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公司经营风险实用13篇

贸易公司经营风险
贸易公司经营风险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持续低迷的内外部环境,物资贸易公司面临的压力很大,与此同时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励政策,也使物资贸易公司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物资贸易公司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除随时应变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调整管理理念、组织方式、预算和预案外,还必须通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帮助企业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运作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现状

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是珠海市国资企业珠海交通集团旗下的一家综合性公司,公司注册资金2.7亿,主要经营建材批发、零售和多式联运、仓储配送、库存管理、保税物流、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信息服务等,公司目标是成为一个集等多功能于一体,立足于珠海,服务珠三角,辐射华南、西南的区域性物流贸易中心。因公司占地3100亩的珠海西站物流园正在陆续开发建设当中,目前主要业务还是经营建材批发、零售。

作为成立时间较短的新兴企业,公司依托珠海交通集团,围绕珠海及中山、江门、汕头周边城市,围绕中交、中铁、各省属大型国企等集团所属重点企业开展了相关物资贸易采购配送服务,由于具备较强的物资贸易管理团队、先进的企业财务控制能力和强大的集团实力支持,目前公司已经挤身于珠海物资贸易的先进行列,主营的钢材、水泥和沥青物资贸易业务规模和实力已在珠海名列前茅。经过近几年对物资贸易市场的开发经营,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采取的多种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有效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销售业绩每年20%以上的稳步增长,未发生一笔坏帐。

二、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资金集中调度管理,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为提高集团的偿债能力和经营资金的使用效率,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交通集团于2011年底成立了集团财务中心,统一资金集中调度和内部管控,实现了整个集团的资金供需平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的物资贸易资金来源,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和信用扩张能力。由财务中心统一内部信贷管理,对集团所属企业实现内部贷款制度,合理调节集团内部资金流向,为集团内部各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贷款支持,同时保证了闲置资金的保值增值,其内部贷款利息保持与商业银行贷款同期利息相同水平。除内部资金调度外,公司根据发展需要,向商业银行办理贷款,统一由母公司珠海交通集团提供对外担保,强大的集团实力支持,大大降低了资金成本和信贷风险,提高了公司的筹资效益。

(二)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培育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因市场瞬息万变,物资贸易企业的财务经营风险较大,必须树立风险管理意识,以降低经营风险。公司除了建立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强化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1.实行全员风险意识教育

使风险管理得到全员的支持,通过经常性的市场分析、会计收支分析和经验交流,不断增强全员职工的风险管理认同度,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在整个公司内部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

2.成立公司风控小组

及时研究处理经营中的风险问题,加强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广珠铁路物资贸易业务开展之初就成立了由董事长担任组长的公司风控管理小组,对经营出现的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等逐一进行研究和决策。风控小组成员分别由公司总经理、分管物资贸易的副总经理、物资贸易营销总监、财务经理、主管会计、物资贸易部主管、核算部主管和相应的物资贸易营销人员组成。

3.加强员工法制和道德教育

规避员工违法违纪风险。公司制定了详细的物资贸易采购销售内部控制制度,强调了互相审核牵制。同时公司根据党支部正在进行的“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教育,与公司各部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人人讲诚信、合法合规经营的风险管理文化,对违法违规和不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渎职不作为、做人不实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规定,并将其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结合,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员工的违法违纪风险,减少了财务风险。

4.加强员工风险知识培训,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公司人力资源部每年制定培训计划,适时增加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特别针对物资贸易和财务风险控制的培训,增强了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实际风险控制水平,提高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大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

(三)全面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应收帐款的管理是物资贸易企业会计非常非常重要的控制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下行,物资贸易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企业应收帐款都居高不下,大额应收帐款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形之下,企业能否及时收回应收帐款是公司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关键。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对应收帐款十分重视,制定了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制度。

1.事前

由物资贸易部对客户进行实地考察,并负责收集客户的信誉、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等资料,建立了客户的信用台帐,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按公司有关制度针对性地授予一定的信用额度,杜绝了客户蓄意欺骗,有力地加强了风险预控。

2.事中

除供销合同条款对应收帐款进行严格的规定外,还有专人跟踪货物的收货地、用途和使用情况,防止客户违反合同骗货倒货,加强对风险的掌控。

3.完成供货后

公司财务部根据核算部提交数据,每周及时更新应收帐款台帐,并每周一定期反馈到公司分管物资贸易的副总经理、营销总监和物资贸易部,物资贸易部相应的销售人员根据合同条款相关规定及时催收。未能及时收回的应收帐款,公司财务部会对营销总监和物资贸易部及时发出应收帐款催收的提醒通知。某个客户应收帐款超过其信用授信额度或应收帐款逾期超过二个月,公司财务部及时通知物资贸易部停止对该客户的一切供货,并由公司总经理带领营销总监等人员组成专门催收小组,专门负责对该客户的催收工作,跟踪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减少风险的扩张。

(四)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制度,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审计是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作为企业财务运作的一种有效监督方式。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的母公司--珠海交通集团于成立之初就组建了审计法律事务部,该部门只对集团董事长负责,独立于集团其他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公司,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审计法律事务部主要对集团各二级公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财务收支情况、公司管理情况、经营管理者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等专项审计,同时加强对重点业务、重点问题的审计,并向集团董事长及时提交审计报告,评价公司制度建设、财务风险,评估经营管理风险,实现反馈控制向事中实时反馈以及事前反馈,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管理政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五)推行零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和财务风险

在实际销售中,公司推选零库存销售,由客户下单后直接由生产厂家运抵客户,节约了库存成本,减少了库存损耗,加速了资金流通,同时把次品、退货的风险转嫁给了供应商。

三、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公司物资贸易业务开展以来,逐步制定了一套有效的制度、流程,财务内部控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有一些不足,容易引起财务内部控制风险的发生,必须采取以下相关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运作环境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日臻完善的重要基础,包括有效的组织机构、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良好的文化氛围。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还应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建立科学规范的经营决策机制,坚决杜绝个人超越制度的特权,特别要做到权责分明、相互制约和监督,减少各种内部控制风险。

(二)加强对商品采购环节的供应商选择,减少质次退货等引起的财务风险

公司在销售环节制定了事前、事中和事后跟踪的相关制度,但在对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应逐步做到好中选优,优先选择那种价廉物美、信誉高、实力强的优质供应商。在商品采购环节,建立供应商信息系统,对供应商的商品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市场业绩等指标组织风控小组进行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供应商预付货款审核,应严格做到有客户书面确认的下单计划,对于大额的预付款必须落实财务人员专人实行定期追踪核查,及时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实行严格的付款分级审核审批制度。另外,公司在零星小额采购方面,也做到向三家或三家以上的供应商询价,力保商品采购质高价优。

(三)严格控制担保行为,减少货款风险

因市场经济的复杂性,经常出现公司互相提供担保的现象。目前广珠铁路物流开发有限公司对外的物资销售合同中,对货款担保现象越来越多,但担保合同或担保函是否能真正有效且能最终执行到位,需要加强对专门审查控制,把回款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因公司前期主要客户为大型国企或省内优质企业,虽然有担保也有个别逾期现象,但也及时收回了货款,没有产生严重的坏帐损失。为减小公司经营风险,公司应制定详细的担保制度,明确担保审查责任制和决策程序,加强对担保人资格、财务实力和书面承诺的审查,尤其是担保人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防止担保人无法提供真正的担保,避免风险引起的财务资金损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物资贸易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服务中心,对内要为各业务部门服务,对外要为客户服务。所以,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并实时改进,对企业财务进行真正有效的内部控制,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是促进物资贸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英双蓉,王东岗,黎子民,庞丽佳.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4:233-280.

贸易公司经营风险篇2

一、国际经济贸易中的汇率风险现状

会计风险和操作风险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风险形式。会计风险和操作风险容易发生在公司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指公司应收账款和汇率变动引起的债务价值,会影响公司的实际收入。操作风险主要是指资产负债表中外汇项目价值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也可以称为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运营风险是指公司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会受到汇率不断波动的影响,进而增加企业运行中的风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公司的发展过程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出口贸易,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影响,但对公司而言,出口的国际贸易也意味着更多的利润,但是也将面临更多的货币风险。在汇率波动或其他影响的情况下,这将直接导致许多发展制约因素和巨大损失,这对于所有国有企业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一)货币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货币分析造成的最明显的经济损失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下的货币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当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已成为核心业务和关键地位时,经济和国际贸易的货币风险将更加严峻,特别是当国际进出口被公认为商业行业提供服务。该要素的实现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在此过程中,会由于汇率的变化而存在货币兑换损失的风险。尤其是在国际经济和商业交付过程中,由于汇率突然变化,将导致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汇率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严重差异。如果企业没有找到有效的处理方法,则会对公司的商业交易产生不利影响,在货币兑换过程中肯定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公司营业额受到影响汇率的变化会使公司的营运额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也是当前国际贸易中的关键问题。就当前情况而言,中国在当前国际贸易工作中的总体发展相对较好,但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汇率波动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整个业务流程受到影响,进而造成企业运营状况的不稳定,使得企业在世界国际贸易的发展可能遭受严重的外部风险。公司的日常活动与营业额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但是汇率风险将直接导致业务量的减少,从而影响公司的日常运行活动,这也是一种汇率风险。目前,大多数国有公司以资产和负债的形式显示其经营状况。如果在运营过程中经常发生与其他国家的国际经济和商业活动,则公司的会计资产除当地货币(人民币)外还将包括货币结算方法。在进行账目的对账和准备过程中,必须使用人民币当地货币来说明外汇结算方法,以了解公司的具体收入和职责。如果汇率在计算前后大幅度波动,则公司的账面利润也将减少,从而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对于跨国公司而言,这种影响将更加深远。外国子公司的大部分业务结算将以当地货币为主。同时,将使用当地货币与其他货币共同结算,多币种账户将进一步得到扩充。

(三)汇率效应引起的汇兑损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频繁的国际贸易对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随着大量资金的投入,变化影响将造成巨大损失。在外汇市场上,一旦银行根据汇率变化进行相应地调整,将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进而影响进口商的成本和出口商的利润。尤其是最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已经造成了严重影响,并最终提升了公司的风险管理要求。国际贸易活动中存在的货币风险类型多种多样。对于不同类型的货币风险,对公司的影响也不同。这就要求公司对各种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以找到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当前,中国世界贸易中的主要货币风险类型如下。1.交易风险这种风险是国际贸易活动中的重要风险之一,主要体现在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受汇率变化的影响,公司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价值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公司利润逐渐减少,这是风险的结果交易。2.会计风险主要体现在汇率变动中,公司资产负债表中与外币变动有关的项目的价值将发生变化,给自身带来风险。在国际贸易中,公司通常使用外币作为衡量其资产,负债和实际收益的标准。但是,当将由外币转换的金融项目转换为本国货币时,账面值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公司在国际贸易中予以关注。3.运营风险由于日常运营过程中汇率的变化,公司可能会面临自身的风险。当汇率变化时,公司的生产成本也将发生变化,产品的市场价格也会有所不同。汇率变动将对公司的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带来商业风险。以上三种货币风险是公司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面临的全部风险,并且三种风险中的每一种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对于商业风险而言,它是高度动态和主观的,并且难以具体衡量。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可以使用工具计算会计风险和交易风险,并以具体数字作为后盾;这三种风险的发生阶段也不相同。会计风险主要发生在商业运营的结果中,而交易风险通常发生在商业运营中。总之,会计风险和交易风险主要是在过去的特定时间段内产生的,而操作风险是公司将来在给定的时间段内可能面临的风险。从风险影响的角度来看,操作风险将对公司的实际收入产生实际影响,而会计风险将仅影响资产负债表并在账面反映公司的损失。交易风险的影响通常是通过评估业务交易,也可以从运营角度衡量损益结果。4.加强防范货币风险的必要性在经济和商业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日益融合,为中国公司提供了许多机会。因此,它已经发展得更好,但同时也将面临相应的挑战。由于汇率变动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这些公司面临的货币风险也将很严峻。在中国,一些公司没有意识到货币风险的预警和预防,也缺乏预防货币风险的工具,这影响了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效果。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防范外汇风险非常重要。

二、国际经济和商业环境中汇率风险的原因

(一)汇率波动外贸公司最重要的基准是汇率,汇率变动最实际的反映国际经济市场的变化。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汇率变动,流通中的不同货币将影响成本和收益。因此,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果汇率发生重大变化,将直接损害公司的收入。相反,如果汇率变动不大,则公司受益,将不会承担太大的风险。但是,事实是汇率随时都在变化,现在由于其他因素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公司的利润,从而影响公司的发展。

(二)货币兑换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货币和会计系统。因此,为了进行公平合理的交易,应使用当地货币进行结算和核算。在此过程中,对于正常交易,公司必须进行货币兑换,货币兑换肯定会增加国际贸易风险导致各种程度的损失。

(三)多样化的结算方式当前,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国际贸易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特征,多样化的贸易方式导致了丰富的结算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信贷销售交换结算方法应运而生。但是,这种交易方式存在明显缺陷,交易结算时间长,业务竞争激烈,汇率波动较大,特别是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而言,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业务经验,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准确预估汇率波动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及时避免汇率风险。

(四)市场机制不健全国际贸易市场是利益与风险并存的。企业在经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需要非常强大的市场机制来支持和指导国家和公司的对外贸易活动。但是,中国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外汇金融市场不强,难以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国际经济贸易中防范外汇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货币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地规避风险,首先,必须具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这是加强风险防范的基础。其次,我们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风险预防的认识不仅是公司经理人所必需的,而且还使各个级别的人都对风险预防有了这种认识,需要加强公司的内部文化。建立并增强公司的员工价值观念,以使每个员工都具有防范风险的意识。第二,仅仅预防意识是不够的。实际执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公司建立适当的责任制度,以确保他们可以采取适当的策略来避免风险。

(二)建立并不断完善外汇风险管理机制在外汇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健全的外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公司的必修课。一方面,适当的公司发展管理机制是关键。公司在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充分吸收优秀外部公司的经验,为自身发展确定适当的外汇风险。另一方面,在采用管理机制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放松对风险预防过程中从预测到评估和预防的所有环节的加强。如果企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并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建立健全货币风险管理机制,从根本上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积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现状,建立一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第二,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造成货币风险的原因并制定具体解决方案,以尽量减少风险损失。

(三)外汇风险控制与管理随着国际贸易内容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有效利用现有的风险管理工具,主要是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货币期货交易,期权交易,交易所交易等。但是,这些工具各有优缺点,因此,在规避货币风险过程中,公司必须根据交易的特点,工具的特点选择适合公司发展的管理工具。在汇兑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已成为有效措施之一。公司可以通过正确结算和调整货币条件以及资产和负债来将价值保护条款纳入合同,以增加逃避外币支付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公司在业务管理中面临的风险问题。此外,公司还应从提高员工的抗风险能力,建立风险培训机构以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加强专业人才培训。

(四)加强内部货币风险的管理我们无法预测国际经济和商业流程中的外部风险,因此,加强公司内部货币风险的管理是当务之急。在不违反中国会计制度和相应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公司可以根据交易情况,例如,在保证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充分改进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正确选择价格和结算货币,调整货币资产和负债,在外贸合同中加入套期保值条款,以避免因交易产生的外汇风险人民币升值和外币贷款规模的增加。

(五)培养优秀的货币风险管理人才货币风险管理人才的匮乏是当前中国企业货币风险管理发展不足的重要原因。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必须继续培养外汇风险管理人才,招聘和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培养货币风险管理人才可以从学校培训和公司的日常工作开始,这不仅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锻炼财务人员的应对能力。通过预防货币风险,公司还可以调整其内部发展战略以提高预防水平。具体来说,首先,公司在进行国际业务和经济交易时可以采用改变结算时间的方法,当预期货币升值或贬值时,公司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提前或递延结算。具体降低货币风险,确保公司可以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其次,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公司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销售调整。通过采用随时调整价格的方法,公司可以在商品价格之间划分货币风险,从而可以减少货币风险的影响并有效地防止货币风险。

(六)选择合理的结算和融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如果管理不当,多样化的结算方式很容易带来货币风险。因此,为避免风险,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和交易的实际特点,采取合理的结算方式,避免因汇率大幅波动而结算时间长而带来的风险。此外,如何选择融资方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短期资本问题可以通过信用证下的出口汇票解决,没收或保理业务可用于解决长期融资问题。

(七)谨慎选择结算时间以避免风险对于专注于国外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在与贸易伙伴所在国家或地区签订的付款合同生效后,他们应该保持高度的金融风险意识,并密切注意本币和外币。两国之间的汇率变动应在合同允许的时间内进行,以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并计划提前和推迟汇款或组织货币兑换。例如,在出口方案中,如果结算货币汇率下降,则可以通过适当推迟交货日期或交货时间来避免损失。相反,如果结算货币汇率上升,可以及时停止亏损,并在上升期内提早交付,避免失去更多利益。

贸易公司经营风险篇3

尽管部分企业在加强出口贸易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外贸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风险意识淡薄、出口贸易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

1.出口风险意识不强,对外交易不考虑风险成本。目前,大多数外贸企业还沿用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交易方式,对出口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控制非信用证业务的层次。实际上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任何一笔交易都有风险成本,在出口成本核算时,必须把风险成本考虑在内。在西方企业里,都设有与财务相结合的专门风险经理,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充分利用外部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全面防范出口风险。由于缺乏风险成本的概念,很多外贸企业认为投资出口信用保险要交保险费,是不合算的,往往因小失大,蒙受更大的损失。同时,很多企业过于依赖信用证业务,往往造成丧失不少的出口成交机会。

2.外贸企业应收外汇账款有增无减,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例如某大公司年出口10亿美元,但去年应收外汇账款就达10多亿元,并三分之一逾期,估计相当部分收不回来,每年核销的坏账几千万元人民币。由于存在巨大的应收外汇账款,一些企业潜亏问题严重,不少企业往往是名盈实亏。

3.将防范风险与扩大出口对立起来,忽视出口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不少外贸企业经理人员对防范出口风险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着单纯业务观点,认为抓防范出口贸易风险必然影响出口业务的发展,因而对出口风险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多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缺乏防范出口风险有关的知识,对出口信用保险所知甚少,不知道如何防范出口风险。由于存在上述认识上的误区,外贸企业普遍没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出口风险内控机制,客户管理也较混乱,大多采取业务员一竿子到底的做法,出口隐患不断,收汇安全缺乏保障。

4.对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和其他渠道保险利用不够。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量不足,绝大多数企业、绝大多数出口业务都未投保。这虽然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不完善有一定的关系,但出口企业投保欲望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国外的银行和保险机构进行承兑或投保出口信用险的更是寥寥无几。

二、加强出口贸易风险管理对策

外贸企业积极采取措施规避出口风险不仅有利于提高出口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增加商业机会,拓展贸易网络和营销渠道,扩大出口。因此,企业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更要注意采取积极措施规避出口贸易中的风险。

1.树立风险成本意识。外贸企业上至领导层和管理层,下到普通员工,都要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在大力转变经营方式、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方式的同时,树立出口的风险成本意识,将出口风险成本纳入财务核算的范畴,建立相应的财务会计制度,从而真正将出口风险防范纳入外贸企业常规经营管理之中。

2.建立健全的出口风险内控体系。出口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且两头在外,易出现问题。如果企业没有完整的业务管理办法,一旦出现官司,会造成有理打不赢的局面,尤其对那些只注重电话联系的企业。另外,由于每年企业的客源在扩大,为了企业在贸易中有的放矢,必然要对每一个客户建立业务档案,包括资信度、贸易量等等,逐年进行筛选,降低业务风险。企业应严格要求公司员工认真对待在出口贸易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完善合同条款,严格按照合同执行,仔细审查各种单证,做到不出任何差错。客户资源要集中管理,实行合同章与业务员的分离、放账与业务员的分离。出口风险管理情况要作为企业领导班子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要以财务等职能部门为核心,建立覆盖相关职能部门及公司各级业务部门和子公司的全员风险管理体系。财务部门根据公司总体经营目标制定本企业的出口风险管理制度与政策,并对各子公司和业务部门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完善对经营伙伴的评价标准。外贸企业要逐步改革传统的客户管理方法,对已有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对不良客户的监控;完善客户档案,逐步建立主要客户的数据库;对大的外贸企业而言,可以通过自己的直接调查获得通过一些世界知名的咨询公司进行调查;中小外贸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和人力都不充足,不太可能直接对客户的资信进行调查,也不能与成本高昂的世界上知名咨询公司和银行的合作,通过他们掌握新客户的信息和资信情况,扩大客户网络,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与其他专业的进出口公司或者其它外贸公司合作,逐步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

4.分散风险。各个产品市场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东道国的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市场风险和竟争风险都会对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可以积极地规避某些风险,但有些风险是无法规避的,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多元化,即开拓多个产品市场,来分散风险,使企业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5.发挥保险的作用。首先,在与买方签订购销合同时约定投保条款,国际货物通过投保运输险,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变为固定的费用,在货物遭到承保范围内的损失时,可以从有关保险公司及时得到经济上的补偿,从而避免货物远途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其次,要很好研究国家出口信用政策及相关机构的运作情况,对D/P, D/A和OA业务通过投保出口信用险来化解风险;企业可以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国家风险(包括国家外汇管制、政府征收、国有化和战争等)和买方风险(拖欠货款、拒付货款及破产等)中规避风险。最后,可以通过设在海外的子公司, 在香港出口信用担保局和其他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投保,其保险费更低、效率也高,有的长期信用证业务还可以通过欧、美有实力的大银行进行保兑。

三、结束语

加入WTO后,我国所面临的外部贸易形势有所改善,但是仍存在很大的挑战。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我们的企业既要适应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开拓发展空间,又要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特别规则以及,其他规则合理维护我们的正当权益,营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机制。力求做到在扩大出口贸易的同时,更好地减少风险。企业风险管理不仅要考虑企业本身,同时也要注重利用国际规则,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赢得更大的企业生存空间。

贸易公司经营风险篇4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2009年,希腊等欧盟国家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再次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钢铁行业持续产能过剩、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钢贸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国有或上市钢贸企业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再加之其固有的体制、机制,企业经营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企业资金被牢牢地固化在上下游的漫长产业链上。此外,中小民营钢贸商强烈的扩张欲望,利用自有资金和通过质押、联保贷款等获得的资金,已经无法满足其发展扩张的需求。但国有或上市钢贸企业具有良好的银行信贷优势,通过企业信用以贸易形式给中小民营钢贸商融通短期流动资金以赚取类似“佣金”的固定收益,通过不断加速周转,以此来解决其利润来源。国有或上市钢贸企业、中小民营钢贸商的共同利益需求,催生了钢贸业融资性贸易业务的发展。随着整个钢贸业融资性贸易业务规模越做越大,风险敞口累积的风险也不断加剧,资金链随时存在断裂的风险。在运作中,国有或上市钢贸企业缺乏完整、严密的风控体系,监管上也是力不从心,仅能依托有限的保证金及部分抵押物抵御一定风险,一旦贸易链条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资金链断裂,就会引发整个钢贸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资金链断裂也就成为了钢贸业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融资性贸易业务,是以贸易为形式、融资为实质的“贸易”业务,是业内通常所说的“托盘”业务模式之一,是中小民营钢贸商将一定数量的钢材以销售合同的方式转移货权给一些有实力的国有或上市钢贸企业,从而获得短期流动资金融资。中小民营钢贸商通过国有或上市钢贸企业的良好银行信用从中获得流动资金融资,国有或上市钢贸企业则扮演“二银行”或者“影子银行”的角色,获得类似“佣金或资金占用费”的固定收益。融资性贸易业务,不同于银行开展的服务于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短期资金融通业务。贸易融资是银行短期融资产品,是以企业真实商品贸易为背景,基于商品贸易中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资产的短期融资业务,具有合法性,受法律保护;而融资性贸易业务不涉及银行方,有着一定隐蔽性,具有贸易合同主体存在关联关系或同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贸易合同签约时间接近、标的物为同批货物且不发生位移、合同收益固定、中间贸易商不承担转售交易风险等显著特征,是以签订货物购销合同之名掩盖企业间借贷之实质业务,购销合同属非法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二、典型案例

钢贸业危机爆发而引发的司法案例不胜枚举,但审理结案却有一定时间性,笔者根据已审理判结的河北中储物流中心(以下简称河北中储)与河北金鲲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鲲公司)票据追索权纠纷典型案例,进行融资性贸易业务的识别分析与探讨。

2008年1月31日,河北中储与金鲲公司签订《购买协议》,协议约定,金鲲公司每月向河北中储销售价值不低于1 250万元的铁精粉,并按双方另行签订的订货单中确认的品质、数量按时供货。同日,河北中储又与与河北奇石麟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石麟公司)签订《销售协议》,协议约定,以河北中储与金鲲公司所签订的合同中的品质、数量等为基础,再加价2.4%由河北中储销售给奇石麟公司,奇石麟公司在合同签订后的1个月内付款,奇石麟公司付款前的货物所有权属河北中储。按照三方协议约定,1月至5月期间,河北中储、金鲲公司及奇石麟公司三方共签订6笔除数量和价款不同,其他合同内容基本相同的买卖合同。前5笔合同以相同的模式履行完毕,且各方均无异议。第6笔合同,河北中储于6月26日向奇石麟公司开具了第6笔合同的增值税发票,奇石麟公司由于资金困难,未能在合同约定的6月底前的期限内向河北中储付款。经与河北中储协商同意,奇石麟公司于7月10日将货款2 000万元支付给河北中储,履行了第6笔合同项下的应付款项。同日,河北中储向金鲲公司开出2 000万元转账支票一张。7月11日,当金鲲公司到付款行提示承兑该转账支票时,因河北中储的银行账户余额不足,系空头支票遭拒付。7月14日,金鲲公司收到银行同城票据交换退票理由书,金鲲公司所持支票因已被挂失故而被退回。金鲲公司认为河北中储的行为涉嫌经济诈骗,遂向石家庄市公安局报案并向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讼。一审法院经审理后,判决河北中储支付金鲲公司票据款2 000万元及利息,并承担赔偿金、案件受理费及保全费。河北中储遂向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后,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河北中储又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将案由定性为票据追索权纠纷,认定河北中储与金鲲公司、奇石麟公司之间以签订买卖合同为名,进行企业间借贷融资,违反《合同法》第52条第(3)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规定,认定买卖合同无效。2011年1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下达民事终审判决,撤销一审、二审民事判决,驳回金鲲公司诉讼请求并由其承担一审、二审案件受理费及保全费。

上述案例中,尽管金鲲公司向法院提交了其不断供货给河北中储的证据,证明其存在实物货物流转,但其并不能否认河北中储与金鲲公司、奇石麟公司之间以签订购销合同为形式,进行企业间借贷融资的事实。从河北中储采购合同上游金鲲公司和销售合同下游奇石麟公司为关联公司、采购与销售合同同天签订、河北中储不承担货物验收义务与转售风险、河北中储1个月内收回货款并获取固定收益回报等方面来判断,该业务具有融资性贸易业务的明显特征,属于典型的融资性贸易业务。上述案例中,融资性贸易业务不仅使得国有企业形象与信誉受到了损害,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与损失,融资性贸易业务使得企业面临法律风险、信用风险与财务风险,防范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是我国钢贸业上市公司和大型国企必须面对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应对策略

河北中储与金鲲公司票据追索权纠纷案的融资性贸易业务典型案例,给众多钢贸业上市公司和大型国企敲响了警钟,钢贸企业应认清并重视其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与影响,强化风险管理,积极采取应对策略,防控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

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钢贸企业要不断关注国家宏观经济走势、国家财政与货币政策、行业产能、产业经济特点及金融机构信贷政策的变化,准确研判,认清形势,将强化企业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管理机制当中。企业通过宣传、培训、考核、监督、检查、排查等形式,逐步牢固树立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彻底从思想上转变观念。钢贸企业定期通过召开座谈会或培训会,组织公司决策、业务、财务、业管、运营、审计等相关部门人员,学习交流融资性贸易业务发生的背景、成因、特点、影响及对策,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甄别能力,从思想意识上防范风险,强化风险管理。

2.健全优化全面风险管理机制。钢贸企业要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及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相关规定,逐步健全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从风险管理目标与原则、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风险管理阶段与流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强化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企业重大风险预警及风险防范应急预案,不断优化完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建立企业各业务板块风险防范手册与风险管理操作指引,作为企业日常业务操作的风险防控指南,从业务端对业务的操作进行日常评估,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

3.强化重大合同评审。钢贸企业应进一步强化业务前期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市场调研,强化重大合同评审制度,严格审查贸易商、仓储商及运输商资质,加强对上下游客户、仓储商、运输商、担保商的主体资格信用调研与审查,建立事前的风险预控机制。定期召开企业重大合同评审管理工作会议,重大合同由企业财务、业务、业管、运营、法律、审计等多部门联合参与评审并发表意见,形成重大合同评审议事机制,有效防控贸易前期风险。

4.提升业务质量与效益。融资性贸易业务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业务,钢贸企业应严禁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贸易业务。企业应从业务源头抓起,着眼于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努力提升企业业务发展质量与效益,优化业务模式与结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寻求新的业务利润增长点,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回归钢材贸易传统主业,紧贴市场变化,积极“走出去”,拓展市场,延伸加工、配送、仓储、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深挖产业供应链条价值。

5.强化检查监督。钢贸企业应强化内部财务与审计的服务与监督职能。财务部门应渗透业务、参与业务并把控业务,把业务风险防控端口前移,对执行中的合同进行跟踪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与风险点,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审计部门应定期对业务合同执行与跟踪情况进行监督评估,并定期联合风险防控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与全面排查,对于检查与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落实责任人,防控风险,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与作用。

四、总结与启示

我国钢贸业发展历经风霜雨雪,融资性贸易业务规模的不断壮大发展而累积的风险给我国钢贸业带来了深远影响。钢贸业企业不能只顾眼前利益,需放远眼界,制定长远战略规划,未雨绸缪,严控并禁止融资性贸易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有效防范并采取应对策略防范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深入做大做强传统钢材贸易业务,从而实现我国钢贸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贸易公司经营风险篇5

1997年以来,公司营业额和利润年均按三位数增长。2003年实现营业额76亿美元(其中公司本部现货营业额达到15亿美元);实现利润约3500万美元。公司净资产从1997年的16.8万美元增加到1.28亿美元,增幅高达800倍。

公司逐年大幅上升的业绩,也带动了公司股价的一路攀升。今年2月9日,公司股票最高价每股达到1.94新元,是除权后发行价(0.467新元)的4.15倍,是2003年3月最低价(0.383新元)的5.07倍。公司市值已达13.4亿新元(约66亿元人民币)。中国航油在新加坡587家上市企业中排名第49位。

中国航油的不断成长和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更受到我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的充分肯定。

2002年和2003年,公司两度入选新加坡“1000家最佳企业”;2002年5月,入选新加坡国立大学MBA课程的教学案例;2002年8月,被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评为新加坡上市公司“最具透明度”企业;2003年4月,在美国应用贸易系统(ATS)机构举办的“行业洞察力调查”活动中,入选亚太地区最具独特性、成长最快和最有效率的石油公司;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第22期发表长篇调查报告,称中国航油为“走出去”战略棋盘上的过河尖兵。该报告指出:“中国航油的成功并无特殊的背景和机遇,完全是靠自己艰苦奋斗取得的。中国航油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的一个成功范例,他们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荐。”

中国航油所取得的业绩,主要归功于党中央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和集团公司、董事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除此之外,从经营的层面讲,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当位处顺”,适时转型

“当位处顺”是我国古代哲学著作《周易》的精辟思想,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可以理解为要经营好企业,应该找准市场定位。1997年前,中国航油主要从事船运业务。在没有固定运力和适当业务量的情况下,公司实际上只是一个船务经济公司。然而,国内集团公司每年有几十万吨航油自国外采购,且远离市场。这说明公司当时的市场定位并不十分恰当。为此,公司决定实施企业转型,将公司重新定位为以采购航油为主的石油贸易公司。这就是中国航油的第一次战略转型。这样,公司不仅利用位于国际市场的优势,为集团公司节省采购成本,而且,还摆正了自己的市场定位,从而很快找到了摆脱困境的突破口。经过不懈的努力,公司在中国进口航油的市场份额由1997年的不足3%的微弱地位,通过竞争逐年上升到目前的100%,占我国民航航油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航油是以航油贸易起家的,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公司意识到企业只靠贸易生存就好比无根之树,经不起风浪。只有开展与石油相关的实业投资,与跨国石油公司形成联盟,企业才能做强、做大、做稳。但能源企业是资本密集型企业,没有充足的资本,任何战略都难以实施。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为此,2001年12月6日,中国航油成功地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完全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市的中资企业。公司上市后,由于经营得当、业绩持续高速增长,中国航油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市值不断膨胀。

拥有了雄厚的资金实力后,公司决定实施第二次战略转型,即投资与石油相关的实体企业,以便将中国航油从一个以进口航油采购为主体的贸易公司转变为实业与贸易互补的实体企业。

2002年,经过激烈竞争,中国航油标获了西班牙最大的石油设施公司CLH公司5%的股权,同持5%股权的公司还有世界石油巨头壳牌、英国石油公司等。2002年7月,中国航油收购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33%的股权。2003年12月,中国航油又收购了位于我国第二大炼油基地广东茂名炼厂附近的水东油库区80%的股权。今年1月,中国航油采用现金加配售股权的方式,成功收购了英国上市公司??富地石油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富地航油(香港)有限公司,并因此将其所拥有的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24.5%的股权揽入囊中。

二、创新理念,强化管理

我国有句古话,叫做:“用兵之妙,惟乎一念”。企业要求得到发展也同样如此。一个绝妙的想法或创意,可以笼络一批人才,可以开创一份事业,可以救活一个企业,可以打赢一场商战。翻开一部部企业巨头骄子的发迹史,随处可见他们在关键时刻的神机妙算,无论是在高歌猛进之际,还是在受挫临难关头,一个清晰、正确的思路和大智大勇的决策是他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中国航油在经营管理方面十分注重理念与管理的创新。配合公司的市场定位和所处的市场环境,公司明确提出了“依托中国,走向世界”的经营方针;并把“中国的智慧,世界的经验”作为公司的企训。

中国航油还在实践中确立了“1-2-3管理理念”:

所谓“1”,是指以持续、高速、稳步增长作为公司的发展宗旨,注重稳中求胜、稳中求进,妥善处理好高速与持续、稳定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所谓“2”,指的是注重“机制和人才”两个杠杆。在机制方面,公司强调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机制,尤其是不断强化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在人才方面,公司注重纳人、用人和育人三个环节。

所谓“3”,指的是公司制定了强化石油实业投资、开拓国际石油贸易和巩固中国进口航油采购业务的“三足鼎立”的发展战略。石油实业投资是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国际石油贸易是公司扩大规模和增加利润的重要渠道;进口航油采购,是公司依托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

除此之外,为确保投资成功,中国航油还相应地制订了量入为出、品牌效应、实业投资、规模效益和借树乘凉的五项投资原则。

三、控制风险,防患未然

历史伟人说过:风物长宜放眼量。一家企业如果没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没有风险意识,那么,它只能是“积之不厚,行之不远”。目前经济全球化势头很盛,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市场风险无处不在。一些企业由于缺乏抗遇风险的管理制度而纷纷到闭,其中不乏一些国际知名企业。1995年轰动全球的百年老店巴林很行倒闭案和2001年宣布倒闭的美国最大的天然气采购商及出售商安然公司破产案,就是证明。国际上频频发生的企业倒闭事件给正在崛起的中国航油敲响了警钟。中国航油认为,公司要发展,必须认清面临的各种风险,建立健全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只有这样,中国航油在海外经营才能防范和化解风险,才能绕过险滩暗礁。

经过认真调研和总结,中国航油认为,在现有的经营模式中,公司在国际贸易方面所面临的的风险主要有: 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时间风险、 价格风险、数量风险、 质量风险和结算风险等。

在明确了市场风险的前提下,中国航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风险管理。宏观方面主要运用对冲的办法来减低、分散风险,主要包括:

战略对冲:指的是中国航油建立了石油实业投资、国际石油贸易和国内进口航油采购“三足鼎立”的发展战略,三大业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从而避免了因业务单一性而造成的风险。这一发展战略不仅是中国航油成功拓展海外市场的有力手段,也是中国航油规避行业风 险的重要法宝。

地缘对冲:中国航油管理层根据公司的行业特点和整体发展策略将公司业务分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领域既涉及目前经济发展最为迅速、表现最为抢眼的中国市场,也包括在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的欧洲市场,如西班牙。从而,没有“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机构对冲:指的是通过公司组织结构和部门的职责划分来分散风险。公司设立了两个贸易部门。贸易一部主要从事国内进口航油采购和塑料等石化产品贸易,其交 易方式主要为风险较低的背靠背、即买即卖方式,任何投机行为都不允许;而贸易二部则可以按照《风险管理手册》的规定进行利润较高但风险较大的纸货和期货交易。这样,贸易一部和贸易二部分别成为公司业务稳定和营业增长的两个支点。

业务对冲:指的是公司的贸易品种从航煤扩大到燃料油、石化产品、原油、石脑油等十多种。在贸易方式上,公司也实现了现货、纸货、期货贸易的交叉运营。

时空对冲:针对国际贸易中的时差风险,中国航油采取了近期与远期交叉作业的交易方式,而对于由时空差异所导致的石油价差,公司则同时在纽约、伦敦、迪拜 和新加坡四大石油市场进行交易。

在微观方面,中国航油通过建章立制、强化控制,防患于未然。主要做法包括:

1、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使风险管理日常化、制度化。

2、公司聘请了世界上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和《财务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手册》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摩根?史丹利公司、壳牌和嘉德士等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经验于一体,并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和规模量身订造。

3、配置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Kiodex Risk Workbench系统。该系统能够将现货、纸货和期货三者融在一起,全盘监控。

贸易公司经营风险篇6

尽管信保业务得到一定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贸易体,贸易依存度高达70%,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风险,有95%的出口是在没有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和保障的情况下进行的,其中出口业务的坏账率高达5%,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至20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出口占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7%,远不及日本的50%,英国的45%,韩国的14%,大大低于伯尔尼协会成员10%的平均水平。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仍相对滞后,规模较小,不仅使国内出口企业自己承担了过多的收汇风险,而且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赔付率过高。如何进一步发展创新出口信用保险,有效规避外贸出口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出口企业损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发展课题。为此,笔者建议:

一、加强法规建设,逐步完善出口信保制度,增强创新发展原动力

实践证明,出口信用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在发展的初期,世界各国或地区为促进本国贸易发展,几乎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国有国营的形式。从1919年成立的英国出口信用担保署、1946年成立的法国国有外贸信贷保险公司、1966年成立的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到2001年成立的保加利亚出口保险局和同年成立的日本出口和投资保险组织。这些组织的成立无疑证实了世界各国或地区都认识到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管理职能、风险补偿职能和信用担保职能,将其作为财政、金融支持出口政策的具体措施,间接调控对外经济和贸易发展,实现国家外交、外贸和产业政策目标。

国有的信用保险机构在世界各国信保发展的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信用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这种纯粹的国有形式也不断暴露出一些体制上的问题,阻碍了信用保险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致使许多政府建立或授权建立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发生连年亏损,面临倒闭,其主要原因有:

1.保险经营机构所有权严重缺失,没有自己的独立利益,缺乏不断发展创新的内在动力。

2.国有垄断经营,实行垄断价格机制,费用和赔款支出规模过大,保险费率厘定过高,出口企业投保负担过重。

3.政府提供的财政专项保险基金数量给定,阻碍了信用保险机构的承保规模,帮助企业承担出口风险有限,财政负担不断加重。

4.保险经营机构偏重于对出口商提供保险从而推动本国贸易发展,积累外汇,忽视了对出口信用保险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与分散。

为了解决国有信用保险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英国、澳大利亚和法国等发达国家根据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分类,对起步早、发展快的信保机构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改革,逐步实行了完全私有化或实行了国有和私营的“双轨制”(1991年英国出口信用担保局将其全部短期业务实行私有化卖给荷兰出口信用保险局,1994年法国外贸信贷保险公司实行了全面的私有化改革,澳大利亚出口金融保险公司根据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分类实施国有和私营双轨制。

在双轨制模式中,国有和私营信保机构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关系通常是按风险类型来划分的。一般而言,政治风险与中长期风险由国有机构承担,短期商业风险则由政府授权给私营保险商承担。在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出口而需要相互给予融资时,国有机构与私营保险商也常常成为合作者。政府对自己在出口信用保险中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实施了一系列提高效率的方案和措施。例如:把发展贸易的角色与融资角色相分离,增强内部信息网络系统以加强对海外客户的了解,提高风险资产管理能力,等等。

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在坚持对政策性较强的中长期信保业务国有国营的同时,积极探讨短期贸易出口保险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加强出口信用保险立法建设,允许私营部门参与出口信用保险的商业化运营,或在机制上给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自觉主动参与出口信保商业运营的空间和发展动力(如法国出口信用公司经营业务包括由公司自负盈亏的短期出口商业风险,而政策风险业务收入列入国家账户)。在部分商业化模式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实现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和促进外贸增长的良性循环。

二、扩大合作,不断充实信用评估数据库,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信用风险管理,而信用风险管理的前提是建立客观的信用评级体系和寻求有效的衡量信用转移的方法。一般来说,信用评级不是一项投资建议,按照标准普尔的话来说,“信用评级是标准普尔公司在相关风险因子的基础上,对某个债务人偿付特定债务工具或其他债务能力的看法”。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些专业化的企业,专门提供财务分析服务,穆迪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以及其他一些机构开始提供信用评级服务。

一些知名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都开展了广泛的合作,逐步建立较为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进行了信用风险管理。如法国COFACE在全球范围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信息联盟和信用联盟,可以提供世界155个国家3500万个企业的资信信息,对国家和地区风险和企业风险进行及时分析和有效控制,防范风险,并在风险发生后能及时采取有力的债务保全和追索措施。日本是经合组织和伯尔尼协会及巴黎俱乐部成员,日本出口和投资保险组织(NEXI)从这些组织和其他外交渠道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金融组织(IIF)、经济学家智慧(EIU)、穆迪指数(Moody’s)和国内的研究机构及其他组织成员处,或通过双边讨论得到关于外国政府、外国企业的信息并建立了相应的信用等级体系。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获取信息资讯,逐步加强信用评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从商务部、驻外使领馆经商参处、伯尔尼协会、国际再保人等同业组织和机构及本公司承保经验数据中获取信息。在此基础上,2005年12月,中国信保了《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5)》。目前中国信保在扩大信息交流合作上,仍然有较大空间和潜力,如积极探讨银保合作、和穆迪和标准普尔等知名评级公司合作、和国际组织的多双边合作交流,推动境外国家和企业二级信用体系建立。

三、积极开拓信保新业务,为信保注入创新活力

在完善信保制度、建立可靠信用评级的平台基础上,中国信保应积极拓展新的信用保险险种,降低保费,进而促进贸易和增加盈利,增强自身竞争力。

除了代表国家承保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和政治风险业务外,中国信保应引进精算师等业务人才,准确厘定保费,借助再保险业务,大力开拓新的商业信用保险险种,如装船前后信用保险、汇率波动风险保险、成本增加风险保险、贸易展览会风险保险和各种担保、追账等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在拥有政策优势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和其他类型商业保险公司的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

四、学习探讨信用衍生品工具,实施积极的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保险公司在承保信用风险,为企业分担风险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信用风险的聚集地。中国信保一方面应加强前期信用评级建设,对承保的风险有相对准确的评估,另一方面应重点加强中后期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实施积极的信用风险管理,而其中学习探讨并灵活运用信用衍生品工具成为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话题。

贸易公司经营风险篇7

一、贸易公司构建财务内控体系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贸易公司必须承认国家层面财经相关法律法规,并将其作为构建财务内控体系的基本依据与准则,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之下,构建贸易公司财务内控体系。这是贸易公司构建财务内控体系的基本。(2)全面性原t。贸易公司在构建财务内控体系时应着眼全局,将各项工作涉及到公司财务工作的方方面面,要与公司中长期规划相匹配,此外还应该与企业其他的内控制度相符,做到不要出现冲突或者矛盾。(3)针对性原则。贸易公司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应该按照实际现状,就公司财务工作之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或者极易出错的内容,制定针对性强的财务内控体系,以纠正公司财务工作中的有关错误或者会计披露信息失真的情况。(4)经济性原则。贸易公司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应该对成本效益进行全面地考虑,如果某些财务内控体系无法有效改善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势必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与价值。

二、当前时期下贸易公司构建内控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一)有关业务流程的控制严重缺乏

与其他企业所不同的是,贸易公司的业务流程包括了商品贸易前的有关准备,对贸易合同加以商讨、报验与备货、信用证的修订、租赁以及办理相关保险以及议付等很多方面的环节。但是,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贸易公司尚未构建针对相关业务流程的财务内控体系,所以说,就不能很好地对贸易公司所开展的各项贸易流程进行科学性、规范性地控制,不但对贸易公司开展的贸易活动产生直接性影响,不能有效实现贸易公司的预期的经营性目标,甚至还会给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留有乘虚而入的机会。对于一些进出口贸易公司而言,往往还会出现严重的贸易壁垒现象,导致贸易公司重大经济赔偿损失。

(二)公司内部组织结构控制平衡性较差

组织结构是贸易公司开展计划、执行以及控制等方面的职能实现的基本结构,贸易公司应该按照其实际的、具有特殊性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职能方面的差异性,来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并注意明确该工作岗位的权责。但是,对于目前我国大多数贸易公司而言,并未对不相关的或者相容性较差的职务加以分离与实施有效控制,在程序控制方面存在非常严重的缺位的情况。

(三)不能很好地对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防控

对于某些贸易公司而言,均存在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虽然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财务内控体系,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防控,主要表现在:风险信息十分分散及落后、风险应急机制滞后等,且对于风险控制决策而言,缺乏较强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随意性非常强,也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应对风险的具体举措,甚至还会导致财务混乱现象的出现,与企业其他方面的内部控制或者财务管理存在矛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大大降低了贸易公司的管理效率及质量,尤其是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严重下降。

三、当前时期下我国贸易公司内控体系构建问题的具体原因分析

(一)法人治理结构欠妥

贸易公司内部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确保公司财务内控体系构建的前提条件及重要保证,对于某些上市企业而言,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存在高度重叠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发挥公司董事会监管职能,受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牵制而使得公司财务内控体系难以真正地发挥作用。所以说,财务会计信息失真以及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经常会出现。

(二)信息沟通不够通畅

在贸易公司实际经营过程之中,保障公司财务内控体系顺利构建及发挥作用的是顺畅的沟通信息。然而,对于大多数贸易公司而言,均存在着信息不能很好共享以及信息沟通不顺畅等方面的情况,部门与部门之间也很难达到扁平化的交流与沟通,互相之间的合作效率及质量严重低下。

(三)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弱化明显

在贸易公司之中,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担负起保证公司运行合规以及监督公司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职责。然而,我国大多数贸易公司内部审计职能被弱化,内部审计部门不能使财务内控体系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某些贸易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结构、工作人员基本业务素质以及工作岗位设置等方面均存在着诸多突出的问题,对公司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一般而言,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对公司的经营者负责,领导层对于内控事务具有绝对性的领导权。此外,很多贸易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低下,理论储备不足,甚至还成为了贸易公司养闲人的部门,其职能完全被忽略也并未充分地得以发挥。还有一些贸易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很难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公司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明显弱化。

四、当前时期下我国贸易公司构建财务内控体系的具体对策

(一)优化贸易公司内控环境

第一,应该注意强化贸易公司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尤其是财务内控的认知程度。贸易公司管理人员可采取举办培训活动等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向管理人员发放关于内控的相关手册或者学习教材等,让每位员工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并要求工作人员记录下来自己不清楚的地方或者难以理解的问题。然后,工作人员与公司发展现状相结合,探讨教材中哪些内容为重点和难点。对于学习的方式可以多元化,如小组比赛、知识竞赛、培训教育等,工作人员因人而异地选择一定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完善贸易公司内控组织机构。贸易公司可设置多个专业化的组织机构。此外,还应该注意对不同工作人员应该承担的职责与义务等加以明确,权责明确,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公司财务内控环境。

(二)加强公司业务流程控制

首先,注重控制对单证管理环节。通过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办理报关,保持传递快速,降低公司的风险发生率。其次,设置多个业务人员来对整个业务流程加以管控。这可以使得各个业务人员之间不仅配合程度要好,而且还需要互相制约,使得工作效率与质量显著提高。最后,严格控制与国外企业间的结算方式。

(三)增强公司对风险的防控能力

对于我国的贸易公司而言,其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来自各个方面的业务风险,风险不仅较多,而且还非常复杂,而且始终贯穿在贸易公司各项业务的流程之中。所以说,贸易公司在构建财务内控体系过程之中,应该注意强化对I务风险加以控制。主要可从如下两个方面加以防控:(1)明确风险的控制点;(2)构建科学、规范的风险预测以及评估系统等。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当前时期下贸易公司财务内控体系中存在诸多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对贸易公司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对此应该采取强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控,以使得贸易公司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宋献中.财务理论与机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贸易公司经营风险篇8

(一)受市场影响较大

贸易型公司的主要运作方式便是商品流通,企业本身是为商品流通提供通道和服务,无论是商品的采购还是出售,离不开的是市场,往往市场的变化能够让企业陷入财政危机,经过长期的调查和从一些破产的贸易型公司经历来看,很多企?I由于长期的货物积压,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往往需要到银行申请高额贷款,巨大的利息支出压力使企业入不敷出,陷入财政危机又无法段时间解决,最终陷入到死循环中导致了企业的破产。那货物积压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对市场行情了解不够深入,在探究不实的情况下加大货物储存量;二是消费市场行情波动较大,企业刚投资完市场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动,由于风险管理手段欠缺,企业会逐渐陷入到财务危机中去,最终被迫退出行业竞争。

(二)风险发生后修复能力差

贸易型公司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这一类型,商品的毛利润很低,促销手段也是复杂多样的,对外投资的可能性不大,这就造成了贸易型公司本质上盈利方式较为单一,由于商品贸易资金流量很大,一旦经营不慎触发了财务风险,公司对于风险发生后由于没有其他的效益来源,修复能力是很差的。前车之鉴很多贸易型公司正是由于才风险发生后缺乏有效的财政激励措施,而一蹶不振甚至关门倒闭。由此可以看出贸易型公司的财务风险破坏力巨大,公司只有从根本从发,才能从源头上抑制风险的发生,降低公司损失。

二、贸易型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资金流与业务流没有实现良好匹配

在贸易型公司中,大部分企业的营销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没有本着科学合理的选择设计营销方案。资金流和业务流的不匹配是存在的首要问题,一些应付账款支付后应收账款没有准时的收缴上来,增加了企业的负债率,这种情况下财务风险是很容易形成的。我们以我国的钢材贸易企业为例进行探究,目前钢贸企业在刚才的出售方面主要以和自售的方式进行,那些产品需求量大的直接到钢厂取货,而那些散户则通过钢厂设置的代售点进行交易。自营模式下大多采用现金交易,即使采用赊销模式也是有合同定期付款,而经营由于总量大,在财务的交易方面主要采用银行承兑交易模式,与自营相比货物变成现金的能力较差,如果企业将大量的货物用来出售,势必导致现金流和业务流失衡,大部分资金以承兑的形式压在银行无法取出,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财务风险随之产生。

(二)对外融资相对困难

笔者所在贸易型公司属于集团企业下的分公司,在财务风险的成因上除了资金流搭配不合理以外,融资困难导致资金链锻炼也是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公司的融资渠道有限,首选的是向集团公司申请贷款,但是金额有限,不能满足公司日常的经营发展需求;其次是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由于贸易企业的风险特殊性,银行在贷款方面审查力度较大,审批流程繁琐,银行更愿意将更多的钱贷给制造企业而不是贸易企业。对外融资困难这一因素导致贸易型企业资金缺失,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时常发给,给财务管理造成严重的隐患。

(三)企业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缺失,执行力度不足

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内部外部二者的共同作用,外部因素我们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但是如果能够内部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管控,风险发生的几率也是大大降低。笔者所在公司目前虽然具备健全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但是在执行力度上较差,分析原因,主要是在内控方面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很多时候风险控制都是由财务人员兼任,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财务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财会工作经验和能力,但是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是两回事,风险控制是一门集市场分析,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只有具备专业的管理人员,风险控制才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正是由于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的缺失,才导致了目前公司在风险管理上较为肤浅,执行力度较差。

三、贸易型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建立良好的信用基础,拓宽融资渠道

财务信用是贸易型公司最为宝贵的无形?Y产,有利于企业的信用结算,原料的采购赊销以及集资融资等方面,良好的财务信用是企业融资顺利进行的保证,一旦企业面临财务风险,可以凭借良好的财务信用广大集资化解风险。首先,小公司要与上级的集团公司以及下级公司维持良好的信誉关系,货款要按时支付,应收账款也要及时收回,尽可能的将货款拖欠问题快速解决。另一方面可以在不违规的条件下将公司的经营信息分享给贷款银行,让银行及时了解本公司的资金管理现状,从而获得银行的信任。除了贷款以外,公司要加强融资创新,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融资等方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增长资金链,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风险控制人员培训,引进专业人才

贸易公司经营风险篇9

1.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毕业于经济管理专业,十年来一直从事贸易工作,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法规和国际通行的规则、惯例;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经贸业务的各个环节,能胜任对外经贸的具体业务工作;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能利用计算机从事经济贸易工作。

2.具有较全面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团结同志,正确处理与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工作思路清晰,头绪分明。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综合能力。在以前的销售工作中,我学习积累了先进的系统管理、人本管理、效益管理等原理,掌握了沟通、协调、市场开发等发面的能力,能较好地履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

3.具有正直的人品、良好的修养及优秀的作风。工作责任感强,勇于开拓进取。公道正派,与人为善。吃苦耐劳,率先示范。始终认为:沉默是金,忍让是银,帮人是德,吃亏是福。注重个人修养,平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修养,品德高尚情操纯洁的人。

二、我的工作思路和设想

如能竟聘上岗,我将认真履行职责,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贯彻执行《黑龙江外轮公司关于贸易公司管理的暂行规定》,切实做好本部门工作,努力让自己的工作与总公司同步协调发展。

1. 全面协调,规范服务。协调、管理掌握各贸易公司的经济运行态势,调节经济日常运行,规范经营活动,为各个贸易公司提供在哈尔滨的全面优质服务。实施最佳运行方案,最优资源配置,增加销售渠道,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打开地域限制,使货物直接销售到用户手中,缩短流通周期,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通费,节约运行成本。

2.加强贸易信息管理建设。 信息是贸易是否盈利的关键,做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交流平台、外代的公司网络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尤其是贸易方面的信息,对其进行整理、汇集和分析,及时掌握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市场动态、价格变化、商业信息等,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并向公司领导提出建议和意见,做出正确的信息决策。

3.优化资金运营。资金是贸易的血脉,在贸易工作中充分利用资金,加速周转,确保资金安全运营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对资金运行情况的监控,预防损失,创造资金的最大价值。

.4、加强整体协作发展。增进各贸易分公司整体互补合作,做到互相交流,携手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以市场为中心,以扩销为目的,建立紧密的互助合作关系;共建信息通畅、产销协调、服务完善的经营贸易体系;互通信息、共商对策,做到质量与价格相符,优惠与诚信统一,承诺与兑现一致,开拓市场与规范市场并举,建立和谐、高效、文明的整体合作关系,实现公司共同发展。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辟新的国内外贸易市场。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多更好地吸收外资;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网上招商等新型贸易和招商方式;利用俄罗斯市场和国内市场发展的有利时机,开辟俄罗斯装饰建材市场、农产品市场等,向俄罗斯出口各类产品。综合运用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全面发展与俄罗斯多边、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使公司的贸易逐步发展壮大。同时规避风险。贸易回报和风险是核心问题,为了规避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措施是双方实施零风险,与合作伙伴共同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可行的投资环境分析、投资预算、回报分析,保证民主决策的正确性,将风险规避为零。

6.储备发展后劲。公司将要大量进口废钢船,由于富锦市北方拆船公司人手少,所以贸易部应首当其冲,组织人员协助公司管理拆船工作。根据今年的拆船经验,在废船进口前,做好市场调查,把握市场价格。在拆船中严格管理,分类切割、摆放,分类销售,建立“一条龙”管理营运体系;发挥目前的客户网络,合理定价,扩大效益。在拆船中严格管理,分类切割、摆放,分类销售。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向相关产业触伸,储备发展后劲。

三、我的主要工作措施

贸易公司经营风险篇10

1.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毕业于经济管理专业,十年来一直从事贸易工作,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法规和国际通行的规则、惯例;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经贸业务的各个环节,能胜任对外经贸的具体业务工作;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能利用计算机从事经济贸易工作。

2.具有较全面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团结同志,正确处理与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工作思路清晰,头绪分明。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综合能力。在以前的销售工作中,我学习积累了先进的系统管理、人本管理、效益管理等原理,掌握了沟通、协调、市场开发等发面的能力,能较好地履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

3.具有正直的人品、良好的修养及优秀的作风。工作责任感强,勇于开拓进取。公道正派,与人为善。吃苦耐劳,率先示范。始终认为:沉默是金,忍让是银,帮人是德,吃亏是福。注重个人修养,平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修养,品德高尚情操纯洁的人。

二、我的工作思路和设想

如能竟聘上岗,我将认真履行职责,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贯彻执行《黑龙江外轮公司关于贸易公司管理的暂行规定》,切实做好本部门工作,努力让自己的工作与总公司同步协调发展。

1. 全面协调,规范服务。协调、管理掌握各贸易公司的经济运行态势,调节经济日常运行,规范经营活动,为各个贸易公司提供在哈尔滨的全面优质服务。实施最佳运行方案,最优资源配置,增加销售渠道,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打开地域限制,使货物直接销售到用户手中,缩短流通周期,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通费,节约运行成本。

2.加强贸易信息管理建设。 信息是贸易是否盈利的关键,做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交流平台、外代的公司网络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尤其是贸易方面的信息,对其进行整理、汇集和分析,及时掌握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市场动态、价格变化、商业信息等,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并向公司领导提出建议和意见,做出正确的信息决策。

3.优化资金运营。资金是贸易的血脉,在贸易工作中充分利用资金,加速周转,确保资金安全运营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对资金运行情况的监控,预防损失,创造资金的最大价值。

.4、加强整体协作发展。增进各贸易分公司整体互补合作,做到互相交流,携手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以市场为中心,以扩销为目的,建立紧密的互助合作关系;共建信息通畅、产销协调、服务完善的经营贸易体系;互通信息、共商对策,做到质量与价格相符,优惠与诚信统一,承诺与兑现一致,开拓市场与规范市场并举,建立和谐、高效、文明的整体合作关系,实现公司共同发展。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辟新的国内外贸易市场。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多更好地吸收外资;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网上招商等新型贸易和招商方式;利用俄罗斯市场和国内市场发展的有利时机,开辟俄罗斯装饰建材市场、农产品市场等,向俄罗斯出口各类产品。综合运用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全面发展与俄罗斯多边、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使公司的贸易逐步发展壮大。同时规避风险。贸易回报和风险是核心问题,为了规避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措施是双方实施零风险,与合作伙伴共同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可行的投资环境分析、投资预算、回报分析,保证民主决策的正确性,将风险规避为零。

6.储备发展后劲。公司将要大量进口废钢船,由于富锦市北方拆船公司人手少,所以贸易部应首当其冲,组织人员协助公司管理拆船工作。根据今年的拆船经验,在废船进口前,做好市场调查,把握市场价格。在拆船中严格管理,分类切割、摆放,分类销售,建立“一条龙”管理营运体系;发挥目前的客户网络,合理定价,扩大效益。在拆船中严格管理,分类切割、摆放,分类销售。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向相关产业触伸,储备发展后劲。

三、我的主要工作措施

贸易公司经营风险篇11

二、现阶段云南出口信用保险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010年云南省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133.7亿美元,其中,出口76.1亿美元,同比增长68.4%,出口信用保险的渗透率达25%,成为促进出口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工具,出口信用保险为云南外经贸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仍存在美中不足。

1.云南出口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投保意识差,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及信保云南分公司宣传推广普及力度不够

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4年外贸法修订,放开外贸经营,云南外贸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新外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0年云南省进出口企业总数达11650家,但由于云南对外开放程度低,外贸底子薄、基础差、新外贸企业众多,企业外向型经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短,国际化经营的经验教训少,因而对出口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对出口收汇风险抱有侥幸心理,或者相对谨慎,习惯采用比较保守的贸易结算方式,也有的简单地用“放弃订单”的消极方法回避风险,有的新外贸公司根本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为何物。另外,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及信保云南分公司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推广普及力度也不够,服务意识还需加强。

2.虽然取消了投保门槛,但保险业务以“统保”为主、赔付比例不高、免保涵盖范围大

信保云南分公司一度设置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年度最低保额50万美元的门槛,令不少小型、微型外贸企业望而却步,而新近有针对性地推出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E计划”取消了这一门槛,满足了不少中小型出口企业的投保需求,该计划具有风险保障全面、投保成本低、信息服务内容丰富、投保理赔操作简便等特点,保障自保单生效后一年内由出口企业与国外买方签订出口贸易合同、并以出口企业名义报关出口的全部业务;保险费率为0.2%,保险费=出口企业上年海关统计出口总额×保险费率(千分之二),最低为500美元;网上客户服务平台实时出口风险预警信息等各类出口收汇风险管理资讯,投保企业可随时查询;企业登录省商务厅网站即可投保,该方式确实满足了一定的投保需求,但遗憾的是仍属于“统保”方式,赔付比例也不高,对出口企业的每一笔损失按70%的比例赔付,对单一买家最高赔付5万美元,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出口企业可获得赔偿的最大金额为已交纳保险费的60倍,还有缺憾,该计划不包括特殊风险国别的业务,比如,云南省多年来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缅甸就属于免保范围。此外,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的综合险、统保险、信用证险采用的也是传统的“统保”方式,特定买方险、特定合同险和买方违约险虽有明确指向,但不是收费项目多、费率高就是指向特定商品和业务、承保条件苛刻,没有针对外贸企业特点、不同结算方式的针对性更强的差异化产品和一票一保灵活多样的形式。

3.大小兼顾不够信保

云南分公司有扶持外贸企业出口额从几十万美元到上千万美元的成功案例,但目前承保业务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和股份制改造后的老牌外贸企业,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尤其是对新成立的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当然,这与国家设立信保公司的政策定位有一定关系,倾向于高科技、附加值大的机电产品等资本性货物出口,还有配套支持,如“国家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政策,但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服务好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产品繁杂,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抗风险能力弱,放开外贸经营后参与到外贸经营中的中小企业人才不足,经验更是欠缺,更需要信保的引导和支持以抵御风险。

4“.信贸协作”、“银信合作”有待加强

出口信用保险对推动云南外向型企业的稳定经营与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得到云南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出口信用保险被纳入《全省金融工作要点》、《全省商务工作要点》等重要工作计划和安排中。2011年省商务厅和信保云南分公司联合召开全省出口信用保险工作会议,贯彻落实2011年全国商务财务工作暨出口信用保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措施,部署2011年云南省出口信用保险工作,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促进云南商务发展和桥头堡建设,这无疑是值得高度赞赏的“信贸协作”,但还需制定和实施具体措施并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双方曾联合召集各州、市商务局和企业举办“应用‘出口信用保险暨融资政策’促进出口工作会议”,以会代训,推广出口信用保险,遗憾的是,这样的会议并不经常召开,参会企业数业也有限。还有,为加强外经贸主管部门、各进出口企业与信保云南分公司的联系、协调与沟通,省商务厅一度要求州、市商务局与信保云南分公司建立信保险联络员机制并设立联络员,联络员结合本地区外经贸发展的实际情况,了解所辖地区出口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并及时向信保云南分公司联系、沟通和通报情况,然而,联络员的桥梁、纽带作用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省商务厅和信保云南分公司分别与中行云南省分行、建行云南省分行、招行昆明分行等商业银行共同出台过《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详细贸易融资实施暂行办法》,还可考虑扩大合作银行的范围,进一步推广保单融资业务。

5.保费扶持政策有待加大力度

出口信用保险为非营利的政策性保险,而保费扶持可算是锦上添花,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对出口信用保险保费都给予扶持。云南对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产生的保费扶持政策始于2003年,省财政厅和商务厅逐年安排保费扶持专项资金但扶持比例也在不断调整,目前中央和省两级财政的正常扶持标准,农产品、机电产品及其他产品分别为80%、50%、20%,鉴于云南外贸规模不大,借助《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的政策东风,为促进云南外贸大发展,云南省各级财政在财力允许范围内应配套加大对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保费的扶持。

三、促进云南出口信用保险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信、贸、银合作,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推广力度,培育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意识

信保云南分公司、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各相关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出口信用保险和保单融资的宣传,向外贸经营企业普及出口信用保险知识,讲解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及投保程序,使出口信用保险深入人心,力争应保尽保,扩大信保覆盖率,实现出口信用保险的普遍化和常态化。

外贸企业应加强学习,增强投保意识,认识出口信用保险在化解企业收汇风险、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根据出口贸易中所面临的风险种类、贸易结算方式、买家资信状况等信息积极科学地投保,以较低的保费获得较高的安全保障,促进出口业务发展、减少风险损失。

2.信保公司应积极创新,开发新险种,更积极地发挥信保为云南外贸出口保驾护航的作用

信保云南公司应努力促成企业投保,减少风险与损失,但并非一定要采用“统保”的方式,实践表明,简易的方法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让企业自主有选择性地投保,信用险的承保金额会大幅度上升。改变过去普遍采用的“统保”方式,根据出口企业的实际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一票一保,对单个客户或国别、地区投保,主动接近企业,紧密联系市场,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时设立短期险新险种,大力发展中长期业务,推动机电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地出口。

3.努力降低保费水平,提高赔付比例,扩大承保国别范围,加大保费扶持力度,降低企业投保成本

贸易公司经营风险篇12

出口信用保险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其承保出口商在经营出口业务的过程中,因进口商方面的商业风险或进口国方面的政治风险而遭受损失的一种特殊的保险。当出口商因进口商不能支付应付账款即出口商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遭受经济损失。因为出口信用保险所承保的风险是来自于他国的企业,会受到他国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故此类风险一般很大且难以使用统计方法进行测算,故商业保险公司难以经营。目前多数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考政府财政支持而存在,但随着商业保险机构抗风险能力的增强,有些国家进行了出口信用保险商业化,以达到降低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且对出口信用保险市场优化的目的。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有诸多学者呼吁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应该商业化,本文就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是否可以商业化进行分析。

二、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模式介绍

当前各国的出口信用保险经营模式各不相同,但大体分以下几种:

一是政府和商业保险机构共同运作模式。政府将出口信用保险中风险较小的业务分离开来给商业保险公司,政府只经营风险较大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例如英国的ECGD,英国政府将能够商业化的部分分给商业保险公司经营。

二是政府将出口信用保险委托给商业保险机构经营。例如荷兰的Atradius、德国的Ettler Hermes和法国的Coface均是受政府委托的商业机构,但是商业机构在承担风险较大的出口信用保险时,政府应对其给予补贴。

三是政府设立政策性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公司既经营政策性风险也经营商业性风险。一般来说,政府设立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该行业有完全垄断地位,商业保险机构不允许进入,我国目前采用此种形式。

三、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是否应该商业

(一)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状况

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中美的贸易平衡被迅速打破。图1显示,截止2010年,中国进出口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出口、进口比2008年分别增长16%、10.3%和23.2%。由于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进出口趋向于平衡。全年贸易顺差1831.0亿美元,比2009年下降6.4%,比2008年下降38.6%。

2012年,中国外贸继续受到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制约,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下行态势,增速进一步降至个位数。图2显示,受欧债危机久拖不决、市场需求萎缩影响,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速从去年三季度的18.2%回落到四季度6.5%,一季度对欧盟出口则下降了1.8%,其中对意大利下降29.4%,对德国下降2.9%。对美、日出口总体稳定,分别增长12.8%和10.3%,高于整体出口增幅5.2和2.7个百分点。随着市场多元化战略的积极推进,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仍然较快,与金砖国家贸易额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增长8.8%,进口增长18.2%;与东盟贸易额增长9.2%,东盟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11年利润表看出,2011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15.26%,赔付成本同比增加了1283.41%,净利润同比下降了30.83%,可见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当前经济环境中所面临的风险逐步增大。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福建分公司表示,今年前两个月福州地区企业新报可损案件21宗,报损金额达873.29万美元,同比增长了422.75%,其中仅美国一地报损就达到了614.28万美元,同比增长了542.41%。由此可看出,在当前萧条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大大提高。在独家垄断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净利润下降已经如此之大,当引入其他各家商业保险公司进入,各家保险公司所面临的竞争加剧,则各家保险公司净利润会进一步下降。

(二)出口信用保险商业化分析

一是根据上述分析,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对外贸易大幅度萎缩,将导致出口信用保险尤其是商业性保险的销售份额大幅度减少。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信用评级纷纷被降级,而发展中国家的信用本身就存在问题,同时就增大了出口信用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进行出口信用保险商业化会使商业保险机构面临较大风险,且并不会获得更高利润。当风险大于保险公司所能承受范围,则会导致保险公司破产,从而影响中国本国经济体系,这本身也增大了出口信用风险。

二是从国际经验来看,出口信用保险无论采用何种经营模式,其都要在法律法规框架建立的基础上运行。而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从开办到现在仅17年,随形式几经改变,却仍然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法律出台,《保险法》和《外贸法》也无相关规定,这就造成了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赔付过程中会存在诸多违规现象。在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的情况下,冒然推进市场化就会导致商业保险机构追逐高利润而忽视了相关市场规则,从而导致市场的无秩序化。同时,在没有监管约束的情况下,市场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的恶性竞争状态,这样也使得商业保险机构本身成为增加了出口信用的风险的因素。

三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虽然有出口信用保险商业化的趋势,但进行商业化的国家商业化部分的商业保险机构都有高水平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投资能力。而且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好的再保险业务对商业出口信用保险做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保险机构能有效的规避风险并且从中盈利。并且官方出口信用机构分离商业性保险能有效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并且增加了商业保险机构的收入,有助于该国经济增长。在中国,首先商业保险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低下,且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目前仍依靠费差作为主要受益。其次,我国没有发达的再保险业务,不能有效的对出口信用风险进行管理。最后,官方出口信用机构分离商业并没有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相反,商业性保险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四、结论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际经济萧条致使我国出口锐减,致使出口信用风险巨大。且我国目前并没有建立起针对出口信用保险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进行出口信用保险商业化不但没有达到降低风险优化市场的目的,反而会加大商业保险机构的风险因素,也会使出口信用保险市场成为商业机构圈钱的手段,从而造成市场本身的混乱。因此,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还不具备商业化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小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商业化进程[J].金融广角,2009.

贸易公司经营风险篇13

一、大宗贸易财务资金的特点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建立,大宗贸易进行的越来越频繁,参与到大宗贸易中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而大宗贸易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要想提高公司大宗贸易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就要先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大宗商品虽然可以进入到流通的环节,由于其数量巨大,很容易对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造成波动,因此,大宗商品不属于零售环节。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经营方式也同传统的零售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大宗交易一般是指交易规模,包括交易的数量和金额都非常大,远远超过市场的平均交易规模。具体来说各个交易所在它的交易制度中或者在它的大宗交易制度中都对大宗交易有明确的界定,而且各不相同。在大宗交易当中,它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因此,企业在进行大宗贸易经营过程当中,需要较大额度的财务资金作为支撑,这样就十分有必要加强大宗贸易企业的资金掌控。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包括3个类别,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

大宗贸易是商品市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也是风险控制当中最难把控的环节。所谓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在企业当中,大宗贸易如果能够良好的把控市场,带来的利润将是不可量化的。因为受到供求关系的波动,价格变化也较大,在市场体制之下,企业的大众贸易牵涉到的财务资金数额也比较庞大。作为企业盈利的当中的风险项目,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种表现。

二、增强大宗贸易财务资金管控的办法

当下在我国,大宗贸易已经逐步向企业化过渡,在大宗贸易经营过程当中,如何增强相应的财务资金掌控,就成为当下企业在生存发展当中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增强资金审核力度

在大宗贸易的财务资金管理当中,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就是通过增强资金的审核力度来实现。因为在当下的许多企业当中,资金审核力度的欠缺,没有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而进行的财务管理误区和盲点,是导致企业在后期发展过程当中,资金链不能够有效被利用的关键原因。因此,在对于大宗贸易进行管控过程当中,要切实落实好资金的用途,数量,做好资金审核工作的开展。同时,对于企业的资金预算,也要严格的把控,防止因为盲目投资而出现的赤字过大的现象,这样会使得企业的资金链因为承受过多的大宗贸易而变得脆弱。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切实做好资金的审核和预算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来调整资金的使用。

(二)考察市场,避免盲目投资

在公司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风险控制能力最好的体现就是对于市场把控的投资上。在进行大宗贸易过程当中,切实从实际出发,结合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的基本经济学原理来综合客观的进行市场考察。可以借助一些专业考察队伍团队的融入,来提升投资方向的科学性测评。同时,还要根据产品的特点,来决定大宗贸易的发展方向。通过充分的了解市场、产品和供求关系,来避免在市场竞争机制当中盲目性的出现。有效避免了盲目性的投资,就可以使得大宗贸易的价值在后期逐步的发挥出来。在市场周期运作当中,财务资金也能够进行相应的周转,不仅可以增加公司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够从根本上保证财务资金在大宗贸易的应用当中,功能性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从而不断的提升公司企业财务资金的风险控制能力。

三、结束语

在大宗贸易财务资金掌控当中,增强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实质上就是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体现。在市场经济发展当中,大宗贸易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方针一直是发展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切实充分的保证财务资金管控作用影响到大宗贸易之后,才能够保证整个企业在发展当中,经济弹性更大,不会因为过多受到大宗贸易的牵制而导致资金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企业还需要不断的加强财务资金的风险管理控制能力,来更好的促进大宗贸易的发展,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当中,更好的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孝松,谢申祥.吴海民.资产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与产业“空心化”――基于我国沿海地区民营工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01)

[2]彭宜钟,张利庠,张喜才.外部冲击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J].管理世界.2011(01)

[3]黄季j,杨军,仰炬,王新奎,耿洪洲.政府管制与大宗敏感商品价格及波动性研究――以世界糖产业为例[J].管理世界.2008(06)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