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致力于发展经济与科技,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要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笔者认为,企业还需优化管理系统。本文就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进行简单的阐述。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系统论文

1施工企业集成化综合管理系统

当前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普遍落后,其重要原因是施工企业自身是一个复杂系统,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实施、轻规划,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特别是未经过系统分析,建设出的系统与实际管理脱节,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未切实发挥其应有价值;平台建设后,缺乏应有的运行管理机制,最终造成各应用人员疲于应付,系统形同虚设。集成化管理是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把信息论、系统论与工程论有机结合的一种整体化管理模式。这种“集成”不是有关知识门类及各个部门的简单叠加,而是以系统工程为基础,实现知识门类的有机融合,经过各个部门的重组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有机体,其整体功能远大于各个部分之和,是工程项目管理建立和实现知识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当前,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管理研究方向有:①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②项目全要素成本管理;③一体化管理。基于集成化管理思想对施工企业业务环境进行分析,构建集成化的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可将施工企业复杂系统中各个独立的要素统筹纳入企业综合管理系统,使每一项管理活动都能在的框架下进行;监控核心业务过程,降低业务风险;基于数据分析进行系统、业务优化,实现决策数据化,提升决策水平。

2施工企业集成化管理模型

施工企业作为独立运营企业,其经营业务建立在行业法律法规规范、质量体系、环境与安全体系、企业自身运行体制(制度、流程)、施工技术与工艺基础上等。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主体,其涉及的业务活动过程有招投标过程、施工合同实施过程、分包与供应合同实施过程、现场人、材、机管理过程、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活动的组织管理过程等;其经营活动的目标包括成本、进度、质量、安全;其对外业务单位包括业主、分包商、供应商、监理、各政府主管单位等。利用集成化管理思想,从施工企业的业务关系、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生产要素等维度进行综合系统分析,构建了施工企业集成化管理模型。

3系统建设

3.1系统架构

基于施工企业集成化管理模型,针对郑州一建集团管理实际,构建了综合管理系统建设规划,并确认本期建设系统范围与边界、各系统之间的集成关系,如图2所示。郑州一建集团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的原则:①标准化基础数据;②标准化流程;③集成化应用。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目标:①资源整合;②风险管控;③决策支持。本期建设的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包括为:门户网站、人力系统、OA办公系统、项目管理平台、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子系统。下一步将在各业务子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管理系统、商务智能系统等。本次建设的各系统的功能与范围如下。

1)门户网站根据不同的浏览类型可定制化显示不同内容;提供手机网站功能;并提供各内部业务平台访问入口。

2)人力系统分层级进行人员招聘、员工管理、员工招聘、自定义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可实现对人员绩效、单位绩效的任意维度分析。

3)项目管理系统包括经济类业务(投标、施工合同管理、专业分包、劳务分包、机械设备管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等)和非经济类业务(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实现对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业务的整体管理,并对影响工程的重大经济类事项或非经济类事项进行预警。

4)档案管理系统对工程竣工资料进行管理;对单位、个人重要绩效等事项进行记录;实现对各类纸质、电子资产的管理。

5)财务系统实现对集团各类经济业务、项目核算业务的会计核算,并对会计核算结果进行多维度分析。

6)OA办公系统公司办公驾驶舱、员工学习生活园地。具备工作计划于总结、会议室管理、车辆管理、审批业务;并且集成各平台的待办、重要报表数据;各层级单位均可子定义本单位的门户平台,进行本组织层级的员工文化建设。各系统之间的重要集成关系如下:①所有系统均从人力系统中关联账户、人员、组织结构等信息;②人力系统自动关联办公系统、项目平台中个人、单位考核指标;③OA办公系统集成各类常用报表数据及重要链接;④档案系统对各系统需要归档内容进行管理;⑤系统开发接口,目前可集成Project,GCL2013,Office等。

3.2分步骤、分期开展系统开发与实施工作

根据各系统依赖关系,确定各平台建设的先后顺序及模块业务启动顺序,保障平台业务正常进行。建立项目组运行机制,考察并选择内外部项目组成员及平台开发与实施应用推广范围。建立了以周为单位的周计划、周总结、周沟通等制度,及时监督开发实施过程中业务冲突项并解决。平台建设以业务及需求梳理为前提,必要情况下进行流程再造。信息化系统实施难度的大小与公司业务规范、标准化程度有很大关联。标准化、流程化程度越高,实施难度越低,实施效果越好。平台实施与应用推广,充分发挥以点带面、标杆作用,从而让大家在看到美好前景的基础上跟从项目组的计划开展各项工作。

3.3做好培训,构建平台的运行机制

以公司内部实施团队为基础,逐步构建平台运行机制:制度保障(平台运行制度、平台操作手册)、内部团队(内部讲师、业务应用分析人员)等,从而形成良性平台运行机制,保障平台建设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4系统应用效果

基于集成化管理模型,合理设计信息要素,将各项管理工作过程进行信息登记,满足各级管理要求。从业务管理角度,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存储、分析,挖掘业务系统优化价值;从决策者角度,可提供更直观、形象的多维度数据展示形式,便于科学决策。

1)构建多层级管理架构施工企业,一般是2级或3级及其以上组织结构。各层级在各业务系统中因所处层级的不同,关注的业务点均不同。郑州一建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将集团各层级管理需求纳入平台,使各单位、各岗位人员根据业务需要充分参与系统、各司其职。

2)标准化基础数据、业务流程,加强数据集成,提升协同效率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共享使用,保障了数据的性与关联性,实现信息“一次录入,多次使用、共享使用”,例如供应商基础信息、合同信息、价格信息等。通过对各级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严格管控用章、资金等业务风险;并针对各业务单位的特殊情况,提供个性化流程配置。基于标准化数据、流程的逻辑关联,可实现业务联查分析;并且各业务平台之间通过接口进行数据集成汇总,减少重复工作,为多维度综合分析提供支持。提供手机终端审批,便于工程项目现场、出差期间办公;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手机短信提醒等,实现对重要事项的多方式告知。利用多方位、立体式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协同办公、高效管理。

3)实现了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精细化工程项目成本管控风险,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与资金运作效率通过企业综合管理系统,构建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程项目投标、项目内部立项;各类现场物流、人流、信息流的流动;各层级工程质量、安全等的监督;各种外部对接;工程竣工资料等,在企业综合管理系统中均得到体现。将工程项目全过程、全生产要素、内外部业务关系对接等全部纳入平台,实现信息的集成管理;并将项目管理的各级管理职责在平台中具体化、标准化、流程化。通过对过程、要素、全员的动态记录与监控,实现项目的精细化成本管控;基于各种生产要素的精细化成本核算体系,实时监控项目运营成本,定期的成本分析,便于核查盈亏的具体原因,从而不断地从施工技术、管理方法上去改进,提升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资金的运作效率;通过对重点项风险指标的客观定量考核,实现风险预警。

4)实现对各级单位、个人的多方位绩效评估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可以集成记录组织、个人的各类评价指标、活动等。从而基于多维度KPI指标,实现对各层级组织单位、个人绩效的量化评估。开展组织绩效的分析,便于平衡组织权力,通过不断的优化组织结构,提升沟通效率,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监督、有序进行。个人绩效分析,不仅可以为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充分依据和明细路径,而且便于管理者做好计划与分工,解放管理者时间。进而有利于组织及个人目标的实现。

5结语

本企业利用集成化管理思想构建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各个层面和各方面的综合集成,利用科学、系统、合理的制度,保障全员参与,但集成化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只有用发展的视野将各项思维、方法贯彻到企业中心工作中,才会立足于行业前列,本企业还需要随着核心业务的变化及时更新与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的需求。希望本项目的实践能够为其他同类型同规模企业提供参考。

作者:周明军 李遐 单位:郑州市及时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物流企业管理系统论文

1保税区物流管理企业系统设计分析

为了推动保税区内我国的物流管理企业先进程度,在原有技术水平上创立新型的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1.1系统框架设计

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包含四个重要部分,包括物流管理信息系系统、物流监控系统、物流网站以及数据交换平台。在此基础上利用WebServices技术,对所有物流数据进行汇编与技术化处理,从而实现终端数据的贡献,并实现不同用户数据之间的交换,实现跨平台数据传输服务。

1.2系统结构分析

1.2.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在C/S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其主要对象是物流总部与各分支部分之间的信息交流,并实现信息交互。它是物流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系统结构的指挥中心。该系统的目的在于是将不同结构部分内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技术化处理,包括数据信息进行初步的采集,利用不同的传输渠道实现信息流转,最终完成数据的变更,从而将有效数据公布出来,它是物流公司给管理层进行整体性统计与指挥的系统结构。该信息系统内部包含下设的子系统,是在总系统下对不同物流信息进行管理的系统。可以完成对物流信息的初步的统计,并针对不同的物流信息进行规划与收集,从而完成数据的入库、出库等,根据不同的物流信息安排车辆运输,实现对车辆的调度与派送,同时,在此系统结构内部还配置了相应的客户跟踪系统,实现对货物的跟踪,为财务部提供可供就算的业务量。

1.2.2物流网站物流网站是建立在B/S模式基础基础之上的,它是整体物流公司的门户,主要功能在你与实现对外宣传,承载了交流信息,并利用浏览器实现在数据平台上将相关数据进行交互处理,从而保障个人、企业与客户之间信息交互与透明。物理网站可以建立在Web服务器之上,并利用互联网与局域网,将不同客户的信息与物流信息传输到中央数据处理中心上,这样就可以完成对物流信息的贡献,从而为客户提供在线提交功能。同时,利用互联网门户为个人提供相应的功能,并对实时更新物流新闻。

1.2.3物流监控系统物流监控系统是借助C/S模式建立的,它配置GPS卫星系统,将物流数据信息传输到卫星设备上,在通过专用数据传输渠道数据发射到车载GPS独立设备上,从而实现对物流的追踪,并配合物流监控调度中心对物流信息进行现实性监控,调度中心是建立在GPS服务器以及Map服务器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系统。在运载车辆上配置GPS移动设备,将物流信息间断性传输到GPS服务器上,并通过代码分析,实现车辆的定位,在利用专业的信息传输渠道,将实际信息传输到MAP服务器上,借助GIS空间分析系统,制定最合理的配送线路。物流中央信息处理中心根据物流信息与实际运载路线状况分析最合理的运输路线,设计合理配置方案。

1.2.4数据交换平台根据物流空间的本身体质,与不同物流业务的需求,建立Web环境下的物流空间信息系统多层体系框架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数据交换平台与数据交换模式,最终实现不同物流信息在数据系统内部,利用不同的物流信息传输渠道来完成数据交互,它是一种规范性的XML文档。数据交换平台是建立在总系统之下的单独运行系统部件,它嵌入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数据服务器之间,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完成对不同物流单号的确认与委托。信息被搜集进入数据库后上传至数据服务其中,可以利用数据交换平台与Web服务器进行简单的数据交换,主要表现在用户在线信息的传输与浏览。该系统主要利用C/S以及B/S模式,并实现二者的相互结合建构起信息交流框架,其设计是通过WebService技术实现的,通过对不同数据进行处理与收集,完成数据的传输,并在信息凭条内部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内部与外部的相互传输,在信息平台内,完成不同的数据的传输,相比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其效率更高,性更好,并具有内部保密性。在该系统内部,不同的数据之间的交换都需要建立在不同的网点之上,即利用不同网点对区域内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并配合使用外部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因此,网点主要功能在在于将不同的物流信息进行汇编,其处理的数据资料庞大,因此,目前内部有一定程度的因访问量巨大而造成数据传输缓慢的问题。

2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在保税区内部的建立新型的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推动我国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因此,应该借助相应的信息化手段来进行合理有效的发展,是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方向。

作者:林鑫单位: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隐结构

加入WTO后,中国将放开产品和服务市场,企业将面临国际和国内竞争加剧的紧迫形势。只有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深化企业的管理,才能在新形势下实现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本文试就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隐结构谈谈自己的看法。

企业管理中存在隐结构

企业管理系统,如职能结构、领导层次结构,从管理系统角度规定了人们在管理中的层次、地位、职权、义务以及相互关系。这些按行政和法律手段组建的结构称之为管理系统的显结构。它包括企业中的党、政、工、团和公司、科室、班组等,这是企业管理的主渠道,企业通过管理机构群体的功能,组织、领导、教育和激励职工。

但是,企业中人与人之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关系,并不仅限于上述的这些关系。例如一些职工由于从事某一相同的工作和工作岗位上的接近,就会形成一些其他的比较紧密的关系。又比如,一些科室中爱好和兴趣相投的人对待各种事物也会表现出相同的看法和态度等,从而形成一些各式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并非明文规定的,而是自发形成的。由于这些关系对企业管理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并相对于管理系统的显结构而存在,故称为企业管理中的隐结构。

由于显结构并不能穷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切复杂的管理问题,往往满足不了职工社会、心理、物质、精神和情感等多方面的需要。企业管理中的隐结构对企业管理系统功能发挥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这个问题过去未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在深化企业管理的今天,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隐结构的利弊和特征

要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管理结构,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法,强化企业管理,往往会出现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悖;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有章不循的现象并存;职工一方面依赖于企业,另一方面又对企业不满;干群之间的融洽和对立情绪并存等等现象,这些都使企业管理整体功能受到影响。

管理中隐结构的类型,大体上有以下几类:

1.利益型。是以相互利用的朋友式为主要特征,或等价交换,或趋炎附势,你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经济领域中的商品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2.爱好型。所谓志趣朋友,他们的思想情操,爱好一致,象棋友、牌友、花友、鱼友、球友等等,甚至还有酒友。3.感情型。知心朋友,谈话投机,能相互袒露心怀,是友谊深厚的朋友。4.信仰型。即由于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观点一致,导致信仰上的一致。5.亲缘型。企业通过内招、退休顶替等途经,不少职工子女相继进入企业,还有照顾夫妻分居等因素,导致有些企业中有三代同企业、兄弟或夫妻同公司、叔侄同车间;还有的相互联姻、亲缘交叉。亲属群体是家庭延伸的扩大,是企业中归属感最强的隐形群体。企业管理系统中隐结构还存在着师徒、老同学、老同事,同乡等不同类型的群体结构形式。

对于上述的几种不同的隐结构群体,具有以下的共同特点,主要是:规模小,群体内部较多地体现自由意志,一般没有统一的章程和纪律,也没有正规的组织活动,强调情绪和感情的融洽,有一两个核心人物在起重要的影响作用。

隐结构的正反效应

企业隐结构群体的效应并不是全部不利于企业的。我们把有利于企业的效应称为正效应,不利于企业甚至有害于企业的效应称为负效应。企业群体的正效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联络感情和交流思想的场所。群体与家庭都是人们表露个人感情与思想的场所,人的喜怒哀乐、是非议论,有些不在社会组织中暴露,而在群体中,人们则往往不加掩饰地流露和发泄。一方面,一些不便于在正式场合与渠道提出的意见、建议等,在群体中交换意见,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组织领导不能解决的,朋友和同事推心置腹的一番话,倒可以顺利解决。

提供社会援助。当某一职工遇到困难时,从政策规定上看,企业的组织和领导只能同情而无办法解决。而此时,非正式群体就可以向它的成员提供帮助和安慰,职工家庭的非借贷性的额外收入,一般常是群体中好友的馈赠(比如,婚嫁喜事,伤亡病故等)。公司里上下级之间、车间中师徒之间的良好关系,无疑对生产是有利的。

安排余暇消遣。企业文化设施的缺陷和职工文化生活的不足,可以靠非正式群体来弥补,通过积极引导,安排高尚和健康的活动(例如:类比赛等),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调节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如果企业的领导利用群体的正效应进行感情投资,群体就会把领导交办的任务作为大伙自己的事情去办,这有利于企业加强团结,干群一心。

企业隐结构的负效应,其主要表现是:当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不一致时,会促使群体成员产生对抗心理。例如,在公司中发生奖金分配、人员工作安排等问题时,群体成员可能采取对抗、怠工等,假如其中有人不愿这么干,群体就会采取取笑、嘲弄、辱骂直至排挤出群体,既耽误了生产,又影响了职工之间的关系。

在工作作风上,跟人不跟组织,喜欢搞关系学,刮“裙带风”。属于一个群体的,拉拉扯扯,互相利用。不属于一个群体的,互相指责,互相挑剔。不是以真理划线,而是以人划线、以群划线。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参加群体的领导干部,对下不一视同仁,有亲有疏,群体里的一好百好,群体外的一无是处。

定势的影响。由于隐结构群体的感情联系一般比较密切,所以很容易形成一致的心理状态,甚至“团结”得像一个人,产生定势的倾向。如果群体中某一人产生了逆反心理,因为定势的影响,在群体中也就容易形成共同的逆反心理状态。

隐结构的正效应途径

综上所述,既然企业中存在着隐结构的事实,那么,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就要充分面对现实,因势利导,克服其消极作用,发挥其积极作用,共同为企业组织目标服务。

首先,要创造一个使企业成员感到有家庭般温暖的环境。“家庭”对于我们东方民族来说是一个亲切而高尚的字眼,它能起到稳定社会、连接整体和积极向上的作用。隐结构群体成员在企业中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亲人般的关怀,长处有人夸,短处有人抓,难处有人帮,每个成员都是这个“家庭”中平等的一员,都是这个“家庭”的主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才会名副其实,才会焕发出他们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

其次,要用共同的价值观将隐结构群体联系在一起。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尊重群体成员的感情,体谅其困难,理解其处境,关心其追求和成长,使其感到企业是一个可亲可信、大有作为的天地。为了保障群体成员在价值观上的追求,企业还应尽可能做到:1.要有经济保障,使他们意识到他们所化的时间和取得的工作成果会得到合理的报酬。2.要有情绪保障,企业各级管理者必须成为使职工信赖的上级,而且认为他们的工作是值得去努力的目标。3.要重视表扬,群体成员工作得好,就应受到重视和表扬,千万不要轻视“表扬”对职工的激励作用。4.要发扬民主,使他们都意识到进入企业,并非放弃自己的民主权利。他们的意见、建议、忧虑和看法应有权向上级反映而不必担心会受到惩罚,而且,好的意见和建议还会被听取和采纳。

第三,要善于充分发挥隐结构的积极作用。企业内部群体形成并发挥作用的时机往往会出现在一些关键的环节,在这些环节中,隐结构群体容易形成并显示能量,处于活跃的状态。因此,这时候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意识地把这些群体的能量,引导到实现企业的目标上来。隐结构群体有时之所以会产生负效应,其中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纪律和法制观念淡薄,对理想缺乏追求,生活目标不明确,因此加强理解和教育尤为重要。

作者:童英生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2002年第5期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基于ISO9004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创新研究

摘要:按照2009版iso9004建立企业持续成功的管理体系,是基于iso9004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创新,通过在管理过程的体系中有效应用质量管理的原则,从而为企业的持续成功提供保障。

关键词:2009版 iso9004 持续成功 管理体系

0 引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于2008年底推出2008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该标准自1987年推出以来,得到全球企业的广泛应用,目前,全球170个国家/地区的超过95万家组织正在使用iso 9001。它帮助各类组织通过改进客户满意度、提升员工积极性,以及持续改进来获得成功。该标准已经历了1987、1994、2000年三个版本,2008版是该标准的第4个版本,目前已经有许多企业再将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按2008版iso9001改版。iso9004作为iso9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1987、1994、2000年三个版本,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工作安排,新版iso9004标准预计在年内正式,本次换版对iso9004标准进行了的改版修订。2000版iso9004标准的名称是:《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而2009版iso9004标准的名称将改为:《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一种质量管理方法》,目前已dis稿(征求意见稿)。iso9004标准的原意是希望企业能够在按iso9001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以iso9004标准为指南进行持续改进和推广。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2000版iso9004标准还是之前的版本,iso9004标准在企业的应用与iso9001相比要差很多;尤其是在中国,多数企业是应用iso9001并获取第三方认证。而应用iso9004去改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进而建立企业持续成功的管理体系的企业在国内几乎还是空白。

1 iso 9004的新结构与iso 9001标准相比较及主要内容

如果我们将iso 9004的新结构与iso9001标准相比较,我们就不难发现iso9004注重企业更的持续发展。

第4部分持续成功业绩的管理,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公司运营环境和相关方的内容。在这方面是与iso9001不同的。iso 9004除了注重顾客以外,还注重员工、社会、投资方、合作方等各方利益。

第5部分战略和方针,覆盖使命、理想、价值观、战略和方针及其关系。它相当于iso9001的“管理职责”,但iso9004标题更加合理、覆盖更广泛的范围并更能体现实践的做法。

第6部分资源管理比iso9001对应部分覆盖的范围更广,涉及到的资源增加了财务、知识、信息、技术和自然资源,所有这些都是在提供合格产品时必不可少的资源,也是企业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源。

第7部分过程管理比iso9001相应部分“产品实现”具备更强通用性,且范围更为广泛,因为它适用于组织所有的过程,包括外包过程。

第8部分监测、测量、分析和评审的范围与iso9001第8部分基本类似,主要的不同是iso9004的改进要求放到了第9部分,另外增加了自我评估、关键绩效指标和行业基准等内容。

第9部分改进、创新和学习超越了iso9001相应的改进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企业实现持续成功绩效过程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创新和学习。

2 不断监测和分析组织的环境

无论公司的规模大小,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其组织环境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公司管理层应不断地监测和分析其组织环境,通过获得数据和信息来及时识别组织是否可以找到变革与创新的需求,以维持和改善其业绩。公司管理层应建立并应用能监测其组织环境的过程,以收集和管理如下数据和必要的信息:①识别和了解利益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②评估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例如:替代性,竞争性的或新产品的提供;当前和新兴市场和技术;法律法规的当前和预期的变化等;③了解劳动力市场现状及其对员工忠诚度的影响;④了解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的发展趋势和与组织活动相关的当地文化;⑤确定长期发展所需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⑥评估当前的组织和过程的能力。公司管理层通过监测并保存相关数据和信息,以分析它们对战略和方针的潜在影响。

3 确定有关方的需要和期望

常被视为企业利益相关的有:客户、用户、投资者/股东(所有者)、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利益集团和社区。因此,企业应该认识到:

3.1 以顾客为中心,努力理解、满足或超越现有的顾客和潜在顾客的当前需求和未来需求。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满足客户的需要。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识别客户的需求和偏好,及时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3.2 公司和供应商是相互依存和互利的关系,要提高互相创造价值的能力。供应商是向企业提供原材料、资金和人员的人或组织,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障。因此,企业应当努力寻求高质量、低成本和运营的供应商,谋求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

3.3 员工是成功的关键,所有组织都值得重点关注。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微软公司较大的财富是什么?难道是微软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固定资产吗?不是。难道是微软公司的产品吗?也不是。微软公司较大的财富是它的员工们和员工们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智慧。有了这些无价的财富,公司可以不断地创造出改变世界的软件并不断扩大公司的规模。

3.4 树立社会导向的经营理念,统筹兼顾企业、客户和社会三方面的利益。传统的经营理念回避了消费者需要、消费者利益和长期社会福利之间隐含着冲突的现实。社会导向的经营理念认为,企业经营首先是一种社会行为,应与社会整体利益相一致,而不能仅仅局限与消费者的自身需求。

4 建立和保持使命、期望和价值观确保其与相关方的需要期望一致

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可以保障企业不同利益相关群体的目标一致,为目标和战略及资源配置打下好基础。因此,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要考虑:企业这项业务将来如何发展?将来的业务是什么?往哪个方向发展?如何制订公司未来的蓝图,这个蓝图不但自己心里要清楚,而且要和员工进行沟通,甚至和社区进行沟通,和企业的相关利益群体沟通,从而确保其与相关方的需要期望一致。

5 定期监测、分析和审查组织的业绩

为获得在组织内所有层次和所有相关职能上针对使命、愿景、方针和目标的策划的结果,组织的管理层应评审过程。测量和分析过程应用来监测这种过程,因为它可以为组织的有效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测量和分析过程获得成功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关键绩效指标和监测方法。组织内的关键成功因子被称为绩效指标,这些指标使组织能够识别、监督和预测趋势,设定可测量的目标,必要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层应选择关键绩效指标(kpi),以此作为战略决策的基础,kpi应分解到组织内相关职能和层次,以支持高层目标的实现。此外,组织应使用有效的工具收集信息和数据,以用于绩效考核。绩效测量和监测方法包括:①作业场所安全检查(使用检查表),安全巡视;②设备、设施安全检查、监控;③作业环境监测;④安全行为、管理水平的检测、评估;⑤事故、事件、职业病统计分析;⑥产品安全检查;⑦记录检查等。监测与测量活动,都要求有相应的程序予以保障,并与数据有关的信息收集应事先与“过程管理者”进行沟通,告诉工作人员如何进行例行的监测工作,如何使用监测设备、仪器进行维护,如何参照标准进行评价,什么时候把出现的问题上报给上级和相应的部门等。

综上所述,企业持续成功的管理基于质量管理,因此将新版iso9004的要求应用于企业对于企业的持续成功是必要和可能的。我们将上述系统应用于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评价

摘要:柔性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高企业管理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企业管理统柔性的分析,建立了管理系统柔性的递阶层次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进行了评价,从而为提高企业管理系统柔性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系统 柔性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0 引言

在现代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环境下,大量高新技术的引入、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竞争的激烈化和全球化,使得企业的环境变得复杂多变,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一次次的严峻考验。在这样一种生产环境下,企业对环境地变化能够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即柔性,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企业管理的柔性能够缩短企业生产周期,节省劳动力并增强制造能力,还可弥补规模经济的不足,有效的防止决策中的随意性,防止陈旧的管理。具有高水平管理柔性的企业的确在瞬息万变和激烈波动的市场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柔性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企业管理的柔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1,2]。这标志着企业竞争的重点已逐步从成本、质量转移到柔性上。当今世界企业经营管理将逐步进入以柔性为中心,成本、质量和服务等战略要素多位一体的时代。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企业管理柔性的因素,建立了企业管理柔性的递阶层次结构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分析评价,为企业提高其管理柔性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

1 企业管理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企业是个由多要素、多层次所构成的具有经营过程和管理过程的人造微观经济系统,而企业的管理系统则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经营方式、生产技术等多方面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柔性就是要使企业管理各要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按照企业管理内部运动的规律,进行有效组合,从有利于发挥这些要素的功能及提高系统整体管理的柔性。这里为了方便下面的讨论,将企业管理系统抽象为:企业再造、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四个部分[3]。

1.1 企业再造 企业再造的是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这为企业实现柔性管理提供了机会。企业再造的核心是以重整业务流程为突破口,以完整性为出发点,将原来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再合理地“组装”回去,通过业务流程重组,过去僵化的管理体制被打破,组织内部的冲突和扯皮现象减少,员工拥有了自主权,积极性极大提高。即企业再造是在更高层次上确定企业如何对市场做出反应,如何识别潜在市场与创新市场,并在这种识别与创造中重新定位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企业再造的目的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从员工个人到整个组织对瞬息万变的环境的适应能力[4,5]。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的柔性、组织结构再造的柔性、制度创新的柔性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

1.1.1 企业战略的柔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商海中,企业需要从战略目标制定、规则调整到战略实施都贯彻柔性化的理念,才能在运营中表现出很强的应变弹性。柔性的战略观念能使人们以一种更能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管理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这种新的战略观念主要是企业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要真正以满足消费者(客户)的需要作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增强组织利用新技术的弹性;加快新产品开发迅速进入新的生产活动领域,抓住有利时机,抢占新的市场等[6]。

1.1.2 组织结构的柔性。由于传统组织管理模式决策周期长,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不能灵活多变地适应市场需求,建立柔性管理组织结构势在必行[6]。近年来,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工作团队、网络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扁平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比层次结构更具有柔性,它能够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不同要求,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同时,这种组织结构为组织内部成员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组织的运行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1.1.3 制度创新的柔性[3]。制度创新在于以充分的产权和制度设计来降低交易费用。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看,制度创新所导致的产权重新安置和制度设计的效率要通过企业柔性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得以展现。企业要不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改革。这样才能使更新、更完备的企业制度和体制继续被创造出来,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现代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运作的要求。

1.1.4 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所谓业务流程是指一组逻辑上相关联的业务活动,企业依靠这些关联活动来实现预定的目标。重整业务流程,就是要从整体流程出发,先考虑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总过程,找出目标,然后重新分析不同业务流程以及同一业务流程中的各环节的内在关系,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企业管理的较大柔性。

1.2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是指某项新产品从设想、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以及销售一系列技术活动的综合。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的柔性,越来越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提高技术的柔性,才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从总体来说,企业技术柔性主要包括自动加工系统柔性,物流系统柔性、信息系统柔性和软件系统柔性[7]。

1.2.1 自动加工系统柔性是指当作业发生变化时,加工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调整能完成多种操作的能力。还可分为设备柔性、工艺柔性、作业柔性、路径柔性等。

1.2.2 物流系统柔性是指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不同手段将多种物料在设备之间转移的能力。它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在制品库存,并缩短生产周期。

1.2.3 信息系统柔性是指对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所需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并通过计算机及其它控制装置对设备实现分级控制的能力。

1.2.4 软件系统柔性是指企业用计算机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包括设计、规划、生产控制和系统监督等软件的柔性。

1.3 市场营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越来越注重市场营销,促使企业提高市场的柔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3]。市场营销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总体效益的高低,只有搞好市场营销,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柔性,从而加速商品的周转和销售,减少产品积压以及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回笼,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中去。其中主要包括绿色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的柔性与文化营销的柔性[8]。

1.3.1 绿色营销的柔性。绿色营销的基本含义是企业通过营销活动,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环节都应该考虑到消费者、环境及社会的利益。绿色营销是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企业要适应绿色大趋势,以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

1.3.2 服务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是指通过取得顾客满意和忠诚来促进买卖双方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获得适当的利润和公司长远发展。实施服务营销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适应力的现实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技术与经营方式纷纷被仿效的今天,服务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更是有着独特的作用。

1.3.3 知识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代表了一种先进的营销理念,是指企业在产品推销的同时,向社会传播与产品有关的知识、技能,让公众不但从直接的物品使用中受益,还从企业那里得到文化、知识等熏陶。它提倡掌握科学方法,通过向顾客传播知识与技能,变潜在的消费群体为现实的顾客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利润。知识营销将会为企业带来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

1.3.4 网络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是因特网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构,是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它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商务模式,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对现代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网络营销对企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机会,努力开创营销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3.5 文化营销的柔性[8]。文化营销是通过有意识地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的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是站在主动利用文化环境因素的角度,把文化与营销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使文化渗透到产品、品牌及企业形象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

1.4 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工作方法、工作部署、工作业绩和效率与企业文化紧密相关。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又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同时,它又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致胜的手段。企业文化柔性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念及经营理念在动态环境下的不断创新,企业中各利益主体的观念和利益也相应经历调整过程,以期形成相应的企业使命和有利于柔性管理的氛围,即企业文化的柔性越强,就越有利于柔性管理的实现[5]。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的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9]。

1.4.1 精神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等。

1.4.2 制度文化的柔性。企业的制度文化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实际上是对企业职工和企业本身产生规范性和约束性影响的部分,主要包括企业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特殊制度三方面。

1.4.3 物质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生产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主要包括企业的厂房、工艺装备和产品等,它们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2 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评价——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将复杂的问题分为若干层次,逐步分析,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也可以防止对某类问题出现前后矛盾的主观判断[10]。几十年来,它成功地运用于社会、政治、技术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它也适用于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分析评价。

使用层次分析法首先要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称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再把这些元素按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处于最上层的通常只有一个元素,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称为目标层。中间的层次包括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称为准则层。低一层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方案或体现各准则要素变化的指标,称为措施方案层或指标层。在我们这个问题中,目标层为评价企业管理系统柔性,准则层则b表示影响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因素,每个要素的变化又可以用若干项指标来反映,即准则层c,方案层d为不同企业的管理系统。根据我们对企业管理系统的分析,建立其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通过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计算的重要依据。

为了避免决策受个人业务水平的限制,常使用专家评比法或德尔菲法等建立判断矩阵中的相对权重。对两两比较构造出的判断矩阵,要检验其一致性,若不满足一致性条件,则要修改判断矩阵,直到满足为止。另外,在不同时期应根据当时情况重新判断,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首先利用专家评比法建立准则层b各元素对目标层a的相对权重,得到的判断矩阵为4×4阶矩阵。根据算术平均法得到准则层b的层次单排序,即单一权重向量,同时这一权重向量也是准则层b的组合权重向量,记作w′=(w1,w2,w3,w4)t。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准则层c各元素对准则层b各元素的重要程度,得到的判断矩阵均为16×4阶矩阵,其单一权重向量分别记作:

w12=(w11,w12,…,w116)t

w22=(w21,w22,…,w216)t

w32=(w31,w32,…,w316)t

w42=(w41,w42,…,w416)t。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准则层c的组合权重,令组合权重向量为c:c=(w12,w22,w23,w24)txw′

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方案层d对于目标层a的数值,即对各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评价,并得到一个评价值。令企业管理系统i的16种柔性类型值为一个向量:

ai=(ai1,ai2,…,ai16)t

上式中qik为第i个企管系统k元素的评价值,vj为第j元素的综合评价值。

从上可以看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进行评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主观性[11]。这是因为,对不同的柔性目标,不同的管理决策者以及不同的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类型的相对权重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构成的判断矩阵就各异,这取决于管理者或专家的经验、主观判断以及特定的环境。因此,即使对同一企业生产系统,其柔性评价可能也会不同。其次,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是否科学和切合实际,对其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有极大影响。企业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结构的建立一是要考虑问题求解的需要,不同问题其递阶层次结构也将有别;二是取决于管理者和决策者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

3 结语

柔性作为管理系统所应具有的重要特征,它是作为应付动态多变的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与以往对管理系统柔性的概念性、框架性的研究相比,本文研究的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使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构成要素和整体柔性的评价更加切实可行,为评价管理系统基于柔性的竞争力、分析和改善管理系统的功能提供了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系统优化措施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致力于发展经济与科技,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要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笔者认为,企业还需优化管理系统。本文就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知识为资本的经济时代,它把知识作为生产的及时要素,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的结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是不管是传统的经济体制,还是知识经济体系,创新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那么,我们在知识经济时代,该如何创新企业管理系统,优化管理模式呢?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是将知识作为主要的生产力,那么在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就需要对知识进行识别、收集、开发和分解,进而进行储存和利用,通过智慧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一定程度上来说,知识管理是促进经济时展的动力,那么提高知识的生产力,优化企业管理系统,就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前提。

(一)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经济时代下,企业的发展也开始逐渐向知识转化,企业发展的重点不再是经济资源,更多的是依赖知识资源。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只重视对物力生产资源的管理,生产资源主要包括企业的各种机械设备、生产材料以及自然资源等,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并不重视,弱化了人的主动性。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不在一线作业的一些管理企业,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要求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弹性非常大。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为企业的员工创设一个平等、自愿交流以及知识共享的工作环境,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将知识作为主要的发展资源。

(二)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生产方法发生转变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发展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提高生产数量,增加生产总值,而是在注重生产过程的过程中,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性,这些新型的网络经营模式以及虚拟企业,给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带来了冲击。

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措施

近些年,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已逐渐走向成熟阶段,企业管理系统的外界环境,已经走向完善,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对管理模式进行完善。

(一)提高优化企业管理的意识

一定程度上来说,管理是企业的及时生产力,对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优化管理已经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管理模式,已经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此外,优化管理系统,创新管理模式,是企业创新技术的重要部分,只有企业优化管理系统,才可以保障技术持续,快速地向前发展。[1]

(二)重视企业管理的特点,优化管理成果

企业管理成果涉及较多方面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以及长期性的特点,其不是由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部门来决定的,而是由一个大的群体,通过长期的实践来决定的。由此来看,优化企业管理后,管理成果所体现的价值也具有一定的间接性。企业在优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对管理结果的模糊性,会造成企业对自身管理的特点认识不清。这对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管理特点,重视管理成果。

(三)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

在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重点,已经不是经济资源,更多的是依赖知识资源,重视人力的作用。由此来看,员工就是优化企业管理系统的关键所在。企业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管理已经由物向人转化,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这种管理目标的转化,与知识经济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知识经济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员工具有好的知识结构,在工作中有较强的主动性,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二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自身要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且能在企业发展中,激发员工工作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创造力,这也是优化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2]

(四)让企业家成为企业的管理者

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标志,实际上不是所有的企业经理,都可以被定义为企业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能对市场经济形势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生产力的,才可以被定义为企业家。实际严格来说,企业的管理是由经理来进行的,但是优化管理系统的工作,却是由企业家来进行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管理系统优化的重要方面。

三、结语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要想优化管理系统,还需从提高优化企业管理的意识、优化管理成果、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让企业家成为企业的管理者等几方面来入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企业管理系统化研究

摘要:

随着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在控制风险、提高竞争性、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方面遇到严重的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进行,我国企业急需到世界的市场浪潮中去学会游泳,而要生存下来,势必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起科学的管理系统,确保企业健康、持续经营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系统化

在现代的经济发展中,企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很好地促进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组成的主要单位。所以为了我国现经济更加快速、科学和健康的发展,企业势必实现管理规范化的过程,要尽快从创始人独到的眼光、过人的能量、坚强的毅力为支撑的发展方式中实现转变,继而实现管理规范化,实现体系化的运转,就需要建立起系统化的管理体系。

一.企业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性

我国较多企业的创立之初,多数由少数企业领导人一手包办。领导人个人能力超强,但没经受过规范化的管理训练。他们习惯于依照自己的判断,用自认为正确的方法来做企业管理、应对环境。他们崇尚实干,崇拜品质能力,对由大量文字构成的规则、制度,本能地持怀疑甚至抵触的态度。有时不得不建立的一些财务、人事、业务制度,也常常随意打破或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导致规章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而自然规律告诉我们,人终究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学习能力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加之企业规模大了,企业领导人也难以像规模小的时候管理企业,势必会给企业的永续经营带来隐患。为此,要想企业基业长青,建立起规范化的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势在必行。而要建立法治的管理系统,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势在必行。

二.企业管理系统化构建的主要思想与方法

企业的活力最终由企业的目标实现程度来进行体现,而目标的实现得益于理念、目标体系的健康运行,同时目标体系等的健康运行又与企业的职责体系、业务流程、考核体系、薪酬体系等息息相关,最终通过一系列的体系保障,确保员工的积极性而实现企业活力的主体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围绕着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这一主题,拟将整体的管理看做一个系统,并有层次、分阶段地实施,以实现管理的系统化。

(一)构建统一的理念体系

每个企业自创立以来都是独特的,在企业的经营中追求什么、主张什么、坚持什么,以及在这一组织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禁止的,取决于存在于这一组织中的共同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是凝聚企业合力的指明灯,像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企业的战略、战术的制定,特别是在企业生死存亡或企业重大决策的十字路口,给企业领导人及员工予支撑,确保企业在正向、积极的方向前行。构建统一的理念体系,重点需从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使命、企业愿景、营销理念、服务理念、质量理念、管理理念、创新理念、用人理念、团队理念等角度出发,进行总结梳理和宣贯,形成企业的统一理念体系。

(二)明确企业的目标体系

目标是人们在期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达到的一种状态或能够取得的成果,是组织愿景的近期化和具体化。如果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成员就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为组织作出自己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也不知道在组织中应该如何去配合他人的工作。在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情况下,每一个组织成员只能依据自己的判断开展工作。由于不知道组织将来会怎么样发展,每一个组织成员只能依据自己的判断开展工作。由于不知道组织将来会怎么样发展,每一个组织成员能够把握的就是眼前,因此组织成员往往会比较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组织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管理也必然是杂乱的、随意的。要建立起企业的目标体系,首先要确定好企业的发展战略,然后按照企业的发展战略作出企业的阶段性目标,阶段性目标要做到方向明确、目标合理与清晰,分别含括企业的财务目标、客户目标、运营目标、学习与发展目标等。

(三)合理建立职权体系

有了清晰的目标体系,接下来需要落实员工去落实,去落实企业的职权体系。企业是一个组织,由多个细分的部门再组成。如何明确企业的组织架构,并根据自身业务及组织架构的特点,建立起自己的职权体系,分工协作、互相配合,才能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的目标靠某个人力量无法完成,要发挥群体的力量实现共同目标,就要进行分工和协作,而职权体系的重要任务就是明确分工和协作的关系,同时对实现客观的考核、公平的奖惩打下基础。通常职权体系的建立,需从职责分工、权力配置、责任落实三方面来进行,实现的手段上包含组织架构图、部门职能说明书、岗位结构图、岗位职责说明书等来实现。

(四)规范业务体系

与职权体系相配套的是业务体系。光有职权体系,仍不足于支持企业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行。企业的日常运行中,有较多的具体业务,需按照职权分工的范围,明确落实业务操作和完成的过程,确保前后衔接具体、责任明确,以实现业务的顺利实施。通常在落实业务体系方面,利用业务流程、岗位作业指导书、业务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形式,对企业日常的生产运营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规范与明确。在落实相关业务流程中,要本着服务客户的思想,建立端到端的业务流程体系,避免断点和空白点。

(五)建立客观的考核体系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仅仅明确职责和权力是不够的,单纯寄希望于依靠责任人自身素质或自觉性,是不能解决责任落实问题的。为什么我们制定的许多制度不能落到实处,为什么企业制定的流程和表单流于形式,为什么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互推卸责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在制定制度、明确责任以后,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考核监督和奖励机制来保障制度的执行及责任的落实。在考核体系的完善和建立中,要本着明确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运作体系、考核结果及反馈体系的总体思路,就企业考核过程中的考评人、被考评人、考评程序、考评方法、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结果反馈等问题,建立起适合于企业的方法。

(六)配套公平的报酬体系

企业所提倡的理念、提出的目标、确定的职责和制度、考核的结果等,只有与员工的报酬挂起钩来,才能真正为员工所重视,从而影响其行为。报酬是吸引员工的关键,是留住员工的根本、是激励员工的基础。报酬不仅包括薪资、福利、津贴、奖金、股份等物质性报酬,也包括赞赏、机会、职位、荣誉等精神性报酬。在报酬设计的过程中,需因企业的业务策略而决定采用合适的薪酬策略,同时兼顾市场行业水平而定。报酬方案的设计需重点体现出,多劳多得、干得好多得的思想,避免大锅饭。

(七)顺畅的沟通体系

企业的各项理念体系、职权体系、业务体系、考核体系、报酬体系的建立后,无配套的组织内部顺畅的沟通体系做保障是无法顺利实施的。必须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体系,使组织能及时了解环境变化,并因势利导采取恰当的方法,方能使各模块体系系统运转。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起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并不断改善组织的正式沟通,鼓励非正式沟通,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企业管理系统化构建要注意的问题

企业管理系统的7个体系环环相扣,形成系统,如果缺少其中一个体系,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理的整体效果。因此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深刻领会到企业管理是系统的,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问题发生,整合企业资源梳理和完善各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实现模块间的协同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的企业发展中,加强企业的管理,尤其是如何实现系统化的、规范化的管理,需要企业领导人有系统管理的思想,并按照系统管理思想的方法,稳步扎实推进,方可取得更好的效果,以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药品企业管理系统化建设

1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效益是前途”的企业经营理念

在我国市场经济日益活跃的当下,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站稳脚跟的最有力支柱,目前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已经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那么,从理论上说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药品质量应该得到保障,但目前仍有部分药品不能让消费者放心,究其原因,是一些药品生产企业还是在盲目追求利益的较大化。追求企业利益的较大化这是无可厚非的观念,然而其为此所采取的一切措施或方法则必须是合情合理合乎法律规定的,正如俗语所讲的那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将心比心人们就一定会清楚,作为一名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所持有的心态都会是“希望治病,害怕致命”或“盼望药到病除,最恨疗效无用并耽误治病”,这也就是人们对药品质量的殷切期待。因此,作为一个药品生产的企业,一定要把产品的质量问题当做头等大事,要确实处理好质量和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应当明确药品的质量是企业存在的生命之源,如果盲目的舍本逐末,就会使企业变成无水之源、无根之木,也就谈不上发展之道,药品的质量是企业发展之根、存在之本,效益是企业发展追求的果,效益依附于产品的质量而生存。质量是生命、效益是前途,没有生命谈不上发展的前途,这就是每个药品生产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头脑中要牢牢树立的企业经营理念,是不可颠覆的,是不能动摇的,凡是妄图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打坏主意的,都会因为违背自然规律而遭到无情地淘汰,甚至是法律的严惩。

2积极开展四项管理建设,大力强化四者之间的合力作用

所谓的四项管理,就是指“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存储管理、营销管理”等四个方面,这也是企业生产中的四个环节,是决定企业效率好坏的四个因素。强化质量管理建设,这不仅是理念的问题,目的就是确保出厂的产品不存在质量的问题,而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效益的问题发生。强化成本管理建设,就是要解决企业产品性价比的问题。应当突出抓好制度建立的环节以杜绝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应当突出抓好生产资料采购的环节,确保采购到的原材料既货真价实又价廉物美,从而避免资金的不必要外流现象的发生;应当突出抓好生产环节,这其中的关键是抓住药品的成分配比标准不动摇和生产人员管理不放松,强化按程序操作不缩水、不增繁。要认清四方面的建设不是孤立的,二是互相影响互相支撑的关系。影响这种关系建立的因素不仅在于企业的内部结构,关键在于市场因素的强大作用。所以,在开展各方面建设构建相互之间关系的前提在于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详实周密的“母与子”性质的计划,就是全盘考虑各方面的配合性计划,和各方面工作开展计划。

3注重人才培养,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科技是及时生产力,而人才则是推动其实现的外部动力,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一是应当强化内部的挖潜工作。这主要应当做好对象由人力资源的调度和使用。一方面应当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奖励制约机制,用奖勤罚懒的有效办法,较大限度激活现有人力资源的潜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目前,较为成型的措施就是绩效考核,用绩校的办法,解决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问题,激发积极进取的正能量,打压消极怠工的负能量。另一方面是开展必要的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应当在平时中积极发现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让技术较好的人员开展岗对岗、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现身施教,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应当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开展网络教学或微信传递知识及QQ交流经验等办法。应当用于聘请有实际经验或真才实学的外部力量企业帮助开展技能培训,目的就是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实战化水平,推动企业的增产增效。二是大力开展人才的引进工作。企业的经营者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并积极为实现理想而网络所需的人才,在积极开展内部挖潜的同时,应当眼光向外来发现和吸引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厚重的基础。三是应当大胆使用人才。人才不是装饰品,是企业增效的倍加器,因此,在发现人才后,就要为人才开辟发展才能的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有“伯乐的慧眼”、“唐太宗的胸怀”、“水泊梁山的整合能力”,把自己的团队打造成为一只能战斗的团结的整体。

4结语

总而言之,药品生产企业的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构建过程中不仅应当考虑到大框架结构,更应当注重细节的作用,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的整体,建设成一个能够适应市场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经济实体。

作者:初英尧 单位:吉林市科学技术馆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云计算在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

摘要:为了使得企业通过整合现有软硬件资源,挖掘现有IT基础设施的潜力,实现各种业务系统综合管理更加从容便捷,在业务流程的重组和管理上更得心应手,笔者探讨云计算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和实施。

关键词:云计算;管理系统;企业管理

1什么是云计算

为了便于理解云计算,我们可以先从云说起。以前画网络拓扑图时,互联网的标识用云来表达,后也有人把互联网简称为云。云计算可以简单地说是网络计算,但它的独特之处是把网络中的各种资源虚拟成一台大型计算机,实现资源聚合。它可以解决同一时点并发处理能力。在不同的应用需求出现时,系统可快速调动各种软硬件资源协同工作,完成计算、存储和沟通任务,而用户在体验上感受不到任何的差别。对于企业来说,不论有多少台服务器,分布在多少地方,只要可以联网,则在资料存储和管理、系统使用和维护上,都可以实现“集中”化。云计算的技术体系分为云计算平台和云计算服务,平台把所有IT基础设施资源都高度集中化,整合成为一个规模超大的云计算机,相当于建一座“基础设施电厂”,可以让多个用户从这座电厂中随时随地获取到其所需的资源,然后可以按照需求将资源动态切分提供给每个用户。也可以说是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各类软硬件资源,实现系统和硬件层的松耦合,以及计算、存储和应用的自由调度和负载均衡等,解决大数据和大系统的问题。纵观现代企业的管理系统,大部分是基于业务层面开发。如与十年前相比,虽然在规模上未必有很多改变,但在数据存有量和业务系统的复杂度上有着天壤之别。同时随着企业各种业务系统的增多,各系统之间互相协作,互通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更迫切需要整合分布于各地的业务系统数据,实现海量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或者建设统一业务管理系统,改变现有的系统分散管理局面。

2引入云计算的必要性

云计算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获取计算资源的门槛。由云计算平台支撑的云计算服务,对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实现自动供给的IT资源池。在开放平台上由用户自行定义基础设施,企业就可以像使用单机一样使用计算机集群,以极低的管理成本,获得巨大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同时企业也希望管理系统能够根据运营流程的需要快速实现业务系统的重构,云计算平台具备行之有效的大规模软件快速部署、配置及基于策略的资源调度和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自动部署和灵活调度,从而加速系统之间的流转,大幅提升服务执行效率,并且提高结果的性,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选择上,根据规模和需要的不同,企业既可以按需或按时租赁廉价公用基础设施(公有云)的方式来完成企业的计算任务、存储和平台服务等,也可选择自己组建“私有云”,或利用“混合云”来合理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节省成本上看,“公有云”最为显著。但从现今中国云计算的发展情况看,“私有云”发展较快,“公有云”的发展相对慢些。未来,随着有实力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的加入,以及信用体系更为完善,市场经济环境更为成熟,人们乐于接受服务提供商对云计算服务的推广时,“公有云”的发展也会加快,直至占据主导地位。随着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运营商的成功实施,云计算正在逐渐成为构建管理系统的新方式。

3云计算的实施

首先是搭建云平台,把各服务器内的CPU、内存、I/O等物理资源转化为一组可统一管理、调度和分配的逻辑资源,相当于组合为一台虚拟的大型计算机。该机器内部操作系统可能会有Unix、Linux、Windows等,服务器、存储、网络和安全设备也可能会遍布不同厂家,把多个服务器物理资源池化,形成一个虚拟的整体。然后建立服务中心,该中心既可基于这些逻辑资源又可以在单个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分层下的各子系统也可以同时在多个相互隔离的虚拟机中运行,实现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同时满足应用更加灵活的资源动态分配需求。同时,该云平台还能实现企业自主选择“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业务需求。这样,在效能上把服务器的利用率提升30%以上,同时也可以把服务器及相关设备的年采购需求下降到30%以上。然后,在云平台上构建应用,如一个可以快速实现业务系统重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分层思路统一规划设计为出发点,依据系统不同组件的物理和逻辑特性在系统范围内水平分层。将应用中各个子系统按照层次的形式来组织,服务层依托在应用层之上。上层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调用来使用下层定义的各种服务,使得信息系统的结构能根据业务应用的需求和服务场景,做出快速调整,能自组织、自适应,从而较大可能发挥信息系统资源和能力的价值。例如我们要构建一个为领导层决策使用的经营管理系统,数据分散在市场、计划、结算、财务等不同角色的人员手中,通过中心服务和服务,把经营计划管理数据有步骤有方向地集中管理,实现不同业务板块的经营数据有效地收集起来,并能做横向、纵向对比和统计。首先对需构建的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市场人员提供合同执行信息,计划人员提供工程进度信息,财务人员提供资金、税务等信息,利用中心服务站把合同人员和计划人员提供的数据无缝对接起来,那么结算人员可以即时看到工程的收付费、开发票及成本、进度等信息并合理地做内部结算、外部结算。可以用手机或Web客户端对各业务板块的收付费合同签订项、合同额及明细,收付费统计及明细、合同储备情况等查询和统计。通过这样一个应用平台的建设,企业可以使未来的业务系统能够及时收集和分析各区域及各子系统的相关数据并形成全景信息,实现在全系统范围内实时监控、动态调整、智能决策的高效信息网络。

4存在的问题

云计算尽管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它自身也有其局限性。云计算是将负载进行平衡,即实现任务在计算资源上的分工。如当一台服务器难以承受100万的Web并发访问请求压力时,可以考虑将其分摊到10台机器上共同处理,则每台机器只需应对10万的访问请求,解决处理请求时的排队问题,处理速度将大大加快。还有就是工作流程的切分,一个任务的处理在流程上可以进行切分,然后在结果上能聚合。一些计算任务或者网站业务,如果在执行流程上也可以分解成不同的过程,并行处理,就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分配不同资源并行完成,再将结果利用技术进行整合。但是从传统平台转换为云计算平台,需要对风险及软硬件资源做合理的评估和规划。依据企业所处的实际状况,包括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应用和数据、基础架构以及技术能力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对设备等资源的池化需要投入资金和部署的风险充分地评估,考虑是否能充分整合现有IT资源,能否节约资金投入。如果现在的资源对满足应用而言已富余,那么应用云计算不会有什么改变。如果资源不足或临近瓶颈,那就可以考虑怎么利用云计算为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

5结论

尽管云计算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企业实施云计算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还是需要从业务场景、开发能力以及资金预算等各方面综合考虑,还包括满足信息化发展滚动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云计算的建设实施中,既要挖掘IT基础设施的潜力,又要按照规划图,进行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先从价值分析、风险评估及业务适应性分析入手,选出可获取较大价值,同时风险较小并易于实施的业务系统,优先实施云计算。展望未来,云计算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一种新的IT资源使用方式,还在业务整合、服务转型方面带来新思路,成为企业进行创新、实施商业变革的得力助手。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鉴于SOA石油企业管理系统研发

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组织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石油设备作为科技、资金的物化载体,对石油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并随着该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换代.石油企业设备的使用及管理与普通企业有较大的差别,主要具有设备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分布范围广等特点[1].鉴于此,设备的使用、维修、空闲、报废、缺失、库存等信息的汇总上报周期长,设备的查询、调配、管理难度大,因此,加强设备管理,有效利用现有设备资产,提高设备利用率及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保障石油企业正常生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石油生产精细化的不断深入,设备管理在石油企业管理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设备管理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

我国石油设备管理虽然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但大多数系统只注重设备的基本信息管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修理等静态信息的管理,没有涉及设备的调度管理、作业过程管理、实效统计及设备的运转、消耗等生产动态信息,也不搞技术反馈,不参与设备合理选型,这样严重影响设备使用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各油田、钻探公司的设备管理系统自成体系、互不兼容、耦合性强、扩展性差,不仅严重影响石油集团对整体设备资产的管控,而且各系统基本都是C/S模式,系统重复建设,浪费严重,不能发挥整体设备效能.本文探讨利用J2EE开发平台、Oracle数据库及IBM的Websphere和WAS等构建一个基于SOA架构的B/S模式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1系统需求

系统建设目标是通过对石油企业设备的台帐管理、设备变动(调度)管理、设备运转管理、设备维修保养管理、设备故障管理等规范化管理,及时判断设备的技术状况,掌握设备的动态信息,了解设备的实时分布情况,有效地发挥设备效能,提高设备特别是大型石油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系统功能图如图1所示.

2总体设计

采用面向服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构建统一的框架予以实现.即以服务为中心,根据业务需求发现服务、描述服务,并设计服务的实现.

2.1总体架构设计

运用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2]关键技术SOAP、WSDL、UDDI、ESB,对现行的企业设备管理的深入研究,设计如图2所示的体系架构,实现基于SOA的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该平台系统内部各个层次有一定联系,但相互之间也需要保持高度的松散耦合.个性化工作平台用于统一用户访问入口,并集成化整合展示设备管理系统的各种信息和交互功能;流程整合支持层用于集中开发制定基于业务流程管理(BPM)的流程应用,将中石油工程技术当前以及未来开发的各种IT应用资源在该层次上进行流程化组织和编排;服务总线(ESB)层是设备管理系统实现SOA架构的核心,系统将各种资源封装为标准服务,统一注册管理到该平台,并对服务进行定位、合法性校验、服务监控、服务版本控制等服务管理.

2.2SOAP引擎设计

SOAP引擎[3]负责将用户的页面请求封装成SOAP消息发给业务处理层,再将业务处理层从数据访问层拿到的数据变成SOAP消息返回给用户.本系统按照使用Axis引擎、RPC调用方式,使用自定义Soap引擎、SoaponHttp方式,使用SOAP引擎的定型3个阶段实现.Axis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SOAP引擎,在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时能满足系统要求.然而由于系统的复杂性或需求的多样性,有时单个服务满足不了业务需求,需要提供一对二,甚至一对多的服务,如面对不同的石油钻探、勘探企业,用户可能需要钻井公司设备的基本信息的同时,还需要录井、测井公司的设备信息或者其他需要的信息,一个服务就满足不了要求,为此,系统在Axis基础上构建了一对多的服务.同时,为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系统采用了数据库对事务处理的方式,使其服务具有原子性,确保系统的性和健壮性.通过从实际需求出发,SOAP引擎经过重新设计与改进,最终成为系统使用的SOAP引擎.

2.3SOA平台组件设计

系统整体SOA平台组件架构如图3所示.其中,WPS是IBM的WebsphereProcessServer,它处理服务之间数据流转.业务组件用于从MVC客户端向核心服务层发出服务请求,支持HTTP、SOAP两种可灵活配置的传输协议;业务服务接口组件采用通用的Fa-cade设计模式[4-5],目的是用通用的统一对外的业务服务接口来满足业务服务的请求与处理,与业务组件相对应.服务接口组件提供Http和Soap两种服务接口支持;核心组件主要包括页面展示组件、服务调用组件、业务服务组件、数据访问组件.核心组件设计遵从总体技术框架,采用Struts实现MVC端的页面展示功能,采用标准BLH业务逻辑来实现对应的业务服务.

2.4数据库设计

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6].本系统除权限管理、组织机构表外,与设备相关的数据库表见表1.

3系统实现

3.1开发平台

考虑到系统兼容性和跨平台的需要,系统采用J2EE[7-8]进行开发.开发环境为:JDK的jdk-1_5_系列版本;J2EE的集成开发工具eclipse3.2;版本控制工具为ClearCase;数据库为Oracle10g;Web服务器开发时采用Tomcat5.5.部署时采用IBMWeb-sphere服务器.为使构建的系统框架具有可移植、易扩展和易开发的特点,系统整合了SSH框架(Struts+Spring+Hibernate).整个系统开发框架严格意义上分为4层,即表现层、服务处理层(SOA)、服务层(Service层,也就是业务逻辑层BLH)、数据访问层(DAO层).

3.2系统实现

整个系统的实现是在已有框架和组件的基础上完成,各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大同小异.现以成套设备管理为例说明其实现过程.

3.2.1服务定义与注册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成套设备管理包括成套设备溶入、拆分、查看、查询等功能.先对服务名称及相应的操作名称进行服务定义,再通过服务组件向服务总线注册.由于石油设备管理系统是石油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服务的注册是向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的服务注册系统注册的,这样有利于对服务进行统一的管理.服务注册地址为//192.168.16.12:8100/CNPC_OMS/ET/SOAAdmin/querySLst,可以进行服务名注册、服务类型注册、服务操作注册、服务输入输出注册、服务注册维护等.

3.2.2流程设计

成套设备管理流程设计如下:

(1)点击页面功能菜单中的成套设备管理,url转向setDeviceQuery.do路径,调用service服务成功后,转向setDeviceQuery.jsp,并将获得数据用EcT-able组件在前台显示.

(2)点击setDeviceQuery.jsp页面点击溶入按钮,转向setDeviceSplitJoin.jsp,页面左面是个成套设备树,右边是节点设备信息.

(3)操作员点击成套设备树上的节点,setDevi-ceInfo.do调用后台服务,将返回的设备信息在右边的setDeviceInfo.jsp页面中显示.

(4)点击选择设备按钮,url转向setDevice-QueryByWin.do,调用service,弹出设备台帐窗口,选择要溶入的设备,点确定.

(5)点击溶入按钮,转向setDeviceJoin.do,调用service,执行溶入操作,返回setDeviceSplitJoin.jsp页面,在窗口中选中的设备成为成套设备树上所选节点的字节点.

(6)选中要拆分的节点,点击setDeviceSplitJoin.jsp页面的拆分按钮,url转向setDeviceSplit.do,拆分成功后进入到setDeviceSplitJoin.jsp页面,选中的节点从成套设备树中拆掉.

(7)点击setDeviceSplitJoin.jsp页面的返回按钮,url转向setDeviceQuery.do,返回setDeviceQuery.jsp页面.

(8)ActionForm组件设计.采用对Struts的改造的方法,在程序中不需要定义Formbean,程序自动读取页面form中的数据,自行生成ActionForm.

3.2.3Action设计

Action接收来自JSP页面消息,并把消息传送给SOAP.同时,接收Soap引擎回传的结果并将结果传送给JSP页面展示.Action设计包括查询成套设备信息操作SetDeviceQueryAc-tion、成套设备溶入操作SetDeviceSplitJoinUpdateAc-tion、成套设备拆分操作SetDeviceSplitJoinUpdateAc-tion、成套设备查看操作DeviceAccountViewAction.此外,还有业务处理组件(BLH)设计与实现,该组件负责接收SOAP引擎传来的消息,并返回从DAO得到的结果;数据访问组件(DAO)设计与实现,该组件主要通过Hibrate来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前台配置信息,前台MVC必须配置Struts的配置文件,描述每一个Action的跳转结果页面以及对应的后台服务名称和操作名称;后台配置信息,定义后台服务实现类为com.cnpc.oms.service.pub.de-vice.account.blh.CommSetDeviceBLH,该类需要在WebSphere服务器中进行定义注册,保障服务管理组件能够加载和寻找该业务逻辑处理组件,在Spring的配置文件cn-applicationContext-device.xml中定义服务用到的DAOBean;页面展示,对于需要列表显示的数据,得到service返回的业务数据,采用封装的页面EcTable组件显示数据(setDe-viceQuery.jsp).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建立以财务管理为引导的企业管理系统研究

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其作用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包括整个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一个复杂系统,该系统通常包括:生产管理、财务会计、物资供应、销售管理、劳动工资和人事管理等子系统,他们分别具有管理生产、财务会计、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和工资人事等工作等职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1)大幅提升公司形象,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体制;(2)规范并优化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办事机构的业务流程,再造业务规范,对重点业务实行质量监控;(3)实现各部门间的协同作业、无纸办公;(4)达到公司内部各部门、使用权限明了,杜绝互相推诿现象;(5)开发决策支持系统,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图形化、报表化的市场分析数据,能够对未来的公司业务发展、客户需求发展、市场发展作出预测;(6)预留标准的EDI数据接口,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关系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7)建设企业INTRANET/INTERNET网络平台;(8)通过INTERNET实现全天候实时服务,充分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大大加强与客户的紧密度,将应用企业塑造成国际化企业的品牌;(9)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公司的整体运作效率,大幅拓展业务,争取企业利润较大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构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理念建设。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障未来系统的高效运转,必须对企业的组织重整和系统再造过程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和科学规划,明确系统再造的目的和未来系统的目标。例如,目标可以定为:通过新系统的实施,使2/3以上与供货商的交易借助于新系统;通过CRM的实施,使客户流失率降低15%;通过ERP的资金电子汇划子系统,使回款效率提高一倍等。表达不明确的目标如笼统的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提高管理水平等,因缺乏量化指标日后难以反馈和考核而应尽量避免。同时,重构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应基于对企业现有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即企业的这个目标必须是切实可行的。目标确定之后,要由企业高层通报所有相关人员,使大家统一认识,明确努力的方向。

2.信息化的根本问题,即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为谁而打造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为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打造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工具,管理者可以依靠这套系统确保整个企业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即企业的战略而协同、高效、科学、严谨地运营。这也是企业信息化最主要的效益。最上层为战略企业管理层。在这里需要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和量化,并定义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去。除此之外,还要对战略绩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这部分非常关键,也是目前在已实施的项目中所缺乏的。正是缺乏整体架构这个关键层面,使得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不能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管理与其日常工作的密切关系。第二层为业务流程管理层。在企业的战略明确后,所有的业务流程应基于这个战略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并实现信息化管理。而企业的组织架构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对于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来说,可以利用ARIS这个得力的工具基于企业的整体战略来设计、分析和优化流程,更主要的是可以实现对流程的监控。对于这个层面,目前在国内已实施的项目中基本都没有实现。第三层为作业执行层。企业的流程需要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上,而具体的操作则应落实在系统中。目前,除了自主开发外,对于MES系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采用商业套装软件。这样,整个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路线也比较清晰,即从及时层到第三层都遵循所谓的整体套装软件加少量开发的技术路线。上述整体架构体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本质,整个解决方案不再局限于为具体作业人员打造的作业执行系统。同时,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构筑了流程管理系统,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构筑了信息化的战略管理系统。

3.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应收账款管理子系统一般与业务销售管理子系统集成,因此,应收账款管理子系统可以共享业务销售管理子系统中的客户信息。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客户进行分类,同一类的客户为一个客户组。如可以按地点和性质把客户分为国内客户、国外客户、合作伙伴、一次客户(临时)四个账户组;也可以按销售的性质将客户分为零售客户、批发客户等客户组。客户的分类规则是可发自由定义。在应收账款模块系统中,每个客户的编号都是的。在应收账款管理子系统中,一些主要的业务如开票、客户信用检查、催款等都是可以自动完成的。如在业务销售管理子系统完成对销售的业务订单发货后,系统会根据发票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在应收账款管理子系统中,我们还可对客户灵活地计算利息。利息可能对于逾期账款的罚息,也可能是配合企业的收款和资金政策的手段。比如,有些公司为加快资金回笼,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要求客户预付部分甚至全部账款,而作为补偿,给客户结算利息,或给客户一定比例的折扣。除此之外,应收款管理子系统还可实现很多其他功能。比如客户信用额度管理、未清项的管理、账龄分析、自动计提坏账准备、重分类调整、汇兑损益等,所有的这些功能使企业可以对客户进行详尽的管理,较大程度地控制坏账风险。我们知道,应收账款管理子系统是对客户的应收账款的管理和风险控制,而应付账款管理子系统则是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因而在应付账款子系统里有很多与应收账款管理子系统相似的功能。比如供应商信息、自动记账功能、统驭科目、催款和自动信函往来、利息计算、账龄分析等。应付账款管理子系统负责监控企业资金的流向,因此在管理上要比应收账款管理子系统更加严格。应付账款管理子系统一般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采购管理子信息、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差旅费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子系统等集成,实现无缝联接、数据共享与数据衍生。如供应商信息、人力资源子系统中的人员信息等。

4.企业的付款业务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其中有原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备品备件供应商、易耗品供应商、杂费、内部员工报销等等。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在应付账款管理子系统中实施排队自动付款功能,来规范付款流程和加速业务处理。但是付款作为一个比较敏感的流程,如采取自动支付的方式,关键控制点的设置就非常重要了。首先,在自动付款执行时,系统根据操作员(应付账款会计)输入的选择性条件,比如会计员、供应商类别、日期、付款条件、付款方式等,从系统中检索符合条件的供应商的付款信息。付款信息是在建立供应商信息时建立。它包括付款条件(如30天到期2%现金折扣或60天净到期等),付款方式(如支票、汇票、电汇等)、开户银行(供应商和企业的开户银行),是否冻结付等内容。在获取供应商付款信息的同时,系统自动检查所有符合选择条件的供应商的未清项,如未清的发票等。获取数据后,会将供应商未清项发票和主记录中的付款信息进行匹配核对生成一条付款建议。在付款建议中包含了与付款有关的所有信息。付款建议并不会直接引发付款。操作员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各种因素后,决定是否需要编辑修改付款建议。当付款建议被最终核准后,就进入自动付款程序。自动付款程序一方面会自动更新供应商的明细账和总账,生成相应的会计分录。在企业运营中,付款流程涉及企业资金的向外支付,是较敏感的流程。对于这样的流程,风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应付账款管理子系统的付款流程中实现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首先会想到的风险控制点是对支付凭证的控制。在企业中,支票等支付凭证是有专人管理的。如果付款单据是套打的,则打印机安装在专门的房间。支付凭证填制或打印完毕,还要经过审批,经盖章才能真正支付。另一个控制点是对付款清单审核批准。应付账款需要会计编辑完付款建议后,必须经过上一层管理人员审核批准。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深化企业管理系统浅见

ERP是英文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ERP企业管理系统是“E时代”最有效的企业管理系统,但如果企业只是片面的应用ERP管理系统管理企业,那么ERP管理系统的原本作用就发挥不出来,ERP企业管理系统的作用就显得相对微弱。例如:如果企业仅仅把ERP管理系统应用在财务管理上,那么只能实现财务信息直接源于业务本身,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如果企业仅仅把ERP管理系统应用在采购管理上,那么只能实现企业采购管理信息化和提升企业采购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如果企业仅仅把ERP管理系统应用在生产管理上,那么只能帮助企业分析市场行情和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如果企业仅仅把ERP管理系统应用在销售管理上,那么只能增强企业的销售管控力度;如果企业仅仅把ERP管理系统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那么只能提高企业绩效管理效率。总之,虽然企业ERP管理系统上线了,但企业的ERP管理系统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还须优化企业的ERP采购管理、企业的ERP生产管理、企业的ERP销售管理、企业的ERP财务管理、企业的ERP人力资源管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高财务资金周转率,降低库存,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等目标。

使用ERP企业管理系统来有效的分析和管理企业必须要科学,要以人为本,要、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统筹兼顾,做到统观全局、科学决策。例如:用ERP企业管理系统管理采购,需管理整个“供应链”,而不是管理“供应链”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供应链?如何用ERP企业管理系统管理供应链?供应链就是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它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客户连成一个整体,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调配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供应链同时也是一条增值链,原材料通过在供应链上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了价值,从而给这条链上的相关企业带来了收益,这一点是关键,因为它是维系这条供应链赖以生存的基础。用ERP企业管理系统管理供应链就是整合并优化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的工作“业务流程”,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促使企业投入成本低、收入利润较高,从而增强企业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如何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优化会不同程度地涉及业务流程重组。这是由于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从而要求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做进一步的精简或改进。值得注意的是,某些业务比较复杂的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从根本上改变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以达到流程优化和适应外部变化的需要。企业这里所说的业务流程重组包括上述业务流程局部的改进和业务流程的根本改变。业务流程重组是企业业务流程优化的一个重要内容,ERP企业管理系统会不断地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不断地增强企业的适应力、竞争力。在业务流程重组中,无论是业务流程的根本改变,还是业务流程的局部改进都会不同程度地使企业承担相应的风险。这是因为一个新的业务流程是否合理,是否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具体情况并取得理想效果还有待于实践检验;新的业务流程可能改变企业原有的组织架构和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制定新的工作制度、业务流程等,这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管理风险,新的管理风险是潜在的,也是无法规避的,业务流程越复杂,改变的程度越大,面临的风险也越大;改变业务流程须对各部门、各位员工的工作量重新分配,这会影响到某些人的权利,或会改变员工原有的工作方式和习惯。如果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不到位,推进业务流程优化就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阻力,并直接影响到ERP企业管理系统的实施和应用效果。

对业务流程重组的建议企业在“业务流程”优化时,也就是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需考虑以下几点:

1、对业务流程做重大改进涉及组织架构和内部管理制度等很多方面的改动时,一定要持慎重态度,不仅要考虑业务流程的高效率、有效性,还应对内部管理体系重新进行评估和完善。这须重新分析重组流程的各个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衔接,设计合理的稽核点以确保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的改动,为了检验新系统的有效性,事先进行模拟运行和测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另外,业务流程的根本改变还可能涉及商业模式的改变,因此还须对公司外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应该在效率上是高效的、在操作上是可行的、在内部管理上是统一的,三者缺一不可。

2、要做好员工的思想统一工作,要让员工认识到业务流程优化对企业的重大意义;要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让涉及业务流程优化的每位员工对新流程都有的理解。实践证明,对员工做好教育和培训工作是实现业务流程优化的前提条件。

3、加强新流程的实施管理和应用管理。在业务流程优化实施过程中,应该主动同企业的各个相关部门进行集体讨论,在集合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就有关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和范围形成一致意见。此外,对业务流程的任何变动,都要同员工进行沟通,讨论变动本身及其对流程整体的影响,确保业务流程变动后不会引起新的问题。同时,企业管理人员须对新的业务流程密切跟踪,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

综上所述,ERP企业管理系统是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统一科学调配的有效方式。企业要不断的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使企业的ERP管理系统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不仅要重视业务流程的优化、员工的ERP教育和培训,还要重视ERP数据管理工作,为企业制定严格的数据管理和使用制度。只用这样,企业的ERP管理系统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实现财务、人力资源、业务一体化科学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率,真正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网络环境下企业管理系统设计浅析

摘要:

概述企业管理的现状,研究了网络环境的企业管理系统设计,分析了网络环境的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势。

关键词:

网络环境;企业管理;系统设计;信息系统

引言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计算机体系,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是由诸多应用系统服务器、文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分别承担不同应用功能的服务器经过标准的借口协议集成起来,以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为目标的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会针对实际工作需要设计出满足企业日常工作的管理需求。随着全球信息化合作要求的不断推进,各个企业都在逐步实现自身企业的转型,以谋求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企业管理现状

企业管理工作起到一个总指挥的作用,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都要进行合理规划,按年度制定相关的计划目标。并且组织专家评委对每个项目的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随后,移交给设计部门进行具体的项目任务书编制。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随时都要有管理部门参与,并积极协调部门之间精诚合作。企业管理工作在实际中还要起到监督各个部门工作的作用。当下发了一个年度的工作计划后,企业管理部门就需要监督管理各个部门,是否按照既定分配的任务开展工作。对于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进行及时解决,并且与供货方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保障工作在可控的范围内继续进行[1]。

2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管理系统设计

面对企业管理工作各种复杂多变的管理情况,企业急需要进行新的管理创新,摒弃以往的手工管理工作。由于手工管理容易出错,查阅时间久远的文案不便等因素制约,建立一套适应企业发展,满足企业日常管理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十分必要[2]。对于企业管理,首先要解决文档存储管理的需要,对于企业投标使用的标书,中标后与客户方签订的合同以及下发给设计部门的任务书等文档,都要进行电子档的归档处理,以便于随时查阅需要和满足审计部门设计需要。其次,还要统筹管理各个部门工作,并且及时观测各个部门每个人物的进展情况以及人员分配情况,对于进度滞后的部门及时提醒,并询问滞后原因,如有需要还要进行协商,以免耽误后续部门衔接工作,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总体进展。,还需要具有信息功能。对于管理部门,每天都会有新的文件编制出来,并且需要及时。为了保障每个部门都能及时收到相关文件,对于企业管理系统还需要具备信息功能,并且能够提示相关人员及时查阅,避免查阅不及时影响后续工作开展。通过对企业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为了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下一步要对该系统进行详细设计。为了使企业管理系统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性,在系统的架构上选取B/S的架构模式。B/S架构基于浏览器开发,对于实际使用者而言不需要过多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就能很好地操作该系统。而且,该信息系统设计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满足了管理者更的管理需要。基于网络环境设计会使系统从登录开始就有较快的反应速度,而且这个过程不需要集成更多的设计软件使用相关的服务器,因此,搭载速度十分迅速,不需要等待过多时间。网络环境的管理系统在实现起来也能具备很友好的用户界面,很容易被管理者接受[3]。为了验证管理系统设计是否满足用户实际需求,还要进行相关技术测试,首先,要进行压力测试,由于企业管理系统每日的访问量很大,所以系统承担的压力也必须在需求范围之内,否则,无法满足日常访问需求。其次,就是进行相关功能测试,测试设计后的系统是否满足系统实际需求,各个功能是否达到要求。,要进行用户满意度测试,由实际操作管理系统的人员参与测试,如果测试通过就可以进行试运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进行不断修复,直至试运行结束后将修复好的管理系统正式实施上线使用。

3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势

有了一套完备的管理系统,企业的管理工作将更加便捷,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相关工作的浏览和查询也得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为企业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提供了很大的优势[4]。

4结语

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计算机也成了人们日常办公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如果不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对于企业竞争而言,那将会处于的劣势地位。所以,广大管理者都在寻找自身企业的出路,积极探寻一条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道理。通过建立企业管理系统,可以使日常办公工作更加高效、有序,对于企业未来发展也是起着积极的作用。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建议

【摘要】我国当前是经济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这种市场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应重视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文章将针对企业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环境;外部经营活动;企业运营结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与我国的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宏观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背景下,企业自身的发展更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了发展与前景的危机和挑战。对此,必须做好企业系统管理,对企业内部实行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控制管理,才能对企业的整体组织架构以及生产运营的模式框架进行更加周密且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发展目标的制定,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做好对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不断优化,才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某种意义上存在共性和可借鉴性,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企业管理系统内涵的解析

对于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工作,其根本要从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发展时代的大背景为基础来进行。企业要从更加客观、立体以及的视角和立场来对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的结构进行考虑和分析,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系统能够在正常有效的运作下促进企业的各部门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另外作为进行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提升所涉及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内容较为广泛,企业不能仅仅将这种管理系统的工作集中凝聚在企业某一项管理中,例如避免将所有管理提升优化的作用和职能的发挥集中在人力资源或者单一的财务管理这一方面,但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信息直接源于业务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会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但反过来讲,如果企业仅仅把管理系统的作用发挥在采购管理上,那么只能实现企业采购管理信息化和提升企业采购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另外如果企业只是把管理系统应用在生产管理上,那么只能对企业分析市场行情和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企业只是把企业管理系统的作用发挥在销售管理上,那么就只能单纯对销售管控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以上说明,如果企业只是把企业的管理系统做在企业发展的某一项单一的管理项目中,则从总体而言不会给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力,必须通过协调企业中各方面、各部门的管理内容,并将这些协调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对整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管理效果的增强,也只有这样,企业所能周转的资金流动量才足够充分,并减少库存的积压,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等目标。

二、对企业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提升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也随之得到了发展的动力和机遇,所以企业的业务也开始日益广泛和复杂,在当前为了应对这种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和提升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的生产和业务发展都带来了改革和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整个管理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和升级优化,规划设计出更加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和发展的业务流程,以此达到对企业在生产、业务发展及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等方面满足企业对外发展的需要。而其中所涉及到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包括对企业在业务流程上的完善和改进,这将直接关系到企业业务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只有对企业这些内容进行管理的优化和改革,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和突破的优势和地位,并不断给企业在未来业务发展中降低可能发生的发展风险,因为在科学技术和社会趋势的不断变化和进步过程中,企业发展中的多项内容都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优化升级,如果企业原有的组织架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步伐,那么就会对企业整体运营发展造成风险。所以企业要重视管理系统的优化和改革的工作,并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对各部门、各人员以及业务发展结构进行重组和资源配置的重新升级优化,并重视人的权利,才能更好的使得企业得到一个更加稳定和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企业管理系统

(一)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外部经营活动的协调统一管理

企业的内部运营体系是一个动静结合的过程和状态。这是因为企业本身的发展是需要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完成并最终接受企业运营结果的评估和检验,然后通过实施者加以修正和完善,再进行新一轮的运转和循环才能实现,所以这就体现了企业的动态性;而这种动态性的企业运营是需要制造一个企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才能实现,这即是企业的静态性表现。这两者之间的互相存在并相互作用才使得企业的发展运营得以开展。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效果如何,则是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活动控制的实施效果,所以这种动态性是静态所直接关联着的关键。如果企业忽略了对企业控制环境的管理优化,只是对具体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控,那么就会产生不相协调的管理问题,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达到有效防范风险和提升经营效率。所以作为企业,要从静态和动态的协调性出发进行管理,做好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企业文化氛围的培养,从而使两者得到协调优化和改善,在此基础上,并针对企业的核心生产经营活动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另外则是根据制度规范要求构建内部控制流程体系。

(二)结合实际情况对企现内部管理系统进行合理评估

任何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都必须有规矩和管理制度才可得到稳定发展。因此,企业要建立管理系统的制度和规范,并针对原有的制度和体系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来促进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通过企业当前运行的情况来制定相对应的规章制度,选择恰当的管理人员来对当前公司的运营结构进行管理和补充完善,并基于已有的制度和体系,建立更加有利于当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的运行模式。并对当前企业发展存在的管理系统方面的疏漏和不足进行修正和弥补。同时要充分做好员工的思想统一工作,让他们意识到企业业务和内部结构管理规划的重要性,并激发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让涉及企业管理系统的每个员工都能按照制度和规范制度形式,从而达到企业整体管理系统更加健全和完善,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生产运营结构的实施管理和应用管理

在企业的不断改革发展中,要主动针对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整,企业上级领导也要与各部门进行联合商讨,并在集合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做好整体企业管理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并形成最终的统一意见。此外,对于企业在发展中在业务和生产方面的任何变动,也要上下级进行有效沟通,并对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动和整体影响进行反思和分析,而且企业管理人员须对企业新的合作和项目进行密切跟踪,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

(四)从实际出发,注重企业运营结构和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

在企业的业务发展中,如果在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内部管理制度的运行下,开始对企业整个生产、运营和业务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时,就要采取重视和慎重的态度,一方面要对企业运作的效率性以及实际经济效益的收益性进行考虑,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内部管理体系重新进行评估和完善。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的改动,为了检验新系统的有效性,事先进行模拟运行和测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另外,对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发展也要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变和优化,达到内部管理系统的协调、统一。

(五)重视人在管理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力

通过对企业进行管理系统的优化,其方式必须是在当前已有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来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管理,其管理的根本核心目标是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实际出发,并落实贯彻我国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外,企业的管理系统要做到统筹兼顾,从全局出发,然后做出科学的判断和结论。例如在企业进行管理系统的优化过程中,对企业中采购部分的管理内容,要从企业采购管理链的全局出发,不能片面的看待。而这种采购供应链的管理又要归根到采购的原材料开始,然后进入到中间过程中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以及最终通过原材料完成的产品,以此来连接生产完成后的产品通过销售平台来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管理过程。这个过程的采购管理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客户贯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然后再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合理统筹调配实现客户对产品的满足。在这条采购供应链的过程中,其实也即是一个增值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给这条链上的相关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这也是企业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维系这条供应链赖以生存的基础,并以此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实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系统是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统一科学调配的有效方式。企业要从多方面进行协调综合考虑,并结合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管理系统的优化完善,从而真正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系统论文:建筑装饰企业管理系统的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当前建筑装饰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装饰企业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2000年后建筑行业的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政策的实施,以及建筑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攀升,致使装饰企业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行业竞争极度剧烈,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研究建筑装饰企业的非常重要。

本文以深圳市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司的现实情况的分析,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讨论合理的公司管理创新系统。通过对某装饰工程公司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公司的优势与不足;根据公司的情况,提出某装饰工程公司管理创新的策略,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现代项目管理应用、人才战略创新。

[关键词] 系统管理 创新 品牌管理 危机管理

1、 建立系统目的

某装饰工程公司是一家经国家建设部审批的具有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壹级、装饰设计甲级资质的大型专业建筑装饰工程和设计公司;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在品质酒店、大型商场、品质写字楼等高端装饰工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度。公司现拥有北京、天津、上海、四川、澳门等十六家分公司,营业范围广泛。同时也致力于绿色建筑的研究、节能产品的开发、专用技术施工工法、科技示工程等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和研发工作,并将致力于此领域的发展。但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额增长到8亿多的同时,在近年的企业利润反而呈现负增长,没有实现良好的股东投资回报。

当然,随着我国的建筑装饰业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建筑市场的“双面效应”给工程的项目管理带来压力,工程利润将进一步降低,暴利,超额利润的时期已不复存在。装饰工程项目将如何管理才能在新经济的微利时代,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已步进一个微利时代,这将要求项目管理必须以合同为依据,管理为主线,加强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成本三大目标的控制,加强协调好甲乙双方等的公共关系。还将迫使工程项目管理要从粗放型管理转变为集约化管理。在微利时代,工程项目如何管理,才能使自己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现时代迫切需要装饰工程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装饰工程项目管理造价系统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提供系统管理的工具来分析装饰企业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行业的风险,以及风险的分析,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2、 系统现存在的问题

随着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经营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公司所承接的大型公共空间的装饰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材料设备损耗大、受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大等特点。目前由于建设市场处于买方市场情况下,承包人处于不利地位,承担过多风险,项目的不确定因素种类繁多且相互关系错综复杂,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增大;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外国公司的进入对公司形成加大压力;此外传统而单一的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迫切要求公司重视管理创新,完善公司管理创新体系。公司所存在的项目管理的系统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公司变革意识薄弱

近几年公司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份额有限;竞争日益残酷;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如手绘效果图向电脑效果图过渡,现已过渡到三维动画);装饰材料日新月异;施工工艺千变万化;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对装饰的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加入我国WTO,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对装饰企业产生了较大冲击。但是公司应变能力不强,措施不力,因循守旧抬头。因此,适应当前形式,强化变革意识,加快公司变革是当务之急。

当然,变革的阻力不可避免。公司改革动作越大,阻力也相应的加大。这种阻力分两种情况:一是员工个体的阻力,如拖沓的工作习惯受到快节奏生活的冲击;因担心考评不及格面临下岗威胁的抵触情绪;差别巨大的工资奖金分配(岗位工资制、绩效分配制)形成的心里不平衡等。二是企业组织的阻力,表现在原有的组织框架体系被打乱后,重新按照新的要求组建结构(即当企业面临改革时,结构惯性就充当起维持稳定的反作用),企业组织形成的旧的价值观、规范约束着员工改变他们行为的努力;原有的权力关系受到了彻底冲击带来的挑战等等,不一而足。

2.2 技术创新体系不够完善

回顾公司十数年的发展历程,公司十余年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基本呈现凌乱,无深度总结和经验等现象。在过去十数年,公司与家乐福超市,沃尔玛超市,乐购超市,易初莲花超市,华联超市及华宝超市等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集团公司建立了广泛并良好的工程承包服务的合同关系,此类超市类的工程总产值超过4个多亿。但仅仅截至到目前,公司对此类的常规施工技术已经成熟,但缺乏对此超市工程的技术创新工作以改进施工工艺为核心,进行必要的施工方案的总结,未编写企业标准施工工艺;当然,更需要一边针对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组织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

与此同时,在品质酒店和甲级写字楼方面,公司主要目标正在追赶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因此,这阶段技术创新在强化统一施工组织的基础上,更追求创新内容直接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企业经营战略挂钩。公司层面仍然未成立技术创新核心,将工艺创新为核心转移到以企业技术结构创新为核心上来,并形成了项目层面注重工艺创新,公司层面注重技术结构创新的立体创新体系。

但从总体上看,公司技术创新速度较慢,缺乏整体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的动力不强,技术创新管理水平较低,体系不够完善。

2.3 市场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所谓市场创新,就是企业从微观角度促进市场构成的变动和机制的创造以及伴随新产品的开发对新产品市场的开拓、占领,从而满足新需求的行为。

作为装饰工程公司,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强化市场细分,将公共建筑装饰、住宅装饰装修、幕墙施工等专业领域细分成诸如以酒店、写字楼、文化娱乐、商业流通、餐饮健身、医药卫生等行业服务的更具专业化的装饰装修市场。但公司实行的是传统营销模式,“老板就是较大的销售员”,新的工程信息的采集,参与外部的项目竞争等信息主要由公司的老板基本完成。在新的形式下,新工程项目的创新营销工作相对落后,在服务营销、战略联盟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较少,市场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2.4 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我们都知道,建筑装饰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及设计与计划等都是基于正常的、理想的技术、管理和组织以及对将来情况(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预测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而在项目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可能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将可能使原定的目标受到干扰甚至不能实现,这些事先不能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些因素一般称之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对相关的问题的研究归结为风险管理的内容。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良好的风险管理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果,同时它有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瞬息万变,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所致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企业强化风险管理。

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较多,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质量认证、树立质量意识,效果明显,但风险管理的体系尚未健全,如何通过实施现代项目管理,减少运作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企业管理系统的研究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某装饰工程公司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解决公司发展成长过程中,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地打造自己企业品牌,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比较优势,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某装饰工程公司在立足装饰行业的同时,还凭借其资金、人才和管理等优势,投资控股了另外一家房地产投资公司、新建劳务公司,实现了同心多元化的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增强了发展潜力。

3.1 管理层素质较高

通过公司内部调查,发现公司的管理层素质较高,知识体系较为完善。主要表现为:

及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企业领导人平时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多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并感染与影响周围企业员工,对于整个企业文化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具备一定的装饰装修专业知识。作为装饰企业的领导人,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让外行人领导内行人,很难想象他能把企业带好。

公司管理者专业知识含盖下列几个方面:

1.装饰装修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

2.装饰装修施工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3.装饰装修预决算方面的知识和相关财务知识。

第三,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公司管理者整体管理水平较高,从市场信息的搜集开始,到接洽、准备、投标、合同、设计、预算、施工、竣工、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流程能够做到精心协调;具有一定的组织设计能力与执行能力;在业务的运作中,管理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应变,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企业领导人能够设计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的激励奖惩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四,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公关能力。公司领导者能够适时推出适合自己企业的营销战略和计划,设计出合理的营销组织结构,保障营销计划的顺利完成,从而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第五,具备一定的外语和法律知识。

3.2 品牌经营意识较强

品牌是企业长期经营和努力的结晶,品牌既代表了商品的市场定位、性能质量,也蕴涵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竞争优势。。就我们深圳装饰行业来说,但经过这几年竞争洗礼,许多企业抓住了广东建筑装饰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快速成长,现已初步奠定了自己在全国装饰行业的地位,如海外、红涛、南利等品牌企业。如此提高装饰行业门槛,大力规范整顿市场,取消地方保护,对我们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应抓住本次机遇狠抓管理,努力拓展市场,精心塑造自己企业的品牌。创知名品牌企业,用品牌夺取市场是目前我们深圳装饰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谁今天忽视它的建设,谁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就会处于劣势,甚至被淘汰出局。

在树立自己企业的品牌过程中,公司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品牌意识,制定明确的品牌战略规划。树立品牌意识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品牌来自企业的精心塑造,要像工程洽谈那样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找出品牌经营的内容、范围和意义,不放弃任何机会。

2.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品牌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会影响顾客的品牌忠诚,从而影响品牌的市场份额乃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注重以业绩、优良工程和品质服务为支撑。作为装饰企业,虽然说经济效益是生存的基础,但是遇到微利,甚至无利工程,如果它能提升企业的形象,亦不容忽视它潜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应注重品牌文化的塑造,品牌文化就是超越产品实体层结晶在品牌中的经营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观念以及经营行为的总和。

3.品牌推广和培养品牌忠诚度。品牌推广实际上是对各种媒体进行信息控制与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利用好这些可控制的传播资源,成了品牌推广制胜的关键。随着信息可传播途径的增多,分散了消费者对品牌信息的注意力。因此,公司重视品牌推广方式的多样化,使品牌信息在推广过程中突现出来,从而更好地被消费者认知或接受。真正的品牌其实是存在于顾客的内心和思想中并被认同的。品牌存在的最终意义是得到顾客较大的认同,促进顾客的实际购买,同时为企业创造价值。

4.与所有关系利益人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企业员工、股东、供应商、销售商、媒体、政府官员以及相关的各种协会等关系利益人对企业和品牌的影响不亚于顾客,客观上要求企业更加重视处理与所有关系利益人的关系。公司作为装饰企业,热心参与一些协会组织的活动。诸如中装协、勘察设计协会、装饰协会、合同管理协会等,他们是企业信息渠道的重要来源,是衡量企业发展水平的窗口,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3.3 危机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空前激烈,市场瞬息万变,一种产品不可能永远畅销,一个企业很难长盛不衰,一个企业家也很难一辈子当“常胜将军”。“危机管理”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提醒企业经营者要有危机意识,高瞻远瞩,不以荣誉接踵而来而不思进取,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

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海啸的到来,对行业竞争极度剧烈,多达万家装饰企业相对饱满的市场容量和极低利润率的装饰行业而言,在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建筑总投资负增长的“冬天”,或许将持续到到后年,尤其是深圳的大多中小型装饰企业都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就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目前亟需在创新源动力、创新战略、创新实施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3.4 创新管理

企业现代创新源动力植根于企业的领导层,但是,这仅仅是一个笼统的总概念。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企业创新源动力的领导层,一般分为两个不同层次,搞清两个层次,认识他们不同职责,对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及时层次是企业较高领导层,他们是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根本源动力。他们的作用主要通过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坚定的创新决心体现出来。因此,他们最需要具备:

1.具有不断创新的意识;

2.具有成就意识;

3.具有机会意识;

4.善于用人。

虽然,他们是创新的根本源动力,但是,他们不能替代创新过程管理层。

第二层次是创新过程管理层。他们直接领导整个创新工作,对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发展深度、技术创新对企业促进程度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是说对技术创新活动本身成效起作用。

两个层次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没有企业领导层的创新意愿和决心,企业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活动不会发生;

2.仅有领导层的创新愿望和决心,没有管理层的有效领导和实施措施,创新将停留在动机阶段;

3.领导层的创新愿望和决心只有通过管理层行之有效的组织、实施,即产生真实的创新活动,创新活动才能形成一定规模,具有相当深度,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真正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

公司后两个阶段的技术创新实践表明,公司领导层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决心,因此,公司创新源动力的完善重点在于提高第二层次即创新管理层的引导水准,在于通过完善管理层的领导水准,使技术创新更深刻地服务于企业发展。

3.5 完善企业系统管理的措施

3.5.1 战略联盟

在装饰企业之间,以及装饰企业的上下游供应链可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获得一下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分担风险并获得规模和范围经济。有利于扩张市场。有利于防止竞争过度。有利于挑战“大企业病”。战略联盟是顺应时展潮流的产物,是新技术日益推动的结果。战略联盟符合需求多样化和经营多角化的内在要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条件下,建立战略联盟是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需要。当今,企业应该创新市场观念,既要关注市场竞争,研究竞争,利用竞争。也要重视合作,竞争并不排斥合作,各企业都有优势和劣势,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优势互补而结成战略联盟,可发挥各自在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优势,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如装饰公司配套的材料加工厂,劳务公司,或者在资金雄厚时候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或是项目开发公司都是良好的战略联盟合作伙伴。

3.5.2 服务营销

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发展过程中依次经历过三个竞争战略阶段:一是以价格竞争为主的阶段;二是以质量竞争为主的阶段;三是以服务竞争为主的阶段。服务理念的产生与流行起因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变迁;消费观念的变化;产品内涵的变化;产品技术含量的变化;竞争环境的变化。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已经进入了服务竞争阶段。现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没有哪一个成功的公司不是竭尽全力来做好为用户服务的工作的,许多成功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功于更好地认识了服务在产品整体概念中所占的地位。可以预言,我国的市场经济不久就会进入服务竞争阶段,企业应该导入服务理念。企业树立服务理念可以使企业实现差异化营销,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创造知名品牌,并且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在竞争日益激烈、技术与经营方式纷纷被模仿、企业经营趋同的今天,服务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作用,企业应十分重视以服务为主的营销创新,通过为用户提供品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一旦企业做到这一点,在市场竞争中就会战无不胜。

3.5.3 品牌经营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逐步成熟,现在企业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如果一个企业不能生产出名牌产品,就失去在市场上称雄的实力,只能归入市场补缺者的行列。因此,品牌观念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必须树立的观念。知名品牌是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一种高度信任关系,也是企业在市场上取得顾客认同和选择的关系,再者名牌也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反映出企业同对手之间的竞争关系。企业以品牌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有助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同时名牌效应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名牌本身就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再者名牌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尽职度。总之,在现代社会,名牌代表着企业的信誉,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3.5.4质量管理

质量有两种含义。狭义的质量就是产品质量;广义的质量,除了产品质量之外,还包含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就是产品适合社会和人们需要所具备的特性,即产品的实用性;工作质量是指为了保障和提高产品质量所做的各方面工作达到或符合预定要求的工作。目前,由于价格竞争正让位于质量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质量放在战略高度上来认识,不断强化质量观念。“质量兴企”不仅是一种口号,而是被内化为企业的重要战略和各种规章制度而被贯彻,甚至演变为一种企业文化,在对员工的行为举止产生着重要影响。世界上久负盛名的名牌,无不是在质量上精益求精,设计独具匠心,材质百里挑一,造型几近艺术品,令人赞叹不已,爱不释手。这正是质量的价值,也是哪些长盛不衰的企业和产品的秘密所在。质量,是那些雄心勃勃想称雄市场的企业一道绕不过去的关隘。

3.5. 5工作流程

大多数组织,无论管理正规与否,都会有一些工作程序存在,这也是工作流程。这些程序主要应用于整个企业的业务或产品,例如,人员雇佣程序、采购程序、报销支出程序以及其他支持企业运作的程序,其中,产品开发程序则会围绕开发产品所需的各种活动设定。许多企业花了大力气开发正规的产品开发程序,但只有极少数企业真正予以有效实施。

业务和产品的运作和开发程序是被批准项目执行的基石。大多数项目包含了这些程序中的各种活动。这些程序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大多数项目,并可以很容易地作为样板用于制定每一个项目的计划。拥有一套已建立的、明确定义且将被始终贯彻的工作程序,会对实施按项目管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3.5.6 资源配置程序

公司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不能评价其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为了有效实施按项目管理,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评价其资源在各个项目上的利用效率的方法。虽然这并不容易,但仍有一些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用于执行项目的资源库。同样,需要建立某种方法估算各项目组合起来后的资源需求总和。

相对于整个企业的资源角度来讲,创立按项目管理型企业的关键是资源整合。整合意味着按最有效的方式,将企业所有的资源分配于关键项目上,而这些关键项目是通过项目过滤程序选择出来的。整合还意味着对企业有效资源库的掌握和管理(企业的所有资源应汇总到资源库,并能显示资源的可用性)。

理想状态下,在一个按项目管理的组织中,每一项活动或任务都包含在某一个项目中,并配置资源。企业的关键资源(或稀缺资源)在企业业务范围内的有效分配和使用,取决于对正在执行的各个项目的有效控制和充分的信息交流。

4、结语

经过在某装饰工程公司的长期工作,对实际调查与实证分析,对公司的基本判断是:公司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管理基本规范,素质较好,资源较为充足,但创新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没有培育起来。但公司的管理队伍经过多年的实战锻炼,各种工程技术人员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能为业主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基本的对策是:公司以观念创新为突破,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公司整体管理创新系统。本着向精细化管理发展,向差异化竞争迈步,向技术细节为先的方向挺进,正在努力打造公司的工程管理平台、物资采购平台、工程设计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和人力资源平台,公司在不断的进取中,迎接新的挑战,走向成熟。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