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贸易经济论文

摘要:随着网路化的侵袭,贸易经济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因为只有加强贸易经济与信息化的结合,才可以对贸易有更大的推动作用,才可以保障贸易经济的繁荣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贸易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结合与联系,使两者能够彼此融合,彼此促进,相信贸易经济能够在信息化正确的引导下才会变得具有足够的生命力。
贸易经济论文

贸易经济论文:提高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一、关于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

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继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产品和农产品出口,进一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出口商品价格要反映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和资源环境代价。鼓励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规范出口秩序,遏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低价竞销和恶性竞争。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抓住当前国际石油价格回落的有利时机,适时扩大原油进口,充实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进一步提高进口的便利化程度,适当减少进口自动许可目录产品。抓紧研究进口信贷、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为促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创造条件此外,实施科技兴贸工程,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科技兴贸工程是商务部13项重点工程之一,通过建设一批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运用政府相关的特殊政策,如典型的技改贴息以及新型产品的研发和资助等,在较大程度上的鼓励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以及再创新,进而使得企业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和管理

就目前的形式而言,我国外贸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外乎是外贸企业利润的提高,因此,在我国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应该转变期职能,即是必从过去的外贸经营者转变为外贸宏观调控者,从直接的行政干预转变为通过汇率、关税等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控,进而通过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和管理提高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简单而言,由于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职能必须有所改变,必须要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简单来说,政府在改变职能后可以起到以下的作用:

1、树立正确的经营指导思想,明确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将一切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2、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要逐步推行股份制,朝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使外贸企业真正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道路。

3、开展工贸、技贸、农贸结合,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

4、抓紧出口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出口,提高外销价格,从而提高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

5、加强经济核算,节省费用开支。

6、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7、提高企业素质,特别是提高外贸工作人员的素质.

(三)以竞争优势导向为主的平衡型发展战略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来看,出口导向战略是我国的现行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战略,由于该战略使得对外贸易所带来的利益并没有与对外贸易数量同种程度增长,这也使得粗放型经济贸易增长方式容易出现,从而影响了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竞争力。因此,实行平衡型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是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我国的基本情况来看,我国的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等资源稀缺,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同时,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正在加强,我国对世界各国的依赖性和竞争性也在逐渐加强。所以,我国还要将竞争优势作为自己的导向,通过增加对外经济贸易,增大就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要根据目前国家的经济的以及国情,因地制宜的制定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也即是应该实际努力的去发挥出我们所具有的资源优势,通过优势导向,吸引国际投资,进而达到发展金融等相关行业的目的。不仅如此,我国政府应该鼓励各企业及个人去培植资本优势,从而去尽快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的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实现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田靓 单位:渤海大学经法学院

贸易经济论文:上市公司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一、公司股利分配理论及政策

股利分配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用于再投资的一项重要政策,按照国际惯例,公司要按照盈利的一定比例,分配给投资者。股利分配是公司经营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规模扩张提供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因此,上市公司非常重视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通常会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对各种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进行比较,最终选择一种符合本公司特点与需要的股利分配政策予以实施。股利分配重要的“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不仅是一种分配方案,同时还是一种有效的信号传递工具。股利分配政策的变化往往是公司经营状况发生变化的信号,这些信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市场影响”。“资本市场的效率性越强,这种传递方式越有效、成本越低。因此,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政策时,相当慎重。以免投资者误读,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二、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概况与特征

目前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了两者兼有的分配模式。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通常在公布股利分配方案的同时公布转增和配股方案,使得转增和配股也带上了分配的色彩,也常被看作是股利分配的一种形式。主板股利类型可划分四种。

1、配发股本:配股股票是指上市公司以一定的价格向原股东配售新股。配股实际上相当于增发股票,它并不影响本期收益,由于所有股东以低于市价同比例配股,股票将被稀释,股票价格将相应下降。

2、转增股本:转增股本是指上市公司将公积金转作股本。转增股本只是在公司权益结构不同项目间的内部调整。因此与送红股一样,转增股本后每位股东拥有的股票价格总额不变,而拥有的股票数增加,从而股价将下降。

3、派发股利:上市公司所派发的股利具体又可分为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现金股利是指上市公司以公司的留存收益向股东发放现金作为投资回。现金股利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的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股票股利是公司将留存收益以发放股票的方式发放给股东。股票股利并不减少公司的股东权益总和,只是在减少留存收益科目的同时,增加了股本科目。

4、不分股利:不分配是指上市公司不进行留存收益的分配,由于我国历史遗留的股权分置问题的影响,很多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都凭借其控股地位,拒绝进行股利分配。为了改变这种现象,2006年5月8日起实施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治理办法》规定,希望此举改变我国上市公司以前普遍存在的不分配现象。

三、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特征

2009年,我国经济及时个走出金融危机,率先引领世界经济走上复苏之路。我国的证券市场也一路高歌猛进,至20009年11月上证综指摸高到3465点。各上市公司赚得锅满盆满,业绩整体大幅度上升。上市公司派现极为慷慨。具不统计,在全部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年中,有近百分之七十实现盈利。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重“高送”“高转”,轻现金分红:随业绩增加,不分配的上市公司所占的比例逐年减少。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以转增、同时派现和送股、三种形式为主,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派现和转增、转增和送股、派现和送转多种形式。不过我国上市公司中有相当多公司,不重视股民的现金回报,除了不分配股利外,也有的上市公司不注重现金股利的发放。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投机气氛浓厚、喜好炒高送配题材的股票,跟这种理念有很大关系。而在成熟的证券市场,现金股利比较受欢迎,投资者把现金股利视为最直接、最稳定的投资收益。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股本扩张或者“圈钱”需要,在股利分配方案宣布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配股、公积金转股等扩张行为,从理论上讲,“转股和配股不属于股利分配范围。而现金股利作为给上市公司投资者超过国库券利率的较高现金回报,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承担较高风险的一种补偿”。

2、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是比较稳定的。一般来讲,连续的、稳定的股利政策,是对股民负责,是对广大投资者利益回报预期的指向,是上市公司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的展示,也是企业形象的一种体现。在西方较为成熟的股票市场,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尽量保持现金股利的稳定性,保持鼓励政策前后的一致性,以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形象。只有在管理层确信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企业的盈利会发生变动时,才愿意改变股利政策。但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短期行为严重,随意性较大,不仅在现金股利分配原则上缺乏稳定性,而且分配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上市公司很少考虑随意性的股利政策给公司形象带来的损害。上市公司忽视股利政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缺乏远见卓识。

3、不参与股利分配:近几年,证监会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力度,对上市融资提出了许多硬性条件,做出了不分红上市公司不允许融资的规定,扭转了过去很多上市公司不分红的局面。但是现在仍有部分公司甘当铁公鸡,令投资人失望。我国上市公司一直不注重现金股利的发放。但是个别上市公司常常以假账的形式欺骗投资人,为其不分红制造借口。这些“铁公鸡”仍然有一定的市场。具不统计,我国主板市场每年仍有近百分之十的上市公司,一毛不拔。而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不参与股利分配是很少见到的。

四、创业板上市公司高送转动机分析

随着创业板企业年报的相继披露,在”高转送”噱头的刺激下,创业板个股气势如虹。一时间,高送转成了“印钞机”。

1、高送转乱像

(1)“惊艳”及时幕:2010年1月26日,公布了10转10派3元的分配方案。创业板高送转大幕正时开启,当日该股开盘即被封至涨停。在此股带领下,创业板气势如虹。许多投资者也蜂拥跟盘,在高送转光环之下,出现一轮上涨行情,股价一度摸高至100.10元。短短的两个月,股价大涨31.19%。

(2)史上最“牛”公司:2010年3月18日,创业板新贵神州泰岳推出A股史上最耀眼的分配方案——“10转15派3元”。这一方案令其他高送转上市公司黯然失色,当年西飞国际10转12的分配方案与之相比相形见绌。其股价更是一路爬升到200多元,时间也只有仅仅两个多月,涨幅高达百分之四十多。这一股价超过茅台,成为A股较高的股票。在其带领下,A股中共有143家公司推出10转5以上的分配方案。

(3)“蝴蝶”效应:创业板风生水起,至2010年4月16日,创业板大部分股票采取了高送转分配方案。大都推出10转5以上的分配方案,还有二十多家公司推出10送5以上的分配方案,包括九州电器、华谊兄弟在内的18家创业板公司,均推出了10转10以上的高送配方案。网宿科技、汉威电子、日宝通带、也紧跟其后。

(4)黑色“滑铁卢”:高送转方案虽千差万别,但股价大幅跳水的结果却相同。除权除息日,当日大跌6.11%。而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汉威电子和宝通带业,除权除息日,两支股票均大跌百分6%,汉威电子成交额也被放大至近3亿元的历史第二高位,仅次于该股上市首日的成交额5.16亿元。而当日该股换手率更是达到了32.25%。而此后一日,宝通带业迎来除权除息日,在当日该股勉强以0.53%的微红收盘,但次日则股价大跌,跌幅高达9.53%。

2、高送转动机分析:

毋庸置疑,在创业板的一百多家上市公司中,科技含量高,业绩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还是存在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许多上市公司质地和经营都不突出,鱼龙混杂。却都采取高送转分配方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动机。

1、主力为了出货:”高送转”并非创业板的专利,热衷参与者,也不仅仅是业绩优良的公司。难道真的是高额回报投资者?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今年沪市送转冠军新安股份是一家经营管理都不是令投资者满意的公司,从公布的资料看,今年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百分之九十,盈利能力大减,抗风险能力较差,但就是着么一只公司也采取了大比例的”高送转”方案,同样情况的还有美都控股,该公司整体毛利率为8.8%,比2008年略增长0.23%,该公司3月27日公布的10转12派0.3元的分配方案远超市场预期,基本每股收益0.29元。但其盈利能力并没有明显改善。美都控股的高送转显然没有基本面的支撑。美都控股”高送转”预期的炒作始于2月份。具内部人士透露在公司高送转之前,就有超大户资金潜伏在其中,从大智慧大户资金买卖盘可以看出。在推出高送转预案的次日,主力资金就大举卖出流通盘的0.84%。当日该股大户和超大户均呈减仓之势,而从3月30日至4月21日,美都控股资金净流出1.81亿元,占到流通盘的6.3%,这一比例在同期地产上市公司中高居及时位。

2、为限售股解禁提供契机:定向增发有一定的锁定期,长期持有相关股票的系统性风险比较大,而利用”高送转”,博得市场的欢迎,使得参与增发的投资者有机会实施退出机制。上市公司适时推出”高送转”就是为限售股解禁提供契机。在创业板的一百多家公司中,以九州电器为例,自该公司在推出10转10派1元的诱人分配方案,随即该公司行情的启动,股价一路飙涨,在此后的不到一个月,九州电器就有近百万股此股份解禁上市流通。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建峰化工。该公司在3月3日公布10转5的高送转方案。但公司2009年的业绩难言理想。2009年建峰化工实现营业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43.7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25%,每股收益0.6元。 这或与该公司2009年的增发有关。

3、为获取高额回报:一些基金公司为了获取高额回报,不惜花重金买消息,第三大基金公司对中国卫星的参与就足以说明。也可见机构资金对高送转行情的踩点精准。在去年的十一月份,中国卫星的股价就表现出异常的兴奋,这家基金在低位加仓,不久,中国卫星10转10派0.5元的分配方案。当日中国卫星尾盘被持续大单封至涨停,全天成交总额为2.86亿元。而从当日龙虎榜可以看到,4家机构席位位于买入榜的前五位,累计买入6126.6万元。而卖出榜只有一家机构席位,卖出2200万元。而这与当日超大户增仓4121万元大致相符。而此后中国卫星涨幅已经达到52.75%。其间踩点精准的,获取高额回报是有着广泛背景的三只基金。

五、创业板上市公司“高送转”效应分析

1、题材炒作:“高送转“作为一种炒作的题材,只具有炒作的投机价值,并不具有投资价值。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公司公布”高送转“之前,主力资金会提前布局,再借助高送转炒高股价,吸引散户追涨。所以普通投资者在投资高送转股票时还是要慎重。而市场对于创业板的“高送转”现象,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市场人士认为,创业板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高成长下的高送转方案是众望所归,企业和投资者都需要高送转

2、缺乏监管:从现有的法规制度看,似乎还找不硬性指标的监管规定,一般来说,如果上市公司出现莫名其妙的“高送转“,交易所等相关部门可能会电话上市公司询问理由,但是在法律法规上还没有明确说法需要禁止,而上市公司采用资本公积金转增等方式也比较隐蔽。虽然”高送转“常常在市场掀起风浪,但相对而言却并无太多约束机制,从长运发展来讲,适当的监管利于股市的更加健康的成长。

3、数字游戏:让投资者了解“高送转“背后的数字游戏,表面上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多了,实际上不会给投资者也不会给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现实中,公司之所以能够“高送转”,往往是因为其高溢价发行积累了丰厚的资本公积金,将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实质就是把从广大投资者手中募来的资金,用于扩张股本而已,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会因此发生任何改变。因此,“高送转”往往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高成长需要将利润和公积金转增股本,“高送转”本身并不会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回报。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高比例转增预案主要是IPO超高价发行所致。而这些钱实际上都是二级市场上投资者自己的钱,现在这些多出来的资金只是又被重新分配了。现金分红才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真正回报。

贸易经济论文: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经济论文

一、现代电子商务的特点和优势

1.电子商务的概述。

电子商务是一种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Internet作为网络交易平台完成一系列以商品贸易为中心的各种经济事务活动的交易方式。它不仅仅作为交易的方式,也是一种传播商业信息的媒介。电子商务充分体现了高效性、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等特点,突破了传统经济贸易方式的缺点,尤其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现代电子商务的特点。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是现代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基础,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现代电子商务提供了多方面的技术支撑,包括信息的处理和存储等硬件技术服务,还包括软件网络贸易程序设计、信息传输及网络维护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衡量企业电子商务经济水平的重要因素,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才能获得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电子商务中应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拥有的技术和知识,能够为经营者提供智能化的贸易管理和交流平台,充分体现了贸易活动的智能化。智能化还体现在国际贸易中不再只是以产品的数量作为贸易活动的重点,而更多的体现在对知识和技术的拥有作为分配财富的关键点。电子商务中的贸易更多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3.现代电子商务的应用体现了网络贸易的优势。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媒介的网络贸易能够大大降低贸易双方的贸易成本。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技术的优点得到了充分体现。经济贸易双方均可通过网络资源获得有利的信息资源,找到适合交易的对象,并通过网络媒介进行网上信息的交流和商业洽谈,大大降低成本。网络的高效性得到充分体现。在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办公实现了客户间文件的传输以及订单的办理订购、洽谈、签约等各项贸易手续,带动了商业活动各个环节的高效率完成,大大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实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更大程度的经济效益。

二、现代电子商务在我国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在我国国际贸易领域中,电子商务应用的外部因素。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法律保障,然而在我国由于电子商务的相关立法比较滞后,导致电子商务的应用程度相对较低。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指导性文件,没有统一的规范,对于交易双方都存在着贸易的风险,并且容易引起贸易纠纷。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上对于电子商务的管理也去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这样在各国及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活动的过程中便存在了屏障。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将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电子商务的应用存在着物流不畅的问题,阻碍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的管理较为分散和多元化,缺乏统一的管理,由于体制的不完善,物流行业的功能不能很好地体现,容易造成物流的不畅。此外,物流行业的硬件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无法顺应电子商务信息化的潮流。

2.我国国际贸易中外贸企业本身在应用电子商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外贸企业国际贸易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网络规模较小。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电子商务应用的一个重要前提,而我国的外贸企业中计算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且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任然有限,这些使得外贸企业信息化基础较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电子商务应用的范围狭窄,程度低。我国的企业中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低,应用水平较低。外贸企业中建立电子商务体系并广泛开展业务活动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三、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促进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对策

1.针对电子商务外部环境问题对应的政策。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电子商务广泛应用的基本保障,同时法律法规的建立需要与国际接轨,便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可以为贸易参与者统一的行为规定便于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此外,健全的法制法规可以为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营造更好地贸易秩序,让贸易活动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和完成。建立完善的信用保障体系,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提供信用保障。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商务部门、工商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协商,同时需要银行等机构进行完善的资金流动记录及企业信用状况的监督和记录,各部门协调统一制定信用度评定标准,及时对各企业进行统一化的信用度评定,并对各企业的贸易行为及时监督,对其信用度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认定。

2.投资企业网络信息化基础建设,扩充人力资源,提高电子商务的利用率。

外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加快基础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电子商务的利用。企业本身需引进相关的硬件设施,聘用并培养合格的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和商务人才。学习和借鉴应用现代电子商务进行贸易活动的企业成功案例,并结合企业自身管理特点和贸易主题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充分的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实现利益的较大化。

3.抓住国际合作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以及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

电子商务的应用进一步推进了经济全球化,跨越了国家和地狱的界限,但是也产生了税务、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各国有关部门加强对话合作解决。同时加强国际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经验技术等的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商务技术,引进国外的先进设施,不断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经济中的应用和完善。国际间的交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起到了影响作用。

四、结语

现代电子商务作为IT产业发展的高科技成果在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开放、高效、立体的市场交易平台,进一步推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交流带动了全球知识、技术的交流和共享,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重大机遇。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和相关法律等较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更是挑战。我国需抓住机遇,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现代电子商务在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应用和发展,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贸易活动的顺畅进行,才能在机遇和挑战并行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作者:杨军 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贸易经济论文:对外贸易经济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研究

一、实证分析

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检验,进一步研究经济增长、消费、投资、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关系。通过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消费、投资、出口及进口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投资、消费、出口以及进口是否引致经济增长。

(一)数据与变量

本文选取1993-2012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数据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生产总值GDP表示经济总量,CONS表示消费,INV表示投资,EX表示出口额,IM表示出口。用消费者物价指数对各变量进行折算,再进行对数变化,其对数形式分别表示lnGDP、lnCONS、lnINV、lnEX、lnIM。通过趋势图可以看出:各变量都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为平稳序列。

(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出现伪回归,首先要进行单位根检验。通过对各变量的自然对数进行平稳性检验,各变量检验值分别大于其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表明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而其一阶差分是平稳的,即这五个变量都是I(1)的,它们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三)协整检验

虽然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一阶单整序列,但它们可能存协整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法对各个变量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使用AIC、SC信息准则作为选择滞后阶数的检验标准。根据以上准则,可以确定出VAR模型的滞后阶数2阶,由于协整检验实际上是对无约束VAR模型进行协整约束以后得到的VAR模型,因此该VAR模型的滞后期应该等于无约束VAR模型的滞后阶数减1,即协整检验的滞后期确定1。

二、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对外贸易对重庆市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重庆的出口“发动机”的作用还没有的到充分体现。因此,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我们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重视民营企业的作用

2012年民营企业净出口总额达1.15万亿美元,占全国总进出口额的29.8%,民营经济在发展国民经济与扩大对外开放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重庆与东部发达省份的经济差距主要是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落后。因此,要扩大对外贸易就要大力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高新技术产品能够有效的降低外部需求减少所带来的冲击,并且附加值较高。重庆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虽然绝大部分是工业制成品,但是出口产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较低。因此,有必要实行“走出口”和“引进来”战略,一方面要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注重研发和应用新技术;另一方面优先进口国外能够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先进技术和成果。

(三)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促进对外贸易市场的多元化

对外贸易多元化既能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又能避免因过分依赖某个市场所带来的风险。长江集装箱运输一直是重庆对外贸易出口的最主要通道,近年来航空和铁路运输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要促进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就必须要保障对外贸易的便利,缩短重庆与国际贸易交流的时间。因此,就需要贯彻实行“一江两翼三洋”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加快建设重庆市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

作者:陈星星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贸易经济论文:中美贸易经济发展论文

一、灵活运用外交手段解决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采取适应的外交手段对于解决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能够起到极大的整治效果。当前形势下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除了经济层面上的因素之外,更是由于受到了中美两国之间政治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我国在进行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处理时就应当充分考虑到对美国对外政策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比如,在中国进行投资经营的美国跨国公司是中美贸易过程中的较大获益群体。中美贸易之间产生摩擦无疑会对这一群体的利益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中国政府可以通过调动美国在华跨国公司的力量对美国政府进行交流与沟通,努力促进中美双方经济双赢局面的产生。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应当采取多种外交手段同美国政府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层面的交流与协作,加强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寻求合规的解决方式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的许多贸易规则中都有针对向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规定,可以使我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享受一定的特别优惠。世贸组织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相关规定在解决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中能够起到突出的积极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寻求合规的解决方式。我国政府可以组成成立一个由法律专家组成的、专门负责进行针对我国对外贸易企业遇到贸易争端问题时法律援助的机构,为中美贸易摩擦中我国企业的起诉以及应诉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积极发展国内市场的需求

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外部依存度,因此,在遭遇到对外贸易摩擦时,就会对整个经济运行体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同我国的贸易大国——美国产生摩擦时,表现尤其明显。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应当看到只有积极发展国内市场的需求,并将这一发展战略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够使我国经济经得住国际贸易摩擦的考验。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战略来看,我国政府应当把宏观经济的调控重点放在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上来,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对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消费、信用消费、负债消费、农村最终消费、休闲服务消费等新型的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只有在国内市场形成规模并经过激烈国内竞争的产品才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只有积极发展我国国内市场的需求,才能够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人口众多,这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在购买力,这是其他国家所不能相提并论的。为了使当前紧张的中美贸易摩擦状况有所缓和,笔者认为我们应当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适当的调整消费需求结构中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重,通过加强两岸四地的紧密经济合作,培育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统一大市场。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形成区域范围内的规模经济和集团竞争力,抵御外部对中国市场的冲击,而且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对美贸易博弈中的地位,缓解中美贸易摩擦的巨大压力。

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现阶段我国还处在国际分工价值链条上的低端,许多产品由于缺乏技术含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在消耗了大量资源出口后换回的只是少量的经济利益,外贸发展的规模与效益极不对称。比如我国是电视机较大的生产和出口国,但是在电视机的40项专利中,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有18项,并且这18项都还是一些非核心的技术,缺乏出口竞争力。因此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路线,塑造自主品牌,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从而使我国尽快摆脱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逐步向高层次、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分工链不断推进和升级,在更多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减少同他国产生贸易摩擦的次数。

贸易经济论文:中美纺织品贸易经济发展论文

一、研究目的与背景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美国研究是当代国别研究中资料最浩繁、成果最丰富、理论最复杂,同时也是研究难度较大的领域之一。对美国对外贸易的研究是其中主要议题,而对外贸易法律又是研究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工具和切入点。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趋显著,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但同时经济全球化也缩小了各国之间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竞争。近些年来,经济发展失衡和利益不对称逐步显现,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层出不断,愈演愈烈。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已逐步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如何处理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已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现实和长远问题。中美贸易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较快的发展。对中方来说,近年对美贸易比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意义更为重大。美国在资本与技术密集产品上的逆差越来越大,在农产品与原材料产品上有大量顺差。与此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各类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增加值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威胁论”又被美方重提,称中国出口的高技能、高技术的产品的增长大大高于其低价值、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美国看来,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它对美国日益增长的贸易顺差,对美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是一个潜在的“威胁”。由于美国逆差中越来越多的部分是高技术产品,而不仅仅是服装、鞋和玩具,美国认为中国正在逐步动摇美国在高技术产业上的国际竞争力。

二、研究意义

1.是要探寻国家内部利益集团对政府贸易政策。

2.是要研究中美两个大国之间进行贸易其中的政治交际博弈的过程与结果。

3.研究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一直长期存在,中国纺织业期盼着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到来。

三、研究综述

贸易的政治经济学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西方新政治经济学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分支。这个领域内的学者认为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决策,而且还是一个政治决策的过程:从经济学的角度入手来分析政治市场,将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作为公共政策决策的一种形式,从国家非经济效率的目标和社会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研究贸易政策的政治决策过程。通过构建一个全民投票的公决模型,论证了政府的贸易政策实际上有占多数的中间选民控制,其假定个人收入是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的收益与国家关税收入的再分配之和,每个选民依据各自要素的产权组合计算出自己的关税率,而国家的贸易政策(关税率)由公民投票直接决定,所以在没有投票成本时,中间选民的关税率就是国家的关税率。分析了利益相抵触的两个集团如何通过游说等院外活动来促使关税形成,从而构造了一个关税内生化的一般均衡模型。构建了一个政府支持模型,提出假设—政府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其政治支持较大化。政府为了较大限度地得到产业利益集团以及消费者的政治支持,需在利益集团与消费者之间作出权衡。政府需选定一个均衡关税水平,使来自于利益集团与消费者的总体政治支持较大化。结论表明,由于利益集团在政治支持方面的影响,政府将取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但这样的保护对于衰退产业而言只是暂时的,并非长期性的:虽然处于衰退境地的产业利益集团最渴望得到政府保护,但最终结果可能不是延缓而是加速了这些产业的衰退。提出了著名的保护待售模型,认为利益集团根据政府的保护政策程度给出一个政治献金捐献数目表,政府根据这个表较大化自己的效用,最终政府和每个利益集团的联合受益处于较大化的纳什均衡状态,该模型的结论是:一国对各行业的保护水平取决于不同行业的进口弹性、进口渗透率(的倒数),以及是否能有效地组成利益集团。关于贸易政策的讨论应以进口竞争产业在本国市场获得产权为前提,这种权利是通过以往的游说和政治支持来获得的。从经济学和政治经济的角度解释贸易保护存在的客观基础,研究了贸易保护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等,同时针对我国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从理论上回答了如何处理好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关系,即中国宏观层次的贸易政策选择一开放型适度贸易保护政策。

目前许多学者提出贸易摩擦产生于内生政治过程,这表明经济学家对贸易摩擦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已经从传统贸易理论拓展到贸易的政治经济学领域。贸易的政治经济学起源于对纯贸易理论无力解释现实中贸易干预政策存在性的困惑。现实国际经济领域中大量的现象表明:无论是传统的古典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没有为解释现实中贸易干预的政策存在性提供一般性的坚实的“科学”依据,这促使经济学家从新的角度思考贸易政策的本质。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另辟蹊径地从收人分配的角度出发,引人公共选择(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范式,在纯贸易理论与政治学框架间搭起桥梁来分析贸易政策决策的“内生”过程以及结果,从政策决策过程的角度来探究贸易干预的水平、结构、形式和变化。与此同时,贸易的政治经济学为贸易摩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及时:慈善性的政府: 将政府或政策制定者视为以公共福利为目标的慈善型,没有任何自利的企图,在现实中往往被证明是不符合实际的。第二:自利的政府。不同的政治供给分析在于其构造了不同形式的政治支持函数模型,这反映了政府在获取利益相对冲突的压力集团的政治支持上的政策权衡。社会中对立的利益集团试图对政府施加决策影响的政治斗争的过程和结果,假设进口竞争部门要求贸易保护,而出口部门要求贸易自由,双方会对政府进行院外活动以影响关税率水平。由于政府的偏好和目标函数是未知的,这则是从“政治”需求方面进行分析。第三:民主的政府。此实质上是政府作为“公共人”将不同的贸易政策进行拍卖,以换取政治捐献,假定政府既关注一般选民的利益,又重视来自特殊集团的政治捐助,从而将目标函数设定为全社会福利与政治资金之和。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形成两个极端的非合作博弈,最终得到的是均衡为政府选择的贸易政策。这表明了国内政治如何决定了政府的国际目标。在贸易的政治经济学的模型中,大多数理论都把利益集团作为利益表达的渠道,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游说间接影响政府的政治决策,或者通过政治资金的捐助数量直接影响决策的产生。大多数模型都隐含地将政府(政治家)作为贸易政策的决策者,利益集团作为合法的社会团体在多元化的西方政治体制下进行寻租活动。对于政府目标而言,早先的理论设定政府的自利性,追求政治支持的较大化或选举概率的较大化;之后政府政治供给的目标也得到了进一步修正,其目标函数除了政治动机以外还包括了社会福利这部分,这种民主型政府的观点充分修正了自利型政府或慈善型政府的理论。

四、研究内容

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及时部分,概述,分析了中美之间的贸易状况和发展趋势,另外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划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焦点和特点;第二部分,首先对传统贸易摩擦的一般理论分析做出简要的回顾,包括微观和宏观方面的分析机理。微观方面,包括在竞争条件下和不竞争条件下的各国采取贸易政策导致的摩擦,以及国内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贸易摩擦。接着分析了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对近十多年来该领域理论研究的脉络进行了总结,并对不同分支研究的基本观点和结论进行了比较和综合性的学术评论;第三部,分案例分析,中美纺织品贸易之间为案例分析,主要从政治经济方面具体分析了中美两国纺织品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总体上认为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存在主要是美国国内政治博弈,是各利益集团对政府施加压力的必然结果;第四部分,针对中美纺织品贸易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勾勒出中美贸易之间的政策的政治经济框架,放之四海而皆准在其他方面贸易交往的情况也进行分析,之后针对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时采取的一些措施,为中国在面对中美贸易摩擦时提供了借鉴。政府采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及时是对美国国内的涉华利益集团采取措施,对有积极作用的利益集团采取游说和增加其在华利益的方法,对有消极作用的利益集团采取打击的措施;第二加强研究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外贸的保护作用;第三,调整中国的贸易政策。第五部分,在全文的基础上提出结论与政策建议。

五、研究方法

1.规范分先分析法

对美国对外贸易法的政治经济分析主要采用规范方法,其中规范方法主要是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借鉴,对对外贸易法进行的政治经济分析,着重分析美国对外贸易法“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

2.实证案例分析法

中美纺织品贸易之间的政治经济分析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方法,运用中美纺织品贸易中出现的各种摩擦、壁垒、保护主义等进行分析。实证方法主要运用历史描述法,或称案例分析法,这种方法注重研究不同时期对外贸易法受到的不同利益集团、不同政治目标、不同经济水平、不同社会背景的影响,还包括法律制定者利益动机、决定机制和约束制度,通过历史描述和案例分析来展现立法机构、行政部门、利益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较量。

贸易经济论文:探析低碳经济在中国贸易经济中的重要性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投入巨资研发低碳技术;英国正在集中力量研究碳捕捉和储存技术,将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收集并妥善存放起来;欧盟提出了碳计量及碳披露设想,要求各国在产品条形码上标注碳排放量,作为产品的基础必备信息,方便接受监督。此外,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对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了监督和核查减排规则,倡议世界各国都要注重保护森林,先进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清洁能源技术。

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了更高的战略层级。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中国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及时,发展低碳经济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我们在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喝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资源消耗增加、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压力。中国气象局《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2年中国中东部地区共产生了30多天雾霾天气,比往年多7天左右。雾霾中的细颗粒物PM2.5大多是由工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因子,对人体伤害很大。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发展低碳经济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目前,中国能源已经呈现出“富煤、少气、缺油”的特征,人均石油、天然气及煤炭可开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石油、天然气及煤炭可开采储量的11.1%、4.3%及55.4%,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发展低碳经济、改变能源消耗结构,将对中国能源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第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发展低碳经济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和广阔发展前景。因此,中国企业必须未雨绸缪,下大力气、大本钱来攻克“低碳技术”,以培育国际竞争能力。

第四,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履行国际减排义务的需要。近年来,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激增,总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及时位。对此,中国必须抱着非常积极的态度,勇敢地承担相应的国际社会责任,努力减少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数量。

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2008年~2009年,北京、上海、天津相继建立环境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最活跃的一员。2013年3月26日,澳大利亚气候研究所报告,对世界主要国家“低碳竞争力指数”进行排名,中国从2012年的第7位上升至2013年的第3位,仅次于法国和日本。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技术水平较低。如风力发电技术是中国目前发展最快的新能源行业,能够整机生产1.5MW以下风力发电设备,但是其核心部件的生产技术依然没有成熟。在这方面,中国存在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思想动力和实际能力不足、新技术市场推广度不高等问题。二是投入机制匮乏。麦肯锡研究报告认为,从现在到2030年,中国构建“绿色经济”共需要40万亿人民币,年均投入要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虽然中国政府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积极推动绿色信贷,采用了国际CDM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融资方式来拓宽融资渠道,但这些努力显然不够,所融得的资金有限。必须进一步拓宽绿色经济融资渠道。

三、低碳经济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目前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较低端的位置,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占全部出口商品的比重较大,出口贸易结构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这将会严重地影响到中国今后的外贸出口。

(一)低碳经济催生新的贸易壁垒,增加中国产品出口难度发达国家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国际贸易挂钩,设置了各种碳壁垒,主要包括:碳关税壁垒、碳标签壁垒、碳减排证明壁垒、碳排放技术壁垒、低碳政府补贴及政府采购壁垒等。如欧盟委员会废止了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EuP指令),以针对范围更加广泛的能源相关产品生态设计指令(ErP指令)取而代之,该指令包括了除车辆以外的所有投放到市场的能源产品,这一改变将使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20%左右。首批ErP指令实施后,中国出口到欧盟约80%的办公设备、冰箱、空调、机电、影像等产品将被拒之门外,从而改变国际贸易竞争格局,增加中国产品出口难度。

(二)低碳经济削弱了中国的比较优势,不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长期以来,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形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但国际贸易商品低碳化的发展,将使得“碳”成为劳动力、技术、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以外又一新要素,且在国际贸易商品各要素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分工过程中各国所拥有的比较优势也将因此发生改变。低碳化发展将使中国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被弱化,不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

(三)低碳经济迫使中国高价引进低碳技术,弱化了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当前,中国企业获得低碳技术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模仿国外先进技术,以使企业产品达到进口国的免征标准。但实践中进口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非常强,企业的模仿很可能被认定为侵权;二是直接以高价引进垄断的低碳技术。不管使用哪种方式都要向低碳技术进口国支付高额费用,这些费用将计入企业出口商品成本中,从而弱化中国企业产品的价格优势。

四、低碳背景下中国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策略

低碳背景下,应以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共同推进、协同作战为着力点,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的管理及扶持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目前中国已出台了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但从整体上看,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不成系统,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还比较缺乏,与新能源及新材料有关的法律法规还处于空白状态;二是现有能源立法规定不够详细,缺乏可操作性;三是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立法,如碳排放法、碳交易法、碳税等还需要完善和补充。为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国应尽快健全低碳法律法规体系,加快环境保护立法工作的步伐,引导企业积极开发低碳产品,并有效推动低碳产品的出口。

二是积极优化能源结构,促使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据统计,当前中国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0.4%,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9.7%,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3%。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对发展低碳经济很不利,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外贸出口的重要因素。如在电力建设方面,由于大量使用煤炭作为电力生产的基础能源,中国因电力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8%。因此,中国必须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能、水电、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

三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2012年,中国GDP为51.93万亿元人民币,三产比重分别为10.1:45.3:44.6,而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日本、欧盟等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均超过了70%,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从工业内部结构看,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2.2%。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耗能行业比重偏低。为了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使之符合低碳化发展要求,必须转变中国的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附加值高、污染少的国际服务贸易,加快服务业发展。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低碳规则的制定,为外贸出口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碳排放规则的制定者将是较大的国际贸易受益者。欧盟首先在20世纪末就开始发展低碳经济,因此掌握了低碳经济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好自身现有的经济地位优势,积极介入和参与国际碳排放规则的制定,为中国外贸出口铺平道路。

(二)企业的适应与调整

一是树立绿色经营观念,理性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出口贸易需要转变观念,克服产业或者企业的财富积累和社会责任之间的背离。外贸企业必须正视社会责任,注重环境保护,保持清醒头脑,强化低碳理念。加强学习,加大环保知识宣传的力度;大力发展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

二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低碳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中国外向型企业掌握低碳技术的能力十分有限,要通过与他国的共同研发,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要积极推动低碳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充分发挥进口贸易技术的溢出效应,消化、吸收、掌握、创新低碳技术,提高企业运用低碳技术的整体实力。

三是从事低碳生产和经营,实施绿色贸易发展战略。外贸企业应适应绿色贸易潮流,密切关注国际环境标准的动态演变。引导企业按照绿色要求改进产品种类、生态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积极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出口到欧盟的用能产品要按照ErP指令要求设计产品,努力通过ErP认证。绿色制造的主题要体现生态精神,共生、和谐、循环、高效、简约、进化。维系生态平衡,有自净、缓冲、抗逆能力。坚持生态进化,要创新、代谢、提升自组织能力。要健全生态系统,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功能优化。同时,通过体制转变、制度创新、强化管理等措施,推动企业达到各种技术、安全、卫生、环境标准,凭过硬的实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四是调整出口市场多元化。当前,美国、欧盟与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占据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为分散风险,中国出口企业应综合考虑资源储量、人口规模、市场份额、战略地位等因素,采用市场多元化策略,面向东盟、拉美以及非洲,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依靠拓宽出口渠道,抵御西方国家发起的低碳贸易壁垒。

作者:毕甫清 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贸易经济论文:湛江贸易经济进展思路与策略

本文作者:王保前、张莉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湛江位于广东省西部,东临南海、西靠北部湾、南出太平洋,处于亚太经济圈中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是国家一类大市。它是北部湾地区的交通中心,粤西和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中心,大西南出海通道的物流中心。近年来,湛江市本着大力对外经济的原则,充分发挥港口、出口企业、能源等优势资源,逐步加大外贸经济的开发力度,外贸经济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但在外贸经济的发展当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针对湛江外贸经济的发展状况,提出外贸经济发展的思路及对策,为湛江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及依据。

一、湛江市外贸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湛江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一直在发展外贸经济。2009年湛江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156.17亿元,2010年全年实现总产值1402.77亿元。外贸在拉动湛江经济的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受到湛江市政府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外贸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进出口总额呈曲折性快速增长,逆差开始增大

据表1分析可知,湛江进出口总额呈曲折性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至2010年进出口总额从18.27亿美元增长到35.32亿美元,近6年平均增长率达15.5%。2010年比2009年进出口总额多7.14亿美元,进口总额多3.92亿美元,出口总额多3.22亿美元,贸易差额负增长,达1.58亿美元,贸易逆差开始增大。

(二)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不断改善

1.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在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中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据表2可得,湛江市的出口商品结构已由机电产品出口为主,水海产品及其深加工制品出口及家具出口等为次的出口格局;发展成为目前的以水海产品及其深加工制品为主导,机电产品出口为次的出口格局,出口增长最快的是水海产品及其深加工制品,年平均增长率为42.4%,保持湛江及时大出口产品地位,引领湛江出口增长。

2.危机影响不断,出口市场受限湛江主要市场出口增长方式呈波浪式递增趋势;较高出口是2010年,达10.24亿美元。主要市场出口国家是美国、香港、日本、欧盟、英国、台湾等。新兴市场出口(印度、俄罗斯、大洋洲、拉丁美洲、东盟、中东地区、非洲等)呈缓慢增长趋势,2010年出口较高时达5.27亿美元。总体来说,由于受危机影响和其它因素影响,多个国家进行贸易保护,湛江出口市场受限,但还是保持较快增长。

(三)出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表3可知,进出口企业也由最初十几家专业外贸公司发展为2010年全市254家,出口超500万美元的企业有69家,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47家,出口超1亿美元的企业有1家。湛江的企业出口规模呈增长的趋势,出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四)私营、外资等非国有企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大如下图所示,私营、外资等非国有企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大。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出口的主体,2010年达8.9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3.7%,近6年平均增长17.1%;私营企业出口5.8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4.7%,总体呈增长趋势,近6年平均增长14.9%。国企总体呈趋势呈直线,2010年与2005年、2008年的出口是1.94亿美元。

(五)贸易出口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湛江贸易出口2005年以来是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导,占了80%以上的贸易份额。2010年达14.98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仅仅1.70亿美元。湛江贸易出口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社会经济科技等各方面有待进一步发展。

二、湛江出口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产品呈“三低”状态

出口产品呈加工程度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三低”,2010年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仅仅0.0612亿美元。“三低”使得做进出口的企业利润空间较小,加剧了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同时,随着粮食、钢铁、油气等原材料、资源价格的上涨等将进一步摊薄企业利润,使湛江的企业生存更加困难,迫使企业亏损。

(二)出口企业弱小

大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小、无品牌、产品附加值低、自身应对风险的意识不强等,在危机的影响下,出口的主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议价能力差,难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移成本上涨增加的成本。湛江国联水产公司因取得对美出口水产品零关税,在商定出口产品价格有一定优势外,其余大部分的水海产品出口企业出口价格谈判能力相对较弱,造成盈利低。

(三)出口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低,初级品的出口额如水海产品及其深加工制品和家具的出口几乎每年都高于机电产品的出口。工业制品中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在从2005年的44.3%下降到2010年的27.9%。因此,湛江市出口商品的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过多,过分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消耗型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所占比例太低,与珠三角等城市差距大。

(四)出口市场结构多元化程度低

对各个国家出口总量不均衡。湛江市外贸出口的传统市场是:英国、香港、美国、欧盟等市场。而新兴出口市场,如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市场所占比例较低。仅对美国一个市场的出口额度,基本上等于新兴市场之和,出口市场结构高度集中。同时,对各市场出口增长速度不均衡。

(五)各企业出口不均

外资企业在出口占的比例太重,比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的总和还多。一旦外资企业的母公司出现问题,进行抽资或者撤出湛江,将会对湛江的出口外贸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湛江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全市出口企业出口量相差巨大。2010年出口超500万美元的企业69家,比上年增加6家;在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47家,比上年增加13家,其中超1亿美元的企业仅1家,与去年持平。

三、湛江外贸经济向内涵式发展建议

(一)着重质量效益型经济增长方式

在湛江外贸经济发展中,摒弃依赖生化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外贸开发中转向“以可再生资源、利用阳光型能源、原料与开发技术、网络化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生态经济或阳光经济。重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外贸开发中积极倡导和发展循环经济,尽可能降低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控制污染物排放。引导合理消费,提倡健康文明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二)发展科技创新

利用科技创新提高产业、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依靠技术进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科技投入实现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减少外贸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和对环境破坏。湛江在未来20年内,依托工业带动湛江社会的发展,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独具特色、竞争力强、高附加值产业聚集的自主创新基地。构建有湛江特色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努力把湛江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技术创新要与“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培育发展外贸特色产业”相结合,以带动相关产业、配套产业协调发展。依靠自主创新提高特色外贸产业水平,培育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外贸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三)优化湛江出口产业结构

要实现外贸经济内涵式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是重要途径。我市外贸经济与建成外贸经济强市还有较大差距。湛江近10年要打造全国先进的石化、造船、钢铁、能源四大基地,壮大临港重化工业和农海产品加工两个重点产业,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推动外贸资源综合开发,充分利用海水养殖及海水产品精深加工、港口经济、临海工业等三大产业优势,进一步开发潜力,拓宽发展空间,着重打好“外贸渔业”、“外贸临海工业”、“外贸港口物流”等几张牌,努力实现外贸经济的新跨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依靠那些高于平均增长率的技术进步快的产业和新兴产业来支撑,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的现有企业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可推进产业结构转换,使经济在高水平的产业结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也就是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技术基础的过程。加快政策法规的制定,多渠道筹集科技项目资金,创造有利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经济、制度、政策、产业环境;大力吸引和培养外贸科技人才,加强各大学的外贸方面的建设和外贸方面的研究经费的投入。

贸易经济论文:新政治贸易经济学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弱国。目前中国有4亿多农村劳动力,粮食生产是解决农村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这关系着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安全等方面。并且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力低下,从比较优势的贸易原理看,中国在粮食生产上并没有资源禀赋的相对优势。那么根据贸易保护理论,我国政府与政策制定者应该积极扶持农业与保护农产品市场,即使在WTO框架下也应该较大限度争取保护程度与范围。但现实情况是:中国农业的出口近8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7.54%,但进口增长率却有逐年加速增长的趋势,平均增长率为23.65%,这就导致了中国农业从2004年起连续三年出现逆差。[1]也就是说,入世之后,中国的农业出口额有所增长,但进口额增长更快(见表1)。这个现象的背后是入世后我国农产品有效关税大幅减低,2005年降至15.1%,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此引出了我们的问题,为什么政策的制订者并不按遵循经济的常理,其制订政策的依据是什么?这涉及到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为此本文试图在中国“依存市场的集权主义”(盛斌,2002)的政治基本特征和“国家战略主义”的贸易政策总体特征下,[2(]P377-392)建立一个适合中国贸易政策决策的政治经济分析模型,主要是从政治供给方面来考虑中国贸易政策的决策过程。它有别于西方分权制衡原则和利益集团的专业化活动,即不符合政治需求模型的假设前提。

二、文献综述

研究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之间的关系的相关文献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政治支持模型

政治支持模型以Stigle(r1971)与Peltzman(1976)提出的经济管制理论为基础。[3(]P3-21)[4(]P211-240)Hillman(1982)指出,关税水平的选择是政府权衡生产者支持与消费者不满时,寻求解的一个结果。[5(]P1180-1187)生产者集团提供给政府的支持越多其潜在利润也会越多,相反的,消费者集团给政府的支持越多价格也会越低。政府制订政策的目的是较大化获得的总支持水平。Helpman(1997)将特殊要素模型引入,发展了政治支持模型。[6]Helpman(1997)认为,不同行业的经济特征变量——产出和进口需求对价格的敏感度对贸易保护率的影响是相同的。产出水平越高,保护率越高;进口对价格的反应度越低,贸易保护程度也相应越低。

(二)公民直接投票模型

Maye(r1984)用内生的关税形成理论,从博弈的角度探讨了关税的化问题,认为贸易政策是大多数对关税水平进行投票的结果,而其关税政策是潜在的要素所有权分配的后果。[7(]P259-273)并且Maye(r1984)利用公共选择理论和贸易理论,阐述并论证了政治程序和经济结构决定了要素所有权分配到关税政策的路径。

(三)政治捐献模型

政治捐献模型包括选择竞争的政治捐献模型以及影响当权政府的政治捐献模型。前者以Magee,Brock和Young(1989)构造的模型为代表,后者以Grossman和Helpman(1994)提出的影响当权政府的政治捐献模型——“保护代售”模型为代表。[8][9(]P667-690)前者分析了若两政党在争取选举概率较大化以便上台执政、公众为“理性无知者”情况下的贸易政策形成机制。“保护代售”模型则研究了政治均衡中不同的保护结构和支持政策中游说集团的贡献,并且讨论了某些情形下游说集团为什么更倾向于让政府使用贸易政策作为转移收入的手段而不是其他更有效率的方法。Grossman和Helpman(1994)认为,在权数及利益集团人数占人口的比例这两个结构参数给定的前提下,保护率取决于不同行业的进口渗透率、进口弹性及有效组织程度。

(四)利益集团博弈模型

Findlay和Wellisz(1982)构建了一个对立利益集团之间的游说贸易模型,认为利益集团可通过游说并投入相应的游说支出,从而达到影响政府贸易政策的目的。[10]Copeland(1990)对以上游说贸易模型进行了发展,在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中分析了关税博弈下的贸易政策。Shivakumar(1995)探讨了一个三阶段关税博弈模型,结果发现总存在一个子博弈均衡:出口国选择自由贸易政策,而进口国选择进口关税或配额政策。尽管存在出口国选择出口补偿或配额的子博弈均衡,但在每一场合,出口国政府不实行这个政策是的。Rosendorf(f1996)运用博弈论与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了自愿出口限制、反倾销、关税与国内政策的关系,认为贸易工具的选择取决于政治特性。[11]

(五)有关中国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文献

Bransteer和Feenstra(1999)利用Grossman和Helpman(1994)创造的分析方法与框架建立了一个用来分析中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政治过程的模型。[12]他们认为政府的决策过程实际上是在FDI和贸易增长带来的社会收益与国有企业因此蒙受的损失与各方面的冲击之间的权衡中制定的,这个权衡体现在政府目标效用函数的权重上。在此模型中,中国国有企业成为了政策制定中的重要利益集团。Grossman和Helpman(1994)利用1984-1995年的数据对目标函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国有企业在目标函数中的权重相对与消费者权重大得多,反映了政府的发展战略考虑并且与中国现实相吻合①。但Grossman和Helpman(1994)模型中假定地方政府为贸易政策的真正制定者,其目标函数是地方政府而非中央政府。因此违背了中国中央集权体制这个现实情况。He和Yang(1999)利用GTAP模型对中国贸易自由化的几种方案进行了拟合,借以研究对宏观经济和行业间的产出与就业的影响。遗憾的是,他们都未能提出比较正式的贸易政治经济模型。盛斌(2002)在考虑中国中央集权体制时,将贸易政策视为中央政府政策的权利范畴,具体体现为中央政府目标函数中参数的政治经济含义。这个中央集权体制模型也考虑了消费者剩余和企业利润在目标函数中的地位和影响,但主要是从跨行业而不是跨地区的角度来分析的,有利于在实证中对保护结构和水平的决定因素进行检验和分析。但盛斌(2002)模型主要是从一般意义上通过求解政府目标函数的较大化问题来得到贸易政策变量的均衡情况和若干决定因素。因此,以盛斌(2002)所建立的模型为框架,从政治经济分析角度来探讨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制定并从经验层面解释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这正是本文的目的。

三、模型的提出

(一)模型的假设

(1)假设中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是竞争的,要素供给是无弹性的;(2)假定经济活动中不存在的“免费乘车”现象;(3)假定国际价格是外生的,不考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限制进口方面的区别;(4)需求方面,假定经济体中劳动者(总数为)参与政策决策,其个人偏好是相似的且服从拟线性效用函数。(5)供给方面,假设劳动力和专有要素的供给弹性为零,商品生产中规模报酬不变;(6)劳动力在各部门是自由流动的,基数商品0的投入只有劳动并且投入产出系数和工资率都为1,其他商品的生产则需要劳动和另外一种特定要素;(7)关税率是考虑的惟一政策工具变量;(8)关税转移支付在社会所有个人之间通过基础建设支出等财政性手段进行平均分配;(9)中国政府介于“慈善的政府”和“民主的政府”之间。

四、经验检验及结论

(一)的现实取值

如上所述,为资源禀赋(劳动和特定要素)的收入相对于关税转移支付和消费者剩余的权重。一般情况下会有≥1,表明政府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更加重视生产者的利益(盛斌,2002)。这主要是因为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个人和企业的所得税。并且在中国消费一直被压制因此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而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才是真正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并且在中国并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者组织,消费者力量单薄。另外消费者由于人数众多造成了“免费搭车”难题不能对政策决策形成有效的影响。相反的,生产者由于要素收益与自身的密切联系以及良好的组织性,可以通过寻租活动④来影响的权重。的大小还与特定要素在全社会劳动者之间的分配状态有关。当特定要素收入相对平均的分配于个人之间,则值就越大。相反的,若只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则值就越接近1。在本模型中,部门1即农业部门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特定要素(一般为资本),而劳动收入即工资是固定的,此时的农村收入分配差距表现为特定要素的收入分配差距,可用基尼系数来表示。而现实中,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年扩大,1995年达到一个顶峰,基尼系数⑤由1978年的0.21扩大到0.34,平均每年扩大0.8个百分点。1996年为0.32,比1995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随后差距逐年扩大,1999年、2000年和2003年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4、0.35和0.37。另外,如果按农户人均收入把全部农户分为5组即每组为总样本容量的20%,我们发现2001年到2003年农户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收入比值分别为6.8:1、6.9:1和7.3:1,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以上两个指标都可以看出中国农业部门的特定要素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分配很不平均。根据的含义及取值规律,我们可以判定≈1。

(二)1的现实取值

1是政府赋予不同部门的特殊要素收入的权数,一般会有1≥1⑥。1表明政府对不同部门的发展是有“战略倾斜”的,例如政府一般会对新兴部门、出口部门、国有企业的政策倾斜力度大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反映了不同部门对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游说能力,但这不好量化。但我们可以从游说产生的结果来体现其游说能力以及政府的“战略倾斜”,一般用各部门的财政支出比来表示。

(三)结论

在中国农业部门现行特定要素收入分配状况和政府给予农业部门的特定要素收入权重下,此时政府目标函数解即政府的贸易保护率很小,这在某些程度上能解释中国农业贸易保护率很低的现实状况,同时为中国农业部门寻求政策保护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总的来讲,此模型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扩展,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各部门游说成本以及游说的反馈与动态效应;[14]2.由于现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一国政策的制定其自主性程度越来越低。因此在我们的模型中可以甚至是应当将其他国家的干预以及跨国公司的影响考虑进来,共同探讨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3.另外,政府制定政策的同时存在一个实物期权函数,因此可以将实物期权理论引入模型中,结合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来分析自由贸易政策的制定。

贸易经济论文:物流服务质量促进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的服务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国际经济贸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我们也逐渐认识到国际物流对于国际贸易的促进与交互作用。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下,我国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并加大物流体系建设,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本文先分析了国际物流对促进我国对外经贸的作用,然后讨论了提升国际物流的关注要点。

关键词:国际物流;对外贸易;贸易经济

一、国际物流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作用

1.推动对外经贸发展当下我国的国际物流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主要是借鉴国外的方法,这种国际物流虽然能够满足国际贸易需要,但是在效果上差强人意。为了实现国际物流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应根据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物流需求,形成一个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国际物流体系。中国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下,国际贸易活动有望长期开展,国际物流需要调整自身结构和服务方式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2.促进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广泛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国际物流发展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国际物流网络与交通运输网络紧密结合。形成以中国为中心,构建起一个国际物流运输网络,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时控制,实现国际物流的网络化与智能化。目前,我国的国际物流应加强联网,重点把握住接壤国家的经贸往来,这样能够在物流运输距离上占有优势,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并扩大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规模。3.降低我国对外贸易成本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而产生的,仍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国际物流具有很大的成本压缩空间。国际物流发展向着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能够有效减小我国的对外经贸成本,提升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空间。通过国际物流网络体系的建设,还能够降低我国对外经贸的成本,有利于在国际经贸竞争中打价格牌,以求长期稳定发展。

二、我国国际物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物流运输速度有待于提高国际物流运输速度没有达到预期要求。我国的中外贸易活动频繁,国际物流对贸易的成交效率有影响,如果国际物流机制臻于完善,就能够在贸易达成一致后快速完成交易。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大众对工作效率的要求非常高,如果物流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成交速度,就会失去竞争力。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两者之间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和相互联系的。如果国际物流服务质量好且速度非常快,则能够有效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增加我国对外经贸的收益。2.国际物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贸易规模扩大国际物流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有直接影响,国际物流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率直接决定了订单的数量和贸易成交量,国际物流工作效率低,就会直接导致中外经贸往来受限,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对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美日的国际物流发展较早且运营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外贸易经济发展。所以,只有中国的国际物流发展强大,才能够促进中外贸易规模的扩大。3.影响了对外贸易的成本国际贸易成本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销售成本、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销售成本的影响因素较多,很难有削弱的可能性;生产成本与物料和物价息息相关,也几乎没有降低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物流成本成了可以减小成本的因素。

三、提升我国物流行业服务的要素分析

1.丰富运输方式国际物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运输,运输方式决定了运输的速度与质量,因此,选择的运输方式才能够实现国际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海陆和陆路国际贸易往来频繁,所以,国家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在海上运输和空中运输以及铁路运输等方式上下功夫。此外,还要充分借力以强化自己的物流发展,比如管道运输和多国家联合运输等等,不断丰富运输方式提升国际物流的服务质量。2.提升仓储服务质量决定国际物流的服务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是仓储,国际运输货物中很多货物对运输过程和存储温度以及湿度等有严格的限制。国际物流的仓储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信誉度,如果储藏条件都能够严格达标,无疑会促进物流和中外经贸的发展,直接损害我国在国际经贸中的诚信形象。3.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国际物流中的特殊环节,指的是在开展国际物流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消费者需求或者货物性质对货物进行拆分包装或包装装饰印刷等,这是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增加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货物运输中的流通加工,在确保货物安全完整的情况下进行,确保物流活动的进行能为整个贸易活动做出成本压减贡献。4.货物装卸与信息管理货物装卸看似是国际物流中技术含量较低的环节,对货物以及贸易活动的影响不大,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该环节十分重要且可控性小,既要确保货物在规定时间内安全转移,又需要保障货物装卸本身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国际物流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管理的支撑,国际物流信息比国内物流信息更加完善及时,每一个环节的运输时间和现象都能够被完整记录在信息管理系统当中,使贸易信息有据可查,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完整的安全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物流对于中外经贸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提升国际物流的服务质量,才能够为中外经贸活动提供基本的运输保障。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经在国际上有了很强的影响力,中国正处于“走出去”的阶段,国际物流对中国商品“走出去”的速度有直接影响。因此,物流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国际物流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运用物流专业知识和国家经贸发展的知识来逐步完善国际物流服务,为中国的对外经贸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贸易经济论文:贸易经济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和国家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贸易对于我们来说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以后,我国的贸易状况得到巨大的催动力,现在贸易已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随着网路化的侵袭,贸易经济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因为只有加强贸易经济与信息化的结合,才可以对贸易有更大的推动作用,才可以保障贸易经济的繁荣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贸易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结合与联系,使两者能够彼此融合,彼此促进,相信贸易经济能够在信息化正确的引导下才会变得具有足够的生命力。

关键词:贸易;经济;信息化;工作

在当前的社会,贸易对于人们来说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提升贸易经济的发展,才可以使贸易得到更大的进步,贸易经济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应该牢牢的和信息化建设相结合,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起贸易的积极性,使贸易在信息化建设的协助下得到升级和优化。信息化建设对贸易经济意义重大,在贸易经济发展的道路中,要使贸易经济的信息化建设不断的完成自我完善,才可以使信息化建设更加有益于贸易经济的成长。

一、贸易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使企业的决策水平得到提升

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存在于更多的企业,而信息对于贸易来说更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可以为贸易企业进行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使贸易企业能够更加快速的做出决定,把握住更好的商机。在如今的时代,互联网的出现让世界变得缩小起来,而且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而网络中涌现的信息成为了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来源,所以在贸易经济活动中,决策者只有摸清信息资源,便可以更加快捷灵活的做出决断。

(二)使贸易的组织结构得到优化

信息技术的改革改变了组织收集整理使用信息的方式。计算机的存在替代了很多的人力劳动者,这缩短了信息的处理流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计算机能够行使监督下级的工作,然后联系上级进行更好的协调,如此便给决策者和管理执行者制造了更好的交流机会,如此一个良好的循环反馈体系就建立起来了。这使信息的收集和反馈程序得到了减少,塑造了直接的反馈,既保障了信息的和及时,同时还可以使贸易组织架构得到优化,提升了贸易组织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而决策者和执行者会出现良好的交流互动。这可以便于两个层次的人员相互学习,相互套取经验,进而使贸易组织内部更加充满积极性,有助于激发贸易组织的工作热情,更好的使贸易组织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

(三)使贸易经济的成本得到有效地减少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对于贸易组织来讲,信息的深入可以加强贸易经济活动的紧密联系,信息化的介入可以深刻的影响到经济贸易,使贸易组织的成本结构得到改善,实现了贸易组织成本的最小化。因为信息的作用,可以提供给贸易者更多的合作者,进而使贸易合作更加具有效率的进展到底,通过网络的帮助,可以使合作者之间得到更多的信息,更加清楚牢靠的掌握市场信息,这对于贸易合作来说是巨大的商机。另外在经济贸易活动的过程中,自动化生产结合了计算机技术,能够使大量的人工得到解放,实现了生产的无人化,如此节省了人工费用。同时风险体系在贸易组织的运用,减少了贸易活动中风险的预防投入,实现了自动化的风险评估体系,这不但使程序简单化,而且使成本得到降低。

二、贸易经济信息化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以科学的态度制定贸易经济发展战略

信息化对于很多的贸易组织来说是一种新式的科学,所以贸易组织对它缺少科学的认识,也不能寻找到有利于自身的借鉴经验,也不会找到模仿的对象,所以贸易组织机构必须要对信息化进行探索性的摸索。并且在贸易经济活动中,要利用科学的态度去制定贸易经济发展战略,并且能够在总体目标和预期成果面前制定比较小的目标,渐渐地实现贸易经济的战略性发展,以此不断地完成小目标,不断地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制定贸易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自身的优劣势,这样对自身有清楚的了解,就能够找到更加正确的定位,可以做到有效的扬长避短,建立足够的企业竞争力,要满足当前的需要,还要顾及长远的利益。在进行市场分析之前必须要对市场的运行规律有足够的了解,这样市场分析才可以更加符合市场规律,适用于企业。并且对企业现有的流程进行分析时,要给与到位的调整和改善,建立真正对企业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体系。

(二)以刚性管理利用到贸易经济中

在贸易经济活动中,因为贸易对自身的管理不够严谨,体现出松散的现状才会使企业进入到困境,如此就不会形成严谨规范的约束机制,如此企业的员工都会在工作中有所懈怠,不能沉下心更好的为企业服务。而且对于企业的奖惩制度也只是一种虚晃的制度,根本达不到奖惩制度所期望的效果。在贸易经济中有效的管理才是企业运作中的有效组成部分,如果出现管理不当就会使企业的效率下降,也会使企业在经济贸易中失去主动权,抹杀了生存的权利。所以在实际的贸易经济活动中,必须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意识到规章制度的威严性,从而更好的约束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并且还要注重企业的奖惩制度和业绩考核评价制度的建设,使企业的发展能够深深的触动员工的心,使企业的未来和员工们紧紧的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注重公司规章制度在平常的监督工作,建立一个更加通畅的信息反馈通道,使公司人员更好的遵守规章制度,形成更好的工作氛围。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人才队伍

贸易组织的信息只有在相应的信息人才的管理下才可以为贸易组织提供更大的帮助,而信息人才不单单要懂得企业的运营规律,还应该清楚计算机的应用,所以必须要保障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只有这样,信息才可以在他们的手中生成重要的内容被贸易组织利用,同时贸易组织要加倍的重视信息人才的存在,提供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并且要及时的组织他们学习和培训,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升,这将会对企业的未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使信息人才队伍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出力,使自己充分发挥自己在公司的作用。

(四)端正企业员工对贸易经济信息化建设的认知态度

贸易经济信息化建设应该得到企业员工的普遍认知,使企业员工持着端正的态度去面对贸易经济信息化。只有企业员工对贸易经济信息化以端正的态度进行建设,就可以保障信息化在贸易经济中更好的被利用。贸易经济信息化需要企业员工更好的去对待,而企业员工对贸易经济信息化的良好运用和改善创新,将会使贸易信息化建设充满力量。企业员工必须要树立端正的态度,以好的状态去对待贸易经济信息化建设。进而对贸易经济信息化形成极大的鼓动。

(五)加强贸易经济信息化的监督机制

在贸易经济信息化的建设中,必须要和贸易经济信息化的监督机制联系起来,利用贸易经济信息化的监督机制形成对贸易经济信息的有效监督。因为监督的存在可以使贸易经济信息化建设中的不合理现象得到遏制,加快信息化在贸易经济中的应用,使贸易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贸易经济信息化不能离开监督机制,因为监督机制的存在,可以提高贸易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高度注意,使工作者严格利用信息,使贸易经济能够和信息化建设发生的契合,如此使贸易经济获得更大的上升空间。带给贸易经济足够的信息基础,实现贸易经济的跨越。

三、结束语

贸易经济的信息化对于贸易企业来说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应该引起贸易公司的充分注意,同时贸易组织的信息化能够对贸易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只有使贸易组织将工业化和信息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设信息产业化集约型的道路,用信息技术来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就可以使贸易组织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对于贸易企业的未来是具有价值的。我们要不断强化贸易经济的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贸易经济在强大的信息化的支撑下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贸易经济论文:中原商路与贸易经济产业探析

1.清代中原的主要水陆商路概述

清代,中原地区主要设立河南省,并建立了贯通东西南北的交通运输干线和交通动脉,为中原商路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就中原商路而言,主要由驿运商路、陆上商路和水上商路组成。首先,究其驿运商路而言,它与清代税收活动和商品流通紧密相关,在河南省专门设置驿递和铺递及被驿站所替代的递运所,据《光绪会典》统计,康熙十四年间,河南共有120个驿站和885所急递铺,其中州管驿站12处,县管驿站96处,驿丞管腰驿12处。到嘉庆年间则减少到67个驿站(见表一)。其次,究其陆上商路而言,它主要分为国道和省道,前者是指京师连接各省的道路,后者是指向省会到达府州的道路,而河南省会是开封,故陆上商路的汇集点位于开封,并形成以开封为出发点和省内其他的主要陆路运输线,而以开封为出发点的陆路运输线又分为通往北部京师、南部湖广、东部徐州、东南部南京、西部西安、西北太原、西南部巴蜀的运输线,省内其他的主要陆路运输线又分为彰德府至襄阳府、汝宁府至襄阳府、归德府至南阳府和经洛阳的南北运输线,可见陆上运输线的纵横交错的网状链接,为中原商路的形成和兴盛构建了前提条件。,究其水上商路而言,形成以开封和洛阳为中心的水运网,并形成以黄河水运、贾鲁河水运、沙颍河水运、南阳盆地的水运体系、卫河水运为主的通航河流水运,最终形成以下几条水运商路,即开封府向东经过十站到达徐州、开封府向东南经过十二站到达大淮安府、开封府向东南经过十七站到达清江浦、开封府向东南经过十站到达颍州的江南水路。地处中原的河南商道联系着东南西北数省区,是全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特别是开封和洛阳承担着数省区不同种类货物的集散与运输功能,是重要的商品流通枢纽。约70%的南方物资陆路运输经过河南运往京师,约80%的西北药材、皮毛等物资经过河南运往南方各地销售。因此,中原商路在清代的贸易体系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清代中原的贸易经济产业

2.1种植业

种植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而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药材、果树等。清代中原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和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染料和烟草。首先,对于粮食作物而言,小麦是中原粮食对外输出的大项。据《清乾隆十八年八省漕运米麦豆实数》中可知:乾隆八省漕运京师的河南麦子就有8119石,而在八省当中唯有河南漕运麦子如此之多,约占八省漕运麦子的25%,故河南有着“麦收天下足”的美称,并可与“湖广熟,天下足”的水稻生产相媲美,从中可见中原的粮食贸易兴盛,如此繁忙的粮食贸易没有发达的商路支撑是不可能完成的。虽然如此,河南粮食还是以山西、陕西、河北、湖北等周边邻省为主,其中特别是运往山西粮食为最多,并多走开封至京师、西安、太原的陆路,开封至淮安府、清江浦、颍州的水路,南阳至襄阳的水路。至于豆类来说,主要以青豆、绿豆、黑豆、小豆等为主,其中尤以牧养八旗官兵马、驼为饲料的黑豆为最多。据《清乾隆十八年八省漕运米麦豆实数》中可知:乾隆十八年八省漕运京师的河南黑豆就有48262石。直到乾隆四十九年即历经三十一年后,清朝政府共征收直隶、河南等地区豆类才140215石。可见河南盛产黑豆,其由开封至京师的陆路运往,并由朱仙镇、周家口的水路贩运到东南地区。其次,对于经济作物而言,棉花是河南向外省输出量较大的作物,其中特别是输往陕西和甘肃省份的棉花相对其他省份要多些。而河南府巩县、豫北延津县、陈州府的太康及南阳府等地的农业都普遍以种植棉花为主,使得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和棉花产量都位居清政府的前列。如据《古今图书集成》可知,河南棉田面积为2693098亩,位居清代产棉区的第五位,产量为324000担,位居全国第七。不仅从质量和数量上适应了北方市场对棉花的需求,而且从根本上打破了明中叶之前南布北运的格局。油料作物以花生和芝麻为主,且商品化程度较高,而花生基本上在河南各区都普遍种植(如在《光绪南阳府南阳县户口•地土•物产•畜牧表图说》所记载:南阳县光绪年间每年产22000余斤花生),并由南阳至襄阳的水路销售湖北等地,以便食用和榨油之用;芝麻有黑、白、红颜色之分,具有药用、食用、榨油之用,其中黑芝麻可以入药并起到黑发效果,白芝麻主要是榨油,在河南省的陈州府、鹿邑县、祀县、孟津县、南阳县、唐县、新野、邓州等地都普遍种植芝麻,特别是南阳县更是盛产芝麻(如在《光绪南阳府南阳县户口•地土•物产•畜牧表图说》所记载:南阳县光绪年间每年收2万余石芝麻),通过周家口至郾城的水路和南阳至襄阳的水路而销往各地。染料作物主要分为蓝花和红花,在河南省的陈州府、林县、杞县、鹿邑县、西平、许州等地种植。烟草在清代前期的河南所种不多,到了清代后期才在河南各地(如磁州、安阳、西华县、鹿邑县、许昌县、南阳等)广泛种植。而据《务农考》可知:1910年河南烟叶种植面积约达76万亩,位居全国及时,年产11354万斤,约占全国总产量88413万斤的12.5%。

2.2手工业和采矿业

就中原地区的手工业而言,主要分为丝织业、棉纺织业、制酒曲业及中原各地民间的小手工艺品。其中,丝织业以汤阴盛产的汤绸和开封盛产的汴绫(在乾隆年间景文州汴绫庄约有百张织布机,成为中原大型丝织企业)为名,通过开封至淮安府、清江浦、颍州等水路销售各地;棉纺织业以怀庆府的温县和孟县、偃师、鹿邑县等地为名;制酒曲业有洛阳的明星酒、卫辉有百泉酒等。就中原地区的采矿业而言,主要分为煤炭业、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开采。其中,产煤区集中于豫西、豫北的丘陵山区,通过开封至江南、南阳至襄阳的水路销售各地;产铁地集中于禹州,通过南阳至襄阳的水路而销售各地;有色金属矿产在河南并不多,但也零星分布着铜、锡和铅。结论清代的中原商路对于贸易经济产业起着巨大的作用,而种植业、手工业和采矿业之外,还有畜牧业和药业也较为发达。

作者:佟文娟 单位:五家渠地方税务局

贸易经济论文:反垄断法与国际贸易经济论述

一、反垄断法属于国内法,但是同国际贸易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

十九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实现对国内经济的保护问题,开始针对保护经济进行反垄断法律的制定,一般来说,反垄断法属于国内法,主要的内容包括对本国国内经济恶性竞争的禁止以及不公平贸易问题的禁止等问题,主要针对的是国内贸易经济,但是,这并不代表反垄断法对国际贸易部会产生关系,实际上,反垄断法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来说有着直接的联系,主要的原因在于国际贸易本身就属于一种特殊的经济贸易形态,在国际贸易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经济发展限制问题,对国内经济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国际贸易中限制经济活动十分的频繁,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维护国内市场经济秩序的发展,反垄断法所适用的范围更加的广泛,因此,目前很多的国家都为了保护本国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频繁适用反垄断法。

二、片面的反垄断法实施导致域外管辖产生

很多的国家的反垄断法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片面的保护本国的贸易,导致本国国内贸易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垄断行为,对国际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有部门的国家所实际出台实施的反垄断法,还存在着域外效力,这对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如:美国的长臂原则,美国对于贸易的主张问题上,主要实施的是域外管辖,这种管辖方法对国际贸易有着更加深入的影响。反垄断法本身就是强制性的法律内容条件,一般来说不能够在合同中提前适用,同时也不能够直接的对法院的管辖权进行排除在外,因此,对于国际贸易有着直接性和强制性的影响,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来说,需要从根本上对经济秩序进行维护,实现对贸易经济的较好保护问题,相对于一般的经济法来说,反垄断法制裁措施十分的激烈,除了可能产生民事制裁之外还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刑事制裁,因此,针对国际贸易和反垄断法的发展来说,需要进行足够的重视发展。

三、反垄断法本身是维护自由竞争的手段,但是可能会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

1、保护本国贸易一般来说,反垄断法本身就是维护经济竞争的发展,同时其主要实施的目的是对垄断进行限制,保护正常竞争,同时还需要在实施反垄断法的过程中发挥的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反垄断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市场竞争产生较好的维护作用,但是,一旦自属国对自身贸易片面的进行贸易保护,就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本国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市场的正当市场竞争有着严重的赢下。一般来说,对于各个独立的国家来说,反垄断法能够为本国的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是,如果保护不得当也会出现片面的贸易保护主义。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各个国家对于贸易发展来说,对反垄断法一方面表示支持态度,鼓励本国的企业能够对国外市场进行一定的垄断,另外一个方面则是限制其他国家对国内市场进行经济垄断,因此,对于反垄断法的发展来说,长期以来,各个国家都是持有两个基本态度,两者进行综合的协调发展。各个国家都可以通过反垄断法进行较好的国内贸易保护,维护国内市场经济秩序,实现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2、贸易保护反垄断法的实质就是进行贸易保护,各个国家对于反垄断法来说,都是实施的重点内容,经济部门一般都是从本国的利益来说,一切以本国的利益为基础,对于国家的出口贸易进行一定的限制发展。各个国家为了实现对本国国内贸易的保护发展,实施反垄断进行有效的市场垄断,在本国市场中对其他国家的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管理发展,根据相关的低于管辖,反垄断法主要体现的是在本国国内市场中所实施的垄断行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反垄断法本身就是防止其他国家对其本国经济实施垄断出台实施的法律,其根本在于对自身国家经济的保护和市场秩序的维护。

四、在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时,主动的维护经济秩序

很多的国家的反垄断法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片面的保护本国的贸易,导致本国国内贸易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垄断行为,对国际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本国贸易的发展,反垄断法本身就能够对国际贸易以及国内贸易两者进行综合的影响,我国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只有在国际市场中进行快速的发展,不断的加强国内产业同国际市场之间的交流发展,才能够实现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反垄断法同国际贸易之间的发展关系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针对我国国家经济的出口问题,在进行经济出口的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通过反垄断法进行较好的国内贸易保护,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实现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总结

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说,反垄断法本身的发展目标就是维护各国经济的发展稳定问题,对于反垄断法的发展来说,其本身就是对经济进行维护的较好法则,现今,国际的大部分国家的反垄断法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片面的保护本国的贸易,导致本国国内贸易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垄断行为,对国际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实现国际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则是从反垄断法和国际贸易经济两者之间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对反垄断法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深入的探析,最终促进反垄断法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协调应用发展,实现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苏义振

贸易经济论文:贸易经济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的思考

一、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环节的现状分析

贸易经济专业应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经贸理论基础,掌握贸易基本方法,具备贸易的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开展市场调查、分析、商务策划、公关能力;具有对市场信息、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处理的能力;具有运用贸易理论分析与研究现实贸易问题的初步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创造的能力,为从事贸易理论研究和实际经贸工作奠定基础。目前,贸易经济专业从课程设置上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从教学模式上看,多数学校依然采取传统培养模式,注重课堂教学,课程设置上大致相同,理论课程占比较高,课程门数多,培养的学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教学方面占比偏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社会实践、见习、专业实习。从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看,讲授多,现场观察和实践训练少。从毕业设计上看,为使学生按要求学分顺利毕业,要求学生统一完成毕业论文。

二、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环节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节

1.从教师角度看:重理论,轻实战专业教师具有更多的理论知识,缺少或几乎没有贸易商务实战的经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虽然坚持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但往往也要考虑是否有教师能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虽然有教师能完成某些课的教学,但效果平平。并且很多教师所学都是其他相关专业,大多数不具备贸易商务实战经验,所以从事实践教学时有些力不从心,教师多数只能从自己的优势出发,理论的传授没有问题,因而会直接影响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2.从学生角度看:重实践,轻理论学生的理论学觉得枯燥,不想下功夫去更多地研究;相反,如果有些案例或实践的内容却比较愿意从事,但实际上,实践是离不开理论的,没有理论做指导的实践走不远,也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所创新。3.从学校角度和专业本身的特点看:重教学,轻实践学校从课程的设置上有实践的教学安排,但如何安排,规定得比较死,使得教师很难根据不同专业的情况灵活地安排。经济学的研究特点就是不可能像某些专业一样在实验室里进行模拟实验,贸易经济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贸易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贸易经济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与其相结合。但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市场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但解决这一问题仅仅靠高校是很难完成的,需要社会相关部门的参与。

(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教育部在2012年3月16日颁布了《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提出了高教领域的学生培养要求,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多数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必须完成一定学分,才能毕业,毕业论文是学生本科期间要完成的一项具有学分的“课程”。各个学校对论文的要求不相同,但多数是流于形式,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没有重视起来,毕业论文的时间与学生找工作的时间重叠,客观上使学生不能专心做这项工作,经常以一篇论文草草结束。总之,多数院校在贸易经济专业在培养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或是由于资金问题,或是由于政策问题,实践教学环节多数滞后。毕业论文跟其他经管类论文要求无异。如果能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调整,势必能缓解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相脱节的问题。

三、贸易经济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环节模式构建原则

(一)贸易经济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贸易经济专业应以“贸易经济”专业特色为主线,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显特色就是基本。必修课和选修课要合理搭配,必修课是基础;选修课要体现出知识的广度和实践方面的要求;各学校的优势不同,体现自己的优势,并使优势与市场接轨,彰显自己的优势,那就是特色。从我们自身的角度看,从大一进校园开始就带领学生组建一个模拟公司,该公司下设若干分公司,分公司的设置由学生自主来完成,从兴趣和优势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但更多的决策权都交由学生来完成。

(二)学生毕业设计及评价体系的多样性与发展目标多样化相结合

不同发展目标的学生的毕业设计应区别对待,尽量给学校、学院、系或教研室以及指导教师大一些的空间。市场是千变万化的,我们要想与市场对接,就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所以评价体系就不能有统一的标准。从后面的构想看,订单式培养的思维,就意味着我们要打破常规的经管类的毕业论文要求及评价体系,根据对接的企业的要求进行大胆创新。毕业设计的多样化就是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设计一套完整的综合评价标准。依据这两个思路,对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环节提出以下构想。

四、贸易经济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环节模式构想

(一)关于教学实践环节

1.从学校的角度及时,尽量给学院或教研室以充分的灵活性,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建议大学四年共八个学期,在每学期的结束前安排不低于三周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周的前十五周尽量完成理论课程的教学时数,每学期结合教学计划的课程来安排本学期末的实践教学。第二,学校或学院要在资金上给予保障,课时费要略高于课堂教学。第三,学校或学院出面尽量多与企业联系,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即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根据专业方向,学生选择相应的实习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并且要给予企业以资金的补偿。资金的补偿在不同的学期是不同的,随着理论知识的不断充实,对企业的帮助会越来越大,因此,资金的补偿也可以越来越少。第四,课程设置上坚持贸易经济专业主干课要与学科特点和市场理论相结合,夯实基础;选修课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适时调整,并争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士来参与到教学中,聘请他们来教授一门课不现实,但针对本课程进行几次讲座或指导,这很有现实意义。第五,学校或学院若能从学生自主创业的角度出发,在校园内组建模拟公司,先期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到一定期限再收回,在此期间的利润归学生所有,为进一步创业提供少量的支持。由于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在具体操作中会遇到资金运用的合理性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正在尝试中。2.从教师的角度实践教学相较于理论教学难度更大,设计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有时是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的实践环节掌握,但教师交给学生的是一种思维,是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时刻思考着如何把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问题,并紧紧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贸易经济专业的特殊性、学生个体差异的现实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摒弃不合理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自己学识、胆识来因材施教。事先充分了解市场上对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的同时,为企业培养出订单式的人才。应安排青年教师到外贸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另外,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能为学生提供真实战场,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学生真实地在企业的工作,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对增强学生实战经验有很大帮助。3.从学生的角度学生首先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和职业的初级规划,在大学的学习分数不重要,先可以为了兴趣、为了生存而学习,当这些满足之后我们可以为了发展、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这也是人生的发展目标。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取舍,坚持自己设定的目标,将所学的理论有意识地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珍惜学校和教师安排的每一次实践课,一定不要手高眼低,抓好基本功,在充分掌握基本技能或基础知识之后,再寻求创新。因为各高校基本上都实行学分制,这为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4.从社会的角度全社会都应形成一种环境和氛围,各类企业相关部门应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增长贸易技能。

(二)关于毕业设计环节

1.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传统的贸易经济专业的毕业设计基本上是以论文的形式,但由于我们在整个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那么毕业论文的设计就可以多种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习实践的体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毕业设计。比如,某行业的调研报告、反映创新能力的某项作品、商业领域某环节的策划、某个设计、某创新创业的竞赛成果或在一定级别上的学术论文等,都可以成为毕业设计的成绩,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也体现出我们所倡导的因材施教的思想。2.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多样化由于设计形式的多样化,评价体系上也要多样化。毕业设计可以采用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策划案、科研实训、创新创业竞赛成果及学术论文等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评价体系也要区别对待:作品要从使用角度看待,设计要从原创和创新角度看,调研报告要从范围、真实性等方面入手,策划案要起码具有可执行性等等,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不同的评价,以保障毕业论文成绩的公平性,尽量从各方面以量化的方式评定成绩,避免主观给出“优”、“良”等,好能在毕业环节设计制定出不同的奖惩标准。3.毕业设计成果与市场对接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培养的核心环节。但究竟何为创新?创新,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异想天开,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针对某一件事情或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与众不同,就是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必须使学生的创新与市场对接,争取做到订单式培养。如果能从大一就参与到公司的运营中,并进行创业创新,就可以以创业的业绩作为毕业设计,直接走向社会。这样无论从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还是从个人的自身发展,还是从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角度看,都有很大的益处。

作者:杨耀丽 赵天娥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贸易经济论文:电子商务下贸易经济发展

一、现代电子商务的特点和优势

1.现代电子商务的特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是现代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基础,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现代电子商务提供了多方面的技术支撑,包括信息的处理和存储等硬件技术服务,还包括软件网络贸易程序设计、信息传输及网络维护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衡量企业电子商务经济水平的重要因素,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才能获得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电子商务中应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拥有的技术和知识,能够为经营者提供智能化的贸易管理和交流平台,充分体现了贸易活动的智能化。智能化还体现在国际贸易中不再只是以产品的数量作为贸易活动的重点,而更多的体现在对知识和技术的拥有作为分配财富的关键点。电子商务中的贸易更多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2.现代电子商务的应用体现了网络贸易的优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媒介的网络贸易能够大大降低贸易双方的贸易成本。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技术的优点得到了充分体现。经济贸易双方均可通过网络资源获得有利的信息资源,找到适合交易的对象,并通过网络媒介进行网上信息的交流和商业洽谈,大大降低成本。网络的高效性得到充分体现。在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办公实现了客户间文件的传输以及订单的办理订购、洽谈、签约等各项贸易手续,带动了商业活动各个环节的高效率完成,大大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实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更大程度的经济效益。

二、现代电子商务在我国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在我国国际贸易领域中,电子商务应用的外部因素。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法律保障,然而在我国由于电子商务的相关立法比较滞后,导致电子商务的应用程度相对较低。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指导性文件,没有统一的规范,对于交易双方都存在着贸易的风险,并且容易引起贸易纠纷。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上对于电子商务的管理也去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这样在各国及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活动的过程中便存在了屏障。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将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电子商务的应用存在着物流不畅的问题,阻碍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的管理较为分散和多元化,缺乏统一的管理,由于体制的不完善,物流行业的功能不能很好地体现,容易造成物流的不畅。此外,物流行业的硬件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无法顺应电子商务信息化的潮流。2.我国国际贸易中外贸企业本身在应用电子商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外贸企业国际贸易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网络规模较小。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电子商务应用的一个重要前提,而我国的外贸企业中计算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且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任然有限,这些使得外贸企业信息化基础较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电子商务应用的范围狭窄,程度低。我国的企业中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低,应用水平较低。外贸企业中建立电子商务体系并广泛开展业务活动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三、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促进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对策

1.针对电子商务外部环境问题对应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电子商务广泛应用的基本保障,同时法律法规的建立需要与国际接轨,便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可以为贸易参与者统一的行为规定便于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此外,健全的法制法规可以为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营造更好地贸易秩序,让贸易活动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和完成。建立完善的信用保障体系,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提供信用保障。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商务部门、工商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协商,同时需要银行等机构进行完善的资金流动记录及企业信用状况的监督和记录,各部门协调统一制定信用度评定标准,及时对各企业进行统一化的信用度评定,并对各企业的贸易行为及时监督,对其信用度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认定。2.投资企业网络信息化基础建设,扩充人力资源,提高电子商务的利用率。外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加快基础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电子商务的利用。企业本身需引进相关的硬件设施,聘用并培养合格的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和商务人才。学习和借鉴应用现代电子商务进行贸易活动的企业成功案例,并结合企业自身管理特点和贸易主题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充分的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实现利益的较大化。3.抓住国际合作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以及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电子商务的应用进一步推进了经济全球化,跨越了国家和地狱的界限,但是也产生了税务、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各国有关部门加强对话合作解决。同时加强国际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经验技术等的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商务技术,引进国外的先进设施,不断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经济中的应用和完善。国际间的交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起到了影响作用。

四、结语

现代电子商务作为IT产业发展的高科技成果在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开放、高效、立体的市场交易平台,进一步推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交流带动了全球知识、技术的交流和共享,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重大机遇。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和相关法律等较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更是挑战。我国需抓住机遇,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现代电子商务在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应用和发展,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贸易活动的顺畅进行,才能在机遇和挑战并行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作者:杨军 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