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企业发展论文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念的体现,是经营的较大资本、提升企业发展层次和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关键所在,有着极其重要的产业增值功能。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首位,让企业文化这个企业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法宝在企业发展中真正发挥巨大的凝聚人心与激发力量的功用。
企业发展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小微企业发展论文

一、小微企业发展理论综述

(一)近代小微企业理论

近论认为小微企业可以和大中型企业共存。工业革命使得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市场规模增加、大企业大量出现。但是,小微企业并未消亡,而是与大企业共生共存。马歇尔(Marshall)注意到了这一变化并在《经济学原理》中指出,企业具有生命周期,会经历“产生—发展—衰退”的过程。因此,小微企业会成长为大企业,而大企业在衰退消亡后会被新的小微企业所取代。罗宾逊夫人(Robison)在《不竞争经济学》中提出,企业所处的市场既非竞争又非垄断,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不竞争市场。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技术、要素种类、工人素质等因素的不同,即使生产同一种产品和服务,也会在产品的外观、质量、地域性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不竞争的一个表现形式。小微企业可以籍此获得某种程度上的“垄断优势”,与大企业共存和竞争。

(二)现代小微企业发展理论

二战后,小微企业发展迅速,数量不断增加,并且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扩散,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经济学界由此提出了现代小微企业发展理论,认为小微企业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产业组织论、企业集群论、中心论等。产业组织论认为,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差异化。小微企业可以发挥经营机制灵活、转型成本低的优势,通过小规模和多样化的生产模式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高自身市场地位,获得比大企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模式相同或者更大的竞争优势;企业集群论认为,在一定区域内的若干个小微企业可以组成一个相互独立但又联系紧密的企业集群,专司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集群中的每个小微企业都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和资源共享来获得“外部经济性”,从而取得类似于大型企业规模经济的优势;中心论认为,现代经济已经形成了“中心—”形式的企业分布格局。中心是指以大型的跨国公司或者企业集团为代表的核心企业,掌握关键技术并在市场中居于垄断和支配地位。而是指围绕并服务于核心企业的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没有垄断地位,彼此之间处于竞争关系,通过产业链分工与核心企业相联系。

二、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微企业蓬勃发展,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符合小微企业标准的法人企业为1169.87万户,占全部法人企业总数的76.57%;如果将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也纳入统计,则我国共有5606.16万市场主体符合小微企业的标准,占我国全部市场主体的比例达到94%。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在所有制结构、行业分布、区域布局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一)所有制结构多样。

我国的小微企业涵盖多种所有制形式,但分布比例各不相同。小微企业在国有(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三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中占比分别为53.94%、61.38%和80.72%。由此可见,国有(集体)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中的小微企业分布较少,而私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数量较多。小微企业的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原因是,国有(集体)企业主要分布在把握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同时外资企业多为实力较强的跨国公司,因而二者的资产规模大,小微企业数量较少;而私营企业尽管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规模仍然偏小、营业收入低,因而其构成主体以小微企业为主。

(二)行业分布广泛

小微企业在我国的15个行业大类中均有分布,但是数量相差悬殊,呈现出“低端与高端并存”的行业分布特征。大部分小微企业分布在资源消耗大、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中,例如简单加工和商品流通等行业;少部分小微企业分布在科技类以及文化创意类等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新兴行业中。据统计,我国共有786.15万户小微企业分布在工业(制造业)、零售业、批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传统行业中,占全部小微企业数量的67.20%;同时,在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但数量只占小微企业总数的3.1%。

(三)区域布局不均衡

我国不同区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政策、要素禀赋等各不相同,导致小微企业的区域布局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我国东部的11个省市集中了全国60.40%的小微企业;中部地区的小微企业数量占全国的20.35%;而西部12个省市的小微企业数量只有全国小微企业总数的17.23%。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小微企业区域布局的最重要因素。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市场机制健全的东部地区,并且更多地以企业集群的方式聚集分布,发展程度较高,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而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的数量少且分布较为分散,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作用尚有待加强。

三、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的小微企业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包括管理不规范、融资渠道狭窄、经营风险高、人力资本匮乏等,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一)管理不规范

我国的小微企业大多是由个人或家族创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因此,在小微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企业主的主观意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治”往往会取代正式的管理制度。此种管理方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但也会导致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不利于小微企业的长期发展。一方面,小微企业主的素质普遍偏低,欠缺现代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和管理技能,“一言堂”式的管理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缺乏完备的管理体系,财务、人事、行政等规章制度混乱,无法有效地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制约了小微企业的有效发展。

(二)融资渠道狭窄

小微企业经营不规范、欠缺诚信意识、缺乏固定资产作为抵押担保物,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同时,小微企业融资的数量少、期限短,难以给金融机构带来合理的利息收入。因此,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不重视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无法对其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大多数小微企业只能借助民间借贷以及向亲朋好友借款等“非正式”的渠道进行融资。然而,民间金融的利率高而且缺少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导致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大。因此,融资渠道狭窄导致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经营风险高

我国小微企业的规模小、竞争力弱,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表现为平均寿命短以及利润低。一方面,小微企业大多分布在初级加工、简单制造、商贸流通、中低端服务业等高竞争性的领域,行业进入门槛低、同业竞争激烈,导致企业的淘汰率高、生存时间短。据统计,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生存年限仅约4.7年;另一方面,小微企业长期以来忽视研发投入以及品牌建设,而是依赖廉价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进行价格战。因此,小微企业的产品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当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不利变化以及行业出现波动时,容易出现普遍的营收下降以及利润下滑。例如,受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影响,2012年我国有63.2%的小微企业利润与去年相比持平或下降,仅有36.8%利润略有上升。

(四)人力资本匮乏

小微企业缺乏高素质的员工以及合格的高级管理人员,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首先,小微企业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一般,从业人员大多为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初次就业人员等,难以吸引到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普通员工;其次,很多小微企业没有能力和意愿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职业教育,制约了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我国的小微企业大多分布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位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导致企业的发展平台小、发展空间有限,无法吸引到职业经理人等具有现代视野和企业家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

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为了促进和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企业自身以及政府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一方面,小微企业应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提升软实力;同时,积极进行企业转型和升级,增强硬实力;另一方面,政府应完善市场机制以及增加财税和金融的支持力度,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小微企业的优势并不在于资金、技术、人才、规模等方面,而是在于经营机制灵活、转型成本低、市场嗅觉灵敏。因此,小微企业需要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从而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快速的适应市场的变化来占得市场先机。一方面,小微企业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企业主及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素质,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性,从而及时的洞察市场的变化并作出有针对性的部署,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应提升管理水平。小微企业要确立以制度来管人、管事、管企业的原则,建立完备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从而有效的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降低运行成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从长期来看,小微企业应采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入新兴行业以及转变经营方式等措施,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达到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首先,随着国内资源要素价格的上涨,传统的价格战已经难以为继。小微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推进产品升级、加强品牌建设,从而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其次,传统行业的竞争激烈,市场空间小,发展前景有限。因此,具备一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小微企业应适时从传统行业退出,进入到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成长速度快、利润高的新兴行业中,实现新的发展;,小微企业应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通过加入产业集群的形式实现抱团发展,或者通过与大型企业进行分工协作的方式融入到现代产业链中,达到经营方式升级的目的,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市场机制

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都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这说明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内在的合理性,是顺应了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表现。因此,为了保障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着力创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为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消除行业壁垒和行政壁垒,简化审批程序,扩大小微企业的行业准入范围;加强立法和司法,惩罚违约失信行为,创建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出台政策措施来鼓励非公经济的发展,赋予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保障市场机制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加强财税和金融支持

我国政府应积极调整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及金融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助力其发展。首先,在中央财政150亿元小微企业专项发展基金的基础上,我国可以进一步设立信用担保基金以及政府引导基金,用于向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于各类小微企业;其次,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适当提高小微企业的税收起征点、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整治乱收费,从而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我国应大力发展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小微企业,从而增加小微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促进小微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胡巍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企业发展论文:小额贷款企业发展论文

1市场定位创新

小额贷款公司的定义就是姓小额,这个市场定位已由他的名称所决定,凡是违背了这个市场定位,势必会步履艰难。因为市场上的商业银行比比皆是,一个小额贷款公司如同一叶小舟,如何能与商业银行这些航母在市场的海洋中争斗呢?因此,小贷公司在金额市场中只能是“拾遗补缺”他的客户群体,应该锁定在“小微企业”、“小生意人”、“三农”等方面,较大程度地为他们的金融需求服务,这就是小贷公司的使命。因为这些客户群体很难从商业银行中获取金融支持,也就是说这个群体本身就是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遗漏”点,也是小贷公司的市场“契入”点。由此而知,为“小微企业”、“小生意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就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定位。根据这个市场定位,小贷公司一定要比商业银行做出特色来。一是真正帮助“小微企业”“小生意人”“三农”解决融资难问题,改变商业银行繁杂、时间冗长的办事程序,简化手续,简易便利,让客户省心,小贷公司才能逐步拥有固定客户,做大做强。二是手续规范,这里的规范是指我们的借贷行为要有别于民间借贷,让客户认识和体会到小贷公司的借贷行为是公正的,合法合规有据可查的,即充分让客户放心。三是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小贷公司的借贷方式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有别于商业银行,我们应该记住,小贷公司的贷款利率要比商业银行高得多,客户群体之所以愿意到小贷公司融资,一方面是因为商业银行门槛高难进,另一方面是小贷公司在风险抵押、贷款利率上面比较灵活。因此,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盈利而忽视了灵活的企业经营特性。只有保持转换角色的思维方式,多为客户着想、多为客户考虑利益,多为客户提供便利,这样我们的客户群体在与我们的交易时,才能愉悦开心。

2经营方式创新

从2006年国家开始批准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以来,全国迄今已有5000多家了,按照市场规律,每个企业都有有他的生命周期,因为经济也有生命周期。小贷公司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经营方式的创新也尤为重要。我们既不能照搬照套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经营产品,也不能像民间借贷那样没有政策底线。实际上我们是在狭缝中求创新、求发展。如今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已经逐步展开,过去的一些政策壁垒已经逐渐松动。这为小贷公司的经营方式创新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机遇。一方面小贷公司业务可以与典当行业挂钩,典当行业因为它的市场特性在借贷市场中具有独特性。首先借款利率和综合管理费可高达50%多;其次典当行业借贷时按行业特性,借贷人的物品实行了质的转移;第三典当行业借贷期较短。小贷公司可以从两种行业中的差异性入手,开拓新的经营品种。另一方面小贷公司可以与资产租赁行业挂钩。随着工业的竞争白炽化,有些生产企业和商业银行都相应开辟了资产租赁业务。小贷公司可以选择从一些价值不高的工业产品入手,特别是农业机械产品,如果我们小贷公司创新相应的经营品种,既服务了微小企业、三农产业,扩大了客户群体,又开辟了新的盈利渠道。为小微企业增添了市场活力。

3融资渠道创新

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是非公众性的,不吸收存款的放款机构。小贷公司的性质决定了他只能够利用他的资本金对外发放贷款。小贷公司本身又属于轻资产公司,没有固定资产,有的只是有限的货币资产。现实中,轻资产型公司在担保抵押规则里面很难融资。因此小贷公司的对外融资几乎是企业发展的命门。融资渠道的创新对于小额贷款企业尤为重要。目前小贷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利用公司股东的资产到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融资。这种方式有可能给股东带来风险。小贷公司一般属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只需按股本金出资比例承担责任。而用资产抵押融资有关股东会承担额外的风险。二是与典当行业和融资租赁行业合作,利用典当行业质押的物品和融资租赁的设备向商业银行抵押融资。三是与担保公司合作,由担保公司担保为小贷企业在商业银行融资。四是与信托投资公司合作,为小贷公司作信托产品融资。(以上四种融资行为,又局限于小贷公司负债率不得高于70%的政策规定。)五是增资扩股,当小贷公司经营走上正轨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后,择机以每股﹤1元的价格对外增资扩股,这种方式没有政策限制,操作起来不失为较佳之作。

4企业文化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中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创新,那所有的创新都等于零。因为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一切的开始,你做小贷公司就要树立做小贷的理念,做小贷的文化。如果既没有树立做小贷的理念,又没在做小贷的文化,如何创新?如何参与市场竞争?现在只要是做小额贷款公司,从公司管理层到从业人员,大量都是从商业银行流动过来的。我们投资人在招聘人员时只是单方面考虑到人才的“拿来主义”,没有认识到拿来的除了人以外,还有他们的思想、理念、行为,最要命的是“惯性思维”。每个企业都有他的特性。小贷公司不能与商业银行划等号。如果简单地把小贷公司与商业银行等同起来,照搬照套商业银行的文化理念、经营风格、办事程序等,那这个小贷公司就可能向前走不多远了。因此小贷公司文化创新至关重要,当我们的管理层和员工拥有了全新的小贷理念、小贷文化,就会明确小贷的市场定位、小贷的生存法则、小贷的发展目标;就会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展示自我的能力。创造人生价值动力;拥有这种文化理念的团队,我们的小贷公司就会在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结论

小额贷款公司是金融市场的生力军,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把握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节奏,形成小额贷款公司特有的商业创新模式,紧扣融资创新,定位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以及经营创新等诸多环节,小额贷款公司才能越做越强。

作者:戴武山 单位: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华中分公司

企业发展论文:民营船舶修造企业发展论文

1民营船舶修造业现状

在企业管理方面,因企业层次少,可大大减少管理人员数目,从而有利于快速决策,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在定价,客服方面比集体和国有企业灵。同时,职员分配制度的灵活性,一方面使得民营船舶修造业的人员精简,技术人员高薪,而另一方面企业聘用劳动力价格低廉,从而有利于避免人才流失。在造船配套方面,企业呈集群分布,配套企业上百家,动力装置及阀门等船舶修造业有关的部件,企业可以轻松联系到,且即便供应商遍布全国各地,现代物流业的发达使得企业能轻松购到原材料和配件,并且送货上门。相比国有企业严格的采购招标流程,民营企业不用大费周章,只需区区几个人就能订到所需配件,大大减少成本,与企业管理及资金优势相得益彰,实现高效益。

2民营船舶修造企业发展态势

纵观国内,新中国成立以来,船舶修造业从以军队建造为主到军民共同发展,使得中国船舶修造业得到空前发展。尽管我国已是位居世界第三的造船大国,但船舶图纸设计仍长期依靠国外技术人员。同时由于技术的落后,大大延长了造船周期,以平均一艘船落后其他国家10万工时计算,我国船舶修造业总体水平落后10年左右。我国可供研发的资金比例远远少于其他国家。放眼海外,从之前的世界造船业成欧洲日本两级分化格局,到韩国、西欧及中国等国家的崛起成多极化的格局可以看出,世界船舶修造业格局不断变化发展,竞争压力日益增加。韩国正逐步从传统的油轮和集装箱船向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运输船只和石油开发船转型。日本近年来在高附加值船只建造方面相比韩国有所下降,面对韩国强劲的竞争力日本采取了企业重组,最终形成3个左右的大型企业以提高自身竞争力。西欧国家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设计能力上,且其在高级游轮方面占领主导地位,同时西欧国家也把主要目标放在了高附加值的天然气运输船上。由上可知,目前船舶修造企业发展方向在于提高设计制造技术,同时管理技术也要借鉴国外船舶修造企业的经验。以建造常规船只提高造船的产量,以建造天然气运输船和海上石油开发船等特殊船种提高造船水平,同时也要积极发展游轮、客船等船种的修造。

3民营船舶修造企业发展战略

面对民营船舶修造企业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应做好以下几点战略部署:

3.1做好规划,选好滩涂

在船舶产业发展规划中,滩涂的选择举足轻重。因为地势低的滩涂,船台矮,从而影响了造船。沅江白沙洲船舶修造厂因地理位置不佳,接单的加工费比沅江市区低了40-50元/立方米,使造船利润空间十分有限。所以应选择地势较高的滩涂,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3.2整合资源,拉长链条

由于全国造船低端产能过剩,国家将重点扶植高端产能。预计今年底出台的国家船舶制造检验条例将加大整治低质船舶的力度,提高船舶制造质量。因此个体造船厂要走公司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提升造船工业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3.3技术创新,强化管理

以现有的技术领军人才为中心,成立技术研究小组,一方面进行技术研究,另一方面培训技术欠缺人员,不仅着眼于先进技术,也要注重基础性的技术,建成一套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同时在公司内部实行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公司管理好了,技术水平提高了,效益就会大幅增加。

面对如今船舶修造业发展机遇,民营船舶修造业应抓紧机遇,选准发展方向,做好发展战略部署,提高工程质量,使企业迈上新台阶。

作者:戴纪明 单位:舟山长宏国际产业园 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企业发展论文:企业发展人才管理论文

一、重品行,以德为先,考察以德

德与才,主要是德上出问题;廉与勤,主要是廉上出问题;做人与做事,主要是做人上出问题。对于品德不过硬的人才,坚决不用。对于“德”的要求,党员干部首要的是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符合企业管理思想要求。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符合管理思想,即符合中庸厚道、求真务实、创新求变的思想,也就是既要实事求是、中和为用、扎实稳健,又要与时俱进,汲取时代精神,依靠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实现突破,开辟发展新路。随着企业发展,对品德的认识,不应仅仅局限于考察品行,还要与时俱进提高标准,看其有没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有没有为社会、为企业、为他人的奉献意识,具备不具备在关键时刻知难而进、挺身而出的担当意识。同时,以德为先还需要具备以下优良作风: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社会、服务市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作风正派。把倡导和践行良好风气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加大企业报刊等载体的宣传引导力度,把企业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不论是提拔高层管理者,还是发展党员,不仅要求品德好作风良,更要求有着较高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缺一不可。坚持这一标准,才能保障经营管理者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团队品德优良,作风积极上进,在企业需要的时候敢于冲在前头。突出品德、突出责任,在考察干部时按照“德、勤、绩、能、贤”等指标,把“德”放在首要地位,做到以德服人。同时也要重视榜样教育,组织职工观看先进人物事迹影片,外出参观学习,同时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让职工看到谁的责任心强,谁就成长得快。

二、看能力,用其所长,考察以长

企业在招聘人、培育人的过程中必须以“人人都有能力,人人都是人才”为出发点,这是实现人尽其才的前提条件,然而有能力并不代表方方面面都出色、都过硬,关键还在于我们怎么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达到人岗匹配,当今时代,企业离不开专业化,专业化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企业未来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说到底就是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只有适合企业各岗位的人才是好的人才。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不可能是流水线生产下来的同质商品,人才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职工个人素质与经验各有不同,对于技术要求高的岗位,坚持专业对口招聘人才,高起点从著名高校选拔,确保企业专业化发展落到实处。对于其他岗位,坚持用人所长。例如,有的职工虽然学历不高,但善于执行,能够雷厉风行地制止不良现象,就让其参与管理负责复杂的经营业态。对人才的考察,着重于考察其所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他的长处较大化,发挥到;也有利于自觉地把他的不足压缩到最小,从而使亮点更突出、优势更突出、价值更突出,个人得到发展,企业得到利益。

三、比贡献,论功劳,考察以功

能干事,关键还得看是否干成事,不能只看过程,更要看结果,很多企业干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真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眼睛一睁一闭24小时就过去了”,整天忙着那些无关紧要,且不能创造实际价值的表面工作,这种只懂蛮干不会用脑、付出多成效少的人大有人在,最终结果只能是劳而无功,虽然辛辛苦苦干一年,只能两手空空没成果。苦劳不能等同有功劳,我们要摒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观念,莫把苦劳当功劳。很多企业干部只不过是把所谓“苦劳”用来当做掩盖其工作平庸、工作业绩差的挡箭牌。这种把苦劳当功劳的人,不仅浪费企业的时间、物力和财力,而且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效益。既然苦劳不能为企业创造可持续的效益,那么,企业在考察干部、考察人才就不能只看他们的“广告”——苦劳,更要看他们的工作“疗效”——功劳,尤其是在选拔人才方面,更要以能力和实绩来衡量,而不能把苦劳当指标,因为苦劳既不能代表功劳,更不能体现能力。

四、明责任,量指标,强化考核

通过明确责任,量化考核指标,强化绩效考核,把人的劣根性压缩到低限度,不论是激励管理还是约束管理,才能做到对职工本人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公司下属各部门负责人必须与公司签订目标责任书,提高其在工作中的责任意识。责任书的目标要量化,要细化,要可分解,以便为执行与考核提供依据。经营部门负责人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分为经营目标责任和管理责任,管理部门负责人签订管理责任要包括日常工作、传帮带工作、创新工作以及其他工作,同时也要根据新情况、新变化与时俱进,增设新考核项目,以适应工作新要求。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凡是签订责任书或公布年度计划的部门负责人都要定期向公司汇报,对照自己的保障,用数据、用具体工作在职工评议会上“说与做、比比看”,并将职工评议的打分结果与部门干部的绩效考核挂钩,根据考核项目,设置不同分值标准,实行层层逐级考评,对每项打分情况做到人人清楚明白,知道自己哪一项还做得不够。用工作绩效衡量个人收入,起到引导与约束的双向效应,指明员工应当整改的问题,指明努力的方向。同时,绩效考核要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绩突出的干部职工得实惠。年度终了,根据实际业绩,对各部门进行一次性激励。对成绩者在职工总结大会上进行表彰,在企业报上进行先进事迹宣传,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号召其他职工向先进学习。对于执行目标不彻底,或者发生违规现象者,除了及时批评或者处罚,还在季度绩效考核中进行体现,同时取消年度先进评选资格。这些措施,有利于培植起赶学比超、开拓奋进、积极作为的工作氛围。

五、总结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视野下,人才管理应找到相应的立足点和发力点,通过“3+1”的人才管理模式,即以“重品行、看能力、比贡献”的三位一体评比标准,同时,强化以提高责任意识和促进执行落地为目标的绩效考核机制,实现了对选人、用人,人尽其才的目的。“重品行、看能力、比贡献”三位一体的评比标准可分解为“九不用”原则,即:思想品德有问题的干部不能用;不愿承担责任的干部不能用;不懂感恩企业和社会的干部不能用;不求学习提升的干部不能用;不想主动创新的干部不能用;不会带队伍的干部不能用;不懂无私奉献的干部不能用;不让客户满意的干部不能用。人才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最终体现在企业管理成本的下降,效益的持续提高,保障了企业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作者:程亚利 单位:潍坊丰华纺织经贸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发展论文: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信贷论文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经济体制的不同导致融资困难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外国资本主义不同,我国的国民经济掌握在国家和人民手中,国有经济控制着社会经济命脉,社会资源大部门集中于国有经济上。在我国建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小企业都处于一个发展低谷,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家政策的鼓励,共同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此时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此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升,但种种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变得很困难。有一种观点认为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有所歧视,在银行信贷中,首先考虑国有企业,优先配给资金,对中小企业往往忽视,据统计,我国金融机构把80%的资金信贷给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只有20%的资金用于中小企业的信贷,这无疑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2.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差

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往往受企业自身规模的限制,在资产和经营状况上较差,资金的流动率也较低,信誉水平不高,在企业业务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根据市场跟风而动,在企业的具体业务上无法固定,没有明确的产权和责任人导致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不高。即使获得信用贷款,也多为短期小额贷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上还存在着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部融资就是中小企业不断消耗自身的存款来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这种融资方法依托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力量,虽然安全性高,但周转速度不快,是中小企业目前最常用的融资手段;外源性融资就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借贷,这种方法可操作性不是很强,手续繁琐,不能及时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3.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低

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上能力相对来说还是较低的,中小企业在经营时的随意性导致其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有专业财务管理人员长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财务决策和企业发展方向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一切都以眼前的情况为准,缺乏长远战略目光,使得银行无法判断中小企业的预期目标,不能够对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表现出足够的信任。而且中小企业在资产上,固定资产不够明确,在向银行申请信用贷款时,由于没有足够的可抵押物品,即使有,也因为中小企业出于隐瞒财产的目的而不肯表露出来,从而加剧了中小企业借贷困难的局面。

4.中小企业数量大质量差

据统计,我国目前99%的企业均是中小企业,注册的中小企业已有1000多万家,然而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规模和质量上都较差,无法和规模庞大、技术先进,以较少投入获得较大收入的大中型企业相比,而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多给银行的信用贷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满足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同时,还要分出相当大一笔资金去给中小企业借贷。银行借贷给中小企业的资金是基于我国银行的存款数额和国家计划的,受限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规模,银行的资金量势必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只能针对那些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进行借贷,那些规模和经营状况较差的中小企业只能在缓慢中发展,资金链短缺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1.银行信贷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的需求

中小企业往往起步维艰,在创立初始就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虽然初期依靠内源融资可以暂时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但是不利于企业再生产的扩大,因为内源融资依靠的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实力,所以外源性融资便成为了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支撑点。在外源融资上,银行以其独特的地位和放贷金额的庞大性可以有效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保障中小企业的资金链的稳定性。虽然银行对中小企业申请信贷的限制很多,但近年来各大银行已经开始注意到中小企业小额信贷对银行带来的利益,已在中小企业信贷问题上做出了很多改善。

2.银行放宽对中小企业的限制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政府和银行都开始注意到中小企业获得信贷难的问题,并做出了相应的改善。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上,银行目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积极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业务,银行在担保上与担保公司实行比例共摊,共同承担中小企业的担保信贷业务;其次国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有利于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时因为自身规模不够,企业固定资产不足,而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顺利拿到信贷,从而获得资金支持,实现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银行还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银行搜集整理中小企业的运营情况从而制定出相应信用等级,按信用等级高低来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对于那些信用等级低的中小企业可以不予贷款。

3.中小企业的自我完善

银行信贷体系可以起到督促中小企业自我完善的作用,具体来讲就是不能单纯依靠银行信贷,要实现资金来源多极化,自我谋生路;此外还要注重财务人才的培养,好的财务人才可以促使中小企业建立起良好的财务管理体制,提升中小企业良好的财务运营,实现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促进中小企业长足发展的目的。

三、结语

银行信贷起到对社会资金的调配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信贷,受限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和经营状况,银行信贷体制的完善可以有效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从而扩大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

作者:应佩佩 单位:安徽祥源安全环境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企业发展论文:企业发展中设计策略论文

一、华为在不同阶段的设计战略

从华为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占领农村市场、拓展全国市场、进军国际市场三个阶段。华为从一个小企业发展为国内通讯设备行业的龙头地位,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与其每个阶段做出的正确的设计策略是密不可分的。

(一)占领农村市场(1988——1995)

1.从跟随向转变华为起家之时

是为香港生产的交换机做,在大陆销售,继而步入了通信行业。因为香港产的交换价物美价廉,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销售,导致竞争加剧。因此,华为意识到除非拥有专属自己的强大的核心技术,否则便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命运。于是采取集中化的自主开发战略,在万门程控交换机的研制开发上,投入了企业全部资金。这一战略无疑是成功的,华为在该领域突破国外技术的垄断,为企业发展储备了足够的资金。

2.率先进入市场战略

1993年之前,国外设备占据着国内高端主流市场由,因此国内厂商都集中在低端市场。华为为了避开跨国公司的竞争,抢占当时国内市场,战略上采取以农村为切入点,集中在县、乡镇的低端市场,采用产品数量扩大化,迅速抢占市场。

(二)拓展全国市场(1996——2001)

这一阶段,国内电信设备市场整体发展速度缓慢,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如果固守传统程控交换机领域,便失去竞争优势,于是这一阶段,华为进行了新的设计战略的转变。

1.技术应用战略技术研发是这个阶段的重中之重,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投入到研发上,研发投资金额居全国之首。国内国外双管齐下,在此期间成立多个研发中心。大量投资研发技术是华为变强大的驱动因素。

2.产品多样化战略有了技术研发作为基石,华为又展开产品多样化的发展,促使产品从单一集中化向横向一体化发展。在移动、网络、电信增值业务等领域华为都有所涉及。

3“.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转化华为的发展日渐壮大,农村市场的空间满足不了它继续向前的需求,于是把目光投向中国主要的城市市场,实战略上实施农村包围城市,以城市市场为重点,成功拓展了国内市场。

(三)进军国际市场(2001——)

拓展国内市场阶段之后,华为在国内同行中经验丰富。但华为的追求不止于此,准备进军国际市场,于是实施国际化路线,开始了开拓国际市场的征程。

1.地域扩散的国际化战略华为由原来单一的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进军,实施国际化战略,凭借低成本优势,以第三世界国家市场为切入点,再一步步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华为渐进式国际化战略,成长期开始到成熟期,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进入香港领域、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拓展其他地区、进军发达国家市场。

2.跨国战略华为在不同国家成立研究所,实施跨国开发战略,并与其他跨国企业合作建立合资公司,华为在在人才战略上成立海外区域培训中心,结合本地情况,促进科研、销售、和人才的本地化发展。

3.可持续发展战略华为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消灭数字鸿沟、提供网络稳定安全运行的保障、促进绿色环保、实现共同发展。

4.终端战略市场开始变化,终端为王的特征日益显现,华为也开始放眼终端市场。2003年华为为发展手机、移动宽带终端和家庭终端等产品成立手机事业部,逐渐向大众市场靠拢。

5.数字化时代的服务设计战展望未来,注重客户体验,提供客户服务将取代传统的销售模式。这个服务是大服务的概念,为客户提供信息化顶层架构设计,涵盖了咨询、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放眼期。

二、结语

华为作为本土化新企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崛起,与其能够掌控市场发展趋势,根据发展阶段转变策略,在每个特定时期实行独特的战略是分不开的。本文通过对华为公司在产品设计战略演变过程中的分析,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可以归纳出一些有借鉴意义的设计战略:

1.坚持聚焦战略,将公司资源集中在核心技术上,重点突破,在核心技术经验丰富的基础上发展相关产品。

2.技术经验丰富是企业强大的武器。华为大量投资在科研开发上,以经验丰富的技术打造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3.企业文化是企业向前的驱动力。华为在其核心价值观之上形成的企业文化,合成一股凝聚力,成为公司发展的强大动力。

4.全球本地化经营。全球范围内进行本地化的运作和经营,发展当地人才和合作伙伴,为当地客户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5.紧跟时代潮流,看到行业趋势,积极变革和创新,将企业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李晓琦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企业发展论文:企业发展企业文化论文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

1.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与信念。这种价值与信念,一旦被员工接受,员工就会产生一种归属感,把自己视为企业的一员,信赖企业,把企业作为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抱负的舞台,从而积极参与企业的各项活动,完成自己分担的任务,为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而努力,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客观地说,企业可持续发展既需要物质要素,也需要文化这个纽带。一个企业如果缺少了文化纽带,就不可能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企业文化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源泉和智慧之源。因为文化既反映了企业素质和企业发展层次,也反映了企业发展的内部动力状况。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惨败之后,在短短不到三十年时间内经济崛起的秘密,就是依靠他们的“社风”、“社训”等企业文化的驱动。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具有凝聚作用和动力激发作用。有人曾经打过这样的比喻:企业员工有如企业的一个个“岛屿”,而企业文化就像“水”一样,把这些一个个“岛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协调一致、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系统。企业文化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企业文化会使企业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渗透与内化于员工内心,形成统一的企业意志。

2.且这种意志会作为群体文化心理“积淀”下来,传承下去,对企业发挥长久的心理效应。当初“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也就是在企业中注重渗透中国儒家重家族、重群体、重社会、重国家和轻个人的伦理观念与勤劳敬业的道德规范。可见,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发展的最有力的驱动器,它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也是一种“文化力”的情感力量。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增加智力资本。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加企业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渠道。企业文化建设好的企业,不仅对内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对外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就企业人才建设而言,企业文化既可以留住人才、培育人才,也可以更好地吸引人才,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人才缺乏和流动频繁问题。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的品牌塑造。事实上国外一些有成就的企业老板,都是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品牌塑造的重要手段的,深圳的三九集团、四川的长虹集团、河南的亚细亚商场、广东的健力宝集团以及荆沙市的活力28集团等企业,也都善用企业文化塑企业形象。显然,企业文化也是提高企业外部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此外,企业文化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决策水平。一般来说,企业的决策都是建立在企业的价值理念基础之上的。所以企业的价值理念的建立与弘扬对于企业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企业思维的导向,它决定企业的决策方向。因为企业文化所内涵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的体现,当然也影响了企业决策模式的形成。

二、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层次的核心要素

企业文化的力量是通过人的行为来体现的。而这种“人的行为”并非个体人的行为,而是一种集体力量。有关研究表明,企业是其全部员工构成的一个整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目标而组成的团队。企业文化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激发团队力量。所以从这一点看,企业文化有着提升企业层次的整体功能。所以,可以这样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较大资本或企业重要的战略财富,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挖掘不尽的富矿。有人这样说过,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愚蠢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这一说法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竞争。纵观发展得比较好的企业,都是不遗余力地抓文化建设的企业。以浙江为例,德力西集团坚持“以德服人、力创未来”;正泰集团“以人为本,文明塑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并把“创新意识、团队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红蜻蜓集团倡导“平常心态、了解自我、文化亲和、自然发展”;神力集团推进“人才为本、科技兴业、诚信服务、报效社会”的企业文化建设。约翰·科特研究指出,企业文化对企业不只是具有动力激发作用,更有长期经营业绩的作用。温州的许多企业的老板就有这样的共识:要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就必须依靠独特的企业文化作支撑。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企业要发展必须实现经济组织与文化组织的统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价值观念所在,也是广大员工认同的道德规范所在和员工利益的希望所在。所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输入不竭的发展动力,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实现人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统一。从管理科学的理论来说,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种高级的管理手段与方式。考察一下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着力进行企业文化治理,着力于让合资企业员工按照母公司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和规范行事。从另一个角度说,企业文化建设也有利于改善企业形象,塑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对外影响力。困难企业之所以困难,资金、市场、人才都可能是影响因素,但最关键的问题可能还是观念落后、文化贫乏所致。企业现存的较大弊病是看有形的太多,看无形的太少。企业的成功首先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在于无形的东西。这无形的东西就是文化。困难企业要想走出困境,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走出文化低谷。为此,企业发展不能只是埋头抓生产,埋头抓经营,还必须埋头抓文化。

三、结语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念的体现,是经营的较大资本、提升企业发展层次和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关键所在,有着极其重要的产业增值功能。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首位,让企业文化这个企业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法宝在企业发展中真正发挥巨大的凝聚人心与激发力量的功用。

作者:张树俊 单位:中共泰州市委党校

企业发展论文:企业发展管理营销策略论文

一、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不完善的资本结构。不完善的资本结构对企业造成的主要影响是使企业背负巨大的财务压力,偿付能力较低,从而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经济风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自身资金积累,部分资金来自于银行等信贷机构。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资本结构不完善,使其负债率较高。一旦销售策略出现问题导致产品滞销时,资金周转就会出现问题,影响企业发展。

2.投资缺乏科学性。企业为了获得流动资金而争取外资加入,但很多企业对外资过于乐观,未考虑其存在的风险,很容易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内部资产投资决策同样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企业对其可行性分析不周全,无法获得的正确的信息,出现错误投资,从而带来经济风险。

3.不合理的资金回收策略。不合理的资金回收主要体现为企业为了扩大产品销量而采取的错误的营销战略,此时企业往往盲目的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允许客户赊销产品。但最终导致企业呆账、坏账过多,不但没有提高企业利润,反而使企业投资成本无法收回。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由于急于获取利润而忽视了对经销商的信用度和发展前景的衡量,很多经销商在经营过程中倒闭导致企业无法收回成本。这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破坏了企业的正常运营模式。

二、符合市场发展的企业营销策略

1.快速降价式营销策略。价格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其又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企业出现供大于求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策略防止产品积压。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企业要难免处于产品滞销的危机之中。此时,只有及时降价以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才能短期内为企业收回成本,防止损失过大。符合市场规律的薄利多销模式是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策略之一,通过降低产品的毛利率,可促进资金回收率,增加产品销售量,从而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动,保障企业具有足够的资金维持其发展。但对于这种营销模式,企业要注意拿捏,以免过度降价导致的不良发展。快速降价营销模式要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并且只能作为一种短期的销售模式。企业应尽快提高产品质量,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

2.以利润为中心的营销策略。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利润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行和发展所追求的根本目标。这要求企业决策者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并将利润的获得作为企业营销战略和基本经营理念。以利润为中心的营销模式,不仅仅是依靠产品销售量的增加,而更应该通过谋求产品结构的某种组合获得较大化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比,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基于此,企业发展应以提高市场份额、提高客户满意率和获取率为核心,采取合理的营销策略来实现利润较大化。

3.节约式营销策略。节约式营销策略主要应用于企业出现内部危机或者外界环境发展巨大变化时。如经济危机时代,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下降,产品供应出现过剩,社会事业问题严重,处于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同样面临裁员问题。此时,企业市场需求总量处于萎缩状态,这要求其采取收缩市场战线的策略。多数企业在面临巨大经济危机式会采取该策略,要求不能盈利的市场战线下线,关闭盈利较少的分公司,并且要对企业营销结构进行重新调整。从管理角度分析,企业管理人员应分析市场所处位置的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对其进行重新排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企业利润的正增长。尤其是对于发展状况较差的地区,管理人员应具有长远的眼光,不断通过发现潜在的客户以维持其发展。这种细致的分析模式可获取商的同意,并帮助其整理相关地区资源,促进销售资源集中。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此方法可降低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运营成本,实现有效的经营模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4.渠道创新式营销策略。渠道创新是企业发展策略的体现,是企业管理者睿智的表现。营销渠道创新模式即为市场占领模式或市场覆盖模式,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正确营销决策。企业常常因为订单下降、呆账和坏账过多、产品利润降低而导致销售渠道受阻。在这种环境下,渠道创新就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要实现企业营销渠道创新,首先要明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市场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客户需求也随之改变,营销渠道的变化要能够满足市场变化,进行正确的渠道管理和控制。市场宏观环境对营销渠道具有直接影响,从而导致客户群、经销商的需求发生变化,而企业则需要改变自身的发展策略。营销渠道创新包括渠道观念和模式的更新,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营销模式应进行适当的改革,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热潮。为满足客户需求,企业需要做出市场调整,以面对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使企业能够获得长久发展的机会。四、结语总之,财务部门与市场营销部门同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二者之间不可分割。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资本的浪费和产品滞销都将影响企业的发展。而合理的财务管理以市场发展为前提,致力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依据市场发展规律制定企业合理的营销策略,避免坏账和营销滞留。只有合理的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与营销策略的关系,才能确保企业持久的良性发展。

作者:叶生英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企业发展论文:石油企业发展管理创新论文

1石油企业管理创新途径

(1)管理理念

我国的各种企业则长期处于国家的计划经济中,并或多或少的处于一定的垄断地位,从而使得一些大型石油企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当将其处于市场经济的体制中时,其已失去了竞争意识。因此只有正确树立适应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管理理念,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才能更好的应对世界经济的变化,达到将前卫的管理理念同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独特创新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而具有竞争力的管理理念则是在人才方面的发掘。

(2)技术改革创新

技术改革创新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生命动力及源泉,其不仅包括技术问题,同时也是管理问题。在产品研究开发及到市场推广的整个过程中,无时无刻不蕴含着管理理念。作为一个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只有在技术上不断的革新,才能促进石油企业跟大经济化,进而对管理模式及方法上的创新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管理制度

自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后,石油企业则分为两个主要的部门,一部分为股份分公司,其他部分则只保留原有的名称,成为为存续公司。这样一个整体企业虽被分成多个,在经济,行政上等相对独立,但在其他方面仍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使石油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作为真正的独立经济主体开展经营活动。

(4)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对一个企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企业要想强大,其品质的人力资本将是其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石油企业必须改革过去的以财务管理作为企业重心的体系,将人力方面的素质专业培养放在首位,将其转变为以人为本的体制,只有在人力资本上下足功夫,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发挥积极性,提高其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国际中突显出来。因此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方面的创新活动迫在眉睫。

(5)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状态的重要决定因素,虽然石油企业管理的主角是人,但是只有将人置于一个优良企业文化的熏陶与培养下,人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服务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力量,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时代观念,传递企业比较先进的精神,凝聚着企业员工的团体意识,像外展示着企业的形象。所以,加大投入石油企业文化,是保持企业创新源泉的保障。

2结语

认识到我国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才能顺应社会的需要,对石油企业管理进行一定的创新,有针对性地对石油企业的不足及问题提出战略性的建议,挖掘新的管理创新措施,使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周跃单位:中国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

企业发展论文:企业发展经济管理论文

一、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可以说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一种和谐促进的关系,高效合理的经济管理有助于促进企业发展,二者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即:保障企业生存和促进企业健康、长期发展,然而企业要想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基础条件,因此经济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整体的发展状况良好,但是在经济管理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有的企业管理者缺乏经济管理意识,或者是在经营过程中过分的注重拓展业务,忽视了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使得片面的认为经济管理工作只是做好账务处理就行了,这就很容易导致企业陷入困境,例如企业陷入融资困难、账目混乱、收入与支出不明晰等,因此可以看出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的宏观与微观的经济活动有着促进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今天,经济管理即对市场经济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对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怎样利用有限的资金进行风险投资、更好的制定经济管理制度,怎样增加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投入,怎样严格的控制和监督企业的经济管理行为是企业值得考虑的问题。

(二)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企业发展

在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的经营者很难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原因之一是他们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业务的拓展和管理企业员工上,同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经济管理的效果改变不了企业的经营状况。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利润的增长、成本的增加,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出现一些管理上的矛盾,例如岗位责任不明晰、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因此为了达到企业经济运作的井然有序、有章可循的目的,企业就需要进行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经济管理活动,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确定合理的经济战略目标,例如企业要进一步完善财务体制,引进一些现代化的财务软件,这样财务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软件高效的完成报表的编制工作,并将其以图表的形式直观的表现出来,上面的例子只是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一个简单的层面,总的来说经济管理是以企业发展为最终目标的。

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建议

经济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提升经济管理水平是企业值得考虑的问题之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正确的经济管理理念

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企业经营者的管理理念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企业的经营者树立的经济管理理念必须与企业的经济战略目标相一致,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处于一个很高的层次,同时也要对经济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盲目效仿。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要注重对经济管理活动的拓宽,针对企业发展现状进行风险的预测和规避,不断探索新型的经济管理方法,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具体实施是依靠人来完成的,因此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好坏,企业要通过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提升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打造出一支综合素质高的经济管理队伍。

(三)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

经济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求企业在相关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系,使得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环境下进行,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在健全经济管理制度的时候,要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和阶段相结合,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要保障经济管理制度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企业也要通过建立奖罚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来提高经济管理制度的效率,对于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表现的员工予以奖励,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经济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样企业发展的好也会提升经济管理的水平。因此,企业的经营者要高度重视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只有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才能使二者相互促进,企业才能得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作者:燕丽华单位: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发展论文:企业发展下r的中小企业论文

1北京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1.1优势分析。①多项惠利政策出台。“十二五”时期,北京市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支持,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北京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在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②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了市级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惠及近12000多家中小企业和农户,财政资金也逐步扩大。新三板试点优先股将为挂牌企业提供又一融资方式。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在财政上提供帮助,推动银行、信用担保社、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使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覆盖全市。另一方面,积极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同时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票据、信托。③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北京市包括16个区县均已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认定了100多家中小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技术研发中心达到100多家,较大程度上支持着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包括北京市中小企业网在内的多个门户网站,形成了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网络。此外,专业化的培训队伍和顾问团队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

1.2劣势分析。①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较低。目前北京地区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从企业管理者到一般员工,大多缺乏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有报告显示,目前中小企业中员工的学历大多是初中及其以下,其次是中专、大专学历。大学本科毕业的少之又少,高层管理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更是寥寥无几。②缺乏现代营销理念。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经营的出发点都是以推销产品为主要目标,这种以产品为导向的经营指导思想,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弱。③资本结构单一。大部分企业走的是一条自我积累的发展道路,很少有负债经营,基本上是利用企业自身利润实现滚动发展。融资难也进一步加剧了资本结构的单一,限制了中小企业的成长。④融资难。现行的金融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各银行重点为大中型企业服务,再加上抵押物不足、信用差,信息缺失等问题,很多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目前中国有约5000万家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尚未解决。中小企业仍主要属于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但发展迅速的企业资金需求量远远超过了信用社发放贷款的能力。而其他融资渠道少、成本高、难度大。某些企业试图通过“民间贷款”来解决资金周转问题,但效果甚微。⑤技术创新能力差。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10%,再加上人才的严重流失,企业自主研发创新问题日益严重。

1.3外部机会。①技术变革和新兴产业兴起。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技术等的发展,推动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形成新的产业分工格局,为提升产业分工地位创造了契机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②首都优势。“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北京进入向世界城市迈进的新阶段,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推进,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进入建设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国家给北京每年近10亿元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此外,2008奥运会,2013年园博会,2014年APEC峰会的举办将给北京市中小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③产业融合和结构调整的优势明显。包括运输邮电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新型服务性行业发展速度飞快。第二产业中的高新技术行业仍保持上升势头。此外,工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相结合,新工艺、高技术、高质量产品不断涌现,为中小企业技术优化、提升产品等级、开拓市场提供了契机。

1.4外部威胁。①城市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下,北京在城市空间、能源平衡和环境方面的压力日益加大,工厂产生的排放物严重污染了环境,许多中小企也被迫远离市中心,搬到工业区。②企业经营成本持续升高。随着北京地区的物价上涨,中小企业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水电费成本、土地使用成本、厂房建设成本、员工管理成本等居高不下,中小企业的固定成本已经成为他们在获取利润方面较大的绊脚石。③国内其他各省市竞争日益激烈。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国各地区、各园区之间对高端要素、产业、服务资源的争夺变得更加剧烈,给在北京地区创业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2北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1加大税收调控力度。根据北京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利用社会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进行专项资金补偿,并支持其发展和经营结构调整。随着国家正在推进的财税体制改革,适当扩大“营改增”试点,通过建立合理公正税收体制,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有数据显示,约1000万户中小企业已经从各种税收优惠中受益。

2.2完善和落实政策法规。《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已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各级中小企业工作主管部门应对中小企业工作进行综合协调、督促、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指导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参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财政、工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税务等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制定并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案,并对其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2.3创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新模式。现行的信用评估系统主要从财务报表、资产抵押和担保信息等方面来评价企业信用,而有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信用积累和抵押、担保资源严重不足,难以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贷款水平;新模式则是从企业日常经营的明细数据中分析并计算信用,包括生产、销售中产生的全部信息,并创建出一个高效、低成本的信用评价模式,通过计算机核算客观反映企业的信用额度,为银行发放无抵押的“高信用贷款”提供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无形之间降低了企业融资的门槛,有利于他们进行融资。

2.4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首先,强化公司老板的个人管理思想。老板是企业的领头羊,地位举足轻重,他们要做到真正关心员工,时刻为员工谋福利,并通过实际行动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关怀,从而降低职员流动性。其次,老板应有明确的目标与规划,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主要目标,不能一味追求暴利。最重要的是,注重人才管理,通过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和公正的工作绩效评估体系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提高其工作热情,为公司创造较大价值。

2.5识咨询服务。此外,政府应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通过行业协会、商会的电子报刊,和每月定期举办的“管理沙龙”,以及和其它社会机构合办的培训班等,向广大中小企业传递近期的管理信息,传授专业知识,提高人才专业技能。

作者:白蒙蒙康雅淑郭兰英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企业发展论文: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研究论文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及存在的问题

影响中小企业的环境因素有:宏观方面因素: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国家税费负担重、政策扶持较少、融资渠道不畅、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中观方面因素:交易缺乏诚信、同行间的恶性竞争、社会信誉等;微观方面因素:资金短缺、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松散或多为家族式管理等。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复杂特点分析

(一)宏观环境的复杂性特点宏观环境包括政策、法律、金融、国际市场、社会服务体系、监管和信息等方面。其复杂性特点有:

1.动态性: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政府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发展;

2.多样性:融资渠道的多途径,社会服务体系的多方位,监管手段的多变性;

3.混沌性:经济形势、国际国内产品市场与金融体系的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

4.不完备性:政策法规和监管不完备,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完备,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和流动不够通畅。

(二)中观环境的复杂性特点中观环境包括供应商、客户、现有竞争者、替代产品、潜在竞争者等。其复杂性特点有:

1.多样性: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增多,供应商数量及政策的不断变化,现有竞争者技术或商业战略的多样性等。

2.不确定性:潜在竞争者和替代产品的出现充满了不确定性。

3.信息不对称性:中小企业在和供应商、客户进行商品交易时,在和各种竞争者进行竞争时,各方获得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4.对初值的敏感性:某些不经意的、微小的变化可能导致商业机会、形势、利弊、成效等的巨大变化。

5.不可分离性:企业的发展和的客户关系、场地供给、人员素质、原料供应、产业配套、社会风气等中观环境具有不可分离性。

(三)微观环境的复杂性特点微观环境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场地和设备等。其复杂性特点有:

1.多样性:企业面对不同的人才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资金来源渠道的多途径等。

2.不连续性:企业项目的获得、资金的来源、利润的增长、技术的进步、人才的流动,管理的变革等都可能具有不连续性。

3.非线性:中小企业系统内的非线性作用导致企业发生的各种涨落,涌现和突变等;

4.聚集性:员工的聚集、思想的聚集、产业链产品的聚集、信息的聚集等;5.适应性: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对竞争环境的适应性、对政策变化的适应性;员工对企业环境条件、技术进步、企业文化的适应性等。

三、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复杂系统模型的构建

各种环境的复杂性使中小企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涌现出多样性、动态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

(一)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系统是一个包含多个行为主体(中小企业、政府、服务中介、金融机构、供应商、顾客、竞争者等)具有层次结构的系统;

(二)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中小企业与宏观、中观和微观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三)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系统是一个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复杂动态系统,涉及到各种主体、各种结构以及中小企业与各种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其发展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的涌现、突变、涨落等现象。四、优化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模型由上述分析可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多层次多目标的复杂系统,对于复杂系统问题,应该用复杂性方法去解决。本文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工具,从实现复杂系统多目标为出发点,从主体-空间-时间三个维度探讨如何优化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并实现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多目标功能。提出基于主体(Agent)-时间(Time)-空间(Space)的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三维结构模型(简称ATS模型)。其中主体为政府、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供应商、顾客、竞争者和服务中介;时间主要考虑如何从计划到组织、协调、控制等过程;空间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来考虑。

作者:肖冰陈潮填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企业发展论文:企业发展因素影响下的成本会计论文

一、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信息经济对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首先,成本会计工作方式的电算化需求。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成本会计的工作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发展,企业的物流成本、信誉成本管理等日渐重要,这就要求企业成本会计能够利用新手段,对现代企业的各类会计信息展开、及时、、高效的集成。其次,成本会计核算统一化。随着现代企业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运行各环节成本核算的统一化要求越来越高,从采购、生产到管理和销售,应尽量减少核算中各环节的摩擦。再有,成本会计核算的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内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和理念不断受到国际方法的冲击,因地制宜,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去伪存真才能够走的对,走得远。

(二)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给成本会计带来的影响首先,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提高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有效哲学,是加强现代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成本会计要在企业生产的各环节中实现成本控制,而非传统的流水账报表。其次,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传统企业成本会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企业整体投入与产出的记录与核算上,对企业成本控制的未来时态并未有机参与。然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保持长远竞争优势,就必须做好长远成本控制工作,成本会计就必须在现有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企业成本控制的预测研究,只有持续改进,不断探讨,才能寻找到企业长远、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二、企业成本会计未来发展的对策探讨

(一)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思想传统上,企业在衡量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一直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直观成本的升降上,在企业成本控制的具体实践中,往往把短期内成本的减少、换取竞争能力作为工作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企业未来增效的衡量,在很大程度对企业的技术更新与产品换代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不能仅注重成本竞争,更要考虑到科技的竞争,成本会计在未来工作开展时须注意到这一点。此外,企业成本会计还需加强成本回避认知,从传统上片段化成本控制,转化为企业生产全周期的成本控制,特别是加强事前成本控制,未雨绸缪,提前回避不需要的成本支出。

(二)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共进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拥有了崭新、高效、系统化的管理手段。在企业成本会计领域,加强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方式已成为时代的需求,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利用电子计算机,一方面可极大的提升信息处理和反馈速度,提高企业日常业务处理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电子计算机还能够及时、有效的对企业运营发展的各项成本实施的分析和考核,有效的作用于企业成本的核算、预测与决策,是企业成本会计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上发挥作用。

(三)培养高级复合型成本会计人才,提升会计业务水平人才是行业之本,是发展创新的起点。如今,企业对成本会计的要求已经不同往日,一方面,现代成本会计职能早已不是原始的加减乘除,随着企业经济环境的日新月异,成本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职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次,在加强会计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对会计相关的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交叉性学习,以把握住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脉搏所在。再有,提高文化水平,最快的速度掌握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提高现代会计的业务操作水平。此外,还应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营造良好执业环境,提升成本会计人员的思想水平。一方面,应学习新的经济法律和行业规范,依法进行业务操作,严肃从业团体财经纪律。其次,由于现代会计人员工作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转变,直接参与到企业的财经核算、控制、管理等方面。所以,在成本会计岗位的考试中、企业录用过程中,均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修养教育和考察,使其秉公办事,具备应有的健康的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的精神。(四)加强国内外经验研究,传承创新结合博采众长我国企业成本会计领域起步较晚,然国外不少发达国家的成本会计却源远流长,极富活力,特别是随着电子计算机、适时制、限制理论、运筹学、战略管理、基准管理、行为科学和系统工程等各种科学理论与技术被广泛应用并日显成效的今天,学习西方先进企业成本控制经验,吸收有益部分为我所用,进而形成新型的管理与经营并重的成本会计行业规范意义重大。因此,在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具体国情,认真研究不同企业的实际环境,能直接应用的就直接引进,能够改革、改造后应用的需深入研究创新。

三、结语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交叉化等时代因子不断崛起,现代成本会计作为企业发展重要血脉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已成为企业能否驾驭时代经济生活的重要因素。文章从信息经济与成本会计发展、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会计发展等方面对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思想;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共进;培养高级复合型成本会计人才,提升会计业务水平;加强国内外经验研究,传承创新结合博采众长等几个方面对国内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当然,要达成企业成本会计良好发展的目标,除了文章中强调的各方面条件外,更需要我们的成本会计从业人员自我学习与创新,不懈努力,提高自我的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为我国企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增砖添瓦。

作者:杨亚端单位: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发展论文:企业发展中的财务分析论文

1企业财务分析的含义

财务分析是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基于企业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多个角度,以会计数据和资料为研究依据,为外部投资者和内部信息使用者等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财务工具。

2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

2.1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财务分析通过一定的会计数据支撑,将会计报表转化为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有用的财务信息,使企业管理者借助财务数据了解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制定未来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使外部利益相关者更便捷、及时的掌握企业的内部发展状况,做出正确的投资或贷款决策。

2.2财务分析是企业价值分析的有效工具财务分析为企业提供了会计数据,企业管理者根据这些会计数据作出分析和定位,确立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位,了解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发展水平和在市场中的发展状况,合理确立企业的价值,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有效定位。

2.3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正常运行提供参考财务分析考虑了企业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出具财务分析报告,这种财务指标能够为企业的运行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同时,如果企业的运行状况不佳,管理者可以从财务分析数据中发现问题,合理分析企业存在的发展风险,为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意见。

2.4财务分析能够反映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预测未来发展方向企业财务分析提供了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成长能力、财务综合状况等指标,涵盖了企业发展过程的各种数据,使企业管理者比较和直观的了解企业目前的营运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偿债能力状况、成长状况等,基于这些数据资料,管理者可以对企业的综合状况进行考量定位,给予客观的评价,并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有效预知。

3新时期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企业的非财务指标不完善,对非财务性指标重视度不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单纯的财务指标已经不能的揭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适时弥补非财务指标,具体包括:

①产品市场占有率:随着企业由萌芽期进入成长期、成熟期,企业规模向着日渐扩大的方向发展,产品生产线也必将拓展,但是企业目前并没有衡量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指标,企业的市场发展缺乏有效数据的支撑和指引,企业拓展生产线将会是盲目的发展,可能会引起无序的经营状态。

②产品质量指标:一方面,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不了解产品的生产标准造成盲目生产;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完成投放市场之后,没有考虑到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愿望;再者,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要承担退货的风险,并向消费者补偿损失,企业目前缺乏相应的退货率及投诉率指标。

③产品适销率:企业生产的产品要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诉求才能使产品畅销,由于缺乏相应的衡量指标,企业无法判断产品的销售状况,造成大量研发新产品,产品又大量滞销积压。

④新产品开发能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迅速膨胀,单纯以规模效益取胜,往往忽略了企业文化、品牌价值、市场信誉等非财务指标的构建,导致企业内部建设出现“空壳化”现象,最终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导致企业发展受阻,停滞不前。

⑤技术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多数企业虽然在发展进步,但并没有注重产品技术的创新,并没有将重点放在研发能力上,只能生产出一种或者两种主打产品,随着技术的更新进步,必将落后于其他企业,导致大多数企业的寿命都比较短暂。⑥全员劳动生产率: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角色位置,企业的生产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员工的劳动效率。然而,大多数企业没有重视企业员工劳动生产率的衡量,甚至企业并没有建立这方面的衡量指标。

3.2财务分析方法落后,分析内容不足企业通常使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等比较陈旧的财务分析方法,适合于传统阶段的财务分析。随着企业的战略调整及发展进步,原有的财务分析方法已经不能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财务分析提供的数据不,进而误导信息使用者。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而往往忽略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财务分析的内容具有片面性和狭隘性,往往只注重会计数据的堆砌,而忽视了对会计信息的反应和分析。

3.3财务分析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能够代替手工劳动的电算化的财务分析方式,这种财务分析工具能够轻松的处理各种会计数据,同时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但是这种方式在一些企业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有些企业还会因为自身财务人员电算化水平有限而选择采用传统的人工分析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增加人员浪费的情形,同时,也会因为人工核算分析而导致分析结果错误。

3.4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限

①财务人员通常情况下注重会计数据的具体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出具,固定刻板的进行数据整理,而往往会忽略对财务报告的具体分析。

②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具体运用时,不能正确的出具财务报告,或者会计数据核算错误,更别提做到财务分析,为相关使用者提供数据信息。

③一些能做到进行财务分析的企业也存在问题,通常财务分析是有部门财务经理进行整理分析的,其他财务人员基本不参与,这就造成了财务分析结果存在人为的主观因素,财务经理一人独断,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狭隘和片面。

4完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路径

4.1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完善财务指标体系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具体指标构建如下:

①产品市场占有率:代表企业生产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越高,表明企业的产品越畅销,企业本身的经营实力越强。因此,企业必须将产品市场占有环节做好,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指标,这样才能够提高经营效益,获得更多的企业利润。

②产品质量指标:现在社会越来越注重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产品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事关企业的生存发展。要着手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确定合理的产品质量测量指标,例如规定产品的合格率及品质指标,以量化指标的方式更容易把握产品质量的“度”,有了具体的产品质量量化指标,企业就能够把握产品质量的问题。

③产品适销率: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产品适销率越高,代表企业生产的产品越畅销,越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了使企业避免遭受产品滞销的风险,必须建立产品适销率指标,有效的衡量企业产品销售状况。

④新产品开发能力:企业应注重新产品的开发,积极培育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掌握必要的开拓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够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拓宽企业的发展道路。

⑤技术创新能力:只有掌握了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发展才不受技术问题的钳制,企业在同行业中才能凸显优势,才能拥有竞争对手所没有的核心技术,在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⑥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越高,员工的工作越有效率,所创造的企业收益越高。因此,企业要加快该指标的构建,使其能够的衡量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人力资源决策提供参考基础,节约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4.2完善财务分析方法,补充财务分析内容基于企业财务分析方法比较陈旧的情形,要根据财务状况,及时改变传统阶段的财务分析方法,适应企业战略调整及发展进步的步伐,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财务分析方法,并建立多元化的分析方法体系,丰富财务分析方法的运用。财务分析的内容不能只侧重于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而更加注重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减少财务分析的内容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改善目前财务分析在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另外,要更加重视对会计信息的反应和分析,使其能够为企业的内部管理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财务分析内容。因此,在财务分析的内容方面,企业自身要加快建立完备的内容反映体系。

4.3要进一步强化电算化的运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运营水平要随之进步,要多鼓励运用电算化的方式进行财务分析,这种财务分析工具能够轻松的处理各种会计数据,同时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针对这种方式在一些企业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以及有些财务人员电算化水平有限的情况,要增加对企业财务人员电算化的培训,强化电算化运用的重要性,从而节约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在减少财务人员的浪费的同时,避免因为人工核算分析而产生分析结果错误的情况。

4.4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企业财务人员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策略,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提高财务人员财务分析意识,改变财务人员通常情况下只注重会计数据的具体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出具,固定刻板的进行数据整理,而往往会忽略对财务报告的具体分析的局面,使其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

②加大投资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财务培训,使财务人员掌握具体的专业知识,具体运用时,能够正确的出具财务报告,减少会计数据核算错误,及记账错误的行为,为做好财务分析提供基础依据,并为相关使用者提供数据信息,使他们能够根据企业财务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

③改善财务分析只能由部门财务经理进行整理分析的状况,适时允许其他财务人员参与其中,成立专门的财务分析队伍,避免财务分析结果存在的人为主观因素,避免财务经理一人独断现象,使财务分析结果能够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作者:李月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企业发展论文:企业发展档案管理论文

一、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迈入新世纪,改革发生了不断深化,企业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因为面临着逐渐壮大的企业需求,所以说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自身有着非常重要的含义。档案是一种历史记录,它详细记载了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对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教材资料。

(一)维护企业的历史真实面貌。企业档案是一种历史记录,它详细记载了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从而为相关机构在认定企业所经营的成果时提供真实依据,同时也有利于本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各方面的合作。

(二)可作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标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例如企业领导在做出有关决策时,他们可以及时通过了解档案进而把握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最终能够做出相适合的策略来经营企业,作为企业自身提高管理水平的参照。

(三)能够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企业通过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及时更新档案的管理观念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后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相结合能够决定企业的资源配置的取向,对于企业实现经营战略和提高管理效率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能够提升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二、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

(一)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在规则部分没有长期性一个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通常是在上级领导们的重视下进行。但是一旦取得成果,往往就会出现后劲不足,根本没有持久性。另外,有些干部对档案在企业中有何作用的认识不足,因而参与档案综合管理的态度不积极。

(二)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档案管理方法在运用办公自动化上没有更新在21世纪,我们会发现,许多企业的档案管理都积极提倡采用一台微机对应一套软件的档案管理办法,然而仍有些企业的落后的档案管理技术根本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从而给档案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我着重分析了造成档案技术落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有些领导不重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因而投资少;二、一些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不熟练买来的先进管理设备的操作方法;三、大部分企业的档案依旧采用手工方式工作。

(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程序没有实现制度化现如今,企业档案管理的不规范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收集档案不规范。在收集档案的过程中,其制度不严,交不交自由,而且关于档案收集的考核也非常不明确;二、整理档案不规范。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招收入了许多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员工,因而员工的卷内文件目录顺序与他们在实际整理文件时的顺序不一致,从而不利于查找利用,甚至造成卷内资料漏失的问题;三、对档案的综合管理力度不足。如今的档案管理是以班为单位存在的,工作应该随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但由于主管领导的工作时间紧张,因而档案人员汇报该工作时非常困难,从而给档案的综合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四、利用档案不规范。有关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的借阅是内松外紧的。

(四)企业档案管理很混乱许多企业的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甚至有人认为档案室只是资料存放的地方或者是废纸仓库,从而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形成了有领导、无计划,有形式、无效果的混乱局面。

三、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所有人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众所周知,档案管理工作在我国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企业来说,领导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是其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首要。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都应该对企业档案是“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充分的认识。另外,企业应积极将档案工作纳入领导重要的工作计划上,争取与职工岗位责任的考核内容有联系,从而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成效。领导与员工经常更新思想观念,最终达到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重视档案工作重要性的目的,进而激发领导与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热情。

(二)健全管理机制,做好档案管理的保障企业应该制定、完善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切实将档案工作的各项工作流程落实到位。通过建立档案管理负责机构,企业所有部门和档案室可以相互协调、构建档案工作网络。

(三)融入企业主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品质服务在电子环境中,因为档案人员不能积极介入文件的归档、保管过程,那么文件很可能不能被利用。因而在新形势下,作为档案工作者应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会懂得如何归档、保管以及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从而做好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

(四)注重业务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档案管理的建设逐渐步入现代化,员工素质很关键,企业能够通过专业培训、进修学习等方式来加强档案人员在业务知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四、小结

档案管理工作在我国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行政工作的工具之一。档案记录着企业的业务活动,它详细记载了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因而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科学的进行计划和决策。企业利用档案资源来增强其竞争实力,最终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作者:马爱霞单位:吐哈油田公司甲醇厂

企业发展论文:我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论文

一、循环经济下我国企业谋求发展须遵循的原则

1产业结构的优化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借助于生态型资源的循环利用来实现既定生产目标,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其关键因素。我国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实行产业结构升级,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系统化,合理配置生态型资源,同时高度重视无形资产的投入,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以实现化的产业结构。

2专业人才的培养

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具有循环经济理念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资本和自然资源投入的作用相对减弱,这种专业人才的作用愈发凸显出来。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不竭的推动力,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应用,这就要求企业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同时引进高技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生产成本的控制

循环经济与成本控制具有内在的统一关系,因此,要特别注重成本的控制管理工作。要求企业必须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对资金耗费要实行管理;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在生产企业内部进行污染物处理,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生产和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回收,循环使用;对生产企业无法处理的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

4生产技术的创新

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现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要求,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技术手段。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循环经济技术的创新需要一个长期的进程,当前,我国各企业应以循环经济技术范式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体系,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理念、技术创新战略以及技术创新手段的转向,逐步完成生产技术的更新。张昌高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二、循环经济下我国企业发展体系构建的有效策略

1转变观念、增强意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前提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逐渐呈现出趋同性发展,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循环经济作为当下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契合了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与要求,促使企业将本单位的经营效益与长远的发展战略相联系,为企业提供了一条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新途径。新时期,各企业领导者应转变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提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与资源的节约利用相联系,力求以最小的资源获得较大的利润,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联系,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将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联系,用科学的发展战略指导企业的生产实践。总之,强化循环经济意识,转变发展观念和思路是现代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的思想准备,也是后期能够顺利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

2加强企业外部环境成本管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仅仅要考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内在的成本,还要特别重视对外部环境成本的管理控制。循环经济作为企业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若想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必须要积极运用环境成本信息,而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表现为隐蔽性的特点,因此,企业要结合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环境治理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或者使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外部环境成本呈现边际成本递减性。具体来说,企业应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降低环境污染程度,用外部社会效益的提高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尽量应用绿色无毒的原材料,同时较大限度地摒弃对环境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加快研发对环境无害的新型产品,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等。

3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企业应加大对循环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开发力度,以人才资源的开发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循环经济人才: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对于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在经营管理、产品研发、技术应用、设备操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功底的产业工程师来企业任教,指导企业员工在生产各个环节的工作,为企业对口培养循环经济专业人才人。另外,合理的人才保障机制和激励措施,也能够促进企业员工业务技能的提高。通过不断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使科技人员的收入与创新成果挂钩,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柔性管理制度的运用,保障岗位的流动性,使的人才放置在合适的岗位上。

4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以技术的更新带动企业向前发展

我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创造大国”,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比如纺织、服装行业,但是发展循环经济依赖于技术的更新与应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新型的生产技术,服务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应从企业生产的整个流程出发,着重加强企业各环节处理技术的研发。具体来说,首先应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通过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降低资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的发生;其次应加强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通过研发新型的净化装置,使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的物质得到及时地净化处理,避免污染范围的扩大;应加强二次利用技术的研发,这主要是为了再利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稀缺的问题。

三、结论与展望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是现代资源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转变管理理念,强化对外部环境成本的管理,加强对循环经济人才的培养以及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才能把企业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上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减能节排、清洁能源应用方面,由此带来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促使经济结构得到转型,使得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地发展。可以说,我国企业未来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企业应以技术的进步、结构的升级以及人才的应用为突破口,彻底摒弃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推动我国经济朝着高效率、高质量、生态化方向前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作者:张昌高 单位:贵州城市职业学院

企业发展论文:垂直一体化企业发展论文

一、垂直一体化产生的原因

实施垂直一体化的理论依据是科斯教授的交易费用理论,即通过实施一体化经营,可以使产品独具特色,降低交易费用,带来更大收益。麦当劳在全球扩张也采用过垂直一体化战略,比如麦当劳为保障产品质量,耗资4000万美金在俄罗斯建立了奶牛养殖场、蔬菜种植园和食品加工厂,为当地的餐厅食品提供牛奶、土豆、蔬菜、汉堡肉、面包等原材料。建立当地餐厅只花费400万美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

二、垂直一体化的优势

很多企业采取垂直一体化是出于利润驱动,实施垂直一体化有下列优势:

1、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当企业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如果这时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趋向饱和,未来难以出现新的大范围增长,企业的投资应考虑向纵向发展。垂直增长是纵向发展的有效途径。后向一体化有利于保障原材料供应和产品价格、质量的稳定,前向一体化可以减少中间环节,了解市场需求,降低风险,获得更多利润。

2、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费用

根据波特五因素模型,行业利润受到五大因素包括供应商、经销商、竞争对手、替代品和顾客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垂直一体化减少了供应商和销售商讨价还价对企业构成的威胁,企业通过实施一体化,降低了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路的不确定性。当企业掌控了上、下游生产供应链的信息,各个环节以成本价供应,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能以更经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

3、有助于技术创新

研究表明,垂直一体化企业比起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更有利于创新。早在1955年,弗朗克认为英国在纺织业、钢铁业方面创新缓慢与当时缺少垂直一体化企业有关,当时英国的工厂组织很多是单独的彼此联系较少的企业,这阻碍了创新的发展。比如纺织行业,由于工业的发展,1939年美国纺织业自动化程度已达到95%。但是1939年的英国只有5%自动纺织机,为何英国作为当时的纺织中心,其自动化程度如此缓慢?弗朗克认为这与英国缺乏垂直一体化组织有关。自动纺织业的技术引进,不是单纯的替换机器,需要对配套的纺纱设备、工厂厂房进行改造,改变原材料、配料方式等,单独的企业中工厂主无法掌控工厂以外的事情,如果是垂直一体化组织,从原材料到生产设备的改造“一条龙”生产,有利于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

4、避免资源浪费,加快新产品开发

垂直一体化打造“供产销”一条龙,有利于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生产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避免产销不对路造成的商品积压和资源浪费,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三、垂直一体化的弊端

垂直一体化虽然有诸多优势,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发展,但是实施垂直一体化也存在弊端:

1、垂直一体化降低企业对环境变化快速反应的灵活性

当环境变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相抵触时,企业需要改变战略,见机行事。IBM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不仅生产电脑主机,还自己生产电脑零配件。这是属于后向一体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个人电脑风靡全球,造成主机电脑销量陡然下降,这时IBM公司意识到自身主机电脑和零部件生产能力过剩,公司不得不花费巨资,削减部分生产能力,集中力量于核心业务。

2、利润越大,风险越大

垂直一体化提高了行业投资,提高了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也增加了商业风险。一旦行业变化,对以前投资设备放弃或改造所需代价较大。

3、垂直一体化需要多样化的管理技能

垂直一体化中每个供应链所需要的技术和管理技能不同,比如一家电池厂收购硅片、晶片生产厂家,需要不同技能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垂直一体化通常适用于大型组织的发展,能够强化企业竞争地位,不易受到其他企业的影响,但是采用垂直一体化战略需要慎重,同时要密切关注环境变化,一旦环境改变,应及时调整战略。避免柯达公司在数码时代依然因循守旧而导致百年老店的破产。

作者:雷晓盛 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