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国际贸易论文

摘要: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现如今正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市场营销策略的改变与活用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在出口贸易企业的营销管理应用中要注意对全球市场进行市场营销与调研,要以国际贸易利益较大化为中心,为出口贸易企业的获利所服务。
国际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E时代国际贸易中保障法律问题的论文

一、传统保障理论的规定

保障是指受要约人按照要约人所指定的方式,对要约的内容表示同意的一种意思表示,在国际贸易中,也称“接受”或“收盘”。被要约人一旦表示保障,则表明要约人、被要约人之间以达成协议,合同即宣告成立。《联合国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第18条第2款规定:“接受发价于表示同意的通知送达发价人时生效。如果表示同意的通知在发价人所规定的时间内,如未规定时间,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未曾送达发价人,接受就成为无效,但须当适地考虑到交易的情况,包括发价人所使用的通讯方法的迅速程度。对口头发价必须立即接受,但情况有别者不在此限。”传统理论中,关于保障生效的时间,存在投邮主义和到达主义两种不同理论。

英美法系采用投邮主义,即在以书信、电报作出保障时,保障的通知一经交付邮局投邮立即生效,合同即告成立。即使是由于邮局的疏忽致使保障的通知在作践耽搁或丢失,风险仍由要约人承担,而与受要约人无关,且不影响合同的成立。英美法系采用“投邮主义”的目的在于缩短要约人能够撤销要约的时间,从而改善受要约人在交易中的被动地位。但在要约人收不到受要约人保障时,以“投邮主义”而强加给要约人的合同成立其不合理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与之不同,大陆法系采用到达主义,如《德国民法典》第130条规定:“对于相对人所做的意思表示,于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发生效力。”我国亦采用到达主义,即遵循《合同法》第26条规定:“保障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保障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保障的行为时生效。”

关于保障的撤回,除当面表示保障和采用投邮主义立法的国家不存在外,采用到达主义的国家规定了保障撤回问题。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第22条,“接受得予撤回,如果撤回通知于接受原应生效之前或同时,送达发价人。”我国《合同法》规定与之相同。

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发展下的市场营销的论文

一、我国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形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金融数额也在快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出口量也迅速增加,国家也为此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对外贸易的管理工作,给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也逐步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我国出口贸易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及时改正,保障我国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与进步。

二、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逐步增长,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认识到进行对对外贸易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充分的研究了进行国际贸易的必需手段。市场是国际贸易中获得经济效益的出发点。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要充分的结合对外贸易市场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对外贸易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相应的对外贸易策略的研究工作,采用合理有效的对外贸易策略进行对对外贸易的研究和分析工作,进而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进步,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

3.1时刻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近期动向了解与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近期动态,有利于国家对国际贸易实务的管理与营销,在国际贸易的进行过程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对外贸易的经济水平,就需要有效的把握住国际贸易的命脉就必须时刻了解国际贸易市场的动态实况,了解国际贸易的环境与情况,充分的结合自身的实际贸易情况,有针对性的促进对外贸易效率的发展,从较大限度上提升我国国际贸易实务。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信息与新闻更有利于出口企业对自身出口产品结构与质量的优化,更地完善我国国际贸易实务的结构。对于掌握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信息的手段,通过国际市场动态信息调查,能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与营销策略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估,并选择出有效的改进手段。

3.2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实行不同营销策略的细分在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中,市场营销策略是应对市场变化与市场需求,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结构优化的手段与措施,而且市场营销策略能够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在当今的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中,主要策略的核心就是“stp营销策略”,即重视国际贸易实务中对国际市场的正确定位与划分,“stp营销策略”通过对不同目标市场的划分,决定实行相应的营销策略,并且根据“stp营销策略”,对不同目标市场的产品需求也要做到充分地了解,所以对于出口国家的内部市场的微观细分应该做到更好的地步,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对目标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找出目标客源市场中客户的需求特点,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来进行销售。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应该做到对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在进行对不同区域的经济贸易的交流过程之中,充分的注重选择的对外贸易策略的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对于不同区域有着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则是要求相应的管理企业能够有效的找寻出相应的管理手段,尽可能的做到可持续发展,保障在后续的对外贸易进程之中,可以充分的保障对外贸易事务的正常运行。

3.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国际市场是国际贸易进行的土壤与根基,因此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要不断注意对新市场的开发,以及旧市场的稳固,保障市场营销渠道的通畅。在国际贸易中,不能光考虑自身国家的经济效益,也应该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多下功夫,完善国际贸易对销售渠道的要求。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完善自身服务才是稳定市场的重要手段,对于国际贸易,将自己国家的产品销往国外,需要自身过硬的质量与服务来拉拢客户的心,这代表的是自身国家的面子问题。完善国际贸易产品的售后服务,进行适当的调价措施,都是加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争取国际市场份额的必要途径,出口贸易企业要认识到,产品出口国际后既是销售的结束,也是国际市场营销的开始,稳定国际市场的份额与客户源,是当今国际贸易实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结论

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现如今正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市场营销策略的改变与活用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在出口贸易企业的营销管理应用中要注意对全球市场进行市场营销与调研,要以国际贸易利益较大化为中心,为出口贸易企业的获利所服务。这需要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来不断地优化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方案,并且要注重国际贸易实务与市场营销结合的重要性与意义,较大程度降低国际市场中的市场营销威胁,较大程度提高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能够获得的实际利益,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国际贸易论文:国际法怎么视角看企业国际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1.当前国际贸易投资风险分析

当前,影响国际贸易投资的因素有很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贸易投资风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 有些国家会增加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等手段,以减少进口,同时增加出口退税、贸易鼓励等手段,以增加出口。。

2.2部分国家失业率下降,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些地区甚至会发生政府跨台、军事暴动等极端社会问题。

2.3对国际法律法规了解不充分。

2.4金融危机的发生会使得一些国家发生信任危机,各国政府都会加大金融监管,这也不利于金融资本的流动。

2.5国际洗钱活动会日益猖獗,国际资本将更加趋利,不利于国家金融稳定。

国际贸易论文:E时代国际贸易中保障法律问题的论文

一、传统保障理论的规定

保障是指受要约人按照要约人所指定的方式,对要约的内容表示同意的一种意思表示,在国际贸易中,也称“接受”或“收盘”。被要约人一旦表示保障,则表明要约人、被要约人之间以达成协议,合同即宣告成立。《联合国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第18条第2款规定:“接受发价于表示同意的通知送达发价人时生效。如果表示同意的通知在发价人所规定的时间内,如未规定时间,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未曾送达发价人,接受就成为无效,但须当适地考虑到交易的情况,包括发价人所使用的通讯方法的迅速程度。对口头发价必须立即接受,但情况有别者不在此限。”传统理论中,关于保障生效的时间,存在投邮主义和到达主义两种不同理论。

英美法系采用投邮主义,即在以书信、电报作出保障时,保障的通知一经交付邮局投邮立即生效,合同即告成立。即使是由于邮局的疏忽致使保障的通知在作践耽搁或丢失,风险仍由要约人承担,而与受要约人无关,且不影响合同的成立。英美法系采用“投邮主义”的目的在于缩短要约人能够撤销要约的时间,从而改善受要约人在交易中的被动地位。但在要约人收不到受要约人保障时,以“投邮主义”而强加给要约人的合同成立其不合理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与之不同,大陆法系采用到达主义,如《德国民法典》第130条规定:“对于相对人所做的意思表示,于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发生效力。”我国亦采用到达主义,即遵循《合同法》第26条规定:“保障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保障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保障的行为时生效。”

关于保障的撤回,除当面表示保障和采用投邮主义立法的国家不存在外,采用到达主义的国家规定了保障撤回问题。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第22条,“接受得予撤回,如果撤回通知于接受原应生效之前或同时,送达发价人。”我国《合同法》规定与之相同。

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谈判语言艺术论文

摘要:

国际贸易中的商务谈判技巧在国际言语交际活动中至关重要,如何运用谈判中的语言艺术为自己取得较高的利益,这是商务谈判的最终目的。本文通过介绍商务谈判用语的基本原则,阐述谈判中的语言运用策略,以供读者参考,在商务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关键词:

国际商务谈判;谈判技巧;语言艺术;策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展,以及加入WTO之后,在国际舞台中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国际贸易愈加频繁。在国际贸易交互活动中,国际商务谈判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概念上来说,商务谈判是指谈判双方在经济贸易合作与竞争中为解决某种经济争端或者促成经济交易而进行的洽谈协商的过程,这个过程旨在协调双方意见,达成共识。谈判双方需要互换观点、互换情感、互利互惠。那么,在国际社会舞台上,对谈判的讲话方式和技巧表达要求更高,谈判的分量也非常重要,甚至对谈判的整个进程和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谈判用语的基本原则

在谈谈判技巧与策略时,先要了解谈判用语的基本原则,这是顺利进行商务谈判、正确使用谈判技巧和策略的基本前提条件。原则上,谈判用语必须谨遵以下四个性质:

(一)性

在正式的商务谈判中,双方必须梳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在谈判的前期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以及要求无误地传达给对方,让对方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观点与态度,谈判才能顺利下去。而如果自己在给出观点和立场时,表达上出现错误的信息,稍有严重,将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二)针对性

商务谈判的程序看起来繁琐,但很多方面都要尽量做到精简,特别是在谈判语言上,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不拖沓,言简意赅。针对不一样的谈判对手、谈判场合、谈判内容、商品,要有不一样的针对性语言。例如,谈判对手要分清他的特点,根据对手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职业职位、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方面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语言以及谈话方式,不同的人言谈习惯以及接受语言的能力也都不一样,要把握好。

(三)灵活性

谈判的过程是一项变幻无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或细节,任何一方都无法提前预估谈判进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句话。所以作为谈判者,一定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灵活把握每一个细节,巧妙地转换成对己方有利的局面。为此,谈判者要仔细关注对方在言语和行为细节上显示出来的信息以及反馈情况,认真考察对方在表情、动作、眼神、姿态、语气等方面的反应。掌握这些细节,才能更灵活地进行谈判工作,才能更佳地随机应变。

(四)适应性

谈判者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场合环境,言语环境要适当,综合谈判期间的时间、地点、场合等因素,前言后语都要符合,与这些因素没有很强的冲突性。也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而适当调整自己的言语表达和策略技巧。总之,说话要契合谈判的环境,采用最恰当的表达方式。

二、谈判中语言运用策略

(一)以礼待人,合作共赢

曾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谈判人员说过,贸易谈判无非就是百分之五十的经济学,和百分之五十的感情。换句话说,我们在谈判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交易本身,而是关系和情感,这才是谈判中的主导因素。在国际贸易谈判当中,建立关系与情感的基础和前提是追求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平等相对。谈判专家Co-henHerbert说过,要想取得谈判的成功,必须让双方取得共赢,而不是任何一方取得独赢。礼貌用语在这个共赢的过程中极为关键,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策略:及时,间接提问。在谈判过程中,使用间接提问技巧能使语言表达更加礼貌,更加客气。一般来说,商务谈判过程中的提问非常之多,甚至整个谈判都是一个提问的过程。提问对于提问者一方来说,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更多地了解对方观点和立场,也有利于自己进行进一步谈判。间接提问相对于直接提问来说,没有那么犀利和强目的性,更加温和与礼貌。也就是说,提问越间接,就越显得礼貌与诚意。第二,设身处地。为了对对方表达关心和理解,谈判者通常会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一些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更好地缓解气氛,改善谈判带来的紧张气息,显示出礼貌与诚意;二是更加完整和深刻地理解对方对这个问题的意见、看法与立场,从而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法,并赢得多方的心理认同。这种技巧一般是用在谈判气氛趋于紧张,迫于某一局面焦灼不下,或者谈判双方缺乏信任的环境下,设身处地就会很好地缓解这种气氛,并重新获得信任,防止谈判终止,促进谈判进程,达成良好协议。第三,委婉表达。在进行商务谈判时,要注意说话的分寸。有些话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有可能刚好是对方不能接受的话。语言表达要尽量委婉,将语言中的“棱角”削去,让语言更加委婉,对方就更容易接受,谈判过程也就会变得轻松而愉快,谈判进展也会顺利很多。除此之外,在进行商务谈判时,要善于使用委婉词汇和委婉句式。比如在发表意见时多运用“我认为”、“我估计”、“也许”等委婉性质的词汇,而避免使用“必然”、“无疑”、“肯定”、“必须”等性词汇。倘若想拒绝或否定对方的观点时,可以使用一些委婉的托辞,尽量避免直接使用“不可以”、“不能”、“不行”等来回答。譬如,可以使用“对不起,我暂时无法回答意见,我得请示一下领导”等来回方的意见,既表达委婉拒绝,又争取了思考的时间。

(二)妙语解疑,巧妙回答

商务谈判是一项相对困难的工作,谈判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在某些对方提出的问题上,无法或不便进行信息回答;或者对手提出的问题比较棘手,无法正面回答,但又不得不回答;或者是对方给出的压力很大,谈判面临危机等等。在面对这些难题的时候,我们不妨先清晰自己的思路,利用巧妙的说话技巧,将气氛活跃起来,为自己解围,切忌丧失理智或不能清晰地认识整个局面。及时,模糊用语。在面对不好进行回答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闪烁其词,模糊言语,避重就轻,以挽回紧张局面,缓解气氛,给自己争取机会和时间。一般来说,模糊语言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用于说话者根据一些客观事实间接所说的话或者根据谈判者主观判断所说的话,如:“对我来说可能”、“恐怕”、“据我所知”、“我们猜想”等等;另一种形式是转变相关范围或者减轻真实值,如:“基本上”、“有一点”、“几乎”等等。在谈判中,模糊用语尽量少用,主要用在谈判困难期,在其他时候尽量使用清晰的有针对性的话语。第二,含蓄幽默。国际商务谈判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技巧竞争、智力竞赛的过程,在这种竞争过程中,谁能将语言技巧运用好,谁就能取得更好的谈判效益。商务谈判看起来场合正式,气氛严肃,当如果你能谈吐有致,善于运用幽默的话语,会更好地促进谈判进程。幽默与含蓄交互在一起使用,有助于建立轻松和谐的谈判气氛,有利于传递感情,或者蕴含暗示的意图。也可以使批评的话语听起来更加有趣,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含蓄幽默的话语,能够有效避开对方的锋芒、缓解压力、增强辩论的力量、增加情感互动,同时,可以为自己树立起良好的谈判形象。第三,条件式回答。在使用条件式回答的前提是,对方提出的问题比较刁钻、苛刻,使你无法进行直接的回应,又无法拒绝。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拒绝并不是好的选择,那么,谈判者可以有条件地回答问题。也就是说,你在回答对方问题的同时,可以限定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对于对方来说,越是无法接受越好,为自己创造有利条件,或者使对方面临困局,知难而退,不战而胜。我们先来看一则笑话。有一位贵妇人带着狗上公交车,并对售票员说:“如果我给狗买一个票,那么它可以坐上位置吗,像人一样。”售票员是这样说的:“可以的,前提是你得让狗像人一样,将自己的脚放在地上。”贵妇人当场就无话可说了。然而售票员并没有直接否定对方,而是在接受的基础上加一个使对方无法接受的条件来限制对方,出奇制胜。

(三)投石问路,主动出击

在商务谈判中,要看准时机,主动提问。提问在谈判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好的提问有利于收集信息,诱导对方思考,引导谈判走势。提问也可以考验对方的能力,如果对方不能给出好的回答,则有利于自己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如果对方能给出好的回答,则会给谈判带来有效地刺激,增加气氛效果,促进谈判进程。以下是提问的两种技巧:及时,选择式提问。选择式提问是针对一些疑问,选择其中一些最有效果性的问题进行发问。例如在一个商场里面,有一个休息室专门经营茶和咖啡,开始的时候服务员经常这样问顾客:“先生,喝茶吗?”或者是:“先生,喝咖啡吗?”导致销售平平。这样的提问方式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没有选择更优的提问方式。后来,服务员换了一种提问方式:“先生,您想喝茶还是咖啡?”结果销售额大增。你看,提问的技巧就在问题是否给人选择的余地。第二种提问方式就是典型的选择式提问,顾客听了大多会选择咖啡或者茶;而及时种提问方式没有选择性,顾客听了很可能说“不要,谢谢”。第二,从易到难。在谈判中进行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循序渐进。也就是,首先选择提问一些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一来给对方舒适感,把持良好的气氛;二来可以将对方逐渐代入回答更深层次的问题。提问一开始可以问一些与主题并没有什么联系的问题,例如:“昨晚睡得可好?”、“假期玩得愉快吗?”等,能够设定一个轻松的谈判环境,缓解对方紧张谨慎的心态。切忌不要一开始就提问一些深刻的问题,单刀直入,一针见血的问题,这样只会使气氛变得紧张,谈判很可能一开始就难以再继续下去,甚至使场面僵化,白热化,导致谈判最终失败。如果对方比较强大,直接切入式的提问反而会让对方抓住把柄,举一反三,到后面自己又没有更好的问题进行提问,使谈判陷入被动。

(四)绵里藏针,出奇制胜

及时,恭维有道。在商务谈判中,赞美对方也是一种谈判策略,可以获取对方一些相关信息,探测到对方有关谈判的一些意图,这是语用策略方面;在心理策略上,赞美是拉近谈判双方情感距离的方法,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以便营造融洽的谈判气氛,促进相关协议的达成,完成谈判目的。但是赞美也要有度,不能一味的对对方进行赞美,要善于使用谈判战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及时,注重赞美方法,在赞美方式上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对方法个性的尊重,注重对方的自我意识;第二,要注意对方对赞美的反应,从效果上分析对方反应,一旦对方呈现出愉悦的反应,则可以进行再次赞美,锦上添花,如果对方并没有表现出开心的样子,甚至显示出不耐烦,对赞美表示冷漠,那就要适可而止,切勿再次赞美;第三,进行赞美的时候要端正态度,显示发自内心的赞美,切勿表现出吹捧式的赞美,过分的吹捧别人只会是对对方的嘲讽。这些都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第二,激将法。激将法适合在与项目主要负责人谈判时使用,利用某些犀利的观点使对方丧失理智,产生激动,从而使自己占据主动地位。要想使对方丧失理智,就要寻找一个“激”点,这就要求谈判者对对手各方面进行评估,充分了解对手。在了解对手的情况下,这个激点可以是对方的名誉好坏、地位高低、能力大小等等。在激对方之后,如果对方表现出激动,说出激动的话,此时自己一定要保持冷静和理智,才能更轻松地致胜。

结语

总的来说,国际贸易中的商务谈判时考验谈判者智力和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善于运用语言艺术,为谈判的成功添砖加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多方面综合起来的运用,运用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各自之间的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要想在谈判中取得更多的效益,就要多注重语言艺术的力量。

作者:李玲 王金贵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商务英语系

国际贸易论文:高职国际贸易实践教学论文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近年来,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逐步得到重视,实践教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课程改革也在向实践教学倾斜。但受未真正树立实践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根深蒂固、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内容过于简单、“双师”队伍实践教学力量不强等因素影响,实践教学大多流于形式,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实训效果并不理想。

二、职业技能竞赛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重视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由于很多学生在选择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外贸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认识不足,因此缺乏对实践教学应有的重视和兴趣,对待实训课程往往采取应付和盲从的态度。定期开展和参加国际贸易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技能竞赛的参赛名额虽然有限,只面对少数学生,但为了选拔出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各校通常会面向相近专业的全体学生层层选拔出“种子选手”。如在备战报关、单证技能等相关专业技能竞赛时,通常会对报关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全体学生进行相关实训的训练和辅导,然后在各个班级、年级和专业内部通过初赛、复赛和总决赛形式遴选出学生参赛。这种全范围竞争选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能水平的舞台,同时竞争机制也促成了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分组讨论、协作、自主学习、角色模拟、实务操练、软件使用等备战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外贸实操技能的重视,提高学生对实操技能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推动效应,激发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日常实践教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浓厚学生专业兴趣入手,逐渐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操作技能的“全员提高”。

(二)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技能竞赛作为目前创新实践教学的一种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专业实操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扩大实践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效应。

1.自我学习能力

对于备战技能竞赛的学生而言,竞赛考察的操作技能,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难度上的要求均高于日常的实践教学要求。因此学生巩固已掌握的技能基础上,还要对教学中未涉及的技能进行补充学习。如报关技能竞赛中需要完成国际货运、商品检验、进出口货物报关、港口及堆场作业等通关工作方案设计与风险分析。这些任务会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分章节进行部分技能的实训,但整个流程的设计及风险的分析操作并没有进行系统实训的机会,参赛学生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充分理解吸收,最终运用到竞赛项目中。通过培训,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自我学习能力得以提升,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进行辅助指导”的实践教学环节奠定了良好的主体基础。

2.专业实操技能

为了更真实测试学生的岗位技能掌握情况,国际贸易相关技能竞赛在制定比赛规则时,根据目前外贸企业岗位的具体技能设计考核内容,并按真实的操作规范去评分。如国际贸易技能竞赛(以国际贸易师组为例),以货物贸易出口业务为考察对象,共设出口方案设计与营销、出口业务核算、出口贸易谈判、出口合同执行等四个竞赛模块。这四个竞赛模块依据实际外贸的岗位技能要求设计,如出口方案设计与营销模块部分,针对出口商品经营方案的书写与公司网站制作的能力进行考查;在出口业务核算模块部分,针对出口商品进行成本核算的能力进行考查;在出口贸易谈判模块部分,针对进出口商品交易条件与进出口商洽谈并最终签订合同的能力进行考查;在出口合同执行模块部分,针对履行贸易合同,办理审证、托运、报检、报关和结汇手续的能力进行考查。参加该技能竞赛的学生,在每个模块的实训操练过程中,在做中学,做中练,提高了各项技能,而这正是实践教学需要实现的目标。

3.沟通协调能力

外贸企业一笔订单的完成需要经过交易前的准备工作、磋商谈判、签订合同、办理运输、保险和国际支付等环节,整个过程不是由一个工作岗位或一个人独立完成,需要各个部门配合共同完成。因此国际贸易相关的技能竞赛从实际业务情况出发,规定以团队形式参赛,团体成绩决定最终成绩。这要求参赛的学生在平时的备战培训和交流中要融入团队,在团队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协作,相互沟通,协调处理相关问题。在这样一种高度仿真的企业团队氛围中,学生的沟通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增强。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技能竞赛既是对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考核,也是对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检测。学生参加竞赛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每支参赛团队背后都有指导教师团队。教师自身的实践和技能水平高低决定了技能竞赛成绩的高低。

1.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

技能竞赛代表了行业技术的发展前沿。作为参赛学生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有较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线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手把手地传授技能、演示实践操作。只有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平提高,其指导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取得满意的竞赛成绩,在缺乏外贸企业一线实践经验的背景下,教师要随时随地了解外贸企业对相关职业岗位技能的具体要求,并在这种要求下不断学习,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2.促进“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

参赛所带来的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其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主动从竞赛内容和企业标准出发,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参赛教师不仅可以把指导竞赛学生的经验应用到课程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将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在全体教师中进行推广和辐射,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这种参赛经验的分享带来的不仅仅是全体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整个师资队伍“双师”素质也随之提高。

(四)推动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

技能竞赛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无不引领着实践教学理念由“重知识讲授”向“重技能训练”转变。国际贸易专业的各项技能竞赛均吸收了外贸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和各岗位近期的技能要求,与企业的实际紧密结合,设计的项目综合性强,适用范围广泛,体现了当前外贸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方向。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示范性作用,促进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在对竞赛的技能考核近期标准分析的基础上,修改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并根据该标准重新组织实践教学体系;在充分吸收近期竞赛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流程和工作情境调整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切实有效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实操实训项目,强化技能教学。同时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检验实践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发现学生技能操作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实践教学的不足,以此调整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五)有利于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实训条件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可以促进课程的实训条件建设和改善。国际贸易专业技能竞赛各个项目大多借助软件完成,相关高职院校在组建校内实训室的基础上,配备了“世格”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软件、“东洋”报关软件等相关竞赛指定的软件。这些实训设备既可以用于竞赛学生的备战训练,又能被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用于全体学生的实践教学模拟训练。同时,技能竞赛促进教师深入企业,了解实际岗位的操作技能,收集企业的案例项目,以此延伸实践教学空间,丰富实践教学资源。

作者:徐琼 单位: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信息技术论文

1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

1.1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

2015年3月,宁夏便在全国率先打造了“中阿国际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借助该平台的B2B、B2C电商模式,宁夏境内的清真食品企业、穆斯林用品生产企业能够在平台上实现对外贸易,整个交易的周期大大缩短,成本也大大降低。2015年4月,二连浩特也打造了中蒙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引入了1000余家境内企业,配合020信息平台模式,实现了中蒙两国服饰、数码、化妆品、母婴用品、家居、家电、建材、机械八大类产品的在线电商交易。

1.2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新生的信息技术发展分支,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计算方式。通过该种方式,网络上共享的资源和信息能够按需提供给终端设备,而大容量的数据也能够被存储在云服务器中,实现智能化、按需化的随时调用。因此,它是一种十分先进的信息技术。2015年1月,海尔公司推出了“U+智慧生态圈”传达借助云计算思维发力国际市场的信号。2015年2月,在第117届广交会上,志高公司推出了智能云空调产品,该产品拥有云升级、云定制、云诊断等5大核心技术,可以实现在线省级、情景定制、智能适应、自动兼修、远程控制等功能。该产品一经推出,便吸引了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等国家空调采购商的极大兴趣。

2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网络信息安全性有待提升

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的融合应用,很多都基于互联网平台。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不断推广,针对国际贸易在线交易平台的网络安全危险也日益严重。2015年1月,英国知名的跨国贸易电商Office的美洲区贸易服务器被黑客攻击,超过100万客户的信息被曝光;2013年3月,全球电商龙头亚马逊旗下Twitch遭黑客攻击,数以千计的用户信息泄漏。上述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为电商企业的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使得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应用型人才素养不高

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的融合,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而支撑该方向实现优化发展的基础,便是人才。然而,就现有的情况而言,国内各企业中,兼具信息技术和国际贸易双方面技术素养的人才十分稀缺,企业在构建信息贸易平台、产品的过程中,大多依靠外包的形式完成,即:委托专业的信息技术企业完成。在上述背景下,一旦信息化贸易平台、产品出现问题,企业管理人员便容易显得束手无策。

3信息技术应用于国际贸易的优化发展建议

3.1提升国际贸易信息化平台的网络安全性

1)加大对平台硬件安全的建设维护。各级国贸企业应不断完善现有的平台建设维护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与管理系统硬件供应商进行即时沟通,对硬件安全系统的更新主要包含:系统安全硬件模块的更新、系统功能模块的更新及系统硬件设施的更新几部分。2)注重对平台的软件安全建设与维护。主要包含对系统网络运行软件、操作系统的更新和维护处理。此外,构建合适的防火墙系统,对信息化国贸平台的安全性进行软件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软件维护内容。

3.2大力培养兼具信息技术和国贸知识的“两栖”人才

1)加强企业两栖应用人员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含:系统总体结构的知识、系统网络的操作与使用、数据库及相关开发工具的应用常识、系统维护的操作方式、系统统计功能的操作方式、系统的参数设置方式、系统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2)培养专属的两栖类人才。在对应用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各级企业还应通过“外引内培”的方法,逐步培养营区专属的数字化系统开发、维护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应掌握“人员多极化”培训的原则,制定“两栖类课程”规划,内容应既包含信息化平台开发、维护,又包含国际贸易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知识,打造企业专属的信息化国贸平台“开发-应用”一体化人才体系。

4结论

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重点梳理,并简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信息安全性、加大人才培养两方面入手,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双融合发展的策略。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各类对外贸易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更多地引入国际贸易的发展中,从而让企业的贸易业务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作者:邓美玲 段敏娟 单位: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贸易论文: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体系下国际贸易论文

1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

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如果企业招聘的目的是想培养毕业生从事结算工作,那么学生除了具备国贸的专业素养外,在国际结算方面应具备哪些更强的竞争能力才会为自己赢得工作机会增加筹码呢?目前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亲睐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心生抱怨认为自己刚毕业和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相比没有优势。实际上很多企业的负责人都提到除了工作经验,企业还看重毕业生能不能吃苦,是不是踏实、肯干、认真有责任心等。落实到国际结算的工作能力,学生首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对实际业务中常用的票据、单据、信用证等应熟练掌握其制作、开立和审核等,熟悉各种结算方式的流程,有融资和规避结算风险的意识。其次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踏实肯干,结算工作重要但是繁琐、枯燥,很多时候都只是人机对话。再有就是要认真负责,因为或许信用证中不起眼的一句话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结算人员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字母。

2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

作为一门课程,国际结算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旨在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人才,来满足各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点繁多,实践性突出是课程的特点。因此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许多从事国际结算教学的教师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做了很多积极的探讨,主要着眼于教学方法的使用、实践教学的开展、国际结算的教学现状等方面。但是往往只是就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本文着眼于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融合起来,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探索教学体系的优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的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业务知识,充分认识国际惯例和规则的重要性以及贸易、金融、融资、外汇等业务的关联性。

3基于企业用人角度优化国际结算教学体系

3.1调整理论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教学中应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国际结算发展的趋势,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趋势等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外贸企业在结算方式的选择上都做出了调整,相较于危机以前信用证使用比重的下降,危机后信用证重新受到重视。因此目前针对国贸专业的学生信用证就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即期付款信用证。所以在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出发点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保持课程体系,突出业务重点”的教学模式。国际结算课程的理论教学采用模块教学的方式进行最为合适。分为4大模块,票据、单据、结算方式、融资与风险控制。基于目前实际业务中票据主要使用汇票,结算方式主要是信用证和电汇,因此以45学时(其中16学时上机实训)为例,汇票可以安排4学时的理论,4学时的实训,信用证安排4学时的理论,6学时的上机,汇款安排2学时的理论,2学时的上机。适当减少其他结算方式、结算工具和辅助单据的授课学时。这样既保障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让学生对基础知识都有所认识;又突出重点,让学生更多的学习实际业务中主要用到的知识,增强学生的业务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

3.2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效果。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如果在学校期间就能够体验现代社会工作中的环节,将有助于学生提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在实验室进行实训教学是国际结算课程中用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手段,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训能非常熟练的阅读信用证、根据信用证制作票据、单据等。但是目前实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学生的实训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实训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实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合理规划实训进度和实训内容,严格实训管理,对进度较慢或者畏难情绪较大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对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高调的表扬。提高实训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期末试卷增加相关题目,让学生被动接受实训课程的重要性。当然能让学生主动重视实训是好的,可以通过搭建师生互动的实训平台,突出学生在国际结算实训中的主体地位。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构建现代化的国际结算实训室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整个国际结算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进行总结,形成双向互动。提高教师的组织实训的能力,教师是实训教学实施的引领者,因此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又要熟悉实训操作系统,好能具有丰富的国际结算实践操作经验。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到外贸企业或银行实际锻炼获取实践操作经验,推进国际结算实训教学的开展。

3.3拓展校外实践基地,灵活进行校外实践。

随着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具体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都在努力给学生安排校外实践的机会。但是目前这一环节是授课过程中最难的,首先就是校外实践的地点不好安排,虽然许多院校都有校外实践基地,但是不一定有适合每门课程的实践基地。对于国贸专业来讲即使有对口的实践基地,学生也不太可能亲自体验每一个贸易环节,很多时候都只能是看和听而不能做,因为相较有限的工作岗位,学生的人数显得很富余。其次即便能够找到可以让学生专门体验结算环节的企业,同样由于人数众多学生岗位实习的可能性也很小。学校和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各类外贸企业联系,探索合作的有效方法。灵活选择实践教学基地,除了与外贸企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外,还可以选择证券、保险和租赁公司等有结算业务的中介公司。授课期间可以由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去,由相关工作人员给学生展示实际业务中使用的信用证、与银行和客户进行业务往来的平台。同时,外贸企业和银行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兼课教师的身份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与学生分享他们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投资心得。教学中,将三种教学形式交叉进行,形成立体的教学体系。例如汇票理论学完后可以紧接着校外实践去企业学习汇票,然后回到实验室进行实训,让学生亲自制作汇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把自己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训课程中,同时和自己的校外实践所得进行比较,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显而易见,立体的教学体系会让学生觉得课程安排高效,学习步骤紧凑,必须认真跟随课程推进步伐才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作者:吴爱丽 单位:唐山学院

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论文

1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1.1实验教学体系的特征

(1)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实验环节中,应用手工、场景、电子、仿真、体验等诸多手段,围绕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要求,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从简单、被动、模拟操作到主动设计、创新性综合运用,逐渐提高实验内容的难度,构成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2)教学管理自主化。

在实验环节中,凸显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团队的作用,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为以学生管理为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这种把学生“小老师”与专任或兼任实验教师等同的做法,能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感和存在感,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3)教学组织探究化。

在实验环节中,采取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方式,教师变身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教学安排先体验后专业操作,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问题的探究者,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积极开拓的创新意识。

1.2实验教学体系的模块

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特点,构建“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多方位、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首先,我们将实验教学根据技能掌握程度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技能型”、“综合技能型”和“创新技能型”。

(1)基础技能型实验属于初级层次,侧重单一技能的训练,主要是演示性实验。该模块的实验一般为一门课程的辅助实验或者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重在基础,面向综合。例如外贸单证实验课程,紧扣单证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设计了商业发票、装箱单、运输单据、保险单据、报检单据、报关单据、结汇等各种单据的制作背景,从签订进出口合同、审核信用证、办理运输、投保、报检、报关、结汇等环节整合教学内容。

(2)综合技能型实验属于中级层次,侧重综合技能的训练,主要是设计性实验。该模块的实验一般指的是仿真实验,即在一个模拟的外贸环境中,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如进出口商、银行、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等),并对进出口业务进行处理,旨在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群知识的能力。

(3)创新技能型模块属于高级层次,侧重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与科研、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该模块的实验内容可来自教学与生产实际、科研相结合的课题。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拟题目,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最终以论文形式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也可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竞赛,比如“挑战杯”商业策划书的撰写,或者模拟产品会布置展台及对产品的推介,等等。旨在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将三个层次的实验按照能力要求分成不同实验模块。每个实验模块体现了不同的实验培养目标和实验技能的训练。由于专业课程之间存在交叉与渗透,将专业课程群的实验分成若干模块使得教师能清楚认识不同实验课程的联系和区别,才能有的放矢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生为本的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这一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提炼素质多方位发展,遵循实验教学规律,循序渐进,设置合理的考评机制。基础型实验以实验操作、实验规范、实验能力及实验结果综合统一折算为30%计入总成绩;综合型实验,以实时评估具体实验环节操作质量(60%)加上整体测评考试(40%);创新型实验以发掘优势为主,5级评分制。

1.3实验教学体系的运作

基于校园网络技术和网络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采取开放性的运作模式,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应包括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对象开放、实验场地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四个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的IP地址,登陆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操作。小组成员可以在宿舍进行讨论和互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报告。为保障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应制定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以保障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另外,要加强专业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专任教师应该提供到外贸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会,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教学工作量计算向实验教师倾斜,稳定实验教学队伍。

2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路径

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能体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认为应该在现有条件下按以下步骤来具体实施。

2.1了解当前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

通过这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明确本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行业和企业,合理确定调研的样本,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中心,对比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相近专业,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分阶段的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对外贸人才的技能要求,从而确定实验模块的培养方向和目标。

2.2修正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编制实验教学大纲

针对区域经济特征,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及差异化培养目标为基础,根据企业调研的结果,从设计理念、教学定位、改革思路、计划方案及体系特色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国际贸易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手册。

2.3实验软硬件设施的建设

参考其他院校的实验中心建设情况,比较几家较为成熟的软硬件供货厂商,以“多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为方针,基于校园网络和教学资源平台构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

作者:廖战海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国际贸易论文:信息经济国际贸易论文

一、信息经济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1、信息经济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

作为一种新时代孕育的产物,一方面信息经济必然受传统经济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信息经济也将促进传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对于我国传统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在知识和科技的武装下,一些老旧的传统产业又得以焕发新的活力。

(1)及时产业即农业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到来,统领了我国经济几千年的农业已沦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少的产业,因此,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已成为及时产业继续生存的当务之急,其中,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高产种业科技攻关等重点工程,我国已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如超级杂交稻的成功培育。依靠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先进科学技术,农产品成本大大降低,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我国农业已走出一条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第二产业不断升级换代

以工业和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但同时也消耗量大量的资源,给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毁坏。通过信息技化进程带来的高新技术则不但大大提升了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而且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提升了资源使用效率,在产品形式上更为生态环保。

(3)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第三产业中本身就有一部分行业是基于信息产业发展的产物,如软件业、电信业等,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彻头彻尾地改变了第三产业的面貌,并促进了其近几十年来飞跃式的发展。第二产业需要花费三百年才可以完成的一场革命,我国的信息经济仅仅用了十年便成功地完成了第三产业的转型。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到全国GDP的46%,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信息经济改变了市场竞争的方式

在工业时代,各厂商之间的竞争基本都是通过价格优势来吸引客户,而价格取决于成本,成本则取决于劳动生产率,那么,只有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才能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获胜。而在信息经济时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手段的地位日益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非价格竞争手段,如品质的服务、新颖的创意、超凡的工艺水平等,而这些手段则依赖于科技和知识的运用和转化,因此现代企业都非常注重研发和科技的投入。

3、信息经济使得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得到迅猛发展

现代信息业的发展对商品市场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莫过于电子商务的兴起了,加之我国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极大地优化了我国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环境。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同比增长29.9%。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31.2%,国内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900万。截止2013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较2012年的13205亿的同比增长42.8%。目前我国较大的购物事件已不是传统节假日,而是某电商发起的“光棍节”,2012年11月11日当天所创下的销售记录为191亿元,到2013年当天销售额竟突破了350亿元,该数额相当于世界零售商巨头Walmart在中国半年的销售业绩,或9月份中国社会零售总额的一半,令全世界叹为观止。根据著名咨询公司艾瑞的统计数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将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到2017年规模将达到21.6万亿元。

二、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以信息业为代表的服务贸易比重大大提升

虽然起步晚于发达国家,但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产品出口大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地提高。除了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外,以通信、咨询、外包、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增速惊人,2001年起的十年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从719亿美元激增至3624亿美元,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4%提高到4.6%。2013我国服务贸易总额更是首次突破了五千亿美元。

2、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交易额剧增

几乎无人能否认,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已不仅仅是一个趋势,而已成为了现实交易中最重要的日常手段,在世界范围内继续上演着发展的神话。根据eMarketer调查称,2013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达12500亿美元,同比完成18%的增长,而同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超过十万亿,同比增幅达到78.5%,仅阿里巴巴一家的销售额就已超越了Amazon和eBay二者之和,并有望短期内赶超Walmart,并且eMarketer认为到2017年中国在世界电子商务市场中将独占四分之三的份额!

3、信息产品贸易蓬勃发展

尽管工业制成品仍然在国际贸易中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可是国际贸易格局正在渐渐演变成以信息产品为中心。199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首次实现顺差,随后实现了飞速发展。2000年时电子信息产品首超纺织品出口额,成为我国及时大类出口产品。到2013年,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3302亿美元(其中出口7808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水平4.5个百分点。其中由于较高的技术水平、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外资企业在总出口额中占有绝大部分比重,2005年时达到出口额的87.3%。同时民营企业也在积极走出国门,1998年仅一千万美元的出口额,2006年即增长至164.52亿美元,出口比重也从0.037%扩大到4.53%,2013年民营企业信息产品出口增势突出,出口额达1592亿美元,同比增长55.4%,巨大的增幅证明了我国私营企业在信息行业的飞速进步。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必须尽快认清形势,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先例和宝贵经验,大力发展我国高科技信息行业,才可能在继续保持贸易大国地位的同时获得更多贸易利益,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经济道路。

作者:王姝 单位: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国际贸易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贸易论文

一、现行国际贸易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缺乏公平性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部分高校对国际贸易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如适当缩减理论教学,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建立外贸模拟实训操作平台等,但与之配套的考核方式却比较单一,基本上采用平时考勤成绩和期末卷面或上机成绩简单加权的方式。同时,由于受考核时间和题量的限制,这种考核对知识的考查是不的,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更无法考核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

(二)夸大总结性考试价值,限制学生创造力

应用型人才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由于传统考核形式的惯性思维以及学业评价中标准化模式的滥用,导致在考试中过分强调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在标准化试题中的地位,缺乏没有严格答案的探究性题目或创造性题目。这种考核形式下往往造成老师教“知识”,学生背“知识”,考试考“知识”,但学生不会用“知识”的现象。这严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难以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工作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相悖的。

(三)考评主体单一,考核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国际贸易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专业类课程很容易出现老师既是一门课程的授课者,又是出题者,也是考评者。而大学期末考核的试卷一般不做密闭处理,教师在阅卷中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主观印象做出不同的评判尺度,从而影响学生的成绩。另外,期末学校事务繁杂,各项工作安排紧凑,很多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里评阅大量试卷,这给阅卷教师带来巨大压力,找人帮忙阅卷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分数出现误差也就在所难免。个别高校每学期初开学都会有大量学生要求复查试卷,核对分数,这给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带来了不便。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贸易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

(一)学校应从宏观上为考核方式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很多高校教师并非不能意识到当前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但是没有学校实质性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考核方式改革就成了一句口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更加有效、新颖的考核方式与学校现有教学管理体系不能很好对接的现象,往往为了学校的“统一管理”教师不得不让步,重新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其结果是“费时、耗力、不讨好”。这严重的挫伤教师改革考核方式的积极性,从而使考核方式改革成为一句空谈。因此,从学校的角度,必须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解放思想,从教学管理的体制机制上进行大胆改革,为个性化考核方式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探索考试改革新模式的积极性。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专业教师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专项培训和指导,提高专业教师相关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在考核方式改革中取得成果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师应结合国际贸易课程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1.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应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传统闭卷考核方式侧重于理论的记忆考核,在固有框架中使考查变得枯燥僵化,无法考查学生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宜采用案例分析、案例写作、调查报告、小组辩论等方式。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展示,也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突出操作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些高校开设了外贸模拟实训课程,学生通过软件在计算机上对各种外贸工作模拟工作流程进行处理,如商务谈判、合同签字、报关、运输、保险、结算、单证处理等。这些软件大多都有自带成绩考评系统,由于其本身程序是固定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提高某些业务的熟练程度,从而达到高分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外贸业务非常复杂,学生仅凭掌握几笔熟练的业务是远远不够的。在考核方式上,教师应结合外贸模拟实训课程特点,设计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际贸易程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考核,锻炼学生对国际贸易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3.语言能力要求高的课程应突出应用能力

对于国际贸易课程中语言能力要求较高的环节,如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外贸单证等,可以采用不同方式考核其国际贸易知识和语言的应用能力。如函电写作、信用证修改、单据填制等可以采用纸质试卷方式,要求学生用一种以上语言进行写作、填写。而商务谈判、贸易纠纷等,可设置特定场景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考核学生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这种考核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非常有益。同时,教师也在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

(三)在过程考核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多元化的考评体系

1.加大过程考核在总成绩中比重,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过程考核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养成能够起到监督和反馈作用。但过程考核在组织、实施、记录、评分等环节上工作量较大,占用教师时间较多,其重要作用经常被忽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程考核占总成绩比重小,通常为30%左右;二是过程考核形式过于简化,通常以考勤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课堂玩手机、说话、睡觉、吃东西以及做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也就很平常了,甚至有的学生就是为了点名而上课。

2.积极探索“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的新模式,提高考核方式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的特殊性,很少有外贸公司能够接接收大批量学生实习,这使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校外实践受到了很大限制。通过实施“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下探索考核方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涉及到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多方面的参与和支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考评体系。笔者希望通过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中一点思考与探讨,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张舰 张祺 卢玉 单位: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国际贸易论文:实务类教学模式下国际贸易论文

一、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按照要求,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契合课程的特点,以求较大限度地实现授课内容的价值。但是,现有的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教学,基本是在教室内完成,其模式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记识或加以基本的理解为主要内容。传统的模式重视实务中的理论和规则而轻实践,强调每门课各自的知识点而忽略课程间的联系,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和案例教学,造成学生感觉专业概念太过于抽象而出现理解困难的问题。实际上,这种问题已在学生的专业资格考试与课程考试中反映出来。其次,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一方面造成知识点零散而不能融会贯通,出现知识点靠机械记忆而不能持久掌握的问题;另一方面,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低下。他们很难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很难清晰地把握对外贸易业务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关键之处,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普遍不能适应广大出口导向型企业用工的需要,从而国贸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劣势日益突出。鉴于此,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需要改革传统的依赖教师讲解的单向传递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注重适应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教学模式的设立内容

教学模式的设立应依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体现素质教育、专业性、务实性和开放性等原则;此外,它还应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实际要求以及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特色。

1.启发式互动模式。

该模式主要应用于理论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有其规范的理论教学内容。在这部分,理论教学中应改变教师单向讲授的现象,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针对讲授内容,提出深层次的、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辩论,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思维,之后,教师再进行评讲。这种启发式互动模式改善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改善了理论教学的枯燥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其对知识的把握。

2.案例分析或习题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指投入专门的学时用于案例讨论或习题练习,主要用于辅助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为专业学习提供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而案例讨论或习题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国际贸易惯例》课程中关于承运人责任及免责问题可以通过案例讨论方式加深学生对惯例条款的理解和应用;《国际结算》课程安排习题课,让学生练习根据信用证内容来缮制票据和结算单据等。另外,教学案例还可以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体现实务类课程服务区域经济的特点。

3.专题陈述模式。

该模式,指教师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问题形成专题,通过学生课下准备,继而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陈述与讲解的方式,表达学生对讨论专题的观点。该模式目前在研究生教育中被广泛应用,但本科教学很少涉及。该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本身的把握,而且有助于对学生查找文献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

4.实习实训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应用在实践环节,属于动态参与性的教学模式,具体分为两类方式。一是在校内配有计算机及模拟软件条件的模拟实验室进行,例如外贸流程模拟练习基地、国际贸易结算模拟练习基地、模拟交易中心或模拟实验室等,通过模拟实务流程,让学生能够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业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使其、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易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学中,模拟软件的使用率以及与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是决定该模式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另一种实习实训教学,则是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改变以往合作单位被动接受学生实践实习的局面。学校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不仅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弊端,增加了学生的工作经验,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与反馈,对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特色有针对性调整,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

5.以赛促学、以考促学模式。

该模式指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竞赛,鼓励学生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并根据竞赛规格与参赛成绩或是考取资格证书的难易含量冲抵学分的教学模式。例如,学生参加教育部与纺织总会举办的“外贸跟单员”大赛,取得一等奖可以折算为1学分,学生考取跟单信用证专家资格考试证书可以折算为2学分等。由于相关大赛或是资格证书的考取必须以对应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所以通过该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成绩,而且可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

三、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构建

1.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是一个体系,除了教学模式本身的内容外,还应有后续评价环节,从而使课程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实现动态优化。学校基于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形成对各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其中,启发式互动模式、案例分析或习题教学模式、专题陈述模式、实习实训教学模式,以及以赛促学、以考促学的模式分别命名为模式1至模式5;一级评价指标(准则层)包括学习兴趣度因素、学习主体性因素、实践能力因素、教学效果因素以及就业能力因素;进而,将各项一级准则细化得到二级评价指标(指标层),并给出影响作用选项,用以反映不同教学模式对提高各二级指标的作用。

2.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应用。

本文所设立的教学模式以2~3个学年为一个执行周期,一个周期后将评价指标设计为一份调研问卷,以每门课程为调研单位,根据指标内容不同,将问卷分为“教师填写”与“学生填写”两部分,分别由开设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的教师与学生根据要求分项做出评判,据此统计出不同教学模式在不同课程中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模式对二级指标“课后答疑率”“、末考成绩优良率”“、降低不及格率”“、考研通过率”的影响作用由教师完成,其余由学生完成。在此基础上,课程组统计调研结果,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统计结果中实现率低的二级指标的原因,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模式。当然,由于受益学生是流动的群体,为了实现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教学模式契合受益学生的实际特点,其评价指标也是一个动态化体系,学校应在每个执行周期后根据受益学生的调研结果查找原因,及时做出调整,从而与学生需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当地经济工作发展需要相适应,实现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另外,由于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评价体系涉及到本科教学的诸多方面和环节,因此,相关教学安排应配合进行调整。例如,本科培养计划和执行计划应相应修订,并体现在教学大纲中,增加新增教学模式的学时,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时间教学的学时、学分冲抵的认定及具体执行措施等,从而保障合理模式的正常运行。

作者:魏冉 单位:中原工学院

国际贸易论文: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论文

一、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新要求

(一)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提高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该专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各高校纷纷大力引进了一批学历层次较高、理论知识扎实、学术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补充到师资队伍中,进一步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后危机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际贸易实践涉及营销推广、商务谈判、进出口实务等诸多环节,特别是后危机时代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兴起,推动了电子商务技术在各贸易环节中的应用,如微信自营销、互联网金融支付等新手段,这就要求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要结合贸易方式的新变化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其次,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必定会产生新的问题,如微信自营销无法像天猫、淘宝一样看到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好(差)评,互联网金融支付的安全保障等问题,这就要求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深入市场和企业一线,了解市场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努力积累自身的实践经历,切实做好理论知识与商务实践的结合工作,为实践教学指导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对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要求提高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全球经贸关系、贸易壁垒、商业模式、金融安全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体系的重心也逐渐向人文经贸、外语外贸、法律外贸和技术外贸方向发展,这对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文经贸方面要求学生理解主要贸易对象的人文风俗习惯、价值观、道德标准等内容;外语外贸方面要求学生精通英语,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行自主交流合作与沟通,同时还要掌握第二门外语,如德语、日语、阿拉伯语,能与新兴贸易伙伴开展交流活动;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形式的新型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等一系列常用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技术贸易方面则要求国际经贸类学生对主要产品技术信息有一定了解。总的来说,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贸易实践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国际市场调研、国际贸易实务、营销推广、金融结算、物流供应等多项商务技能。

二、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缺位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并根据全球贸易经济发展需要,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做出了一些调整和修订,从调整结果来看,各高校普遍把外贸单证实务、国际结算操作等操作性环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加了职业资格考试辅导(如报关员、单证员、国际商务师等)环节,以强调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特点。但从产业链视角来看,国际贸易产业链一般包括:前导出口阶段(包括国际市场调研、商务文化礼仪、磋商等内容)、出口阶段(包括订单签订、组织货源、制定出口单证等内容)和后续出口阶段(包括售后服务、销售反馈、国际商务关系维护等内容)。特别是后危机时代以来,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引发了商业模式的革命性剧变,如营销方式由传统的广告推广向自营销方式转变、结算方式由传统的银行支付向互联网金融转变。传统的外贸实训体系已不符合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实践教学的认识还应更加、深入,更具前瞻性。

(二)实践教学执行环节缺乏“实践性”

从现有的实践教学课程来看,大多数院校根据国际经贸发展实践,分别设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认知实习、国际贸易运营流程分析、国际贸易从业资格辅导、国际经济与贸易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后危机时代,以移动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迅速蔓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交易中的贸易数据挖掘和市场研究、互联网金融(融资、支付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骤然增加,而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无法适应国际贸易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实际的要求。另外,从实践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来看缺乏“实践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与理论教学环节相比,实践教学环节课时量相对较少、时间安排相对集中,绝大多数院校一般根据任课教师的时间来安排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其次,实践教学师资配备一般为1~2名教师/班(约40人左右),教师工作强度相对较大,无法有效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第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实践教学环节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实践教学学习简单应付了事。实践教学执行环节“实践性”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后危机时代,随着一般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现有的师资队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大多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但这些教师大多都是硕(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先天缺乏国际贸易业务实践的熏陶。待其进入高校工作后,作为年轻教师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压力,无暇顾及国际贸易综合实务能力的提升;其次,从高校现有的教师培养机制来看,教师走进企业生产一线和贸易活动的机会少、时间短、成本高,从而造成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后天不足。另外,作为高校教师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学习、应试能力,部分教师通过努力能顺利拿到相关资格证书,但国际贸易实践经验依然较为匮乏。

(四)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薄弱

国际贸易模拟仿真教学是通过国际贸易实验室(包含虚拟进出口企业、工厂、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跨国银行等组织),应用相关贸易实务模拟软件,让学生扮演外贸业务流程中某一主体角色而进行的模拟实践教学。由于国际贸易模拟仿真实验室所需房屋面积和投资规模相对较大、产出效益不明显,目前,大多数高校(尤其是以理工科为背景的中西部高校),缺乏对综合性国际贸易实验室的投资热情,基本上是与其他文科专业共用实验场所,实验室建设仅仅是依托相关贸易实务模拟软件(如浙江大学恩特外贸业务管理系统、Simtrade外贸学习平台、亿学国际贸易实务综合实训中心平台等)开展国际贸易实务模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建设缺乏专业性、特色性和实践性。后危机时代,各高校普遍加大了对实习基地的开发力度,纷纷与企业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合作。但从实习基地建设情况来看,实践教学计划中企业参与程度较低,针对实习企业国际贸易运营过程和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不足,学生在实习企业能涉及的实质性外贸活动和生产经营环节偏少,部分90后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指导老师对实习过程的监控较弱,另外,有部分实习基地仅仅只是挂了一个牌,缺乏真正的交流与合作,实习基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深化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认识

培养院校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应在已有外贸实践教学基础之上,以当代国际商务实践为着眼点,树立贸易产业链的“大实践”观念,即在国际贸易产业链每一环节都合理构建实践(实验)教学过程,前导外贸阶段应设置国际市场调研、商务文化礼仪、自营销管理等实践教学任务,出口阶段应设置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电子商务贸易、互联网金融等实践教学任务,后续出口阶段应设置国际商务关系维护、物流供应链管理、国际品牌培育等实践教学任务,突破过去以外贸单证为核心的“小实践”观念。

(二)着力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建设

后危机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APP(Application)的使用、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等对传统商贸模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开展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时,应紧密围绕国际商贸模式的新变化更新实践教学内容。首先,培养单位应针对国际商务发展的新趋势,新设贸易数据挖掘与市场研究、互联网金融、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分析调研环节;其次,在实践辅导中应有意识地将互联网金融、全球物流与供应链与国际结算、贸易术语、国际货运等传统国际贸易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独立应用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独立分析处理国际商务中的新任务。第三,各高校教学管理单位应根据本校国际贸易实践教学计划安排,进一步做好指导教师选派、实践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管理工作,指导教师应认真、科学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大纲,并告知院系教学管理部门和所带学生,既主动接受教学监督,又让学生明确各阶段实践计划任务。

(三)全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重要智力保障要素,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完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各高校应制定出台符合本校国际贸易建设发展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与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聘请一批“思想素质高、专业素养好、职业经验足”的企业专家担任相关实践环节的指导老师,校内教学理论型教师应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一线,积极开展业务实践锻炼和学习,并努力取得与本专业(课程)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同时,在实践指导环节上可采取“双核制”,即理论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教师的双配备策略,充分挖掘发挥其各自的比较优势,以实现师资效能较大化。

(四)加强和完善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是有效开展国际商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实践操作技能、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组织,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此,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积极开展多元化、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作者:韩可卫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国际贸易论文: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论文

一、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2万亿元,其中跨境电子商务占比已经达到30%。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1.6万亿元;2012年约为2万亿元;2013年突破3.1万亿元,到2016年将增至6.5万亿元,年均增速接近30%,远高于一般外贸7.6%的增速。据eBay统计,大中华区跨境零售出口电商交易额较高的三大产品品类依次是电子类产品、时尚类产品、家居园艺类产品,增速最快的是家居园艺、汽配产品和时尚类产品。PayPal近期研究结果显示,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巴西五大跨境电子商务目标市场五年后对中国商品的网购需求预计将超过1440亿元,巴西等新兴国家和地区正成为中国在线商品的新主力购买群体。

二、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的区别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形式,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促进国际间商品、服务与要素的自由流动。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而言,跨境电子商务具有独特的突出优势。

(一)商品和服务信息获取更加便利

众多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积聚了丰富的、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贸易信息,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使其直达全球消费者,信息的获取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因此,相对传统国际贸易而言,跨境电子商务的市场信息在互联网上广泛公开与共享,国外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能够直接搜索不同商家提供的同类商品的相关信息,进行质量与价格比较,选取最有利的商品和服务。

(二)企业直接面向全球市场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直接面向全球市场。因此,跨境电子商务降低了对外贸易市场的进入障碍,大量的中小企业积极开拓国际贸易途径,更多差异化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商品的进出口贸易范围不断扩大。相对于传统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公开与共享的商品和服务信息使得买卖双方的交流更加充分与透明,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幅降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还提供了买卖双方直接沟通的渠道,去除了传统国际贸易中冗余、低效的中间环节,由此,企业的商品和服务质量信息能为全球消费者所熟知,有利于企业品牌向全球推广。

(三)在线交易更加便捷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外贸易信息的传递效率,交易信息、单证传递、购买支付等通过互联网瞬间完成。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交易与支付的时空限制逐渐消除,消费者可以随时查看和购买来自各国的商品和服务,商家迅即响应消费者的需求,通过跨境物流系统,快速配送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有机融合,使得对外贸易更加高效和便捷。

(四)跨境网上交易批量小、频率高

跨境电子商务中公开、透明的商品信息增强了对外贸易商品价格的透明度,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流通渠道的减少也为在线商品价格的降低提供了空间。因此,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线对外贸易商品的价格不断降低并且趋同化。丰富的商品、较低的商品价格、便捷的交易方式促进了大量消费者跨境网购。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及多样化需求,跨境网络零售呈现出单笔交易批量小、交易批次多、频率高等特征。

三、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国际贸易转型升级

(一)促进多边贸易发展,优化配置多边资源

跨境电子商务拥有不断更新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具有快速、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几乎不受时间和地理范围的限制,因此,全球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查看和购买来自国外的产品和服务。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国内外供需双方直接接触,流通环节减少,市场进入壁垒降低,企业由此可以直接面向更加广泛的国际市场,从而促进多边贸易的发展。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和物流服务等平台,国际贸易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机融合,促进国内外生产者、零售商、物流企业、其他相关服务机构和消费者形成一个整体,以信息流为重点,融商品生产、物流配送、海外仓储、电子支付和信息服务等于一体,以消费者为中心重构价值链,促进了多边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推动对外贸易转向差异化竞争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及其他服务平台积聚了大量的国外消费者信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收集、整合和处理分散孤立、动态、高维、复杂的消费者数据提供了基础,而的消费者数据为分析消费者偏好提供了依据。因此,跨境电子商务能够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和高度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对外贸易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提升。基于跨境电子商务中大量的数据,还能够预测市场的消费规律,创造与消费者潜在需求相适应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实现新的价值创造,提升贸易质量。因此,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能够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型,推动对外贸易从数量扩张向贸易质量提升转变,提高对外贸易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竞争优势。

(三)促进新型服务贸易发展

目前跨境网络零售的物流方式主要采用快递和邮件,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将会推动海外物流仓储和配送中心的快速发展,提升物流配送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跨境第三方支付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跨境第三方支付市场主要由PayPal等境外支付公司垄断,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我国的跨境第三方支付将会迅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也将带动软件、影视、音乐、电子期刊、游戏等数字内容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数字内容产品是一类特殊的数字化信息产品,与传统的物质产品有很大差异。及时,数字内容产品存储方便,内容具有可变性和易复制性,附加值较高。第二,数据内容产品具有使用价值的非排他性,可以反复销售,从而形成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第三,数字内容产品的技术含量高,从而附加值较高。第四,数字内容产品的数字化特征使其非常适合网络传递。跨境电子商务为数字内容产品提供了对外贸易的运营平台,消费者可以从平台上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产品。

(四)提升对外贸易企业的国际化营销水平

跨境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品牌营销、精准营销的新机会。传统国际贸易因交流渠道的限制,营销水平较低、成本很高。尽管许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很好,但因营销水平和成本的限制,产品的知名度较低,不为外国消费者所熟悉。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直接交流的通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网络等平台,国外消费者能够直接获取企业的产品信息和评论信息,为企业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积累的数据,企业还能根据需求方的偏好及潜在需求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实现精准营销。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将推动跨境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其能够充分利用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较大程度地促进精准营销,满足消费者的多方位需求。

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建设

信用风险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较大瓶颈之一。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刚刚起步,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行为不够透明和市场监管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失信成本较低,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和售后服务不足等问题频繁出现。相比信用体系建设及管理相对完备的美国及欧盟国家,中国的信用管理明显滞后,引发其他国家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网络交易的严重不信任,导致跨境交易平台的发展比较缓慢。应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建设,促进信用信息的公开和共享,加强信用信息服务,减少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建立奖惩联动机制,培育企业和消费者的信用意识,规范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秩序。由于各国缺乏统一的信用标示,跨境电子商务的信用建设需要各国政府的密切合作。

(二)加强跨境物流的一体化建设

我国的跨境物流明显滞后,物流配送的及时性和安全性不足、成本较高。据不统计,目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一半以上的商品是通过邮政体系运输,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左右。相较于传统国际贸易注重库存管理,跨境电子商务更加注重商品的快速流动,海外仓储、配送中心和海外退换货服务的需求快速增加,高效的信息资源整合成为提升跨境物流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跨境物流配送涉及环节较多,包括国内外的仓储中心、配送中心、服务中心及海关等,加强跨境物流的一体化建设,集物流的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服务于一体,不仅能够确保物流的效率和服务质量,而且能够改善物流服务能力。通过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整合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及运输管理,能够突破制约跨境物流的各种因素,提高物流效率和水平。

(三)加强快速通关、退税和结汇

通关、退税和结汇等问题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通关是跨境电子商务流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传统贸易通关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商品,通关的周期长、费用高,难以适应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小、频次多、周期短等特点。由于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商品的出口普遍以快件邮件方式通关,按当前的通关管理制度退税非常困难。传统贸易的结汇方式对于跨境电子商务显得非常繁琐,若通过跨境第三方支付企业结汇,银行又难以掌握买卖双方的真实交易情况,第三方支付平台容易成为非法资金的流通渠道。加强企业、海关、工商、税务和外管等方面的协同运作,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通关、退税和结汇的一站式服务,将会大大提升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效率和水平。

(四)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政府尚未建立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体系。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在交易方式、流通方式、支付结算等方面与传统的对外贸易方式存在很大差异,现行管理体制、法律法规无法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因此,应结合跨境电子商务特点,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制定交易、物流、税收、通关和结汇等管理办法,形成相应的制度保障,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规范发展。

作者:王惠敏 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核心能力论文

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核心能力构成

(一)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是指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活动必备的通用能力,包括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内容。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处处离不开人与人的合作、沟通,国贸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基本能力才能使国际贸易业务顺利进行,尽量避免风险的发生。

(二)专业能力

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能力体现在:(1)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潜在客户,能够通过英文函电或面对面地与客户进行交易磋商,可以经过谈判签订书面合同。(2)能够独立履行合同,及时安排生产,准备好待出口货物;根据进出口货物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计算运费,与货运公司签订运输合同;为进出口货物合理投保;正确制作各种运输单据,及时发出装运通知;正确填制报关、报检申请单,及时为各种贸易方式下进出口货物办理报关及报检手续。(3)正确签发汇票,选择适当的汇付方式,选择国际贸易中常用的结算方式;当结算方式为信用证时,能及时开立/催开、审核、修改信用证。(4)熟练准备各种结汇单据,防范收汇风险,最终顺利结汇。

(三)发展能力

学生的发展能力是指学生能顺应时展,并在发展中不断开拓创新,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综合能力。它包括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外向型企业可进行的创新大致有三种: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国贸专业的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就有可能在外向型企业开展各种创新工作,通过探索新路子开创新局面。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环节和风险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时有发生。关键时刻应变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事人必须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尤其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要对各国或地区的谈判模式或风格作出灵活判断,综合运用贸易知识和谈判技巧应对各种变化。

二、提高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基本能力培养途径

1.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一些高职院学生与本科生相比自卑感较强,还有一些学生心理脆弱、心理承受力较差,遇到挫折会一蹶不振。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在校内开设心理咨询机构,配备心理咨询师、疏导员,及时将高职学生心理压力排解或将他们的不良情绪释放,让他们轻装上阵,增强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2.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将来工作中必定要与世界各地的外商沟通。而英语是国际贸易沟通的主要语言。因此,要提高学生用英语沟通的能力。可以通过对专业核心课实施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做法,借鉴国外的行动导向法、任务驱动型教学、案例分析讨论等新型教学方法,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制作幻灯片。讨论结束后让学生上台做演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高职院校可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或参加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内可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专题讲座、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组建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因为社团组织的活动需要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任务。课堂教学中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可采用分小组讨论、案例游戏、课堂知识竞赛等教学方法,不仅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积极引入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起源于英国,现风靡全球的一种培训项目。它安排参训者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通过专业的训练课程进行情景式心理训练和户外体验式模拟训练,让参训者在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磨练意志,认识集体的作用,提高团队合作精神。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可参加拓展训练,通过训练体验团队与个人的关系,培养团队精神。

(二)专业能力培养途径

1.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上企业需求为根本指导,制定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培养目标。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前,学院可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到社会开展广泛调研,了解各行业近期发展动态,以及各专业的人才需求变化。或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多家企业调查分析,明确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哪些企业从事何种岗位的工作。各高职院校还应坚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了解人才培养的效果,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为了制定出恰当的专业培养目标,学院可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多方面听取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委员会成员可由行业、企业、高校的专家组成,重点负责专业建设。会议应共同研讨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定位、修订教学计划等重要问题。

2.依托岗位群剖析职业能力,完善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专业岗位群是:外销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货运业务员、进出口业务员等。具体设置课程时,应对职业岗位群所需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进行分析,开发设计职业技能核心课程,并在教学计划制订中破除“老三段”(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模式,将课程设置为四个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技能实训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围绕行业需求设定;技能实训课程针对专业核心能力设置,这样的课程设置十分精炼,也增强了实践技能的训练,突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构筑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学校需要坚持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3.强化专业能力证书与毕业证书并行制度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时往往发现职业资格证书比毕业文凭更管用,具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更容易赢得企业的青睐。在招聘会场,招人单位会以各种资格证书作为筛选人才的条件。针对这一现象,许多高职院校已实行专业能力证书与毕业证书并行的制度,强化专业能力的培养。就国际贸易专业而言,很多高职院的教学计划已规定学生必须获得外销员、单证员、跟单员等岗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否则不能毕业。两证并行制度既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特征,又为提高专业能力培养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为使学生能顺利获得证书,高职院校应把与专业对口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更好地贯彻两证平行制度。

4.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许多高职院校为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在制订国贸专业教学计划时已加大了实践性教学在专业总课时中的比重,让学生从及时学期就开始实践性教学,三年实践教学不断线。但为了保障实践性教学质量,学校必须像理论教学那样,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包括总培养目标和分阶段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是将实践教学目标具体化,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把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一定要包含校外实训体系,因为虽然在校园内可尽量构建逼真的实训中心、实验室,但其内容与外向型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别,校内的模拟实践无法替代校外实习的作用。实践教学的条件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合作的开展。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实训室(基地)管理、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制度管理。高职院校还应制定出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学”的考评,重点考核与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列出各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项目、考核方法、评分标准以及应达到的低等级标准。对教师“教”的评价,重点考查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再结合同行评价结果、学生评教结果,在每个学期末给每位实践教师评定等级。

(三)发展能力培养途径

1.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愿意付出努力,学习时也不觉得苦和累。高职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活中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对学习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可借助多种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职学生学习习惯普遍较差,需着重培养。教师在新生入学后应立即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信心,学生适应学校的学习后再制定新的学习目标。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应当对其进行及时的辅导与帮助,最终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高职院校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此外,要在全校范围内树立良好的学风,营造勤奋好学、你追我赶的学习环境。

2.培养提高学生的情商

情商高的学生更容易形成发展能力,因为情商可以强化大学生的适应性,密切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调节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从而促进大学生发展能力的形成。高校必须加强学生的情商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更好地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引导学生注重自身情商的培养、积累和提升。社会各界也应重视推进学生情商的培养工作,这是顺应时展要求的一项重要工作。

3.培养学生的个人创造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领域,如何能打败竞争对手,取得成功?这就需要企业的员工及管理层具有个人创造能力。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校迫切需要改变应试教育、知识灌输的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高职院校要实行开门教学,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丰富自身的想象力。高职院校不仅要鼓励大学生不断创新,而且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因为创新人格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是一个人的内在较稳定持久的心理品质。高职院校学生只有具备了创新人格,才能在工作中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并在创新活动中勇于克服困难,使创新活动有效、持续地进行。

三、结语

总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涉外企业,培养基本知识够用、专业技能强,能胜任外贸行业及时线岗位群,有可持续发展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需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作者:王慧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