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商业价值实用13篇

商业价值
商业价值篇1

当然,我们真心期待商业领域能够形成、践行更具约束力的道德伦理,让价值观发挥作用,来降低信任成本和交易成本。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互联网、传统商业和工业等领域的企业家,还是各国政府的领导人,近年来在各类公众活动场合反复强调价值观的作用和力量。

问题在于怎么做。商业领域践行价值观,展现较高的道德伦理,最主要的还是让商业活动的主体即企业家和公司职员懂得,如何让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商务实践行为。

弗雷德・考夫曼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担任管理控制系统学教授,并获麻省理工学院年度最佳教师奖,之后创办Axialent为美洲、欧洲和亚洲的顶级企业高管提供领导学、管理学指导服务。弗雷德・考夫曼推崇“清醒商业”观念,强调商业领域应恰当地用价值观而非不择手段创造价值,他所著的《清醒:如何用价值观创造价值》出版后广获好评,受到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等人的赞誉。

弗雷德・考夫曼说,清醒就是感受现实、了解内在与外在世界的能力,不仅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也能认识到“他人意识”,借此超越直接的、具体的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真、什么是善。清醒的企业、企业家不仅仅关注利润,还会率先垂范反思自身,“探寻秉行美德、有所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有何意义”,员工将被视为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抽象化的“人力资源”数据,客户、社区的价值也将成为企业的重要考量。简单说,践行价值观而不是仅仅把价值观当幌子的企业,就是清醒的企业。

前面说了,商业领域践行价值观,最重要的是让企业家和公司职员参与其中。书中为此提出了清醒的领导者、公司职员需要具备的七种素养。首先是三个性格特质,包括无条件的责任感、本性的正直和本体的谦逊,然后是三种人际相处的技能,包括真诚的沟通、建设性的协商和完美的协调,第七个则是让前六个生效的条件:情绪控制。

相对立的七种问题(即分别与这里谈到的七种素养相对立的行为方式)分别是:无条件的指责(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他人原因或不可控因素,摆出受害者姿态)、本性的自私(只关心自我满足,不考虑他人的需要和利益)、本体的傲慢(坚信自己所见的就是、才是事实,与这相悖的都是错的、坏的)、操纵性的沟通(隐瞒相关信息以满足自己的愿望)、自恋式的协调(试图通过击败对手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粗心的协调(做出承诺却没有恪守诺言)和情感无能。实际上,管理学、领导学读本中谈到的多数负面案例,大多都可挖掘出相关企业家、公司职员在以上七种问题中的一种或多种,如果不能解决隐藏很深的价值观问题,其他举措所可能发挥的成效也必定大打折扣。

弗雷德・考夫曼所说的“无条件的责任感”,即是要求商业、职场中感觉吃亏、受害、无辜的人,为了推动问题解决,要敢于承认自己对于现状的形成起到过的(不良)作用。扮演受害者有利于维持心理平衡,比如当公司业务被媒体曝光、遭到客户的投诉的时候,一些业务部门会马上把矛头指向后台支持部门,但这只会引发两者之间的推诿扯皮;相反,如果积极参与责任的承担,就能够有助于感觉吃亏、受害、无辜的一方重新获得对问题解决的主导权。书中还指出,要建设清醒的、责任型的企业,领导者就要成为员工的示范榜样,要通过主动承担应尽责任,来发出“以受害者的心态留在组织内难于登天”的强烈信号。

要体现本性的正直,就是要对商业行为进行道德判断。书中指出,“企业的海洋到处都是塞壬女妖。她们有的唱着:‘如果你想做成这笔买卖,别告诉客户你无法如期交货’;‘如果你想获得贷款,别告诉银行你有一家海外的分公司,你的债务都记在了这家分公司的账上,而没有计入资产负债表’……有的还唱着:‘如果有人不支持你的观点,把他看作敌人,不择手段地除掉他’;‘如果你想挽回面子,绝不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将责任推脱给别人’……”抵御美妙的塞壬歌声当然困难,但若不如此,企业家也好,各层级的公司职员也罢,都将无法避免沉沦,会为了短期利益作出产生巨大危害的行为,会为了本人、本部门利益损害公司整体利益,会为了奖金利益而侵害消费者权益甚至危及后者安全。事实上,当企业、企业人能够做到以价值观为基础,商业实践行为就会具备远见,从整体、系统优化的方式提升公司的运营水平,将从根本上避免各种重大危机和风险。

商业价值篇2

然而,如果企业错误地起用明星代言,轻则损失市场份额,重则代言产品退出市场。在挖掘明星、推动商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更应注意,代言人与代言产品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密切的契合度。

“杀手”与“救世主”

企业在营销产品时往往会选择明星代言的方式,效果也一直比较好,是传统营销策略中比较常用的一招。但是明星的经济价值不在其粉丝(唱片除外),而是在于明星正面形象本身!

“杀手”李宇春

随着超女的一炮走红,胜出的李宇春成了众多商家眼中的绝好代言人。虽然没有出众的形象,但其数量众多的“粉丝”就是商家心目中的潜在购买群。短短几年内,凭借一单又一单广告,李宇春的身价也陡然飙升至一线明星的地位。

然而,选择李宇春代言并未给商家带来多少实惠,相反却失误颇多。在代言人的定位上,商家只顾其人气,却忽略了李宇春同时也被太多人所不喜。

“每一个李宇春迷的周围都会围绕着成百个强烈抵触李宇春的人。种种争议导致了李宇春的走红。然而,此类‘造星运动’造出的明星对商家毫无裨益。”业内分析人士在李接第一个广告时便曾毫不客气地指出。

作为佐证,印有其头像商标的可乐严重滞销,甚至被迫撤出一些超市。大量零售商指明不要印有李宇春头像包装的可乐,转而购买百事;而印有李宇春头像的佳洁士牙膏更是严重滞销,大量消费者大都表示反感此货。具有讽刺意味的结果是,起用李宇春代言后,可口可乐成就了百事可乐,百事可乐得以首次在品牌形象上超越可口可乐;而高露洁则赶上了佳洁士,双方在市场上平分秋色。

据悉,可口可乐李宇春版已陆续撤出销售网点。有人甚至认为,“起用李宇春代言,这是可口可乐PR史上最大的失误!”“李宇春是广告‘杀手’!”

实际上,商家选择李宇春大致是认为她有着众多的追随,忽略的是这种造星运动所造出明星的潜质所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传统的明星成长周期长,大都经受过市场的淘汰和洗礼,在全国范围内有着稳定的喜好者,且社会地位较高。此类一线明星适合代言一极大厂商,如IBM、联想等大品牌。比如,选用刘翔、成龙、刘德华代言,对于商家而言胜算更足。

商业价值与代言人的名誉度、社会地位等息息相关,假如充分考虑到这点,也就不会出现如李宇春、厉娜等广告杀手。

利郎背后的“救世主”

5年前,利郎西服只是福建众多服装品牌中的小角色,一度濒临破产的边缘。但最近5年来,“利郎”商务休闲男装品牌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迅速提升,已经在北京、杭州等国内大中城市设有6家分公司、1000多家连锁专卖店,并先后获得了“中国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休闲装品牌”、“中国服装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等多项殊荣,号称“中国商务休闲男装第一品牌”。

挽救利郎的是其独特的定位及营销理念,“起用陈道明代言”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利郎,甚至有人把陈道明称为利郎的“救世主”。

一贯低调、不哗众取宠的陈道明在中国有着众多的影迷,《围城》、《康熙王朝》、《长征》、《黑洞》、《冬至》等一大批由其参演的优秀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道明对事业的兢兢业业和执著追求正好是利郎商务休闲男装的定位。据利郎总裁胡诚初透露,利郎选择陈道明,一方面是机缘巧合,另一方面还是因为其个人魅力及穿着方面的时尚。这一切正好与利郎的产品定位不谋而合。

2002年年初,陈道明与利郎正式签约,出任利郎品牌形象代言人。广告播出后,伴随着陈道明“西服也休闲,简约而不简单”的广告语,消费者评价说“这是利郎和陈道明的完美结合”,利郎经销商也对这一广告钟爱有加。

可以说,正确的选择成就了利郎,3年多时间,利郎的销售额涨了10多倍。

牵手法则

商业社会里,讲求的是双赢。推销商品就需要广告投入,而商家与明星之间的正确“牵手”往往是广告营销成功与否的前提。否则,广告只是明星们的独角戏。

对于商家与明星们的广告合作,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喻成“娶媳妇”。要想成功牵手达到双赢,商家要衡量的因素很多,除了要考虑其“形象健康程度”,脾气是否相投;还应量力而为,最好门当户对“多少嫁妆娶什么媳妇”……

如此,都是商家牵手明星必须三思而行的铁律。

毫无疑问,明星的公众形象要健康、正面。假设明星丑闻频繁,由其代表的品牌形象难免为人诟病,产品的销售自不必多言,产品形象甚至贻笑大方。加之负面效果一般影响深远,为之埋单的苦果只有独自品尝。

著名影星赵薇曾为某手机代言,当其穿着日本军旗服而为人四处“申讨”时,该款手机的销售额直线下滑,甚至发生了该款手机广告牌被砸的事件。作为一种惩罚,赵薇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少在广告时段出现。

据此,有专家建议,在与明星合作广告代言时,商家不妨签订附加条件:一旦因为明星自身发生形象丑闻,在合作期间应按一定比率负责赔偿商家的经济损失。“品行不端的明星,不用;绯闻不断的明星,慎用;品行不稳定的明星,忌用。”牵手之前,要看双方的影响力与品牌是否匹配。

商业价值篇3

比如曾经在联众的“老”人简晶搞的Web2.0网站X5DJ,在一年内积下了四十万用户,但之后,始终认为在互联网上创业只是他的“一个梦想”,避而不说赢利模式。面对这些有着草根情节却“不关心”赢利模式的创业者,有市场分析人士惊诧,Web2.0就可以不谈赢利模式了?难道它只是网上的一个与财富无关的纯精神家园?

虽然Web2.0网站给了网民更加广阔的自由度,网民们不分主题都聚到一个网站上,在享受着网站提供的网络及硬盘空间这类免费大餐的同时不受约束地探讨游戏、文学、科学、旅游、摄影、汽车。这种非常广泛、具有聚众特性、不指定具体某个分众的模式,显然很难在短期内创造出类似那些分众传媒的财富奇迹。

在网络领域,注意力经济的固有规律还没有失灵,但具体该怎样实现?一些创业者和部分风险投资开始对Web2.0迷茫,有的还失去了耐心。其实他们都低估了Web2.0网站应有的商业价值,仅仅是从网站本身来看它的增长性和潜力。

将来,互联网会走向“多中心化”,Web2.0网站在圈地聚众之后必然会走向小团体的分众,其出路可以有三种:一是把网站自身的广告做为赢利的目标;二是对聚集过来的用户特征进行深度挖掘,经过特征归类,再进行包括定向广告在内的一系列商业活动,比如捆绑那些已经成熟的手机广告,而这些都需要与那些已有明确赢利模式的传统行业中的商业伙伴进行合作;三是模仿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的现行模式,为网民们之间的C2C商务提供一个交易的平台服务。

商业价值篇4

与此同时,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同容量的产品单价上,Ben & Jerry’s的价格要高于哈根达斯,成为高端品牌的代表。而公司对社会使命的关注和承诺与员工满意度直接相关,公司的员工流失率明显低于美国工人的平均水平。

在国内,虽然像Ben & Jerry’s这样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导向的公司还不是特别多,但是也不乏企业在企业经营的同时,努力回报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创造了丰厚的利润这样的例子。

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由多个部委和中央电视合举办的晚会中,来自广东加多宝集团的1亿元捐款使得一直隐身于媒体公众背后的加多宝顿时引起电视机前观众的极大关注。10分钟后,一网友在天涯社区上帖子:广东加多宝集团官网,由于网友拥挤“瘫了”。 一则“封杀”王老吉的帖子立刻在网络热传,几乎各大网站和社区都能看见《让王老吉从中国的货架上消失!封杀他!》等帖子。“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让它从大家面前彻底消失!”等这类“正话反说”的“封杀王老吉”倡议迅速成为当时最热门的帖子。一时间加多宝公司不仅家喻户晓,而且货架上的罐装王老吉也被抢购一空。由于加多宝在社会责任方面一鸣惊人的突出表现,2008年王老吉单品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在罐装饮料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加多宝罐装王老吉饮料销售额在中国市场全面超越罐装可口可乐,成为中国最畅销的罐装饮料。

商业价值篇5

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决定了人与信息的关系为人找信息,在信息足够膨胀的情况下,互联网的发展向着人找人的方向发展,SNS的成功就是在人找人这个新的用户需求基础上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对于广告主来说,社交网站最核心的价值在于用户,从来没有媒体能够像社交网站那样获取用户完全立体化、交错式的信息体系,它可以知道受众的性别、年龄、地域、职业等基本信息,更善于获取用户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甚至是朋友圈的信息,这对于广告主来说无疑像磁铁一样具备极强的吸引力,如何在隐私权限范围内深挖并“变现”这些用户的信息,是非常令人期待的商业兴奋点。

对于用户来说,社交网站的核心价值即为人际关系,不管是网页游戏还是插件应用,用户最关心的不是网络服务本身,而是通过使用该服务与好友产生的互动带来的乐趣。这种用户间的关系,也是社交网站的重要价值。艾瑞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身边朋友的推荐是影响用户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当你看见你的好友都点击了某些广告,并且不止一个好友点击过这些广告时,你就很难不产生兴趣,这就是口碑的力量。SNS是整个互联网发展下的一种创新的模式。第一代是传统的门户网站,第二代是搜索引擎和博客,SNS应属于第三代的领域。它的核心理念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网站一对多用户的模式,每一个用户不是孤立地面对这个平台的提供者,而是和自己的好友之间产生互动,形成了一张人与人之间的网络,这是一种真正的网络化概念。

SNS的用户体验

开心网从2008年2月开始,经过口碑传播成长迅速,在互联网和广告界都拥有非常多的用户。开心网一直坚持的原则就是希望用户在看到所有的广告时,不会产生不快的感觉,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广告,也是开心网组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植入式广告是从“争车位”这个组件开始的,所有的车型都设计得很漂亮,用户非常乐意去尝试这些组件,不仅不反感,反而提高了用户对品牌的体验,这是一个广告主、用户、社交网站三赢的结果。开心网还陆续推出了一些新的组件,用户可以在上面做些内容分享和比较轻松的互动,用这种方式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星巴克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性零售商,其在提供咖啡产品的同时,更多的溢价能力在于它的服务,针对产品和服务的改善提高,2008年3月,星巴克推出了公司的第一个社会化媒体网站――省略 (MSI),其共有四个部分组成:share (提出自己的建议与人分享)、vote (对各种建议进行投票评选)、discuss (和其他阅读者进行在线讨论)、see (可以看到星巴克对一些建议的采纳实施情况)。从创建之日起网站就形成了巨大的流量,在创建的前6个月,MSI网站共收到了约75000项建议,很多建议后面都有成千上万的相关评论。对于星巴克来说,公司由此从消费者那里获得了一些极具价值的设想和创意,用来开发新的饮品、改进服务体验和提高公司的经营状况。更重要的是,通过MSI网站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强化了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一些老顾客与星巴克的关系和归属感,提高了星巴克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关注消费者需求和悉心倾听消费者心声的形象。

SNS的未来发展

SNS的网络广告营销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实际的操作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个是广告效果的监测,以植入式广告为代表的新形式社区广告,暂时没有形成业内普遍认可的监测方式,影响广告主对SNS的广告投放,但一些社交网站已经在尝试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另一个是缺乏行业标准,营销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社交网站层出不穷的新形式广告,在广告创意、植入方式、互动元素等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不乏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尚未建立一种统一的行业评价标准,导致许多SNS平台的模式各有不同,为广告主提供的服务和质量也有很大差异。随着SNS的不断发展和积累,相信这些问题会不断得到解决。

根据《iResearch: 2008~2009中国社交网站行业发展报告》中的最新研究指出,到2012年随着商业模式逐渐清晰,中国的社交网站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形成SNS生态圈,包括综合的大型社交网站、细分领域的垂直SNS网站、其他网站的SNS板块等各种类型的社交网络。中国的SNS营销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量,在未来SNS用户量大增的影响和推动下,势必在本质上改变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沟通行为。这种由真实好友关系放大形成的营销价值深受广告主的追捧。相信中国的SNS营销会在与国外SNS模式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的过程中,创造出属于中国的SNS特色营销模式,为互联网SNS营销带来新的突破、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商业价值篇6

一、微电影广告的诞生与发展

(一)微电影广告兴起的原因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已不再允许我们拥有更多闲暇时间去慢慢欣赏电影。大众所需求的再也不是单一被动的接受广告传播,而是需要更具文化价值与艺术氛围的微电影观影感受。

1、潜在的商业利益。微电影广告与传统影视广告的最大不同在于微电影广告是运用产品营销和文化传播并进方式,创造出新的利益链条,微电影广告更具创新与活力,“老陈旧”传统广告即临被淘汰的险境。“微电影广告在故事情节的新颖趣味上给人强烈吸引力,如《把乐带回家》益达的《酸甜苦辣》人们在享受电影时又接受了品牌的理念,这使微电影广告的商业价值不可估量。”[1]

2、广泛的参与度。纵观近两年来投放市场的商业微电影广告,不难发现微电影广告中的共同特点,故事题材的选取大多来源于普通大众生活,既没有繁琐的编剧也无需专业的影视制作,这个优势条件,让微电影的创作和交流环境更自由。[2]不论参演还是制作,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广泛参与到微电影广告创作中来,不仅给大众一个情感表达平台,更是通过这样自由的创作模式,吸引越来越多有思想,敢表达的专业人才。想要达到更广泛的广告传播目的,让微电影的商业价值不断凸显,只有通过他们对故事情感不同理解创造出具有多重文化色彩的微电影广告,才能吸引更多影迷与消费者引起情感共鸣。

3、自由的发展空间。商业微电影广告不同于传统影视广告片,在中国市场影视审查机制下,商业微电影选择了拥有海量存储空间的网络。宽松的审查标准,大众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微电影广告避免了严苛的审查机制,让微电影的传播形式更自由,语言表达更多样化。

(二)中国微电影广告发展现状

对于导演来说,做电影风险大、制作审批过程繁琐,而且在做电影时很多个人思想情感,想融入片中又因各类现实原因被省略,无论追求商业回报,还是展现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导演都有自我表达的愿望。微电影广告恰巧可以满足这一点,微电影广告与纯粹的微电影还是存在这本质区别。“微电影是一种纯粹的文化产品,将发展成电影的替代品,成为情感宣泄的新方式。而微电影广告是微电影服务于商业广告后的新生产物,更多的是制作广告,传播广告。”[3]

1、明星参与造势。微电影广告自身特点决定了他的娱乐性质,还有与大众的互动中带有参与感,加上日益浓厚的艺术气息,让微电影从草根娱乐进入了时尚文化圈。这吸引了更多的明星和导演投身于微电影行业。廉价的制作成本,广泛的投放渠道,以及多元化的收益空间,吸引了很多人参与。从几位当红影星参演的《把乐带回家》到姜文的《看球记》以及黄渤的《特殊服务》在上映不到一周的时间,网络点击量过千万。这些都证明了明星投资微电影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微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将微电影广告创作改造为大众娱乐的新宠,更多的成为一种专属于中国广告行业发展的新思路。”[4]

2、社会现实聚焦。目前投放市场的微电影很多是对社会现实中所存在的矛盾关系进行集中表现,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的就业问题、婚姻问题等。而且越现实的问题越热门,就越能成为广告选择表现广告主题的题材。

3、网络平台推广。通过在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的平台,微电影广告的传播价值被最大化地体现出来。优酷在09年已开创原创、拍客等新平台。在此之后邀请社会各界微电影视频短剧片爱好者,在优酷所提供的条件下,围绕主题进行创作,并上传到优酷视频网站,由网民进行评选,优胜者可继而争夺下一届比赛乃至全国范围的原创比赛。微时代正式到来,为更多的年轻新锐导演提供了发展空间,大家相互交流合作,从而挖掘更多新演员,新编剧等。

二、微电影广告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

(一)微电影广告的艺术价值

1、互动艺术。“微电影广告中互动艺术是指在观众享受文化熏陶的同时,在观看中感动,在情节中理解,在感受中会意,主动接受广告信息,这正是微电影广告的艺术价值所在。”[5]微电影所要表达的价值观,恰恰是广告理念恰到好处的融入电影每一个细节,在电影和广告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深入这部电影的主题,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广告,例如《在一起更超级》这部微电影它是为英特尔品牌量身定做,商家仅用几万元的制作费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广告片取得了这样的成功是由于微电影的互动魅力,它成功运用了与受众群体的互动,在微电影中始终以一对性格迥然不同的情侣各自的爱好做比较为核心,所有的故事围绕PC平板展开,爱好不同却依然能在一起,深深抓住了受众的心理并与受众产生了共鸣。

2、创意艺术。微电影广告的创意艺术是微电影广告艺术价值的最核心部分,要体现整个故事的趣味和新颖,要想使主题鲜明的同时还能更好地表现出艺术的美感,当然少不了创意,创意是作品的灵魂,它能使整个故事富含与众不同的韵味。微电影广告需要一个完整的叙事构架,不俗套的故事情节要丰富主题,另外微电影广告体现在它的“微”字,简短的时间让观众体会到它的精髓,微电影广告自身的特点在整个剧本中充分体现出了它的艺术价值,故事情节是微电影广告艺术表现力的集中体现。

3、人文艺术。微电影是艺术,而微电影广告也是艺术的一种,人文艺术让微电影富有更多人情味儿、更接地气;由康师傅出品的《红包篇》从留守女孩期盼父母回家送雪人当新年礼物,快递员温暖的举动,让人泪奔,整个故事充满着浓浓人文关怀让主题鲜明的同时还能更好地表现艺术的美感,既符合微电影广告的艺术商业价值,又传递了艺术价值。

(二)微电影广告的商业价值

1、企业价值。微电影与广告联姻,让微电影穿上了商业特性的外衣,微电影广告集中了电影的各种技术手段:拍摄技巧,画面色彩,拍摄手法,赋予广告新的活力,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成功接受了品牌的信息。“微电影”将企业品牌产品的诉求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比传统的电视广告更有吸引力,微电影的商业价值和反映市场,投资者将按照生产成本的各种指数分配,以微电影的方式作为自己的产品推广载体,是现下众多企业推崇的不二选择。“要想在短短几分钟内将品牌思想传递给观众除了精彩的内容,还有必不可少的商业运作环境。”[6]

2、广告制作商价值。对于广告商而言,一直苦于找不到新的营销手段的困境,微电影广告为广告公司带来了春天,制作周期短,发行制作成本比较低廉,资金回笼快,通过点击量创造价值从中得到的效益不可估量,这让广告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着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产品,把商业价值发挥到极致。

结语

微电影广告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是存在着联系的,广告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品牌的利益,作为我们广大消费者所期待的是能在商业价值上发挥到极致的同时,充分体现艺术价值,能够出现更多的好创意、好点子来诱导出受众者内心的消费欲望,将微电影艺术和品牌文化尽可能完美地展现。(作者单位: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高韬,徐立平,尊尼获加.微电影中的品牌心灵[J].新思维,2011(6):35-36.

[2]董晔.不可阻挡的为电影广告趋势――益达无糖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广告[J].2010(10):108-109.

[3]默琪.卡萨帝携手土豆网玩转微电影营销[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9):77-78.

商业价值篇7

价值链的概念是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Porter(1985)在《竞争优势》中提出的。Porter认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基本活动前后衔接,构成企业价值链的主要来源;辅助活动为基本活动提供支持以保证其顺利进行,而利润来自于生产出的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1]。

Porter的价值链模型可以认为是传统价值链的典型,该模型是针对制造企业的,价值活动针对物料的流,如获取原材料,制造、分销、安装等。在电子商务里,企业通过电子方式完成商务活动,B2B电子商务对企业价值链的作用如下:

(一)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采购、营销及售后服务活动的方式。传统的营销活动最典型的情景就是“推销员满天飞”,“采购员遍地跑”,“说破了嘴、跑断了腿”。现在,通过互联网只要动动手就可以进行采购和营销产品,而且商家们可以在网上与客户联系,进行在线服务。在企业内部销售流程的自动处理、促销活动、经销商的管理、客户的服务以及产品的发展上,Internet网络可以将不同的产品连接在一起,使整个工作更有效率。而与外部经营伙伴的连接部分,企业可经由网路扩充业务的触角,延伸它们的价值链。

(二)电子商务将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给传统行业带来一场革命。电子商务通过人与电子通讯方式的结合,极大地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传统的制造业借此进入小批量、多品种的时代,“零库存”成为可能;传统的零售业和批发业开创了“无店铺”,“网上营销”的新模式;各种线上服务为传统服务业提供了全新的服务方式。电子商务大大增强了人们浏览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科技的发展又为人们提供了以超越传统模式的速度满足愿望的相应的配套设施。例如,网上书店,确实开辟了一条新的购书途径,对商家而言,确实会提高市场份额。由于消费者传统消费习惯、社会信用及产品的特殊性问题,电子商务在一段时间内将促进传统营销并与传统营销模式并存,长远来看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营销方式。

(三)缩短企业价值链环节。电子商务使得买卖双方可以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市场不再有形,成为无形的市场,即市场无形地扩大到全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导致价值链中不再需要的机能消失,例如中间商和贸易商都会因为电子商务的兴起而逐渐消失。而增值的中间商却会兴起,例如专业行销公司、专业物流公司等。当企业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进行商务活动时,商品必须通过批发商、分销商等多种中间渠道才能到达顾客手中,这一过程在整个商务活动中形成了一个价值链,共同分享了商务活动中产生的利润。但Internet上的交易已打破了这种价值链的局限。价值链中的各个参与者都在考虑如何直接与终端客户打交道,这样就可以缩短价值链环节,减少中间环节所需成本,提高利润,增强竞争优势。

(四)进行价值创新[2]。电子商务不仅为顾客和价值链中的其他参与者提供了直接联系的机会,还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平台。它摒弃了传统营销方式中复杂的成本概念,成为产生、新的数字信息或创造新的交易模式和服务的有利途径。电子商务主要提供了三种价值创新:企业能通过Internet直接接近顾客;顾客每次对公司网页的访问都是企业发送额外服务或推销产品的绝好机会,从而进一步向顾客提供新的服务;企业能利用Internet交易分享他人部分商业利益。

二、虚拟价值链思想的提出

电子商务使得信息和知识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价值链理论未对这一点予以足够的重视。传统价值链虽然也指出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但只是将其作为传统价值活动中的辅助部分,而不作为企业为客户增加价值的来源,更没有将信息这一重要因素从传统价值活动中独立出来,赋予其单独的作用。

为克服传统价值链理论适用性的局限,Rayport和Sviokla于1995年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思想,认为“如今企业都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进行竞争:一个是管理人员看得见、摸得着的由资源组成的物质世界(市场场所),另一个是由信息组成的虚拟世界,正是后者导致了电子商务这样一个新的价值创造场所(市场空间)的产生。”[3]这两个不同世界是通过不同的价值链来开展价值创造活动,前者通过“物理价值链”,即采购、生产、销售等活动开展价值创造活动;后者通过“虚拟价值链”,即信息的收集、组织、挑选、合成和分配等开展价值创造活动。

虚拟价值链与物理价值链是相互联系的。就制造企业而言,企业经营过程中要对物理价值链每一活动环节中的信息进行收集、组织、挑选、合成和分配,这种对信息加工的活动就组成了虚拟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构造出的虚拟价值链与物理价值链平行,且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它是物理价值链在市场空间的延伸和提高。过去物理价值链中收集信息只是价值创造的辅助因素,而基于互联网的虚拟价值链中的信息加工却能创造价值,如信息的合理分配为企业带来库存成本的下降、顾客满意度的增加等。可见,虚拟价值链是对物理价值链在信息领域的新发展。

作为传统价值链在信息领域中的延伸和新的发展,虚拟价值链根源于传统价值链而又在理念上有所提高,把企业间的竞争从物质资源的利用转向了信息资源的创造性利用。虚拟价值链与传统价值链区别表现在:

(1)虚拟价值链首次把信息从企业价值活动中独立了出来,使之成为新的价值来源。企业通过虚拟价值链对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新的市场机会,为顾客创造更大价值。

(2)虚拟价值链的各个信息增值活动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又有机地联为一个整体。独立性表现在每个增值活动都可以独立地形成一个新的市场机会;联系表现在虚拟价值链上各个价值活动以信息技术为平台,通过外部标准接口联结起来,构成整条虚拟价值链。

(3)虚拟价值链并不仅仅指信息增值活动,它还是为顾客“重新创造价值”的活动。传统价值链通过竞争力度的增强来谋求竞争优势,表现为量的扩张;虚拟价值链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开辟了一块全新的竞争领域,即由信息组成的虚拟空间,从而提高了企业竞争的内涵。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虚拟价值链上价值活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每一部分都可以创造价值,因此,企业并不需要将传统价值链中所有价值活动的信息部分转移到虚拟空间。虚拟价值活动和传统价值活动可以结合起来,如企业可以只把服务移入虚拟空间,为顾客提供在线服务,其他活动仍基于传统价值链。企业将多少价值活动移入虚拟空间,如何转移,取决于企业比较优势与市场竞争环境。事实上,许多企业往往只将一项价值活动移入虚拟空间,便创造了巨大的竞争优势。[4]

三、虚拟价值链对B2B电子商务企业的作用

在B2B电子商务环境下,虚拟价值链是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关键,具体而言,虚拟价值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5][6]

(一)对物理价值链各环节进行协调管理,从而取得协同效应。根据Porter的竞争优势理论,企业各项活动的集成度是决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集成度越高,协调性越强,效率就越高。如美国的弗雷德-雷公司,该公司的信息系统不仅联结了市场营销、制造、后勤、财务等环节,而且还能为管理人员提供有关供应商、顾客和竞争者的信息。公司的所有现场工作人员每天收集关于全国各地各家商店的产品销售信息、竞争产品的销售和促销信息,以及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的信息,然后用电子传递的方式发给公司。管理人员利用这些实地数据和来自物理价值链每个环节的信息,决定公司内部的原材料供应,分派生产活动,制定更有效的运输路线等。

(二)为企业建立起两条平行的价值链。物理价值链的任何价值增值环节都可以在虚拟空间实现,并具有物理价值链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将物理价值链的研发设计放在虚拟价值链上进行,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在数据资料共享的条件下,可以超越时空限制,积聚世界各地优秀的设计师,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还可以邀请供应商和买方参与到设计工作过程中。供应商参与设计,可以使供应商及时了解企业所需,并主动对提供的商品进行改进;买方参与设计,可以使企业直接设计出市场上最具有吸引力的商品,而不必经过一次次的市场试验和试销,从而降低了新产品开发成本。由于数据资源的非损耗性,企业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

(三)提高价值链的快速反应能力。Porter认为,竞争优势的获取和保持,不仅取决于对价值链的管理,还取决于对整个价值系统的适应。供应商的产品特点以及它与企业价值链的其他接触点,能够十分显著地影响企业的成本和标新立异,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供了机会,而虚拟价值链为供需双方的有效结合提供了基础。例如,宝洁公司和沃尔玛公司通过一种复杂的电子交换联接系统,将双方已经建立的虚拟价值链有效联接,沃尔玛的有关宝洁商品销售的信息会自动传给宝洁公司。如果宝洁的商品出现缺货,宝洁的系统会自动生成订单,在经过确认之后就可以自动补货。完成交易循环后,只需使用电子发票和电子转账。由于整个“订购-支付”循环的速度极快,因此,沃尔玛在货物卖给消费者之后,很快就可以向宝洁付款。自动补货系统意味着宝洁产品已经卖给了消费者,而不是变成了存货,而沃尔玛也因此既减少了宝洁产品的存货,也使产品脱销的可能性下降。通过合作,双方实现了共赢。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虚拟价值链的建立和管理。

四、B2B电子商务企业虚拟价值链建设

建设B2B电子商务企业虚拟价值链的过程分成两个阶段。

(一)利用信息技术完善传统价值链。传统价值链是虚拟价值链的基础,只有在其完善的前提下才能构建出完备的虚拟价值链。在这一阶段,企业通过采用大规模信息技术系统来协调在传统价值链中的活动,并为虚拟价值链打下基础。主要任务是建立企业的内部互联网,把办公自动化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即内部网的整合放在首要位置。促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办公、业务和管理等事务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从内到外优化价值链,实现资金、信息、实物在企业内部的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乃至畅通流动,从而水到渠成地把内部网延伸到外部。

(二)以B2B的应用促进虚拟价值链建设。传统企业价值链中的绝大部分,包括采购、进货后勤、生产作业、经营销售、发货后勤以及服务的绝大部分都将通过Internet和第三方物流实现。[7]这些环节中的信息处理部分,如商品信息、客户沟通、订单处理以及支付等,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在网上完成;而这些环节中的物流活动,如配送,则可通过第三方物流加以完成;对于技术开发部分,企业也会借助Internet来加强与合作伙伴的联系和协作而获益匪浅;对于不擅长的价值链环节,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外包,而企业只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另外,在辅助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自建网站或网上人才市场来招聘员工,通过网站来展开培训、考评等;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通过电子商务得以提升,企业的组织架构将逐渐趋于扁平化、网络化。企业通过建立并深化B2B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带动并促进企业虚拟价值链的建设。新晨

在这一阶段,需要对企业流程进行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重组。企业要切实进行网上供货管理、虚拟生产、网上库存管理、网络营销及在线服务,就必须打破原有的一些职能部门划分和生产流程的运作标准,以减少信息在同一企业之间的迂回传递,充分发挥其增值性、共享及低成本性,从而做到整个企业的运作是一个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流程单元的集合而非不同职能部门的简单堆砌。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企业能够真正做到满足顾客的需要,成为一个对顾客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系统。可以这样说,企业构建虚拟价值链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基于信息技术的流程再造过程。[8]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白庆华,秦耕.B2B电子商务中虚拟价值链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2,(6).

[3]Rayport,J.F.andSviokla,J.J.(1995):ExploitingtheVirtualValueChain.HarvardBusinessReview,Nov-Dec:75-99

[4]任新建.基于信息的虚拟价值链模型研究[J].兰州学刊,2005,(1).

[5]王立,张文斌.我国B2B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探讨[J].出版与印刷,2005,(1).

商业价值篇8

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方面都沿袭了“统一法人、分级管理”的模式,实行分层核算、分层考核的“块块”管理。随着国外银行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管制逐步解除和国内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粗放式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外资银行不断涌入和国内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力度逐渐增强,致使银行同业之间对高端客户的争夺日趋激烈,“金融脱媒”不断加剧,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这些都对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模式形成了持续压力。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资本的流动性不断增加,商业银行特别是上市银行的经营管理要充分考虑如何满足股东的利益要求,面临的资本回报压力显著增大。

从外部监管角度看,为保持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我国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范围不断扩大,监管力度逐年增强,特别是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加强,形成了对我国银行业扩张速度和发展模式的硬约束。

从财务制度角度看,由于我国银行业财务会计标准已经基本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会计核算日趋规范和稳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发生的任何劣变都将通过准备提取直接反映在当期财务报告中。如果资产质量状况不能持续稳定地保持在良好状态,必然会影响商业银行价值增长目标的实现。

从激励约束角度看,原有的分机构预算和评价模式相对比较粗放,难以准确度量产品、部门、客户对银行价值创造的贡献,不利于形成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激励约束和财务资源配置机制。

一家不能创造价值的商业银行是注定要被市场淘汰的,一家不能持续创造价值的商业银行也是终究要被市场淘汰的。经营环境的转变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转变原有的粗放式财务管理模式,运用成熟的现代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将以“块”为主的财务管理转变为“条块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到规模越大,核算越细,努力增强价值创造能力。目前,国际先进银行和我国部分领先商业银行已经建成或正在探索建立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以实现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分客户业绩价值管理。分产品、分部门等分部业绩报告已经不仅是预算评价等内部管理的基础,也成为对外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体现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是进行产品合理定价的内在需要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引导供求关系。有没有定价手段和定价能力,是市场供给主体竞争力的具体体现。目前,从国际上看,领先商业银行不仅具有很强的价格意识,也有比较完善的定价手段和很强的定价能力。从我国的情况看,制造企业等提供有形产品的行业定价机制已经日趋完善,而提供无形产品的行业,特别是商业银行在产品定价上相对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缺乏对产品的明确定义,其次是没有获得产品成本准确信息的计量方法和计量手段。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产品价格,特别是存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商业银行既没有进行产品定价的自,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现在,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已经基本放开,其他中间业务产品的价格也在逐步市场化,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会不断涌现,如何确定商业银行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既影响到内部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效果,也将直接关系到这些产品是否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产品定价的目的是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而价值创造的前提是首先要能够弥补这个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这必然要求以成熟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为基础,对是否提供某一产品以及提供数量等进行判断。因此,要做到合理定价,需要应用成本性态分析、作业成本制、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以价值创造为目的的管理会计体系。

(三)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是强化银行业宏观管理的必要条件

作为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行业,银行业的稳健运行对全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关键的支撑作用。在各国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通过调整信贷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始终是一项重要内容。这种调控既要能抑制经济泡沫产生,又不能挫伤经济的活跃性,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国民财富的真正增加。

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要做到行之有效,必须是建立在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银行业整体运行情况的基础上。

从商业银行内部信息的生成过程来看,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产生主要是在经济事项的核算过程,也就是财务会计过程实现的。而管理信息报表信息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经过数据挖掘和加工得到,这已经是管理会计的范畴了。如果没有管理会计手段的支撑,这种信息的生成很可能成为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重复。信息的导向对依据信息进行调控的结果是有决定作用的。以价值增长为目标的宏观调控,必然要求以一个构建良好的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作为必要条件。

围绕价值创造这个核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

(一)推行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通常讲的全面预算管理,往往是单维度的预算管理,是一种“分块”预算管理,也就是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到各级机构,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任务分配机制。而在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下,全面预算管理是多维度、全过程、全要素的预算管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在充分考虑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和各级机构经营管理特点的前提下,运用本量利分析、目标成本制等管理会计工具确定期望的利润,在机构“分块”预算的基础上,编制以产品、部门为预算单元的“分条”预算,形成“条块结合”的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从而将价值创造的任务和目标传导到商业银行的每一级机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岗位,最终形成实现价值创造目标的管理合力。

目前,国外银行大多实行以产品单元、业务线为流程的事业部管理制度。在我国,由于国情的限制,各商业银行主要还是按照地区设置分支机构,实行“分块”管理,但也有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探索对某些产品进行集中管理,比如很多商业银行都设置了专门的票据业务经营机构。不管是否实行事业部制度,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取决于如何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预算相结合,把价值创造的终极目标传导到每一个岗位、部门和机构。

(二)完善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业绩评价机制

要保证实现预算目标,获得价值的稳定增长,就要有一个与“条块结合”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相配套的业绩评价机制。既然预算按照产品、部门、机构分别编制,那么业绩评价也应该按照这样的口径来进行设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在业绩考评上仍然实行的是分机构考评,能够进行部门考评和产品考评的很少,拥有完善的客户贡献度分析手段的银行就更少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很难对产品、部门、机构的贡献率作出准确的判断。

按照价值链会计的思想,一个企业应该将所有的经营活动划分为增加价值的经营活动和不增加价值的经营活动,对前者要不断扩大价值创造能力,对后者则要努力压缩。但是怎样区分经营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这就要借助于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和分客户的业绩评价。只有在对产品、部门、机构和客户的价值贡献进行完整、公正评价的前提下,才能按照价值创造的原则进行取舍。应当注意的是,要想完成这样的业绩评价,必须在对产品、机构、部门和客户进行明确定义的基础上,借助内部转移价格、成本分摊制度、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工具,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才能实现。

(三)建立以价值创造为依据的内部资源配置机制

业绩评价要起到促进商业银行价值增长的激励约束作用,还要将评价结果落实到机构、部门和个人获得的回报上,将内部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结合起来。

首先,引导内部经营资源向价值创造能力强的区域和产品倾斜。目前,国际上对价值创造能力的衡量有一个比较公认的指标,那就是经济增加值。可以以经济增加值为依据,将投入和回报结合起来,把内部的经营资源,比如人才、资金等用于最能为银行创造价值,也就是经济增加值的地区和产品上,从而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其次,引导内部费用资源向价值创造贡献大的机构、部门和个人倾斜。根据成本性态,可将经营费用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实行分类管理。固定费用是那些维持部门、机构日常经营且与产品经营相关性较小的费用,实行标准制和责任制管理;变动费用是那些与产品营销密切相关的激励性薪酬、宣传、招待、广告等费用,实行与产品业绩挂钩的管理模式。根据预算完成情况分配变动费用,引导变动费用向价值创造贡献大的机构、部门和个人倾斜,增强费用资源使用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商业银行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础工作

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要经历一个逐步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家商业银行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离成熟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是实施审慎的会计制度,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实现稳健经营,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

商业价值篇9

此外,商品营业推广的完美利用也可以创造价值。产品上市之初,生产者可以采取不同的营业推广策略,其目的就是尽快的打开市场,因而一般都认为宣传和营业推广是前期成本的使用,其弥补只能靠后期产品的销售或品牌价值的提升。事实上营销推广也是可以直接创造出价值的,完美的利用甚至可以完全弥补其推广成本。例如1994年广东今日集团1000万购买马家军“生命核能”配方,利用马家军的声誉,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今日集团没有等产品生产,就开始在全国拍卖地区经销权,仅在成都、南京两地经销权拍卖就获得了近120万人民币,1000万元买来的配方换来了数倍的利润。

关于顾客让渡价值

商业价值篇10

一、博客用于企业员工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

Blog利用了大批新技巧,它基于XML应用RSS标准完成信息的引用;它特有的traCkbaCk使得原文作者或其他对该文感兴趣的人通过点击traCkbaCk就可以达到他人Blog浏览评论或回访原文。博客作为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具备四大功效:记载功效、连接功效、订阅功效、回访功效;体现于这四个功效之上的知识管理充分利用关于过程的知识降低成本,它减少了响应时间、进步了最佳实践利用的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在员工素质方面,利用博客进行知识管理有助于进步员工知识能力、造就员工创新能力和进步服务质量。企业中利用博客增进员工个人的知识管理,实际上为企业实现商业价值奠定了潜在的基础。

二、博客之于企业的商业价值体现

目前博客在企业中的利用重要表现在信息共享方面,但企业博客有别于一般的企业网站,它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情势上的改良,而更多体现出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精华。例如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鲍勃·鲁兹主持的“快车道”博客已经成为该公司对外沟通的重要渠道;宝洁公司“seCretsParkle”系列身材喷雾产品成功应用博客进行线上流传,表明Blog在企业品牌打造和新产品推广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此外,博客还有助于进行企业的各类市场调查、广告效果检测、售后服务跟进、媒介关系处理、公共关系赞助等各项事务。

博客对于企业的商业价值重要体现在,利用博客进行企业推广具备奇特的成本优势。具体来说:

1.博客能够直接带来潜在客户,降低客户开发成本

将企业的背景材料、经营领域、产品信息在博客托管网站上将吸引大批的潜在用户浏览,从而达到传递营销信息的效果。这种方法的网络营销是博客在企业利用中的基础情势。

2.博客与企业网站相联合,建立权威网站的品牌效应

通过在博客网站文章作为自己企业网站链接或通过RSS将自己网站的内容供给给其他网站,其成果不仅能够带来新的访问量,也有助于进步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通过Blog建立主动增长的内容管理系统是增长点击率、进步企业网站权威性的有效措施。

3.博客能够保持目标客户群体,降低市场营销的成本

博客是一个相对自由的交换空间,博客内容又处于实时更新之中。它的特质能够牢牢吸引对博客内容有较强兴趣的群体不断参与。从而获得用户的长期关注,这是博客对保持现有客户、间接降低获得客户成本的贡献之一;此外,利用博客保持良好客户关系且费用低廉近于免费。尤其是对于小规模商户来说,博客不失为一种性价比高的营销手段。

4.博客可以替代部分广告投入,减少直接的广告费用

博客在必定程度上互补企业的广告宣传,从而节俭广告费用开支。由于博客在技巧上较好地融合了搜索引擎技巧,企业在博客上投放的产品信息在被搜索引擎收录后所带来的免费宣传效果又可以减少相当一部分广告费用,效果明显。

5.博客可以完成消费者行动研究,降低访问成本

在博客文章中设置相干在线调查的链接,既扩大了调查表的投放领域,更便于有针对性地对访问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在博客中直接就调查问题与访问者进行交换,将增长在线调查的交互性。在线调查的效果得到进步,也就意味着调查研究费用的降低。另外,企业可利用博客征询某一新产品的用户应用意见,这样不但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广和完善,产品开发的生产成本和隐性成本也将有所节俭。

三、博客行业价值链中的商业价值体现

Blog行业价值链涉及到的环节包含博客托管服务供给商BSP(BlogServiCeProvider)、Blogger(写博客的人)、广告主、用户、电信运营商等。

从博客商业价值链上看,该行业的利润有五大部分:广告平台、博客托管、博客内容、增值服务,以及用户个性化服务。下面我们一一分析这五部分的盈利模式。

1.广告平台

网络广告是时下国外博客网站最重要的收入起源,例如BlogAds就是一个领导如何投放博客广告的专业站点,它列举多个特点博客以供选择。在国内,最近惠普公司、华为技巧有限公司等开端在博客中国网站网络广告,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博客本身不够专业,广告投放并没有针对目标受众;另一方面也因为缺乏专门机构对广告投放进行领导。针对第一个问题,国内的博客网站寻求盈利点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吸引专业博客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群体;博客网站除了走专业化道路,还应当摸索新的广告模式。CliCkz网站实行的广告营销新模式为我们供给了一个参考:电子商务网站Glam作为广告的中介与7个Blog网站合作,在这种模式下,广告主只需与Glam一家合作,便能够使得所投放的广告抵达这些博客针对的所有目标消费者;博客网站不仅能分享广告收入,还可得到Glam的内容推广。在这个新的博客网络服务模式中各方共享利益,是值得国内博客网站借鉴和思考的一种积极尝试。

2.博客托管

进入2004年,网易、sohu、Tom等网站相继推出了博客托管服务;根据百度的报告,2005年我国的BSP已经达到658家;2005年年底猫扑并购DONEWS,为2006年BSP重新整合打开了局面,预计2006年BSP将会突破更多。国外的Blogger一般能吸收博客网站每年收取几十美元的托管服务费。收取托管服务费的盈利方法请求博客网站供给的服务本身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不可替代性。在不能保证用户对网站服务具有依附性的情况下,对博客收费的模式应当慎用。

3.博客内容

开发博客文章的商业价值也将使BSP和Blogger双方获利。在2005年7月新加坡第一届Blogger年会上,一批资深的博客作者发出了博客职业化的提议。把名人博客和精品博客变成印刷品或者CD,通过传统渠道出售,BSP与Blogger都可按比例分红从而实现商业价值。这种模式的要害在于博客内容是否优质并足够吸引。为保证博客内容的质量,BSP可根据博客的点击率采用勉励措施,按照点击率分红并对点击率高的博客的作者给予经济嘉奖。

4.增值服务

目前,国外的博客增值的发展趋势是移动博客业务,它应用户随时随地搜索、记载、、流传Blog,更能够满足E时代人们快捷传递资讯、自由彰显个性的奇特需求。

在美国,textameriCa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移动博客的商用网站之一。该网站成立于2002年。除了免费的移动博客业务之外,该网站供给两种不同的收费业务,包含过滤广告的移动博客和私人移动博客。前者会主动去除在免费的服务中参加的广告,每月收取5.99美元的费用;后者参加了对浏览者的限制,仅供主人容许的用户对浏览图片,每月收取9.99美元的费用。这两种收费业务还为用户供给100MB的存储空间、每月2GB的带宽和两个发送图片的E-mail地址。

近期,美国的InterCasting公司也推出基于BREW平台的移动博客业务Rabble。Rabble业务奇特的“地位信息标签”,相当于一个记载地址的信息便条,为移动博客用户供给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另外美国的WaveMarket推出名为“Crunkie”的博客服务、意大利的Mobaila与3Italy合作为意大利用户推出的移动视频博客业务、韩国赛我网(Cyworld)的移动博客业务均实现了宏大利润。

目前国内博客网站的增值服务还重要体现在博客中利用短信、彩信等业务,移动博客的发展尚处于前期摸索阶段,为增进移动博客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包含终端用户、博客网站、电信运营商、手机终端服务商在内的移动博客业务链条上的各种利益关系还需进一步和谐。

5.用户个性化服务

博客网站摸索实现商业价值的道路,应当立足于两点:一是纵向延伸,即以用户为中心供给优质信息服务;二是横向拓展,它体现在博客与其他web2.0元素的融合之上。其中,博客与SNS联合形成的“商企专区”是业已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服务整合模式。

(1)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概念分析

SNS译作社交圈,它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米尔格伦(StanleyMilgram)在1967年最先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根据六度分隔理论,用户能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在SNS上拓展自己的人脉。SNS与博客相联合,即结构“商企专区”,意味着用户通过博客让大家懂得自己从而建立关系,这种接洽又将反作用刺激博客内容被持续关注,由此形成一个互补互动的格式。

(2)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盈利点分析

具体地说,利用博客加上SNS模式实现商业价值,可有以下几种策略:

盈利点之一:现代商业广告已经基础摆脱了告诉性、口号性的广告情势,而朝向娱乐性和平民化靠拢。如果在博客加SNS网站上建立主题广告专区,并不见得商业味道过重而冲淡博客和交友的主题,相反地,它将供给一种富于更多有趣内容、更精巧表现情势的广告宣传模式。对企业自身而言,博客加上SNS这种模式更有利于网罗该企业与行业高低游的资源。“让企业也有自己的朋友”,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种主题广告专区在形成必定模式和影响力之后,对用户收取费用,是商企专区的盈利点之一;

盈利点之二:博客加上SNS形成的商企专区可以在法律允许领域内出让用户信息给有需求的企业,还可以商业调查过程中进行数据统计以扩大收益,这是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又一盈利点;

盈利点之三:博客与SNS整合模式履行会员制,会员成为企业的朋友,享受企业供给的各种优惠服务。对会员开展收取会费、票务折扣、产品折扣等运动构成了商企专区的盈利模式之三;

盈利点之四:博客与SNS整合模式中,商企专区内的视频、音频材料的在线收听收看缴纳的费用,以及下载收费成为又一利润起源;

商业价值篇11

一旦企业的社会化态势形成,必将影响个人与组织间的深层次结构,而“我为什么非要在这家公司工作”“公司需要我将来(透过产品及服务)为社会做些什么”这两个关键问题也必被拿出来检视与探讨,促使个人与组织在生命意义这一层次上进行对话与反思。当然除了法律上的雇佣合同外,个人与组织必然要在社会意义上进行更多的互动与反思,这将成为促使社会转型的根源。

随着企业、学校、医院、非营利机构、政府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跨界合作与竞争必然会越来越多,从而形成新的“生态系统”,而企业也将不再是大家所理解(工业时代)的企业。当然,具有生态意识的创业者,绝对是推动企业社会化的重要推手。这些创业者的背景各不相同,既有少年失学却努力成才的大老板,也有为追求社会公平选择创业的外资企业高管,甚至还有一些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涉足企业的学校老师。

一批具有独特个性的组织将随之诞生。这些生态型企业虽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但获利往往丰厚,其中尤以电子商务型企业发展最快。因为电子商务进入门槛较低,往往只要有好的创意与想法,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就一家新型生态企业。当然模仿、竞争、淘汰也是必然的过程,最终成长起来的恐怕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围绕着社会需求云的一大群新生态企业!电子商务的出现降低了跨界竞争的门槛,传统工业时代的产业形态将会被瓦解。随着需求碎片化及个性化时代的来临,所谓的平台型组织,将会成为企业社会化后的雏形,成为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平台,这样的组织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了,而是一个提供社会价值的创新平台!

我很难以工业时代的公司描述平台型组织,但它确实会变成社会运作的主场,企业也将会成为创新平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自己打造成平台,开始平台化运营,如餐饮行业、酒店住宿、交通服务等。平台型组织除了能应对多样化及个性化的需求外,组织形态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具体有垂直式及水平式两种类型:垂直式的组织能有效满足各类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而水平式组织则成为服务的基础设施,为垂直组织提供不可或缺的通用需求,它就像家中的水、电、煤气一样,人们一打开开关就能享受到相应的基础服务。新的生态型组织的登场,带来了新的生态型经济及生态型社会的发展。

对社会生产力的全局思考―商业与社会的两难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形成的集合,而商业则是为了满足一群人的特定需求,为其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行为。可见,商业行为即使做到极致,也只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中国传统社会强调士、农、工、商,商人总是被排在末位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商业领域至今仍强调合伙分享利益,否则就不能分享利益。由于商业从本质上无法承担社会责任,所以大家常说“无商不奸”(这是人的自私本性,也是进行创新、冒险的驱动力)。然而社会是一个整体,如果指望局部的商业来解决整体的社会问题,恐怕是缘木求鱼了。

然而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也就是说,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多数人的利益的情况,是会因社会进步就自然消失的,所以,社会(整体)要如何处理自己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异常重要了。从全局来看,是否能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关系到整体的效能能否发挥出来。所谓“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意思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应该达到一种平衡,社会生产力并不需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让所有人都感觉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情;社会生产力讲究没有浪费,“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就是让社会整体在动态平衡的状态下发展,但这也是最难实现的。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曾使用的兵役制度,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士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府兵制从根本上杜绝了地方拥兵自重、将领跋扈妄为的可能性,这种看似没有效率却很有智慧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在维持动态的社会平衡。试想军队在战时杀敌制胜、战功彪炳,但当天下太平军队无仗可打时,很可能威胁到统治者的地位及国家的稳定。而府兵制解决了这一难题。

所以我认为:让所有人觉得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所谓的社会生产力。如果社会上有许多人没找到有意义的事(失业),那么社会就会动荡不安。然而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从事物质生产的人必然减少,所以许多满足精神需求的行业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行业完全无法用工业时代的标准来衡量。大家因此意识到,企业提高生产力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享受生活!电玩、娱乐、运动、及粉丝经济等相关行业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也许社会生产力的最终意义就是让人们享受人生而不是活得更有效率吧。

随着这些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生命的意义也进行了深思:人为什么要工作(工作相对于生命的意义何在)?企业在更大的社会整体之下该追求什么(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是什么)?如果传统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消失了,什么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组织?

一个美国商人坐在墨西哥海边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 看着一个墨西哥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这种鱼非常昂贵。美国商人大大恭维了渔夫一番,并问渔夫要用多少时间才能抓到这么多鱼。渔夫说,只需一会儿功夫。美国人再问:“你为什么不工作久一点,抓更多的鱼呢?”渔夫不以为然道:“这些鱼已经足够一家人一天的生活所需啦!”美国人又问:“那你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渔夫解释道:“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会儿,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既充实又忙碌呢!”

美国人对此不以为然,他对渔夫说:“我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我倒是可以帮你!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攒钱买条大一点的渔船。这样你就可以抓到更多的鱼,买更多的渔船,甚至拥有一支船队。这样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了,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等有了更多的钱,你还可以开一家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营销环节。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在那里经营企业。”

渔夫问:“这要花多少时间呢?”美国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渔夫又问,然后呢?美国人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皇帝啦!等时机一到,你就可以宣布公司上市,把公司股份卖给投资者。到时候你就发啦!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渔夫再问,然后呢?美国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这时渔夫疑惑地说:“我现在不就是这样子吗?”

个人是求职好,还是创业佳?

作为管理顾问,常常有人来咨询我是应该继续打工还是出来创业。在我个人看来,这是非常实际的问题,却也是传统管理学没有涉及的。在生态型组织中,个人会成为组织运作的核心,随着年龄的增大,个人的经验与技能会逐渐增多,甚至成为专家。对于处在同一行业的两个公司,如果两者的员工的平均年龄或工作年限不同,我们就会以完全不同的视角看待它们:年轻的公司可能善于创新,而资历老的公司很可能经验老到。除了能看出薪资表上的数字有差异外,由于传统管理无法识别不同公司的组织行为差异,以及员工的个体差异,也就不能判断该公司是否具有发展潜力。要知道,公司的男女比例、行业差异、发展历程、成长背景、人际关系、爱好兴趣等都会影响其发展。

另外,传统管理往往习惯于从公司的视角看员工,却很少从员工的角度看公司。一群员工在一起会表现出最自然的组织生态面貌,其中一个典型的场景是:公司好不容易招到一名优秀员工,却无法肯定他进入公司后能否发挥应有的价值。因为有的员工尽管在工作上表现很优秀,却无法融入团队。如果他连存活都有问题,又怎么能发挥价值呢?从数据上看也的确如此―3个月内新进员工的离职率往往很高。这是因为当新员工进入一个陌生的团体后,他遭遇到的组织防卫(一种隐形的组织结构)远远不是个人努力能克服的。如果这个新员工是管理者情况就更加复杂了,处理不好,很可能演变成组织政治,会为组织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组织防卫是一种组织自体免疫系统,在一个成员有着相同语言、相同经历、相同文化(工作方式)的团体中,当有外来者尝试进入时,组织就会启动防卫机制,视外来者为入侵者或破坏者,并对其加以排斥,尤其是一些具有不同特质的人,融合的困难程度往往会更高。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组织生态环境能让真正想做事的人发挥其最大价值。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首先搞清楚什么人或是处于哪个位置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我问过许多职场人士,发现大家的看法相当一致―公司创办人或是最高领导者是组织最有价值的人,但大家却忽视了这些人承担的风险也是最大的。这或许能说明为什么一个公司的创业者通常都是最好的学习者、创新者。当学习创新能决定公司的成败时,学习就成了一个创造的过程,充满着让许多人向往的创业家精神―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空手创造出一番事业来。

因此,如何让组织中的成员尽可能地具有创业者的行为决定了公司的价值。这就意味着不论员工留在组织内还是离开组织进行自主创业,都要成为具备创业家精神的学习者,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企业想要留住员工别无他法,只有将员工视为合伙人,与其同创业。如此一来,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的契约关系转变成盟约关系。

个人与企业的深层关系―权力、利益、人性

虽然说盟约关系越来越重要,但是在传统企业里,仍旧只有少数员工能成为合伙人。除了传统的金字塔组织观念作祟外,更深层的结构―权力、利益及人性决定了组织能否成为创业家的平台,这也是个人和企业之间最深层的关系。个人会根据这三个要素决定其在组织中的行为。

权力结构决定了员工是否有权力做决策、分配资源、调动人力等,这三点也是最常在组织结构中体现出来的。组织结构层次越高,权力就会越大。所以,有能力的人应该放到权力大的位置上才是对组织发展最有利的。但因为诸多因素(快速成长、裙带关系、人才匮乏、竞争或战略布局等),往往会出现能力与权力错位现象。例如,很多大学的系主任是没有人想做的,因为有责无权,没有人事任用考核权,只是一个荣誉职位罢了。

而利益结构的影响就更为深远了。虽说员工不只是为钱而工作,但金钱的导引力量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工厂设置的奖励标准会极大地影响员工的行为:如果奖励产量多的人,员工自然就会追求效率;如果奖励产品质量好的人,员工就会追求产品质量,产品自然会越做越好。这种趋利行为在组织中是很常见的,当然,奖励形式还包括了无形的利益,比如说荣誉、经历、关系等―所以公司内的利益分享机制往往能左右组织行为。在许多业务导向型企业,奖金分配制度总是比主管的要求更有力量:如果顺应机制,奖金自然就有了;而顺着主管要求做则不一定拿得到奖金。

人性结构则较为隐晦不明,需要对许多案例进行追溯与反思才能总结出来。比如,自私、好斗怕输、想要证明自己、渴望成长等。人性没有好坏之分,在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场景下,人性会有不同的体现。比如,自私也有好的一面,它能让个人更有向上的动力。如果组织中的每个人都不自私的话,那这个组织就不会有动力突破困难。

权力、利益、人性这三个结构相互依赖,彼此作用。很多时候,从组织行为或业务发展上很难看出组织存在的问题,当绩效出现问题后再来检讨,为时已晚。更糟糕的是,管理者却不知道问题的根源所在,而一再犯同样的错误。如上图所示,高管的管理能力不足是很普遍的现象,但高管为了缓解自身的压力(或位置不保的权力危机),就会找机会向老板表忠心,用很隐晦的方式告知老板有人在挖自己,借此试探老板是否还看重自己,期望以此获得老板认同,肯定其个人价值。这一做法从人性结构层看,其实就是能力不足的高管想告诉老板:不是我能力不足,而是你不会用我!

个人与企业之间的深层关系确实存在而又难以被发现,企业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一直在表层做文章,不是考核制度定得过细,就是老板越级管理,再不然就是找个能力更强的人当主管,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基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在不久的将来,企业若要获得持续发展,就势必需要解决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而非企业利润最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社交活动越来越便捷、医疗质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打车难、挂号难等。不管是发展还是问题,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商机,然而社会问题或需求正在不断地碎片化、个性化,用工业时代大量生产的方式来满足个体需求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组织形态就会受到冲击进而发生变化―组织会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自然碎裂。组织只有在碎片化甚至个性化后,才能真正抓住机遇得到发展,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彻底摒弃金字塔式的结构,或者把它缩到最小,才能让企业以最合适的经济规模进行运作。

目前,微型企业最符合未来发展潮流。微型企业只有根植于土壤肥沃的社会创业平台,成功的机会才会更多。一旦创业成功、组织规模变大,原有的组织结构难以有效运作,企业就要不断裂变,做小而不是做大,这样才能满足更多个性化的社会需求!这一举措将会打破人们对成功企业的定义,甚至颠覆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

社会平台要承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创业企业,需要获得政府的支持,需要社会公平机制的完善,这都需要时间。在过渡期,有些企业致力于把自己打造成为社会平台(比如阿里巴巴),通过收取合理的费用为创业家提供实时服务。因此,企业的组织形态将会变成大平台、小公司,不论这一平台包含一家企业还是多家企业,都会逐渐成为最符合社会需要的运行方式。也就是说,如果以后还有大企业能够持续存在,那它一定是平台型组织。未来,在社会各个层面都会形成平台,如电商平台、医疗平台、交通平台、家庭娱乐平台、学习平台等,这些平台也会逐渐碎裂,但是不论怎么演化,都脱离不开社会的生态圈,因此需要有个创新、创业的生态容器来包容所有。一个具有创新、创业的生态圈一定会呈现出多样、竞争、互补三种面貌。

平台型企业的运作及管理方式将完全不同以往,主要是因为深层结构(权力、利益、人性)发生了变化。当权力难以发挥作用时,就要用影响力来运作组织,所以人性因素不但不能被排除在外反而显得更重要;而利益必须与相关方共享,企业必须了解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道理。由于人性层面的贪婪、恐惧、自卑等因素将决定平台的成败,因此企业内部的深度对话、共同聚焦、集体思考等活动的质量就变得格外重要。

平台之间的竞争除了企业的定位外,主要看平台上的需求方与提供方的黏性。这种竞争是用吸引而非抢夺的方式进行的,所以传统企业集资源于一身,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在平台竞争中恐怕毫无用武之地。平台要专注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定位上精耕细作,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当人气越来越旺、交易越来越多,平台的商业价值自然水到渠成。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平台(微软、淘宝、快的)不惜花费巨资让用户免费使用,却反而能创造更多市场价值。

创新盟约的资本价值―社会资本家

企业要想把组织做成创新平台、创业平台,就需要搞清楚客户价值、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只有探索新的社会价值,才会把非客户变成未来的新客户价值,而只有新客户价值才能把非商业的东西转变成新商业价值。如果你去问老客户需要什么,他们只会告诉你他们需要一辆更快的马车,而不是汽车。十年前几乎没有人相信社交网络能拥有千亿美元的商业价值,而新商业价值往往会带动非主流社会成为新社会价值。最近与健康相关的企业越来越多,甚至产生了与健康生活相关的社会运动,就是典型的案例。因此,这三者的良性循环会促使企业去创新资本(有形、无形)的价值。

虽然我无法准确描述创新平台的样子,但可以确定会有一些新的角色出现,如社会探索者会去感知未来社会的声音;布道者会让更多的人憧憬未来;深层结构设计师则能创造出新的权力、利益、人性机制,让不怕困难且能主动创新的员工茁壮成长;策略合伙人能识别出有价值的创业家,然后由愿景式投资人把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资在这些伟大且有可能实现的愿景上。这些新的角色在现有的企业内都曾经出现过甚至创造出极大的价值(如当初探索大数据的一群人),但由于没有一个持续的组织保障机制,往往昙花一现,实在非常可惜。若能建立系统的创新、创业平台,将能保证其发挥最大价值。

在此,我要特别说一下愿景式投资人与策略合伙人。愿景式投资人主要是投资理想中的公司未来,所以是对未来做投资。创业者最清楚企业的愿景,同时还负责把梦想变为现实,所以创业者的思想动态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创业者的思想来自于他的世界观及成长历程,外界对其影响非常小,所以这是愿景式投资人认为风险最大,也是财务报表上看不到的部分。而策略合伙人(通常是组织顾问)的作用是帮助愿景式投资人选择合适的创业者,并及时分析创业者的思想动态,降低投资风险,增加发展机会。愿景式投资人要成为社会资本家,就应该把对的社会资源放在对的人身上,而不是产品或服务上―投资对的人要比对的产品回报率要高得多了―如此才能保障有愿景的创业者能持续创新。

从创新到创业―物种多样的必然偶然性

不论从社会、市场还是企业的视角,组织平台化然后生态化的趋势都会越来越明显,这表明企业若无法承载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那么这些创新势必然走出企业,寻求市场或社会的认同。不论在企业内或企业外创新,产品多样性的现象必然发生。虽然足够多元的产品或服务会产生优胜劣汰,但也是优化行业生态系统的必经之路。平台的设计者不需要介入这一过程,只要不让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大可放任不管。但需要注意的是,平台最终必须形成互补的态势,这样才能向着生态化的道路前进。如果一片森林只有大树而没有虫鸟花草,就激发不了生态系统的活性,最终大树也会因此而倒下。

所以,设计一个平台型的组织,首先要保证品种多。若能够把产品或服务细分,同时找到对此有愿景的创业家,然后放手让他们去实现理想。其次,创业平台的管理者不仅要在资源上(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他们,还要找到最好的企业教练协助他们,让他们的心思(脑力、心力、体力)用在最能产生效能的地方,让创新团队快速定位并找到团队使命。再次,将个人愿景重新整合,结合团队使命及任务,制定战略目标并开展行动、迎接挑战。最后,创新或创业者不缺热情,但缺乏组织能力,一旦平台上有了更多的创新者,竞争就不可避免,这时就要靠组织能力来赢得胜利。

在创业初期,平台与创业者是共生关系,有着共同的目标―发展平台生态。如果创业者不能成功地抓住新客户的需求,平台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到了发展中期,创业者彼此之间一旦开始产生竞争,他们跟平台的距离就会开始变远。不论是良性竞争还是恶性竞争,平台管理者都不能干预,更不能做裁判,因为这会使平台的活性(多样性)遭受打击。平台管理者应该设计新的机制来引导创业者找寻市场的空隙形成互补,让恶性竞争自然消弭,形成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循环。

其实说到底,不论在企业内创新还是在企业外创业,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就看企业是否能设计出一个有活力且生机无限的生态系统了。大自然的生态圈是自然形成、演进的,而人类社会的生态系统则要精心设计,因为有着强烈愿景的社会创业家期望改变世界,让世界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社会创业家,飞机不会被发明,手机也不会出现,更不可能出现改变人类生活的电脑。承载着人类愿景的社会生态系统,往往在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走一条创造的路径。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也是人存在的意义。

社会共创家(族)―“变种人”的反思

将来,除了资本密集型产业或垄断型产业外,组织都会往社会化、生态化的方向演进。这是一个不同于工业时代的知识社会,因此组织的运作方式甚至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都会被重新定义。我相信这是一种创造的过程。首先,这种演进会先从企业开始然后逐步影响社会上各种类型的组织,组织与个人的关系会朝着共创模式发展,可以预见员工(人才)将会大规模地成为组织的合伙人。其次,跨界、跨文化、跨专业的合作甚至共创会越来越多,传统组织将员工分成高、中、低的层级架构已经不适用,也凸显出现在的组织非常缺乏平等对话、以愿景面对未知、全局思考、集体反思、在对等关系下的组织能力等,这也是企业乃至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

若组织能力一直无法突破,组织将退回集权的金字塔组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冲突矛盾,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已经没有太多时间让企业的领导人学习了,面对新形态、共创型的组织,领导者要尽快设法克服过去经验的限制、自我否定的纠结、内心的贪婪恐惧,才能有更大的格局来拥抱美好的未来。经过这几年的实证研究,我已经非常确信,未来的时代是属于一群社会共创家的。他们运用会谈的方式解决矛盾,而非权势来威慑同伴;他们带着全球视野来预测未来,而非擅解燃眉之急;他们身上流淌着改变社会的激情,而非得过且过;最重要的是,这群社会共创家知道自己是谁,他们会彼此联结,共同创造新社会价值!

商业价值篇12

一、博客用于企业员工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

Blog应用了大量新技术,它基于XML使用RSS标准完成信息的引用;它特有的track back使得原文作者或其他对该文感兴趣的人通过点击track back就可以到达他人Blog阅读评论或回访原文。博客作为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具备四大功能:记录功能、连接功能、订阅功能、回访功能;体现于这四个功能之上的知识管理充分利用关于过程的知识降低成本,它减少了响应时间、提高了最佳实践应用的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在员工素质方面,利用博客进行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知识能力、培育员工创新能力和提高服务质量。企业中应用博客促进员工个人的知识管理,实际上为企业实现商业价值奠定了潜在的基础。

二、博客之于企业的商业价值体现

目前博客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信息共享方面,但企业博客有别于一般的企业网站,它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形式上的改进,而更多体现出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精髓。例如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鲍勃·鲁兹主持的“快车道”博客已经成为该公司对外沟通的重要渠道;宝洁公司“secret sparkle”系列身体喷雾产品成功使用博客进行线上传播,表明Blog在企业品牌打造和新产品推广方面的作用日趋显著。此外,博客还有助于进行企业的各类市场调查、广告效果检测、售后服务跟进、媒介关系处理、公共关系辅助等各项事务。

博客对于企业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利用博客进行企业推广具备独特的成本优势。具体来说:

1.博客能够直接带来潜在客户,降低客户开发成本

将企业的背景资料、经营范围、产品信息在博客托管网站上将吸引大量的潜在用户浏览,从而达到传递营销信息的效果。这种方式的网络营销是博客在企业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2.博客与企业网站相结合,建立权威网站的品牌效应

通过在博客网站文章作为自己企业网站链接或通过RSS将自己网站的内容提供给其他网站,其结果不仅能够带来新的访问量,也有助于提高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通过Blog 建立自动增长的内容管理系统是增加点击率、提高企业网站权威性的有效措施。

3.博客能够保持目标客户群体,降低市场营销的成本

博客是一个相对自由的交流空间,博客内容又处于实时更新之中。它的特质能够牢牢吸引对博客内容有较强兴趣的群体不断参与。从而获得用户的长期关注,这是博客对保持现有客户、间接降低获得客户成本的贡献之一;此外,利用博客保持良好客户关系且费用低廉近于免费。尤其是对于小规模商户来说,博客不失为一种性价比高的营销手段。

4.博客可以替代部分广告投入,减少直接的广告费用

博客在一定程度上互补企业的广告宣传,从而节省广告费用开支。由于博客在技术上较好地融合了搜索引擎技术,企业在博客上投放的产品信息在被搜索引擎收录后所带来的免费宣传效果又可以减少相当一部分广告费用,效果显著。

5.博客可以完成消费者行为研究,降低访问成本

在博客文章中设置相关在线调查的链接,既扩大了调查表的投放范围,更便于有针对性地对访问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在博客中直接就调查问题与访问者进行交流,将增加在线调查的交互性。在线调查的效果得到提高,也就意味着调查研究费用的降低。另外,企业可利用博客征询某一新产品的用户使用意见,这样不但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广和完善,产品开发的生产成本和隐性成本也将有所节约。

三、博客行业价值链中的商业价值体现

Blog行业价值链涉及到的环节包括博客托管服务提供商BSP(Blog Service Provider)、Blogger(写博客的人)、广告主、用户、电信运营商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源自:《电子商务世界》2006.5

从博客商业价值链上看,该行业的利润有五大部分:广告平台、博客托管、博客内容、增值服务,以及用户个性化服务。下面我们一一分析这五部分的盈利模式。

1.广告平台

网络广告是时下国外博客网站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例如BlogAds (http://www.blogads.com/)就是一个指导如何投放博客广告的专业站点,它列举多个特色博客以供选择。在国内,最近惠普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始在博客中国网站网络广告,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博客本身不够专业,广告投放并没有针对目标受众;另一方面也因为缺乏专门机构对广告投放进行指导。针对第一个问题,国内的博客网站寻求盈利点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吸引专业博客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群体;博客网站除了走专业化道路,还应当探索新的广告模式。Clickz(http://www.clickz.com)网站实施的广告营销新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电子商务网站Glam作为广告的中介与7个Blog网站合作,在这种模式下,广告主只需与Glam一家合作,便能够使得所投放的广告抵达这些博客针对的所有目标消费者;博客网站不仅能分享广告收入,还可得到Glam的内容推广。在这个新的博客网络服务模式中各方共享利益,是值得国内博客网站借鉴和思考的一种积极尝试。

2.博客托管

进入2004年,网易、sohu、Tom等网站相继推出了博客托管服务;根据百度的报告,2005年我国的BSP已经达到658家;2005年年底猫扑并购DONEWS,为2006年BSP重新整合打开了局面,预计2006年BSP将会突破更多。国外的Blogger一般能接受博客网站每年收取几十美元的托管服务费。收取托管服务费的盈利方式要求博客网站提供的服务本身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不可替代性。在不能保证用户对网站服务具有依赖性的情况下,对博客收费的模式应当慎用。

3.博客内容

开发博客文章的商业价值也将使BSP和Blogger双方获利。在2005年7月新加坡第一届Blogger年会上,一批资深的博客作者发出了博客职业化的提议。把名人博客和精品博客变成印刷品或者CD,通过传统渠道出售,BSP与Blogger都可按比例分红从而实现商业价值。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博客内容是否优质并足够吸引。为保证博客内容的质量,BSP可根据博客的点击率采取激励措施,按照点击率分红并对点击率高的博客的作者给予经济奖励。

4.增值服务

目前,国外的博客增值的发展趋势是移动博客业务,它使用户随时随地搜索、记录、、传播Blog,更能够满足E时代人们快捷传递资讯、自由彰显个性的独特需求。

在美国,textamerica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移动博客的商用网站之一。该网站成立于2002年。除了免费的移动博客业务之外,该网站提供两种不同的收费业务,包括过滤广告的移动博客和私人移动博客。前者会自动去除在免费的服务中加入的广告,每月收取5.99美元的费用;后者加入了对浏览者的限制,仅供主人允许的用户对浏览图片,每月收取9.99美元的费用。这两种收费业务还为用户提供100MB的存储空间、每月2GB的带宽和两个发送图片的E-mail地址。

近期,美国的Intercasting公司也推出基于BREW平台的移动博客业务Rabble。Rabble业务独特的“位置信息标签”,相当于一个记录地址的信息便条,为移动博客用户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另外美国的WaveMarket推出名为“Crunk ie”的博客服务、意大利的Mobaila与3Italy合作为意大利用户推出的移动视频博客业务、韩国赛我网(cyworld)的移动博客业务均实现了巨大利润。

目前国内博客网站的增值服务还主要体现在博客中应用短信、彩信等业务,移动博客的发展尚处于前期摸索阶段,为促进移动博客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包括终端用户、博客网站、电信运营商、手机终端服务商在内的移动博客业务链条上的各种利益关系还需进一步协调。

5.用户个性化服务

博客网站探索实现商业价值的途径,应当立足于两点:一是纵向延伸,即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优质信息服务;二是横向拓展,它体现在博客与其他web2.0元素的融合之上。其中,博客与SNS结合形成的“商企专区”是业已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服务整合模式。

(1)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概念分析

SNS译作社交圈,它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最先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依据六度分隔理论,用户能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在SNS上拓展自己的人脉。SNS与博客相结合,即构造“商企专区”,意味着用户通过博客让大家了解自己从而建立关系,这种联系又将反作用刺激博客内容被持续关注,由此形成一个互补互动的格局。

(2)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盈利点分析

具体地说,利用博客加上SNS模式实现商业价值,可有以下几种策略:

盈利点之一:现代商业广告已经基本摆脱了告知性、口号性的广告形式,而朝向娱乐性和平民化靠拢。如果在博客加SNS网站上建立主题广告专区,并不见得商业味道过重而冲淡博客和交友的主题,相反地,它将提供一种富于更多有趣内容、更精美表现形式的广告宣传模式。对企业自身而言,博客加上SNS这种模式更有利于网罗该企业与行业上下游的资源。“让企业也有自己的朋友”,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种主题广告专区在形成一定模式和影响力之后,对用户收取费用,是商企专区的盈利点之一;

盈利点之二:博客加上SNS形成的商企专区可以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出让用户信息给有需求的企业,还可以商业调查过程中进行数据统计以扩大收益,这是博客与SNS整合模式的又一盈利点;

盈利点之三:博客与SNS整合模式实行会员制,会员成为企业的朋友,享受企业提供的各种优惠服务。对会员开展收取会费、票务折扣、产品折扣等活动构成了商企专区的盈利模式之三;

盈利点之四:博客与SNS整合模式中,商企专区内的视频、音频资料的在线收听收看缴纳的费用,以及下载收费成为又一利润来源;

商业价值篇13

IDC对于商业价值网络的具体定义描述如下:商业价值网络(Business Value Network)即单一组织与上下游以及第三方服务等所有或绝大部分的业务关联组织,通过信息系统的链接来实现的业务网络。它与传统的商业网络的最大区别是:传统商业网络是组织之间以产品或资本为驱动而形成的业务网络,而商业价值网络是将信息技术做为关键链扣,组织之间由产品或资本层面的合作扩展到底层管理信息系统的链接,并实现一定程度的信息交互和共享。这里的单一组织包括独立运营的企业,也包括集团企业中的子公司、分支机构、合资公司等。大型集团公司内部的各个子公司、分支机构之间的信息网络,也是商业价值网络的一种体现。不同的商业价值网络可以是包含、相交或相切的。

可以看到,商业价值网络与传统商业网络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价值”的体现上。传统的商业网络往往是由于企业业务或资本层面的需要而自然形成的,企业间的合作多为松散不可控的。而在商业价值网络中,信息系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核心价值。企业之间由产品或资本层面的合作,扩展到底层信息系统的链接,来实现不同程度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每个个体企业都可以凭借信息系统,与任意一个或多个个体企业实现快速实时、灵活可控的协同合作,真正实现业务流程上的整合。这样以信息系统构建成的一张大网可以将产业生态圈中的每一个体企业都联合起来。在整个产业生态圈内实现信息共享,使整个产业生态圈以最为高效的方式运转。

商业价值网络的演化与实现

商业价值网络并不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空泛理论。它的形成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即价值点、价值链、和价值网络。这与现代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正在经历从“仅关注企业自身”到“关注上、下游产业链”,再到“关注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应用及需求也是随之改变的,由“仅对个体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流程改造”,到“整合个体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最终将形成“整合企业内外、跨行业、跨区域的所有业务流程”。这种流程上的真正整合,正是需要以强大的价值网络为基础才能实现的。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商业价值网络可实现性的印证。我们发现超过43%的被访企业已经不同程度的实现了商业价值网络模式,如下图(1)。在还没有实现商业价值网络的企业中,也有超过70%的企业会将其作为近期或长期的战略发展计划之一。这一结果强有力的说明了,商业价值网络是可以实现实践应用的。

图(1)企业部署商业价值网络所处阶段

商业价值网络之价值

正如上文所述,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商业价值网络也必将成为发展趋势。通过商业价值网络,企业可以获得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优势。当从单一产业链向复杂产业网络发展时,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如何调配网络中的各个环节,实现灵活、连续的资源重组,以及最优协同。因此,“满足每个客户的个性化消费体验”和“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从多个来源企业获取资源”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价值网络可以使个体企业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多的资源和服务,并联合所有优势伙伴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通过价值网络的延伸,不断扩大自己的业务边际效应。企业可以专注于核心优势业务,来增强非同质化优势以获得核心用户。同时,商业价值网络也可以降低整个产业圈的总成本,提高协同效率;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最大范围(全球化)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从而提高整个产业圈的生产销售效率。产业圈内的企业将更多的成为共赢关系;产业内信息透明度的加强,也更好的促进了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在IDC的调研中,被访企业也对以上这些关键价值表示出肯定态度。图(2)、(3)显示了在此次研究中,被访企业对于商业价值网络价值的选择。

图(2)商业价值网络对单一企业的价值图

(3)商业价值网络对产业生态圈的价值

实现商业价值网络的挑战与发展展望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