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互联网市场营销范文3篇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大众更容易了解到各地休闲旅游、度假等旅游项目,人们出行旅游需求呈爆炸式增长,使得国内旅游业迅猛发展。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企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中小旅游企业发展十分受限。
互联网市场营销范文3篇

互联网市场营销范文1

引言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线上渗透率迅速提升,游客通过游记、笔记、短视频、直播等形态丰富的在线旅游内容获取旅游消费信息,通过各电商平台订购出行旅游的景点门票、旅游酒店等旅游产品。在此背景下,中小型旅游企业与大型旅游企业在线抢分市场,但与大型旅游企业相比,中小型旅游企业明显存在资金不足、人才缺乏、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中小型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压力较大。基于此,为中小型旅游企业提供创新营销策略显得十分必要。

中小旅游企业营销SWOT分析

一、中小旅游企业营销优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注重旅游市场营销,并借鉴国外旅游企业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营销模式和营销手段,营销模式越来越健全,营销手段日益多样化。对比大型旅游企业营销风格较为稳健、营销方式较为固定的特点,中小旅游企业可利用的新媒体营销方式更加灵活多变,营销风格更加不拘一格。中小旅游企业不但具有投资小、门槛低及经营灵活的特点,而且具有很多优势。首先,市场营销人员大多数是当地居民,对于本地的餐饮美食、景点美景推荐具有更强的说服力,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中小旅游企业可以利用新闻热点吸引受众,利用时事、热点和游客之间产生价值认同及心理共鸣。中小旅游企业能够更直观地与游客拉近关系,展现自身的亲和力,大大增加了游客消费的概率。其次,中小旅游企业往往是旅游景点当地的旅游企业,对景点历史文化的了解比大型旅游企业更加详细,在热门景点附近安排营销人员进行营销,更容易抢占市场,具有地理优势。

二、中小旅游企业营销劣势分析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游客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旅游企业的营销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中小型旅游企业缺少相应的专业营销人才,营销战略滞后,不能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同时,游客的主动性增强,很少人采用以往的跟团“机票+景点+酒店”一站式服务,更多的人想自助旅游。而中小旅游企业仍采用以前的跟团旅游模式,导致其市场营销效果不理想,难以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同时,互联网时代下的旅游产品价格变得透明,旅游消费者通过新媒体就可以了解到网上最便宜的旅游产品价格攻略,大多数旅游消费者会去比较旅游产品价格,这让中小旅游企业不得不降低旅游产品价格,在营销方面增加了不少难度。

三、中小旅游企业营销机会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的经济实力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旅游需求,因此,旅游市场上有大量的潜在游客。与此同时,由于交通便捷,各地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旅游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客源。近几年,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旅游业,出台了很多旅游业的优惠政策,也给中小旅游企业营销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疫情过后,国民的出行需求呈爆炸式增长,而国外疫情防控不到位,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国内旅游,给国内旅游业带来了机会和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几乎人人都有手机,都可以通过手机看到不一样的美景,感受到不同的人文文化。现在很多年轻人出行是受网上景点图片、短视频的影响,去景点打卡参观,这给很多小众的景点带来了人流量,也给当地中小旅游企业带来了机会。

四、中小旅游企业营销威胁分析

中小旅游企业的营销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营销对手,中小旅游企业与大型旅游企业在营销人才、营销力度和营销手段方面都不在同一个竞争档次。很多大型旅游企业威胁到了中小旅游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高,国内的很多旅游景点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把目光瞄准了国际旅游市场,这些人往往是国内旅游的中坚消费力量。

中小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只追求短期利益,损害企业形象

中小旅游企业市场营销中最严重的问题是盲目降价竞争,只追求短期利益,这样不仅破坏旅游市场的发展,而且损害旅游企业的形象,损坏旅游企业的自身利益。在互联网时代下,中小旅游企业在寻求短期利益时,通常会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虚假的优惠促销活动来吸引旅游消费者,而优惠并不能真正地打折,只会减少部分精华景区项目,增加更多的购物旅游项目。二是过分夸大广告的真实性,在新媒体平台上宣传的照片、视频过于美化,导致游客游玩后产生被欺骗的负面情绪。当游客再次看到该企业宣传时,他们会直接略过不再观看或者发表抨击性言论。很多中小旅游企业缺乏长远的营销规划,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若长期采用这种以短期获利为目的的营销战略,不仅会给旅游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会对其自身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二、旅游产品开发创新力度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

中小旅游企业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意识非常淡薄,创新力度明显不足,以至于国内每一个地区的著名景点外面卖的产品大同小异,对游客来说,缺少新鲜感,同时缺乏当地文化特色。中小旅游企业的旅游品牌意识淡薄,缺乏竞争优势。国内大多数中小旅游企业都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采吸引游客,旅游市场经过整合可以打造出许多著名的旅游品牌。

三、信息渠道不健全,网络营销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旅游消费者可以通过抖音短视频、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了解旅游信息和攻略,但企业信息渠道不健全,游客了解到的信息混乱,甚至出现假的旅游信息,游客难以得到具体的旅游综合咨询服务和市场预测性信息,导致旅游尤其是假日旅游秩序混乱,旅游体验十分差劲,间接影响旅游景点形象。中小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手段相对大型旅游企业是落后的,没有将新媒体的宣传优势充分运用到旅游市场营销当中去,只是单纯运用新媒体进行景点介绍,缺乏高质量的营销图片和视频,也没有详细的旅游营销策略,使得游客无法分辨混乱的旅游信息。四、营销方式缺乏新颖性,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近年来,用户的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大多数中小旅游企业还在按照传统的营销方式进行营销,推荐传统旅游产品和传统旅游路线,旅游产品和路线单一,自由选择的项目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年轻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兴趣。因此,在出行游客年轻化的趋势下,中小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服务需要适宜年轻用户,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制定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

中小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一、合理定价,重视口碑营销

中小旅游企业要树立良好的诚信经营风气,自觉抵制一切不正当竞争行为,切实加强旅游企业信用管理。低价的恶性竞争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要杜绝同行之间的低价竞争,关注市场发展动态,对市场进行调研,以优质的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目标,充分考虑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合理制定旅游产品价格。从长期运营成本来看,要重新挖掘一个新顾客所耗费的成本远大于维护一个老顾客的成本,所以企业必须重视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服务质量对游客的影响力。通过高质量水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力争使来过的游客都能留下美好的印象,形成口碑传播。游客口碑宣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互联网时代下,可以积极让游客对企业的服务和产品进行一个口碑宣传,比如发微博、发朋友圈、发抖音短视频等。游客的口碑软文宣传效果远胜于广告的硬性宣传效果。

二、深挖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推动品牌营销

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旅游活动向纵深不断开展,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缺少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立足。国内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无论是在风景、人文方面还是在美食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中小旅游企业要挖掘其独特之处,形成独特的旅游线路,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形成自己特色的旅游品牌。旅游产品不应仅局限于观光旅游,可以采用体验式营销,让游客体验当地文化中一些手工制作的环节,例如体验一些非遗产文化产品油纸伞的制作等等,推动非遗文化与新时展趋势相结合,让游客们在观赏中体验,在学习中传承,不仅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还弘扬了传统文化。通过打造不一样的旅游产品,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品牌形象,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品牌营销,更快速地打开市场,提高企业知名度。

三、加大力度发展网络营销,培养专业人才

在旅游营销渠道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营销的优势,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借助新媒体媒介的传播,企业营销更具有针对性。中小旅游企业应该从手机端和电脑端进行引流,采用图文、短视频或者直播的方式吸引潜在消费者,同时创造话题营销活动。借助新媒体平台一些高质量的旅游攻略,提高潜在消费者对旅游企业的关注度,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为了充分发挥网络营销渠道的优势,中小旅游企业不能只停留在信息的上,还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网络实行“技术+旅游”的云旅游、AR旅游吸引游客,推荐自选套餐旅游服务提供游客更多选择,激发潜在旅游者的出游动机,这对游客旅游行为决策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企业要培养相关的新媒体宣传人才,要熟悉新媒体营销内容,掌握新媒体运营技术,能够熟练运营多种新媒体平台,擅长开拓新媒体营销渠道。同时必须掌握市场动态,善于与受众进行沟通互动,增加粉丝量,增强粉丝黏性。高质量的视频,能引起用户共鸣,能够为中小旅游企业创造话题和持续制作新颖的宣传内容。

四、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发展服务营销

基于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的机遇,中小旅游企业应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发展服务营销,以此克服企业形象宣传不足的劣势。服务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越来越受到旅游企业的青睐,逐渐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中小旅游企业面对消费者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可以提供多样化产品或者个性化服务,让游客参与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的设计中,以满足商务游客个性化的需求。企业需时刻关注市场发展动态,推出相关主题旅游活动,把流行的旅游热点加入旅游路线中,旅游企业可以提供一些主题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需求,比如家庭旅游、露营旅游、民俗体验旅游等。借助微信或其他社交软件,为游客设置专属客服,及时回复游客旅游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且构建售后服务体系,对游客售后服务满意度进行跟踪调查,让游客对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出改善意见,以便中小旅游企业更精准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时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结语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小旅游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努力创新,不断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获得旅游消费者认可,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作者:张璇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互联网市场营销范文2

如今,互联网化已经深入数字营销行业的骨髓,数字营销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必将秉持互联网化的精神理念,对自身内部展开重构,摒弃传统落后的营销体系和模式,帮助我国传统企业拓展多样化的互联网营销渠道。对于企业而言,需要牢牢抓住互联网带来的发展契机,明确营销工作转型的重点,厘清营销的主次关系。基于互联网视域下,营销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甚至比产品、运营更为重要。当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速度不断加快,数字营销是传统企业转型的开端,通过替换传统营销手段和模式,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1互联网视域下数字营销的概念与特点

1.1数字营销的概念数字营销并非全新概念,最早是门户网站的广告、博客、邮件推送、搜索营销等相对粗放的手工作坊阶段,逐步发展过渡为个性化、数字化、信息化、精准化的营销手段,以网络社交媒体营销、内容营销、短视频营销等为代表,主要通过从互联网平台广泛采集并分析处理各类数据信息,以数字化渠道进行产品和服务的精准化营销,且可以运用量化评估的方法了解营销效果。相比其他陈旧的营销方式,数字营销将侧重点放在海量数据信息挖掘、采集、处理与分析层面,故而真正了解客户信息与需求,为其打造个性化、定制化的营销方案,提高营销效率和质量。

1.2互联网视域下数字营销的特点基于互联网视域下解读数字营销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移动化。当前,国内外移动设备均已广泛普及,4G、5G网络覆盖率不断增加,衍生诸多新的网络平台和程序,如快手、抖音、小红书、淘宝、微信等。互联网用户数量十分庞大,通过用户数据信息深入分析,继而合理确立数字营销方案和策略,并结合不同用户群投放差异化、针对性的广告内容,可以降低不必要的资金支出,且营销效果较为理想;第二,互动化。数字营销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互联网本身的互动性特点使数字营销可以深化企业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和互动。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互动性特点,引导广大客户参与产品研发和决策,使客户有机会参与产品设计和营销,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提高产品的营销效果与客户的满意度。此外,体现出互动性特点的数字营销可以使企业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产品信息,提高企业营销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第三,精准化。互联网视域下,数字营销精准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客户数据分析层面,且结合分析结果进行客户群细化分割,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数字营销策略;第四,智能化。由于数字营销客户群十分庞大,海量的数据信息需要采集和处理,在数字营销过程中,数据信息采集与形成分析报告,这一系列活动所需的信息内容,均可利用互联网平台智能获取,为营销工作提供诸多便捷。

2互联网视域下数字营销的新变局

2.1销售引导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的数字营销过程中,销售引导策略发生较大的变化,需要顺应市场形势特点,合理进行销售引导。第一,选择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企业营销的产品信息、品牌理念、相关服务均纳入数字营销平台中;第二,对数字营销平台展开精心设计,通过打造专业化的数字营销网站,为广大客户群提供针对性的信息资料内容,使客户可通过数字营销途径广泛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精准向客户推送信息内容;第三,制定销售引导策略的过程中,数字营销网站和平台需要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服务。应根据网站后台统计客户的浏览时间,在达到相应标准后,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沟通交流服务,在交流中为客户讲解详细的产品介绍,根据实际情况为客户提供试用服务等;第四,根据客户的需求情况,征得客户同意后,销售人员可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如QQ、微信、微博、邮件等形式,与客户构建长期稳定的联络关系,及时发现客户对产品需求发生的变化,并通过销售引导策略将客户的需求意愿转化为实际购买行为。例如,国内领先的数字权益服务商“通卡数科”,其深耕数字营销领域,基于数字消费场景持续精进和创新,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打造数字化SaaS服务输出基站,超越平台边界,助推数字技术场景化落地,为企业客户发展提供先进动力。始于数字场景技术一端,输出“全业务支撑”和“场景化驱动”为核心的一站式数字权益商品服务,归于一体化全链式数字化解决方案,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产品营销方面,体现出形式灵活、应用场景广泛、基于数据化的精准营销等特点,整合H5游戏、码券兑换、微信红包互动、短视频、软文推广等营销形式,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高效精准触达目标用户。该平台聚合多元化营销产品,各领域营销场景内容全覆盖,让企业营销更全面、更独特。围绕用户的需求,打造高黏性的场景服务,帮助企业完善场景生态,实现营销与需求的无缝衔接。在数字营销过程中,销售引导策略能够将企业和客户相互关联,将更多处于观望状态的意向客户转变为实际客户,通过为其提供精准的产品信息,个性化、定制化的销售方案,使客户购买所需产品,达到数字营销的最终目标。

2.2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数字营销不可或缺的环节,基于互联网视域下开展数字营销工作,可以转变传统客户关系管理方法。一方面,凸显客户核心的管理理念,利用当前运用较为广泛的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互联网形式为广大客户群体提供参与、交流与互动的平台,使客户可以分享自身的产品选购经验,并与其他的客户展开沟通交流,继而更加充足地了解企业产品信息,增强客户黏性与忠诚度,使其对数字营销模式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另一方面,优质的产品必然会在客户群体之间广泛传播,继而形成良好的口碑宣传形式。对此,基于互联网视域下开展数字营销,即可利用口碑传播模式,鼓励广大客户参与企业管理工作,在相关网站和平台中提出自己的建议、想法等,增强客户的参与感,不仅可以了解企业的产品信息、特点和优势,还能形成良好的品牌印象。通过这种主动参与式的客户关系管理,相比一味向客户灌输产品营销而言,能与客户形成更和谐的关系,避免引发客户的反感心理,进而提高数字营销的有效性。

2.3品牌建设长期以来,品牌建设均是行业和企业营销工作的核心内容,任何营销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均需围绕品牌,品牌建设和品牌效应的形成均离不开客户认同。基于互联网视域下,数字营销过程中,应革新传统的品牌建设策略。首先,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问卷调查工作,面向客户群和潜在客户群体调查问卷,了解客户对产品的实际需求、想法与建议,为数字营销中的品牌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转变企业的传统观点和立场,在推进品牌建设的过程中,立足客户视角下,对产品的价值、效果等正确认知、思考和评价,了解产品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和优化;再次,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互动性功能和优势,为广大客户群赋予发言权、话语权,让客户的发声成为产品与品牌宣传的有效载体,充分体现口碑传播的优势,进一步拓展企业品牌的宣传范畴,强化品牌效应;最后,当前互联网平台用户群体十分庞大,且具有很强的活跃性,可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品牌促销,进一步增强品牌的宣传效应,让更多客户有机会真正了解品牌,提高客户对品牌的认可度、忠诚度,依托品牌建设增强数字营销效果。

2.4持续改进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数字营销的技术、模式、途径均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各行各业开展数字营销的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地调整,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具体可以根据数字营销的不同形式、优势和产品的实际特点,对数字营销展开持续化的改进和优化。应合理进行数字营销广告投放、网站信息的及时更新、各类营销管理策略的不断优化,将常见的数字营销方式进行持续改进,继而使不同类型的数字营销方式,为不同产品和企业的数字营销提供针对性的营销服务,达到数字营销的最优模式。例如,互联网化营销服务企业瑞金麟,则是为传统企业构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为传统企业提供精准的数字营销方案和策略,实现传统企业向数字营销转型发展。在此过程中,瑞金麟根据对电商、门店、经销商系统及移动端的数据触点布局,获得消费者的反馈,合理区分消费者层次,根据其价值需求体系,合理定制数字营销管理策略,在持续改进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瑞金麟创始人表示,在数字营销领域,服务商需提供完整的数字营销策略和解决方案,不仅要全产业链的覆盖,还要注重提高品牌价值,继而达到品效合一的营销目标,才能真正推动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发展,在数字营销领域取得更为突出的成效。

3互联网视域下数字营销变局的保障与风险控制

3.1保障措施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的数字营销工作开展,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与专业保障。当前,人才是我国各行各业的核心竞争力,数字营销工作开展需要大量人才,包括专业领域专家、数字挖掘人才、数据分析人员、市场调查人员、客服人员等,多方之间协调配合,才能做好数字营销工作。因此,我国各行业数字营销过程中,需要做好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并构建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与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着力推进数字营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专业领域方面,当前互联网技术更新速度极快,数字营销方式亦随时发生变化,行业和企业需要追赶技术发展的脚步,加强技术培训体系建设,促使各行业人员了解市场发展形势与先进技术,积极学习数字营销的各类操作,增强其数字营销意识与服务能力,利用更多专业知识促进数字营销的应用和发展,增强数字营销的效果。

3.2风险控制企业开展数字营销的过程中,要注重各类风险的有效评估和管理控制,基于法律允许范畴内展开风险控制,继而保障企业在互联网视域下的发展权益。基于互联网视域下,数字营销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信息风险、信任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层面。其中,信息风险指的是需要采取有效地风险控制手段,保证数字营销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避免除了发送方和接收方以外的人获取客户的数据信息,造成信息泄露的风险。技术风险指的是网络运行安全、数据传输安全、软硬件安全等方面,技术风险隐患对行业和企业的营销损失巨大,需加强技术风险防控工作,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技术风险分析与防控工作。法律风险,顾名思义,则是企业数字营销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需要始终将法律法规作为基本准则,不断增强营销人员的法律意识,并按照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营销程序。在经济全球化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字营销逐步拓展至全球范围内,企业在数字营销活动中不仅要遵守我国法律,还要遵循其他国家、国际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保证数字营销工作的合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互联网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阵地。在此背景下,数字营销成为企业开展营销工作的新趋势和新路径。对此,广大企业需要深入理解数字营销的外界环境,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手段,了解广大客户的消费需求和喜好,向数字营销经验丰富的企业展开学习,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数字营销工作,继而制定更具大局观、全面性的数字营销策略,真正发挥数字营销的应有价值,为行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营销收益。

作者:张雨钊 单位:江苏瑞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互联网市场营销范文3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及思维对服装行业影响巨大,改变了服装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人们对自身服装提出了年龄、性别、职业、环境、季节、风格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审美日趋变化。因此,服装企业需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及创新培养服装设计人才。本研究将基于互联网营销时代完成服装企业与服装设计教育转型工作,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以人才建设工作推动行业发展。

1互联网营销时代背景下服装企业的发展要点

1.1销售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服装企业转型需要关注3个方面:一是应与消费者建立联系,二是应柔性生产,三是应明确品牌定位。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线上支付、线上购物等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中,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服装购买方式,且人们的选择愈来愈多,而服装企业在此背景下必须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完成服装展示,依托平台拓展销售途径,在虚拟空间内,以平台为媒介,推动企业发展,同时结合大数据技术分析当前的大众审美和服装审美倾向等,在服装企业与服装设计教育转型工作中要深入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并顺利完成转型[1]。

1.2设计审美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互联网渠道中,人们能接触到的服装产品越来越多,可选择的产品也愈来愈多。在多元化环境下,消费群体的审美趋于多样化、多元化发展,服装设计不仅需要适用性、经济性、艺术性,更需要有独立审美意识的原创设计师,这也为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转型意见。无论是服装企业还是服装设计教育转型,都应该明确定位,体现自身品牌特色,抓住消费者的“眼球”,结合当今时尚趋势、客户需要以及消费群体的审美设计出更具特色的服装。

1.3消费理念当前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基于自身品牌定位分析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在网络营销环境下,大部分服装企业开始转向柔性定制,服装品牌也将发展中心转移至线上,甚至一些品牌关闭了大部分线下门店,不断拓展互联网营销渠道,迎合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服装设计教育工作也应明确行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实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使人才积极投入行业工作中,能尽快适应并助力行业发展[2]。

2基于服装企业发展的服装设计教育转型思路

2.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传统的服装设计教育工作将重点放在专业教学上,忽略了与服装企业和服装行业的联动,不利于培养人才的职业思维。在互联网营销背景下,服装设计教育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加强教育的联动性,不将思维局限于专业教学中,提升教育与企业的匹配度,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基于行业发展需求,完成教育转型工作。

2.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在互联网营销时代背景下,服装设计教育应建立多元化学科体系,渗透互联网思维和科技理念。在服装设计教育体系中,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整合教学员,使各专业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教研工作中做到深度融合,在“人体工程学”“服装造型工艺学”“服装CAD”“服装造型学”“色彩理论与服装设计原理”等课程中融入服装企业一线工作内容,开展全产业链知识的培养,整合各学科知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掌握更丰富的理论基础并积累实践经验,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设计,能敏锐地洞察服装流行趋势,结合市场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并熟悉各种面料和辅料,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需求选择合适的面料等。结合上述分析,基于服装企业的发展,在服装设计教育转型中,人才应具有借鉴本领、设计能力、艺术造诣、市场经验等,不能脱离实际的市场环境“闭门造车”[3]。

3互联网营销时代背景下服装企业与服装设计教育转型路径

3.1注重创新在时展中,服装艺术开始多样化发展,通过分析服装企业在互联网营销时代中的发展情况可知,服装设计教育应具备融合性,应注重服装视觉营销的创新,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将艺术、文学、美学、心理学、人体工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通过视觉传达思想,提升服装设计的影响力。在互联网营销时代背景下,人们通过互联网渠道选择和购买服装,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应做好“第一印象”,给服装贴上“标签”,明确服装设计定位,引起目标客户的共鸣,激发其消费欲。人才培养工作应渗透创新精神,使人们了解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在学习及实践过程中应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提高对服装审美趋势的敏锐度,不断强化视觉创新意识,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另外,人才培养工作应注意让学生关注不同风格定位的服装企业,深入分析服装设计特点、目标客户、营销方式、上新频率等关键性数据[4]。

3.2拓展思维服装设计教育转型最重要的就是转变思维,因传统服装企业与现代服装企业的营销模式、营销途径不同,所以服装设计思维、企业运营方式不同。为了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应在教育转型中重视思维的拓展,不将人才的思维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中,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教育路径。人才培养工作者应在完善课程体系前深入了解当前时代背景下行业的发展行情,包括当前的大众审美、小众设计、生产工艺、纺织工艺、面料创新、营销途径等内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服装企业工作流程,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发展需求制定自身的学习计划和专业成长计划,打开格局,基于宏观的视角明确发展路径,基于微观的视角突出专业学习重点,明确营销时代背景下服装设计的重点内容。

3.3优化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中应整合当前的专业资源、网络资源等,形成良好的教学结构,并为学生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应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服装设计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对此,教师应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辅助教学。例如在专业教学中,以微课的形式介绍服装设计的5个原则:“统一原则”“加重原则”“平衡原则”“比例原则”“韵律原则”。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个性化优化课程体系。首先,教师要深入分析营销时代的特点以及互联网营销时代对服装企业、服装行业造成的影响和变化。其次,教师应将以上变化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合理设置课程比例。例如在“色彩理论与服装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中,引导人才通过互联网渠道调研近几年服装的流行色以及分析哪个服装企业在该领域的成就较高,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总结服装市场以及品牌运作状况,分析品牌的优势,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敏锐度。最后,优化服装设计教育中的考核设计。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考核通常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笔试成绩,二是结业服装设计。但仅依据这两个方面无法全面了解人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考核设计中应加入日常考核成绩和实践营销成绩。例如,将本专业学生划分为“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在新媒体平台运营一个账号,日常小组内的服装设计稿,根据关注度了解学生对服装设计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服装设计行业的把握程度,以互联网营销思维优化考核设计[5]。另外,当前的教育转型应以“项目驱动”的方式优化课程设计,切实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使人才夯实理论基础、积累实践经验。例如教师负责带队“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将不同的理论知识应用于项目实践中,培养人才的复合能力,进而与企业需求相契合[6]。

3.4建立一体化平台服装设计教育转型应着眼于企业发展,整合营销时代中的特点建立一体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一方面,在一体化平台中展现学科融合的价值,培养当代服装设计人才的自主性,教师在教育转型中优化教学结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人才能学以致用。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应大胆尝试、精心组织、细心策划,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在一体化平台中布置项目作业、项目任务,通过服装企业营销分析、服装分析等方式,增强人才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和自主意识。同时在一体化平台中,人才可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设计兴趣、营销思路等自由选择选修课,培养自身的规划能力、创作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在数字化一体化平台拓展人才的互联网思维,在一体化平台了解市场营销学以及消费者心理学,结合市场定位、市场需求等掌握市场流行趋势,将设计与工艺结构有机融合,进而获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在一体化平台中积累经验、解放思想,增强人才的市场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缩短人才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使人才进入企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7]。

3.5产教融合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服装设计教育既不能一味地追求创新,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实用,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避免将人才的思维限制在条条框框中。因此,当前教育转型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基本原则,不断优化教育体系,而将产教融合理念融入服装设计教育中非常有必要。一方面,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另一方面,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引导人才了解当前的市场定位及营销策略等相关信息,使服装设计不脱离实际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人才专业能力,为今后人才发展奠定基础。在产教融合中,教师可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等建立工作室,人才根据学习安排加入教师的工作室中,参与设计、打版、制作、营销、市场调研等工作,将学术研究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充分带动专业资源。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应培养人才的观察力与职业素养。作为服装设计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不仅要将观察视角放在服装设计身上,还要将观察能力应用于市场调研及营销分析中,找准工作室服装设计定位,树立品牌形象,突出品牌特点,打造独特的品牌风格,进而创造品牌效应,在小工作室运营中映射服装企业的营销工作,使服装设计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8]。

3.6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模式能培养人才实践精神,快速提高人才的职业适应能力,同时为服装企业注入活力,转变传统的营销思路,如通过柔性生产推动企业运营。因此,校企合作能推动服装企业与服装设计教育的转型。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人才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解服装企业在发展运营中的关键因素,提升服装人才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走出校园后能与企业需求相契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服装设计教育转型应选择合适的服装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设学生实习岗位、教师学习岗位等,既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也要让教师深入企业,了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学校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例如校企联合举办的“创意杯”,将学生的服装设计作品授权给企业投入营销,根据销售业、关注度等多方面因素选拔优秀学生,激发企业活力,为服装专业人才构建更大、更广阔的的舞台,拓展企业发展路径,实现互利共赢[9]。

3.7强化师资力量在互联网营销时代背景下,服装企业的发展迅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学校应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教师的专业性带动人才的专业性,教师要时刻了解服装企业、服装行业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教学结构,制定教学计划。在强化师资力量的过程中,院校首先要加强培训工作,及时掌握服装设计、服装营销等前沿内容,不断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将教育的实践性落实到课堂中,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其次,院校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根据服装企业的发展情况做好市场调研、分析等工作,关注行业发展,优化教学体系,推动一体化建设,联合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学术代表等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在多元化学习中明确自身的设计风格。服装设计教育工作者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理论知识扎实,学术研究深刻,但实践经验不足,对服装企业了解不多;二是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学术研究不足,对理论的讲述不够深刻。基于上述情况,对教师的培训工作需符合现代行业的要求,使教师能更好地掌握服装设计行业的新技术与新概念,了解当前市场环境与营销策略,促进企业及教育的转型。

4结语

互联网营销时代既改变了行业发展趋势,也改变了教育工作路径,在服装企业与服装设计教育转型中,应紧跟时代步伐,分析行业特点,定位品牌形象,转变设计、生产、销售方式,基于市场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迅速调整教学计划,使人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服装企业发展趋势,以人才培养的角度推动行业发展。

作者:胡贞 单位: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