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信息技术论文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课满载着时代的需求,满载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除了基本指法,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等方面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创造教学,也就是指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电脑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用中学,为学而用,以用促学。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高中物理信息技术的论文

1对于目前的信息技术和教学的现状进行整合

目前的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也是逐步的发展而来的,就如何在物理的教学过程里实现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全球范围之内展开了十多年的实验.然而所收到的效果却不太一样,随着目前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多样化的教学的需求.信息技术也作为了现在的一类教学的手段,也获得了国/!/内的中学的物理学老师的认可,因此相关的教育工作也得到了开展,还在相关的领域得到了杰出的成果.也在几个方面进行了运用,但这些运用也不是简单的重叠,这类运用还无法将真正的信息技术与中学的物理课程进行有机的融合,因此不能达到的效果,甚至会有一部分的教学上的失误.

2对于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上的运用

2.1可以进行信息的运用,以此来进行物理现象的模拟,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

对于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情景的设计,对教师来说,将模拟实验进行新课的引入,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对学生而言,在兴奋的过程里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也可以进一步的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一步提高.物理的世界里有许多的事物是人类的肉眼所能够触及得到的.很多的现象就算借用了的仪器也很难查明.但目前可以进行多媒体电脑来仿真和模拟,也可以将一个没有办法看清的现象进行呈现.这一现象过程的明显效果也使得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进一步的加深.在现在的教学过程里,还可以进行信息手段的利用,这样就可以将在日常中较难展现的物理现象进行合理的演示,这样不但能进行学生视野的拓展,也可以进行学生视野的认知,进行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的激发和升华,也可以运用理论进行物理现象的实践.

2.2进行信息技术的利用,对物理的实验环境进行仿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

物理学也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这个实验也可以对物理的学习进行贯穿,对物理的学习规律也能在过程之中进行限制,这一实践的结果也不会被得到广泛的承认.实验的结果也有很多都会和实际的情况不相符合.再加上实验室之中有许多的规章制度进行限制.还担心实验会发生一定的以外,或者造成实验仪器的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也会限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还会限制住学生对问题发现的范围.使得学生更照本宣科.而多媒体电脑则会超脱许多的限制.对学生来说,不但可以进行物理的趣味性的增强,还能进行试验条件的变化,也节约了财力和物力.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培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3对于网络资源的使用,也可以对物理教学的互动,对师生的研究范围进行拓展

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也提供了许多的知识和理论.这使得这类的网络资源的开发也可以提高目前的现代工作者的素质.网络资源还具有许多的特点.这一类的资源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便利,也可以进行网络资源的使用,来实现知识的交互和共享,这一类的共享也会实现知识信息的较大化,以此来打开学生的眼界.对课堂和教学进行优化,对教学的效率也进行提升.

3对于信息技术在物理的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3.1对于教学基本功能的忽视

有很多的青年教师利用了电脑知识的优势,不对教学的基本功进行训练.还有很多的教师一来在互联网的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重视,这些会导致教学的课堂之上有许多的口误和出错,很多的教师在一节课之内,只有鼠标在动.但学生却没有领悟到课堂的精华所在.特别是在物理教学内的解题的灵感和心得.这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打动人心的部分.这也无法进行课件的提前制作,但不能在课堂上被忽视.所以在这个时候板书也是不能免去的,板书重视的表现力也比较强,可以进行随时的写可看,内容也可以灵活的进行删减.这项技能往往也被视作是教师的一个基本的功力,有许多的物理教师将电教的手段作为万能,将直观的课堂操作的实验进行了屏蔽.很多的教师在一个学期之内甚至都不会进行课堂的操作实验.

3.2过于喧宾夺主,对教学的实际内容有了掩饰

对于外观漂亮的片面追求和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是另外一个比较普通的问题,在很多的课件的使用过程之内还会用到音频的材料,这对课件的过分渲染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有一定的分散.过分的对课件的表面形式做了强调,而掩盖了课件的实际内容.这也使得学生的一堂课成为了没有主题的娱乐片,虽然生动有趣,但是并没有对实际的内容进行学习.课件的制作还要讲究从实际出发,要看实际的作用.在实际生活里,我们也要多对实际的功效进行肯定,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多媒体的教学健康有效的进行开展.

3.3教师成为解说员,对教学的两方也欠缺一定的沟通

有很多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大部分都在进行课件的掩饰,像一个解说员,对学生的反馈则无动于衷,许多的学生只能听到教师的声音,却看不到教师本人,在教学的过程里缺乏对师生之间的互动显得枯燥又无聊.

4进行解决的方法

4.1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

在信息技术和物理的课程的整合之内也是信息社会里的新出现的一类进行教学的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在这一类的整合的过程之内,教师还要有相关的培训.要使得教师认识到教科书不是的课程的资源,而且教师也要对课程的有关技术进行整理和加强,对于网络环境之下的技术和理论的培训进行学习和研究,可能的学习资源进行开发,还要进行有创新的利用使得学生可以进行开放互动的学习方面的活动,使得信息技术也可以成为一个理解和探索的平台,而对学生来讲,这类课程的大多数还是让学生自主交流沟通,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和追溯.还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的水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进行加强,唯有对师生的具备的整合进行加强,才可以对真正的意义和信息进行整合.

4.2对于科学合理的设计也是整合的核心内容

对课程的信息整理也作为了一类学习

的有机构成部分,这也主要表现在了对课程的学习活动之内的对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得课程的目标可以更好的完成,虽然整合不等同于混合,但这在对信息技术的强调之前,教师还要对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解,以此来进行学科教学的需求,以此来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缺陷.使得学生课间进行高效的学习,这对学生来讲,信息的技术也作为一个终身都可以进行学习技能和认知的工具,也是设计和整体的灵魂,虽然信息技术只是对知识传递的媒介,但在教学的角度来说,教的是什么比怎么进行教学更加关键,也要对教学的信息手段进行熟练的掌握,还要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解,还要使得教学中的难点和复杂的知识点得以透析. 4.3还要进行全新的课程资源观的树立,使得资源可以被开发

过去,由于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社会资源还没有被纳入到资源的范围,和传统的教科书相比较,社会的资源也是比较丰富的和开放的,还要以具体的形象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及学生可以亲自参与的特点,给予学生多个方面的刺激,对学生的各类感官进行刺激,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使得学生能身临其境,还可以对能力进行提高,对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影响,是传统的教科书所无法替代和达到的.因此,在物理的学科之中,还要对社会的资源进行利用.特别是作为网络资源,还可以使得各类的资源和学校的资源融合到一起,为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提供服务,这一选择具有时代的教育意义.

4.4对物理实验和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行研究

就目前的物理教学来说,对物理教学和实验的关系要有较好的设计,可以对实验的过程和对象进行简化,将不可以进行实现的转化为可以实现的,也对学生的思维有所提高和积极的意义.除了可以参照物理的规律的想象,就不能进行定量的演示,只能作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的方法.但不可以进行模拟实验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平台.虽然模拟实验也是在编制程序的时候将所有的已知作为模型而建立.但的结果也是人为在进行设定.不能对学生真正的研究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在进行很多的实验的时候,会因为条件的不能满足而使得物理的实验失败.这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缺少了真正的参数和安排,这也使得学生的实验不能圆满的进行和完成.在计算机网络之中还有很多的优点,在物理的教学之内还可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对学习的效率进行提高,但应注意使用不当也可以进行信息的超量,还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限制,这也要求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进行精心细致的准备,并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要进行教学的前提和内容的设计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

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他们的求知途径,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也为他们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和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也有助于开发他们更多的潜力。

但有一些位置如果处在偏避的小巷里的网吧,生意至今火爆,原因在哪里?通过了解,这些网民有85%是学生,电脑课上网时,85%的时间又用来聊天或做游戏的,一些游戏迷怕家人知道,不能在家里上网,只好到网吧里上网参战,“过把网瘾”,网吧自然是一些学生留连忘返的地方,这些学生的课外时间几乎都泡在网吧里,成为名符其实的网虫,与“网”共舞,陶醉其中。据统计报告显示,24岁以下的网民占全国上网总人数的55%,在泡网吧的人群中青少年占80%以上。有的中小学生对上网非常着迷,24小时不上网就浑身不自在;有的中小学生通宵达旦沉溺于互联网游戏而不能自拔,给中小学生的学业、健康和精神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不少学生认为,网络上的一切都是不诚实的,因而用假名、说假话、不负责任地胡言乱语成了一种“时尚”。

网络聊天也是他们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他们大量的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在网络上,有学生靠帮别人写作文、做作业赚钱,于是,许多缺乏自律的学生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教师,这就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的认真态度;现实中存在不少学生由于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学习时间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

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你们的身体健康。长期上网会引发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系列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会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学校教育使他们感到学习紧张,压力大;在家中,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他们感到孤独,从心理上说最渴望与同龄伙伴的交流,以缓解心中的压力,宣泄自己的烦恼、孤独、痛苦。在网上他们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喜欢、向往扮演一个满意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的缺憾,不足可以通过网上制造出的虚拟来弥补、满足。

健康上网应做到以下几点:

1.每天上网时间尽量控制在2小时以内(查找学习资料应在大人监督之下)。

2.如发现心理问题应及早寻求专家帮助。比如,与电脑网络分离,根据心理医生指示调整日常生活,同时应用抗抑郁药物及精神疗法等综合治疗。

3.加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分。比如,学校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电脑只不过是传播信息的机器,熟悉网络也只是进入虚拟世界的一种手段而已。

4.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等媒体吸取知识,以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对待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能将成为下个世纪谋生的基本技能之一,要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社会、政府各层面的综合引导作用,形成贯穿各个层级、覆盖各个领域的强大合力。家长和教师应当与青少年一起制定上网规则,分析上网的利弊,并以身作则,坚决不做有违文明和道德规范的网上活动,同时,也要做好青少年上网活动的疏导工作,限定他们的上网时间,向他们推荐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网站,还要经常监督他们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当他们参与不健康、不文明的网上活动时及时指出其危害性,并坚决制止。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浅谈加快普及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个问题

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已经而且必将继续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个国家拥有计算机的数量多少、质量如何以及普及和开发程度是衡量这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21世纪将是计算机的时代,21世纪的竞争,将是计算机水平的竞争。我们现在培养的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人才,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是否兴旺发达。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加快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下面笔者就如何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问题,谈点浅见。

一、思想认识要高起点

谁在计算机教育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谁就在21世纪高科技竞争中处于优先地位。我们要从教育战略高度,从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该把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把它与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联系起来,把它与发展社区经济联系起来。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美国个人电脑平均每5人就有1台。我国现在全国才只有12万多台计算机,接受其教育的中学生只有400万,况且不少地方抓得还不实。如果我们还不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还不奋起直追,我们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二、电脑配置要品质次

在电脑配置上,我们曾经走过弯路,在一些学校配置了中华学习机,结果因功能不全和落后,而被逐渐淘汰了。所以,我们在电脑配置上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国内外电脑发展态势;二是实际购买力。不能因经济实力不足购置低档品,造成人为的浪费。宁可让其发展速度放慢点也要把档次提高点。1993年全国电脑销量调查表明:486占32.2%,386占41.6%,286占23.5%。美国电脑市场以486为主流产品。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中小学配备386电脑好。这样既与发达国家相距不远,又不会因档次低不实用而过早被淘汰,造成浪费。

三、经费投入要高标准

一台386电脑,3000-4000元。一般高中需40台左右,初中需20-30台,小学需12-20台。按这个数计算,一般高中需经费十余万元,小学和初中也要数万元。

这笔巨额款项单靠政府拨款是不行的,但又不能因为数额大束之高搁,解决的办法是多渠道筹措经费,采劝政府补一点,学校集一点,家长捐一点,社会助一点”的办法,坚持高标推投入。原郴州市用这个办法,较好地解决了经费缺口问题,现已有2所完中,3所职中和6所小学购买了电脑,共200余台,还有一些学校也在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上电脑。

四、师资队伍要高水平

目前虽然有不少学校开展了计算机教育,但真正能胜任教学的教师并不多。

有的教师根本没有经过严格培训,就“赶鸭子上架”,结果是教师教的吃力,学生不知所云,没有很好地发挥设备的效益。针对师资落后于设备这一严重状况,我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把计算机师资培训列入总体规划中,严格考核。一是选派有一定基础的教师直接到有关高校培训;二是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应把培养计算机教师当作自己的职责。在全国中小学普及计算机高潮到来时,我们应该有一批数量足够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五、重点学校要高要求

不少的重点中小学根据国家教委1992年颁发的中小学电化教育设备配备的规定,开展了计算机教育。但总的来说,质量不高。为了应付各级比赛,比较注重少数尖子的培养,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教育,这有悖于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初衷。

重点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一定要高标准、高要求,出人才出经验,为其它学校作出表率。

六、软件开发要高质量

现在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十分注重开发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1990-1991年间,美国用于购买软件的总经费达3.5亿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韩国高达1700万美元.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质量要求,应参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坚持高要求。一要大力开发实用性、实效性强的软件;二要加快编写中小学的计算机教材,使教有所依,学有所本,提高计算机教育质量。

七、管理机制要高效能

计算机教育投入大,没有效益是不行的。但效益来自管理,来自严格要求。

首先要把计算机教育列入中小学的基础学科,把它放在与语文、数学、外语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国家的政策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其次要把计算机教育列入中小学毕业会考的必考科目,并计入毕业总分。再次是把计算机教学成绩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计算机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美国人称为“信息高速公路”。有了这条路,就可以迅速传递信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空间和时间发生变化。

为了使我们中华民族在未来的高科技竞争中占有应有的位置,我们必须立足高起点,面向新世纪,加快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在我区小学中,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初步建成高标准的校园网络、标准化电脑教室,计算机课堂教学也已起步,大部分小学已经开设有信息技术课,并开设有计算机课外活动兴趣小组。那么,怎样搞好小学的计算机教学已成为计算机教师们一个必须去面对的问题。

《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1、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知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良好习惯。

这样看来小学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课的学习,掌握具有一般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巧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我认为其落脚点是重视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基础学力的培养。

从平时的教学中我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我认为计算机教学要从学生兴趣入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入手。而学生的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游戏;学生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老师们就要给电脑装一些练习字法的游戏,另外再装一些练习鼠标的游戏,如:WINDOWS98自带的纸牌、扫雷等,这些游戏既能满足学生的爱好、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还有,我校所用的《金山打字通》效果都很好。

2、学生喜欢利用电脑绘画;绘画比较容易学习,让学生从比较容易的学起,而且是从兴趣方面击起他们的求智欲,这是一种把兴趣和学习结合的一种好方法。而且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美的情操!

3、学生喜欢上网;在网络发展的今天,上网成为一种时尚,网吧随处可见,只要家里有电脑的,只要电脑具有上网功能的,家里一般都上网了,所以,学生在校外已经接触到了网络,从中已经了解除到了网络的昧力,他们在校内同样渴望上网,所以网络教学同样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还要求我们教师在教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为己所用。

4、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补充计算机史、计算机人物,计算机界的大事,对学生来,比较的新鲜、有趣,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如:在介绍WPS的时候,我们可以拿WPS与WORD相比,分别介绍他们的发明人,求伯君和比尔。盖茨,从WPS艰难的成长历程中,让学生了解到一个的国产软件的开发所投入的大量时间、精力,财力。,既增强了学生正版软件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介绍微软时,介绍比尔。盖茨的求学经历,和现在的钱财、学生听这样的故事一般都非常感兴趣,你在故事中就可以顺便介绍了世界首富的微软公司的全线产品(从DOS到WINDOWS,还有OFFICE系列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就接受了。

5、字处理对学生来说则是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学校在绘画中,在画中插入艺术字,在上网时给网友、同学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这都要用到文字输入与文字处理,我想将来对学生布置的作业或许可以考虑用电子邮件形式来完成。

所以,信息技术课程中应包含有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

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计算机教师则应结合计算机的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了边讲边练的形式,在应用上采取了边学边用的策略,搞好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肤浅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理论联系实际,为祖国的信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信息技术论文: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论文

一、有效教学概述

有效教学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学习意向,也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二,明确教学目标,作为教师要想使教学达到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以及应该“学到什么程度”;第三,作为教师,要想使教学达到有效性,教师需要采取学生容易接受以及理解的教学方式。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几乎24小时一个变化,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教材跟不上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够照本宣科,要与时俱进,根据信息技术的近期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课、不断拓宽教材内容。课堂效率的高低,与教师教学思路的清晰与否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在熟悉教材、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头脑中的教学思路会逐渐地完整、清晰,这样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了。

2.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情况下才能够设计出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每节课开始导入至关重要,因为精彩的开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愿意参与到教学之中。学生对电脑操作是比较感兴趣的,如果配以教师导入的激发,那么学生的参与热情便会更加高涨。在学习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的状态,这样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3.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任何一节课,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方法是其核心,因为只有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实现任务驱动,主动去探究教师提出的任务,任务驱动法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高效率地开展

1.充分利用富于表现的功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对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授,是对课堂教学效率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板书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传授,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效率不高。但是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其将图文、印象以及动画等各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从而使表达更加直接和具体,学生通过这种演示便能够较为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效率大大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这种方式,将那些枯燥的文字材料通过信息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软件,比如把一些文字性的描述用图像的形式进行演示,这在学习信息技术时最为直观,学生理解也容易。这样一来,课堂效率便大大提高了。2.充分利用交互反馈功能,增强师生、生生间的研讨效果。评价一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还有一个指标那就是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程度。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与掌握,这就需要师生以及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在信息技术课上,一部分教师在进行交流时,还是通过让学生口述的方式进行,而这种互动反馈信息量明显较小,效率较低。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却具有的优势,具有交互性强、反馈信息量大的特点。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多媒体的这一特点,将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通过多媒体进行反馈,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多方位的比较与思考,从而形成某种观点,在思想意识上达成一致。

3.充分利用信息集成控制的特点,促进教与学效率的提高。信息集成控制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大量获取相应的信息,对于信息复杂度能够进行分解,从而使得信息从形象—抽象—形象的加工过程减少,充分表达教学意图。多媒体与电视相比操作更加灵活、方便,这也是信息集成控制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通俗一点来说,也就是其既好看又好用。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多媒体的这一特性对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作为教师,可以考虑将课堂与课外形式进行相互的补充,精选课堂内容,补充近期的信息技术,与时俱进,让学生时刻补充“新鲜血液”。多媒体的集成控制特点,使得教材的增删完善可以由教师来自行进行,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而过去那些传统的教学辅助材料,比如录像、幻灯等因为需要专业人士的制作,往往不能够与时代同步。使用多媒体就能够让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克服过去教学中一些陈旧落后的东西。

4.充分发挥人机相互性强的特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比最突出的优越性体现在实验课、操作技能训练等各个方面,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比如在实验技能教学实践中,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复杂、实验难度相对较大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进行。发现式教学法是充分发挥人机相互性的一种现代启发式教学方法,也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特点来对问题进行设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各种假设,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装入预订的程序中,从而引导学生独立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路。这种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不注重的结果。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而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能实现的。

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性应用的展望

1.不断加强学习,树立正确教学观念。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几乎天天都有新变化,所以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不断掌握信息技术最前沿的资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能力。

2.合理利用资源,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我们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比如有许多的教育网站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课件、课例以及教学软件,这些我们都可以进行下载使用。另外,在一些相关的论坛上我们也可以和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有问题就可以提出,会得到热心的帮助。当然,面对如此繁多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要切忌拿来主义,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那些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的资源来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让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计算机不可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因而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优化组合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技术来达到教学目的,要考虑其是否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请记住我站域名/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运用电教手段实施愉快教育

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愉快教学是要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心境愉快就会学得更好。 实践中,我们从愉快教育的四要素“爱、美、愉快、创造”方面探索了电化教学与愉快教学的结合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渲染气氛,拨动爱的心弦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 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 的共鸣。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 ”学生凝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 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位教师对电教手段的选择运用,贯彻在从设计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展示电教媒体时,其高尚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爱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领袖对师长对同辈 的爱、对集体、人民和祖国的爱。爱的真谛是爱人。被爱只是一个起点,它需要扩展。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拨动了学生“爱”的心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爱”而且也学会了“爱”,即施爱于人。一个人能施爱才能显出人格的内涵意义,才能显出生活的充实,也只有在被爱和施爱中,的人格才能真正显现。

二、创设意境,领略“美”的境界

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而电化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电化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 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

如教《繁星》一课,将雪白的天花板作为幕布,随意调节投影焦距,让悬挂在“天空”上的星星时明时暗,不时闪烁。学生头靠桌子上,向上仰望,眼前出现了半明半暗的星空、无数眨眼的星星,还有飞舞的流萤, 闪烁的航标灯……教师随时稍稍移动画面,让学生产生船在移动、星也在动的感觉。与此同时,播放一段优美的夏夜圆舞曲,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学生不仅领略到了一个柔和、静寂、梦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 美,也从文章的意境中体会到了语言美。

儿童如能沐浴在美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小学语文教材是装满美的宝库,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宝库去感受美、创造美,电教有其优越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 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以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 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

三、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愉快教育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愉快教学就是兴趣教学。电化教学根据自身声象并茂、视听结合 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

一位教师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活动投影片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 。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 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说电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 有效的手段。

四、拓宽视野,开发创造潜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一 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一位教师教《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这位教师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 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 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较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

电教媒体介入教学中,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美感、兴趣与创造力。实践证明,电化教学确实是实施愉快教学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点亮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课满载着时代的需求,满载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除了基本指法,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等方面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创造教学,也就是指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电脑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用中学,为学而用,以用促学。

计算机绘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简易的操作性,使学生情有独钟,并成为儿童学电脑的必修技能。其中Windows中附带的“画图”以其简易清晰的界面深得师生的青睐,然而教师也往往对“画图”感到头痛,因为它对于不规则曲线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它的表现力实在是无法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作为教师却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点,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典型,让学生用有限的功能来创造出奇趣的大自然。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画图”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较易掌握,但不能灵活运用,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后,就应该培养其综合运用的能力了。对学生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记得在一次电脑绘画课上,我想让学生画画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学生面露难色,觉得用这些工具不够用,难以画出真实的物品。于是,在教学中我摸索了一些富有趣味的实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下面,我就这些实例来谈谈如何发掘电脑绘画教学中的创新因素。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这样一幅图(图1-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谁能用几秒钟时间完成。大部分学生从常规思维出发,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时间,画出的“月亮”还不够理想。可是有些同学却突发奇想,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把它覆盖在另一个圆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部分就成了(图1-2)。这便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于这类同学,我表示了欣赏的态度,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创造性地看等问题,能发表你独特的观点。

通过以上的小练习,学生兴趣倍增,纷纷跃跃欲试。我出示了第二个小练习(图2-1),并说:“同学们,你能在5秒内完成吗?”。在这近乎不可能的目标驱使下,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活跃,思维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学想到了这样的方法:用红色画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圆,并相互交叉,然后在下边画两条相交的切线,用填色工具填上红色就可以了(图2-2)。也有同学采用了复制翻转等方法(图2-3),真是各有千秋。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生活中的物品也正如以上练习一样,只要你以创造性的眼光来看待它,使“画图”工具真正为你所用,那你一定能画好它的。接下来老师出示了一个古式的花瓶和一个碗,请同学们来画。有了以上的经验,学生很快找到了具有创造性的方法,画好了花瓶和碗(图3),有的加上了桌子、窗户、地毯等各种家具,俨然成了一幅“我爱我家”的命题创作画。当学生的创造思维萌发以后,老师所要做的就是稍加点拔和保持它的热情,然后就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创造的喜悦与快乐吧!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燃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克服了学生电脑绘画中的畏难情绪,使学生真正成为了电脑的主人。

看到这里,你也许不会再为“画图”的表现方面的局限性而头痛了吧!作为教师,你只要善于从教学中发掘出富有激发创造性的点滴,并将它有组织地付之于实践,那么你将轻松地点亮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自然千姿百态,然而,只要您以创造性的眼光来看待它、把握它,那么它将成为你笔下最美的素材!

研究性学习在新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

“ 研究性学习”是在时代的呼唤下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超越,它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学生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人们早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影响,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这氛围中去奔放、去创造。

例如,在教学《小括号》一课时,在认识完“小括号”后,我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比赛,看是男同学做得快还是女同学做得快:

男生:20+12+8 13+6+4 15+7+3

女生:20+(12+8) 13+(6+4) 15+(7+3)

结果肯定是女生做得又对又快。男生们急了,忙找出失败的原因,说:“老师,不公平,你给女生做的题都是可以先算出整十数,再来计算,肯定算得快了?”女生一听,也不服气地说:“那你们的题也可以先算出后面两个数的和,再来加前面的数,照样可以算得很快。”这时男同学们输得心服口服,发现了原来加上小括号可以使计算简便。说:“老师,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再让我们比一次吧。”由此可见,在课堂中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疲劳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

再如:在教学“看钟表”一课结尾时,给学生讲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里面住着一只小熊维尼。24小时,小熊睡得正香,铃铃铃,铃铃铃,一阵铃声把小熊给吵醒了。小熊起身看了看钟,(教师出示一个6时20分的钟面)说了句:‘才4点多,一定是闹钟出了问题。’便把闹钟的开关放到了关的位置,又接着呼呼大睡。过了好一会儿,小熊起床一看,太阳已经照到屋里来了。于是,急急忙忙往 学校跑去,到了学校,已经开始上第二节课了。你们知道小熊为什么迟到吗?”本来学生在课的后半段已经有些疲劳了,可一听到这个故事,学生的情绪高涨,非常感兴趣地讨论起来了:这个小熊可真马虎,它肯定是把表的时针和分针给看反了。由于学生的印象深刻,在做练习时,全班无一人把时针和分针看错。

二、加强实践,拓宽思维。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动手实践,拓宽思维。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教学“元、角、分”时,我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买东西”,让部分学生当营业员,其他同学作顾客,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说说卖的的过程和买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在活动中掌握了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接着,教师提问,用人民币买东西大家都会,那你们知道人民币有哪些单位?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学习,马上就可得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这样,学生凭借实践活动提出的条件,通过自己的探讨、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这种由师生共同创设的双边实践活动的氛围,学生参与程度高,全班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有效的挖掘和体现,从而培养了学生展开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意识。

三、授予方法,体验成功。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首先要树立信心和勇气。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其次,教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的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创设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长此以往,学生就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四、合作交流,与人分享。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也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如果此时再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就能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障交流的有效进行。一般说来,同类型的几道题,小组成员先每人做一道,然后互相交流,让人人都得到练习的机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整理书包时,让小组合作,按一定的分类标准拿,结果,一个小组中,有的组员拿数学书和数学作业本,有的拿语文书和语文作业本,其余拿非语、数书和作业本;还有的小组,有的拿大书大作业本,有的拿小书小作业本…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调动了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合作得以有效进行;在题目的答案多样时进行合作交流,能拓宽学生的思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五、联系实际,综合应用。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尽可能让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在认识了物体和图形后,我设置学生回去观察周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状的,并想想这些物体可不可以做成其他形状,为什么。学生完成这个作业热情很高,并且得到了多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说,冰箱的形状是长方体,也可以做成正方体的形状,但正方体的冰箱不如长方体的冰箱有优势,长方体的冰箱占地面积小,容量大。有的学生说,水杯的形状是圆柱体,如果做成其他的形状就不好拿。还有的学生说,我想设计一个球形的电视,使坐在哪一个方向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这项作业不但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更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在学习6和7、8和9多数的认识时,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6和7,8和9的数据,并制成剪贴图,上课时相互交流。学生写的写、剪的剪、画的画,不但信息量很大,而且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了认识钟表后,让每位学生设计安排一份寒假作息时间表,既运用所学知识,又教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六、留有空间,自主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如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或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到的,而更多的则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研究讨论解决;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让学生自己去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割一割、补一补;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更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机会,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索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让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摘要] 作为信息技术课程,在信息技术高速更新换代的时代,我们的信息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合作,善于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二、明确合作小组的分工协作,;三、建立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四、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品质, 这样才能进行多角度的探索、尝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分工协作、平等、和谐、民主、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信息技术课程,在信息技术高速更新换代的时代,我们的信息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合作,善于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这种背景下,我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到我的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本人在进行《多媒体幻灯片创作》教学中的探索,浅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要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小组合作成功的关键。有的老师只是简单根据座位的安排,同桌或前后组合作,而不顾及学生的性格、学识、能力、家庭背景等因素,小组中有时只是一两个学生合作,那些学困生坐着不说,有时小组成员性格不和,不愿合作。而我在本教学内容组建合作小组时,小组成员控制在4-6人之内,我先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然后我再综合男女生心理与生理差异、能力与智力差异及个性与气质差异等方面情况,以及结合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所掌握的哪些同学演示文稿操作水平高些、哪些同学富有创意、哪些同学语文水平好些等各方面的能力知识水平进行更加合理的调换搭配,更有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提高合作效率。如:小组间既要有男,又有女,既要有能力强的,又要有能力弱的,既要有性格内向的,也要有性格外向的。当然有时能力强的学生对学困生的帮助是有限的,我们也常常看到能力强的学生津津乐道,而学困生却默默无语,但通过我们合理搭理,优劣互补,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闪光点,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这时我们也可以组建各方面相差不大的学生,让他们有“共同的话题”,他们合作时同样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在五年级学生创作综合多媒体作品时,考虑到需要多种综合技能,而单一个学生可能存在某一方面能力的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了解把各个方面能力较好的进行分配组合,力求每一组都包含有美术、语文水平、资料搜索、幻灯片制作技能等各方面的同学组合起来,这样,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组成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拍档”。

二、明确合作小组的分工协作

小组合作就是要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达到化,因此合作小组的运作好坏与否都直接影响着教与学的最终成效。由于组员的学习能力不同,有的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故而为了防止合作小组变成好的学生的个人行为,中差生只能做听众、当陪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所以一定要明确分工,让学生各司其职,各显所能,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这样合作才有章可循小组,所以我在本节演示文稿创作学习中,结合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是分工负责,如有的同学操作水平高些,可以作为主要创作者,有些同学语文水平好些,可以担任资料搜集整理工作,有时同学操作能力较弱,但对绘画有一定兴趣,可以作为美工角色,目的就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为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如在综合多媒体制作中,由于组员里包含各个方面都较好的同学,因此各组都分配好各自负责的任务,同组间以某一方面好的同学为主,其他同学配合,这样各人有各人的发光点,各人发挥各自的优势。因此在活动中,一定要明确合作小组内各人的分工,每人要各司其职。让他们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好的学习效率。

三、建立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思想的贯彻一样,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虽然小组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才是真正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因此我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创作时,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当中,真诚地和学生探讨问题,如这个演示文稿怎样排版好些呀,图片放在什么位置较美观呀,可以添加什么的特色内容等等,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倾听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不时对合作得比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一些小组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好的点子和好的想法及时进行鼓励支持。只要教师给小组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展开合作学习,使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就会撞击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乐趣和带来的成功感受。

四、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因此我在合作小组评价方面采用“综合评价”,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因此在“综合评价”中我设置了两部分的评价体系,一是组内之间的评价,作为一个合作群体,能否做到合作无间,能否做到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价值,组员间能否互相激励,互相促进,以团队为整体,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便会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带动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而战。二是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成立合作小组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发挥团队协作的基础上,以异成绩完成任务,因此小组合作的作品优劣就成为组与组之间评价的核心。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这样, 通过小组合作模式,解决了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兼顾个别,使每个学生都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点,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打造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编辑:圆圆)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CAI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简称CAI)也层出不穷,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目前市场上流行的CAI并没有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究其原因,现有的CAI大部分都是由软件开发商牵头结合若干特级教师进行设计,以光盘形式承载,出于商业利益全部加密处理。这些CAI虽然体现了某些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但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模拟出静态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而具体的使用者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教学情境,由于CAI的“封闭性”,使用者无法将自己的教育思想,结合动态的教学环境加以体现,因此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CAI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五点。

一、CAI应符合教材的需要,具有明确的教学性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是为了解决传统教学媒体无法再现以及较难解决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是为了优化教学结构,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是为了满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多层次需求。多媒体技术利用它不受时空、微观和宏观的限制,将教材中难以理解、难以再现的具体事物的过程再现于课堂,让学生由抽象感知到具体感知,上升为理性的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这就要求CAI必须具有教学价值。课件的教学性主要表现为课件的教学目标、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表现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必做到如下几点:

1.课件内容的选择。使用课件的任课老师,在进行课件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吃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的接受能力等特点,尽量选取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或没有演示实验,传统教学中一直采用单一教学方法的内容,如波的传播、地震的再现、星球的运动和有害的化学实验等;

2.设计的课件应当与学习的内容进程一致;

3.必须要有任课教师的共同参与。CAI的最终目的是将任课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加以表现,有任课教师的参与,可以更好的体现教师的教学策略,同时任课教师可以细致地掌握每一个环节,以免在课堂出现操作上的失误,而影响教学,也可培训这位教师,提高他对计算机的兴趣;

4.优化CAI的组织形式。CAI的设计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化的一个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在一个假设的静态情境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进行的设计,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想法、有个性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即时的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环节需作适当的调整,这就要求CAI的设计在组织结构上尽可能地留有供教师发挥的余地,内容的设计尽量采用模块化设计,将每一个知识点设计成可供任意调用的模块,方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情境进行调用;CAI的演示既要有连续演示,又要有分步骤的演示,连续演示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分步骤演示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调用;利用CAI来演示的知识点应力求是传统教学媒体无法实现的、动作要求较多、用语言无法描述清楚的内容,并不是所有内容都有必须利用CAI来实现。应记住CAI在课堂中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应过多地使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科学性原则

教师利用CAI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在知识的表现形式就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CAI的内容应能正确反映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原理和规律,不能有违背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的内容。对所引用的视频、数据、图像、文字要真实、、结论要科学合理,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有些CAI在对几何图形中的线段的尺寸进行标注时,不按照标准的标注方法进行,而随意性地将尺寸写于线段旁,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尺寸的标注随便性的概念。在给CAI配制画外音时,应注意语言表述的规范性,引用名词、术语的性,笔者听过一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课,内容是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课件中有一动画用来展示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度,并读出该角的度数。配制的画外音中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只能用量角器的0刻度线对准角的一条边,才能量出角的度数。我们知道用量角器度量角度的方法有多种,而这里用了“只能”两字将其它的多种方法抹杀了,而且也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艺术性原则

CAI是由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和文字等多种媒体组成,这多种媒体具有不同的艺术感染力,它们的有机结合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播放,形成美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能使学生保持兴奋的情绪,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获取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应注意以下三点:

1.色彩美

图形、图像的色彩是通过人们的知觉来感知,是人们对某些色彩进行感受时产生的愉快的感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对各种色彩的感知程度是不同的,红色和黄色被感知的最快,白色最慢,因此在对图形色彩的应用上既要考虑色彩对人的感知影响,又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如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使用的课件在色彩的运用上力求鲜艳,对比强烈,给学生以强烈的感观刺激,使学生较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利于知识的吸收;高年级学生用色应趋向为柔和、沉静,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已形成较系统的感知觉,需要外部条件的强烈刺激,就能形成表象。

2.音乐美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能表现和激发人们的情感。在CAI中适当地将优美的音乐根据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利用音乐的感染力,使学生在美的旋律中探索知识。逼真合理的音乐可能丰富图形、图像,增加其真实性和表现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如暴风雨来临时的雷电声;动物的鸣叫声可以激发学生探求大自然的欲望;给古文、古诗歌配上适当的古典音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渊源,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3.语言美

在CAI中语言起着补充画面内容,帮助学生思考,丰富教学内容,加深理解的作用。由于语言是抽象思维的表现形式,因此在CAI设计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不同的设计。心理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学生所具有

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低年级学生使用的CAI应避免使用大段的语言解说,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设计各种角色,如小动物、小导游、小主持人、小记者等,让这些角色当解说员,在课件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要注意语言的、童真,声音要吐字清晰,语调快慢有致,富有感染力,这样的语言美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

四、实用性原则

课件制作力求简单实用。简单性的含义是易学易用,直观明了,操作简便,可通过鼠标对界面进行直接操作,操作者不用记忆任何命令,能做到一看就懂,即上即会。

1.界面设计注意趣味性,可使学生“寓学于乐”。为了突出重点,可以将重要内容的关键词、字、句等处理成热键、热区、高亮区等,与背景形成较大的反差,便于学生迅速地识记。但应注意,在一个界面上有太多的色彩类型或是太多的动画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忽视学习内容。

2.CAI的设计绝不能用文本来进行“课本搬家”,过多地阅读文字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对于文字尽量使用表格、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呈现,这种形式远比单纯文本更有效。

3.反馈设计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在CAI中设置一些文字、精选一些典型画面或设置练习可较好地实现反馈设计。对于纯演示型课件,并不提倡加入反馈设计,因为这种课件的使用者为教师,而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在课堂教学这个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而课件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工具,并不能代替老师。对于网络型课件,由于使用者主要是学生,因此进行反馈设计,可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做出适当的调整。反馈设计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方式。如声音反馈(掌声、鼓励性的语言等)、图形反馈(奖励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小红花等)、动画反馈(演示具有幽默感的动画片段)、游戏反馈(让学生玩能启发思维的小游戏)。精心设计反馈的视听形式,不断鼓励学习者,使学生在心理上愿意与学习内容相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经济性原则

课件的设计本着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时间,办更多、更好的事,制作更多、更好的课件的原则。

1.收集素材。课件设计中工作量较大的是准备各种多媒体素材,课件设计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收集整理一切可利用的资料,如各类图片素材库、动物图库、声音素材、动画素材等,在设计课件时,就可充分得到利用。获得现成可用素材可节省财力、物力和缩短时间成本。现有可用素材获取方法:

市场上发行的VCD、图片资料光盘;

电视、录像带上可用资料;

现有课件中有效媒体;

期刊、报纸、教材;

Internet中的素材资料库;

在设计课件时,尽量考虑经济效益,可用简单静止图形,就不用复杂图形;可用现有录像,没有必要花大力气来制作一个不成熟的计算机动画。因为人的心理是遵循简化原则进行信息加工的,教学动画以简单为好,可减少成本。

2.课件的容量。课件容量有大有小,关键是必须有效。用几十MB或上百MB来展示一个问题,并不比几百KB更有效。课件制作完成后,为了安装和移动的方便,尽量使课件小而灵活。如对图形可进行压缩和转换格式处理;声音文件尽量避免采用.WAV格式文件;可用动画展示的问题尽量避免视频的出现;也可采用分散知识点的方法,将各知识点用小课件形式加以呈现。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新谈

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好似沉默于课本的操作中,但通常在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结束后,学生的90%总感觉到一无所获呢?学生总是对今天所学知识明天再说起时总忘却的太多呢?就这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彼人作以如下小议:

(1) 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自学”即学生自主的学习,而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教师应努力做到一个临时顾问的角色。这样做是因为,给学生留足个人空间,在自己寻找课本知识的时候,不因有教师的引导在思维上有太多的禁锢,学生就会对课本的上的操作有所探寻,会经常性的提出一些课堂中与教师认为的“重点”不同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样无形地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一些所谓的重点,在这里就可以放弃了。

(2) 学无定法,教无定式。一切的学法与教法无非是达到学生所有所获、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目标。在课堂中尽量的让学生走上学的最前列,无论你所使用的是启发式、探究式、兴趣式等,学生应该对学习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最首要的了解,因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学生思维的方式不一定与教师的相同,而某一固定的教法和学法往往有一定框架结构,于是教师常常提醒学生进入相应的“目标”,而为实现教师所谓的目标,课堂就会一下子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45分钟短暂的时间就会一下被教师占用完。学生走在学的最前列,要求教师在课前对课堂的所有细节做以深刻的思考,以应学生不时之需。例如:某学生在学习POWERPOINT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上机操作,然后将两节课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在专门的一节课中解决,学生操作了,有了许多发言的权力,教师则成了其学习的顾问,当第四节课学生上机操作时,学生就会及时的对教师的解答进行验证。当POWERPOINT学完之后,回头我让该学生替作了一节课的课件,学生能够运用自如,而且有些方面,是我使用常规教学法所教班级学生根本就不会操作的。

以上小小见解,在我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很多次,而许多人认为:此教学法无轨可寻,课堂太乱,让人看了好似一团乱麻。固本人在此只是让大家去尝试一下,感觉一下,是否有价值还请各位同事指点更正。

信息技术论文:教学论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点滴谈

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笔者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发展。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关于学生上网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网络对孩子的吸引,难道就只能是游戏吗?除了游戏,网络应该给孩子些什么?”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刘艳琼提起的话题。据本人对我校四、五、六年级上网学生的问卷调查,约有86%的人上网玩游戏,5%的人上网聊天,4%的人上网关注影视偶像动态或其它娱乐,5%的人上网查找学习资料。由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不成熟,意志力较差,对各类诱惑缺乏免疫力、生活阅历肤浅、缺乏美丑善恶的判断力等特征,因此,青少年上网的时候,很容易沉溺其中,不少学生流连于网吧,冲浪于网络,迷恋于游戏,浪迹于聊天,倾情于QQ,有的学生因此而荒废了学业,荒芜了生活,由此引发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这让不少的家长操碎了心,不少老师无比的困惑,众多媒体、专家以及各类社会人士对此忧虑万分。为此学生家长、教师谈网色变,严禁学生上网。

我认为我们的家长、教师应辨证地看待学生上网。为了让孩子学习网络知识而对其上网采取不闻不问的放任态度无疑是饮鸩止渴,但因网络带来的一定的弊端而抵制网络或杜绝网络又是一种因噎废食的行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应兴其利,去其弊,让网络成为我们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好帮手。以下是我对学生上网所采取的几点对策:

一、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计算机是一种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也是一种娱乐工具。目前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网络游戏的热衷。虽然有益的电脑游戏对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等有一定的帮助,而且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把电脑游戏视作计算机应用的全部,沉迷于此则只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们在游戏中往往是被刺激的效果、精美的画面所吸引,而对其中的思想性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目前社会上的许多游戏实际上不是为小学生开发的,其中许多血腥、暴力甚至色情的场面对他们是有害的。这时,我们要教育学生,现在还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作为高级的游戏机。另外,还可以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同学,如果你想自己编出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戏软件,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软件设计师。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如全国第三届电脑制作活动中来自广东南海的卢信是14岁的初二学生。他的作品《越算越快-人类计数的发展》获得了此次比赛初中组电脑动画一等奖。这件作品就是采用游戏过关的新颖表现形式从而脱颖而出的。正如卢信所说:“电脑游戏给了我许多启迪,每次找到过关的窍门后,我就试着从游戏中去研究它的程序设计,再按照原来的程序编出更的游戏程序。”

二、小心谨慎网上交友

现在网上聊天交友已成为青少年的一种时尚,迷恋网络交友是自然的。但是,有些学生因迷恋上网影响正常的学习,学习成绩下降;有的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往,影响了现实生活中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流;有的甚至陷于不切实际的网恋而不能自拔。所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看待网络,正确处理虚拟和现实的关系,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网络交友本无可厚非,但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很多学生上网交往时,习惯说假话、空话,有的对在聊天室或留言板上吵架骂人津津乐道,故意欺骗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你不骗别人,别人就会编你”成为不少学生网民的共同心态。从我做起,真诚交往,把网络变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途径,是学生们应当树立的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也是网络教育应有的责任和任务。

三、合理取舍网络信息

在青少年阶段,主要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通过互联网络,孩子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

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其危害不亚于网络游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更好地取用网络信息。经过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怎样用?”的问题了。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专开放给学生们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四、努力规范网络行为

由于学生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操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交流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已经不足以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因此,经常会发现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正常”行为。

例如“挟持同学”做违背自己主观愿望的事。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高,他们通过网络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破坏别人的工作和学习。又如“投票评选”,评选网络作品或文章,传统环境下的评选,可以正确反映出大部分投票者的意愿;若通过网络投票,有些同学不遵守规则,一票多投或多票一投,这样就未必能真实反映出广大同学的意愿。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我们要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很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现在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账户里取一笔金钱;现在可能只是恶作剧,删除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 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对于以上这些行为,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五、注重学生身心健康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日趋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开始萌动和发展,同时,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很容易走极端。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其社会压力,也有情感方面的需要,如渴望友谊、渴求被了解、被尊重,希望获得成就感。一些孩子(如一些后进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慰藉,往往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心理。这就需要教育者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甚至可以利用OICQ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从成都电子科大制作网络虚拟主持人“江灵儿”的创意得到启示,虚拟一位能够被孩子们喜爱和信任的“知心小姐姐”,其幕后工作则由广大的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经验的教师担任。由于OICQ是一种利用对话框(也可以进行语音聊天)进行非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彼此都是陌生人,交谈双方都是平等的,没有利害关系,也没有隐私被曝光的顾虑。在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谈氛围下,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敞开心扉,教育者则较容易找到孩子的心理症结,并开出良方。于是,当“知心小姐姐”被当成值得信赖的朋友时,几句善意的劝告可能会胜过平时教师几个小时苦口婆心的正面教育。

六、控制非法信息侵扰

要控制非法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侵扰,首先要堵住恶流的源头,通过健全网络法律的建设,来保障网络的正常秩序,目前世界上几乎还没有一部完善的网络法规,网络秩序主要是社会道德的约束力来维持。作为孩子的师长,除了呼吁加速网络法制的建设外,要利用自己的威信,严格执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另外,在技术上进行必要的堵,就是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使孩子在一个相对纯净的空间里免受毒害。如国家安全部监制的“学生浏览器”,能有效地将大多数不健康的内容屏蔽于浏览器之外。另外,可以运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软件,如,“青少年卫士”、“网络过滤王”等软件,同时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里的分级审查中,分级功能可分别从暴力、裸体、性和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还可以在“许可站点”设置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或无论如何分级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

总之,如何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是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应当联合起来,给予足够的重视。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个案分析--网络互动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的体现,一个方面在课前的准备(包括教学设计、资源准备、课件设计等)上,另外一方面在于上课时对课堂的控制。而网络互动本身又存在多种互动类型,其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创新是模式转变的亮点与难点所在。

实施网络互动模式,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与更有意义,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备好课本,而且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资料用以制作网络课件,这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等,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有机的整合起来,运用到局域网中得到高速的传输。

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设计要在课件的制作中体现出来,对学生在利用网络课件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作出适当的预测,并且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课件进行精心的设计。而网络氛围下,教师可以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材料的整理与加工,在参与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的对新知识已经有一定了解。

网络氛围下,电脑教师对教学的控制有很多方法。利用网络课室操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或帮其寻找学习的伙伴,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及时补救。利用自制的课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自主探索,进行合作学习与讨论,提出学习目标与课堂作业要求等等。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尽快了解老师对学习的评价。对课堂气氛的调动与控制以及其它控制。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扩大学生的知识摄取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减轻学生学习的身心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等等。

问题:一、教学目标如何实现的问题。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何避免网络迷航而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何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已经实现了教学设计的认知、情感以及动作目标?

相应对策:在线测试(目标测试):精心设计的问题陷阱、具有挑战性的测试题目(游戏)、生动活泼的激励画面、体现教学目标的测试内容等等,让学生在测试中可以重复学习基本内容知识,达到认知方面的目标。

问题:二、聊天室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网络上的讨论组是自由的聊天空间,如果教师使用得当,它为教学提供了方便的讨论与共同探索的气氛,如果使用不当,它则为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提供了随便说话开小差的机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相应对策:这其实正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显示的时候。教师要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出现问题即使的控制,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进行讨论。教学系统平台的主要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教育的误区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教学中也沿袭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起来,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应有价值。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中频频接触计算机软硬件,占据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同时,具有指挥棒作用的信息技术会考中的题目也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软硬件操作的熟练程序,这就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

误区一 技术学习是教学目标

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

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技术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的软件,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

在这方面有一些反例,如社会上有些人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盗窃网上银行、制造病毒、成为黑客攻击网站等,这些现象如果没有引起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充分重视,在教学中未能有意识地对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难免会产生新的计算机犯罪。例如:有的老师在讲穷举法时,提到可用此算法编写破解密码的程序,立刻有学生问能不能编出破解取款机上密码的程序。可见对信息的理解、评价和正确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误区二 计算机是门独立学科

由于存在“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及应付会考等原因,部分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意识,这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大误区。信息技术课应融会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渗透,教师的这种意识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最近,我听了几节信息技术评优课,同是讲Word中的自选图形,一位老师只是把课本内容讲完了事,另一位老师则是用自选图形绘制了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各种图形,如物体受力图形等,显然,后一位老师深刻领会了信息技术课的内涵,将这门课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通过这节课不但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也能联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如果计算机老师都能像这位老师这样,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又如VB程序课,一位老师只讲了课本上的几个例子,另一位老师则讲了如何用VB编写一个打印数学上的正弦和余弦函数图形。从课堂气氛和课后效果看,后者明显好于前者。

其实,很多老师也知道计算机不过是一种工具,学习它的目的是希望能利用它更好地获取信息,掌握更高效的手段,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各学科知识。

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扩大知识面,提高各方面素养,不断接受新知识,深化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尤为重要。同时,教师应加深对信息技术教育根本目的的认识,信息技术应该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不能仅以技能培训为目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