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产业融合实用13篇

贸易产业融合
贸易产业融合篇1

一、 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特征和实现形式

贸易融资组合产品分为进口和出口两类,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融资方式的综合性,由多种传统贸易融资信贷相互组合或与衍生工具、保险产品进行组合;组合方式的特定性,需要根据国际贸易项目的资金流、物流等特点以及进出口商的融资需求安排特定的贸易融资组合方式;信用评估方式的特殊性,更加侧重于贸易项目的真实性、还款来源、现金流量状况,其次再考虑债务人的信誉度、资产结构和偿债能力。下面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举例说明贸易融资组合产品。

传统贸易融资产品之间的组合,以打包贷款和出口押汇组合为例。出口商收到进口方开来的跟单信用证,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未来实际收汇时将会产生巨大的汇兑损失。为了锁定收汇汇率,出口商首先以信用证进行打包贷款,将贷款结汇获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发运货物之后向银行申请出口押汇归还打包贷款本息并预留押汇利息,最后使用出口收汇归还押汇。只要收汇时汇率下跌产生的货款汇率差额能够涵盖美元贷款与结汇后人民币存款的利息差额,企业就能盈利。企业提前打包贷款的所得还可用于自身资金融通或其他投资,以取得更加可观的收益。

传统贸易融资与金融工具的组合,以进口押汇和远期结售汇组合为例。在一系列条件下,本组合在降低购汇成本的同时还能够产生一定的获利通道。具体操作方式为,企业在进口付汇时预期未来人民币升值,则以全额人民币存单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进口押汇支付给出口商,同时与银行签订相同金额和期限的外币远期结售汇合同,在进口押汇到期时以质押人民币按照远期结售汇价格购汇偿还外币贷款。该种组合产生人民币存款与外币贷款的利差,以及即期购汇与远期购汇的汇差,利差与汇差之和构成进口企业的获利额。如果企业能够不以质押存款为条件进行进口押汇,该种贸易融资组合产品还能达到资金融通的效果。

传统贸易融资与保险产品的组合,以出口押汇和出口信用保险组合为例。出口信用保险能够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出口商与银行签订保险赔款权益转让协议之后,银行为出口商提供出口押汇。这种组合为进口方的信用风险提供了高质量的担保,能够减少出口商授信额度的占用,扩大了出口押汇业务的适用范围。

二、 贸易融资组合产品风险分析

企业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风险是指导致企业对融资银行发生违约行为,或者没有达到自身融资目的的风险。企业使用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目的主要为:降低融资门槛,节省授信额度。由于贸易项目的特性,企业不能采取单一的贸易融资产品满足融资需求,或者以现有的资产结构、信誉度难以取得足够的银行授信,则需要以多种产品组合实现贸易融资。节省融资成本,降低金融风险。在汇率、利率波动的金融背景下,防止外汇应收账款的汇率下跌以及外汇应付账款的汇率上涨,防止外汇债权的利率下跌以及外汇债务的利率上涨。由此分析企业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信用风险:在所有的贸易融资中都存在着信用风险。出口商承担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进口商单方面修改或撤销合同的风险、进口商未能按照合同进度要求支付货款的风险和国际进出口结算方式风险。进口商承担的信用风险主要为出口商未能按时发货的风险、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的风险。这些风险都可能会导致企业现金流量波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还款行为。

市场风险:对于进出口商来说,除了上述所有进出口商都会面临的信用风险之外,商还承担着国内商品价格与国际商品价格波动方向不吻合的市场风险,如果进价与售价出现倒挂,就会直接影响到贸易项目的现金流量。

金融风险:是指外汇汇率、利率波动的风险,主要存在于包含衍生金融工具的组合产品中。例如前述打包贷款与出口押汇的组合,如果实际收款时外汇汇率不降反涨,或者汇率下跌的幅度不足,则企业不但发生了潜在的汇兑损失,还可能会承担额外的利息支出(美元贷款利息与人民币存款的利息差额)。

操作风险:是指企业选取业务模式不当或操作失误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构成部分概念抽象,操作流程复杂。企业从业人员需要非常熟悉各种传统贸易融资工具、多种信贷方式和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性、作用、适用条件,从中选取对企业最为有利的组合,使融资更能符合贸易项目特性、贴近企业资金周转模式。在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的组合时往往需要复杂的计算,操作人员对金融工具的概念理解不透彻、界定不清晰或是计算过程失误都易使企业产生损失。

会计披露风险:是指企业使用贸易融资组合产品影响到会计披露,导致会计报表使用人对企业的资产结构、财务状况造成误解的风险。例如对组合产品中金融衍生品的披露易使某些会计报表使用人认为企业从事高风险业务,财务状况不够稳健。再如进口押汇与远期结售汇的组合,在会计报表上将会体现为巨额贷款金额与存款金额的同步增加,影响到对企业资产结构、偿债能力等多方面的判断。

三、 企业进行贸易融资组合产品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 关注交易对手的资信状况

为了尽可能降低贸易业务中的信用风险,需要选择资信状况良好的交易伙伴。对于首次合作的交易伙伴,在合同签订前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应当涉及到产品质量、财务状况、信誉度等多方面,调查方式可以通过专门的咨询公司或者银行来进行。合同执行过程中要关注合同是否按照约定进度履行、对方财务状况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另外选择资信状况良好的银行能够为结算业务的顺利进行多一分保障,因此还要对贸易结算中涉及到的银行进行资信调查。

(二)关注国际市场状况

要对市场进行长期的关注和深入的分析,包括相关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对于贸易产品不仅要关注产品本身的市场供需状况,还要关注产品所涉上下游客户的贸易行为,分析产品的功能、技术指标和技术领先性,详细测算企业成本,维持企业的基本利润率。把握金融市场的基本态势,向银行或其他专业机构进行必要的技术咨询,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互换、期权等工具锁定金融风险。

(三)订立业务操作原则

考虑到企业在融资需求、资本结构、风险偏好性等方面的不同,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选择和实施受到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1)合法合规原则:贸易融资组合产品要符合现有国际贸易公约、我国贸易法律法规以及金融行业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2)安全、规范原则:必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融资贸易操作、金融工具会计核算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严格内部控制程序,建立具体的控制措施,保证效率与制衡相结合,成本与效益相平衡。

(3)科学评价原则:国际贸易项目的资金来源、物流方式、融资需求不同,因此应建立完善的贸易模式评价体系,用以选择不同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方式,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4)流程监控原则:充分利用电子网络技术,建立科学的操作流程。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掌握各个国际贸易项目的物流、资金流,把握操作流程的风险点,建立融资产品台账,实现对每笔贸易融资业务的时时监控。

(四)合理披露产品信息

立足会计准则,针对各种贸易融资组合产品探索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在不违背会计基本原则的条件下采取最能体现经济业务实质和资金流动轨迹的方式将会计信息纳入会计报表。充分利用财务报告的附注部分,对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实质和操作方式进行披露,以减少报表使用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误解。

参考文献:

贸易产业融合篇2

贸易金融作为贸易活动的灵魂,在经济市场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贸易金融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而发展,从最初简单、狭隘的融资与贸易结算发展为包括贸易信贷、结算、担保及风险、财务管理的综合金融服务,并贯穿于贸易链的始终。2007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及贸易遭受长时间、大范围的影响及打击。全球金融危机,造成贸易金融的委靡现象,使贸易金融的发展在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受到重创。贸易金融作为贸易活动的命脉使得全球金融贸易举步维艰,全球金融贸易活动受到极大影响。由于贸易金融在贸易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贸易金融萎缩的情况下,贸易链中的多个环节及相关产业都受到一定消极的影响。为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努力实现贸易金融及整个金融活动的经济正增长及全球经济金融的发展,努力发展贸易金融并寻求创新发展的方式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探索贸易金融的发展及创新势在必行。

1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贸易金融要想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得到发展与进步,必须对制约贸易金融发展的因素加以分析,才能针对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帮助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不断完善与发展。

1. 1 银行放贷效率低下,导致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存在问题

在贸易金融活动中,很多银行在放贷之前会对贷款企业进行评级,如果授信融资业务没有被列入低风险的范畴内,则无论风险指数的高低以及借贷金额的大小,审批程序与审批模式都极其复杂,审批环节多,最终导致业务办理拖沓、放贷效率低下、不具有时效性。这些都是制约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的消极因素。

1. 2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导致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存在问题

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贸易金融活动中,商业银行融资方式与融资产品大体相同,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我国多以货押业务这种低风险的手段进行贸易融资活动,而国际贸易融资则通过打包放款以及减免保证金和进出口押汇这种简单的形式,对进出口企业量身打造适合其经济发展结构的贸易融资方式,但却不能满足国际化进出口企业的需求。

离岸业务是中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起着积极的影响及作用。但由于我国很多银行不具备离岸业务的牌照,而使得很多跨国公司无法获得国内银行的服务而转投外资银行,使得国内银行不仅比外资银行少了该部分优势,更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失去了很多机会。因此,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与缺失优势的同质化,使得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阻碍。

1. 3 综合金融服务在企业贸易链中的不足,导致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存在问题

综合金融服务在企业贸易链各个环节服务的不足,是由于国际与国内贸易融资的相对孤立性造成的。传统的贸易融资在某一企业某项交易的单项业务环节中停留,使得进、出口贸易融资相互独立,国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相互独立。很多银行不能为兼具进出口业务的客户提供服务,因银行无法将进出口贸易融资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与调整,再加上银行很难推出通过不同结算方式下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造成银行在综合金融服务的企业贸易链中方案缺失,从而制约了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

同时,在贸易金融活动过程中,银行应对兼具出口业务及国内采购业务的企业进行一体化服务,但目前很少有银行能够为此种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而是只有少数银行可以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中针对客户提供全面贸易融资服务,对在国内进行销售且具有进口业务的企业推行国内贸易融资与进口贸易融资相结合、优化的模式,以此服务以兼具进出口贸易与国内销售业务的企业。因此,积极发展贸易金融向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方案,并不断创新贸易金融向企业提供的贸易融资产品及综合服务,如贸易金融信息咨询、贸易融资便利以及贸易金融风险保障和企业财务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与创新。但在目前制约贸易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很多商业银行对融资企业金融方案的整体规划不够重视,而过分关注整体金融方案的其中一个单笔业务。这种做法使得商业银行习惯性地将融资企业的贸易链进行分解,最终导致业务无法在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渗透和布局。

1. 4 对贸易金融的认识存在不足,导致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存在问题

在贸易金融活动过程中最常见的贸易融资活动属于狭义的贸易金融范畴,这是先进且流行的贸易金融理念。而包含了贸易融资业务结算、贸易融资财务管理以及贸易融资风险担保和信用管理的贸易金融活动才是广义上的贸易金融活动。但由于先进且流行的多为狭义范畴内的贸易金融活动,因此,广义范畴内的贸易金融活动其发展主体在整个贸易金融活动中的参与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后金融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为了使贸易金融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得到不断发展与创新,要加强贸易金融过程中物流业、商业银行业以及信用、担保业的多方参与,通过内外联动的模式,全面实施转让融资资产以及参与贸易融资风险等综合服务业务。贸易金融要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不断发展与创新,必须对贸易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加以解决。

2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发展及创新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金融及金融相关产业应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抓住机遇并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实现后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经济的正增长。因此,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发展手段应从贸易金融产品创新、贸易服务创新、综合金融服务创新以及贸易金融合作方式创新等入手,不断完善和发展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手段及措施,最终使得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稳步发展及金融、经济的快速增长。

2. 1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要不断创新贸易金融产品

贸易金融产品创新要建立在银行控制物流及资金流的基础上,同时对相关联方进行信誉及责任捆绑,银行授信要建立在对授信资金风险的有效控制之上。贸易金融相关产业可以根据贸易金融以信用为基准达成贸易金融活动的特点,进行金融产品的研发设计及创新。为避免相关产业之间竞争的同质化,银行应对融资企业进行量身定做有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2. 2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要不断创新贸易金融技术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申请贸易金融服务看重的不是业务的资费标准,而是银行的放贷效率。有些银行将业务操作过程自动化和网络化,通过先进、积极的信息科技方法操作贸易金融业务过程,取代陈旧的手工操作工作。同时,根据各个行业自身的特点及性质,为贸易金融活动中的相关环节提供即时信息服务,以确保贸易金融服务对更多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最终使贸易金融服务朝着标准、规范的方向发展。

2. 3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要不断创新综合金融服务

不断创新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是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贸易金融的重要措施。为了使更多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应实现贸易融资业务以及涵盖各个层次的交互型销售方案同时发展。此种形式的综合金融服务,使被服务企业得到来自多层次的服务与便利。同时,将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引入到金融贸易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风险。这样不仅充分发挥机构在贸易金融活动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得贸易金融活动中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日渐加深。

2. 4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要不断创新贸易金融合作方式

外资银行的金融产品较为成熟,金融产品创新能力较强,这是由于外国的金融体制相对比较完善。不难看出,金融体制与金融产品及产品创新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若想在贸易金融的创新过程中独占鳌头,创新贸易金融合作方式、加强国内外金融行业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国际贸易融资行业中,对信用证业务等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加强合作。贸易金融产品作为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润在总利润贡献度中所占比例没有国外银行比例高。因此,通过对外资银行的优势加以借鉴及利用,实施联合营销策略,使中资银行在拓展境内外贸易融资项目时的业务范围得到拓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降低投资风险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创新贸易金融合作方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3 结 论

基于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了保证贸易金融及整个金融活动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努力促进经济及全球贸易金融的发展,同时积极扭转经济增长局面以求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缩减到最小,努力发展贸易金融并找出创新发展的方式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黄海宁.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势[J]. 新金融,2006(11).

[2]肖铜. 贸易金融是经济复苏的助推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12).

[3]董君.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分析[J].北方经济,2010(14).

[4]王毕强. 郑猛. 拯救中小企业[N].财经,2011(25).

[5]罗武. 金融危机后贸易融资变化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2(4).

[6]于中琴,陶凌云. 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金融的发展与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2(2).

[7]付文平.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口商贸易融资方式的选择[J].北方经贸,2010(12).

贸易产业融合篇3

(一)湖南贸易融资基本情况分析

1.从总量看,湖南贸易融资发生萎缩

从湖南省人民银行长沙支行贸易融资额的变化来看,贸易融资额从2008年11月份开始持续下降,到2009年4月降到最低点,贸易融资余额为40多个亿。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进出口贸易总量下降和客户贸易结算量减少是造成贸易融资规模萎缩的主要原因。4月之后随着国家及湖南扶持外贸,稳定外需政策发挥效用,以及商业银行等各方面的重视,贸易融资额缓慢上升,至2009年底贸易融资余额为60多个亿,仍低于2008年底的80多个亿。

2.从结构看,信用证项下的贸易融资和长期贸易融资方式增加

以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为例,国际金融危机前采用出口TT汇款融资和出口托收融资的比较多,而国际金融危机后采用信用证方式的比较多。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加大,促使企业加强风险管理,重新审视收汇风险,将信用证作为降低交易风险的首选。另外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外企业的支付能力下降,资金比较紧张,长期贸易融资方式如福费廷、出口信贷增多了。

3.从投向看,贸易融资更加集中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额占比很小

目前,大部分进出口商尤其是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产品出口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往往因为信用评级、抵押担保等条件限制而与银行贷款无缘。大企业抗风险能力较高,是银行的重点客户,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银行的贸易融资资源更加向大企业集中。

(二)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从湖南外经贸企业及中国银行或工商银行贸易融资情况的调查来看,有80%的中小外经贸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评级不高等原因,贸易融资受到很大的影响,普遍希望获得担保及贴息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以降低融资成本,得到快捷方便的贸易融资。目前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在贸易融资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需求大却难以得到满足

中小外经贸企业自身资金实力较弱,信用评级较低,缺少银行认可的抵押或担保,加之银行在经营业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在授信审批的过程中,除了要严格审查企业资产情况、经营情况、盈利能力和企业的上下游客户情况以及业务真实贸易背景外,往往还要求企业提供第二还款来源,因此中小外经贸企业要想从银行获得贸易融资相当困难,就算是能够获得一点微薄的融资,也都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查,往往在时效性上很难满足企业的需要。

2.适合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产品较少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长期“抓大放小”指导思想下,都把大型外经贸企业作为其核心客户,认为大型外经贸企业经营稳定,贡献度高,其贸易融资产品主要是为大型外经贸企业设计和服务,为中小外经贸企业进行贸易融资的产品很少。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小外经贸企业收汇风险普遍提高,收汇逾期和信用证被外国银行无理拒付的现象明显增多,各银行对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贸易融资更是严格,使得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贸易融资更加困难重重。

(三)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的需求分析

通过对湖南近30多家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调查,我们选定其中有代表性17家企业对其贸易融资需求分析如下:

1.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需求额度分析

从所调查企业贸易融资年需求额度来看,最低为50万元,最高为4 000万元,17家企业所需贸易融资额具体区间分布如下表:

从企业贸易融资额区间分布表可知,30%左右的企业所需融资额在100万元以下(包括100万元),77%左右的企业贸易融资额在1 000万元以下(包括1 000万元)。需求额达2 000万元以上(不包括2 000万元)的企业仅1家,占企业总数的6%左右。由此可见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所需额度并不算高,主要集中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但却很难满足。

2.中小外经贸企业对贸易融资的主要建议意见分析

从所调查的17家中小外经贸企业对贸易融资的主要建议意见来看,都提出希望获得贸易融资,而且融资的需求相当迫切。这些建议意见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能获得贸易融资担保,二是能享受到贸易融资担保费率补贴及贴息方面的优惠政策,三是简化贸易融资手续,四是降低贸易融资门槛,五是减少贸易融资费用。

17多家企业对这5方面建议意见提出的频次如下:绝大部分企业都期望获得贸易融资担保资金,提出的频次最高,有12家企业;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外经企业可用于抵押融资的资产有限,很难获得银行的授信,迫切需要得到第三者的担保获得融资。其次是简化贸易融资手续,提出的频次有8家企业;这主要是因为交易机会不等人,融资速度太慢将失去交易机会。然后是要求享受贸易融资担保费率补贴及贴息方面的优惠政策,提出的频次有7家企业;金融危机发生后,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式,上至国家,下至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些扶持外贸企业的临时性政策,如提供出口信保保费补贴,对保单融资进行贴息等,这些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优惠政策,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困局。最后是减少贸易融资费用和降低贸易融资门槛,提出的频次有6家企业;因为中小外经贸企业每笔业务的利润是有限的,如贸易融资费用太高,则外经贸企业难以承受。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湖南为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新举措

针对当前湖南贸易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对稳定湖南外经贸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推动银企合作,改善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湖南制定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意见》(湘政发[2009]10号),提出加快调整中小企业结汇管理标准。要求省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在国家外汇管理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湖南中小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从2009年开始,一般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由10%提高到25%,对单笔金额较小的出口预收货款,不纳入结汇额度管理范围。调整企业延期付款年度发生额规模,将原来不得超过企业上年度进口付汇额的10%提高到25%,船舶、大型成套设备等企业货款预收汇比例和延期付汇比例可在此基础上按现行规定调整;来料加工收汇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为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贸易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积极为中小外贸企业安排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缓解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难问题

2009年,根据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出台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湖南商务部门和财政部门积极为中小外贸企业争取并安排融资担保专项资金,一是对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按照不超过担保额的2%给予资助;二是在不提高其他费用标准的前提下,对担保费率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给予奖励,奖励比例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与实际担保费率之差;三是支持信用担保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出资设立担保机构,开展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按照不超过地方政府出资额的30%给予资助,对用于注资支持设立担保机构的资助额按最高不超过中央下达当地专项资金的30%。这些融资担保专项资金,使一些中小外经贸企业在资金周转最困难的时刻获得了融资,为稳定湖南外经贸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信贸协作”,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力度

配合国家“抓紧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的措施,省商务厅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长沙营业管理部签署了“协作备忘录”,建立了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外贸企业、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三者之间的合作,帮助外贸办理了出口信用保险,规避外贸风险,较容易地获得银行的贸易融资支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市场,保份额,稳定外需,解决企业风险大,不敢接单;成本高,不愿接单;融资难,无力接单的问题,在国家要求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保费率的前提下,省商务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大对出口信贷扶持力度》的通知,制定了具体措施:一是提高出口信保保费补贴,一般产品的保费补贴由25%提高到50%,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保费补贴由50%提高到75%,新兴国际市场的保费补贴为75%,全年单个企业的保费补贴不超过100万元。二是保单融资贴息,2008年出口额在1 500万美元以下有出口业绩的中小企业,对其出口信保项下的融资,按国家一年期贷款利率贴息50%,2009年按贴息2.8%执行,全年单个企业的贴息补贴不超过50万元。三是加快资金拨付速度,项目资金申报拨付由一年两次改为分季度申报拨付。目前,这三项措施刚刚实施,已经对推动企业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举办“湖南省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担保公司、银行三方对接会”

2010年3月,湖南省商务厅、财政厅联合成功举办了“湖南省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担保公司、银行三方对接会”。接待会包括融资担保政策解读,网上融资对接平台介绍,银行、融资担保公司和中小外经贸企业三方对接洽谈等内容。

通过以上新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湖南部分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目前,湖南外贸额已基本恢复至2008年同期水平,出口额缺口逐渐回补,进口延续了去年下半年来的强劲增长势头。加工贸易表现抢眼,发展持续好于一般贸易。2010年1至2月,湖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2.2亿美元,占同期全省贸易总额的比重提升至12.7%。机电产品出口继续强劲回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加速。1~2月,湖南机电产品出口3.1亿美元,增长38.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 572万美元,增长65%。据长沙海关专家分析,湖南外贸已开始走出低迷。

三、后危机时代促进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的对策

(一)后危机时代湖南贸易融资的资金投向

湖南省政府、各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贸易融资优惠待遇的供给,来引导贸易融资的资金投向有利于湖南经济发展的方向,加强湖南与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合作,深化合作方式,重点对出口高新技术商品、具有加工贸易优势、服务外包业务拓展能力较强的中小外经贸企业提供融资或担保,力争用60~80亿元贷款融资数额,全面缓解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1.在贸易融资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实施倾斜性政策。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机电产品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优先解决这些产业的融资困难,如采取优先为中小外经贸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贸易贷款和担保等措施,以全面促进外经贸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从而促进湖南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湖南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

2.适度向中小外经贸企业倾斜。金融危机下湖南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外经贸企业,其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短缺,且融资难,企业迫切希望得到政策性的融资支持,因此政府应在贸易融资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融通困难。

(二)湖南贸易融资方式的发展方向

为适应湖南对外贸易的发展,满足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融资需求,贸易融资方式应在有效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尽快同国际接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湖南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由于出口信用保险基金不足,客观上制约了其信用保险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湖南的外贸发展。因此,政府应大力宣传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的利处,进一步加大承保力度,并且尽量降低中小外经贸企业的投保费用,简化投保手续,提高效率,以提高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中小外经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2.大力推广国际保理。国际保理是一种集融资、结算、账务管理和风险担保于一体的综合,国际保理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融资结算方式,以其独特的应用优势顺应了当今贸易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在湖南的保理业务发展得不是很顺利,银行的保理业务规模很小。随着湖南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商业银行要大力推广国际保理业务,使其成为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在贸易融资中优先考虑的方式。

3.积极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各种融资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单一的融资方式仅仅能满足外贸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资金不足而产生的融资需求,它无法解决中小外经贸企业整体资金缺口问题。结构性贸易融资能够根据中小外经贸企业具体情况,安排最佳融资方式,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单笔出口金额偏小、且企业结算很大比例为汇付的情况,银行可以着重开发T/T项下的贸易融资方式组合,如: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业务;或出口信用保险、担保与其他信贷方式相结合,通过保险手段解除出口企业的后顾之忧,这种做法越来越为国际上所接受和广泛采用,也是今后贸易融资的一个发展趋势。

(三)后危机时代湖南贸易融资政府层面的对策

1.加大对中小外经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扶持力度

为满足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需要,建议政府(1)要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进一步降低保险费率,简化投保手续,以帮助更多中小外经贸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获得担保和贸易融资。(2)要加强银行与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保单融资规模。(3)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融资担保经营,主导或推动建设一批为中小外经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中介机构,以解决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融资之忧。

2.加强对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政府要从宏观上充分发挥其纽带、桥梁作用,进一步完善由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和银行三方参加的对接会,加强三方的沟通,以畅通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渠道,同时在现有的政策融资支持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政府促进中小外经贸企业贸易融资的多样化手段,并进一步细化支持目标和支持领域,鼓励银行专门为中小外经贸企业设计贸易融资产品,再由政府制定配套的政策进行财政补贴,以方便中小外经贸企业进行融资和降低融资成本。

(四)后危机时代湖南贸易融资商业银行层面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信用等级制度,确保融资产品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国际金融危机下跨境资金流动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贸易融资产品尤其是组合类融资产品蕴含的风险不可避免,银行应加强对产品风险的评价与估测,做好业务转型和客户结构优化,并建立适应中小外经贸企业经营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外经贸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创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授信管理新模式,重点对中小外经贸企业的外销渠道、经营者素质、结算方式、产品科技含量、市场潜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评级定等,及时解决那些有订单、有市场但财务暂时有困难的外经贸企业的融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提高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客户的贡献度,同时审慎稳步退出淘汰类客户,提升信贷资金的安全水平。

2.顺应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着力开发适合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贸易融资产品

抵押物缺失或不足一直是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的“软肋”,许多中小外经贸企业因为缺少抵押物、贷款风险较大被商业银行拒之门外,银行要创新融资模式、着力开发适合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贸易融资产品,为中小外经贸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目前一些融资产品值得各银行借鉴,如交通银行对连续3年按时、足额纳税,信用优良但缺少抵押物的小企业推出了“税融通”业务,最高贷款额度达500万元。贷款金额方面,如果申请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可获得年纳税金额3倍的贷款,如果采取第三方担保形式,则可获得年纳税金额5倍贷款。总之,银行应配合国家的货币政策,把握好规避风险和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的关系,更新观念,调整方向,通过整体营销策略、优势产品和资源倾斜,适时拓展贸易融资业务市场,多开发适合中小外经贸企业融资产品,通过理顺产品体系、业务创新,为中小外经贸企业的贸易融资提供便利。

3.商业银行要介入商品交易的全部环节,形成供应链融资的新理念

现在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比过去愈发关注商业银行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服务是否便利。企业对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交易支付和现金流量控制的需求,发展到对资金利用率及财务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这种变化意味着对现金流、贸易流、物流、信息流的趋同管理要求,因此在国际贸易中,银行要从仅仅提供商品交易中传统的交易服务,发展到介入交易的全部环节、形成供应链融资的新理念,将供应环节中商品、信息、资金三方面的循环进行一体整合管理,将国际贸易周期各个环节上的所有服务综合为一个产品包。

(五)后危机时代湖南中小外经贸企业层面贸易融资对策

1.中小外经贸企业要进一步充分利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来融资和规避风险

中小外经贸企业要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来化解风险,要认真仔细地研究国家出口信贷政策及相关机构的运作情况,通过改变结算方式、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来融资和化解风险。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企业可以在成本不变甚至降低的情况下,一方面可获得类似于信用证的风险保障和融资便利,另一方面还能简化手续、降低管理费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2.中小外经贸企业要进一步强化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

由于国内目前社会信用机制还不完善,很多银行只愿意向大型优质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其实这也是银行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中小外经贸企业必须努力增强信用意识,要以实际行动取信于银行,同时规范自身的开户行为,使存款、贷款、结算以及经营活动都置于银行的监督、了解之下,以获得银行的信任,从而获得贸易融资服务。

3.中小外经贸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与资金供给方尤其是银行之间的沟通

中小外经贸企业应密切关注银行依据新形势推出的贸易融资产品,了解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及其审批条件、过程和重点。积极主动配合银行了解自己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前景等,并按时付息还款,有效利用银行贸易融资,缓解企业营运资金。

4.中小外经贸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贸易融资业务人员素质

贸易融资业务是一项知识面较广、技术性强,操作复杂的业务,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要求既懂国际惯例、懂操作技术又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中小外经贸企业要引进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抓好岗位培训,不断提高贸易融资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人员要全面掌握国家出口信贷、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熟悉各种贸易融资产品,了解各种业务操作程序和相关机构的运作情况,充分利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和其他途径规避风险,为企业及时争取贸易融资。

主要参考文献:

[1]关溪溪.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浅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

[2]湖南对外贸易形势统计分析报告.湖南省商务厅网站,2009.

贸易产业融合篇4

承受危机考验

“实际上,早在2006年光大银行明确了贸易金融部职能调整、业务转型、大力发展贸易融资的战略。” 彭毅平表示,经过他们几年努力,贸易金融业务已完成由国际结算向国际、国内业务并重、重点培育国内业务转型,在对全行利润增长贡献度、产品体系建设、风险控制、市场推广与认可度等方面成效显著。

传统国际结算业务在光大银行贸易金融业务中仍占较大比重,出口业务以欧美为主要目的国,其在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一定冲击。近年来,光大银行在授信风险管理制度及系统建设上不断加强和完善,在贸易金融业务的整合中凸显贸易融资产品自偿性特征,使光大银行的贸易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及风险控制能力得以极大地提升,并得到了实践的验证,金融危机并没有给光大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造成新的不良。目前,光大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不良率仅在0.3%左右。这也是光大银行贸易金融业务能经受住这次金融危机的考验,继续保持业务平稳增长的根本所在。

据了解,近年来,光大银行着重打造贸易金融品牌--“阳光供应链”,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在有效整合传统国内外结算和融资产品基础上,以核心客户供应链为线索,依托供应链融资综合解决方案,重点探索推进“应收账款融资、物流融资、服务增值”三大类主打产品,满足核心客户及其上下游目标客户的资金融通和现金管理(保值、增值)需求,相关业务连续几年保持着快速发展。今年1-5月,光大银行贸易金融项下的中间业务收入、贸易融资同比增长56%和43%。其中,货押业务实现跨越性增长,同比增长2.3倍。保理业务融资金额同比增长76%,业务总量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二。

在光大银行的整个业务线中,贸易金融部是对公条线中的产品部门之一。贸易金融部具体的职能定位为从产品角度对全行贸易金融业务的产品设计研发、营销组织推动和过程风险防控,突出管理的专业化。光大银行在“阳光商品融资”品牌下先后推出了现货质押、未来货权质押、保兑仓融资等多个业务品种,使得一些虽然没有雄厚财务实力,但是供需关系稳定、经营管理规范的客户可以得到银行的融资支持,从而助力企业成长。为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在“阳光保理”品牌下,光大银行研发推出了“环球通”出口保理、“1+N”保理、保理融资池、租赁保理等系列化“应收账款行业解决方案”。

有效控制风险

十年来,中国贸易在国际经济中迅猛发展,中国也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内、外贸易市场前景广阔,银行贸易金融业务潜力巨大,但同时也伴随着很高的风险,因此光大银行在业务风险管控方面有很多举措。

彭毅平表示,贸易金融业务主要涉及信用、债项及操作三方面风险管控。信用风险最主要的是核心企业风险。债项风险是对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以外的融资申请主体的融资需求的评价。操作风险是供应链融资中最为核心的一种风险控制。光大银行充分利用供应链条下贸易融资业务自偿性特点,以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及其优质信用支持为依托,在进行全流程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封闭控制的前提下,通过精确了解企业需求、充分掌握交易背景、合理设计业务方案、专业化授信审批准入及强化授信后风险管理等维度,通过专业化的业务过程管控手段,把控供应链融资项下业务风险。

目前,国家对银行的监管逐步加强,特别是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控制更加严格,而贸易融资业务的特色恰恰是占用风险资本小、收益率高、资金周转速度快、赚取利润多,并且带动中间业务收入非常大,凭借这几点,贸易融资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贸易融资业务近年来被各商业银行列为重点发展领域而备受青睐,因与其他银行信贷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综合风险收益水平。” 彭毅平认为,首先,非息收入对银行的意义重大。贸易金融业务所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对改善银行的收入结构具有积极作用。其次,风险调整后收益显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项下贸易金融业务的风险资本占用都相对较低,贸易金融业务的开展对于增加银行的低风险收益、减少风险资产占用并最终提高综合收益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交叉收益可观。贸易金融业务项下的结算、清算、结售汇等业务可直接形成人民币、外币结算资金沉淀;保函、信用证、货押、保理等业务均可产生保证金存款的直接资金沉淀;贸易金融业务项下新增客户还可带来对公存贷款以及零售业务的交叉销售业务机会。此外,贸易金融客户稳定性对银行具有战略意义。贸易金融业务的客户定位多以中端客户为主,较一般大型客户在对公存贷款业务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银行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及较好的综合回报,且在大型企业纷纷进行金融“脱媒”的“挤出”效应中受到冲击较小。

拼出一番天地

提及贸易金融,2002年春的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仍被银行业内众多人士所谈及。该业务由国际业务演变而来,现在已延伸至国内业务,国内各家银行已意识到其重要性,整个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可想而知,光大银行将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于自己的发展之途。

据彭毅平介绍,爱立信“倒戈”事件暴露出中资银行加快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光大银行必须找准市场及客户定位,依托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秉承“为客户增加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经营理念,光大银行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时俱进,依托自身的整体优势,不断完善产品管理和客户服务体系,凭借高效的理财服务和灵活的融资安排,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在产品方面,光大银行贸易金融业务以货押业务的起步、发展及保理业务的品牌推广为特征,实现了国内外结算及贸易融资产品的整合,贸易金融产品体系日渐完备。

在服务客户方面,光大银行实行保理业务“平行作业”的模式,即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和风险经理协同工作,共同参与完成产品研发、客户营销和授信审批等过程。在总、分行分设了“作业集约化、管理规范化、人员专业化”的货押中心。光大银行主动开发具有行业性、模式化、区域化的贸金产品,如行业性保理、模式化货押、区域性货押等。结合传统贸易融资业务,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综合性的改善资产负债表的无追索权保理、货押融资方案等。推进“阳光服务年”工作,进一步贯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

在营销方面,加强内部营销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专业、全面的整体融资方案。在营销方式上,推行模式化、行业化及区域化营销,针对区域、行业特征,深入了解客户的赢利模式和商业网络,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对于具有行业优势明显、产业集群较为突出、客户基础较为稳固、合作模式较成熟等特点的钢铁、石油石化、煤炭、有色金属、以及汽车等行业,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业融资解决方案或操作模式。对重点客户、战略客户,通过提供个性化、客户化的综合性的融资及服务方案,为其提供贴合其需求的产品组合,深化与重点客户的合作,培育光大银行的核心客户群体。

“下一步,光大银行贸易金融业务工作重点将围绕供应链金融业务展开,以优化资源配置、深度整合产品、加强研发创新、有效防范风险、持续稳步发展为指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动光大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向纵深发展。通过贯彻‘中端市场’战略,有效整合国内、国际贸易金融相关资源及产品和服务方案,在不断完善组合营销机制、提升贸易金融授信政策适用性和审批专业化的基础上,以特定行业供应链融资服务方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入挖掘行业核心客户上下游业务资源,在有效管理风险的前提下,做大做强光大银行贸易金融业务,形成品牌优势,不断提升其对光大银行转变经营模式、优化收益结构的综合贡献度。货押业务将成为贸易融资领域的蓝海。”彭毅平自信而坚定地告诉记者。

打造光明未来

在银行贸易金融领域里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各银行高层人士重视程度不够,政府政策上的倾斜与支持不够,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才刚刚开始等。今后,银行业若想在这一领域有“大做为”,还必须弥补哪些短板?

彭毅平坦言,银行业要想在贸易融资领域有“大作为”,还必须弥补很多不足。首先是缺乏具有充分议价能力的基本客户群。商业银行原有传统贸易融资业务均为大型、高端客户,且占比极为有限。银行内部客户经理维持对大客户的追逐趋势,银行贸易金融业务自主性差、波动性大、议价能力弱。“大、高客户战略”并不等同贸易金融业务的发展思路,甚至会直接影响银行贸易金融发展战略的实施。其次是贸易金融文化的培育。目前贸易金融业务的推动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即总行为各分支机构下达贸易融资业务经营指标。基层经营机构客户经理认为存、贷款是银行核心业务,对贸易金融业务重视程度不高。如果经营机构客户经理认识到推进贸易金融业务能够减少风险资产占用、提高收益率,形成“自下而上”的营销冲动,主动推进贸易金融业务的开展,必将惠及贸易金融业务的长效发展。贸易金融文化培养依赖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升。贸易金融团队不仅包括产品经理,还包括经营机构客户经理在内的平行作业广义团队。如大批经营机构客户经理贸易金融知识相应提升,贸易金融业务就会实现大发展。

作为贸易金融部总经理,彭毅平用他自己的办法,带领自己的团队适应新的形势,应对日渐激烈的竞争。按照光大银行中期发展规划,贸易金融业务被列为战略重点业务之一,彭毅平力求通过贸易金融业务的突破性发展以达到优化资产结构、改善收入结构、拓宽收入来源、培育核心客户、有效提升资本收益水平。

未来光大银行贸易金融业务的发展将在充分巩固既有客户群的基础上,依托现有客户和特定行业核心客户逐步拓展上下游企业,通过对行业供应链的深入发掘,开展交叉销售和链式营销,培育核心客户群体,提高光大银行客户的行业集中度,形成行业优势。

贸易产业融合篇5

贸易融资业务;现状;问题;应对措施

0 引言

贸易融资指的是在商品交易过程中,银行为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贸易结算关联的应收账款、预付款及存货等资产的信用便利、短期贷款,是企业在贸易中通过使用各种金融工具、贸易方式来达到现金流增长的融资方式。伴随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外贸企业在贸易融资方面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而贸易融资在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逐渐增长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对外贸易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贸易融资已经成为各家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

1 我国银行贸易融资的发展现状

从当前我国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企业经营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资金周转问题,这也是制约企业对外贸易的最大障碍。银行能以融资顾问的角色进入企业,使得银行产品有助于企业全面审视业务经营状况、自身资产质量及国家相关政策,进而推动企业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当今外贸形势比较严峻,我国银行还远不能满足市场对开发金融衍生品的需求,这一领域仍然有待深入开发。贸易融资市场已然成为银行之间角逐的重要领域,为了能够占有更多市场份额,不论是国内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在陆续推出创新产品及营销模式。

1.1 从创新产品方面看

当今的进出口商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银行所提供的相关服务是否有利于降低风险、增加信息来源以及整个交易过程,进口商关注的是对存货进行有效管理,出口商关注的是能够尽快受到付款。企业对贸易结算和融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经转变为对财务管理的保值增值功能和资金利用率的需求,而不仅仅满足于交易支付、控制现金流量。这样的变化说明了需要对贸易流、现金流、信息流及物流进行统一管理。为了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变化,银行争相推出自己的创新产品。

1.2 从创新营销模式方面看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国有银行内部的运作机制受到计划经济体制深刻影响,所以就经营而言,不管是业务开展模式还是内部机制,还难以全面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贸易融资业务操作的规范化还在不断完善,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恰恰股份制银行得益于灵活的体制,通过学习借鉴外资银行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在其内部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这与国有银行相比形成明显优势,所以在市场上会更加积极主动开拓贸易融资业务。以民生银行为典型代表,它不但在其内部成立了专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的贸易金融部,还引入了进行垂直管理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建立了灵活快速反应的市场机制。

2 当前我国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出现的问题

2.1 缺乏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意识

首先,在银行内有些高级管理人员缺乏对贸易融资业务的深入了解,更是无从谈起经验,对贸易融资业务所具有的风险认识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两种极端看法:一是误以为贸易融资是一种零风险业务,认为贸易融资无需动用实际资金,只要开出信用证、出借单据就能轻松的从客户手中赚到融资利息、手续费;二是一旦发生风险后,就认为贸易融资风险极大,所采取的措施与普通贷款授信相比贸易融资门槛更高,审批过程复杂,时间漫长,难以获得授信,使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其次,银行偏向于传统的本币业务,在其业务总量中国际业务占比较少,在人员配备、机构设置及客户量方面都不具优势,致使认为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到发展贸易融资业务上,还不如大力发展本币业务。最后,没有充分认识到贸易融资业务对优化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盈利能力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为在总的信贷资产中贸易融资业务数量不多、作用不大,最终导致银行在这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2.2 新业务难以推广

银行要想贸易融资业务获得更好的发展,努力推广新业务是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对于一个事物要想实现不断发展,创新就是推动其发展的最大动力,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也同样适用于此。当前日益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尤其是前几年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至今尚未恢复元气,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市场非常不景气,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就使得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此外,如今市场已经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这就造成在贸易结算中,除了信用凭证以外的其他结算方式正在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非常期望得到银行所提供的能同时满足风险缓释、贸易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因此能够满足风险缓释、贸易融资需求的福费廷和保理业务就随之产生了。但是如何推广好这些新业务,还没有引起银行的足够重视,即便有的银行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如何将这些业务更好的宣传给企业并不明确,让人产生模糊不清的感觉。我国银行在推广这些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就导致在我国发展这些新业务受到较大限制。新业务的发展受挫,就直接导致我国贸易融资缺少创新,使得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缺乏动力支持。

2.3 担保难困扰着贸易融资业务

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一直受到担保问题的困扰,特别是对我国中小型贸易企业限制更大。担保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在寻求无关联的第三方提供担保时,会担心在未来对方也会要求自己为其提供担保,这样就会产生自身无法控制的隐性风险。二是许多贸易公司因自身的特点在申请贸易融资时受到一定限制,因为它们难以给银行提供认可的有效资产,例如:厂房和土地等;生产型企业在申请贸易融资时,虽然能提供可抵押的机器设备,但是其抵押率偏低,且手续复杂、费用较高及时效性较差,不符合贸易融资便捷的特点。三是对贸易融资的具体产品,企业并不熟悉,难以将各种金融工具进行有效组合产生最大效果,随着不断更新的银行产品以及贸易融资新名词的大量涌现,给本来对贸易融资就生疏的企业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它们难以切实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选择出能够适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的业务产品,无法灵活运用各种融资产品。

3 我国银行拓展贸易融资业务的应对措施

3.1 强化贸易融资业务意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首先,拓展贸易融资业务能够体现出现代银行功能的现实需求。伴随全球经济发展日趋一体化,社会经济活动正在日益趋向国际化,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对外贸易和投资。作为一家现代银行一旦提供不了能够囊括本外币的金融产品或综合性的金融服务,那么在业务拓展中就会受到限制,就无法有效、全面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最终导致自我淘汰。所以银行对当下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顺应时代的要求,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推动贸易融资快速发展。其次,转变工作方式和经营策略,对市场信息开展积极搜索,切实关注贸易市场具体动态,掌握商品行情浮动变化,提高对贸易市场的敏锐性和洞察力。最后,需要培养、引进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建立一支开拓贸易融资业务的专业化队伍,他们既要懂市场和产品,又要懂政策和外语,促进防范贸易融资风险的能力、意识得到提高,不断努力防范、化解贸易融资风险。

3.2 对产品业务创新营销模式

创新产品业务的营销模式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由主动营销代替原有的被动营销。企业需要制定更加积极有效的激励制度,通过采取各种奖励措施让员工能真正感受到主动营销会给自身带来的好处,进而增加员工进行主动营销的激情和动力。第二,积极推进产品创新。要依据贸易发展的具体需求,积极研发符合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新产品,只要贸易融资产品能够与时展的步伐保持一致,符合贸易的发展需求,它就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就会有强大的动力。第三,对贸易融资新产品,要注重其宣传推广工作。当开发出新产品时,就需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其进行大力宣传推广,新产品经过大量的宣传推广能够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第四,创新产品业务的营销模式。需要主动突破专业间的具体限制,对不同产品进行合理的组合,通过产品的有效组合来展开具体营销工作。同时银行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需要根据客户的融资额度和区域等因素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对具有差异化的客户群要深入研究他们的特点,通过采取不同的策略对具有差异化的客户进行有效营销,真正做到有针对性的营销。

3.3 创新贸易融资的担保方式

第一,根据贸易融资业务所具有的特点,需要创新思路,制订出的担保方案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例如提供企业联保及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由信用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给有能力提供质押的企业采取动产质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担保方式。第二,与第三方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充分运用它们信用,这可以为企业有效规避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国家风险。例如企业为了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可以使用应收账款买断及无追索权的福费廷和国际保理业务等。第三,鼓励企业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下的贸易融资业务包涵了融资与保险,这既能保障企业收到付款,又能方便获得融资,如果出口商在申请贸易融资业务以前就购买了出口信用保险,这就等于给银行多加了一层保障,使得银行风险大大降低,有助于企业能顺利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研究不难发现,这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从事贸易融资业务的银行和企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目前全球经济总体不景气,我国金融业正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中艰难行进,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对其追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现实意义更大。所以,我国银行必须对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所出现的问题加以重视,努力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贸易产业融合篇6

一、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重要性

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贷后管理是资产质量的生命线。对贸易融资来说,贷后管理工作更加重要,因为贸易资金的回笼是贸易融资还款的第一来源,也是贸易融资还款的主要来源,贷后管理造成的风险将直接影响融资安全性。但实际业务中,贸易融资贷后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特点

贸易融资特点:1.期限短,一般为90天,不超过180天;2.货物的物权,易于监控;3.自偿性,有自我清偿的能力,销售货款即还款来源;4.贸易融资品种只能用于与贸易有关的交易;5.银行将检查每笔交易申请,确认客户是否正当使用融资手段;6.进出口贸易每笔平均金额相对较小,如果其中一笔出现问题,银行的损失也比较容易控制。

通过贸易融资的特点来看,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贸易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贸易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贷后管理。具体如下:

(一)贸易融资贷后管理前置性。贸易融资的贷后管理部分只是对前期贸易环节控制的延续,贸易贷后管理起点贸易的起点是一致的,是贸易开始的时候,所以,贸易融资的贷后管理需要前置。

(二)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环节性。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是从融资发放环节入手,对贸易环节进行有效监控的过程,重点工作在于环节控制上。

(三)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时效性。贸易融资贷后对环节的监控是实时的,这与一般贷后管理的定期检查有很大的区别。贸易融资的期限较短,一般不超过6个月,在融资款项收回之前,需要时时刻刻关注贸易合作,随时监控贸易过程。

三、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重点

根据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特点,控制贸易回笼资金,做好贸易环节监控对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贸易回笼资金是贸易融资主要还款来源。贸易融资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贸易融资的“自偿性”,也就是说,贸易资金的回笼是归还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和主要来源。贸易融资授信和支用时,重点考查客户贸易自身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安全性。客户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担保情况,只是办理贸易融资的辅助条件。

(二)贸易环节监控是贸易资金回笼的重要保障。贸易一般是在贸易双方履行各自的义务,通过有效的渠道完成的“资金流”、“单据流”和“物流”的交互过程。规避贸易融资风险的首要环节就是协助贸易双方履行“物流”和“单据流”,同时要有效控制“资金流”。正常的“物流”和“单据流”是资金回笼的前提,控制“资金流”是保证回笼资金归还融资的手段。以上措施是对贸易过程中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落实和控制。

四、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思路

(一)加强贷后管理环节监控。根据贸易融资发放的流程来看,可分为“核准、审批、投放、贷后”等几个环节,具体环节控制如下:1.核准。贸易融资的核准是对发放贸易融资产品的“期限”、“价格”、“规模”、“担保”等合规性条件的审查,是对发放贸易融资产品的初步审核和研判。这一环节主要对产品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审查。2.审批。是对经办行落实产品条件和审批条件的审查。这一环节主要对贸易真实性、产品合理性和审批条件落实情况的审查。这也是对“贷前环节”贸易执行情况的检查。3.投放。是将贸易融资资金按规定进行发放的过程。这一环节主要控制融资资金按照产品特点或合同规定的路线进行流转,保障贸易正常进行。这一“贷中环节”是按照贸易合同履行义务的控制手段。4.贷后。是落实贸易融资贷后条件和我行贷后管理规定,监控融资资金回笼,及时归还融资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既要执行我行贷后管理的有关规定,还要监控贷后贸易的顺利进行,并有效控制回笼资金的重要过程。这是环节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我行能否顺利收汇融资。贸易融资的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对贸易过程管理。以上“核准”、“审批”和“投放”环节控制,是对发放前贸易流程的检查和核实,“贷后”环节的重点是对发放后流程的监控。在保证整过贸易过程均正常完成,贸易融资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二)完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制度。贸易融资业务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目前,尚没有针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办法,目前多数客户经理仍按照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这会产生两种风险:其一,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置掉;其二,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但是缺少物权处置的能力和经验,最终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处于比较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在贷后管理方面,国际业务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针对以上情况,对贸易融资贷后管理制度建议如下:1.贸易融资支用核准制度。贸易融资产品要求和核准的方面太多,制度管理性强,为了减轻二级分支行合规性压力,省分行国际可以完善“贸易融资支用制度”,将所有贸易融资支用归口国际部进行审核,国际对产品的价格、期限、担保、规模等要求核准的项目一次性核准。2.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指引。贸易融资的贷后管理尚无系统的差别化管理指引,制定一套匹配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特点,适合其要求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指引有利指导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贸易融资的贷后管理指引重点指明贸易过程重要监控点,并留下监控记录。3.完善贸易融资责任认定制度。贸易融资重要手段是过程管理,责任不清,过程管理将无法落实。所以,加强责任认定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原擒龙.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

贸易产业融合篇7

我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普遍开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和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得到很大发展。据统计,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经稳居世界第三位。据海关总署统计,2001至2006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了179%,2007年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27.2%,进口增长20%,全年实现贸易规模1.7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使得企业对银行融资需求增加,为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仍然较慢,从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银行贷款余额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对应地贸易融资的收入在银行的总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国外的一些银行该项业务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体分析,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

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他们更①本文作者:赵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07级硕士研究生注重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流程设计相对不够科学,手续烦琐,可操作性不强。

2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担保难问题

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3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行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经营模式,外汇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结算与外汇信贷、外汇信贷与会计独自运行,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4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式简单,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基本仍维持传统融资方式,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而较为复杂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则开展有限。随着银行业务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银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务及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日益显现,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已经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但因对业务理解的差异,在业务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严格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对各项业务相对比较规范、明细的统计资料。

5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

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国内银行融资业务对象集中于优质大中型企业。目前,各大银行对优质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1)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

国际贸易融资的客户评价标准应有别于对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价时更多地根据客户以前在海关、银行、外汇局、工商、税务等办理业务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客户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银行应着手开发建立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建立详尽的业务档案,通过业务了解客户及客户的交易对手,分析其实际履约能力,为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判别标准。不同种类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及该业务所能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质押要求都有区别,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银行应根据不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及对客户的授信标准。

(2)采取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担保方式,丰富业务内涵。

首先,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可由企业联保或提供个人担保,或开展与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有条件提供抵质押的企业,可采取动产等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进口国的国家风险。第三,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第四,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和实质,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

(3)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是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提条件之一。如确定融资条件和标准,建立风险指标监督体系,使用外汇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风险;完善分层授权设置、加强密码管理;严格审查真实贸易背景、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和审批程序处理;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追踪业务状况;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集中商业银行内部有限的信贷业务专家,成立独立的信用审批中心,以评估客户的信用;集中目标结算和贸易融资人才资源,成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部门以专业处理贸易融资业务及其可能形成的业务风险,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4)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首先,应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如L/C、托收、信用证等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如保理、福费廷等新业务在我国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应适当引导客户对贸易融资的产品需求,逐步推出国内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等有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其次,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设计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再次,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亦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定单融资,动产质押开证、进出口保理、全球互联网托收、网上开证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解决客户在不同的贸易环节中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增值服务。

贸易产业融合篇8

我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普遍开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和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得到很大发展。据统计,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经稳居世界第三位。据海关总署统计,2001至2006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了179%,2007年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27.2%,进口增长20%,全年实现贸易规模1.7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使得企业对银行融资需求增加,为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仍然较慢,从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银行贷款余额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对应地贸易融资的收入在银行的总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国外的一些银行该项业务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体分析,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

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他们更①本文作者:赵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07级硕士研究生注重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流程设计相对不够科学,手续烦琐,可操作性不强。

2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担保难问题

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

3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行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经营模式,外汇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结算与外汇信贷、外汇信贷与会计独自运行,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4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式简单,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基本仍维持传统融资方式,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而较为复杂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则开展有限。随着银行业务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银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务及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日益显现,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已经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但因对业务理解的差异,在业务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严格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对各项业务相对比较规范、明细的统计资料。

5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

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国内银行融资业务对象集中于优质大中型企业。目前,各大银行对优质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1)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

国际贸易融资的客户评价标准应有别于对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价时更多地根据客户以前在海关、银行、外汇局、工商、税务等办理业务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客户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银行应着手开发建立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建立详尽的业务档案,通过业务了解客户及客户的交易对手,分析其实际履约能力,为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提供依据。

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判别标准。不同种类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及该业务所能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质押要求都有区别,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银行应根据不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及对客户的授信标准。

(2)采取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担保方式,丰富业务内涵。

首先,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可由企业联保或提供个人担保,或开展与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有条件提供抵质押的企业,可采取动产等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进口国的国家风险。第三,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第四,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和实质,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

(3)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是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提条件之一。如确定融资条件和标准,建立风险指标监督体系,使用外汇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风险;完善分层授权设置、加强密码管理;严格审查真实贸易背景、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和审批程序处理;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追踪业务状况;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集中商业银行内部有限的信贷业务专家,成立独立的信用审批中心,以评估客户的信用;集中目标结算和贸易融资人才资源,成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部门以专业处理贸易融资业务及其可能形成的业务风险,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4)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首先,应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如L/C、托收、信用证等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如保理、福费廷等新业务在我国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应适当引导客户对贸易融资的产品需求,逐步推出国内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等有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其次,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设计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再次,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亦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定单融资,动产质押开证、进出口保理、全球互联网托收、网上开证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解决客户在不同的贸易环节中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增值服务。

贸易产业融合篇9

一、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环境分析

传统信贷业务市场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基本稳定的市场分割,优质企业及项目的稀缺使商业银行在融资业务上很难取得新的突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为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提供了新的出路。与普通融资产品相比,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产品期限短、流动快及具备应收账款及票据作为质押的优点可以使信贷风险变得相对可控。贸易融资的自偿性将商业银行从繁杂的企业基本资料中解脱出来,重点关注单笔进出口贸易的单证、交易真实性及贸易资金偿还性,使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及业务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将贷款业务与中间业务相结合,可以实现表内及表外的叠加收益,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收益增长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可以短时间内与企业开展业务往来,建立合作关系,进而与企业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但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技术、制度及人员配置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动态监测业务风险,实现稳健的经营目标。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以真实交易作为业务背景,对整个社会来说,将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会为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增添助力。随着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跨境投融资业务的广泛开展,急需商业银行提供匹配的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对外贸易发展需求。另外,现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多为针对以外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交易,对于以本币作为结算货币的进出口贸易尚未形成专门的产品类别。随着2016年12月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跨境人民币交易将变得日益频繁,商业银行急需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品种,为人民币资金跨境支付结算提供对应的金融服务。

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往来过程中发挥了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压力、降低财务成本、为企业提供信用支持等重要作用。贸易融资业务将商业银行传统的融资业务与中间业务紧密联结,把贷款和结算融合一体,可以使商业银行实现表内表外的双重收益。相较与西方完善的业务流程及管理制度,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起步于上世纪末,发展历程较短,且在日益增加的国际贸易往来过程中融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

(一)业务品种单一。国际结算主要有汇款、托收、信用证等方式,在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实践过程中,主要以信用证类的融资方式为主,对于汇款、托收等结算方式虽然具备相应的业务种类,但业务规模较小,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资金融通。我国商业银行在融资业务品种方面,多为单笔业务的短期融资,没有形成综合性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不利于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业务往来。

(二)业务流程及人力资源配置有待优化。目前,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操作相比普通信贷业务流程较为复杂,业务资料繁杂,中间审查及审批环节多,融资效率低,并不能及时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导致这种情况的一部分原因是现有渠道可以查询到的企业经营状况及征信信息不足以反映企业的经营全貌或该笔融资业务的实际情况。同时,商业银行数据动态分析能力较弱,不能即时了解企业现状,思路僵化在企业提供的三个报表中,过分强调形式上的合规,这也导致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中由于企业在提供资料格式不符合要求而拒贷等情况的产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而目前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专业人员多集中在操作及审批人员,但目前操作人员对于业务资料审核多有主观性,仅实现了“表面合规”“单证一致”等基本要求,受技术水平限制,并不能对企业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国际贸易发展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日新月异,但商业银行缺乏能够为融资业务提供支持的创新型人才,特别需要提升产品种类与业务操作流程设置的管理水平。目前进行商业银行系统研发的多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人员,而进行业务品种开发多为经济金融学科的人员,这种系统与业务分离的后台创新模式无法真正对前台业务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三)业务发展受经济及法律环境制约。受近年经济下行因素影响,参与进出口贸易企业经营状况并不乐观,部分中小企业破产,特别是进口贸易企业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商业银行参与贸易融资的积极性收到打击。资金链、担保链的风险频发导致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业务操作上更为谨慎,业务营销及客户维护上困难重重。自2015年国家外汇管理局频繁出台相关政策,企业跨境投资、海外并购、大型涉外工程的融资需求不断攀升,商业银行的传统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多元化的国际贸易融资需求,创新业务品种及整合业务方案势在必行。我国金融领域的的法律法国并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国际上对于贸易融资的准则及规定已经多次作出重大调整,而相对国内的规定调整幅度较小,进出口贸易及贸易融资的法律法规会出现许多真空地带,无法为国际贸易及融资业务的发展构建一个完善的法治环境,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项因素。

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水平提升对策建议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变得愈加重要,但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融资难、融资品种受限等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应该抓住问题源头,加大创新力度,强化风险管理才能实现国际业务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商业银行首先需要将创新意识融入到业务品种创新、操作流程整合、业务人员管理、业务风险控制、业务制度维护等“全员全过程”中。

(一)产品种类的创新。业务产品的创新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该秉承“以企业交易为核心”的业务理念,增强业务产品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匹配性。灵活性强、风险小、表内外收益可观的贸易融资产品应是银行创新产品设计的首选。在产品设计上,应该将企业的结算方式与融资产品进行合理匹配,同时充分考虑到企业生产的周期性,保证企业的现金流稳定,防止期限错配导致企业过度占用银行信用。同时,综合化的融资方案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之外的财务管理、理财顾问、风险分析、管理咨询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更有助于银企双方建立长勤稳定的合作关系,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创收机会。另外,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设计不应局限在单笔的交易上,应该将视野扩大到该笔交易的整个贸易链条中,打造贸易链企业综合服务方案,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二)业务流程及人员配置优化。商业银行内部甚至商业银行之间应该建立统一的进出口企业数据平台,进行企业风险的系统性评估,增加银企之间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确定性风险。在企业风险评估方面,商业银行需要提升数据动态分析及处理能力,建立企业风险数据分析模型,动态反映企业当期的风险状况以及自身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主要从企业盈利水平、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单笔进出口贸易对手企业的稳定性来进行风险评估。传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通常将融资前对企业的授信评级作为业务的核心环节,而在贷后并未能即时掌握交易的具体情况,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对此商业银行加强对整个贸易流程的跟踪监测,及时了解该笔贸易的进度,关注是否有贸易摩擦等问题的出现,强化对贸易货权的控制。对单笔交易应该进行封闭式的管理,封锁该笔业务的资金流,使银行的债权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另外,商业银行更应该提高国际贸易融资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升从业人员发现风险及防控风险的水平,建立系统保送及人工反馈相结合的风险预警制度,提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水平。商业银行应该在现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流程基础上与时俱进,整合过于复杂的审批流程,把握实质风险,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降低人工成本。对于国际贸易融资相关的业务营销岗、信贷员岗、会计交易岗加大业务培训,明确岗位责任和业务分工,使岗位之间业务相互制约、信息共享、有机配合。

(三)法律环境及制度建设。从国家法律法规层面来讲,应该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构建适合现阶段国际贸易及贸易融资的法律环境,保证国际贸易发展的合法性、规范性。另外,国家应该着手建立银行业统一的国际贸易融资信息平台,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从银行自身方面,应该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根据国家出台的法律条例制定本单位的业务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业务的合规性。

参考文献

[1]庄艳华.浅议境内商业银行近期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创新与风险[J].经营管理者,2015(08)

贸易产业融合篇10

我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普遍开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和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得到很大发展。据统计,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经稳居世界第三位。据海关总署统计,2001至2006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了179%,2007年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27.2%,进口增长20%,全年实现贸易规模1.7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使得企业对银行融资需求增加,为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仍然较慢,从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银行贷款余额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对应地贸易融资的收入在银行的总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国外的一些银行该项业务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体分析,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

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他们更①本文作者:赵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07级硕士研究生注重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流程设计相对不够科学,手续烦琐,可操作性不强。

2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担保难问题

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

3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行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经营模式,外汇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结算与外汇信贷、外汇信贷与会计独自运行,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4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式简单,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基本仍维持传统融资方式,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而较为复杂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则开展有限。随着银行业务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银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务及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日益显现,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已经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但因对业务理解的差异,在业务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严格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对各项业务相对比较规范、明细的统计资料。

5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

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国内银行融资业务对象集中于优质大中型企业。目前,各大银行对优质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1)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

国际贸易融资的客户评价标准应有别于对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价时更多地根据客户以前在海关、银行、外汇局、工商、税务等办理业务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客户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银行应着手开发建立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建立详尽的业务档案,通过业务了解客户及客户的交易对手,分析其实际履约能力,为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判别标准。不同种类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及该业务所能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质押要求都有区别,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银行应根据不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及对客户的授信标准。

(2)采取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担保方式,丰富业务内涵。

首先,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可由企业联保或提供个人担保,或开展与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有条件提供抵质押的企业,可采取动产等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进口国的国家风险。第三,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第四,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和实质,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

(3)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是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提条件之一。如确定融资条件和标准,建立风险指标监督体系,使用外汇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风险;完善分层授权设置、加强密码管理;严格审查真实贸易背景、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和审批程序处理;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追踪业务状况;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集中商业银行内部有限的信贷业务专家,成立独立的信用审批中心,以评估客户的信用;集中目标结算和贸易融资人才资源,成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部门以专业处理贸易融资业务及其可能形成的业务风险,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4)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首先,应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如L/C、托收、信用证等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如保理、福费廷等新业务在我国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应适当引导客户对贸易融资的产品需求,逐步推出国内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等有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其次,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设计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再次,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亦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定单融资,动产质押开证、进出口保理、全球互联网托收、网上开证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解决客户在不同的贸易环节中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增值服务。

贸易产业融合篇11

1、当前贸易融资发展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

国际方面,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取得重大成果。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21万亿美元,进口额1.95万亿美元。这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道路上新的里程碑,为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在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服务贸易发展势不可挡,近期在台湾炒得沸沸扬扬的阻挠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事件,只是经济车轮前行中的一个“小插曲”。对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为贸易融资业务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国内方面,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面临来自两方面的压力。银行是一个经营资金和风险的行业,抵御风险的终极手段是消耗资本,规避风险的直接目的是创造利润。消耗最少的资本创造最大的利润,这就是商业银行孜孜以求的价值最大化目标。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利润贡献以存贷利差为主,然而这一事实将面临改写。原因如下:

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金融改革的目标和措施,其中最核心的内容为利率市场化,例如放开银行贷款利率的上限与下限,放开存款利率的下限等。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预期平均年收益率高达5%以上,普遍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利率管制一旦放开,金融机构之间存款与贷款的竞争就会加剧,必将导致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对利润贡献的明显下降。

二是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已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巴塞尔协议Ⅲ是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标杆,2008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监管机构认识到,现行的银行资本监管国际规则存在一系列重大缺陷,必须进一步加强监管来增强银行体系的风险承受能力。为此,2010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协议的实施要求商业银行要提高资本充足率,即银行要消耗比以往更多的资本来抵御风险,必然导致银行资本利润率快速下降。

以上两个因素导致银行盈利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银行必须寻求出路,创新转型。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是典型的高资本占用和单一存贷差产品,已不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金融改革方向。

2、贸易融资的比较优势分析

贸易是永恒的,贸易也是庞大的,在我国国际贸易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早在“十二五”规划初期,我国就设定了国内贸易总体规模指标实现翻番的目标,预计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凡有贸易就有贸易融资,贸易融资服务贸易。贸易融资是银行以企业的真实贸易背景为基础,围绕国际国内贸易流程的各个环节而提供的一系列融资。通俗讲,就是银行根据企业的某一笔贸易合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注入银行资金,帮助企业顺利完成交易。贸易融资的品种较多,大体可以分为国际贸易融资和国内贸易融资,国际、国内贸易融资均可以分为买方融资和卖方融资,国内贸易融资还通常依托结算产品划分为票据融资、国内信用证项下融资和国内保理等。

当前,为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国内银行对贸易融资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些银行还成立了专门负责贸易融资的部门,如贸易金融部、供应链金融部等;为鼓励贸易融资业务发展,一些银行还都出台了相关的发展目标和激励机制,如农行设定2014年贸易融资占比不得低于全部短期贷款15%的发展目标,以后逐年递增。下面分别从银行和企业角度,分析贸易融资的比较优势。

2.1、从银行角度看,贸易融资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贸易融资基于自偿性特点,有效降低了融资风险。自偿性即自我清偿、自动清偿。如给卖方的融资,以将来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给买方的融资,以产品加工销售后未来的销售收入为第一还款来源。贸易融资的期限一般与应收账款账期或加工销售周期相匹配,回款即还款,资金使用效率高。而流动资金贷款一般不与具体某一笔合同严格挂钩,且期限相对固定,还款来源游离于银行可控范围之外,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二是贸易融资基于组合性特点,其产品线长,产品带宽,可以提高综合回报。组合性体现了贸易融资仅是银行提供给客户众多产品中的一项,且是最重要的一项。它是银行成功营销企业客户的突破口,企业办理融资后,与这笔融资相关的结算、交易、理财、存款、担保等产品必将随之而来,如同穿起一串漂亮的珍珠。对于银行来说,贸易融资的价值,不仅仅在自身,而在贸易金融的大境界中。反之,流动资金贷款与其他产品的组合性较差,综合收益不高。

三是贸易融资经济资本占用低,是银行资本节约型产品。银监会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贸易融资经济资本明显低于流动资金贷款。举例说明,农业银行同样一笔资本,叙作的贸易融资金额,可以是流动资金贷款的1.7倍。在监管层要求提高资本充足率至15%的情况下,贸易融资节约了资本,实现了资本的效用最大化。

2.2、从企业角度看,贸易融资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融资成本低。外币贸易融资成本高度市场化,以美元融资为例,成本报价采用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加点的方式,年利率为5-6%(具体依融资企业授信、业务品种、期限等情况确定)。国内贸易融资期限一般最长为半年,即以半年期基准利率5.6%浮动,低于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的浮动基准6%。

二是受银行信贷规模控制程度低。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我国的货币政策与国际经济形势密切相连,正如近两年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复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商业银行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途径,信贷规模控制就是措施之一。以农行为例,总行每月月初设定人民币最高放款额度,超过额度的贷款一律不得发放,企业贷款排队等规模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外币贸易融资基本不设额度上限,用款时效性强,随贷随用,审批和发放不存在时间间隔长的问题。另外,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可以通过产品设计绕开规模控制,如从表内融资转为表外融资。

三是准入条件低,担保条件宽松。正因为贸易融资对于银行来说风险低、占用资本少,银行才降低了企业准入和担保条件,归根结底这与贸易融资的自偿性特点有关。银行为企业贷款,有着严谨的信贷标准和流程,对不同客户不同产品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于不能满足流动资金贷款条件的企业可以尝试采用贸易融资来获得资金。

3、企业该如何选择

据金融业专家预测,当前中国银行业的环境下,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正式落地的双重因素夹击下,将极大地压缩传统流动贷金贷款的资本利润率,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化大势所趋。30年前的欧美银行业和15年前的香港、台湾和新加坡银行业曾经走过的流贷贸易融资化之路就是一面镜子,足以为中国银行业贸易融资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2010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和财政部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贸易融资发展的通知》,堪称史无前例,可见在国家政策层面是鼓励贸易融资发展的。作为资金的需求者――企业,是否觉察到了这样的变化?未来将如何选择融资方式?对贸易融资产品了解几何?是否实现了运用?据调查,国内大型进出口企业对贸易融资并不陌生,也切实体会到了贸易融资的诸多好处,甚至有的企业已实现了流动资金贷款的全部贸易融资化,而大多数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内贸企业还停留在那种“只认流动资金贷款”的阶段。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多年交易习惯使然、银行宣传力度不够等。把握经济金融变化的新形势,以变应变,顺势而为是企业的最佳选择。为此,企业应做好以下准备和尝试:

主动获知金融信息。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经济中信息意味着机遇,掌握信息多的人往往占据有利地位。为此,企业需要与银行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机制,要委派专人了解银行产品。近年来银行的创新产品可谓“百花齐放”,融资产品早已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贸易融资可谓另辟蹊径,其具有丰富的产品种类和产品组合,一个贸易环节甚至有4-5种产品,总有一款适合你。

勇于尝试融资产品。贸易融资确实起源于进出口贸易,但如今不仅仅局限于此,实现了国际业务产品国内化,如国际信用证演化出国内信用证、国际保理演化出国内保理、国际订单融资演化出国内订单融资等。这意味着贸易融资的适用范围已扩展到国内贸易,只要是有买卖交易,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可以利用贸易融资获得资金。因此,贸易融资的适用范围大大增加了贸易融资的运用空间,企业需要做的就是要勇于“吃螃蟹”。

诚实提供真实贸易。机遇面前,银行准备的是不断变化的产品,企业需要准备的是贸易背景。2013年12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了《关于完善贸易融资业务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要求银行必须以贸易背景真实性为基础来办理贸易融资,企业不得虚构贸易背景套取银行融资。现今市场上确实存在利用虚假贸易套取银行融资的现象,监管层出台文件是为了有效规范这一融资“新贵”。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校正发展的路径才是正途。

注释:

[1]巴塞尔协议III.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韩国首尔.2010年11月通过。

[2]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国际金融市场中短期资金拆借利率,是大多数浮动利率的基础利率,包括贸易融资。

[3]资本充足率.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各国金融监管当局一般都对商业银行有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4]经济资本.描述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上,一定时间内(如一年),为了弥补银行的非预期损失所需要的资本。

参考文献:

[1]彭兴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金融学原理(第三版).

贸易产业融合篇12

Key Words:trade finance,exports and imports,banks

中图分类号:F8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7-0007-03

当前, 90%以上的全球贸易依赖贸易融资。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贸易受到重大冲击,贸易金融服务停滞不前。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贸易融资流动性缺口已经从2008年初的250亿美元骤增至目前的3000亿美元,直接影响了全球经济复苏。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贸易融资业务大幅萎缩,对外贸进出口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在对山东省17家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贸易融资业务萎缩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贸易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金融危机发生后山东省贸易融资业务的基本情况

(一)从总量看,贸易融资同比大幅萎缩,贸易融资缺口可能继续扩大

数据显示,进出口贸易融资余额在2009年前4个月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截至2009年4月底,山东省金融机构进出口贸易融资余额为36.64亿美元,较年初下降5.3亿美元,降幅达12.8%。贸易融资资金缺口有进一步扩大之势。2009年前4个月,17家被调查银行贸易融资产品总业务量为73.51亿美元,同比减少15.75亿美元,降幅为18%(见表1)。调查发现,金融危机发生后,大宗商品价格跳水、进出口贸易总量下降和客户贸易结算量减少是造成贸易融资规模迅速萎缩的主要原因。同时,2009年上半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明显减弱,企业负债外币化意愿降低也推动了贸易融资规模的萎缩。

(二)从结构看,出口贸易融资规模缩减速度快于进口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前4个月,17家被调查银行出口贸易融资业务量同比下降48%,而进口贸易融资仅同比下降6%。出口贸易融资产品包括出口押汇和打包放款等,主要用于支持境内企业产品出口;进口贸易融资产品包括进口押汇等,主要用于支持境内企业产品进口。当前,出口融资产品缩减速度快于进口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与出口业务相比,进口业务对贸易融资依赖性大,随着进出口规模的萎缩,部分出口业务不再使用贸易融资,转向流动资金贷款,而进口仍需依靠贸易融资支持;二是山东省从事铁矿石、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的企业都是当地支柱企业,这些企业的进口业务较容易得到当地银行的大力扶持。

(三)从币种看,本币贸易融资降幅大于外币业务

数据显示,外币融资产品业务量降幅为13%,而本币降幅则达到49%。2009年上半年,国内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币流动性相对充裕,企业取得本币短期贷款相对容易,短期贷款规模的迅速增长对打包放款等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形成了替代作用。打包放款约占本币贸易融资规模的50%,这类产品规模的下降是本币贸易融资快速萎缩的重要原因。

(四)从投向看,贸易融资产品更加集中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额占比很小

2009年前4个月,山东省各大型银行的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额均不超过其业务量的30%。目前,大部分进出口商尤其是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产品出口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往往因为信用评级、抵押担保等条件限制而与银行贷款无缘。大企业抗风险能力较高,是银行的重点客户,金融危机发生后银行的贸易融资资源更加向大企业集中。个别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资源高度集中于当地大企业。2009年前5个月,山东省某地方性商业银行对当地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余额不到80万美元,仅占该行贸易融资余额的1.78%。

(五)从产品看,银行普遍加大贸易融资产品开发推广力度

金融危机发生后,如何防范信用风险和加快资金周转是企业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各银行纷纷加大了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和推介力度。如某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具有无追索权买断、不占用卖方授信额度的特点,较传统的保理业务有了很大突破,能解决作为卖方的中小企业对买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融资问题。部分银行抓住境外并购热的时机推出了一些新产品,如某银行针对境外上市收购企业,提供内保外贷、外保内贷、外汇理财、专业咨询等专业服务。

二、贸易融资业务萎缩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银行为防范风险而对部分企业提高业务门槛

金融危机发生后,企业收汇风险普遍提高,企业收汇逾期和信用证被外国银行无理拒付的现象明显增多。据某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反映,截至2009年4月上旬,该公司接到客户报损案件47宗,涉及投保金额1300万美元,金额同比增长近两倍。各银行纷纷采取措施加大风险控制力度,部分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门槛提高,而且面临不平等融资价格。部分银行变相提高贸易融资门槛。据某公司反映,银行对当地进口大户的贸易融资利率为年利率3%左右,但对中小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年利率大多超过6%。融资门槛的提高对企业经营造成了较大不利影响。

(二)银行贸易融资收益降低不利于提高银行对贸易融资的重视程度

当前,各家银行将工作重点放在落实刺激经济政策和加大信贷投放上,在本币信贷投放规模出现井喷式增长的同时,贸易融资产品规模明显萎缩。同时,银行外币资金相对充裕使贸易融资产品报价降低,九成以上银行表示贸易融资业务收益同比下降,导致银行对开发推广贸易融资产品积极性不高。例如,某银行对客户发放贸易融资的利率由2008年同期的LIBOR+500BPS左右下降到现在的LIBOR+100BPS左右。

(三)政策性银行对贸易融资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进出口银行在支持大型设备进出口等中长期贸易融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其贸易融资属于自营业务,风险自担,财政不会对相应的风险予以补偿,因此,面对信用风险不断加大的贸易融资,进出口银行比较谨慎。

(四)商业银行与信用保险合作公司在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合作不到位

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帮助企业较好地规避外贸风险,同时办理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容易获得银行的贸易融资支持。当前,被调查银行普遍表示愿意与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以降低贸易融资产品坏账率。部分银行已开始了有益尝试。如某银行与进出口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新型产品,在较少甚至无需占用客户授信额度的情况下,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企业投保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投保率显著上升,但由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实力有限,出口信用保险费率较高,保险覆盖率仍然较低。出口信用保险与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领域的合作亟待加强。

三、促进贸易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贸易金融对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近期,20国集团领导人已经同意在未来两年内提供2500亿美元用于贸易融资,以提振颇显颓势的全球贸易。我们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发展贸易融资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一)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和银行贸易融资产品的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获得担保以取得银行贸易融资支持。对银行推出的针对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产品,政府可以进行财政补贴,以降低中小企业费用负担。由政府主导或推动建设一批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中介机构,解决贸易融资经营的后顾之忧。

(二)建立科学的外贸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努力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

商业银行应探索建立适应外贸企业经营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科学合理地反映涉外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创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授信管理新模式。在进行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外销渠道、经营者素质、结算方式、产品科技含量、市场潜力等方面的审查,对基本面好、有订单、有市场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中小企业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三)顺应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结合企业实际加大贸易融资产品开发力度

贸易产业融合篇13

论文摘要:在简单介绍国际贸易融资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商业银行 国际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传统信贷品种之一,它与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紧密相连。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贷款。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润丰厚,具有综合性效益,是现代银行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增强了在谈判中的优势,使之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上发展国际贸易;同时,它也是国家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是鼓励出口的积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调节进出口结构,而且对一国参与国际经济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在这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国际贸易融资的合理发展运用,将对企业对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普遍开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和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得到很大发展。据统计,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经稳居世界第三位。据海关总署统计,2001至2006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了179%,2007年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27.2%,进口增长20%,全年实现贸易规模1.7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使得企业对银行融资需求增加,为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仍然较慢,从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银行贷款余额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对应地贸易融资的收入在银行的总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国外的一些银行该项业务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体分析,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 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他们更①本文作者:赵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07级硕士研究生注重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流程设计相对不够科学,手续烦琐,可操作性不强。/www.niuniugupiao.com 2 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担保难问题 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 3 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行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经营模式,外汇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结算与外汇信贷、外汇信贷与会计独 自运行,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4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式简单,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基本仍维持传统融资方式,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而较为复杂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则开展有限。随着银行业务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银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务及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日益显现,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已经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但因对业务理解的差异,在业务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严格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对各项业务相对比较规范、明细的统计资料。 5 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 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国内银行融资业务对象集中于优质大中型企业。目前,各大银行对优质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1)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 国际贸易融资的客户评价标准应有别于对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价时更多地根据客户以前在海关、银行、外汇局、工商、税务等办理业务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客户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银行应着手开发建立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建立详尽的业务档案,通过业务了解客户及客户的交易对手,分析其实际履约能力,为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判别标准。不同种类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及该业务所能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质押要求都有区别,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银行应根据不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及对客户的授信标准。 采取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担保方式,丰富业务内涵。 首先,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可由企业联保或提供个人担保,或开展与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有条件提供抵质押的企业,可采取动产等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进口国的国家风险。第三,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第四,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和实质,适时向企业推介 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 (3)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是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提条件之一。如确定融资条件和标准,建立风险指标监督体系,使用外汇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风险;完善分层授权设置、加强密码管理;严格审查真实贸易背景、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和审批程序处理;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追踪业务状况;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集中商业银行内部有限的信贷业务专家,成立独立的信用审批中心,以评估客户的信用;集中目标结算和贸易融资人才资源,成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部门以专业处理贸易融资业务及其可能形成的业务风险,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4)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首先,应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如L/C、托收、信用证等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如保理、福费廷等新业务在我国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应适当引导客户对贸易融资的产品需求,逐步推出国内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等有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其次,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设计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再次,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亦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定单融资,动产质押开证、进出口保理、全球互联网托收、网上开证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解决客户在不同的贸易环节中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增值服务。 (5)依托全方位多系列的产品,培育多元化的贸易融资客户。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群体也随之壮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应再将贸易融资客户的营销范围限制在传统的外贸公司上,而应形成规模不一、性质多样、行业千差万别的进出口企业客户群。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我国企业融资的实际需求打造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产品为支撑、业务为手段的客户营销方式,逐步壮大贸易融资客户群体。如在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的基础上,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出口票据保险项下融资,采取银行与中国信保签订保险单的形式,进一步扩大融资范围,不仅仅限于贸易项下的进出口业务。针对企业进口业务的需求,商业银行可以进口商的货权为质押,与大型的物流公司合作,采取灵活多样的仓单质押的方式,促进企业取得便利的融资,并可广泛用于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进口贸易中。总之,商业银行要始终走在市场前端,研究企业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形成完善的贸易融资产品,为更多的客户打通贸易融资的畅通渠道。 时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而且逐渐侵入实体经济,大批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出现严重困难,商业银行应及时意识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这诸多问题并寻求改进,转危为机,和企业一起,抱紧团,过寒冬,为春天的蓬勃发展积蓄力量。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