为交易费用概念。此后的研究者逐渐将此概念扩展到所有维持制度运行的费用。这样就包括度量、界定和保证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交易合同的费用,以及执行交易与监督违约行为,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等。新制度经济学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组织出发,把现实世界中远不为零的交易费用与转换费用(transformationcosts)一块计入,并因此被纳入主流经济分析体系。

威廉姆森全面发展了科斯的理论,他在1985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书中从契约的角度深化了交易费用的概念(Oli-verE•Williamson,1985年)。在他看来,不论是企业还是市场,抑或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其他形式,都是一种治理结构,一种契约关系的完整性在其中被决定。节约交易费用是不同形式治理结构的共同功能,因而它们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张五常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更前卫,他完全突破了企业的概念。张五常认为,说企业代替了市场并非完全正确,确切地说,是一种合约代替了另一种合约。这种观点虽然受到了包括科斯本人在内的很多人的批评,但是却最清晰地强调了治理结构在交易活动本质上的一致性。

事实上交易费用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基本事实,即交易活动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此交易活动是稀缺的。由于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因此交易费用理论才能真正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中心思想。与其他稀缺资源一样,交易活动资源也有如何配置的问题,即经济效益问题。所以,一定的制度必须提高经济效益,否则旧的制度将被新的制度所取代。诺斯把经济制度的变迁看做是人类减少经济交换中的交易成本所作的努力,而技术进步是人类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转换成本所作的努力。前者反映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态,后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诺斯说“制度是委托人与之间和委托人之间为实现作为专业化结果的交换收益,因而使其财富最大化而作出的合约安排”。[17]更一般地说,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是人与人之间或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合约关系。社会就是通过这些合约关系把单个的个体联系起来并分离开。在这种联系的过程中单个个体通过组织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在分离过程中保护个体权利并且获得利益。

综上所述,从科斯开创交易成本理论到威廉姆森用“节约交易费用”概括各种治理结构的共同功能,再从张五常以契约概念认识企业与市场的本质到诺斯对制度与合约更深刻而广泛的理解,人们对社会分工、交易、交易成本、合约、进而制度的产生与变迁机理的认识日臻深刻。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交易方式、交易组织、交易内容等因素不断复杂化,不同的合约安排促成了人们交易方式的多样化,而交易方式的选择又成为减少交易费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到了这里,商业模式的特征就有了交易方式选择的本质性体现。

从上面对交易结构、合约本质的讨论可以看出,一切社会制度形态都是某种形式的合约安排,而制度的变迁则是人类为减少经济交换中的交易成本所作努力的结果。由此可见,商业模式的本质离不开合约的范畴。商业模式并不指具体的实体组织,它是一系列合约与运营机制安排的统称,其理论是研究和改善经营活动的有力工具。此外,商业模式虽然需要依附于企业作为载体,但其涉及范围可以大大超越企业的概念和边界。至此,目前商业模式理论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可以在契约和制度的层面得到解释,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商业模式本质的认识,也有利于对商业模式理论的系统和深化。在当代实际应用中,商业模式的构建和创新始终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支撑。然而归根结底,创造新价值、节约交易费和交易结构创新始终是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这就使得商业模式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脉络。

三、关于商业理念、商业愿景与商业模式关系的研究

琼•马格丽塔(Magretta,2002)在《哈佛商业评论》2002年5月刊上发表的论文《商业模式的缘由》试图澄清商业模式的概念,重新强调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她指出:“除非我们清楚地界定企业组织的商业模式的含义,否则这些概念仍会是迷乱的和难于应用的”。马格丽塔认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当能够回答彼得•F.德鲁克提出的,企业经营的四个最基本的老问题。一个健全的商业模式由三个要素组成:即精确描绘的角色、合理的动机及开启内在价值的计划。

玛格丽塔给商业模式的定义在现有文献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类似定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直接从商业模式功能与内容的角度考察问题。总的来说,人们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一个商业组织如何行使其功能的概括和系统的描述,它定义了公司的客户、产品、服务、合作者以及投资人的利益角色和结构功能,其内核是支撑企业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运营机制,宗旨在于使企业盈利并且满足所有相关者的利益。总之,商业模式囊括了一切与商务运营有关的要素,并通过独特的方式有效整合这些要素自动的成为商业模式的一部分。此外,在考虑到商业模式的时代性之后我们可以确认,健全的商业模式至少应该具备盈利性,创新性,超越性,可持续和不可轻易复制性等四个基本特征。

尽管关于商业模式概念以及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公认的结果,但是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研究都在从不同侧面体现着商业模式的某种特有精髓。这种精髓正是使处在相同或者类似环境中的企业可以采纳不同类型商业模式的关键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企业商业模式具体特征的“生命密码”。实际上,这种决定商业模式特征的无形力量可以被称为商业理念和商业愿景。两者都是经营者面对经营环境所采取的商业态度,其中商业理念决定商业模式的风格与特征,而商业愿景决定商业模式未来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前面对交易费用理论、合约理论以及制度变革理论的讨论帮助我们加深了对商业模式功能目标与形态本质的理解。但是,与作为人类为减少交易成本所作努力的结果的“制度变迁”相比,商业模式具有更加生动的内容。制度变迁是市场、企业、政府、消费者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个企业只能是接受者或适应者,不具备主导能力。而在商业模式的形成过程中,企业具有较大的创造自主性。由此可见,尽管商业模式的本质离不开合约的范畴,但同时更是可以在一定商业理念和商业愿景的指导下,通过主动设计和刻意培育而逐步形成的一整套合约安排。需要强调的是,商业模式并不是因为有人的刻意设计和培育才存在,却是可以通过科学设计与培育完善而变得更加有效。商业模式理论的任务就是研究和探讨商业模式形成与运行的原理及特点,并且从中找到设计、评价、创新商业模式的科学方法。

本文在这里提出的商业理念也可以称作“商业意识”,它是考虑商业模式问题的指导方针。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将商业理念分解成为若干个可以指导商业模式设计的具体措施。张维迎在与几位国外专家合作的著作《2010商业模式》当中将这些具体措施称为“商业概念”。为了说明什么是商业概念,他们列举了一些实例,如“24小时处理销售订单的概念,通过互联网与全世界客户建立24小时联系的概念,在不同国家制造产品但对流程进行集中控制管理的概念,协助全球研发活动的概念,在生态环境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概念”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