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休闲经济论文实用13篇

休闲经济论文
休闲经济论文篇1

改革开放以来,休闲消费文化逐渐从一种低层次活动(如打牌消遣),提升到客观上具有补偿功能和解压功能的活动。休闲需求的满足方式,也越来越从自发活动转变为一种消费活动。

1休闲经济的内涵

所谓休闲经济是以人的休闲消费、休闲心理、休闲行为、休闲需求为考察对象,以满足人的个性、多样性、多元性发展为目的,在“人的存在”与“人的成分”之间充当媒介,研究人类休闲行为和经济现象之间互动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曾说过:“闲暇时间即为自由时间,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1]由此可见,休闲经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从宏观上讲,休闲消费可以视为休闲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经济生活中被赋予重要意义。首先,休闲消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生活消费的一种高级形式,它虽基于传统的消费,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消费。“休闲消费,当属人类消费行为的一种状态,它的出现正是建筑在普遍的大众消费文化兴起的基础上”[2]。其次,休闲消费既包括对商品的消费,也注重对新的观念、知识、体验、价值观等的消费。最后,休闲消费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休闲经济在经济变迁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1休闲经济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扩大内需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其间,已有多位专家指出,如果能从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加大第三产业发展、放宽对服务业管制等方面推出一些更长久、惠及面更广的经济政策,将会对促进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3]而包括旅游业、文化娱乐业、体育业、饮食业和商业在内的休闲消费产业群,即是可以发挥积极而持久作用的经济领域。

2.2休闲经济可以提供给人们物质生活要求基本满足之后的精神文化需求。

2.3休闲经济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活态度,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休闲消费,为休闲经济增添新的发展动力。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强竞争的现状经常导致人们心理负荷过大,心理紧张感和压抑感增强。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科技的高度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许多障碍和隔阂,极容易产生交流减少,感情淡化,沟通贫乏,进而产生心理健康疾病。因此,休闲活动就逐渐成为人们缓冲压力、调节精神状态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所具有的使人轻松、愉悦、自由、互动等特性,必然迎合现代人的心理需要,从而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成为引导现代人健康、科学、文明生活的必然选择。

2.4休闲经济可以进一步扩大就业,从而减少城乡剩余劳动力数量。休闲经济所涉及的范围属于劳动密集型领域,需要雇佣大量的员工。它们所需要的人员文化层次也有较大差别,从高到低都有其对应的工作岗位。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人员,这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障碍,而大力发展休闲经济则可以进一步的缓解这一现状,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2.5休闲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7%,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45%,2020年将达到59%,21世纪末达到90%。罗歇•苏认为“娱乐的需要随着城市化的扩大而不断提高,城市是娱乐发展的一个基地,大城市为人类提供了休闲活动的广泛选择。”[5]人类发展的历史已表明,人的休闲生活与城市的发展成正比,休闲活动的多样化与丰富内容将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同时也促使整个城市做出一系列调整,使城市管理与服务更加人性化,从而推动城市休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休闲经济在经济变迁过程中的路向选择

休闲经济论文篇2

假日经济是以旅游、文化、体育、交通、餐饮等连带产业群为主体,将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整合成一个休闲产业系统。假日经济的出现,是国家刺激消费,推动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带来的成果,是近年来人们期望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如何维护假日经济这一良好势头,使它长盛不衰,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值得认真地总结和研究。

一、假日消费与休闲产业的多元化

休闲产业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行业,而是将各种能够调节人们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行业从传统产业划分的框架中剥离出来,即以休闲产品为龙头,以人们的休闲消费为市场的综合性产业。它的主要阵地是为满足现代人旅游、健身、服饰、娱乐、求智、消闲、居室装饰等休闲要求。由于它贴近生活,崇尚国际潮流,顺应大众风俗习惯,紧跟时代步伐,并紧密地依赖先进技术,有助于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因而被人们称为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

从追求温饱到寻求享受,是消费者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作出的自然选择。人们在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假日休闲作为一种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不同于基本生存需要的单一化和物质型,而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精神型。如文化娱乐消费、体育健身消费、旅游服务消费等等。此外,假日休闲还表现在教育、科技、文博等领域,如为自身发展而开办的各种业余电脑、外语及其他专业技能班,老年大学的各类休闲教育,科技馆的科普启蒙,文史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温故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向利润率高的新兴行业流动这一规律的驱使,文化娱乐业、体育健身业、旅游服务业等休闲产业逐渐地发展起来,成为市民休闲消费的最好去处。

1.旅游业魅力无穷。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访古探幽的兴趣高涨,旅游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旅游这种休闲消费把旅游情结、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三者融合在一起,高尚而富有情趣,实用而蕴含文化,因此很受各类人们的喜爱。每逢节假日,三五亲朋好友,结伴而行,或去名胜古迹,或去名山大川,或游北国风光,或览南国风情,甚至远游异国他乡、原始森林、热带海滨……,游览、访古、享受、探险……。这种休闲消费既使消费者增加了阅历、陶冶了性情,又享受了人生、健全了体魄。1999年至2002年,中国的旅游市场几次出现“人满为患”的火爆场面。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费朗加利曾预测,中国将成为21世纪初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届时将有1.37亿人次到中国参观、访问和游览。

2.文体娱乐业。近年来,文化市场成了市民和游客在假日里光顾的重点。人们在休闲中追求文化品位、文化享受,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利用休闲时间进行文化娱乐是人们休闲消费最主要、最普遍的需求。因此常常以家庭亲人为单位,或在家观看电视、录像、家庭影院,或外出观看电影、观赏节目、听听音乐、跳跳舞蹈。还有的经常以亲朋好友为群体,或切磋棋艺,品尝茶艺,或尽情享受泡吧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乐趣,等等。这些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使人们得到高尚有益的休闲消费,而且还可以得到高雅美好的艺术享受。从文化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报刊、图书,还是电影、音像,其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3.体育健身业。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愿意把休闲时间和部分收入花在强身健体上,于是,“花钱买健康”成了都市时尚。不需要特别留意,你就能感受到体育健身休闲消费在当今都市的热度,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溜冰场、旱冰场、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中心、台球厅、保龄球馆,等等,已经成为人们经常光顾的场所。就是那被称为贵族化的高尔夫球也吸引了不少顾客。至于观看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一类比赛的人,更是多得不可胜数。由此可见,体育健身的市场空间大得不得了,这种休闲消费的市场前景也好得不得了。

4.商业街休闲好去处。现代的商业街里,商场、超市林立,各种专卖店,餐饮店,应有尽有。加之城市及城乡之间交通便利,人们已将“逛街”看成首选的休闲方式,商场也就成为休闲产业最大的窗口之一。时下有不少商厦和专卖店十分注重美化购物环境,其构思巧妙,品位高雅,确让人流连忘返。许多商场引进盆景、鲜花、灯光喷泉、艺术雕塑乃至假山鱼池,使购物环境充满活力,成了温馨世界,让顾客在浏览购物之中得到美的享受。有的商厦和购物中心特意辟出一大片场地为顾客的共享空间,实行开架售货,电脑管理,并设立咖啡间、休息厅、展览角……不再使店堂里的商品与顾客争夺空间。还有更多的时装专卖商场推出流行服饰展览,名师获奖作品展、时装模特表演,让人领略到一种文化氛围,增添不少艺术渲染力,使顾客觉是不是单纯的购物,而是置身于特定的艺术环境中,成为一种享受。

餐饮业也在假日经济的大潮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大餐、各具特色的地方小吃不仅吸引了外国人,也吸引国人从家庭餐桌走向酒店、饭店。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进饭店、吃宵夜已经成了寻常的事,特别是像元宵节、中秋节和春节这些具有团圆意义的聚餐已成为各大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5.风格各异的“吧”文化。如今,都市里各式各样的“吧”已经非常流行,如“陶吧”、“玻璃吧”、“布吧”、“果吧”等。在繁忙的都市人生活中,这种新兴的“吧”文化确实成为一种休闲的新时尚,“吧”里面的那种艺术、文化或浓浓的个性化的氛围,能使人们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欣赏陶瓷艺术佳品和制作陶瓷作品是“陶吧”最诱人的主题。在昆明、贵州、上海都能见到“布吧”,是都市女孩儿聚会的最佳去处之一。前卫的女孩儿在这里能够体验到“男耕女织”的田园风情。“吧”与文化的融合,引导着都市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

6.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双休日制度的实施,人们崇尚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一个新经济用语。节假日和家人或朋友到近郊的农田去从事种地、除草、采摘等农活,可以亲自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还能获得休闲度假和精神享受的满足。

休闲农业提供给城市居民的应该是轻松、愉快、宁静的精神享受,闲情逸致的田园情调,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旅游娱乐型:这种类型的景点设置有果树开花时期赏花,典型花卉争妍季节花展,农作物生长、收获阶段参观,鱼塘垂钩、采菱泛舟、农家习俗、舞蹈等。(2)品尝消费型:这种类型主要是在农产品收获时期如果实成熟时让城市居民亲自采摘、品尝,并且引导他们消费购买;另外还有珍禽烧烤、畜禽加工制品的品尝出售等活动。(3)耕作体验型:这种类型主要是通过城镇居民亲自参加农事劳作体验农村生活而设置的。它的方式可以是出租小片菜地、小片果园、小片鱼塘给城镇居民,或者实行会员证形式定期举办等。这种类型强调真实感,精耕细作的传统方式和高效率的机械化现代方式相结合。许多退休工人愿意在退休后寻找一种充实的生活方式,这种类型适合他们的需要。(4)主题教育型:这种类型以实地参观、实地体验、录像教学方式向中小学生提供农作物的栽培、生长,畜禽饲养、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这种类型强调教育启发性,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5)疗养修身型:这种类型以提供度假村的方式提供给城市上流社会综合服务达到修养身心、疗养身体的目的。它强调全方位的休闲,重视服务质量,重视生态环境。

二、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迅速发展起来的假日经济,使旅游和各大城市的节日市场着实火了一把。但是,从政府到企业,从交通部门到旅游服务业,许多部门和商家似乎都准备不足,从“食、住、行、玩”几方面看,在假日消费火爆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1.旅游产业水平不高。外出旅游是假日经济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之一,但假日旅游暴露出的问题也是最多。首先,热线太热,过于集中。由于各旅游社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主要的旅游线路上,从促销宣传、人员组织安排及资金的投入上都重点向旅游热线倾斜,导致游客对旅游地点的选择过于集中。游客的过于集中,各景点人满为患。由于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大大超负荷运行,难免接待质量会出问题,得不到保证。比如住宿不尽人意,伙食、用车标准降低,临时变更参观景点等一系列问题时有发生,游客投诉增多,造成不少人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其次,旅游点营销手段太少,旅游产品品种单调,层次较低,缺乏休闲内涵。再次,各旅游景点在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在旅游信息传输协调等方面还欠缺很多。最后,旅行社无序竞争,使旅游市场竞相压价,旅行社生意火爆利润却平平。个别鱼目混珠的旅行社以低报价吸引游客,设下“零团费”的旅游陷阱,在旅途中受导游引诱甚至胁迫购物,从中收取高额回扣。这些不规范的运作既“坑”了消费者,也“苦”了旅行社自己。

2.消费者消费不成熟。一是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表现在出外旅游对景点盲目选择,喜欢跟风,人家去什么地方游玩、观赏,自己也跟着去,只看热闹不看门道;购物时见商场打折让利就有购买冲动,只顾价格便宜,不管是否需要;休闲娱乐也喜欢随大流,不会寻找新的消费途径。二是消费权益保护意识不成熟,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缺乏正确认识。一方面不了解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当消费利益将遭受损失时,不懂得及时采取措施把未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三是消费观念有待提高。

3.休闲产业尚未开发。假日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形式,它涉及的远不止旅游、购物等产业。目前的休闲热仅仅是迈向追求生活质量的新阶段的开始。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广大消费者对身体健康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对职业技能的寻求同样有着迫切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亟待大力开发的领域。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较长的假日里,旅游胜地固然游人大增,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利用这一良机为自己、为子女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大把花钱。在为数众多的图书馆、博物馆里,在各种大学和社区所办的继续教育学院里,消费者或怀揣快餐,专注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或携妻带子,在充满知识与智慧的娱乐中度过欢快的假期。在发达国家的城市里,各类图书馆(包括一些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为数众多,各具特色,成为市民乃至学生的第二课堂,让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每次造访,受益匪浅。这类场所,吸引的大多是附近居民,很少给假日的交通增添多大的负担。由此观之,我国的休闲产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旅游和购物等基本需求,从长远来看,还要满足人们发展的愿望,丰富假日大餐的内容,真正把消费者在假日的各种消费需求挖掘出来并最大限度地加以满足。

三、对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据有关部门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休闲娱乐的消费支出占百姓生活可支配收入比重日益增大,可以预见,随着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会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假日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认真地去研究它,开发与之相关性的休闲产业,推动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进行产业升级逐步向国际化靠拢

(1)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一些现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景区外,许多景区其实早就有相当的知名度。由于长期以来产品开发单一,又缺乏高水平的策划包装,加上财力有限,促销乏力,因而不能对国内外市场产生吸引力,造成热线过于集中的现象。只要增加这些景区的基本配套设施的投入,加大促销力度,这些景区就能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既能分流过热量区的部分客源,又可以扩大旅游市场的需求总量。(2)旅游城市要在提高自身承载力上下功夫,改变旅游管理体系中条块分割、职能弱化等弊端,使旅游管理一体化,此外,还应发展城市周边旅游和城郊旅游,以分散游人。引导本市居民在假日到郊外旅游,以便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外地游客。(3)目前国内外的旅行社大多处于小散弱差状态,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政府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扶优扶强,使具有优势的旅行社得以不断地发展扩大,另一方面要鼓励旅行社组建联合体,内部统一步调,规范运作,优势资源互补,推出精品,开辟特色,提供优质服务。

2.加强对游客假日休闲行为的指导

目前,假日消费市场出现人满为患、怨声载道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假日休闲行为的指导不力有关。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消费习惯,再加上对市场的变化难以把握,游客的消费行为比较盲目,市场自我调节的滞后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各种问题。因此,加强对游客休闲行为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加强休闲学研究。当前,人们的休闲概念还不甚明确,对休闲消费还处于盲目和随意的初始阶段,商家对休闲业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投资方向与热点还缺乏远见性认识,从而导致中国目前的休闲还很混乱,急需休闲学给以指导,向人们宣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消费观念。在国外,闲暇社会学是热门学科,但国内重视和研究休闲学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与迅猛发展的假日休闲产业是不相配套的。其次,是加强休闲信息指导。假日市场呼唤能指导休闲、推介市场、播报信息的休闲信息网络的产生。当前尤为急切的是要建立全国旅游城市及景点的信息网络,及时为旅游者提供旅游路线、交通状况、景区接待、订票订房、购物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该网络系统的涵盖内容,向假日市场其他消费领域扩展,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假日休闲信息指导。

3.加强假日市场休闲产业链的建设

外出旅游,不是假日盛筵中的惟一佳肴,甚至也不是其中的惟一大菜,研究假日经济潜在的消费热点,能从整体上将假日经济引向更深的层次,扩大休闲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文化品位,把假日经济推向深入。据有关专家认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人们在长假里不仅要达到休闲的目的,而且还要求在休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满足精神需求。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单位和假日市场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者,紧紧围绕休闲消费,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休闲产业。(1)文化娱乐业。据调查,长假期间,市民的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占家庭、社会消费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市民花钱观赏文艺表演、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已越来越普遍。随着“假日经济”的发展,我们应积极发展报刊、图书、电影、音像等传统文化行业,举办书市、花市等富有特色的广场娱乐项目,应适当增加文艺演出,开展各种娱乐项目。不断增强娱乐性,注重参与性,提升假日的附加值,深化假日的吸引力。并适当增加网吧、陶吧、赛场等青少年乐于参与的娱乐场所,使他们尽情享受泡吧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乐趣,在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提高营造能力,用丰富多彩的消费方式来创造消费、引导消费。(2)体育健身业。一是要兴建和改造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二是要正确合理地引导这种休闲消费。关于前者,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拥有61万个体育场馆,从绝对数量来说,已具相当规模,但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不足1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兴建一批体育场馆,改造一批体育场馆,已成为当务之急。应该看到,我们的体育健身休闲消费起步很晚,消费水平不高,要从现有的实际出发,合理引导这种休闲消费。(3)餐饮零售业。首先,餐饮业要把握好以下几种节日服务型经营方式:一是主妇型。即饭店为市民家庭配送半成品节日套餐,饭店只收取少量的加工费。二是包办型。即饭店为市民预订到饭店就餐的节日家宴。餐馆酒店要本着勤俭节约、物美价廉、面向市民、为大众服务的原则,推出“敬老宴”、“爱心宴”、“合家团圆”等众多菜谱扩大目标市场。三是系列型。为适应现代人的消费需求,餐馆酒店应推出面向家庭的节日宴席快送、“出租厨师”,向居民开放客房、游艺厅等休闲娱乐设施和场所,以吸引居民到酒店里自娱自乐过假日。同时,餐饮业的经营者,还应在文化品味上做文章,要以饮食文化搭台、在店内推出书面摄影展览、音乐欣赏、杂技魔术表演、名厨教授顾客“绝活菜”等活动,让顾客集食、饮、赏、览、听于一体,吃得潇洒,玩得开心,同时又得到精神享受。商场要在店内外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除了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等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布置出自家的特色。节假日商家应以真诚回报顾客消费者为宗旨,开展打折销售、买大件赠小件、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促销活动要以“情”字当先,充满浓郁的温情,打动消费者的心。(4)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要有推销商品的意识,通过广告宣传向城市居民输灌休闲意识,通过各种农事活动(如花卉展览、龙舟竞赛、民间舞蹈等)吸引游客。主动适应市场,积极争取市场。应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利用最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在为市民提供卫生、洁净、新鲜的农产品的同时,为市民创造一个回归大自然的绿色生态环境。(5)技艺培训。不少人希望利用假期难得的时间学习汽车驾驶、电脑操作、花卉栽培、投资理财、古董鉴赏、书法篆刻和体育、舞蹈、烹调等一技之长。社会各方面应当提供这些方面的机会,以满足各类培训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业进.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论坛,2000,(3).

休闲经济论文篇3

3.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有一些京郊区县在休闲农业发展上,政府的调控力度不足,没有对当地的休闲农业发展进行明确定位,没有对产业布局、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划分。扶持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没有针对休闲农业发展提供用地、资金贷款等相关方面的优惠政策。政府方面未能为休闲农业的宣传提出行而有效的措施,导致休闲农业在社会上影响力不足。

二、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1.科学合理的规划北京郊区休闲农业产业布局。当地政府应当加强针对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规划意识,努力做到将休闲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完美衔接,根据当地的气候、地貌以及基础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休闲农业区,对空间布局、交通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努力做到一、三产业联动发展。

2.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休闲农业区在经营中还须坚持“以农为本”,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有特色的休闲体验项目,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品牌,争取在该产业中树立自身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甚至忠诚度,更好地为广大游客提供休闲农业产品、知识和服务。例如天津塘沽北塘镇推出了一款“做一天渔民”的休闲体验活动,用自身特色树立品牌形象,吸引了大量游客,实现了其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经营内容上开拓思路,因地制宜弘扬自身特色,打造自身品牌效应是发展休闲农业产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3.休闲农业发展经济效益应当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重。在大踏步发展、促进休闲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并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共同发展。本地休闲农业发展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方向一致,尊重当地居民意志,尊重当地传统文化,增强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休闲农业产业与自然文化、历史文化共同和谐发展。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力度,优化休闲农业产业区内的环境,促进休闲农业与旅游业完美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休闲经济论文篇4

休闲观光农业概念国内至今尚未有统一定义,综合学者研究,我们认为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生产经营为基础,合理利用和配置农村自然、地理、社会和生态资源,以提高农业收益、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为目标,以科技化、市场化、企业化为经营手段,以吸引城乡居民进行乡村休闲消费为目的,以发挥农业生产、生态、生活综合功能为宗旨,实现农业和农村文化、教育、旅游服务等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型产业。因此,可以看出,多功能性是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个重要产业特性,休闲观光农业除了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基本功能外,还兼备经济、 社会、生态、生活、文化、教育、休闲、健身、娱乐、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休闲观光农业还具有另外2个重要产业特性:(1)具有服务业的商品特性,即休闲观光农业所提供的休闲产品和休闲服务具有服务业的商品特性[1]。也就是说,休闲观光农业可以提供新服务、创造社会新价值。(2)农业作为社会公共部门的产品属性明显增强,它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发展补偿机制,以发挥最佳社会、生态和环境效益;同时,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与社会各个部门或产业联系更加密切,具有关联产业多、产业链长等许多特点,需要多部门配合。分析休闲观光农业诸多功能特性,有利于重新认识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2 休闲观光农业原理和发展意义

马克思休闲论、现代休闲经济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农业多功能发展理论等是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2.1 马克思休闲论是现代休闲理论的基石,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符合马克思休闲理论思想

马克思认为,休闲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生存状态追求的目标。马克思还认为,发展生产力是增加自由时间的根本途径。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观光场所,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和综合经营效益,发展生产力,因此,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符合马克思休闲理论的重要思想。

2.2 休闲经济理论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休闲经济理论告诉我们,休闲可以创造价值、产生经济,休闲经济理论的核心是休闲与经济密不可分,休闲可以产生服务、创造价值,形成并产生经济。这里,休闲经济是指由休闲产业活动所衍生出的休闲需求、休闲消费、休闲产品、休闲服务等汇集成的经济,统称之为休闲经济。正是由于休闲产业“再创造性”,使得休闲变成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式。休闲不仅可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休闲消费活动还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降低贫富梯度等。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等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形态,它可以提供休闲、创造价值、产生经济。

2.3 体验农业理论从人们的体验需求发展角度说明体验产生经济的必然性

如果说马克思休闲论和休闲经济理论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话,那么体验经济理论、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就可以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体验经济的概念在1940年代已经萌芽,20世纪后叶以来,体验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价值取向。Norris(1941)提出[2],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在于物品所附加的服务,物品本身并非促成消费的关键。Alderson(1957)认为,顾客所注重的价值是在于消费体验。Toffler(1970)在《未来的冲击》[4]一书中提出,差异多元化的消费体验是未来重要的消费趋势。Abbott(1995)认为,人们真正渴望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满意从体验产品中获得想要的感觉。台湾农业转型的成功经验是发展体验农业,研究表明,目前,台湾几乎100%的休闲农场都主要设有各种各样的农业体验项目和内容。因此,体验农业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之一。

2.4 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理论从农业功能需求变化角度说明休闲观光农业产生的必然性

20世纪中后期,农业多功能性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较早地出现在1999年日本颁布的《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中,当时,为了保护其“稻米文化”,日本政府认为,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可以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农业的地位,放弃农业以换取经济总量的增长,可能给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此后,韩国及欧盟一些国家相继支持这一论断,并加入这一集团。之后,农业多功能性概念相继出现在联合国的文献决议之中,如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由于农业对保护遗产、确保粮食安全、保持空间上的平衡发展、保护地面景观与环境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促进农业多功能性发展,有助于重新审视和认识农业这一古老产业,从而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制定21世纪农业发展战略,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体验经济理论、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可以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3 休闲观光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关系

3.1 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新时期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符合新时期中央农村工作的主题思想

进入21世纪,中央在农村发展上先后提出了三大主题:(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三大主题都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既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条大思路,更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当前,全国正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 新时期,福建省新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以及省委提出的建设有海峡西岸区域特色的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要求,力争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这一目标。休闲农业正是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一开始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农业来说,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农业在生态保障、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农业体系;对于农村来说,有利于吸引城市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以旅助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农民来说,则有利于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3.2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具体行动,可以有效促进“三农”结合、“三产”结合和“三生”农业结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办法就是坚持统筹城乡。休闲观光农业,它以满足人们对休闲、体验和回归自然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以整合联合农村要素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重要抓手 ,以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此,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同时,党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重点包括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些都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新思路。

关注 “三农”、协调“三产”、 发展“三生”农业,是21世纪我国及世界各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可以促进“三农”结合,即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实现了“三农”相结合;可以促进“三产”结合,即实现农村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合,把农业同旅游服务业、商业、农村体育、文化等产业有效结合起来;可以促进“三生”结合,即实现农业生产、生态和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发展三方面进行结合。实践证明,休闲观光农业是促进“三农”、连接“三产”、带动“三生”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三农”、“三产”、“三生”农业有效结合也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思想。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农业产业层次的重要形式,是整合联合农村资源和要素的重要抓手 。

3.3 休闲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价值取向,休闲观光农业将成为未来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休闲在促进未来社会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发展过程中,将产生更重要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在将来社会里,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为个性化服务,休闲教育、休闲健康、休闲娱乐将为休闲产业发展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休闲经济也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新的价值取向。著名的美国休闲学专家杰弗瑞•戈比教授认为,在稍后的几年里,美国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目前,美国休闲业已经成为第一位的经济活动产业。未来学家预测,到2015年美国的休闲产业收入将占GDP的一半份额。到2030年,全世界80%以上人员将视休闲旅游为生活的必需品,而乡村休闲则更具广阔的市场。

随着未来社会进入休闲经济时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休闲观光农业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体现。休闲观光农业由农业经济时代的提品,到工业经济时代的提供商品,再到信息经济时代的提供服务,以及到休闲经济时代的享受产品与服务,其表现出来的附加值也最高。

3.4 休闲观光农业是多功能农业发展的重要形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

休闲观光农业的内涵、特性决定了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休闲观光农业是一个现代大农业的概念,它包涵现代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产业业态。休闲观光农业又是一个大产业概念,它以农业生产经营为基础,并融入农业生态、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休闲、体验、服务等经营思想和内涵。与传统农业产业相比,休闲观光农业更加注重农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合,更加重视拓展农业的生态和社会生活服务功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更加重视发挥现代科技、信息、管理等要素资源的作用,更加强调农业企业化、市场化、科技化、体验化和服务化等现代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与传统农业相比,它的市场目标和功能定位更加明确,是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变化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可以极大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率,最大地发挥农业生产、生态和社会综合服务功能。2007年中共中央及国务院1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重点包括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因此,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3.5 休闲观光农业内涵丰富、形态多样、产业链长,它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并表现出强劲的产业带动发展能力

休闲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是农业的功能和地位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的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休闲活动已被认为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休闲形式。在我国,各式各样的农村休闲需求、消费、产品和服务不断发展完善,休闲观光农渔场、森林人家、水乡渔村、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普园区等发展迅速,不少地区已经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它不仅带动新兴产业及其产业链发展,还可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发展现代多功能休闲观光农业已经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新机遇。据笔者调查统计,2007年福建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直接旅游收入3亿多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10亿多元,直接吸纳劳动就业1000人以上,间接解决劳动就业数万人。乡村旅游成为我省旅游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6年,全省旅游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增加产值5亿多元,带动相关产业增加产值20亿元以上,涌现了一批乡村旅游的典型,其中三都澳海上渔排农业休闲旅游示范点、天福茶博院、龙佳生态温泉农庄、福清天生林艺园、武夷山星村镇和泰宁县水际村等是全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典型。三都澳海上渔排已经发展成为闽东旅游的主要品牌之一,目前,三都澳海上渔排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旅游收入达2000多万元,成为蕉城区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龙头项目。泰宁水际村122户、501个人口、236个劳动力,2006年有2/3的户数和4/5的劳动力专业从事休闲旅游业,全村旅游固定资产总投入达到3000多万元,旅游年总收入达650万元,旅游人均年纯收入达8000元,是1983年的21.6倍,5户年纯收入超10万元,46户建有别墅式庭院。昔日省定贫困村,今日变成福建省闻名的旅游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

4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构建海峡经济区一体化乡村休闲产业

4.1 有利于促进两岸休闲农业产业对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海峡两岸之间,特别是闽台之间,由于农业和农村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层次也不同,促进产业对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台湾休闲农业发展起步早,水平高,产业发展迅速。根据段兆麟、郑健雄统计,2005年台湾地区休闲农场 1102 家,民宿1466 家(类似成都“农家乐”形式),休闲农渔园区超过300个,观光果园385场,教育农园141 场,市民农园 66处,森林游乐区17处。然而,近年来,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也面临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压力,表现在产业发展过热、休闲企业规模偏小、国际化项目不多,项目单一、经营效益下降等问题。福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虽然起步晚、水平低,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具备了对接台湾产业转移发展条件。目前,两岸农业合作已由单纯投资种、养、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拓展到投资观光休闲农业领域,不少台商已经开始投资休闲观光农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落地福州的台资观光休闲项目注册资本达1500万美元,利用台资达700万美元,台资投资开发福建休闲观光农业已经表现出强劲的产业发展带动能力。

4.2 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构建海峡经济区一体化的乡村休闲产业体系

福建自然及农业生态环境优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一是资源环境优势。与台湾一样,福建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气候、人文、农村民俗文化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二是区位优势。闽台之间一水之隔,有紧密的地缘、血缘、文缘、俗缘、情缘、神缘关系,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有优势区域地理条件;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南邻珠江三角洲,北临长江三角洲,西是华中、西北、西南的主要出海通道之一,海峡西岸正处在中国东南部最主要的海内外旅游交通“十字路口”。三是产业对接优势。从空间分布来看,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真可谓全台各地“遍地开花型”。但由于其空间有限以及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海峡东岸(台湾)的乡村休闲产业急需拓展发展空间。

休闲经济论文篇5

休闲是将人类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后产生的自由和快乐共存的状态,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制度下会产生不同的休闲现象。自19世纪中叶休闲经济在欧美初露端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休闲需求增加,休闲产业诞生,休闲经济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具有浓厚酒文化的城市兰州,饮酒是被大众所接受的休闲方式。基于饮酒行为本身的特点,酒文化也有了和其他休闲方式不一样的特点和特殊的问题。

一、“休闲”的经济学研究

对休闲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休闲就是一种深思的状态。”这样的休闲状态必定不能受过多外界的干扰,“是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状态。”亚里士多德对休闲的研究主要是哲学层面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开始从经济意义上解释休闲,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炫耀性消费”。此后,西方很多经济学家都对休闲进行了研究,如贝克尔(Becker,2000)将休闲看成是消费,建立了闲暇时间分配的一般理论,从而生产者和消费者从休闲的角度得以统一。

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对闲暇问题进行研究。赵玲(2003)通过休闲活动影响因素模型对空闲、休闲活动、必须的工作与休息活动、有意休闲四种状态进行分析。马惠娣(2004)从生理与精神等方面界定休闲的功能。田松青(2005)认为,休闲经济是在休闲产业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经济形态。李仲广(2010)运用经济学的模型和方法较完整地分析了闲暇经济现象,将休闲从哲学等其他学科中抽调出来,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学分析。吕丹丹(2013)通过分析人的基本需求,分析休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目前休闲经济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除此之外,也有较多学者对休闲经济形成的原因和休闲经济学的意义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以往的研究大多从理论层面研究休闲经济学,或是从休闲的四大支柱产业入手分析休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目前从其他角度对某一地区或区域休闲经济进行探讨的文献较少,希望借助休闲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尝试分析兰州饮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二、兰州酒文化影响因素分析

兰州特殊酒文化的存在和延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下面将从休闲经济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

(一)消费者效用

休闲经济能够发展必然需要人们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和中东部城市相比,兰州居民生活、工作节奏慢,他们的工作时间相对来说大多是固定而且较短的。这样的工作时间给人们提供了休闲的可能。根据周觉“满足消费效用最大化的休闲消费选择分析”,把人们的时间分为工作和闲暇两部分,那么把时间花在工作上所获得的工资自然就成为了休闲的机会成本。根据最优化模型:

max u(x,l)

s.t..px=w(24-l)+m

(其中,m代表非劳动收入,l是闲暇时间,w是市场工资率)

得出结论:消费和闲暇的最优选择条件可表述为消费和闲暇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实际工资。只有当休闲时所获得的效用大于等于工资所带来的效用时人们才会选择休闲,而兰州工资水平整体较低的现实状况使得休闲的边际替代率较低,这样的状况为兰州人更多地选择休闲而不是工作提供了可能,这也是该地区加班这一现象相对较少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生活和工作节奏。

(二)工资变动

近几年,兰州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都有所增加(见下表)。

居民收入来源很多,工资最具有代表性,此处采用工资率变化代表城镇居民收入变化。由于受通胀现象等多种因素影响,工资的上涨幅度并不能使其高于休闲的边际替代率,于是在工资上涨的同时,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间并没有因此而延长,对闲暇的消费则有所上升(如下图所示)。

假设通胀等因素不影响休闲消费或影响极其小。其中w1、w2为市场工资率,且w1

结合兰州具有的消费能力,从上表可见,虽然工资有所上涨,但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并没有达到可以进行“炫耀性消费”的程度,在预算约束线向右倾斜上升的情况下,人们对酒有了更强的消费能力,在兰州浓厚的酒文化氛围中,人们会选择提高酒类消费档次,或适当增加酒类消费量。

休闲经济论文篇6

消费中心形成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变迁,人们从偏重物质消费慢慢向偏重精神消费转变。有人常说传统的“吃饭”,后来变成了“吃健康”,再后来发展成“吃文化”。“吃饭”意味着“吃”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温饱“;吃健康”则说明“吃”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且要“吃”出健康;而“吃文化”则偏重于精神需求“,吃”的境界一下子提高了许多。这个关于“吃”的变迁,形象地说明了消费结构的演变过程。这种变迁虽然不能说全部是现实,但却是一种大趋势,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很容易体会到这种发展趋势。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城市居民五年生活质量变化调查”表明,进入21世纪后,中国城市居民最向往的生活已从“经济富裕”转变为“身心幸福”,将更偏重“身体健康”,“心情舒畅”作为首选。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通过消费—生产模式,直接转化成了经济质量的进步。消费结构的变迁,其实也意味着经济结构的变迁。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就演变为经济的发展趋势。人们把这种发展趋势称为休闲经济。

休闲文化兴起的理论诉求

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的哲学家就开始关注和研究休闲问题,并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普遍认识到休闲不仅事关个人的幸福和发展,而且事关到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的解放问题,而且关系到生产力的解放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指出自由时间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的根本条件,拉法格《悠闲的权利》直接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居于统治地位的劳动意识形态,为劳苦大众的悠闲权利辩护。罗素《悠闲颂》则指出“运用闲暇的能力是检验人类文明的最后手段”。凡勃伦在《有闲阶段论》系统地提出了休闲对于经济的影响,被认为是休闲学诞生的标志。至20世纪中叶,里斯曼《孤独的人群》和伯格《闲暇社会学》将休闲引入到了社会学范畴。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从游戏的角度阐述了游戏的文化本质及对现代文明的意义,认为人只有在游戏中才最自由、最本真、最具有创造力。葛拉齐亚在《关于时间、工作与休闲》一书指出,休闲是一种难得的使人崇高与成功的理想状态,人应该在休闲中实现工作的目的。查理斯•布莱特比尔出版了《休闲的挑战》和《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两本书,书中对休闲之于人类价值、情感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现代教育应以休闲为中心的理念。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休闲研究进入世界范围,1970年联合国通过了著名的《休闲》,并且从1988年开始,世界休闲代表大会定期举行。

休闲经济论文篇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休闲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休闲体育具有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等特点。对增进健康、强健体魄,预防疾病与康复,提高文化素养与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生活内容与加强人际关系,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等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休闲体育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一)休闲体育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和谐社会需要人际关系和谐,而人与人和谐交往必将促进社会和谐。休闲体育是亲身体验的身心活动,人们参与中追求身心放松、身心合一、身心交融的愉悦心境。休闲体育也需要协助互动,这种平等、协作和谐关系是增进了解、促进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的基础。因此,休闲体育的发展能够推动构建和谐社会。

(二)休闲体育拉动体育用品的需求和消费,促进体育用品的制造业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体育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为什么生活所需。人们不断对体育用品的需求量、品质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能够体现人性化、个性化、时尚的体育用品将是消费者的首选。山东烟台有许多服装加工企业,休闲体育的发展将给这些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就业岗位。

(三)休闲体育推动体育旅游产业

体育旅游是当今新时尚,山东烟台是旅游城市。休闲体育能够更大程度的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动力、挖掘发展潜力。

目前,国外有关休闲的理论研究为迎合消费需求、产品发展、法规调整等需要,休闲运动管理成为研究的热点。包括如下:(1)理论研究。即从哲学、社会学、管理学的视角对休闲体育进行研究。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从管学、哲学角度进行研究,认为这是由于公共事物管理机构减少,是人们参与体育追求健单一目的性造成的。(2)休闲体育服务的量化研究工作,即通过一些数理模型,定性定量分析人休闲行为需求。内容包括休闲和经济、休闲和产业发展、休闲益处、休闲体育的预测、项目选择及体育旅游的开发等,主要著作有威廉·斯蒂尔的《休闲体育市场经营管理》、伯尼·帕克豪斯的《体闲体育经营》、泰勒·得的《休闲体育经济学分析》等。

国内关于休闲体育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介绍休闲体育层面上。主要集中在:(l)对休闲体育概念进行界定。多从余暇时一间、娱乐性和健身性对休闲体育进行界定,一方面反映了休闲体育理论研究的滞后性,另一方面又有助于从逻辑的角度对休闲体育进行科学把握。(2)阐述休闲体育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主要是对现代生活方式变化开展的。(3)我国休闲体育开展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张永科等认为我国现阶段发展休闲育要:加大宣传力度、抓好体育资金投入和场馆设备建设、加大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及重视环境保护。刁在滚等根据我国情提出社区体育俱乐部应成主体,公益性体育俱乐部仍将继续发挥作用,商业型俱乐部是今后体育市场发展的主题。(4)国外休闲体育开展的介绍与我国的对比研究。

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弄清体闲体育的内涵、外延,重视休闲运动的开展,指导大众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培养休闲体育指导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在国内现有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硬件建设及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等。有关山东省体育产业开发方面的系统研究极为匮乏,特别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休闲体育产业要融入这一发展战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抓住山东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机遇,规划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切实可行的前期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一)理论研究

休闲体育、蓝色休闲体育产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理论的构建问题。以往研究多是对休闲体育产业中的某一类别或在某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单项研究,本理论的构建是建立在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遵循体育自身特有的内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然后根据具体研究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文化特征、资源禀赋等情况,以区域资源配置的整体效应以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影响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如,有关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外环境”的社会指标的筛选,有关区域休闲体育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有关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结构演化、有关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布局、有关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等的理论研究。

(二)烟台市休闲体育产业带开发的SWOT分析

1.调查分析烟台市休闲体育产业带开发的优势和劣势

烟台市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其中海湾10余处,海岸线2/3以上是港式海岸。这里滨海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山、城、海、岛等多种资源融为一体,拥有优越的自然人文条件,拥有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另外半岛蓝色经济区原有经济实力较强,城市市场竞争力强,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经济基础较为雄厚、这里有发达的科技教育和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等,这都是休闲体育产业带开发的优势。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核心城市带动力不足,休闲体育产业微观市场基础不扎实,市场通道不够顺畅。充分调研分析体育产业带的开发条件和背景。

2.分析烟台市休闲体育产业带开发的机遇和挑战。

(三)烟台市休闲体育产业带的开发

1. 烟台市休闲体育产业带开发的理论依据;

2. 烟台市休闲体育产业带开发的现实依据:已具备的基础、区休闲体育资源概况等;

3. 烟台市休闲体育产业带开发遵循的原则;

4. 烟台市休闲体育产业带开发的主要内容:依据“点——轴”开发理论构建烟台市休闲体育产业带;

5. 烟台市休闲体育产业带开发的方式途径。

休闲体育产业的研究有助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烟台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有利于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IEB/QL].http://

[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解读[EB/QL].http://

[3] 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一).[BE/QL] http://360doe.eom

[4] 尹海立,谭清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一以胶东半岛为例.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3):44.

[5] 吴殿廷主编.区域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二版

[6] 武友德,潘玉君等著.区域经济学导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12月

[7] 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产业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休闲经济论文篇8

一、休闲经济学的基本构建与重要作用

所谓休闲经济学,即是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模型和方法来分析闲暇经济现象,其内容体系主要围绕闲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构建。该课程与传统的旅游经济学有明显的区分,应该作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以及硕士研究生教学的重要方向课程进行设置。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旅游专业专门开设此课程的并不多,缺少专门的教材和教学科研成果,还有部分高校不分学生的专业类别,以“通识类选修课”的方式编制教学计划,压缩学分和课时,严重削弱了休闲经济学的作用。

在我国高校的旅游专业,作为重要课程的休闲经济学,其基本构建应包括:明确新时期休闲经济的研究对象;遴选科学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休闲经济的运行管理方式以及附带的经济现象;解决休闲经济中的瓶颈问题,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该课程的重要作用在于:以国民教育高等学历培养为目标,通过系统研究学习休闲经济的对象、内容、方式等,为旅游休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应用型指导,打造一批专门的管理与技术开发人才。从本质上讲,休闲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并不是旅游经济学、假日经济学等课程的简单重复或细化,研究范围更加符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因此,经过该课程系统学习的大学生,在今后从事旅游产业的工作中将更具市场竞争优势。尤其是面向我国社会经济的未来需求,国家旅游休闲产业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等院校内部设置的专门类别课程培养则必不可少。

二、休闲经济学课程体系建立与优化的方向

我们必须认识到,休闲经济学应该成为我国高校旅游专业新一轮教学改革中优先建设与发展的课程,而不是传统旅游经济学体系中无足轻重的分支。因此,休闲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休闲经济学的全新内涵、性质特征以及形成发展历程;旅游休闲产品的构成、特点、类型及开发策略;旅游休闲需求与供给的特点和规律,休闲产业供求弹性、矛盾与平衡;休闲市场的分类、竞争及开拓,休闲产业的目标、原则、方法和策略;休闲消费的特点、方式、消费效果及其评价;旅游休闲产业的投资构成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价等。目前首要的问题是立即着手编撰适用于高校旅游专业的专用《休闲经济学》教材,尤其是要站在2013年以后考量理论框架设计,不能沿用承袭了大量旅游经济学主体内容的陈旧性通用文献作为教材。否则,休闲经济学将失去设置的意义。

关于该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议应以规范的课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开展研讨式理论教学和实地踏勘教学,为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和将来从事休闲产业工作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要注重开展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与地方服务实践活动中,达到互动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计划编制过程中,要合理设置理论与实践课时,科学安排教学与课程考核,千方百计使学生掌握休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和掌握旅游休闲经济活动运行中各个主要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对新兴的休闲产业有较全面的了解。为了做好休闲经济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实施“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战略,紧密结合地方人才培养需求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鼓励有地方服务实践经验的教师参加休闲经济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实现“政、产、学、研”多方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以预先订单式人才培养促进课程体系持续创新

从国家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态势预判,未来我国将需要大批具有高等教育本科学历的专门型休闲产业人才,并非传统意义上“下大包围”的旅游管理人才,课程体系就必须长期保持创新。目前,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等高校正在开展积极的探索,以“文化创意”大专业平台建设推动休闲产业人才培养的聚集效应,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以及地方政府的关注。今后一个时期,以“休闲经济学”教学运行为例,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强化“预先订单式”人才培养意图,可以按照四川省暨成都市建设西部旅游休闲经济发展高地、休闲产业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将休闲经济学的实用价值发挥到极致。反过来而言,这种预先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可以促进休闲经济学课程体系持续创新,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而不会落入理论陈旧僵化的怪圈。(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Z],国务院办公厅,2013.

休闲经济论文篇9

人类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休闲是人类对自身的人文关怀,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时间和休闲需求也在大大地增加,休闲已经成了人们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休闲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休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高到以前想象不到的地步;而在发展中国家,如在中国,休闲产业的地位也得到了加强,其发展速度也很快。

一、中国传统休闲文化

中国是一个休闲文化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几千年前的中国圣贤们,对“休闲”二字就有极精辟的阐释,“‘休’,以木而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闲’,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从词义的组合上,表明了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

记录休闲文化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清代文人小品,直到衣食住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是休闲文化的创造物。

休闲文化的记载,从老子、孔子到司马迁,从陶渊明到李白,到几乎所有古代诗人、作家,都研究或描写过休闲。人们都熟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反映他的休闲生活的名句;曹雪芹笔下大观园中的士大夫阶级的休闲生活;沈复在他的《浮生六记》中所津津乐道的平民百姓的休闲生活;至于李笠翁,他除了是戏剧家、文艺理论家之外,还可以说是一位“休闲学家”。他的《闲情偶记》几乎可以看成是一部休闲学的专著。中国的确是一个自古以来就注重休闲的国度,休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个独具特色的部分。

从现代文化角度理解休闲,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之后,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生活方式。休闲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它使你在精神的自由中历经审美的、道德的、创造的、超越的生活方式。它被誉为“是一种文化基础”,“是一种状态”,是灵魂存在的条件。“她是一种对社会发展的进程具有校正、平衡、弥补功能的文化精神力量。休闲的特点是它的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创造性。

在当代,提出休闲学研究的学者是于光远先生。早在1983年他就指出:“我国对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体育之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得很不够。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没有一门研究游戏的课程,没有一门游戏专业,没有一个研究游戏的学者。这不是什么优点而是弱点。1994年他又进一步指出:“玩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1995年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北京六合休闲文化研究策划中心,使我国的休闲文化和休闲哲学方面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二、西方休闲学演进

在西方,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把休闲誉为“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这一思想已成为西方文化的传统。

美国学者认为,休闲学在美国的诞生是以1899年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为其标志。尽管当时凡勃伦试图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分析和证明休闲与消费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他十分敏锐地注意到:资产阶级新权贵在获得物质享受的同时,已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和享乐,“闲暇时常采用‘非物质的’,是准学究或准艺术的以及讨论各种事变的知识。”他在该书中提出,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继他之后,许多学者加人到休闲研究的行列,大批严肃的休闲学研究著作不断问世,形成对人的问题研究的又一剖面。这里介绍几位对西方休闲研究影响较大的人物。

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的《休闲:文化的基础》,被誉为西方休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皮普尔在其仅有几万言的书中,以深刻而精辟的语言阐释了休闲作为文化基础的价值意义,指出,休闲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态度,它不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也不是空闲时闻所决定,更不是游手好闲的产物。休闲有三个特征:第一,休闲是一种精神的态度,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平和、宁静的状态;第二,休闲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第三,休闲是上帝给予人类的“赠品”。皮普尔认为,人有了休闲并不是就拥有了驾驭世界的力量,而是由于心态的平和使你感到生命的快乐。否则,.我们将毁灭自己。《休闲:文化的基础》自1952年问世以来,不仅对西方休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成为了西方哲学思想的一面旗帜。

荷兰著名学者约翰一赫伊津哈所著的《游戏的人》,同样是西方休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该书从游戏的角度阐述了游戏与人的文化进化的相关性,他认为,游戏作为文化的本质和意义对现代文明有着重要的价值。人只有在游戏中才最自由、最本真、最具有创造力,游戏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世界。这部书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教育家、哲学家,芝加哥大学的创始人之一,现年已近百岁的莫德默-阿德勒,一生致力于教育,倡导“哲学走向每一个人”。他特别关注休闲与工作的关系,指出了现代人忽视了休闲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批评人们忘记了早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就曾教导我们的“休闲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可以保持内心的安宁”,“我们需要崇高的美德去工作,同样需要崇高的美德去休闲。休闲可以使我们有意义地生活。”他呼唤人们珍惜休闲、善待休闲。

美国哲学家查里斯一波瑞特比尔,其《挑战休闲》和《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两部著作,是被西方公认的休闲学研究力作,该书指出,随着人的自由时间的增多,我们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越来越多。我们只注意到工作的伦理,却没有思考如何发展休闲的伦理。因此,他提出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这两本书作为姊妹篇集中讨论了:我们的社会为什么要关注休闲?这将意味着什么?休闲在人的知识结构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休闲教育的概念基础是什么?它与人类的价值和情感具有什么样的联系?

另外,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简单生活”运动,可以看作休闲学研究的硕果,且这个硕果越来越大。

三、21世纪的休闲价值观

著名的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在《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一文中指出,到2015年,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人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在美国,休闲经济产值将占cnp的50%以上,休闲经济将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并逐步发展为支柱产业,而且在未来的社会信息化过程中,休闲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休闲经济产值在gnp中将占50%以上,并将提供最大规模的就业市场,从而进人“休闲经济时代”。

毋庸置疑,休闲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特征之一和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代表着一种新的价值观。第一,休闲和工作一样的重要;第二休闲是人民的一种权利。恩格斯说过:“正是由于这种工业革命,人的劳动生产力才达到这样高的水平,以至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创造了这样的可能性:在所有的人实行合理分工的条件下,不仅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充分满足全社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实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等中间承受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不仅是承受,而且还要把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和促使它进一步发展。”恩格斯的话,除了说明劳动人民有享受休闲的权利外,还强调了休闲不仅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志,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尺之一。

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往往把从事休闲产业的人誉为“亲善大使”,因为他们既运用智慧,又付出爱心,以一种特殊的品质和技巧传递爱的精神,帮助人们找到真正值得参与的活动,使这个世界变得安全、温馨和美好;使人在休闲中既丰富思想,又陶冶情操;使人的生命既丰富多彩,又获得价值的提升。据英国《经济学家报》预测21世纪,休闲产业将取代信息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

英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每户家庭的休闲开支占所有支出的20%左右,休闲业产值达到1360亿英镑,超过了汽车业和食品业,并仍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休闲业所创造的工作岗位己占到全英国工作岗位的1/5。

在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用于休闲的花费就已达1万亿美元,占全美消费支出的1/3,已经超过了珠宝服装业,而且还提供了全美1/4的工作岗位。

亚洲国家也在积极抓住这个机遇。2001年,韩国的游戏产业大约形成了200亿美元的产值,一份研究报告表明,由于增长率高达30%~40%,游戏业将成为该国最有利润的一个行业。

近10年来,我国台湾地区衣食住行花费占总消费的比例都在下降,惟独休闲娱乐消遣、教育和文化活动等支出从15%增长到了18.2%。

休闲经济论文篇10

摄影/茧子 张志

论坛召开,恰逢其时

2007年12月,虽然已是初冬,但上海佘山绿意仍然未减。

8日上午9时,“2007 首届中国休闲产业经济论坛”在坐落于上海最美丽最自然的风景区内的佘山世茂艾美酒店隆重召开。

此次论坛经求是杂志社批准,由求是《小康》杂志社与同济大学高尔夫商学院主办。论坛聚焦“休闲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以体育休闲、文化休闲和旅游休闲为主要议题,解读休闲产业政策动向、深入研究休闲产业发展趋势和潜在商机。

“十一五”规划纲要出台以后,休闲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专家预计,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产业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商业发展的新机遇。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是普遍规律,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第三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现在,美国、英国和法国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70%,日本的服务业正逐渐向70%靠近,韩国也接近60%。如今美国休闲产业已居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位,其就业人数为全部劳动力的50%。目前,美国人有1/3的时间用于休闲娱乐,1/3~2/3的收入用于休闲娱乐,1/3的土地用于休闲娱乐。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9.5%。

在这种背景下,讨论中国休闲产业经济恰逢其时。

本次论坛受到了中央及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相关休闲产业业内人士的大力支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百忙之中,莅临会议现场,并作了一个多小时的主题演讲。他特别指出,第一要真正重视休闲产业的意义。第二,休闲产业要以教育为主,要把文化和教育立于休闲产业之中。第三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

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夏日,全国政协委员、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世界华商联合总会会长蒋一成,建设部原副部长谭庆莲,副秘书长官景辉,国家民航总局原副局长李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姚明宝,求是杂志社编委、秘书长盛天启,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任胡家辉,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永盛,国家旅游局副巡视员、中国中经会旅游发展机构副主席邓宗德,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上海世博局副局长黄耀诚,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旅游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马志福,港台著名影视制作人凌峰及主办方《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同济大学高尔夫商学院理事长马骏等领导嘉宾出席了论坛并发表了精彩演讲。

参加本次论坛活动的嘉宾还有获选“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的市领导: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建庭,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华章,昆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廖晓珊,湛江市人民政府市长陈耀光,北海市人民政府市长连友农,三亚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萍,桂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建军,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丽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一奔,上海松江区区长孙建平,中共五大连池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徐飞,

本次论坛同时得到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新浪网财经频道做了图文直播,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四套、国际频道及人民日报、文汇报等近50家媒体的记者到会并作了相关报道。

两大奖项,隆重揭晓

求是杂志社编委、秘书长盛天启揭晓了首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和“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基地”两大奖项。十大休闲城市为:杭州、成都、昆明、湛江、北海、三亚、桂林、丽江、松江、五大连池市。

十大特色休闲基地为:金茂集团、银涛集团、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广东闸坡碧涛园、东方绿洲、浙江富阳、世茂佘山艾美酒店、昆明春城乡村度假俱乐部、一兆韦德、浙江遂昌。

此次推选是由求是《小康》杂志社和中国休闲产业经济论坛组委会经过网上调查和问卷调查,专家的推选,及与相关城市的互动,从经济发展状况、城市休闲基础设施、城市休闲环境、休闲文化、休闲满意度等五大方面20余个小项,从全国推选出十大休闲城市。

中国城市休闲推选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五方面,每一项权重占20%,基本体系包括五个方面:1、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城市经济总量、人均可支配收入、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居民休闲消费支出等方面;2、城市休闲基础设施情况,包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条件、娱乐设施、文化设施,景观建设,城市休闲设施的数量与规模,如万人拥有酒店数量、体育健身场馆数量、休闲吧、社区公共体育场所数量等等;3、城市休闲环境,包含生态保护程度,如自然环境、空气、土壤、水质量等,人均绿地面积、特色休闲场所数量;4、休闲文化,包含城市领导对休闲的重视度、城市休闲品牌认可度、市民对休闲文化认可度、市民休闲方式选择、城市旅游人口数等五方面;5、休闲满意度,包括本市居民对城市休闲满意度、非本市人员对城市休闲满意度、城市在全国休闲的知名度等几方面。

十大特色休闲基地是论坛组委会为倡导现代休闲理念的实践,以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休闲特色基地中推选出来的。

精彩活动,闪耀浦江

8日晚上,组委会组织了盛大的颁奖晚会。十位获奖城市的领导先后上台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市长们竞相推荐自己所在城市的休闲特色,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自己的城市。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建庭说,“追求小康社会是我们美好的目标。杭州正在打造东方休闲之都。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的休闲城市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去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共有两千多万中外人士的参加。我们还将举办第二届、第三届。希望各兄弟城市到杭州享受品味休闲,感受休闲。”

晚会有时尚高尔夫模特秀,百戏之祖―昆曲折子戏的精彩演出和英皇现代芭蕾舞表演等。

9日下午,论坛还在银涛高尔夫俱乐部专门举行了名人高尔夫比赛。30多位与会代表参加了比赛,并有多名与会代表在高尔夫练习场参加了快乐高尔夫的活动。

此次论坛还宣布,将积极筹备成立“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会”。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旅游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马志福说现在成立休闲经济研究会恰逢其时,这一机构的成立将对中国的休闲经济研究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嘉宾观点

未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经之路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

我曾经讲过休闲是社会生产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增加是由人类的文明进步同步发展的。从现在看将来,休闲的地位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这是走向未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经之路。社会越发展国家就越富有,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的需求就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也将发生变化,社会生产力的新规律就会出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休闲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休闲的需要,社会应向人们提供优质的休闲产品。因此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休闲产品就应受到机构的重视,而它的发展也必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政府必须加大支持

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谭庆莲:

要把旅游休闲城市搞好政府必须加大支持,加强领导和引导:最重要的一点,要保护好现有的自然资源,不要破坏资源。现在没有钱建不要紧,先把它保护好;第二,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各个城市的休闲旅游规划;第三,对每一个休闲旅游的项目一定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不一定花很多的钱,用普通的材料,普通的价格能做出高水平的旅游休闲设施。同时我们要加强对旅游休闲组织机构的管理,真正把它纳入一个试点,通过试点来摸索出一条发展旅游休闲的路子。

世界进入休闲经济时代

世界华商联合总会会长蒋一成: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为休闲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服务正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现在世界进入休闲经济时代,美国的著名休闲经济专家说,世界将进入一个休闲时代,休闲娱乐或休闲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国民生产总值中会有一半以上的份额由休闲产业创造。休闲产业将成为未来世界的支柱产业。

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会更好发展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旅游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马志福:

目前旅游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重旅游产品投入,轻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保护投入;第二,在旅游投资中倚重信贷资金,轻视资本市场。我国旅游业在较长的时间内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而在社会资金方面较多地依靠信贷资金市场,较少地利用资本市场;第三,旅游投资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可以预见在未来五年和十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必然会更上一层楼,中国必然会增加更多的世界旅游胜地和国际性休闲度假区。因此,旅游投资的空间将更大,投资利润将更丰厚。同时在这期间中国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为基础,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也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高尔夫运动与休闲经济

深圳高尔夫俱乐部总经理郁小平:

高尔夫作为一项休闲运动,可能在中国受到的社会质疑是最多的,担负的税负也是最多的。一直以来,中国在高尔夫的发展政策上是相当模糊的,从中央政府来说,是禁止这项运动的发展,可是地方政府是鼓励这个运动的发展。就中央政府而言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水土资源有限;第二个是社会的疑异。其实这两个问题完全有办法解决的。我们可以利用荒山荒坡地来建球场,其实中国很多球场都是这样建的,这样就不占用土地资源;再一个把我们的消费门槛降低,不一定建得那么高档,把运营成本降低,这样也就不再是属于贵族的消费。

主题公园的发展趋势

国家旅游局副巡视员邓宗德:

主题公园已经被视为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总的来看,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陆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就像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比较快。中国大陆,中国旅游娱乐业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步到1985年前后以中小型的娱乐园为主,这时候我们还没有主题公园的概念。直到1985年以后,广州东方乐园是中国的第一个主题公园,但是很小。发展到现在,主题公园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既完善了旅游产业体系,又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当然旅游娱乐业的发展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是行业管理方面,第二个主题公园自身的问题,如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等等,有些娱乐园和主题公园经营不景气也是由于这些原因造成的。

影响中国休闲产业的主要因素

《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

小康杂志社最早提出中国休闲小康指数的时候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休闲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二,休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休闲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过这几年的监测和研究发现,还有不少因素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休闲产业的发展:第一,休闲还没有纳入国家的重要决策层面,政府还没有一个主管部门来统筹休闲产业,导致对休闲产业缺乏战略的思考和长远的规划;第二,规范我们休闲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还不完善;第三,休闲观念比较落后,休闲的日常化、行为化、生活化、社区化还没有形成;第四,生态环境制约着休闲产业的发展;第五,休闲产业是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但现阶段的休闲设施不够完善,饭店、餐饮、接待、治安、文化、艺术等总体上还不能满足休闲的需要;第六,我们的社会保障还不够完备,在社会保障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基本生活有顾虑,无法放心舒畅地去休闲;第七,教育水平不高也是制约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第八,农民以及相当部分的城市人口休闲方式单一,影响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

休闲不是一种奢侈品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尤建新:

第一,我们休闲产业的发展只是刚刚起步。我们国家休闲产业所占的比例无论是GDP,还是其他方面都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第二,休闲产业是我们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增长点。休闲不是一种奢侈品,是我们老百姓常用到的产品。第三,休闲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国民身心健康,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第四,休闲产业有助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在休闲当中我们不断地取得学习的进步和生活的进步。

法国人的休闲消费观

法兰西皇家俱乐部总经理彭思嘉:

法国的休闲产业比较发达,因为政府的支持不少,法国有一个旅游部长,一个文化部长,一个运动部长,也就是说有三个部委来支持休闲产业。在法国有各种组织,为儿童、青少年、成人、残疾人提供价格低廉的高质量休闲度假服务,有的时候政府提供一些补贴。法国政府非常关注保护法国人的生活质量,注重保护古文化。法国有完善的旅游制度,可以接纳世界所有国家的旅游者,还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高速铁路、飞机和标准酒店等。

人民需要价格合适的高尔夫

全国高尔夫总经理联谊会负责人戴耀宗:

1984年的时候我是中国第一任的高尔夫球场总经理,当时打高尔夫的人都是从海外进来的,到今天大部分是国内人口。如果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话,高尔夫就剩下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房地产发展,你看今天大部分高尔夫都是和房地产有关系,但是这个有泡沫。另外一个就是走向休闲了。休闲最主要的条件是什么呢?就是把高尔夫价钱降低,我们要推出公众高尔夫。美国有一万多个高尔夫球场,几百万的高尔夫人口,我们如何往这个方向发展?关键是小康家庭他们怎么看待高尔夫这个运动。制约因素主要还是土地,中国的土地资源很紧张,但是我们知道土地可以租下来,让老百姓只要花一百块就可以打球了。如果朝这个方向发展,高尔夫作为休闲活动就有很大的市场,这有待我们的专家进一步研究。

正视“高尔夫”的不足

中国高尔夫协会场地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烈宝:

从调查的现象发现,中国高尔夫球场非法用地的数量比较多。不同程度上占用耕地,极少数还涉及基本农田,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手续不齐全,球场用地结构不太合理,盲目攀比规模,球场的选址欠科学。在审批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在2004年之前,很多部门都可以审批高尔夫,上到国务院,下到村委会都审批过高尔夫球场。

关于休闲的三点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

关于休闲,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要引起注意:第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到休闲娱乐活动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经济生活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第二,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局角度来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休闲发展的核心内容,主要涉及到休闲的文化、休闲的教育等等;第三,从提升生活质量的高度倡导科学的休闲生活方式。

文化的魅力

著名港台影视制作人凌峰:

一个好的影片,会在我们的成长中留下最重要的黄金记忆,这就是文化产业的魅力。所以,美国以及西方世界在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休闲产业里,执意要在整个产业链里面分到最好、最肥那块,而把一些污染的、高耗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部转移到第三世界。

必然的选择

上海市松江区区长孙建平:

发展休闲产业是松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松江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禀赋支持了松江可以大力发展休闲产业;第二,松江在上海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松江已经是工业大区,而且松江制造业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但我们的环境承载能力是上海最薄弱的地区,因为松江是上海黄埔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它的环境成长能力非常有限。因此,松江不可能再像以前几年大力发展工业化;第三,松江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把握整个上海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对休闲产业的需求,因为松江是国家唯一的部级的旅游度假区,在休闲产业方面这是国家赋予我们这个地区的责任。

2007中国10大休闲城市

杭州

入选理由:

全力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免费开放西湖景点。

获奖感言:

近年来,杭州市几乎所有的大动作,都是围绕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目标进行的,因此这个荣誉属于杭州。真诚邀请各兄弟城市到“东方休闲之都”享受杭州的休闲,品味杭州的休闲。

成都

入选理由:

休闲如同麻辣火锅,不分贫富、不分年龄,人人都能分享。

获奖感言:

历史的沉淀和磨洗,孕育了这座古城独有的闲情逸致和休闲文化。成都把创业和休闲结合得??最为完美,1100万成都人民希望和全国人民一道分享这五彩缤纷的休闲生活。

昆明

入选理由:

四季如春,阳光充足的魅力之城

获奖感言:

生活在“春城”的人是幸福的。今天,昆明人已经开始了“二次创业”,将推动这座城市的旅游产业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会展、商务复合型转变。

湛江

入选理由:

浓郁的热带风情,散发滨海城市的休闲活力。

获奖感言:

湛江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有一千五百多公里的海岸线,散发着滨海城市的独有魅力和休闲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北海

入选理由:

一座浪漫的海滨城市,一个国际人士的休闲胜地。

获奖感言:

这里是“南珠”的故乡。三面环海的北海,集“海 、滩 、岛 、湖 、山 、林、古迹、人文”于一体,是最易人居的现代化旅游城市。这座城市充满着浪漫和多情。

三亚

入选理由:

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令人抚古思今。

获奖感言:

三亚是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滨海城市,非常适合人类居住。160多家星级以上的酒店随时欢迎海内外朋友的到来。三亚是海南人们的三亚,也是全国人民的三亚。

桂林

入选理由:

自然山水与城市融为一体,城与景相映成趣。

获奖感言:

还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评价最为妥帖,桂林山清水秀石美,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桂林已经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最佳旅游地。

丽江

入选理由:

民族风情迥异多彩,三项世界遗产令人神往。

获奖感言:

丽江拥有三项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东巴典籍文献。丽江是天人合一、和谐而居的一幅风景画,是繁华都市为之向往的休闲之城。到丽江来吧。

松江

入选理由:

大上海休闲之“根”,国际大都市休闲之“星”。

获奖感言:

“十年看浦东,百年看上海,千年看松江。”松江是一座都市新城。松江将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中心,构建现代化的休闲产业集群,松江永远张开热情和欢迎的臂膀。

五大连池

入选理由:

休闲经济论文篇11

在西方,自凡勃伦(Veblen,1899)以来,休闲一直被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加以研究,现在,休闲产业经济学已经成了西方学界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在中国,把休闲产业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都有了很大的增加,加之生活观念的转变,使休闲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初,于光远先生就提倡要对休闲进行研究,后来他又在《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中指出:争取有闲是生产的根本目的之一,休闲产业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要加强对休闲学的研究[2]。他对休闲产业研究的提倡,开启了中国休闲产业研究的先河。不过,休闲产业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是在1999国家宣布增加公众节假日的天数后,此后休闲的消费效应开始显现,在这种情况下,报刊舆论开始广泛讨论休闲产业问题,一些学者开始加入到休闲产业研究的行列,并产生了一批严肃的学术成果。

一、休闲产业研究的主要问题

概括起来,目前国内学者对休闲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休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如何界定休闲产业的范围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在研究休闲产业时所遇到的最难以达成一致的问题,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对休闲产业的经济统计(如休闲产业的产值和就业等的统计)以及人们对休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认识,而且它也是建立休闲产业经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为它规定了休闲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事实上,即使是在对休闲产业研究比较深入的一些发达国家,在对休闲产业的范围界定上至今也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如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它们所统计的休闲产业就不完全相同。

于光远先生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它是休闲得以实现的条件[2]。这一定义虽然具有较高的概括性,但这里存在的问题是:这里的“休闲需要”是指直接的休闲需要还是间接的休闲需要?如果是前者,那么一些本应归入休闲产业的行业将被排除在休闲产业之外,如为游乐场提供大型游乐设施的企业,由于这些大型游乐设施并不是人们直接的休闲需要(人们去游乐场游玩时直接的休闲需要是游乐企业提供的休闲服务而非这些休闲设施),因此这些企业就不能被计入休闲产业的范围。然而,根据产业的关联性,很多为人们的休闲需要提供间接产品的行业都可以被归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这样的话,国民经济中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可以一部分或全部归入休闲产业。

马惠娣是国内较早研究休闲产业的学者,虽然她的研究重点一直限于休闲哲学,但她关于休闲产业的观点至今仍为学术界所广泛引用。马惠娣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它一般涉及到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她这一关于休闲产业的概念目前为国内学术界所广泛接受。但与于光远先生的定义一样,她的“密切相关”也是不明确的。而且,她还认为:“休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边界十分模糊,相互之间都有交叉与渗透,界定不同称谓不同。如在我国,过去统称第三产业,经合组织称服务业,在美国休闲产业被划定一个范围。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界定,只是大致相似。”[3]49可见,她将休闲产业等同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以及将旅游业、娱乐业与服务业并列,这显然让人难以苟同。因为第三产业与休闲产业只存在交叉关系,它既包括了一部分服务性行业,又包括了一部分非服务性行业,而旅游业与娱乐业均属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将它们并列,犯了定义上种属不分的逻辑错误。

李再永认为,所谓休闲产业是指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而兴起的产业,它主要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美、感、游、创”等心理需求,主要包括旅游业、美容业、文化娱乐业、居民服务业、体育产业、教育产业等[4]。这一定义将休闲产业看作是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的函数,但将教育产业也列入休闲产业,存在外延过大的问题。宋成立则将休闲产业与休闲服务业等同,认为休闲产业是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各种行业和产业的统称,它包括传统的消费品零售业、生活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娱乐及旅游业、文化、体育、继续教育等产业[5]。这一定义将休闲物品业完全排除在了休闲产业的范围之外,理解过于狭隘。

那么,休闲产业的范围到底应该如何界定?其实,由于“休闲”更多地被看作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的活动”,因此凡是生产供人们在休闲时“直接使用”的物品和服务的行业都应归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我们将这类物品或服务称为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它包括了消费者的全部直接休闲需要和一部分间接休闲需要,比如游乐场向游人提供的游乐服务是游客的直接休闲需要,而游乐场的游乐设施是游客的间接休闲需要,这些游乐设施虽然只是游乐场生产游乐服务的中间投入,但由于许多服务尤其是休闲类服务的生产具有生产的特殊性,即要求消费者利用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设施进行自我服务,因此这类游乐设施仍是供游客“直接使用”的,故生产这类游乐设施的企业仍应被归入休闲产业,而其他那些为生产休闲物品(用品)和休闲服务的企业提供中间产品的企业,由于它们所提供的中间产品不是供消费者在休闲时“直接使用”的,因此不能被纳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所以,对休闲产业的界定应遵循“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而不是“直接需要”的原则。

根据“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休闲产业应被定义为:由消费者的休闲消费需求引发的、国民经济中那些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行业的总称,它广泛存在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之中。我们可以将存在于三大产业中的休闲产业部门分别称为休闲第一产业、休闲第二产业和休闲第三产业,其中休闲第一产业和休闲第二产业可以统称为休闲物品业,休闲第三产业也称为休闲服务业。在现代社会中,休闲服务业是休闲产业的主体产业部门。休闲产业所包含的主要行业范围如图1。

(二)休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休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内休闲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马惠娣和王国政通过对国内外休闲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推断出休闲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6]。邓志阳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发展休闲产业的重要作用[7];李再永详细讨论了休闲产业的就业功能[4];孙天厌认为发展休闲产业主要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有双拉动效应[8];楼嘉军认为休闲产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经济的驱动作用、调节作用和导向作用三个方面[9]。归纳起来,国内学者认为休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经济增长。许多有关经济增长的文献都表明,在经济增长达到较高阶段时,休闲消费将成为推动社会消费力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而休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凸现。我国学者马惠娣和王国政曾观察到,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历史上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依赖制造加工业的繁荣,但现在各类休闲活动的开展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经济生活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于各种休闲要求的实现[6]。

2.增加就业。通过发展休闲产业来扩大就业,是现代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所普遍采用的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措施。因为休闲产业中的休闲服务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所需投入的资本不大,但创造的就业机会却多。另外,休闲产业一般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以旅游休闲业为例,因其涉及衣、食、住、行、娱、购等多方面的消费活动,因而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带动交通运输业、旅馆餐饮业、娱乐业、旅游商品业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根据我国学者李江帆等对广东省旅游业的一项估计,旅游业每增加1人就业,大约能给三大产业提供约6.2个就业机会[10]。

3.促进公平分配。相对于现在的经济水平来说,休闲是富人的消费活动,通过发展休闲产业从而鼓励富人的休闲消费,能给一部分相对较为贫困的人创造就业的机会,给一些贫困但旅游和娱乐资源丰富的地区带来致富的机遇,从而实现财富从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的合理转移,有利于降低贫富分化、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三)休闲消费

持续的休闲消费需求是推动休闲产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因此休闲消费一直是我国休闲产业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对休闲消费的理解一般是在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遵从新古典的分析思路,将闲暇时间本身看成是一种边际效用为正的“正常品”,因此休闲消费的含义实际上是指对闲暇时间的消费。二是将休闲消费理解成消费者在进行休闲活动时所发生的对休闲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从第一种含义上对休闲消费进行分析实际上是分析消费者对闲暇的需求,这方面的讨论大多都是基于传统的“工作―闲暇”模型展开的,其中宋瑞主要讨论了消费者的闲暇需求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以及闲暇需求的收入弹性,发现闲暇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11];何崇仁和胡适耕在“劳动―休闲”选择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考虑休闲因素的更一般性的内生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模型,并对模型在一般意义下进行了均衡分析和动态分析[12]。郭鲁芳也基于传统的“工作―闲暇”模型对休闲消费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引入家庭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休闲消费的理论模型,探讨了消费者最大化效用的条件,并分析了其他收入、工资率变化对休闲消费的影响。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传统的工作闲暇中,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最优条件是消费和休闲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实际工资率,而当将家庭生产函数引入休闲消费模型后,家庭工作的边际生产率等于物品和消费时间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而且收入变化、工资率都会对休闲消费产生影响[13]。新构建的模型由于考虑了休闲本身的价值,因而更有助于理解消费者的休闲消费决策。米辉、刘先忠则把休闲引入“宇泽―卢卡斯”模型,通过动态最优化方法,得出了在休闲外生的情况下休闲与均衡经济增长率负相关,在休闲内生的情况下在均衡状态下不存在内生经济增长的结论[14]。

更多关于休闲消费的讨论则是针对其第二种含义进行的,而且主要集中在休闲消费的特点、变动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方面,其中有:马惠娣曾讨论了休闲时代的消费特征,认为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工作和休闲的概念已经模糊,传统的“先生产,后生活(消费)”的概念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将使得休闲消费成为推动经济的重要动力[6]。李新家认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休闲消费时代,休闲消费文化正成为大众的文化,休闲消费正在向多元化、高层次发展。在休闲消费时代,休闲消费有四大特点,即以充足的消费时间为前提,以较高的收入水平为基础,以满足享受和发展需要为主要内容,以体现消费者的个性和风格为主要特征。休闲消费的扩大,将使得休闲产业大有发展空间[15]。邓崇清讨论了休闲消费的分类、特点及其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认为休闲消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休闲消费一般是高品位的精神消费,具有较大的需求弹性,休闲消费的兴起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生产率的提高、拉动消费需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16],等等。

国内学者在讨论休闲消费时所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闲暇时间对消费者的休闲需求是有严格制约性的。在很多情况下,消费者即使对某些休闲物品或休闲服务既有需求能力又有需求欲望,但由于缺乏闲暇时间,因此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并不能转化为有效需求,但传统的需求定义并没有考虑到消费时间对消费需求的这一约束,也就是说传统的需求定义隐含了消费时间无限性的假设,这一假设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无疑是成立的,但在生产力已高度发达的今天,时间已变得比货币更为稀缺,那么这一假设显然已不再总是成立。也就是说,若存在闲暇时间即消费时间的不足,那么当将闲暇时间约束引入需求分析时,我们会发现消费者对休闲物品或服务的实际有效需求,会由于闲暇时间约束的存在而小于我们根据传统的需求定义而求解到的需求,尤其是对于那些需求量与闲暇时间成正比的休闲服务如欣赏歌剧和晚会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如何深入地研究闲暇时间对休闲需求的制约,对制定正确的休闲产业发展政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发展休闲产业的主要障碍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休闲产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有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其中主要有:

马惠娣认为,我国社会条件支持系统已成为发展休闲产业的“瓶颈”,她因此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了发展休闲产业的七大建议,即:在适当的时候成立专事国家休闲规划的部门和研究机构;实行带薪休假制度;着手进行每周4天工作制的调研和论证准备;迅速普及科学、合理、健康以及可持续的休闲观,加强休闲教育;加强社区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西部开发要打好“休闲产业”这张牌,要注重创造新的旅游模式;加强社会条件支持系统的配套工作,如政策、立法、制度建设、社会保障等[6]。王国新也认为,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因此政府要迟早完善休闲产业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政策系统、政府管理系统、产业系统、教育与科研系统等[17]。

郑胜华认为,目前我国休闲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产业体系不完备、政府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休闲企业规模小且创新能力弱、社会观念对休闲业存在错误认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将休闲产业作为一正式产业列入GDP计算中,并出台有关政策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18]。

曹认为,目前我国休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休闲产业规模不足、休闲产品结构和休闲消费结构不合理、休闲支持系统发展不完善、休闲观念陈旧等,提出要对休闲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增加居民闲暇时间、扩充休闲内容、调整休闲消费结构、加强休闲教育和休闲文化建设,从而大力促进休闲产业发展[19]。

王慧和杨坚争认为,制约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均收入水平低所导致的需求不足、缺乏科学的休闲消费观、宏观规划水平低、休闲设施落后、休闲服务管理水平低,提出要加强社会宏观管理,建立相关的社会条件支持系统、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理论研究、提升服务水平,从而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20]。

总地看来,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收入水平低、闲暇时间缺乏、休闲观念陈旧、休闲技能低、政府规划落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不完善是当前影响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过这些讨论大多着眼于宏观,且比较表面,而对休闲产业发展的微观机制和推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仍显得探讨不够。事实上,从产业史本身来看,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如果脱离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而过分关注外部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无疑是本末倒置。另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是,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结论和建议都不是建立在对假设前提进行严格计量检验的基础上的,更多的只是一种经验观察。

二、未来休闲产业研究的主要方向展望

总地来看,目前国内对休闲产业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仅有的研究也大多是表面的和零散的,有些研究还停留在对一些基本概念的争论上,加之目前经济统计中缺乏专门的休闲产业统计分类,因而将休闲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还显得非常薄弱。在研究方法上,目前还是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的成果严重缺乏,因此今后在研究方法上应从定性研究为主转向以定量研究为主。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加入到这一新兴领域,对休闲产业的研究将会不断深入。笔者认为,对休闲产业的研究应该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法,对休闲产业所包括的行业范围进行科学而明确的界定,从而逐步建立起我国休闲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正确的产业统计是进一步研究休闲产业的基础,如果缺乏一个达成共识的产业框架,不同的学者对休闲产业的理解不同,那么必将导致理论上的混乱。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经走在了前列,其中尤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为代表,如英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即开始每年出版《休闲统计年鉴》,澳大利亚则建立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文化和休闲分类体系(ACLC),亚洲地区的韩国也有相应的统计①。但是,由于对休闲的理解带有较强的价值判断,不同特点的国家对休闲的理解也有不同,因此哪些产业活动应归入休闲产业,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统计框架,各国休闲产业统计体系之间的差异较大,缺乏可比性。因此,如何根据我国的特点建立起我国自己的休闲产业统计体系,是我们以后在休闲产业研究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过,郑胜华提出要将休闲产业作为正式产业列入GDP中计算的提法却是有待商榷的,因为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统计法已经穷尽了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经济活动,因此休闲产业实际上已经被计入了GDP中,只不过没有被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被计入而已。但如果将休闲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纳入目前的国民经济分类体系中,又会由于休闲产业散布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中而破坏目前的三次产业分类体系,这显然存在可行性问题。因此我们今后的重点应是如何建立一个单独的休闲产业统计体系,将休闲产业从目前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剥离出来。

(二)要注重揭示休闲产业发展的内部规律性。产业发展总是遵循一定发展轨迹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休闲产业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正确把握休闲产业的发展规律对制定正确的产业发展政策来说非常重要。比如,从发达国家休闲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休闲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趋于上升的,而休闲服务业在整个休闲产业中的比重也是趋于上升的,这就是休闲产业比重上升律。这一规律在我国是否成立?要对此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为我国制定相应的休闲产业促进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三)要深入研究休闲产业的就业功能。就业问题在我国显得格外严峻,据国家发改委预测,在可能影响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十大因素中,就业问题排在第一位。有专家指出,要解决就业问题仅靠调控运行的战术性措施已无济于事,必须根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做出重大调整,其中最主要的挖掘方向就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那么,第三产业中哪些产业的就业功能最强?休闲产业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乘数到底有多高?根据国外的情况来看,休闲产业所吸纳的就业比重是趋于上升的,而休闲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在休闲产业中又是趋于提高的,这就是西方休闲产业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就业比重上升律。如果这是一条普遍规律,那么对于我国制定相应的就业战略无疑非常重要。

(四)要加强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规律的研究。根据国外的情况,当收入水平提高后,休闲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和休闲服务消费支出占休闲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都是不断提高的,这就是消费结构变动中的“闲化”趋势,正是这一趋势的不断加强使得休闲产业和休闲服务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这一规律在中国是否存在?要对此进行实证检验,从而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寻求需求结构变动的依据,有利于我国根据需求结构变动规律制定相应的休闲产业发展长期规划。

(五)要深入探讨发展休闲产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和谐社会最终应当是一个人人享有平等的、全面自由发展机会的社会。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在不断获得休闲中实现的,而通过发展休闲产业尤其是公共休闲和大众休闲业,可以让普通大众获得更广泛的休闲权利与机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增进人们的相互接触和了解,缓解人们身心焦虑和工作压力。通过发展休闲产业,既可以增进社会较富裕阶层休闲消费的机会,又可以为社会较贫困阶层提供获得收入和工作的机会,从而促进公平分配。

参考文献:

[1]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1):41-48.

[3]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1):48-52.

[4]李再永.增加就业的新途径──休闲产业[J].山西财政大学学报,1999,21(增刊):7-8。

[5]宋成立.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休闲产业[N].中国贸易报,2001-03-29(6).

[6]马惠娣,王国政.休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J].了望,2000,(34):40-41.

[7]邓志阳.休闲与休闲经济[J].南方经济,2001,(12):51-54.

[8]孙天厌.关注休闲:经济学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6):92-95.

[9]楼嘉军.休闲产业初探[J].旅游科学,2003,(2):13-16.

[10]李江帆,李冠霖,江波.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以广东为例[J].旅游学刊,2001,16(3):19-25.

[11]宋瑞.浅论休闲经济[J].消费经济,2001,(5):18-21.

[12]何崇仁,胡适耕.考虑休闲的技术进步模型[J].数学杂志,2003,23(2):241-246.

[13]郭鲁芳.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4):12-21.

[14]米辉,刘先忠.带休闲的Uzawa-Lucas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4):114-116.

[15]李新家.休闲消费时代已经来临[N].羊城晚报,2004-01-22(8).

[16]邓崇清.简论休闲与休闲消费[J].改革与战略,2000(5):1-7.

[17]王国新.我国休闲产业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2):59-61.

休闲经济论文篇12

铁岭市是辽宁省14个省辖地级城市之一,位于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南与沈阳市、抚顺市毗邻,北与吉林省四平市相连,东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吉林省辽源市接壤,西与沈阳市法库县、康平县及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和通辽市为邻。区域位置优越,地处东北亚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是吉林、黑龙江两省通往其它省市和出海港口的重要通道。铁岭农业比重大,大体是“四山一水四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东部山区属长白山余脉。以辽河流域为主的中西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腴,盛产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近年来,随着铁岭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铁岭的休闲农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速度快、效果明显、类型丰富;投资主体多元化。但由于缺乏科学发展理论的指导,铁岭很多休闲农业的发展依旧走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出现了一些发展瓶颈和困境,如:盲目自行建设,资源利用一次性、粗放,产业发展缺少产业链等。这些对铁岭休闲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是不利的。为使铁岭休闲农业的发展达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相统一,迫切需要一种能促进其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指导。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循环经济,为铁岭休闲农业发展指明了道路。

一、循环经济理念

(1)新的系统观,它是建立在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基础之上的,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要素等组成的持续的大系统;(2)新的经济观,它要求优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自然资源利用,优化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新的价值观,它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类融入于自然环境并且人类要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新的自然观,它遵循“天人合一”,要求在组织生产、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运用生态学规律,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5)新的生产观,它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社会财富;(6)新的消费观,它提倡绿色消费,要求消费者具有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变化对人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在消费的同时考虑废弃物的资源化,积极推动废弃物的再资源化和再利用化,将环保、节约意识践行在日常的消费活动中去。

二、循环经济理论下的铁岭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1.政府方面

就铁岭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看,依然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法律是一切活动的准绳,没有法的保障,任何活动都将陷入无序混乱状态。休闲农业也如此,为将休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保障休闲农业循环经济的顺利运行,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绿色”法规体系。该体系可以归结为2个方面,即:绿色环境法规,包括绿色资源、绿色产权、绿色市场、绿色产业、绿色技术法规等;绿色规范法规,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贸易、绿色包装、绿色回收法规等。铁岭市政府应加快制定关于《铁岭休闲农业循环经济促进法》及其相关的法规体系。通过这些规范休闲经济的活动。将休闲农业的循环发展纳入到法制化道路上,以保证它的健康运行。使之“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休闲农业发展的违法成本。

2.开发经营者方面

开展国际合作,构建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开展国际合作。应尽快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金融、科研机构等在休闲循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从他国经验中,找到适合我市的内容,为铁岭实施休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发。以减少物质和能量等的自然资源投入为特征的高科技技术,是实现铁岭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将将循环经济技术中的环境友好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技术运用到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各层次、各环节中去。当前,重点应在以下几个层次加强休闲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休闲农业产品生产层次,主要是清洁生产,全程防控污染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休闲农业产业间的层次,主要是相互交换废弃物,使废弃物得以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与开发;农产品消费层次方面的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公众方面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休闲农业区的环境破坏大都来自人为破坏,无论是休闲企业,还是游客,旅游活动中,难免会造成污染和破坏。为了减少资源损耗,实现旅游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休闲企业和游客都要在思想意识上真正了解保护环境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宣传教育具有信息传递、舆论导向和监督、规范公共行为和普及知识的功能,是实行公众参与的前提。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使公众树立旅游循环经济的理念才能使政府的各项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三、小结

本论文论述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休闲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的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更重要的是,科学的休闲农业发展还会对农村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促进人地之间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铁岭休闲农业在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压力。文章探讨了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铁岭休闲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提出铁岭休闲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以期实现铁岭休闲农业与环境和谐共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休闲经济论文篇13

1、休闲农业的具体内涵

休闲农业源起于19世纪的欧洲,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引导着城镇人口探寻返璞归真的脚步,因此,欧洲众多国家兴起了休闲农业模式,来确保城镇人口舒缓压力,重返自然的需求得以被满足。休闲农业的具体定义为以农业生产为基础,通过向城市民众展现农村风光与农村劳动,来达到城市人口返璞归真的目的。休闲农业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以休闲观光为手段、服务城市人群为方向,最终达到农业生产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确保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其与农业旅游的其他旅游形式尚存在一些差异,这类差异令休闲农业区别于其他旅游产业。其中,休闲农业是以农村劳作为与农村生活为主要卖点,相对的乡村旅游则是更加看重乡土民情、文化历史等内容。相对的,农家乐与休闲农业之间,众多专家学者认为,其二者应为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农家乐应囊括于休闲旅游之中,是确保休闲旅游的趣味性与劳作行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

2、休闲农业的功能特征

休闲农业作为陶冶人们情操,提供人们返璞归真渠道的重要休闲劳作项目,其重要的特征在于其产业集合性强。休闲农业不但融合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同时也将第二产业涵盖其中,从而达到了劳作、产品加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产业类型,有效地推动了三方产业发展。同时,借助我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文化各异的情况,休闲农业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地域性差异,这种差异随文化不同、劳作方式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环境不同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会为参与休闲农业活动群体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另外,休闲农业作为依托于第一生产力的第三产业性质活动,其受季节影响性也较大,因此,在不同季节参与休闲农业活动,会得到各种不同的生活体验,同时也确保了休闲农业的丰富性。

休闲农业的特征也注定了其功能性的多样,首先休闲农业的经济功能带动了三项产业的共同发展,其强大的影响力与影响范围,无论是提升社会精神状态还是经济状态,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其社会功能带动了参与者精神文化建设,从而确保了其精神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社会稳定的基础。第三,休闲农业活动确保了其文化教育传承功能。在参与休闲农业活动的过程中,参与者可以充分体验农村劳动,并且感受农村文化,无论是对休闲农业参与者的身心体验,还是对其接受相关教育,都有着极为有益的帮助,同时也能确保传统农业文化与传统农业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3、休闲农业与体验经济的关联性

体验经济是建立在原有三大产业基础上的全新经济形势,其囊括了众多行业种类,目的在于亲身体验某些事物,从而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当前,体验经济逐渐成为了现行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休闲农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休闲农业是体验与感受农村劳动与农村生活的重要劳动活动,而这种体验与感受则是体验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建立在体验经济下的休闲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认可,而重视体验、重视弘扬农业文化的休闲农业如何发展,则成为休闲农业开发发展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的课题。探寻体验经济下的休闲农业发展问题与方向,成为了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认知不到位

休闲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尚处于发展阶段,其各项职能与管理方法尚属于试水阶段,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管理人员认知不足,管理方法无法推进休闲农业有效开展,管理结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滞后了休闲农业的前进脚步,影响了休闲农业的正常发展。由于休闲农业本身的新颖性与特殊性,加之人们对体验经济这一全新经济体系认知不全,因此管理没方向、没方法等情况并不可避免。这是新型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需要经济发展组织高度认识,并合理解决,才能有效地促进休闲农业发挥作用,推动市场经济整体发展。

2、休闲产业单一化

当前,休闲农业的试水性导致了其管理人员管理认知不足,管理方法与方向不到位,从而造成了休闲农业产业模式单一,经营方式类同的效果。完全无法凸显地域性与地区特色,无法真正地吸引消费者,没有利用好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未体现休闲农业丰富性的特点,从而桎梏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另外,部分管理者将休闲农业与其他农业旅游项目相混淆,因而导致了农业旅游项目经营方法雷同,经营模式相似,无法很好地发挥各自的旅游特色重点,令消费者产生了审美疲劳。

3、土地供应困难

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拥有足够的土地作为活动运营基础,才能实现其农村劳动与农村生活体验的需求。然而,当前社会形势并未给予这类活动足够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支持。多半的休闲农业活动并未拥有足够的土地分配来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同时,无论是植物生长还是动物养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而这些时间的消耗使土地的租借环节产生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传统农业发展来说有一定的影响性,从而使分配给休闲农业的土地更加不足,影响休闲农业整体发展。

4、环境保护方法不科学

环境保护在任何一项经济发展中都是重要的探讨课题,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之下,由于体验农村生活的城市居民本身并没有良好的农业知识,其种植方法不当,思想认知不到位,进而引起当地环境发展与资源维护的不良后果。对此,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休闲农业无法有效应对与处理此类问题,从而造成了环境资源保护方法的不科学,不但影响了当地的环境建设,同时也不利于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造成环境与经济的双重压力,不能及时有效地寻求科学的保护方法,对于休闲农业发挥其本来作用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

5、政府政治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在休闲农业建设中的支持力度不够,也是影响了休闲农业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政府作为执政部门,其本身有一定的指导性与权威性,由其引导的经济建设普遍能受到良好的成效。然而,在休闲农业项目上的认知不足,令其忽视了对休闲农业的扶持与引导,从而导致休闲农业走入误区,无法借由政府的支持达到招商引资或者政策优化建设等结果,不利于其本身发展的同时,也容易误入歧途,最终失去了其原本先进而科学化的存在价值。

三、体验经济下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1、加强管理人员认知培养

加强管理人员认知培养是从根本上改变休闲农业的有效手段,也是确保体现经济与休闲农业相融合并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管理人员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道标与指挥者,其优秀的判断力与精明的决断力可有效的推动整个经济政策的发展,而休闲农业作为新兴经济形式,其需要拥有精明而果断的管理人员指引,才能冲破发展瓶颈,走向完善大关。因此,加强对休闲农业的重要性与特征的认知培养,确保管理人员对休闲农业拥有足够的理解与思想,才能确保休闲农业在体验经济下茁壮成长,不断完善。

2、明确休闲农业功能,丰富休闲农业经营模式

加强管理人员认知培养的同时,要对休闲农业的经营群体灌输休闲农业的具体功能与具体特征,使经营者明确其与其他农业旅游项目的差一点,深化休闲农业的侧重点,确保休闲农业的特征性得以发挥到极致。丰富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并且开拓思路,创造全新的合作理念,保证休闲农业可以成为消费者真正休闲的场所,而不是徒增厌烦的无聊旅游。对此,开展承包果树或田地的方式,促进消费者的季节性消费;或者借由当地特色,组织节日性消费等,都可以很好的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并确保休闲农业多种功能发挥实际作用。

3、土地供应合理化

对于休闲农业用地,各级有关部门应该给予相应的政策优待与扶持,确保休闲农业可以有效的开展,且达到对外经营的规模。要将休闲农业作为发展该地区经济建设,弘扬该地区文化传承,展示该地区农业风貌为主体,积极配合休闲农业建设,敦促休闲农业带动三产发展,为三产达到实际性创收。与此同时,对该地休闲农业经营人员要进行合理化培养,使其可以优化土地使用,确保土地合理利用,从而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休闲农业的开发价值。

4、确保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并非仅仅存在于休闲农业之中,而是存在于多种形式的经济发展项目之中。然而,休闲农业所倡导的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等理念却要架设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下,由此可见,休闲农业的环境资源保护是不容忽视,且势在必行的。对此,各级有关部门应加强环境宣传与环境建设,其环境宣传与环境建设不能单单针对乡村,同时要拓展到城市社会的各个角落。使每个人了解文明出行的必要性,确保其成为环境资源保护的一份子。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破坏自然环境人员的惩处力度,以规治行,从而确保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政府加大政治扶持力度

经济发展促进我国人群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提升的同时,对于高强度的社会压力也急需相应的排解方式来达到舒缓精神的效果。因此,对于休闲农业的推广与建设,政府应作为最坚实的支撑与最可靠的引导。身为行政职能部门,政府部门内部应高度重视其自身职责,了解休闲农业对整个地区经济的带动以及对全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合理发挥自身领导责任与决策责任,为休闲农业发展大开绿灯,从而确保休闲农业可以有效推动三产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提升。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