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互联网创业论文实用13篇

互联网创业论文
互联网创业论文篇1

2互联网项目创业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因子分析法(FactorAnalysis)是从原始数据矩阵内部关系出发,把众多的具有复杂关系的观测变量进行结构化处理,并最终将其归结为少数几个主因子的统计分析技术。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对互联网项目创投影响最大的因子,并将其进行归类。

2.1KMO检验和Bartlett球型度检验研究以收回的有效问卷为样本,利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为了检验因子分析是否适用,首先对数据进行Bartlett球型度检验(BartlettTestofSphericity)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结果显示KMO值大于0.7,Sig值为0.000,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2.2提取主因子在确定主因子个数时,根据特征值准则,选择特征值大于1的主因子,当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0%,即只损失20%的信息,这时认为因子数可以解释原目标值。本文根据该原则提取主因子如表2所示。从表3可知,有六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为81.972%,说明这六个主因子基本包括了全部指标的信息,因此,互联网项目创投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六级。

2.3因子旋转为了使每个主因子和再分配更清晰,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方法(VarimaxRotation)进行旋转,得到因子荷载矩阵。因子荷载值高的指标对相应主因子解释能力强,由于每个主因子只在少数几个指标上因子荷载值较大,因此按照高荷载指标定义主因子。综合考虑,为每个主因子选择荷载大于0.75的指标作为二级指标。“主因子一”包含三个解释指标:创业者人格特质、创业者动机和创业者决策水平,因此可命名这个主因子为创业者因素;“主因子二”包含三个解释指标:市场规模、市场增长潜力和市场需求,因此可命名这个主因子为市场因素;“主因子三”包含产品被接受程度一个指标,命名这个主因子为产品因素;“主因子四”包含三个解释指标: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先进性和技术成熟度,因此可命名这个主因子为技术因素;“主因子五”包含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两个指标,命名这个主因子为商业因素;“主因子六”包含社会人文环境指标,命名该主因子为环境因素。

2.4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得出,影响互联网项目创业投资决策的因素主要有:创业者因素、市场因素、产品因素、技术因素、商业因素和环境因素。如图1,每个因素又可以用具体的指标进行衡量。(1)创业者因素:创业者是项目的的发起人,企业的打造都以创业者卓越的点子为出发点,加上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在面临市场假设改变或者其他突发状况时优秀的决策水平,以此为基础成长起来的。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动机以及决策水平共同决定了影响创投决策的创业者因素。图1(2)市场因素:互联网项目不论是对潜在市场的发掘还是对既有市场的颠覆,其必须有市场,即存在市场需求;其次,目标市场的规模决定了创业公司日后的发展规模,市场规模越大,创业公司发展潜力越大,反之创业公司即使拥有卓越的产品也会很快达到市场饱和;最后,目标市场随着科技的进步要存在增长的空间,这种市场增长潜力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需要。(3)产品因素:互联网项目衡量产品是否契合市场的的方式为用户参与度,即产品被接受程度。互联网项目在线上运行,用户起初点击体验,且一旦体验愉快便会经常使。由于互联网项目具有网络效应,即如果有人在使用,那么会影响周围人都使用,因此互联网产品被接受程度一项指标足以影响投资决策。(4)技术因素:互联网行业是高科技行业,技术是行业发展基础因素,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平可以保持企业的先进水平。技术因素主要从技术的先进性、成熟度以及技术是否受知识产权保护三方面来考量。(5)商业因素:商业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关键点,做为新兴行业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有着先天的便利条件,卓越的商业模式将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营销手段是将产品推向大众的方式,对产品受众面具有极大的影响。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反映了商业因素。(6)环境因素:互联网项目是新兴产业,其发展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投资决策时对互联网项目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考量很重要。目前我国政策鼓励发展互联网行业,“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快中国“大互联网”的时代进程,互联网技术普及越来越广。

互联网创业论文篇2

二、仍需警惕投资风险

尽管文创产业投融资状况有所改善,但文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投资文创产业的风险也依旧不容忽视。首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产能过剩的状况本身就是一大风险来源。“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凸显,引致估值泡沫不断涌出。”唐肖明表示,当前国内文创产业的配套金融产品单一,整体实力相当薄弱。

互联网创业论文篇3

技术成熟和平台的普及为互联网企业向金融市场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2012年以来,不少互联网企业布局金融市场,向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网络众筹、大数据征信、互联网理财等领域发展壮大,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5年初,总理在考察我国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微众银行时提出,要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闯出一条路子,给普惠、小贷公司、小微银行的发展提供经验,互联网企业金融跨界发展的热潮进一步高涨。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底全国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不含港澳台)共计2593家,环比2014年大幅飙升64.63%。2016年2月底,全国网贷余额达到5006.37亿元,历史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环比上月底增加了6.91%,是去年同期的4.02倍。

互联网企业在金融领域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颠覆论认为互联网精神冲击金融精神会带来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颠覆性的变革(谢平,2014);细分论认为互联网企业的加入细分了市场主体和层次,但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不会动摇(马蔚华,2014);融合论认为互联网企业将和商业银行在竞争合作中逐步融合形成新的金融生态圈(霍学文,2015)。这些讨论当中包含着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互联网企业转战金融行业对于商业银行究竟意味这什么?互联网企业转战金融行业是否具有颠覆商业银行的可能和条件?互联网企业转战金融行业是否对商业银行构成了真实的威胁?

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分析上述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框架,该理论原是用作解释新技术如何产生新的商业模式,瓦解原有市场。互联网作为一项新技术,形成了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网络众筹等新的商业模式,与该理论的假设非常契合。

二、文献综述

破坏性创新理论由哈佛商学院的克里斯滕森教授提出,阐述了低端市场的简单商品、服务是如何占领高端市场并取代竞争对手。应用破坏性创新理论对金融市场展开的研究不多。陈基文(2013)将破坏性创新归纳为互联网金融相对传统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刘秀光(2014)认为在支付体系中,互联网金融在提高运行效率、改变货币形式、实现无货币社会以及显现影子银行等方面体现出破坏性创新。任静、朱方明(2016)指出互联网银行的破坏性创新体现了技术和市场的不连续性,传统金融机构可能因路径依赖、需求约束、利润增长与成长需求错配而无法抵御互联网银行的破坏性创新。

以上文献均引入破坏性创新概念,但并未将维持性创新概念纳入分析,本文基于这一缺陷进行完善与充实。

三、互联网企业的破坏性创新体现

滕森教授在1997年明确了破坏性创新的判断标准――是否具备技术和市场的不连续性。互联网企业的破坏性创新主要体现为市场导向、需求导向以及技术导向。

(一)市场导向下的破坏性创新

互联网企业会将产品服务的市场定位于金融需求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得到满足的人群,也就是所谓的开拓蓝海市场。例如网络借贷平台,通过网络支持实现了点对点的借贷形式,为难以从商业银行贷得款项的中小规模企业打通了融资渠道。

(二)需求导向下的破坏性创新

互联网企业会基于原有的用户粘性,通过金融模式的创新,引导新的金融需求。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金融理财产品,正是深入挖掘了用户零星理财、收益日享、随取随存、查询便捷的新型理财需求,通过网络支付平台对接货币基金,引发国民理财需求从传统的商业银行理财服务向简单、廉价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转移,并由此造成商业银行的“存款搬家”现象。

(三)技术导向下的破坏性创新

互联网作为一项新技术,本身就具有创新的特质,给金融领域带来的破坏性创新体现在降低成本和金融脱媒。一是不同于商业银行遵从线性思维以机构部门和网点提供金融产品服务,互联网企业通常搭载开放网络提供金融产品服务,开放网络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匹配效率;二是以信息化技术见长的互联网企业谙熟信息共享技术,这对一直作为金融中介致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构成了威胁。

四、商业银行的维持性创新体现

作为和破坏性创新对立面存在的维持性创新应该体现为市场和技术的连续性平稳过渡。商业银行的维持性创新可以看作是商业银行为了巩固和提升自己金融服务质量而采取的各种改革,同样也可以体现在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和技术导向三个方面。

(一)市场导向下的维护性创新

商业银行为了抵御互联网企业的突破性创新会将自己的业务向其他市场进行延伸。例如,不少商业银行正在积极开展金融普惠工作,通过提高社区以及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站以及自助金融服务设备的覆盖率,起到由点向面带动的辐射作用,以填补社区和农村金融市场空白。

(二)需求导向下的维护性创新

商业银行可以深化已有客户体验,深挖已有客户需求,提高客户粘性,从而抵御互联网企业突破性创新带来的冲击。例如商业银行通过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设计出周期短、收益高、支取便捷的新型理财产品和互联网企业提供的金融a品展开充分的竞争。

(三)技术导向下的维护性创新

应用互联网技术对原有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改造升级也属于商业银行的维持性创新,因为其本质是利用技术改造实现已有产品服务体验的升级。例如网银,虽然基于互联网的底层技术,但其根本目的是为商业银行拓宽服务范围,提升业务办理体验并降低业务成本。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互联网企业转战金融行业对商业银行的冲击程度应该取决于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现有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关系;二是商业银为应对互联网企业破坏性创新所采取的维持性创新的努力;最后是政府对业态发展的态度。

(一)正视互联网企业与商业银行的竞争关系

图1构建了互联网企业与商业银行竞争关系的二维矩阵。互联网企业转战金融的一般路径表现为:针对低净值客户群研发标准化产品、服务以打开蓝海市场,然后向信用卡、理财服务、投资咨询、资金借贷等红海市场领域拓展。以阿里巴巴为例,最早从第三方支付开始介入金融业,随着用户规模扩大,后成立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以支付宝为主要工具逐步搭载各种金融服务功能向红海市场拓展:2013年余额宝上线,通过支付宝的资金直接对接货币市场基金打入理财服务领域,后相继推出阿里小贷、芝麻信用、娱乐宝、众安在线、阿里担保、浙商网银等金融服务。

然而,资金借贷、信用卡、投资理财等红海市场的主要份额一直以来由商业银行占据着,两者在红海市场遭遇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是绝对竞争,二者也可能产生互补市场空白的错位竞争。

按照破坏性创新理论,互联网企业在提供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金融产品服务时具有先天优势,因此可以迅速打开低端市场。然而,资金借贷以及普惠性金融属于非标准化的产品服务,互联网企业对非标准化产品服务的提供并不具备绝对优势。换句话说,虽然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并实现点对点的资金融通,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企业就可以完全替代商业银行,对于大客户、大项目、大资金的配对,商业银行的机构组织优势、规模优势以及风险控制优势就会突显出来。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互联网企业凭借技术革新导致商业银行的颠覆,二者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非标准化产品服务方面展开错位竞争,在低净值标准化产品服务方面大量分流,而在高净值标准化产品方面分庭抗礼。

(二)优化商业银行维持性创新策略选择

图2根据破坏新创新理论构建了互联网企业和商业银行创新策略选择。其中,互联网企业在低端市场创造新的商品服务或商业模式,而后向需求饱和市场扩张。当互联网企业最初打入低端市场的时候,通常并不会引起商业银行的足够重视,直到双方在需求饱和市场上遭遇,此时商业银行面临两种选择:在需求饱和市场里与互联网金融展开激烈的竞争,或者将自己的产业链延伸至低端市场或向有着更高层次需求的市场。虽然无论做出哪种选择都需要维持性创新作为驱动成本,但从投入产出的效益来说,显然前者更优。

首先,消耗有限资源来打入低端市场所获取的回报是有限的;再者,商业银行在庞大的组织机构增加了应对客户新增需求的改革成本,而互联网企业却相反符合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即“供给为其自身创造需求”,再加上“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互联网企业能够在更高层次需求的市场上保持更长久的活力。

按照森滕教授的观点,维持性创新的投入是有限的,所以行业领导者需要选择最有效的创新策略来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因此,商业银行在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破坏性创新时,不该寄希望于在这两个市场上与互联网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而应该在考虑客户的平均需求的前提下适当对低端市场和新兴市场进行补充。而商业银行的核心任务是明确自身在需求饱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不断强化这些优势(如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相关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公信力等),在饱和市场成功抵御来自互联网企业破坏性创新的短暂冲击,待互联网企业挖掘出更多潜在需求并将业务重心转移向更高层次需求市场的时候,合力构建起多层次的新金融生态系统,实现错位竞争。

(三)妥善监管互联网企业的破坏性创新

任何新生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企业给金融市场带来的破坏性创新也不例外。短期来看,互联网企业的进入会打破金融市场原有的平衡,会对商业银行效益造成冲击;但从长远发展的视角看,鼓励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市场能有效促进市场分层,进而扩大市场的可能性边界。在此过程中,监管层没有必要视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活动如同洪水猛兽而过度抑制,反而应该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区域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鼓励一切有利于包容性增长的金融活动。

然而,互网企业从事金融活动的本质仍然是搞金融,而风险的控制对于金融而言是一项基本命题,所以在适当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容忍度的前提下,依然要对不同类别的互联网企业按照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分部门进行严厉的监管。

参考文献:

[1]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陈文基.互联网金融引发破坏性创新[N].通信产业报,20130107010

[2]谢平.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J].新金融,2014,04:48

[3]马蔚华.互联网金融颠覆不了银行[J].经理人,2014,10:6465

[4]刘秀光.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的破坏性创新[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5559+91

[5]任静,朱方明.互联网银行的破坏性创新及其对传统银行的挑战[J].现代经济探讨,2016,03:1014

[6]霍学文.新金融,新生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互联网创业论文篇4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IT创新发展迅猛,IT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旨在推动居民消费模式向信息消费发展,破解原子消费对我国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难题,促进“新四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快融合与发展。我国信息消费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但信息产品的设计、生产、服务与创新能力还远不如西方国家,存在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配套政策不健全、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亟需开展与促进信息消费相关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以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

随后,国家在2014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从国家战略导向上推动生产业,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尤其是通过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生产业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服务于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数据托管、技术推广、管理咨询等服务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外,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一环是工业制造新现代化,要求传统产业大力引进信息化、电商方面专业人才,支撑商务模式的改造与创新,这也对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出进一步要求。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各行业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商务”(广义电子商务)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快推进“互联网+商务”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商务模式,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要意义。这进一步明确了基于互联网商务应用与高端人才需求的重大趋势,对满足互联网商务模式设计、开发、构建、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本文聚焦于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上的核心问题,提出通识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研究教学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构建方案,并进一步从课程目标、教学形式、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能力素质提升指标这六个方面予以探讨,以期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培育满足各行各业需求的新型商务人才提供参考思路。

二、互联网商务模式

商务模式本质上是若干因素构成的一组赢利逻辑关系的链条,是商务战略生成的基础,商务战略是在商务模式基础上的行为选择。价值主张、价值网络和价值实现等要素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商务模式。商务模式设计是创业机会开发环节不断试错、修正和反复的过程,是分解企业价值链条和价值要素的过程,涉及到要素的新组合关系或新要素的增加。

学术界,有关商务模式的研究大多与电子商务有关。Zott等的文献研究也证实其研究的49个商务模式定义中,四分之一同电子商务有关。但学术界关于电子商务模式的概念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Morris将商务模式的定义归为三类:盈利观、运营观和战略观。盈利观认为商务模式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 运营观认为商务模式是一种结构化的配置,强调内部流程和基础管理;战略观认为商务模式应该从总体上体现企业的市场定位,跨组织边界的相互作用和发展机会,强调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

教学实践中,Afuah 和Tucci认为,决定互联网企业业绩的因素有三个:商务模式、商务运作环境和变化。商务模式是一个系统, 整个系统运行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系统各个部分,还取决于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商务模式各个部分的连接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些产业中,公司必须对它们的商务模式不断创新,必须在其他公司迫使它们改变之前做出改变,这些能够引起公司改变的机制成为“动力机制”。Afuah 和Tucci随后将其构建的商务模式称为“互联网商务模式”,并建立了一个教学教材体系。

基于上述理论、实践、教学上的研究与探索,亟需对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教学体系进行探讨,为高校培养具有全局观、战略观、实操能力的互联网商务建设人才提供有效思路。

三、互联网商务模式通识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目的是培养互联网商务管理人才的基础理论,并系统地讨论互联网商务业绩的商务模式、决定因素、价值网络、竞争环境、互联网商务模式的组成、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及其应用。通过系统训练,让授课对象充分理解互联网商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互联网商务相关内容的科学定义及其发展方向,从而提高自身参与互联网商务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

互联网商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且应用性很强,因此,应在教学设计上对互联网商务概念、原理、模型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使学员理解应用互联网为何能获得竞争优势。并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经典案例讨论、实践操作、模拟演示、课堂思考等,启迪学员的思维,把握最新动向,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掌握互联网商务的基本概念、商务模式、价值网络与环境因素。

2. 掌握互联网商务模式的组成部分、动力机制与评价方法。

3. 理解互联网商务模式竞争环境与宏观环境的作用。

4. 能应用基本概念、工具对互联网商务模式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分析方法;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商务模式结构组成分析等。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

2. 考核方式。期末商业计划书与案例制作、平时考核相结合,采用1:3:6综合成绩评定体系。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程作业,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或考试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1,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四、互联网商务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该体系旨在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商务活动的创新能力与管理操作能力,掌握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与分析方法,认识互联网商务活动中潜在的商机及陷阱,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新的商务模式并开展商务活动。课程系统研讨互联网商务业绩的决定因素、商务模式、价值网络、竞争环境、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及其应用,提高学员参与互联网商务实践的能力。培养具备较好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运作能力的互联网商务模式开发与管理人才。

(二)教学形式

在教学设计上对互联网商务概念、原理、模型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讨,教会学员应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并获得竞争优势。同时,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讨论、实践操作、模拟演示、课堂思考等,启迪学员的创业思维,使学员了解互联网商务的最新动向及发展趋势,捕捉知识经济环境中蕴藏的种种商机。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互联网创业环境分析。

2. 互联网商务模式结构组成。

3.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

4.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评价。

5. 互联网创业案例剖析。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构建方法、商务模式的驱动因素。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商务模式结构组成、价值网、战略分析等。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兵棋推演。

2. 考核方式。期末商业计划书与案例制作、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堂训练实效考察,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商业计划书编写或案例制作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2,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五、互联网商务模式研究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该体系旨在培养面向互联网平台的商务模式的研究与创新人才。训练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与分析方法,认识互联网商务活动中潜在的机遇及陷阱,提升对竞争环境、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的研究、分析、制定能力。

(二)教学形式

通过案例研讨、模拟演示、机会识别等,观察与分析互联网商务模式发展最新动向及趋势,撰写案例、培训材料及商业计划书。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互联网创业环境分析。

2.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方法。

3.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评价。

4. 互联网创业案例剖析。

5. 创新商业模式实训。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构建方法、商务模式的识别与创新。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新商务模式构建。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兵棋推演。

2. 考核方式。论文撰写、商业计划书、案例制作及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堂训练实效考察,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商业计划书编写或案例制作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3,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六、展望

互联网商务模式本质上是互联网利润点、客户价值、实施策略、动力机制等若干因素构成的一组赢利逻辑关系的链条,是互联网商务战略生成的基础,决定互联网商务业务的生死成败。高校通过互联网商务模式三层教学体系的应用与实践,培养商务模式的分析、构建与创新人才,为我国“互联网+”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经济业态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燕武,邓兴磊.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比较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2]俞世峰.生态消费需求视角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理论探讨,2015(04).

[3]辜胜阻,曹冬梅,李睿.让”互联网+”行动计划引领新一轮创业浪潮[J].科学学研究,2016(02).

[4]孙艳霞.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2(05).

[5]Zott C,Amit R,Massa L.The business model:theoretical roots,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C].IESE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WP-862,June,2010.

互联网创业论文篇5

一、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教学管理体系的动态分析

(1)按照Lundstr・m和Stevenson(2001)的观点,创业动机、创业机会和创新技能三个方面共同决定了人们的创业精神,而这三个方面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来提高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早在1919年,美国的青年商业社便对高中生实施商业实践教育。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出美国大学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上世纪80年代,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掀起一场“创业革命”,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迅速发展,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根据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统计,1990年以来该院师生平均每年创办150家新公司,仅1994年这些公司就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销售额达2320亿元。硅谷60%―70%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创办的。

(2)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探索开展的较晚。2002年教育部确立清华大学等9所院校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08年教育部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了30个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12年8月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各高等学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2014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要求各地各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对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入融合是大势所趋。

(3)2013年以来,以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P2P借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态蓬勃发展,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创造能力。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成为实业界和学术界热议的主题,国内外金融教学、科研单位,紧跟时代潮流,积极追踪互联网金融最新前沿动态,不断丰富金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二、我校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前央行下辖的金融院校之一,河北金融学院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所以金融学科为主的院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无数高端金融从业人才,并即将纳入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系列。目前国内外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各种金融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领域最具创新和创业的前沿领域。金融学科作为我校的主要学科,但我校对互联网金融的教育教学管理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未设计针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教学方案,也未开展互联网金融创业的教育方案,远远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的实践发展,不利于我校继续保持金融学科教育教学的领先地位,不利于我校培养金融类应用型本科人才。

(1)建立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我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质量。

(2)探索互联网金融校企合作项目。邀请京津冀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参加我校的互联网金融合作项目,丰富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

(3)设计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并将其纳入学分管理。

(4)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案例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实习,亲身体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

(5)提供创新创业资金支持。目前我校缺乏对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支持,不利于学生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创业制度,对互联网金融感兴趣的大学生均可参加本项目的实施。

三、基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设计,以河北金融学院法律系为例

(1)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我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质量,在知识要求方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系统地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政策的基本框架,了解学科理论前沿和法治建设的趋势;了解金融、会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工具性知识,包括一门外语、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应用和文献检索知识以及方法论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法学、金融学等方面的基本业务技能;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金融以及两者结合部分的实务训练,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具备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规范金融企业行为和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金融企业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

(3)素质要求。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备刚正不阿的品格;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职业素养;具有基本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4)培养模式。开展互联网金融校企合作项目。邀请京津冀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参加我校的互联网金融合作项目。纳入合作项目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大学生一方面参加学校的理论课程学习,另一方面必须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实习,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修课程。

(5)课程体系。开设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分别为《互联网金融理论与最新发展》《P2P融资平台商业模式与典型案例》《众筹融资平台商业模式与典型案例》《网络银行商业模式与典型案例》等,并开设《P2P融资平台软件应用》的实验室课程,在互联网金融实验室进行上机操作。

(6)教学内容。讲授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互联网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以及互联金融商业模式。对几种典型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如P2P、众筹融资、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等进行专业授课。

(7)教学方法。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其一,开展案例教学方式。对目前运作成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典型案例教学。其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其三,组织学生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实习,亲身体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8)提供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建议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资金支持。除此之外,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吸引金融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纵观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一条列措施,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于2014年3月29日举办了第一期“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高管培训班”

互联网创业论文篇6

1 互联网技术研究与创新政策

国内外对于互联网系统的研究与创新做出了相关的讨论,总结了互联网技术中复杂的科学内容、动力学内容、提高系统完工效率和灰色系统理论的分析鉴定方法,这些研究会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为研究互联网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互联网产业在创新中形成了新的系统理念,建立了新的系统模型与传统产业形成了区别,在互联网系统中,市场的需求和产业的政策是对互联网创新的新动力,组织创新活动,创新成功进行扩散是整个互联网创新系统的正常运行。

2 互联网研究创新的背景

我国近年来发展迅速,互联网产业越来越大已经广泛应用的各个领域中去,提高对社会的生产建设、推动社会的经济贸易、对科技的创新和文化发展的传播,使我国变成了信息社会。互联网对经济有着极大的影响,会为了产业发展彰显活力,拉动经济力量。创新对互联网的推广会使新的产业不断的增加模式,促进各个领域的发展,为支撑着我国的经济效益做出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对互联网的创新研究是互联网产业最具特色的特征,认识能量化对互联网产业的影响,利用产业的创新去推动互联网的产业创新,对推动社会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价值。

2.1 互联网研究创新的现状

创建新的思想为互联网技术的创新研究奠定了基础,可以从创新的思维想象中形成为国家系统创新的重要构架。制度设计石油国家系统进行设计完成的,国家的创新需要对全民的经济政策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与创新,向国家系统提出新的规章制度,对组织能力的模式进行创新,可以使国家开发技术方向变得更完善。由于创新系统不断的发展,现有大量学者将互联网创新技术应用到信息产业、汽车等产业中去,将产业进行特定的研究创新。对于汽车的研究学者认为汽车是以整体的生产为主,与研究结合再进行生产,推动产业发展在技术上进行互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网络。由于互联网的创新使产业不断发展,已有许多学者在对产业创新应用到产业集体中去,为产业集体创造新的系统。

2.2 互联网的创新系统

今年以来,互联网在社会上广泛应用,许多学者对互联网与经济的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互联网产业的研究可以制度互联网对整个国家经济有着真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可以拉动全民经济提升。互联网是一个快速成长的产业,互联网科在科技的创新中具有据特的特点,相关学者对互联网系统的构成与运行的模式进行了及时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互联网仍属于一个正在发展的阶段,具体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对互联网技术的创新进行深一步的研究。为互联网创新研究做出巨大贡献。

2.3 互联网创新研的复杂性系统

对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做了系统的定义,对互联网创新的只要构成因素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创新与构成因素的关系。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中针对复杂的理性的分析,根据结果勾勒出了产业创新的模型,利用相关数据分析了技术的关系。不管是自然科学、人类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这些复杂的问题起到着一定的关联作用,无论从传统方式还是通过实践都要对复杂性问题进行研究。复杂性问题是一个主要研究把复杂性问题变成一个整体问题然后进行分析。

3 互联网技术创新的逻辑以博客为例

我国在有效的开展互联网技术创新使我国变成互联强国,互联网在产业界、学界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比如博客技术在互联网创新中过程中参演着很多重要角色。经研究发现,博客反映了互联网用户的实际需求,在与社会关系的构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社会的发展中,博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1998年报导开始到现在,有许多大事件都在博客中提到,人们对博客的接受已达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结果,博客为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研究起到了很大作用。技术的发展是技术在理念内容的展开,社会上一些外来因素会导致技术发展的效率与速度,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了技术发展的动向。技术发展是通过实践和社会中经验而建造起来的,其整个过程经常被认为是参与者的与社会实现共同利益的过程,在解决问题利益冲突的过程中成为了关键。

4 博客在技术中的发展史

博客在互联技术研究创新中有大量的IT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的使用,而且大众也可以在博客上发表言论,他们通过收集大量的网站信息,挑选自己需、好的风格进行撰写出丰富多彩的博客内容,博客在信息创新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博客被人们认为最具影响的互联网技术,它的技术基本成熟,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托管服务,这使博客走向大众化,同时,博客在互联网技术中也变得更为精湛。在互联网的创新发展过程中,有大量的学者学科家、政治家军事家相继想入互联网这个大时代中去,通过自己的研究开发应用,不联网在不断的增值,对互联网技术来说,广大用户可以参加一些有意义价值的技术研究创新的设计,为互联网添加活力。

5 总结

互联网是一个可以拖动国家新发展的行业,它是一枚潜力股,互联网并不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属品”而且我们大家的实际要求[6]。互联技术的研究创新需要更多人的参与,使互联网创造出一个深受大家喜爱的产品,促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苏惠香.网络经济技术创新与扩散效应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2]王婷.互联网服务业创新模式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3]罗文.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及其效率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互联网创业论文篇7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为压力一直较大的青年就业群体尤其是大学生带来了创业机遇,但是广大青年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提升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政府和高校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青年就业与创业?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互联网已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并对就业产生了很大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依托网络平台及技术的创业如雨后春笋,为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了一场不可逆的变革,正逐渐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为互联网不仅是一种信息渠道,而且是一种新媒体技术,同时还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由于网络信息透明、充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如“小米公司”,这家2010初创的手机公司借助互联网思维和营销模式一举成为全球手机巨头之一,为广大民众带来物美价廉的智能手机,令人赞叹。其借助的互联网平台是小米成功的关键点。

互联网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的特征:(1)开放性;(2)平等性;(3)互动性;(4)智能性。基于互联网的这些特点,利用这个强大的工具来创业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道路,对于大学生而言,互联网创业或许是最佳的选择,前面提到的小米公司雷军就很好的把握了机会,他就是典型的互联网创业型人才。那么何谓互联网创业型人才?互联网创业型人才是指那些拥有价值思维、创新思维、冒险思维、合作思维以及奋斗思维等互联网思维并掌握较强的业务技术能力、网络技术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能抓住机会掌握商机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互联网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性

1、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的逐步推广,我们已经完全走进了互联网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催生了搜索引擎、网络游戏、动漫视频、电子商务等一批新兴互联网产业,而且也诞生了百度、搜狐、新浪、腾讯、阿里巴巴等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公司,以及淘宝、京东、当当、凡客、一号店、糯米团等电子商务平台,还有数量众多的微商城。2014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6亿人,网上零售额为2.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运用之广,对经济社会影响之大,不亚于前几次产业革命。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培养具有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势在必行,而互联网创业也是目前为止,最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式之一。

2.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创业率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201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仍然达到700万人以上,因此,各高校面对就业创业工作的压力非常大。教育部的文件中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创业的成功案例不断涌出,比如安徽财经大学胡刘剑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创业,获得成功。而互联网创业成功又不断为社会创造出更多就业的机会,开发出更多就业岗位。由于互联网创业所需启动资金较少,自由支配度较高,受时间地点限制小,又符合大学生市场反应能力强和互联网技术熟练运用的特点,运用互联网进行创业具有绝对优势,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创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互联网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完善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教育部的文件中明确指出高校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要特别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要纳入总学分中,要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和水平,增强课程实际效果。各高校要制定弹性学制,支持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各高校要积极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投资人和有关专家学者等担任大学生创业兼职导师,对有意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一对一专门指导。所以,各高职院校应对互联网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主动将其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修改专业人才评价标准,重订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把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高等职业教育全过程中。

2、互联网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规划

通过增加互联网创业教育学分,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互联创业教育学分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进行分类设置,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使学分获得途径和内容有所侧重,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特点和成长需求从互联网创业教育课程、学科竞赛、互联网创业实践、发明制作等多种途径获得学分。建立分类指导导师制,形成互联网创业指导体系。学分制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学校建立一个面向学生的个性指导体系。为此,各大高校应建立起学业导师制、科研导师制和创业导师制,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科研创新、创业实践的指导。其中学业导师不仅在学生选课、专业学习、学术研究、人生规划等学业领域提供全面指导,而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其个性化的指导,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在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中挖掘和展现自己的内在潜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培养。创业导师紧紧围绕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别是互联网创业活动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案例式指导,使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逐渐掌握获得的思想和创业的技能。在互联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学业导师和创业导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型课程体系。互联网创业型人才是理论知识扎实的人才,因此互联网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完善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型课程。各高校要把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以培养互联网创业型人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目前,大部分高校初步建立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创业理念、理论、实践三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分为创业精神、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三个模块。首先在全体学生中开设了《创业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指导》、《创业实践》等课程,激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激发了学生产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校结合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遴选并分类指导,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培训,进一步夯实其理论知识、激发其创业激情。例如,可以增开《网店运营与管理》、《网上经营实务》、《互联网创业营销实务》、《互联网创业战略规划》等互联网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为下一步创业实战奠定基础。

4.强化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互联网创业型人才不仅是理论知识扎实的人才,更是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有效强化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教育部文件中明确指出,全国各省市县政府要建设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各高校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辟专门场所,提供经营活动的便利设施。全国各省市县政府要切实落实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大力扶持鼓励大学生开设网店等各种创新创业形式。同时,互联网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不是培养理论家,而是培养实战家,因此,必须要重视创新创业实践,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比如,可以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各类竞赛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互联网+大赛、全国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竞赛等各类创业大赛,让学生在互联网创业实践实战中提升创新意识、互联网创业能力,激发创业活力,为创业实践奠定基础。还可以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比如成立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协会,开展互联网创业论坛、互联网创业沙龙等活动。

四、总结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较大规模,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进程,大学生依托互联网创业既有无可比拟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社会各方应该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互联网创业,鼓励和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参与互联网创业,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参考文献:

[1]肖军,陈柳.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0).

互联网创业论文篇8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共设置了88场讨论,议题内容涵盖宏观经济、政治时事、创业创新、社会民生、文化体育以及“互联网+”等热点话题。其中在今年论坛年会上,人工智能、“互联网+”和“+互联网”等互联网相关议题占到相当比例。

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后,服务业、金融业等各个领域都在此影响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今年论坛上,谁将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的问题也引发激烈讨论。

在“互联网的未来”分论坛中,专家们也给出了答案——实体经济。而与此同时,国内知名工业品电商平台世界工厂网也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发出“让互联网更务‘实’”的声音,呼吁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积极响应博鳌亚洲论坛释放的让互联网向实体经济倾斜的信号。

互联网如何务“实”?

据悉,目前国内实体企业已经尝试使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但是在采购、生产制造和交易等方面并无法与互联网实现很好的连接。“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对于实体经济的意义不应该仅是提供一个新的营销渠道,而是企业的互联网化,企业信息化管理、供应链系统与需求市场实现对接,互联互通,也就是产品的智能化和生产线的智能化。”世界工厂网CEO乔景亮表示。

资料显示,世界工厂网是工业品在线采购服务平台,秉承“直面工厂,专业服务”的服务理念,为采购经理提供专业、便捷的工业品采购服务,帮助企业利用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

互联网创业论文篇9

“互联网+”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新推动力。“互联网+”就是要将互联网基因注入到经济社会肌体,形成新的市场观、资源观、价值观和发展观。“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现实选择,是中国创新驱动的动力源泉,是中国全面进入信息社会的加速器。中国依照自己的国情,实施“互联网+”策略,可以发挥市场大、网民多的优势,推动应用领域的大众创新。在大时代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互联网+”能够给小企业以空间、给年轻人以机会、给未来以梦想。以“互联网+”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中国发展。

“互联网+”是全方位的融合与创新。经过多年发展,互联网不仅已具备技术网络、媒体、渠道、基础设施的特性,而且还包含老文化思维方式、发展模式、生存环境、国家竞争新疆域等多重属性。“互联网+”一定是全方位的融合与提升,不能是选择性应用,更不能只是作为标签使用。目前,“互联网+”的重心在于技术与行业的融合,并不断创造新业态、新模式,从而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需要有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制度创新。中国正处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的过程中,信息生产力与工业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凸显成为新常态。信息生产力发展面临旧有法规制度和传统利益格局两大阻力,需要松绑、去咒、破除瓶颈。对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要确立“先发展、后管理、在发展中逐步规范”的原则,对待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要宽容,留出发展空间。应鼓励小微企业积极创新,在工商、税收、市场监管等方面采取“放水养鱼”。在互联网治理方面,提倡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责任的分散化、治理机制的合作化。

互联网创业论文篇10

在政策扶持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下,中国互联网进入了加速发展快车道,不断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为社会生产生活构筑新空间,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支撑。越来越多领域依托互联网,实施了产业模式创新,并且正将创新理念与举措延伸至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不过,一位与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指出,在互联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意识和能力不足、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理解不够深入、新业态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力量有待提升、公共数据资源需要进一步开放等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专家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把“融合、创新、共享”作为着力点,进一步发挥“互联网+”支撑作用,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首先,融合为互联网发展提供巨量空间,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创业论文篇11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场以互联网为驱动的新科技革命,互联网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于2015年首次提及“互联网+”战略,“互联网+”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成新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优劣互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要素结构优化作用,将互联网技术渗透至社会各领域,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活力。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当成一种工具,而是将互联网思维深植于物流行业。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社会构成要素、形态历史演变、系结构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论。我国对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应用主要侧重于复杂系统问题、创新系统体系、城市系统发展等问题的研究。例如,赵亚男,刘焱宇和张国伍(2001)介绍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特点,说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是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范如国(2014)认为复杂社会网络系统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社团结构等特征,并通过复杂系统理论研究社会治理的系统创新;孙喜,杜澄(2011)对基于系统结构和基于系统功能这两种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进行了文献述评;周青,刘志高,朱华友等(2012)介绍了创新系统的理论演进及各产业技术领域研究,并辨析了几大创新系统理论之间的关系;刘继生,那伟和房艳刚(2010)将脆弱性理论应用于辽源市社会系统研究,对辽源市社会系统敏感性、恢复力、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因此,以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相关理论分析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体系,为电子商务及物流行业发展提供指导。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

1.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讨论“对社会中已经存在的系统质,能否建立合理的系统模型和理论来加以描述和还原的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整体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环境分析法四种。整体分析法是社会系统分析方法的核心,它认为系统由若干分离区域构成,应从全局角度理解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创新,互联网、物流企业是新业态体系的核心部分。

2.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

“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融入传统行业中,让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运营模式,实现国民经济各行业边际效率递增、商业模式创新的目标。电子商务实际就是“互联网+”的例子―“互联网+商贸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是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物流的融合,将互联网思维、方法论、技术、系统和工具深植于电子商务物流行业,改变原始物流运作模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利用平台化发展优势实现各方面资源共享,使电子商务物流运营更为科学高效。

三、基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融合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物流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新业态,同时不断向其他业态渗透,实现行业生产边际效率递增。互联网、电商物流相互作用形成整体,互联网优化电商物流产业结构、电商物流释放互联网能量。

1.发展目标

电子商务模式使得消费者的物流需求不仅限于速度,体验经济、延生服务需求愈发旺盛,原始物流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将互联网融入物流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运作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1)通过一体化服务满足需求

传统分离式物流,即物品流通过程中自成战线、标准不一的服务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通过互联网信息的及时更新、传递将物品周转各项服务融合在一个闭环网络系统内,统一服务标准实现各局部之间的完美对接与协调,构建完整体系,为用户提供高标准、个性化物流服务。

(2)通过信息、数据资源整合实现精准营销

大数据时代,企业通过对客户信息、销售信息、反馈信息整合得到大数据,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计划贡献力量。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使得信息共享更加容易,企业之间相互开放实现基础资源共享,依靠大数据和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物流浪费,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加之线下的物流体验、延生服务、推行试销、定制物流等实现精准营销。

(3)通过“互联网+”创新动力实现电商物流生态化运作

“互联网+”战略为电商物流发展形成创新动力。通过“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开展,电商物流企业改变原有粗制滥造式物流服务,物流行业利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市场机制,实现物流业的变革转型,使电商物流行业低效、混乱的局面得到重塑,构筑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生态圈。

2.要素结构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具体包括物流服务商、互联网服务商、电子商务企业、消费者、政府五个主体要素;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种结点要素以及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智能物流技术装备三种支撑要素。

物流服务商是核心要素,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将互联网融入传统物流模式,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物流企业进行实体运作,完成物品的空间位移。物流服务商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高标准的物流服务,是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的核心;互联网服务商是灵魂要素,互联网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互联网+电商物流利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改造物流产业,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精神”贯穿于体系的始终,互联网服务商是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的灵魂;电子商务企业和消费者是驱动要素,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具有双重驱动,电商企业需要物流服务,是第一层驱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使电商企业产生物流需求,是第二层驱动,二者相互作用构成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最为关键和活跃的要素;政府是统筹要素,政府作为监管者把控整个发展体系的运作。政府对相关服务标准的制订、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优惠政策的出台实施等优化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发展环境,从全局把握整体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形成网络状物流服务体系,由相应物流点和线组成,结点要素是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条件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种基础模式在干线运输、支线运输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衔接下形成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运输配送体系。

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发展基础,RFID/EPC和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各类传感技术、GPS/GIS/北斗系统定位追踪技术实现了实体物流与虚拟互联网的对接;大数据、云计算是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大脑,能够有效地实现精准化运作;智能物流技术装备是根本,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实体操作应用通过各类智能技术装备完成。利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中层次分析法构建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层级构架模型如下图。

3.运作机制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在传统物流行业基础上融入互联网,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业务经营模式,加速推进物流智能化,实现物流产业升级。应用整体分析方法分别从主体因素政府、相关行业和企业的角度探究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机制。

对于物流企业,首先,要改变传统物流模式,加快信息化进程,实现物流产业升级。信息技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用互联网工具武装物流行业,利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物流服务能力变化积极响应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响应电商物流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其次,企业主动开展平台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物流的大数据、足够的资金池搭建物流平台,实现各式数据、信息、资源的共通,产生的聚合效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实现物流绿色智能化运作;再次,企业应主动积极采用先进物流设施设备及相关技术,开展绿色智能运作。先进的物流技术装备是开展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基础,企业应改变传统观念,主动参与技术设备、信息系统的更新升级,积极响应政府“低碳经济”的号召;最后,在互联网+、互联网化过程中,企业要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专注于消费者需求,先驱解决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中最痛苦的问题,专注于用户体验,用有限的企业资源提供极致的服务。

对于政府,首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升级。政府对物流行业长期发展和“互联网+”战略进行总体规划,并通过给予政府补贴、技术支持等优惠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培育智能化、信息化的“互联网+电商物流”示范企业;其次,加快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加快制定物流技术、编码标准,加速RFID、条形码在仓储、配送等业务领域的应用,同时促进数据层、应用层、交换层信息化标准的衔接,推动物流化标准体系建设;再次,投入大量资金联合企业建立公共平台,实现物流基础设施、互联园区信息平台及高速公路通行信息的联网共享,实现全国物流基础设施的联网监控管理;最后,政府主动融入“互联网+”变革。政府工作人员亲身体验网购、互联网物流带来的变化,对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创新有更多的包容,主动参与到“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创新浪潮中。

四、“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保障实施建议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是互联网经济下物流发展新业态,从法律环境、人才培养、技术管理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保障实施建议。

1.法律环境

良好法律环境是“互联网+”成长的肥沃土壤。政府出台互联网、电子商务及物流业相关的指向性文件在很大程度上对互联网+电商物流产生积极影响,相关行业专利保护、互联网金融安全、客户信息保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有利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对于“互联网+”创新,政府主管部门应有更多的包容,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创新发展,为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法律环境,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转。

2.人才培养

优秀人才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必备要素,培养优秀的专业性、综合性人才符合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要素优化”精神。企业一方面积极培养所在领域专业人才,加快培养一批物流专业人才和互联网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培养优秀管理人才及涵盖行业发展相关领域综合性人才,综合性人才知识面广、对相关法律熟识,并对新事物有极高的热情。因此,造就一批熟悉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运作程序、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服务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3.技术管理创新

技术管理创新包含技术装备创新及相关理念、商业模式、发展业态创新。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发展战略为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创新条件。电子商务物流行业和相关企业应专注于“互联网+”在本行业可以有哪些创新,积极参与到技术管理创新浪潮中,物流技术装备更新换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升级都是技术管理创新在物流行业的集中表现。政府鼓励创新,人人争当创新先锋,形成企业主导的技术管理创新浪潮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赵亚男,刘焱宇,张国伍.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02):21-23.

[2]范如国.复杂网络结构范型下的社会治理协同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2014(4):98-206.

[3]孙喜,杜澄.创新系统研究中的竞争性方法-文献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08):99-106.

[4]周青,刘志高,朱华友,尹贻梅.创新系统理论演进及其理论体系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02):51-55.

[5]刘继生,那伟,房艳刚.辽源市社会系统的脆弱性及其规避措施[J].经济地理,2010,30(06):945-948.

互联网创业论文篇12

孙健耀:今天讨论的话题非常有意义。一是由于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已经全方位并正在继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经济结构;二是今年恰恰是互联网进入中国二十周年: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国际专线首次将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正式成为世界上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七十七个国家,而那一年也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元年”;三是也就在中国打开通向国际互联网的大门二十年之际, “互联网思维”毫无征兆地成了全社会的一个超级热门词汇,当然究其根源,还在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产业对传统产业发起的强有力冲击。

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传输的载体,互联网以其无中心、无边界和快捷、普及等特性,迅速成为全球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传媒。因此,相对于大规模单向生产、推广的工业化思维,所谓互联网思维 在我看来,就是:身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独特生态环境,顺应其颠覆性态势,企业重新审视和解构各相关体利益格局、全价值链运营策略的思考方式。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一种用户至上的商业民主思维。工业化时代,很多企业也在倡导和标榜“用户至上”的理念,而能否真正做到,完全取决于企业的自我约束力。但是,互联网时代一切发生了大逆转,消费者同时扮演着生产和传播信息的媒体角色,其地位得以强势确立,每个人都拥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传统的品牌霸权和渠道霸权逐渐丧失发号施令的能量,买通传统媒体单向度的广播诱导消费行为也成了难以实现的奢望。

因此,互联网思维下,商业模式的设计和战略的制订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消费者反客为主,深度介入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的全流程。同时,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及其强烈的情感诉求,使得产品迭代变得快速而频繁;人们消费方式和信息接收习惯的根本性改变,也决定了产品销售、品牌传播的渠道、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互联网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顺应人性的管理自主思维。“互联网精神”强调“开放、协作、分享、共赢”。企业的内部管理同样如此。

真正的互联网思维不仅体现在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更体现在组织设计、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一方面,互联网思维的企业组织一定是扁平化的,它讲究小而美和高效率、高效益。比如,稻盛和夫所推崇的“阿米巴计划”就可以理解为是互联网思维的产物。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思维指引下,企业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出对人性的尊重,无论在理念的倡导、还是传播实践的举措上,都强调潜移默化的自然互动、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沟通效果。总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让我们重新回归到商业的本质。

《现代企业文化》:互联网思维从产生到走红,它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意义是什么?

孙健耀:互联网思维的形成与集中式爆发,当然脱离不了互联网产业的兴盛,但其深层次的根源,则来自这些年来日益深化的中国经济结构的主动变革、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动探索。

过去三十多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国崛起成为一种高亢激进的主旋律。但是,人们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合理性的反思和质疑始终没有停止过,可持续发展也一直是社会上下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互联网时代的精神教父“凯文・凯利,通过他的《失控》《科技想要什么》《技术元素》等书告诉我们,”最深刻的技术是那些看不见的技术“。面对新技术,我们需要做好三件事:通过倾听科技的需求,更加出色地做好准备,迎接必将到来的科技;通过采用主动融合原则,我们可以驾驭科技,使之发挥最大作用;通过遵从这种类生命系统的长期规则,我们可以获得它的全部馈赠。同时,他还提出了“技术元素”的全新概念,明确技术元素不仅是指“一些具象的技术(例如汽车、雷达和计算机等)”,还包括“文化、法律、社会机构和所有的智能创造物”,是从人的意识中涌现出来的、一个能产生自我动力的整体。

《现代企业文化》:在贵企业中,您是如何对自己企业商业模式进行颠覆和重构的?

孙健耀:新优势创立于2004年,这一年被誉为中国转型元年,也是企业文化理论引入中国二十周年,巧合的是我们工商部门颁发营业执照的4月20日,正好是中国与国际互联网接轨的十周年纪念日。因此,可以说,新优势的十年是伴随着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变革进程逐渐显效的十年。

新优势是一家探索型的公司,总结过去十年,可以用十二个字来表达,即“汇聚点滴,不懈探索,见证成长”。我们在公司创立之初就确立了“专注・致远”的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文化创造新优势”的使命,强调“为更多中国企业创造企业文化竞争优势,为新优势人创造职场与人生的竞争优势”两大责任担当。

如果一定要问我们在商业模式上有什么创新的话,只能说我们从来没有将自己当成一个纯粹的企业文化咨询机构,而是基于企业文化为经营服务的本质,提出了“企业文化系统服务创导者”的战略定位。我们的愿景是,集企业文化的研究、培训、咨询、传播、平台服务于一体,成功打造企业文化服务产业链,创建赢得资本市场青睐的企业文化服务集团,做“中国领先的企业文化系统服务商”。

为了切实践行专注价值观,我们将坚持诚信法则与持续创新、追求客户价值与同伴成长作为恒定不变的战略主题,先后成立了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首席文化官俱乐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构建企业文化问题解决和企业文化人才交流发展的平台。线上主要通过新优势CCO企业文化在线、QQ群网络沙龙、公众微信平台、官方微博等形式,随时进行互动交流;线下主要通过举办企业文化主题沙龙、首席文化官论坛、首席文化官年会、首席文化官之旅以及编印《企业文化评论》专业刊物等形式,及时分享新优势最新研究成果、各类管理资讯和先进经验。除此之外,新优势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已持续六年对当年度企业文化的热点事件、企业文化卓越表现企业、杰出首席文化官进行评选和经验推广。

近年来,我们正在筹建另外两个重要的平台:一是基于互联网的企业文化展示与系统服务平台,二是基于产业园区的企业文化服务产业培育平台。如果这两个平台顺利搭建成功,新优势的资源整合与系统化服务能力将获得几何倍数的增长,将进一步巩固我们与企业的战略同盟关系,更多的企业也将通过企业文化的系统创造实现基业长青的梦想。

《现代企业文化》:传统企业如何对接互联网思维?请举出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

孙健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金融、零售、教育的冲击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了,但是,说到是否有失败的案例,我想现在做评价,一切还为时尚早。这里我简单讲两个闻风而动的企业,在万达的王健林、格力的董明珠还在和马云、雷军们打赌逗趣的时候,他们的行动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苏宁电器,自从2010年宣布战略转型以来,打造“沃尔玛+亚马逊”就成为其对外宣传的公司愿景,但是,面对实体店业务2012年出现的15%的萎缩和利润大幅下滑,面对沃尔玛也无法抗击电商的冲击的残酷局面,2013年苏宁再次将新战略概括为“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明确这次转型的真正核心就是打造苏宁自身的电商平台。尽管发展零售服务商业务需要面对淘宝、天猫、京东商城、1号店、当当等众多强有力的对手,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但仅将企业更名为“苏宁云商”这点,就可见苏宁的变革决心之大、之彻底。为此,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在今年的春季部署会上提出了自己的互联网思维,着重强调了用户体验讲效果、经营创新讲效益、制度优化讲效率的“三效法则”。

二是海尔集团,这是一个永远走在时代前沿的企业。用海尔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的话说,就是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在2014年海尔年会上,张瑞敏再次强调“未来,一个电器如果不能上网,我认为就等于零”,从而吹响了这家传统家电制造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的集结号。为了踏上时代的节拍,海尔提出了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三化改革”,旨在通过创新将倒三角组织进一步压平,在内部打造一张扁平的网,与外部用户需求的动态的网对接。在这个网状组织中,节点上的员工一头对接用户需求,一头连接全球优质资源,从而使海尔真正能够“跟上用户点击鼠标的速度”。

《现代企业文化》:互联网思维是开启未来商业财富的万能钥匙吗?为什么?我们如何一分为二地看待这种新的商业模式?

孙健耀: 互联网思维是开启未来商业财富的万能钥匙吗?显然不是。

互联网创业论文篇13

互联网一直与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不论是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还是产业发展上,互联网都是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在第十届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主论坛的致辞中说:“党的十报告指出推进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这是每一个ICT从业者的机遇,也是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重要契机。”他认为农业生产力是适应了一种小农分散化的生产方式,工业时代的生产力是适应了大机器集中化的生产方式,信息生产力更适应网络化的协同生产方式。未来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是转向“小而美”。他还将信息称为“第三只手”,“前沿理论已经发现,除了市场竞争和政府干预这两只手之外,信息网络正在发挥第三只手的力量”,互联网体现了“新的信息哲学,将为未来指引方向。”

对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现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宋玲引用数据说,截止今年三季度我国互联网用户达5.5亿人,同比增长44.1%,总规模达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7%。广大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种便利的服务,互联网产业也成为国家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重要引擎。她还特别谈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她认为随着国家3G网络的建成和成功运营,移动互联网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传统互联网企业、创业者和风险投资都在关注这一新兴的市场。现在人们上下班的路上,工作的间隙,很多人都手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上网。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已经养成,这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机遇。现在包括传统电子商务企业甚至电信运营商都在布局移动电子商务,还有手机阅读、手机视频等移动互联网应用都在开花结果,移动广告也随之跟进,移动互联网产业日渐成熟。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则从产业发展大势的角度,对2012年的中国互联网进行了高度概括,他认为互联网作为一个行业,正在和我们经济主战场和经济主流进一步融合,这会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巨大趋势。随着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实施,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会更加显现出来。未来电子商务必然从B2C的模式向C2B转变。同时互联网的发展还将与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随之而来的还有各地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城市的运作效率和环保程度。这对于很多互联网企业是很大的机会,未来十年将是互联网大爆发的时代。

新华网总裁田舒斌则从文化建设的角度阐释了互联网的意义,他说:“新华网作为网络媒体的一员,我们经常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说网络媒体能否跟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潮流,加强新业务和新信息的衔接,支撑和推进网络文化产品的创新生产?比如说网络媒体能否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提升网络文化产品的品质,打造网络文化产品的品牌,引领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网络能否适应网民参与文化建设的需求,还有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井喷式发展,深刻搅动既有传播格局的这样的一种态势下,网络媒体能否主动的出击,因势利导,打造两个舆论场,抢占舆论制高点?”而他的答案是,近两三年,作为一个互联网文化企业和综合性网站的新华网已经呈现在网民的面前。在网络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前沿之下,新华网的发展,既要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的坚守,同时也要加快系统性转型和希望创新,努力实现世界一流的网络媒体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互联网文化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愿景。如今新华网正在进行四个转型:从门户网站向综合性互联网信息平台转型;从WEP1.0向2.0,乃至3.0转型;从单一的网络经营业态向多远的网络业态转型;从行政化的市场管理向现代化的市场管理转型。

特定视角下的互联网经济

具体来说,中国互联网经济正在经历哪些转变?IBM开发中心首席技术官,创新工程院院长毛新生以“大数据与互联网”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认为移动化的趋势必然带来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人们需要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同时抓住大数据蕴含的机遇。他说:“大数据带来了很多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变成了全知全能的上帝一样,我知道所有发生的事情和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我有办法了解过去,甚至是预测和洞察未来。每一家企业都非常希望,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对客户、对合作伙伴,对市场,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不管是风险还是机遇比别人更早一点,更多一点去了解。而大数据可以实现这一点,这是非常诱人的一件事。”IBM利用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机会,从金融证券等特定的行业人手,为客户提供更具洞察性的分析结果,实现了大数据业务的落地。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谢恩伟则从微软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他们眼中的互联网。他谈到了微软当面的主要任务:怎样从一个软件操作系统公司延伸到终端设备,怎样以软件和硬件为核心,更多地支撑硬件的体验和互联网服务的体验。他认为在整个IT行业出现了一种趋势,即IT消费化,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开始进入办公领域,终端的功能进一步融合。顺应这一趋势,微软推出了兼具办公和娱乐功能的平板电脑Surface,并将这样的融合理念应用到Windows 8的研发之中。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