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前景实用13篇

财会专业前景
财会专业前景篇1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成熟,在目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信息技术被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财会专业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将信息技术融合其中,由于财会专业本身和经济密切相关,如今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市场环境下,更加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具备丰富经验、高水平、高素质以及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才能够具备未来发展前景,所以,在目前高校教育的过程之中,针对高职财会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是一种极为重要选择。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财会专业教学特征

在目前各大事业单位以及各企业之中,财会工作应当日益实现信息化,这是事业单位以及各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如今财会工作岗位日益需要精细化工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并不是以人工模式开展工作,而往往是以软件以及计算机作为主要的工具。所以,在目前,针对财会专业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进一步的加强财会工作的信息化,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切实的保障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可以符合目前财会工作主要形式,进一步的强化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要促使学生掌握信息化为主的职业技能,这是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财会专业教学的重要特点。

三、适合于信息化环境的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一)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使实践教学网络化

在目前财会工作的过程当中就应当逐步的实现信息化,这也可以促使当前财会工作的各大环节实现网络化连接。在高校方面,应当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同时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高度尊重信息社会的网络形态,要促使实践教学教育活动可以逐步转变成为网络化的教育教学,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一体化的教育教学平台,这样促使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学会更多的财会专业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熟练掌握财会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素养。另外,还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的感受到财会工作网络化的特点。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目前的高校融入专业知识资料库以及专业技能练习资料库等,这样才能够切实地满足学生在实践和理论方面的需求,除此之外,在目前高校开展一体化网络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兼容多种模式,比如最常见的pdf软件以及office软件等。除此之外,在目前的高校财会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当前对于课件形式加以转变,要切实保障课件的多样化,例如要具备视频、音频、图片等教育资源,提升课件的生动性、直观性等。另外,在网络教学平台当中还需要对于网络教学标准实现良好的融合,比如高校一体化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过程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的良好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能够实现财会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场地。在网络平台之上,并不像传统的教学场所,网络平台可以让学生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制约和限制,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可以充分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独立思考的需求。

(二)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目前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加强对于财会专业的培养就应当采取递进式实践教育教学模式。但是,想要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具备财会工作技能和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并不是依赖于几次实践操作以及学习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开展财会实践教学活动要促使学生将传统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要将理论教学和财会技能教学二者相互融合起来,所以,这就需要高校的学生应当学会财会专业相关知识,同时需要促使信息化实践操作模式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高校就应当加强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广泛运用。首先,第一个阶段就需要对于财会专业学生开展基础性实践教育教学活动,通过使用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促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和消化财会专业的知识内容,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日后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个阶段,学生经过第一个阶段之后,基本上掌握了相应理论知识以及财会技能,之后就需要促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要让学生开展自主实验,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具备应用计算机能力以及具备丰富专业知识,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科学合理的引导,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于学生的专业性思维的培养;第三阶段,需要加强对于学生财会技能实习活动,要求学生尽量到社会上去实习,学校要和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岗位上得以实践,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素养。

(三)以环境模拟为主的实践教学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会专业日益重要,财会专业本身是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相关的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够胜任财会岗位。所以,这就需要目前的高校为学生安排各种实践的机会,但是即使高校为学生安排了符合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各种实践活动,然而,真实性却有待进一步的考察,学生往往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但是对于突发性的会计工作事故并不能够有效地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大高校需要加强环境模拟为主的实践教学活动,要在高校当中建立相对真实工作环境,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可以加强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财务工作之中来,为促使实践技能水平提升提供相对真实的平台,增加实践教育教学效果。

财会专业前景篇2

1非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现存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很多非财经类高校也开始尝试开设会计专业,自开设以来非财经类高校的会计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大量高水平、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但是在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非财经类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培养目标不明晰

2001年以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分行业会计制度,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是分行业进行的,培养出来的是服务于不同行业的“专才”。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统一会计制度,取消了会计制度的行业划分,会计制度不再分行业制定,在统一会计制度指引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从“专才”转向“通才”,开设的专业课程不再考虑行业背景和特点。但是毕业生就业去向是分布在各行各业的,仍然要面对所处行业的特征和背景。会计制度的行业划分虽然取消了,但是各行各业的不同背景和特点还是存在的,不同行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仍是有其特殊性的。然而在“通才”教育模式下,各个高校的培养模式大同小异,都未给学生讲授具有行业特色的通识知识,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模式化和同质化削弱了会计的行业特色教育,培养出来的会计毕业生就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尤其是非财经类高校,本身缺乏学科优势,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又没有结合学校或所在地区的特色和优势,显然其培养出的毕业生很难与财经类高校的学生相抗衡。

1.2与市场需求不吻合

会计学是强调实践性的一门学科,跟理工类学科及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很多非财经类高校,并没有专门为会计专业老师制定考核标准,也是注重对科研的考核,这就导致会计专业教师仅把科研作为工作重点,轻视教学。另外,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对高校的考核过分重视教师的学历、科研成果、留学背景等,导致高校在引进人才时并没有考虑教师的实务经验,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实践知识。再加上,非财经类院校没有学科优势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实习实践机会也较少,使得培养的学生与市场的需求不吻合。

1.3自身特色不明显

非财经类院校一般都会根据自己的学校背景制定自己的办学特色,课程设置一般也遵从学校背景。例如,海运类高校可以倾向于船舶、航运行业等人才的培养,在会计人才培养上,可以开设水运会计、航运会计等特色课程形成自己的人才特色。但是很多非财经类高校并没有立足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具有针对性、专门化的会计人才。有些理工类高校给会计专业学生多开设了几门理工科课程,人文类高校也给学生开设了文科课程,但是都没有结合会计学科,培养的学生并不能满足行业的会计人才需求。

1.4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非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软件应用”等,但是对专业课程体系以外的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课程体系重视不够,例如“财政学”“税法”“金融学”“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等课程,而这些课程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是非常有用的。另外,基于学校硬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非财经类高校普遍忽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专业课程大纲仅是围绕课本理论知识,只是就题论题,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非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非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2.1基础课程缺乏重视

非财经类高校会计学科由于缺乏学科优势,往往不能得到学校的重视,限于资金、师资力量投入不够,非财经类高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基本都是100多名学生的大班授课。在此教学环境下,教师只能是单方向的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罗列和解释,很难尝试使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互动式的双向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在下面做笔记,缺乏创造性、主动性,学习热情很难被激发,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也不容乐观。

2.2实务经验丰富的教师资源匮乏

基于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对高校的评估机制,使得学校在招聘人才时过分重视学历、留学背景、科研成果等,引进的很多博士、博士后教师虽科研成果很丰硕,但多是从“校园”来到“校园”,完全没有任何实务经验。另外,高校每年的绩效考核与教师科研工作量有很大关系,一些讲授会计核心专业课程的老师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科研工作上,忙于、课题研究,不重视专业实践经验的积累。会计学又是重视实践经验的学科,缺乏实务经验的会计专业教师很难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

2.3学校投入不够

从硬件设施看,由于非财经类高校的会计专业没有学科优势,得不到学校领导重视,虽然大多数院校都配备了实验室,但从调查结果看,实验室资源还是比较匮乏,不能满足逐年扩招的需要,而且有些设备也都形同虚设,计算机设备配置过于老化,相关财务、审计教学软件与新的现行的会计制度不匹配。从师资投入来看,非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的专职教师数量过少,有些教师甚至一个学期身兼4~6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任课教师的“术业无专攻”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3非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改进建议

3.1找准自身特色

目前非财经类院校的培养目标相差无几,均是培养出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教学、科研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各个院校的课程设置也没有较大差别,完全没有体现出学校的自身特色和行业背景。而这些特色、背景正是有些财经类院校所没有的,所以非财经类院校一定要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校的行业特色紧密联系起来,将普遍性的培养目标具体化。例如,如果学校不仅招收本科生,还具有硕士、博士的招生资格的话,在本科生的人才培养上,可偏重于对会计基础理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一步的深造打下基础;如果学校的行业背景比较突出,由于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在相关行业工作,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多开设一些相关行业背景知识、业务流程和其特有的会计知识的介绍。例如,航空类高校可以开设航空概论、航空企业会计等。

3.2改革课程体系

一是强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高质量会计人才必备的条件,非财经类高校对于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增加任课老师的数量,尽量做到30~50人的小班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二是适量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开设的专业课程不能仅局限于会计领域,与会计相关领域的课程也可适当开设,如“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数量分析法”等。三是加强实践教学。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应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及时更新相关的财务软件,积极引进具有实务经验的师资。将课程重点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转移: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置身其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校应充分利用所处的行业背景,加强校企合作,尽力多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机会。

3.3加强师资建设

一是在引进师资时,不能仅看重人才的学历学位、科研成果等,应加大引入虽不具有博士学位但实务经验丰富的人才。二是由于会计学科较强的实践性和实务性,对于会计专业教师的业绩考核不能“唯科研论”。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政策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同时可以提供一些资金资助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走入企业”,丰富教师的实务经验,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定期邀请会计实务界的专家来校与师生做交流,使师生及时了解会计实务工作的情况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参考文献:

[1]杨有红.二十一世纪的会计和会计教育[J].会计研究,2000(8).

财会专业前景篇3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非常快,高校也在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实现大众化。财务管库专业的大多数毕业生都会从事会计与财务管理相关的职业,会计侧重账务处理过程,财务管理则更注重成本与资金的管理。我国企业财务系统正处于发展与完善的阶段,很多中小企业还处在认为会计人员是可设可不设的闲职,不能生产出实际价值。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局面会大大改善。在高等学府受到教育,在基层工作岗位积累到实际经验的财务管理人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弓箭。干财务工作的不需要多么高的学历,重要的是“越老越值钱”。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不能得到很好的待遇和很好的职位,更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简要介绍

财务管理专业是我国管理学科中的一个新兴的、极具发展前景的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主要是根据市场的发展状况,对公司财务金融人才需求的专门化要求,面向公司理财和金融两个领域培养的专业性人才。1998年,我国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决定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并陆续开始招生。财务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的是财务与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原理与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方法与实用技巧的基础训练,培养出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主要是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坚持教师教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行中的重要性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计划的财务管理活动。其中管理的核心就是企业财务活动体现的财务关系,这其中主要包含有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客户等之间的关联。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主要是帮助企业实现自身制定的财务表现水平,并且不断的改变财务行为,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人们一度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等同看待。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就相当于链条,链条一旦失灵,机器就不会正常运转,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大量的管理和理财等知识与能力的专业人才。

四、财务管理专业从事的职业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对口的工作就是做会计,这也是最为常规最为妥当的一个职业。但是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放弃这样一条职业道路,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多,市场竞争激烈,同时也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有限。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十分片面的,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基础和普通人才太多,优秀的财务人员较少,所以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想做优秀的财务人员,首先是要把基本功练扎实,专业知识要做到十分的通晓。最好可以熟练掌握与运用一种以上的财务管理软件,利用多媒体帮助自己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基本技能都已经熟练之后参加真正的实行以达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要多多注意观察自己的老师对工商税务和公司内部的沟通技巧,进而仔细揣摩。多多尝试到不同的公司企业。不同的行业中去实习,以方便自己积累多方面的经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实习的越早对于学习的效果就越好,最好可以在大一的寒暑假就开始实习,次数越多越好,最好是每个假期都进行实习。除了了解企业内部基本的财务状况,能更好的适应变化极快的人才需求市场,专门的职业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多多参加一些财务方面的专业培训,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

财务管理专业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职业,是相对一个很容易规划的职业。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有很多的职业方向:1.外企或者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2.进入专门的财务公司;3.银行等金融机构等。但不管是哪个方向的财务工作,尽量要争取向高端方向发展,做高精尖人才。

五、总结

企业财务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继续发展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就业前景也是十分的良好。希望改专业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将基本功抓牢,多多实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者单位:重庆超力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孙建萍.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考试周刊,2007(48).

[2]刘利群.区域特色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初探—以浙江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3]王斌.关于优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3).

[4]左小明.国际化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3).

[5]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财务管理人才建设的市场需求分析与培养设想[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6]黄维干.财务管理人才面临的环境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J].集团经济研究2007(21).

[7]任国瑞,段宗志.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8(29).

财会专业前景篇4

一、当前我国旅游景区财务风险防范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有些景区财务管理的目标不太明确

由于我国旅游业作为现代产业性的大发展起点较晚,发展较快,使得旅游景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综合管理水平落后于现实需要的现象。其中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许多旅游景区都还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目标,导致了旅游景区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不优化和不科学,从而造成旅游景区运营不规范,仅将门票收入作为最主要甚至唯一的盈利收入,而不重视对多样化盈利模式的开发,进而影响和制约了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的落后。

(二)有些景区未按权责发生制要求

登记财务账目一些景区尽管建立建全了成本、费用、收入、支出、固定资产等分类账及科目,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预算等会计基础工作基本走向标准化和制度化,也能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旅游行业会计制度,统一使用财务软件,对原始票据、会计账簿有专门的人员来管理并各负其责,但是,日常管理不严,财务控制不到位,没有按照会计法、财务制度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权责发生制,做到日清月结。如:原始凭证跨年入账,与实际年度不符。因为一些景区是按查账征收管理,一旦税务稽查部门检查财务账目,肯定要出现罚款现象,因为原始票据、报销单与记账凭证子细目三方不符,政府相关部门不予认可。

(三)有些景区印鉴管理制度不规范

印章是景区经营管理活动中行使职权的重要凭证和工具,印章的管理,关系到景区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甚至影响到景区的生存和发展,为防止不必要事件发生,维护景区利益,必须建立健全印鉴管理制度。有的景区财务章、法人名章、公章、银行网上U盾都由出纳员一人管理,且出纳员一般都是景区的“亲信”,地位高于其他财务人员。按会计法等相关规定是不允许的,但由于景区内部监管机制失灵,使得景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财务风险隐患。

(四)有些景区没有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

收支两条线管理,是指具有执收执罚职能的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含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实行收入与支出两条线管理。明确划分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的流动,严禁现金坐支。而有的旅游景区财务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和混乱,没有把国家财政部门的专项拨款“专款专用”,没有实行收支两条线。成本核算混乱,账目设置不规范,缺乏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没有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成本核算不真实、不准确。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旅游景区财务风险防范及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建章立制,健全景区内部收支管理制度

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旅游景区财务管理实施办法》,严格经费收入管理,严格经费使用和报账程序。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杜绝非正规发票入账;严格执行预算,不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严把资金的出口关,对大额费用开支需事前申报,坚持重大财务事项由集体研究决定;坚持财务收支公开透明,要定期向职工公开财务执行情况,自觉接受景区全体职工的监督;加强对景区各部门报账经费的监督,凡大额支出必须由主要负责人复查签字后,方能报销。同时,旅游景区管部门要坚持“不踩红线,不失底线”的原则,领导干部要带头严于律己、公私分明,财务人员要带头遵章守纪、不谋私利。要严格按财经制度办事,坚持原则,严格把关,财务部门在研究问题时要敢于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事项说“不”。要帮助规模较小、开发较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旅游景区尽快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从体制和机制层面来增添措施,防患未然;对审计、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整改落实。

(二)精细管理,切实落实景区财务规范

财务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把景区的钱管好、用好、用活,在财务管理中提升管理人员素养,拓展服务职能,努力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因此,旅游景区应制定完善《旅游景区系统财务报账操作规范》,发到景区各工作人员,便于全体人员了解报账程序,规范报账流程,达到更好地实现财务规范管理的目的。同时,要开源节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倡用小钱办大事,做到既确保各项工作的必要费用开支,又要厉行节约。对于个人来讲,景区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要深研政策,精通业务,特别要在政策、制度、技术上做到精通和专业。对于景区管理机构来讲,要加强内外培训,凝聚共识,既要加强对财经纪律、财务知识、中心工作的培训,又要加强对新制度、新手段、新方法的培训,特别要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对财务的管理。对于工作来讲,旅游景区财务工作要强化制度,注重规范,从制度上、规范上下功夫,促进旅游景区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化、规范化。

(三)加强培训,提高景区财务人员能力素质

一方面,要经常性地组织景区领导、财务、会计、报帐员等参加财务管理及财务常识业务知识培训,集中学习《会计法》和《财务管理办法》以及有关规范财务管理的文件精神,通过培训学习,使大家熟悉财经法规和各种会计准则,在处理各种业务事项中合法、合理、规范财务运作,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和电算化操作水平,熟练掌握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准确处理会计事项。另一方面,要本着关心、爱护、帮助和严格要求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旅游景区财务监督和检查的力度。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财务检查和督查工作,特别要重点抓好旅游景区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和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要通过定期审计,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远程网络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切实帮助旅游景区财务人员规范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四)规范台账,加强旅游景区固定资产管理

对景区内部购置的设备和物品及时登记入账,做到资产账物相符。办公室、后勤部门要与财务人员共同配合,积极管好旅游景区的财、物,完善物品的登记和领用手续,避免财物的损失。确定由景区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整个景区固定资产的购置、入账、清查、报废,管理景区固定资产卡片,定期盘点,对景区固定资产负总管责任。各景点负责人是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使用人员对固定资产负直接管理责任。对景区会计、各部门报账员也分别明确职责,使旅游景区财务管理工作分工具体,职责明确,运转有序。

三、结束语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积极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其中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在促进我国旅游消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在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维护加大投入的同时,也对旅游景区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我国在旅游景区财务风险防范及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旅游景区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旅游景区财务管理,从而为旅游景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春丽.旅游景区财务风险防范及财务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商贸,2013(25):142-143.

[2]马和金.现阶段旅游景区的财务管理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68-69.

[3]吴权.浅析旅游景区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监督[J].知识经济,2015(21):53.

财会专业前景篇5

会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需求量巨大,凡是企业必须需要会计。大企业会设立专门的会计机构;小型企业可能不设有会计岗位,但也需要会计机构记账、报税等。可以说会计是万金油的行业,必不可少。

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们要有一定的经济、管理、会计以及法律方面的知识,毕业生们将来可以在各大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从事相关的职位。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要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话,相信日后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业前景也是比较理想的。

会计从业职务海纳百川:会计、出纳、审计、税务、金融机构从业、教育培训、统计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用不到的。

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做账、报税、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是一项全能的工作,越是经验丰富的会计,越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当然工资收入也相当可观。

拓展阅读:会计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大企业、银行、酒店、学校等等地方工作。可从事鉴证,审计,税收,公司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破产清算,法务会计,预算制定,商业咨询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贸易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新能源;

2、互联网/电子商务;

3、贸易/进出口;

4、金融/投资/证券;

5、建筑/建材/工程;

6、其他行业;

7、房地产;

8、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会计、出纳、财务经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会计;

2、出纳;

3、财务经理;

4、财务主管;

5、财务总监;

财会专业前景篇6

二、 财经院校和同区域其他高校资环专业办学情况对比

为了实施差异和错位竞争,进一步办好财经院校的资环专业,需要结合财经院校的地域特征,对比分析财经院校和所处同一地区其他类型高校资环专业办学的差异。限于篇幅,这里以甘肃省的相关高校为例。目前,开办资环专业的在甘高校有 6 所,其中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大专层次,陇东学院2010年才新增,故这两所学校不作对比。在考察的4 所在甘高校中,作为综合性院校的兰州大学开办时间最早,在 1998 年教育部第四次专业目录调整后就开办了;西北师大和甘肃农大先后在2001年、2003 年开办;兰州商学院较晚,2006 年才招生。从最近几年的招生规模看,兰州大学走精小化道路,年招生数在25~35 人之间,其他 3 院校基本都在 50 人左右。从招生种类看,除西北师大文理兼收外,其他都只招理科。从办学条件分析,在学科背景上,兰州大学和西北师大都以地学为背景,甘肃农大以农学为背景,兰州商学院以财经为背景。在学科门类的组成体系上,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地理科学类有三个,即地理科学、资环和 GIS。兰州大学和西北师大地理科学类三个专业都有,且开办了与资环相关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甘肃农大地理类的开办两个,另外开了一个相关的环境类专业,而兰州商学院只开办了一个。在专业方向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兰州商学院以环境保护与治理为专业方向,其他三所高校该专业重点方向都放在“规划”上(见表 3)。其中,兰州大学在城乡规划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方向基础上,拟增加“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并作为重点和特色方向[ 3 ]。在实践教学环节和条件方面,兰州商学院明显不足,在实验项目开设数、专业实习体系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有许多尚待继续努力的空间(见表 4)。

三、财经院校资环专业办学存在的不足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办学特色不明

从全国 10 所财经高校资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看,似乎囊括了资环专业涉及的资源、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人才定位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级专业人才,创业型人才,复合应用型人才等几大类上。这种情况下,难免出现“广而不精,宽而不专”的尴尬。在专业办学特色上,一些院校注重规划特别是城市规划,也有偏重旅游开发规划管理。例如,广东商学院设置了城乡规划与管理,减灾防灾与灾害经济两个专业方向;云南财经以空间信息,国土资源评价与管理为专业方向,实际执行后者;兰州商学院以环境治理与保护为方向。除此之外,其他大部分院校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见表 5)。但是,有明确专业方向的财经院校资环专业,与其他类型高校的资环专业相比,没有凸显地域性和财经性的大学科背景,办学特色不够鲜明。

(二)实践环节不强,竞争能力不高

据麦克斯 - 中国 2010 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资环专业就业对口率为44%,是就业对口率最低的十大本科专业之一,列倒数第八[4 ]。这一数据是从整体上反映各类学科背景资环专业的情况,财经院校资环专业就业情况没有专门的统计,不过,据行内初步了解,相比理工院校同类专业,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更不如人意。这与财经院校资环专业实践教学薄弱不无关系。资环专业作为理工专业,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理工院校相比,财经院校在实验条件和实践平台,实践环节所占总学分的比例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学校 实践教学环节和条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理财”结合不紧,专业优势不彰

从一些财经院校资环专业毕业生的去向看,从事与财经学科背景有关的销售、物流、会计和法律等行业的工作占有相当的比例。这说明财经院校的资环等理工专业,不能纯姓“理工”,要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拓宽就业渠道。同时,比较其他类型院校的资环专业,综合性大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优势明显;师范类和地矿类院校的地学有较厚的学科基础,大多侧重规划本身也有比较优势;财经类院校的比较优势只能在经、管、文、法上,但目前一些财经院校的资环专业在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构成等方面,作为理科的资环专业和财经院校的大学科背景的“理财”结合上不够紧密,以致专业优势不够明显。

四、财经院校资环专业的办学对策

(一)找准目标定位,优化培养方案

毫无疑问,财经院校的主要资源和重点以优势的经济、管理为主,资环作为理工专业处于边缘。如何将这种边缘专业办出特色和办出水平,关键在于找准目标定位。特色的内涵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财经院校理工专业尽管占据比例不大,但理工类专业在整个学校的学科体系中,具有配合优势学科、拓展学科增长点的作用。基于此,财经院校资环专业要办出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就要走“理财”结合的道路,依托学校的经济、管理优势学科,遵循该专业综合性和边缘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点,借鉴吸收同类财经院校的办学经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同一区域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形成错位竞争的格局。以兰州商学院资环专业为例,笔者对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如下(见表 6)。

(二)进行分类指导,优化课程体系

财会专业前景篇7

一、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将“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任务。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其中,就提到“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西方主流的观点认为,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和学校外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而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更为宽泛,工与学的结合不仅仅是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参加工作的“阶段式”结合,更应该是和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改革相联系的“全程式”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基于工学结合理念构建的实践教学自然地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

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不重视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

理论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个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的部分。财经类专业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课程专业知识陈旧,教学内容脱离财经工作实际,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强;二是理论课程的教学实验内容和实验学分所占比例偏低,专业应用能力较低;三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即便是广为推崇的财经案例教学,教师也常常满足于自身的说教与分析,忽视师生的互动环节;四是忽视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现象较多,某些基础实验内容前后课程没有衔接好。

(二)没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

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拥有设施齐全、功能强大、具有生产现场模拟训练或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财经类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相对工科类院校而言,财经类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无法充分满足开展财经类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二是基地设施陈旧,实训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脱节,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发展需要;三是不同实训项目及实训环节之间衔接性差,综合性实训项目少;四是缺少造血功能和发展空间,实训基地只有正常的教学和少量培训任务,社会服务性差。

(三)流于形式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关键性环节之一,是校企合作育人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必要环节。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深入到企业中去学习和锻炼,才能理解和掌握企业是如何进行成本核算的。财经类专业学生在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学生虽然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极大的工作热情,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实习单位并不重视和关注学生技能的获得,没有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没有提供足够的场地和岗位,没有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而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所安排的工作主要是一些层次较低的重复性工作,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实践锻炼;二是由于财经专业的性质特点和财经专业毕业的学生人数较多,经济管理类企业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实习岗位,因此,很多财经类高校无法统一安排毕业生进行实习,无法对所有的实习生进行指导和监督,致使实习时间和实习效果难以得到保障;三是专业实习的考核制度有待健全,实习考核对激发实习生实习热情、调动实习积极性必不可少,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具体导向。在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中,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考核项目不全面,考核方法不科学,实习成绩评定随意,难以准确、客观和公正地评价实习生实习表现,学生意见很大。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结合工作岗位实际,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是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中涉及的理论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即通过给予学生感性认识,使其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它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一系列的现象,并将其与理论中所描述的规律相印证,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它对全面加强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西财经学院要求各专业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求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和思路。要做到企业参与,架构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内容。甚至根据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订单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相应岗位工作。同时,依据工学结合的设计理念,精简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实验内容和实验学分的比重,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应用能力;淡化财经学科之间界限,强调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与衔接。广西财经学院在新生入学时按照大类招生,在大学前两年,按照经济学大类、管理学大类进行通识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专业兴趣,在大学后阶段再选择专业,强化专业训练,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此外,在实验教师的选择上,引进财经界专业人士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建立一流的校外师资库,让他们参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和教学。

(二)根据工作场景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方式

工学结合的教学情境是通过分析财经工作岗位性质和实际财经工作任务和流程,以某一任务为教学单元,将真实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知识技能点进行的教学环节设计。在课堂组织上,模拟工作场景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岗位和工种组成的项目小组,由项目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代替学生个体的课堂学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专业的兴趣。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使用以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一是企业参观。组织学生到银行、证券公司等财经企业进行企业参观和市场调研,实地了解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规程,或邀请企业家或优秀的往届毕业生对在校生进行现身说法,体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加深对财经专业的感性认知,树立就业目标。

二是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训与招聘》、《效绩管理》等课程,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三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企业经营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设身处地地从实际的教学场景出发,设想可能遇到的种种障碍、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方案。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能较快地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

(三)校企合作,建设高标准的实训基地

要建设高水准的财经类专业实训基地,需要不断加大投入,探索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模式和持续合作发展机制,争取财经行业、企业对校内实训基地在设备、技术、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建成资源共享的现代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解决实训内容与企业真实生产脱节的问题,使实训场所能体现财经企业经营环境下生产、管理的真实情景,按照财经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的要求进行实操训练。在实训内容上,建议加大财经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和应用,使学生通过实训得到财经基本能力、财经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训练。另外,增强校内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为生产第一线和社会服务,对校内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社会人员进行财经技能培训,承担科研项目和企业攻关项目,承接企业订单,实现实训基地的造血功能,搭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除此之外,学校可以考虑拓展提供财经服务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这些企业属于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对于财经专业人才的需求比较大,通过订单培养、技术服务等深化双方合作关系。

(四)校企合作,提高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效果

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寻找一条与财经行业、企业高度融合、利益和风险共担、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之路是提高财经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效果的一个重要保障。探索利用高校财经类专业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主动联系企业,承担企业的科研攻关项目和对企业进行员工素质能力提升培训,主动为合作单位或实习基地单位解决技术、服务、管理方面的难题,建立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形成双赢格局,建立牢固的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建议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对和高校建立了实习基地并接纳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和培养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关系的企业,在税收、财政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促使和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地寻求和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动力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中,提供具体的工作岗位,指派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认真考核,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工作岗位动手能力的同时,接收实习生作为企业的正式员工,实现实习和工作的无缝对接。规范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建立专业实习实训目标任务和考核监测体系,实习单位和高校双方各按一定的比例综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准确、客观和公正的实习成绩评价制度才能激发实习生实习热情、调动实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钱丽,肖仁桥.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80-181

[2]成加兵.财经类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J].市场论坛,2011(3):93-95

财会专业前景篇8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被充分地运用到各行各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的工作提供了方便。计算机技术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这种信息处理技术,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记录和处理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各项活动的展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要立足于信息化技术的要求,培养新一代的财经人才,进而满足信息时代企业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

1信息技术和高等财经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对传统的技术人员的冲击也较大。比如在经济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进行宏观经济的检测,使调控手段更加及时有效。同时,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扩大,影响力扩大,虚拟企业产生等,这些是传统行业和传统的财经人才做不到的。所以,高校就要立足于现状,实现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进而提高财经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达到相应的职业技术要求。其次,由于信息的诞生和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诞生了许多网络经济模式,比如,电子商务等新型的经济模式正在迅速发展,大有取代传统经济的趋势。目前网络经济已经占据了经济市场的主体地位[1]。传统的财经人才不具备相关的工作能力,比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以及网络财经监督等。这就需要高校财经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当前的社会现状相符合,不断更新财经人才的知识结构并提高其综合能力。最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对高校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影响,这就要求高校要积极地推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立足于当前社会的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就业,实施符合信息化背景下财经人才的培养模式。

2信息技术背景下高等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高校缺乏对信息技术和财经人才培养融合的意识

尽管当前各个高校都在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但是,真正将计算机技术和某一个专业进行彻底的结合还没有出现。同时,也没有重视信息技术和专业相结合培养的重要性,在财经课程教学中也是如此。所以,这就造成当前高校财经学生缺乏相应的计算机基础,缺乏利用计算机解决财经问题,以及在财经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以致学生不能满足社会财经类工作的需要。

2.2缺乏明确的信息技术培养标准

尽管一些高校将信息技术引进了财经人才培养中,但是并没有建立明确的信息技术培养标准,而仅仅是学校主观地、片面地对学生实施所谓的信息技术教学。按照相关标准,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以下几个方面共同组成,它们分别是: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以及信息技术[4]。学校要求学生充分掌握足够的信息技术知识,建立信息意识,从而能够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实施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够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开展此类财经工作,能够将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融入财经工作中,创造一定的价值。很显然,目前高校仅仅是在表面上实施了信息技术的培养,而没有深入理论和实际教学,构建具体的教学标准。

2.3没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实施人才培养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也引进了许多计算机电子设备。比如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但是,这些设备的购置和引进并没有将其充分利用到财经教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没有让学生真正学习到计算机技术,而仅仅是传统的说教形式的教学,不仅忽略了学生当前相对更重要的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没有让学生在良好的计算机环境下充分实践,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下降,不能做好计算机技术背景下的各项工作。

3信息技术背景下高等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措施

3.1培养和提高相关教学人员的意识,建立信息技术和财经专业的融合管理机构

首先要培养和提高高校相关教学人员的信息技术和财经专业相结合教学的意识,让教学人员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财经类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明确当前社会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两者相融合,实施教学,提高财经类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2]。其次,要建立信息技术和财经专业融合的管理机构,推动学习新信息技术和财经专业的有效融合。比如,可以设立以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成立的信息技术与财经专业融合委员会,进而发挥机构职能,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研发和制定适合于信息技术和财经专业相融合的教学措施,从而推动信息技术和财经类专业的有机结合,培养出具有信息技术和财经专业能力的新型人才,满足社会和人才发展的需要。

3.2提高高校相关教学人员的信息素养

高校相关的财经教学人员作为教学的主体,理所应当地要具备良好且健全的信息素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标准。意识到将普及信息技术和培养财经人才是一场教育革命,并切实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3]。从而不断地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素养,树立起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理念,并牢固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和财经人才培养相融合,从而推动信息技术对财经人才培养的发展。

3.3合理利用资源,将高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进行优化配置,转变财经人才教学模式

当前,各高校已经引进了许多信息技术的工作和建设了相应的教学设施,这就需要高校在提高认识和建立“信息技术和财经专业融合委员会”之后,就要将高校相应的教学设施和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接触到信息技术,并尝试着利用信息技术在财经领域的应用。同时,高校还要丰富教学资源,构建信息技术财经实验实训室、创新创业室、信息中心等,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全面开放。同时建立相应的评测系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明确了解自己的信息技术掌握能力,进而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从而优化信息技术背景下高等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4结语

信息技术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将信息技术和财经专业有机结合地进行教学,这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的成才以及人生发展的需要。所以,高校要转变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和财经专业理论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李国祥,夏国恩.区域国际化卓越财经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创新[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3(3).

[2]娄兆麟,殷杰兰.在高等财经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财会专业前景篇9

财务教育主要是指财务会计教育和财务管理教育。通过进行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等方面的知识的专业教育,培育出从事财务管理教育、金融管理、工商管理、科研、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型人才。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专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专业素养的深入解读,结合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出一批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具备扎实基础、较高综合素质、有创新合作意识、财务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

二、当前财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财务教育发展新环境

1、财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培育“精英人才”而非“专业人才”。“精英人才”注重对专业知识的精通,学习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的钻研于某一特定领域只会使个人眼界更加狭窄,不知变通,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专业学科的进步,最终被社会所淘汰。而“专业人才”则要求更高,不仅要求精于专业知识,还要求人才具有更加高的素质:基础知识扎实、知识储备雄厚、团结协作能力强、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过关。当前财务教育面临的考验就是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教授,而轻于选修课、特色课程以及实验课的安排。不能够满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二)当前财务教育课程设置较为不合理。应当“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夯实基础、专业过关,具有高素质、高能力、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设置能够弥补专业人才能力差的不足。(三)当前财务教育教学方法略有落后,应当转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引进国外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教材。包括自主学习、创新意识的培育。打破传统的只注重枯燥课堂,注重应试能力,而轻视专业能力实践,并能够联系现实经济生活进行教学。

2、当前财务教育的新环境:(一)信息化新条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新环境下企业对信息的运用、发展也对财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二)经济全球化新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紧,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财务教育也应当加紧国际化的步伐,不断的开拓新视野,引进新的财务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模式。(三)国际化新背景。经济全球化伴随着国际间经济活动的交流深入进行,财务教育中在引进国际化理念的同时,更要注重本土财务教育的根基不动摇。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走出有本国特色的财务教育道路值得思考。

三、新背景下财务教育的服务方向和培育目标

1、以就业为导向的财务应用人才的培育

应用为导向一直就是教学的目的。专业人才服务经济社会,也是财务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财务教育不能够只局限于传统的记账、做账与核算,还应该培养能够对财务数据综合分析、综合应用的人才。这种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侧重点:(一)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面向就业,首先要了解企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性来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财务教育中成为主导。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的提升,包括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就业能力的提升。除了掌握必要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对财务数据的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处理能力。而就业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计算机能力、学习思考能力都很重要。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竞争力。(三)要形成科学的就业导向型人才培育模式。无论是财务教育还是其他教育,教育模式构建很重要。根据人才实际状况以及行业人才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育模式。结合网络教育,互动实践,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拓展学习范围和方向,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全面发展。(四)注重实训和实践。课堂实训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校外实习增强应用技术的培养。理论和实务并重的财务教育,才能适用于行业需求。专业实训和创业实训并重,模拟实训和岗位实习相结合,计算机实训和传统财务项目实训相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就业导向型应用财务人员的培育,目的是为全球化经济背景的财务活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储备财务后备人员。这其中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训模式,从而不断提升财务教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增强学生日后在财务岗位上的个人优势。

2、国际化财务人员的培育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变革的一个趋势。国际化财务人员的培育也成为财务教育的培育目标,从而服务于财务的国际化管理和应用。培养国际化财务人员主要有以下几个侧重点:(一)制定国际化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目标。开设国际化的课程,引进国际化财务教育的教学新模式、新思维。注重“国际化视野”“全球化”视野的财务人员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重。高素|和实践能力兼具。财务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更具国际化内涵。比如说设置双语教材进行教学,引进国外的课程与教学模式,设置国际关系、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让财务教育内容接触到国外财务教育的前沿,展现国际财务发展的现状。(二)运用国际化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准确定位财务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引进国际化职业资格的考试培训体系。以上两点都为国际化财务人员培育提供了新思路。

四、总结

结合经济全球化和财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对财务教育的服务方向和培育目标提出了“就业导向型应用财务专业人才”和“国际化财务人员”的新方向。究其根本无外乎两点:着重于财务基础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财务实践实训能力的增强。顺应时展是财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注重财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成为财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把握新趋势新方向的条件下,积极开展财务教育,一定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更加坚定的充实人才保障。

财会专业前景篇10

在全新的21世纪,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其影响最大的调整机制就是产业调整升级,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环保节约,并鼓励创新高技术产业及全新型产业,使信息技术与工业两者相互融合。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是离不开财经及会计的,所以在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那么我国高职院校对财经商贸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方面也要不断创新及改革升级,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市场的发展。

1 浙江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社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加快了升级步伐,产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包括第一产业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结构比例总体呈增长趋势、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呈加速增长状态。即使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浙江省的市场经济也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但是在此基础上浙江省经济不可保持目前的状态,还是要向前发展的,这就要不停地升级其产业结构。在升级产业结构的情况下,浙江省对社会上的财务会计人才也有了或多或少的需求,以下就分类来说明。

1.1 社会对应用型财务会计人才需求有所变化

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传统型的财务会计人才已逐渐不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对于管理型的财务会计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却呈现趋增的状态。据调查,我国财经商贸专业类高校毕业生和其他专业相比还是比较好就业的,但是也有较高的失业率,在工作中对应届毕业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其工作情况不太理想。随着浙江省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调整,其工业化发展状态也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浙江高职院校就应该结合实际社会情况,注重培养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1.2 社会对能力型财务会计人才需求有所变化

基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及信息技术与工业相结合的情况下,对于财务会计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其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工作,还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及能力素质,比如工作中的决策执行能力、职业判断力、创新力及财务管理能力等。所以,浙江高职院校对财务会计人才不仅仅只培养其基本技能,更要以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多方面发展,培养其多种能力及素|,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财经商贸类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及改革。[1]

2 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高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应建立完善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培养出来的财务会计人才已经满足不了社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背景下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摒弃传统的模式,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素养及创新力这三点的培养上面。所以为了能够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就要全面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机制,创新及建立全新、完善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新的专业调整机制不仅创新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及课程内容,还对实现技术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2.1 以今后就业情况为目的,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在高职教师对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现今社会今后就业的情况,只有明确就业这一点,才能对学生更好地进行财经商贸专业教育。在此专业的制定中,还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及道德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完成课程的基础上还能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对其专业中的知识能够很好地应用。在财经商贸类专业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抓住其专业的特点,比如会计专业,可以从核算、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符合今后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使会计人才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2]

2.2 以今后岗位需求为目的,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岗位需求指的是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对财经商贸类人才的需求。由此高职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使其与今后企业有着相应的联系,对今后企业岗位需求人才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使专业教学发挥出自身作用,使高校毕业生能够符合岗位的需求。高职院校的建校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求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背景设计课程,了解目前社会中对此专业的岗位需求,以此来使教学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在对岗位需求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比如在对会计专业中的《核算》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分析现代企业对这个岗位的实际需求,并且结合相关的规定,对《核算》课程进行创新与设计,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够了解当今社会这一岗位的发展。

2.3 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背景下,现在大部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倾向于上岗就能工作。基于此,高校教师在对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应该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在今后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学校应该与一些企业进行合作,了解现今企业对此专业岗位中人才技能水平的需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掌握专业技能。

2.4 以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考核为目的,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学生职业资格考核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以此来对学生进行评估考核,从而全方位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就业条件。在此过程中,高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学应该着重应用综合性的评估方式,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基础上,对其进行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考核,判定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处理能力。在学生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的时候,要对其严格把关,保证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来获取资格证书。[3]

3 结语

总而言之,构建完善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高职院校中发展新课改的趋势,也是在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使现在高校毕业生能够适应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提高高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培养其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对财经商贸类教学就要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能力,并使学生能够获取有效的资格证书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高技术、高能力及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财会专业前景篇11

美国的院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看重学生的哪些方面,对于申请美国的会计专业应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在这里我暂且抛砖引玉一下:一是申请人的GPA,托福和GMAT成绩。GPA>3.0, IBT>90,GMT>650为好;二是申请人的背景:实习经历或者工作经历,有没有研究成果;三是申请人的PS,个人简历,essay。美国各院校对会计专业申请人的专业背景也有要求,具体分三种:第一种是要求本科为会计专业,必须修完如会计学原理、初级财务会计,审计等专业课程。第二种是不要求本科为会计专业,但需要修过商科相关课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第三种是无专业限制,接受任何专业的申请。由于会计专业竞争激烈,美国Top100的院校会计专业一般要求托福90-100分,GMAT600分以上,GPA3.0以上。是不是分数没那么高的同学就没有好学校上呢?当然不是,美国有4000多所大学,大多数同学去美国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好就业,那么选择更好就业的地区上学就变得至关重要,排名前200的学校都是非常好的学校。

在美国当会计不需要会计证,但是和国内一样,有注册会计师(简称CPA)制度。很多人会说美国的准备周期太长了,需要提前一年来申请。事实真是这样的,朋友的孩子在大三时考托福、GMAT和准备相关申请资料,在大四的九、十月份开始申请,十二份圣诞节前美国大学的通知书就陆陆续续地收到了。其实准备周期长是一件好事,美国学校考查的要点很多,除了分数,它还要看一些特别是个人品质,个人素质,个人能力,研究生还会看你的实习经历,你的研究经历,甚至还要看工作经验。准备永远是越充分越好,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是一种很难得的体验。

二、会计实习经验是提升专业背景的重要内容

美国商科学校不可能录取一个与会计毫无关系的国际生。学生的申请除了硬性条件之外最看重的当属工作经验和实习经验,可见作为一个应届生要申请美国会计硕士其会计经验在材料中的重要性。事实上前50名的学校大都喜欢招收一些有会计背景或者相关经验的申请人,一点会计背景都没有的话建议申请稍微靠后的学校,但最好的办法无疑是在申请前加强自己的专业背景,强化实习经验是不是与会计相关。

对于一些刚刚大学毕业的应届生,大学期间的很多精力要投入到学校课业的完成、托福与GMAT考试,那么专业背景的资历就显得很苍白,如何弥补?有的老师、朋友、甚至中介都会一致的给予非常友善地推荐到国际著名的四大会计事务所、外资银行,或者最好有500强大型外企等的实习经验,这些都非常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但还有很多同学在时间紧、任务多的情况下,别说没有资源,就是通过朋友们介绍进入这些公司实习、短期内走马观花似的学习,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与其说学生未了解到专业的要点,恐怕实习单位的代教老师也不好给学生定位,写出符合学生特质和公司财务要点的实习材料。

虽然朋友的孩子有人为他度身定制一套完善的背景提升方案,但因种种客观原因不能到老师推荐的非常著名的外资银行实习,成为困扰家长和申请者最头疼问题。在万般无赖的情况下,朋友咨询我,我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到怀着一份新鲜一份紧张的心,久久不敢下笔,真是“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滋味”。很多人认为实习或者工作单位的知名度越高越好,通过朋友之子成功案例,也说明其实知名度倒是其次的,国内的企业国外知道的并不会很多,像国内的一些大券商,国外了解的人也很少。而写作的的关键则是申请人要在ESSAY里面说出确实做了实事,学到了东西,力求真实、严谨、即要符合学校的申请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个人水平和能力,还能避免“过度包装”之嫌。

其实,考官看国际生的文书材料,目光停留时间不会很长,所以在这部分要拓宽思路,跳出以往给国内学生写材料的模式,写出会计基础工作的内涵,为出国学子加分、出彩。特别是在语言成绩和研究生入学成绩比同期申请竞争者低几十分的情况下,我们能给申请者提供较好的申请材料,而又能在美国名校申请中创造出奇迹,将是我们极大的荣幸和骄傲。

三、下面是一份中英文实习材料的案例,以飨读者。

实 习 证 明

李明同学于 2012 年1月8号至2 月6号在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财务科实习,由于其表现优秀,于2012 年7 月 5 日至 2012年8月30日再次接受该同学来我院财务实习工作。

在我院实习期间,该同学协助财务科工作人员办理了大量的会计实务性工作。首先,从管理制度方面:系统学习了《会计法》、《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了解公立医院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决算、分析、考核等管理制度;熟悉资金管理业务流程及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其内容涉及医院成本核算、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和会计系统控制。其次,在财务日常工作方面:办理了收入、支出、资产业务的审核与会计凭证的编制工作,发挥了会计审核和监督职责;学习并使用建行实时通付款软件,办理资金支付业务,涉及支票、电汇、汇票等,做到支票与印章保管分离;学习月末结转、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做好账账、账证、帐表一致的核对工作,能真实、准确、完整的反映所受理的业务,可以熟练操作会计核算信息化管理系统。

李明同学通过近三个月的实习提前拥有了会计工作经验,该同学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有较好的协调沟通能力,能按照医院财务管理需要,完成相关工作。

特此证明.

财会专业前景篇12

通过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系统可以得出,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很多不同的内容和科目,主要是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学、注册会计师方向的经济法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与此同时,财务管理课程的教育与注会教学、经济学、贸易学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这些科目的老师也应一起进行研讨,集思广益帮助同学们对这些知识融汇贯通,从而提高学生消化知识的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国内大部分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只是采用记账、理论知识的背诵等方法来学习。即使有其他方法也是老师从银行或会计事务所借一些票据让大家一遍又一遍的填写以期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这样无味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慢慢丧失,并且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也无法与社会企业的要求接轨,导致学生没有掌握必备的技能从而很难成为独当一面的财务负责人。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当前情况下国内大部分应用型财务管理院校的专业课教育仍旧是把理论知识学习做为教学的主要手段,把课本上的内容全部用幻灯片复制过来,通过枯燥无味的讲解使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促使了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记忆,但是却忘记了在当今社会上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的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究其根本就是为了就业,如果学习内容无法与工作有很好的衔接,那么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取。每年期末考试时都是通过试卷的分数来评价这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和是否对知识掌握熟练,这种传统的以成绩论学习能力的方法实在是已经无法与飞速发展的社会接轨,对理论知识的加强学习只能让学生在试卷有一个好的分数,但却无法在社会和企业这这张试卷上获得优异的成绩,这样对社会对学生个人和对学校都是非常危险的。

2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

当下企业对学生的财务管理知识需求千变万化,学校应该寻找切实可行的举措来改变老旧的教学方法。通过探索研究以求得新颖的方法来培养财务管理型人才,其中情景教育学习方法和案例教育学习方法都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赋予教学新的模式,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为老师开展课堂活动寻找新途径。以情境教学法为例,情景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运用到的知识相互合并给学生一个真实模拟的场景,从而对课堂教学的成果取得质的提升,这种教育学习的方法有着很多不错的特性,其促使了实践活动与理论课本重点形成了交融,使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情景教学具体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我的真情实感放到其中去,老师和学生都在课堂讲解中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经过一系列角色表演学生就可以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深刻的体会,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所需的财务管理知识。把不具有感情化的财务管理专业增添感情,使其枯燥的特点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从而使其对财务管理的学习认识更加深刻,而不再片面认为财务管理学习是枯燥的象征。以案例教学为例,案例教学方法作为国内外都非常推崇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就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培养。该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弊端,其弊端主要表现在缺乏实战性和挑战性。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把财务管理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相互合并,把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基础知识作为培养目标和起点,希望可以促进专业人才的进步。

3结合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社会上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要求是既要熟读课本上的内容又要与企业的需求接轨。所以就要求教育者把课本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其中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贸易会计学、经济法等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应该督促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熟练记忆,并且在情景教学与案例教学相合并的实际应用中把理论与实践完整结合。为学生未来在企业中工作中占据有利地位。在实践性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中,会计电算化、实际会计软件操作均需要情景教学方法等多种创新型实践方式来教学,从而满足企业对学生多变的需求,为学生进入社会的各个工作地点打下坚实基础。利用慕课来进行财务管理教学,慕课和微课视频学习是当下社会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工作内容学生可以在实习时发现自身知识掌握的不足,这时可以运用微课对自己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从而为成为出色的财务负责人打下坚实基础。

4结束语

根据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各个应用型财务管理学校都应该发现适合本院校的教学方法并对其教学者不断的培训和创新,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财会专业前景篇13

财政学的发展现状

(1)发展缓慢滞后

面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式,重视和创新财政学人才的培养方式是你尤为重要的。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财政发展和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现阶段财政学的发展面临着缓慢滞后的危机,因此必须加强重视和培养财政学方面的人才。就财政本身而言,它与国家的发展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财政的发展必须依附于国家才能够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在一些学术争论中对于财政学的争议很小,因为财政的本质就是调节国家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前大多数学术派只注重于对于财政学的学术研究,而往往忽略了财政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摆脱以往理论知识的束缚下,我们应该真正关心财政学的发展道路。财政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只有真正的将理论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才能体现财政学存在的价值。

(2)研究对象不明确

在现阶段的中国,对于财政学研究对象的划分并不明确。真正解决财政学的发展问题主要还是要从根本上培养财政学的人才,财政学的价值往往体现于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只要社会还需要财政学,财政学的人才就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财政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同样解决财政问题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人才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进发展的动力,高度重视财政学人才的培养也是立足于经济的长远发展考虑。

财政学的未来发展前景

(1)创新人才培养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就证明了我党深刻的认识到人才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国的财政学虽然逐渐的带发展和重视,但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上仍然不够。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后继有人才能持续不断的发展。学校才是培养人才最主要的阵地,现阶段我国财政学专业的相关本科大学已经有百所之余,与之相关的税务专业也十分热门,可见国家和人民对于财政意义尤为重视。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对于财政学专业的教学方案和方式也随之改变。培养财政专业人才的宗旨就是,财政学专业的人才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社会的需要,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继而又出现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并存的局面。只有为财政学人才提供更适于发展的舞台,才能促使更多的人走上财政学研究的道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动力。与以往的就业方式不同,财政专业的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考取公务员,而是随着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将就业范围扩散到各个企事业单位中去。

(2)汲取发展经验

所有专业发展都不能脱离原有的基础,专业发展的历史是值得借鉴与反思的。早期财政经济的发展研究涉猎范围广,这也是后来财政逐渐兴起的重要因素。财政专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主要有税务、会计、投资理财、信贷等等相关的专业。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是财政学的基础,这两门学科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学科。随着金融学专业的调整,加大了金融专业对研究财政学的作用,把金融专业分为财务和投资两大方面,拓宽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空间,实现了各门学科共同辅助财政学研究的意义。财政学发展的原则并不是建立在打压别的学科发展的基础上,而是带动其他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财政学的研究对象范围非常广泛以至于政府自动选择忽略或者放弃一些领域的研究,造成了今天财政学研究的停滞。

(3)整合本土资源、放眼世界

财政学的发展前途必须将理论与现实紧紧相结合,在以往的发展中汲取经验。创新是财政研究领域不会面临枯竭的源泉,通过不断的改革发展取得财政学发展的重大进步。中国的财政既要遵循原有的发展原则,又要在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在探索中规划合理的发展轨迹。专注于以往的财政理论,在不同制度下产生的新理论也是不容忽视的。不断的融入新的理论知识是主导本土经济发展走向的重要基础,过分的追求理论的华丽而忽略实践应用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国家和政府的需求是促进财政学不断发展的根源,它不仅仅服务于政府的相关部门,更适用于企业经济,两者并不存在冲突。政府和市场的协调性,是财政学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发挥作用的意义,而个人也在财政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个人拥有丰富的财政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社会注意经济下滋生的矛盾。普及财政学面向全民學习目标是目前教育界重视的一项工作,全民参与财政的研究不仅减轻政府的财政工作压力,更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结束语

财政学在社会经济和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它的发展前景运不至于我们看到的表象。在面临机遇与挑战的今天,财政学的发展研究为科技的进步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有效正确的引导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财政学的研究主要为解决民生经济而服务。怎样提高国民对财政学的重视,如何完善和创新财政学的教学是目前财政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1]张军红.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1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