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产品运营论文

摘要:随着全业务运营和3G业务如火如荼的开展,电信业务和产品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产品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效的产品管理体系能够保障产品与公司总体战略的接应、产品的客户需求导向、产品与渠道的有机结合、企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仅能够降低运营成本、优化产品结构,还能显著提高产品运营效率。
产品运营论文

产品运营论文: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营管理论文

1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营的关键:利益共享机制建设

1.1“农超对接”参与者博弈分析

超市与生产者在合作过程中,任何一方都存在违约的可能性。除去一些不可抗力而导致的不遵守约定现象的发生,例如自然条件突然改变等,合作双方的违约大多属于主观上的不遵守合约。供应生鲜农产品的一方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遵守或在某些方面不按事先约定的情况完成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供货时间、供货数量和供货质量方面。在供货时间方面,不遵守合约表现为供应方不能在合约限定的时间内出售质量达标的农产品,使得超市货源短缺;在供货数量方面,主要表现为供应方不能按合同规定提供给超市所需数量的农产品,影响超市的销售利润;在供货质量方面,不遵守合约表现为供应生鲜农产品的一方未能按合约中规定的管理方法生产农产品,使得最终生产的农产品不能满足合约的规定。同时超市也可能会因为自身经营或者其他影响超市经营利润的原因而出现违约情况,主要体现在拖延采购时间、提高采购质量标准以及拖欠采购货款等,影响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本文从博弈角度对“农超对接”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超市与农户在订立合同时,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双方之间的合作是不信息的;当农产品交易时价格已经确定,此时双方博弈是信息的,构成了信息静态博弈。也就意味着“农超对接”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对彼此的特点、策略选择和收益函数都掌握,但当事人在选择各自的行动时不清楚另一方采取的行动。假设超市与农户交易农产品的价格为B,农户生产成本为C,超市收益为R,双方违约损失为D。则双方将会根据不同的行动策略获得不一样的收益函数。

1.2超市与生产者之间的均衡分析

超市与生产者之间的均衡分析不仅关系到特定产品本身,而且双方交易产品的质量会与超市的形象紧密地联系起来。超市在履行合同的情况下更希望R-B>O的发生,因为这会给超市带来稳定的利润;但如果超市不履行合同在超市将会发生-∞的损失,这是因为违约将会影响到超市的整体形象品牌和经营情况。在正常情况下,双方将会发生R-B>O。但B与C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一是当B>C时,即双方合同定价高于生产成本时,此时生产者将会根据D与-ω的关系选择是否履约,当D>-∞时,生产者将会选择履约,根据博弈分析无论生产者履约与否超市都会选择履约;二是B<C时,即双方合同约定价格低于生产成本时超市将会根据生产者采取的行动选择是否履约,当B-C>-D时,生产者会履行约定,根据博弈均衡分析双方都会选择履行约定,当B-C<-D时,超市根据生产者选择的策略空间将会是违约,此时的博弈结果为农户不违约而超市违约。从对超市与生产者之间的均衡分析可知,影响双方均衡结果因素主要为B与C之间的关系以及违约金D的大小。从上面分析结果可知,超市与生产者之间保持均衡状态的前提是B-C>O或者违约金D足够大到双方都不敢违约。

2完善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合作机制的措施

2.1完善激励机制

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激励包括正激励与负激励。正激励是对合作关系中的一些促进合作关系的行为给予奖励的行为;负激励是指对合作关系中妨碍双方合作关系的一种行为,如违约、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以及不按时间交易等行为。基于此可以增加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力度,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合作运行效率。生鲜农产品超市通过建立、健全厂商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提高交易农产品的质量,也能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从而推动超市和生产者共同发展。为了保障超市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对双方的合作关系进行完善。及时,加大违约赔偿力度,即增加D。也即意味着如果超市与生产者中的其中一方违约都将会遭受巨大的违约赔偿,许诺合作和背信保障都会推动合作关系的建立。第二,增加对生产者的支持力度。在“农超对接”供应链中,超市不只是一个合作伙伴,而应该起到对生产者的支持作用。由于信息传递不畅以及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及时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影响到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而超市处于“农超对接”的主导地位,可以在生产技术、管理方法以及特色产品方面对生产者进行指导,以此来稳固双方的合作关系。

2.2完善利润分配机制

在博弈情况下双方通过不断的讨价还价过程确定供应链整体最终利益的分配。生产者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的出售,因此生产者希望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农产品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而超市则希望以较低的价格引进品质的农产品,吸引消费者,以最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生产者与超市之间通过不断讨价还价确定利益分配的过程就是一个博弈关系。“农超对接”供应链整体的稳定需要博弈双方对农产品销售价格达成共识,确定双方满意的利益分配,使生产者与超市都可得到应有的收益。

2.3培育共同价值目标

共同的价值目标是关联企业长期合作的重要保障,农户和超市要持有共同的价值观,即“以客户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品质至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就“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来说,品质不仅包括交易的农产品的质量,还包括农产品的数量以及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运输、储存、销售等物流环节的效率问题。这就要求在“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中各参与者都要遵守相关标准,保障各自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以此来促进供应链整体水平的提高。

2.4加强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是供应链各成员之间合作的前提。在“农超对接”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由于农产品的易腐、难储存等特点,信息共享变得尤其重要。其中需要共享的信息有农产品需求信息、销售信息、库存信息、物流信息以及资金流信息。农产品需求信息即顾客对超市出售农产品的需求情况;销售信息即超市通过对顾客购买农产品情况的分析做出的未来某一时间内顾客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库存信息即超市所掌握的农产品库存情况,同时生产者可以根据农产品的库存情况进行生产;物流信息即生产者与超市随时掌握的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状态,确保农产品交易的顺利进行;资金流信息即超市的付款情况以及生产者的收款情况。生产者有必要积极征求连锁超市对生鲜农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连锁超市也要及时地将生鲜农产品及消费者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生产者以便及时纠正或改进。

作者:王增庆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中心 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运营论文: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论文

内容摘要:现代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从我国农业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入手,认为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对于提高农产品物流经营的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物流物流组织网络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物流业在农业生产中,尤其在农产品经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快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将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低。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市场规模小、经营分散、功能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农产品物流交易的效率,难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经营的成本,影响经济效益。现有农产品物流市场已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要求统一的运输配送、仓储、装卸、加工等标准。而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分类、分级以及包装难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给物流过程中的运输配送、储存、装卸和加工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缺乏。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等基础条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区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大省,其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仓储条件差,农产品不能得到及时高效的运输配送及仓储保管等,物流效率差,造成运输仓储等成本较高,影响其市场销售。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信息网络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信息平台缺乏,农产品供求、运输、配送等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影响物流质量和物流效率。

物流技术落后。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物流技术。农产品有其鲜明的特点,例如,种类多,运输、仓储难度大,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都对现代物流的运输、仓储、加工、保鲜等技术产生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处于一般条件的运输、仓储等状态,缺乏较好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往往造成农产品在途物流损耗大,影响经济效益。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走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非农业强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经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农产品已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提高产品物流效率将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对于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村新型流通合作经济组织的壮大,优化农村资源的配置,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农业强国建设必须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价值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方式。农业产业化需要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的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获得组织竞争优势。而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推动力量。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效率,解决农产品深加工、快捷流通等瓶颈制约问题,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国家重点振兴的产业,其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0%左右,而我国达到17%左右,物流成本节约空间大。而农产品生产成本低,运输、仓储等成本高是其重要特点,物流现代化发展有助于有效节约物流成本,既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农业经营发展、满足市场农产品及时供应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措施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农产品物流组织成员资源有效整合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运用需要成分整合、共享、利用组织网络成员间的硬件、软件资源,包括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需要紧跟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应用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例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GIS、GPS、EDI、POS等,加强农产品物流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组织群体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对于农产品物流组织个体而言,其硬件、软件资源往往有限,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这样就需要构建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实现不同农产品物流组织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满足农产品物流市场的需要。

-

(二)重视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

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组织体系,以组织资源优势带动物流效率的提升。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需要构建资源整合、共享型的物流组织网络模式。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构建,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特色,发挥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作用,形成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产供销一体化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通过建立农产品现代化批发市场,健全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体系,形成不同区域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的组织网络体系,充分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农产品的产供销效率和效益。强化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中运输配送、仓储、加工、装卸、包装等物流功能建设,通过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培育,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运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三)制定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运营亟需标准化体系的支持。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化运营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农产品的质量、规格、包装等。而农产品的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等标准化措施,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硬件、软件资源共享、利用,避免农产品标准差异给不同组织成员运输、仓储、加工等造成的麻烦,减少资源浪费和经营成本。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采用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设备,严格执行绿色、环保等相关标准,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验,避免和减少国际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运营目的就是强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可以整合现有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尤其是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资源,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产品信息的共享,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及时监控,避免农产品物流经营个体资源的局限性。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建设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并反馈给农户及农产品经营企业,把握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既能避免因市场信息不灵导致的农产品经营损失,又能维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产品运营论文: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现代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从我国农业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入手,认为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对于提高农产品物流经营的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物流物流组织网络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物流业在农业生产中,尤其在农产品经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快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将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低。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市场规模小、经营分散、功能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农产品物流交易的效率,难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经营的成本,影响经济效益。现有农产品物流市场已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要求统一的运输配送、仓储、装卸、加工等标准。而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分类、分级以及包装难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给物流过程中的运输配送、储存、装卸和加工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缺乏。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等基础条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区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大省,其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仓储条件差,农产品不能得到及时高效的运输配送及仓储保管等,物流效率差,造成运输仓储等成本较高,影响其市场销售。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信息网络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信息平台缺乏,农产品供求、运输、配送等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影响物流质量和物流效率。

物流技术落后。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物流技术。农产品有其鲜明的特点,例如,种类多,运输、仓储难度大,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都对现代物流的运输、仓储、加工、保鲜等技术产生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处于一般条件的运输、仓储等状态,缺乏较好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往往造成农产品在途物流损耗大,影响经济效益。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走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非农业强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经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农产品已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提高产品物流效率将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对于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村新型流通合作经济组织的壮大,优化农村资源的配置,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农业强国建设必须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价值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方式。农业产业化需要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的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获得组织竞争优势。而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推动力量。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效率,解决农产品深加工、快捷流通等瓶颈制约问题,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国家重点振兴的产业,其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0%左右,而我国达到17%左右,物流成本节约空间大。而农产品生产成本低,运输、仓储等成本高是其重要特点,物流现代化发展有助于有效节约物流成本,既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农业经营发展、满足市场农产品及时供应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措施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农产品物流组织成员资源有效整合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运用需要成分整合、共享、利用组织网络成员间的硬件、软件资源,包括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需要紧跟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应用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例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GIS、GPS、EDI、POS等,加强农产品物流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组织群体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对于农产品物流组织个体而言,其硬件、软件资源往往有限,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这样就需要构建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实现不同农产品物流组织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满足农产品物流市场的需要。

(二)重视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

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组织体系,以组织资源优势带动物流效率的提升。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需要构建资源整合、共享型的物流组织网络模式。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构建,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特色,发挥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作用,形成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产供销一体化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通过建立农产品现代化批发市场,健全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体系,形成不同区域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的组织网络体系,充分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农产品的产供销效率和效益。强化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中运输配送、仓储、加工、装卸、包装等物流功能建设,通过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培育,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运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三)制定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运营亟需标准化体系的支持。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化运营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农产品的质量、规格、包装等。而农产品的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等标准化措施,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硬件、软件资源共享、利用,避免农产品标准差异给不同组织成员运输、仓储、加工等造成的麻烦,减少资源浪费和经营成本。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采用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设备,严格执行绿色、环保等相关标准,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验,避免和减少国际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运营目的就是强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可以整合现有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尤其是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资源,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产品信息的共享,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及时监控,避免农产品物流经营个体资源的局限性。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建设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并反馈给农户及农产品经营企业,把握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既能避免因市场信息不灵导致的农产品经营损失,又能维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产品运营论文:DJ公司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现状及优化对策

摘要 农产品电子商务为农产品提供了更加快速有效的流通渠道。本文阐述了DJ公司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DJ公司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DJ公司;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现状;优化对策

农产品生产受地域和季节等因素影响巨大,与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刚性和广阔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因此,农产品市场亟需更加快速有效的流通渠道来解决这种矛盾[1-3]。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理念,加快了整个世界的生产经营和商品流通。2015年中央提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同年《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了“互联网 +”行动计划,紧接着《“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提出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工作任务。在全球信息经济大背景下,这些政策、制度的出台无疑给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我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大批企业纷纷投身这片蓝海。《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涉农交易类电商约有4 000家,但这些电商中真正能实现盈利的不足1%,持平4%,其余95%均存在不同程度损。鉴于此,本文通过对DJ公司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对策,以期为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

1.1 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很多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是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上的应用还处在萌芽阶段,还不成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4-5]。以电子商务为主的新的流通模式在未来必将对农产品生产、销售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加速传统农产品流通的升级和转变[6-10]。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潜力巨大、前景无限。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农村电子信息化必将为现代农业发展出力,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

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农业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如物流及信息化加速,渠道发展多样化,产业整合和产业化程度提升等。最初的“农户+批发商”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而后来的农超对接模式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广。农超对接模式由于从农产品的源头抓起,保障了食品的安全,曾一度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给该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批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纷纷陷入到关店潮中。农产品电子商务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互联网+农业”的大背景下,许多电商巨头纷纷开拓农村市场,把农村市场作为重要的争夺要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农产品流通更加通畅、农产品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截至2015年3月,全国有24个省(市)31个地(市、县)相继在“阿里巴巴”平台开设了自己的“特设馆”;“村淘”更是涵盖了全国8个市(区),13个县,295个村;“京东”也推出了“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战略,先后投放巨资筹建县级运营中心和电商村级服务站。据统计,2010―2014年,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平均每年保持112.15%的增长,2010年销售额仅37亿元,到2014年销售额突破800亿元。2013年,在淘宝网所有品类中,生鲜产品的增速最快,达到194.58%,同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突破130亿元,同比增长 221%。

1.2 金华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

近年来,金华市把以电子商务为主要特色的网络经济作为“一号产业”来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以来,金华市先后被评为“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智慧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和“中国十大电子商务城市”等。2013年金华市更是出台了《关于加快网络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金华市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金华农特产品普遍存在产品知名度不高、资源较分散等特点,导致农业龙头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档次偏低、市场开拓能力偏弱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进而严重制约了金华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此外,从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角度分析,当前金华市农特产品主要通过传统市銮道在本地进行销售,仅有少数企业通过自建平台或者依托阿里巴巴、京东以及DJ公司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全国范围的销售。

2 DJ公司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层出不穷,发展迅速,出现了平台电商、“采购+销售网站+配送”“自有基地+宅配”、独立销售网站/平台入驻商家等模式,涌现出了淘宝天猫、京东商城、顺丰挑选、多利农庄、天天果园等代表企业或案例[11]。

DJ公司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成立于2012年,是金华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之一。其宗旨是为广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产品经纪人提供有效的产品营销与信息服务。DJ公司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内容涵盖土特产交易、农产品批发、蔬菜、海味、粮油、加工食品、调味品、冻品类、坚果、干果、禽畜蛋制品、菇菌、滋补、水果、茶叶、酒类饮品、农资农机、休闲旅游郊游、农家乐等方面。它以“基地+平台+社区”的运营模式为主,结合了O2O、B2C、B2B 3种电商模式,实现了商家对个人、商家对商家、线上对线下的多方位交易,现有1 600多家农产品企业入驻,其中1 000多家是来自金华本地。

3 DJ公司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DJ公司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在平台方面存在技术保障不到位,供求信息渠道窄、数据少、更新慢,特色不鲜明等问题;盈利方面存在会员规模缩减严重,平台交易量小,传统的B2C、B2B平台销售模式利润低,线上推广、线下交易、社区服务投入大,预售新模式资金运转不力,政府支持有限等问题;商品结构方面存在商品种类少、顾客复购率低、线上与线下产品差异性大等问题;物流配送方面存在物流成本高、冷链设施设备不齐全等问题;品牌营销方面存在农产品品牌化意识不强、公司自身品牌形象塑造不到位、缺少品牌创意与针对性强的有效营销模式等问题。

4 DJ公司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优化对策

DJ公司要想发展壮大,跻身一线农产品电商行列,必须要加快推进平台建设,鼓励并引导涉农企业大量应用其电商平台;建立相应的品牌策略、运行模式,通过与政府合作,在DJ公司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上同步开展网上农交会,承办金华市万人品茶大会,通过组建上海(社区)金华农产品电商服务联盟,提高DJ公司的品牌知名度;推进线上交易与线下物流配送有机结合,不断提升DJ公司在农产品销售市场上的占有率;增加和消费者互动交流的O2O模式,通过与品质农产品鲜果基地合作,开展采摘游、亲子游等活动;强化在线品牌拓展,提升服务价值,降低采购成本,增加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成功率等。此外,还要加强服务保障,加强物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完善标准化工作等,以此推动DJ公司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产品运营论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电商运营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少数民族地区的电商也很快发展起来,规模较大,也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电商的经营模式对电商的运营发展有着很大作用,怎样选取适合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根据农产品的特点,市场的特点,以及消费者的需要来研究最适合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电商运营的模式。

【关键词】贵州 少数民族地区 电商 运营模式

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特点

(一)资源优势

尽管贵州地处高原山地,喀斯特尽管贵州地处高原山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强烈,生态环境脆弱,但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多样性气候特色同时赋予了贵州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贵州拥有药用植物资源约4419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包括天麻、杜仲等名贵地道中药材,以及烤烟、高粱、茶叶、辣椒、油桐、核桃等特色坚果,牛、香猪、乌鸡等特色禽畜。

(二)产业基础

近年来,近年来,贵州中药材、酿酒、茶叶、核桃、辣椒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拥有神奇、益佰、百灵、同济堂等知名药业企业,国酒茅台与酿酒文化,都匀毛尖、老干妈等知名企业及品牌,这为贵州特色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产业拓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三)政策优势

《农业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提出,农业部将在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方面给予贵州支持,帮助西南贫困山区和民族地区探索加快其发展的有效路子,并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体制创新等方面对贵州给予倾斜支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山地农业、设施农业和庭院经济,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贵州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电商模式选择

(一)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1)地域环境因素。对于同一产品同一经营主体,在国内和国外、沿海和中西部不同地区市场的物流网络、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以都存在差异,经营主体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

(2)平台因素。对于同一类型的产品,在淘宝平台和京东等平台的受众规模、平台信誉、平台转化率、支付方式等因素存在差异,甚至在同一大平台上的淘宝集市的普通店和天猫商城旗舰店也存在差异,他们的运作、收益方式大不一样,像淘宝普通网店大多是通过低价格低投入规模化的运作方式来获取收益,而天猫商城则更多地依靠塑造品牌和推广营销的高投入方式钱滚钱地获取更高利润。就平台本身而言,不同的平台的运作方式、服务水平存在差异,对经营主体的业务运作和科学决策都会产生影响,所以平台不同,模式上也会或多或少存在差异。

(3)产品因素。对于干坚果和生鲜产品,由于他们在运输、仓储、和消费的及时性等方面要求不同,对于物流条件和成本要求不一,在运作模式上自然存在差别。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成本、效率与可管理性)农产品规模化种植、集约化运营,不仅可以提高运营效率,而且可以降低边际成本,获得更多溢出收益。农产品电商运作模式的选择必须考虑上游产品供应是否规模化和自身运营的集约化程度来定夺。资本与风险因素(技术、实力与信任感)对于大部分农产品种植户都是很想通过电子商务将自己的农产品外销异地,以减少压货风险,并及时回收尽可能多的利润,但由于种植户群体里的大多数农民资金有限,不可能全部具备大型企业全平台混合运作的实力,也没有能力承担相应的风险。各模式电商平台的背后是技术和营销管理,需要相应的资本投入才能引入相应的技术和团队支持电商平台的运作。

(二)贵州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电商运营模式选择的建议

农产品运营企业或组织在选择创新农产品电子商漳J绞笔艿降挠跋煲蛩乇冉隙啵而这些因素对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影响的效果不一,企业在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时可借鉴本文表或图中的因素权重数据信息进行决策。

(1)做好企业信誉与农产品质量。企业信誉与农产品质量对消费者体验的影响较大,在消费者体验为王的今天,任何电子商务模式都必须认真做好消费者体验,尤其重视企业信誉与农产品质量对电商模式选择的影响,在企业信誉不是很好时,农产品电商设计模式时可以适当借助政府的公信力提升自己的信誉。农产品质量则要从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要设计相关质量标准严格执行。

(2)考虑网站平台的易操作性与标准与规范的设计。农产品电商平台网站的性能的最主要影响指标是易操作性,其次是平台标准与规范,这两个因素影响到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对于缺乏标准与规范的农产品,其电商模式一定要加强相关标准与规范的建设。因为农产品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生活,网购农产品的消费者涉及到城市乡村、老人与年轻人,还涉及到很多农产品生产种植商,他们的知识层次和计算机操作水平不一,农产品运营商要根据自己的电商模式涉及到的用户和消费者设计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使其对大多数用户都具有P操作性。

(3)充分考虑营销成本与营销效果。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可以以低的营销成本获得较大的营销效果,农产品运营商在选择电子商务模式要充分考虑营销主体工作的方便性,尤其要考虑不同模式的营销的成本以及营销效果的差异,根据这些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

(4)充分考虑农产品的特色和生产周期。农产品主体属性中,农产品的特色影响排序及时,其次是生产周期,农产品运营企业在选择电商模式时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特色与生产周期,一般地方特色浓厚的农产品可能适合在当地消费,其模式就需要围绕本地化设计,而全国范围内的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就比较广泛,其模式又有区别,而生产周期也会影响到农产品的销售模式。

产品运营论文:关于芋丝情侣产品市场运营模式研究

摘 要:新型产品的推出,需要扩大产品的认知度,进入目标客户群体的视野,迅速地吸引顾客,从而达到覆盖市场的目的。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产品的运营不仅仅停留在以前传统的几种模式上,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兴起了多种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营销模式。以芋丝这种小众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产品的特点和目前的市场状况,研究其所适合的营销模式,从而进行市场推广。

关键词:芋丝情侣产品;电子商务;B2C模式

一、芋z情侣产品市场运营现状

(一)芋丝情侣产品介绍

芋头丝是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的特色小吃,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是农家们自制的一种果蔬类食品,是用芋头做成的。而福建长汀槟榔芋因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形成独特品质,打出了地方特色品牌。芋头具有体大形美、肉质细软、松酥可口、芳香气浓、味美独特的特点,它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钙、铁、磷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是天然营养的绿色食品。营养价值近似于土豆,又不含龙葵素,易于消化而不会引起中毒,是一种很好的碱性食物。它既可作为主食蒸熟蘸糖食用,又可用来制作菜肴、点心,因此是人们喜爱的根茎类食品。

芋头丝的做法简单,经过低温处理后的芋头丝很酥脆,又不失芋头的香甜味,不易发胖,是一种解馋零食,与炸薯条有异曲同工之效。它不像土豆条那么油腻,虽同是油炸品,但在爽口的味道上又胜过了炸薯条的味道。

如果将芋头丝与浓情饮品进行搭配,组成“芋丝情侣”拍档进行营销,让消费者品尝果蔬与浓情饮品之间的互补,“干”与“湿”的创意搭配,给客户一种情侣之间的浓情蜜意。

(二)芋丝情侣产品市场运行现状

1.芋丝情侣市场销售状况。芋头丝的售价为10元/250g,成本低,销售价格低廉合理,利润相当之大。随着家乡旅游业的发展,此产品却得到了许多游客的喜爱,成为大家争相购买的特产,但由于每年的旅游量并不是很高,其游客带动的购买力是极小的,其销售量并未大幅度提升。据调查,芋丝情侣在长汀县城的附近带动力也是极小的,将近75%的居民并不知道有此类产品的存在,抽取一些有品尝过芋丝的居民进行了一个深入调研后发现,绝大多数的人并不知道此类产品的来自于哪里,并且也无从得知哪里能够购买到此类产品。由此可见,芋丝产品的现行销售市场是十分狭窄的,也没有一个成型的销售体系去扩大该产品的销售量。

2.芋丝情侣市场销售模式。据调研,在长汀县,生产芋头丝的工厂占了35%,剩下65%都是一些小型的个体工商户。由于制作芋头丝的方法简单易操作,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这种食品吃,许多当地的老百姓都会选择自己动手操作,选择去购买的几率很小,市场极其饱和。

近些年来,福建长汀市场,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品种的不断创新,在当地槟榔芋的产量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种植面积在不断地扩大,槟榔芋销售势头将会一路看好。目前,已成为该县继烤烟之后种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到2015年预计该县种植面积将超过烤烟达到10万亩,种植产值将达5亿元(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因此,就原材料而言,芋头的产量大,价格便宜,就地取材方便,产品利润空间大。

二、芋丝情侣产品市场运行存在的问题

初期,刚推出的产品,许多消费者都还在进行观望状态,并不会进行购买,这就需要将之前的宣传做好,进行大量的促销轰炸,以引起消费者的目光。芋丝本身就是一个低成本的小众产品,如果寻找销售点或者设立店面进行销售,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它的成本,再加上前期的促销的巨大成本,会极大地降低它的利润空间,还有可能面临负盈利。

在销售过程中,由于产品没有特别大的利润而被商家拒绝作为代售点进行销售,或是促销手段不够诱人,难以吸引顾客的注意,一些超市或者商家拒绝摆放产品进行营销。由于产品的包装不能够满足绝大多数顾客的要求,产品缺乏个性,影响二次销售。

想要拓宽芋丝情侣的市场,在生产运送中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目前,国内的物流体系不完善,有能力覆盖全国、且提供代收货款业务的快递公司缺少,在能够覆盖乡村市场的快递公司更是凤毛麟角,现行的物流体系不够完善,物品的保护力度差。与生产商还有快递方洽谈的价格不在给出的合理范围内,导致价格过高,得不偿失。 如果包装不当,在运输的过程中,产品的损毁率增大,抑或出现一些漏气、毁损、受潮等现象,对于产品来说都是致命的。因此,如果未处理好物流这方面的问题,对于产品的冲击力将是巨大的。

三、芋丝情侣产品市场推广模式

由于芋丝情侣产品相对于其他零售食品来说,是比较单一的产品。因此,如果将之投放在某一外部市场进行实体店的运营是行不通的,不仅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还提高了推广的风险。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客户需求的不断多样化以及层次化,B2C模式即(“商对客”模式)无疑是小众低成本食品行业的“春天”,运用网络平台来直接与顾客进行销售,开展在线销售活动,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促销,极大地节省了客户和企业的时间与空间,节省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获利空间。下图为 B2C模式下的运行流程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B2C模式通过图中一整套的流程,可以通过动态监测商品的点击率、购买率、用户反馈,随时调整商品的进货计划,同样也可以减少积压的情况出现,是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物流体系。而这其中最为核心的也是它的供应链系统,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地皮和销售人员的人工费用,在价格上可以优于实体店的价格,尤其对于小众产品来说,发展空间是巨大的。而芋头丝是一种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成分的农家果蔬类产品,保留了芋头的香醇味,是一种土特产产品。这样的土特产在市场上会有明显的市场优势,产品的成本较低,可以进行价格战,在B2C的平台模式下可以造成一定的冲击,打出知名度,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三种模式带来的各种资源,可以集中发挥产品的优势,树立产品品牌形象。目前,在网站上,此种果蔬类的产品知名度较小,还未形成一个特有的品牌,这对于芋丝情侣这种较为新型的产品在网站上销售,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巨大的。以三只松鼠为例,形成一个品牌去营销与定位自己,集合产品优势,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利用BEC模式的优势资源整合坚果类市场,集中营销,打开了市场,并迅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是小众市场上营销小众产品成功的案例。因此,选择B2C模式对于芋丝情侣产品的运营是正确的、可取的。

以陕西市场为例,据陕西省统计局出的报告,2014年,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餐饮收入191.33亿元,比上年增长3.1%;商品零售3 540.93亿元,增长13.9%。其中,吃类商品369.75亿元,增长13.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食品2.8%,非食品1%。由此可见,在陕西市场上,食品的消费比例在不断地上升,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花在食品的支出比例也在不断增大,这也意味着,陕西市场的推广潜力是巨大的。陕西的消费品市场活跃,消费品市场商品丰富、价格平稳、成交活跃。随着陕西省的经济拉动,人们的消费购买力也越来越强,食品市场占有率也不断在增长,可与许多一线城市相媲美。无疑,将产品投放在该市场是正确的,如果产品能够通过BEC模式运行下将产品销往此类地区,相信可以在短期扩张市场,增大产品的销售量,带动芋丝情侣的销售量,产品的可塑造性很大。

四、芋丝情侣推广策略

在充分了研究B2C模式,这无疑是小众产品比较实用的一种推广模式,为一个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与渠道。随着互联网不断的发展,网上市场将不断壮大,电子商务模式将日趋成熟,芋丝产品想在B2C模式下更好地运营,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提升。

及时,创新产品销售模式,增加其附加价值。芋头丝的成本较低,在B2C模式下,减去一些物流、包装的成本,附加值较低。但是,如果将芋头丝与一些因饮品进行搭档组合,可以增加其附加值,又给予顾客味觉上的享受。同时,也应该注重一个品牌与品质的塑造,让其在快速M入公众的视野的同时,能够在小众食品市场占有一席之位,这对于产品的塑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细分顾客群体。在B2C 模式下,虽说是网络运营,但是同样应当明确顾客群体,将其具体细分,针对不同的人群推出不同的销售策略与促销方式,在产品的包装上也有明显的细节部分的变化,让产品符合不同年龄层次的要求。

第三,盈利方式多样化。目前,芋丝情侣还在一个探索的阶段。在B2C模式下,由于物流和包装的成本较高,产品的价值又较低,在初期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盈利的可能性较低,那么,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的促销方式来使产品有利可获,或者与其他商家进行合作,薄利多销,通过增加产品的销售量来盈利。

总之,在B2C模式不断的发展情况下,想要打开一个产品的市场就必须明确所适合的产品营销模式,不断地挖掘互联网市场,推陈出新,让产品无论是在包装上还是宣传方式上都能让大众耳目一新,做出一个正确的市场推广,小众市场就能成为大众市场,相信芋丝情侣在B2C模式的运营下,成为大众喜爱的健康产品。

产品运营论文:安徽农产品网络运营推广策略研究

摘 要:安徽作为农业大省,茶叶产量很大,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茶叶的销量更是遥遥直上,很多茶企业开始转型,开启了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网销。本文主要基于安徽省茶叶行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安徽本土企业汉唐清茗,分析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转型。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运营;网络推广

一、安徽茶叶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茶叶作为传统行业的典型代表,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安徽作为全国的产茶大省,历史悠久,名茶众多,茶文化底蕴深厚,作为绿茶代表的“徽茶”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深入发展下,安徽茶企、茶人也在不断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他们企图打破低价走量的现象,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通过策划活动来促进产品销售。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导致企业整体运营效果不佳。目前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茶企,无论是茶叶标准规范,还是销售价格呈现出较大的随意性,整个茶叶市场秩序十分混乱。在茶叶电子商务市场前景发展良好的情况下,安徽茶叶企业应该把握机遇,冲破困难,打响茶叶的知名度,营造一个稳定良好的市场秩序,让安徽茶企在电子商务下得到飞跃发展。

二、汉唐清茗网络运营推广分析

1.汉唐清茗简介

霍山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是集生产、供给、销售、研究为一体的大型茶叶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霍山黄芽标准、六安瓜片标准主要起草单位。2012年组建网络营销中心,主要负责公司网络宣传、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智慧企业建设、质量追溯二维码开发等工作。公司在电商发展中注重商务核心团队建设,制定完善的电子商务应用规划以及目标计划,相继完成了各大知名电商平台的建设,并有效地进行了推广。

2.汉唐清茗网络运营模式分析

(1)采用代运营公司模式

霍山h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虽然组建了专门的营销中心,但是由于专业人数较少,导致整体运营效果不佳,后期采用了代运营的形式进行网上经营,即以“基础代运营费用+提成”的模式进行,也就是说,公司将其运营推广这一模块全部外包给代运营公司,支付一定的费用,但其整体运营操作流程公司是看不到的。

(2)借助各大运营推广平台

除了将公司的网络运营交给专业的运营团队代运营之外,汉唐清茗企业还在各大推广平台进行推广,例如天猫、京东、买购网等主流平台上企业都有自己的店铺。企业还通过微博促销信息,利用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借助社会上媒体对公司的采访、评论来推广企业,增强企业的品牌感染力和知名度,促进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3.汉唐清茗推广策略研究

(1)结合传统的中华文化推广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点开汉唐清茗的官网,就宛若打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网页上端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故宫,下端介绍各个模块的时候就是一幅山水画,不仅有文字介绍,还配上了公司茶园、车间以及成果获奖照片,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特色文化。

(2)采用整合营销方案进行推广

整合营销是指以消费者为中心,整合一切资源,使用各种传播方式,将产品以统一的形象和品牌对外宣传,实现产品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汉唐清茗企业首先整合了互联网资源,包括实体店、企业官网、淘宝、微博等平台;其次将直接营销和代运营营销整合起来,不仅在自己的实体店销售,还聘请专业代运营公司进行运行和营销。

三、汉唐清茗网络运营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陈旧

汉唐清茗位于安徽霍山县横山镇,是典型的乡镇企业,而这些乡镇企业老板大多数年纪都在50岁以上,在当地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身份和地位,没有了当初创业时的激情和精力,再加上中国家庭观念的影响,这些企业老板一般都会以稳妥为主,不会冒太大的风险在自己本身不太熟悉的领域进行投资。

汉唐清茗为了避免冲击传统市场,采取了网店销售价格和传统市场价格一致的措施,可见企业领导对于电子商务了解太少,限制了网上市场的开拓,同时束缚了电商运营人员的发展思路。

2.品牌知名度不高

(1)品牌推广与营销策略不完善

“有品类,无品牌”是中国茶叶行业的较大问题,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茶,知道有黄山毛峰、西湖龙井、碧螺春这些有名的茶,但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哪些品牌是这些茶的代表。没有品牌的区分,导致茶叶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汉唐清茗在推广过程中没有抓住其具有特色的茶叶进行品牌宣传推广,只是笼统的介绍一下自己的茶叶种类。在销售的过程中也没有主推某一品牌的茶叶,品牌推广力度明显不够。另外,在其他平台上的推广力度也显薄弱,如微博平台上已经是好几年前的新闻了,更新不及时,显示出企业的推广和营销策略很不完善。

(2)品牌定位模糊,没有特点

品牌是企业的另一张名片,也是企业的另一张脸。品牌是消费者对该公司产品的质量、服务、价值的一种评价,一种认知。好的品牌,可以让消费者耳熟能详,说到某类产品,就会选择该品牌,对建立起客户品牌忠诚度有着极大的作用,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汉唐清茗企业没有进行市场调研,没有分析出目前目标市场需要的或者感兴趣的是哪类茶叶等问题,这些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分析之后才可以明确的,由此才能确定企业的品牌定位,从而确定品牌。

(3)品牌忠诚度不高

在消费者购买活动过程中,品牌忠诚度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影响品牌忠诚度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产品的质量、服务、包装以及知名度等等。对企业来说,提高自己产品品牌的忠诚度至关重要。消费者在购买了茶叶后,没有大量回头客,很多顾客都是随机点开店铺,而不是通过搜索栏搜索店铺,顾客的流动率较大,顾客品牌忠诚度不高。

3.消费者网上购买茶叶的意愿不强

目前,基于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上的茶叶市场比较混乱,茶叶的标准模糊不清,茶叶的品质高低不同,价格也就各不相同,消费者只能根据茶叶的r格作为分辨茶叶品质的依据。但是由于市场混乱,高价买到的茶叶不一定就是高品质的茶叶,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不相符,从而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网上购买欲望。

4.缺乏专业运营推广人才

汉唐清茗位于霍山县境内,由于其地理环境较为封闭,无论是在薪资还是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与城市的发展都有很大差距,在企业能够赋予的薪资条件下很难能吸引到专业的人才来为企业工作,更别说打造一个专业的团队,挽留人才了。

四、解决对策

1.与时俱进,提升管理理念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我们企业更应该不断地与时俱进,这样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企业应该打破传统销售观念,采取新的适合市场发展规律的营销方式。茶叶不应只是局限在线下传统的营销模式,应打破这种常规的营销模式,引进先进的电子商务理念并将其贯彻落实到企业运营推广的每一步,使企业朝着更好的模式发展。

2.提高知名度,打响品牌

(1)提高品牌竞争力

强大的品牌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首先,产品的质量要过关,只有过硬的品质才能站得住脚,才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其次,影响客户品牌忠诚度的另一因素就是服务,只有好的服务才能让顾客满意,只有顾客满意了,才能提升品牌。因此要积极开展专业培训,提高销售人员、客服人员的服务质量,让客户买得开心,用的省心,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建立客户的品牌忠诚度。

(2)明确品牌定位,以某一特色产品为品牌宣传

汉唐清茗企业主要有三类产品,主要是霍山黄芽、六安瓜片以及霍山石斛,但这三个品牌并没有的品牌定位,企业应该针对这三个品牌对市场做出调研,通过研究分析消费者茶叶品牌偏好,针对市场较大份额的品牌进行重新包装宣传,把它定位成企业的特色产品进行品牌宣传。

(3)制定相应的品牌策略

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品牌战略。比如给产品设计一个好看的logo,让人过目不忘,还可以给该产品想一个响亮、顺口的广告语,让人听过之后便能记住。其次进行市场调研,确定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茶叶种类,着重包装营销该类茶叶。,企业可以借助一些的主流媒体进行企业的品牌宣传推广,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3.采用O2O模式

(1)采取线上线下模式,顾客可以在实体店体验

汉唐清茗企业可以充分发挥线下专卖店的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让顾客既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了解企业的产品、价格、属性和特征,适合哪些人群饮用,有什么功效,还可以就近到实体专卖店里去实地感受和体验,现场品尝,向茶师讨教茶艺等等,让顾客的体验感更好。

(2)消费者参观茶园基地,与旅游相结合

企业可以将旅游与参观茶园基地相结合,消费者可以到茶园来参观,亲眼看看茶叶的生长环境,看茶工们是怎样摘茶的,感兴趣的还可以自己摘茶,自己亲手制作出茶叶,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消费者忠诚度,还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整个县城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4.聘请专业人才来管理电子商务模块

首先,企业可适时地求助社会资源加以利用,如政府的政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等,尤其是加强校企合作,利用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其次,企业可以建立一套灵活的薪资制度,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激励员工努力奋斗。,企业制定一套独特的企业管理制度与竞争机制,给员工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让员工有更多的发展和学习提升空间。

产品运营论文:电信运营商产品退出管理机制探讨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电信运营商产品退出机制缺失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产品退出机制,并对该产品退出机制的适用对象和基本流程、具体实施机制、退出评估、组织保障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产品退出;管理机制

1、引 言

随着全业务运营和3G业务如火如荼的开展,电信业务和产品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产品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效的产品管理体系能够保障产品与公司总体战略的接应、产品的客户需求导向、产品与渠道的有机结合、企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仅能够降低运营成本、优化产品结构,还能显著提高产品运营效率。

如图1所示,当前电信运营商的产品管理工作主要基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开展,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需求管理、产品研发、导入市场、运营推广、跟踪退出等五大基本环节。

随着电信产品运营工作的不断深入,产品开发和运营推广两个环节已经较为成熟,需求管理和导入市场环节也在不断优化完善过程中,而产品的跟踪和退出机制则相对缺失,急待建立健全。

电信产品只进不出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产品规模的日益扩大,根据某省级电信运营商的资料显示,该公司在网运营的产品达1400个。其中,有上百个产品存在名字重复、产品重叠的现象;另有近10%的产品基本信息缺失,产品运营出现了无人管理的情况,严重影响客户感知;此外,还有近半数的产品用户规模不足10个,不但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同时也加大了运维人员的维护负担,直接影响到产品综合管理效率,且一旦某产品的运营支撑难以有效保障,将影响到客户的使用。导致上述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公司缺乏相应的产品退出管理机制,只重视产品的研发和运营,却没有责任部门对产品进行跟踪和退出管理。

针对当前电信运营商产品退出机制缺失的问题,本文将提出一种简便易行,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产品退出机制,从而为电信运营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2、产品退出机制的适用对象和基本流程

由于固话、宽带等基础类产品只有在发生技术替代或政策调整时才会考虑退出,因此产品退出机制主要适用于增值产品、信息化产品等非基础通信类产品。而退出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与产品的定位和目标设定直接相关,目前电信运营商的大部分产品是为了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而一些产品则定位于绑定用户,增加用户黏性;还有一些产品为战略产品,属于公司重点投入和培育的产品,在短期内直接效益和客户绑定效果均一般的产品。针对战略、效益和黏性三种类型的产品,在进行退出管理时,应各有侧重,针对性地设置退出门槛和指标,从而实现管理。

产品退出机制的实施流程可以包括产品预警、问题分析、退出评估三个部分(见图2)。产品预警是对已有产品的初步筛选,通过预警指标和门槛设置,实现对潜在问题产品的快速发现。问题分析是对已经预警产品的二次分析和判断,从中筛选出没有改进价值的产品。退出评估从退出可行性和退出必要性两方面对改进价值低的产品进行深入评估,挑选出迫切需要退出的产品实施退出。产品退出三阶段充分体现了由简至繁、层层深入、谨慎退出的基本原则。

3、产品退出具体实施机制

3.1产品预警

产品退出管理的及时步是进行产品预警,挖掘出有问题的产品。在预警指标选择的时候,应该挑选直观、易于取数的指标,便于快速发掘问题产品。对于黏性和效益产品,可分别按照末位淘汰的原则,将本类产品中用户数/收入排名倒数5%且用户数和收入均负增长的产品筛选进入预警产品清单。由于战略产品的特殊性,建议可直接纳入市场部门的日常重点跟踪评估中,根据战略产品自身特点灵活地予以预警。

3.2问题分析

通过预警筛选出问题产品后,可由市场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产品的问题和改进空间进行定性分析,经分析确定为值得改进的产品进入产品改进流程,不值得改进的产品方进入退出评估环节。产品问题挖掘可以从产品的市场前景、市场拓展、客户感知、产品资费、IT支撑等维度开展(见表1),问题挖掘可以多部门讨论的形式进行。讨论清楚产品的现存问题后,再对产品的改进价值进行分析。产品改进价值可以从改进投入、改进周期和改进带来的增量收入三个维度开展。改进投入低、改进周期短而改进增量收入高的产品为值得改进的产品;进入改进流程处理,改进价值低的产品进入退出评估流程。

3.3退出评估

产品退出需要成本,也可能会影响客户感知,因此评估产品是否值得退出时既需要考虑退出必要性,又要考虑退出可行性,只有当产品退出必要性和可行性均高时,才考虑进行退出。

(1)产品退出必要性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一是产品的边际贡献,即“产品年收入-产品年综合运营成本”,其中,综合运营成本=运营成本(产品开发费用/业务合作方分成,营销费用)+维护成本(电费/软硬件维保费用和维护人工成本),产品边际贡献越小,退出必要性越高。

二是资源的重置成本,即产品运营现已占用资源的重置成本,该指标反映产品退出后,现网资源释放可能带来的价值,测算时用该部分资源的重置成本代替。资源重置成本越大,退出必要性越高。

三是维持增量成本,即产品若不退出,可能导致新增运维成本或新增的投资。维持增量成本越高,退出必要性越高。其中,前两项指标可由财务部门负责牵头测算,其他部门配合,第三项指标可由网络运营部门牵头测算。

(2)产品退出可行性

可以从九个方面进行评估:

一是退出投入,可用产品退出所耗费的经济投入来衡量,投入越大,退出可行性越低。

二是退出实施难度,可用产品退出技术实施周期的长短来衡量,周期越长,退出可行性越低。

三是用户规模,可用产品在网注册用户数来衡量,用户越多,退出可行性越低。

四是用户流失率,可用“活跃用户,注册用户数”来衡量,流失率越高,退出可行性越低。

五是用户投诉预测,可用“预计投诉量/活跃用户数”来衡量,投诉率越高,退出可行性越低。

六是替代产品,可用替代产品功能同退出产品功能相似性来衡量,相似度越小,退出可行性越低。

七是合作方影响,可用合作产品退出引发的法律、客户等风险来衡量,风险越大,退出可行性越低。

八是直接收入减少,可用产品年直接收入来衡量,收入越大,退出可行性越低。

九是收入拉动减少,可用产品年拉动收入规模来衡量,拉动收入越大,退出可行性越低。在

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事先明确各项指标的具体测算部门和指标权重。

各责任部门对各项指标进行测算后,交由市场部汇总,并测算出每个产品的退出可行性分数和退出必要性分数。市场部根据退出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维度的评分对问题产品分别进行排序,产品退出的门槛数值可根据管理需要设定和动态调整,初期建议将退出必要性得分排名前40%且退出可行性得分排名前40%的产品纳入建议退出产品清单。

4、产品退出机制的组织保障

产品退出机制的有效建立和高效运作需要相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建议初期可将产品退出管理相关的各项职责细化明确到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说明中,以强化责任意识。

其中,产品的退出决策建议由公司的产品决策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根据市场部提交的产品退出建议清单确定退出产品,明确退出要求和退出资源配置;市场部总体牵头产品评估及退出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产品综合预警、产品问题和退出评估,组织产品退出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总结;客户群部门、客服、财务、运维、建设、信息化等部门都需要配合市场部门进行产品问题和退出评估,提供退出投入、用户投诉预测和合作方影响信息,并开展产品退出渠道方案制定、实施和总结,其中由客户群部门配合市场部更新产品目录和产品属性,财务部负责退网资产的处置,运维和网络建设部门提供维持增量投入、退出成本和实施难度信息,信息化部在综合营帐系统中进行产品退出处理等。

5、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出的产品退出机制简便易行,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可为电信运营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相信通过建立高效的产品退出管理体系,产品退出管理同产品开发管理、产品运营管理等环节形成闭合管理流程,必将进一步促进电信运营商产品管理工作效益和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产品运营论文:出色运营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方略

.引言

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生命周期似乎愈加脆弱和短暂。兼并、收购、破产等资本运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措施。不少企业在资本运营中改名换姓,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及政策的调整不断引发较大范围的“洗牌”现象。而这一切无非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尽管追求企业价值较大化,追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状态成为所有企业组织的初始目标和基本动力源泉,但是竞争机制总是将他们一个又一个的淘汰出局。显然我们应该树立新的企业生存和发展观,克服抱残守缺的陈旧观念及其影响,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外部环境、内部条件、投资者的意志等均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顾客利益正在成为企业思想和行为的一切出发点和归宿。产品结构调整是产品多样化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战略安排中亦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产品结构调整不仅仅是企业追求产品组合和多利目标的一种战略措施,而且也是顾客需求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布局变化,企业内部条件改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经济贸易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使资本的营利模式愈加呈现多样性。多层次的产品结构调整总是与不同规模的资本运营相关。因此,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是息息相关的。

本文将对产品结构调整的概念、环境、内容、意义和作用、应当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各方与笔者共同关注和商榷有关问题,有益我们的工作。

2.产品结构调整的概念

产品结构调整是企业为实现预期目标,对产品(服务)(本文“产品”均含服务)及其组合状态进行调整的活动。包括多产品企业调整产品之间各种比例关系、淘汰部分产品、增加新产品、产品升级换代,单一产品企业改变为多产品企业、多产品企业改变为单一产品企业等形式。

面对日益变化的环境和条件,聪明的企业总是主动接受挑战,并迅速调整产品结构,满足顾客及自身利益要求,甚至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转移和方向性变革,使资本始终处于良好的营利状态。

2.1产品结构调整一般有以下几种状况:

A企业经营的某种产品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且与企业经营的其他产品无技术相关性,企业将其淘汰;

B试产产品已经成熟且市场前景好,顾客已经接受,企业增加新品;

C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企业退出某目标市场或全部市场,进入新的产品领域;

D基于扩张的产品组合调整,包括在横向一体化战略下的向相关产品领域扩张,在纵向一体化战略下的向上下游产品领域扩张;

E企业中间产品转变为商品,使企业产品组合发生变化。一般表现为,企业即向顾客提供原来的最终产品(相对于企业来说),又向顾客提供中间产品(相对于企业来说);

F基于资本运营的产品组合调整,产品之间的关系呈现多样化;

G上述状况的任意组合。

2.2产品结构调整的原因:

A顾客需求发生变化,企业原有产品已经不能被接受,企业淘汰该产品;

B技术发展,企业原有产品已经落后,企业淘汰该产品;

C政策、法律环境变化,企业改变产品组合;

D竞争格局/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企业采取应对措施,调整产品战略;

E企业内部条件/资源发生变化,企业改变产品组合;

F规模/效益目标驱动,企业改变产品组合;

G投资人意志取向,企业改变产品组合;

H上述任一情况并期发生,企业改变产品组合。

2.3产品结构调整的目的:

产品结构调整是资本营利属性所决定的,是资本营利机制发生作用的直接结果。因此,任何产品结构调整行为都与资本运营相关。离开资本运营的产品结构调整不仅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而且会因为缺乏资源(资本载体)的有效支持,而变得毫无意义或导致失败。

产品结构调整的目的,就是在战略安排下,以资本运营为基础,通过技术和管理推动,调整产品组合,实现资本/相关者利益目标。

产品结构调整是经济贸易全球化过程中,企业基于资源/分工/协作/比较利益/交易成本/商业模式等环境因素变化,在市场/资本机制作用下,参与竞争,追求营利目标,细分战略并不断择决的行为。面对一种即期赢利且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品,当局者时常感受到因环境变化带来的难以预测的风险和压力,而对其赢利预期产生怀疑。任何产品结构调整措施/战略的实施,其效果将在更为宽广、更为长期的环境中验证。3.产品结构调整环境

产品结构调整环境是指影响产品结构调整行为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一般来说,这些因素的变化作为可以测量的变量,用于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决策的依据。尽管市场机制充分作用下的各个主体在被越来越变化莫测的环境所困扰,但环境仍然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决定因素。这里,笔者论述几个主要方面。

产品结构调整环境的内容:

A顾客狭义的顾客一般是指销售链条中的相关者和用户,但是作为现代企业,“协作/网络经济/虚拟企业”使他们感受到供应商的支持是多么重要,有了“金牌搭挡”,会使他们长上翅膀。顾客,包括企业供需链条中的相关者和一切用户,似乎更符合现代经济。

顾客供需关系及其有关属性值的变化是企业产品决策的晴雨表,企业经常测试顾客的有关变化是企业必备的功能,而且也是增值的功能。

B竞争者狭义的竞争者是指同业对手或潜在对手,但今天,产品链上的任一增值行为及其参与者都可能将手臂伸向你的企业,转瞬与你共进晚餐。我们也不乏看到昔日竞争对手转瞬与你走到一起的现象。研究竞争者应该就象研究我们自己一样,平等地看待所有竞争者甚为重要。竞争者的产品决策应该成为我们决策的条件,而不应仅仅看成威胁。

C技术及资源条件发展的技术可能会带动经济、产业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果真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经济时代,甚至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观念。产品结构调整应该沿着技术发展的轨道进行是不容怀疑的。企业资源条件(包括人力资源(资本)、管理和组织、装备设施等及其属性)是企业技术控制力、竞争力的综合反映,是产品结构调整的基础支持环境。

D资本运营机制紧缩的产品结构调整可能更需要资本退出机制保障资源顺利实现转移,而扩张的产品结构调整则需要资本集聚机制保障通过优化的方式和途径实现所需资源支持。调整产品结构的核心问题并不在于产品决策,而在于与之相关的资源条件解决方案的运作和实施。资本运营机制就是资本的市场机制,企业作为资本的占有者不应怀疑资本运营机制的作用。在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对相关资源的整合可能会带来意外的增值效果。

E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尽管管理者的方案天衣无缝,但企业所有者/股东终会成为产品结构调整决策的受益者和无法推脱相应责任的人。意志取向和经验判断甚至习惯偏好在拍板的一瞬可能会与任何理性的评估/预测同样关键和重要。产品结构调整能否成功,管理者是关键。

政策(标准)、法律等宏观因素亦是产品结构调整环境的内容,而且可能成为强制措施迫使企业在产品方面进行方向性调整。

4产品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

4.1硬化资本机制,排除非营利障碍。不完善的资本机制肯定不能适应竞争的要求。资本机制要求产权清晰、营利功能及动力充分、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权责对等。在更为宏观的背景中,我们考虑资本机制与产品结构调整的关系,是因为企业产品决策赖于企业资源条件的支持,且对企业未来将产生重大影响。

4.2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我们必须容忍顾客对我们说“不”,我们决不对顾客说“不”。信誉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的长期失败。进入一个领域,首先意味着我们应做好出色运营的所有准备工作。建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在供需链条中给自己一个定位,评估我们的经营观念和行为是否适应顾客的要求,开拓个性化服务;资源安排应兼顾修船与造船两者的特点,制定和掌握统一的具有充分揉性的标准,精细计划与灵活调度相结合,顶层工作应充分设计,建立高度信息化的管理平台,等等方面,我们均应研究并落实相应措施。

结束语

产品结构调整涉及企业资源安排、组织架构调整、供需关系调整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企业高层决策的范畴,但就其过程来讲,决不仅仅限于高层决策。产品结构调整整合了企业产品及其关系,顾客及竞争者亦会从不同角度调整注意力和相应策略,在资源及管理方面还需要充分准备。另外,如何评价产品结构调整措施的效果和成败也相当重要,笔者认为,有效性、高效性、适应性应该是评价效果和成败的一般原则。我们应该正视目标与现实、实现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在正确的时候正确地做正确的事情”。

产品运营论文: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对铁路客运运营机制的思考

摘 要: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公共产品理论界定中国铁路客运的产品属性,分析铁路客运运营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铁路客运的运营机制提出思考。

关键词:公共产品理论;铁路客运;运营机制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013年3月10日,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国铁路实行政企分开。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分别承担原铁道部的行政职责和企业职责,不再保留铁道部。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堡垒”被打破了,意味着中国铁路市场化的改革已经拉开帷幕。

铁道部改革前,铁路部门实行垄断的运行机制。在政企合一的模式下,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管理搅在一起,责任不清,安全监管与企业利益角色冲突,安全责任难以落实。同时,铁路企业资不抵债,2012年上半年税后亏损额达88亿元,资产负债率升至61%,铁路行业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不能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因此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铁路客运运营机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铁路客运的运营机制提出合理性建议。

二、公共产品理论与铁路客运产品属性

(一)公共产品的理论与分类

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相较于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向全体成员提供,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供给上的非竞争性。增加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消费者对同一消费品的减损,也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

根据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又可划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的物品是纯公共产品,只具备其中一个特征的是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还可再划分为两类:拥挤型准公共产品和俱乐部型准公共产品。拥挤型准公共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当消费者的数目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消费上的竞争性。俱乐部型公共产品使用者范围之内,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多增加一个使用者的边际成本是非常低的。

(二)铁路客运产品属性的界定

铁路客运是这样一种产品,它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具有很强的公共性,但是拒绝购买火车票的人不能乘坐火车,并且在火车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一个人乘坐火车可能就排除了另一个人乘坐火车的机会,这决定了其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由于铁路的运输能力较大,未达到铁路的拥挤临界点时,增加一个旅客并不影响其他人的使用,边际成本很小,这是其非竞争性的体现。同时,铁路客运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效应,特别是高速铁路作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对于改变国家产业布局、优化综合运输体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意义重大,尤其在节约土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用更加明显。

三、铁路客运运营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客运铁路的运营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

近些年来,在公路和航空的竞争下,不少旅客列车客源严重不足,市场占有率严重下降。如今高铁票价高于飞机票的例子常有,这样大多数人选择坐飞机也就不足为奇了。乘坐飞机不仅时间缩短很多,而且还有提供餐点和饮料的服务。而客运铁路由于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导致高铁上座率低,亏损严重。本应按照客流的需求将空着的一等座和商务座及时降为二等座,但却宁可空拉空跑,这是不符合市场调节机制的。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高铁要突出其的优势,不仅体现在速度上,服务上,更主要的是要体现在价格上,此种价格应该是以上座率取胜,多坐一个人就多一份效益。高铁的定价还应多考虑来自公路和航空的竞争,可再灵活些,淡季价低,旺季上浮,按客流的需求将空着的商务座和二等座及时降为二等座,以提高上座率。

(二)严格的管制使铁路客运票价脱离市场供求

在政府对火车票价的严格管制下,火车票的价格被管制在市价之下,火车票的名义价格跟不上实际价格。当市场对车票需求增加时,政府管制使车票不能涨价,所以出现了客流高峰时期“一票难求”,“批条子”及黄牛党泛滥的现象。铁路客运量的季节性很强,地域性很强,政府对铁路票价的严格管制,运输部门无法根据运输供求变化及时调整票价,行使行业管理的职能,使票价不能适应市场供求关系,不能应对季节变化、物价变化以及市场竞争,制约了铁路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三)政府过渡干预使铁路客运难以盈利

铁路票价长期由政府制定,铁路局作为市场主体在定价方面基本没有自主权可言。从1996年以来,铁路的票价就没有上涨过,因此存在定价较低,长期亏损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铁路运输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如物价、铁路机车一切设备材料价格、铁路职工工资、铁路信号投入资金等都相应上涨。铁路的成本支出都来源于铁路客运票价与货运收入,然而旅客列车的“提速不提价”让铁路的成本增加不少,收入却还是提速前的水平,从而影响着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使得整个铁路行业处于大业务量但却低收益的不良状态,阻碍了铁路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铁路客运市场化供给的方案比较

(一)市场化模式

市场化模式通过国有客运铁路通过股权出让的方式,把铁路的运营管理权交给私人公司,票价市场化,政府仅起到监管(服务质量)的作用。此种供给方案的优点是大大减轻了政府负担,提高铁路建设、运营的效率,铁路买票不再难了,服务态度也会好起来。但是铁路客运如果实行市场化的模式,企业就可以在节假日客流高峰时期抬高票价,去建设一些赢利性强的好线路,路线差的公益性强的没有好处就不建设,企业没有义务亏损以考虑满足大众的出行需求,此时就忽视了铁路的正外部特征。

(二)特许经营模式

特许经营模式即政府将铁路的垄断性特权给予某一私营企业,并在政府价格管制下,由企业在特定领域内提供特定的服务。这样可以产生与合同外包相同的效应,且由于政府仅进行价格管制,由消费者直接付费给生产者,可减少中间支付造成的成本增加,且更能够调动私人企业的积极性。但是,特许经营对政府公共定价的合理性要求较高,铁路票价制定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特许经营的效果。同时,特许经营也具有与合同承包一样的缺点,容易滋生腐败,有的政府部门并不真正实行公开招标,而是与投标商串通;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部门往往缺乏对被委托者的监控,造成管理的失控。

(三)政府补贴私人运营模式

政府向私人企业提供一定的补贴,从而降低铁路票价。政府补贴有利于发挥铁路的外部正效应,尤其是对落后偏远地区的铁路建设进行补贴,能够促进该地区发展,体现再分配的效应,降低当地铁路票价。但政府对提供的补贴缺乏监管,一般政府提供补贴后对企业的定价要有一定的管制。会存在政府如何代表消费者选择最有效率的私人生产者的问题。

(四)凭单制补贴的优点与弊端

即政府向特定消费者提供补贴。通过向特定消费者提供凭单式补贴,可保障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促进私人生产者的竞争。此种模式保障消费者有自由消费的权利,且可通过特定消费者政策的制定,体现社会救助等福利政策。但铁路线路规划、建设和运营都具有较强的垄断性,消费者的“选票”可能无效,且特定的消费者福利补贴存在核实、管理成本高的难题。

五、对未来铁路客运运营机制的思考

(一)运管分离

运管分离即对铁路客运实行统一的管理和分区段运营。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基础差异大,应尊重铁路客运市场的客观差异。运管分离可以现有铁路局为基础,按大片(东北、华北、华东等)铁路网分布与生产配置的状况,组建地区性铁路公司集团,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统一管理,,根据各个地区客流的大小来安排火车的车次,这样能够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不但能够增强效率,还能节约成本,各个地区性铁路公司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多种运营模式并存

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也不一样。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铁路客运的运营以国有运营模式为主,铁路票价由政府管制,在落后地区铁路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对于经济较为发达、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或是已初具竞争规模的线路,铁路客运可逐步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私有化,并对特殊人群建立凭单制的补贴机制。

(三)加强政府对运营的监管

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建立合理的监管机构,防止中国铁路总公司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侵害其他铁路运输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法律地位、经营责任、权利义务、与其他铁路运输企业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作出规范。同时,也要加大对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深化改革力度,通过对其内部铁路企业的重组与结构调整,形成能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独立新铁路运输企业集群,在内部形成相互间的协作与竞争态势,逐步过渡到行业内外的市场竞争。当中国铁路总公司内部铁路企业集群适应了市场化竞争后,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特殊时期的过渡性安排将完成历史使命,而全新的铁路运输市场主体格局将为中国铁路未来的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

产品运营论文:台湾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搭建及运营模式的探讨

摘要:随着ECFA深入实施,通过厦门口岸进口的台湾水产品出现飞跃式增长,发挥厦门的地理和对台的区域优势、厦门闽台中心渔港完善的渔业公共基础设施优势,构建台湾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对其运营模式进行探讨,期待为台湾水产品进入大陆市场、丰富市场供应,两岸渔业产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交流,推进产业集群及效应,发挥带动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台湾水产品 物流集散中心 搭建 运营模式

厦门是台湾水产品直接登陆的口岸,也是重要的集散、辐射地,通过厦门向全国各地输送的台湾水产品占大陆总销量的50%以上。搭建、运营厦门闽台中心渔港台湾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对台湾水产品快速、高品质辐射大陆各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海峡两岸渔业产业的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建设台湾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的必要性

1.1 快速发展的对台水产品交易急需专业平台。目前,厦门无固定的对台水产品的靠泊专业码头,交易主要通过集装箱冻柜从各码头转运上岸。鱼苗、活鲜等以小三通模式从厦门岛外大嶝、刘五店等台轮停泊点转运上岸,因转运造成时间长而影响质量、物流成本的增加。也有在台湾海峡以“鱼钞交易”的方式进行,但存在违规操作和发生纠纷难以协调等问题。鲜活水产品依托店铺交易和单体营销方式,流通采用桶装打氧气维持,部分采用木屑包装,但缺乏技术支持,常出现体质消瘦、质量味道欠佳、死亡率高的现象。厦门冷藏库规模大,但无适应水产品专业的冻结设施、差异温度的库区。码头设施简单、通用化,未配套冷藏库、活鱼暂养、交易市场、渔业补给等设施,不能满足与台湾大宗水产品交易需要,难以形成对台水产品交易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更无法形成产业集群的效应,不利于两岸水产品交流交易的持续发展。

1.2 巨大的水产品市场空间需求。

2010年全国的水产品生产总量5373万吨,当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水产品17.8公斤,其中福建省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158.5公斤,年均增长1.36%,而日本和韩国人均消费量为我国的7.5倍。厦门水产品年交易量10万吨,年平均增长约19%。据相关部门2005-2006年厦门水产品对台贸易统计表显示,进口数量和金额均呈现增长态势;2013年前5个月,台湾水产品从厦门口岸入境量超过前4年的总和。厦门作为全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每年均有几百万人次到厦门旅游观光和从事商务活动,味道鲜美、品种丰富的水产品既是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也是吸引游客到厦门旅游度假和商务活动的重要因素。可以预计,我国水产品消费需求及两岸水产品市场需求均存在着巨大市场空间。

1.3 两岸渔业交流日益频繁是行业趋势。台湾四面环海,鱼类品种繁多,周围海域各种鱼类多达500多种,高经济价值鱼类100多种;水产养殖业发达、技术成熟。2010年,台湾渔业总产量超过130万吨,食用类水产品进口15万吨,出口55万吨,主要出口大陆市场。

厦门与台湾渔业形态相似,互补性强,台湾渔业在世界属发达的地区,大陆渔业在世界属于大国,两岸强、大合作促进渔业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集群,从而带动市场拓展丰富市场供应。因此,搭建台湾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是非常必要的。

2 厦门闽台中心渔港搭建台湾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具备的优势

2.1 地理区域优势。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东距台湾高雄165海里。厦门闽台中心渔港地处厦门西海域,距机场1.5公里,距东渡港4公里,距火车站西站4公里;北距福州302公里,南距汕头295公里,与全国各大城市之间的水、陆、空交通极其便利。与台湾的区域地理优势、语言相通、生活习俗相同和历史文化相融,旺盛的经贸往来,突显了搭建台湾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

2.2 政府导向优势。为充分发挥厦门的对台区域地理优势,搭建面向台湾和全国的渔业产业物流集散平台,2004年国家农业部批准建设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厦门市政府将其列入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5.1亿元人民币。总用地面积为75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50万平方米,陆域面积25万平方米,公共基础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其功能定位一是保障闽台两地渔轮台风期间避风防灾减灾。二是海峡两岸渔业产品交易、信息及技术交流。三是打造集渔业产品交易、深度加工、保鲜暂养、冷藏、冷链物流配送、金融、服务、休闲渔业为一体的面向国内、台湾和东南亚的渔业产业经济圈。

为发展与台湾渔业产业交流、水产品交易,促进厦门渔业经济的发展,早在闽台中心渔港项目建设之初,就明确要打造对台渔业产业交流与交易平台。在福建省海洋经济规划中,确定厦门闽台中心渔港为省内两大现代海产品流通网络主要集散地之一、台湾水产品集散地之一。随着海西渔业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美丽厦门”战略的实施,厦门市区零散的渔业生产、经营场所已整合迁入厦门闽台中心渔港,厦门市政府在闽台中心渔港设立台轮停泊点,保障其操作性和良性运营。政府的导向,使在厦门闽台中心渔港搭建台湾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优势明显。

2.3 完善的渔业公共基础设施优势。厦门闽台中心渔港建有港池水域面积75 万平方米,码头总长度2273米,36个泊位可全天候提供年12万吨以上水产品卸港、渔船补给作业需要。可直接靠泊1000吨以下货轮,3000吨以下油轮。经营性设施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农水产品物流中心、制冰冷藏区、对台农水产品保税仓储区、油库区、休闲渔业区等。配有功能齐全的防台风避险中心,可为台湾渔船避风减灾;配有综合执法中心,保障港区有序运营;配套消防、环保系统,保障安全生产。配套台轮停泊点,海关、边防、商检、海事、台办等口岸单位入驻联检办公,方便台轮进出港从事经贸活动,为台湾水产品进出港实行一站式服务,形成台湾水产品进出港的“绿色通道”。

3 厦门闽台中心渔港搭建台湾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总体思路

台湾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的功能定位:一是满足渔业产业发展对台产业交流、经济合作以及台湾对大陆产业、产品、技术转移,两岸水产捕捞、养殖、加工、技术及信息交流等需求。二是整合闽东南水产品市场资源,逐步发展拍卖交易、期货交易、网络交易等高端交易方式的水产品交易市场,促进台湾水产品进入大陆辐射全国。

台湾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将集交易、加工、集散、物流配送为一体,带动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促进海峡两岸捕捞、水产养殖、加工、冷链物流及信息技术交流平台的形成;利于产业集群及其效应,带动渔业经济产业延伸和内涵,发展成为海峡西岸较大的台湾水产品冷链物流集散及配送中心。

4 厦门闽台中心渔港台湾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功能设施与规模

4.1 20万平方米的农水产品物流中心,使闽台中心渔港形成集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水产品流通平台,促进渔业产业集聚,支撑台湾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成为台湾水产品进入大陆的集散、中转枢纽。

4.2 日产冰210吨及输冰、碎冰系统,直接向渔船、运输船加冰服务;日冻结水产品56吨的冻结设施,3万吨冷藏库,内含低温、高温和超低温差异化冷藏库区、水产品保税区、加工及办公场所、对台水产信息交流区,为市场交易仓储、加工冷藏提供便利。

4.3 配套的活鲜储运中心,具备水产品暂养、包装、批发、中转、进口水生动物监管及加工和包装中转场、办公场所,为从本港上岸的活鲜鱼货提供一条龙服务。

4.4 配套的卸鱼棚,为进入港区卸货的捕捞船和水产品运输船的渔获物上岸、筛选、分类、分拨、拍买交易提供平台。

4.5 配套的保税物资仓库,为进港台轮的非免税水产品提供仓储及海关监管、保税服务。

4.6 休闲渔业为来厦商务人士提供商务活动及旅游、娱乐、餐饮、购物、便利服务。

4.7 油库及输送系统,为台湾渔轮、运输船提供燃油补充、中心内的物流车辆加油。

5 运营模式设想

适宜的物流集散中心运营模式,是持续经营和发展提供的保障。

5.1 台湾水产品进入市场模式。进驻台湾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的经营商向运营企业租赁场所,自主经营。进入闽台中心渔港的台湾渔船直接靠泊台轮停泊点专用码头,经一站式的联检通关后,免税的水产品可直接在中心销售或辐射至全国各地。非免税水产品进入保税监管仓库,通关后可在中心自由分拨销售,也可设立对台小额商品免税交易区,免税限额销售。也可设立台湾水产品专展区,在经销台湾水产品的同时将台湾需要的大陆水产品销往台湾,达到双向经贸的良性循环。

5.2 集散中心的交易模式。入驻经营商选择各类经营专区自主经营交易,在此基础上,稳妥渐进地推行拍卖交易、期货交易、卖场交易,确保集散中心的货源和公平交易,提升集散中心的经营层次和品牌效应。

5.3 服务模式。①提供台轮停靠点的绿色通道。台轮停靠点的绿色通道缩短货物通关时间,通常检验检疫24小时、海关8小时完成验通手续。设立服务公司,为集散中心经营商的货物上下岸提供多方位、一站式的办理通关通检的服务。②开展促销活动,增加人气。积极推介,利用网络、媒体、广告等宣传扩大集散中心的影响,树立市场形象和知名度。在长假、大的节日和销售淡季期间,以多种形式组织促销活动,维持稳定市场经营。③搭建信息平台,扩大辐射区域。建立市场网站,即时提供行业动态、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等查询服务,方便了解信息、扩大集散与辐射,提升运营的能力。④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保障质量安全。联合政府相关部门,组建检测中心及实验室,配备完善的检验检疫设施,建立规范的制度和检验队伍,确保中心内交易商品的安全,结合创建品牌,扩大影响。⑤配套物流配送,方便经营商。利用厦门四通八达的海陆空交通和强大的物流体系,为经营商的产品集散、辐射、经营提供服务。

6 结论

两岸三通大势所趋,闽台渔业合作前景广阔,充分发挥厦门的区域地理优势,依托厦门闽台中心渔港完善的渔业公共基础设施、齐全的经营功能设施、台轮停泊点的绿色通道优势,构筑厦门闽台中心渔港台湾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为台湾水产品进入大陆交易搭建平台、提供便捷完善的服务体系,有利于两岸渔业产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交流、产品交易、辐射国内市场;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及效应发挥,为市场提供丰富品质的水产品,满足民生菜篮子的需求。

产品运营论文:集合投资产品运营模式及财务处理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分析,引入集合投资产品的概念,并对其运营模式、财务确认、计量及参与各方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集合投资产品 资产证券化 运营模式 财务处理 影响

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研究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应用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通过资产证券化,很好地解决了单位金额过大资产的流通和变现问题,但对于未来不稳定的无定期的现金流入的资产来说,很难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解决。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抵押贷款资产池的证券化。美国及时例资产证券化是由1968年成立的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公开发售的过手证券,随后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200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分别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工作。2005年8月,中金公司推出的“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收益计划”是我国及时只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类资产证券化产品,之后陆续开展了盘活银行不良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企业收益权证券化项目。

(二)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

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应用、风险管理、财务计量、法律问题及税收问题等方面。在市场应用方面,例如王俊寿提出的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体系设计。在风险管理方面诸如:王少波通过研究国外的信用评级模型方法,提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在财务计量方面主要集中在是否能够形成“真实销售”,风险与报酬是否真实转移。在法律问题方面主要集中在对破产隔离的确认,即将财务“真实销售”延伸到法律层面。税收问题,主要从资产转让、证券发行、现金流偿付等运营环节进行研究,以及对比是否确认收入方面的税收差异等。

二、集合投资产品运营模式

通过将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扩展和延伸,引入对资产进行保管和处置的管理公司,缩短和固化资产的变现周期,引入管理期的概念,使得资产预期最长可以于管理期末产生现金流入,从而类似于资产证券化。

(一)概念介绍

为解决无稳定的或定期的现金流入的大额资产的变现及流通问题,引入集合投资产品的概念。所谓集合投资产品即将金额过大且无稳定的或定期的现金流入的资产作为标的,通过交易平台进行集合发售,使不同的投资者进行购买,共同拥有标的资产所有权和处置权。同时引入管理公司进行管理,投资者同意将标的资产交由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并设定管理期间和低中止处置率。在管理期间内若管理公司能够以超过低中止处置率将资产变现,管理公司有权变现,并将变现收益在投资者、管理公司之间按投资者持有的比例进行分配。若管理期间内未到达低中止处置率,管理公司在到期时将资产变现,将变现金额进行分配,若仍无法变现则继续持有直到最终变现。投资者可以在管理期内将拥有的所有权和处置权部分或全部在交易平台进行转让。

(二)参与主体

集合投资产品的参与主体主要有发售公司、交易平台、投资者和管理公司,在集合投资产品发行、运营及变现过程中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如下:

1.发售公司的权利与义务。发售公司指最初持有标的资产,拟定将标的资产通过交易平台出让给投资者的公司。发售公司的主要权利:(1)拥有将标的资产出让给全体投资者后的收益权。(2)有选择管理公司和交易平台的权利。(3)标的资产出售给投资者后,无回购义务。发售公司的主要义务:(1)保障拥有标的资产能免遭第三方追诉的所有权,披露自己知道的标的资产的瑕疵(包括但不限于资产的品质、数量、性能等),对标的资产的所有权及瑕疵承担全部责任;(2)保障标的资产未被设置影响投资者权益的任何担保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担保、质押、保障等);(3)保障随着标的资产的转让,将标的资产的所有权及相关权利全部转让给投资者;(4)在管理公司的协助下确定标的资产及其总价值,设定可以交易的低限制额,确定发售期限、管理期限、管理公司、交易平台,设定到期前中止集合投资产品的低处置率等集合投资产品指标。

2.交易平台。交易平台类似于证券交易所,指拥有可以将产品对外的交易平台系统且有相应的发售产品的资质,通过该平台可以公开或非公开对投资者进行出售。交易平台的主要权利。(1)拥有委托管理与指定支付的服务收益权;(2)拥有对集合投资产品进行审核的权利;(3)拥有对发售公司、管理公司和投资者进行审核的权利;(4)拥有拒绝发行申请的权利。交易平台的主要义务:(1)负责维护投资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负责对申请进入交易平台系统的集合投资产品进行审核;(3)负责对发售公司、管理公司和投资者进行基本的审核;(4)负责交易资金的委托管理与指定支付。

3.投资者。投资者指通过交易平台进行集合投资产品购买和在管理期间出售的个人或机构组织。投资者的主要权利:(1)拥有平等自主购买、出售和持有自己拥有产品的权利;(2)拥有收取对应产品收益的权利。投资者的主要义务:(1)遵守交易平台的交易规则;(2)根据交易内容按时支付购买价款;(3)承担交易和持有产品过程中的风险。

4.管理公司。管理公司指协助发售公司发售标的资产以及在管理期内根据投资者的授权对标的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的公司。管理公司的主要权利:(1)拥有从发售公司收取正常服务报酬的权利;(2)拥有从投资者收取正常服务报酬的权利;(3)拥有根据投资者的授权管理和处置标的资产的权利。管理公司的主要义务:(1)协助发售公司确定标的资产及其总价值,设定可以交易的低限制额,确定发售期限、管理期限、交易平台,设定到期前中止集合投资产品的低处置率等集合投资产品指标;(2)在管理期间内对标的资产进行保管和管理;(3)在管理期间内或者到期后进行处置或继续管理。

(三)运营模式

集合投资产品的运营模式主要如下:及时步,发售公司有意图对持有的资产进行出售变现,但由于资产价值高,变现难度高,拟定以通过交易平台进行集合投资产品的形式对外出售。第二步,发售公司寻找管理公司,在管理公司协助下对标的资产进行集合化处理,包括确定交易平台、发售价格、发售期限、管理期限等发售要素。第三步,发售公司根据交易规则向交易平台缴纳保障金。发售公司和管理公司共同向交易平台申请进入交易平台进行发售。第四步,交易平台进行审核,通过进入发行阶段,不通过则退回申请。第五步,交易平台发售产品,投资者进行购买。在发售期内,若成功发行则发售公司将标的资产交付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同时交易平台将款项转入发售公司。若发行不成功,则由交易平台将投资者购买款加同期银行存款利息后退回投资者,利息从发售公司缴纳的保障金中扣除,不足部分由发售公司补全,余款退回发售公司。第六步,在管理期内,若标的资产变现后的收益率超过设定的低中止处置率,则管理公司将标的资产变现,将变现后的金额按投资者持有的比例进行分配。若整个管理期均未到达低处置率或者管理公司认为有充足的理由继续持有标的资产至期限届满,则持续持有。在管理期届满时,管理公司处置标的资产,将处置金额按投资者持有的比例进行分配。若仍未能处置,则直至处置为止。

在整个运营过程中,投资者购买和出售的途径分为:(1)首次发售时通过交易平台购买;(2)在管理期内通过交易平台购买或出售;(3)产品到期或在管理期内变现后按比例收取现金。

(四)风险控制

1.管理公司需要对发售公司发售的标的资产以及整个集合投资产品的条款设计进行谨慎研究,确保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风险可控。标的资产均存放在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并且接受交易平台的监督,同时购买财产保险。

2.交易平台需要对发售公司、管理公司及集合投资产品进行严密审核,确保不发生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且风险可控。所有资金往来均通过交易平台进行。进行发售审核前,发售公司需要交纳一定金额的保障金。若发售失败,则扣除应退还投资者的利息费用及相关费用外,剩余部分退还发售公司。若发售成功,则待标的资产在最终变现后,未发生应由发售公司承担的责任情况的,全部退还发售公司,否则扣除应由发售公司承担的部分后退还发售公司。

三、集合投资产品的财务确认和计量

对于集合投资产品各参与方的财务处理,结合业务实质和财务核算的相关规定,主要按照如下的处理方法进行确认和计量(会计分录)。

(一)发售公司

1.发售公司缴纳保障金,申请发售:借记“其他应收款――××集合投资产品保障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发售失败,扣除相关费用后退回剩余保障金:借记“管理费用”、“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集合投资产品保障金”科目。

3.发售成功交付标的资产给管理公司并收到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存货”科目。

4.产品最终处置后,发售公司无相关责任,收到退回的保障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集合投资产品保障金”科目。

5.若产生由发售公司承担的相关责任,则扣除应承担的相应费用后,收回保障金:借记“银行存款”、“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集合投资产品保障金”科目。

(二)交易平台

1.收到发售公司存入的保障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集合投资产品保障金”科目。

2.发售申请不通过,退回保障金:借记“其他应付款――××集合投资产品保障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发售时,收到投资者购买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集合投资产品(发售公司)”科目。

4.发售不成功,将保障金扣除相关费用后余额退回发售公司,退回收到的投资者款项:借记“其他应付款――××集合投资产品保障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借记“其他应付款――××集合投资产品(发售公司)”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5.发售成功,支付投资款给发售公司:借记“其他应付款――××集合投资产品(发售公司)”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6.交易平台收到提供服务应收取的服务费用,确认相关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三)投资者

1.投资者支付款项购买集合投资产品时,尚未收到交易平台发售成功的公告或相应文件前,财务处理为:借记“其他应收款――××集合投资产品(发售公司)”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收到交易平台发售失败的公告或相应文件且收回投资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集合投资产品(发售公司)”科目。

3.收到交易平台发售成功的公告或相应文件时,这时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认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集合投资产品(发售公司)”科目。(2)认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集合投资产品(发售公司)”科目。

由于集合投资产品由资产证券化延伸而来,且其公允价值可以通过交易平台获得,归属于金融资产。对于该金融资产的具体分类分析如下:(1)若投资者为近期内出售而购买集合投资产品的,可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九条认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2)若投资者并非为近期内出售而购买集合投资产品的,可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一条和第十七条排除划分为贷款、应收款项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从而依据第十八条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若仍未处置标的资产,则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相关要求进行后续计量,相应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资本公积,直到最终处置后将相应的损益确认。

(四)管理公司

1.管理公司对发售公司发售事宜进行研究、辅导、协助后收到管理公司支付的服务费用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结转相应的项目成本。

2.集合投资产品发售成功后,管理公司接受投资者的委托代为管理标的资产,类似于委托代销,其财务处理如下:(1)收到标的资产:借记“业务资产(或受托代销商品)”科目,贷记“业务负债(或受托代销商品款)”科目。(2)实际处置标的资产后: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3)将处置标的资产后的价款根据投资者持有标的资产的比例进行分配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将标的资产转出:借记“业务负债(或受托代销商品款)”科目,贷记“业务资产(或受托代销商品)”科目。

四、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

由于集合投资产品由资产证券化衍生而来,属于金融资产,对此的财务确认和计量会直接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笔者对参与各方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一是发售公司的影响。发售公司由于通过交易平台将集合投资产品出售给投资者,将产品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因此直接形成收入,结转相应的成本以及业务过程中发生的需要支付给管理公司和交易平台的各项费用。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看,就是将长期资产转为短期资产,同时确认由于转换造成的损益。也就是说,若标的资产发售价格高于成本价格,则发售公司财务报表显示盈利且短期资产增加多于长期资产的减少。反之亦然。

二是交易平台的影响。对于交易平台来说,主要是提供相应的审核及发售中介平台的功能,因此主要为确认服务收入。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增加了收入及对应的成本和相关费用,使得利润增加或减少。

三是投资者的影响。对于投资者来说,购买集合投资产品时,若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则仅仅是短期资产内部分类的变化。在资产负债表日,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化会导致损益的增加或减少。处置时,根据处置结果将对应的损益反映在损益表中,差额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短期资产分类的变化。若初始确认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由短期资产变为长期资产,且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公允价值的变化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即仅对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只有当最终处置后将损益结转时才对损益表产生影响。

四是管理公司的影响。管理公司的财务处理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收取的各项费用,直接影响损益表中的损益数额;二是在标的资产管理过程中,资产负债表同时增加了业务资产和业务负债,在标的资产处置及支付给投资者后,同时减少业务资产和业务负债。

产品运营论文:基于Android智能终端的产品运营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移动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出智能终端的多种新功能,智能终端信息传播快捷、灵活等优势已受到越来越多终端生产厂商的青睐,并将其作为企业综合监管技术的有益补充。文章介绍一种基于Android智能终端开发的产品运营信息系统,着重探讨该系统的设计原理和系统功能,旨在为类似移动应用和基于智能终端的其他企业监管子系统的研发提供设计蓝本和参考。

关键词:Android智能终端;产品运营;企业监管;移动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111-01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新主题、新动力。科学的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企业生存与壮大的基础[1]。对于规模化智能终端生产厂商来说,企业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化、流程化的重要体现,通常包括产品线研发、产品测试、产品运营、人事、财务、后勤保障等多个子系统,其中产品运营则成为产品从生产线走向市场、最终被市场接纳的关键环节。就目前市场份额位居前列的几家国内外大型智能终端生产厂商而言,其对产品市场表现的监管都经历了传统的纸质化管理、基于电脑的单机版管理和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管理等几个阶段,主要涵盖产品进销存管控、产品促销信息与分享、一线销售人员考勤及业绩管理、竞争对手表现等几个方面。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的功能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各种各样的新功能正在日益涌现[2]。将移动设备作为企业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一部分,特别是作为产品运营子系统的一种渠道,受到了越来越多生产厂商的青睐。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移动设备具有信息传播方便、快捷,信息收集智能、灵活等优势。通过智能终端,一线销售人员可以及时时间上报本品牌各型号产品的市场表现、与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对比,管理层也可以方便地获取一线销售人员的在岗状态等信息。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Android智能终端开发的产品运营信息系统,其设计思想对类似移动应用开发和基于智能终端的其他企业监管子系统研发有着指导意义。

一、系统设计原理

该产品运营信息系统是一套用于采集和分析数据的IT系统平台,基于C/S和B/S混和架构构建。在C/S模式下,用户通过安装运行在Android智能终端上的应用软件,可以即时采集并上报数据,从后台系统接收基础数据;管理层也可以推送相关数据。在B/S模式下,用户可通过浏览器使用如系统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整套系统通过Java 语言实现系统后台的Web应用。Web前端采用Ajax网页开发技术和Jquery框架以创建更好更快捷的交互式网页应用;Web前端控制器使用Struts开源软件,以减少运用MVC设计模型开发Web应用的时间;业务逻辑层采用POJO,ORM层采用Hibernate开放源代码对象关系映射框架,服务器端由J2EE(Weblogic)和数据库(Oracle)组成,对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提供支撑,而测试使用的是Junit回归测试框架。另外,系统通过EAl技术与后台系统进行集成,采用松耦合的方式,保障了系统的灵活性。总之,该系统是一种基于移动计算的应用系统,符合计算模式发展趋势,具有较好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二、系统功能

该产品运营信息系统以一名普通一线销售人员每天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包含在岗考核、工作计划制定、进销存数据采集上报、业绩统计查询、资产管理等功能模块。

1.在岗考核

为保障在岗信息真实,签到是一线销售人员每天要做的及时项工作。人员登录系统后,利用系统默认的拍照软件拍摄自己的头像照,等待上传成功,即完成了签到过程。进店和拍照为必做操作,完成此步骤,才允许使用系统其他功能模块。每个智能终端的GPS定位功能可以协助上级主管抽查和了解其辖区内每个一线销售人员的在岗状态,并将此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

2.工作计划制定

一线销售人员需根据上级主管的安排,制定日/周/月工作计划,包括目标设定、完成情况预估、初始库存上报,参加指定的问卷调查,上报竞争对手情况等任务。同时,还可以查看服务器通过web端推送的公告信息、产品基本功能介绍、产品促销信息及其他注意事项等,便于个人及时了解产品和市场动态。

3.数据采集上报

这是该产品运营信息系统的主模块。一线销售人员在得知产品入库、完成产品销售后都要根据要求及时完成相应数据的采集上报工作,以便管理层及时了解产品的市场表现,并作出产品运营决策的相应调整。产品入库信息和销售信息都可以利用智能终端的条码扫描功能快速完成,且支持一次导入多条条码,而非传统的统一寄送产品保修卡再进行录入的方式。产品库存信息由系统根据初始库存、入库和销售数据变动情况自动生成。

4.业绩统计查询

通过该系统,一线销售人员可以随时查询个人业绩,包括数据上报是否成功、日/周/月销量、目标达成率、合理库存等,以便随时补报未成功数据,及时调整产品销售策略,促使个人目标的及早达成。

5.资产管理

一线销售人员有维护本品牌相关资产的义务。通过该系统,可以及时更新包括柜台、演示机、机模、市场展示物料在内的各种资产数量和状态,如有丢失或损坏,需及时时间向上级主管汇报,便于及时补充和维修更换。

三、结论与展望

本文介绍的基于Android智能终端的产品运营信息系统是为了顺应企业便捷管理、流动管理的需要,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的多种优势而设计开发的,除用于日常管理外,还可以通过集成其他应用,强化智能终端的管理效能。目前,已被部分大型智能终端生产厂商采纳,作为企业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有益补充,并有效提升了企业监管效率和产品的市场表现。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相信以该系统设计思想为蓝本的其他子系统也将得到研发推广,并将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

产品运营论文:基于可追溯流程管理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创新研究

摘 要:本文简述了农产品可追溯技术的发展、运用情况,结合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发展情况,对宁波本地的消费者进行调查和走访两家大型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分析阻碍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阐述可追溯系统应用对宁波乃至国内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创新性。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可追溯

一、引言

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对农产品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可追溯流程管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对可追溯技术与可追溯技术对线下农产品意义的研究,例如文献主要研究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文献主要研究可追溯在生产中的检测技术;文献主要介绍了当前主流的个体标识技术;文献主要研究系统构架的组成。对于可追溯的意义研究也颇有成果,文献阐述了可追溯系统对食品安全的意义与整体系统的构建。

近些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而农产品由于其一些特有的性质,一直没能够在电商领域有良好的发展。但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运营模式的转变,有更多的商家与消费者开始尝试这一领域。2012年仅淘宝网经营农产品的网店26.06万家、销售额达198亿元。可是农产品电商发展落后的事实摆在眼前,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产品的价值总额为2.45万亿元,占当年社会物流总额的1.4%。而可追溯技术并没有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将技术的创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运营模式的不断变化,可追溯概念的出现与技术的创新引领了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新一轮创新。

二、当前农产品电商瓶颈分析

据我们对宁波两家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调查显示结果如下,就目前两公司的发现状况,不容乐观。七禾有机蔬菜每天仅有200-300单,而且采用会员制销售的情况下新增会员数量几乎为0;乐活厨房的用户数量偏少,其中活跃用户约占总注册人数的35%,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每天都会接到40到50个订单,每个订单的消费金额基本在100元~150元。从宁波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商可以折射出农产品电商这个行业的现在遇到瓶颈。

针对农产品电商遇到的瓶颈现状,我们特地对消费者群体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显示如下:

图1 图2

图1结果显示,顾客对网购农产品的较大的担心还是在食品安全问题,物流运输占第二位,这恰恰反映了农产品电商的生产和流通环节是消费者最担心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消费者存在这样的疑虑,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1.商家对农产品质量的不重视

在农产品的生产方面,主要存在产地环境污染、生产主体缺乏培训、商家道德素质低下等问题。而在在流通方面,农产品不能靠普通的物流系统实行,商家们在运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配送的成本高、速度慢等。冷链配送也在近年来兴起,这也受到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关注,但是企业自己建立冷链配送系统成本高,如果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又不能确保农产品的安全。

图2显示了绝大部分消费者对网购农产品的质量不放心,蔬菜、水产等生鲜农产品保质期不长,经过长途的运输,质量问题也是消费者最在意的。

仓储也是对农产品质量的一大考验,对不同的农产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储藏方式,有冷藏、冷冻、干燥或脱水、常温湿润等等不同的环境。企业必须保障在交到顾客手中之前,食品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但也正是储存过程会频发安全问题,比如没有按照规定冷冻导致食品变质,或者冷冻温度不够低,新鲜蔬菜没有在湿润环境中导致水分流失等等,因此农产品的仓储也是一大问题。

2.监管不力

政府监督机制是否执行到位对农产品安全有着严重影响。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在法律标准和技术保障等方面存在差距,我国的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未能形成紧密的链条,尤其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这类新新产业而言,监管处于真空期,不法商家容易钻空子。

三、可追溯系统技术

可追溯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指能够追溯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任何指定阶段的能力。因此,对于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关键技术的分析也可以从三个环节,即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着手。

可追溯系统整体框架图如下所示:

对农产品实行可追溯制度,可以利用现有先进的技术,如环境因素检测技术实时监测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基因分析技术确定产品的来源与成分;质量安全监测技术监测最终商品的保质期、质量、安全状态;地理空间科学与技术包括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从生产、加工、存储、运输等进行全过程多方位的监控和管理;个体标识技术区分了不同的农产品,需要对所有农产品进行标识,并且这个标识在整条供应链中必须保障是、清晰的;数据库技术整合了所有追溯信息,便于信息的统一管理与查询,其中包括了十分关键的编码技术,统一编码是开展追溯的基础。

四、可追溯系统对农产品电商的创新

1.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表示,在网络上购买农产品时,绝大部分消费者最关心的是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农产品电商采用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同时通过网页终端显示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看到网购到的农产品的所有信息,提高了对所购产品的信任,从而乐于从网络上购买农产品。

2.加强监管

对于电商卖家,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有益于对农产品安全进行监控。 目前我国的质量安全监测主要采用抽检的方式,但是农产品种类繁多,在安全标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采用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检查结果不不,导致近几年国内农产品农药、激素过量使用等安全问题的爆发。可追溯系统追踪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可以从根本上监控农产品质量,当出现质量问题时也可以快速追溯寻找到问题环节,及时处理危机,降低成本。

3.减少自身损失

农产品对仓储与物流要求比较高,不同的农产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储藏方式,不同的运输方式,如何控制好农产品的仓储物流问题,成为局限现阶段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之一。使用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可以方便电商卖家监控农产品的仓储运输。根据文献 《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报道,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为 25%~30%, 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 5%以下。如何高效地转运农产品,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追溯系统能够记录农产品生长、采摘、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记录农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所有信息,那么在仓储调度的过程中能够清楚地统计流动信息,通过分析农产品销售的各个渠道以及流量,可以及时地对市场做出的预期,从而设计出优化的运输路线,降低仓储损耗,加快运转周期。

4.促进品牌建设

农产品的价格受到农产品市场供需的影响比较大,价格不稳定。可追溯农产品做为一种比较新型的农产品,目前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价格。通过使用可追溯的农产品管理系统,将安全健康的理念附加到农产品上,让可追溯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价值,与一般的农产品差异化,从而有效减少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冲击。同时可追溯系统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消费者能对产品有更深的了解,在购买的过程中,能够慢慢地积累起对产品品牌的认知程度,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可溯源的产品对于农产品本身的品牌建设有一定的效用。

5.拓展市场

在国际贸易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家针对于我国技术上的弱点在农产品出口上设置绿色壁垒,经常受到各种打压。在农产品上增加可追溯技术,从科技上提升农产品的价值,这有助于我们打破绿色壁垒,将我国的农产品销往海外市场。

五、可追溯农产品电商创新意义

由于农产品电商的特殊性,在生产、流通、储存、销售环节中相比其他商品有一定的难度,其主要问题存在于产品的安全问题与标准化问题。全程可追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消费者在电商网站上购买农产品的疑虑,监督权从第三方交到了消费者自己手中,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可追溯系统,不仅可以完善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降低损失与运营成本,在种植、流通、贮存、销售等环节都有重要意义,还能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农产品电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产品运营论文: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研究

[摘要]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是黑龙江省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及生态绩效新的增长点,可极大促进我国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基于阐述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创新运作模式、优化运营环境、培育壮大物流企业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绿色物流;物流金融

[作者简介]张璐(1982-),辽宁沈阳人,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区域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3R0070;项目任务书编号:GZ13D108)的阶段性成果。一、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的内涵

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向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开发并应用各种绿色金融产品,从而减少或抑制农产品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净化农产品物流环境、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将农产品绿色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进行有效组织和调剂的金融活动。例如,发生在农产品绿色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储蓄、信贷、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金融信息咨询以及各类涉及农产品绿色物流产业的“融资结算、分散风险、理财服务”等中间业务。

(二)运营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的必要性

1实现重要的社会价值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的核心理念,开展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效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农村”、“绿色农村物流”、“绿色农村金融”等各项产业和事业,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保障,从而实现重要的社会价值。

2体现重大的经济价值

黑龙江省是我国较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尤其是粮食作物,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141亿斤,跃居全国及时,其它各种农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农产品绿色物流成为带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大力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离不开金融手段的支持。开展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有利于提高绿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延长农产品市场生命周期,节约原材料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打破绿色贸易壁垒,从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彰显生态环境价值

近年来,农产品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明显,如尾气排放造成的废气污染、车辆噪声污染、交通堵塞、货损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废弃物增加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开展农产品绿色物流势在必行。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可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达到物流、金融、生态环境三者协同发展的目的。

(三)运营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的可行性

1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近年来,黑龙江省政府把金融及物流产业作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之一,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促进金融能量有序释放,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政府在扶持困难企业脱困、中小企业成长中的作用。

2第三方物流作用日益凸显

黑龙江省农产品企业以中小型为主,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在无法充分了解和监控农产品企业的质押货物的具体情况下,选择放弃放款业务;同时,农产品企业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合适的抵押物,融资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和农产品产业的发展。但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中的第三方物流起到了中间平台作用,为农产品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问题。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独立和专业化的金融运营机构

随着农产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如建行、工行等)为了抓住农产品物流发展带来的新商机,推出一系列绿色物流金融服务业务。例如,2003年广发行率先推出“物流银行”业务,深发行随即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但这些金融机构大多受自身经营等条件限制,服务对象以大型物流企业为主,只有少数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从中受益。尽管2010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代表物流业向发改委提出了建立“中国物流银行”,针对专门行业提供融资新渠道,资金方面则由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实力企业共同筹集的建议,但至今仍未执行。

(二)物流企业融资困难

物流企业运营网络建设、信息系统升级等资金需求量大,向银行贷款又缺乏相应抵押物,并且在服务过程中企业经常要为客户垫付货款,一般回款周期为1~3个月,有的甚至长达6个月,这些客观因素加大了向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进而制约绿色物流金融业务拓展。

(三)绿色物流金融运营产品短缺

由于目前黑龙江省金融市场体系存在层次不清晰、结构有序性不足、金融服务机构组织制度不健全以及业务混乱等缺陷,金融机构在 “利益驱动”下,更多遵循“安全性”、“谨慎性”原则,对 “绿色农产品融通仓”、“绿色农产品保兑仓”、“绿色农产品证券”、“绿色农产品基金”、“绿色农产品物流银行”等金融产品开发不足,绿色物流金融运营产品严重短缺。

三、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与政策环境不优

从短期收益看,相对于房地产等行业,农产品绿色物流业的整体收益水平偏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金融机构更偏向于与投资前景好、短期收益高的产业合作,导致农产品绿色物流业融资困难、发展缓慢。此外,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支持农产品绿色物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加之对金融产品的监管水平较低,限制条件较多,进一步阻碍了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发展。

(二)信用环境不完善

目前黑龙江省信用秩序较为混乱,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债权债务案件逐年上升,失信导致合同失效现象也频繁出现。信用环境不良、信用制度不规范、不完善导致金融机构惜贷严重,严重影响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业金融发展。

(三)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

受市场的逐利性特征影响,相对于发达省份黑龙江省物流金融机构欠缺,各地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全省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整体竞争力较弱。此外,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银企合作处于初级阶段,成熟度不高,资金流动受市场自发性影响较大,直接导致中小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融资成本升高。

四、黑龙江省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发展对策

(一)创新运作模式

为满足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对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应在以下方面开展创新:及时,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银行。2009年起在成都试行的“土地银行”是我国创新的一种农产品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既扩大了农产品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也解决了中小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促进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发展的有利保障。创建独立、专业的农产品物流银行,积极开发适合于中小型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的金融项目。第二,积极拓展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是银行以农产品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为出发点,辐射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能够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政府应帮助农产品供应链的企业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使资金能够进入供应链灵活运转。

(二)优化运营环境

及时,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型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为其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并帮助其搭建融资平台。第二,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可通过“互保”或“联保”等形式参与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同时,金融机构通过构建信息评估系统和绿色项目评价机制进一步优化黑龙江省信用环境。第三,绿色物流金融行业协会应进行制度创新,通过“绿色金融中心”吸引政府、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投资入股,还可以以企业协作等方式共同担保融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培育壮大物流企业

黑龙江省应发展壮大一批基础设施完备、信息系统建设合理、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较高的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作为行业领军者。及时,鼓励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借鉴银行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经验,对客户进行信用管理,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对服务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等。第二,鼓励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产品绿色物流运营流程、客户运营状况、库存商品市场价值进行实时监控,有效降低运营风险。

产品运营论文: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分析

摘要:本文以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机理模型、经济学分析和关键参数解析为依据,运用系统分析、关联层次分析、对比分析和GE矩阵等方法,提出了影响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构成因子,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并从影响因素的效用、成本、关联影响、易变程度等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旨在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策略的构建,为实现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管理和经营目标,进而支撑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支撑和案例借鉴。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运营;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已经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从过去以生产环节为主,转而向全链条客户服务等方面延伸。作为产品的质量、服务、技术、知名度等各方面的信息载体,作为客户选择产品的重要依据,品牌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关键。尤其是在食品行业,由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注度的大幅提高和危机事件的持续发生,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原本分散独立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稳定供给的需求,人们对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大企业品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中国食品消费市场空间巨大、食品行业规模较为分散、食品供应过程中环节协同度较低的实际情况大大制约了消费者这一需求的满足。因此,以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环节一体化战略联盟为基础的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势在必行。

本文以供应链管理、经济机制设计和品牌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分析和决策分析等方法,通过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经济学分析和关键因素解析,构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旨在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以及品牌体系化管理等方面研究奠定基础,为实现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管理和经营目标,进而支撑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支撑和案例借鉴。

一、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影响因素效用分析[HS)]

依据品牌体系的概念界定和机理分析,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围绕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三个核心目标——价值增益、风险减损、成本节约[1],归结影响核心目标的构成因子、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具体见表1-表3。

1.构成因素。根据品牌及品牌体系的概念界定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JP2]系创建与运营的系统框架分析,影响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构成因素包括品牌文化、品牌信用、品牌体系结构、子品牌价值和品牌契合度等五个因素。

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基于客户需求而形成的产品特征与特性的总和,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品牌价值和品牌信用的大小,影响品牌体系对客户的吸引力,进而影响品牌体系增值能力;产品质量的改变主要与主体的技术工艺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高低有关,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来实现,易于改变。

二、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因素关联分析[HS)]

根据它们对其他因素或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关联关系的强弱不同,又可以将这些影响因素划分为强关联影响因素和弱关联影响因素。其中强关联影响因素是指那些对其他因素影响力较高的因素,弱关联影响因素是指那些对其他因素影响较低的因素。一般而言,强关联因素变化后对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效应较大,而弱关联因素变化后对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小。结合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三类、十八个影响因素,根据因素的强弱关联程度来进行划分:

及时,强关联因素,包括品牌文化、品牌信用、子品牌价值、市场份额、消费者感知、主体关系协同度、品牌经营能力、信息对称完备性、组织模式、供求关系、质量信用环境、市场需求特性、企业实力等因素,改变这一类因素可能带来的关联效应较大,也就是说改变这一因素会带来其他多个因素的同时变化,从而放大这一因素对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所可能产生的效应。

第二,弱关联因素,包括品牌体系结构、品牌契合度、产品质量、稳定供给能力、品牌投入能力等因素,改变这一类因素可能带来的关联效应较小,也就是说这一因素对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多体现为自身对体系的直接影响,而在关联影响效应放大方面的作用较少。从影响因素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敏感度角度出发,根据影响因素所受到关联影响的大小,可以将影响因素划分为相对稳定性因素和相对易变性因素。对于相对稳定因素而言,因素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变动性较小,因素状态一旦确定后不易于改变;而对于相对易变性因素,因素改变需要的成本和代价较低。

第三,相对稳定性因素,包括品牌文化、品牌体系结构、品牌契合度、产品质量、稳定供给能力、品牌投入能力、组织模式、供求关系、质量信用环境、市场需求特性、企业实力等因素,这一类因素由于一旦确定后不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改变,因此稳定性较好。

第四,相对易变性因素,包括品牌信用、子品牌价值、市场份额、消费者认知、主体关系协同度、品牌经营管理能力、信息对称完备性等因素,这一类因素易于受到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动,稳定性较差,发生风险的概率相对较高,是管理和控制的重点

三、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因素成本效应评价[HS)]

结合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所具有的特点,综合影响因素效用分析和关联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影响因素在多个维度的评价,具体影响因素评价及其结果见表4。

产品运营论文:新一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营管理

近年来,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产品公司)提出并积极倡导“绿色交易”,实施“海吉星计划”,打造农产品批发市场高端品牌,力推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海吉星”的理念

“海吉星”是新一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高端品牌。

“海吉星”英文为Higreen,英文意思是“你好,绿色”。

“绿色交易”是海吉星品牌的核心理念。

诚信、安全、责任、高效、环保是海吉星品牌的核心价值。

“海吉星”市场的硬件建设、软件管理、员工行为、客户培育工作理念和行为,都必须是诚信、安全、责任、高效、环保的。

目前,农产品公司旗下投资建设的海吉星品牌市场有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海吉星旗舰店)、广西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天津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十余家。

“海吉星”运营模式

“海吉星”是新一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

“海吉星”运营模式是以“绿色交易”为核心的“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营、高水平管理、高规格服务”的批发市场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海吉星”规范标准为支撑的。同时,“海吉星”运营模式汇集了农产品公司在工程建设、食品安全、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金融服务、综合环保等领域的多种创新性成果。

(1)高标准的前瞻性设计建设

海吉星市场的设计建设充分满足“绿色交易”的需要。通过科学完善的规划设计和硬件建设,以及高效的交通物流组织,确保农产品快速集散流转,有效保障商品鲜度;注重低碳节能、绿色环保;交易大棚装设空调,保持农产品新鲜品质;实施环保节能项目,市场建有污水处理回用站和固体有机垃圾回收站,并采用节水设备、雨水收集、节约水资源虹吸屋面的设计,利用太阳能、集中空调系统等达到低碳节能环保的目的。

(2)强大的电子信息化系统

以中央电子结算为核心内容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覆盖了市场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为商户提供物流平台、融资平台、交易平台、信息平台、在线商检、在线报关、会员中心等信息化增值服务。同时,公司对新建或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软件管理体系升级上,着重打造现代化电子结算交易系统、在线档位管理系统、商品备案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以及全国统一的海吉星客服中心等。

(3)健全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制定商品准入、商品追溯、检验检测、食品安全巡查各类制度以及食品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通过层层签订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书,积极推进多品种中央电子结算模式,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

(4)高效的“一站式”客户服务

海吉星市场通过对客户资源的优化整合,创新市场运营体系和建立上下游客户互动合作机制,提供品质高效的“一站式”客户服务及增值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交易需求,以此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客户经营成本,从而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更好地平抑物价。

(5)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农产品公司首家建立全国性农产品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农产品供应链主要参与者提供融资担保、小额贷款、P2P聚合贷款等专业融资服务,专项解决长期制约农产品流通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开创了我国城市金融服务“三农”的全新模式。

目前,“海吉星”运营模式已得到了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2012年,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荣获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颁发的2012年度国际批发市场大奖银奖。这是国内批发市场行业首次荣获国际大奖,昭示着“海吉星”市场的建设和运营水准步入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