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互联网分析报告实用13篇

互联网分析报告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1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为4.29亿人,同比增幅高达37.64%。而2012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5.2亿人次。到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互联网用户数。在最新的互联网报告中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还呈现东高西低现象,从分布地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沿海地区的移动互联网网民占比最高,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最低。

报告同时显示,广东省移动互联网网民的比例最高,全国每天的日到达移动互联网网民中有17.54%来自于广东省。排在第二至第五的是上海、浙江、北京和江苏,所占比例分别为9.52%、8.70%、8.19%和6.82%。加上福建和山东,前七个地区的移动互联网网民累计比例为62%,这些地区的移动互联网网民最为集中。

2.移动互联网网民访问时间分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多数的网民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通过手机上网来浏览自己关注的信息,在最新的互联网报告中显示上午8:00至下午17:00间,移动互联网网民访问量变化不大,在12:00至13:00之间有一个较小的峰值。17:00之后,访问量持续上升,在22:00至23:00间达到高峰,然后持续下降,至凌晨4:00至5:00之间达到最低值,这充分体现了移动终端的特点,在工作时段访问量较低,在下班的琐碎时间访问量比较高。

3.移动终端使用比例分析

终端的支持是业务推广的生命线,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逐渐升温,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也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设备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手机,也是目前使用移动互联网最常用的设备。根据网宿科技最新互联网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时,iPhone、Nokia、HTC、Samsung和Moto五个品牌的移动终端位居前五位,占比分别为22.13%、13.98和11.69%、10.87%和7.47%,其次为Huawei、Sony和ZTE等。

4.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比例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2

互联网的出现和勃兴,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社会的舆论空间。

据CNNIC第20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

二,为网络舆论的形成提供了庞大的参与人群。

中国青少年的网民数量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与互联网发达国家的网民年龄相比,中国网民更加年轻,25岁以下网民占51.2%,30岁以下占70.6%。可见青少年是网民的主力军。中国18岁-24岁网民互联网普及率高达43.4%,即每10个这一年龄段的人,就有4个是网民。年轻人口无遮拦,更乐于对社会、文化和经济问题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这一代年轻人的娱乐化倾向以及互联网管理方面的原因,青少年和学生的网络社区中,政治话题不占突出地位。

在中国网民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4成还要多,达到7121万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居民中互联网普及率超过90%。在这一群体中,中国与发达国家互联网普及率水平已经持平。较高的学历成分使网民对社会政治关切度高,参与网络舆论的热情高,网上发言的质量也较高。有传统报纸的群工部编辑反映:网上BBS帖见解的深度普遍超过报纸的读者来信。

⒉中国互联网舆论平台十分发达

网民意见的发表与交流平台,首先是那些大众网络媒介,如门户网站新闻跟帖、网络社区(BBS)、聊天室(Chat Room)、即时通讯(腾讯QQ和微软MSN等)、聚合新闻(RSS)、维基(WIKI)。这些虚拟空间的发达程度,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中国拥有130万个BBS论坛,规模为全球第一。几乎所有门户网站都开设BBS论坛。在“百度”网站,网民可以就任何关键字设立专门的论坛,任何对此事件或话题感兴趣的网民都可以到论坛发表言论和图片,平均每天新帖多达200万个。几乎每条受网民关注的新闻后面都开设了跟帖,网民可以随手在新闻后面发表自己的观点,热门新闻的跟帖达到几十万条。而西方国家的网民大多只能通过电子邮件向编辑部表达对新闻的意见。即时通讯方面,2007年第三季度活跃账户数3.88亿,为世界之最。很多中国网民人均拥有多个即时通讯账户。特别是腾讯QQ,最高同时在线用户为1950万,成了中国年轻人交流沟通的便捷工具。在前几年一些城市的排日风潮中,互联网即时通讯与无线手机短信发挥了重要的沟通媒介作用。

在小众网络媒介方面,首选博客(Blog)。据CNNIC的调查,2006年中国网民注册的博客空间3375万个,博客作者超过1749万人(一人可能拥有1个以上博客空间)。虽然博客在中国呈现出浓厚的娱乐化倾向,网民建博客的目的(可复选),83.5%为了“记述自己的心情”,但同时也有60.2%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博客已经成为网民上网习惯的组成部分。经常阅读博客的活跃读者有5471万人。新浪网各频道中,Page View数量第一的就是博客。个人网站虽然内容比标准模板的博客丰富得多,占到中国全部网站的21.9%,但其对互联网舆论的影响力还是要逊于博客。

⒊网络舆论压力十分强大

在互联网上,网民针对那些关系到自身利益或者是自己所关心的各种公共事务,包括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政府决策、公众人物言行等等,比在现实世界中会更积极地发言。互联网超越地域、阶层、文化程度的限制,它的互动性和匿名性,都非常适合更多的民众自由表达意见立场。互联网一个突出的优势,是网民思想情感的交流碰撞。在现实世界中由于职业、地域等因素老死不相往来的人群,在网上忽然发现彼此可能拥有相似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偏好,可以进行深入的探讨,可能会引起强烈的共鸣。

网络舆论关注的公共事务素材,一方面是来自传统媒体如报刊、电视的报道,另一方面来自网络原创,尤其是BBS上网友自行的新闻和传言。如果传统媒体的报道由门户网站转载,并以专题形式予以突出宣扬;如果网上传言得到传统媒体的证实,网上观点得到传统媒体的声援,那么这种网上网下的交互作用,会促使舆情汹涌,形成强大的舆论声浪,对当事人特别是负有社会管理责任的公权力形成压力。

⒋互联网逐步成为舆论“主流媒介”

舆论可以通过口耳相传(比如先民诗经的“可以怨”),也可以通过其他物质性的信息载体传播(相传尧时交通要道设“诽谤木”,即今天的“华表”)。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是舆论传播的主要渠道。比如,党报系统大都设有“群众工作部”,负责处理读者来信,一部分公开见报(党报普遍开辟“读者来信版”),一部分作为内参呈报上级党政部门,一部分由报社转给读者所在单位提请关注解决。“”结束后,《人民日报》还开设“今日谈”栏目,刊登小言论,贴近生活,一事一议。但靠读者来信反馈舆情,规模和数量非常有限,特别是缺少读者之间的多向交流,难以形成强大的舆论态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已经锻造出一个新的舆论形成机制。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真理标准讨论主要是依托于官方纸媒,由《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加上新华社国内部大声疾呼,那么今天牵动全国的舆情不少是以互联网为发端,至少也经过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传统媒体审慎强调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取舍新闻和评论,民众真实的社会印象、对公权力的真实评价有时反而需要从互联网上寻觅印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全国影响的批评报道往往出自《人民日报》(如报告文学《人妖之间》)和中央电视台(如“焦点访谈”栏目);几年前大学生孙志刚在广州因为被不当收容而致死,经报纸披露后,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广大网民和法律专家强烈关注,最终促使政府废止城市流浪人员乞讨收容制度。即使是同一家新闻单位,比如《人民日报》及其主管的人民网,在广西南丹矿难中角色也有分工。报纸驻广西站记者发来的稿件,首先和主要在人民网发表,揭露黑心矿主和地方政府瞒报事故的真相,激起网民公愤,“强国论坛”上骂声一片,中央领导做出严厉批示;此后《人民日报》才跟进报道。这次以互联网为主的舆论监督,不仅重惩了不法矿主(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和原南丹县委书记(死刑),而且促进了立法进程,半年之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很多条款吸取了南丹矿难的教训。

可以不夸张地说,互联网和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台一样,已经成为今天社会舆论的主流媒介。衡量互联网对舆论聚合功效的指标包括:网站Page View、新闻跟帖数;BBS注册用户、同时在线用户、发帖数、浏览数、跟帖数;网上文章转载率;博客点击量。网上舆情还经常伴随网下的联动,比如传统媒体(报刊、电视台)的呼应,乃至现实行动,包括上访、。

互联网的普及,对于公民社会的培育、公共空间的拓展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作用,对于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二、2007年互联网舆情揭示的社会心理

⒈社会敏感问题经常成为网络舆论焦点

网民是一个极为庞杂的社群,网上的议论从最正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心得,到最前卫的个人感情和往的私密感受,七嘴八舌,五彩缤纷。面对如此纷繁的网上声音,我们的做法是三个集中:一是集中于那些网民普遍关注的BBS论坛,二是在特定BBS论坛中集中于那些网民普遍关注的事件/话题,三是在特定事件/话题中集中于那些浏览数和跟帖数较多的帖子。时间从2007年1月1日到11月20日。

我们抽取3家有代表性的BBS作为样本:

“强国论坛”:国内最早中文论坛,人民网创办于1999年5月9日,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的第二天。原名“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40天后更改为现名。作为《人民日报》背景的网站,经常邀请嘉宾解读时事,反映党和政府政策精神的主旋律,同时作为民间论坛,又在国内外吸引了一大批关注时政的民间网友。保守和激进观点在“强国论坛”争论不休,它被称为中国舆情的晴雨表之一。

“凯迪社区”: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论坛,关注时政、文化等严肃问题,思想前卫,观点尖锐泼辣,最高日发帖超过3万。“猫眼看人”为“凯迪社区”主打板块。

“天涯社区”:关注的话题非常广泛,从诗词、散文、书画、对联到体育、娱乐八卦、饮食、旅游、数码、摄影,从职场、创业、管理、法律到股市、房产、汽车,从情感、女性、亲子到绿色文化、国际观察,是新生代的时尚虚拟社区。忠诚用户数百万,同时在线数8万。“天涯杂谈”和“关天茶舍”是“天涯社区”主要时事板块,跟帖数量很多。

截至2007年11月20日,对2007年最受网民关注的20个事件在这三家论坛的发帖量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这说明,互联网舆情有较大的传染性,3家BBS虽然受众和定位有较大区隔,但网友对社会敏感问题的关注点、价值取向呈现惊人的相似和趋同。2007年网民集中关注的舆情事件/话题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经济民生类:“五一”长假取消利弊之争、“五・三”股灾、“晒工资”风行网络、猪肉涨价、汽油价格上涨、手机单向收费、交强险费率浮动;

政府管理类:山西黑砖窑、国家药监局局长案、济南市区暴雨成灾、太湖蓝藻、牙防组、广州警察开枪打死副教授、海南香蕉癌症事件;

立法司法类:重庆最牛“钉子户”;

道德失范类:南京彭宇案、北京纸馅包子事件、华南虎照片真伪事件、海淀艺校辱师事件、深圳潘博彬打人事件;

科教文化娱乐类:中国选秀末年、“嫦娥一号”卫星探月工程、超女唐笑怒踢武警战士。

在某种程度上,上述事件/话题主导了2007年公众对中国社会的基本印象和情绪感受,折射出公众对党和政府公权力行使状况的基本评价。

⒉民众维权意识空前增强,但需警惕民粹心理

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消费与商家、商贩与城管、拆迁户与开发商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一些具体问题往往使网民迅速联想和延伸到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扩大、弱势群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政商勾结等深层次背景。特别是城建中的暴力拆迁、不公平补偿等现象让民众深恶痛绝。

2007年2月26日,网上出现一张图片,很快在各大论坛流传开来。一个被挖成10米深大坑的楼盘地基正中央,孤零零地立着一栋二层小楼,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重庆九龙坡区居民杨武和吴苹夫妇因拒绝开发商的拆迁安置方案誓死留守。新华网论坛率先发难,新华网友给此图片取名为“史上最牛钉子户”,随后各论坛和门户网站新闻跟帖都有网友的激烈讨论。

2007年3月19日,九龙坡区法院做出“强制拆迁”的裁决,该房屋女主人吴苹和丈夫觉得判决不公,拒绝服从,事情至此发展到高潮,成为全国乃至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先后有100多家主要网站论坛以专题、图文、视频等方式进行报道,相关评论文章近千家,截至3月26日,网民点击超过2000万次,成为一场网民群情激昂的“舆论嘉年华”。

吴苹夫妇的抗争,成了互联网上抨击社会不公的宣泄口。网上议论铺天盖地而来,基本上向“钉子户”一边倒,而纷纷指责开发商与当地政府。新浪网报道“最牛钉子户”事件后,48小时内有828条留言,其中支持开发商的留言仅有4条。截至目前全部留言达69208条。一些网友用“挺住”、“坚守阵地”等词语,对户主表示支持。不少传统媒体发表专访和评论,与网络舆论相呼应,为“钉子户”撑腰。社会评论家们也纷纷在博客和纸媒上发表看法,杂文家鄢烈山认为户主保卫自身合法利益与中国人保卫具有同样的正义性。

网民的意见显然影响着事件的进展。在2007年3月22日最后拆迁期限当天,有网民赶赴现场,将照片、录音和自己采写的消息上传到自己的博客,吸引了大量网民关注。当天房子并没有被拆除,到4月2日,在多方努力下,吴苹夫妇接受法院协调,与开发商重庆智润置业有限公司就拆迁安置达成了协议,选择实物商品房安置,并获得90万元营业损失补偿。

综观事件全过程的网络反响,一方面是通过重庆一个戏剧性的事件,为全国人大同一时期审议通过的《物权法》知识做了一次生动的普及。因为制定《物权法》的重要目的就是保护城镇住房拆迁户、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权。《物权法》明确规定:“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过去在拆迁环节,一些地方政府总是站在开发商一边,拆迁户是政府与开发商交易过程中多余的负担,其权益往往得不到充分保证。重庆“钉子户”事件成为《物权法》通过前后“一个标志性事件”,因为它已经引起了人们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检视与思考,同时成了人们探讨如何界定“公共利益”、个人物权以及如何协调平衡各方利益诉求这类一般性问题的鲜活案例。

这次事件成为2007年春季最激动人心的网络话题,是因为事件具有超越物权本身的意义。在第一次明文保护私有财产的《物权法》出台后,网民的维权意识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他们缺乏一个疏通表达的有效渠道。所以在看到“最牛钉子户”后,第一反应就是衍生对事件主角的认同、支持甚至佩服心理。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种情绪的爆发也不是没有根据的,社会公正缺位、贫富分化严重、中下层上升的道路受阻,客观上让“最牛钉子户”成为一种社会底层顽强地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寄托。男户主杨武站在自家屋顶挥舞国旗的场景,对网民来说深具震撼力与感召力。

但是,事件的另外一面同样值得关注。不由分说支持户主“坚守阵地”的网络民意汹涌澎湃,一发而不可收,而理性、客观的声音十分微弱,使户主夫妇几乎没有妥协转圜的余地。其实,开发商智润公司在事件中表现得比较克制和谨慎。法学家江平分析得中肯:“权利需要救济……这个‘钉子户’的关键问题是怎么能够得到救济,现在法律上还没有现实的救济渠道。但如果现在法院已经做了裁决,法院要来执行,还是要尊重法院的,除非法院撤销裁决。如果说连法院也不理睬,法院裁决了我也不动,这是民粹主义,而不是以民为本。”江平遗憾地表示:“应该说,这个事件让全世界看了笑话。一种笑话是:这是政府逼老百姓非法搬迁,逼得人家只好这样了。另一种笑话是:你们政府是个软弱的政府,法院都决定要搬迁了,人家就是不搬,你们也毫无办法。这两种笑话对我们来说,都不是光彩的。”“西祠胡同”网友乔欣则对当地政府处理‘钉子户’事件时依法行政的理性态度表示赞赏,认为:“坚持通过法律解决问题,而没有诉诸行政的力量,坚持调解,避免矛盾的激化,尽量照顾拆迁者的利益和体察他们的困难,这应该算是解决这类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成功范例。”

一场互联网民意与现实的较量,最终避免了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强制拆迁,与其说是户主和网民的胜利,不如说是公平与正义的胜利,是社会和谐努力的成就。

⒊网民强烈关注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了公权力的合法性基础。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官员问责制,为增强政府公信力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但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处理一些具体政务和突发事件时,往往采取遮遮掩掩甚至文过饰非的做法,引起网民的不满,虽然事件得以最终平息,却是以消耗政府的公信力为沉重代价。

2007年岁末的“周老虎”事件就是最新的一例。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公布了陕西农民周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照片摄于10月3日。据称,这组照片是自1964年以来,陕西对野生华南虎生存的首次记录,证明野生华南虎在中国境内没有灭绝!正当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对此发现兴奋不已时,质疑这组照片造假的声音却在网上不断升级:“照片明显是用PS软件做出来的”、“拍的是‘纸’老虎或‘假’老虎”。随后,华南虎专家、林业专家、中科院专家等权威机构和个人加入辩论。摄影网站“色影无忌”成为这场“打虎大战”的主战场,展开了一个多月的激烈争论,虎照风波迅速演变成公众事件。虎照“拍摄者”周正龙、中科院植物专家“打虎领袖”傅德志、陕西省林业厅官员关克成为本事件三位焦点人物。随后,美国《科学》杂志以揶揄的口气刊登虎照,美国《侨报》、新加坡《联合早报》也参加评论,更将这一事件推上了国际舞台。11月15日,四川一位网友称虎照原型系挂在他家中的一张年画,三天后年画生产商展示了其2002年制作的存档底版图。

对于网民来说,野生华南虎生存状态这一原本的事件核心成了无足轻重的问题,他们更关注事件中的政府诚信与官员操守。湖南网友王刚桥说:“如果政府缺乏诚信,就算镇坪真有华南虎,我们又如何能够期待这样的地方政府能够履行好保护之责?”《人民日报》2007年11月21日发表“人民时评”《“华南虎事件”让谁蒙羞》,直言不讳地批评地方官员的“诚信缺失”和“急功近利”。时评写道:“公众之所以对‘华南虎事件’反映如此强烈,究其根源绝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有媒体指出事件背后暗藏的利益:镇坪县将借虎势虎威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而国家将斥巨资在140平方公里的镇坪小县建立一个华南虎自然保护区,这对地方来说绝对是一件名利双收的好事。镇坪县领导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情似可理解,但当虎照被普遍质疑的时候,有关部门及专家表现出来的欲盖弥彰和漏洞百出的‘不专业’表现,更加激起网民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同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再接再厉,发表《峰回路转的不只是“虎照事件”》,从“华南虎”说到“厦门PX项目”之争,指出各级政府“以包容的胸怀面对民间舆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公众质疑,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正面回应并未消损政府形象,相反让公众体察了政府对民意的重视”。

“五・三股灾”是另一起与政府公信力有关的事件。2007年初股市大盘指数一路上扬,大量的资金涌入股市。截至2007年5月28日,新增A股账户数1407.77万,接近2006年全年的5倍。就在5月30日前夕,沪深股市账户总数超过1亿!政府不断地提醒股民要冷静,注意防范风险,甚至明确表示股市已存在泡沫。但股民看到的只是不断上涨的股票,对国家的种种调整政策的警告充耳不闻。据《东方早报》报道,市场2007年5月22日传出财政部将上调印花税以压制股市快速上涨的消息。当天,数家媒体在采访财政部及国税局时,有官员表示:“近期没有听说要上调印花税”。2007年5月23日,《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三大证券报均在头版醒目位置发表题为《财政部及税务总局官员否认上调印花税》的报道,称:“中国财政部及国家税务总局澄清,中国将要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的传闻是谣言。财政部某官员称,从未听说这件事(上调交易印花税),都是市场谣言;税务总局一名官员亦称,若有此事,财政及税务部门应该会有沟通,但他们从未听说过此事。”经澄清后,股市一路涨至5月29日的4335点,创下新高。但出乎意料的是,财政部5月30日凌晨通过新华社突然宣布:将印花税从0.1%上调至0.3%!

监管层推出此项措施本意在给过热的股市降温。但意想不到的是,从5月30日起,股市出现恐慌式抛售,上千只股票连续4个跌停板。有专家指出,政府调控市场乃职责所在,而市场暴跌主要是在于投资者信心的动摇乃至濒临崩溃,其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府有关部门“出尔反尔”造成的。网上舆论一片哗然,各种财经网站的BBS论坛上充斥着股民们悲愤的话语,几乎是一边倒地表示对有关部门行为的不理解和对中国股市的悲观。“0.2个百分点的税率提高本身对股市的影响有限,对股市的最沉重的打击源自相关部门的出尔反尔和通知的时间,政府的公信力何在?令人心寒!”(“天涯”・股市论坛)“5年熊市无人问,一朝牛市官举刀”(“网易”新闻跟帖)。不少情绪失控的股民将发泄的矛头指向了有关部门。有网友模仿证监会谴责上市公司虚假信息的公告,在网上贴出《中国股民们5月30日公告,对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违规行为的某某部进行公开谴责》,指其严重违反有关承诺,严重误导了投资者。还有股民呼吁司法部门应介入调查。

针对印花税上调前后有关部门的言行不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天津举行的“2007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上称:“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出尔反尔,只是个别官员违反纪律,这并不能代表政府”。她表示,中国政府对股市采取行动,意图是让股市健康长远地发展。各大网站均转载了她的讲话,在新闻跟帖中支持的声音也逐渐多起来。一些网民力挺“提高印花税的行为完全无可非议”,股民被套的根源在于自己内心的投机与贪婪的欲望,有关部门此前已屡屡发出警示,大多数人却对此置若罔闻。

从互联网舆论来看,此次事件的消极影响是:股民对政府监管部门的不信任感上升,宁愿相信小道消息了。在一些股民看来,中国股市的散户既要与庄家斗,还要对付有关部门,抱怨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对自己的财富没有安全感。在2007年6月4日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救市后,五・三股灾有可能沽空中国股市的有形损失已经消除,而股灾带来的无形资产损失却是巨大的,需要耐心细致地修复――这就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公信力。

⒋ 民众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强烈关注

过去提起环境保护,人们容易想到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从欧洲引回我国新疆的普氏野马,似乎环保只是少数精英分子不食人间烟火的崇高道德情怀。2007年的太湖蓝藻,加上稍晚些时候发生的洞庭湖鼠灾使网民意识到,环境问题就发生在普通人的身边,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安危有关。在中国迈向全面小康的过程中,公众不再满足于就业率与GDP的增长,对生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生态文明”、“永续发展”,这是一次极好的警世教育。

从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无锡市大批城区居民家中的自来水水质骤然恶化,气味难闻,无法正常饮用。经无锡市有关部门查验,居民自来水污染是由于无锡市唯一的饮用水取水源――太湖暴发了大量蓝藻。近几年受风向、温度、水流等影响,太湖几乎每年都会在5月底6月初爆发蓝藻,这次是历年水污染最严重的危机。由于自来水一时间不能恢复水质,无锡市民开始抢购纯净水。2007年5月29日晚,无锡市绝大部分超市的纯净水已经断货,导致居民生活危机。消息通过互联网传遍全国,各地网友对无锡市民的困难深表同情,更对此事件的根源进行反省。太湖流域地跨苏、浙、沪、皖三省一市,是中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不该成为工业化的牺牲品。“太湖曾经有‘鱼米之乡’之誉,如今却是臭名远扬;作为江南水乡的市民,却喝不上合格的自来水――这是一组多么有讽刺意义的对比。”(南方网)“别一味拿天灾说事,长期以来太湖流域污染治理和排污措施不利才是根本原因。”(强国论坛)。

2007年5月29日当晚,无锡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听取专家对消除蓝藻危害的建议,很快启动公共危机应对机制。有关部门加大了引长江水补充太湖水的调水力度,采取了人工增雨、对自来水强化处理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加上连续降雨以及除嗅技术的帮助,到同年6月3日下午,无锡市民生活基本恢复正常。但是,网民对水质环境的改善仍持悲观态度,受到互联网舆论影响,部分市民对政府水质达标的通报将信将疑,对自来水能够安全饮用不敢相信。恐慌源于无知,谣言止于智者。无锡市政府通过主流网站和《无锡日报》向市民报告了“高锰酸钾前移到取水口投放,粉末活性炭则放到蓄凝池”,让大家清楚知道这种新的水处理技术完全可以解决水的嗅味,必要的添加剂也不会对健康有害。“新华网”发表《专家表示:无锡现有饮用水不会增加致癌风险》,向全国网友澄清了此前“饮用水致癌”的谣言。6月5日,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和市长毛小平公开饮用烧开后的自来水。

对于网民和公众期待的政府问责制,江苏各级政府没有让人失望。6月11日,宜兴5名官员因太湖排污监管失职被处分。同日,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座谈会在无锡召开,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中的污水厂建设、企业达标排放等关键性项目排定时间表,凡是不能按时达标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沉痛地表示:这次太湖蓝藻,人们不仅对江苏发展模式产生质疑,苏锡常全面小康的成果也被颠覆了,苏锡常没有一个城市算是全面小康的,现在就要开始补课,要向大自然还账。

⒌网民对社会道德滑坡痛心疾首

中国社会经过“”颠倒黑白的政治动乱,以及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唯利是图的双重冲击,一些传统观念失去约束力和感召力,社会道德滑坡,始终是近年来困扰我们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2007年7月,南京的一位老太太将青年彭宇告上法庭,称对方撞倒自己,要求其赔偿十几万元的损失。彭宇则称自己好心帮助老太太,送她去医院,并垫付医药费,却反被诬。彭宇称,2006年11月20日,他在公共汽车站扶起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并送其去医院检查。西祠胡同、天涯社区、凯迪网络等BBS每日有超过百张帖子讨论此案。网友几乎一边倒相信并支持彭宇,并感慨现在好人不好做。

2007年9月6日,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对彭宇案做出一审判决,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判决书推测说:如果不是彭宇撞的徐老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而可以“自行离去”,“但彭宇未作此等选择,他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彭宇和老太太素不相识,一般不会贸然借款。即便如彭宇所说是借款,在有承担事故责任之虞时,也应当请公交站台上无利害关系的其他人证明,或者向老太太家属说明情况后索取借条或说明。但彭宇在本案中未存在上述情况,而且在老太太家人陪同前往医院的情况下,由他借钱给老太太的可能性不大。”法院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即45876元。

判决一出,舆论大哗。互联网上更是掀起了一场以后遇到老人摔倒是否该上前救助的激烈辩论,时至今日,硝烟未散。最让网民情绪激动的,并不在于彭宇和徐老太孰是孰非,而是在于法官“从常理分析”的伦理判断。“博客中国”上时寒冰撰文,尖锐批评“史上最弱智判决将把人性引向恶”,“它告诫人们,见人危难千万不要相救,否则将引火烧身”。凯迪社区网友谢洪军也对一审法官提出质疑:见死不救才是人之常情?他希望法官“在判断一个具体的案件时,不能只有小人之心,更要有君子之腹,不能一味迎合世道崩坏人心险恶,还应该保护恶浊中出现的真善美”。谢洪军同时认为:“网上一边倒地支持彭宇,就是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抗议和不满,这种集体情绪的发泄,表明人的良心并不必然和环境一同坏下去。”

⒍反腐败仍是网络舆论焦点之一

党和政府多次昭示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制定了一系列富有操作性的铲除腐败的政策措施。社保基金案从2006年爆发后到2007年,从新闻跟帖到BBS论坛的反馈看,中央的严肃查处措施受到网民的热烈拥护。2007年,网络舆情关注的其他涉腐涉黑案件,还包括国家药监局局长案,青岛案,11名情妇携手告发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庞家钰贪腐案,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指使人用炸药炸死情妇案,以及唐山杨树宽黑社会团伙装甲车上街敲诈案。贪腐官员的贪婪和可悲下场不仅受到网民的道义谴责,而且成为网上带有喜剧效果的拍案惊奇演义。

⒎政治理论问题的讨论与和缓结局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要同步推进,这是知识界与党政干部的普遍共识,同时这个问题又具有很大的敏感性。2007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关注形成了一个小热点,讨论主要在知识界与部分党政干部中进行,没有向全社会扩散,言论趋于理性,不像上世纪80年代带有很强的感彩,议论尖锐。

2007年2月,《炎黄春秋》杂志刊登了中国人民大学前副校长谢韬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的前途》,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中倡议放弃前苏联式的意识形态,改循“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谢韬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再也不能拖延了。我党我国如只在经济上改革开放,而不使政治体制改革紧紧跟上去,我们真可能重蹈在大陆走向灭亡的官僚资本主义道路。”此前,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的文章《民主是个好东西》已在网上流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书《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在2007年1月26日、2月2日、2月9日,连续三周入围《新京报》学术类图书排行榜。4月,《炎黄春秋》又刊登前部长陆定一之子陆德的文章《陆定一晚年的几个反思》,称陆定一生前主张“公众及媒体对共产党进行监督”,再次涉及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前《解放日报》呼唤《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系列评论作者皇甫平,在网上撰文《越南改革值得关注》。这些文章在凯迪社区、强国论坛等BBS时政类栏目中被广泛转帖并引起议论。对于这些牵涉到改革进程和政治社会稳定的敏感问题,政府采取了比较谨慎的舆论导向措施,一方面通过BBS管理为有关议论降温,同时不搞政治“大批判”,避免激化思想对立。5月10日《人民日报》通过答“北京读者时理”问的方式,坚持中国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立场。答读者问文章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立足于国情、又适应时代,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民主社会主义虽然在某些方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和发展道路,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民主社会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文章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不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这次有关“民主社会主义”的议论处理得比较和缓,表明政府对于意识形态问题趋于成熟的舆论引导技巧,同时也是政治上具有自信心的表现。

⒏网民“仇富”心理未找到燃点

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贫富差距近年来仍有扩大趋势,新富阶层某些人的挥霍性消费,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蔑视和权利侵占,在互联网上极具煽情因素。多次发生的富人驾驶“宝马”和“马六”撞死平民事件,使这些汽车品牌成为寄托一些网民“仇富”心理的符号。2007年网上没有流传贫富对立的重大恶性案件,但不代表网上“仇富”心理已经消解。媒体流传,湖北襄樊一批贫困大学生受女企业家捐助,部分受助人从未给资助者写信汇报学业,有的受助者对媒体诉说登台与捐助人共舞一曲《感恩的心》时自尊心受损。这条消息被新浪网转载后,短短一天时间里,评论跟帖1万多条,成为当天跟帖最多的新闻。部分贫困生心理上“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贫富鸿沟造成他们缺乏一种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的“阳光心态”,在网上引起无限感慨。

⒐民族主义情绪相对平和

前几年,受国内外复杂因素影响,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升温,先后出现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民间反日风潮、保卫等惊动海内外的事件,也出现过演员赵薇军旗装、日本人珠海嫖妓、抵制台湾歌星张惠妹演出、耐克广告被禁、薛义东京机场抗议等民间事件。2004年和2005年是民族主义情绪高发阶段。

在政府和民间的引导下,2007年民族主义情绪相对平和,没有发生引发国内外媒体关注的重大排外事件,小波澜则时有发生。麦当劳新品“沙辣”广告,请来一名台湾女影星拍摄,因其有过亲日言论受到大陆网民的抵制,最后麦当劳广告被迫撤掉她出演的镜头。美籍华人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上映后,中国内地观众对于影片中的元素以及有没有美化汉奸,有一些议论。网上流传一些大学生给文化部长的公开信,以“愤青”的姿态,历数《色・戒》、国内“超女”选秀、韩国《大长今》、好莱坞大片、港台垃圾片,还有日本和动画片为“滥俗文化”、“黄奸毒”文化,要求组织非官方的“红色文化护工志愿团”。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格局下,如何应对外来强势文化的渗透,克服文化排外情绪,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是一个牵涉民族感情更需要以科学理性对待的新课题。

三、政府对互联网舆情的反馈与引导

⒈互联网成为治国理政新平台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和谐社会建设文件提出:通过互联网,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快速广泛的沟通平台,政府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

同志已经先后视察东方网、中国军网,审定过人民网的“强国论坛”网友管理条例。2003年,国家主席在视察广东时,对一位参与“非典”防治工作的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 2004年11月,总理依据互联网信息,对建筑商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作出批示,表明社会弱势群体的疾苦和呼声通过互联网得到政府高度重视。2007年春节,不少地方的党政领导人上网拜年,包括河南、湖南、江西、吉林、广西、陕西、甘肃、天津、新疆等省市区,以及开封、漯河、防城港、崇左、玉林、百色、如皋等市。不少官员对网络舆情表现出清醒的认识,遇到网上议论声起,不是急于封删堵,而是重在及早澄清事实、表明立场、引导舆论。湖南的宣传官员就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发生新闻是第一位的,发表新闻是第二位的;“堵了一个记者的口,堵不了所有记者的口;堵了所有记者的口,堵不了互联网上网民的口”,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消除出现“负面报道”的源头,是唯一和最重要的。中央外宣办不断提醒地方和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改变对互联网“不理、不用、不管”的现象,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反复讲,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多变中谋和谐。

⒉山西“黑砖窑”事件与中央政府的视民如伤

2007年,是中国政府继2003年实施包括网络舆论在内的全民动员,成功击退“非典”之后又一次对互联网舆情做出有力回应并取得积极效果。这一次是山西“黑砖窑”。“黑砖窑”事件在短期内引起广泛关注和巨大感情波澜。以凯迪社区・猫眼看人为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平均回复数30.0,平均浏览数高达1662,远高于其他事件(重庆“钉子户事件”平均跟帖9.2,平均浏览数262)。就互联网内外舆情民意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互动而言,它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舆论推动和监督政府解决紧迫民生问题、化解公共危机的经典案例。

2007年6月5日,河南一位沦落“黑砖窑”后获救男孩的亲属“中原老皮”在大河网的“大河论坛”发帖,题为《罪恶的“黑人”之路!孩子被卖山西黑砖窑/400位父亲泣血呼救》,7天后点击率达到31万。帖子说,河南的一些孩子在郑州火车站、汽车站等地被人贩子诱骗或强行拉上车,卖到山西的黑砖窑做苦工,山西临汾市、永济市是窑场比较集中的地方。6月7日该帖被转载到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天涯”论坛,6天后在天涯社区的点击率达到58万,并有3000多篇回帖。6月7日《山西晚报》刊发洪洞县“黑砖窑”案报道《黑砖场里,他们过着“奴隶”生活》,并配有31名奴工惨状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从2007年6月11日起,“黑砖窑”事件成为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头条新闻。《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等传统媒体跟进报道,黑砖窑事件进一步在网民中形成高潮。电视台记者陪同一些河南父母前往山西“黑砖窑”,寻访和解救被强迫劳动的儿童时,未能得到当地政府尤其是警方的得力帮助。这些视频在网络上出现后,引起了网民的巨大愤怒。网络舆论的强烈呼声,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对“黑砖窑事件”做出批示。全总书记处书记、纪检组长张鸣起赶赴山西现场,督促查处该案件。接着,、、吴官正、李长春4位政治局常委对“黑砖窑”问题做出重要批示,中央工作组从全总一家增加公安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中央联合工作组,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派出检察官前往山西调查“黑砖窑”背后的渎职犯罪。在中央强力干预下,山西紧急部署“打击黑砖窑主、解救被拐骗农民工”专项行动。显然,没有网络上强大的舆论压力,没有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救这么多被拐骗农民工和未成年人。

对于“黑砖窑”事件,一些政府部门曾经避重就轻,定性为“非法用工”,似乎只是一件普通的“劳资纠纷”,引起网络舆论大哗。例如,“野蛮的早期资本主义,毫无人性的奴隶主义,卑鄙贪婪的官僚封建主义。”(网友王占阳)“黑砖窑事件是全社会的集体沦落,政府与黑窑主打手同罪!”(猫眼看人)。这个定性不当,成为“黑砖窑”事件曝光以来第二个民意沸腾的高峰。2007年6月20日,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严正指出:山西“黑砖窑”不仅存在严重非法用工问题,而且存在黑恶势力拐骗、限制人身自由、强制劳动、雇佣童工、故意伤害甚至致人死命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会议要求“依法惩处犯罪分子,严肃查处有关工作人员的腐败和失职渎职问题”。这个中肯的判断得到全国舆论高度认同。

从2007年6月14日开始,门户网站根据、国务院新闻办要求,正面报道党和政府解救“黑砖窑”受害者的大规模行动,在突出位置新闻,反映政府解危济难、严惩黑恶势力、追究失职渎职和腐败行为的决心,增强了民众对解决问题的信心。

在这个事件中,中央政府与民意和媒体的良性互动,可以抵消现行社会管理体制的低效率和某些人为阻碍,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急迫、最痛苦的问题。对于中央领导同志批示、中央工作组进驻山西,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事件定性,媒体和民意的评价都是相当积极的,普遍认为是中央继果断处理“非典”事件后又一次深得民心的明智措施。“新闻报道和评论、民众情绪及诉求,还有官方态度及行动,正是这三者的互动促成事件不断向前向深入发展。”“只有政府、媒体和民众之间建立了紧密的互信互动关系,公共事件才能成为汇合全社会力量的公共事件:既不是民间潮涌的愤怒情绪,也不是政府关起门来孤军作战。”(《南方都市报》)

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新年第一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总书记在主持集体学习时提出: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在2007年,中央政府率先垂范,及时把握和妥善引导网络舆情,“黑砖窑”事件与前些年的孙志刚案、全民抗击非典一样,因为切实履行总书记所倡导的“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而值得铭记史册。

⒊“黑砖窑”事件与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迟钝

相对于中央政府的为民做主、力挽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对网络舆情的高度敏感,山西一些地方的政府对“黑砖窑”事件表现出惊人的迟钝。

据《南方周末》报道:“舆论风暴已经开始,外界已酝酿惊涛骇浪,而风暴的核心区,一片平静,洪洞的官员们几乎无人知道。”

2007年5月27日,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镇派出所在曹生村砖窑发现了31个被强迫劳动且饱受虐待的农民工,而且有一个痴呆民工之前被打死。

2007年5月28日,洪洞电视台播放了这个新闻,但没有引起各方注意。

直到8天后,2007年6月4日,洪洞县劳动局长才找到一名副县长,副县长随后向县长孙延林电话汇报,孙指示去了解一下,这是作为县长的孙延林“第一次知道”。当天下午,这名副县长到镇上了解情况,并在第二天跟孙延林汇报。而就在这一天,河南大河论坛出现《罪恶的“黑人”之路!孩子被卖山西黑砖窑/400位父亲泣血呼救》的帖子,随后被多个网站转载。

2007年6月7日,《山西晚报》刊登曹生村砖窑发现奴工的报道。这一天,山西省公安厅网络监察处注意到,400位父亲泣血呼救帖已被转帖到“天涯杂谈”头条,引起各大网站迅速转帖和网民关注,而《山西晚报》的稿子也已经到了一些网站的头条。不过,洪洞县县长、广胜寺镇镇长都没注意这个新闻,他们说当时很忙,没能上网。政府还在按惯有速度处理问题,而从这一天开始,互联网舆论风暴高涨,形成“狂潮”。

2007年6月8日早8点半,刚上班的临汾市委办公厅官员在网站上发现了关于洪洞黑砖窑事件的报道,随即给在外地的市委书记王国正打了电话,“王书记有些吃惊,问,有这种事?”当天上午,一名市委副书记召开了会议,要求工会和公安部门了解情况。

随后的两天,洪洞县那名副县长搁下“黑砖窑”,一直在陪同一个环保工作组。

2007年6月10日,洪洞县长孙延林竟然对这一切浑然不觉,赴京参加一个会议。

2007年6月1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揭露山西“黑砖窑”事件,当天的山西新闻节目却全是“一派大好”的正面新闻,没有一条“黑砖窑”新闻。

正如山西省省长接受采访时所说,这反映了一些地方官员的“麻木”。在全省“进一步整治非法用工、打击‘黑砖窑’专项行动及督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对“黑砖窑事件”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和教训在于没有敏锐把握网络、媒体的舆论动向,及时作出正确的回应”。在公安机关开始查处行动之后,没有及时披露信息。当网上出现对“黑砖窑”的各种议论,乃至不实传言时,政府和警方又没有及时回应,予以澄清。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责成山西省政府做好“黑砖窑”事件查处和善后工作后,山西省省长多次在公开场合代表省政府对“黑砖窑”受害者及其家属做出道歉,向全省人民检讨,还表扬了媒体在“黑砖窑”事件中发挥的“积极的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市场化媒体《南方周末》,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媒体公关。《南方周末》2007年7月5日发表记者专访《山西省长谈黑砖窑事件:希望善待山西人》和新闻调查《山西黑窑中,官员在做什么》,向读者转达省政府对于网络、媒体和群众举报所涉及的失职渎职腐败行为“有案必查,查实必处”的宣示,同时试图用第一手材料分析“农村基层政府管理不到位/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基本失察失控/干部素质不高/失职渎职腐败行为/纵容包庇”等现状,以及社会道德滑坡、国民劣根性等深层次问题。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狂潮的冲击下力挽狂澜的努力,值得肯定。

⒋媒体从业人员“黑砖窑”事件问卷调查

“黑砖窑”事件司法宣判后,北京华闻在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在“华政通”网站(.cn)上,针对北京、上海、广州、太原等地46名从普通记者到副部级媒体从业人员做过一份问卷调查。

受访者对中央政府在这次事件的决策给予高度评价,较多地认同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黑砖窑”事件的定性;对山西省政府和市县一级政府,越往下批评越多;多数人指责基层的公权力在这次事件中作秀、被动敷衍、不作为、腐败和犯罪。

对于在该事件中的媒体表现,受访者把“天涯论坛”与电视台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高达97%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促进和极大地促进了事件的解决,是事件得以解决的关键因素。对于网民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良知/正义感”,给予充分肯定。对于政府此次舆论导向,42.2%表示适度,31.1%觉得宽松,只有15.6%觉得管制过严。

四、互联网舆情的偏差与网民“自治”

⒈互联网舆情的偏差

互联网舆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跃、最尖锐的一部分,但网络舆情还不能等同于全民立场。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新闻跟帖、论坛、博客的出现,中国网民们有了空前的话语权,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但由于网络空间中法律道德的约束较弱,如果网民缺乏自律,就会导致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比如热衷于揭人隐私、谣言惑众,倾向,偏激和非理性,群体盲从与冲动。网络舆情反映社会事物容易出现偏向性。究其原因:

――传统媒体注重主旋律宣传,以正面事件为主,表现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对一些负面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报道较少。公众长期在传统媒体看不到负面消息,于是,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互联网就是人们了解事实真相的第一选择。网民不但是网络舆论的受众,还可以成为网络舆论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但他们又不具备媒体的专业素质,经常难以分清新闻事实与传言甚至谣言,自然会出现事实性的偏差。

――网上一些较权威的论坛和个人博客里,有一些资深网友扮演了传播学上的“意见领袖”角色。在一些复杂的现实问题难分伯仲的辩论中,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左右网友的最终价值判断。有时“意见领袖”的意见并不完全客观正确,却能引导整个网络舆论的走向,导致了网络舆论的偏向性。

――商业性的网络媒体在刊载某些新闻报道与观点文章时,为了商业利益,经常使用夸张的标题、夸大的事实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有专家指出:如果说传统媒体的把关逻辑是“只有……才能”,有些网络媒体的把关逻辑就是“只要不……就能”。这样,互联网就形成了自身的媒介文化体系,其直接后果是:把关不严,甚至有意纵容,信息的鱼龙混杂在所难免。

网民往往会带着强烈的感彩来捍卫自己的价值立场。网上的意见容易呈现两极化,极端地赞同或者极端地反对。比如新闻留言板中的辩论,则往往充斥着大量的极端表达,一旦形成观点交锋,辩论的双方经常转变成毫无意义的口水战甚至人身攻击,偏向性更为严重。在中国,1.6亿网民毕竟只占13亿人口的12%;即使是在网上积极发言的网友,也不能代表全体网民,由于个人的习惯偏好,网上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沉默”的观众。我们不要因为网络舆论的一触即发和尖锐泼辣,就把它误认为是全民的意志。

美国布什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菲利普・J・克劳利说过,“对美国政府来说,一个24小时的电视新闻网意味着政府不能在任何事件上采取回避或者拖延的态度。但是,美国政府也不能对媒体的报道有任何过度强烈的反应,因为我们不能排除新闻报道失实的可能性。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是适应媒体环境,并且尽快地对突发事件作出反应。”在互联网时代,对网络舆情尽快做出反应,同时不被互联网牵着鼻子走,响应舆论又引导舆论,是一种明智的态度。

⒉警惕“网络暴民”现象

当网络舆论与社会事实偏向严重时,就会出现“网络暴民”现象:在一些引起网民反感的事件中,网民群体性地聚集,自以为怀着正义之心,对当事人实施“网络暴力”,包括公布当事人隐私、电话骚扰、现场骚扰等,出现一种奇特的“集体无宽容”现象。

中国网民群体的特点,更容易诱发“网络暴力”的出现。中国网民中,30岁及以下的超过了7成。这个年龄段正处于人生中充满憧憬与梦想的阶段。大部分人都心怀正义、充满激情、好奇心强,强烈期待融入社会,热切希望表达自我,并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性。但是这一年龄段的人涉世未深,很难摆脱青春期特有的冲动与激情,容易在群体的兴奋中忘记理性地制约自己。

中国网民中,正在读高中、中专或大专的年轻人占网民总数的一半以上,缺乏完整的教育背景,使其思想认识水平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事物背后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动因,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惩罚他们认定的“坏人”。他们很难对自己在“善良动机”下所导致的行为后果做出全面客观的估计等等。在网上讨论某一事件时,极端、辱骂、非理性的声音容易占据主导地位,相反,网上那些理性、客观的声音得不到支持,其他网民的响应度低,显得势单力薄,甚至还招致批评和攻击。

2007年,“网络暴民”现象又有升级,由在网上公布当事人隐私变成了现实生活中对当事人的人身攻击。例如,2007年5月各大微视频网站上相继出现了一段画质粗糙的视频。画面中一个男生走上讲台,肆意摘去老师头上的帽子,表情嚣张。课堂里笑声不断,粗言滥语不绝于耳。但讲台上的孙老师仍然坚持为少数听课的学生讲课。视频的当晚,就有超过5000名网友同声谴责。不久,网友们查到视频所在的学校是“北京海淀艺术专科学校”,该校网站的论坛立刻被黑客攻陷。2007年5月28日,数十余名网友寻踪而来,围堵该校的校车,拍打车窗要求视频中的辱师学生下车,场面十分混乱。警方赶来维持现场秩序。而这一切都通过网络进行了现场直播。冲突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网民看到学生侮辱老师,而当事的老师又是如此宽容地对待侮辱他的学生,心中嫉恶如仇的正义感被激发出来。当他们觉得语言谴责过于苍白无力,仅仅“网上谈兵”不足以让“恶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时,他们便觉得有必要把愤怒的情绪从网上下载到现实中来,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展开对当事人的追讨与打击,打骚扰电话、现场声讨等带有软硬暴力性质的行为。网民在自以为是地“伸张正义”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正用与“恶人”无异的手段,给别人带来过度伤害。

我们不妨反过来看,网友围堵校车拍车窗的行为,与学生上课去揭孙老师的帽子,本质上是没有二致的。在上述事件中,“网络暴力”是这群年轻网民具有表演色彩的一次“集体狂欢”,他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通过将“恶”投射到别人的身上,并将自己化装成神圣正义的代言人,他们获得了某种道德优越感,并在集体的强大力量里暂时忘记了自己深深的无能感。然而,不管校方做出何种反应,当大众和媒体对此事失去了兴趣的时候,事情将很快得到平息。无论如何,少数年轻网民的“网络暴力”现象反映出网民的道德自律亟待加强。

值得欣慰的是,在南京彭宇案上,网民普遍的态度是激烈而不偏激,这在近几年的网络事件中是不多见的。多数网友支持彭宇上诉,并号召为彭宇募捐,但是并没有因为鼓楼法院的宣判引发争议而将矛头直指司法制度本身――在彭宇事件中,“网络暴民”似乎偃旗息鼓,这其实也是网络文明进步的一大体现。

⒊ “意见领袖”的突出作用

传播学认为:观念的习惯是经常先从报刊、电视流向“意见领袖”,然后再流向人口中那些不大活跃的部分。互联网上的“意见领袖”身份林林总总,他们之所以成为“意见领袖”,受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地位影响很小,而多是单纯地由于他们在网上的言行及观点形成的“领袖身份”。这就使网络的“意见领袖”具有更强的草根性、流动性和号召力。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对于热点社会事务、公共话题,非媒体专业人士也有资格发言,与大众分享他们的智慧、学识和价值观。这些民间身份的观察家可能比传统报纸和电视台对于公众的影响力更大。他们对政府应对举措不乏尖锐批评,同时对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对于道德文化建设和“国民性”的现状,也有深刻的剖析。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3

(讯)2017年10月31日,Trustdata了《2017年Q3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报告涵盖新闻、短视频、直播、网约车、共享单车、外卖、团购、移动支付、电商、社交、消费金融、手机银行、旅游、特色小镇、二手车、汽车后市场等在内的各行各业的数据研究结果。(来源:TrustData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全文链接:《2017年Q3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4

(一)全球互联网普及率日渐触及天花板

《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设备和用户数增长率均趋于停滞或放缓。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同比增长率,2010年超过70%,2017年为零增长。互联网用户数的增长率从2010年的13%左右减少到2017年的7%左右。201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36亿,超过了全球人口总数的50%。《报告》认为,当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之后,全球互联网用户数的增长将越来越难。

(二)大数据促进互联网服务提档升级

《报告》显示,互联网企业正在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和使用,让低价服务变得更好。Facebook、Pint er ests、Spotif ys、Netf l ixes等社交、新闻资讯、音乐、视频类网站或APP,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他们通过对集体数据和个人数据的分析来优化产品,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令用户感受到这些服务的价值,使用时间将随之增加。这些网站或APP的订阅用户增长率也出现了较快增长。

(三)技术创新未造成大规模失业潮

《报告》认为,近70年来,新技术促进了GDP的快速增长,而失业率一直保持稳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就业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人们更容易找到自由职业。2014年—2017年,美国自由职业者增速是总劳动力增速的3倍多。二是按需工作数量庞大,并保持高速增长。比如,Uber2017年增长率达到50%,其全球有300万名司机,其中美国有90万名,每周平均工作时间17小时,每小时平均收入为21美元。

(四)用户在个人利益和隐私保护间不断寻求动态平衡

《报告》认为,大部分消费者会为了利益而分享个人数据。咨询公司德勤对美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79%的线上消费者愿意为“明显的个人好处”而共享个人数据,超过66%的在线消费者愿意和朋友亲属共享个人数据。当利益不明显时,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通过卸载应用、改变隐私设置、关闭Cook? ies、停止访问某些网站等方式,来保护个人隐私数据。

(五)中国在全球互联网的领导力快速提升

《报告》从企业、用户、智能手机等方面对比了美中两国在互联网领导力方面的变化。中国在全球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力在快速提升。从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排名20强看,5年前,美国9家,中国2家;目前,美国11家,中国9家。从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全球份额看,中国2007年为零增长,到2017年实现占比40%,美国2017年占15%。此外,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大型互联网企业具有丰富的产品服务生态,但与美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互联网企业用户规模看,美国Facebook的22亿和Googl e的20亿,明显领先于中国腾讯的10亿和阿里巴巴的7亿,且Facebook和Googl e的非北美用户占绝大部分,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中国,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仍显滞后。

(六)美国科技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和资本支出

《报告》显示,过去20年全球范围内的科技风险资本融资和美国上市科技公司IPO发行交易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美国科技公司在美国所有行业中的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最大、增速最快,两者占营收的比重从2007年的13%增长到2017年的18%。2017年,美国上市公司中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排名前5的企业均是互联网企业,其中,亚马逊、谷歌、英特尔的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较2016年分别增长高达45%、23%、11%。

几点启示

(一)互联网应用加大了全球数字鸿沟

《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之后很难再继续增长,但普及的用户应用还在继续深化,导致全球数字鸿沟持续扩大。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机遇,进一步加速了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而不发达国家未能驶入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道,与发达国家数字化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在网络覆盖范围、互联网服务资费、教育水平和知识技能背景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加剧了上述现象。缩小数字鸿沟,推进互联网普遍服务,需要从扩大网络覆盖范围、降低互联网服务资费、提升教育知识水平多方面协同发力。

(二)互联网等技术进步提升了产业供给侧服务质量

《报告》显示,得益于对用户数据的收集与利用以及高度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愿意为服务付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用户互联网服务的结合,大大优化了用户服务供给质量,促进了传统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服务提档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能够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供给侧质量,能够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重要路径选择。

(三)技术创新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化释放了就业红利

《报告》显示,过去的技术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大规模失业,总体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技术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分工细化,部分传统产业退出历史舞台,同时衍生出不少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对就业人员需求持续减少,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分工细化对就业人员需求增加,相互之间此消彼长,使全社会失业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同时,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对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产业工人不断掌握新的产业技术,提升自身适应能力。

(四)隐私保护和用户体验是产业创新发展矛盾体

《报告》显示,当个人数据开发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时,用户愿意让渡部分隐私来提高其服务体验;反之,当个人数据利用对个人没有显著意义时,用户对隐私的保护就比较关注。依据服务需求,用户在体验和隐私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动态平衡。无论政府加强数据治理还是推动产业发展,都须注意用户需求这一特点,过于严格或固定的个人隐私保护政策,都不利于产业创新和用户服务体验的提升。

(五)互联网产业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报告》显示,由于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崛起,在网络领导力方面,中国正在快速追赶美国,全球前20大互联网企业中,中美两国几乎平分天下,与5年前相比,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互联网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和融合效应,对各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各国在互联网产业方面的比拼,最终将对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显著和深远影响。

(六)研发和资本投入是驱动产业创新的双轮

《报告》显示,科技公司的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美国最高,其两者支出所占营收比例从2007年的13%增加到2017年的18%。在过去20年间,美国科技公司创新持续加快,主要得益于研发支出和资本投入双轮驱动。纵观全球网络科技企业,频繁投资和并购促进了包括人才等优质资源的聚集,而快速增长的研发支出使得企业争先恐后为未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美国的网络科技公司紧紧抓住这两点,获得了巨大成功。

对策建议

(一)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包容性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宽带通信网络普遍服务,加快网络的升级改造,加快推动5G试商用和大规模部署,以多种方式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满足农村、边远地区和贫困山区的网络接入需求。二是持续推进宽带普及提速降费,提高互联网资费的可负担性,为老百姓(603883,股吧)提供用得上、用得起和好用的互联网服务。三是加快推进互联网无障碍服务,加大互联网无障碍终端和服务供给力度,不断满足不同知识和技能背景的人士对互联网的使用需求。

(二)以互联网创新应用助推产业供给侧改革

一是以互联网应用促进企业服务模式创新,创新移动服务、个性服务、在线服务、远程服务、O2O服务等多种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客户服务新需求,释放场景应用红利。二是以互联网应用促进企业组织模式创新,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筹等网络平台服务,提高企业对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三是以互联网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网络制造等新商业模式,以需求侧的深度挖掘来助推精准供给。

(三)加强互联网相关教育培训力度

一是提高全民信息素养,推进互联网应用教育从娃娃抓起,把互联网应用技能作为全民基础技能来培养,将其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二是优化教育人才结构,加大互联网技术、应用、融合、管理、治理和安全等各方面创新人才的培养,满足互联网和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融合对产业人才结构变化的需求。三是加强产业工人互联网应用技能培训,完善定期培训机制,发展在线培训服务,强化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培训,提高产业工人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能力。

(四)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开发促进产业创新

一是制定合理的隐私保护监管政策,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国内产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完善个人数据采集、流通、开发和利用政策,加大隐私保护和监督检查的执法力度,提升数据保护水平。二是鼓励在尊重个人数据保护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加强对个人数据的开发利用,促进服务优化、体验提升和产业创新。

(五)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5

2007年以后韩国上网增长率一直停留在1%左右,2009年上网率较去年增加了0.7%达到77.2%。2008年ITU资料显示韩国每100名人口中75.16名上网,这低于IT强国挪威13.7名,紧随日本(75.4名)。

2009年下半年各种智能手机纷纷在韩国上市,使用移动互联网上网的机会增加。再加上自2010年1月苹果Ipad面世之后,通过PC上网的方式会逐渐转换成使用“SmartBook”上网。

2.性别差异小幅度上升,男性用户的上网量增加

网民的男女比例差异在逐渐缩小,2007年之后这个差异一直保持在7%~8%之间,2008年降到7.0%之后,2009年又提升到7.2%,增加了0.2个百分比。这种特征也体现在2009年整体网民的上网特征上,览客韩国监测的男性网民的各个上网指标也都比去年增加很多。

同时无论男女老少,韩国网民人均访问网站数较去年增加幅度较大,说明互联网已深深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民无论是在信息查询还是在互联网服务使用上,其应用范围较之前都有很大的拓宽。特别是新网站或者成为焦点的服务在电视等媒体上被推广,以及搜索服务技术水平的提高等都对上网使用率的增加作出了贡献。

2007年以后,在韩国10岁、20岁、30岁网民的上网率已经超过99%,因此这些年龄层网民的增加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并且与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等国家问题一样,网民中4、50岁网民的比例也在增加,特别是2009年50岁以上网民的比例较去年增加了1.2%,增幅最大。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6

1、高度集中的青年男性群体

2、用户观望情绪浓厚

用三种状态来衡量目前用户的购房态度可以发现,市场上占上风的是一种观望情绪,用户购房态度模糊不清,购房决策犹豫不决,而这种观望情绪在一线城市更为明显;而另外一种情绪则是坚定的等待下跌;仅剩两成的用户乐观看涨,准备近期购房。

3、异地购房需求不可忽视

因为房产的特殊使用价值,一直以来房产都具有极强的本地区域性,而近年来,异地购房的趋势出现,虽然从整体上来说,用户群中也仅有二成不到的人计划异地购房,但分城市来看,在一线城市中,这种比例已经达到24.3%,这是不可忽视的市场需求分化。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7

《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产业市场多项指标显示,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经曲折、调整,从2005年开始在应用层面开始步入快车道。网络广告等多个关键领域市场指标突破5%市场渗透率这一临界点,走出市场培育阶段,开始强势起飞。资本市场阴晴无关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市场基本面正在得到空前的增强和改善。

200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约为2767.46亿元人民币,较2005年1876.53亿元同比增长47%。包括上网、购物、玩游戏等各种在线支出在内的人均月互联网消费水平为 169.57 元/月,比2005年的157.80元同比增长7.46 %。

在所有50个互联网细分市场领域,最受关注的网络广告(不含搜索引擎在内)、网络游戏两个领域2006年度的市场营收规模分别达到了49.8亿元、59.6 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05年增长50.91 %、61.96 %。预计2007、2008年,在基数已经比较高的情况下,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依然分别保持 51.8 %和55.6%的增长。

搜索引擎、即时通讯以及各种新兴互联网服务的发展对门户等传统互联网服务正在产生较强的市场分流和资源挤压作用。搜索引擎2006年、2007年、2008年的增长率分别领先门户11.16、27.98和25.6个百分点,分别达到49.52 %、48.20 %和40.60 %,其2006年的市场规模达到15.71亿元。报告数据还显示:2006年度播客/视频分享网站受众规模已经达到7600万人。作为刚刚兴起的带有此项Web2.0特征的互联网服务,已经迅速为大众青睐和接受,其用户规模甚至已经超过B2C电子商务、汽车、房地产等一些发展多年的传统互联网服务。包括搜索引擎、综合门户、电子邮件等16个互联网领域的用户到达规模已经超过1亿人。

搜索引擎成为2006年用户年到达率最高的互联网服务,其用户年到达率达到89.74%。而博客服务的用户年到达率为74.52%,比去年同期增长12.32%,在所有互联网细分服务类型中是增幅最明显的一个。个人门户/空间、播客/视频分享等Web2.0特征的互联网服务用户年到达率也分别达到了57.43%、56.24%,威客则达到了53.18%。在视频点播/直播、视频搜索等领导宽带潮流的新兴互联网服务市场,用户年到达率分别达到72.29%和60.05%。这一系列数据说明,博客等Web2.0服务用户年到达率增幅在领跑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

在深度剖析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状况的基础上,会上还透露《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课题组对2007、2008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发展状况整体走向以及各细分领域发展趋势等一些预测。

《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的从中国互联网50个领域为着手点,系统总结了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各层面整体发展状况与规模。《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通过客观的数据分析全面深入了解中国互联网总体状况以及各个细分市场的发展现状、趋势等状况,在系统总结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对2007、2008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了大量专业的分析预测,这将为投资融资,为广告投放,为企业市场推广计划的制定等提供客观的第三方决策支持。一年一度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也必将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引者。

据悉,现场的数据只是《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简版报告的部分内容。全部数据与分析最终将通过完整版本的中英文报告向各方提供。此次的简版报告部分内容包括:

1.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中主流、热点及潜在高成长领域的 2006年度市场规模、增长率、营收结构,这些领域是,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综合门户、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即时通讯、博客、宽带视频、音乐、社区/BBS等;

2.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中10个主要领域的2007、2008年度市场规模、增长率预测;

3.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增长率;

4.2007、2008年度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增长率预测;

5.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市场集中度、用户到达率、用户规模;

6.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中10个细分领域企业互联网服务的用户年到达率排名;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8

2、移动互联网终端奠定了用户高速增长的基础。智能智能终端为移动互联网用户兴起奠定了有力的基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载导航等移动互联网终端承载了移动应用,伴随终端种类的多样性,终端价格的持续走低,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机会也将增加。

3、互联网巨头厂商的推动促使PC网民转化。移动互联网的开放不再把用户捆绑在运营商体系之内,借助互联网的开发放模式,互联网厂商及移动互联网厂商纷纷进入市场,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不再停留在"移动的互联网",更多互联网应用的迁移促使更多的PC网民转换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

综上,在移动互联网告诉发展的过程中,用户规模仍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预计2012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超过移动互联网用户数。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移动互联网将对整个互联网市场产生深远的意义, 一方面伴随移动互联网厂商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加大,反过来有机会在互联网上拓宽市场,另一方面产业间的合作会不断增多,互联网厂商将移动互联网作为自由业 务的延伸,新的盈利模式和新的盈利点会不断显现。

整体来看,移动互联网网民的提高会促使市场规模保持较高增速增长,有利于持续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

欲了解中国应用商店市场的更多内容,请参阅易观国际Enfodesk或联系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客户服务部。

研究定义:

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数:每季度至少使用1次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用户,不仅包括浏览网站的用户,同时包含使用联网手机应用服务的用户,如移动IM、手机网游等用户。年度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等于当年第4季度活跃用户数

研究说明: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提供的产业分析,主要是在产业宏观数据、最终用户季度调研数据、厂商历史数据以及厂商季度业务监测信息等基础上,运用易观的 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研究、行业研究以及厂商研究方法得出的,主要反映了市场现状、趋势、拐点和规律,以及厂商的发展现状。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相信通过上述产业研究方法得出的数据在行业公认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可以准确反映行业走势与变化规律。

通过专业研究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旨在供决策参考。厂商的实际数据请查询厂商的财务报告。(编选:中国电子研究中心 来源:易观)

《关于2010-201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系列研究报告定制的通知》

拥有100余位国内知名专业分析师、特约研究员,以及院校专家教授、知名企业CEO、顶尖实战专家,每年度编制近百份电商主题研究报告,并接受企业定制各项报告,承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与企业委托的课题研究、项目申报等专业研究工作,并拥有领先的电子商务行业数据监测系统来实现对行业运行的数据监测、分析。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9

从宏观观察到具体应用,《2013中国数字营销行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2013年数字广告市场整体趋势分析、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和未来情况分析、互联网媒体2013年发展方向调查、2012年数字营销金奖案例统计分析以及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基于以上所有调查数据所得出的前瞻性行业观点。

如《报告》的前言所说,整个报告在“尽力描绘中国数字营销的环境和那些我们必须重视的现实情况,以此更好地确定自己的策略和工作。”

《报告》开篇首先分享了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对于2013年数字广告市场展望,《报告》中指出,宏观经济回暖和消费者重拾信心将提振2013年的广告投放,增幅预计会略强于2012年,同时,2012年宏观经济趋缓投放使得广告主更将倾向于选择投资回报率高的数字广告媒介。数字广告预算的投放增长保持高于传统媒介广告投放预算的增速,2013年传统媒介的投放预算增长预计会停留在10-15%左右,而数字广告预算增长幅度在20-30%。

《报告》指出,“一方面由于经济景气程度不高、企业整体营销投入谨慎,而传统营销地位下滑,崭露头角的数字营销将得到更多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竞争压力增大,企业会更加关注短期效果的可测量和显性化,数字营销面临更多挑战。”

接下来,《报告》从用户规模、性别、年龄、黏度、媒体偏好等维度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互联网用户的特征和行为,描述了当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情况。

“目前国内互联网用户中,25-34岁用户人数占比上升,成为规模最大的人群,这是2012年的一个重要变化。预计几年之内,这一趋势都会延续。中国互联网摆脱了整体以青少年为主的状况,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有消费能力。”周本能表示,“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持续增长很长一段时间,而55岁以上这部分互联网用户的开发一直处于被相对忽视的状态,银发族的逐渐扩张正在带来新的机遇,值得有所关注。”

《报告》的中间部分,分析了互联网媒体发展状况,展望了互联网主要媒体2013年新动向。

从七类主要媒体的情况看,用户规模(独立用户总数)整体保持增长状态,页面浏览总量也在增长,表明整体仍有成长空间,但是媒体之间的发展状态并不均衡。

其中,门户仍然是覆盖用户规模最大的媒体类别,而视频媒体从2011年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零售爬升至第三位。只有搜索/导航下滑了5.6%,从第二位滑落到第四位。

在页面浏览总数上,门户仍占据最高位置,其次是零售。增幅较大的是门户、视频、零售三种媒体,其他四类媒体增长幅度较小,或者有所下滑。

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的王芳芳提到,媒体趋势部分的研究结果是“凭借华扬联众多年来与各家主要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与近50家互联网媒体进行直接沟通,从产品层面和销售层面分别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到的各家媒体2013年重大内容和产品战略、销售新思路、重点客户方向及最新销售产品等第一手新鲜资料,可以帮助行业同伴预览2013年互联网媒体行动计划。”

随后,《报告》对近60个数字营销金奖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从广告主、媒介执行策略、创意技术表现等方面,探讨和总结了这些案例所反映的成功经验和变化趋势。

最后,《报告》提出了2013年五大必须关注的数字营销转变,包括:一、二维码全面普及,将成为成熟手段;二、移动视频规模有限但发展迅速,将成为2013年视频服务和广告新星;三、互联网主体由桌面转向移动终端,开始准备放弃PC思维;四、HTML5全面铺开,所有产品将提升到HTML5,适应新的浏览器、设备、移动环境等;五、国内互联网环境下搜索引擎、视频、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的四种转变等。

值得说明的是,这份报告除了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的独立调查研究,还获得了ComScore和Pacific Epoch两家公司的大力支持,分别在数字媒体发展数据和数字媒体发展演变背后的驱动力观点方面进行合作,保证了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及准确性。

“comScore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互联网数据服务商,在多个国家都有办事处。我们的样本和数据采集都使用了国际通行的先进方法,报告中所用的监测数据是就是由我们的MediaMetrix和VideoMetrix产品提供的。”comScore的高级经理吴加娥说,“我们在国外的很多产品、经验可以借鉴到国内,目前也正在做这样的工作。”

王芳芳补充,“提醒大家不要错过的小彩蛋就是附录中的‘微观数字营销点津’。这是由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的北美内容伙伴,对每天更新最流行的数字营销资讯加以总结而成的数字营销小技巧,是提供给营销人员开阔思路、激发灵感的实用资源。”

报告初衷

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是华扬联众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专门从事新媒体传播研究、数字技术创意、数字营销技术、数字营销市场原理和知识积累、互联网文化和美学研究、数字时代的消费者研究、数字时代社会性问题研究的机构。

秉承“以思创行”的精神,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为公司、广告主、市场及行业同业提供前瞻性的分享和传播沟通;帮助公司建立基于数字营销领域的发展模式、工具、战略思考以及产品模型。

这次《报告》,也是为在中国进行大范围数字品牌建设、数字营销战略发展、大规模数字媒体投放的市场营销策略发展者、战略制定者、计划和计划执行者提供参考和指导,以此更好的确定策略和工作。

华扬联众全国副总经理王海龙在报告前言中写道,“我们将通过不拘形式的内容提供方式,尽可能的提供我们认为有价值和重要性的信息,以此帮助大家获得对2013年数字营销市场的了解和预判。”

《报告》中指出,2013年的数字营销领域缺乏爆发性的亮点,短期内不存在诞生明星级的数字产品、全新的技术运用和新可能、重要趋势的里程碑,也没有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营销热点。

王海龙表示,往往在这样的时间里,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积淀、再创造、充分发掘和深入理解的机会,因此,在中国数字营销领域,2013年仍然值得期待。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数字视频、电子商务、精准广告技术、实时竞价广告、大数据等概念和思路一直成为中国数字营销的热门话题。而在2013年,其中大多数概念已经成为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数字营销手段。

“面对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最主要的是营销思维的转变。”周本能指出,“现如今的数字营销,一方面是从原先的粗放式营销到现在注重效果,另一方面是从原先分别独立的营销手段到现在整合、协同的营销手段。”以微博为例,大家都认为微博是一个很好的营销工具,但很多人尝试过后却发现,仅仅依靠微博营销并不能取得很好的销售成果,它并不是一个适合直接向用户推送产品信息、销售信息,然后形成直接销售的工具,但微博可以和其他的营销工具做组合,形成非常好的双向互动,不管前端是怎样的模式,到后端都可以有一个口碑放大的良好效果。

此外,周本能还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的渗透,接下来数字营销必定是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过程。“未来几年,线上线下将会越来越难被区分开,这是一个确定的趋势,就看谁先做,并能取得先发优势。”

在《报告》中,分析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互联网上,对移动互联网的分析相对较少。“其实关于移动互联网,我们前期做过不少研究,但因为这次报告的撰写时间限制,来不及对移动端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就没有放到报告中。”周本能谈到时说,“移动互联网虽然很热,但产业链环境还有待完善,相关数据比较零散,而我们未来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合作,补充更丰富的数据资讯。”

报告后续

据了解,整个团队为报告所准备的数据和资讯分析,比报告中展现的多很多,包括对国外情况的对比分析,但由于篇幅原因,最终呈现在报告中的内容大约精简到了原先的一半。

“倒不会觉得遗憾,因为这报告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谈到这个问题时,周本能笑着说,“不管出不出这个报告,我们都需要把我们的一些研究、想法和对整个行业迄今为止的一些现象、趋势的分析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因此,这份报告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并不是最终目的。”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10

报告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求助服务平台(100ec.cn/zt/flpt/)常年监测的案例统计分析而成,研究范围包括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零售业、互联网+服务业、互联网+金融业等各细分领域,对出现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解读,并对年度立法进行聚焦。

此外,报告了“年度中国十大互联网+领域典型法律案例”:首例微信传销案、南京网络恶意刷单第1案、聪明狗告淘宝天猫“屏蔽”索赔百万、乐视919发货门事件、全国首例众筹融资案、浙江首例P2P被判集资诈骗案、“短融网”诉“融360”不正当竞争案、大众点评状告百度侵权案、上海消保委告三星手机预装44个软件案、酷派奇酷撕逼大战是“2015-2016年十大互联网+领域典型法律案例”。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11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1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的定义,移动互联网在广义上是指“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狭义上专指“用户使用手机终端,通过移动网络浏览互联网站和手机网站,获取多媒体、定制信息等其他数据服务和信息服务”。2016年4月1日,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机构艾媒咨询了《2015~2016中国移动电商市场年度报告》。该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移动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4亿人,移动电商成交额首次超过PC端,预计到2018年中国移动电商消费者规模将接近5亿。可见,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已受到移动互联网的深刻影响,企业管理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探索新的营销模式。

二、移动互联网消费行为特点

(一)消费者购物行为模式

一般来说,消费者购买行为分为五个阶段:购买动机、信息收集、商品评估、购买决策和后期评价。

购买动机,是指在网络购买活动中,能使网络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某些内在的动力。购买动机分为需求动机和心理动机。其中需求动机由消费者工作生活产生的客观需求;心理动机由社交、归属、成就和荣誉等意念产生的主观需求。

信息收集,是消费者确定自身需求后为制定购买决策而主动收集产品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先从内部收集信息,包括回忆购买经验等;然后转向外部收集信息,如网络搜索商品信息,咨询客服特殊要求,以及询问他人购买经验等。

商品评估,即是消费者对已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这一阶段中消费者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理性和非理性层面的因素将在本文第三节进行分析。

购买决策,指消费者通过分析,确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何种价格购买何种品牌商品等一系列复杂的购买决策内容。它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包括购买时机、支付方式、方案实施、后期评价等环节。

后期评价,是消费者对所购买的产品进行评价和反馈。主要包括退换货原因分析、分享使用心得等内容,并且越来越倾向于将这种评价反馈在社交平台上。

(二)移动互联网消费行为特点

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的网络消费行为明显区别于传统互联时代。奥菲传媒的《2015移动互联网人群行为分析报告》认为,被精确定位人群后投放的广告,反而更容易引起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消费行为。艾媒咨询的《2015~2016年中国移动营销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只有18.4%的社会化媒体用户仅使用PC端登录帐号,46.8%的用户同时使用PC端和移动端帐号,且跨屏用户的平均使用时长要高于仅在PC端或仅在移动端登录的用户。央视市场研究iCTR的《中国网络购物市场需求调研及投资定位分析报告(2014~2018)》显示,PC网民和移动网民日均上网次数分别为14次和41次,在线时长分别为46分钟和154分钟。笔者根据以上3个咨询机构的3份互联网报告,比对了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消费行为特点,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用户更为年轻,跨屏特征明显,影响购物的因素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影响移动互联网用户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三、移动互联网消费行为理论分析

(一)移动互联网消费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消费行为,会在理性和非理性两个层面上受到影响。

1.理性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认知经验、优惠折扣、消费习惯、财务状况、支付安全等。认知经验包括消费者自身的教育背景、学历认知和购买经验等因素,主要体现在年龄大小、性格情绪、兴趣爱好、教育程度、网购次数等方面,这些都是消费者网购行为的基本属性。

优惠折扣对于促进移动互联网用户消费的效果明显。艾媒咨询的数字显示,2015年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购物应用软件中,手机淘宝以74.2%的占比遥遥领先。用户浏览移动购物(服务)应用的主要原因是有购物需求(57.3%)和有促销优惠(54.8%),可见在移动端网购的消费习惯正在形成。

网购消费习惯养成后,将降低冲动型消费比例。艾媒咨询的《2015中国电商“刷单”现象调查报告》指出,近五成受访网民表示网购时十分重视商品评价好坏,而仅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十分重视商品销量。更多消费者倾向于花时间浏览商品评论内容,购买决策过程中形成的消费行为更趋于理性。

消费者财务状况直接影响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购买决策。学历认知水平较高的消费者能在掌握自身财务状况的前提下合理消费,如果涉及家庭开销时会对网购行为更加谨慎。

支付安全漏洞无处不在。在消费者支付价款的过程中,钓鱼软件、黑客攻击或者安全漏洞都有可能威胁到消费者的财产安全。一旦当社会上出现恶意软件入侵移动设备,或者公共WIFI被窃取用户信息等负面报道时,移动互联网用户都会在一定时期内减少网购行为。

2.非理性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心理学的刺激理论和情感理论,具体表现为冲动消费。刺激理论。行为心理学创始人Watson建立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指出,人类的复杂行为可以被分解为刺激和反应两部分。人的行为是受到刺激的反应,刺激来自两方面:身体内部的刺激和体外环境的刺激,而反应总是随着刺激而呈现的。如产品特性、销售场所、促销方式等都属于外部刺激。Stern(1962)认为冲动购买行为是由商品特性或者促销活动产生的外部刺激,诱发了潜在的新需求。Beatty(1998)认为浏览网页的便利、购买方式的简易与冲动消费之间是存在正相关的。Wells(2011)探讨了消费者的冲动购买特质与网站质量对冲动购买欲望的交互作用,结果证明冲动特质是影响网络冲动购买的一个关键变量。

情感理论。人在面对事物的时候会产生两种类型的反应过程,即情感和认知。Rook和Hock(1987)认为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的本质在于其购买过程中所经历的情感反应,他们提出冲动购买行为应包括五要素:突然的购买欲望、心理开始失衡、产生心理挣扎、认知评估能力降低、不再追求效用极大且不考虑购买后果,这是Rook等人提出的冲动性购买行为的情感理论核心。从情感理论来看,冲动性购买行为是感性战胜理性,是情感反应的结果,这与刺激理论的解释不同。国内学者岳海龙(2005)和李荣华(2008)在研究中国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时,发现了愉快情感与冲动购买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移动互联网消费行为模型

从上述内容可知,影响移动互联网用户消费行为的因素很多,需要从中找出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消费行为理论模型,然而,传统互联网的行为理论模型已不再适应新的互联网环境,因此需要构建新的消费行为理论模型。常见的行为理论有4种:理理论(TRA)、计划行为理论(TPB)、技术接受模型理论(TAM)和心理账户理论。Fishbein和Ajzen(1975)依据社会心理学对有意识的行为进行描述,发展出来理理论,主要通过行为态度与行为意向预测个人的实际行为。然而行为的执行不只是由个人动机所决定,于是Ajzen(1985)往TRA加入新要素“行为控制”,形成了计划行为理论。TPB认为人的行为会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但是Davis(1986)认为主观规范来自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且不容易测量,所以舍弃主观规划并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从个体对技术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用户接受信息技术的过程。除此之外,Kahneman和Tversky(1981)运用Psychological Account理论,指出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经济结果的分类记账、编码、估价和预算等过程。

目前移动互联网的消费行为研究大多使用了TAM模型,例如Wu和Wang(2005)利用技术接受TAM模型研究了台湾在移动银行、移动购物、移动投资以及其他在线服务行为,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成本以及感知匹配度对移动商务的采纳行为有显著影响。Lu和Su(2009)用技术接受模型研究了基于移动购物网站的购买意愿影响因素,他们发现感知忧虑对移动购物意愿有负向的影响,而感知娱乐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匹配对移动购物意愿有正向影响。Petina(2011)发现移动设备界面的感知易用对移动购物的感知娱乐性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笔记认为,通过合理的消费行为理论假设,可以精简影响消费行为的各种因素,再从中选择参数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以此建立回归方程,能拟合出较好的统计曲线。

四、企业营销对策

2016年1月22日,CNNIC?了《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企业互联网使用比例达到89.0%,“互联网+”已经纳入每个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企业管理应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

(一)建立模型驱动经营计划

在TAM等理论模型的指导下,根据企业关心的参数制作问卷,通过移动平台调查用户需求,运用回归分析方法验证理论假设是否成立;然后,利用成立假设所对应的参数,作为企业营销的有效数据,建立多元统计分析模型,按照拟合曲线的分布规律,预测和控制商品库存。

(二)互动反馈提高沟通效率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可以精准定位用户,提高商家与用户沟通的效率。《报告》指出,2015年34.0%的企业在基层设置了互联网专职岗位,在开展过移动营销的企业中,微信营销推广使用率达75.3%。企业不仅能获取更多有价值数据,还能及时应对负面消息进行危机公关。

(三)试水“视频电商”营销模式

《报告》指出,2015年手机网络视频使用率为65.4%,相比2014年增长9.2个百分点。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作为下一个风口,上线虚拟现实“视频电商”业务,可以给用户带来沉浸式的购物体验,从非理性层面刺激用户,实现边看边购,挖掘视频的电商价值和内容衍生价值。

(四)线上线下体验引导消费

新的信息时展要求实体零售商主动拥抱互联网,弥补线上线下购物的服务差距。网络电商可在实体门店开设自提服务,并制作虚拟门店购物体验场景,从不同角度引导各种消费人群进入线上和线下市场,提升客户购物体验。

五、结束语

现阶段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消费行为研究刚刚起步,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改进相关理论模型,实证研究影响用户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本文将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消费行为特点进行对比,不仅分析了传统理论模型在企业中的适用性,还在理论模型、数据统计、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企业营销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石景燕.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时代金融,2016(1).

互联网分析报告篇13

2.明尼苏达州的一位中年男子,指控塔吉特百货将婴儿产品优惠券寄给他的女儿──“一名高中生”。但是,没过多久他却来电道歉因为女儿经他逼问后坦承自己真的怀孕了。塔吉特百货就是靠着分析用户所有的购物数据,然后通过相关关系分析得出的真实状况。

塔吉特大数据模型发现,许多孕妇在第2个妊娠期的开始会买许多大包装的无香味护手霜;在怀孕的最初20周大量购买补充钙、镁、锌的善存片之类的保健品。最后Andrew Pole选出了25种典型商品的消费数据构建了“怀孕预测指数”,通过这个指数,Target能够在很小的误差范围内预测到顾客的怀孕情况,因此Target就能早早地把孕妇优惠广告寄发给顾客。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数据能告诉我们,消费者的真实情况。大数据不会说谎,只要你用正确的方式去解读,就能读懂数据背后的故事。

马云说:互联网还没搞清楚的时候,移动互联就来了,移动互联还没搞清楚的时候,大数据就来了。数据的价值不言而喻。

所以说互联网发展迎来大数据时代。

“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预言特朗普将成为美国总统。

我们国家对互联网和大数据及其重视,可以说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级的层面。

我们来看看国家领导人是怎么说的:

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

2017年10月18日,在报告中提出: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革命的时代,网络世界被称作“第八大洲”;网络媒体被称作“第四媒体”。以商业化后达到5000 万用户为例: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Internet只用了4年时间、Facebook仅用了2年时间、微信仅用了不到1年时间。

截至2017年底,全世界的网民数量约35.78亿人。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55.8%,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7.53亿,比例高达97.5%。目前的比例会更高,下面还讲提到。

那么全球互联网趋势又是什么呢?在了解趋势之前,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位互联网领域的名人,被誉为“互联网皇后”的Mary Meeker。

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1958年9月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波特兰市,著名的华尔街证券分析师和投资银行家。1981年获得迪保尔大学的心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得康奈尔大学金融工商管理学硕士。

1995年,成功地将网景(Netscape)推入市场才使得她名声鹊起。1998年,米克被巴伦周刊评为“网络女皇”后,逐渐被人们熟知。曾任摩根·斯坦利公司的首席分析家她每年的互联网报告已经成为科技行业的固定关注焦点。

这是她第24次公布这一年度互联网报告。这份报告涵盖了从移动到电子商务乃至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要点一:互联网人口红利持续衰减

与此同时,全球互联网用户达到了38亿人,渗透率超过了50%。“互联网女皇”在报告中强调,新的增长点仍然难以寻觅。

要点二:非洲、中东或是“新大陆”

报告公布了几大区域的互联网人口渗透率:亚太地区为48%,欧洲地区为78%,非洲和中东地区为32%,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为62%,北美地区为89%。这意味着,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互联网覆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要点三:中美垄断互联网头部公司

报告公布了截止6月7日,全球市值前30大互联网公司榜单,其中美国18家,中国7家,日本1家,加拿大1家,澳大利亚1家,阿根廷1家,瑞典1家。

要点四:设备转移

报告以美国为例,2019年,美国人每天在移动端的时间达到了226分钟,首次超过了电视端。

要点五:用户在移动端的三大使用行为

用户在移动端的时间主要从事三方面的行为:社交、视频以及图片分享。

要点六:中国短视频崛起

跟往年一样,报告专门用了一个章节,解读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从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中国短视频APP日均使用时长从不到1亿小时,增长到了6亿小时。

要点七:电商增幅放缓,但仍侵蚀实体零售份额

报告显示,电子商务在零售销售中所占比例现已达到15%。电子商务的增长速度已经有所放缓,今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幅为12.4%,而实体零售仅为2%。

要点八:隐私担忧加剧

隐私是互联网领域绕不开的敏感话题。报告强调,相对于一年前来说,全球人变得更加担心互联网隐私。数据显示,在第一季度中,全球87%的网络流量是加密的,而3年前这一比例仅为53%。

要点九:云计算普及率大幅提高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