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互联网运营论文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音乐服务正逐渐成为音乐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介绍了全球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现状,研究了新兴技术对音乐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当前数字音乐服务特有的营销模式,并结合电信运营商特点,提出了电信运营商在新形势下发展数字音乐服务的策略与建议。
互联网运营论文

互联网运营论文:运营模式互联网电视论文

一、互联网电视产业链现状

互联网电视产业链由内容提供、内容集成、内容分发、电视终端和用户组成,涉及硬件、软件和服务的多个方面,各个环节需协力共同发展,才能推动互联网电视整个产业链的进步。

1.电视终端

互联网电视的接入方式主要包括机顶盒+电视机和互联网电视一体机两种。以乐视、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积极探路,推出各类盒子,争夺互联网电视入口;以TCL、海信为代表的传统电视制造商,在传统产业基础上,不断革新,大力研发互联网电视一体机,并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推动互联网电视的发展。互联网电视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电视“从上至下”的内容传播模式,成为家庭娱乐服务中心,从用户需求出发,导出服务内容。互联网电视终端的快速发展,对终端元器件要求也不断提高。互联网电视芯片不同于传统电视芯片,在计算能力和显示能力方面有很高的要求,目前互联网电视专用高端芯片仍以高通、Marvell、MTK等国外品牌为主,但尚未获得统治地位。国产芯片海思、瑞芯等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主要用于电视盒子。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电视(包括机顶盒和一体机)采用的主要是Android操作系统或基于Android系统的深度开发,但由于Android系统是为移动设备开发的操作系统,对电视设备来说,在大屏上的视频播放和智能交互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国外多家厂商积极探索操作系统研发,但总体尚未成熟。国内也正积极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

2.内容分发

传统的有线运营商以收取用户收视维护费为主要盈利手段,当内容提供商和集成商通过运营商网络向用户提供互联网电视业务时,网络运营商也积极寻求在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另外,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均已具备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和手机电视分发服务业务的资格,凭借其在市场渠道建设、移动互联网业务、消费者互动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与多家牌照商、终端厂商开展合作,成为有线运营商的直接竞争对手。

3.内容提供和集成

为了保障我国互联网电视的健康发展,正式把接入互联网的电视终端纳入了监管范畴,从而对互联网电视产业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广电总局对互联网电视采取“集成业务+内容服务”的管理模式,分别颁发两类牌照,即“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与“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牌照”。另外,海信、TCL等电视厂商,乐视、小米等互联网公司都建立了自有电视内容平台,但由于政策限制,多选择与牌照方合作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视频服务。

二、互联网电视运营模式

“互联网思维”融入电视彻底改变了传统电视的运作模式。互联网电视产业链上各利益主体跨界合作,抢占入口的新模式不断涌现,在不同模式下,各利益主体的地位也不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发展模式。从海外互联网电视发展情况来看,美国互联网电视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较为迅速。国外互联网电视产业呈现以内容为主导的发展态势。苹果TV机顶盒:自2007年首发AppleTV机顶盒以来,已历经三代产品,因此,其盈利模式不仅有硬件收入,更有平台分成。从国内来看,产业链多方开展合作,软硬件结合,带动互联网电视的发展,但各主体利益诉求不同,还需不断磨合。具有代表性的有: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乐视网与七品牌照方之一的中国网络电视台达成战略合作。乐视互联网电视以低价的终端吸引用户,培养用户的内容使用习惯,成为未来盈利的重要手段。“电视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合作模式。随着软硬件一体化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企业和电视终端厂商纷纷联手,旨在实现产业链共赢。“电视终端厂商+有线运营商”合作模式。借力运营商丰富的渠道和推广经验,运营互联网电视。采取硬件免费、服务收费的联合运营模式。根据国外发展经验,在互联网电视时代,用户对于信息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双向化”的选择,用户对于内容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国外内容主导型的模式已经逐步建立,内容和服务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国内受制于监管政策,牌照商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核心位置,各方在开展互联网电视业务过程中,都和牌照商紧密合作,国内的互联网电视发展模式尚未清晰。预计未来,能够建立丰富内容优势的电视厂商或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互联网电视发展建议

目前,台式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终端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而我国在这三大互联网入口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但对于互联网电视来说,美国等国家互联网电视发展虽起步相对较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应重点把握好该机遇,从国家政策、产业链主体等多方面支持民族产业发展。

政策层面:积极完善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鼓励和扶持内资企业研发相关核心技术,发展本土互联网电视芯片、互联网电视操作系统;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受制于我国特殊的监管政策,互联网电视牌照商在保障了内容安全性的同时,也影响了内容的丰富性,加大了互联网电视企业内容整合的难度和成本。

产业层面:产业生态圈深度开展合作,促进各种核心技术标准、内容标准、终端制造标准的建立,使产业链各主体设备兼容,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共同推进互联网电视产业发展,成为国际经验丰富者。将互联网思维深入互联网电视发展过程,重视用户体验,不断创新,从而驱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作者:袁媛 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互联网运营论文:电信运营商互联网论文

1国内外运营商纷纷转型

美国Verizon公司采用大数据分析法通过其子公司提供一种面向精准市场推广的业务。通过匿名的客户数据,第三方公司可以了解消费者的喜好,进而拓展业务。荷兰某电信运营商发现基站的信号强度改变与空气湿度有关,与当地天气有关,同时通信基站又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于是他们在每个基站上加装了两到三个传感器来收集当地的气象数据,据此提供地区性的天气预报。这一举动,填补了地区性天气预报的空白,也使得这一电信运营企业通过大数据获得利润。在国内,中国移动奚国华董事长在2015年工作会议上指出“价值链中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开始转向数字化服务”;中国电信王晓初董事长对中国电信的转型提出了“互联网化”。尽管国内外的电信运营商在转型发展上有各种各样的尝试,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一个依靠商业模式、依靠大数据思维就可以成功的时代,电信运营商逐步认同了“通过大数据才能成功转型”的理念。

2找准转型路线图

目前,依靠大数据成功的三个要素分别是:技能、思维和数据,电信运营商也许还没能具备技能,大数据思维还未成体系,但数据是每个电信运营商都掌握的资源,电信运营商转型必须牢牢把握“大数据是运营商核心优势”这一方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数据是与网络资产同等重要的资产,运营商不仅是电信网络运营商,而应该也是数据运营商。那电信运营商转型大数据运营商的路线图应该怎么规划呢?及时,电信运营商内部必须认识到大数据思维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中国有句古话“上下同欲者胜”,电信运营商想要转型成功,必须先统一思想认识、获得员工的认同,让每一个人都了解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定位是什么,未来的盈利方向是什么。为此,电信运营商可以在企业内部深入开展关于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的讲座、讨论,启发和激发员工关于大数据的创想,主动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用大数据思维来思考和工作。第二,电信运营商要在自己的DNA中植入大数据思维。以微软公司为例,微软公司之前在保障系统软件安全性方面的做法是,在软件设计完成后再进行安全性的测试、完善,随着对系统软件安全性重视程度的提高,微软公司早早地在软件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引入了安全工程师,以确保系统软件在设计完成后本身就是安全的。同理,电信运营商要成为一个具有大数据思维的公司,可以在有关的业务部门、网络部门引入数据分析师,让大数据思维成为电信工作的DNA,一旦形成这样的体系,电信运营商就可以不再关注这一问题了,因为大数据思维已经在其DNA里。第三,电信运营商要尽可能多地收集数据。只要有可能,电信运营商应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尽可能地收集数据,收集的数据类型要尽可能地超越既有的数据结构,因为数据结构一旦固化,那可能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会损失掉不符合数据结构的内容。作为电信运营商,在数据收集上因为拥有强大的渠道、数据通道,有的数据存储、分析能力,放到大数据领域来看,是有其优势的。电信运营商在数据收集上需要权衡的是数据的收集、存储成本和未来价值的关系。因此,电信运营商要了解数据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要求确定收集什么样的数据,用什么样的方式收集等。第四,通过建立合法的机制使用数据,成功获利。电信运营商对于数据的使用和获得利益有以下三种方式:一、创建数据市场,让市场对数据进行定价,通过拍卖或许可证制度保障电信运营商或数据提供者获得利益。二、对非个人客户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使用。如果得到正确使用,即使是最平凡的信息也可以具有特殊的价值,看看移动运营商吧:他们记录了人们的手机在何时何地连接基站的信息,包括信号的强度。运营商长期使用这些数据来微调其网络的性能,决定哪里需要添加或者升级基础设施。但这些数据还有很多其他潜在的用途,比如手机制造商可以用它来了解影响信号强度的因素,以改善手机的接收质量。三、根据数据用户的需求开发软件,通过应用软件让第三方获取加工后的匿名数据。四、透明数据的使用方向,越是清楚地向公众说明提供数据的形式、数据的用途,越是能获得信任,必要的话可以引入审计团队,让公众知道数据使用的合法性,让数据帮助运营商透明。电信运营商要转型成为数据运营商,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困难。显而易见的困难之一是:运营商担心对客户数据的分析或出售将破坏客户信任或承担法律风险。但是在大数据时代,第三方公司并不需要“小数据”,不需要知道某个客户打电话给谁,不需要知道某个客户访问了哪个网页等。大数据时代关注的是一类客户的喜好,是预见性的数据需求,是关于预测的,而不是小数据时代的“监测”和“关注个体”。因此,解决这一困难最重要的是“透明”,公众只有清楚地了解出售数据的形式、内容、用途,才能给予信任。另一个困难就是数据市场的建立。要解决这一困难,需要建立一整套合法的体系、机制,相信随着信息化消费需求的提升,随着大数据时代对社会影响的加深,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能够达成共识,推动转型前行。

作者:张弈

互联网运营论文:移动互联网时代通信运营商对策

【摘要】任何产业,如果孤立地发展,都不会具有持续的生命力。目前对于通信运营商来说,较大压力已非来通信运营商内部的竞争,而是通过移动生态系统的开放,结合技术革新的外部力量,正以势不可阻挡之势对通信运营商的未来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在全新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通信运营商应如何面对。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通信

首先,要在销售模式、收费模式上转变,深入实施规模经营和流量经营两大策略。销售策略上要通过渗透方式逐步推进,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边界不明显的特征,应先采用免费使用的模式扩大目标客户群体,通过对使用客户的分析研究后,可以将一部分客户转为收费用户。探索、倡导流量计费的新模式,我们要发挥价格杠杆调剂法,根据业务对网络资源的占用量,结合不同业务、不同时段客户的使用情况,并对这些业务实施区别定价机制;同时要关注信息收集及用户识别工作,为实现流量计费的智能管道建设做好铺垫;其次要在经营分析、运营策略乃至运营模式上做调整已接应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兴起,电信通信运营商不仅要从业务角度理解客户,还要从电信与客户、客户与客户、客户与信息内容、客户与其它商业资源实体等多角度出发,去完整的理解客户行为,从中激发流量并诱发进一步的商机。这就要求我们电信通信运营商对于客户行为轨迹刻画更完整,分析维度更丰富、数据挖掘更深刻。,我们要在运营维护模式上寻求突破,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机制。一方面分众化、定制化的特征要求通信运营商将服务范围拓宽,服务差异化程度放大,服务管控范围延伸。服务支持以差异化SLA的形式,为客户提供端到端服务品质保障。另一方面通信资源的有限性要求通信运营商针对不同业务提供差异化服务,对自有业务、合作业务设置较高的服务优先级,进行高质量的网络保障。

应对移动互联网“over-the-top”服务带来的冲击,通信运营商被日益管道化,因此首要任务是搭建开放平台。平台是通信运营商拓展移动互联网的核心,通过搭建聚合的内容型平台和开放的能力型平台,创新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为创新应用服务提供生成环境,引导产业链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品质的业务和服务。通信运营商开展价值链合作,一定要围绕开放平台的战略定位、客户定位、产品定位而进行有效刷选,为自身提供更多补充性产品,只有通过合作强化平台的差异化定位,从而才能在客户心中树立独有的品牌形象。

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必定会成为一个主要的接入方式,因为接入智能手机的终端已超过计算机PC的数量,原有传统接入方式会伴随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数量上逐步减少,这样移动互联网下的数据中心如何进行连接,都可能会对整个技术构架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变化。下一代数据中心会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模式的数据中心,而且它会是以一个大型模块化数据中心加光纤的基础设施为核心,它所对应的服务终端应该是以IPv6包括像智能视频终端服务为核心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通信运营商还应实现与之相配套的“智能管道”,即实现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流量可调控、网络可管理,满足不同接入需求的新型通道。

目前移动互联网对终端的要求呈现以下几个特征,处理能力不断提升、新功能不断涌现、多媒体性能逐步提升、待机时间逐步延长、屏幕品质不断提高、终端外观更加美观、用户体验得到提升、人工智能得到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智能终端加速融合、终端与业务应用结合发展等。因此终端机终端的业务定制是通信运营商后续对终端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通信运营商的优势所在,因为和终端生产商相比,通信运营商更有机会接触到客户,更熟悉客户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同时通信运营商也可以通过业务定制推广新业务、做品牌宣传等。终端定制有技术定制、业务定制和操作系统定制。

推进行业应用是通信运营商坚持多年的业务发展策略,可以利用“物联网”、“云计算”资源优势,形成面向金融、商贸、医疗、卫生、教育、民生,及高端制造等领域的移动物联网解决方案。通信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平台,汇集城市的公共数据、运行数据、智慧应用信息,实现城市基础数据的信息在行业间共享;还可以通过平台开放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智慧产业的协同创新,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助力。

互联网运营论文:从阻击到拥抱,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转型

传统产业的互联网突围7

三大电信运营商打架打了好几年,到头来却发现,竞争对手竟然是微信。

语音通话和短信,这向来是三大运营商的传统基本业务,而微信的横空杀出直接把这两项业务抢去了,这让三大运营商的生意顿时萧条了很多。后来居上的互联网企业及时次把向来不差钱的三大运营商逼到了墙角里。有人说,穷则思变,无奈的大象要跳舞了。

“大象”的苦衷

如何应对来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三大运营商并不是丝毫尝试没做过的,即使是甚嚣尘上的微信,也不过和移动几年前推出的飞信大同小异。但飞信从2007年推出至今,中国移动烧了30多个亿,最终还是放弃了,原因绝不仅仅是用户体验不好这么简单。

知名通信观察家、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传统运营商也是有自己苦衷的。虽然和互联网比起来压力略小,但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基础网络建设工作,这是项投入大、回本慢的‘苦差事’。此外,他们还肩负着通信技术演进和研发的重要任务。这些虽然离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有些远,却是国家交给运营商的主要任务。”

此外,三大运营商的钱大部分都是国资委投资的,而国资委可不是风投,它投给三大运营商的每一笔钱都必须看见实打实的成效,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也限制了运营商向互联网转型的脚步。”杨骅说。

“在微信面前,尽管很多人都说传统的语音业务将穷途末路,互联网才是未来,但是,传统业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传统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杨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失败的尝试

眼看着传统业务的蛋糕被微信抢走,三大运营商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向互联网跨界。但是,这个界该怎么跨?

起初,传统运营商和业内专家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对微信的责备上,将近半年的时间,通信业内讨论最热的话题就是微信这类OTT应用(指越过运营商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的应用软件)是否应该向运营商交费。

运营商的大体思路是,这类应用虽然带来了流量业务的增长,却挤占了有限的信令资源,容易造成网络堵车,因此,应该付钱给运营商以租用专属的网络资源。而OTT们的大体思路是,“我给你们带来了巨量的流量业务,这无形中就是在增加你们的收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是大势所趋,你应该感谢我才是。”

双方各执一词,口水仗过后,胜负难分,只得休战。运营商们当然心知肚明,这只是敲山震虎之计,并不解决实际问题。想要不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必须另寻出路。这样,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将赌注下在了即时通信上。

2013年6月初,一款叫Jego的即时通信软件在Appstore上登陆,幕后推手正是中国移动。Jego的官网描述其主要功能和Skype接近,可以进行免费的网络通话,免费给手机打电话。当时,很多人叫好,“中国移动真的拼了。”然而,好景不长,Jego火了不到一个月就被火速下架,原因是网络通话的功能不符合中国信息安全部门的相关规定。

Jego不成,中国移动瞅准了奄奄一息的飞信,重构飞信成了另一根救命稻草。然而,2013年7月10日,噩耗再次传来,改头换面的飞信(飞聊)刚上线没多久也被叫停,至于原因,一位中国移动的内部人士当时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干不过微信,上头看不到希望,不想再烧钱了。”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分别开发了沃友和翼聊,但始终不温不火,对外也鲜有宣传。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错,三大运营商终于意识到跨界这件事,单靠自己不行,必须合作。这时,广东联通首先做了个表率。7月18日,广东联通联手腾讯高调推出“微信沃卡”,该卡用户可以享受使用微信流量优惠、游戏特权、微信群人数上限升级等微信特权功能。

拥抱虚拟运营商,一大波“170”正在逼近

广东联通开了个好头,和微信的合作似乎点醒了三大运营商:既然你们需要流量,那我就卖打包的流量给你们。

介于移动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新鲜角色――虚拟运营商就这样诞生了。

虚拟运营商这个概念,并不是中国运营商受刺激后凭空造出来的,其在海外已有诸多成功尝试。作为民资进入电信运营业的一种形式,一些对网络资源需求较大的民企,他们不能建立自己的移动网络,而又想要更好地发展,在不影响运营商主营业务的情况下,就可以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

这次,合作的进程极快。2013年年初工信部就出台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而到了年底的12月26日,工信部就已经发出了首批11张虚拟运营商牌照,包括蜗牛、京东、苏宁、话机世界在内的11家民营企业有幸成为首批中标者。后来,中标的厂家陆陆续续增加到了19家。

作为虚拟运营商,他们可以发放自己的专属电话卡,这让他们有机会和传统运营商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赛跑,而定制的服务和套餐则有利于虚拟运营商更好地提供用户体验。

至于具体的合作方式,由于涉及商业机密,几位已经推出相关服务的虚拟运营商均向记者表示不便透露。一位中移动的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其实虚拟运营商们不愿意说的也只是价格而已。其实合作方式很简单,今年4月的时候,有17家企业陆续和我们签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合作协议》。合作方式就是:转售企业从中国移动以一定的价格批发移动通信服务包括短信、彩信、流量等服务,自行将其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最终客户。此外,中国移动也可以向转售企业提供衍生服务,包括营账系统、SIM卡资源管理服务、话单采集之类的服务,若转售企业需要这些服务,可以向中国移动另行提出。”

4月10日,蜗牛在北京召开了会,正式公布了自己旗下的虚拟运营商品牌――“免”,同时上线的还有应用商店“免商店”,此外亮相的还有国内首张170号段的虚拟运营商卡“999免卡”,这张卡的销售渠道为蜗牛移动官网,首批售价为399元,包含了半年内全球移动语音免费,半年内赠送全球流量3个G等服务内容,并且余量两年内不清零,无套餐,零月租。

随后,苏宁等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170号段的手机卡,5月份开售。

看好虚拟运营商的人认为,如果他们真将通信免费,或者是大幅度降低通信资费,必定会引发整个通信行业的新一轮价格战。如果价格差异非常大,三大运营商的现有用户必然会流失到虚拟运营商这边来。

但也有专家认为,持这样观点的人或许太过乐观。毕竟底层服务(基站、基础服务等底层)还掌握在传统运营商手中。根据中国国情,放开通信底层让民营企业参与,似乎一时半会儿不太可能,所以传统运营商只要抓住这个垄断的期限,还是有机会翻身的。

互联网运营论文: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营销策略

摘要: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给他们的业务带来新增长的同时,也对运营商的传统营销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必须更新营销策略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营销影响,其次,就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运营商 移动互联网 营销策略

一、前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位营销人员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情况,人们通常都是通过新媒体(如触摸媒体、数字电影、数字杂志、数字电视、桌面视窗、网络、移动电视、数字报纸、手机短信、数字广播等)来获取信息。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给他们的业务带来新增长的同时,也对运营商的传统营销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必须更新营销策略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就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营销策略进行探讨。

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营销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进程的日益加快,营销前线已经被移动互联网推入到广大消费者的掌心。在人们等待电梯时,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放在自己的手机,而不是视频广告;在乘车、吃饭时,很多人也是埋头看手机,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和作用,这正是由于移动互联网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能够登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给营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具体而言,移动互联网时代目标用户群的聚集性、业务的纷繁杂乱、消费者的行为、需求、观念不断变化,以及时间的连续性都给市场营销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但同时,精准营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现实,通过信息、类别、行为、档案的路径挑选,能够将正确的客户在正确的地点、时间瞄准,建立“我的”客户群。

三、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

1、微营销

微营销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模式的创新,它是随着近年来微信。微博的火爆而出现的网络营销方式。用户只需在互联网上注册微信、微博,就能够与其他注册的“朋友”形成联系,他们之间没有距离的限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微信、微博来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而运营商及商家则根据用户的需求来进行点对点的营销,推广自己的产品。相对于其他媒体而言,“微媒体”信息的速度最快,只需编辑好信息之后,即可直接。同时,“微媒体”可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上应用,对于设备要求不高,此外,微信用户、微博用户不仅能够随时随地登录“微媒体”状态、心情,还可对其他用户的信息进行评论、转发,传播速度较快。例如有些微博名人的粉丝有几千万,他的微博只要有1%的粉丝转发,微博转发量也可高达几十万条,若微博名人转发某产品,那么营销效果可想而知。

而微信营销主要体现在安装有苹果系统、安卓系统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的移动客户端进行区域定位营销,而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商家可结合微信会员卡来对商家微活动、微支付、微推送、微会员、微官网进行展示,形成微信互动的全新营销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做微信营销之前,一定要思考你的品牌或者说产品有哪些特点,是否能够很好的借助微信这款产品将你的品牌或者产品的特点放大,例如凡客诚品日前开通了官方微信账号,并利用了凡客的新浪微博账号进行了联合营销。据悉,目前凡客旗下@手机凡客、@我是凡客 等微博矩阵已同步将头像改为微信二维码,以帮助官方微信的推广。方微信开通半小时内,关注的人数就已超过1000,而凡客将通过微信向用户每天发送精选过的文字、图片以及语音内容。

2、产品拓展策略

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产品的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感受,运营商应该从便利性、客户参与、共有性、相关联性等“卖点”来对产品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尽量要便于传播、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还应该对产品的种类进行逐步丰富,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和爱好充分满足。此外,还应该基于用户心理预期,运营商实施灵活、差异化的资费策略,并通过简化操作、降低资费等多种措施来提高产品推广度,提高用户的参与度。

3、渠道营销策略

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主动、积极引入互联网的传播手段和营销模式,采取整合电子渠道、实体渠道、拓渠引流等策略来大力3G、4G业务。要逐步扩大实体营业厅的体验型渠道规模,积极实现卖场化转型,努力提高中小城市的移动互联网体验服务,将实体渠道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水平提升。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电子渠道的政策引导、宣传力度,提高电子商务平台的营销范围及力度,努力加强微博客服、短信营业厅、手机营业厅、网上营业厅等服务;此外,要通过社交网络、微博、微信、应用商店、网站等一系列新兴营销渠道来加快营销影响范围和传播速度。就目前而言,很多运营商在App Store之后都先后打造了自己的应用商店,如沃商店(中国联通)、“前店后厂”模式(中国电信)、OVI商店(中国移动)等。

互联网运营论文:吴斯远:康佳将打造中国首个智能电视互联网运营平台

3月18日,康佳在万豪酒店举行2014新品会,这是吴斯远首次以康佳集团董事长的身份在公众面前亮相。

吴斯远——大学时,学习太阳系星体运行规律;工作后,钻研了7年的专业地震学;加入华侨城,成功将 “欢乐谷”等品牌推向全国。

这次,他领衔康佳向互联网转型的“易战略”,打造中国首个智能电视互联网运营平台。

他说,康佳不是做电视机,是做电视。

第二天,康佳股票走势坚挺,涨3.71%,位列家电板块个股涨幅榜首。

他,被誉为康佳向互联网转型的总工程师和总策划师,当之无愧。

很多人告诉我,你去了一个非常艰苦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利润、空间已经被激烈的竞争压缩得非常狭小。但是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智能电视的出现,我们有可能重新去审查和思考我们的发展模式。

自我颠覆式革命:

中国首个智能电视互联网运营平台

2013年被定义为智能电视元年,也是互联网技术向电视机行业渗透最强有力的一年。

对于从事电视机制造和生产、内容制作和播出以及电视营销的所有人来说,互联网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在这波互联网浪潮中,康佳在行业内首先发出声音,提出打造中国首个智能电视互联网运营平台,并对战略进行了系统性部署,成功完成一次自我颠覆式革命。

基于打造中国首个智能电视互联网运营平台的战略目标,康佳提出“易统天下”的战略口号,并首次集团易战略。

“易战略”由两个核心组成,一个叫易终端、一个叫易平台,简称为“1+1”战略。易终端指的是易用的电视智能终端,家庭互联易控中心。易平台指的是开放易享的智能电视互联网运营。对于康佳来说,易终端是易平台的技术支持和硬件基础。易平台是易终端的聚合化、平台化和网络化,这个平台是康佳这个企业的未来,也是康佳未来最核心的产品。

传统企业转型,势必会碰到很多困难。像康佳这样庞大的系统,大家来自于传统的经济、体系当中,如何快速有效地接受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谁走的,谁决心较大,谁最洗心革面,谁最义无反顾,谁就最有机会。”吴斯远提及,“因为传统企业某些东西太根深蒂固,现在是不转变就谈不上后续改变的时代,最难的是思维的真正变革。”吴斯远表示,康佳集团整个团队,不论是产品的技术研发、产品的创新和企业的组织变革,还是企业文化的梳理,将接入互联网的思想。

吴斯远笑称:“我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很多人告诉我说,你去了一个非常艰苦的行业,因为这个行业它的利润、它的空间已经被激烈的竞争压缩得非常狭小。但是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智能电视的出现,我们有可能重新去审查和思考我们的发展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高强度的渗透,电视机在互联网时代的价值正在日益显现。电视机这块屏,特别是智能电视,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将有可能成为一个极其黄金的终端入口。电视机它足够的大,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有更好的体验值,这些赋予它独特的价值,让平台运营成为可能。

“当我们卖出一台电视机的时候,我们的经营活动并没有完成,而是一个经营活动的刚刚开始,这就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时候电视机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吴斯远说到。

这只是开始:

康佳不是做电视机,是做电视

3月18日是中国的电视行业诞生56周年,1958年的3月17日中国的及时台电视由天津生产出来,那24小时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电视产业。随着电视机行业的快速增长,康佳每年生产几百万台的智能电视,智能电视快速的增长构成了搭建易平台的前提和基础。

互联网思维的导入,促使电视屏应用进入视频、游戏、健康、教育、支付等新领域,传统单一产业向多产业融合发展,这给本身具有专业制造、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优势的传统彩电制造厂商带来机会。

康佳易平台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即对内容和应用供应商的纵向开放、对同行之间互通的横向开放。在纵向开放方面,易平台是一个信息再生的平台,通过易平台上用户的交互信息,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整合,进行信息再生,从而开拓新的产品功能、应用内容和商业模式,形成上下游产业的利共体。在横向开放方面,通过电视产业的整体把握,推动行业互联互通标准的建立,进而打通藩篱和障碍,打造一个更便捷、更迅速、更强大的操作平台,使它成为一个内容和应用最为丰富的集散地和价值增加高地。

通过易平台开放的理念,用户通过智能电视这个最重要的终端入口,在易平台上可以享用更、更开放、更互联网的资讯和体验。

吴斯远表示,康佳不是做电视机的,而是做电视的。这是对互联网战略转型的一个直观表达。而根据他的描绘,未来康佳将从两个方面提升“做电视”的能力:

及时,康佳将停止非智能电视和不能上网电视的开发和推广,加大智能电视的推广力度,提升智能电视的销售规模,激活新的用户,在两年内将活跃用户提升到数千万级的目标和水平上。

第二,寻找合作伙伴,强化专业方向,实现平台的专业化运营。康佳将针对视频内容、游戏、教育、健康、广告、购物等专业方向,通过寻求专业的合作伙伴,整合资源共同开发,最终实现智能电视互联网运营平台化。

寻求多角度多维度的合作是推动这个行业发展好的办法。会上,康佳与国内视频网站及时品牌优酷进行战略合作,双方的跨界联姻,通过共同深度研发、开放内容平台、软硬件深度融合,将拥有强大的CDN布局,庞大的版权、UGC以及自制剧内容,更将有机会激活庞大存量用户、吸引大规模增量用户,为亿万家庭提供视频体验。

较量:

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及时集团军

康佳是最早拥抱互联网的传统企业,也是拥抱互联网最彻底的一家企业。

从2010年首先开启智能电视,到2011年银联电视推出,2012年同步云战略,到2013年9月,率先KKTV康佳彩电线上品牌。同时,康佳最早8核电视并最早10核电视。

纵观中国整个彩电行业,康佳一直站在浪潮的前端,研发能力一直居于行业经验丰富地位。

与国际同行相比,进入到2013年以后,随着智能电视行业和互联网行业高度融合,整个消费电子行业发生巨大的改变。CRT电视到LED电视,再到现在的智能电视时代,全球消费电子企业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上。在这轮转型浪潮中,以康佳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主动拥抱互联网,中国市场在电视功能、先进技术以及先进应用上已经是经验丰富全球。

而康佳,2014年将整体规模进攻:通过差异化定位,同时运营KONKA、KKTV和HYUNDAI(现代)三个品牌。康佳在高端产品线上线下共用KONKA品牌,中配中价线上+线下发力、KKTV线上做高配中价,现代品牌则通过高性价比,线上+线下以应对小米、乐视等跨界竞争和农村市场三线品牌的低价进攻,确保整体规模突进。

对于营销体系来说,互联网化也是趋势。康佳将立足“体验终端+营销平台”的战略思路,发挥数万个体验终端的优势,实施在线+移动+社区多管齐下措施,定制个性化服务,增强用户粘性,把现有的客户转型成为服务商,最终这些经销商客户将成为康佳的体验终端。

在新一轮竞争过程当中,康佳蓄势待发,结合互联网平台运营,旨在重新回到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及时集团军的领导地位。

终极战:

未来电视在中国

彩电行业风云变幻。 20年前,全球彩电市场中心在美国,10年前在日本,现在在韩国,吴斯远董事长兴奋地说到:“我相信未来一定是在中国。”

中国是家电类消费较大的市场,全世界所有近期、好的家电消费产品,包括电视机、手机,首先在中国面市。

现在智能电视已经实现全球化采购,外资品牌曾经的屏、面板、芯片等优势,中国企业也已具备,而中国智能电视研发水平相对外资品牌已经非常经验丰富。有数据显示,3D在北美、欧洲应用率偏低,但是中国渗透率甚至一度超过了50%; 4K方面,发达国家只在乎大,4K用的却很少,而在中国,截止2013年12月,已经超过了10%的渗透率了,2014年将有望实现20%的目标。从技术层面来看,中国企业是引领性的,外资品牌新技术推进的脚步已经落后。

此外,中国彩电行业的配套能力非常强。对中国的彩电制造业来讲,中国彩电企业成为全世界彩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梦想,这个时间会很快到来。

“这不是一次革命,而是一次颠覆。革命仅仅只是一种改变,颠覆必须是推倒重来,必须重建你的理念,重建你的秩序,重建你的结构,重建你的运营方式。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对这个理念的理解决定了你到底能够走多远。”吴斯远表示,“传统行业能否成功转型互联网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我们要把康佳打造成为一家最懂互联网的硬件公司,或者说成为硬件企业当中最懂得互联网的一家企业。”

易统天下——简单易用的用户核心需求,内繁外简的极智追求,回归及时、引领行业转型的战略诉求。我们期待康佳通过易战略的实施,易终端和易平台的建立,早日成为“最懂互联网的彩电品牌”,让康佳在激烈的互联网竞争中易统天下。

在互联网大潮到来的时候,这个行业也正在演绎着一个动人的春天的故事。

而不管是对于广大中国彩电用户还是对于转型中的彩电厂商,也希望如吴斯远董事长一直强调的——抬头看世界,更大更精彩!

互联网运营论文: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数字音乐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音乐服务正逐渐成为音乐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介绍了全球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现状,研究了新兴技术对音乐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当前数字音乐服务特有的营销模式,并结合电信运营商特点,提出了电信运营商在新形势下发展数字音乐服务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

数字音乐 移动互联网 运营商

1 引言

数字音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进入大众视野,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终端产品的快速迭代得到了飞速发展。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音乐的制作、分销和传播更加高效,成本更低,音乐及其周边应用在人们的数字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Ipsos MediaCT去年在美国、巴西、英国、日本等九个数字音乐市场所做的消费者研究展示,年龄在16至64岁之间的互联网用户中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在过去的六个月中使用过合法数字音乐[1],调研结果表明数字音乐消费已经成为主流。

2 全球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现状

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在《2013年数字音乐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数字音乐销售额达到5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9%,占行业总收入的34%;下载销量同比增长12%,达到43亿个单位,全球共有23亿支单曲下载;而数字唱片的销量更是增长了17%,达到2.07亿张,数字音乐首次弥补了实体唱片销售额的下滑[1]。

根据Nielsen的数据,2012年美国数字音乐专辑销量达1.18亿张,同比增长了14%,其销售额占总体销售额的37%,同比增加了31%[2]。在线音乐商店的下载业务在欧洲国家也呈现增长的趋势,2011年英国的数字音乐下载收入增长了8%,法国则增长了23%。同年,英国的数字专辑销售量增长了27%,占总体销售额的24%。除欧美发达国家外,音乐产业在亚洲地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2年,日本的音乐市场规模以44.2亿美元排在全球第二位。据咨询顾问公司Ovum预测,订阅服务的强劲增长将带动全球数字音乐市场的发展,2015年的营收将超过200亿美元,其中35%的营收将来自亚太区。在全球数字音乐市场规模不断攀升的环境下,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2012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达到45.4亿元,其中在线音乐市场收入为18.2亿元,无线音乐市场收入为27.2亿元[3]。

3 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音乐行业创新和

营销理念

3.1 新兴技术推动数字音乐行业创新

(1)基于云计算的数字音乐服务

云计算是近年来发展势头最猛、关注度较高的热门技术,云计算的普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音乐产业也不例外,各类音乐云服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虽然部分服务提供商只是利用云计算的概念作为卖点进行音乐产品的推广,但不可否认的是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已经给音乐产业带来了创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云产品以云存储服务为基础,结合了下载商城、智能客户端以及多屏互动和音乐社交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品质便捷的一站式数字音乐服务。

国外互联网巨头面对音乐云服务的态度十分积极,苹果的近期版iTunes与其云服务iCloud进行了深度整合,用户通过iTunes Store购买的音乐会自动存储在云端并同步到其他使用iCloud的电脑或移动设备中。iTunes Match服务则利用自动匹配功能进一步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用户只需上传少量音乐文件,便可以实现自身曲库的全量同步。Google Music和Amazon Cloud Player也提供同类功能的服务。微软宣布停止Zune播放器业务之后,在数字音乐领域重整旗鼓,于2012年10月推出了Xbox Music音乐服务,下载商城拥有超过3 000万首歌曲供用户选择,并提供免费和收费版本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基于SkyDrive的自动同步功能,用户可以在多款设备上访问存储在云端的音乐和播放列表。国内数字音乐服务商也纷纷推出各自的云音乐产品,如百度音乐盒、网易云音乐和酷狗云音乐等,不过鉴于国内用户消费习惯和音乐版权问题,大规模推行音乐云服务时机尚未成熟。

(2)个性化数字音乐推荐系统

个性化音乐推荐是当前数字音乐服务的创新形式,国内外流行的音乐产品如Pandora、Spotify、Deezer、虾米音乐、豆瓣FM等均基于智能推荐机制为用户提供感兴趣的歌曲和音乐资讯,协同过滤技术和基于内容的推荐模式是两种比较流行的推荐机制[4]。

协同过滤技术会根据用户在线收听音乐时的评分、收藏、删除等操作以及用户行为习惯的收集,分析其偏好和对音乐的评价,并根据偏好对用户进行分组。后台系统会利用同组其他人的评价或行为向用户进行推荐,Spotify便是使用协同过滤技术的数字音乐服务。由于对音乐的选择属于人的主观行为,暂无研究表明具有相似行为的群体会选择相同的音乐。

基于内容的推荐模式会根据每一首歌曲的特征,由后台系统为其添加标签,包括音色、节奏、流派等,建立完善的标签体系和元数据库,统计用户收听过程中对音乐的喜好,通过比较用户的喜好特征和音乐的标签信息,为用户推荐关联性较大的音乐。使用基于内容推荐模式的数字音乐服务有Pandora、豆瓣FM等。

运用推荐机制的数字音乐服务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上述两种技术均有着各自的缺点,如冷启动、主观因素、工作量巨大等问题,数字音乐服务提供商可以尝试采用基于内容和用户协同过滤的混合模式,发挥各自的优势,令智能音乐推荐系统更加精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2 数字音乐的社交媒体营销

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促使市场营销模式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当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采用社交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渠道和其他网络营销相比,社交媒体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基于真实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形成口口相传的效应,有利于推广品牌认知,培养品牌忠诚度。一系列数据表明,数字音乐产业与社交媒体的结合更为紧密。皮尤研究中心在20个国家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7%的社交网络用户讨论音乐和电影,超过了社会、体育和政治方面的话题。根据Wiggin《2012年数字娱乐调查》社交网络部分调研结果显示,Facebook和Twitter上最有吸引力的品牌页面是音乐,受访者认同度分别达到65%和71%,利用社交网络查找新的歌曲也被认为是频率较高的行为[5]。而在YouTube上,十个最受瞩目的视频中有九个与音乐有关。

流行乐队拥有庞大的网络歌迷群体,通过社交网络进行单曲和专辑的宣传,与粉丝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One Direction乐队成立于2010年,在Twitter上有超过1 200万的关注者,其单曲“Live While We’re Young”的视频在VEVO上24小时的浏览量高达830万次,创下了VEVO的历史记录。该乐队得到了本国乐迷向全球音乐爱好者的大力推介,基于社交网络的推波助澜,其首次赴美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著名摇滚乐队Linkin Park在宣传新专辑《Living Things》时,采用交互视频的创新方式与粉丝互动,听众可以通过歌曲宣传站点用自己Facebook中的照片作为素材,搭配乐队的新曲“Lost in the Echo”打造专属的MV,良好的宣传效果使得专辑发行之日该乐队的网站浏览量达到过去4倍之多。即便是古典音乐,时下也在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各类营销活动,扩大受众范围。

通过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的整合将进一步提升音乐产品的营销效果,唱片公司和专业的运作团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向全球的音乐爱好者提供近期的演出信息、歌手的近期单曲以及各类互动话题、歌友会活动,粉丝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相关信息查询时又再次扩大其曝光率,音乐品牌的认知和艺人的影响力借助数字化平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4 电信运营商发展数字音乐业务的思路

和策略

经过多年的发展,数字音乐业务现已成为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运营商的数字音乐业务核心功能包括彩铃定制、全曲下载、在线试听、音乐电台等,并为付费会员提供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和互动分享服务。现阶段,随着数字音乐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和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持续放大,运营商要想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经验丰富地位,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打造开放的移动互联网数字音乐平台

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高价值的网络资源,但缺少内容服务优势和特色应用。在传统音乐产业格局发生结构性变革的今日,运营商需要立足于服务平台化与渠道开放化的理念,基于云计算资源、通信能力、支付能力,以及用户、渠道和海量曲库资源,打造应用聚合与能力开放的移动互联网数字音乐平台。

基于开放的数字音乐平台,开发者可以通过开放接口获取正版的音乐资源和彩铃定制、全曲下载、音乐试听、歌曲搜索等基础能力,以及精准的音乐标签、用户数据分析、智能推荐等高级别的数字音乐服务,开发特色的音乐类应用。运营商具备专业支撑团队,可以在开发过程中给予完备的技术支持,并为合作方提供营销数据支持和成熟的收费渠道;并且,通过开放平台与第三方互联网企业合作,借助其核心的技术和内容优势,引入品质资源,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的业务体验,满足广大音乐爱好者的个性化需求。运营商作为数字音乐平台的主导者,不但要提供丰富的开放能力、标准化的接入流程以及便捷的服务支撑体系,更为关键的是要构建一个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保障产业链各方的利益,实现数字音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高品质音乐曲库建设

近年来,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线收听音乐,随着音乐获取和欣赏习惯的改变,用户对于高品质和海量数字音乐的需求愈发迫切。当前业界提供的高品质音乐一般是指比特率为320kpbs的高质量MP3音乐或者APE、FLAC格式的无损音乐,而高品质音乐的收费也成为数字音乐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道分水岭。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音乐网站采取普通品质音乐免费下载,高品质音乐在线收听和下载收费的商业模式。

基于高品质音乐,运营商可以为不同等级和不同消费需求的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同时结合流量经营策略,进一步培养广大音乐用户的付费习惯,创造更大的市场增长空间。截至2012年10月,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已与国内外逾千家唱片公司合作,曲库数量超过170万首,中国电信爱音乐的曲库数量也已超过百万首,在目前大曲库的基础上,采用更完整的逻辑结构和信息组织方式,建设可深度运营、便于各项音乐产品使用的高品质曲库将成为时下运营商发展音乐业务的核心工作之一。

(3)强化移动客户端服务能力

电信运营商凭借定制手机的大量出货,配合自身数字音乐客户端产品的推广营销,已发展了大量的移动客户端用户。随着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性能愈发优异,各类移动终端应用层出不穷,用户对于终端应用的入口选择也变得越发挑剔。在这样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必须强化移动数字音乐客户端的服务能力,拓展产品功能并改进交互体验,方能在种类繁多的音乐类应用中突围而出,抢占终端的战略高地。

运营商的客户端软件一般包括本地歌曲管理、音乐试听、歌曲下载、彩铃定制等基础功能,需要进一步结合移动设备特性打造特色功能。

1)提高移动客户端社交能力,以社交化为基准延伸不同的用户体验,为音乐爱好者建立圈子交流对音乐的体会以及分享音乐资讯。音乐客户端的社交化能力包括明星互动、好友互动和资讯获取,如明星推荐、歌单分享功能等,还包括基于位置服务延伸出来的社交服务,如查看附近音乐偏好相近的用户等。基于社交关系的音乐推荐往往更符合用户需求,音乐人也可以利用社交网络获取乐迷的反馈,进行作品展示,达到歌曲推广的目的。

2)整合智能搜索与智能推荐功能。智能化搜索提供范围更宽广的垂直和水平搜索体验,搜索功能的增强能让用户在短时间内得到有用信息,切实满足用户需求。智能推荐贴合用户使用偏好,根据用户收听历史与社交互动记录向用户推荐内容,在较大化利用运营商庞大曲库资源的同时提升用户使用感知。

3)加强与运营商自有业务融合互动。通过业务融合,可以扩展音乐应用在运营商自有业务的应用场景,实现各类产品之间的功能集成和用户群互补,也有利于满足用户一站式的增值服务需求。以中国电信爱音乐客户端为例,目前新版客户端已经与电信的公众云存储应用天翼云产品完成了对接,用户可以通过爱音乐客户端直接播放云端的歌曲,也可以将手机中的音乐文件备份至天翼云。下一步将规划实现用户订购歌曲的自动转存,并提供云端音乐的彩铃定制等高级功能。

(4)建立差异化的会员服务体系

会员是对企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品质客户群体,该群体对产品价值具有高度认同感,愿意为专属服务支付额外费用,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可以成为品牌口碑传播者,促进业务规模的增长。建立以会员体系为中心的产业链共赢商业模式,挖掘并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音乐客户的差异化、个性化的会员需求,已成为数字音乐服务商需要迫切解决的共同课题。

当前运营商的音乐会员业务仍作为单纯的增值产品通过套餐捆绑、外呼等方式推广,会员等级设置不清晰,缺乏多样化的会员激励,服务难以形成差异化,会员感知度低、流失率高等问题日益凸显。会员服务体系的打造,其核心在于为会员客户提供的服务,需要考验企业资源整合的能力,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为会员提供差异化的品质服务、稀缺的会员权益。当前,客户已逐步接受了成为会员后能获得额外服务和权益的消费模式,会员制服务体系的大发展已具备较好的客户基础,运营商要配合会员等级完善音乐产品个性化业务能力建设,并通过品质资源引入为会员客户提供有吸引力的内外部权益,如巡演资源、核心产品差异化服务、会员专属营销活动等内部权益,以及演出票务特权、KTV优惠特权、院线折扣等外部权益。

5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音乐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移动网络质量和终端性能的提升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的音乐视听体验,用户消费行为及态度的变化和日益增长的差异化需求推动着传统音乐服务模式的变革。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和专业的数字音乐服务商纷纷发力,结合云计算、智能推荐算法等新兴技术推出新颖、品质的数字音乐服务和高度个性化的终端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作为产业链的主导者,务必紧紧围绕音乐产品战略定位,强化数字音乐平台开放属性和移动客户端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高品质曲库的建设和差异化会员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平衡产业链各方的利益,促进整个数字音乐生态链良性发展。

作者简介

王海燚:工程师,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现任职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主要从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领域的研究工作。

庄一嵘:高级工程师,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任职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主要从事多媒体技术、数据通信、云计算领域的研究工作。

祁敏晖:学士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现任职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主要从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数字音乐领域的研究工作。

Gartner:去年全球PC销量创历史较大降幅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报告称,全球个人电脑销售市场在2013年中经历了有史以来较大幅度的下滑,但这使其获得了在未来取得改善的机会。

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个人电脑销售量比2012年下滑10%至3.16亿台。这一销售量数字与2009年持平,但降幅则创下历史较高水平。其中,联想夺得头名,所占市场份额为16.9%;惠普第二,所占份额为9.3%。在去年第四季度中,全球个人电脑销售量为8 260万台,比2012年同期的8 870万台下滑了6.9%,连续第七个季度出现下滑。但Gartner分析师指出,有迹象表明全球个人电脑市场正开始稳定下来。

Gartner分析师北川美佳子(Mikako Kitagawa)称:“虽然去年第四季度全球市场上的个人电脑出货量继续下滑,但我们一直认为,美国等市场已经见底,原因是安装基础的调整已经放慢速度。”但她同时指出,在新兴市场上,平板电脑市场的强劲增长继续导致个人电脑市场的增长受到抑制。

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全球个人电脑销售市场上,联想仍旧占据及时,出货量达到了1 490万台,比2012年第四季度增长了6.6%,在整体市场上所占份额为18.1%。惠普则仍旧保持在第二名,出货量为1 360万台,所占份额为16.4%。(腾讯科技)

互联网运营论文:电信运营商要抓紧实现电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

互联网公司展开的OTT业务,逼得电信运营商加快了“去电信化”的进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电信运营商一定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开展自己的OTT业务去和互联网公司竞争。

电信运营商进军0TT的业务,不仅存在公司机制的缺陷,在市场营销、业务拓展、技术研发的组织、专业人才队伍的储备和竞争手段上均存在“先天不足”。

既然不能开展OTT业务,那么,运营商应该怎样来解决现在面临的诸多矛盾呢?

多年来,电信运营所形成的定式思维,使其在考虑问题时容易陷入“以我为主”的窠臼。从垄断互联网入口,到三网融合中拒绝向广电系开放基础网络接入服务,再到现在想主导移动互联网,无一不体现了运营商的这种思维惯性。

在互联网平等开放的大背景下,这种思维极有可能成为电信运营商对客户需求反应迟钝、市场定位考虑不周的较大原因。

其实,无论在互联网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的较大竞争对手都不是腾讯、百度、新浪和京东等门户巨头或电商巨头,而是互联网本身。电信运营商只有真正弄明白什么是互联网的物质,并向互联网学习,才有可能不至于沦为管道。

网上有观点指出,互联网的成功来自于IP化和开放性,IP化和开放性虽非互联网所独有,但却铸就了互联网成功的基因。因为IP化和开放性,互联网设备和服务更加廉价,更易于为用户所接受;同样是由于IP化和开放性,使得全球互联网连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电信运营商拥抱互联网,就是要实现其网络和服务的IP化,推动其网络的开放性,并在IP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其特色服务,以较大程度降低设备成本和服务部署成本。在运营商网络的IP化进程中,SDN技术值得运营商们高度关注。

在危机四伏的市场竞争格局中,电信运营商在来自互联网的挑战面前,只有通过“去电信化”实现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董力军(济南)

通信行业分析人士

互联网运营论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电信运营商的发展策略

认为电信运营商需重点发展三类平台和开展三大经营。三类平台包括:电子渠道、应用商店等渠道平台,通信、位置、支付、认证等重点能力型平台,音乐、智慧城市等重点业务平台;三大经营包括:流量经营、帐号经营、能力经营。以用户帐号为基础,构建了云端结合的用户共享基础设施平台。该平台包括用户识别、黏住及引导3个环节,可以实现用户资源盘活和价值提升。

移动互联网;OTT业务;电信运营商;业务创新

1 移动互联网的阶段发展

特点与新趋势

自苹果2007年iPhone掀起移动互联网新一轮发展之后,产业各方蜂拥进军移动互联网,在经历4~5年的早期蓬勃、自发甚至无序的发展,当前移动互联网呈现若干阶段发展特点和新的发展态势:

(1)产业界垂直整合态势依然明显,但只有少数巨头能成功构建垂直一体化的生态系统,如苹果公司终端+应用商店的软硬一体化服务模式深刻影响了产业链,谷歌、微软、亚马逊、三星等巨头纷纷有不同程度的垂直整合趋势,并且初步打造了自我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但是目前除谷歌和苹果之外,其他尚难称得上已成功。在中国,众多互联网和IT公司进军手机以打造终端+应用的一体化模式也一度是业内热点(小米、阿里、百度、盛大、360等),但是目前除小米之外,其他公司也难以称得上成功。

(2)移动互联网发展泛化,从信息通信产业延伸至全社会各行业,越来越多工作和生活方式被重新定义,促生新的商业模式。美国风投KPCB合伙人玛丽·米克的2013互联网趋势报告[1]指出移动互联网正促进“轻资产时代”的形成,从个人娱乐中的音乐、视频、游戏到学习工作中的教材、笔记、招聘,再到社会生活中的住房、交通、贷款、协同等,移动互联网极大地促进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互动与融合,越来越多的生活方式正被改变和重新定义。如Facebook、微信类应用改变人们通信沟通与交际方式,Square、支付宝等应用改变商务交易的金融支付方式,Twitter、新浪微博等应用改变媒体与消息的传播方式。而这种改变,也将促生移动互联网从娱乐、休闲、沟通等向更广泛的行业普及和深入,也将改变当前以游戏、电商、广告为主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促进更多的民生、商务类业务的发展和成熟。

(3)2013年全球范围内智能终端出货量已超越功能机,Android在智能终端平台市场上一枝独秀,Windows是否能成为主流平台之一尚需努力,另外一方面智能终端技术发展进入平稳期。智能终端在出货量及市场占比上逐渐超过功能机,越来越多老年人以及儿童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针对新的用户群,简单、实用成为移动互联网产品准则之一。对于智能终端平台,根据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2013年的近期数据[2],全球范围内谷歌Android在2013第二季度占据智能终端平台市场份额的79%,苹果iOS排名第二,份额仅为14.2%,而微软Windows Phone与黑莓分别只有3.3%、2.7%,其他不足1%。

(4)经验丰富应用的平台化趋势明显,同时新应用发展为大平台的门槛提高。智能终端及操作系统技术的发展进入平稳期,而移动应用则成为当下移动互联网发展创新的主要驱动力,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店的应用数量均已达到百万级,根据友盟等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统计,2012年的人均的移动应用使用频率以及使用时长相比上一年具有较大增长,特别是视频类应用。

中国互联网三巨头腾讯、阿里、百度在移动社交、支付、搜索等领域保持经验丰富,同时涌现了高德地图、大众点评、UC浏览器、Go桌面等在位置、本地生活、工具、桌面入口等方面经验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遵循着产品用户规模化、平台化、开放化的演进路径,正朝着移动互联网入口和平台方向发展,而作为平台化的应用,社交、位置、支付、搜索等逐渐成为移动应用标配并呈现协同发展之势,不同的是切入点和发展路径的不同,比如阿里从支付能力切入,逐渐引入社交和搜索等,腾讯从社交到支付,百度从位置搜索到本地生活O2O等。

(5)新的智能终端设备形态和人机交互技术正孕育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波发展浪潮。移动互联网极大的促进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互动与融合,移动智能终端特别是谷歌眼镜和手表等代表可穿戴设备成为人的周边环境感知器官延伸,但总体而言新的智能终端设备和人机交互技术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潜力和市场空间巨大。苹果Siri为代表的语音交互、微软XBox360的Kinect以及Leap Motion等为代表的体感交互等新的人机交互技术逐渐在智能手机终端、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上得到应用。以第三方评测以及作者体验来看,当前语音交互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体感交互则主要用于游戏类应用,这些技术仍然存在识别率较低、使用范围受限等问题,相对比较成熟和广泛应用的是二维码交互和近场通信(NFC)交互。而随着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兴起,语音、图像、声波、体感等交互技术的成熟,并结合更多的用户行为数据采集和大数据分析。由于智能化的提醒、规划、推荐等无所不在,移动互联网产品体验将朝着以人为本、人机合一的方向大步迈进。

2 电信运营商的移动

互联网发展策略

2.1 电信运营商的战略选择和发展

思路

经过最近几年的移动互联网探索,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更加务实和明确定位,发展智能管道、构建生态平台、提供差异化业务成为大部分主导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战略选择,并且电信运营商也充分认识到已有体制机制在互联网产品创新和运营上的不足,纷纷通过开放合作、成立专业公司、招募和内部挖掘互联网人才及机制创新等手段开辟互联网第二战场。

对于互联网业务和平台,作者认为电信运营商需重点发展三类平台和开展三大经营。

三类平台包括:电子渠道、应用商店等渠道平台;通信、位置、支付、认证等重点能力型平台;音乐、智慧城市等重点业务平台,其中重点业务平台是从初期较广泛的业务布局、“赛马机制”的市场化优胜劣汰中遴选出来的。

三大经营包括:流量经营(不仅是扩大流量规模,关键是提升流量价值、丰富流量内涵,技术上结合智能管道的深度包检测(DPI)分析、策略控制和计费(PCC)流量管控、内容计费、Wi-Fi分流、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手段)、帐号经营(以帐号作为业务应用入口,通过帐号识别、分析和黏住用户,提供统一帐号登录连接、帐号与支付、存储、通信等能力的协同等服务)、能力经营(能力的开放、增强、整合等,重点开展能力产品化的创新,如提供基于应用插件等方式的能力销售联盟等)。

2.2 国际主导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

业务发展策略

移动互联网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互联网公司的OTT业务也在冲击和颠覆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和能力,包括通信、位置、支付等核心能力和短信、语音等基础和增值业务,给运营商带来巨大挑战。面对巨大的机遇与OTT业务挑战,根据OVUM的咨询研究总结[3],全球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应对和发展策略(策略并非互相排斥,也存在一定交织)主要包括如下4部分:

(1)保护

减少OTT业务对运营商网络服务与资源使用的负面影响,如通过流量限制防止视频等部分应用对网络资源的无限占用,从而保障其他用户的业务访问。

(2)利用

探索更加有效的网络资源利用并提供给第三方OTT公司实现资产增值的方式,如西班牙电信的开放网络能力API、提供托管的网络服务以及分发服务等。

(3)合作

通过战略及产品合作向运营商已有的客户群提供第三方OTT业务,如中国联通与腾讯公司的“微信沃卡”合作。

(4)竞争

与第三方OTT业务和服务直面竞争,如推出自有品牌的OTT服务,如法国电信推出与Skype等竞争的OTT VoIP服务Libon。Libon提供群内免费的通话、短消息及语音邮件以及给非Libon用户付费的电话呼叫、电子邮件提示,无限的个性化语音邮箱问候模板等服务。

2.3 中国电信的互联网业务创新

发展策略

中国电信在移动互联网的总体定位是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一方面作为移动宽带网络提供商,推动作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网络智能化发展,为上层应用提供更好的网络资源调度、质量保障、无缝连接等能力,另外一方面继承电信资源禀赋,并遵循“去电信化、市场化、差异化”的指导思想提供平台能力和服务以及部分内容应用产品,当然这里的“去电信化”是一种哲学上的扬弃,是希望去除传统电信的求稳、重建设、流程固化、运营分散、工程周期长等不足,引入更多的开源、开放、求精、求新、迭代开发等互联网产品与技术元素。

作为全球较大的宽带运营商和CDMA网络运营商,智能管道主导者是中国电信网络的必然发展目标,而移动互联网业务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打造一个生态平台系统,包括通过已布局的产品基地及支付/电子商务、号百、云计算等专业公司打造垂直发展类业务平台以及构建多业务共享、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经营综合平台。相比超越普通的IM/SNS业务而成为拥有庞大用户资源可以持续经营的Facebook和QQ平台,电信运营商同样拥有庞大、潜在的用户、关系和数据资源,为此作者提出围绕用户识别-黏住-引导等环节上的用户资源盘活和价值提升,以帐号为抓手,构建云端结合的用户共享基础设施平台,促进用户资源的较大化。中国电信的用户经营综合平台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在移动互联网实践中,中国电信已经认识到需要以创业的心态、互联网的机制和规模来发展业务,在产品基地模式基础上建立专业化公司独立运营,而为进一步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和激发内部员工,中国电信还成立创新孵化基地和专门成立天翼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建立内部创新孵化和天使投资机制,这是大型国有企业在创新实践方面的新尝试,开创了国有资产体系下自主创新和企业发展的新模式[4-5]。

3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作为IT技术发展周期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无论是掌握丰富资源的电信运营商、曾经站在技术创新前沿的诺基亚等公司还是众多的服务/内容提供商(SP/CP),均感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而唯有遵循互联网规律主动求变,建立“快速、专注、创新”的互联网产品开发与运营机制和团队,才能将机遇转为效益,方能赢得未来。

互联网运营论文:电信运营商VS互联网巨头 微信沃卡只是个开始

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明确分工各干各的,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业务出现了重叠,致使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矛盾凸显,腾讯微信是导致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之间关系变化的最直接原因。

在微信2011年1月上线初时,运营商根本没拿微信当回事,因为此前同为腾讯旗下移动IM产品的手机QQ在当时已存在7年之久,并未对运营商的业务造成明显冲击。不过,随后微信以不到3年时间获得近4亿用户,让运营商们感到了空前的压力与恐惧。尤其微信更是被誉为取代短信的划时代产品,运营商们的利润遭到了微信侵蚀,所以今年初双方矛盾突然爆发。

在年初传出运营商将对微信收费的流言讹传成微信将对用户收费的流言时,运营商与微信之间的关系就演变成了社会问题,双方的矛盾彻底被激化,并引发了全民大探讨。2013年上半年,微信的发展如履薄冰,由于对运营商的收益造成影响,微信也很惧怕被运营商们联合封杀,所以微信只能通过示弱来博取网民的同情与支持,以此来与运营商博弈。

好在三大运营商之间的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给微信留下了突破口,只要瓦解三大运营商联合封杀的合作,微信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国内三大运营商中移动最强,联通、电信较弱,所以微信对移动的冲击要比联通、电信严重很多,对于联通、电信来讲,微信是危也是机,要想打破多年来移动对市场的控制地位,借助微信上演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役是不错的选择。况且,对于整个行业大势来讲,运营商转型也是迫在眉睫,未来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重叠业务将会越来越多,依靠资源垄断优势并非长久之计,积极参与到IT行业的竞争才是正确的选择。

有了突破口即展开行动,几经周折之后微信与广东联通达成合作推出“微信沃卡”,此次合作被定义为运营商与OTT(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即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小米电视机顶盒与广电总局也是类似关系)企业的破冰合作。

微信沃卡释放了几点信号:及时,运营商与OTT企业可尝试合作共存;第二,联通积极求变适应互联网市场;第三,微信已成功从运营商的围堵下突围;第四,运营商的垄断地位受到史无前例地冲击;第五,移动互联网进入全新大时代;第六,未来运营商将会与更多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第七,更多互联网企业需要快速行动以获得运营商支持,整个行业产业链将发生改变。此次微信与广东联通合作推出的微信沃卡意义重大,是整个IT行业变革的序曲。

实际价值上,微信沃卡的优惠力度并不足以对整个行业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算上各种优惠后500M的定向流量只能算是比中规中矩略微优惠的套餐,难怪当移动员工看到联通微信沃卡套餐8月8日正式上线后也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广东电信也将在8月推出“双微”流量套餐,月费6元可获得2GB的微博微信定向流量。相比来讲,只有移动还在硬抗,不过随着微信使用的进一步深入人心,可以预见中国移动也将会做出让步妥协。

不过不要高兴得太早,目前联通、电信为微信提供的优惠只在广东试行,对行业的冲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真正要改变行业现状或是想动摇中国移动根基还得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然而联通、电信的优惠套餐每扩张到一个省份,自身的营收也将随之下降,所以其他省份能否享受这一套餐还是未知数,微信沃卡只能算是运营商与OTT合作的试验品。早在2011年,中国电信曾与腾讯合作推出天翼QQ号,即中国电信部分用户可将手机号作为QQ号码使用。

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讲,与腾讯的OTT业务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一旦微信做大,三大运营商很有可能失去话语权。对于联通、电信来讲,要想对移动弯道超车与微信合作又是百年难遇的机会,所以联通选择在广东与微信合作推出微信沃卡,一来试探市场对微信沃卡的反应,二来试探移动、电信的反应。电信也选择在广州跟进流量套餐,与此同时与网易合作推出类微信产品“易信”,也在8月19日正式上线,这是运营商与互联网巨头跨界合作的又一重大事件。另外,中国移动方面将放弃类微信产品飞聊,回归自己的强势IM产品飞信,接下来将重点打造全新的飞信。

不过,无论是微信类的第三方OTT业务,还是运营商自建OTT业务,抑或是运营商与互联网巨头合推的OTT业务,结果都是OTT业务影响运营商们的现有收益结构。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报告显示,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OTT消息服务所吸引,运营商2012~2017年间在移动消息服务方面的收入损失将超过30亿美元。事实也证明微信等OTT业务已经对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收益产生了影响。

工信部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短信发送量达8973.1亿条,同比仅增长2.1%,远低于2011年6.2%的增幅,创造了4年来增幅低纪录。这一影响将会随着微信类OTT的使用率增加而进一步加剧,未来更是有可能出现负增长。以免未来沦为互联网企业的流量管道,运营商的营收结构必然要有所改变,拥抱互联网是选择。

虽然互联网企业的盈利能力根本不足以与拥有垄断优势的三大运营商相比,但电信业的垄断随时都有可能被突破。从1994年至今的20年时间内,国家对电信业务进行了多次调整,未来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运营商的垄断优势很有可能会被打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时候运营商很有可能会出现有史以来的较大危机。

与其被行业趋势拖着走,不如自身引领行业发展,垄断优势并非长久之计,如今联通、电信都已展开行动,移动也需要顺应时代做出改变。微信与联通合作的微信沃卡只是行业变革的开始。

互联网运营论文: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当前传统电信运营商发展移动互联网的瓶颈和问题,并最终对电信运营商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进行探索。提出了云管端一体化,通过终端进行网络定制,内容捆绑网络的模式,整合运营商资源进行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增强运营商经营能力。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流量经营:云管端

随着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也开始探索电信系统中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因为具有便捷的用户体验、多元的盈利模式及大量的用户群体等特点,能够与多网结合快速发展,提供不断创新的业务服务合作平台。然而在互联网厂商“云端一体化”的挤压下,电信运营商的利润空间受到损害。本文提出云管端一体化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终极形态。

一、移动互联网的本质

通常来讲,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部分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三个要素。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纸书/MID等,网络包括3G、LTE和NFC等关键技术,应用包括休闲娱乐,工具媒体、商务财经等不同应用服务。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不仅体现在移动性上,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享受互联网业务带来的便捷,还表现在更丰富的业务种类、个性化的服务和更高服务质量的保障。

1.用户体验至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了解用户需求,体现更简单精准的用户体验,将决定一个业务或服务是否成功。

2.盈利模式多元化:即包括移动网络的前向收费方式,通过支付的便利性进行用户业务收费,也可以采用互联网模式常见的后向收费方式,通过广告、能力出租向内容与服务提供商收费[4]。

3.业务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集定位、搜索和社交、多媒体、电子商务等多元化的功能,通过整合形成业务创新能力。

4.入口、流量、内容成为经营的三大要素:移动互联网的经营需要吸引用户进入,也要在用户流量、带宽流量上进行精准营销,还要在内容上形成定制化、趣味化、规模化的优势。

5.整合产业链资源:移动互联网的经营采用封闭的模式无法成功,只有采用开放与共赢的心态,抓住行业强势资源,相关节点对产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二、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随着3G日趋成熟,LTE即将规模部署,移动互联网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承载能力的大幅提升,必将引领整个产业发生重大变化。从国际范围来看,主要具备以下几个趋势:

趋势一:全球移动数据流量进入快速增长通道

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快速增长;2012年超过1亿智能机用户将进入G流量俱乐部(月流量消费超过1G);2014年手机数据流量超过整体移动流量的50%;2016年预计全球月度数据流量超过10 EB[1]。从这个趋势来看,流量已经成为运营商在服务提供中必须要深度挖掘的一个资源。

趋势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移动互联网主流接入终端

如图1所示,2012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达1.58亿台,预计2013年达到2亿台,环比增长有所放缓。说明终端保有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以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成为主流接入设备。

图1 2010-2014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规模柱状图

趋势三:PC互联网业务和移动互联网业务出现趋近性

过去,移动互联网应用相比PC互联网应用晚一定时间,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能力的提升,这种滞后已越来越不明显。甚至很多业务已经首先在移动互联网上出现,才向固网移植,如愤怒的小鸟。固网管道化将会迁移到移动网络,特别是LTE,带宽、时延都已经不弱于传统固网宽带,能够支持更复杂、更高级的业务,如即拍即传。

趋势四:部分移动互联网终端与应用进行了捆绑

为了统治和驾驭用户体验,很多终端供应商也在其终端集成了云服务(如苹果、小米),而一些云服务提供商也涉猎终端领域(如Google的安卓、并购摩托罗拉)这些都对于强化和丰富自身的服务极有帮助。

趋势五:能力开放平台成为互联网产业化经营的新方向

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提供者为了强化自身产业链的影响力,就需要丰富自身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需要更多的产业开发者来参与内容制作和分成。因此,一些有实力的移动互联网提供者开始将自身的应用开发平台拿出来,对外开放给合作伙伴。而合作伙伴借助这些开发平台的基础资源和共享组件,可专注于自身擅长的技术领域,节省开发成本,缩短上市时间,具备平台内标准化互通性,能够获得只有大型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才具备的能力。

三、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问题与瓶颈

如前所述,智能终端成为移动互联网接入的主流设备,而由Ovum提供的研究数据显示,智能移动终端所带来的流量是功能手机的35倍之多,因而引发了流量的爆炸性增长(中国移动 2012)。而移动智能终端和PC功能上呈现出趋近性,因而在业务发展方面,移动互联网也正在趋近与固定互联网。因此,原来在固定互联网时生过的问题和发展瓶颈,已经在移动互联网上有所复制[2]。

固定互联网,在发展之初,流量增长非常惊人。根据思科(2012)的研究数据显示,固定互联网发展的最初六年的年均流量增长率超过130%。这主要是由于运营初期,用户数量激增,电信运营商运营非常粗放,商业模式过于简单。此外由于固定互联网是开放的,大量的OTT业务充斥着整个管道,电信运营商的自有业务很少被用户广泛使用,只能征收管道使用费,运营商彻底管道化。

而这种趋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逐步地蔓延开来。移动网络承载能力的提升,使得以前只能在固定互联网上享受的大颗粒业务如视频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呈现,大颗粒业务需求越来越多[3]。但颗粒度越大,业务的单比特收益率就越低,因此运营商的用户整体流量不断暴涨,但却增量不增收。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亟待新的商业模式来打破这些问题和瓶颈。

四、云管端一体化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终极形态

宏观上,云端一体化成为目前移动互联网行业商业模式的战略选择。“端”,即终端,即用户,即流量;“云”,即连接,即服务,即变现。大量的取得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厂商,正是利用客户端和云的协同效应,成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5]。

这种发展模式,却挤压了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的空间。由于体制,规模等原因的制约,电信运营商在业务创新方面被移动互联网的内容与服务提供商远远抛在身后,成为只对通信网络有掌控权的“管道”。产生这一窘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电信运营商的云和端失去了耦合性,无法一体化。目前电信运营商建设智能管道,从事流量经营,以期摆脱管道化的困境。

目前,单一按流量或时长计费已不再适应3G和LTE业务发展的需求。运营商数据业务和计费需要更加颗粒化,体系化。目前国外运营商已开始尝试在用户基础套餐分级之外给予用户更多的选择。如西班牙沃达丰将用户分为金银铜三个级别,每级用户享受的低带宽和服务质量有明显差异,同时用户可在基础套餐的基础上选购增量套餐,内容带宽捆绑业务,场景型业务等。

电子商务化,可以使运营商将颗粒化的电信产品更有体系地组合成商品,如应用下载时、视频在线直播时捆绑不同的带宽、服务质量,如选择高级别的网络服务则就需支付更高的“物流费用”。

这种模式下,除了云侧的内容和管道进行了捆绑外,还将提供的“门店”(客户端)进行电商化的营销,如单品、打包、团购、赠送、评价等。培养用户网络定制化付费的消费习惯和理念。若实现电商化,需要网络,运营支撑系统的强化,包括引入智能管道,商业智能系统,内容分发与管理平台,用户行为分析系统等设备,这需要产业链各方共同参与方可完成。而云管端的一体化,将是移动互联网未来商业模式的终极形态[6]。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