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的现状实用13篇

网络用语的现状
网络用语的现状篇1

四字成语作为汉字文化圈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之一,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在中日两国语言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J.B.Pride曾说:“语言是一面社会的镜子,它折射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网络“新成语”作为独特的语言现象,其使用状况与翻译状况值得关注。同时作为崭新的文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的时代突出特征与民众的关注焦点。

笔者依据网络“新成语”产生当年度,维基百科、谷歌搜索、百度百科搜索引擎中的查询率,选取自2007年“正龙拍虎”以来,(“正龙拍虎”被诸多研究者认为是“新成语”的出现源)2013年为止的60个网络新成语进行分析与研究。

2.网络“新成语”的产生来源与使用用例

社会生活发生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一定伴随着重大的语言变化,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归根结底是社会性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现实的突变为加剧某种语言趋势提供了条件。网络“新成语”是时下网络语言的最新表现方式,以保留传统成语的四字结构得名,又称为“网络自创成语”、“后现代成语”。网络“新成语”的产生来源便是互联网环境,并大多来源于偶然性时事事件。互联网的存在孕育了网络“新成语”的产生发源、拓宽了网络“新成语”的传播范围、也加速了网络“新成语”的传播速率。

本文选取其中认知度及搜索频率排名前十位的四个典型网络“新成语”进行说明。(表1所示)

表1认知度及搜索频率高的典型网络“新成语”语义、出处、使用用例表

“新成语”语义出处使用用例

十动然拒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事情并未按照设想的良好方向发展。2012年11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某男生将历时212天创作的16万字情书装订成册,送给心仪的女生。女生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凤凰网》在2013年11月探讨大学生恋爱问题时使用标题《为何会“十动然拒”?安全感被打破》。

人艰不拆多用来表达被告知不愿承受的事实后的无奈、感伤。出自2009年10月30日发售的台湾歌手林宥嘉专辑《感官世界》的主打歌《说谎》。其中歌词为“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南方日报》在2013年8月报道北京某青年为筹婚房首付而持刀抢劫银行一事时的标题为《“人艰不拆”:中产阶级为何从白领变丝》。

喜大普奔表示事情使大家欢欣鼓舞,要相互分享告知。选取“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首个汉字缩写而成。《南方周末》在2013年10月报道中国游客前往泰国普吉岛可以免签时的标题为《普通护照免签“喜大普奔”》。

火钳刘明通常表示在一些有争议的作品刚出来时使用,看好其会大受欢迎的可能性,而在前排留名。“火前留名”的谐音。由于输入法在输入过程中极易自动默认而错误写入的缘故,变为“火钳刘明”。《新周刊》在2014年1月报道某公司年终奖发放情况时使用《开发商派出数百万元“年终奖”马上优惠,火钳刘明》这一标题。

备注认知度以国内外知名杂志、主流报刊、官方门户网站的使用为认定标准;使用频率以搜索引擎中查询率为认定标准。

3.网络“新成语”的表意结构

通常,典型的传统成语是三层次结构,包括基础表意、用典、语言形态三个层面。即中国传统的“言意”理论派生的人际传播“意象言”结构。网络“新成语”的表意结构一定程度上具备以上特征。

笔者通过对作为研究对象的60个网络“新成语”进行分类比较发现,其主要表意结构主要有:①缩略式;②谐音式;③用典;④旧词新解。(表2所示)

表2网络“新成语”的表意结构表

表意结构说明代表例词

①缩略式

成分缩略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汉语拼音缩略、英语缩略、音节缩略,或是语法意义上的缩略,而是从句子成分上进行缩略,即剥掉定状补语、留下主谓宾,从意义上留下核心词汇中的某一个字来体现句子的含义。不明觉厉、男默女泪、累觉不爱、啊痛悟蜡、说闹觉余、细思恐极

首字缩略选取已使用的传统成语的首字,拼接成为新的成语,表意方面则是原有成语的集结。此类方法与英语的缩略构词法相似。喜大普奔

②谐音式仅发音相同,意义往往不同。大多是由于输入过程错误而形成。火钳刘明

③用典区别与传统成语的用典,成语表意往往来自于国内外知名的事件,多为产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偶然性时事事件。正龙拍虎、秋雨含泪、欧阳挖坑、猪涂口红、十动然拒

④旧词新解:与成语原有词义或结构无关,以缩略语形式重新解读每个汉字的含义。不约而同

4.网络“新成语”的使用状况及特点分析

笔者以60个网络“新成语”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使用者不同年龄别、不同职业别、不同使用时间阶段别的使用频率进行问卷设计,以新浪微博的用户为调查对象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17份。通过分析,得出网络“新成语”的特点如下:

①时事偶然性大;

②使用者低龄化;

③对网络环境依存度高;

④时效性强、传播速率快;

⑤群体参与度高、共鸣度高;

5.网络“新成语”的产生要因及界定定义

著名社会语言学家Homes指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目的就是探索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能够解释在一个社会团体单位中人们为什么能使用某种语言,人们选择某种语言的原因是什么。因此,研究网络“新成语”的产生要因便显得十分必要。经分析,其要因有以下几点:

①网络帝国的确立、网民主体的形成;

②门户网站、社交平台、即时通讯的运作成熟;

③传统文化的流失、简易文化的繁荣;

④群体参与意识的影响;

⑤社会结构复杂化、价值观念多元化;

⑥娱乐、解构精神的高腾;

那么,网络“新成语”到底算不算是“成语”呢?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界定成语的核心要素。(图1所示)

图1网络“新成语”的界定核心要素

据图1分析可得,网络“新成语”属于四字固定结构,有比喻意、固定的使用语境。产生时间虽短,传播方式较为局限,但也已被部分人接受并使用。由此可见,在大势所趋之下,网络“新成语”最终被肯定、认可也只是时间问题。

6.网络“新成语”的翻译方法及翻译现状

关于日汉成语的翻译方法,郑钟文、于建民的《日汉成语比较》、秦礼君的《汉语成语的日译方式》一文中,着重比较日汉成语结构形式,提出其主要翻译方法有:①借用原形;②稍作改动:③异性成语;④意译;

而杨丽在《论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及文化因素》一文中,指出对于大部分具有文化特色的网络流行语,译者需要通过考虑文化因素,遵循NIDA读者反应论的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主要方法有:①直译或直译加注;②意译;③拼缀法;④音译、音译加注、新创词。

笔者结合以上理论,以60个网络“新成语”为研究对象,以雅虎日语(http://yahoo.co.jp/)和日语维基(http:///wiki/)网站为搜索平台,逐一调查其日语译文,分析其所使用的翻译方法为:借用原形+音译加注+新创词+意译的综合译法。此次数据样本共计60例成语,其中共计13例可获取日语译本、其中13例均采取上述方法进行翻译与文化传达。此处选取一例进行说明。(图2所示)

图2网络“新成语”“正龙拍虎”的翻译用例

总上所述,网络“新成语”的翻译现状特点表现如下:

①翻译方法单一;

②可译性不强(不等价性);

③传播渠道有限、受众面局限;

7.结束语

网络“新成语”构词新颖、独具匠心,且呈现出从虚拟网络向传统实体媒介转移的趋势,但其真正寓意与内涵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与群体参与性。换言之,对于语言语境的使用要求极高。对于其背后文化涵义的转移要求也极高。因此,研究其使用状况与翻译现状对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与翻译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郑俊涛(2011)《网络时代新成语的新定义和新成语的产生》《湖南农机》2011.06

[2]徐年霞(2013)《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网络“后现代成语”》《海外英语(上)》2014.02

[3]栗臻(2010)《当代汉语新成语特点探析》《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网络用语的现状篇2

一、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广义的主要是指包括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狭义的主要指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网络服务的系统总称。

二、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现状

现如今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以下几点:

1.利用不充分,首先,还是存在部分教师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不了解的现象,例如:他们不知道利用“无忧无虑语文教学网和学乐云”等一些平台。其次,很多教师上课时都不喜欢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即使使用也仅仅是在“呈现”方面。最后还有部分教师可能会认为这种网络教学平台都是“搞形式,走过场”,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2.依赖性,这种现象大多存在于青年教师身上,过于追求语文课堂的“现代化”,觉得课堂变得花样繁多,学生才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东西,这样会造成教师成为放映员,机械式的播放一张张幻灯片。3.随意性,许多教师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资源时,往往不细致进行分别,而是大概看一下觉得可以就直接照搬课堂进行使用,不分主次,这对于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是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利用不充分原因,造成这一原因的首要因素就是教师自身意识不足,一些教师虽然对初中语文教学网络平台保持热情,但是缺乏系统的使用训练,不知道如何利用,进而将此遗憾的搁置在一边。其次,教师没有一定的网络技术使用能力,不知道如何上网操作,更不用提灵魂应用。2.依赖性原因,意识依赖是最主要的因素,有部分教师在使用网络课件时,一旦固定很难再进行调节,完全不考虑后续学情变化。其次,专业知识薄弱,未能有效分析教学内容。3.随意性原因,部分语文教师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语文成绩不是教出来的,因此认真教与成绩的提高没有多大关系,缺乏利用网络平台的意义,其次,大多语文教师工作繁重,每日进行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的时间较长,精力上难以支持研究网络教学平台。

三、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主要分为两方面,分别是针对学生和教师。

1.针对学生的作用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能够让初中语文教学成为教师、课堂和教材进行融合,为学生们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语文学习平台,使学生们能够在平台之中能够获得其所需,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个性也能够得到张扬。首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生若要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正向刺激,那么首先要让他们对教材感到有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打破这种限制,使学生能够从多方面领略语文的情境美,例如: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我的母亲》一文,学生可能难以深层次的体会母爱,但是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情境呈现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还有在对《春望》进行拓展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中学教育论坛来进行引导,“我们身边有哪些爱国行为”学生们可以课后利用中学语文教育论坛中学生园地版块设立爱国专题区在里面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们乐于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2.针对教师的作用

首先,创新了初中语文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让教师转变成为创造力的激发者,许多优秀的语文教育平台里面都有许多能够提升教师教育理念的内容。其次,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网络教育平台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同时也是针对教师的,里面有许多交流、研讨与学习的机会,并且利用其中的软件,教师也可以自行进行设计课件。网络教学平台里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教学课件等等,不断为平台注入新的活力,这对于教师的自我专业提高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但是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在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同时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进行,避免利用不足、依赖性和随意性等现象的产生。

四、结语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让教师的专业得到了更好的成长,但是与此同时教师必须重视其中常见的一些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富于时代感的网络教学平台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发挥出语文教学的最大优势,让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让学生学习能够更加开心更加主动。

参考文献:

网络用语的现状篇3

自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从北京向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起,因特网在中国内地开始运行。1994年4月,我国正式加入互联网。从此,互联网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可谓蒸蒸日上。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CI)的统计报告指出,2007年我国互联网用户为1.72亿,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2008年,中国网民的数量就达到了2.53个亿,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催生了一系列附加产品的诞生,例如互联网通讯、互联网办公、互联网学习……其中,以互联网为生存载体的网络语言正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我们传统的交流方式,令人猝不及防。“BT”代表变态,“稀饭”代替了喜欢,“886”代表拜拜啦,“顶”代表支持……大多数网民都希望“语不惊人死不休”。年龄大多在16―18岁的高中生作为网民大军的主要力量,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因此在语文学习方面深受这些新潮的网络语言的影响。“你out了”、“有木有”、“酱紫”、“偶”、“菜鸟”等网络词语开始频频出现在中学生的作文写作中。

一、网络语言在中学生作文中的使用现状及影响分析

为了使得本文的数据真实可靠,实地调研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对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的吴仲良中学的实地调研和统计,在高中学生的周记或作文中,平均有29%的学生会偶尔使用到网络语言,51%的学生几乎不会使用网络语言,20%的学生会经常使用网络语言。

(一)个人视野直接影响学生们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

在调研中,从高一到高三,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视野的开阔,学生们对“偶”、“恐龙”、“潜水”、“土豪”等流行的网络词汇的意义了解得越来越深刻和全面。据统计调研,学生们主要通过网络、电视以及与同学交流等方式,普遍对网络语言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二)个体认知影响学生们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程度

从高一到高三,大多数同学都会在周记和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但是,部分同学由于担心在考试中会因网络语言而扣分,因此就减少或自觉杜绝使用网络语言。即使使用,也会使用没有错别字或语法错误的网络词汇。尤其是高三学生,由于高考或老师的严格要求,大多数人在作文中都不使用网络语言。

(三)教师态度决定着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率

据统计,约占68%的老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使用网络语言的习惯,但是总的来说他们还是对学生们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比较排斥,尤其是拥有错别字、语法错误、低俗字眼的网络词汇。拥有15年教龄的高级语文教师唐有名说:“根据2007年的考试大纲规定,学生在考试作文中用生造的网络语言可能会被扣分。因此,在平时的周记或作文训练中我就明令禁止他们使用网络语言,即使是表意正确、符合情境的网络语言也不行。”

(四)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吸引着学生的使用意愿

网络语言表达贴切、形象,书写简洁、方便,时尚、有个性,能缓解压力、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等特点对学生们有强大的吸引力,这大大提升了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率。此外,在学生群体中,如果大多数人都使用网络语言,不用的话有可能就会当作是“异类”,会受到同学们的排斥和嘲笑,被认为是“OUT”了。

网络语言的异军突起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它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对中学生的作文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网络语言简单灵活、快捷高效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作文的写作效率;网络语言诙谐幽默、生动逼真,这使得作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作文生动有趣;网络语言求新求异、不断创新的特点使得学生的作文充满朝气和活力。但是,网络语言随意性大、缺少规范使得作文课堂秩序混乱,学生作文纰漏百出;网络语言自身的错别字、语法错误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们的作文质量以及对母语的认知能力。处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认知能力还不成熟,缺乏生活历练,分不清美丑。用“霉女”来代替“美女”,“鸭梨山大”来代替“压力山大”或“亚历山大”,BT来代替“变态”,这些错别字、有歧义的字眼、低俗字眼严重扰乱汉语秩序,一旦运用在作文中,就对传统的中国汉语结构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策略

在本次调查中,约占58%的老师明确表示反对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33%的老师认为规范的、符合情境的网络语言可以使用。的确,流行的未必就是经典,新奇并不代表创造。网络语言在中学生作文中的使用加大了汉语语法秩序的规范;挑战严肃认真的教学氛围;严重影响学生对作文,甚至对各学科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的引导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疏导并不代表“一棍子打死”。

(一)以语法为依托,强化作文基础

教育部于2001年、2003年先后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然而,随着汉语、文学分科的取消,语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岌岌可危。近几年来,很多人认为,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的划分在语文学习中, 最让学生头疼,从而大大削弱了学生对语文这门科目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大多数教师坚持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原则,对于语法知识的教学,或者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者干脆让学生自己看,教师则成了旁观者。但是,一个没有语法修辞知识的母语教学,其科学性必然大打折扣,对于中学生学好母语,提高语文成绩和文学素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最明显的影响就体现在中学生的作文上。语法素养决定学生的母语基础,这对于中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大有裨益。只有以基础为保障,学生才懂得在作文中尽量避免使用网络语言,至少可以分辨哪些网络语言可以使用、哪些不能使用。

(二)以活动为手段,促成课堂回归

资阳市乐至县吴仲良中学的实地调研和课堂实录显示,大多数老师都坚持着传统的“定主题―讲要求―学生写―教师评”的模式。老师的任务主要是安排作文,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撰写作文。教师评改完毕就标志着一次作文练习的结束,个别老师会朗读优秀篇目。因此,学生的作文平均成绩始终保持在40分左右。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作文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花费时间,效率还是最低的。命令禁止不仅对于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毫无用处,反而会激起他们内心的反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认为,改革作文教学模式很有必要。例如,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鼓励全班同学轮流上讲台展示作文课堂的教学。除此以外,开展“我谈网络语言在作文中的使用”的辩论赛也是大有裨益的。

以活动为手段,促成课堂回归。这一措施的实施,就把有语病、有错别字的网络语言放在了全班同学的“放大镜”之下,同学们通过共同学习,就能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明确网络语言的利弊,对规范作文课堂、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以交流为保障,塑造健全人格

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一直都是老师们的责任所在。作为陪伴青少年成长的人民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传道”,尤其是在道德滑坡、世风日下的当今社会。

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明白“道”的深刻内涵,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作为语文教师,作文板块的教学正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环节。俗话说“文如其人”,教师不仅可以透过学生作文,了解学生的性格,更能把握他们的思想状态,洞察他们的心理活动。教师的评语更是与学生的直接对话。此外,通过定期与学生面对面、平等的交流也是一种可取的方式。

开展活动也好,教育引导也罢,一切形式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一宗旨而服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学情、校情的方式,避免学生使用粗陋、错误的网络语言,引导学生规范写作,在提高作文成绩的同时,促成作文课堂的有序回归。

通过实际调研和访谈,笔者得知,许多网络语言不符合语法规范,它们仅仅是某个时间段的一种网络交流或口口相传的词汇,没有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和规范语言的严格鉴定,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中学生作文中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由于现在他们经常在网络上使用网络语言,久而久之便带进了作文中。高中时期,同学们应学习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要随意跟风。因此,我们要讲究网络文明、尊重传统文化,尽量避免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即使偶尔使用,也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C].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08).

[2]郑玉峰.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J].语文教育,2007(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李杏保, 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4.

[5]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6]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前言).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7]周建民,熊一民.最新网络交际用语词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秦训刚, 晏渝生.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9]仲伟丽,申小龙.革命来了[N].E时代周报,2005.

网络用语的现状篇4

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和加快翻译速度,译者通常是倾向于使用有效辅助工具,机辅翻译工作台(综合许多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将继续是专业译者的主要翻译辅助工具。除了此之外,语音分析和合成技术的发展也为专业译者的工作提供帮助。在过去,一些专业译者使用“录音电话机”记录翻译的初稿。然后,打印其翻译草稿,然后生成译本的书面版本。目前的“听写”技术是一种语音录入软件,省略了以前的输入工作,具有自动把录音转换成文本的功能。并且还能根据译者的语音指令来创建、编辑、校正和保存翻译文件。这样的设备可以减少听录音和录入的时间,但条件是系统可以识别说话者或终端用户的口音、音调和语气。

语音录入软件的发展归功于语音识别的进步,计算机识别语音信号(一种既定语言的人类的话语)然后转化成文本的过程。反过来也是可能的——文本也能转换成语音:基于语音合成的从文本到发音的系统。此外,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譬如翻译记忆库与语音录入软件同时使用将对专业译者是非常有用,尤其当译者想要或需要同时运作多项任务,例如一边在利用听写系统软件翻译一个文本的初稿,同时一边运行翻译记忆库,为一个词或者是短语查找相应的译文。

二、研究现状

当前,从语音到文本和从文本到语音的技术主要适用于西欧语言,但是少数产品也适用于一些亚洲语言,譬如,印度语和泰语。语音录入软件具有很高的语言特定性——只识别特定的语言(Somers2003:17)。而且,在不同的译者对系统进行训练中发现,该系统只识别特定的语音和口音。很难预言何时语音录入软件将为除了西欧语言以外的更多语言所利用,但是近年来在中国、香港、日本、台湾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从事汉语和日语在这方面的研究了。本尼斯(Benis:1999)回顾了早期几代英式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的听写系统。使用这些语言的商业听写系统软件包括包括美国NCH公司的Swift Sound的Express Dictate和荷兰Philips公司的FreeSpeech。

三、语音技术与翻译系统

最近几年,语音技术吸引了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人员的注意力,尤其是来自加拿大、欧洲、日本和美国的研究人员。他们的总目标是,提供一种在同一语言或者不同的语言之间能把语音转换成文本、文本转化成语音、以及一种语音转化成另外一种语音的技术。传统意义上来说,笔译是指基于文本的翻译,而口译则是基于语音的翻译。但是,这条界线已经由语音技术以及屏幕翻译的发展打破了。(Gambier2003)

译者可以综合利用当前单音(随时)听写软件和现有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来完成某些任务的。同时,译者也可以将语音技术与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系统综合起来运用。

“语音到文本翻译”、“文本到语音翻译”以及“语音到语音翻译”涉及一种语言输出和另一种语言输入的文本与语音对话翻译系统。语音到文本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的语音(原文输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书面文本(译文输出)形式,在这过程中,声音信息被转换成书面文本形式,以方便有听觉障碍或马达技能残障人士。语音到文本翻译系统包括IBM公司的ViaVoice以及Dragon NaturallySpeaking,两者都能翻译七种语言。

对语音到文本技术的最近一项应用就是为那些听障和半听障群体把电视上的语音话语转化成“字幕”。严格的说,这不是一种翻译活动,但是这与口译有着明显的联系。该系统当前依靠一种语内翻译——一个经过培训的中介体把现场直播的内容进行改述和简化,例如,作为原文输入语音技术软件的新闻节目被简化,并且有意把话语单调化,然后被转换成文本字幕形式(但是仍然有一定数量的错误)。这种限于少数人使用的闭路字幕是文本形式,不仅叙述了电视对白的内容,而且还叙述了相关的声音,譬如,“电话铃声”和“脚步声”,以方便听障人士。观众可以激活这些字幕,有时是用一个特殊的解码器。这项技术也许会很快就能应付现场实时电视转播和电缆/卫星传输。具有这种能力产品可能很快就要面世了,因为已经在网络上做广告了,譬如,由SoftNI公司制造的SoftNI实时字幕系统。

文本到语音翻译是指把文字文本(原文输入)翻译成语音文本(译文输出),文字文本被转换成语音信息,这主要为了视障人士。文本到语音翻译系统包括,AbhiSoft科技公司研制的能翻译八种语言的Talking Translator Pro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实验室研制的能翻译五种语言的Natural Voices?。

语音到语音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的声音文本(原文输入)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声音文本(译文输出),从而满足为不同语言国家的说双语和多语的人。语音到语音翻译系统包括,IBM公司研制的MASTOR(多语种自动语音到语音翻译器),用来促进没有共同语言(不会讲同一种语言)的个人之间的交流,和Spoken Translation公司研制的“保健医疗交流平台”(HealthComm Healthcare Patient Communication Platform),用作说西班牙语的患者和说英文的医疗保健工作者之间提供交流媒介。双语或者多语种语音到语音系统口译人员的功能相似,例如,在彼此不懂对方语言的商业谈判中。当然,文本到文本翻译系统才是常规机器翻译系统。

四、语音识别

涉及到语音与翻译,就一定离不开语音识别。在其早期阶段,语言识别研究焦点是为那些有身体缺陷的终端用户提供非手动控制计算机和其它电子设备的一种单语言系统。后来才研究了关于计算机接受和理解口述指令来执行某些任务的可能性,譬如,在做文字处理的时候删除一个词或保存一个文件。随后,研究活动转向了多语种语音识别,譬如德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大学开发的Global-Phone系统,能处理至少15种语言。该系统包含一个由说母语的人录制的政治和经济报纸文章的语音文本数据库。数据库的目的是要通过大量的词汇来训练和测试语音识别系统,让其不受说话人限制。通过欧洲语言资源学会和语言数据联盟可以获得更多的语音语料库录音数据库。这些语科库包括至少十种语言的录音语音数据和发音词典,以及至少二十种语言的文本语科库(Somers:2003b:7)。

在语音识别方面有许多研究项目,其中许多仍在发展阶段,还有一些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以下是一些比较有名的项目:

松下电力工业有限公司和大阪城市大学开发的日英和日汉多语种语音翻译系统。这个实验系统对在包括运输、酒店、餐馆和其它游客感兴趣领域的1,000多个表达式做过测试。

Speechlator,一种配备一套由卡内基梅隆大学巴比伦项目开发的翻译系统手持式双向阿拉伯和英语语音到语音个人数字助理(PDA)设备。是设计用来帮助说英文的医生和说阿拉伯语的患者之间语言交流的。

LingWear,是由卡内基梅隆大学来发的,为在国外工作的军事人员和人道主义援助工作者设计的一套包括翻译、协助定位和存取信息的语言支持系统。可以通过声音或手写指令进入系统。

TONGUES(Act II Audio Voice Translation Guide Systems),一套语音到语音系统,包含一台语音识别器,通过它把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的语音文本转换成文字文本,并把该文本翻译成英语,然后通过语音合成器广播。这个系统是首先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的DIPLOMAT(Distributed Intelligent Processing of Language for Operational Machine Aided Translation)项目开发出来的,现在第二个阶段在Lockheed Martin Systems Integration-Owego进行。它是为美国陆军神父设计,用来提供宗教支持和人道主义者援助。这个系统现在有了其它语言,譬如,阿拉伯语,达里语,波斯语,库尔德语和帕施图语,在美国建有军事基地的国家(地区)使用。

曼陀林(Mandolin),是由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Government Solutions部门开发的一套自动化文本和语音翻译系统,可以集成电话系统、互联网、广播和电视电话会议。

受“9.11事件”的影响,对语音文本录制自动化的研究数量增加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巴比伦项目在开发一种便携式的语音到语音翻译设备和开展EARS(Effective,Affordable Reusable Speech-to-Text)项目,目的是把语音录音变成数字文本,用来搜集信息,尤其是阿拉伯语信息。

翻译技术还设计用来把原文输入为手语翻译成译文输出为语音文本或文字文本。在美国,由DePaul大学开发的一套称为“保拉(Paula)”的系统,通过计算机合成口译——把翻译的声音语言转化成美国手语以供机场安全检查站使用。其它实例包括18岁的莱安·帕特森在2002年在西门子威斯丁豪斯科技竞赛上的得奖设计——一幅单语种手语翻译手套,它通过感觉手语字母的手上运动而工作。同样,AcceleGlove也是2003年由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生Jose Hernandez-Rebollar研制的一副布满传感器的美国手语手套。这幅手套使用计算机把信息转换或“翻译”成口头和书面英语。也有其它语言的相似工具,例如,西里西亚科技大学开发的一个叫做THETOS(文本到手语自动译码器)的设备,以前称为TGT-1(文本到手势译码器),用来把书面波兰语翻译成波兰手语;以及卡内基梅隆大学为中国手语翻译开发的实验性自动手语识别和翻译设备。

五、结论

使用语音技术,或者是语音技术结合机辅翻译系统,一些商业公司研发了更为一般用途的的便携式翻译系统,这些系统赢得人们的青睐,例如,深受游客青睐的便携式个人电脑的Ectaco Partner? Voice译码器和深受英语学习者喜爱的Lingo-16便携语言译码器。2003年初,NEC公司开发了一种英日文自动翻译程序,这种程序可用于旅行者的移动电话、掌上电脑和互联网终端。

语音技术在开发新的翻译工具的过程中是尤其重要的,也让研究人员和专业译者对未来的机辅系统和机器翻译系统前途充满希望。目前,多数语音技术只在某些特殊用途方面融入机器翻译系统。但是,一些大的在线机器翻译系统,如Google、Babelflsh、WorldLingo以及Promt-Online这样的在线机器翻译系统提供语音翻译服务仅仅只是时间问题。在未来,不仅仅是专业译者这样的特殊团体会中获利,这些用途将惠及普通大众。

参考文献:

[1]Arnold,D.,L.Balkan,R.Humphreys,S.Meijer and L.Sadler

(1994)Machine Translation:An Introductory Guide.Manchester and Oxford:NCC Blackwell.

[2]Austermuhl,F.(2001)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

[3]Benis,M.(1999)’Unlocking Your Potential:Talking Yourself Out of Trouble’,in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12-16.

[4]Gambier,Y.(ed.)(2003)Screen Translation,Special Issue of the Translator:9(2)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

[5]Hutchins,WJ.and H.L.Somers(1992)An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Translation.London:Academic Press Limited.

[6]Melby,A,and C.T.Warner(1995)The Possibility of Language:A Discussion of the Nature of Language with Implications for Human and Machine Translati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

网络用语的现状篇5

一、网络流行语的内涵

从总体上看,网络流行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指向。广义视野中的网络流行语是指与网络信息技术等有关的专业术语,而狭义视野中的网络流行语专指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如“欺实马”“我爸是李刚”等。网络流行语是对一定时段内社会热点的集中迅速反映,具有即时性、即逝性、通俗性、娱乐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影响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世界愈益多姿多彩,网络流行语愈益多种多样。变换多样的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影响也必然是多方面的。

(一)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积极建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尚善尚德行为。一些积极的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行为举止起导向作用,对精神世界的健康起建构作用。比如“正能量”,它指得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此类网络流行语的出现,着实引导了大学生的尚善尚德行为。

2.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一些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生活、就业等多重压力。网络语言的流行,一定意义上可以起到心理调适的作用。比如从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流行起来的一句话,“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此类流行语句,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中从而放下沉重的包袱,有利于大学生心理道德的健康发展。

3.增强主人翁意识。现代大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国家,积极参政议政。而大学生深入社会,“指点江山”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网络。大学生积极利用网络流行语参与政治生活,他们亲切地称呼同志为“”,时刻关注同志提出的施政方针,时事活动。他们在不同的时间与地点,关注社会,主人翁意识在这一过程中生长发展。

(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解构作用。

1.损害大学生形象。有积极的流行语引导大学生,同样,也会有一些消极的流行语在校园里传播。对于一些消极、低俗的流行语,一些分辨能力弱的大学生甚至把其当做口头语,如“TMD”“去你妹”等诸如此类流行语的频繁运用,使得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传播了一些垃圾信息,严重损害了大学生本该有的青春向上的形象。

2.减弱学习自制力。一些大学生,畅游在浅显易懂的网络流行词中,日积月累,对一些消极网络流行词的抵制能力越发下降。对网络世界的全身心投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现实语言使用的熟练程度。不愿回归到现实中,疏离课堂,边缘专业术语等现象,既反映了网络语言对专业语言的“凯旋”,又说明了网络语言对大学生学业上的“绑架”和大学生学习自制力的降低。

3.降低价值判断力。一些网络流行语与社会提倡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这些流行语在大学生之间广泛传播,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日渐降低。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利用网络流行语风趣、易记的优势,极力宣扬一些偏离社会主义的主张或思想,扭曲大学生的三观,从而严重削弱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三)网络流行语冲击大学生思想道德世界的原因探析。语言是思想的家,是文化的载体。网络语言承载着大众文化,传递着时尚、个性,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而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指向逻辑性、规范性、政治性、长效性。通俗性与逻辑性、随意性与规范性、娱乐性与政治性、即逝性与长效性之间的巨大反差、冲突,成为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产生冲击的主要原因。

三、网络流行语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改进

网络用语的现状篇6

然而随着网络语言逐渐进入日常语言交际系统,其在标新立异、反映社会热点现象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语言规范。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语言的主流群体,其语言素质在网络语言环境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因此,考察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言素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有广狭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各种语言形式,包括: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和特别用语;网民在聊天室和网络论坛上的交际用语。狭义的理解主要指后者[2]。由于网民在网络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具有灵活性和不规范性,关于网络语言的争议主要在此。由此,本文所指的网络语言为狭义的理解。

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自2006年第一次官方公布网络语言使用状况起,网络语言每年都被列为重要的选题之一。此外,《报告(2009)》显示,我国语言环境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网络热词不断丰富着民众的语言生活。整体来看,网络语言因构词灵活、词义丰富、俏皮幽默而深受广大网民青睐。具体来说,其表现出数字化、字母化和符号化的形式特点,和新词新意、语法超出常规、错别字严重与事件性强的内容特点[3]。网络语言正是以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影响着人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网络语言环境下大学生语言素质现状分析

(一)专项调查

1.中文专业学生调查

曾有学者对某高校中文系二年级两个班的94位学生进行了调查[4],结果不容乐观:(1)语言规范意识缺失,如要求从40个词语中选出规范写法,结果每人每词错误率达19.6%;(2)基础知识环节薄弱,如在20个常用成语中每词有一个错字,没有一人完全改正确;(3)表达能力差,如在500字的自我介绍中有58%的学生出现语句不通或错别字的问题。

2.非中文专业学生调查

笔者选定本校某非中文专业一年级8个班的340名同学,对其必修课程《大学语文与经典阅读》的课堂情况(口头表达)和作文情况(书面表达)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存在诸多问题:

(1)口头表达:课堂发言或朗读课文不自信、声音小,磕磕绊绊;不认识常用字;分词断句能力较差;对文章中心思想把握不准确、精彩语句关注度不够等。

(2)书面表达:语言口语化、网络化;随意使用英文单词;字迹潦草,且错别字较多(如:把“心仪”写成“心怡”,“烦琐”写成“烦锁”);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无题目、通篇不分段、乱用标点符号等。

(二)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10亿。其中,大学生群体占比为20.4%,目前已成为使用网络语言的主流群体。网络语言之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行,原因有二:其鲜明特征能彰显大学生的个性;其折射的社会百态能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诉求[5]。因此,网络语言虽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并使其进行自由的情感表达,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降低了大学生对汉语言文字内涵的感悟能力及语言的规范使用能力。

目前大学生的语言素质普遍偏低,中文和非中文专业学生都存在诸多语言缺憾,其语言能力均亟待提高。多数大学生的日常交际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语言交际缺少语法和语义规范的约束,词汇匮乏,词不达意,内容隐晦,表达能力逐渐下降。

三、大学生语言素质培养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势在必行。现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大学生语言素质培养的具体情况,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一)营造规范的汉语言使用环境

规范的汉语言使用环境,是培养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客观条件保障。以学校获评“河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为契机,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省语委相关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宣传力度,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活动,营造规范的汉语使用环境。

(二)开设语言类公共课程,加强对大学生语言使用的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网络语言的传播地点主要以学校为主[6],所以学校可以借助开展必要的语言教育来引导大学生使用规范的网络语言。如:设置《大学语文与经典阅读》、《基础写作》、《职业汉语》、《普通话训练与演讲》、《书法鉴赏》、《诗词鉴赏》、《口语表达》等语言类公共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真正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标点符号用法》、《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落实到位,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和汉字观。再如:引导大学生辩证地对待网络语言,学会甄别、利用有内涵、有价值的网络语言,抛弃那些不文雅、必将被淘汰的网络语言,通过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使其成为汉语学习和使用的有益辅助工具。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大学生语言素质培养的活动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如:举办语言文字专题学术报告;开展主题演讲、辩论和诗歌朗诵比赛以及三笔字比赛、“书写规范字,学好应用文”课堂竞赛等;有效开展“推普周”活动,加大普通话推广力度;举办大学生读书节、全民读书月、书香校园、读书沙龙等特色活动。

随着网络的日新月异,网络语言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事物。当前网络语言环境下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所以语言素质的培养工作更应该积极引导,加强规范,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郭骏.大学生语言素质的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N].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4):50―53.

[2]施春宏.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10(3):70―80.

网络用语的现状篇7

网络符号与中国手语形成特点之比较

都是视觉符号。人类使用的符号从不同角度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别。就交际形式来说符号可分为听觉符号、视觉符号和触觉符号。就语言性质的各种表达手段来说,自然语言是典型的听觉符号,盲文是触觉符号,而手语和网络符号是视觉符号,靠视觉来接收和理解。网络符号虽然不是独立的语言,但在网络交流中和语言形式互相补充,共同完成表情达意的功能,而手语在国际上已被许多语言学家视为独立的语言,这样,在表情达意方面,它们就有一些不同于有声语言的特点,比如形象性强,多用象形、会意等方法创造表达单位。手语符号的创造者主要是聋人,网络符号的创造者则是网民。

都通过象形来创造符号传情达意。1.象形法网络符号。符号从形式和所指对象的关系上看大致有三种:一是肖似性符号;二是标志性符号,如表示火的烟;三是象征性符号,如语言。网络符号基本上是肖似性符号,即符号形式和它代表的东西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或同一性。网络符号的象形是以人们日常口语交际中的非语言形式为基础,是对日常非语言形式的模拟,是一种“似真性”。网络符号象形的实现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把标点符号、特殊符号、数字和字母等组合在一起,模拟人或事物的各种表情和特点,通过象形法创造了许多具有感情色彩的符号,以形象、简约、生动地表达网民的思想情感。如:

*-( 闭着眼睛的独眼巨人(希腊神话)

(^@^)幸运的小猪 =^.^=猫咪

--

另一种是图形类符号。这是网络运营商开发的更为形象便捷的网络交际符号,其特点是用卡通形象模仿现实中人的表情、动作或事物,借此传情达意。这又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用事物的形状表示一个名词,如用一个红色的心形图案表示“红心”,红色嘴唇表示“唇”,一个人形的图案嘴角上翘表示“微笑”,嘴角向一方下垂表示“傲慢”,嘴角向两方下垂表示“通过”。二是用图形表示短语的意思,红色的心中间裂开表示“破碎的心”;一朵带有绿叶的红色花骨朵代表“红玫瑰”,红色花骨朵下垂是“凋谢的玫瑰”等。

2.象形法手语词。象形法和会意法是中国汉字的两种造字方法,由东汉的许慎第一次提出。这种创造表情达意单位的基本手段,可用于许多方面。象形法指模拟事物原型的一种方法,象形类手语词就是模仿事物的整体或部分外貌,从而体现出事物的形状、特征,以表达出某种含义。如“雨”字,表达时五指弯曲,模拟下雨的形状;“网”字,两只手掌伸开叠放在一起组成网状图形;“牛”字,蜷起中间三个指头,伸直拇指和小指比画牛头的形状;“椅子”,右手掌竖起,左手弯曲成90度,指尖顶住掌心,模拟出椅子的形状等。

另一类象形手语词是通过聋人的表情直接代表的,不是手势的模拟。如当聋人叙述同高兴、生气、沮丧、哭、笑等感情活动有关的事情时,他们往往只用手势打出事件本身,而表示各种感情的词仅用面部表情表现出来。如说“我很高兴地去公园”,聋人往往只用手势打出“我去公园”,同时脸上呈现出很高兴的表情就行了。

都通过会意来创造符号传情达意。1.会意法网络符号。会意法网络符号可分为键盘类网络符号和图形类网络符号两类。键盘类网络符号中,一类是通过脸谱表情加上表示动作的符号来表示一件事情,如:

Y(^_^)Y 举双手胜利,“Y”是高举的手,“^_^”是一张喜悦的脸。

另一类是通过模仿事物的外形、动作,以引申、借代等方式来表现具体含义。如:

{{{(>_

>"

图形类网络符号是通过一幅具体的图形表示一个比较抽象的含义,如用一个头像的嘴巴上贴着封条表示“保守秘密”之意,一个黑框眼镜的头像表示书呆子,两个小QQ并肩而立,嘴对着嘴飞吻表示爱情等。

2.会意法手语词。会意法在创造汉字中意指合并几字形为一字形,并把几个字形的意义相加从而形成新意。会意类手语词是通过模仿事物的外形、动作,以引申、借代等方式来表现具体含义。

如手语中的“笔记本电脑”的打法是,双手横伸,掌心相贴,右手打开90°,然后双手前伸,掌心向下,手指弯曲做打字状。“乘公共汽车”的打法是一手轻握拳举在头旁边,前后轻轻摆动,表示乘车时手握拉环的样子。以上说的是有形事物用会意法表示,一些抽象的词语用手语表示,如“中央”,双手搭成“中”字形,一手伸出拇指,坐于另一手掌心上象征居中。“解放”双手握拳交叉贴于胸前,然后向两侧用力挥动,并放开五指象征原来双手被镣铐锁住,现在打碎了束缚,争得了自由。“啰嗦”是用一手或双手伸拇指、小指,抵在下颚转动,表示说话多之意。“活泼”双手握拳,在头两侧轻轻晃动,脸上呈活泼状。“长见识”是用双手五指撮合放在眼睛下方,然后张开五指,表示眼界大开之意。“我服了(或我输了)”是用双手五指张开,手背朝外,分别放在胸前,然后外翻,手心朝外,做投降状。

网络符号和中国手语的形成原因比较

网络符号与中国手语都采用象形、会意法创造符号来表情达意,起到了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都是视觉符号,是形象思维的结果。语言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对思维的分类虽有不同意见,但都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又叫做感性思维,是与抽象思维相对的一种初级思维方式,它直接对应于事物本身,以反映事物本身特点为基础。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像、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具有形象性、非逻辑性、粗略性和想象性等特点。中国古老的象形造字法就是与形象思维紧密相连的。健全的成年人主要是用抽象思维,聋哑人由于听觉损坏,他们通过视觉、触觉等去接收正常人用听觉得到的信息,用手势表达意思,只能表达一些比较形象化的词语,这就逐渐形成了他们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滞后的特点,而形象思维的发达又反过来促使他们创造更多的象形性的符号来表达思想。

网络交流的对象虽然大多是正常人,抽象思维发达,但由于网络交流的双方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听不到对方的声音,正常的交流手段无法使用。尤其是正常交流中的非语言交际无法实现。而据统计,在信息传递中,非语言交际占55%,这就大大制约了网络交流的效果。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制约着网络交流,如许多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喜好用轻松、简单、形象的表达方法;网络符号产生初期,许多网民在网吧上网,还要考虑费用等因素。这一切促使网民不得不想出一些形象、快捷的符号来代替现实交流中的肢体语言,网络符号应运而生。这种符号是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主要是模拟事物原形,具有形象、粗略和非逻辑性等特点,所以是对形象思维的运用及结果。

都是为了表达需要随机产生的,具有随意性特点。聋人无法学习有声语言,在聋校产生之前,也无法靠学校的方式习得手语,而日常生活又需要和其他聋人及听人交流,交流的需要迫使他们要表达自己,于是根据身边所能了解的事物用手指比画出它们的形状,随机创造出一些表意符号来传情达意。后来人们对其进行了搜集和整理,把它们变成了聋校用来教育聋哑学生的语言材料。

网络的出现是网络语言和网络符号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网络语言的特点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它的实现手段是键盘和屏幕,接近于书面语;它的表达内容通俗明了,接近于口语。它是网民在上网过程中为了表达的需要随机创造并流传开来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没有网络就不会有网络语言及网络符号。

都受汉民族文化影响。中国手语分为两类: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手势汉语是在汉语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用于课堂讲授的聋人语言,是聋人和听人交流所用的表达手段,它是依托于汉语的。自然手语是聋人之间交流的手段,虽然它的产生不完全依赖于汉语,但生活在汉文化圈里的聋人,在他们创造手势符号的时候,必然受到汉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中国网络符号,除了个别来自其他语言之外,大部分是在汉语的基础上创造并运用的,在其创造和运用的过程中,自然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

表达范围简单有限。由于这种用象形和会意创造出来的网络符号和手语符号,其形体和意义紧密相连,一些抽象的意义无法用具体的形体来表现。此外,虽然可以用借代法表达一些新意,但可借代的东西有限,一些抽象的意义也无法借代。这样就制约了它们的表意范围,只能局限于一些具体可见的词义之内,许多抽象的含义就无法表达了。

对网络符号和中国手语的展望

网络符号除了键盘符号和图形符号外,最近又出现了一种Flash符号,它采取Flash动画的形式,现场再现要发出的言语行为,既有音效又有视觉效果,有的还配以文字,表意性强。网络符号正在逐渐向其他非面对面领域扩展(如一些私人信件、日记、留言册,甚至小学生的作文等),成为这些领域言语交际形式的一部分。虽然有这样广阔的前景,但网络符号还不能称为语言,因为每一个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还没有完全确定,使用主体和使用范围有限,不符合语言符号的特点。

随着聋哑人受教育机会的增加,学习手语的兴趣增长,以及对手语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这些都将推动手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手语符号的表意性将会更加规范和科学化。现在,许多语言学家已经将手语看做独立的语言,不久的将来,手语可能会成为独立于有声语言的一种新的语言。

研究意义

本文只是粗浅分析了网络语言和中国手语从形成到表现的异同,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比如,既然中国手语和网络语言有这么多相似点,而聋人上网的机会又非常多,那么如何把这两种表达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吸取有用信息,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注 释:

①文法手语和自然手语都采用象形法和会意法创造词语,本文不对这两种手语进行区分,统称为中国手语。

参考文献:

1.刘海燕:《网络语言》,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2.吕明臣:《网络语言研究》,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赵锡安:《中国手语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网络用语的现状篇8

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能通过网络学习知识、结交朋友,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网络流行语,这一新鲜事物的出现,很快就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与热爱,他们能在网络上使用自己所喜欢的网络流行语,也能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编制出一些网络流行语,这一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将网络流行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网络流行语具备的特点

网络语言,实质上就是指网民在网络沟通中使用的语言,这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现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随时代的脚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时刻关注网络语言,尤其是当下网络上比较流行的语言。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网络语言一样,是一种语言现象。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的运用中,不仅是一种语言信息的交流方式,还可以通过网络流行语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网络上创造的一种独特语言,它有自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动性、幽默性

现代大学生在思想上都较为开放,有自身独特的个性与想法,所以他们喜欢在网络上创造一些自己喜欢的词汇语言,如一些大学生将“521”这三个阿拉伯数字组合在一起,寓意为“我爱你”。

2.简单、便利、迅速性

现代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游戏时,由于时间、金钱等因素的限制,需要在网络上使用一些简单的文字语言来概括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而网络流行语通俗易懂,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一些新颖、生动的网络流行语,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在大学生之间的传播速度也非常迅速。如人们在分别时往往要说“再见”、“拜拜”,网络上新出现的一种流行语“886”,就能简单明了地表达出这层意思。

二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代大学生在交流中热衷于使用网络流行语,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与了解网络流行语言,这些网络流行语能有效、准确地反映出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资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准确理解一些网络流行语的意思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谈,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思想状况,而一些大学生已不仅是在网络上使用网络流行语,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使用,如现代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汗”,其所想表达的意思并不是“流汗”,而是指“逊色”。所以,一些不了解网络流行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在与大学生进行交谈的过程中理解他们所想要表达的意思,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进入大学生在网络中组织的群体

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由于网络自身所具备的隐蔽性,能够让大学生在网络交谈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大学生在交谈中所使用的网络流行语,就难以进入大学生网络群体,从而无法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关注网络流行语的变化,了解网络流行语,才能有效融入到大学生网络群体中去。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预测结果受到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的思想预测时,主要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预测:一是思想信息数据资料;二是调查者的主观意识;三是对环境与实际情况的了解。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网络群体中的广泛应用,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信息数据方面的收集,同时也无法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网络群体中存在的网络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不便,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要求。

三 处理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措施

网络流行语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受到追捧与喜爱,引起大学生群体的共鸣,主要是因为网络流行语充分地满足了大学生群体在语言交流方面的特殊需求。但是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网络流行语进行深刻的思考与研究,正确处理网络流行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措施: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并掌握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就说明它必然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实际情况,利用空闲时间收集、了解网络流行语,实时掌握网络流行语的最新动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必须时刻关注现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观察大学生网络群体中发生的新状况,充分掌握网络流行语,不仅能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视野,还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造出新的教育思路与方法。

2.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获取思想信息时采用的传统方式,一般都是到社区、学校等地方进行问卷调查,虽然这种方式能够获取一些相关的思想信息,但是需要花费的资金成本较高,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时间、精力的消耗也较多,如果能将传统的问卷调查方式,转变为网络问卷调查,就可以有效、合理地解决传统问卷调查方式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网络问卷调查不受地域、时空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需要在网络中将调查问卷整理好,然后再将这些调查问卷发放给调查对象就可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要想让接受网络调查问卷的大学生完成问卷,需要结合相关的网络流行语,尽可能使用大学生喜欢的网络流行语,这样能调动大学生完成调查问卷的积极性,达到很好的调查效果。

3.高等院校中的其他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等院校中的其他部门也应当积极地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在高校中成立相应的网络流行语研究小组,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出完善的教育方案,并结合高校各个部门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认知与意见,将其综合起来。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对各个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职能分配,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还要更新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需要的网络仪器、设备。在高校网站上可以设立关于网络流行语方面的内容,可以将网络流行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四 结束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网络流行语能够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的支持与应用,有它存在的必然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重视网络流行语的价值,实时地关注网络流行语的变动情况,将网络流行语有机地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大学生网络群体,了解与认知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思想政治。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掌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络用语的现状篇9

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并强调教学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点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而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不高,远远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要求。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娱乐学习的新途径。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决定了网络对其生活的重要性,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娱乐是其上网的主要目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改革,学校管理规定以及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共同促使了本研究思想的产生:运用SCMC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一、SCMC简介

电脑中介通讯(CMC)包括异步(AS-CMC)与同步(S-CMC)两种模式,本文主要研究网络同步交际模式(网络及时交际),其全称为“synchronous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December和Baron的定义是最早的定义之一,其认为网络及时交际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计算机中介通信;也有的定义为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的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或是通过使用更多的联网计算机所进行的任何形式的交流。SCMC在本研究中主要指通过QQ、MSN以及聊天室等方式进行的网络交际。

二、运用SCMC提高口语能力的研究意义

职教学生普通存在基础不扎实、学习被动、兴趣低下等问题。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英语学科具有其独特性。本研究旨在把互联网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2)帮助实现《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要求;(3)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加方便、经济和轻松的环境;(4)为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提供新的途径。

三、运用SCMC提高口语能力的实践探索

本研究试图探讨以下问题:①实验前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和网络学习的现状是什么?②SCMC对于提高学习者口语能力有什么样的效果?③运用SCMC帮助提高学习者口语能力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商贸系电子商务专业二年级(1)、(2)班的同学作为主体参与了本次的研究。本次网络课程的实验共持续10周时间。具体步骤安排如下。

1.实验前。首先调查学生的口语和网络学习现状,为了保证调查的有效性,所有题目以中文表述,并在调查之前5个学生代表被要求做预调查问卷。在进行正式问卷调查时,要给出清楚的解释和要求以保证问卷的效度。之后,学生们被要求独立完成调查问卷。为了了解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口语测试紧接进行。为了确保权威和客观性测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口语试卷被定为测试试卷,并且整个测试过程由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口试考官进行。

2.实验中。这是实验的主体部分,每周的课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组织的45分钟的主题活动;教师引导的课余时间话题评论;学生自主的自由交流。

3.实验后。实验后,为了了解学生的变化,首先在学生中做了调查研究,后对实验班的9名同学进行访谈,口语测试也同时进行以掌握学生口语能力的进步情况。

四、运用SCMC提高口语能力的初步效果及其分析

1.口语学习现状及网络学习现状。76份有效问卷的分析结果表明84.6%的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然而53.9%的学生表明学习英语口语只为了完成任务,34.21%的同学表示为了以后的工作而学习口语。63.1%的学生表明只有在课堂上老师提问并要求用英语回答时才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80.2%的学生只在英语课上学习英语,14.4%的学生表明了希望用英语交流的愿望。36.84%的学生喜欢上网,44.74%的学生只在感到无聊时上网,84.21%的学生选择用手机上网。上网为了看电影、听音乐、打游戏的学生分别占82.9%、67.11%、46.5%、,只有9.21%的学生表示通过网络学习。

2.SCMC对于学生口语能力的影响。为了了解实验前后学生口语成绩的变化,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如下:①学生的整体进步情况。控制组中,22.2%的学生取得了进步,而77.8%的学生口语成绩没有变化。实验组中,19个学生(47.5%)进步一分;有2个学生进步2分;其中有一个学生获得满分5分的成绩。也就是说,实验组中有52.5%的学生取得了进步。②平均分。口试成绩总分为5分,控制组学生实验前的平均分为2.53分,实验后的平均分为2.75分,其进步了0.22。实验组学生实验前的平均分为2.65分,实验后平均分增加到了3.225分,这意味着实验之后进步0.575分。③通过率。实验前,控制组学生的口试通过率为58.3%,实验后上升到69.4%;实验组的学生实验前的测试通过率为62.5%,实验后上升到90%。

3.SCMC辅助口语学习的优缺点。①优点。帮助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95%的学生表明他们会使用电子词典查单词与短语;72.5%的学生会积极参与网络讨论;实验后20%的学生会为话题做积极的准备;62.5%的学生选择听英语歌曲,40%的学生选择看英语电影。帮助提高英语学习兴趣:85%的学生表示网络即时交际帮助其获得成就感;80%的学生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网络交际;67.5%的学生表明网络交际可以帮助树立自信心。了解网络的新用途:网络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网络的新功能。例如,电子词典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查阅新单词,还可以用网络聊天室和外国人聊天,用连连看游戏帮助学习新单词。促进心理健康:青春期的学生有许多心理问题,比起家长与老师,学生们更愿与同龄人交流自身的心理问题,因为彼此的陌生感,学生们更加会敞开心扉与人交流。②缺点。学生发展的不平衡:经过10周的实验,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更愿选择沉默。不规则的上网时间和频率:如其他的网络远程学习一样,学生上网学习的时间与频率是老师无法预计的,也是无法监控的。语法错误: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很容易出现语法错误。如:I’m want to work.It’s boring.Math.由于很多语法错误不会影响交流,很容易被忽视。

五、结论

1.口语能力低下,对其重要性的普遍认知,为考试而学习的态度以及仅仅在课堂上通过老师学习的方法构成了学生口语学习的主要现状,网络学习的现状主要表现为:过高的上网率,以通过手机上网为主要方式,以及网络作为学习途径的低利用率。

2.SCMC帮助提高了学习者的口语能力,词汇、语法、相互交际能力的进步是促进其提高的主要因素。

3.通过SCMC进行的网络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获得网络新认知,促进心理健康;然而学生发展的不平衡,不规律的交流时间以及语法错误以其缺点而同时存在。

网络用语的现状篇10

2图像特征提取

图像的低层特征主要包括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等。本文主要利用图像的颜色矩、灰度共生矩阵以及Gabor小波变换提取图像的低层视觉特征。(1)颜色矩[9]能够很好地描述颜色的分布特征。通常提取颜色分量的一阶矩、二阶矩和三阶矩表示图像的颜色分布。一阶矩表示每个颜色分量的平均强度,二阶矩表示待测区域的颜色方差,三阶矩表示颜色分量的偏斜度及不对称性。本文提取图像R、G、B三种颜色分量的三个低阶矩,共9维。(2)灰度共生矩阵[10]是对图像上保持距离d的两像素分别具有某灰度的状况进行统计得到的。假设图片共有M×N个像素点,从某像素点(x,y)开始,该像素点的灰度级为i,灰度共生矩阵即统计与其方向角为θ、距离为d、灰度级为j的像素点同时出现的概率,假设mnf(x,x)为像素点mn(x,x)对应的灰度级,Count(M)表示M情况出现的次数,由此可将灰度共生矩阵的获取方法概括为公式。其中,T表示灰度共生矩阵元素个数。本文取通过灰度共生矩阵得到的能量、对比度、相关值以及熵4个特征值分别在0°、45°、90°、135°方向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及标准差值作为训练集,共16维。(3)Gabor小波变换[11]与人类视觉系统中简单细胞的视觉刺激响应非常相似。在提取目标的局部空间和频率域信息方面具有良好的特性。Gabor函数是一个用高斯函数调制的复正弦函数,能够在给定区域内提取局部的频域特征,本文所用的Gabor滤波器对应的实部如公式(2)所示,虚部如公式(3)所示。本文提取不同方向的Gabor小波变换过后结果的能量均值及标准方差作为特征,共12维。

3回声状态网络模型

3.1基本模型回声状态网络(EchoStateNetwork,ESN)由Jaeger于2001年提出,其独特之处在于将随机稀疏连接的神经元构成的储备池作为隐藏层,用以对输入进行高维的、非线性的表示[13]。ESN是一种新型的递归神经网络,由输入层、储备池、输出层组成,其结构如图3所示:假设该网络中输入层有K个输入,储备池有N个内部连接单元,输出层有L个输出,储备池内部单元状态更新方程如公式(7)所示:其中,outW表示储备池与输出单元的连接权值为输出层到储备池的连接权值,通过状态变量计算得到,outf为输出单元处理函数。

3.2分类模型回声状态网络常用于解决时间序列预测方面的问题,2009年,Alexandre等[7]提出面向静态模式分类的回声状态网络方法。在此基础上,彭喜元等[14]提出了随机子空间多储备池分类模型,提高了传统回声状态网络分类模型的泛化能力及分类性能;郭嘉等提出了基于相应簇的回声状态网络静态分类方法,将储备池子簇与需分类数据类别数量建立对应关系,能够更好地满足对不同数据有针对性的分类需求。分类模型不同于预测模型,各数据间并不存在依赖关系,所以回声状态网络分类模型在训练某特征数据对应的状态变量x(n)时保持输入数据不变,当状态变量的变化量(i)(i1)||x(n)x(n)||小于阈值时,表示状态变量趋于稳定,该特征数据对应的状态变量训练完成。

4语义映射方法

4.1语义映射框架图像的语义映射主要是通过分析训练集中图像的特征,并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将训练集中的图像低层特征和语义关键词建立联系,得到一定的知识或者规则,之后通过这些知识对新图像进行语义映射,从而获得新图像的高层语义描述。整个框架主要包括图像低层特征提取、语义训练、样本图片语义映射等环节。本研究采取的语义映射框架如图4所示。

4.2多储备池回声状态网络语义映射模型集成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器的泛化能力,是目前机器学习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借鉴集成学习思想,针对不同特征提取算法得到的特征数据之间相对独立的特点,提出多储备池回声状态网络分类模型。该模型将提取出的低层图像特征按类划分,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分别构造与其相对应的储备池,在仿真时将各储备池的映射结果进行线性融合,提高分类器与特征数据的适应性。其主要结构如图5所示。本文将37维图像低层特征按照提取特征的方法划分为三组,包括根据图像灰度共生矩阵得到的16维特征,计算颜色矩得到的9维特征以及通过Gabor小波变换得到的12维特征。

5实验与结果分析

5.1实验环境实验在Windows764位操作系统下进行,测试软件为Matlab2010b。硬件环境:CPU为Intel酷睿22.2GHz双核处理器,内存为4GB。

5.2图像语义映射实验实验选取Corel图片库[18]中的汽车(Bus)、恐龙(Dinosaur)、花(Flower)、马(Horse)、山川(Mountain)以及食物(Food)各100张图片,共600张图片作为图片库,每类随机抽出其中的50张作为训练集,另外50张作为测试集。在实验中,储备池处理单元数N均为40,储备池内连接权值W均采用随机生成的方式。BP神经网络采用一层隐藏层,隐藏层中包含90个神经元,训练精度目标为10–10,为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全部采取交叉验证的方式进行。为了验证本文的特征提取算法在语义映射中的效果,首先对比了在回声状态网络模型下,分别以灰度共生矩阵特征(Glcm),颜色矩特征(Color_Moment),Gabor小波特征(Gabor)为特征数据时的分类准确度。不同数据特征在回声状态网络分类模型中的映射错误率如图8所示。从图8看出,不同类型的图像特征在不同种类图像的语义映射中表现各有优劣,Mountain类和Food类图片的映射错误率较高。本文将6类图片的映射错误率按三种特征分别计算平均值,得到每一类特征的整体错误率All,从整体映射错误率All来看,通过Gabor小波变换得到的图像特征具有较优的映射效果,但单一的图像特征得到的语义映射效果不够理想。图9显示了特征融合后各分类器的映射错误率,MESN对应多储备池回声状态网络语义映射模型,ESN对应单储备池回声状态网络语义映射模型,BPNN对应BP神经网络语义映射模型。(1)多储备池回声状态网络模型具有最低的语义映射错误率,相对于传统回声状态网络及BP神经网络,平均错误率分别相对下降了19.28%和31.64%。具体计算方法是。(2)对比图9中MESN、ESN以及图8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多储备池回声状态网络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能够有效提高语义映度。(3)特征融合后的分类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特征的分类效果。为了更直观地显示映射得到的语义信息与目标语义之间的相似程度,在这里定义样本n与第q类目标语义的相似度程度(q)Sim(n)。通过图10可以看出,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单储备池回声状态网络模型分别在返回11张、13张图片时出现错误样本,而多储备池回声状态网络在返回24张图片时出现错误样本,且在各返回图片数下均保持最高的准确率。因此,通过多储备池回声状态网络模型得到的语义信息更具鲁棒性。当返回50张图片时,ESN及BPNN对应的查准率分别为90%和87.67%,而本文提出的MESN模型对应的查准率为91.67%,查准率分别相对提高1.86%及4.56%。回声状态网络语义映射模型在具有较高映度的情况下同时具有较快的训练速度,在实验中MESN的平均训练时间仅为1.53s,而BP神经网络的平均训练时间为48.24s。

网络用语的现状篇1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网络语言也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以网络为媒介而形成的语言,它发展速度极快,而且是随着网络的发展逐年增多的。我们对十年来(2004―2014)的网络用语进行了调查,对这些网络语言及其使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结论如下。

一、网络语言的存在情况

(一)热词推选日益正式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简称《语言报告》)基本每年都会推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网络语言进行评析,但是早年的《语言报告》中仅仅列举一两个,这显然不能全面代表当年网络热词的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年各种组织都会评选当年的十大网络热词,越来越多的官方加入到评选网络热词的行列中来。2004年的网络热词是由网站组织、由七万网友选举出来的,虽然其结果得到了广大网民的认可,但是参与评选的人数相对于当时九千多万的网民来讲比例还是过小。往后每年的年度网络热词基本上都有不同版本,各大网站以及一些网络名人都有自己的排名。比较有官方代表性的年度热词选举莫过于从2006年开始的“汉语盘点”活动,该活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联合商务印书馆以及一些主流媒体主办。2012年开始设置评选“媒体十大网络用语”,2013年更是出炉了“十大网络用语”,这说明具有正式性质的语言推选活动也越来越多地重视网络语言。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境内汉语文化品质“捍卫者”的《咬文嚼字》也逐渐重视网络语言的影响,从2012年他们也开始在年度末推出该年的“十大流行语”了。在此基础上甚至出版了语言学界参与编写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该词典由原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于根元教授主编,收录了1300多条网络词语,成为社会语言学和新词新语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二)语言形式多种多样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词汇、短语形式的网络流行语一直以来是网络语言的主体,这些语言结构能够表达一定的言语含义,例如 “正能量”等语言结构的使用。网络流行语中也有文字形式的,这种形式更是多样。有些流行语把一个文字拆成两个字甚至多个字,把它们的形体结合来表达新的意义。甚至还有符号类的网络语言,根据《语言报告》(2006)所列,当年网上流行的语言中有很多都是数字或者字母类的,这实际上是语言使用的变异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有深刻内涵的句式也开始在网上广为流传。例如2009年风靡一时的“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在此基础上,网友纷纷效仿,开始了“哥(姐)+动词+‘的’+不是+名词,是寂寞”的格式,这种看似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句式,主要有一种反讽功能。

总的来说,网络语言从其语言形式上来看呈现出了从音到字,从字到词汇、短句,最后再到句式的一种全面开花的现象。2014年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3”评选出的该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就囊括了汉语的不同语言结构,比方说词汇“土豪”、短语“中国大妈”、还有句式“待我长发及腰”,这都反映了网络语言逐步以多样化的形式走进人们的视野中。

(三)语言来源途径众多

网络热词的来源途径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例如2004年、2006年由网民们评选出来的网络语言大多都是来自于论坛中的一些常用词汇,或者说大多来自于网络事物本身,仅有一小部分有其他来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词语的来源越来越多。

1.很多词语来自于具有一定效应的新闻事件,例如2008年的“打酱油”,一直到后来的“我反正信了”等都是这样在民众中间得到自己的生命力的。这些词语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热点事件而创造出来的,它们与当时的社会新闻或网络事件有关,这是网民在接受到一些热点新闻以后的看法和观点,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对消息的重新解构,体现了网民的参与意识。

2.在一些本来应当使用书面语体的语境中,为了缓解事物本身的严肃程度,使受众更容易接受,一些网络上常用的网络句式结构也在人们的传播中应运而生。例如《语言报告》(2011年)中就将“淘宝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句式详细地阐述出来。这种句式来源于淘宝网上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交流方式,但是经过南京理工大学录取短信的移植、上海徐汇警方通缉令的套用、外交部微博对外招聘的仿用,这种句式就传播开来了,为广大网友所接受。后来又产生了“咆哮体”句式结构。

3.网民们需要找新的途径来缓解内心压力,这时候求新求异的心理就使得他们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物。2008年在网上兴起了一股古汉字新用的潮流,网友们对一些古汉字的重新解读让我们看到网络对语言的再解释。

二、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

(一)使用人群的情况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截止到2004年我国内地的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人,而十年以后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已经指出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6亿多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45.8%,这个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也正是因为网民规模的不断增长,使得使用网络语言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是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次,使用网络语言人群的年龄结构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与十年前相比,越来越多的低龄和高龄人群加入到了网民中来,2013年年底,10岁以下的网民占所有网民的比例为1.9%,50岁以上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7%,这也就意味着使用网络语言人群的年龄上有了极大的弹性。2004年推选出来的网络热词,很多低龄、高龄的人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2012年的“高富帅”和2013年的“高大上”等词已经是人尽皆知并且常常挂在嘴边的。

再次,使用网络语言人群的学历和职业所涵盖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广泛。从学历上来说,从小学生到研究生都有大量的人群在使用网络语言;从职业上来讲,不管是政府公务员还是贩夫走卒在日常的口语交流以及书面表达中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网络语言。

(二)使用范围的情况

以前网络语言的使用范围是很狭窄的,基本上局限于网络这种媒介上,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现在网络语言已经从虚拟的网络世界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了。目前,网络语言已经涉及到社会各个行业和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等,只要有需要交流的地方就可能会出现网络流行语。所以,广泛性成为网络语言不可或缺的特性。

1.在很多人的口语交际中网络语言不绝于耳。一些本在网络中出现的流行语,在多次使用、多方面传播后,就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2.一些媒体报道为了吸引人的眼球或者让自己的文章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就会在自己的文章或者标题中使用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言或句式,来增强语言的新鲜感。我们将“伤不起”这个词输入到百度网站进行新闻标题的搜索,得到的结果有68万余条,由此可见这些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3.这些网络语言成为了大众传媒的宠儿,像“给力”这样的词语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大行其道。甚至于官方报纸对网络语言从一概拒绝也发展到逐渐接纳使用,2010年11月10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新闻赫然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标题,这让来自草根的网络语言以一种正式的面目与世人面对面,着实让群众意外。但是这也说明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正在不同的场合中散发异彩。

(三)继续沿用的情况

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但是我们发现网络语言有着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2006年人们用“做俯卧撑”表示那种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可是到了2008年具有相同意义的“打酱油”却又兴起,立刻代替了“做俯卧撑”成为了网民们更加热衷使用的词语。由此可见,网络语言继续沿用的情况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一个范围。根据《语言报告》(2014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2014年沿用上年度网络语言的百分比是40%,也就是说有60%的网络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就失去了生命力。在这些网络语言中,有些风行于世的词语经过沉淀得以保留,是极有可能融入我们的共同语言一直沿用下去的,但是更多的在一些社会事件、时效新闻影响下产生的词语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我们的语言中。这种现象实际体现了网络语言的实效性特点。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从其推选热词、语言形式还是语言来源上来说都是日益多样化。而从其使用情况来看,网络语言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面对着这样的现象,我们有理由相信汉语一定会更加的丰富多彩。语

参考文献

[1]王建文.网络语言的现状、分类流行及发展趋势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7(09).

[2]周静.网络时代青少年汉语新词汇的规范使用探究[J].语文建设,2015(20).

[3]陈丽.近五年(2006―2010)网络新词语研究[D].安徽大学,2011.

网络用语的现状篇12

1.网络的背景与应用

1.1 网络的背景

网络是指由信息处理应孕而生的一种集学习、通讯及适当时候放松的娱乐工具。而它又不是一种普通的工具,它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使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相互交流;可使信息处理更系统、全面,使信息流通更及时、便捷。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网络凭借它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功能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

1.2 网络的应用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广泛被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比如:在网上传送电子邮件、新闻消息、进行远程电子购货、电子金融贸易、远程电子教育等等。可见,世界已进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时代,计算机已经变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工具,如同我们离不开的自行车、汽车一样。我们应该承认,谁掌握的知识多,信息量大;处理信息速度快,批量大,谁的效率就高,谁就能在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我们更应该好好利用网络,更快,更准地将信息传播,省时,省心,省力。

2.英语学习的现状及重要性

2.1 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英语教学界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然而,在中国大部分英语课堂教学中,处于控制地位的、占领教学舞台的仍然是老师。老师教书育人功不可没,但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课堂教育的弊端又层出不穷。首先,老师所选用的教材其内容非常有限。有些教材已过时,体现不出语言的时代气息,实用性不强;其次,某些老师的授课方式教条、僵化。课堂时间本就有限,教师又占了大部分时间用来讲解语言点、分析语法、时态、词汇和句型,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练习的机会极少。另外学生也没有权利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在这样一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很难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满怀热情地投身于学习,很多学生处于被动等待和接受状态。因此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了大量的教学活动,而学生本身并没有足够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更谈不到培养各种学习能力和策略。如要改变目前的状况,还需要从改变教师观念入手,要将学习责任更多的从教师转向学生,让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2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联合国,英语是几种通用语言之一,而且使用得最多。在国际航空、航海和体育界,英语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在国际贸易中,英语也是最重要的媒介,连西德和日本的出口工业都要用它。在科技界,英语又是国际性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3.网络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3.1 网络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3.1.1 网络在英语学习上的优势

网络对于英语学习存在着巨大的优势。首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固有的超文本传输及交互性强等特点为学生带来了资源数字化存储与获取上的革命。网络辅助英语学习可以分为四大类:(1)基于文本的;(2)基于文本加音频的;(3)基于文本加音、视频的;(4)基于网络资源的。图书资料、教室授课、测试与评估材料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异地实时或非实时提取。其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语学习带来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无界革命。网络上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地狱界限和行为界限(如课内、课外)。再者,网络学习从态度上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是一种主动学习的积极表现。另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研究中,英语学习具有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和网络应用环境。现实生活中英语不仅是世界第一大语言,也是网络世界的第一大语言。互联网上以英语呈现的网络资源占全球网页的85%-90%”。这使得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语言程度、兴趣、爱好去选择学习材料成为可能;同时,也使得教师能够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3.1.2 网络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不过,兴趣应该不断发展和强化,并逐步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成为你学习英语的持久动力。兴趣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应充分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英语这种语言持积极的态度;第二,善于发现英语学习中的乐趣,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那么网络是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呢?

网络的内容全部是来源于学生,而学生对于自己的东西有着很强烈的兴趣。例如在某些网站的学生专栏里有以下栏目:学生精彩表演、歌曲哼哼乐园、影片欣赏天地、学生友谊擂台赛、学生优秀作品展示等。其中,学生们可以在网络上欣赏到自己经过精心准备创作的作品,幽默滑稽而又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歌曲哼哼乐园里全部是学生们喜爱的英文歌曲。另外,影片欣赏天地里,上传的是学生们最喜爱的卡通影片。在学生友谊擂台赛中,上传一些学生们在平时的英语比赛中的获奖情况,和老师给予的评价。通过点击率来看,这是学生们最为关注的内容。应该说这种激励制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网络对英语学习的消极作用

当然,网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弊端:第一,学生在网络背景下学习,由于自主性加大,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下意识地只注意自己的心理顺序,而忽略了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第二,网上资源纷繁复杂,尤其是还有许多不健康网站,很难保证学生学习不受不利资源的影响,有些学生甚至可能沉湎其中不能自拔。第三,一些网上课程往往没有教师指导,百分之百依赖学生自学。而如果没有教师的适当指导,学生失败或无效学习的可能会加大。第四,不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第五,青少年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面对网上的多元价值观时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第六,网络学习中存在情感淡漠和情景变异的可能性。

4.如何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学习

目前出现了”网上远程教育”这个名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周游全球各地名牌学府,访问著名的图书馆,查询任何所需资料,足不出户就可参与学术研究,如果上了网,网上各种试卷和典型题目应有尽有,学生就可以任意选择。通过互联网从广泛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科目进行深造,借助在线公布的课程资料,从容地完成学业,考试后可以马上知道成绩,有了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请求老师指导。 目前,我国好学校和好老师还不够多,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好学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互联网可以把原来限于有限时空里的优秀教学内容无限扩大,所以只要上网,学生就可以在网上接受到全国一流名师的良好教育。

5.网络英语学习的发展趋势

5.1 网络英语的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网络宽带的普及和英语学习需求的增加,对网络英语学习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8月25日,一项历时3个月、参与人数达万人的“网络英语学习万人调研”报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正式对外。此次调研对公众网络英语学习需求、学习偏好、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并对整个市场进行了详尽分析。 

通过用户特征分析我们会发现网络教学的巨大潜力。此次调研结果显示,从网络英语学习者的年龄分布来看,40岁以下的占到90%,其中20—30岁之间的有66%。从这个数字不难看出,网络英语学习的主流人群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这个年龄段正是事业起步、职业发展步入正轨的上升期,英语技能的掌握已经成为他们在职场中的必备“武器”。从学历分布情况来看,拥有大专学历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参与者在全部参与者中占到75%以上。现代社会就业竞争趋向激烈,单是大专或者本科学位已经不能够使大部分人在职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很多人希望通过获得更高学历、提高自己的专项技能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5.2 未来网络英语学习的必然性

网络的出现和应用是与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分不开的。网络英语学习这一方式,不但是一种新的教育尝试,就其实践而言,也可以满足人们学习的迫切需要。它的必然性主要基于以下三点理由: 其一,它是一种便捷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奇快,网络英语学习能给教学双方,特别是学习者带来极大的便利。英语学习者端坐家中,通过网络根据个人生活节奏和兴趣、爱好等,享受到充分自由的“点菜式服务”。而在线即时交流,也有利于教学双方的互动。其二,它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网络英语学习使学习者在学习期间不必承担交通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用等非学习费用。网络上丰富的信息可以拷贝、存储与输出,又能使学习者的资料费和咨询费等大幅下降。 其三,它是一种环保的新型教学组织方式。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蔚为风尚,网络英语学习符合这一潮流。

新世纪、新经济、新人类、新科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给学习提供了新的机遇,网络英语学习前景不可估量。网络背景下的学习是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活动,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英语资源进行比较,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在网络背景下,我们要培养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让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行探索性学习,较好的解决传统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延军.计算机网络与英语学习[J].高等函授学报,2005(01).

[2]周芳.网络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31).

[3]方宇.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学习的方法[J].科技风,2009(16).

网络用语的现状篇13

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研究。

黄文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

与应用语言学。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系列简洁、新颖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于根元说:网络语言是指“网上通用的语言,相对于日常的交际语言。是一种新的媒体语言,是一种新的语体。”可以说,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上流行的,有其独有的词汇语法表述形式,其生成和理解依赖于特定的社会心理环境的一种语言。

自从网络语言兴起至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另一个热点。研究者们从不同的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了探索,如背景分析,构成成分分析,词汇、句法结构特点分析等。这些研究揭示了网络语言产生、发展的缘由,同时也剖析了网络语言所具有的独特性。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从语言本体出发,还没有以更高、更广的视野来审视这一语言现象。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也将研究目光投向了网络语言及社会心理环境这一话题上。然而,已有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本文以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对象,从社会心理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得到数据,基于数据对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使用网络语言的现状、特点及动机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旨在揭示:一是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使用网络语言的真实情况;二是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动机。

二、研究方法论

1.研究的问题。(1)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使用网络语言的现状如何?(2)影响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哪些?如何从社会心理视角阐释这一现象?

2.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共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主要是关于10个选择题的问卷,共发放问卷120份,涉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48份)、德语(14份)、法语(17份)、俄语(20份)、日语(21份)五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第二次是关于影响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原因的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由于专业限制,两次调查的对象均为女生,所以无法从性别差异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3.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网络及网络语言使用现状分析。(1)使用网络情况调查。问题1:你每天花多长时间上网?问题2:你上网做什么:学习、信息交流、娱乐或其他?

调查发现,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上网时间每天3-5小时不等,但几乎所有被调查者每天都花至少两个小时的时间上网。她们上网主要是进行网上信息交流,其次是学习和娱乐。这说明,网络是她们进行信息交流,发表个人意见、观点并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

(2)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问题3:你对网络语言的态度:(a)认同;(b)不认同;(c)持中立态度?为什么?

调查显示,持认同及中立态度的同学占多数。认同的意见大体分为四类:一是网络语言富有趣味性;二是使用网络语言是为了娱乐;三是使用网络语言是一种趋势;四是网络语言代表着一种青年文化。不认同的意见分为两类:一是网络语言冲击传统文化;二是网络语言大多违背语法规范。中立的意见分为三类:一是网络语言是把双刃剑;二是网络语言只是一种语言现象而已;三是存在即合理,不排斥使用。

(3)网络语言使用情况及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

问题4: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网络语言?

A. 用QQ, MSN 聊天时 B. 看帖子、发微博时 C. 办公写作时 D. 其他

问题5:你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是:

A. 完全不懂 B. 一看就懂 C. 有些懂有些不懂

对于问题4,大多数学生的问答是,她们在上网聊天、留言时会用到网络语言。她们的解释是:网上聊天对象基本是同龄人,对比较流行的网络用语都了解,而看帖子、发微博时用一些网络用语显得“很潮”,效果不同。在办公写作时极少用网络语言,但只要大家能理解也会用。有同学表示,平时生活中,如与朋友交谈、购物等,也会用到网络语言。

对于问题5,高达76%的学生对网络语言一知半解。根据访谈发现其中的缘由是:一是有的网络流行语有其产生的现实背景或原因,缺乏对网络语言产生根源的了解就无法明白网络语言的意义;二是有的网络流行语为了达到特定语义、语音效果,与传统语法的表达结构完全不同,这导致了她们对网络语言语法结构产生了困惑;三是有的网络流行语是旧词新解、新用法,有的是表达方式特殊,如用数字、外语或新造字,这些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

(4)对网络语言流行原因、好处、坏处以及网络语言是否最终能融入大众语言体系的评价

问题6:你认为网络语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A. 言简意赅,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

B. 趣味横生、十分幽默诙谐

C. 时尚前卫是新时代的标志

D. 灵活多变可表达不同情感

E. 张扬个性以引起别人重视

F. 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

问题7:你认为使用网络语言的好处是什么?

A. 使消息传播更加简洁生动

B. 丰富语言表达

C. 提高交流效率,使语言表达简单化

D. 使网络生活趣味化

E. 其他

问题 8:你认为使用网络语言的坏处是什么?

A. 冲击传统中国语言,打破原有的语言规范

B. 加深与长辈间的代沟

C. 容易误导青少年的语言学习,形成错误的表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