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景区年度总结实用13篇

景区年度总结
景区年度总结篇1

1、加强学习,提高干部素质。常言道,“不学无术”。管委会要求全体干部坚持把学习摆在首要位置。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开展中心组学习,主要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部门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各种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了领导班子把握大局的能力和领导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坚持组织干部每周轮流讲课,主要宣讲旅游发展、风景名胜业务及法律法规等知识;要求全体干部坚持每天业余学习2小时,通过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渠道学习景区管理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全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议和交流活动,先后到浙江千岛湖、甘肃墩煌、福建武夷山等地考察学习。三是注重实践应用。要求全体干部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景区管理方法,学以致用。一年来,管委会编发了《景区动态》5期,举办宣传栏2期,撰写调研报告7篇。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管理景区的业务水平,营造了人人向上、个个争先的良好氛围。

2、加强管理,促进作风转变。一是完善制度,实现有效管理。通过借鉴成熟景区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完善了《机关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财务管理办法》以及工作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机关管理,明确了岗位职责,使全体干职工作有章可循,切实提高了行政效能,实现了管委会内部有效管理。同时,制订了一系列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二是结合活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深入开展了“讲忠诚、树正气、优环境、促发展”,“行政效能建设年”,“和谐建设大行动”,“解放思想大讨论”等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切实转变了干部作风,创造了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一年来,机关内无一例、涉黄、涉毒、组织活动事件发生。

二、高标准,严要求,科学编制景区发展规划。

规划是指导景区资源保护、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坚持科学编制规划是风景名胜资源永续利用的有力保障。今年来,管委会努力克服困难,加快了规划编制进度。

1、完成了总规报批。通过近四年的努力,我们投入200余万元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在历经县、市、省级的一系列评审、修改完善后,于今年5月20日通过了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的审查。

2、启动了详规编制。投入35万余元编制了连云山景区的控详规划,组织了县、市级预审,并均获通过。同时,做好了福寿山景区控详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3、较好地协调景区开发。为了加快盘石洲的开发,县政府引进了湖南新华雅集团将其打造成“三湘第一村”,但开发商的开发方案与部级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要求有一定的分歧,导致其设计方案无法通过市级审查。加之该项目又是县政府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需要给予投资方尽可能的政策支持。面对此两难境地,管委会主要领导只得多次跑省、市,请专家,打报告,多方说情,耗去工作经费3.8万余元,才得以将本为二级保护区的盘石洲调整为保护区进行规划、开发。

三、想千方,排万难,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景区要发展,硬件建设是关键。福寿山景区主干道思福公路建设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十一五”重点工程项目,是管委会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一年来,管委会千方百计,攻坚克难,积极筹措资金,全力加快工程进度。

1、严格管理抓质量。思福公路指挥部牢牢树立工程质量第一的意识,严把施工方进料关,施工前要求施工方对所用沙/:请记住我站域名/、石进行试验,含泥的沙石严禁进入施工场地。管委会副主钟立龙、管委委员高远文等工地管理干部不畏艰辛,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工人同吃同住,严把工程质量关。

2、全力以赴促进度。思福公路自开工以来,由于线路走向的改变、高山气候、冰雪灾害、工程难度大、资金困难等原因,工程进度缓慢。今年3月份,为加快建设进度,我委责令公路建设项目部更换了设备,新增了一个施工队,实行二班倒,日夜施工,日完成路面硬化300米以上,有效促进了工程进度,确保了年初拟定的目标如期竣工。

3、警钟常鸣抓安全。工程工地炮声隆隆,尘土飞扬,车来人往,每天施工车辆达60余部,附近居住村民达3000余人,经常进山劳作,存在诸多不安全隐患。为确保工程安全,指挥

部安排一名专职干部抓安全,发放安全告示,规定放炮时间。放炮时严禁村民进山活动,严禁小孩在放炮地段玩耍。项目部配安全员一名,炸药实行专人管理,严禁炸药流向社会。同时邀请安全部门派专员不定期到两个标段进行安全检查。由于措施得力,防患得当,整个工程安全事故为零。4、艰辛筹措保支付。该工程总投资需2530万元,在省开发银行的贷款因国家宏观调控目前无法到位的情况下,面对巨大的工程款压力,管委会积极多方筹措,跑国家部委、省、市100余次,争取召开县长办公会多次,共筹集到资金1130.5万元。尽管如此,但筹集到的资金尚不足工程总造价的50%。管委会领导班子一方面千方百计联系渠道争取资金,一方面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保证了工程于7月30日如期竣工。7月初,工程接近尾声时,由于公路建设项目部拖欠材料款、运输费200余万元,导致材料供应商、货运商前来阻工,强烈要求支付其费用,工程建设面临停工,最后风景区管委会只得担保以项目部立据向县信用联社贷款150万元才解决问题。

此外,我们还投入260余万元完成了全长6.1公里的白水湖景区环湖公路的路面硬化改造;争取交通部门支持启动了思福公路的安保工程,成立了思福公路养路工班,开始了养护工作。

四、重宣传,严执法,有效保护风景名胜资源。

珍贵资源就是风景名胜区的生命。自《风景名胜区条例》颁布以来,管委会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切实加大景区资源保护力度,确保风景名胜资源的永续利用。

1、扩大宣传,提高资源保护意识。我们以《风景名胜区条例》的颁布为契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组织各景区、景点,各单位、群众,广泛进行专题培训学习,并深入开展贯彻活动,共计组织专题知识讲座14次,张贴标语3000余幅,派出宣传车46台次进行巡山宣传。通过《条例》宣传促进综合整治,使广大群众和游客更深入体会到贯彻《条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护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游客的资源保护意识。

2、严格执法,查处违规违章建设。在核心景区实行五个严禁,即严禁砍伐林木,严禁买卖土地,严禁乱搭乱建,严禁乱挖土石,严禁狩猎。同时,冻结区内所有建设用地,包括老百姓建房用地,严格实行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对重大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

今年我委组织相关部门出动1000余人次,对120余户居民和集体建房、林木采伐进行了实地堪察、审批、监管,同时查处非法林木砍伐、建房、采矿、取土(石)等47起,耗费资金18万余元。特别是3月18日,接到群众举报景区白寺村内有人盗采石头后,我委组织协调县国土资源执法大队、安定派出所、交警二中队联合执法,出动警力、工作人员100余人,租用挖机2台,通宵追查,成功截获不法分子非法采盗的珍贵岩石10车,约80吨。

同时,为统一景区建筑形象,我们设计了风景名胜区居民住房的模式,并做好了前期的宣传和部署工作。

五、强形象,拓渠道,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招商争资工作是目前风景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深刻认识到风景名胜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创造好基础条件后,必须尽快搭好运营框架,实现效益,而要产生效益就是要得到合理的、良好的开发,也就必须把招商争资放在首要位置。因此,今年我委将招商争资工作作为管委会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围绕“内强形象,外拓渠道,优化环境,从紧从快,引大引强”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成立工作小组,强化领导责任。今年初,我委成立了以主任陈骏原为组长,常务副主任李剑卫为副组长,副主任周阳波、喻荣卫以及规划、财务负责人赖豪杰、胡跨纲等为成员的招商争资工作小组,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强化了领导责任。

2、广泛发动,拓宽招商争资渠道。招商争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必须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我委坚持广泛发动,调集各方力量,着力拓宽招商争资渠道。一是发动干部。召开了招商争资动员会,要求全体干部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二是调动乡友。通过多方搜集平江在外成立的商会、办事处以及事业有成的大老板的资料,建立联系册,以寄送资料、发邀请函等方式吸引他们回乡创业,引荐投资,支持家乡发展。三是以商招商。加强与湖南新华雅集团等已落户企业的联系,热忱服务,融洽感情,充分发挥“活广告”作用。四是上门招商。加强与跟踪了两年的驷马集团的沟通,做到“一周一电话,一旬一上门”,紧紧咬住不放松。但目前由于该公司老板因个人问题公检法介入调查,导致合作事宜暂时停止。

3、树立形象,全面展示资源优势。宣传是招商引资不可或缺的有力手段。为全面展示景区资源优势,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我们继续加大了宣传力度。一是做好项目包装。投入近4万元,聘请专业设计公司重新设计并制作了集招商手册、宣传画册、风光影片于一体的精美套装;二是利用网络媒体

宣传。将现有网站进行了改版,并在百度上购买关键词进行网站推广;在中国旅游招商网、中国旅交所、颠峰智业机构等大型网站上招商信息1000余条;加入中国风景名胜网,制作了专门的分景区平台,加大了网络招商信息量。同时,以信函、网络等多种方式联系全国二十强旅游业投资商,邀请其前来考察投资。4月14日,通过县体育局的介绍,我们接待了香港耀丰洋行公司一行前来景区考察,并得到该公司的认可,目前正在跟踪协调。六、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好各项其他工作。

管委会作为隶属于县政府的行政事业单位,在承担着风景名胜区规划、资源保护、管理和开发建设等职能的同时,也必须又好又快、如期如质地完成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来,我委以“办实事、求实效”为准则,严格要求,努力做好各项其他工作。

1、新农村示范点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委负责联系、指导风景区内吉星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景区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近期规划与中长期规划相结合,部门支持与群众自发相结合,全面推进该村新农村建设工作,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今年来,我们立足办好六件实事,共下村召开会议3次,走访了群众100多户。一是做好了一个规划。结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现已完成了吉星村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初稿。二是开展了一项行动。即清洁家园行动,在每个大型屋场建有一个垃圾池(桶),并配备一名志愿者处理清运垃圾。三是修好了一条公路。筹集资金20余万元,对风景区主干道至吉星村吉家组1.5公里道路进行了路面硬化改造。四是架好了一条线。筹集资金30万元,对吉星村全线进行了农网改造。五是改造了人畜饮水工程。筹集资金18万元,实施了吉星村人畜饮用水改造工程。六是壮大了一个产业。即旅游服务业,全年发展农家乐4户,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同时,还开发了旅游产品——高山云雾有机茶。建党节前夕,我委开展了“一帮一送温暖,结对帮扶显真情”活动,每名干部给困难党员或群众送去了100、200元不等的慰问金,并仔细询问了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景区年度总结篇2

湄江风景名胜区二0__年度工作总结湄江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18平方公里,是一处以自然风光为主体,梅山文化为内涵,岩溶地质和奇异溶洞为特色,供人们参观旅游、休闲度假以及开展科研科普活动的大型综合性景区。一年来,湄江风景名胜区在各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内提品位,外树形象,开保并蓄,盘活资产,强化管理,再上台阶”的工作原则,认真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以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促进湄江旅游事业长盛不衰。一、加强内部管理,整顿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今年年初,为加强景区内部管理,改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一方面,我们对全景区实施了制度化管理,推行科学和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内部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定岗、定位、定指标、定任务,将工作任务与奖金福利挂沟,并在月工资中扣留10作为风险押金,在年底进行工作实绩考核(目标责任制检查验收)时严格兑现。这样,真正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从根本上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整顿干部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我们认为,风景区的干部队伍在综合素质、文化结构、艺术修养、工作作风等方面应区别于一般单位的干部,每一位景区工作人员都应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但前段时间景区的人员素质、思想作风很不理想,与开发建设的需要很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大力进行思想作风整顿,采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岗位述职、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及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方式转变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通过一年的努力,已经把干部的作风彻底转移到服务景区、服务建设、服务游客上来了。再者,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我们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层次、分阶段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出外学习考察,交流经验,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改变用人机制,从社会招聘了一些优秀人才充实到营销、开发、导游一线,真正将风景区干部的人员结构调整到最优、思想素质调整到最佳、综合能力调整到最强的状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贯通到了各项工作中。二、强化资源意识,落实保护措施,改善旅游大环境风景名胜资源是大自然造化之精华,是人类祖先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风景名胜区赖以生存的命脉,它是国家的一项特殊资源,是保护型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资源保护”摆在景区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加大资源保护力度,防止和杜绝种种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开发的发生。为有效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方面,我们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同时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旅游资源,诸如制做宣传标牌,下发文件,散发传单等。另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专项整治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对在景区范围内开山采石、挖沙取土、乱砍滥伐以及其它形式的破坏地形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的活动进行了数次全面的清理整顿,共拆除了4家采沙场,封禁了8处采石点,关闭了3家违规企业,查处乱砍林木案件4起等等,对安大公路旅游主干线和入景公路上的路障和路边违章违规摊点进行了彻底清理,景区环境大为改观。三、加快旅游开发,规划景区建设,提高景区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开发和建设是一种动态的保护,风景名胜事业离开资源的保护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离开了科学和合理的开发与建设也会失去活力。因此,我们坚持在开发建设中实施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完善,做到保护与开发、保护与发展并举,不断开发新的景观,丰富景点内涵,提升景区品位,打造景区新形象。一年来,已投资80万元配套改造人和宾馆;投资20万元建好景区标示系统;投资15万元配套建设管理处机关,包括微机室、档案室等;投资30万元完成观音崖园通寺复建基础工程;投资20万元整改仙人府入景公路;投资15万元新建大江口景区售票亭;投资40万元开发藏君洞国宝厅;投资150万元建好大江口景区秀加移动通信基站;此外,投资80万元的蒿湖公路(蒿子坪至湄峰湖大坝旅游专线公路)3km路面硬化等项目正在动工建设之中。通过这些投资建设,完善了旅游服务设施,提高了湄江的接待档次,丰富了游览内涵。四、丰富旅游文化,作活山水文章,成功举办首届旅游节。为了更好地宣传推介湄江,进一步提高湄江的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埸,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做好做活湄江这篇山水文章,在我们的争取下,于今年9月30日至10月6日以涟源市人民政府、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名义联合举办了20__湖南旅游节首届“多彩湄江投资福地”旅游文化节暨湄江旅游开发10周年纪念活动。主体活动的湄江旅游开发10周年纪念大会暨广场文艺表演 、大型绝壁攀登表演、湄江民俗山歌对唱赛、湄江抓鱼比赛、湄江风景名胜区投资说明会、湄江书画摄影展、篝火焰火晚会、湄江探宝你最红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旅游文化节开幕式,规模巨大,场面火爆,盛况空前,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旅游文化节过后,湄江的人气指数与旅游收入直线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旅游人数与经济收入成倍增长。这次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可谓高水平策划,大手笔运作,不仅为湄江带来了人气和经济效益,也为湄江今后如何做大做活做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验,其影响是相当深远的。五、加强安全管理,规范游览秩序,努力创建安全风景区首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安保体系建设。今年初,调整了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充实了环境资源保卫科力量,健全完善了安全保卫工作制度,设立了各单位安全保卫人员标牌,签订了安全保卫人员责任书,将治安、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有效地杜绝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同时,积极妥善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查处案件,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确保景区平安。其次,景区内所有游览设施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制订完善了《湄江风景名胜区游船管理规定》、《塞海水上溜索安全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责任人必须定期检查,严守操作规定;对公路、游步道和危险区加强维护,经常性排除险情和其它不安全隐患,真正做到了危险地段标志醒目、防护设施完整。第三,规范旅游交通秩序,清理整顿景区内“三无”车辆、船舶,坚决打击漫天要价、抢拉游客、超载运行、态度恶劣等现象。第四,治理市场环境,整顿经营秩序,规范旅游经营服务行为,实行市场设施标准、持证经营、优质服务管理,坚持明码标价、货真价实、公平交易,严禁无证经营、拦路叫卖、摆摊设点及“宰客”行为的发生。第五,组织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宾馆、饭店、扫招待所、娱乐中心等接待单位的食品卫生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不合格单位予以严肃处理。六、加强宣传促销,提高景区知名度,增加旅游经济收入今年来,我们结合湄江的实际情况,在保护、开发、建设景区的基础上,围绕提高湄江知名度、增加经济收入这一主题,下大力气、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湄江,今年投入宣传促销费用30万元以上。一是参加旅游交易会、展示会等活动,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招商引资和宣传促销;二是在娄涟公路、娄底火车站广场等地设立大型广告牌,在娄底市、涟源市各大宾馆、旅行社、商场等设立宣传橱窗;三是在湖南卫视、湖南经视、《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东方新报》、《今日女报》、《湖南工人报》等省内主流媒体上做了各种各样的专题报道和广告宣传;四是建立湄江风景名胜区旅游网站,介绍景区情况、旅游信息,通过互联网大力宣传推介湄江;五是在长沙、湘潭、株洲、娄底、邵阳等地派人派车巡回宣传,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册;六是充分利用“假日经济”的特点,精心设计打造“户外运动体验游”和“周末休闲度假游”两个旅游产品,以此来吸引游客,增加景区收入。通过以上宣传促销,不仅提高了湄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增加了客流量,取得了较好的旅游经济收入。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景区保护、开发、建设、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与各级领导的要求和先进景区的工作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湄江建设成为文明、诚信、安全、高效的精品景区。湄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二0__年十二月二十日

景区年度总结篇3

2、搞好旅游安全。作为安委会成员部门,我科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工作,严格实行旅游安全例会制度和定期、不定期检查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针对各景区、景点的特殊情况,会同安委会各成员部门在旅游淡季每月(旺季每半月)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旅游安全隐患的排查,立即制定出措施限期整改,于下次排查时督查整改落实情况,并实行追踪责任。“8·6”水上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事故发生后,我们立即按照上级督查整改的意见进行了景区、景点旅游安全、水上安全制度及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和相关安全资料的完善,归范了基础档案资料。在为新华集团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强了景区、景点旅游安全、水上安全的监管,严格要求其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所有人和经营人负责制,定期汇报旅游安全工作,使其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高效的开发**。

3、做好旅游统计工作。旅游统计,是体现一个地方旅游发展好坏的标准,也是搞好旅游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在旅游统计工作上,我们着重开展了三方面的调查统计。一是对**的旅游接待能力重新做了调查统计,二是做好全年入山游客的统计,三是做好旅游收入统计。在统计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严格依照《统计法》办事,严禁虚报、漏报、瞒报。通过统计调查得出,目前,**共有宾(旅)馆、农家乐50家,床位3500个,日接待能力达4000人。XX年,全年入山游客35.4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3087万元,比上年增长9.1%。

4、成立旅游行业协会,实施旅游服务行业自律。旅游行业协会是从事旅游服务行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行业自治组织。成立旅游行业协会是从根本上规范旅游秩序,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景区服务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成立**旅游服务行业协会也是历届领导的希望。自管委会成立以来,我们为成立协会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做好调查,通过召开业主会议、个别走访等方式,充分调查宾馆、农家乐业主的意愿,对成立旅游行业协会的意见、建议。通过调查发现,大家对成立**旅游服务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很高,都希望在政府的领导下,早日成立旅游协会来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制定了协会章程和协会内部管理办法,对协会的性质、任务、宗旨和旅游服务行业自律制度都作了详细规定。为了确保章程和制度的可操作性,还分别召开了3次业主会议进行讨论,对章程和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三是在上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于12月下旬召开**旅游服务行业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旅游协会正式成立。旅游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旅游服务进一步走向成熟,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对旅游服务行业的服务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景区形象,为创建aaaa景区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做好上述工作以外,我们还围绕旅游,做了大量的其他工作。一是开展了星级农家乐的评定工作,今年**被评定上星级的农家乐共有6家,其中三星级的1家,两星级的2家,一星级的3家。通过星级农家乐的评定,推动了农家乐服务水平的上档升级。二是作好了大洪海游船的管理,制定了游船管理办法,确保了游船安全、经济、高效运行。三是做好了**集镇天然气安装的前期准备工作,成立了天然气安装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天然气安装的入户调查、宣传等项工作,为明年一月顺利动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是做好了对新华集团的监督和旅游协调工作。总之一年来,旅游发展科在管委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旅游发展”四个字,工作有思路、有措施、有亮点,较好地完成了本科室的工作任务,为**旅游快速发展做了一定的努力。

二、存在的问题和明年工作打算 一年来,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还有很多不足值得我们在明年的工作中去努力,去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室的同志对旅游方面的知识学得不深,不透彻,不能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不能对旅游事实有效的管理;二是旅游秩序的整顿效果不明显,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都是治标不治本;三是对新华集团的监督措施不里力;四是旅游产品的开发仅仅停留在想法上,还没有具体组织实施;五是旅游宣传措施不力,力度不够。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加强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造性的开展好工作。

(一)抓好旅游秩序整顿。1、做好**旅游服务行业协会管理,统一宾馆、农家乐的收费管理,杜绝恶性竞争,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旅游经营市场。2、加大旅游执法力度,采取综合措施,彻底清除“羊儿客”,杜绝拉客杀价宰客的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照经营行为。

(二)加强对涉旅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制定旅游服务行业标准,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1、组织一至二次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加大培训面,严把行业准入关,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2、继续搞好星级农家乐、星级宾旅馆的创建和评定工作,力争推出一至两个上档次的旅游服务企业。3、制定**旅游服务行业标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搞好旅游产品开发,力争开发出一到两个旅游产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腊肉、绞股蓝、苦丁茶、金银花、蜂糖、蕨菜、竹笋、天麻等本地土特产,加大科技含量,实施精加工、精包装,增加产品附加值,力争推出一至两个具有**特色的旅游拳头产品。

(四)做好对新华集团的监督工作。严格监督新华集团合同履行情况,加强联系和沟通,做好新华集团对旅游开发、投资等各种信息收集统计工作。

景区年度总结篇4

一、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探寻其他产业发展

烟叶生产是__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也是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为进一步增加烟农收入,我中心在县烤烟办的大力支持下,推广集中漂浮式工厂化育苗新技术,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引导烟农向管理、生产要效益。截止目前,今年烟叶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新增规模密集式智能型烟房85座,烤烟生产向现代农业又迈出了一大步。今年中心交售烟叶150万斤,圆满完成今年烟叶收购任务。

在抓好主导产业的同时,我中心积极挖掘辖区自然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和壮大了景区养殖业、种植业。以绿化造林为契机,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药材、经济林的种植范围,同时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社,挖掘农副产品加工潜力,进一步加大与长治振东集团的联系,为今后__的发展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初显

1、抓好森林防火,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护林防火工作历年来是我中心工作的第一要务,必须常抓不懈。面对今年干旱少雨的高压态势,我中心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森林的安全。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逐户签定护林防火责任书,挨家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布告、沿路进村护林防火标语上墙等形式,营造浓厚氛围,利用寺头村“七月初一交易会”进行防火宣传,真正让老百姓树立森林防火意识,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建立健全护林防火值班、签到及进山等各项制度;三是不断加强和完善巡逻队伍、防火网络队伍建设,充实人员,成立了防火应急小分队,一旦有险情,确保做到招致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四是强化责任追究,奖罚分明,加大对野外违章用火的处罚力度。五是继续实行划片分段责任制,将防火责任落实到片、到点、到人头,严把责任追究关;六是沿山缘林地带实施“秸秆下山”“五十米隔离带”工程,严禁烧秸秆、燎荒;七是加大对防火工作的投入,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完善“高山嘹望、卡口检查、沟壑巡查、全天督查、短信预警”的全天候、无盲区、立体化防控体系,持续引深政府机关干部驻村防火制度,并聘用专职防火员每天进行巡逻,做到了巡查防控无盲点,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通过以上措施,有效确保全中心安全渡过了防火特险期,全年未发生一起火情,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地保护了发鸠山森林资源和生态资源。

2、做好防汛减灾,开展河道综合治理。进入汛期以来,我中心结合实际,把防汛提升到森林防火之后又一突出工作任务的高度来抓,特别是对重要边山峪口、河道障碍及危房的自查等工作开展提升到重要议程。要求各村干部牢固树立防汛工作无小事的责任意识,认真做好自查工作。同时,与“秸秆下山”清理工作相结合,采取“以奖代补”的资金补贴形式,组织各村对河道障碍进行了彻底疏浚,相关桥梁进行了改造,加大了泄洪通过度,排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防汛期过后,为了彻底做好防汛工作,我中心决定对西李村、常峪村、田家沟、王村四个村的河道进行了整治,按照防洪标准扩挖河道共6000米,为明年防汛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3、搞好卫生整治,改善__人居环境。以寺头村实施“垃圾不落地”工程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__环境卫生大整治。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做到大街小巷卫生整洁,道路畅通;通过清理河道及两岸垃圾,减少河道堵塞和河流污染,区域内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目前,王村、田家沟、常峪等条件成熟的村也将实施垃圾不落地工程。

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年来,__景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关注民生,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1、创新社会管理。认真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宣传法律法规,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中心、矛盾不上交。截至目前,共受理各类纠纷案件35起,成功调 解纠纷30起,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2、计划生育。健全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认真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及双女户“优待奖励”政策。上半年,人口出生数22人,出生率5‰;农业人口新办独子证 6户,流动人员办证率达100%。

3、“一事一议”。__年,__景区4个村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截止目前,4个村全部都以开工建设,群众投工投劳853个,投资资金达45万元。

4、安全生产。为了最大限度的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已对涉及安全生产的各行业、各领域进行了3次全覆盖性的大检查,特别是对校园周边场所、超市、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排查。截止目前,共排查出危房25户、桥梁隐患2处、饭店液化器使用隐患2家等,都已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

5、民生工程。一是积极同县水利部门联系,投资30万元,完善后沟、田家沟等村的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二是积极落实党和国家的强农惠民政策,确保群众得到实惠,核实完成上报粮食直补面积5214.71亩。三是完成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改造各种资料的收集和上报工作。县下达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任务10户,目前已全部动工。四是集中供养五保户41人,发放优抚对象生活补助54266元,临时救济款18000元,义务兵优待金7000元。五是时刻情系群众,我中心烤烟期间正值伏暑,我带领机关干部深入到烟房、田间地头发放白糖、橘子粉等防暑物品,给正忙于生产的烟农们带去了夏日的凉意。六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把增减挂工作列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强力推进。目前我中心杨家沟、半沟、东李村3个村实施了增减挂工作,共涉及133个搬迁户,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房屋拆除、群众搬迁工作已接近尾声,土地整改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

四、党建工作得到加强

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严把党员“入口”关,严格组织发展程序,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名,发展预备党员5人,转正9人,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2、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在干部党员中深入开展“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活动,组织帮助贫困党员、群众脱贫致富,塑造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社会形象。

3、依托载体,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学习借鉴“文建明工作法”,大力实施农村“三务公开”工程,规范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规范议事决策程序,推进农村民主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__年工作计划

__年,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崭新的风貌,努力开拓创新、昂首阔步、乘势前进,为建设富裕、和谐、文明__而努力奋斗!

景区年度总结篇5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首先,确定研究案例地主要旅游节点。本文以宁镇扬三个城市中的4个5A、26个4A景区为研究对象。景区现实吸引力一般用旅游人数来衡量。景区百度指数能综合评价一个景区在一定时间段的搜索规模,是一个景区潜在吸引力有效衡量指标。本文各景区的旅游人数取2010年、2015年的当年值。数据由江苏省旅游局提供的《江苏旅游统计》中获得。景区百度指数取2010年、2015年的当年均值。根据2015年浙江省交通图的公路网数据,利用Arcgis网络分析功能获取各节点与其他节点间的最短路径,得到距离矩阵。利用Matlab软件,算出两点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网络分析利用Ucinet软件分析完成。2016年新增的游子山、金牛湖景区,由于这两个景区旅游统计数据不全,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

二、研究方法

(一)景区空间联系强度模型

本文以景区的旅游者人数、景区百度指数两个指标来测度景区间空间联系值。根据空间相互作用原理,构建景区空间联系强度模型,见下公式。

式中,Rij为两景区空间联系强度;Pi、Pj为两景区旅游者人数,Gi、Gj为两景区的百度指数;Dij为两景区的距离。

(二)旅游流网络节点中心性

社会网络分析能有效分析区域旅游景区网络联系空间特征。程度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是衡量景区联系网络节点中心性常用指标。

网络程度中心性。该指标主要衡量节点在网络中的中心性程度,其公式为:

式中:CD (ni)为程度中心度;Xij为节点间的联系强度。区域景区网络程度中心性,用网络中与该点之间有联系的点的数目来衡量,程度中心度越大,说明与该景区有空间联系的景区的数目越多,在该网络中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越靠近目的地网络系统的中心位置。

景区网络中间中心性。在网络互动中,考察某一个旅游景区对其他旅游景区控制或依赖程度的指标称为中间中心性。至于区域景区网络中间中心性,如果一个景区处于许多其他两景区之间的路径上,可以认为景区居于重要地位,它具有控制其他两个景区之间的联系能力。区域景区网络中间中心性越高,区域其他景区空间联系度对它的依赖性越高,就有越多的景区需要通过它才能发生联系,它在区域网络联系中扮演着“桥”的角色。具体公式为:

式中,gjk为景区j和k间测地线数量,gik(ni)为必须经过旅游景区 i 的测地线数量;CB为某旅游景区的中间中心性,CBmax为网络中最大的中间中心性,n为旅游景区个数。在景区系统中,景区空间联系强度是绝对值,与景区网络程度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将三者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景区在地域空间组织的中心性等级。若干景区由于地缘关系,构成景区群,中心景区间紧密的空间联系是景区群的核心特征,是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三)网络结构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创建南京、镇江、扬州大都市区旅游流网络结构图。研究从网络密度、网络聚类、中心―等三个方面研判在不同时间结点,景区间空间联系整体网络结构特征。

网络密度D:反映网络中?点之间的联系程度,其值越大,表明网络节点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公式为:

g为网络节点总数,Di是节点的度数值。

三、网络结构演变特征

(一)网络密度特征

旅游网络密度。2009年宁镇扬都市连绵区高等级景区旅游流网络密度为0.758 1,2015年旅游流网络密度为0.770 2,总体是上升趋势。在最多可能出现1 024个网络联系数中,2010年出现了752个,2015年出现了764个。说明宁镇扬都市连绵区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紧密程度很高,而且联系处在加强趋势,节点景区之间的旅游流互动较大。

从宁镇扬都市连绵区高等级景区旅游流网络结构图中可以看出,旅游流空间联系紧密在加强。旅游流从几个节点景区扩散性趋势在加强,尤其是从南京的中山陵、明孝陵、总统府、夫子庙景区,以及扬州的瘦西湖景区、镇江的金山、北固山、焦山景区的扩散效应明显,在中心景区扩散效应作用下,其他景区与其联系更加紧密。

(二)凝聚子群特征

子群间的密度值大小一致性,决定了子群的个数。子群构成用不同的字母表示。①运用Ucinet中的concor算法,在3级层面,2010年宁镇扬都市连绵区高等级景区旅游流网络存在7个子群,2015年有5个子群;在2级层面,2010年有4个子群,2015年有3个子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子群的个数以及子群之间的密度值的差异性在减少,网络孤立点的个数在减少,网络整体整合能力在加强。网络群体的异质性在降低,同质性在加强。

通过子群密度分析发现,2010年、2015年,以中山陵、夫子庙、瘦西湖、茅山为架构的子群与其他所有子群联系最为密切,密度值最大(表1、表2)。2010年,子群6,即以何园、个园、大明寺为架构的子群与子群2、子群3、子群4的密度值为0,联系最不密切,可以发现,子群2、子群3、子群4是南京地区的朝天宫、科技馆、明文化村,镇江的宝华山等景区。到2015年,子群个数在减少,子群之间的密度值总体在增加,只有子群2和子群4之间的密度值为0。从2010年、2015年两个横截面来看,以南京地区的中山陵、玄武湖、夫子庙、明孝陵,镇江的茅山,扬州的瘦西湖等5A景区构成的子群对其他子群的辐射影响力最大;南京市的一些4A景区如大屠杀纪念馆、南京科技馆等与扬镇地区的一些4A景区,如茱萸湾、大明寺、镇江醋文化博物馆等联系较弱。一些南京地区文化类的4A景区,如阅江楼、明文化村、高淳老街,与扬镇地区文化类的4A景区,如大明寺、何园、个园之间的联系小,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核心边缘特征

通过网络核心边缘分析发现以下结果(表2):2010年,宁镇扬旅游流网络核心成员有21个,边缘节点11个;2015年,宁镇扬旅游流网络核心成员有23个,边缘节点9个。2010年,宁镇扬核心节点之间的联结密度为0.929,核心节点与边缘节点之间的联接密度为0.719,边缘节点之间的联接密度仅为0.273;2015年,分别为0.933、0.696、0.056。可以看出,核心节点联系密切、边缘节点联系薄弱;2010―2015年,核心节点数在增加,边缘节点数在减少;核心节点间的联系密度值在增加,边缘节点间的密度值在减少,核心与边缘节点连接值密度也在减少。这说明,宁镇扬地区高等级景区之间的旅游流空间联系的集聚效应明显,核心景区之间的引力在强化,对周边的边缘景区的辐射作用在加大;而边缘景区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边缘景区之间的联系在弱化。从总体上看,核心景区数量多,远远大于边缘景区数量,说明该地区高等级景区发展组团化、网络化、一体化在加速。

四、网络节点特征

(一)网络节点结构特征

通过Ucinet软件分析得出宁镇扬地区旅游流节点结构(表3)。

?点程度中心性。从程度中心性各指标看,2010年程度中心度方差为6.3,2015年程度中心度方差为6.199,说明宁镇扬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的不均衡性在逐渐减小。从2010年、2015年程度中心度值看,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5A)、南京雨花台景区、镇江茅山风景区、南京总统府景区、南京玄武湖景区、扬州瘦西湖风景区(5A)这几个景区程度中心性一直是最高的。南京珍珠泉风景区在2010年程度中心性很高,2015年却有所下降。镇江市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程度中心性2010年为第二梯队,2015年上升到第一梯队。变化最大的景区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2010年程度中心性很低,而2015年程度中心性上升到第二层次,2015年中日关系紧张,人们缅怀历史,不忘国耻,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国人所瞩目,游客增多,客流量显著加大,导致其中心性在上升。南京城区的高等级景区、扬州瘦西湖、镇江的茅山程度中心性高,对整个地区景区的联系起着非常重要的组织功能。南京高淳老街、明文化村(阳山碑材)两个文化类景区处于市郊区,这些年产品老化,对游客的吸引力在减弱;南京量较低,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较弱,这些景区程度中心性一直都较低。

(二)节点中间中心性

2010年,中介性指标方差为4.197,2015年为3.513,中介性的区域差异性在逐渐缩小。南京中山陵园、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雨花台、总统府、玄武湖、镇江茅山、扬州瘦西湖等景区中介性指标最高,体现了很强的旅游流中介作用。在旅游流网络体系中,这些景区等级高、中心度高、资源价值高、景观质量高、区位优势明显,其他景区对这几个景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而扬州茱萸湾风景区、镇江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南京高淳老街、明文化村、阅江楼、朝天宫、梅园新村纪念馆等景区中间中心性最低,对其他景区具有明显的客源市场依赖性。这些景区自身很难对外地游客产生很大吸引力,主要靠本地的核心景区的扩散效应得以发展。

(三)接近中心性

接近中心性反映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联系紧密程度。2010年宁镇扬地区接近中心性方差为6.3,2015年接近中心性方差为 5.92,说明接近中心性的差异在缩小,各景区之间的联系密切程度的差异性在缩小。南京中山陵园、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总统府、玄武湖、雨花台、镇江茅山、扬州瘦西湖等景区与其他景区联系密切;南京科技馆、高淳老街 、明文化村 以及镇江中国醋文化博物馆、杨州何园、茱萸湾等景区与其他景区联系密切值较小,逐渐边缘化。变化最大的是珍珠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景区,珍珠泉与其他景区的联系密切度在降低,而大屠杀纪念馆与其他景区联系密切度在逐渐提升。

五、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总体时段性变化上来看,宁镇扬地区旅游流联系紧密,网络密度较大,而且有进一步加强趋势。网络密度2010年为0.758 1,2015年为0.770 2。网络小团体在减少,通过凝聚子群分析发现,2010年子群数量为7个,2015年为5个,说明宁镇扬地区景区网络的合作联系在加强,整体协同效应显著。中心景区数量在增多,边缘景区数量在减少,2010年边缘景区为11个,2015年边缘景区为9个。边缘化景区数量的减少,说明宁镇扬地区景区发展网络化、均衡化趋势在加强。

景区年度总结篇6

一、斗篷山旅游景区的概述

(一)景区简介

贵州省黔南州斗篷山旅游景区位于黔南州都匀市西北部,距市区22公里,景区总面积61.8平方公里,从贵阳出发经都织高速公路可到达景区,但从市区通向景区的公路狭窄且弯道多,导致这段公路交通不便利。其主管单位是都匀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是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1月评为国家4A级景区。

(二)景区特色

斗篷山主峰海拔高度1961米,山上有峰峦、峡谷、溶洞、溪流及瀑布等景观,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一座巨大的生物基因库,雄奇险峻的大山神韵,山雄、谷幽、林美、水秀,各具形态,斗篷山旅游景区具有环境优美、民族浓郁族特色、融山水、民族风情、休闲娱乐一体的旅游景区特色,这一特色提高了景^的观赏价值。

二、旅游经济效益

斗篷山旅游景区的主管单位是都匀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是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因此可知斗篷山旅游景区是混合物品。 其竞争性可以避免免费搭车的现象,同时通过价格调整可以控制旅游高峰期时的游客量,以达到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为景区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

斗篷山旅游景区的建设开发正值黔南州大开发战略实施阶段,随着休假制度和节假日放假的政策出台,到都匀出差和商务会议的游客日益增多。同时,贵新高等级公路等其它公路的建成通车,这缩短了贵州省内及省外景区的旅行时间,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斗篷山旅游景区与其他景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带动酒店、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斗篷山旅游景区及相关产业的旅游经济效益。

三、斗篷山旅游景区发展滞后因素的分析

(一)景区知名度不高

景区知名度是指旅游景区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旅游景区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旅游景区知名度对旅游景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景区知名度、美誉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1.消费者群体的分析

根据对斗篷山旅游景区实地问卷调查汇总数据,从数据可知到斗篷山旅游景区旅游的游客中,其年龄在18-29岁阶段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为79.3%,年龄在30-39岁阶段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为18.5%,年龄在40-49岁阶段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为2.1%。月收入在2000以下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为41.4%,月收入在2000-3000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为56%,月收入在3000-5000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为2.6%。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来斗篷山旅游景区旅游的游客是低收入年轻人,而景区的知名度宣传力度不够是导致高收入及年龄较为年长的游客数量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调查显示,来斗篷山旅游景区旅游的都匀市的游客数量为584人,贵州省其他市县的游客数量为194人,国内其他市县的游客数量为22人。从数据可知,来斗篷山旅游景区旅游的游客中,其职业是公司职员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最大,职业是学生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排名第二,职业是科教人员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最小。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到斗篷山旅游景区旅游的游客通过朋友、同学介绍的渠道获得斗篷山旅游景区资讯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比重为98.4%,通过电视报纸介绍的渠道获得斗篷山旅游景区的资讯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为0.3%,通过旅游手册介绍的渠道获得斗篷山旅游景区的资讯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为0.3%,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得景区资讯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为0.1%。而通过朋友、同学介绍的渠道获得斗篷山旅游景区资讯的游客比重最大,一定程度上说明斗篷山旅游景区知名度的宣传方式单一。

综上数据可知,斗篷山旅游景区知名度不高的原因有宣传力度不够和宣传方式单一。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

经过数据统计,到斗篷上旅游景区旅游的800位游客说斗篷山旅游景区应增加公共卫生间、公共洗手间、公共座椅、健身器材、救护服务中心、提示标语、志愿者中心、咨询中心、资讯中心设施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分别为25%、4%、34%、1.3%、13.6%、3.4%、7.4%、4.8%、6.5%。其中说斗篷山旅游景区应增加公共座椅设施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最大。在实地考察实地问卷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斗篷山旅游景区坡度较高,游客在登山旅游时需要一定体力。一些较为年长和年幼的游客在登山观看景区美景时,出现中途返回及累时没有休息的座椅、去公共卫生间排长队、出现安全事故时没有救护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或者服务人员及时帮助事故者、一些游客迷路了没法求助等现象。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种现象源于景区的公共座椅、公共洗手间、救护服务中心、志愿者中心、提示标语、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还不完善。

经济算,到斗篷上旅游景区旅游的800位游客中,说斗篷山旅游景区的停车场太窄,车位少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为75.8%,说斗篷山旅游景区的停车场应适当增加车位的游客数量的比重为23.4%,说斗篷山旅游景区的停车场足够,车位多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为0.8%,其中说斗篷山旅游景区的停车场太窄,车位少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最大。在实地考察和实地问卷的过程中了解到,在景区前门的道路中,出现交通拥挤,游客行走极为不便的现象,结合数据可以说明这种现象是由于景区停车场公共设施的不完善所导致。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可知斗篷山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这是导致斗篷山旅游景区游客量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标识系统不完善

警示标语和路标指示系统是景区对游客和车辆安全做出的标志,对维持景区秩序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降低景区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到斗篷上旅游景区旅游的800位游客说到斗篷山旅游景区的道路的路标标示系统太少,不完善、有路标、应有更多带有英文的路标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分别为75.8%、0.1%、24.1%。其中说到斗篷山旅游景区的道路的路标标示系统太少、不完善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最大。

到斗篷上旅游景区旅游的800位游客对斗篷山旅游景区内的警示标语系统的评价,说斗篷山旅游景区内有警示标语但不醒目且很少、没有看见有警示标语、没有警示标语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分别为99.6%、0.3%、0.1%。说斗篷山旅游景区内有警示标语,但不醒目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最大。

在去斗篷山旅游景区实地考察和实地问卷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出现安全事故时没有救护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或者服务人员及时帮助事故者、一些游客迷路了没法求助、车辆让行困难且道路弯道处出现交通事故可能性较大等现象,结合数据可知这些现象是因为到斗篷山旅游景区的道路是单向车道、弯道多、路标标识和警示标语系统不完善所造成的。

(四)交通服务质量不高

数据显示,到斗篷上旅游景区旅游的800位游客对景区交通服务质量的评价,对景区交通服务质量不满意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为95.9%,对景区交通服务质量持有一般态度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为4.1%。

到斗篷上旅游景区旅游的800位游客对景区道路路况的评价,其中说景区道路老化、道路狭窄、道路路面脏乱差,道路弯道太多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分别为0.6%、35.8%、27.3%、36.4%,说景区道路弯道太多的游客数量占总的游客数量的比重最大。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通向景区的道路路况是影响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因素,而斗篷山旅游景区的道路路面脏乱差,道路狭窄及弯道多等因素是导致游客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景区前门的道路中,出现交通拥挤,游客行走极为不便的现象,综合以上数据可知斗篷山旅游景区的景区对游客体验重视度还不够以、交通服务质量不高,这是导致斗篷山旅游景区发展相对于贵州省内外其它发展较好的景区较为滞后。

四、建议和措施

(一)增加体验式旅游服务种类及提高服务质量

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应让游客获得快乐的体验,景区管理部门应将景区的资源同景区环境和景区文化背景相统一。

1.运用多种行政手段,对旅游景区加强行政监督和处罚力度。对游客进行保护环境意识宣传,培养有责任感的游客。

2.景区的配套项目应突出差异性、参与性、挑战性、新鲜感、独特性等特征。如每1年对景区产品做一个更新,节日庆典表演保持40%的更新率。参与性体现在游客参与景区的项目设计和组合中,让游客体验到由自己参与而带来的个性化产品。挑战性是游客通过一些自我突破而体验到的自豪感。景区服务种类的多少,服务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游客的体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故而斗篷山旅游景区应增加景区的服务种类及提高服务的质量,景区增加的服罩掷嘤Π括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

吃的种类:应以当地的特色品种为主,适当增加其它地区的特色品种,这样能够给外来游客人文关怀,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景区知名度的美誉度。

住的种类:当地民族风俗与现代化设计相结合。

行的种类: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工具获取数据,规划和设计景区的游览路线的种类,从而提升游客体验的满意度。

购的种类:主打当地文化特色品种,如都匀毛尖,少数民族的服饰及手工艺品等。

娱的种类:增加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如山歌,芦笙舞蹈,六月六赛马等文化活动。

3.“树有名,人有姓”,用姓名去称呼游客属于人之常情,在旅游服务中,游客的名字被称呼后,可能会感到很奇怪,但内心却会感到亲切和非常满意,因此景区相关部门应利用互联网获取游客购票时的信息,要求景区服务人员做到尊重游客、积极诱导,要礼貌地接待游客,其服务语言应适当得体,要具有灵活性、时代感以及浓厚的职业特色,更要做到声、情、形并茂。 故而斗篷山旅游景区相关部门及领导应加强景区服务人员的培训,从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旅游景区目标的魅力和价值。

(二)旅游景区的发展及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应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

1.采用现代手段引入IT技术,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通过酒店订票,以及与贵州省内外发展较好、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区和综合服务中间商联盟,从而提高宣传景区知名度的力度。

2.使用电子商务设计服务种类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提高旅游自由度。

3.使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个人喜好和需求,从而设计旅游线路、逗留时间、住宿条件,使游客获得旅游景区的最大优质服务,为景区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

4.斗篷山旅游景区应把当地文化与旅游景区发展相结合,推出一些特色旅游文化活动,从而宣传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使得景区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景区品牌管理

品牌管理就是从品牌定位到品牌增值一系列活动的全部过程。在旅游市场中能够生存,延长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和加强完善自己的旅游景区品牌。贵州省荔波大小七孔景区百年而兴隆昌盛,建立起了很好的旅游度假地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景区管理应该以品牌为沟通工具,确保景区的品质和价值,在游客心中构建美誉度。

2.政府应一方面利用斗篷山旅游景区环境优美、民族浓郁族特色、融山水、民族风情、休闲娱乐一体的旅游景区特色拍摄宣传片,另一方面结合当地民族节日筹建文化旅游活动以吸引游客,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宣传景区品牌。

(四)重视游客体验和完善景区基础设施

斗篷山旅游景区应合理的增加景区内休息放松地方,如美食步街区、路边座椅、简易茶铺。政府可以使用BOT及竞争标价等方式吸引投资商来建设和完善景区相应的基础设施。

1.斗篷山旅游景区应增加和完善公共洗手间、咨询中心、路标标识系统、救护服务中心、公共座椅等公共设施。

2.斗篷山旅游景区应提出组建环卫人员等方案解决景区内及通向景区道路路面状况清洁,以提高游客体验质量,从而为景区的知名度的美誉度。

(五)景区开发与景区环境保护相协调

1.生态环境是景区的一张明信片,好的旅行环境能提高游客旅游体验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有给景区知名度低成本宣传的作用。斗篷山旅游景区是当地饮用水的源头之一,是国内距离城市最近的原始林区之一,原始森林覆盖高,是部级风景名胜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求对斗篷山旅游景区以保护为主,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合理开发景区。

2.景区在开发时产生的污染与景区环境保护的矛盾是一个难题,因此景区的相关负责部门要依法加强景区环境保护和管理,组织环境清洁人员及时清洁游客丢弃在景区内路面的固w垃圾,制定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推广沼气综合及技术应用,要求清洁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管理与处理。

综上,景区的开发应与景区的环境保护相协调。

参考文献:

[1]《旅游经济学》/田里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96-102,252-264.

[2]《旅游心理学》/甘朝有主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年,3月 148-155.

景区年度总结篇7

本文基于以上想法,从全局最优的角度,建立在全国及各省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目标约束下的省际经济增长优化模型,考察全国及各省的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及省际经济增长扩张约束对各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找到各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优分配值,比较各种情景下的节能成本和减排成本,分析全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对全国生产总值的脱钩状态,并对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最大降低幅度进行了预测。

二、优化问题及模型

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发展经济是当今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模型的目标函数为最大化各省区生产总值总和,约束条件为全国及各省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目标约束,以及经济增长扩张约束。根据分析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可建立如下两个优化模型。

(一)如果2010-2015年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至少降低16%和17%,各省能耗强度和能源碳强度与2005-2010年变化幅度相同,各省经济增长遵循历史发展趋势并兼顾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并且各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等措施实现《节能减排方案》中各省区能耗强度的降低目标,那么就有关各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应该如何优化分配问题,可建立如下模型来考察。

利用模型Ⅰ可分析以下两种情景:

情景1:2015年全国能够完成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分别降低16%和17%的目标,各省能够完成《节能减排方案》中的下降目标,各省2010-2015年能源碳强度降低程度与2005-2010年相同。以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2011年各省经济增长速度作为2010-2015年各省经济增长扩张约束上限;“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2010-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的预期目标,本情景以7%作为2010-2015年各省经济增长扩张下限。

情景2:为适当减缓因经济发展过快而造成能源的过度消耗,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情景中各省经济扩张约束上限在情景1基础上同比例缩小,其他假设与情景1相同: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分别降低16%和17%;各省能耗强度能够实现《节能减排方案》中的下降目标;各省2010-2015年能源碳强度降低率与2005-2010年相同;2010-2015年各省经济年均增长扩张下限为7%。

(二)能耗强度和能源碳强度共同决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若2010-2015年全国能源碳强度降低程度与2005-2010年相同,则全国能耗强度最大降低幅度是多少,以及全国能耗强度降度最大时各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优分配值又是怎样的?此问题可转化为情景3。

情景3:2010-2015年全国能源碳强度降低程度与2005-2010年相同,全国能耗强度降低率为可变参数。其他假设与情景2相同:2015年各省能耗强度能实现《节能减排方案》中的下降目标,2010-2015年各省能源碳强度降低程度与2005-2010年能源碳强度降低程度相同;2010-2015年各省经济增长扩张下限为7%,上限在情景1基础上 同比例缩小。可利用以下模型分析。

三、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样本期为2005-2010年,基期和分析期分别为2010年和2015年。因西藏能源消耗数据缺失,模型中暂不考虑。由于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消耗,本文主要计算了各省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主要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排放系数分别为2.69kg/kg、2.67kg/L、2.09kg/kg(采用IPCC推荐值)。由于统计口径不同,所有省区生产总值总和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不等,本文所说全国生产总值为所有省区(除西藏外)生产总值总和,所说全国能耗强度为所有省区能源消耗总量与全国生产总值之比,所说全国碳排放强度为所有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全国生产总值之比,所说全国能源碳强度为所有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所有省区能源消耗总量之比。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可得2005-2010年各省区生产总值(2005年不变价)。从历年《能源统计年鉴》可得各省各种能源消耗量。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量与它们相应的排放系数相乘,可分别得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而可得样本期每年全国及各省区能耗强度和能源碳强度,可得样本期内各省及全国能源碳强度的变化率。能耗强度的降低率来源于《节能减排方案》。由于2010年各省区各种化石能源消耗量数据目前没有公布,无法算出2010年各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此假设2010年各省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与2009年相当,则各省2010年能源碳强度与2009年能源碳强度相同。情景1中参数标定见表1,其他情景中参数的具体变化见本文分析过程。

四、情景优化结果分析

下面利用所建模型来分析三种情景中各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优化分配。

(一)地区GDP优化分析

优化结果显示三种情景下模型均有最优解,说明从全局最优角度看,在全国及省际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约束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能够找到各省区经济增长的最优路径,进而可分析三种情景下各省区经济增长最优分配值的异同(见表2)。

情景1优化结果显示,2010-2015年全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0.2%,八大经济区域中,东北、中部、西北和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各省经济年均增长率均大于全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京津、北部沿海、华东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均低于全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但均在9%以上。说明若各省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八大经济区域就能够协调发展,尤其是东北、中部和西南地区经济能够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从省区看,山西、贵州、青海和宁夏的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其中山西年均增长率为8.5%,没有达到本省经济增长扩张上限;贵州、青海和宁夏的年均增长率为7%,取值为经济增长扩张下限,经济增长速度最慢。其他省区经济年均增长率取值为各省经济增长扩张上限,经济发展较快。说明如果经济发展保持目前势头,现行的全国及各省能耗强度约束对山西、贵州、青海和宁夏的经济发展较为不利,对其他省区的经济发展较为有利。

为了维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能源过度消耗,需要适度放慢经济发展速度。情景2在情景1基础上同比例缩小了经济扩张上限,为保证2010-2015年间各省年均增长率不低于8%,各省经济发展水平扩张上限缩小比例不超过4.504%。优化结果显示,同比例缩小上限约束对各省及全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全方位的。当各省经济扩张上限缩小比例为4.504%时,全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下降了1.2个百分点。从八大经济区域看,京津、华东沿海、南部沿海、中部、西南、东北、北部沿海和西北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下降程度依次增大。从省区来看,河北、内蒙古、云南、甘肃和新疆经济增长率为7%,最优值从经济扩张上限降到经济扩张下限;辽宁年均增长率为9.1%,没有达到经济扩张上限。除此之外,其他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情景1基础上同比例缩小了4.504%,最优值为经济扩张上限。

情景3优化结果显示,若2010-2015年全国能源碳强度降低程度与2005-2010年能源碳强度降低程度相同,则全国能耗强度的最大降低幅度为17.27%,与此同时全国碳排放强度降低了21.07%。与情景2对比,全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8%,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从八大经济区域看,东北、中部、西北和西南分别下降了2.9、1.7、1.2和2.8个百分点;其他区域没有改变。从省区来看,河北、山西、内蒙古、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经济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最优值仍然是经济扩张下限;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和陕西的经济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最优值从经济扩张上限降低到经济扩张下限;辽宁年均增长率从9.1%下降到7%;广西年均增长率从扩张约束上限下降到7.3%,接近经济增长扩张下限。说明进一步降低全国能耗强度对东北、中部、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长有较强的阻碍作用。

(二)地区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优化分析

各省GDP优化值乘以相应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可分别得到各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优分配值。图1和图2分别为三种情景下各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增加量的变化情况。

图1 三种情景下2010-2015年能源消耗的增加量 单位:10000 tce

从图1中可见三种情景下,山东、广东、江苏、河北、河南、辽宁等省区能源消耗较大,北京、上海、江西、海南、贵州、青海、宁夏等省区能源消耗较少。情景2与情景1相比,北京、上海、贵州、青海和宁夏能源消耗量没有改变;其他省区均有不同幅度的减少,其中能源消耗变动幅度排在前十一位的省区依次是内蒙古、河北、辽宁、山东、甘肃、新疆、云南、江苏、广东、河南和山西。情景3与情景2相比,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陕西等地区能源消耗进一步减少,其中河南、四川、重庆、黑龙江和辽宁的能源消耗减少幅度较大;其他省区的能源消耗没有改变。同理可分析各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情况。三种情景中二氧化碳排放变动均较大的省区有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广东、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从图2中可看出,情景2与情景1中各省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减情况与能源消耗的增减情况一致。二氧化碳排放变动幅度排在前十一位的省区依次是内蒙古、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新疆、甘肃、河南、云南、江苏和广东。但其省 区排序与能源消耗变动大小的省区排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仅受能源消耗量的影响,而且还受能源碳强度的影响,即各省能源碳强度不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与能源消耗的变化不一致。情景3与情景2相比,二氧化碳排放没有变化的省区和能源消耗没有变化的省区相同;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的省区与能源消耗减少的省区也相同,但省区排序有所不同。

图2 三种情景下2010-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量 单位:10000 t

结合情景2与情景1中的经济增长优化结果可知,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变动较大的省区比较容易受经济扩张约束上限变化的影响。缩小经济扩张上限,虽然放慢了全国及一些省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结合情景3与情景2中的经济增长优化结果可知,当2010-2015年各省能源碳强度与2005-2010年的能源碳强度变化相同时,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变动较大的省区比较容易受全国能耗强度变化的影响。为了实现全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优配置,各省区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本省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本省低碳发展的路径。

(三)三种情景下全国节能减排成本与脱钩状态分析

我们把各种情景下全国总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当GDP改变量与能耗改变量为负值时,令GDP改变量与能耗改变量比值为节能成本;当GDP改变量与二氧化碳排放改变量为负值时,令GDP改变量与二氧化碳排放改变量比值为减排成本。由三种情景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优化分配可看出,情景2在情景1基础上同比例缩小了经济扩张上限,减慢了某些省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节能成本和减排成本分别为0.963万元/吨标准煤和0.310万元/吨。情景3在情景2基础上考察了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最大降低幅度。在此种情况下,节能成本和减排成本分别为1.010万元/吨标准煤和0.339万元/吨。两种对比结果显示节能成本和减排成本均较低,说明适度放慢经济发展过快省区的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加快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虽然对全国及个别省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对全国总体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起着较强的抑制作用。

本文采用Tapio脱钩指标,将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分解如下:

其中分别称为碳排放弹性脱钩指标、能源消耗弹性脱钩指标和能源碳排放弹性脱钩指标,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采用2010-2015年年均增长率。由三种情景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优化分配,可计算出三种情景下2010-2015年年均碳排放弹性脱钩指标、能源消耗弹性脱钩指标、能源碳排放弹性脱钩指标(见表3)。结果显示,能源消耗在情景1中处于增长连接状态,在情景2和情景3中处于弱脱钩状态,且能源消耗脱钩指标值越来越小,说明能源消耗和全国生产总值的弱脱钩程度越来越强。能源碳排放在三种情景中虽均处于增长连接状态,但能源碳排放弹性脱钩指标值越来越趋于0.8(增长连接与弱脱钩状态的临界值),说明虽然二氧化碳排放与能源消耗之间还处于增长连接阶段,但越来越趋于弱脱钩状态。二氧化碳排放在三种情景中均处于弱脱钩状态,而且碳排放弹性脱钩指标值越来越小,说明二氧化碳排放与全国生产总值的弱脱钩程度越来越强。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根据所分析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从全局最优的角度,建立了两个在全国及省际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约束下省区经济增长优化模型。分析了三种情景下各省区经济增长的优化问题,比较了各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优分配路径的异同。发现三种情景下均能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单位GDP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约束目标。若2010-2015年全国能源碳强度降低程度与2005-2010年能源碳强度降低程度相同,则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最大降低幅度约分别为17.27%和21.07%。

景区年度总结篇8

Abstract: Assessment of soil and water loss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ecology,ethnology with reference to Zhiju villag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oa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communities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Yun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more and more serious loss of soil and water in Zhiju village, and the slope and the vegetation cover were the primary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gional loss of soil and water, which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and basic data for the building of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community,and explored the related theory giving service to the building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perfect harmony.

Key words: loss of soil and water; Yunnan provinc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community; Zhiju village

金沙江为长江上游,由于人类的干扰及环境变迁的影响,近半个世纪以来,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导致流域土壤肥力下降,环境恶化,自然环境防洪能力减弱,已严重制约了金沙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长期聚居于该流域的各少数民族社区生产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进而还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基于GIS和RS技术[1-2],提取了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与水土流失相关的时空信息,对直苴村1988―1999年水土流失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评估分析,为分布于金沙江流域的云南山地民族社区水土流失治理及决策提供科学参考。研究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同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为永仁县直苴村。永仁县属金沙江流域,地处滇中北部(101°14′~101°49′E、25°51′~26°30′N),总面积2 189 km2,其中山区占97%[3]。到2001年末,全县总人口10.28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8.03%,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64%,永仁县是楚雄州内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山区小县[4]。

直苴村位于永仁县城的西南部,距县城75 km,距乡政府所在地17 km,总面积88.84 km2,最高海拔2 861 m,最低海拔1 800 m,主要分布于海拔2 300~2 861 m之间,占总面积的83.70%。坡度25°以上的部分占了区域总面积的65.81%,平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4.39%。年平均降雨110 d,年均降水量为1 083 mm。年积温较低(区域内≥10 ℃的年积温仅为2 859.7 ℃),年平均温度仅12.4 ℃。直苴村所在区域,属万马河流域。万马河为金沙江的一级支流,境内主河长32.6 km,径流面积680 km2,河口多年径流量13.5 m3・s-1,总落差534.6 m,瞬时最枯流量为0.7 m3・s-1。区域内有棕壤、黄棕壤、红壤和水稻土4个土类,以红壤和黄棕壤为主,约占80%。

直苴村是以彝族聚居的高寒特困山区村,彝族占总人口的97%。 到2001年全村人口2 825人,其中约3/4的人没受到过学校教育。2001年人均占有粮食210 kg,人均所得438元(资料来源于中和乡政府)。

2 研究方法

考虑到在直苴村进行该项研究,主要与区域内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变化情况直接相关,为了尽可能地避开其它因素的干扰,注意到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刀耕火种农业的逐渐消失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期因长江洪水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及随后的退耕还林政策等,对森林进行了强制性保护,致使植被覆盖面积和耕地面积等资源变化较大。所以对相关景观生态学指标[5-9]选取了1988―1999年这个时段进行研究。

2.1 数据来源与分辨率

采用1988年4月6日过境和1999年2月16日过境,轨道号为130-42,分辨率为30 m × 30 m的7波段TM卫星影像,及相关地区1∶50 000标准分幅的地形图等。多次野外实地调研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包括:该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壤侵蚀状况、植被覆盖状况、水热条件、土壤、地形、地貌等。通过GPS的导航功能进行沿途GPS点的采集,重点采集典型的植被类型、土壤侵蚀发生地区和居民点等。同时,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利用GPS的导航功能进行卫星影像的目视初译,并进行了照片拍摄。调查过程中,收集了永仁县行政区划图、降水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等图件及相关的书籍资料。

2.2 图件的研制

2.2.1 基础图件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将已获取的卫星影像以及相关1∶50 000标准分幅地形图等在统一的投影系统下进行投影转换,经修改、拼接等反复编辑处理后通过数字化得到水系、道路、居民点、边界图等图层以备用。

2.2.2 土壤类型图 土壤类型图以永仁县的土壤类型为依据,通过剪切、修改等编辑处理,提取研究区的土壤类型图。

2.2.3 水土流失现状图 据直苴村的具体情况,参照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10-11],对通用土壤侵蚀方程A=R・K・LS・CP的各因子的不同类型赋予不同的权重值。

(1) R因子为降雨侵蚀力因子,取值范围0~10。据研究区年降雨量分布图,为R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具体见表1。

(2)K因子为土壤可蚀性因子,取值范围0~1。据研究区土壤类型图,对研究区各种土类的K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具体见表2。

(3)LS因子为地形因子,取值范围0~1。据研究区坡度图,对研究区不同坡度等级的LS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具体见表3。

(4)CP因子中,C为作物管理因子,也可称植被覆盖因素;P为土壤侵蚀控制措施因子。本研究中,将C因子和P因子联合考虑为CP因子,表示覆盖和管理因素,取值范围0~1。据研究区植被图,对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CP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具体见表4。

(5)将代表以上各因子的不同图层叠加,后将叠加图层的每一斑块的各个因子的权重值相乘,就可得到每一斑块的A值,这样就建立起了水土流失模型,即:

A=(R)・(K)・(LS)・(CP)

此时的各个因子并没有进行实地的实验测算,所以此时的A值并不是确切的土壤流失量值,但可以根据A值不同的数量级而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定性表示当地的水土流失程度。

(6)计算叠加图层的各斑块的A值,据数量级将水土流失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 6个级别,依次表示土壤侵蚀程度为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剧烈,见表5。

(7)最后根据模型,将反映各因子的数据图层进行叠加,可得直苴村的水土流失现状图。

2.3 景观分析指标

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选用景观比例、景观密度、人为干扰指数等指标,以反映研究区土地利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10-11]:

景观比例(Pi):景观组分i(i=1~m,m为景观组分类型数)的面积(Ai)占景观总面积(A)的百分比,100%,景观比例(Pi)是度量单一类型与景观整体的相似性程度,故Pi越大,景观组分与景观整体就越相似,景观组分对景观整体的影响就越大。

景观密度(Ri):景观组分i的斑块数(Ni)与景观总面积(A)的比,以表示景观破碎化程度,Ri=,景观破碎度是指景观要素被分割的破碎程度,反映景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程度。景观密度(Ri)越大,景观组分i的斑块数(Ni)就越多,景观破碎化就越严重,空间异质性程度越大。

人为干扰指数(HD):人为干扰景观比例(Phd)与自然景观比例(Pn)之比,以表示景观受干扰的程度:HD=,人为干扰景观比例(Phd)与自然景观比例(Pn)之和等于1,故Phd越大,景观受人为干扰越强烈。

3 结果与分析

直苴村1988年土壤侵蚀分级面积统计结果表明(表6),各种土壤侵蚀程度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度、轻度、强度、极强、微度和剧烈,中度达41.72%,强度以上的占29.13%;最大斑块面积,轻度的最大,中度的第二,强度的第三;最小斑块面积,剧烈的最大,极强的第二,微度的第三;斑块数和景观密度,强度第一,中度的第二,轻度的第三;整个景观的斑块密度达到了1.647。这一切说明该区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

直苴村1999年土壤侵蚀分级面积统计结果和1988年相比(表6),各种土壤侵蚀程度所占比例从大到小变化为:中度、强度、轻度、极强、微度和剧烈,中度为38.45%,强度占32.02%(1988年为26.74%),强度以上的占33.84%(1988年为29.13%);最大斑块面积,中度从1988年的第二变为最大,强度从1988年的第三变为第二,轻度从1988年的第一变为第三;最小斑块面积,剧烈的达4.31 hm2为最大(1988年为4.00 hm2),极强的第二,微度的第三;斑块数和景观密度,中度第一,强度的第二,轻度的第三,无论是斑块数还是景观密度都比1988年有大幅度的增加;整个景观的斑块密度达到了2.349,比1988年的1.647增加了42.62%。这一切说明该区域十多年来水土流失不仅没有得到治理,相反还越来越严重。

4 结论与讨论

可见,从1988年到1999年,研究区域人类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不仅没有减弱,相反还越来越严重,到1999年,“强度”级水土流失高达32.02%(1988年为26.74%),“强度”级以上的水土流失占到33.84%(1988年为29.13%),与实地调查研究结果相吻合[12-13],证明本研究所建立起来的水土流失模型是可行的,可应用于金沙江流域云南山地民族社区水土流失评估,为分布于金沙江流域的云南山地民族社区水土流失治理及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实地调研表明,研究区域原生植被不断遭到人为干扰和破坏是区域十多年来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12-13]。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刀耕火种农业在研究区域逐渐消失,现代农业成为了研究区域的主要产业,曾经依托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在刀耕火种农业时代保留下来的风景林、水源林和神树林等不少原生植被在现代农业背景下遭到了干扰和破坏,从而使研究区表现出从1988年到1999年十多年来,水土流失不仅没有得到治理,相反还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因此,有理由相信云南山区众多的民族文化在云南山地民族社区水土流失治理中将大放光彩。

致谢:感谢永仁县县委和县政府、中和乡党委和乡政府、直苴村委会等对整个调研工作的支持。对云南大学叶辉教授、杨树华教授给予的指导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汤丽结, 舒畅. 基于GIS和RS的巢湖流域水土流失评估[J]. 水土保持通报, 2013(1): 305-308, 312-313.

[2] 常书平, 张璐, 杨爱民. 近10年来北方干旱区水土流失演变趋势分析[J]. 水利水电技术, 2010(12):62-65.

[3] 云南省永仁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仁县志[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5:38-39.

[4] 永仁县地方志办公室. 永仁年鉴[M]. 楚雄: 楚雄日报社, 2002:47.

[5] 傅伯杰, 陈利顶, 马克民等.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202-203.

[6] 云南植被编写组. 云南植被[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85-96.

[7] 王宝荣, 杨树华, 王崇云等. 遥感判读植被类型的研究[J]. 生态学杂志, 2001, 20(S): 18-20.

[8] 王万茂. 土地利用规划学[M]. 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0:544-549.

[9] 吴兆录. 生境格局与土地利用――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69-79.

[10] J 柯克比, R P C 摩根.土壤侵蚀[M].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7.

景区年度总结篇9

1.2数据来源与处理为了反映研究区当前景观生态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既能保证研究时段具有足够的跨度,又能使得数据易于准确获取,本研究采用海坛岛2003年和2009年Landsat7ETM+5,4,3波段合成影像和常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作为研究的信息源。研究区景观生态类型划分是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依据“国土资源部2007年土地分类标准”,并结合海坛岛景观生态实际状况,本文将海坛岛景观生态系统划分为7个一级类别(耕地、林地、灌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和10个二级类别。在此基础上利用1∶15万地形图校正影像图,通过野外调查采集的GPS定点、照片等资料与遥感影像对照,建立解译标志。运用软件ArcviewGIS3.3对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得到研究区2期的土地利用矢量图,并对解译结果进行随机选点,通过野外踏查进行数据校正。进一步将矢量图转换成像元大小为5m的栅格图像,使用Fragstats3.3从中提取该区2003年和2009年的类型水平景观格局指数(包括斑块结合度指数、斑块聚合度指数)和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指数(包括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景观分维数、景观变异系数和景观破碎度)。

2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方法

2.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2.1.1综合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应该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景观生态质量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指标体系内容要划分清晰合理,涵盖全面无重复,既包括景观生态系统在自身结构,稳定性和产出功能方面的指标,又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学干扰方面的指标,以求综合反映影响区域景观生态质量的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

2.1.2主导因素原则在全面分析各因素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区域景观生态质量的主导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取能够反映景观生态质量优劣状况及突出特征,具有区域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评价的工作量。

2.1.3动态差异性原则景观生态质量变化具有过程性,这就决定了评价应该具有动态变化性,选取的评价指标要能反映景观生态质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并且要选择那些在评价区域有明显变化的,又不相互重复的评价指标。

2.1.4可操作性原则在评价中应该尽量考虑评价方法是否可以操作,理论研究是否现实可行,数据资料是否可以准确获取,计算过程是否简便不繁杂,指标是否易于量化并且不受主观影响,所以应该尽量利用现有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

2.2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关于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的指标选择问题,国内一些学者从植被景观类型、景观格局、土地利用等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5-7]。根据以上指标选择原则,本文对海坛岛进行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拟从景观稳定性、景观受干扰度和景观产出功能等方面出发,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组成(如表1所示)。

2.2.1景观稳定性景观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系统保持现状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回到原状态的能力,即扰动后的恢复能力[8]。自然景观的分布状况和景观格局的空间异质性都对景观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本文选择植被覆盖度指数、水域面积比率、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分维数和景观变异系数等指标来评价。(1)植被覆盖度指数。不同的植被类型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因而它们对改善景观生态质量的贡献程度也不尽相同。为了明显区分贡献程度的差异,由大到小规定以下3种植被类型的重要值为:有林地取3、疏林地取2、灌草地取1。各植被类型得分为其面积比例与其重要值的乘积。以下式来反映植被覆盖程度:S1=(X1/A)×3+(X2/A)×2+(X3/A)×1(1)式中:S1———植被覆盖度指数;X1———有林地面积;X2———疏林地面积;X3———灌草地面积;A———景观总面积(下同)。(2)水域面积比率。S2=Xi/A(2)式中:S2———水域面积比率;Xi———景观中河流、水体的面积总和。(3)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是基于信息论用来度量系统结构组成复杂程度的一些指数[9],本文选取的是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S3=∑mi=1(PilnPi)(3)式中:S3———景观多样性指数;i———斑块类型;Pi———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出现的概率;m———景观中斑块类型的总数。(4)景观分维数。在用分维数来描述景观斑块镶嵌体的几何形状复杂性时,通常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即S4=2s,式中:s———对景观中所有斑块的周长和面积的对数回归而产生的斜率[9]。(5)景观变异系数S5=Ds/Dm(4)式中:S5———景观变异系数;Ds———景观面积标准差;Dm———整个区域景观面积平均值[8]。#p#分页标题#e#

2.2.2景观受干扰度人类进行土地利用活动对于景观生态系统来说属于一种生态学干扰,会导致景观异质性结构的变化,并且会进一步造成对群落和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10]。人类对土地利用越频繁,土地利用压力越大,景观受干扰度就越大,景观也变得更加破碎。因此,景观受干扰度可以用景观破碎度指数、居住用地干扰指数、交通用地面积比率、沙地干扰指数和农业用地分布指数来衡量。(1)景观破碎度指数。景观破碎度指景观被分割的破碎程度,反映景观斑块的面积异质性,斑块面积越小,景观破碎度越大,景观异质性越高[11]。I1=(Np-1)/A(5)式中:I1———景观破碎化程度;Np———景观中各类斑块总数。(2)居住用地干扰指数I2=(α/A)+(N1/Np)(6)式中:I2———居住用地干扰指数;α———景观中居住用地总面积(hm2);N1———居住用地斑块总数;Np———景观中各类斑块总数。(3)交通用地面积比率I3=β/A(7)式中:I3———交通用地在景观中的面积比率;β———交通用地面积(hm2)。(4)沙地干扰指数I4=(γ/A)×C(8)式中:I4———沙地干扰指数;γ———景观中沙地总面积(hm2);C———沙地斑块结合度指数(Cohesion)。(5)农业用地分布指数I5=(δ/A)×AI(9)式中:I5———农业用地在景观中的分布情况;δ———农业用地面积;AI———农业用地斑块聚合度指数。

2.2.3景观产出功能景观产出功能反映了景观的经济利用可行性与生产力目标,景观产出功能越好,景观为人类提供物质产品的能力越强,景观生态状况越良好[12]。由此可以看出,景观产出功能是影响景观生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选择以下3个指标来反映景观的产出功能。(1)地均工农业总产值(P1):景观内单位面积的工农业总产值,反映该区域土地的直接产出能力。(2)粮食作物单位产量(P2):景观内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3)水产养殖指数P3=(ε/A)+(N2/Np)(10)式中:P3———水产养殖指数;ε———景观中水产养殖用地总面积(hm2);N2———水产养殖用地斑块总数;Np———景观中各类斑块总数。

2.3评价指标标准化

本文采用均值法[13]对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所筛选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yij=xijx珚j(11)式中:yij———第j个指标第i年的标准化值;xij———第j个指标第i个年份的指标值;x珚j———第j个指标的平均值。由于所选取的评价指标有正逆之分,逆指标数值大小与景观生态质量的高低成反比,如本文选取的景观变异系数和景观受干扰度准则下属的5个指标,数值越小越好。所以,在综合评价时,首先必须将指标同趋势化,本文采用取倒数的方式把逆向指标正向化。

2.4指标权重

由于区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所选取的指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本文采用熵权法[14],根据各评价指标提供的信息,客观确定其权重。首先,假设景观生态质量评价中有n个指标,m个评价年份,建立一个评价的原始矩阵R=(rij)m×n,(i=1,…,m,j=1,…,n),式中:rij———第j个指标第i个年份的统计值。然后,对标准化后的评价指标值计算其信息熵,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Hj可定义为Hj=-k∑mi=1fijlnfij(12)式中:fij=rij∑mi=1rij,k=1lnm(假定:当fij=0时,fijlnfij=0)。最后,根据下式来确定第j个指标的熵权wjwj=1-Hjn-∑nj=1Hj(13)2.5评价方法本文应用综合评价法,建立研究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如下:LEQ=∑njwj×Cj(14)式中:LEQ———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指数;wj———第j个指标的权重;Cj———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值,n为评价指标个数。

3基于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根据上面所述的原则和方法,本文构建了研究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公式(1)对2003年和2009年该区域各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将标准化值代入公式(2)进行各个评价指标信息熵Hj的计算,再将各指标的Hj代入公式(3)得到各指标的熵权ωj,如表1所示,最后由属于同一准则的指标权重进行加和得到该准则相对于景观生态质量的权重,如表2所示。表1中,从海坛岛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分布上看,对景观生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指标主要有地均工农业总产值、水产养殖指数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区域景观产出功能的大小。另外还有一些主要影响指标,如沙地干扰指数、居住用地干扰指数和景观破碎度指数,可以反映出区域景观受外界干扰的程度。而植被覆盖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分维数等指标对该区景观生态质量的变化影响最小。由表2可以看出,景观受干扰度和景观产出功能两大评价准则对于区域景观生态质量的高低起到主要影响作用,这与表1的结果能够很好的吻合。将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和其相应的权重值代入到本文所建立的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当中,可以得到福建省海坛岛2003年和2009年的景观生态质量各个评价准则得分值及综合评价值,具体结果如表3。由上述评价结果可知,在近6a时间里,海坛岛景观生态质量总体情况不但没有变差,还有了明显改善。在景观生态质量评价体系中,景观稳定性、景观受干扰度和景观产出功能这3个评价准则对于该地区景观生态质量的提高贡献度大小各不相同,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分析:

(1)从以上反映景观生态质量的3个准则来看,在同一年中,景观生态稳定性的评价值最低,而且与其他准则差别也较明显,其相应的权重(0.0616)也是3个准则中最低的,这说明该准则在研究区景观生态质量变化过程中的作用不显著。景观受干扰度的评价值在2003年高于景观产出功能,到了2009年,景观产出功能的评价值超过了前者,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出景观产出功能对景观生态质量的影响力逐渐提高。2003-2009年3个准则层的评价值均有所提高,增加最多的是景观产出功能准则,评价值提高了0.2288;相反,评价值最低的景观生态稳定性准则提高量也是最少,只增加了0.0068,这可以进一步说明景观产出功能准则是对于这段时间内海坛岛景观生态质量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p#分页标题#e#

(2)在景观稳定性准则中,植被覆盖度指数和景观变异系数评价值有所增加,表明海坛岛景观生态系统自身稳定性不断增强,抵抗外界干扰和受干扰后恢复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这与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平潭县继续加强森林监管和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程紧密相关。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分维数基本保持不变并略有增加,说明该区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没有因为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为干扰而降低,反而有向良性发展的态势。水域面积比率能够反映出该地区地表水资源的基本情况,作为一个海岛县,水资源贫乏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水域面积的减少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3)景观受干扰度的评价值成增加趋势,主要是由于沙地干扰指数和农业用地干扰指数的得分有了明显提高。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平潭县不断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积极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对沿海沙地的治理,有效减少风沙危害。农业用地的面积和聚集度均减小,土地利用单一化趋势得到改善,这使研究区景观空间异质性得到增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景观生态质量转好。居住用地干扰指数和交通用地面积比率得分值稍有降低,景观破碎程度成增加趋势,说明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有所加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导致区域景观更加破碎,景观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受到影响。

(4)景观产出功能反映了景观的经济利用可行性和生产力目标,研究区工农业总产值、粮食作物总产量和水产品产量都有大幅提高,表明该区景观产出功能有了显著提高,景观为人类提供物质产品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景观生态质量状况得到改善。这是海坛岛沿海防护林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改善的直接结果,并且与平潭县人民利用对台有利区位,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快速发展地区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4结论与建议

福建省海坛岛作为一个海岛县,其景观生态系统既具有自身相对独立性,又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利用活动在海岛开发建设当中表现尤为突出。本文根据海坛岛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从土地利用的视角构建该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为评价指标赋予权重,并建立了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海坛岛从2003-2009年景观生态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植被覆盖度逐渐增加,风沙威胁进一步降低,农业用地单一化的土地利用状况有所改善,景观总体产出功能有了很大提高,整个景观有向良性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当地建设用地没有合理布局,导致整个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加重,并且水资源缺乏也成为该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阻力。景观生态质量的高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评价时需要建立极其复杂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单独对区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尝试性地从土地利用视角出发,选择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指标进行评价,还不能全面反映当地的景观生态质量状况,需要进一步加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不断改进评价模型,以求景观生态质量研究能够更好地为区域景观生态建设服务。平潭县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综合实验区,具有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为了进一步改善海坛岛的景观生态质量状况,实现海坛岛景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评价结果,本文建议如下:

景区年度总结篇10

一年来,我公司景区的安全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文化旅游出版局的统筹指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景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协同配合,认真实施,全面按照安全工作总体要求和部署,以对游客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旅游安全监管职能,全面完成了县上下达的旅游安全工作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成立机构,落实责任。

今年,国家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将旅游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景区作为全县主要旅游行业,旅游全监管是一项全新工作,更是一项惠民工程,因此,我景区对此项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而是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深入调研、熟悉业务,不断掌握新的工作方法,吸取好的工作经验,全力做好旅游安全监管工作。

首先,抓住重点,制定方案。为做好旅游景区安全监管工作,我公司严格按照《县文化出版旅游局安全工作目标》精神,结合景区工作职能,制定了《关于加强旅游景区安全监督管理的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明确了以开展旅游景区为重点区域,为游客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旅游环境,确保广大游客玩的放心。

其次,成立机构,落实责任。为加大对全县旅游景区安全的监管力度,景区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有关科、室、队为成员的旅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进行了责任分工,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按照县安委对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为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旅游安全工作,我局结合旅游行业特点,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明确要求各景区(点)本着坚持“以人为本,游客至上”的思想,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牢固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观念,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特别对旅游景区安全工作作了重点部署。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旅游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第一阶段:加强宣传,做好引导。结合夏季旅游安全隐患排查及集中整治行动,在旅游景区和游客中普及旅游安全生产知识,进一步引导业主树立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的良好旅游氛围,为方便游客咨询和维权,

第二阶段:协调配合,集中整治。一是将安全监管同“黄金周”相结合,在“五一”、“十一”黄金周前,按照县文化出版旅游局的统一部署,县旅游、工商、卫生、公安、质监、文体、民宗、物价、交通、商务等职能部门协调配合,联合执法检查,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景区保护、安全、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与各级领导的要求和先进景区的工作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解放思想,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某建设成为文明、诚信、安全、高效的精品景区。

景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大全2

一、加强内部管理,整顿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今年年初,为加强景区内部管理,改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一方面,我们对全景区实施了制度化管理,推行科学和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内部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定岗、定位、定指标、定任务,将工作任务与奖金福利挂沟,并在月工资中扣留10%作为风险押金,在年底进行工作实绩考核(目标责任制检查验收)时严格兑现。这样,真正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从根本上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整顿干部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我们认为,风景区的干部队伍在综合素质、文化结构、艺术修养、工作作风等方面应区别于一般单位的干部,每一位景区工作人员都应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但前段时间景区的人员素质、思想作风很不理想,与开发建设的需要很不相适应。

因此,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大力进行思想作风整顿,采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岗位述职、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及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方式转变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通过一年的努力,已经把干部的作风彻底转移到服务景区、服务建设、服务游客上来了。再者,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我们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层次、分阶段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出外学习考察,交流经验,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改变用人机制,从社会招聘了一些优秀人才充实到营销、开发、导游一线,真正将风景区干部的人员结构调整到最优、思想素质调整到最佳、综合能力调整到最强的状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贯通到了各项工作中。

二、强化资源意识,落实保护措施,改善旅游大环境

风景名胜资源是大自然造化之精华,是人类祖先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风景名胜区赖以生存的命脉,它是国家的一项特殊资源,是保护型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资源保护”摆在景区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加大资源保护力度,防止和杜绝种种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开发的发生。为有效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方面,我们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同时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旅游资源,诸如制做宣传标牌,下发文件,散发传单等。另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专项整治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对在景区范围内开山采石、挖沙取土、乱砍滥伐以及其它形式的破坏地形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的活动进行了数次全面的清理整顿,共拆除了4家采沙场,封禁了8处采石点,关闭了3家违规企业,查处乱砍林木案件4起等等,对安大公路旅游主干线和入景公路上的路障和路边违章违规摊点进行了彻底清理,景区环境大为改观。

三、加快旅游开发,规划景区建设,提高景区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

四、丰富旅游文化,作活山水文章,成功举办首届旅游节。

为了更好地宣传推介湄江,进一步提高湄江的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埸,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做好做活湄江这篇山水文章,在我们的争取下,于今年9月30日至10月6日以涟源市人民政府、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名义联合举办了湖南旅游节首届“多彩湄江投资福地”旅游文化节暨湄江旅游开发10周年纪念活动。主体活动的湄江旅游开发10周年纪念大会暨广场文艺表演、大型绝壁攀登表演、湄江民俗山歌对唱赛、湄江抓鱼比赛、湄江风景名胜区投资说明会、湄江书画摄影展、篝火焰火晚会、湄江探宝你最红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旅游文化节开幕式,规模巨大,场面火爆,盛况空前,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旅游文化节过后,湄江的人气指数与旅游收入直线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旅游人数与经济收入成倍增长。这次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可谓高水平策划,大手笔运作,不仅为湄江带来了人气和经济效益,也为湄江今后如何做大做活做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验,其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景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大全3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风景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紧紧抓住创建5A级景区、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年预计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442万元,完成公共财政收入1657万元。预计接待游客109.3万人次,同比增长2.3%,预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74.9万元,同比增长6.5%。

一、统筹规划取得新进展

牢固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制定发展大旅游规划,逐步实现从“景区”向“旅游区”的转变,构建多元化、复合型旅游产品和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完成了孙武文化园、游客服务中心、望湖园别墅改造等项目规划论证。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

一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抓好孙武文化园、南大门二级游客服务中心、望湖园别墅改造、松海路沿线环境整治、兵圣路亮化工程等项目建设。

二是大力推进招商项目建设。帐篷客度假酒店、风情小镇、“城市田园”等项目顺利签约。

三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两个社区20个自然村改造,涉及农户1140户,惠及景区所有的居民。

四是大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全年拆迁企业4家,拆除厂房13000平方米,征收苗圃5户181亩,征地744亩。

三、集体经济取得新突破

农业公司完成销售总值共110万元。完成绕城高速、兵圣路、新农村绿化改造工程等项目,与木渎五峰村合作开发约100亩种植樱花项目。绿化公司全年完成产值近800万元,实现利润近200万。物业公司做好藏书老街的统筹规划、房款的收缴以及藏书老街的统一管理。截止年底共收取房款4510万元,余款于20__年上半年交付完成。做好社区安置小区商业地块的规划。目前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已完成。金鸡山公墓坚持“先绿化、后建墓”的发展理念“环境园林化、葬式多样化、设计艺术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人性化”的“五化”发展目标发展,顺利通过了二级公墓的验收。全年实现销售1800万元,基本达到年初预定的目标。

四、5A级景区创建取得新成果

优化景区内标识标牌、旅游线路及主要景点内部整治。全面改造兵圣路路面、沿线村庄、北大门停车场等。有序推进三线入地及沿线灯光、景观工程。对景区北大门游客中心进行功能调整优化,改造完成公共厕所、防火物资仓库、监控室等。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应急情况应对机制。强化人员培训,开展景区讲解员、卫生保洁员、观光车驾驶员、农家乐经营等培训。强化安全管理,抓好旅游安全、交通安全、森林防火等工作。开展服务力提升工程、争创市服务名牌、导游评星定级、高层次培训等,全面细化、优化旅游过程管理。目前景区成为区首家获得ISO认证的旅游企业。

五、招商引资取得新成就

认真编制招商手册,研究制定招商政策,积极引进符合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目前已落地项目投资2.2亿元人民币,洽谈项目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主要做好了帐篷客度假酒店、城市田园、中韩航天机器人体验展、风情小镇和养生康疗中心项目等项目的招商、洽谈工作。

六、宣传推介取得新成效

办好节庆活动。成功举办新春祈福庙会、市第三届养生文化节、鸟类科普馆开馆仪式、孙子兵法文化旅游节、中韩联合航天机器人展、第三届世界女子围棋赛等重大节庆活动,进一步提升景区知名度。拓展市场营销。以长三角区域合作为重点,先后赴上海、宁波、安徽等地宣传推介,积极参与大型会展,游客的接待量大幅提升。借力媒体造势。依托央视、人民_报、中国旅游报、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精心策划宣传报道。年内在省级以上媒体开展报道40多篇(次),其中,在旅游卫视播出的《之巅》和在中国日报刊发的《围绕5A创建,全力打造全景式大景区》,在国内外引起了良好反响。

七、民生事业取得新局面

做好信访维稳、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洪抗汛、计生民政残联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困难群体的帮扶等工作,全面构建和谐景区。今年为困难群体提供各类帮扶资金逾50万元。

八、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面貌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重点学习5A创建、集体经济、旅游等方面理论知识。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公开选拔社会事务办主任一名。在区跨部门竞岗中,一名同志成功胜出。

三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专题报告会、陈超英同志专题报告会、向人民法院学习。

四是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

五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让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广泛开展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景区年度总结篇11

2研究方法

2.1数据处理本研究以美国Landsat卫星1980年7月(MSS,60m×60m)和2006年9月(TM,30m×30m)两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并以研究区域1∶10万地形图、部分植被分布图、水文地质图、部分土地利用数据、统计年鉴、部分土壤类型图及气象数据等为辅,在ERDASIMAGE9.2的支持下,以地形图为地理坐标参照,利用二次多项式的方法完成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并保证其校正精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增强等一系列的处理,结合杂谷脑河流域边界,完成遥感图像的裁剪,考虑研究区域遥感影像数据光谱信息和纹理特征,参照该区域的林相图、森林二类调查数据和部分野外调查数据,并根据实际土地利用现状,建立其土地利用的训练样本,进行监督分类和人机交互解译,实现其景观分类,并随机选取300多个样点进行精度评价,经检验,准确率分别达到82.3%和85.61%,共分为7个一级和7个二级景观类型,分别为:耕地、林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草地、水域、居民用地、未利用地(非植被景观)和灌木林地,其中其二级土地利用主要根据植被类型来划分,在ArcGIS9.3的支持下,完成土地利用的拓扑、编码等处理,并存储为栅格格式(gird),并与以后的景观指标计算。

2.2景观格局指数景观指数不仅高度浓缩了景观格局信息,而且能反映景观的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特征。因此,参照其它相关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区自身的特点,本文选取景观斑块数(NP)、边界密度(ED)、斑块分维数(FD)、景观分离度(S)、景观蔓延度(CONTAG)、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优势度指数(DI)与均匀度指数(E)等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及变化,其中各指标生态学意义与计算方法可见相关文献[16-17]。

2.3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模型土地覆盖重心迁移模型不仅可以很好地从空间上描述土地利用主要类型的时空演变过程[18-20],而且有助于掌握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变化规律,基于此,本文在ArcGIS中,通过计算Centroid其中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重心坐标,揭示其时空演变的驱动机制。第t年某种土地资源分布重心坐标(经纬度)计算方法为:

3结果与分析

3.1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1980—2006年杂谷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1),主要表现为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的面积减少最多,灌木林地、草地、耕地、居民地面积增加,灌木林地的面积增加最多,水域面积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增加量仅为0.01km2。近30a间,林地面积减少了117.66km2,面积比例由1980年的47.03%减少到2006年的41.63%,年均减少率为20.76%,主要归因于建国后尤其是时期大量森林被砍伐[21],尤其以处于群落演替后期的云杉、冷杉寒温性暗针叶林为主,森林资源锐减,林地大面积的减少,区域环境质量下降。未利用地年平均减少0.05km2,随着经济作物的推广和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研究区域大量的荒山荒地被开发利用,造成部分未利用地的面积减少;灌木林地面积增加了82.60km2,年平均增加3.18km2,草地年平均增长为1.36km2。灌木林地和草地的大量增加主要归因于在高海拔地区的亚高山云杉、冷杉林,在受到强烈、频繁、大规模的人为干扰(采伐或开荒)时[22],由于该区域山体结构破坏、坡陡山险[14],生态环境相对恶劣,森林更新缓慢,亚高山针叶林通常会逆向演替,退化为以林内植物为主的次生性亚高山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受到过度采伐、放牧等人为干扰的影响或水分条件差的地段,就形成亚高山灌丛,加上持续过度放牧、毁灌开垦和随意砍伐取薪柴等人类干扰活动,灌木林地将退化为亚高山草甸[23],灌木林地和草地的增加主要由林地的退化所致,表现为原始森林景观逐步向人为干扰景观演变。

3.2景观格局特征变化分析

3.2.1景观总体特征研究区域内各景观类型面积、斑块数量与优势度分布不均衡,区域自然景观(森林景观、草地、灌木林地和未利用地等)占绝对主导地位,面积总和均达到90%以上,其中林地和草地景观的比例较大,二者占研究区总面积70%以上(表1),对区域景观格局起控制作用[24],而半自然景观、人为景观(未利用地、耕地和居民地等)占据较小的比例,表明杂谷脑河流域以自然景观主导区域景观格局特征,人为景观则明显处于支配地位,这与研究区居住的人口数量、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程度有关,由于该地区人口总数相对较小,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因而人为活动形成的景观类型面积比例相对很小。

3.2.2主要景观类型特征变化由图1分析可知,林地景观的斑块数目增加相对较少,而其边界密度,从1980年的9.8335增加到2006年的10.9542,由于该区域的森林长期受人类经营活动的影响,特别是被大规模采伐后,致使其分布由大斑块集中向小斑块镶嵌,道路两旁尤为突出,林地景观破碎度增加的同时,以桦木林、山杨林为主的阔叶先锋树种在采伐迹地上普遍而大量发生,在其适生范围内边界扩展侵入其他森林类型中,形成复杂的交错带,总体上边界总长度的增加,造成边界密度的增加。2006年林地景观的分维数大于1980年的,源于自1998年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人类对森林资源有组织的开发和干扰逐渐减弱,对林地的破坏有所减缓,致使林地的斑块形状趋于不规则化和复杂化,分维数增大。草地景观在研究区域占据较大的比例,仅次于林地景观。其斑块数目和边界密度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分维数呈现减少的趋势,草地景观在该区域分布较为广泛,受生态造林、农业耕作等影响,原来连续的草地景观被人类活动分割和占用,分布愈加分散,破碎度日益增加,斑块空间分布散落性增强、聚集度和连接性降低,斑块呈零散分布,大型斑块日益减少,在导致边界总长度增大的同时,致使其边界密度也增大。由于草地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其斑块的形状趋于规则化和简单化,并不断向荒漠化和半荒漠化演变,尤其干旱河谷区地势相对较平坦的区域,受到频繁的人类活动(耕种、放牧和刈割灌草)[14]干扰,对此地带植被破坏较大,致使其分维数降低。灌木林地景观面积所占比例次于林地和草地。1980—2006年,灌木林地景观的斑块数目由24增加到44,表明其分布由集中趋于分散,边缘密度和分维数呈现增大,表明其破碎度有所增加,森林群落遭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植被是其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由于森林采伐后,部分区域的生境恶劣,森林更新困难,致使采伐迹地被灌木所取代,虽然灌木种类很多,但其结构零乱且类型较复杂,优势种不明显。灌木林地不断的扩大且其大块的灌丛植被林地、疏林地被分割蚕食,形成岛状分布,造成灌木林地的边缘曲折多,形状呈现不规则化和复杂化,形成由于其边界扩展侵入其他森林类型复杂的交错带格局。未利用地景观主要由迹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弃耕地、荒山荒地和岩石地等景观类型构成,斑块数目相对变化不大,但其边缘密度增加,分维数减少。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该景观类型的面积增加主要源于森工局对森林的大量采伐,造成采伐迹地的大量增加,1998—2006年主要源于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政策的调整,人类加大了部分区域的撂荒地和弃耕地的改造利用,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致使其面积有所减少。

3.2.3景观要素空间距离由表2可知,CONTAG由1980年的64.9317减少到2006年的63.4710,1980年以来,随着被会经济的发展,原来斑块较大的景观类型被分割为许多较小斑块,呈现出以林地大面积减少和灌木林地显著增加为主要特点,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部分连接性好的自然景观逐渐向连接性差的半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演变,致使斑块之间团聚程度减弱,区域景观之间的镶嵌性增加,景观空间分布均匀性有所增强,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增加,其连通性降低且破碎化程度增强,景观整体完整性较差,物种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生境萎缩,适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在减少,不利于景观中生物和资源的保护,将直接影响到物种的繁殖、扩散、迁移和保护[25],主要归因于研究区域优势景观类型(云杉、冷杉林景观)在此期间大量减少,在采伐道路两旁的景观格局尤为突出。分离度由1980年的3.7615增加到2006年的4.7726,近30a来研究区域斑块总数由368个增加到396个,增加了28个,平均斑块面积由1980年的5.91km2/个减少到2006年的5.50km2/个,部分大的斑块分裂成形状略为规则的小斑块,景观格局多以形状较为简单的小斑块为主,在整体上加速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景观类型斑块分布趋向离散,个别斑块呈零星、散落状,在一定程度上斑块分布更加均匀,单一的优势景观类型对整体景观的控制作用减弱了,还呈现出以云杉、冷杉暗针叶林为地带性植被并主导着区域森林景观格局,但景观整体景观的优势度在减少,不利于景观功能的整体发挥[25],从而使自然生态环境的净化和维系能力下降[26],对景观结构的逆向影响十分突出[27],源于该区域的森林景观长期受到人类持续的经营活动(森林采伐)的影响。

3.2.4景观异质性由表3的计算可知,杂谷脑河流域景观多样性指数由1980年的1.2328上升到2006年的1.2754,均匀度由0.6335增加到0.6554,说明单一的优势景观类型对整体景观的控制作用减弱了,景观类型组成相对比较均匀,且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减小,区域景观呈现出以林地为基质的草地、灌木林、岩石地等自然斑块交错的森林—草地荒原分布态势,其余景观类型呈补丁状散布于区域之中,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加深,景观异质性程度和复杂性加大,不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该区域的景观优势度由1980年的1.5746减小到2006年的1.5320,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处于主导地位的景观类型与其它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差异在缩小,景观结构趋于均匀,致使林地景观对流域景观控制作用逐渐减弱,改变了仅由少数地带性植被景观控制该区域景观格局现状的局面。

3.3土地利用类型时空特征分析从表4可看出,林地景观的重心坐标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转变,主要缘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森工局对森林的大量采伐,低纬和低海拔区域的云杉、冷衫林被大规模采伐,森林景观大幅度减少,对于高纬和高海拔的地区而言,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人类的干扰活动,致使该区域的原始景观得以保存,此外,特别是在1998年起施行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也使得该区域保留了部分完整原始森林景观结构,故其重心向纬度较高的高海拔地段转移;对于草地而言,其重心坐标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转变,在低纬度和低海拔的地段,草地受到过渡放牧和开荒等的人为影响,草地退化和沙化现象严重,面积减少,逐步向高山和相对高纬度地带转移。灌木林地的重心坐标由高纬度区域向低纬度转变,由于低纬、低海拔的森林被采伐后,灌木林在采伐迹地迅速更新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受人为的过度干扰(采伐和放牧),特别是藏民的居住地附近,部分针叶林作为薪柴随意被砍伐,致使针叶林景观类型逐步演化为灌丛针叶林混交景观,形成灌丛景观的逆向演替发展,故重心坐标向相对低的纬度地区转移。未利用地由低纬度和低海拔区域向高纬度高海拔区域转变,源于高海拔区域存在着大量的裸崖地、火烧迹地和部分雪山。

景区年度总结篇12

(一)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模式

由于受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品质、经济发展水平、区位因素、集聚效益和旅游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在不同区域、不同旅游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上诸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总结各地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较为典型的模式。

1、点状模式

此种模式主要呈现与区域旅游发展的早期,个别旅游业发展条件较好的旅游景区优先发展,逐步成长为区域旅游景区发展的增长极。在极核的辐射下逐渐带动周边及其他地区旅游景区的发展。

2、点轴扩展模式

在增长极与周边旅游景区的交往中,区域的资源和要素在继续向增长极及相关点集聚的同时,也逐步向沿线景区靠拢。沿交通干线等分布的景区也逐步成长为区域旅游活动的密集区,区域旅游发展的轴线日渐成型。伴随区域旅游景区的发展,增长极与轴线数量渐增,规模渐广,对经济和社会的扩散作用也渐强,在空间范围上表现为新点轴过程纷呈。这些点轴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分布有序的点轴空间结构。

3、网络发展模式

在点轴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位于轴线上的不同等级的点之间的联系也会进一步加强,于是就需要在点与点之间建设多路径的联系通道,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网络上的各个点对周围落后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业发展产生组织和带动作用,并通过网络而构成区域旅游的增长中心体系。

(二)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评价指标

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可采用旅游景区数量、旅游景区密度、集聚效应和通达度等指标等来进行评价。

1、旅游景区的数量

旅游景区的数量即各地区不同等级旅游景区的总数,它是衡量区域内旅游景区空间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

2、旅游景区密度

反映区域内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多度越大,区域内旅游景区的丰富度越高、异质性越强,计算公式:

(1-1)

式中,D为各区域的景区资源密度;N为区域内旅游景区的个体总数(个);SQ为区域总面积。

(3)集聚效应

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有集聚型、随机型和均匀型三种。集聚效应体现空间分布的集中尺度,具有尺度概念。小尺度集聚效应主要是指景点在景区内的集聚;大尺度集聚效应主要指景区在某区域内的富集[]。量化计算主要采用最近邻指数(最近邻比),其公式为:

(1-2)

式中R为最近邻比,反映点状事物的空间分布性质,R

二、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

(一)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发展概况

2006年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市华清池景区、延安市黄帝陵景区晋升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截止2012年3月,陕西省共有163家A级景区,其中5A级5家,4A级34家,3A级及3A级以下124家。

(二)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

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是以旅游景区单体赋存地区域为结点,以连接个结点的交通线路为联系而形成的空间网络资源系统。旅游景区的密度、集聚效应构建了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基本骨架,而空间结构的优劣,则取决与旅游交通网的完善与否。基于此本文对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分析主要从旅游景区的分布状态和交通网络分析入手。

(1)陕西省5A级景区空间结构

陕西省共拥有5家5A级景区,分别是西安的兵马俑、华清池、延安的黄帝陵、渭南华山,整体呈现单点集聚三地的特点。

(2)陕西省4A级景区的空间结构

陕西省共拥有34家4A级景区,主要分布在渭南、咸阳、宝鸡、延安和西安。依据空间结构评价方法,利用公式1-1、1-2、1-3分别计算出拥有4A级景区的渭南、咸阳、宝鸡、延安、和西安的景区资源密度D、集聚效应R和通达度指数A。

从表2.1中可以看出4A级旅游景区资源密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延安。4A级景区集聚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渭南>延安>宝鸡>咸阳>西安。通达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是:西安>咸阳>渭南>宝鸡>延安。

根据上述,由西安、咸阳、渭南、宝鸡和延安5大城市共同构成的陕西省4A级景区空间结构是以关中地区为中心,沿交通线路向北延伸至延安,其中西安为中心旅游地中心,咸阳、渭南、宝鸡为次级中心,结合4A级景区的地域分布形态,可以将其提炼为“一线单珠”状的空间结构(图2.1)。

(3)陕西省3A级景区空间结构

陕西省共拥有78家3A级旅游景区,占全省A级景区总量的47.9%,这些景区资源类型多样,能满足旅游者不同的旅游需求。本文采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分别计算出陕西省10市、1区的3A级景区的数量、景区资源密度、通达度指数,如表2.2。

将各地区的景区资源密度由大到小进行排列:杨凌>铜川>西安>咸阳>安康>汉中>宝鸡>渭南>延安>商洛>榆林。

将各地区旅游景区通达度由高到低排列:西安>咸阳>杨凌>渭南>铜川>商洛>宝鸡>安康>延安>汉中>榆林。

根据上述,由西安、咸阳、杨凌、宝鸡、渭南和铜川构成的关中地区处于3A级景区的核心位置,整体呈现放射型空间模式,向南延伸至汉中、安康和商洛,向北延伸至延安、榆林,其中陕北地区的空间网络化及资源丰度比陕南地区要更差一些。结合3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形态,将陕西省3A级景区的空间结构提炼为“一线三珠”状(图5.7)。

经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陕西省5A、4A、3A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模式与类型均与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阶段相一致,整体结构类型也处于点轴放射向网络化发展的阶段,关中旅游圈的产品类型互补、资源级别较高,是陕西目前最成熟的旅游产品区,陕北、陕南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交通体系不发达,这已明显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景区年度总结篇13

摘 要:近年来旅游业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依据这一发展趋势,以西安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旅游业与房地产业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并以西安典型城市景观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为两者结合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旅游业房地产业相关性城市景观

1引言

旅游业与房地产业同属于第三产业。近年来,由于城市经营的理念影响,城市旅游业与房地产业关系日趋密切,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胡浩(2005)从城市经营与管治的角度,探讨了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开发与布局类型、管理模式以及旅游业与房地产业之间的互动与整合关系[1]。尹士珍,高永臻(2005)分析了旅游房地产业的涵义,阐述了我国在旅游房地产开发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使两者更好结合的若干建议[2]。施金亮,周德力(2007)从产业关联的视角,对房地产业与旅游业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两者的结合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3]。任冠文(2008)提出了发展景观房地产、建设景观城市的新景观房地产概念,并论证了景观房地产与城市化的相互促进作用[4]。

本文以古都西安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业与房地产业以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西安典型城市景观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为两者结合发展提供依据。

2 西安旅游业与房地产业关联分析

2.1 关联分析原理及旅游业与房地产的关联产业

关联分析是指如果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那么其中一个事物就能通过其他事物进行预测,其实质是对反映因素变化的时间序列进行几何关系比较,目的是寻求系统发展过程中,哪些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程度有多大[5]。

旅游业的关联产业较多,如旅游带动餐饮业、酒店住宿、交通运输、商业的发展,旅游景观带动房地产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建筑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选择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紧密关联产业,研究两大产业群的关联关系。

2.2 指标的选取

本文主要对西安旅游业与房地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选择旅游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产业指标及西安宏观经济数据,遵循科学性、整体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选取了16个指标,具体指标如下。

旅游业:旅游总收入(主指标)从总体上反映西安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房地产业:选取了房地产投资资金、商品房销售额、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投资国内贷款金额这5个指标从对房地产业的重视程度、商品房销售情况、房地产价格和资金来源等方面体现了西安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水平。

建筑业:选取了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和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三项指标。

交通运输业:选取客运总量、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两项指标。

商业及服务业: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收入两项指标。

宏观经济类指标:选取人均GDP、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项指标可以从总体上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2.3 关联分析

本文先选择参考序列指标与比较序列指标,然后选用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研究其相关关系[5]。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选旅游总收入为参考序列,记为:

t表示时间;k表示某一时刻;n表示时刻数量。本文所采用的是1999至2009年这11年的数据,因此;。

选其它指标作为比较序列,记为;分别表示房地产投资资金(X1)、商品房销售额(X2)、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X3)、商品房销售面积(X4)、房地产投资国内贷款金额(X5)、建筑业总产值(X6)、建筑业增加值(X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X8)、客运总量(X9)、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X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11)、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收入(X12)、人均GDP(X13)、财政总收入(X1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15)。

根据公式(1)计算的相关系数见表1和表2所示。

表1 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相关系数

X0 X1 X2 X3 X4 X5

X0 1 .936** .967** .967** .943** .906**

X1 .936** 1 .978** .881** .958** .993**

X2 .967** .978** 1 .909** .991** .959**

X3 .967** .881** .909** 1 .867** .863**

X4 .943** .958** .991** .867** 1 .934**

X5 .906** .993** .959** .863** .934** 1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数据来源:西安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西安统计信息网

由表1中可以看出所有指标都与旅游总收入呈高度正线性相关,且假设检验的双尾概率P值均小于默认的给定显著性水平0.01,所以拒绝原假设。其影响序列依次为:商品房销售额、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投资资金>房地产投资国内贷款金额。

从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高度关联性可以发现旅游业对房地产业具有较大的拉动效应,其中对房地产销售额和价格影响最大,对销售量影响次之,对投资资金更次之,影响最小的是国内信贷,但所有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9,所以相关性很强。

尽管近年来受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政策的影响,房地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而旅游业一直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对房地产的区位影响很大,加之特定区位的房地产是不可替代产品,从而带动的价格上升和成交量的上升,这为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表2 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相关系数

X0 X6 X7 X8 X9 X10 X11 X12 X13 X14 X15

X0 1 .940** .969* .976** .776** .983** .976** .984** .973** .823** .969**

X6 .940** 1 .967** .983** .925** .972** .983** .950** .981** .921** .993**

X7 .969** .967** 1 .975** .850** .983** .979** .965** .980** .865** .980**

X8 .976** .983** .975** 1 .858** .994** .996** .980** .995 .878** .996**

X9 .776** .925** .850** .858** 1 .848** 877** 803** 876** 844** 889**

X10 .983** .972** .983** .994** .848** 1 .996** .987** .995** .839** .990**

X11 .976** .983** .979** .996** .877** .996** 1 .981** .999** .863** .996**

X12 .984** .950** .965** .980** .803** .987** .981** 1 .976** .818** .974**

X13 .973** .981** .980** .995** .876** .995** .999** .976** 1 .864** .995**

X14 .823** .921** .865** .878** .844** .839** .863** .818** .864** 1 .902**

X15 .969** .993** .980** .996** .889** .990** .996** .974** .995** .902** 1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数据来源:西安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西安统计信息网

由表2可以看出旅游相关产业和房地产相关产业也与旅游总收入呈高度正线性相关,并都通过了检验。尤其是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收入、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三项指标与旅游总收入的相关性最高。这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业紧密关联产业――商业、餐饮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带动效应最强。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客运总量的相关性最低,但仍然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达到0.776。

其次,建筑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和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也对主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这是因为旅游景观及产品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区位效应,它能较好地带动其周边的房地产业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建筑业的发展。

再次,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财政总收入这三个指标与旅游总收入的相关性也较高。说明作为一个旅游城市,西安旅游业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带动效应。

3 西安典型城市景观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由于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高相关性,许多城市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发挥现有旅游资源以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其中,城市典型景观的带动效应十分突出,在其带来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收入增加的同时,也使景观周边地价大幅提升,成为了房地产增值的新途径。本文以西安典型景观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为例,说明这种带动效应。

3.1 西安典型城市景观选择与描述

西安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周至唐,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达1100多年。一千多年的都城发展史,西安不仅仅享受着作为皇都的万般华贵,也遗留下了众多历史景观,这些景观的修护、重现,与现代景观、时代元素的融合,必将带来 “国人震撼,世界惊奇”。

本文选取西安典型的景观或景观区作为考察对象,包括曲江新区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其原因有三:第一,此三处均为西安建设的重点景观工程,是西安比较优势的体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第二,从时间维度来讲,三处景观均起建于2000年后,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同时,较长的时间跨度也降低了时间滞延对其带动效应的影响;第三,这些景观从规划建设到经营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被广泛讨论,对再建景观周边地价的涨幅已产生了市场预期。

曲江新区原名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批准设立的省级旅游度假区,2003年7月,经西安市政府批准,更名为“曲江新区”。其不仅包括了国家4A级景区大雁塔风景区,也包括了唐代著名的皇家御园芙蓉园、公共园林曲江池,以及乐游原、杏园等众多名胜,是一个大型风景园林区。曲江,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是盛唐文化与艺术的宝库,也是西安典型城市景观的集大成之所在,“曲江模式”也成为了旅游资源与房地产协调发展的代表,被广泛讨论。

西安市于2007年10月全面启动大明宫遗址区保护项目,规划面积19.16平方公里,其核心区域――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占地3.2平方公里(于2010年10月1日大明宫遗址公园盛大开园),是世界大遗址保护的东方典范。唐大明宫是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3.2 典型景观对周边房地产价格变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曲江新区是西安典型景观的集大成之地,区内主要景观均修建于2002年至2008年,在此期间,其在发展速度上创造了“曲江速度”这一神话,而在土地价格上也创造了近乎疯狂的增长速度。曲江新区的土地价格由2002年的每亩30万元飙升至2007年的每亩300万元以上[6](见图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西安房地产信息网

图1 曲江板块2002―2008土地价格趋势

2007年,曲江新区已经超越城南其他区域和高新区,成为西安土地价格最为昂贵的黄金区域[7](见图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西安房地产信息网

图2 2007年西安各城区房价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曲江新区的均价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同时,曲江房价的快速增长不仅取决于西安房价整体的快速增长,更是由于“文化+地产”的曲江模式的推进,区内景观尤其是文化景观的不断建成,促进了其房价的高速增长,图3为2003至2008曲江板块与西安市住宅均价的对比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西安房地产信息网

图32003至2008曲江板块与西安市住宅均价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03―2008年间,曲江板块的住宅价格明显高于西安市住宅均价。2009年和2010年是房地产的黄金时期,在大势向好的情况下,曲江新区的房价更是一枝独秀,2009年,由于曲江豪宅类产品价格的拉升,曲江全年房价整体攀升,全年涨幅达1166元/平方米的涨幅,均价居西安各区之首。据合富辉煌房地产陕西市场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曲江住宅成交均价最高已突破8000元/平方米。2010年曲江房产均价突破10000元/平方米,个别楼盘房价突破30000元/平方米,涨幅惊人,与2009的4913元/平方米和2010年的5398元/平方米的西安市新房均价相比,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不仅如此,景观对其房价的带动效应还在不断显现,最明显的是2010年后半年来国家对房地产的限制政策不断涌现、力度不断加强,在此种环境下,曲江新区的房价仍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明显优于其他各城区,下图(图4)为新浪网对西安各城区主要房地产开发商2010年第四季度销售价格统计后得到的房价涨幅情况,曲江新区房价依然遥遥领先[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西安房地产信息网

图42010年第四季度西安各城区房价涨幅情况

图中可以看出第四季度曲江每平方米房价涨幅达775元,远超其他城区板块。

景观对周边房价的带动效应在大明宫遗址公园景区也再次得到了证明。在大明宫遗址建设前,由于区位影响,遗址区的房价一直低于西安市均价,但自筹划起,其价格就开始上升,与西安市均价持平,见图5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西安房地产信息网

图5 大明宫房价与西安房价比对

可这种状况仅维持到2009年初,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成,该板块楼盘随楼市好转及区域价值凸显而拉高售价,从年初的3500-4500元/平方米,涨至2010年的5000-7000元/平方米。截止2010年10月遗址公园开园,板块均价已达7000多元/平方米,与同期西安市6000元/平方米的房地产均价相比较,增值幅度明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景观对周边地价、房价的带动效应。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文化景观众多,合理开发景观资源从而促进房价提升,成为了西安运用自身比较优势成功营销城市土地的成功案例,也为提升城市形象做出了贡献。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西安旅游业与房地产业关联性的实证分析得以下结论,首先,旅游业对房地产业具有较大的拉动效应,其中对房地产业的区位发展影响最大,尤其对于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业紧密关联产业――商业、餐饮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关联效应显著;对房地产的相关产业影响也很大。最后,典型城市旅游景观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区位效应,它能较好地带动其周边的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上升,进而带动周边房地产业发展。

在这些带动效应下,各城市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开发城市旅游资源,建设城市典型景观工程,合理引导房地产开发商对景区周边土地进行开发,加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使游客和居民乐意到此观光或居住生活,使其作为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的增长动力,从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浩.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与布局――以上海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5:10-13.

[2]尹士珍,高永臻.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结合发展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101-103.

[3]施金亮,周德力.从产业关联视角看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发展[J].经济师,2007,(12):27-28.

[4]任冠文.景观房地产与我国的城市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9(2):169-172.

[5]简明,黄登源.市场研究定量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9-83.

[6]段先念.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曲江新区建设发展情况的报告[D].2005

[7] 任超,陈瑛.依托城市大型主题景区的旅游房地产开发研究――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66-69.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