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用13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篇1

某些地区,领导重视不够,不太注意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有甚者,不注重信息技术教育,只强调学科教学,或者是强调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由于软件更新速度快于硬件,当学校一次性投入建成以后,就再没有较多的投入搞软件建设。虽然投入较多,建起了漂亮的机房,但只是作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学校领导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农村教育基本上还徘徊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许多学校领导还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中高考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结构。

1.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校教育设备落后,硬件设施差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耗课程,它的开展是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后盾。由于我县财政经济实力不强,是典型的“部级贫困县办大教育”。虽然国家、省、市、县对我县教育的总投入逐年增加,但是平均起来增长不多。资金的短缺造成了软硬件建设的滞后。要在农村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需要有成套设备,虽然大多数学校领导都已认识到建校园网、更新升级的重要性,然而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可以说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1.3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不足或课量较重

有的学校没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让老师们在满工作量的情况下加信息技术课,造成了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有的则是把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安排带其他课,信息技术课成了摆设。由于无纸化办公的要求,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兼有打字复印,负责学校机房、办公室计算机及教师计算机的维护,统计学生考试的各科成绩,统计汇总上级各个部门的数据,使信息技术教师忙于政务,而轻了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得不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理解,绝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地位低、环境差、待遇低、工作重,而且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缺乏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挫伤了大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

1.4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质量低

在我县农村较为贫困的地区,大多数学校还未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即使部分学校配备了相应的设备,也往往是教授学生简单的上机操作技能,还停留在将计算机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的阶段,未涉及信息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更谈不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解决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2.1转变教育观念,纠正课程设置偏差

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条件。

首先要转变领导的观念。通过组织领导及相关人员学习、参观,充分认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信息素养应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压力,开齐课程,并按课程标准和计划认真安排好信息技术课,按专业排课,抽专人负责。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

最后,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是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他们对学生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才能适应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

2.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新技术、新媒体的社会效益的体现关键在教师,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很高的社会效益,为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迫在眉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在采取激励政策,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的同时,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资的优势,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并对在职中小学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针对农村教学点、农村小学、农村初中的不同需要,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篇2

开学初,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及安全知识的认知程度。利用开学初期的一节课或两节课时间与学生探讨:人们利用计算机能干什么事情?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你想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你认为应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们重新审视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重新认识对计算机及网络作用。而后教师可以调查一下学生的其他兴趣爱好,比如绘画、写作、计算、音乐等,并且根据他们的爱好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分组。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学生先做了解,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尤其是对于那些在信息安全方面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可以考虑多方面进行干预和引导。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教授信息技术教材的基本内容之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兴趣小组,结合信息技术知识,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并安排他们完成相应的任务。比如,对于喜欢绘画设计的兴趣小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其所处的年龄段,向兴趣小组学生介绍相应的绘图软件操作,并推荐绘图设计相关网站。引导学生接触到相关知识后,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最好能与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知点同步,因人而异、因时制宜,指引学生不断学习和提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内容不宜太大太多,应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当然,这里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关注到班级里每一个兴趣小组,甚至每一名学生的知识发展情况,有时甚至还需要计算机学科教师和兴趣小组对应的学科教师联合起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这样一路做下来,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被有意义的内容占用和吸引住了,自然也较少出现沉迷网络方面的问题。

2科学引导,绿色上网

在开学之初,教师还要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讲述身边听到或看到的青少年由于沉迷网络而受到巨大伤害的真实故事,从而引导他们思考“上网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怎样看待网络游戏”等问题。教师平时可以收集一些真实的案例作为素材,用一些震撼性的事件或图片视频展示给学生,从而在学生的脑海里对浏览不良网站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或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自觉远离网络游戏,或其他有损于自己身心健康的网站和网络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多向学生推荐一些专业的绿色的网站,保证孩子们在网上既获取了知识,又避免不良信息的毒害和侵蚀。要适时地在学生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要对学生多加强网络法制教育,防止网络犯罪。并且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世界存在的虚拟性、游戏性和危险性。使学生知悉,哪些网站是可以上的,哪些是不宜上的;让学生明白,在网络上,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保持对待网络的正确心态。

3家校共管,健康上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篇3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想象力,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贺卡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课堂教学的自主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篇4

教育部2000“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提倡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的普遍应用。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 内容 的呈现方式、学生的 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 发展 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近几年,我国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加快,为了确保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推进,小学教师应通过专业引领下的校本教研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落实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科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实效性。

一、小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整合,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模式

校本层面的信息技术整合推进模式。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整合素养”是学校层面落实“整合”实效性的能力保障,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和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整合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校本层面推进“整合”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1)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整合素养的静态结构分析。小学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整合时,是以其教育基本理论修养、教学理念和教师角色的改进等其它一般性能力和素养为基础的,但除此之外,“整合”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系统的要求。信息技术整合素养主要由以下六个方面构成: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辩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职业发展能力。

(2)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模式。理论建构和实践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其自我职业发展的研究普遍发现, 影响 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的因素主要有:教师的职前教育;教师的校本实践;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 总结 ;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的同行交流、合作;专业引领。除了职前教育外,其余因素均属于教师培训和自我职业发展的范畴。“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模式,该模式可以概括为下述前后相继的行为链:“教师在专业引领下进行系统教学设计――在系统教学设计基础上的校本实践――在校本实践过程中开展教学反思并与同行进行交流研讨――新一轮教学设计基础上的校本实践”。

(3)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模式。实施流程:①专家报告,专家――教师研讨。②以教师为主体,合作教学设计。③展示、交流、评价教学设计方案。

二、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学科教学或者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原来可能比较狭隘,过多的使用讲授式,今后我们在一定的情况下使用讲授式,因为讲授式不可能完成新的课堂所赋予的任务,提倡要增加探究、体验、实践、包括一定的研究学习,最终形成小学课堂教学的多样的这样一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共同探讨。

(1)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解先从对整合的理解和推进整合的意义、目标谈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性质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落脚点是学科教育改革,实现什么目标呢,在各科教学中,有效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是一个核心的内容,通过这种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同时还要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解决问题的工具。除了这个以外,培养学生的兴趣素养。

(2)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但是不是说用了信息技术,学生学习方式就一定能拓展,关键是用的是不是 科学 恰当,用的好可能能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用的不好可能还促进不了。用的好的话,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学生的自主探究,分层教学、个别化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样的思路来设计的话,它比没有信息技术变革还快的多。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篇5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要正确认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重要性,就必须正确地分析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外部环境。当前的复杂网络环境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能产生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它表现在两个方面:(1)先进的网络技术运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的形式,也促进了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的大交流,这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无边的社会实践环境。(2)网络技术的运用也为色情、迷信、反动等腐朽的东西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腐朽的东西正不断腐蚀着青少年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特别是小学生制控能力差,那些网络犯罪和网络沉溺,能使部分学生丧失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迷失人生的方向。培养和教育好学生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必要性,认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思想教育的问题与不足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对思想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大部分小学学校只一味强调文化课的教学和成绩,却忽视对学生进行课前的思想教育;二是思想教育方法保守落后,基本上很多小学学校的思想教育仍旧停留在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上,而没有跟上新时代开放教育模式的步伐,教育方法保守单一;三是资源量少,利用效率低,当前很多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是比较匮乏的,甚至有些小学根本没有信息教学所需的设备,导致很多学生在小的时候就落后他人一步,思想教育意识自然比较欠缺。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的具体措施

1.有效利用信息教学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的计算机发展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电脑的重要软件产品都被国外的大公司所垄断。教师在讲述Word和WPS的相关知识时,特别要向学生讲述求伯君先生在研发WPS时,是面临多么巨大的困难,但他为了我国民族软件业的发展,作出了无私的奉献,为了筹措资金,他不惜卖掉了自己的房子。这个故事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爱国主义意识在现代化信息领域中的表现,激发他们勤奋学习知识,将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师还要向学生讲述“电脑从娃娃抓起”的故事,那位曾经被邓爷爷摸过头的小学生,现在已成为一名电脑专家,从而鼓励学生不辜负邓爷爷对我们新世纪小主人给予的关爱和寄予的期盼,使他们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2.教导学生正确应用信息资源,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应认真钻研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知识,并且把它作为学习的重要目标,还应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德育先进人物事迹,充分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去,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所谓“润物细无声”。同时信息技术老师还应借用网络上的真实事件,让学生从内心了解网络不良的一方面,结合网络上的病毒危害常识让学生了解电脑病毒带来的危害和网络犯罪现象,如盗取信息、网络诈骗等,这些现代高技术违法犯罪行为,更要说明青少年过度的网络聊天、沉迷网络游戏都是严重影响学习和有害身心健康的习惯。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网络论坛、收发邮件等有益的行为,要教导学会自我保护,谨防受骗,让他们知道应遵守网络法规,养成文明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在此,我们可以举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来说,某小学专门在学生中组织一次讨论,题目是“上网该干什么”。在讨论中,一位学生说:“我上网就是瞎逛,无聊时就进闲聊,或者玩网络游戏,还可以自己当将军。”旁边一位学生说:“他聊天的时候喜欢说别人的坏话。”另一位学生说:“上网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在电脑世界我可以变成一个百万富翁,用钱可以买到一切东西。”还有学生说:“我想出国留学,只要动一下鼠标就可以成为美国名牌大学的学生,真是太刺激了!”对大家的发言,老师和家长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3.结合当地的人文资源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老师还应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挖掘当地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比如:临淄是齐国故都、世界足球发源地,同学们知道齐国时期的军事、天文等方面的成就吗?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齐国历史知多少”为主题,在网上搜集资料,做成电子书的形式进行学习展览,领略齐国历史博物馆、姜太祠等人文资源,同时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的感情。

4.抓住节日时机,在活动中开展思想教育。

在各种节日的来临之际,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开展一些活动,亦可以举行操作技能比赛,在活动中开展思想教育。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在电脑中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感谢信,由此深深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是无私的,同时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体谅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努力学习,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报答妈妈。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与思维方式,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人生与价值观、行为方式、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等。而广大小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积极推进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

参考文献: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篇6

一、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一直都具有随意界面交互以及灵活互动等的功能,因此,小学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中存储的声音以及显示屏上的画面,根据教育教学需求来实施主动地调控,实现快捷交互。计算机自身所具有的播放功能能够有效避免录像机或录音机因为倒回播放而出现的教学中断,有效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使得小学教师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更加主动地控制,进而增强教学效果。人机对话这种方式,不仅改变了教师单一讲述的形式,与此同时,还为小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主体性,和多媒体实现双向交流。

二、优化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缺少动脑、动口以及动手的机会,就不会真正实现有效学习,这已经成为了现代儿童发展理论中明确指出的一点。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有效使用,不仅仅符合小学生自身的思维发展特点以及年龄特点,还能够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小学教育的趣味性。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以及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以从本质上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的效率,进而达到教学活动最优化这一目的。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以及扩大眼界的重要推动力就是学习兴趣。在小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能够综合使用其光、色、声等效果,创设各种灵活多变以及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将生活物景进行再现,实现静态知识的动态化、枯燥知识的趣味化、抽象知识的形象化,进而营造出一个自然且轻松的学习氛围,唤醒小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小学生获得情感的共鸣,使得小学生能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三、优化教学内容

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一直都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并且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及高度重视。现代化的小学课程包含了小学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知识以及经验十分匮乏,因此,他们还处在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其自身所具有的思维运算水平仍然很低,不能够对复杂以及抽象的概念进行正确理解。与此同时,小学生自身的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极不稳定,这就决定了小学生必须要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以及生活环境之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感官刺激才能进行有效学习。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教育教学内容鲜明、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以声、文、像的形式从多角度呈现出来,从而创造出一个立体的教育教学空间,使得那些抽象的知识能够实现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小学生很容易掌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易于学生理解、感知、可听以及可视,使得小学生能够在自身的探索过程中对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规律进行充分的了解。

四、结语

伴随着当前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完善。在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之中,教育信息的现代化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我国教师队伍实现现代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对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以及内在规律进行准确把握。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教育教学体系,提升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阳,赵毅,钱玲.小学生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河北省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现状调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王爱东.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篇7

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师资队伍年轻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兴起较其他学科比较晚,所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队伍年龄结构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整体年龄比较小,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匮乏,这也是目前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客观实际情况,对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发展是不利的。

1.2备课不充分

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课时量很大,往往一个人要带2-3个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还有诸多其他事情要做。所以留给教师的备课时间很紧张,时间仓促,关于信息技术案例教学的资源很少,造成了教师只是将基本知识点罗列出来,很多时候靠自己的课堂发挥。通常完善的教案和上课时的知识素材以及情景任务设计,也只是在应付上级听课检查时才做的。

1.3教学模式单一

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以网络电子教室控制学生端,学生盯着自己的屏幕听课。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往往比较差,这样的教学方式抵不住游戏的诱惑,所以,当教师在讲台上忘我地讲解时,殊不知很多学生煞费苦心,拔网线、破坏学生机管理软件,对教师的讲解充耳不闻,只为了自己一节课的自由玩耍。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觉得课难上,教的内容学生提不起多大兴趣,不知如何改变,学生方面一旦知识枯燥乏味,和他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多大关联,也没有考试考评的压力,还不如游戏之类玩得痛快,即对信息技术失去了学习兴趣,变成了他们的游戏课,放松课调查显示,学生之所以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很高,绝大多数是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他们有时间去上网玩游戏。

1.4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和技能目标为主,忽略了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主要是针对学生讲解一些常用软件的用法及上网操作的基本方法,比如画图工具、word等软件的使用,网页的浏览等等,很多学生也只是会用这些工具来做一些和教师上课举例雷同的作品。教师上课对学生的启发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学生只知道用这些工具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却并不明白这些软件在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如何使用。因而对这些学习并没有多大兴趣。

1.5信息技术课堂缺乏人文主义关怀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技术教师承担的更多是培训师的角色,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但是,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更需要完善其人格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网络上的内容良荞不齐,学生虽然在网络上能学到知识,但也遇到各种各样的侵害和诱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些学生处于好奇,在网上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或是利用一些网上的小病毒去搞破坏甚至走上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何引导学生来辨别好坏,如何去处理一些突况,仍是信息技术教学所欠缺的。

2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策略的建议

2.1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建设,专注信息技术学科

信息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首先是整体年龄偏小,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都很丰富的教师匮乏,再者信息技术学科年轻,本学科所积累下来的经验有限。所以,信息技术学科要取得长足发展,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抓住每次宝贵的教学机会来进行探索,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尽快使自己和本学科发展起来,而不是整天抱着“混”的态度。

2.2多维度准备,认真备课

教师上课质量的好坏,备课是关键。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在备课上还不到位。所以,应该先从备课着手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备课应该从内容、学生、教学方式等多维度来准备,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将备课环节准备好。

2.3开展多样的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课堂空间

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切实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领导者”“传授者”权威的角色中走出来,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当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那么既能上好信息技术课,也能完善自己。

2.4注重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增加必要的人文关怀

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深化对人文因素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运用网络时的一些最新动态,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驾驭网络,防止其迷失其中。

【参考文献】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篇8

二、网络教学有利于合作和分层次教学的开展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个体的差异除了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情感、智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由于家庭、社会背景和受教育经历不同,有的学生已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

2.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开始学习新内容时,先对学生的水平进行测试。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学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提高的练习,并让他们给其他同学作演示,展示其成果。以生生互助交流的方式学习,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很有作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篇9

中国晚清时期教育家康有为曾说过: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在孩提时期,就要以培养德育为先,可见德育培养的重要性。现今德育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大多数人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老师的责任,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殊不知,德育教育其实时时刻刻的渗透在我们的其他学科教学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也时时刻刻体现着我们的德育教育,比如养成良好习惯的德育品质。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速度不够快,进入机房不按要求开机,课堂中,不按老师要求的任务去做,下课时,不按要求关机,没有养成放好鼠标、键盘以及凳子的习惯……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不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最直接最当前的影响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上存在困难,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学生而言,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生活、性格、行为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止是做好教学,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电脑技术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德育品质。

下面试从二个方面来浅谈怎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加强课堂管理,制定常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受益。而小学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以确保持久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同时,通过常规的制定,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比如:上课提前2分钟进入机房;穿好脚套,有秩序地进入机房,并找到自己的位置,按照要求开C;不能带水和零食进入机房;轻拿轻放鼠标和键盘;下课时,将机子正常关机,放好物品,有秩序的退出机房。这样持续长久下去,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会得到有效控制和减少,习惯成自然,逐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现今,计算机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却带来了一些法律与道德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逐步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品质。

1.要求学生遵守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要求学生遵守制定计算机使用的相关制度和法规,遵守学校制定的关于计算机使用相关制度,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2.结合教材,在应用中渗透德育教育。朱永新教育文集《新教育之梦》一书中写道: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游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际动手的过程去体验学习活动中所带来的良好的德育品质。

2.1在教学中,以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中道德情感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在PowerPoint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如环保、传统节日、孝敬父母、我的祖国等内容,培养学生诸如爱国、孝敬父母、懂得爱护环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2.2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中树立榜样,调动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比如flas―――制作逐帧动画教学中,通过优秀学生演示怎样制作逐帧动画,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2.3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PowerPoint的教学中,我给第一组(四人一小组)设定环保这个主题,组员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布置好每一个组员的任务,通过图书、网络等途径,搜集环保的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等相关信息,然后组员共同设计、探讨怎样制作出最好的环保演示文稿。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共同完成任务后的快乐也得到了最大满足,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4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观。比如,准备一些精美的图片,教学时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3.加强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网络包罗万象,有正面的信息,也有负面的信息,这就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教育学生,做到不随意打开陌生网站,不随意传播负面消息等,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做到《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提出的要求,做一名合格的网民。

三、结束语

古人云“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点点滴滴中逐渐形成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继续并努力去探索、发挥本学科的优势,挖掘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也许发现学生们变得更加有秩序了,学会主动学习了,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更加有动力了,更加有自信了,更加有责任心了……

参考文献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篇10

下面试从二个方面来浅谈怎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加强课堂管理,制定常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受益。而小学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以确保持久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同时,通过常规的制定,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比如:上课提前2分钟进入机房;穿好脚套,有秩序地进入机房,并找到自己的位置,按照要求开?C;不能带水和零食进入机房;轻拿轻放鼠标和键盘;下课时,将机子正常关机,放好物品,有秩序的退出机房。这样持续长久下去,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会得到有效控制和减少,习惯成自然,逐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现今,计算机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却带来了一些法律与道德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逐步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品质。

1.要求学生遵守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要求学生遵守制定计算机使用的相关制度和法规,遵守学校制定的关于计算机使用相关制度,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2.结合教材,在应用中渗透德育教育。朱永新教育文集《新教育之梦》一书中写道: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游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际动手的过程去体验学习活动中所带来的良好的德育品质。

2.1在教学中,以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中道德情感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在PowerPoint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如环保、传统节日、孝敬父母、我的祖国等内容,培养学生诸如爱国、孝敬父母、懂得爱护环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2.2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中树立榜样,调动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比如flash动画―――制作逐帧动画教学中,通过优秀学生演示怎样制作逐帧动画,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2.3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PowerPoint的教学中,我给第一组(四人一小组)设定环保这个主题,组员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布置好每一个组员的任务,通过图书、网络等途径,搜集环保的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等相关信息,然后组员共同设计、探讨怎样制作出最好的环保演示文稿。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共同完成任务后的快乐也得到了最大满足,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4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观。比如,准备一些精美的图片,教学时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篇11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体育教学

在教学领域,信息技术与教学系统的有机结合,可以形成一个具有科学实践价值的教学结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教学的影响也愈来愈深入。在多媒体以及计算机等载体在小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小学教学更加科学、便捷,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更加深入了解教学知识的途径,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1]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全面地阐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学生有意识地探究知识,可以帮助师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拓展教学资源,这对于内容较为单一的小学体育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体育知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多注重教学实践,对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甚少,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基本的体育知识,通过观看体育赛事,了解各项体育项目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国际中的地位,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开展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课堂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辅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为主。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多见学生自由活动,即使教师带领学生活动,单一的教学内容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2]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例如采用动画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互动回答有关体育方面的知识,如运球原则、投篮的几个得分点等,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不仅有利于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让学生的思想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创建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素质教学学生全面发展战略创建条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载体,创建与教学相吻合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因此受到启发,从而完成教学目标。[3]例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组织一场小型足球比赛,将比赛的过程录制下来或抓拍一些片段,在课堂上播放比赛情况,针对学生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示范动作要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专业知识印象,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教学效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据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视觉接收到的信息要比听觉获取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更为长远。[4]由此可以判断,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课堂中的良好应用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视听媒体刺激学生的听觉功能和视觉功能,可以加深学生的动作模仿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拓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创造了条件。信息技术与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建立.整合信息技术优化小学体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2(07).

[2]赵向民.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电源技术应用,2014,6(03).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篇12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要求,从小事做起,将德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素养

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将德育渗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在信息技术课的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分析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例如教师可以通过Windows的种类及发展,介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成功之路,向学生讲解知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树立远大志向,要用知识和技能造福于人类。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立志为国争光。向学生介绍求伯君、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民族自尊,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当务之急是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现在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已经相当广泛,如何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帮助他们抵御网络负面影响的防线?这是老师和家长都担心的问题,教师首先和家长沟通,应了解学生为何迷恋网络以及他们的网络使用动态,做到心中有数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一定能避免乱批评现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网站,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举例给他们说如网上诈骗、网上跟踪骚扰、无聊的“聊天”等方面的事例无时不在发生,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可见网络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有利工具。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共事和团队协作精神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篇13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爱国守法、明理诚信,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立志为祖国效力。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要时刻不忘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例如,在一节以“圆明园”为德育主题的信息技术课中,我通过“历史上的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今天的圆明园”三个情境,在引导学生复习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圆明园的有关知识,加深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以及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具体地,本节课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学会对信息素材进行有目的的加工。教师在课前安排学习任务时,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通过网络搜集“历史上的圆明园、圆明园的建筑、圆明园的艺术以及圆明园在政治上的 意义”,并要求小组课前商议好方案,目的是引导学生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能力。课间,教师首先进行关于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识的讲解,然后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在听取小组搜集素材和拟定方案的汇报后,根据各小组的不同需求,进行相应的指导,最终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展示成果。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课后反映,他们不仅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在展示和汇报的过程中更是体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全过程,提升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并且在共同交流、学习中促进了友谊。

二、培养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百事孝为先”“孔融让梨”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论学科分工有什么不同,首先要做到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并发扬光大。教育学生学会善待身边的亲人,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交际能力和促进学生完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良好开端。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E-mail的使用》一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并发送六一儿童节贺卡或者新年贺卡,以及发送温馨祝福语等教学环节,既达成了为学生讲授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和引导学生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技巧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又渗透进行了尊敬长辈、爱护同学的德育教学工作。现在,在我的学生当中,有很多敬师爱师的好学生,但也有少数同学觉得“老师教我,天经地义”,在校内或校外遇上老师,不主动问好,甚至装作没看见,低头匆匆躲过,更有甚者居然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所以,在发送电子贺卡的这几节课上,我有意识地加强同学们的情感交流,让同学们把平时想跟老师说又没机会或不敢说的话,写在贺卡上,用E-mail把同学们的心里话和祝福传递给每一位教师。同学们听到这,都非常兴奋,在贺卡上写下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对老师的祝福。有的同学写:“老师,我对您的第一印象是冷酷,但接触久了,发现您是一个温柔的人。”有的同学写:“老师,上次其实不是我的错,是小冰的错,但我又不敢顶撞你。”还有的同学写:“老师,是您让我爱上电脑的。”,通过这一张张的电子贺卡,一句句稚嫩的话语,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也充分表达了学生对教师深厚的感情。很多同学也用这样的方法把自己不敢或不好意思对父母说的话,发给了他们的父母,来表达他们对父母的感激。

三、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德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不讲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例如,在一次信息技术考试时有几个同学由于操作失误或其他原因导致机器出现非法操作的情况,造成文件损坏,但是没有把情况如实向老师反映,而是擅自拷贝其他同学的作业,以求蒙混过关。更有些“聪明”的学生在自己不会做的情况下把其他同学的作业当做自己的交上来“完成任务”。我对这两种抱有侥幸、投机取巧心理的学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同时,我们以此事为例,也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教育,让同学们明白:在学习中应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信息技术课上所教授的复制、粘贴等技术知识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投机取巧。对于那些帮助别人作弊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友谊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关爱、互相帮助,培养他们做一个诚实的人。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