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网络课程设计总结实用13篇

网络课程设计总结
网络课程设计总结篇1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化、高速化发展,信息网络化使城市轨道交通的各类信息能够迅速上通下达,准确获得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各类实时信息[1]。地面局域网及车-地无线通信网将城市轨道交通的控制中心和车站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控制中心能够全面监控全线列车的运行情况,以便灵活配置系统资源,确保轨道交通安全,提高为旅客服务的高效性和智能性。城轨控制业是我院示范建设专业,近年来城轨控制相关技术发展非常快。教学中一些讲解系统还使用以往的网络设备对通用的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介绍,没有针对城轨信号控制专业专用的局域网技术。当前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究竟需要培养哪些网络方面的技能,使得这些技能与城轨控制专业更好地紧密结合,而网络系统涉及面广,如何在相应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对走上工作岗位最有用的技术,又能兼顾拓展学生知识面和视野,为学生长期发展打好基础,这涉及到各个知识点的梳理以及深浅程度的把控,课程内容的设计等诸多问题。

2课程设计背景

2.1城轨控制专业网络能力需求

通过调研,分析城轨控制岗位群及岗位技能需求,得出该专业对网络能力的需求[2].

2.2城轨控制专业网络课程开设现状与不足

目前城轨控制专业开设的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开设的主要内容有: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特点及分类,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OSI/RM及TCP/IP体系结构;网络互联设备的功能与应用;局域网的结构、标准,以太网的组建及维护,WLAN的标准与特点。另一方面是现场总线,主要内容包括:CAN总线技术特点及协议规范及实际应用;PROFIBUS总线的分类、协议结构和传输技术及实际应用。培养技能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网络的组建、设置及应用;CAN、PROFIBUS总线的设计及应用。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城轨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网络课程设置和技能培养情况与现场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网络课程设置缺乏系统化由于城轨控制专业的技术新、设备新,并且与网络技术结合紧密,所以,培养学生相关网络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目前国内同类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没有跟上城轨交通高度网络化的步伐,一定程度上对网络技术的通用性研究多,所以在网络课程的设置方面,特别是在教学中,大部分的讲解系统还使用以往的网络设备对通用的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介绍,没有针对城轨控制专业专用的局域网技术,使该专业的网络课程设置相对孤立,缺乏针对性和系统化设计[3],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2)网络相关课程标准的制定缺乏精准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根本,在内容的选择、课时的分配、重难点标注、讲授的深浅等方面都需要根据专业需求,进行整体把握并具体说明[4]。这就需要制定相关课程标准的人,即需要懂专业,又需要知道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技能培养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然而,目前城轨控制专业教师对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能力二者兼备且能力都强者较少,这样在制定相关课程标准时,对内容选取、课时分配等方面缺乏精准,需要深入调研和总结。

3城轨控制专业网络课程设计

3.1城轨控制专业网络课程设计

通过对城轨控制专业岗位技能的深入分析,找到专业技能与网络技能的对接点,并根据专业网络能力需求分析,结合专业技能要求,设计城轨控制专业的网络课程名称为《计算机工业控制网络技术》,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3.2城轨控制专业网络课程实践

(1)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和拓扑结构,掌握开放式网络互连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的组成及功能,熟悉网络组建、设置与维护方法。熟悉PRO-FIBS总线、CAN总线的组成和原理,掌握总线的软硬件组态及接口技术,熟悉总线相关协议。了解数据库基本概念、技术发展,掌握SQLServer的安装与使用方法,熟悉SQLServ-er的管理。

(2)课程内容规划《计算机工业控制网络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PROFIBUS总线维护、CAN总线等,其规划内容为:项目1.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学习目标为:熟练掌握网络的原理及拓扑结构;能认识各种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局域网的组网;能够理解网络体系结构模型;掌握通信基础知识;理解局域网访问控制方式。重点:局域网概念、网络原理及网络互连设备的选用、通信基础知识。难点:网络体系结构及相关网络标准、局域网访问控制方式。项目2.PROFIBUS总线维护学习目标为:PROFIBUS总线通信原理;PROFIBUS总线传输技术;PROFIBUS系统配置及设备选型;PROFIBUS总线组成;PROFIBUS总线的组态应用。重点:PROFIBUS总线协议结构、总线访问协议、系统规划、PROFIBUS-DP功能。难点:PROFIBUS总线协议结构、总线访问协议、系统规划、PROFIBUS-DP功能。项目3.CAN总线学习目标为:熟练掌握CAN总线的原理及拓扑结构;熟练掌握CAN总线各种设备;能够熟练地进行CAN总线设备的配置;能够熟练的进行CAN总线设计。重点:典型CAN控制器、CAN的位仲裁技术、CAN报文及其结构、CAN总线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总线终端及网络拓扑结构。难点:典型CAN控制器、CAN报文及其结构、CAN总线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总线终端及网络拓扑结构。项目4.工业以太网学习目标为:熟练掌握工业以太网的原理及拓扑结构,能认识各种网络设备;能够熟练地进行工业以太网的组网及布线;能够了解工业以太网的应用。重点:工业以太网发展及特点、工业以太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工业以太网组网技术PROFInet的实时通信解决方案。难点:工业以太网发展及特点、工业以太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工业以太网组网技术PROFInet的实时通信解决方案。

4结束语

在我国城轨交通大面积建设的形势下,地铁的通信信号系统在保证列车高效、准点运行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确保网络正常、有序传输信息也是保证地铁正常运营的重要部分之一。合理配置和优化网络有着重要意义。这使得学生对网络技能的掌握尤为重要。本文在对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城轨控制专业网络岗位技能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专业能力与课程设计的对应关系,构建了课程框架体系,为城轨控制专业的专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奠定了基础[5]。

参考文献:

[1]陈享成.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分阶段能力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26-30.

[2]梁英,施艳容.城轨控制专业计算机能力培养与课程整合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6(1):107-110.

[3]侯晓音.浅谈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项目化设计[J].群文天地,2012(18):213-214.

网络课程设计总结篇2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网络远程教育,促进了国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进步,改善了教育的环境和手段。其效果绝非以往的常规教育。目前,我国网络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有关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单一,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速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完善。随着网络教育资源的逐步完善,网络教育将迎来灿烂的明天,甚至可以彻底改变我们既有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育是充分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展示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这个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工具软件、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因此,探索和研究网络课程的开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网络教育的构成

网络教育是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重要手段。根据网上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育的需要,它由以下几个系统构成:

(1)教学内容: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计划、知识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等;

(2)虚拟实验:实验情景、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

(3)学生档案:学生密码、个人账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

(4)学习导航及工具: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内容检索、路径指引等;

(5)开放的教学环境:包括相关内容、参考文献、资源、网址,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教师信箱、问答天地、疑难解答等。

2、网络教育课程设计原则

(1)个性化: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提供学习必须的工具软件(如计算器、在线字典、电子记事本等),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动记录功能等。

(2)协作化:要发挥优势,为网络课程学习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

(3)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进步使网络教育的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需要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

(4)动态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为此,在设计网络教育时要遵循动态化设计原则,随时扩充新的知识内容,保证学科内容的先进性。

(5)共享性: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为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体现共享性的设计原则。提高网络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体现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3、网络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

第一阶段为教学设计阶段,包括构架、分析和设计;第二阶段为开发阶段;第三阶段为评价阶段;第四阶段为阶段。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课程开发模式,实质都是系统方法的具体应用,所以它们的框架大同小异,只是在具体设计过程、实际操作步骤中所体现出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不同而已。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结果是网络课程开发的蓝图,直接决定了整个网络课程的优劣。依据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在教学设计阶段,以一种介于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和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的混合模式来设计网络课程,以期优化教学环境,达到最好的教学或学习效果。我们理想的设计是重视学习目标实现、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

(2)课程开发

网络课程的开发阶段实质上是运用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将设计蓝图变为网络上虚拟的教学和学习资源的过程。它包括媒体的采集、信息资源的收集、各种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系统的集成。

开发网络课程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Web开发工具(包括各种网页开发工具、数据库开发工具及脚本语言),这种开发因为涉及到编程和数据库的开发,需要专业人员支持。另一种是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它一个简单易用的网络课程开发软件,可以为那些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们建构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络学习环境。

(3)课程评价

网络课程设计总结篇3

网络远程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无地域限制、无时空限制的新型的教育方式,而网络课程则是网络远程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通过它把信息传递出去。要想设计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首先必须先理清以下几个与网络课程相关的概念。

一.课程与网络课程

1.什么是课程

课程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所需的全部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总和。按照这个定义,教学中的“全部教学内容”包括讲课、自学、实验、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所涉及的内容,而且还应该包括与这些教材内容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网上资源;“教学计划”指预先为讲课、自学、实验、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拟定、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其中,教学内容是指课堂学习、课外学习、自主学习;教学计划是指教与学活动的总体规划和过程。

根据上述关于课程的描述,不难看出,课程不能等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课程表、课件、教材,也不能等同于教学系统,它们的内涵是不同的,要把它们区别开来。

2.什么是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也可以这样描述:网络课程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按照这个定义,网络课程包括四个要素: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和网络环境。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文字教材的翻版,也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网络版或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可以由多个网络课件和数据库、资源库、试题库组成,它不仅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动画、模型、文本、图形、图像等反映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内容,而且可以通过依托的教学平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教学内容包含教学资源,所以网络课程通常应当包括教学资源在内,只涉及教材本身的网络课程不是理想的网络课程。但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为了便于分工或并行运作的需要,有时也把教学资源独立出来,甚至将它与网络课程并列,称作“网络课程与网络资源开发”,这种区分只是开发的需要,网络课程本身应当包括网络资源。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正如前面所述,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来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网络教育的功能主要由网络课程来实现。因此设计和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的根本保障。

在设计开发网络课程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即教学规律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多媒体、手段一体化设计的原则;突出课程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原则;开放互性原则;充分利用资源的原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的原则;技术设计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1.网络课程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结构设计、导航设计、交互设计、控制设计、反馈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等。其中,导航设计、交互设计、控制设计、反馈设计包含在界面设计中;学习活动设计包括实时讲座、实时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协作解决问题、探索式解决问题等。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最后分析评价其结果的决策过程与操作过程。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预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前导和定向功能,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突出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学习资源的支持,注重基于网络的学习情境创设和教与学策略设计。

(2)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网络课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包括功能结构设计和知识结构设计。其中,功能结构设计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体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而知识结构设计应以有利于体现教学内容的组织的层次体系,有利于实现个别化学习而进行。知识内容的组织可以是线性结构、树状结构或超媒体结构。

(3)交互设计

交互是指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人和学习资源、同伴及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它包括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人和学习资源之间的“人机”交互,由人来自主选择和控制学习的内容及进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并最终实现意义建构;另一种就是网络间的“人际”交互,表现为通过网络进行的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它支持协作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在进行交互设计时,可以通过热字、热区、超文本链接、热物体、时间限制、事件响应、菜单等来实现。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功能模块有不同的交互实现方式,譬如在教学模块中,超文本、热字、热区等就比较常用,而在测试模块中,时间限制、事件响应就比较常用。

(4)控制设计

控制是实现交互的必要手段,是网络学习中人与学习资源、学习系统、学习环境的交互操作。控制包括学习者的控制、网络课程开发者的控制和学习过程的控制。

网络课程设计总结篇4

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是企业整体营销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使网络营销课程成为各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争相开设的必修课程。

1.网络营销课程的内容体系

由于网络营销研究人员的研究视角和知识背景不同,对于网络营销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网络营销内容体系的构建也大不相同。常见的网络营销教材的内容体系有:4P延伸模式(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互联网技术模式,消费者行为模式等。本文介绍冯英健教授所著的《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教材中构建的内容体系结构。

该书以网络营销实践应用为导向,在归纳网络营销实践应用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网络营销的方法体系及一般规律。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网络营销的方法体系以及网络营销实践与管理。分别介绍了网络营销的职能、原理;网络营销基础环境和主要方法;网络营销职能的实现方法及网络营销管理。

2.网络营销课程特点

(1)综合性。网络营销的内容包括企业网站建设,搜索引擎营销,许可Email 营销,Web2.0营销,网络广告,网上销售,网上市场调研,网络营销效果评价等。涉及到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2)实践性。网络营销的理论来源于网络营销企业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是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学习网络营销的最终目的也是将其用到实际企业营销中去,实现网络营销的各项具体职能。

网络营销实验教学

网络营销课程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营销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大部分院校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实验课时不够。多数学校的实验课程都是依托电子商务实验室的模拟仿真系统,学生只能练习前台的部分操作,以虚拟实验为主,缺乏真实的商业环境和企业参与,无法提高学生实际市场运作能力。有的将网络营销实验变成计算机实验,要求学生编程序或建网站,或要求学生浏览网站和网页,在网上购物等,对实验内容缺乏统一认识。

在《网络营销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中,作者分析了当前网络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网络营销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包括:企业网站的诊断与评价,搜索引擎优化,网络广告的分析与设计,企业客户服务分析,在线问卷调查的设计,网络营销综合实验等六部分。下面将以企业网站优化思想和原则为例,介绍以互联网为工具的网络营销实验课程设计。

基于Internet的网络营销实验课程设计

企业网站是网络营销的一种重要渠道。企业网站建设与网络营销效果有直接的关系,没有专业化的企业网站作为基础,网络营销的方法和效果将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网络营销策略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一个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是网络营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细节内容包括:企业网站建设的一般要素,网站建设对网络营销的影响,常见网络营销导向企业网站存在的典型问题,网站优化原则,网址评价与网站诊断。这些内容的实践性特别强,如果只采用讲授的方法,学生恐怕很难真正理解,更难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此处设计一节实验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互联网是网络营销的主要手段,也是网络营销实现的前提条件。很自然,以互联网为工具,进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和实验是必要的、可行的方法和手段。

1.实验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详细浏览一些企业网站,了解这些企业网站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也就是掌握网站优化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2.实验教学准备

本次实验课在电子商务实验室进行,要求实验室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有黑板,能够进行板书。

3.实验教学过程

(1)总体思路

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自己浏览感兴趣的网站,并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过程中完成预先设置的问题。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得出关于网站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去网上寻找解决策略,最终得出网站优化的原则和方法。

(2)具体环节设计

①要求每个学生预先写出自己最想了解的企业和最想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作为学生浏览企业网站的目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那些网站感兴趣,同时了解这些网站是否便于浏览,学生能否在预定时间内找到答案,这也是考察网站是否具有良好的易用性。

②设置相关问题,作为浏览网页时的思考题目。这些题目的设置是必要的,并且是经过详细思考的,应该能够反映当前企业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你所浏览的是哪个企业的网站?

――你对该企业网站布局的整体印象如何?哪些方面较好?哪些方面欠缺?

――网站栏目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快速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

――通过浏览该企业网站,你是否对该企业有了十分详细的了解?网站信息是否全面?

――你对该企业网站的顾客在线服务是否满意?

――你认为该企业网站是否具有促销意识?

――你认为网页下载速度快慢?

――你在该网站是否能看到其他企业网站的链接?

――企业网站上企业的联系方式是否可用?

③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各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学生在浏览企业网站是肯定对该企业网站布局、结构、内容设置等有自己的看法。通过总结学生的看法和对以上问题的答案,归纳出目前多数企业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强调这些问题是影响网络营销的关键因素,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④针对企业网站存在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并找出在此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其他企业网站。

⑤归纳总结出网站优化的原则和方法。针对以上具体操作和分析,由教师归纳总结出网站优化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3)课后作业

根据我们总结出的网站优化的思想和原则,为你课上所浏览网站设计一个优化方案,要提出具体措施和解决途径。

总结

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因其巨大的信息量和方便的交流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将其用到教学中,它可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园地,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授课的教学工具。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或辅助教学手段,互联网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应用计算机互联网辅助教学必将成为一种新颖和重要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网络课程设计总结篇5

网络课程是基于Web的课程,即在因特网上通过浏览器来学习的课程。在有网络的环境下,学生们即可开展课程学习,教师随时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即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积极倡导各大职业学校加强精品网络课程的建设,各职业学校也在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构建基于网络和现代数字技术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动态平台,创建共享型教学和学习资源库、标准化课件、精品课程、网络学习和考试等系统。 

2 职业院校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概述 

Moodle是基于Web网络平台所建立起来的软件包,这种平台具有模块化对象、导向动态学习环境、在线师生互动、迅速整合与分享课程信息资源、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的特点。 

根据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以及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对网络课程的需求,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有:学生用户模块、教师用户模块和管理员功能模块,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1所示: 

 图1 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 

二 职业院校Moodle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1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Moodle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指引下,Moodle网络课程平台可以针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调整和完善系统的学习功能,打造以“学”为主的建构主义学习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让教育者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有最清晰、最及时的了解,以便随时调整出最优的教学方案。Moodle网络课程平台在这种理论的指引下,打破了传统“填鸭式”的呆板教学的弊端,让教学活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灵活现,寓教于乐,成效倍增。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Moodle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心理变化,从人的内心世界着手,激发对学习的热情与动机,不断挖掘学习潜能。人本主义理论是以人为本,让学习者从自己的内心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Moodle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让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具有框架性、整体性,从知识的各个元结构对知识加以理解和应用。这对于Moodle课程开发整体统一思想的树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三 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设计遵循的原则和包含的内容 

Moodle的网络课程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设计的模式才能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网络课程设计还包括很多方面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 

1 Moodle环境下的课程设计原则 

Moodle网络课程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也让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本文把Moodle课程设计过程分为教学分析、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与反馈六个环节,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1)总体设计原则 

Moodle网络课程的总体设计原则就是互动、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能够独立思考,并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相应的问题。Moodle网络课程的总体性原则还体现在教师的使用上。教师不仅可以在里边编写教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增多了,提高了教案的质量,也就间接提高了教学质量。 

(2)一般性原则 

Moodle网络课程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包括协作学习原则、开放性原则、交互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积极引导原则。协作学习指学生能够通过聊天室等模块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开放性原则是指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更改,以完善Moodle网络课程设计。交互性原则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包括网络课程和传统教材的交流。情境性原则是指网络课程设计可以方便地利用计算机的技术画面、声音等技术,创造学习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极引导原则是指Moodle网络课程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引导下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2 Moodle环境下的课程设计模式 

Moodle环境下的课程设计要以尊重原则为基础,在结合教学实际的情况下对教学过程进行设置。总体来说,Moodle环境下的课程设计模式应该分为这样几个板块:教学目标的设定,尤其应该体现出能力目标和学习目标;交流板块,便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的收获,通过这一板块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应该包括反馈板块,这一板块既要包括教师对本堂课的反思,也包括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评价以及提出的建议等。 (1)网络课程设计的前期分析 

网络课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设计之前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包括课程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只有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充分地分析,才能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出高水平的课程。课程内容分析: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得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是指教师对自己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才能对网络课程的设计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才能设计出效果更好的网络课程。 

(2)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需要以学生的感觉为设计的出发点,在学习环境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为此要想让这些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时能够有好的学习效果,需要设计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在教学资源的设计上,强大的教学资源才能支持网络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包括教学所要用到的各个方面,每一个教师在教育资源库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用到的东西。因此教学资源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范围的扩充和内容的及时更新。再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策略通俗来讲就是教学方法,就是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策略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绩。教学策略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最后是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对教学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设计。 

(3) 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设计 

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设计包含形成性评价设计和总结性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在于引导教师了解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便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特点,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总结性评价的评价者主要是教师自己,包括对本堂课设计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较好的环节的记录,也包括对教学活动中设计失败的记录。通过总结性评价,便于教师总结不足、发挥优势。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设计一定要客观,要真实反映教学活动的情况,这样才能起到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网络课程设计总结篇6

2确定课程性质

网络营销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它的地位是由本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决定的。我们统计,电子商务专业目前的学生就业的53%将从事网络营销方面的工作。我院的网络营销课程开设在大学第三学期,其先修课程有:互联网应用基础,电子商务基础及应用,网络信息编辑,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市场营销,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这些课程为学生学习网络营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树立了良好的营销理念。其后续课程有:网站策划与SEO,网络客服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等,这些课程可以拓展学生的网络营销技能和综合能力,尽可能做到让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

3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岗位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我们设计了6大项目19个子任务。如表1所示:

4课堂教学方法设计

1、实战训练法。实战训练是电子商务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所有的相关操作和练习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相关真实的平台上进行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积累了一些毕业后从事网络营销工作的一些资源,尤其在网络市场调研、企业网站推广、网店和商城推广以及网络营销效果评估与优化环节,都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真实操作,效果很好;同时,我们还开辟了学生第二课堂,利用相关的与学院合作的网络平台拓展学生能力,大部分同学还能利用网络挣一些生活补贴,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得到较好的提高。2、演示示范法。演示和示范是学生系统掌握相关操作知识的较好方法。在进行相关实验操作之前,通过老师的演示和示范,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在进行演示和示范过程中,逐步分析相关步骤和操作流程,学生吸收很好。3、案例分析法。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案例分析是比较好的教学方式。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学生可以很直观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4、讨论交流法利用网络搭建相应的网络学习交流平台,让学生在网络上自由交流,相互学习,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较好的跟踪和反馈。我们建立了网络营销交流QQ群、网络推广兼职交流QQ群、电子商务交流论坛、博客等,这些平台囊括了我院从2002年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与我院合作的校外专家、老师等,交流的效果很好。3.5课程考核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考核采用试卷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的模块内容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进行。模块1、2、3、6分别占总成绩的10%,共计40%;模块4、5分别占总成绩的20%,共计40%;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机房操作职业素养考核占10%;理论考试分数占总成绩的10%,总计100%。在过程考核中,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制作报告,总结等方式进行,并要求学生将报告和总结制作成PPT进行演讲答辩,如模块1、2、3、6;也可以通过效果直接评估,查看学生营销效果,如模块4、5,直接查看学生网络推广效果,通过效果给予一定的分值。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增强学生紧迫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网络课程设计总结篇7

网络课程的建设是基于网教平台来完成的。网教平台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Role-basedAccessedControl)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赋予了特定的权限和角色,其基本思想是,对系统操作的各种权限不是直接授予具体的用户,而是在用户集合与权限集合之间建立一个角色集合。[5]学生作为网络课程的使用者,在以个人学号登录后,可以自学该课程内容,在线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及考试,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网络课程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学生也可在时间和空间相对自由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但在网络课程的实际使用中,仍然会面临如下问题:(1)学生使用兴趣不足:网络课程作为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掌握网络课程的使用方法,并对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预习。而且,网络课程学习与课堂学习并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2)学生学习效果难以准确评价:网络课程可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由于网络的普及,再加之缺乏必要的监督,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更易采取复制粘贴的方式来完成;因此,教师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准确的判断。鉴于上述原因,并依据网络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1)积极引导并合理督促:利用课堂或采取短课时讲座的形式,与学生交流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在网络课程中快速检索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督促学生利用网络课程的“课程通知”、“答疑讨论”和“课程作业”等模块来完成课程的信息获取、沟通交流和任务提交等内容。[6](2)及时统计并分析反馈:网络课程中对于学生的登录学习情况、作业提交情况及测试结果都有统计分析工具。授课教师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学生对网络课程各模块的参与程度及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及时更新维护网络课程的内容,并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提升学习效果。

3网络课程的实践

(1)网络课程使用流程网络课程的建设参照《兰州交通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操作手册》,采取首先维护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使得学生对课程有整体的了解;其次完成课程管理,主要是导入选课学生并设定权限;最后是课程授课,这一模块是贯穿课程的整个教学周期,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资料,进行答疑讨论,布置并批改作业,建立题库进行章节测试,根据统计数据调整教学策略。“铁道信号远程控制”网络课程使用流程如图2所示。(2)网络课程实施“铁道信号远程控制”网络课程作为兰州交通大学第一批建设的网络课程之一,兰州交通大学校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专业2010级260名同学中开展。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课程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中强调网络平台的重要性,并告知学生所有的教学通知、教学材料和测验题都通过网络课程,作业由教学平台上传,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特地修改了课程成绩的评定办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占总分的5%)、作业(占总分的20%)、测验(占总分的10%)、实验(占总分的10%);奖励(占总分的5%)。平时成绩优良率原则上不超过50%。(3)实施结果及分析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及网络课程建设要求,“铁道信号远程控制”网络课程自开放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建设期间课程题库试题2套,课程卷库试题1套,课程通知2次,教学材料10个,如图3所示。在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通过对比分析课程开始之初和课程结束后两次调查问卷,对网络课程进行效果评估。统计数据表明学生对网络课程的认可程度从62%上升到90%,学生表示愿意继续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其他网络课程。学生对作业的布置和提交方式满意度较高,认为教师对电子版作业,批阅后的反馈比传统作业的对错判定更易于修改;而学习记录表明他们对教学平台提供的在线交流的利用率较低,而且在答疑讨论区,提问不积极。

网络课程设计总结篇8

职业综合能力提高要通过职业经验积累才能实现,而经验要通过工学结合过程获得。几年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十分活跃,本文根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中的要求,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与管理方向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旨在把我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全国示范性专业。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设计 1.1 制(修)订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基准、以工学交替为主线,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能力等级的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的原则,构建专业培养方案;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校企共建专业核心课程,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同时与学校申建示范高职院校的要求结合起来,制(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1.2 明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与管理方向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教研室专业教师通过走访企业,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市场调研和论证,确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适合的工作岗位群。以专业岗位(群)所需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为基准,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制订培养计划,建立课程体系。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与管理方向培养目标明确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 IT 行业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设计、安装与调试,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维护,互联网应用、网页与网站的开发维护与管理等工作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1.3 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新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课程论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观的长处.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通过进行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对课程内容进行目标能力分析,确定专业核心能力及工学结合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包括 Windows 和 Linux 两大平台的应用服务能力、路由和交换机安装与配置能力、计算机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安装能力及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能力。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包括交换与路由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及网络管理 4 门课程。整个课程体系设计采用课程模块的形式,方便学生选课,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分两个方向,网络工程与管理方向和电子商务方向,这次教学计划修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两个方向采用大平台课的设置方式,一年级不分专业方向,基础课程完全一样,二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课定方向。课程模块以职业资格等级模块为主线,包括基本素质教育、英语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管理、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能力、高级局域网管理员考证、网络工程师考证(可选模块)、专业拓展能力、企业岗位适应能力等模块。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实践教学,实训(践)课程占总课时比例 61.6%,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了在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外,在第四学期、第五学期均安排学生下企业实习。因此,把第四学期、第五学期分为上下学期,学生下企业实习暂安排在四上学期与五上学期,为配合企业生产计划的安排,这两段下企业实习时间段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时间段的调整,机动灵活的安排实习周和理论周。在四上学期安排路由交换技术实习、企业网站建设与管理实习和网络管理实习,总课时占 270 课时。在五上学期安排了网络产品营销实习、综合布线实习及网络工程管理实习,总课时占 300 课时。在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毕业综合实践,下企业顶岗实习半年,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占有 480 学时,并且把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实习合为一体,使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深入企业一线,通过顶岗实习半年,全面熟悉网络工程与管理岗位职业技能,通过指导、观察、学习、思考,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通过 3 个阶段的顶岗实习,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从事 Windows 和 Linux 两大平台的应用服务能力、路由和交换机安装与配置能力、计算机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安装能力及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能力,而且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岗位工作间的无缝衔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层层递进,职业素质全面提升,在生产中逐步实现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学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措施 2.1 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是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工学结合为手段,工学交替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有很多时间在进行生产性实习,因此,对每名下企业的学生安排专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企业实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并和企业沟通,聘请企业的兼职老师联合管理指导学生,服务学生,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提高学生的素质。 2.2 工学结合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从企业聘请一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落实他们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对于有讲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如果取得工程系列职称及证书,学院给予奖励。系、部积极支持教师进修,积极与企业联络,将青年教师优先派到企业,一方面学习,另一方面共同进行技术开发,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二是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实践训练环境。三是整个课程体系设计采用课程模块的形式,课程模块以职业资格等级模块为主线,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校企共建专业核心课程,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选用或自编适合高职院校教改的优质教材。 3 结语为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我校在 2008 年就已经进行了“2+1”;人才培养改革,在“2+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的力度,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与管理方向对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突出实训课程,注重生产性实习,生产性实习占总实践课时的比例达到 80%,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了在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在企业实习半年外,在第四学期、第五学期均安排学生下企业实习。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改革,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但是,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实践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探索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的网络工程与管理专业人才。

网络课程设计总结篇9

(2)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课程应协调与相应原理课程的衔接,在内容和模式上辅助学习者加深对网络原理的认知和理解。当前,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在教学模式与内容上主要采用“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方式,如果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同样在内容与模式上与原理课程相对应,实验课程的设置紧跟原理课程需求,不仅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抽象感,还可以使原理课程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1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也是网络工程专业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实验的基础。通过对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关于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文章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应用型高等院校在如何搞好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建立宽口径、分层次、突出前沿的实验教学体系思路,将实验类型设置成基础验证型实验、配置操作型实验、编程设计型实验、综合提高型实验四大类,详见表1。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做到面面俱到是一件艰难的任务,即使采用网络仿真模拟器的形式来增加学生课后练习的时间,也很难保证达到所要求的实验效果。因此首先应明确,无论是原理课程,还是实验课程,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都属于该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一般开在第二学年的第四学期,或者第三学年的第五学期。它为后续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如网络工程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编程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等)打下坚实基础。仔细分析表1不难发现,第一大类基础验证型实验中,部分实验内容可以放在网络操作系统实验课程中;第二大类配置操作型实验中,部分实验内容可以放在网络工程技术实验课程中;第三大类编程设计型实验,部分实验内容可以放在网络编程技术课程中。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第四学年专门开设了一门综合实训课程,表1中的第四大类实验更是可以放在网络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以及网络协议工作原理等。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设置,首先应明确该门课程在整个网络工程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其次,应结合该门课程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内容,以达到通过实验辅助理论教学,提高学习者动手能力的目的。

2“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与实验课程的结合

目前,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普遍采用两种教学模式:“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即基于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混合层次结构,由底层(物理层)向高层(应用层),或者由高层(应用层)向底层(物理层)展开讲解。两种教学模式各有特点。“自底向上”教学模式一般采用Tanenbaum编著的教材《ComputerNetworks(4thEdition)》是计算机网络的经典教材之一,属于典型的“自底向上”教学组织形式。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强调通信原理,注重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具体实现技术,注重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内容包含较为全面。因此,在此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从底层的基础实验作为起点较为符合原理课程的需求。“自底向下”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基础理论要求较高,强调通信原理基础理论的重要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尚未学习过,或者刚刚开始学习通信原理课程,在对底层基础技术细节理解中感觉难度较大,实验验证的难度也较大。因此,第一次实验内容建议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为主,例如网线制作与网络连接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自己动手制作的网线进行电脑间的连接。实验虽然简单,但却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目的。第二次实验开始于原理课程讲解数据链路层的知识,重点在于理解数据帧的概念以及了解网络中间设备的知识。建议实验内容以计算机网络的中间设备以及数据帧的概念为主,例如采用多台电脑通过网线接入集线器或交换机,进行交换机配置。使学生了解到数据帧既可以在总线结构的网络上进行总线广播,使总线上所有的终端都可以接收到数据帧;也可以通过网络中间设备进行转发,使互连的多台电脑可以接收到数据帧。当原理课程进入到网络层知识的讲解时,协议分析的重要性凸显出来。第三次实验内容建议以使用协议分析器进行数据包捕获、流量监控、IP报头分析为主,直观地将复杂与抽象的网络协议展现在学生面前,强调网络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重要性,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当“自底向上”的原理课程讲解到网络传输层时,原理课程重点在于介绍TCP协议与UDP协议的各自特点,因此,第四次实验设置建议使用协议分析器捕获HTTP协议,分析其中的TCP三次握手的连接过程的,以及四次握手的关闭过程,帮助学生理解TCP协议与UDP协议二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计算机网络的最后一层是应用层,建议第五次实验内容重点分析应用层的协议,例如通过Socket的基本知识与某种高级语言结合,去实现某个经常使用的应用软件或命令,比如实现Ping命令。鼓励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如何用程序实现Ping命令的运行过程,尤其是实现Ping请求与应答报文,进一步加深理解网络通信的具体实现过程。通过上述每一层的实验内容设置,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从底层开始,逐步向上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协议的重要性,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与工作原理,使实验课程和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达到良好契合。

3“自顶向下”的教学模式与实验课的结合

“自顶向下”的教学模式从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上来看,内容组织形式正好相反,从网络的体系结构概述开始,依次到网络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较为经典的教材是Kurose&Ross编著的《ComputerNetworking:ATop-DownApproach(5thEdition)》,属于典型的“自顶向下”教学组织形式。“自顶向下”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注重应用,以Internet为对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内容重点突出。实验内容的设置以结合Internet应用为主,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为目的。本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理论知识学习服务的指导思想,笔者所在学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在采用“自顶向下”的教学模式前提下,第一次实验内容的设置通常是利用某种高级语言,结合Socket函数,设计大多数学生在Internet应用中曾经用过的应用软件。例如用于文件处理的FTP客户端应用程序设计,实验题目看似较难,但对于已经是本科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之前通常已经学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课程,只需在实验课上稍微补充一些Socket函数的知识,并且不需要复杂的网络底层知识,在简单的硬件设备(例如PC)上,就可以实现该实验。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自己动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网络应用程序,并且该网络应用与现实生活中的网络应用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后续课程学习的热情与兴趣。通过第一次实验,学生对网络应用层的理论知识也有了初步理解,例如学生们在设计FTP客户端程序时,注意到FTP服务器使用熟知端口来提供服务,而客户端使用临时端口来发送请求,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需仔细设计不同的端口号。同时,对应用层的其他协议也能很好地掌握,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甚至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设计其他协议的客户端,如HTTP、POP3等。随着原理课程的逐步深入,同第二节中“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一样,每一层设计一个实验内容,紧随原理课程的进度与要求。实验内容的设置遵循3个原则:①实验不求多而全,但要力求使每个实验有代表性和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解决一类问题或能触类旁通,促进学生思考;②每个实验都紧紧围绕原理课程的知识进行设计,争取做到边讲解边做实验验证;③实验项目的设计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网络课程设计总结篇10

随着当前飞速发展起来的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课程已作为高等院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面广、内容抽象,对学生先修课程有一定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学生感觉内容抽象、空洞,学习兴趣不高。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及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借鉴国内外高校同类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问题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大都源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积累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结果,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教学内容定位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在专业课程群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内容上主要以介绍理论、概念、定义及技术为主,内容多,范围广,虽与具体应用紧密联系,但不是以具体技术应用介绍为教学目标,而是以介绍具体应用技术的理论基础为重点。因此,教学定位应有所侧重和选择,把理论有针对性的与具体应用及最新技术相结合。

2.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与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课程教学过程大都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由于近年的生源扩招使得专业人数暴涨,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大多老师讲,学生听,教学目标是以知识灌输为主,很少也很难得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本就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技术,如果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落后,更谈不上创新与实践了。

3.教学过程监控与考评指标不够完善

教学过程评价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总结,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教学过程评价体系理应全过程地、多角度地完成使命。现行的课程教学评价大多以期末考试、平时表现等为主,教学过程监控不足。同时,现行教学过程考核体系对教学目标的考查并没有充分明确和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效果无法直接体现,也无从明确教学改进方向。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和改革。通过几年来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教学改革一些建议和方案,总体思路为:根据专业定位,结合社会需求,精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寻找和获得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打破现有课程考核模式,借鉴国外同类课程模式,增加阶段考核、单项考核、综合考核等多种考核指标。

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是指对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需资源从无到有、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构建和改造过程,包括硬件资源建设、师资队伍水平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与考核办法等;而教学改革是指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不同,改变已有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以适应新的教学培养目标。具体实施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多维立体化教学目标,高效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

(1)完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过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实践、批评性思维和创新等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综合素质。因此,教学目标设计三维结构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每一维度目标中,按照难易、单一与综合、基础与应用等进行层次细化。在此基础上,组织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安排。网络工程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及其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网络结构及分层协议、寻址与路由、资源分配、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及网络应用等。内容繁多,如不经筛选,一个学期很难讲完全部内容,因此,理应根据专业定位和教学目标,精选课程内容:1)网络编程。介绍lnix和unix网络编程。2)网络结构及主要协议。包括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介绍,及相应的传输编程。3)网络定义、路由与寻址。包括网络中的命名问题,使数据能够传送到达远端计算机的寻址与路由问题。4)网络资源分配与管理。介绍网络如果公平、高效地把网络资源分配给网络用户,包括拥塞控制、队列管理、路由、防火墙、多播等。5)因特网介绍。介绍因特网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内容分发、P2P、数据中心、RPC等。

以上内容的选择,借鉴了国外计算机网络课程开设经验,第一部分安排网络编程内容,为后续课程内容学习和安排项目服务。从应用角度理解网络结构,为学会实现网络管理打基础;因特网介绍部分是整个课程的内容总结,因为因特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学生接触最多的网络,把前面介绍的理论直接映射到因特网的应用上面,可以最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课程内容中没有安排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内容,这些课程对于网络工程专业来说,依次会开设相应的后续专门课程来介绍。

(3)教学方式改革。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改革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目标。1)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方法,打破按课本章节安排教学内容的方式,把教学内容按照知识递进关系,设计了五大专题:编程语言应用环境比较;网络结构分析与改进;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分析;网络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探讨;因特网将何去何从。围绕这五大专题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学过程。2)课堂与课后相结合。根据五大专题内容及教学目标要求,配套安排课后作业和实验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做实验等寻找讨论专题的答案,学会发现问题,培养合作精神,提出创新观点。3)布置作业。改变以往作业以复习知识为主的形式,对不同教学内容,以实现应用为主设计相应的编程作业,如设计服务器方案、设计路由器方案、实现TCP协议、流量测试等,这些作业一般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编写成绩并调试,或通过实验取得数据等过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学习及实践动手能力。

2.实行全程立体化的课程考核办法,保障教学进程顺利实施

考评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开展的各项教学内容,由各项目的考评成绩最后构成学生期末总成绩,力求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努力程度、能力水平、综合表现等。

(1)作业考核。作业考核方式以完成的编程或设计方案运行与实现结果为主要依据,完成时间、采用手段、团队合作分工情况等均是考核内容,作业考核成绩占比设计为总成绩的20%左右。

(2)平时表现考核。以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效果、提出问题的质量等均计入平时学习过程表现成绩,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左右。

(3)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设置期中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督促学生跟上学习进度,避免期末突击或作弊情况的发生。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的形式和题型相同,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为期中占20%,期末占50%。

经过这样的课程考核办法改革,使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得到及时监控,并把教学内容向实际应用引导,及时纠正学生课程学习方向和不良学习习惯,避免了平时投入不足,期末突击复习的情况。

四、结束语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精选和设计了课程内容,配合相应的教学方式,并在全程考核办法的执行过程中不断督促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学生投入到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得到了保障,学习效果不可谓不好,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检验,凡是认真完成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内容的学生,在本门课程应用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网络课程设计总结篇1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科目之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共同发展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技术性。一般理论课教学比较强调对网络概念的理解,而技术实践方面就重点放在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课上。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课在整个网络教学环节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为课堂理论教学提供服务,促进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它是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拔高,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网络技术,具备网络分析、设计、实现等能力。可以说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和效果,它是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一个环节。

1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现状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在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协议工作原理、网络设备工作原理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性的锻炼。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的理解网络中的基本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中常用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对网络进行分析、设计及实现的能力。目前计算机网络理论课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计算机网络》这门课,同时很多教师也都在对其进行着教学的研究和优化。与之相比,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的教学不管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弱势。结合我院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现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

1.1 实验内容

目前,因为计算机网络涉及的内容和方面比较多,在实验方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个学校根据各自教学情况自行安排,但是都是围绕课本开展的。以我院为例,网络实验课的内容没有固定不变,而是由网络教学组在每个学期初,结合实验大纲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商定,然后再实施的。在定制实验内容时紧密结合所选择的理论课教材,实验进度也按照课程进度进行安排。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利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掌握课上所学知识。但是,网络的相关内容何其丰富,一学期的时间比较紧张,因此,实验内容的设计很难满足方方面面的要求,仅能选择重点中的重点,而更多的实验在课上只能放弃。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实验课的内容安排的既有效又丰富;如何将实验深入开展,更多的打开学生的思路;如何更贴近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就业能力。这些就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2 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单一的传输方式,其中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动手为辅。这种模式下,教师首先讲解实验原理,示范实验,然后学生依照实验教材和老师的要求再做一遍,这样学生依葫芦画瓢就很快完成了实验,但是整个实验过程中,缺乏个人思考和联系,从而也就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也不能促进其对需掌握知识的理解;因此,需要改变这种单一的实验模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环节,增大学生在实验过程的自我实现部分。

2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设计

2.1 实验内容的探讨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征,将网络实验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软件实现和硬件操作。通过软件操作分析网络数据,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过程,同时要求学生分析软件程序代码,加深理解网络通信的实现,编程实现网络协议;硬件实验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设计、组建网络,通过操作使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了解网络运行,会使用交换机划分VLAN,会使用路由器进行网络设置等基本的网络操作。

2.2 教学模式的转换

针对目前实验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应该转换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传统实验课教学时,教师讲解操作,然后学生模仿。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课教学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预习、学生讲解、学生实验、学生总结,教师只是从旁辅助整个实验过程的完成。

在网络实验教学中,学生几人一组,由一人承担项目组长。由项目组长带领本组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准备实验内容。实验课上首先小组派代表给全班同学讲解实验,不完善之处其他小组补充。这样既使得学生深入了解实验内容,掌握相关网络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实验过程中,小组内人员相互协作完成实验,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验结束后,组内开展讨论总结,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负责从旁观察指导、解答疑惑、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全班总结。

利用现有网络,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辅助系统。结合课程实验环节的内容,教学辅助系统提供实验内容、实验材料、实验要求等,同时提供必要的实验视频、模拟实验软件等。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预习实验,在模拟软件上练习实验,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在实验室中完成对硬件实验设备的真实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提高实验课效率和锻炼网络操作技能。同时,教学辅助系统在课堂实验的基础上可以提供综合性、提高性、设计性、创新性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也提供思科、华为等网络公司给出的网络项目方案、操作题目等内容。同时教学辅助系统方便学生提交预习报告和实验总结报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这些报告,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帮助。教学辅助系统提供问答平台和讨论区,方便师生交流。

3 结语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进行实验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对理论课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网络理论知识,掌握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基本概念和协议工作原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培养锻炼学生科研创新的能力,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际开发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网络课程设计总结篇12

一、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建立在对开源“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和“E-Learning泛在学习”设计架构理念的二次开发上,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开发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等推进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通过教师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学实践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建立,践行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协作学习同步性的互动、工作过程导向性的实践,真正意义架构教师导学、助学、促学、督学和学生自学、互学、评学、践学深度融合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

二、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开发建设

(一)网络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网络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网络平台的探究型学习资源,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激发热情和拓展知识。在设计网络课程时,首先要定位好师生角色,设计和选择恰当的项目和主题,以工作过程导向为理念组织和管理教学,并开展全面的教学评价。

(二)网络课程建设的设计原则

设计网络课程第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的开放性、个性化、灵活性原则;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依据的情境式教学方式的情境性、真实性原则;以保证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足够的交互性的多媒体、交互性原则;具有一定国际规范和标准(SCORM、AICC)的国际性、移植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循序渐进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性、反馈性原则等。

(三)网络课程建设的设计流程

根据传统静态课堂教学和平台动态教学相结合的特点,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网络课程的设计流程应包含如下几个环节:

1.分析教学对象:在网络课程建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分析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拓展很多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而这一点在平台课程建设时可以得到恰如其分的体现。

2.教学目标分析:在网络课程建设中,首先制定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细化总体目标为章节的分目标,根据章节内容将项目教学贯穿于每个主题学习活动中。

3.教学模式设计: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是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为基础的,不仅保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主题式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情景式学习环境,强调以主题活动开展教学,让学生体验、参与活动。

4.学习资源设计:课程学习资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学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件资源,如文档、PPT、动画、课件、音视频和试题等都可以上传,并且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管理。

5.教学评价设计:教学实践平台的评价系统功能非常强大,形成性评价是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主要评价方式,能及时了解网络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同时总结性评价则可以对整个网络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做出判断,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在线测验、心得报告、互动评价、调查问卷、学习作品等。

(四)网络课程设计的关键技术

1.E-Learning课件制作软件:Lectora、Articulate Storyline、Wondershare QuizCreator三个目前适用较广,可以制作高度集成、深度交互、评价测试的E-Learning课件制作软件,可以或生成符合SCORM 标准的学习包。

2.SCORM 标准:SCORM 标准对于数字内容教材的制作、内容开发提供了一套共通的规范,定义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内容聚合模型和学习对象的实时运行环境,符合SCORM 标准的课件可以在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直接。

3.Web2.0技术:Wiki协作,一种在网络上开放多人协同创作的超文本系统,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对Wiki主题进行浏览、创建和更改,Wiki的精髓是开放、合作、平等、共创、共享,非常有利于学生协作学习和交流讨论。

(五)制定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蓝本

结合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综合制定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开发蓝本,如下图所示,最左侧的七个模块是学院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的项目导入“七阶段”教学法,中间的模块是网络课程制作过程中“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最右侧部分是通过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呈现的网络课程多形式的教学资源。

三、《电路分析》网络课程开发建设

(一)《电路分析》教学实施方案

《电路分析》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基础

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电路理论的基本框架,掌握分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电路分析实验技能,了解设计实验电路的方法,下面以学院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蓝本为模型建设《电路分析》网络课程资源。

1.教学设计思想:在分析了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的电路: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动态电路、选频网络和变压器电路、非线性电路确定为七个知识模块,每一个模块以典型应用项目导入为主线,构建适应项目教学的课程知识体系;在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上将项目按照主题式教学方法引入多形式课程教学资源和学生活动,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同时在平台拓展资源中重点强化各种元器件的识别与使用;在教学实践环节上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课程知识点与平台课程资源和情景实践项目三结合,理论、平台教学指导实践环节。

2.“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组织安排:根据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要求将《电路分析》课程教学组织安排如下:静态课堂教学70学时,动态平台教学30学时,情景实践教学20学时,总计120学时。

(二)《电路分析》网络课程建设

1.《电路分析》课程资源规划: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要求,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按照电子类专业“七阶段”教学方法,把教学总体要求按照模块化式项目导入,以主题式资源规划来开展平台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

2.《电路分析》多形式媒体资源建设

(1)Lectora设计情景式课件:以课堂教学模块三中交流电路的应用与设计的三相电源教学为例,要求学生能够能按照《最新灯具安装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两室一厅配电线路的设计和布线,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三相电源与三相负载的联接。

首先进行该项目的教学设计,通过两室一厅的配电线路设计让学生明白三相电源与三相负载的联接,按照情景创设教学搭建Lectora的目录系统结构,该项目分项目导入、情景设计、搭建电路、实践模拟、最终评估等几个章节,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源、Flas、图片切换、白板等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学反馈和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讲解三相电路的基础知识,通过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课程资源建设创设情景教学,最后到实验室完成线路搭建和测试,完成实验报告撰写和教学反馈。

(2)Articulate Storyline设计交互性课件:以课堂教学模块二中直流电路的应用与设计的叠加定理实验为例,当线性电路中只有一个独立源作用时,分析电路就显简单,当电路中同时有多个电源共同作用,分析电路就显麻烦,那么能不能简化成将每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分别求解响应,然后再进行叠加呢?

用Storyline设计一个交互式学生活动课件就可以实现,首先以叠加定理命名场景,按照教学设计定义电路元件(自定义电阻、电压源、电流源和变量函数),根据电路元件建立叠加定理的电路图,建立独立源作用场景分支,利用拖拽功能实现分别独立源作用,根据不同的独立源采用不同的变量函数,分别得出求解支路不同的电流值,然后建立求解支路汇总场景分支,得出的多个电源共同作用的电流值和功率等。

Storyline课件的交互性体现在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定的叠加定理电路图分别设置电路元件的数值,变量函数则根据电路元件数值不同做相应修改,然后学生可以在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互助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超前实验,在完成这些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行设计电路,然后开展设计和计算等,充分发挥学生探究学习和互助学习。

(3)Wondershare QuizCreator设计形成性评价:虽然在课堂教学中也使用多媒体课件或精品课程,但是在每一个单元或模块结束后的形成性测试基本以PPT的形式,基于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开发的QuizCreator Flash测试课件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课堂教学不能满足的要求,学生在课后登录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进行课后测试,教师则通过平台可以监控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且可以进行成绩管理。

单击Create a New Quiz可以创建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匹配题、排序题、简答题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公式、Flas、旁白对话等都可以导入到课件中,抓图功能特别好,方便快捷抓取测试所需要的图片,这一点对于工科类的课程尤为重要。QuizCreator甚至可以做成单元测验小型题库,设置题目和答案随机抽取,让学生练习不同的题目和题型。

四、结论

在江苏省全面启动“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工作中,开展基于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和应用必然会全面推进高职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应用还处于起步尝试阶段,如Wiki协作、Blog互学、思维导图、虚拟实验等还在开发建设中,学院目前也在积极出善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来鼓励教师踊跃参与和建设多形式课程资源和开展基于平台的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 曹伟.构建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

[2] 曹伟.基于奥鹏网络互动平台的教学实践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7).

网络课程设计总结篇13

1.分析计算机网络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对网络人才有较大需求的主要用人单位是政府机关、企业。政府方面,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全国已有2000余个地级以上政府机关建立网站并逐步形成网上办公。已经实现上网的县级以下政府机关数量超过1万个,全国等待建设的政府网站不少于15万个,未来三年从业人员总需求将不少于30万人。企业方面,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我国企业网站约130万个,按照每个企业网站1人计算,从业人员共130万人,目前企业上网总数还不足全部企业的5%,企业网站增长速度将会有大幅度的上升,未来5年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网络人才需求将不少于100万人。

2.进行计算机网络行业企业调研

为了科学地制定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组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网络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等。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等信息。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召开专家访谈会,分析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对计算机网络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进行描述,分析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结构与素质总体要求,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初步规划、设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能力;能组建较基础的中小企业网络系统;能进行局域网设计、安装、调试、经营及管理维护;能进行网页设计,网站的安装、部署和调试;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2.课程体系设计

(1)设计思路。成立由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小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生产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设计课程内容,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形成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2)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一体化课改实施计划表,主要内容包括:

行业情况分析:开展企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形成调研报告。

企业调研:针对课改工作进入企业调研,进行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并为下一步课改物色实践专家。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学生、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调研分析,形成企业访谈调研报告。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实践专家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提取有一定职业进阶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作为该专业课程建设的来源。从调研的企业中聘请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结合企业工作过程,从代表性工作任务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学习领域:根据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学习领域,并由行业、企业和职教专家进行评审论证。

设计学习情境:在企业实践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师资、场地、设备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可执行的学习情境,并对学习情境设计进行论证。编制一体化课程标准,并组织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论证。

根据一体化课程标准及学习情境设计方案,完成8门学习领域课程相关工作页的编写。

3.基本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室。为满足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需要, 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及职教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主要内容为:一体化教室(工作站)教学区:改变原有实训室布局,使实训室能满足理论教学、学生小组讨论需要;设置小型宣传层架,用于展示学习小组学习文化及成果,设置信息检索区域,配置电脑、打印机、资料柜等设施设备,配套相关工具书。一体化教室(工作站)实训区:根据不同的实训课题,配备相关实训设备,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行6S管理。

(2)校外实训基地。为实现校内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共同建设、共同育人、共同管理,双向互派、双向评价、双向服务。

4.师资要求

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的数量和素质要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具备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要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等中级以上的IT认证资格证书或工程师资格;信息系统工程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至少有一名教师有实际工程经验,能够带领学生完成实际项目;教师“双师”资格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1:25左右,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的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

5.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