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医学护理论文

摘要:医学类护理学专业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医学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便利性使得学生对于运动的基本理论包括生理解剖等基础知识易于理解和应用,内化专业理论有助于增加运动认知和提高内在动机。视觉和运动觉的习得规律是通过不断强化“刺激反应链”来提高度和运动技能稳定性。
医学护理论文

医学护理论文:救援医学中护理学的价值

1历史回顾:现代急救的概念与内涵

纵观人类文明史,自19世纪中叶医学科学(MedicalSci-ence)的形成并迅猛发展,近100多年的进展举世瞩目。医学科学标志人类文明进入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保健、医疗实践发展等活动中,人类已逐步取得协调和主动。现代急救医学或现代急救灾害医学(EmergencyandDisasterMedicine)是近40年来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门学科,它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对于越来越多的医院外突发的危重急症和意外伤害事故,提出迫切的医疗需求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科技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渗透,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在现场救护基础上,产生了现代急救医学(ModernEmergencyMedicine)。随着急救医学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扩展,灾害医学也成为主要内容,或是其延伸。事实上,灾害医学与急救医学很难区分,只不过是致病原因、环境不同罢了。所以,1976年由国际着名的麻醉科、内外科医生在德国美茵次(Minze)发起成立了急救、灾害医学俱乐部(Club),将急救医学(EmergencyMedicine)和灾害医学(DisasterMedicine)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这个俱乐部的成立很快引起各国医学家的重视,不久即更名为世界急救、灾害医学协会(WorldAssociationonE-mergencyandDisasterMedicine,WAEDE)。协会的主席即当代心肺复苏医学创始人PeterSafar教授(已于2003年8月去世)。

该协会主要研究世界各国在医院外抢救垂危病人的经验和现场急救组织,显然,仅仅依靠临床医生、医院内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很快引起了社会的关注。WAEDE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性的学术大会。笔者认为:国内有些人士将急救医学(EM)译成“急诊医学”;将活跃在医院外的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ergenceMed-icalService,EMS)译成“急诊医疗服务系统”,将院外急救(Pre-hospitalMedicalCare)译成“院前急救”是不确切的。“急诊”主要在医院内的范围,医院外的广阔领域乃至地面、天空和海洋,“急诊”是无法概括难以覆盖的。我国卫生部十分重视中国急救事业的发展,早在1980年以国家卫生部名义向全国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的正式文件[1]。

现代急救、灾害医学的建立和发展,是对传统的医院内的急诊包括手术室在内其他临床科室抢救规范的提高;是对危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系统救治经验和理论上的完整和支持;更是在昔日简陋的医院外环境的基础救护(FirstAid)的重大发展;同时它将通讯、运输、计算机技术等纳入医学科学理论及应用范畴。我们可以这样宣称:现代急救医学,是对20世纪60年代尚未形成体系的急救医学的重大变革与革命。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可以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任何院内外的医学救援均伴随着护理活动的进行;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是救援医学理论、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院内外的基础急救(FirstAid)还是心肺复苏(CPR),往往最早实施者就是护士,而这些急救技术本身包含着护理。可惜未能引起重视,缺少认真的总结提升,更没有把它引向形成救援护理这样一门学科。事实上,救援护理学与救援医学相伴悄然而至,而在实践中绽放光彩,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发挥着独具的重要作用,创立救援医学护理学已呼之欲出。

2认清形势:严峻的“天灾人祸”

意外灾害即天灾人祸,或称“突发公共事件”,在近30年来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1978年我国唐山地震以付出24万人的生命和城市被毁的代价,成为近400年来全球地震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幕。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不断地受到灾害事故的威胁。城市化进程加速,社区在不断地兴建,发展与安全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989年,在斯德哥尔摩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举行的“首届世界预防事故和伤害会议”通过了《安全社区宣言》,提出安全的生活是一个基本权利,提出了“使人人安全”的口号。这是基于现代城市意外伤害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安全生产、生活而提出的,它已构成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并随着都市现代化在继续恶化。1989年12月22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44/236号决议,将20世纪的10年作为“国际减灾十年”。

中国政府、社团等有关组织积极响应参与这一行动[3]。当代急救医学泰斗PeterSafar教授的匹兹堡大学国际心肺复苏研究中心,将研究重点也转向了对灾害医学的研究,更名为彼得·沙法国际心肺复苏、灾害医学研究中心。这种变化,预示着灾害医学在急救医学的学术内涵上已明显占据了重要地位,表明救援医学事实上已经形成。它对现代化救援医学服务(Emergencymedicalservice,EMS)在理念、机构、队伍、技术和装备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国际减灾十年已过,灾害有增无减,形势不容乐观,但成绩也不小。联合国从中提炼了两条重要的理念。

一是“使21世纪成为安全的世界”(forasaferworldinthe21stCentury),它既表明了全球灾害形势依然严重,减灾是一项持续而长期的任务,同时也表明减灾对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根本转变,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必须在全球持久地开展防灾减灾活动,体现对人类在今后自身生存、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二是提出建设灾害“预防文化”(Buildingacultureofprevention)。“预防文化”(国内多译成“安全文化”)是在减灾十年深入发展时形成的理念。这个重要理念的提出和实际运作,对各国防灾、减灾的活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

3科学共识:现代社会奠定了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的地位

“9·11”这个特大的恶性突发事件表现出美国急救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9 ·11”事件后,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州地区行政当局,进一步加强完善了这个体系。灾难并未因“9·11”事件后而减少,随之2002年10月12日印尼巴厘岛的爆炸,2003年我国及一些国家发生了“非典”,阿尔及利亚、伊朗发生了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波及到东南亚印尼、泰国、斯里兰卡、印度等多个国家。在此次印度洋海啸灾害中,国际社会包括我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在救援上迅速作出反应,开展了全球性的救援活动。

21世纪初尤其2004年12月26日大海啸救援等一系列救援活动中,社会学家及医学家已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医学救援离开了护理学的理论、实践将难以承担其使命、无法开展其工作。“救护”一词本身就明确地涵盖急救与护理。在各种灾害、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中,现场维持、恢复生命的基本抢救技能是“心肺复苏”(CPR)。具有执业护士资格的护士均可进行此项抢救,而发达国家的专业急救人员包括护士在内则是现场实施急救的“主力军”;我国院内急诊科及院外急救中心,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护师,经过规范培训及中国医师协会这一行业协会的专业委员会考试考核合格,即具有开展救护的资格。

灾害事故的现场医学救援包括赴伤病员集中点、难民营的巡诊医疗,面对大量的伤病员,伤病情一般皆为明朗,急需进行及时的各种创伤急救护理操作,包括软组织损伤、烧伤的清创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大量的急救护理操作。幸存者还需要护士的心理支持,护理人员所起的作用更为重要。即使在异国他乡语言交流困难的情况下,护士的“天使形象”和操作给予了伤员心理上的安抚和支持。此外,高级护理人员是医学救援临时机构管理的重要成员。在此次印度洋海啸救援中,笔者与各国救援队包括雅加达和印尼卫生部、国际SOS急救组织等专家们取得共识,现代社会已经奠定了护理学在医学救援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如果不重视、不加强、不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将是救援工作的重大失误。

我国政府本着对国家、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于200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总体预案内包含有医学救援预案,这为我国救援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理论支持和条件保障,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救援医学事业及救援医学护理的创立和发展。我国医学救援体系的建设中,急救中心、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必须是立足于院外,其功能将以抢救危重病人、处理突发事件为主:必须是网络化,即“大网络、小中心;大院外、小院内;大科教、小机构”的原则[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全球救援医学事业一体化已成共识。此次,我国医疗救援队在印尼、泰国、斯里兰卡等国的工作充分证明了国际合作、救援一体化的重要性,充分证明了护理在救援医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于2001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专业委员会,2003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急救与复苏专业委员会,作为救援领域内的医学行业协会、学术团体,责无旁贷地为促进中国救援医学的重要内涵———救援护理学科的创立做出努力。

医学护理论文:医学护理对脊髓栓并发症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本组病例为我科10年来收治的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89例,男性48例,女性41例。年龄1~41岁(平均10.2岁)。根据是否接受过CMC分组,A组:接受过CMC,30例;B组:未接受过CMC,59例。

1.2方法

(1)CMC:包括长期参加我科开办的脊髓损伤、脊髓栓系综合征家庭学习班(主要讲解此类疾病的特点、治疗重点、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病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康复的意义等。每次根据学员的反馈,及时调整讲解重点,纠正不正确的康复操作及思维);定期来我科脊髓损伤、脊髓栓系综合征专科门诊复查,必要时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调整治疗方案。

(2)入院患者:详细询问既往诊治过程,是否参加过我科开办的脊髓损伤、脊髓栓系综合征家庭学习班及参加情况;详细检查肢体运动、感觉情况、软组织损伤情况(神经性溃疡及压疮);行尿流动力学、泌尿系造影、尿培养等检查。

(3)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对2组病例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检验。

2结果

2.1A组病例各并发症发生情况

神经性溃疡2例(6.67%)分别位于第1跖骨基底部跖面和第5跖骨基底部外侧;压力性褥疮3例(10%),其中2例位于骶尾部,1例位于坐骨结节;运动介助包括5例(16.67%),其中2例小腿支具,2例持拐,1例轮椅;尿道感染5例(16.67%)(临床症状和中段尿培养均达诊断标准);上尿道扩张2例(6.67%)(诊断依靠上尿道造影)。

2.2B组病例各并发症发生情况

神经性溃疡11例(18.64%),其中5例位于第5跖骨基底部外侧,3例位于第1跖骨基底部跖面,2例位于足跟部,1例位于第1趾背面;压力性褥疮22例(37.29%),其中13例位于骶尾部,5例位于坐骨结节,3例位于大转子,1例位于胫骨结节;运动介助11(18.64%)包括4例小腿支具,2例持拐,2例轮椅,2例学步器,1例长期卧床;下尿道感染31例(52.54%);尿道扩张12例(20.34%),下尿道感染和尿道扩张诊断同A组。

3讨论

脊髓栓系综合征(CTS)多由先天性脊柱裂、脊髓纵裂、硬膜内或外脂肪瘤等畸形(原发性CTS)或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及其他脊柱脊髓手术后脊髓粘连(继发性CTS)引起,常导致终丝增粗和圆锥低位固定,由于生后脊髓脊柱发育不平衡,造成脊髓牵拉、压迫,发生缺血缺氧改变,多累及腰骶段,故临床多表现为大小便及双下肢功能障碍[4]。由于肢体失神经支配或支配异常。肢体感觉减低、皮肤失神经营养、对持续或反复受压耐受降低等因素致肢体末端或骨性突起处稍受冷热、外伤或压迫即可导致神经性溃疡或压力性褥疮。而膀胱的失神经支配或支配异常常导致逼尿肌和括约肌失调、膀胱压力增加,易出现下尿道感染或继发上尿道改变。故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软组织和泌尿系的并发症发生率高,本研究的结果亦说明了这点。我们通过综合性医学护理(CMC)A组软组织和泌尿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这说明综合性医学护理(CMC)能降低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并发症。

CMC过程中,首先让病人及家属认识到可能发生并发症的机制,并针对性的进行有效防治,如神经性溃疡及压力性褥疮主要发生原因,可协助病人勤翻身,每2h变换体位1次,对受压处进行按摩,骨突处放气圈,使用防褥疮气垫,同时肢体末端避免过冷及过热刺激,穿宽松鞋,避免长时间的活动和行走等。对预防下尿道感染及上尿道扩张,若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膀胱压力增加,则可定期行间歇性清洁导尿,必要时可短期留置尿管,此过程中注意定期更换尿管及加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多饮水。同时定期复查尿常规及尿流动力学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处理,必要时行尿道切开膀胱成形等手术,以降低上尿道损伤的发生率。同时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让患者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在此研究中,A、B2组之间的运动介助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这说明CMC并不能改变疾病本身的进程,为预防疾病的发展,还尽快需要手术松解等治疗。

综上所述,综合性医学护理(CMC)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疾病本身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医学护理论文:对护理基础医学课程问题分析

1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学时分配问题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担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学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按照每门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独特作用,来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我校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1.1%,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科不同的教师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护理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师认为应维持现状。但是我校受调查66%的06级学生(121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学生(在职医院护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太多,难学而意义不大。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使用教材的问题

护理专业在过去使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字样的书籍,目前选择的教材范围缩小,但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课程中5门基础医学课程选用的教科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护理学需要改编现有的基础医学教材,使其更适用于护理专业,以避免医学模式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我校已意识到了没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于是发现一些较大的书店的医学专柜,都有各式各样的供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书籍,但真的选用时还得谨慎抉择。因此,目前还没有做出新的行动。

3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问题

我校护理教育的基础医学老师几乎都受过医学教育,他们既教授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教授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专业在同一课堂讲课,我们了解到只有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等少数学校的护理学院才有专门给护理学生上基础医学课的教师。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是将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差距较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4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其他问题

4.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后,少数院校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变。在此期间,有的学校按系统讲课,但是,在同一系统频繁更换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使得学生既要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在书本上跳来跳去,又要被迫习惯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均不能很好体现,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限于七年制以上,教学效果也有待时间认定。更何况高职高专缺乏人力、物力等支持,学生层次、学制也受到一定制约,教师授课仍然是“自由发挥”。

4.2授课内容缺乏指导的问题在护理专业领域没有对于基础医学所要教的内容质量、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教师们认为正是基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对于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他们只有根据自己的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理解来选择课程内容,实际上应根据学生在临床上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

4.3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是众多院校都存在的普遍问题,尤其在高职高专具有较强实践技能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但在学习基础医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基础医学课程难学,教师也觉得基础医学难教。药理学、病理学是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但是也是最难把握的课程。护生在基础医学上所花的学习时间较多。但学生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完以后,大多不能把基础医学知识和护理实践相联系,难以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之许多教师教学任务重,到临床实践的机会极少,执业资格限制等问题,也很难把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结合。为此,在所学的教材中加入基础医学和实践相关的例子以及与其他医学相关的专业内容,供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理论联系实际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但目前还没有较为合适的教材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使用,学生学习时不能把基础医学与疾病联系起来,便认为基础医学与护理关系不大。基础医学与理论联系实际的重担压在教师身上,需要教师有大量可供选择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有深厚的临床背景,正所谓临床教师基础医学知识较薄弱,基础医学教师临床知识技能不足。

4.4护理专业考试的问题护理专业执业资格考试中,并不直接考试与基础医学的相关题目,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但至少也是学生认为基础医学课程与护理专业无多大关系的思想根源之一。以上是现阶段我校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据了解全国许多类似学校也有较为相似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有待各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我校护理专业采取何种课程安排的方式,以满足护理专业特色而又有别于其它医学专业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还有待于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医学护理论文:医学护理诊断教学分析讨论

在临床护理学教学中,护理诊断的教学一直是临床护理学科教师的难题,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题。通过几年的临床护理学的教学,下面谈谈临床护理学中护理诊断教学的几个要点:

1诱导学生提护理诊断

根据护理评估内容,诱导学生从北美护理学会制订的147条护理诊断中找出相关的护理诊断,由于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所提出的护理诊断亦不同,如消化道出血患者因出血量大小不一样,所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临床表现中的某一个表现提出:组织完整性受损、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体液不足、有组织灌注量改变的危险、组织灌注改变、心输出量减少、气体交换受损、潜在并发宜:欠血性休克、急性意识障碍等等。让学生充分发拌一己的智慧与才能。

2要求学生规范化书写护理诊断

书写护理诊断应严格按照PES模式、PE模式、P模式进行,书写现存问题时一定要在护理诊断之后书写出相关因素和临床表现;书写潜在性的问题时在护理诊断之后书写或者不书写相关因素:危俭性的护理诊断要书写相关因素;可能性的护理诊断因相关因素不明确不需写出相关因素,但潜在并发症后面一定要书写相关因素。

3指导学生正确提出护理诊断

3.1注意护理诊断的合理性有许多护理诊断是属于某一系列的应区别应用,象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低效型呼吸型态这三个护理诊断在教学时应向学生讲清三者的适用范围:清理呼吸道无效适用于通气功能障碍所表现的呼吸困难;气体交换受损适用于换气功能障碍所表现的呼吸困难。

个别护理诊断应用范围很广,如排尿异常适用于尿量异常、尿色异常、排尿过程及感觉异常。潜在并发症的应用问题,潜在并发症后面接的是医学诊断,说明的是尚未出现的护理问题,并不是患者目前无临床表现,如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说明患者目前有消化道出血但未出现失血性休克,需对患者作认真细致地病情观察,并执行相应护理措施,以防出现上述并发症。

3.2注意护理诊断的精准性提出护理诊断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3.2.1拟定护理诊断应抓主要矛盾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书写出数十条护理诊断,这样既加大T~r作量又没有必要,象相对缓脉如果提护理诊断应为心输出量减少,拟订许多护理措施根本没有必要。一个住院患者只需提6,7个主要护理诊断就足够了。

3.2.2拟定护理诊断应注意简明扼要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是由某一原因引起的系列表现,如:畏寒、高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感染中毒症状。根据上述表现可以提出体温过高、疼痛、疲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等护理诊断。只要护理措施得力有效,引起系列表现的原因去除后所有问题均解决了。所以拟定护理诊断时只需选择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4书写护理诊断时要找准相关因素

为了让学生在书写护理诊断时能地找出相关因素,教学时应讲述清楚发病机理,特别是患者病情是不断变化的,找出现时表现的原因非常重要。

找准了相关因素其主要护理措施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了。

总之在护理诊断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广而简至精,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护理诊断的区别与应用。

医学护理论文:医学影视资料中外科护理论文

1医学影视资料的来源和选取

在外科护理课堂上,应用医学影视资料必须经过充分备课、科学设计,仔细筛选,保障内容科学、长短适宜,应用时机和方法合适,恰当的教学内容、正确的教学形式与合理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1医学影视资料的来源

外科护理的教学往往基于外科疾病,所以课堂教学时大多从疾病的概念、患者的评估即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等多方面教授,在医学影视剧如医者仁心、医龙、心术等,健康类节目如中华医药、健康之路、养生堂等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教学资源。这些资料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静下心来慢慢搜索、仔细筛选。资料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搜集:①上网搜索。网上资源丰富多彩,近年来随着大众对医疗及健康的关注,媒体上医学影视剧及健康类节目大量热播,医学影视资料非常丰富。②同伴共享。同伴包括本校专业教师及其他医学院校的同仁,教师交流与培训机会较多,在相互探讨交流中分享相关资源。③学生提供。学生尤其是往届护理毕业生多数在临床一线工作,更加关注医学方面的新动向新发展。将以上所得医学影视资料下载或收集后保存在电脑的某个文件夹里。

1.2医学影视资料片段的选取

为了使搜集的医学影视资料在外科护理理论教学中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必须对其精挑细选并作妥善处理。教师需将以上所得医学影视资料逐一观看,在观看过程中按照以下几个要求选择医学影视资料作为教学资源。

1.2.1材料切合教学目标

根据外科护理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理论教学中学生难以掌握的重点或难点,针对性地选择与之匹配的医学影视片段。当然在医学影视片段选取之前,教师需非常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及应达到的效果,还必须了解哪些是学生难以掌握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择影视片段。

1.2.2内容符合客观事实

用于教学的影视片段必须具有对医学知识作无误说明的性质。现在社会上医学影视作品良莠不齐,有些作品的故事真实可信,但有些作品为了追求“可视性”和“故事性”、提高收视率和卖座率,故意夸大了事实真相,有些则在医学方面的镜头一晃而过,过于简单。这就要求教师用专业的眼光对影视资料进行甄别,选择那些有真实生活背景的视频资料,舍去那些存在争议、尚未肯定、甚至歪曲事实胡编乱造的故事情节。教学内容只有科学规范、严谨缜密,符合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水平,才能防止学生对医学知识产生歧义或误解。

1.2.3时长符合教学设计

医学影视资料信息量丰富,所含医学信息片段有长有短,如电视剧每集长达四五十分钟,如果长时间在课堂上播放影视资料,教学就变成“放电影”。这样做,一方面会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另一方面学校不会允许,所以不可能将一集全部或大部分用于课堂教学中播放,以免冲淡教学主题。例如:电视连续剧医龙第1部第1集中只截取5min左右视频,医者仁心第5集只需截取关于手术室护士的手术配合部分约3min左右的视频即可。按照以上要求选择教学所需影视资料,将其截成教学视频片段,但需注意一部影视剧往往包含多条线索,经常有场景不断切换的现象,教师很难将所需视频完整剪切,此时教师可使用相关软件技术,将所需视频分别裁剪,再用软件将其合成连续的片段。将每个片段按照教学内容命名并在名称中注明时长,命名好后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不同章节课件的文件夹中,在制作课件时再在插入视频的幻灯片上用接近幻灯片底色的文字颜色和较小字体注明视频名称及其时长,有利于在课堂上把握时间。

2医学影视资料的课堂应用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地用好、用足选取好的资料,是实现素材与教学对接的关键。教师对医学影视资料片段的使用一般采用以下3种方法:

(1)导入的形式:医学影视片段作为课堂导入播放,先入为主,首先给学生以视听的刺激。如开始讲授第十一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前,先播放“中华医药之冬生夏枯退甲亢”开头的一段视频,紧接着抛出“张女士出现了哪些奇怪的现象?到底什么病能引起这么多身体变化?”等问题,让他们稍作讨论后回答,然后进行新课讲解。作为导入的影视片段要求短小成章,紧扣教学主题,或具有悬念,或具有震撼力等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容易使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插播的形式:医学影视片段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并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利用视频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以此帮助学生释疑解难。这种形式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如准备好讨论的问题,是否分组等,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再结合教学内容组织讨论,学生就能依据影视片段和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带来一个思维碰撞、独抒新见的过程。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影视片段,其内容必须紧扣当前教学的重、难点,并将内容展现的更为清晰明了。另外,影视片段所含的医学知识难度应适中,如太简单则一目了然,让人失去探索的欲望,就失去了讨论的必要;太难,则会让学生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而放弃讨论。如外科护理第十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中关于“硬脑膜外血肿”的内容较少,但却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此时播放“oncall36小时”中因车祸昏迷的小男孩杜梓霖的影视片段,紧接着抛出“为何两名医生为小男孩是否多留院观察24小时而争执?范医生为何看了他的视频后马上要求他回医院?”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真正理解硬脑膜外血肿的特点。

(3)总结的形式:即在某个教学内容结束后呈现

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医学影视片段,作为课堂总结。如讲授完第十一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后,播放“中华医药之冬生夏枯退甲亢”中的视频片段,主要起复习作用,以帮助学生回忆、消化和巩固已学知识,甚至可以拓展知识面。健康北京、健康之路、中华医药等健康类节目中拍摄有真实而完整的医学案例及国内医学专家的讲解,这些节目的视频剪辑片段用于授课后的总结较合适,因为此类节目面向大众,讲解浅显易懂,条理清晰,内容科学完整,涉及医学前沿,往往附有简略的重点性的归纳。

3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自设教学感受调查表,共3个条目,采用二分类评分法,用于评价学生对于影视资料教学的感受。经过1个学期的教学应用,对现在正在进行教学的两个中专护理班1202班和1203班的119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

4讨论

4.1应用影视资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表1结果显示,的学生喜欢此种教学方式,92.4%和73.1%的学生认为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及成绩。课堂教学中应用医学影视片段,可通过其生动的故事、浩大的场面,让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将影视片段与课堂讨论相结合,通过讨论学生可运用已学知识思考影视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即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通过讨论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相互碰撞,激发他们发生积极的探究行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2应用影视资料促进学生理解职业特点,提升职业素养

从学生到外科护士的蜕变过程不仅仅体现了知识的积累,还需热爱护理专业,拥有爱心、责任心及较强应变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我校尤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这方面医学影视资料的震撼力是常规道德说教所无法企及的。在讲授到外科护理第六章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手术室护士的配合”这部分内容时,播放“医者仁心”中手术台上抢救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时进行胸内除颤的片段,主刀医生要求微型电击仪的电击能量是“5焦耳”,而手术护士将按钮旋到“50焦耳”,此时一个特定镜头:主刀医生在电击前转头看向电击仪按钮,大声问道:“你做什么?请你小心一点儿,再忙的时候也要再次确认,这是生命!”直指观看者内心。在正反影视资料对比之下,道德的力量更易触动学生心灵,产生共鸣;同时让学生有机会思考护理工作中医生、护士和患者三方面角色关系的处理;另外,学生往往对教学中影视片段意犹未尽,会主动获取医学影视资料,在不断观看、思考及相互讨论中进一步促进他们对护理职业的理解,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

作者:冯艳 张海霞 单位:海宁卫生学校

医学护理论文:基于中医学知识的外科护理论文

1外科护理学涉及的中医学知识

(1)外科学总论部分有很多疾病都是依据中医学知识来治疗的,例如:麻醉方面,历史上曾有华佗使用中药汤剂麻沸散进行麻醉;外科感染方面,一些局部感染可以使用消肿散、鱼石脂软膏、芙蓉膏、黄金散和玉露散等药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消退肿胀;烧伤病人的护理方面,Ⅰ°烧伤使用京万红软膏治疗,II°烧伤使用湿润烧伤膏和麻油纱布包扎治疗;毒蛇咬伤使用季德胜蛇药治疗;肿瘤治疗五大手段其中就有中医的扶正祛邪、通经活络、化瘀散结、清热解毒和以毒攻毒方法。

(2)外科学分论中与中医学有关的内容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以口服逍遥散和小金丹等中药治疗;肠梗阻病人可以使用大、小承气汤,针刺双侧足三里等方法通便;痔疮治疗使用马应龙痔疮膏,苦参汤坐浴;胆石症治疗使用消炎利胆片、消石片、消石散等药物;胆道蛔虫病使用乌梅汤驱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使用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尿石症使用金钱草颗粒利尿驱石;骨科病人护理涉及中医骨伤学知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采用中医推拿、按摩、理疗等方法。

(3)皮肤病和性病病人护理也涉及许多中医学知识: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就提出治疗湿疹采用“浸淫疮,黄连粉主之”的治疗之法;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雷公藤;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用雷公藤、青高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治疗,还可口服火把花根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使用中药丹桃冲剂配合黄芪口服液治疗;银屑病可以使用一些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的止痒方剂(黄连解毒汤和五味消毒饮)治疗。

2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的优势

2.1培养护生人文素养

中医作为国粹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一脉相承。中医的诸多理念就是从我国古代哲学中衍生而来的,譬如阴阳五行理论、相生相克学说、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等。故《素问》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也。”指出学习中医者须通晓天文、地理和医道等。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进而温习中医历史,讲叙如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中医名家的故事,无疑对提高护生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弥补医学院校人文气息薄弱的缺陷。

2.2促进护生身心健康,为护生人生导航

我校护生绝大多数是女生,在教学中讲授一些中医学知识,可以教会护生预防和治疗感冒、腹痛、痛经等常见病,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抵抗力。在讲授西医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古代中医名家的经历和治病救人的事迹,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3培养护生严谨的医学态度,树立整体护理理念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这与现代外科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在外科护理学课堂上讲授古代中医名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培养护生认真的医学态度具有积极作用。现代护理注重整体护理,以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恢复健康为目标,为病人提供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的涉及身心、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品质护理。中西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符合整体护理要求,对于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历来讲究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也符合整体护理观念。

3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中医学知识的渗透方法

3.1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的一系列活动。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外科护理学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让其从中医角度阐述外科疾病治疗方法,而外科护理学教师也提出建议,希望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注入外科疾病中医治疗方法的讲解。这样的备课别出心裁,使教师受益匪浅。

3.2鼓励学生参加继续教育学院的中医职业技能培训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开展了诸如中医按摩、中医针灸和中医推拿等项目的职业培训,并且可以授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和级别认定证书。应动员和支持护生参加这些培训,使护生医学技能多样化,成为拥有一本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多本职业技能证书的人才,而这些技能也可以在外科护理中得到应用,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等。

3.3改革外科护理学教材,适当增加中医治疗和护理内容

目前,我校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外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2版),该教材实用性强,内容翔实,但缺点是对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方法介绍较少。可在“骨科病人的护理”章节适当增加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让护生了解中医治疗骨伤的方法;对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方法只用一句话带过,没有详细讲解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和药物,护生普遍希望能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因此,可在适当的时候编写校本教材,增加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内容,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复合型护理人才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应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将辨证施护与整体护理融为一体,使中西医护理有机结合,帮助护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拓宽知识面,提高临床护理技能,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作者:谭杨波 王继昌 黄革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

医学护理论文:中医学知识视角下外科护理论文

1外科护理学涉及的中医学知识

(1)外科学总论部分有很多疾病都是依据中医学知识来治疗的

例如:麻醉方面,历史上曾有华佗使用中药汤剂麻沸散进行麻醉;外科感染方面,一些局部感染可以使用消肿散、鱼石脂软膏、芙蓉膏、黄金散和玉露散等药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消退肿胀;烧伤病人的护理方面,Ⅰ°烧伤使用京万红软膏治疗,II°烧伤使用湿润烧伤膏和麻油纱布包扎治疗;毒蛇咬伤使用季德胜蛇药治疗;肿瘤治疗五大手段其中就有中医的扶正祛邪、通经活络、化瘀散结、清热解毒和以毒攻毒方法。

(2)外科学分论中与中医学有关的内容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以口服逍遥散和小金丹等中药治疗

肠梗阻病人可以使用大、小承气汤,针刺双侧足三里等方法通便;痔疮治疗使用马应龙痔疮膏,苦参汤坐浴;胆石症治疗使用消炎利胆片、消石片、消石散等药物;胆道蛔虫病使用乌梅汤驱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使用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尿石症使用金钱草颗粒利尿驱石;骨科病人护理涉及中医骨伤学知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采用中医推拿、按摩、理疗等方法。

(3)皮肤病和性病病人护理也涉及许多中医学知识

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就提出治疗湿疹采用“浸淫疮,黄连粉主之”的治疗之法;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雷公藤;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用雷公藤、青高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治疗,还可口服火把花根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使用中药丹桃冲剂配合黄芪口服液治疗;银屑病可以使用一些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的止痒方剂(黄连解毒汤和五味消毒饮)治疗。

2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的优势

2.1培养护生人文素养

中医作为国粹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一脉相承。中医的诸多理念就是从我国古代哲学中衍生而来的,譬如阴阳五行理论、相生相克学说、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等。故《素问》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也。”指出学习中医者须通晓天文、地理和医道等。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进而温习中医历史,讲叙如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中医名家的故事,无疑对提高护生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弥补医学院校人文气息薄弱的缺陷。

2.2促进护生身心健康,为护生人生导航

我校护生绝大多数是女生,在教学中讲授一些中医学知识,可以教会护生预防和治疗感冒、腹痛、痛经等常见病,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抵抗力。在讲授西医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古代中医名家的经历和治病救人的事迹,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3培养护生严谨的医学态度,树立整体护理理念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这与现代外科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在外科护理学课堂上讲授古代中医名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培养护生认真的医学态度具有积极作用。现代护理注重整体护理,以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恢复健康为目标,为病人提供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的涉及身心、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品质护理。中西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符合整体护理要求,对于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历来讲究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也符合整体护理观念。

3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中医学知识的渗透方法

3.1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的一系列活动。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外科护理学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让其从中医角度阐述外科疾病治疗方法,而外科护理学教师也提出建议,希望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注入外科疾病中医治疗方法的讲解。这样的备课别出心裁,使教师受益匪浅。

3.2鼓励学生参加继续教育学院的中医职业技能培训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开展了诸如中医按摩、中医针灸和中医推拿等项目的职业培训,并且可以授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和级别认定证书。应动员和支持护生参加这些培训,使护生医学技能多样化,成为拥有一本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多本职业技能证书的人才,而这些技能也可以在外科护理中得到应用,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等。

3.3改革外科护理学教材,适当增加中医治疗和护理内容

目前,我校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外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2版),该教材实用性强,内容翔实,但缺点是对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方法介绍较少。可在“骨科病人的护理”章节适当增加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让护生了解中医治疗骨伤的方法;对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方法只用一句话带过,没有详细讲解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和药物,护生普遍希望能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因此,可在适当的时候编写校本教材,增加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内容,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复合型护理人才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应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将辨证施护与整体护理融为一体,使中西医护理有机结合,帮助护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拓宽知识面,提高临床护理技能,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作者:谭杨波 王继昌 黄革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

医学护理论文:人性化重症医学科品质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重症医学科基本概况:置病床数10张,拥有护士22名,年龄18~40岁。工作年限1~18年。本科3名,大专13名,中专6人。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14名。床护比1∶2.2。

1.2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625例,年龄16~78岁,平均49.5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的品质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开展品质护理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患者(神志清醒)或者患者家属的配合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仪表仪态、健康宣教内容、患者的需求满足情况、服务态度等各项满意度,每个项目都以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的评价来测定。另外根据创建“品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及医院品质护理服务考核标准进行质量、绩效考核。

2具体实施方法

2.1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开展品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氛围: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关于医院创建“品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让护士人人熟悉实施内容并认真贯彻实施,按照标准定期进行考核,对照自身找差距,统一认识提高服务观念,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对品质护理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护理服务理念,按规范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2.2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

病人入住后,护士应热情接待,采用亲切的语言与患者交流,认真采集病史,了解患者既往健康状况、饮食生活习惯及心理活动情况。加强主动服务意识,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尽量消除陌生感,减轻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检查、治疗、护理工作的时间,为患者提供品质的个性化服务。工作中保持镇静,操作熟悉、忙而不乱,尽量减轻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认真执行医嘱,迅速配合医生完成抢救。

2.3提倡主动服务:

由于重症医学科病房不同于其他科室,有其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定时探视制度,患者没有家属陪伴,患者的治疗、生活起居全部依靠护理人员,患者会出现孤独、焦虑、无助、恐惧等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认真询问及倾听,落实晨、晚间护理,提供患者的各种生活需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及使用监测设备的必要性,使其安心治疗,在实施操作前,向患者讲解操作的目的、过程及可能带来的不适等,取得信任和配合。

2.4结合学科特点,将制度落到实处:

根据各班职责,结合科室人员的情况,实行具有专科特点的弹性排班,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护士保持工作状态,精力充沛有条不紊,以保障人性化品质护理服务的持续、深入、有效开展。实施护士分级管理,推行护士长指导下的组长负责制。制定工作流程,认真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建立入院前、入院时、住院、转出或死亡后全程服务规范,保障患者得到高效、多方位的护理。落实首问、首听、首看负责制,各种问话有回应及落实;监护病情到位。完善探视制度,根据患者病情实行人性化的探视管理,接待探视家属,要求笑脸相迎,规范迎接用语。积极采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的意见及建议,完善及改进工作流程,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严格护士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护士薪酬、晋升、评优相结合。

2.5加强医患、护患有效沟通:

医患沟通是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使医患双方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地了解患者病史,做出的诊断和及时性的治疗,使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2.6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技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士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丰富知识结构,切实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推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增进医患和谐。

2.7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严格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做好教育评估,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从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心理调节、功能锻炼等多个方面,让患者掌握相关保健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以促进患者自我防护。同时,护士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适时地、有目的地将躯体护理与健康教育融于一体,使患者及家属容易接受和记忆,同时可促进和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提高满意度,让健康教育要真正服务于患者。

2.8完善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

根据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及要求,细化人性化服务工作流程,对传统的排班方式及工作分工进行改革,加强程序化管理,实施以责任护士包干病人的排班模式,使人性化护理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加强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安排外出进修及参专科培训,保障品质护理服务质量。科室质控小组重点检查品质护理服务措施落实情况,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提出可行性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3结果

实施品质护理前后,病人满意度分别为70.13%及93.29%,差异显著(P<0.01);护理质量、绩效考核平均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果说明,开展品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确保了护理安全,护患关系得到改善。表1中率的比较用X2检验,得分的比较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4体会

品质护理服务是一种动态的、持续改进的标尺,是临床护理工作导航,我院重症医学科积极开展品质护理服务活动,加强护士管理、制度完善、经验交流等改良与创新,通过对患者、家属调查问卷显示,患者家属满意度由原来的70.13%上调至93.29%%,护理质量、绩效考核平均分明显高于实施前,达到了品质护理服务要求的效果。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救治危急重症病人的重要科室,如何落实医疗护理措施决定了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品质护理服,并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将“品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更深入地开展下去,使人性化护理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叶金玉 单位:澜沧及时人民医院

医学护理论文:女生运动动机医学护理论文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了有关女生运动动机、医学护理专业特点、运动参与、行为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资料,并重点阅读国内较有影响的体育期刊、杂志、学报和研究报告中的相关文章,此外还阅读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教育学、体育理论、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有关课程内容的专著和书籍。

1.2访谈法

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通过全国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会上对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访谈了解护理专业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共性以及医学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发展的途径,并结合论文研究的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筛选。

2结果与分析

2.1护理职业特点

南丁格尔说:“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方向为医院和医疗机构,护士也是在医院里与病人接触最频繁和密切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医学院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发现,以护理形体训练、护理美学指导护理实践,对于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护理的发展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人文护理的概念、熟练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内在素质,还要有饱满的精神、高雅的举止、得体的言谈和优雅的礼仪等外在形象。在这些职业素质的特点和专业培养模式的影响下,护理女生在校期间对自身气质仪态和外形美有较为显著的需求和渴望。医学院护理专业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正处于塑造形体的关键时期。护理专业学生的形体美和仪态气质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和高校对其专业能力要求的主要素质之一。护理女生在高校期间通过对职业认知和专业教育逐渐产生相对较高的形体仪态美的追求和内在渴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职业特征的需要。

2.2运动动机概念和影响因素

“动机”一词,源于拉丁文movere,即推动的意思。常用的与动机类似的词很多,如欲望、愿望、报负、目的、需要、驱力、动因、诱因等。在研究上,不同的词有不同的意义。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学生有了从事体育活动的需要,就会产生满足运动活动需要的想法。当这种要求与运动环境及条件诱因相适应时,将成为一种驱动力,推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活动。驱力和诱因是动机的两个重要概念。驱力也就是内部需要,是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一种内部激起状态。而诱因是引起个体动机,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也就是环境因素。护理专业女生的职业特点和培养模式使得外部动机更容易被激发,职业环境的影响相对稳定和持久,也易于作为引导护理女生投入运动锻炼和产生运动动机的外在动力。通过调动外在动机为着手点,在教学中充分结合行为调节越接近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人们的锻炼意向就越高,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而个体在以前的体育锻炼中投入越大,就越有继续坚持体育锻炼的心理保障,最终产生运动动机的驱力为主导,形成稳定的运动习惯。

2.3影响护理专业女生运动动机的专业特点

2.3.1护理专业特点

护理专业高校非综合类院校,除专业性较强以外,校园文化也相对单一,性别比例具有女多男少的普遍性。并且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90后学生生活、学习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虚拟空间呆的时间越来越长,身体机能逐渐减弱,人际交往冷落。这些因素都对护理专业女生培养运动动机产生一定的困难和阻碍。

2.3.2就业方向的导向性

护理工作者除了需要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协助医生的临床工作,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以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情感和人文精神,对患者予以人文关怀,为患者和医生搭建畅通的桥梁。而运动恰恰具有健身健美、身体教育、压力宣泄、人际交往的作用。护理职业特性同时体现在对自身形象的特殊要求上。护士是在医院里与病人接触最频繁和密切的一个特殊群体,护士的形象和气质作为其职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因此,护理专业女生的职业特点和培养模式都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动机产生较强的引导性,使得相比较其他专业护理专业女生对形体仪态和气质美的需求更加强烈,也更利于作为引导护理女生投入运动锻炼和产生运动动机的外在动力。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而言,只有与人类命运相关联的个人动机才能具有长久而深远的个人动力,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认知培养,在认可护理职业价值的基础上促进内在动力的形成和稳定,对饱满的精神、高雅的举止、得体的言谈和优雅的礼仪等外在形象的认可,作为护理职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内化运动动机并对职业的自我实现形成正反馈。

2.4护理专业激发动机的建议

2.4.1提高学生运动认知的科学性和深度

医学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便利性使得学生对于运动的基本理论包括生理解剖等基础知识易于理解和应用,内化专业理论有助于增加运动认知和提高内在动机。视觉和运动觉的习得规律是通过不断强化“刺激反应链”来提高度和运动技能稳定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一生理学结合心理学的理论来阐述运动中练习的重要性,运动中能够不厌其烦地重复某一动作,需要个体的自律性和提高认知同步进行,并认识到内在动机稳定和强化对习得技能正反馈的意义,达到逐渐提高运动的内在动机并形成良性循环。

2.4.2教师帮助增加满意结果几率

除了以上提到的在教学增加强化运动认知内容,还需要通过课程目标、内容和形式等基本教学环节的制定来贴合学生专业、年龄、兴趣等特点来激发运动动机,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新时期要改变思维模式,与时俱进,不仅要加强体育教师专业态度的自我教育尤其是加强专业态度的自我认定,提高认识,使之热爱学校体育事业,爱岗敬业,更要深入培养专业技能的自我教育和加强体育教师人文素质方面的自我修养。体育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外语水平、开阔思维模式和提高学习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反思专业态度修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模式和方法,成为专业者、学习者、研究者的新教师角色,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辅助学生提高运动兴趣,帮助增加运动满意结果几率,积极参与运动和主动重复强化运动学习过程。

3结语

医学护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职业特点是护理女生产生运动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体育教学中可依据其作为护理职业价值重要组成部分来激发运动动机,教师应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的教学过程,变为一种创造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加深运动认知和丰富教学手段等方式来促使外在动机逐渐形成并创造有利于内化运动动机的条件和几率。

作者:郭丽莎 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体育部

医学护理论文:素质教育医学护理论文

1.我国的护理教育的素质教育现状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总体看来其初、高中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在教育中主要对学生知识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很少做进一步的开展。考上医学院校后,更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距离,而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差距更大、解决难度更高、影响更长远。医学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更加显见,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2.在现代医学教育下的问题

由于现代医学的学习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加上在医学的学习中较枯燥无味,加上缺少人文精神的浸润和引导,不少同学精神生活空虚、失落感强。遂热衷于武侠小说、流行歌曲,加入追星族,对世界经典文化和我国传统的文化都不产生兴趣。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追求享乐和刺激,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并且早恋现象在如今的校园比比皆是,有的学生眼高手低,长于空发宏论,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并且护理专业的女生居多,出现夜不归宿等现象是常有的事情,并且专业学习任务较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课,轻人文科学,重医技训练、轻人格修养的问题。存在着拿好手术刀,管他谁领导的负面情绪。认为只要掌握好医学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就能成为一名好医生。许多学生认为不必搞政治理论学习之类的活动,平时也不注意看新闻和读报纸。因而,政治敏感性不强,缺乏时代的气息和朝气,功利主义、自我中心思想则较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思想的长时间的败坏,学生的专业学习也会落后,并且很多的护理人员在校的学习中更是混日子,在专业学校学习时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3.护理教育素质的重要性

在医疗实践中,临床诊断和治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个体上,其发生、发展和表现的过程都会不一样,这就是常常说的个体差异。如果仍然以疾病为中心,因病治病的话,临床诊疗水平就得不到提高,从而降低了医疗的价值,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病人的需求。现代的医疗活动中,除了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治外,医务工作者应尽可能了解患者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及心理状态,将它们与现有的疾病加以分析,探索患者切实的需求和心灵上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提高。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可以说护理人员是医疗单位的一面镜子,患者对院方的专业水平以及对治疗是否充满信心,都取决与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上,这也说明护理人员的的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医学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是护理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4.创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护理学生进校后虽然有两年的理念课学习前,对护理学的认识不清,护理学基础绪论是授课教师首先专业课的开篇,是引导学生步入护理学殿堂的及时课,护理职业给学生的及时印象非常重要要身穿洁白整齐的工作服,自然而简练地向学生做自我介绍,突出护士的形象美,使护士职业在学生内心产生圣洁感在绪论一章的教学中,通过介绍护理学的发展史,及护理学对医学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等,让学生感到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光荣神圣,增强学生的事业心,树立热爱护理事业的思想授课内容要充实丰富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语言表达流畅、简洁明了、有吸引力。在讲护理学发展史时,尤其突出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上的业迹和贡献,告诉她们南丁格尔放弃了家庭的优越条件,选择了护士职业,创造了护理教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护理事业,为护士树立了光辉榜样,也奠定了护士的崇高形象;以及获得南丁格尔奖护理专家们的现实模范事迹,特别是所在医院的护士,以她们的先进事迹和现身说法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能够在护士职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逐渐培养学生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要有奉献精神,要尽心尽职地为病人解决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的健康创造一个充满希望的环境。

5.结束语

护理行业是一个很神圣的行业,在我国最近几年发生的灾难事件中,白衣天使的形象深入人心,为了保持护士职业的神圣性,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做好良好的素质教育,才有助于行业中培养出更多的的,符合我国现展的综合人才。

作者:孙艳琴 单位:吉林职工医科大学 吉林卫生学校

医学护理论文:甲状腺亢进症患者医学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弥漫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症。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36.4±5.3)岁;对照组患者男性45例,女性30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38.8±6.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

接受131碘治疗与常规甲亢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专业临床护理。专业临床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131碘治疗护理等方面。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针对部分患者在进入一个新的陌生的医院环境后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紧张、焦虑、不安、消极等情绪,予以积极主动、热情友好地沟通与疏导,通过与患者进行实时互动,确切了解到患者的心理诉求。此外,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具体病情与个性差异,通过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甲亢基本知识宣讲,帮助患者对甲亢及其临床治疗相关知识有着而理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及时树立起接受治疗战胜病魔的信心。131碘治疗护理包括治疗前护理和治疗后护理两部分。首先,在治疗前3~5d,护士应停用ATD及甲状腺制剂,注意患者的日常饮食,禁止食用含碘食物。接受治疗前,患者应当在护理人员嘱咐下卧床休息,保持体力,避免从事过激的体力活动,预防感染,加强营养。其次,在治疗后,护理人员要求患者卧床休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为了确保碘的吸收,在患者服碘后2h内护理人员应当禁止患者再进食。饮食方面要引导患者多使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服碘后1个月内禁服含碘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禁食含碘食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采用131碘的核素治疗方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起,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小,是当前甲亢的临床治疗方法。另外一方面,通过在诊治过程中加强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相关文献资料报道显示,131碘治疗前后,禁食含碘食物与充分地卧床休息等因素等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起患者行专业护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心理护理、碘治疗护理等,有利于患者对碘治疗的重要性与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进行直观地干预和体现。接受专业护理措施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

4总结

综上所诉,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通过131碘治疗与专业临床护理的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是因代谢异常导致的,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等的代谢异常是最主要的病变原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是终身的,该疾病还会有并发症产生,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在临床中使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来进行糖尿病干预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吴春清 单位: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七煤医疗总医院

医学护理论文:护理教育医学护理论文

一、对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投入更多关注

1.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

如今,人文关怀在在医学上需要更好的彰显出来。人文关怀简单来说就是“对人展现的关怀,”更多的体现在于弱势群体上。而在医院,体现人文关怀的地方在于对患病者的服务上。在现在的竞争趋势下,很多医院已经对原有的体制进行了改进,在医生与护士的职责中要求对于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需要尊重患者,开导患者。需要从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考虑病人患病的心情。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了快速且更好地跟上现代的医学模式转变的脚步,护理专业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加入人文课程,使其比重上升,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医护意识,使其走上岗位时可以把更为人性化的医护服务提供给患者。为和谐医院的建设铺好道路。医院是为人进行服务的,而医护人员是员工的核心人员,也是医院的护理文化的创造与传递者。因此对于护士培养应当从医护学院抓起,也就是对在校生的人文教育加大关注。

2.护理界男性护理人员更有优势

在护理教育的领域中,男护士有其特有的优势,因而成为了护理教育培养的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仪器、设备被投入使用,护理也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健康指导和病情观察等内容了。以前只有女性的临床护理工作慢慢的正被男性给替代。男护士因其特有的优势把大部分医院的护士基本上为女性的局面给打破。要培养有特色的男护士,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经验的积累,培养的男护士,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将女性没有的优势展现出来,让男护士在就业时有可以更有优势。

二、改变护生的思想

从择业观开始科学技术在进步,社会也在发展。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已经开展,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现在的护理工作模式也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护理模式,护士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开始扩大,护士角色和任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都对开展护理教育的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挑战。因此,护理教育事业的路还有很长要走。我国人口众多,且农村的人口比例在我国有一多半的比重。因为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城乡医疗资源的配置也还不够合理,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还不够完善,还有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愿意生活在大城市中,想在大医院中就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认识不断的完善起来,护理的人员数量目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指导,让学生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有在社区就业护理工作的观念。要让学生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思想观念。国家应该对护理生毕业后走向基层、走进社区的思想给予支持。护理生应该把所学的知识本领应用在基层,社区中。为基层的人民提供保健性的护理服务,提高基层人民的身体素质,造福于民、造福于基层、造福于百姓。为护理的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护理生的教育依然是严峻的。护理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加强护理生的职业情感教育,设置合理的护理课程教育,加强教育护理生的护理观念,强化教育学生的护理职业态度和观念,身为一名护理人员,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不是说说而已。我国应该在保持系统的理论教育的同时,借鉴西方的先进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还有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护理人才。护理学院应该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心里素质培养,在临床护理和技术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培养出新时代的护理人才。

作者:李宁宁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医学护理论文:手术室医学护理论文

1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分析

由于每位患者的病情,年龄,社会文化背景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根据每位手术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做好心理护理。

1.1紧张恐惧:患者进行手术前,不论手术的大小以及重要性,患者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情绪,因情绪的紧张会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物增加,引起身体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部分患者会出现四肢发凉、发抖现象,还有部分患者对手术的环境以及器械异常敏感,甚至会出现病理心理活动。

1.2焦虑心理:因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担心手术人员技术是否过硬,手术前惧怕麻醉、疼痛,手术后怕出现意外,且对术后的病情难以预料,缺乏正确的思想准备。患者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修养,且因手术导致身体出现瘢痕影响身体的美观,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导致不能配合手术治疗。术前,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或减轻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简要阅读病历,对患者的基本病情有大致的了解,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设备及环境,与患者进行交流,介绍手术目的,手术方式以及麻醉方法等,并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对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的顾虑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指导并做相关训练。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告知不同手术类型,麻醉方式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使患者多了解,才能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理。

2掌握交流技巧

近几年随着医疗队伍的年轻化,手术室患者越来越年轻、缺乏相关的护理以及临床实践经验,手术前如患者提出相关问题,可能无法及时的回答,或因解释不当,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有的护理人员因个人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患者沟通交流。为使护理人员更好的服务患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综合知识训练,寻找相关的表达技巧,在沟通交流应做到:仪表仪态端正,语言态度温和,视线角度合适,回答问题恰当,掌握交流技巧,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他们。似患者如亲人,态度和蔼,主动与患者谈心,通过细心的观察,了解分析患者的顾虑,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特别是要肯定手术的安全,采用合适语言向患者解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缓解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的焦虑、不安情绪,对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患者,还要介绍有关医生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手术方案,并突出强调患者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使患者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这样,患者就会有信心接受手术。

3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3.1患者手术前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舒适以及清洁,促使患者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情。手术室也要保持整齐整洁,保障床单无血迹,尽量掩盖手术器械,避免患者看到,此刻患者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的谈话声音轻柔,态度亲切和蔼。不要在手术间内大声说笑,也不要接打电话。

3.2及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家属的顾虑。手术过程中患者自身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进入手术室后,家属就会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手术上,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耐心的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危险性和必要性,取得家属的支持。

4术中患者的心理

护理术中,巡回护士始终陪伴着手术患者,应用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知识配合手术。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输液通路是否通畅,还应注意意识清醒患者的情绪变化,如心情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及早发现问题,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使手术顺利完成。适当地抚摸患者的手,使他感觉到你一直在患者的身边,手术患者心里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增加患者战胜手术的信心。器械护士必须眼疾手快地配合手术,递器械时做到稳,准,快,尽量减少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

5术后随访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患者在麻醉清醒期由于躁动和呛咳而发生意外。术后回访有助于评估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和积累护理经验。当患者知道手术室的护士仍然关心他们的术后情况时,就会感到愉快,术后回访,对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满意度进行评价,增强患者免疫力,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6体会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关键是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患者在手术前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通过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紧张状态,缓解患者因恐惧和焦虑引起的不良情绪,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安全,稳定患者的情绪,放松患者的精神,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做好手术准备。通过对患者实施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心理护理,促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一定的信赖感,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日产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保障手术过程的顺利,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总之,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心情,心情的好坏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护士运用美好的语言,温暖患者因疾病而受伤的心,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也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结合。

作者:杨淑云单位:吉林省永吉县医院

医学护理论文: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论文

一、应急救援中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一)急救专科人员的短缺。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他突发事件难以预料,且发生快,造成原因多,且危害大,因此造成的疾病、创伤种类繁多、复杂,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介入进行急救。但是目前我国国内医院与应对救援配套的急救专科护士多为空白,尚未对急救专科护士进行深入研究。我国也尚未建立相关部门认可的培训基地和统一的考核标准。因此,在这方面,我国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局势,相应的专科急救护理人员短缺。

(二)参与救援人员文凭程度偏低。在相关调查中显示,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接受教育程度偏低,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这使我国的应急救援水平偏低,可能会影响救援的质量。相关人员由于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有限,对遇到的病种,创伤种类、病情的判断可能不正确或不,造成抢救不及时而延误救援时间耽误病情。

(三)医疗器械装备的不足。落后护理装备的质量和先进性是检测护理实践和科研水平指标之一。在应急状态下,先进的护理设备和足够护理设备数量能够保障护理救援的质量和数量。若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不能保障,可能会影响护理人员对所救援伤员的伤情判断,限制处理措施的实施。而此方面国外已有较为先进的水平,例如将信息通讯技术整合到护理装备中、自动化的现场救治和对卫勤指挥的加强,对救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四)灾害医学教育缺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相关的灾害教育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国际系统化的培训水平比较还有一定差距。这使医护人员在救援时可能由于缺乏相关背景的教育,使其在救助现场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达到尽可能救助生命的目的。另外,由于缺乏相关的教育,也使相关人员缺乏在应急救援状态下的心理素质。护士可能缺乏灵活运用鼓励性、安慰性的积极治疗语言,缺乏使用肢体语言产生熟悉、信任、亲切等感觉能力。

二、提高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效果的措施

在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台风、海啸等)发生后,随之而来的是对土地山河的破坏,可能会让部分生命瞬间消失,并造成大量的人员受伤。与此同时,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毁坏,与外界和周围联系中断。社会型突发事件发生时,周围群众因恐惧或避免受伤而远离现场。此时,灾害区和周围地区的护理人员就应发挥自身力量,首当其冲的投入到灾害或突发事件的救援中去。

(一)医护人员在应急状态下的心态。在应急状态下,医护人员应具备的心态是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最短时间内参与到救助中去,全力以赴的抢救伤员,保障受灾的人得到尽可能多的救助,以保障更多生命的保全。医护人员的全身心投入,给群众的不仅是一种带头作用,给普通百姓以精神支柱,更是弘扬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宗旨,诠释了医护人员的基本责任和使命。

(二)医护人员的基本要求。在应急状态下,除了要求医护人员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外,对医护人员还有在救助时的不分医生护士,尽可能地应用自己的知识救助。普通的医学工作中,医护人员有明确的分工和分界,但在特殊的环境下,因各种原因(如病患分散、医护人员有限等)导致不能按照常规普通的医学工作处理。因此,在应急状态下医护人员要不分职位工种,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全力以赴的抢救伤员,使之获得较大的救助。另外,要做好一个的医护人员,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的护理技能是必不可少的。的身体素质不仅仅要求身体健康,耐受力强,且在心理方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应急状态下进行工作,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方案,尽可能地解决应急状态下遇到的困难。例如,在地震震区,水电缺失、药品不足、医疗器械短缺、医护人员不足的状态下对病人做出较为正确的救助措施。有良好的救援知识技能,才能地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检查、实施救助措施,例如对体温、血压、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参数的判断或在这些生理指标参数缺失的情况下采取的救助措施。

(三)采用多种护理措施。穿插融合的护理模式在灾害现场或突发事件现场,伤员除了有身体上的伤害,在经历一场灾难后,亲人的罹难、自身的身体创伤使患者情绪改变,或悲观失望,或对生命的渴望更甚,多种情绪交织,是患者情绪不稳定,一时低落不语,一时亢奋不安。此时,医护人员不仅要及时对患者的创伤进行处理,减轻其病痛,尽可能地保护生命,保障生命质量,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陪伴患者,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情绪举动发生,而让之前的救助失去意义。另外,对患者的护理要,饮食、药疗、检测等要认真积极负责。

三、提高应急状态下护理救援质量的对策

护理人员素质是将礼仪、道德、知识、文化修养等融合的整体。要提高救援质量,必须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增加急救护理人员数量,提高专业急救人员素质。急救护理队伍的扩大,首先要加大急救知识的宣传,广泛的宣传能够让人们更了解此领域的知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在灾难频发的今天,人们对灾难的认识更多,但却不够。只有加大对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急救队伍中。在选拔急救人员时,要对相关的身体素质和业务素质加以考核,选拔适合急救的人员加入,壮大急救护理队伍。

(二)将应急护理日常化,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在日常护理时,将应急护理与之结合,此举有利于应急状态下的生命救援与保护。在日常的诊治护理过程中,医生与护士相互熟悉对方的工作,避免在应急状态下工作的不熟悉造成护理、诊治的不正确、不。

(三)加强急救装备建设和急救物资储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应急实践的进一步研究,护理装备的研发配备得到了提高,质量与数量也有了一定的保障。但由于各类条件的限制,仍使装备有笨重、实用性不强等缺点。在配发应急装备的同时应该让护理人员熟悉了解装备的使用方法、基本性能等。

(四)建立突发事件护理应急预案。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并有科学的管理系统。在应急状态下,科学的管理系统指挥应急预案的实施,能够提高应急救援的质量。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入探索、持续改进,才能适应今后的各类突发事件。

(五)应急救援护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构建应急救援中护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完成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奠定基础,创建了各类情况结合的急救护理训练模式。四、讨论我国正处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高危期,医院护理人员作为应急救援管理和护理的主要力量,要对现场急救做出的伤情评估、分类、转运等。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应急救援护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高质量地完成救援任务。

作者:谭娅单位:贵州省天仪厂职工医院

医学护理论文:提高护理水平的医学护理论文

一.内科病人负面情绪的根源分析

临床上护理服务对象就是我们的病人及其家属,从病人入院、诊治、出院这三个阶段的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是值得关注的。病人的年龄、性格、家庭经济收入、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应对水平、负面的情绪氛围、疾病治疗的过程等都会对病人的情绪产生影响。

1.心理根源

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高,怀疑医院诊断不明确,担心疾病过重,随着疾病的发展和症状的不断加重,病人生理遭受严重痛苦的折磨、疼痛带来的痛苦。

2.经济因素

住院病人,特别是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长期住院带来的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家庭负担。

3.治疗因素

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反复,治疗方式带来的身体不适,例如化疗的毒副反应是引起病人心理和生理的不适应。

二、内科病人负面情绪的表现特征

患者在内科病房的护理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的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悲哀、抑郁、绝望、易激动、负罪感等等。这种负面的的情绪有轻也有重,有些是模糊的不适感和意志消沉的情绪,有的是忧伤、苦恼或气馁时表现出痛苦体验,而恐惧多来源于病人对疼痛和死亡的惧怕,负罪感多半是来源于对待亲人和家庭的态度,不能相应的承担自己的家庭责任,还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于疾病比较严重的患者,比如说严重的肿瘤病人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一种综合情绪的交汇。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和积累,不仅有碍于病人的病情恢复和身心健康,还有碍于医生的治疗和护士的护理工作,甚至和可能为医患矛盾埋下隐患。因此,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加强对病人的负面情绪的有效释放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通过护理对病人负面情绪有效释放的途径

1.积极地情绪关照,以亲和力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

关怀照护病人是护士人性的道德规范,也是是一种治疗行为,加强服务意识,融洽护患关系,要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在沟通的过程中能感知病人身心需要,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在,护理活动中表现出来较高的文化道德修养给病人,以可亲可信的感觉,减少与病人距离感,与病人沟通要融洽真挚、目光柔和、同情关切、和颜悦色,对护理不到位的地方应该向病人道歉并即时采取补救措施。因为新入院的病人大多有焦虑情绪,护士应该让病人愿意接受你的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注意激发病人积极情绪,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对病人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宣教,帮助病人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病人的焦虑心理。

2.细致的职业关照,以专业化水平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此处可以增加一些专业护理的实例)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医院要提高队伍素质,护士要不断充实自己,要掌握疾病专业护理知识,医疗护理服务是以医学为服务基础,目的是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健康,内科重危病人多,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不少重危病人的护理很难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来实护理服务。要根据病人不同疾病阶段、不同诊疗方法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路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护理工作者要提高内科病人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效率,对病情要有动态的观察或判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掌握各种药物的副反应的预防、观察、判断与处理,药物治疗和其他各种临床新技术的应用与效果,及在病情突变时应急处理的掌握。在内科病房中,病人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高,病人舒适度就高。

3.周到的人文关怀,以科学的护理方式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

病人好的良药是看到自己的病情一步步的好转,因此临床护理路径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体现人文关怀和科学护理的理念,真正把以人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有效地将患者的情绪导向积极地方面。而科学的护理是需要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例如病人的服药管理,要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并保障患者在用药期间安全,护士不仅要具有相关的药物学知识及给药技术,还必须加强责任心,安全合理地给予口服药,规范操作过程,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疗效。科学化、规范化的操作能给病人带来信任感,对于住院时间比较长的内科病人来说,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持续改进每月发生的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病人会感受到就医环境良性发展,因而增强自身的治病信心。护理工作繁琐细致,要有效地释放患者的负面情绪,不仅要改善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护理的水平,还要为病人带来人性化的服务和关怀,科学的疏导病人的心理障碍,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情绪表现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另外还要积极寻求患者家人和亲友的帮助,以细致的工作使病人感到温暖愉快,得到安慰和鼓励,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对于重病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这些都反映护士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医德修养。

医学护理论文:高血脂患者医学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所收治的高血脂患者44例作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28例为男性患者,16例为女性患者,最小年龄40岁,较大年龄74岁,平均58岁。所有患者根据相关的高血脂诊断标诊无误。

1.2护理方法

1.2.1饮食护理干预想要通过药物来根治高血脂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最主要还是要通过调节患者饮食,来控制病情的发展。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的时候,应当坚持一个基本的原则,即“一高四低”原则,它分别指的是高纤维、低糖、低胆固醇以及低热量。除了坚持这个基本原则之外,还要根据患者自身对食物的需要与喜爱,为他们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但要尽量引导他们多食用对降脂有益的食物。如果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为患者进行药膳食疗护理。

1.2.2药物护理干预除了调整患者饮食结构之外,通过药物来控制患者血脂,也是高血脂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在进行用药护理的时候,需要遵循的及时条原则就是谨遵医嘱,科学用药。其次,还要通过教育、讲解,提高患者对用药治疗的重要性认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用药护理。

1.2.3生活及运动护理干预就当前的临床认识来讲,肥胖、缺少运动以及生活习惯不良是导致高血脂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应当针对患者的个体特征,对他们进行生活及运动护理,一方面要使他们保持健康、正常的作息与休息时间,且不能抽烟、饮酒,另一方面还要指导患者进行有氧体育锻炼,以提高患者新陈代谢的有效性,使血脂得到控制。比如广场舞、慢跑、骑自行车、散步以及太极等都是高血压患者可以进行的运动。在运动量上不能一次过大,否则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时间与运动量。

1.2.4加强宣教力度要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客观与科学认识,这样才能提高患者配合医护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与医护质量保障。同时,由于高血脂是慢性病,很多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较为身心俱疲,所以还应当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引导,使他们能够树立起信心,让他们知道只要能够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是能够使自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统计处理工作均由SPSS17.0完成,采用t值进行检验,如果P值小于0.05说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悉心的临床护理,所有44例高血脂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血浆中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均获得了显著的好转,各项临床数据与接受护理干预1年之前相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人们在饮食与生活上的质量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但由于不健康的饮食搭配以及不科学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高血脂的发病率又在不断的增高。从医学角度讲,高血脂是由脂肪代谢或者运转异常而导致血浆中脂质过高的疾病,实际中通常表现为三种症状,分别为高甘油三脂血症、高胆固醇症、混合型高脂血症。高血脂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在现实中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很可能引发其它一些疾病。在严重的情况下,它还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通过文本的研究与观察证明,通过提高高血脂临床护理质量,从而使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是高脂血症防治中的重要环节。

护理干预是指通过护理措施而治疗疾病的方法,当前主要的高血脂护理干预重点都放在了以下几点:1、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认识水平,加强体育锻炼意识,调整与改善患者的饮食结构,使患者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对临床患者的检查、护理以及药物干预;3、对高血脂患者的心理干预,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本文针对44例高血脂患者的护理工作开展也主要将力度放在了这三点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各项主要临床数据较接受护理干预之前相比得到了明显的好转,而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对高血脂患者的病情控制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值得加强临床探讨与实践力度。

医学护理论文:现代医学心理护理论文

【关键词】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过去实行的功能制护理,以任务为中心,把护理工作简单地划分为系列各不相关的任务。护士只是被动、机械地完成眼前的任务,很少考虑患者的个体需要,失去了系统地照顾患者、相互交流的机会。这种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现代临床护理应以病人为中心,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满足其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的需要,成为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整体护理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对患者的认识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偏重于躯体因素同时转向患者的心理创伤和反应,由着眼于生物学因素分析转向重视社会因素的作用[1]。疾病谱和死亡谱的研究表明,现代造成大量死亡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都是多因素致病,无数研究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病程的转归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心理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作用[2]。

1现代医学模式对心理护理的要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现代疾病是综合多因素致病,要对上述三轴系统进行多方位诊断治疗,注意情绪、个性、不良行为、心理应激这四大因素。要求护理工作者:(1)计划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2)心理护理,调节患者的社会角色(重视患者同医护人员的关系,不应存在求和被求的关系),稳定患者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应激反应,调节其情绪变化,帮助患者增强适应能力[3]。

2心理护理的原则

心理护理内容较多,在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遵循一定原则[2]。(1)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的整体性。对患者进行躯体护理,以减轻新的情绪反应,心理护理以减轻情绪对身体的作用,阻断情绪恶化加重躯体反应的恶性循环,建立心身良性循环能达到心身协调。(2)心理护理目标的个性化。同一类疾病,患者都有某些相似的心理反应和躯体反应,但是,作为某个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家庭经济状况等各异及遗传素质不同,其个性特点亦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应激反应就发生了特殊性变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计划的心理护理。(3)实施中解决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心理护理工作中,首先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视其为患者最主要的问题。由于在现代疾病中(多为慢性病),多数目前还未寻找出特异的治疗方法,部分患者就产生悲观消极、甚至厌世的心理活动,从而形成心理-病症加重-心理的恶性循环。医护人员应就此给以心理疏导,讲述心理因素对疾病影响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重视医院环境(医护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精神环境)。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亲切感,促进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积极配合医疗护理。

3心理护理的目的

3.1满足患者的需要,搞好医患关系心理护理的基础是良好的医患关系,因此首先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患病后,患者的生活规律发生了较大变化,医护人员应尽量满足其饮食、睡眠和休息等生理需要,使其生理过程得以尽早恢复。关心爱护患者,满足其爱与被爱的需要。尊重患者的个性、习惯,以满足患者的心理、社会需要。平等、同等对待所有患者,使其感受到有同样的社会地位。同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介绍医院状况(设备、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诊断治疗条件),所患疾病的科学知识,以满足患者的安全需要。

3.2调整患者的社会角色患者进入角色,与原角色发生冲突,多数表现为生病后仍想继续工作,对此应予以调整角色行为疏导,以利于康复。当疾病转入恢复期或慢性时期,则应逐渐淡化其患者角色意识,有利于恢复其社会角色[4]。

3.3调整患者情绪,缓解心理应激患者一般都具有焦虑、恐惧、疑虑和抑郁心理以及与家分离后孤独、失助、失望等情绪变化。这些变化会加重患者病情,及加剧其心理应激,甚至致其死亡,必须予以调整,恢复其乐观、稳定的情况,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多数心理应激所引起的后果可通过心理护理加以缓解[5]。

3.4改变患者不良行为许多疾病的发生与不良因素有关。应说明不良行为的危害性,应用行为疗法,认识疗法改变其不良行为[6]。

3.5增强患者心理适应能力及处理心身反应能力引导患者及时适应患者角色、病房环境,用心理学方法处理疼痛、失眠、病残丧失感,孤独寂寞及其病态身体意象。

4心理护理方法

4.1搞好护患关系掌握人际吸引原则,注意个人端庄、诚恳、和善友好的仪表。经常与患者交流,求同存异发展友谊,多关心其病情,使其产生感恩报答之心。放下架子,尊重患者,平等相处,多方了解患者的需要、动机、个性和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避难求易搞好关系。

4.2重视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多用治疗性语言与患者交谈,解释病情,疏导其思想症结,积极暗示,安慰患者情绪。如告某相同患者刚刚治疗好转或痊愈出院等,暗示其疾病可治愈,前景美好。要明确回答患者提出问题,果断表态,切勿使用消极暗示,犹豫和含糊其辞的语言,同时重视语调、表情、动作、态度相配合这一非语言交往技巧。

4.3缓解患者心理应激,调整其积极情绪把医院设备、医护技术及以往治疗同类疾病成功经验,向患者详细介绍。将重症和抢救患者与一般患者隔离。

4.4改变患者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对患者进行个性测定,根据其个性结构和特征向其说明其个性的优、缺点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促其逐步改变不良习惯和行为。

4.5改善病房环境尽量美化环境,布置好病房设施,保持清洁安静,调整病友间关系,促其友好交往,相互关照。

4.6促进患者尽早适应患者角色,教会其放松方法运用心理防护机制(潜意识中),使其保持精神活动的平衡和稳定。促进患者散步、疏泄、转移注意力及练气功、太极拳等放松方法。

5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除具备有“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利他精神,“增强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职责外,还应具备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注意力,的记忆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稳定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同时对工作极端负责和处理果断,具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语言表达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因此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养[7],加强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8],学习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和医疗知识,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事业心,加强护理技巧训练,深入护理实践,不断总结成功失败的经验,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