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产品差异化调研报告实用13篇

产品差异化调研报告
产品差异化调研报告篇1

微博热下数字整合营销仍是大势所趋

微博用户在网络使用上无疑是最活跃的一族,他们在互联网上行为更丰富多彩,因此要更加注意和其他数字接触点的联动营销以取得最大化效果。在消费者通路上,微博营销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认同、促进购买行为实现以及帮助品牌和消费者建立关系三个阶段。微博用户和非微博用户相比,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在网络上通过各种接触点寻求品牌信息,因此,整合的数字营销方案仍然是必须的。

实力传播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郑香霖认为,中国的数字营销面临着很多机会,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进行科学优化的跨平台受众管理和预算分配,因而对整合营销的把控能力往往直接影响着广告投资回报率的高低。而实力传播中国区策略资源总监梁锡贤也谈到个中国市场数字媒体的环境相当的复杂。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传播真理,只有定制化的整合传播策略才是王者之道。

不同层级城市数字营销应有策略差异

中国不同层级城市的差异同样体现在互联网使用习惯上,一线城市消费者比三四线城市消费者更加主动地从网络上获取品牌和产品信息。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去网络论坛和微博上了解他人的使用经验和观点,也更多用网站来对比品牌;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还相对更相信来自“品牌官方”的信息,比如品牌的官方网站以及网页上的品牌广告。因此,针对不同消费者的数字接触点使用习惯,广告主需要在互联网也使用差异化营销方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实力传播中国区资深策略研究总监马红中认为:第一是一线城市消费者对绝大多数产品都很熟悉,他们清楚知道这个产品到底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意义点,他们更加需要别人的经验和技巧的分享。第二是一线城市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接受程度比较低。第三是他们对垂直网站、专业论坛、微博和社区网站更为熟悉。

同一品类消费者的数字接触点也不尽相同

产品差异化调研报告篇2

对媒体的关注与接触因人而异

尽管大众媒体依然垄断着大部分的广告市场,但随着人们生活空间的扩展以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网络、地铁、轻轨、超市、药店、医院、商场、机场内,灯箱、广告牌、LED……媒介已经触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被动接触还是主动关注,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媒体广告是电视广告(96.4%和68.2%)、报纸广告(79.1%和51.7%)和杂志广告(24.5%和16.9%)。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广告(20.6%和11.1%)和路牌广告(14.6%和9.8%)的被动和主动接触率虽然和电视、报纸广告还有相当差距,但是与杂志广告已经非常接近,并且已经超出了传统四大媒介之一的广播广告(13.9%和6.0%)。

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居民对广告的主动接触意愿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上看,成都(250.3%)、沈阳(198.8%)和上海(196.8%)等地区对媒体广告的主动关注度较高,均明显高于总体平均水平(187.6%);西安(182%)、厦门(178%)、济南(176.7%)和广州(175.8%)等地区对媒体广告的主动关注度与平均水平较为接近;而武汉(169.3%)、大连(161.8%)和北京(156.3%)的主动关注程度则相对处于较低水平。如果进一步比较各地区对不同类型媒体广告的关注差异,则可以发现成都和沈阳的居民对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和杂志)广告及新兴分众媒体(网络和路牌)的兴趣度较高,而厦门、北京、广州和武汉的市民则对网络广告更为关注。

性别、学历、年龄和收入不同的人群在主动接触各类广告的程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女性(71.7%)对电视广告的关注程度要高于男性(63.6%),而对于网络广告的关注要明显低于男性(女性为8.1%,男性为15.2%),仅为男性的二分之一。学历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群体比学历较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群体更关注网络和杂志广告。

从年龄特征上看,31~50岁的居民对报纸广告的关注程度较高,18~30周岁的居民对网络广告关注程度较高,23~40岁的居民对路牌广告的关注明显高于其它群体,而广播广告则吸引了更多的40岁以上的消费者。

收入差异与广告关注度的相关性表现在,个人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群体对电视广告的关注度最高,1001元~2000元之间的群体对报纸和杂志广告的关注度要明显高于其他群体,3001元~4000元之间的群体对传统媒体广告(电视、报纸和杂志)的关注度要明显低于低收入阶层,但是对网络广告的关注程度却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占首位,达到23.1%;而收入水平较高的4000元以上的群体中不主动关注广告的群体是最高的,占21.8%,是对广告涉入程度最低的群体。

当问及消费者主动阅读或者关注广告的主要动因时,大多数消费者都选择了“及时了解新产品的信息”(56.2%)和“在买东西前了解相关产品信息”(51.5%),可见广告本身的价值仍在于传递产品或品牌信息,而广告本身的美学价值――“广告画面具有艺术感,好看”(13.9%),“广告语都很经典,有趣”(10.3%)只列于第四位和第五位。

研究人员提醒,作为广告的载体,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大众媒体依然拥有强势地位,新兴分众媒体则发展势头强劲。电视和报纸广告这两种大众媒体仍在消费者中吸引着更多“眼球”的注意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目前广告行业在这两大媒体上的投放量是一致的,2003年的广告营业额中电视和报纸广告就占据了将近一半的比重。而杂志和广播是分众化发展最为明显的媒体,各大广播媒体交通频道、音乐频道及面对受众特征越来越细分的各色杂志即是最好明证。同时,新兴媒体的发展潜力不可小视,其中尤以网络广告为典型代表。传统的媒体都是在以“说服”的方式向消费者单向传达信息,而网络使消费者与广告直接的双向沟通成为可能。以路牌为代表的户外广告一旦形成网络,就将覆盖广泛的区域。

从关注不同类型广告媒体的群体特征上可以看到,那些较为高端的消费者,即受教育程度更高、收入更高的群体在电视、报纸这样的大众媒体上的关注程度要明显低于那些低收入群体,而对于网络这样的新兴媒体却更为注意。换言之,广告主在大众媒体上花费的大量的资源实质上并不一定能最有效地接触到那些对消费潮流和消费时尚具有领导力的群体。因此,基于对不同目标受众的差异化传播策略,应首先界定清楚自己希望接触的目标群体,然后再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媒体组合、覆盖方式和投放量。对于同一目标受众,更为明智的方式则是整合媒体资源,力求“准”与“多”的结合。比如,分众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初步融合已经初露端倪,电梯与电视组合成电视媒体,公交车与电视组合成公交移动电视,地铁与电视形成地铁液晶显示广告。

广而告之未必能告而信之

任何广告的目的都在于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而在“传播-影响-购买”的过程中,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程度是广告效度能否实现的基本平台。但是目前广告的公信力状况在总体上并不乐观。调查表明,不相信广告内容的消费者(56.1%)要比相信广告内容的消费者(38.9%)高出17.2%。

从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来看,上海、广州、成都和沈阳的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度要高于平均水平。对广告信任程度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核心特征:相信广告的群体为31~50岁、家庭月均收入1501~3000元、高中文化学历的女性人群;不太相信的群体为18~30岁、3001~5000元或无固定月均收入、大专文化学历的男性;一点儿都不相信的是51~6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月收入1500元以下的群体。

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别产品在不同媒体广告上的信任度可以发现,各类产品在电视和报纸上的广告的受信任程度均相对较高,广播广告则最低;尽管网络广告在总体上的受信任程度要稍高于路牌,但从此次调查中所测的产品来看,部分产品(房地产、手机、汽车和家电等)在受众中的信任程度要低于路牌广告,可见虽然网络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目前在受众中获得的可信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对于同一类产品,电视和报纸广告的受信任程度较为接近,尤以汽车(24.1%和24.2%)、手机(29.4%和28%)、数码产品(19.9%和17.7%)和电脑(16.7%和15.6%)等商品为代表;杂志、广播、路牌和网络上投放广告获得的信任度差异较大。比较各类产品广告的受关注程度和受信任程度,已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成熟行业的产品信息(家电、电脑、手机)获得的信任度较高,而高度垄断行业的产品和服务(金融、通信和教育)的可信度较低。

从消费者对广告是否可信的评价依据来看,广告主本身的信誉仍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做广告的企业的信誉”(53%)在各种原因中高居首位,其次则是“登载广告的媒体的可信度”(21.5%),“广告本身的创意水平”(17%)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任评价。

广告的影响力由产品和媒体决定

调查表明,消费者在主动获取具体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时,最依赖的是电视广告(79%)和报纸广告(64.1%),其次为杂志广告(18.5%)和网络广告(14.5%),路牌和广播广告被关注的程度最低。而各类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差异较大,依次为电视广告(78%)、报纸广告(49.3%)、杂志广告(15%)、网络广告(9%)、路牌广告(8.5%)和广播广告(7.8%)。

性别、学历、年龄和收入不同的人群在购买决策中受到各类广告影响力的差异表现为:电视广告对女性(80.2%)的影响力要明显高于男性(75.2%);网络和杂志广告对于学历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群体更大,而学历较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群体则更容易受到电视和报纸这样的大众媒体广告及路牌广告的影响。

从年龄特征上看,电视广告对18~40岁的消费者影响力最大,报纸广告对31~50岁的消费者影响力较大,杂志广告对18~22岁和31~50岁的消费者影响力较大,网络对18~30岁的消费者影响力较大,路牌广告对23~40岁的影响力明显高于其他群体,而广播广告影响了更多的41~60岁的消费者。

收入差异与广告影响力的相关性表现在,电视、报纸和路牌广告对个人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体影响力较大,杂志对月均收入在1001元~3000元群体的影响力较大,而网络广告对于月均收入1001元以上的群体均有影响,1000元以下的低收入群体受到广播广告的影响要高于其他收入阶层。

产品差异化调研报告篇3

在城乡二元结构长久控制下的中国,农村青少年的社会经历和城市青少年的社会经历有很多差异,因此两者有着迥异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围绕广告对青少年消费观的影响,已有的研究成果集中在研究广告对城市青少年产生的影响,而关于广告对农村青少年消费意识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湖北省当阳市为调查点,以当阳市具有代表性的两所初中和三所高中青少年学生为调查对象。样本用分层抽样方法获得,先在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再在所抽取的班级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问卷数量共发放300份,回收278份,有效回收率为92.7%。其中初中卷115份,高中卷163份。

收集问卷资料后,运用SPSS11.5软件对定量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和交互分析,运用卡方检验推断总体的差异显著性,了解广告对农村青少年消费观的影响情况。

二、结果分析

1、农村青少年接触媒介广告的频率

从表1可以看出,农村青少年经常接触的是电视广告,有时接触的是报纸广告和户外广告,很少接触网络广告。农村青少年接触广告的频率逐渐增强,这与青少年接触媒介的机会增强有关。媒介的运作在经济上需要广告的支撑,从一定意义上说,媒介在农村的普及过程也是广告的传播过程。由于网络的经济成本限制了农村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因而他们接触网络广告的频率偏低。

2、广告对农村青少年消费观的影响

(1)对消费选择意识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由于对四种媒介广告的喜好程度不同,青少年在消费选择方面存在差异:在是否同意“广告中的信息对购物起了很大作用”和看了同类产品的不同广告,购物时是否会货比三家这两个方面,对电视广告和户外广告的喜爱程度不同的青少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越喜欢电视广告和户外广告,青少年越赞同广告的信息指导作用,购物时越会货比三家;反之,青少年越不赞同广告的信息指导作用,购物时越不会货比三家。另外,对网络广告和报纸广告的喜爱态度不同,青少年的消费选择没有显著差异。

从经济学角度讲,广告主制作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传播产品信息、促进销售,获取最大程度的利益;对于消费者,广告在传播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消费指导作用。广告可以帮助消费者认识商品,获取有关商品功能、用途、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广告提供的商品信息,使青少年了解到更多的产品类别,为他们购物时提供指导和比较作用。另外,农村青少年除了主导自己的购买活动,也会在父母的购买活动中提供很多的参考建议,这些建议大部分来自于他们所看过的广告商品。

(2)对尝试新产品消费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对四种媒介广告的喜好程度不同,青少年的对新产品的消费意识方面存在差异。一是在尝试广告中的新品牌新产品、模仿广告人物形象的新奇打扮方面,对电视广告、网络广告和报纸广告的喜爱程度不同的青少年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越喜欢电视广告、网络广告和报纸广告,青少年越喜欢尝试广告中的新品牌新产品和模仿广告人物形象的新奇打扮;反之青少年就越不会尝试广告中的新品牌新产品和模仿广告人物形象的新奇打扮。另外,对户外广告的喜爱态度不同对此无明显影响。二是在通过广告接触新事物新观念方面,对电视广告、报纸广告和户外广告的喜爱程度不同的青少年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越喜欢电视广告、报纸广告和户外广告,青少年通过广告接触到的新事物、新观念越多;反之,青少年接触到的新事物、新观念越少。另外,对网络广告的喜爱态度不同,青少年接触到的新事物、新观念没有显著差异。

知识经济取决于知识的创新,知识的创新取决于人。杨振宁在对比了中美两国教育特点后认为,对比中国的传统教育,美国学生自由的活动空间有利于个性的形成与想象力的加强。他认为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广告使当代青少年接触新产品、模仿新打扮和接受新事物,大胆地吸收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开拓创新意识,提升了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能力。

(3) 对高消费意识的影响。在本次调查中,高消费意识包括名牌意识、金钱意识和奢侈消费意识。消费者借助可见的消费行为和特殊商品的占有与展示,显示并强化了特定的社会身份和地位,消费活动成为一种具有身份象征意义的“仪式性活动”。

从表4可以看出,对四种媒介广告的喜好程度不同,青少年形成高消费意识方面存在差异。

一是对名牌的关注程度方面,对电视广告、网络广告和报纸广告的喜爱程度不同的青少年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越喜欢电视广告、网络广告和报纸广告,青少年越是关注名牌;反之,青少年越不会关注名牌。另外,对户外广告的喜爱程度不同,青少年关注名牌的行为没有显著差异。

二是广告对“高品质的生活等于有钱的生活”观念的认可度。越喜欢网络广告和户外广告,青少年越同意“高品质的生活等于有钱的生活”的观点;反之,青少年越不同意该观点。另外,对电视广告和报纸广告的喜爱程度不同,对该观点的态度没有显著差异。

三是在关于奢侈消费的态度方面,对网络广告的喜爱程度不同的青少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越是喜欢网络广告,青少年越赞同奢侈消费;反之,青少年越不赞同奢侈消费。另外,对电视广告、报纸广告和户外广告的喜爱程度不同,青少年对奢侈消费观点的态度没有显著差异。

广告通过代言人与众不同的气质和形象,反复加以渲染与诱导,引导受众树立它所倡导的高品质生活的印象,从而引起受众的消费欲望。这种引导一方面为人们树立了奋斗的目标,使人们的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质量。但另一方面,如果广告渲染的高品质生活和现实中的差距太大,容易引起人们的挫败感。名牌意识实际包含了更多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等信息,青少年通过名牌消费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使自己异于其他社会群体,以此获得同龄群体的认可。而处于商业广告的包围圈中,尚不具备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很容易形成物质至上的思想,其直接表现就是追求名牌,互相攀比。这种“炫耀性消费”的消极示范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三、总结

广告对农村青少年的积极影响表现为,广告传递着时尚,通过观看广告能积累娱乐休闲和日常生活用品的常识。越喜欢广告,越能培养青少年的新奇意识、崇高信念和权益保障意识,越能为青少年提供消费指导。

广告对农村青少年的消极影响表现为,广告使农村青少年的生活日益脱离真实感变得符号化。越喜欢广告,农村青少年的高消费意识越强,表现为名牌意识、金钱至上和奢侈消费。

鉴于广告的消极影响,有关部门需要采取的有效措施。一是加强对媒介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广告制作者、审查者肩负起社会责任,净化广告环境,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年社会化的导向作用。二是实施法律控制,加强对大众传播过程的管理。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广告的规范,对于导向错误的坚决予以取缔;对于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如涉及性生理的医药广告,投放要控制在面向成人的载体,电视广告则应选择频道、播出时段等。三是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引导。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是青少年生活方式形成的外在因素,是促使青少年生活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条件,而青少年自身的认识、实践是生活方式形成的内在动力。现有广告环境没有得到有效净化的情况下,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广告认识,使其少受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卫卫:正视广告的负面影响[J].当代传播,2004(2).

产品差异化调研报告篇4

一、差异化经营含义

差异化经营指的是在同质化的产品市场中,企业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

上,根据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变化,通过对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方面制定出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策略,以达到建立比较竞争优势,取得竞争主动权的目的。

二、差异化经营特征

1.差异化经营以市场调查作为基础。市场调查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顾客在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差异,准确地把握“顾客需要什么”,在此基础上,分析满足顾客差异需要的条件,根据企业现实和未来的内外状况,研究是否具有相应的实力,目的是明确“本企业能为顾客提供什么”这一主题。

2.差异化经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任何差异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首先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顾客的需求会随之发生变化,满足顾客需求的企业营销活动也要随着变化;其次,竞争对手的策略也在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模仿和跟进能力日益增强,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营销活动,很容易被那些实施跟进策略的企业模仿,任何差异都不会永久保持。要想使本企业的差异化战略成为特效药,出路只有不断创新,用创新去适应顾客需要的变化,用创新去战胜对手的“跟进”。

3.差异化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差异化经营要在了解顾客消费需求差异和竞争对手营销策略的基础上,经营者实施相应的差异化策略。这就需要企业市场调研部门、产品研发部门、原材料采购部门、产品生产部门和营销等部门通力合作,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使营销活动效果打折扣。其次,市场营销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差异化经营只是营销活动的一种策略,它的实施自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4.实施差异化经营要加强营销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最重要的是注意顾客的反馈。因为任何营销策略实施成功与否,最终进行裁决的是作为上帝的顾客,得不到顾客的认可,再完美的策略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只有通过顾客的反馈企业才能准确地判定是保持、强化还是改变自己实施的营销策略。

三、差异化经营作用

1.有利于避开与竞争对手的正面交锋。企业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创造并培育自身独特的细分市场,并在细分市场上形成较高的进人壁垒,取得细分市场上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获取细分市场带来的利润。一方面避开了与竞争对手的正面交锋,尤其是避免陷入价格战的困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以差异化经营求生存和发展。

2.有利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企业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满足了顾客某种独特的需求,给顾客带来难忘、独特的体验与回忆,提高了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一方面可以留住老顾客,使顾客重复惠顾,增加购买次数与购买金额,逐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口碑宣传,通过老顾客介绍新顾客的方式不断扩大顾客群。

3.有利于提升销售业绩及增加利润。企业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建立了较为稳定的顾客群。这不仅可以降低顾客的损失率,减少顾客的流失,还可以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与销售业绩。美国商业研究报告指出:多次光顾的顾客比初次登门者,可为企业多带来20%~35%的利润,固定顾客数目每增长5%,企业的利润则增加25%。

4.有利于培养企业比较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企业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可以逐步培养在某一方面的比较竞争优势,并利用这一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在竞争中不断积累企业的实力与经验,成长为在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竞争对手。

四、差异化经营策略

市场营销活动运作的核心是营销组合,通常称为“4P”组合,即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四个方面的组合,企业差异化经营也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1.产品差异化。产品的整体概念包括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

(1)核心产品也叫实质产品,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时所追求的核心利益,是顾客真正要买的东西,决定着产品的功能与效用。它是产品整体概念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基本的层次。

(2)形式产品也叫有形产品,是指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实体或劳务的外观,是核心产品的载体,也是购买者选购的依据。它有五个标志,即质量、特征、形态、品牌和包装。

(3)延伸产品也叫附加产品,指消费者购买形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包括提供信贷、免费送货、质量保证、安装、售后服务等。企业只有向消费者和用户提供具有更多实际利益的延伸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产品差异化也包括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差异化、形式产品差异化和延伸产品差异化。

(1)核心产品差异化,也就是企业要向消费者提供比竞争产品更多的效用和利益。企业要在和竞争对手产品功能比较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功能,建立对竞争产品的比较优势。比如空调产品,基本的功能为制冷,在此基础上,视竞争产品情况可逐步附加净化空气、杀菌消毒、节能、变频、加热、加湿等功能。

(2)形式产品差异化,也就是在产品的质量、特征、形态、品牌和包装方面与竞争产品差异化。

①产品质量差异化。质量是企业产品市场的通行证,是企业的生命。企业通过各种质量控制手段对产品的稳定性、耐用性、可靠性等质量指标进行差异化管理,以获取竞争优势。据调查显示,产品质量和投资回报之间存在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所赚取的利润比低质量产品的企业高60%。前者之所以赚得多,是因为优质产品使其能以高价出售,并且得益于较多的重复购买、会获得消费者的忠诚和好的口碑。例如:宝洁公司在产品原来性能质量就不错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从而使该公司在许多市场都处于领先的地位。

②品牌差异化。品牌是一个产品的标志,是产品的质量、性能、满足消费者效用的可靠程度的综合体现;品牌还凝结着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市场信誉、企业精神等诸多文化内涵。品牌的作用非常大,一方面成功的品牌能利用独特的价值或营销拥有市场区隔,从而避免正面竞争给品牌管理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它削弱了购买者的权力,提供符合消费者利益的购买诱因。因为市场上缺乏可比的选择,品牌的差异化又足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与认同,得到满足的消费者会产生品牌忠诚,从而建立起稳固的品牌偏好。

应当注意的是品牌的差异性必须具有价值,并且该价值得到消费者认同,这样的差异性往往会使品牌脱颖而出,从而迅速提升品牌的关注度,稳固市场,提升销售。名人掌上电脑在推出“智能王”时,相对于竞争品牌来讲,其独特的品牌优势就是“比竞争品牌更小(重量减轻二分之一,体积减少三分之一),更省电(一节七号电池可用3月,而其它品牌则需要两节电池)”。这些有价值的差异化优势,渗透到品牌传播过程中以后,使得“智能王”在行业内销售量独霸市场达半年之久而无人能及,同时价格和利润也一样“居高不下”,获得了满意的市场效果,这在技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今天,能够取得如此成绩,还是很少见的。如果说,企业的产品是以内在的品质服务于顾客的话,那么企业的品牌差异化就是用自己的外在形象取悦于消费者,从而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形态差异化,也就是在产品具体的外观上和竞争产品相区别。对产品基本功能的追求不再是今天消费者选择产品的惟一理由,今天的消费者注重产品美化生活的作用,消费者选择产品时,在满足自己基本需要的同时还要符合自己的审美倾向,其次要看一看选择的产品是否与自己居住的环境相协调,所以企业在设计产品时要注重产品的颜色、款式丰富多变,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④包装差异化,也就是在产品的外包装上与竞争产品相区分。好的产品包装是无声的“推销员”,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起着“吸引眼球”的作用,所以企业要在研究消费者审美倾向和竞争产品外包装的基础上,结合产品特点,给产品设计一个醒目的包装,使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包装相一致。

(3)延伸产品差异化,也就是在产品的附加服务和利益方面与竞争产品相区别。当核心产品和形式产品与竞争品区分不大时,企业就要在延伸产品上下功夫,主要体现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方面。售前要和消费者充分的信息沟通,使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有深刻地了解,建立良好的印象;售中要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购买便利,比如提供信贷、分期付款、免费送货、免费安装等;售后要给消费者提供充分而实在的服务,比如定期保养、检修、售后回访、建立消费者俱乐部定期进行联谊活动,使消费者得到认同感等。企业要不断升级服务档次,并且要落到实处,使消费者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以获得口碑相传的效应。例如,“海尔”集团的家电产品总比同类产品价格高,但消费者仍然趋之若鹜,究其原因,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海尔”产品售后服务好。

在产品差异化的三个层次中,核心产品差异化需要企业有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跟踪和引领消费者需求动向,工作难度最大;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差异化易于被竞争者跟进模仿,失去差异化的优势;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价格差异化。价格是影响产品销售的一个因素,随着购买能力的提高,已非是主导因素,消费者有求廉的心理,也有“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心理。企业应根据产品的市场定位、本企业的实力以及产品的生命周期,更重要考虑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心理,并结合竞争产品价格来确定合适的价格策略。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胶片市场被“富士”所垄断,“富士”压倒了“柯达”,柯达公司对此进行了细心的研究,发现日本人对商品普遍存在重质不重价的倾向,于是制定了高价政策打响牌子,保护名誉,进而实施与“富士”竞争的策略。他们在日本发展了贸易合资企业,专门以高出“富士”的价格推销“柯达”胶片。经过5年的努力和竞争,“柯达”终于被日本人接受,走进了日本市场,并成为与“富士”平起平坐的企业,销售颇也直线上升。我国海尔冰箱在市场上始终以高价位出现,给人以物有所值的感觉,而长红彩电多次打低价战也能得手。

3.分销渠道的差异化。分销渠道指的是产品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所经过的路线和通道。产品分销渠道可以根据产品特点,结合市场因素、企业自身因素和竞争者因素采用长渠道或短渠道;宽渠道或窄渠道。分销渠道的差异化主要是在渠道的覆盖面、专业化、渠道宽度和长短的决策等方面实行差异化。例如:戴尔公司直接面向顾客的销售,给计算机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创造了一种生产和销售个人电脑的全新渠道。分析DELL成功的经验: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采用零库存;速度最快,应用最新的零件技术,快速组装;销售渠道最短,消费者通过免费电话直拨电话定制,网络销售80%的新客户都通过这一渠道。它意味着公司不用受制于零售商,也不用承担巨额的库存费用。实际上,它实现了最佳的效用循环,低成本高利润从而取得非凡的经营业绩。

4.促销差异化

促销是指企业将其产品及其相关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告知目标顾客,刺激其购买欲望,说服其做出购买行为,从而使企业扩大产品销售的市场营销活动,促销方式有广告、人员推销、公关关系和营业推广。

(1)广告诉求差异化,也就是企业产品做广告时与竞争产品在广告诉求上的差异化。目前的大多数产品在广告诉求方面仍然集中于产品,处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阶段,广告受众早已厌倦这种诉求方式,企业要从直接夸产品向间接夸产品转化,甚至有意暴露一点产品无关紧要的缺陷,给人以诚实感。例如:有优质的原材料、严格的管理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企业可从此入手作为广告诉求点。农夫山泉夸水源,“伊犁”和“蒙牛”夸奶源,宛西药厂“药材好,药才好”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给消费者以无限的、美好的想象。

(2)人员推销差异化,也就是企业在采用人员推销时与竞争产品在推销上的差异。目前的人员推销大多以推销产品,服务企业利益为上。企业对推销人员统一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推销理念,从强调企业利益为上转向以客户利益为上,在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企业利益,才能与客户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3)公共关系活动差异化,也就是企业在运用公关活动时与竞争对手的差异。目前的公关活动仍处于庸俗阶段,企业的公关活动要从庸俗阶段跳出,以回报社会、关注民生、关注环保等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出发点,必能获得较好的社会回报。

4.营业推广活动差异化,也就是企业在运用营业推广活动时与竞争对手的差异。营业推广方式有三类,针对消费者的营业推广、针对中间商的营业推广和针对推销人员的营业推广,大多数的营业推广活动集中于后两类。企业的营业推广活动要以针对消费者的营业推广为主,其他为辅,让利于消费者。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起决定作用毕竟是消费者。

五、差异化策略的实施

1.市场调查分析顾客常求。进行需求识别与评枯,明确顾客的独特需求,准确地把握“顾客需要什么?”从而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方面找到顾客需求的差异。

2.分析满足顾客需求的条件。根据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内外状况,研究企业是否其有相应的实力实行差异化,目的是明确“本企业能为顾客提供什么?”

3.细分市场定位。企业通过市场细分选择能实现领先的目标市场,而后进行产品市场定位。

4.明确竞争者。既然差异化是向顾客诉求本企业与竞争企业相区别的差异战略,就不得不弄清谁是竞争者?它们所处的竞争地位如何?否则就无法制定差异化战略。

5.在此基础上,再通盘考虑在哪些方面实行差异化,实行多少差异化。通常来说:如果是耐用消费品,应以产品差异和服务差异为主攻方向;如果是日用消费品、食品饮料则应以建立形象差异为重点。

参考文献:

[1]蒲姝:论企业差异化策略构建企业竞争优势[J].经济师, 2004,7:67~68

[2]邓超红:差异化营销战略-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之道[J].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70~71

产品差异化调研报告篇5

获风投企业薪酬竞争优势明显

据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服务公司Kelly Services中国西北地区运营总监宋一杰先生介绍,当企业拿到一份薪酬调查报告时,应当了解这份报告来源的背景及调查的企业群作为参考,不能盲目的去使用各种报告。互联网行业薪酬水平处于全行业中的高位,每年薪酬增长幅度也高于软件开发、硬件制造等关联行业。在互联网行业中,核心部门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他们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因此其薪酬也会相应地高一些。而网站内容等互联网传统部门已不是互联网公司赢利重点,所以其薪酬增长相对较慢,导致了其部门员工薪酬处于同层级员工较低水平。但是随着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对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和薪酬策略的影响很大,不仅体现在长期激励层面,也体现在年度总现金收入层面。互联网公司得到风险投资前后,薪酬水平差异明显。另据Kelly Services IT行业中国区负责人刘威女士介绍,由于互联网公司与国内外风险投资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制定公司财务战略和洽谈融资事务的财务总监在人才市场一直是稀缺人才,所以企业纷纷加大了财务部门的人力成本,除了财务总监之外,业务总监、业务拓展总监和人力资源总监这几个职位被称为IT互联网企业最有潜力的职位。人力资源总监在企业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随着互联网公司多元化的发展,其会要求员工具备更高的能力,所以公司对人才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制度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出于促进公司发展和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的目的,公司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薪酬体系的制定也会更加严格,这就要求负责统筹管理这方面工作的人力资源总监具备更高的能力,反映在薪酬上就是公司愿意为有能力的人力资源总监提供更诱人的薪酬。

 

薪酬报告能帮助企业调整薪酬政策

在高速增长的互联网行业,其薪酬体系则表现出了混乱的状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薪酬政策的制定不能光看自己的企业内部情况,而是要看本企业在整个行业的定位停留在哪一个水平上。宋一杰先生称,企业在参考薪酬报告的时候,要考虑到拿这份报告做什么,是用来解决人员的稳定性还是作为第二年公司薪酬结构系统改善的参考,或者是用来吸引人才,只有有目的的合理看待薪酬调查报告才能真正让薪酬报告起到作用。刘威女士则表示,如果一家企业定位在这个行业的前几位,那工资水平也要相应的在同一水平上,否则人才就会流失。因此,薪酬调查报告对企业而言,可以通过这个报告所显示的工资增长率来调整自己公司来年的工资预算政策。要通过薪酬调查报告了解市场情况,进行内外部比较,其中要把岗位职责、需求等因素考虑进去。例如一个研发部门的领导职位,有的是表现在管理方面,有的是表现在技术方面,这样的需求就会导致薪酬的差异。像研发部门的研发工程师,同样的职位不同的工作经验也会有不同的薪酬体现。企业应该参考行业薪酬调查报告,进行合理的比对之后调整薪酬政策,进行必要的调研在符合市场条件下满足企业员工的个人需求,避免成本的浪费或者人才的流失。

 

IT互联网三大最稀缺典型的热门职位浮出

除了财务总监、业务总监、业务发展总监和人力资源总监这几个关键职位外,在IT互联网企业中,很多关系到具体业务的岗位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的重视,这些人才在市场上也有极大的竞争力,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这些职位的薪酬幅度也较大。刘威女士称,Kelly Services的报告中显示,IT互联网行业薪酬差异化较大、市场需求大的三个典型职位分别是用户研究工程师、商业咨询顾问(BI)、算法研究员。

 

岗位之一:用户研究工程师

职位条件:

1.热衷于体验互联网产品,对用户体验有深刻的认识;2.喜欢主动思考,并对互联网产品有自己的见解;3.观察力敏锐,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强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4.良好的审美能力,了解互联网技术实现逻辑;5.心理学、工业设计、软件工程相关专业优先。

 

职责内容:

1.理解设计方案中的问题,并由此给出用户研究方案;2.发现方案设计中的问题,通过各种用户研究来论证;3.通过访谈、调研、数据挖掘等手段,发掘网站现存的问题;4.有能力刨深根源 总结各类用户问题,给设计提出建议,并协助来论证设计结果。

 

薪酬结构:

基本工资+年终奖

薪酬组成情况:

基本工资(90%)+年终奖(10%)

收入水平:

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3年工作经验以上:18k/月~25k/月

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3年工作经验左右:15k/月~18k/月

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3年工作经验以下:9k/月~15k/月

职位的特点:现在互联网产品以交互体验为导向,用户研究越来越重要和受重视;

而这类职位偏向于选择心理学背景的候选人,但是心理学人才大部分流向其他工作岗位如人力资源,心理咨询等等,有互联网经验的候选人在市场上较为有限。这个职位的薪酬差异性较大,不同互联网产品都有较大差异性,例如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的差异化就很大,用户研究的重点也很不一样。

岗位之二:商业咨询顾问(BI)

职位条件:

要求专业能力强,有数学、统计等专业背景,有数据分析、建模和数据库工作经验,偏于前端;有数年互联网产品的运营经验,偏于后端。

职责内容:

能系统的建模,进行商业分析,对运营和销售起指导性作用。对于不同企业,以及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部门,BI的作用往往不同。比如说在运营部门,BI用来指导运营总监的关注对象,对某个产品的投入或者删减;在广告部门,以增加广告投放的回报率;或者集团战略部门,以指导公司的并购。

 

薪酬结构:

月薪12K+年底奖金

收入水平:

产品差异化调研报告篇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西北地区的体育健身俱乐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了中外有关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典籍。

1.2.2 专家访谈法 访谈了健身产业和经济学有关专家。

1.2.3 个案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对西北地区的体育健身俱乐部有选择地进行了走访,以便得到详实的材料。

2 分析与讨论

2.1 西北体育健身市场集中度分析 市场集中度越高,垄断程度也越高,反之亦然。此指标通常是用前几位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累计数量与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职工数量比重来表示,即

CRn是指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Xi为产业内第i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额、职工人数;N为产业内全部企业数; 为前几位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额、职工人数。按照贝恩的计算公式,得到下表(表1)。

经过对西北地区:西安市、银川市、乌鲁木齐市、西宁市、兰州市、宝鸡市、天水市、伊犁市的共计680家健身俱乐部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市场销售额前十位的俱乐部分别是:1) 西安亚特健身中心;2) 西安奥瑞特健身俱乐部;3) 西安明威健身中心;4) 兰州三和健身俱乐部;5) 西安火烈鸟健身俱乐部;6) 乌鲁木齐极限健身俱乐部;7) 乌鲁木齐美格菲健身俱乐部;8) 西安海星健身中心;9) 银川西钞健身俱乐部;10) 西电健身俱乐部。

2004-2005年西北地区体育健身市场的销售额经统计在6 500万人民币左右。根据贝恩的计算公式,将上面的数字代入公式,计算后得出C4<30,说明西北地区的体育健身市场属于竞争型市场,也就是说完全竞争型的市场结构。

2.1.1 西北体育健身市场集中度分析 西北地区体育健身市场集中度较低主要是西北地区体育健身产业规模不经济发展的结果,产业内俱乐部数量众多,其市场销售额所占整个产业销售额比较小,产业内多数企业发展处于规模不经济的发展阶段。主要是产业内健身俱乐部数量增多、俱乐部的规模不断加大、健身市场容量逐渐扩大这三个主要原因造成的。

2.1.1.1 西北地区健身俱乐部数量迅速上升 西北地区体育健身市场结构处于低集中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健身俱乐部数量的急剧增长。截止到2000年9底西北地区体育市场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西安市各类项目健身俱乐部有168家[1],这个数字到2004年时达到了200余家[2],到2006年时陕西省的体育产业统计显示仅西安市的健身俱乐部粗略估计在400家左右。数量的攀升竟然达到了100%。情况同样存在于乌鲁木齐、兰州等这些省会城市,人们普遍比非省会城市的人们经济消费力高,因此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体育健身市场发展势头良好,这种良好势头对体育健身市场的反应就是人们健身消费的高涨,由此来引入更多的健身俱乐部更快的进入这个市场中来分一杯羹。曾有研究显示西安市、西宁市、兰州市的人均非实物性体育消费年平均增长在15%左右[3],这不难解释西北地区健身俱乐部数量上升的原因。

2.1.1.2 西北地区体育健身产业企业规模逐渐扩大 1999年西北地区较大的健身俱乐部中拥有组合练习器械与电子跑台,阶梯、飞轮室、体适能检测室还非常少。短短四五年间西北地区俱乐部器械,设施和项目档次和水准大幅度提升,设施应有尽有,这些俱乐部器械、设施和项目的提升实质上就是健身俱乐部的规模在逐渐扩大。其次,俱乐部的营业面积由原来几百平米发展到现在几千平米的规模式这也是俱乐部规模的扩张。再次,连锁经营也是俱乐部扩大规模所选用的方式,虽然经营特许总部与加盟店之间存在着市场竞争行为,理论上存在着企业可通过市场交易扩张规模,并不受自身有形资产的约束,从而存在超速膨胀的可能;在健身俱乐部的特许连锁经营系统内,总部并不拥有加盟店的所有权,总部不必自己拥有很大的资产,就能利用加盟店的集资能快速形成连锁网络,从而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最后,健身俱乐部由原来单一的经营模式慢慢转化为健身咨询、教练员培训系统、健身运动营养补剂经销商、相关健身投资管理公司等复合健身商品经营的系统模式,这样一个转化的实质就是俱乐部规模的扩大,而且这种扩大规模的趋势越来越多地波及到西北地区的其他中小健身俱乐部。从表3抽样选出的结果发现,俱乐部赢利状况与企业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

2.1.1.3 西北体育健身市场容量逐渐扩大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我国人均GNP从400多美元逐渐上升到1 500多美元[4],西北地区居民的体育消费也持续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5%,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我国体育边际消费倾向加大,居民的体育消费明显快于收入增长。1994-1998年中国城市人口中的体育边际消费倾向是1.5,即城市人口收入每增加1%,它的体育消费增加1.5%。以陕西省、新疆、甘肃省为例,2001年他们的居民人均文教体育用品及服务消费达890.15元,其中用于文体活动费用的支出增长最快,人均支出145.13元,比2000年增长14.4%。这些变化说明西北地区人均体育消费的增长与消费结构的改变,对西北地区体育健身市场容量扩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次,与体育健身业相关,如体育用品产业、竞赛表演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最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更多企业进入市场本身也会加大市场的供给,从而间接地扩大了市场容量。

西北地区健身市场属于低集中度的市场,就其原因是产业内健身俱乐部数量上升、俱乐部的规模不断加大、健身市场容量逐渐扩大这三个主要原因导致市场集中度较低,它是直接影响市场结构的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由前可知,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结构呈正相关关系,即,市场集中度低,市场垄断愈低;市场集中度高,市场垄断愈高。在此西北地区体育健身市场集中度低,它是造成竞争型市场结构的原因之一。

2.2 西北地区体育健身市场产品差别化分析 产品差别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指在产业内各企业提供的产品具有的不完全替代性或者特定企业的产品具有独特的可以与同行业其他企业产品相区别的特点。

产品差别化的测量主要是使用广告密度法。广告密度法就是根据广告密度来间接反映企业间的差异程度。

经调查西安亚特健身俱乐部的广告费用为50~90万人民币左右,那么它的广告密度必定小于0.5,因此得出产品差别属于低差别度。

2.2.1 健身俱乐部产品主体差异化 一般而言,同类竞争性产品的核心部分是基本一致的,也是这种一致性使这些产品相互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可替代性。然而,它们的中间产品和延伸产品部分却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大的产品差别化的空间。对于健身俱乐部来说他们的产品就是服务,服务的核心产品即消费者在健身服务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经历、感受和健身效果。这是健身俱乐部为消费者提供的最基本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该俱乐部服务产品时期望得到的与该服务密切相关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延伸产品是指能给消费者带来附加的利益和享受,包括:优惠、咨询、预约停车等和例外服务。它可以增加核心产品的价值。经过调查发现西北地区健身俱乐部在延伸产品上,有78%俱乐部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增加延伸产品的价值。从产品主体差异化的角度来说它对产品差异化的贡献不大,达不到产业里俱乐部的产品主体差异化高的水平,它只起到了降低产品差异化的作用,进而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是增加了市场竞争程度。

2.2.2 健身俱乐部品牌差异化 在西北地区健身俱乐部的调查中,俱乐部品牌差异化是对整个产品差异化起核心作用的因素。俱乐部的品牌差异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竞争利器。纵观西北地区健身市场上销售额前10位的俱乐部90%是连锁俱乐部。那些50~100万元的中小型的健身俱乐部,他们大多是那些临近社区的健身俱乐部,它们规模小、器械简陋,品牌建设刚刚起步阶段,其品牌差异化还处于很低的水平。

2.2.3 健身俱乐部产品促销差异化 促销差异化就是俱乐部通过利用独特的促销手段,包括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建立顾客对产品差异化认知。调查发现,西北地区健身俱乐部利用人员推销――非人员(广告等)进行促销的占被调查健身俱乐部680家的9.32%,从这一方面就显示出西北地区健身俱乐部在经营方面还与其他地区健身俱乐部存在一定的差距,东部的这一数据就比西部高出5%;利用人员进行促销的占被调查健身俱乐部的85.41%。健身俱乐部是以销售服务为主的企业,而促销是提升服务类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有效手段。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西北地区健身俱乐部对这个战略手段并没有真正的运用。

2.2.4 健身俱乐部产品价格差异化 价格差异化目前是西北地区健身俱乐部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产品差异化的手段。俱乐部通过给自己产品赋予高、中、低不同的价格,来提示健身俱乐部健身服务之间存在差异。这种价格差异不仅是同服务内质量的差异,更多的是俱乐部与俱乐部之间的“区别”。通过调查发现价格差异在大、中、小型俱乐部之间存在的比较明显(表5)。

上文分析了产品主体差异化、品牌差异化、促销差异化、价格差异化4个因素,其中品牌差异化对产品差异化起到了提高的作用,而促销差异化、价格差异化、产品主体差异化基本上没有对产品差异化起到作用,相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差别化。所以西北地区体育健身市场属于低产品差别,低产品差别度所形成的就是趋向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结构。

2.3 西北地区体育健身市场壁垒分析

2.3.1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进入壁垒分析 进入壁垒是指“潜在企业”或新企业在同原有企业竞争中所遇到的不利因素。一般来说,进入壁垒由阻止进入策略行为、政策法律制度、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这五个因素组成,但是对于健身产业来说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对西北地区体育健身市场进入壁垒的分析将选择规模经济、产品差别这二个要素来具体分析。

2.3.2 进入壁垒的规模经济 根据规模经济的规律,新进入产业的企业只有在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才能获得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效益,在这之前,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成本一定高于原有企业,从而处于竞争劣势。据调查西安市健身俱乐部300家左右共拥有会员在20万~30万左右,那么这将会对市场进入者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其次,俱乐部在不断的壮大过程中会员数量的上升也会给俱乐部带来无法计数的潜在广告效益是新进入企业无法比拟的。健身俱乐部这样一个服务型行业它的规模经济比生产型产业优势更能充分使用规模经济对新进入者的阻碍。

2.3.3 进入壁垒的产品差异化 在前面的健身俱乐部产品差异化的讨论中,我们知道产品差异分为:产品主体差异化、品牌差异化、价格差异化、销售渠道差异化(以下简称渠道)等几个方面。市场营销学将销售渠道定义为:使产品或服务能被使用或消费而配合起来的一系列独立组织的集合,销售渠道又分为渠道模式与分销渠道。在健身俱乐部中将着重讨论分销渠道――连锁经营。调查发现在西宁市大型俱乐部7家就拥有18家连锁店,在银川市中型俱乐部21家拥有33家连锁店,在西安连小型健身俱乐部拥有连锁经营俱乐部的比例达到了1:3.12。从上面不难看出销售渠道的作为进入壁垒是可以阻碍进入者的。

2.3.4 西北健身业市场退出壁垒分析 退出壁垒就是,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障碍。研究退出壁垒的高低也会影响企业进入市场的决策:如果退出行业的成本高昂,企业进入市场的动机就会削弱。

产业内企业主动或被迫要退出某个行业市场,却又难以退出,就表明这个市场上存在着退出壁垒。退出壁垒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资产专用性和沉淀成本、解雇费用、政策法律的限制。

健身俱乐部需要前期的高额的装修费、器械采购费、人员培训费、广告费用等,而这些都是沉淀成本,这其中还包含资产专用性,健身俱乐部的投资还有高风险性:健身俱乐部不是一个暴利行业,它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且其投资回收期比较长,经营有风险,资金回收期一般在两三年以上甚至更长,综合上述这些特点得出健身俱乐部的退出壁垒是可以阻碍行业内俱乐部的退出,它对准备进入该产业的潜在俱乐部来说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结 论

健身俱乐部是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体育消费需求的增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体育产业,隶属第三产业――服务业。西北地区体育健身产业内在近年内数量急剧上升、健身俱乐部经营规模急剧扩大、市场容量加大这三个因素造成西北地区健身市场集中度低。健身俱乐部的产品主体差别度小,俱乐部间的产品促销差异彼此接近,俱乐部的产品品牌差异度高,产品价格差异化小,这四项因素致使健身俱乐部的产品差别化处于低差别化。西北地区的市场的壁垒较高。西部地区体育健身市场的集中度低,产品差别低,而市场壁垒高,这三个因素中前两个因素均使市场结构趋向于完全竞争。而市场壁垒则提高了垄断程度使市场结构趋向于垄断,虽然体育健身市场的壁垒较高,但是如前所述该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吸引了很多的新进入者,由此看来市场壁垒对于投资回报率较高的产业来说阻碍进入者的抑制作用不大。综合这些因素认为当前西北地区体育健身市场结构属于垄断竞争型。

参考文献:

[1] 蔡军,等.开发西北体育健身产业的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4).

[2] 王波,陈梅.西安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环境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

产品差异化调研报告篇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制度研究述评

游客对武汉市旅游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和影响研究综述

关于宝丰县财源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依法治国:西方法学概念与中国法治问题

关于湖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武汉市旅游标准化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长兴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跨区域污染治理:一个复合行政理论的应用

中美交叉上市股票的价格波动引导关系分析

任重而道远:房地产税税基批量评估研究综述

关于武汉市旅游标准化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基于环境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综述

美式期权定价的前向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济南都市圈城镇化质量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

关于长兴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经济学的人性回归:行为经济学研究综述

关于“营改增”背景下我国开征零售税的思考

法律董事专业背景、地位特征与财务报告质量

自主创新、FDI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关系研究

我国人口、经济与环境区域协调性的差异比较

经济类研究生英语教学与商务外交能力的培养

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税收饶让的实证分析

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的实证调研报告

公民“闹大”的行为逻辑及其合法性评价标准

外部治理对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功能探析

城市适度人口规模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近年来国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若干问题的争议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武汉市房产泡沫的测度

社会转型中的建设与中国宪法学的转型

弱势群体保护的意义——从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

管理者异质性视角下的媒体关注与盈余管理研究

对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分析和反思——以浙江省为例

中国养老模式优化选择——基于人口老龄化问题

可持续的中国城乡居民养老金体系的数学模型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沉默的螺旋”的理论困境与研究路径

金融危机后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我国食品安全分析

基于旅游者个性的“灵秀湖北”旅游品牌塑造

基于GWR模型的我国房地产行业供需状况研究

负面主题下声音与卷入度对广告态度的影响

我国开放式基金羊群行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分析

产品差异化调研报告篇8

关键词:消费者 媒体广告态度 消费行为 影响

引言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从分类来看,广告有狭义广告和广义广告之分。

狭义广告指的是商业广告,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通常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沟通信息的重要手段,或企业占领市场、推销产品、提供劳务的重要形式,主要目的是扩大经济效益。

企业做广告就是为了促进商品销售,扩大企业利润。而这种广告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如何?相关学者也做过研究:李锐、王卫红(2001)在研究大学生广告态度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时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电视广告的态度总体上是认同的;Pollay等(1990)对中国三大城市123位消费者的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对媒体广告的态度比西方消费者对媒体广告持有更积极的态度,并认为外国产品的媒体广告更有吸引力;Zhao等(1995)研究大多数居民对电视广告反感和对广告有抱怨;Zhou等(2002)对中国城镇居民广告态度的研究显示,多数城镇居民对广告持积极态度并喜欢广告;张红霞等(2004)通过对北京市青少年媒体广告总体态度研究发现,北京市青少年对各种媒体广告的总体态度比较消极,就是说他们不认同各种媒体广告的效果。

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对媒体广告的态度研究比较丰富,但是目前更多研究关注的是青少年对广告的态度。现实社会中消费的主力不应该是青少年,而应是具有购买能力的成年人。本研究就针对消费者的个体出发,来研究消费者对不同媒体广告的态度,进而研究不同媒体广告态度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以便取得一些有意义的发现,为企业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主要是测量消费者面对不同媒体广告的态度,试图从消费者自身出发,研究其对不同媒体广告、不同诉求广告以及不同产品广告的感受行为,同时进一步测量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态度以及这些不同媒体广告对其自身消费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主要是在借鉴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小组的讨论,形成初步调查问卷。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对初始问卷进行修改,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本调查问卷主要采用7级评定,问卷的计分方式采用正向计分和反向计分两种,为了更好体现问项的真实性,问卷中还设有干扰题项。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2011年9-12月在贵州省贵阳市进行的消费者调查,由各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笔者本人进行数据采集,样本为贵阳市周围的306位消费者。

本次调查涉及消费者面对各种媒体广告时的各个方面,包括消费者的个人基本信息、消费者家庭状况、消费者对不同媒体广告的认知度等。样本选择时,一般考虑经常面对媒体广告的消费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15份,有效问卷306份,有效率达97.14%。样本分布消费者的各个层次,从整体上可以概括出消费者的基本情况。

研究结果

(一)消费者对不同媒体广告态度的性别差异

由于消费者自身的差异,不同的消费者对各媒体广告态度的性别差异很大。从表1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不同媒体广告的态度是不同的,消费者对电视广告和网络广告的态度最为积极。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本次调查的消费者多数为中青年,他们了解外界的主要渠道就是通过电视和网络,这样电视和网络就成为其了解商品信息的最主要渠道。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各媒体广告的喜欢程度依次如下: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杂志广告、报纸广告和路牌广告。

由于消费者性别存在差异,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对不同的媒体广告的喜欢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为了进一步检验不同性别消费者对不同媒体广告的态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也分别对不同媒体广告态度的男性和女性之间进行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的媒体广告对男性和女性消费者之间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从平均得分来看,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男性消费者对不同媒体广告的喜好程度依次是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杂志广告和路牌广告;女性消费者对不同媒体广告的喜好程度依次是电视广告、网络广告、路牌广告和杂志广告,说明男女消费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别。

(二)消费者对不同诉求方式媒体广告态度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为了考察不同性别消费者对不同媒体广告的理性态度和感性态度,对消费者对感性广告和理性广告的态度进行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

产品差异化调研报告篇9

质量与质量指数

讨论质量指数的概念之前,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质量。日常生活中讨论的“质量”指的是产品质量,即产品性能、外观、寿命等方面的好坏程度,而在指数编制中的“质量”与普通意义不同,它是用来区别不同产品的,即用来规定不同产品的异同,而不涉及产品的好坏。日常生活中谈及产品的质量变化,可以认为是同一种产品的质量发生的变化,而在指数编制领域中的产品发生质量上的变化指的就不是同一种产品了,即质量相同,则表示的是同种产品,一旦质量发生变化就不再是原来的那种产品了。随着人们对产品内在规定性的深入研究,对产品的认识已经由使用价值深入到产品效用的感受。统计意义上的产品质量不仅包括产品物理特征,如外貌、性能等方面,还包括产品的经济意义,而当前对产品质量的理解还处于前一个比较基础的阶段。

如前所述,当不同时期核算的产品质量发生变化时,就要对其进行质量调整,当然可以将质量发生变化的产品从产品集团中剔除出去,但这种做法比较消极,并不有利于研究,可以考虑将这些产品的价格和数量指标标准化,调整为某一个时期,如基期或者报告期,也就是先编制质量指数,再对价格指数进行质量调整,这也与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出的调整方法的思想是一致的。编制质量指数的目的是将产品质量变化对其价格产生的影响剔除掉,以反映产品质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将产品质量对于价格的单独影响抽象出来。因此,编制质量指数的前提是产品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质量指数不是用来衡量产品质量变化的程度,而是用来衡量产品由于质量变化所引起的价格水平变化的程度。在市场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中国,研究在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时的产品质量调整,以得到能够真实反映纯粹产品价格变化的指数,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性问题。

编制质量指数进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修正的必要性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动程度和趋势的相对数,衡量的是不同核算期对于相同的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其要能够保证真实反映市场价格水平变动的情况,那么在编制时就应该保证核算期间商品和服务同质可比的原则,也就是说产品价格的变化只是反映产品在不同核算期间由于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而不是受到其他非价格因素的影响引起的,也就是要保证“纯价格变化”。只有将产品质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剔除掉,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由于市场供求变化所引起的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在不同核算期之间,同名商品和服务项目质量的差异导致现有价格指数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物价变动的幅度。因此,应在不同核算期之间将产品的质量变化因素剔除掉,应该对产品进行质量调整,以某一特定时期为标准,如以基期产品为准,就将产品的数量和价格调整为对应于基期的产品的数量和价格。

在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太快的过去,即使不同核算期的相同产品质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也比较微小,不足以影响价格指数的准确性。而当今科技发展迅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不将产品质量的变动考虑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去,难免造成失真。为剔除产品质量对价格指数的影响,应编制反映产品质量对产品价格影响程度指标,即质量指数,它不仅能得到实际价格指数,使对价格变动的衡量更加准确,而且当前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在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缺乏质量指数,将无法正确反映不同核算期间统计核算意义上的产品质量的差异程度。很多国家已经通过分析得出按照传统方法编制的消费价格指数存在偏差,并且这种偏差基本都是由产品质量发生变化引起的,而国内对于质量调整的研究还是比较少。因此,在经济发展如此快速的中国,编制质量指数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进行修正研究,以得到纯粹反映价格变化的价格指数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

个体质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修正

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出产品的效用是区别产品的一个重要尺度,而产品的效用大小影响产品的市场供需,影响着产品的交换价值,那么初步可以认为,产品的交换价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考虑了效用等因素的一种反映产品内在供需的价格,是对产品质量的一种整体评价,可以将这两种产品的质量之比看作是这两种产品的交换价值之比。如在调查苹果手机的市场价格时发现,2011年iphone4的市场价格为4500元,2012年iphone4s上市后价格为5000元,不考虑质量变化时iphone的价格指数为1.11,2012年由于iphone4s上市,iphone4的价格降为4000元,那么这4000元的iphone4相对于购买者来说,要使其效用感受不变,可以将其看作是0.8个iphone4s,这时iphone手机的质量指数为1.25,调整后的苹果手机的价格指数为1.11/1.25=0.89,而不是1.11。由该例可以看出,当产品质量的提升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增加的时候,经质量调整的价格指数更能反映价格水平的真实变化。若按照此方法进行编制,就要调查在同一时期同名称但质量不同的产品价格的资料,以推导产品的质量指数,不可否认这对于统计调查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

名义价格指数是未经质量调整的价格指数,它是在产品质量产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没有真实反映价格水平变化的价格指数,隐含着产品质量差异的影响,不足以真实准确地反映产品价格水平的真正变动,而实际价格指数是提出了产品质量变化的因素之后的价格指数,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对质量因素进行了调整。如上例iphone手机例子中,1.11即为名义价格指数,0.89即为实际价格指数, 1.25为iphone手机的个体质量指数。在得到产品的个体质量指数之后,就可将其名义价格指数调整为实际价格指数,以反映考虑了质量变化因素在内的真实的产品价格指数。

传统编制方法下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核算公式表达为:计算平均数指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其中,w表示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额占总的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额的比重,可见传统方法只是单纯地将产品报告期的数量作为同度量因素,并未考虑产品质量的变化。

令m表示某产品的个体质量指数,K表示经质量调整的产品实际价格指数,那么可以利用个体质量指数m将单个个体名义价格指数逐一调整为个体实际价格指数,再进行加权调和平均,即可以得到实际价格指数,公式表达如下:

其中, 为该商品的个体名义价格指数, 是对该商品的个体名义价格指数进行了质量修正之后的个体实际价格指数。

按照以上方法,选择报告期或基期作为标准,将价格调整为不含质量差异的价格,最终实际价格指数的表达形式都是一样的。下面以报告期的产品质量为标准,那么就需要对基期的产品的价格和数量进行调整,如表1所示。

将基期产品的价格乘以个体质量指数m得到以报告期质量为标准的价格,基期产品的数量除以个体质量指数m得到以报告期质量为标准的数量,则:

价格指数为

数量指数为

这样在将产品的名义价格指数调整为实际价格指数的同时,同时调整了产品价格和产品数量。至此本文已讨论了产品个体质量指数的编制方法,通过该个体质量指数可以将名义价格指数调整为实际价格指数,达到对名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修正目的。

但是也应看到,价格的变化究竟是否由且仅由质量变化引起的还是比较难判断的一个标准,也有可能是受到除效用提升以外的因素的影响,如替代品价格、可支配收入的变化。由于这里仅作为理论研究,认为产品质量的变化是可以观察出来的,而且同一产品的质量变化会带来价格的变动,并且认为该价格的变动只是由质量变化引起的。这种方法假定性比较强,但是编制的质量指数比较符合理论要求。按以上方法编制质量指数需要价格调查者收集同一名称分属两种质量的产品在同一核算期的价格资料,这显然会增加调查的难度。如首先要认识到众多调查商品中的哪些商品的质量有所提高,即同属一种产品但质量却有所提高,而且还要采集到当期质量调整前的该商品的价格,可能还会遇到质量调整前的商品过早下架以至于没有价格资料的情况。但是调查和编制的困难不应成为阻碍,应该在实践中继续加强对产品质量调整的研究和调查探索,提高对商品和服务进行质量调整的重视。

结论

从对产品认识的使用价值到产品效用,人们对产品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国民经济统计核算领域的产品的质量不是一个自然的概念,该概念不仅包括产品物理性质上的变化, 还包括产品经济意义上的差别。在不同价格核算期,同名同种产品质量的变化使价格指数在某种程度上扭曲和影响了产品真实的价格变动程度。为了纠正这一偏差,应该对不同核算期的产品剔除质量变化的影响, 使价格指数的编制满足其基本假定。本文的质量指数是为了剔除产品质量的变化对产品价格水平的影响而编制的反映产品质量变化对产品价格影响程度的指标,通过该质量指数可以将产品质量变化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单独抽象出来,这对于调整和修正现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徐强.宏观经济价格指数测度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6

2.郑辉.研究国际经济比较的新工具[J].上海统计,2002(1)

3.夏祥谦.汽车特征价格指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有关纯价格指数及质量调整的问题[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7(1)

4.雷怀英.价格指数研究中的质量指数与质量调整因子辨析[J].统计教育,2006(8)

产品差异化调研报告篇10

薪酬报告能帮助企业调整薪酬政策

在高速增长的互联网行业,其薪酬体系则表现出了混乱的状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薪酬政策的制定不能光看自己的企业内部情况,而是要看本企业在整个行业的定位停留在哪一个水平上。宋一杰先生称,企业在参考薪酬报告的时候,要考虑到拿这份报告做什么,是用来解决人员的稳定性还是作为第二年公司薪酬结构系统改善的参考,或者是用来吸引人才,只有有目的的合理看待薪酬调查报告才能真正让薪酬报告起到作用。刘威女士则表示,如果一家企业定位在这个行业的前几位,那工资水平也要相应的在同一水平上,否则人才就会流失。因此,薪酬调查报告对企业而言,可以通过这个报告所显示的工资增长率来调整自己公司来年的工资预算政策。要通过薪酬调查报告了解市场情况,进行内外部比较,其中要把岗位职责、需求等因素考虑进去。例如一个研发部门的领导职位,有的是表现在管理方面,有的是表现在技术方面,这样的需求就会导致薪酬的差异。像研发部门的研发工程师,同样的职位不同的工作经验也会有不同的薪酬体现。企业应该参考行业薪酬调查报告,进行合理的比对之后调整薪酬政策,进行必要的调研在符合市场条件下满足企业员工的个人需求,避免成本的浪费或者人才的流失。

IT互联网三大最稀缺典型的热门职位浮出

除了财务总监、业务总监、业务发展总监和人力资源总监这几个关键职位外,在IT互联网企业中,很多关系到具体业务的岗位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的重视,这些人才在市场上也有极大的竞争力,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这些职位的薪酬幅度也较大。刘威女士称,Kelly Services的报告中显示,IT互联网行业薪酬差异化较大、市场需求大的三个典型职位分别是用户研究工程师、商业咨询顾问(BI)、算法研究员。

岗位之一:用户研究工程师

职位条件:

1.热衷于体验互联网产品,对用户体验有深刻的认识;2.喜欢主动思考,并对互联网产品有自己的见解;3.观察力敏锐,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强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4.良好的审美能力,了解互联网技术实现逻辑;5.心理学、工业设计、软件工程相关专业优先。

职责内容:

1.理解设计方案中的问题,并由此给出用户研究方案;2.发现方案设计中的问题,通过各种用户研究来论证;3.通过访谈、调研、数据挖掘等手段,发掘网站现存的问题;4.有能力刨深根源 总结各类用户问题,给设计提出建议,并协助来论证设计结果。

薪酬结构:

基本工资+年终奖

薪酬组成情况:

基本工资(90%)+年终奖(10%)

收入水平:

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3年工作经验以上:18k/月~25k/月

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3年工作经验左右:15k/月~18k/月

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3年工作经验以下:9k/月~15k/月

职位的特点:现在互联网产品以交互体验为导向,用户研究越来越重要和受重视;

而这类职位偏向于选择心理学背景的候选人,但是心理学人才大部分流向其他工作岗位如人力资源,心理咨询等等,有互联网经验的候选人在市场上较为有限。这个职位的薪酬差异性较大,不同互联网产品都有较大差异性,例如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的差异化就很大,用户研究的重点也很不一样。

岗位之二:商业咨询顾问(BI)

职位条件:

要求专业能力强,有数学、统计等专业背景,有数据分析、建模和数据库工作经验,偏于前端;有数年互联网产品的运营经验,偏于后端。

职责内容:

能系统的建模,进行商业分析,对运营和销售起指导性作用。对于不同企业,以及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部门,BI的作用往往不同。比如说在运营部门,BI用来指导运营总监的关注对象,对某个产品的投入或者删减;在广告部门,以增加广告投放的回报率;或者集团战略部门,以指导公司的并购。

薪酬结构:

月薪12K+年底奖金

收入水平:

30w~100w.

薪酬组成:

基本薪资外,这一部分的人很多是海归、中国香港人或者台湾人, 所以通常房补(或者以房租报销,或者以公司直接租好符合相应标准的房屋),个人及家庭的医疗保险都是要额外补充的,车补等其他补贴根据级别来定。

岗位之三:算法研究员

职位条件:1.计算机、统计学、数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博士学历优先),3年以上数据分析或相关工作经验;2.具有深厚的统计学、数学、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的理论基础,精通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分析的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数据模型设计能力;3.具有海量数据挖掘、分析相关项目经验,曾经参与过比较完整的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建模工作;4.对商业和业务逻辑敏感,具备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系统性思维能力,优秀的数据思维和强烈的数据决策意识;5.具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强,具有钻研精神,充满激情,乐于接受挑战;6.能够熟练地使用SQL,掌握SPSS、SAS、Weka、R等相关数据分析软件之一;熟悉数据库内分析或者Hadoop Mahout大规模并行分析者优先;7.熟悉传统行业数据挖掘背景,有互联网相关行业背景,有游戏\广告\网站用户行为研究和数据挖掘经验者优先。

职责内容

1.对业务数据分析体系的研究、搭建和优化;2.对业务运营的各环节进行有价值的专题研究,如对数据挖掘和预测模型的研究、完善重要数据监控流程、探索对运营工作的数据评价模型等等;3.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优化产品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4.与业务部门紧密沟通和联系,解决各部门数据统计和分析需求;5.探索并归纳各项行业数据及指标,了解国际同行业发展潮流指向及数据情况,负责跟踪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定期共享研究成果。

薪酬结构:

基本工资+项目奖金+年终奖+补贴+福利+社保及公积金

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普通技术研发人才。

薪酬组成情况:

产品差异化调研报告篇11

报纸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目前我国报纸种类繁多,有日报、晚报、双日报、周三报、周报等多种形态。报纸广告量一度曾高居其它媒介广告量之上,为报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互联网等新媒介成了报纸广告的分食者,报纸广告要想绝地反击,必须拿出好的创意设计作品,使其不被湮没在众多广告的大海中。我国报纸广告的特点十分明显,体现在优越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

1.报纸广告的优越性

享有威信。报纸在我国读者中享有较高的信誉,有一定的权威性;便于存查。报纸读者不受时间约束,可随时阅读和反复阅读,方便存查;发行量大。我国报纸发行量大,读者众多,覆盖率高;传播快捷。新闻的时效性决定了报纸发行要迅速,报纸广告随之传播快捷;简便灵活。报纸是连续出版物,可以有计划地进行广告,既可集中,也可均衡;费用较低。一方面,报纸本身的售价低,人人买得起。另一方面,广告费按读者与发行量人均率计算相对较低,发行量越大,人均成本越低廉。

2.报纸广告的局限性

时效性差。新闻讲时效性,隔日新闻的吸引力就会降低,广告也就失去其注意的价值;内容庞杂。报纸内容是综合性的,读者多数只读自己感兴趣的版面,往往忽视广告;形态单调。报纸因印刷关系,效果不佳;选择性差。报纸因读者层次多,而难以细分目标消费者,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此,我们在进行报纸广告创意设计时要根据报纸广告的特点,充分发挥创意设计的作用,用精美、富有创意的广告图形、有魅力的广告文案和字体,来提高广告的关注度和视觉冲击力,防止相邻广告的干扰,力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攻略二: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创意设计

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报纸广告创意设计要根据产品在市场上销售过程的变化而定。

在产品导入期,消费者对其产品尚未认识的情况下,广告声势要大,覆盖面要广,广告费的投入要大,以便新产品能迅速打开市场。这时报纸广告以创牌为目标,目的是使消费者产生需求,开拓市场。创意设计要以告知为主要方式,重点突出新旧产品的差异,向消费者介绍新产品的有关知识、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等,使消费者对新产品有所认识,从而引起兴趣,产生信任感。

在产品成长期,由于与其他产品的竞争加强了,报纸广告主要是为“差别化战略”和产品的“多样化战略”服务,重点宣传厂牌和商标,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品牌形象,表现产品的优越性。这时报纸广告要运用各种与促销相结合的手段,促使最先使用的人带头购买,并在带头人的推动下,争取更多的使用者,逐步普及使用。创意设计的重点要突出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和偏好,以促进消费者把潜在的购买欲望转化为购买行动。

在产品成熟期,由于新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被消费者普遍接受,销售量急速上升,产品工艺成熟,产品得到了普及,此时同类产品也纷纷进入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时报纸广告以保牌为目的,巩固已有的市场和扩大潜在市场,开展竞争性的广告策略,引导消费者认牌选购产品。广告诉求要运用强有力的说服办法,突出本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差异性和优越性,巩固企业和产品的声誉。广告创意设计要因势利导,重点突出产品的独到之处,并突出产品的商标和厂家,使消费者增强对该产品的信赖感,进一步增加购买频率。

在产品饱和期,由于产品供求日趋饱和,原有产品已逐渐变成老产品,新的产品逐步进入市场。这时报纸广告目标重点放在维护产品市场,采用延续市场手段,保持产品销售量或延缓销售量下降趋势。此时运用提醒广告策略,以长期、间隔、定时的广告方式为主,及时唤起注意,巩固习惯性购买者。广告次数要相对减少,适当作些经济实惠的广告宣传,使消费者保持对该产品的记忆。广告创意设计要突出品牌和企业形象,使消费者认牌购买。

在产品衰退期,由于产品在与其它同类竞争中处于弱势,销售出现下降趋势,市场期待新产品上市。这时报纸广告诉求重点应该突出产品的售前、售后服务,保持企业信誉,稳住产品的晚期使用者及保守者。并随着新产品的上市试销,逐步压缩老产品广告,扩大新产品广告,有计划地引导以新代旧。创意设计应突出产品的改进、新技术的开发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等新的信息,以寻求新的目标市场、新的消费者,尽力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攻略三:根据产品的属性进行创意设计

产品有其属性的不同,这就决定了报纸广告创意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其产品类别,使受众在很短时间就能认识该产品是什么类别,不致误导。在表现时要针对不同类别产品的个性特点,进行产品属性的强化,这是创意设计时所必须把握的。如果不分产品类别,都用一种模式或一种表现形式去表现,显然是错误的。比如有的广告不看产品的属性是什么,通通用美女作主题来表现,这显然是错误的。我们要明确产品的属性和产品广告的目的性,注意广告宣传的特点,美女并非一则广告的中心,只能是烘云托月,而不可以云遮月,喧宾夺主。一定要突出表现产品的特点与适用性,给消费者带来的生活上的实惠和精神上的满足,在很多广告中,美女是真实可信的现身说法者,而并非卖弄风情的招揽者。而女装、化妆品等女性用品广告和航空公司广告中,有相应的美女形象出现,则感觉自然贴切。

攻略四:根据目标市场进行创意设计

广告推出之前,若不做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以为企业广告费投放高,效果自然会好,只会形成广告宣传的盲目性,得不偿失。只有进行调研,才能客观了解本产品的潜在市场或可能消费的群体在哪里,这就是目标市场。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域不同,人们的消费习惯、文化层次、等不尽相同,因此在创意设计时必须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地域情况,选择他们易于接受的语言、文字和环境,把广告商品置于其中,才能有效传达。否则,就会造成广告亲和力降低,影响广告的传达效果。譬如,冰柜在北方就不如南方好销,取暖器在南方就不如在北方好销,带烘干功能的洗衣机在南方比在北方好销。因此,创意设计要特别注意目标市场的不同,创意也应有相应变化;同时要选择适当的环境,产品应该在恰当的环境中去表现,如果偏离也会造成环境亲和性不足。如越野汽车的广告,创意设计人员如果忽视了地域与环境,而把它置身于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街道,虽体现了其高档品质,却忽视了其越野性能,广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攻略五:根据目标对象进行创意设计

报纸广告推出之前,在进行市场调研时,不仅要寻找目标市场,同时要了解目标对象,创意设计才能有的放矢。通过调研,才能客观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追求什么生活,才能客观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心理因素和文化素养等方面,从而找到本产品的潜在消费者或可能的消费群体,也就是目标对象。

目标对象由于文化、习惯、教育、地域不同,其对广告的感知也不尽相同。创意设计时就必须考虑目标对象的各种情况,针对目标对象的具体情况表达广告诉求,这样才能适应目标对象的接受心理,设计出让其看得懂的广告。不要让目标对象看了以后不知所云。如果因受众文化层次的差异而不能使广告信息被接受,也就没有什么广告效果了。如果一个广告的目标对象是儿童,创意设计者却使用较高深的艺术形式,那么就会使这些目标对象感知困难,阻碍了广告的有效传达。另外,创意设计时还需认真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接受心理,创意设计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广告作品来。

攻略六:根据竞争对手情况进行创意设计

产品差异化调研报告篇12

广告(advertising)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来说,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即广泛地告知公众某种事物的宣传活动;狭义上说,广告是由一个产品或劳务经由媒体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所作销售信息的传播。本文广告均采纳其狭义的概念。

二、中西方广告翻译传播的文化差异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人本位,讲求个性,崇尚自我,具有激进开放和变幻的文化属性。中国文化注重群体本位,谦逊内敛,以集体主义为导向。比如,在产品广告宣传中,中西方对广告的承诺有很大的区别:在英语国家里广告宣传注重事实的权威,主张通过调研,以量化的数据去说服受众;而权力差别悬殊的中国文化在广告传播中的不平等特征相对较为明显,广告文化中的官本位意识和小农思想时有表露,权威崇尚折射出民众对封建等级制度敬畏和顺从的心理,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这种心理的强大暗示效果仍然影响着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比如说消费者乐于接受和购买贴有“省优”“国优”标签的产品。

(二)艺术审美的差异

审美心理是指一定人群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是审美主体从审美对象中获得的精神愉悦。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色彩的喜好、艺术手法的热衷、广告产品象征符号的诠释和禁忌、美的定义和认识,这些存在于不同文化群体差异性的审美标准都会在特定的情境中放大成广告交流的变量。以色彩为例,上世纪60年代,百事可乐在日本市场遭遇“滑铁卢”,原因就是当时产品的主色调黄色在日本是死亡的象征;同样,“高露洁”牙膏在马来西亚将广告诉求的重点投放在牙齿的增白功能,但当地居民却以牙齿黑黄为地位显赫高贵的标志,并且经常咀嚼槟榔来使牙齿变黑;白色在亚洲某些国家与死亡发生联系,在欧洲却是神圣和纯洁的代表;紫色在拉美地区预兆着灾祸,在东方的中国和日本却蕴涵着典雅和庄重。

(三)的差异

不同的宗教有特定形态的倾向和戒律,根深蒂固地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认知方式和行为准则,并最终决定群体的消费行为。当外来广告产品进入宗教国家文化圈,一旦宗教组织认定商品内容与有冲突时,就会限制或禁止成员购买使用,如果广告产品所输出的信仰观点得到宗教组织的赞同和支持,它就乐于号召教众去使用和推广。所以,广告所涉及的宗教因素倘若不尊重目标文化的宗教传统,就会招致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负面后果。

全球知名的美国骆驼牌香烟,其在泰国的广告语是“我宁愿为骆驼行一里路”。在该广告宣传片中,一个烟民高跷二郎腿坐在神庙前,鞋底被磨穿的洞非常显眼,暗示烟民为买骆驼香烟,情愿走到鞋底磨穿。该广告在泰国播出后引起举国愤慨,原因是泰国盛行佛教,在神庙前亮出不雅和污秽部位是亵渎佛祖的行为。同样,日本索尼电视广告在泰国也遭到排斥。广告片中释迦牟尼闭目入定,但一会,竟然凡心萌动,睁开双眼,随着音乐不停摇摆,此时广告语亮出:“索尼,让佛祖动心。”广告创意新颖奇特,但因为背离受众的,一度引发外交抗议。

(四)风俗习惯的差异

中西方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集中反映在不同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生态环境上。以中西方对待动物的态度为例,在大多数中国习惯用语中,“狗”是贬义的称谓,例如“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等;然而西方文化把狗视作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在欧美的习惯用语中,人们喜欢“you are a lucky dog”,意即“你是幸运儿”,把人比作狗,说明他们与狗的亲密关系和对这种动物的喜爱,但如此的用法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被解读成侮辱或贬损。同样,英美文化俗语“as wis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表明在西方文化中,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可是中国习俗定义猫头鹰是灾祸的代名词,原因是中国人认为其形象和声音昭示着不吉。

三、中西方广告翻译传播的策略

(一)推广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观念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来源于世界各民族的共同参与,注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通性伦理,是规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准则,具有永恒不变的普遍性品格。人类个体和群体之间,都是差异和一致的并存。一方面,相互间的特性和追求呈现出天然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彼此在基本特性、生存和需求问题上又存在天然的共通性,文化差异背后的共性就建立在普世价值上。

跨文化广告交流中应该积极寻求不同文化中人类的共性,比如爱、真诚态度、善良、微笑、友谊、相互尊重和爱护环境等。将这些普世价值作为广告内容的诉求重点传播给受众,那么消费者的感觉是亲近和自然,并能把这种心理体验直接转化成购买的动机和行为。

万宝路香烟的经典牛仔形象风靡全球,广告所传递的美国特有文化得到全世界的认同,原因在于广告中塑造的男性形象符合男人们追求的坚强、勇敢豪迈和成熟性格的共性。诺基亚手机的广告语是“科技以人为本”,强调科技为人所用、为人服务的特征,巧妙地宣传产品本身的快捷、便利和新颖,极大满足了全球消费者的实用心理,从而牢固确立了自己世界第一品牌地位。

(二)巧用幽默思维

幽默作为全人类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通过人为的机智安排,可以使广告信息产生夸张性、戏剧化的视觉感受。在跨文化广告设计中合理添加幽默元素,能够打破受众心中原始的怀疑情绪和抵制态度,继而营造受众深层次的心理欢娱和精神享受,达到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

统计显示,在电视广告的诸多类型中,幽默诉求广告(appeals to humor)是在英国最受欢迎的类型。英国的幽默诉求广告占全国广告产量的30%,是全球使用最多的国家。生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笑或微笑时,压缩的血管使更多的血液被挤入大脑,从而使大脑分泌内啡肽,产生良好情绪,使受众心情舒畅,从而让人们从一个更积极的角度来看待产品。研究同时显示,喜剧情节对大脑的效果与催眠很相似,在这种状态中,受众的注意力变得相当精准、热烈。因此幽默的广告最容易给人们灌输品牌意识。

参考文献:

[1]胡军.跨文化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

产品差异化调研报告篇13

1998年和2001年我国会计制度和准则分别进行了两次重大的改革。1998年新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10项具体会计准则,很多方面都参照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增加了上市公司必须计提四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要求,并且还引入了公允价值。2001年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颁布新制定、新修订了8项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备方面由以前的四项扩大到八项,同时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暂时取消了公允价值。纵观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历程,这两方面是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笔者认为这两个时期更值得分析和关注。除了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财政部门,我国的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也为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了相应的规章和制度。如从1993年 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到2001年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5号――分别按国内外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差异及其披露》,明确规定“同一管理层对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同一事项不能作出不同的会计估计。因而就同一事项,两份财务报告不应存在会计估计差异。”那么反映在实务中,这些因素是否不再造成净利润的差异?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影响净利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准则变化的内容吗?政府相关部门的制度规定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吗?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一)样本选取条件

在研究境内外净利润差异协调情况时,以1992―2006年同时公开披露境内外报表的所有B股公司为样本。截至2006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共有B股公司110家,2004―2006年的样本中剔除了3家暂停上市或未披露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B股公司,分别是中浩B、金田B、石化B。

在研究影响净利润差异的因素时,笔者选取了1998―2000年和2001―2006年的B股公司,同时剔除了未披露具体调整项目和不存在差异的B股公司,得到的有效样本为:1998年93个,1999年91个,2000年97个,2001年103个,2002年104个,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98个,2005年和2006年各为100个。

(二)数据来源

所有数据均手工收集于可公开获得的网站、报刊等B股公司的年度报告。包括:1.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2.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3.金融界网站;4.《中国证券业年鉴》;5.《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对于不一致的数据,笔者将其与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进行了认真的核对和查证,均以上市公司披露的原始年度报告的数据为准。

三、研究方法

(一)B股公司境内外净利润差异分析及检验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境内外净利润差异方法的基础上,测定每一年的差异状况,判断每年的协调状况,先计算公司每年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差异率和当年净利润差异额与上一年净利润差异额相减的变化数,然后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参数t检验,非参数Wilcoxon检验,最后得出研究结论。相关变量构造如下:

GAPi,t=Ei,tIAS- Ei,tCAS (1)

GAPi,t= GAPi,t- GAPi,t-1(2)

Vi,t = (Ei,tIAS- Ei,tCAS)/ |Ei,tCAS |(3)

Wi,t =∑(| Ei,tCAS |/∑|Ei,tCAS |×Vi,t) (4)

其中:

GAPi,t表示i公司在t年的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

GAPi,t-1表示i公司在t-1年的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

Ei,tCAS表示i公司依据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在t年的净利润额;

Ei,tIAS表示i公司依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在t年的净利润额;

GAPi,t表示i公司在t年的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与上年净利润差异额比较的变化数;

Vi,t表示i公司在t年的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率;

Wi,t 表示全部样本公司加权净利润差异率。

(二)B股公司净利润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

经过上述的分析和检验,可以得出B股公司境内外净利润存在差异,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又有很多。通过分类整理,按照重要性原则,笔者共界定了23项影响因素(用xi表示),见表1。

笔者先对其在影响面和影响力方面分别作出分析,然后根据重要性原则,以影响力指标为依据,选取前10项因素作重点分析。

影响面Ws=ni / N×100%

ni 表示第i个差异因素影响样本的个数,N为样本总数。

影响力Wa=|Xi|/ ∑|Xi|×100%

Xi表示第i个因素差异额的平均值,|Xi|表示第i个因素差异额平均值的绝对值。

四、检验结果与实证分析

(一)净利润差异额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以看到,在考察期间内各年差异的均值均不等于零,中位数除了2001年恰好为0外,其余各年均不为0,说明境内外报告净利润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是否显著,则需进一步的检验。

(二)检验结果与分析

首先对每年的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进行参数t检验和非参数wilcoxon检验,结果见表3。可以看到,Z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在考察期间内除了在1992年、1993年和2002年大于0.10外,其他各年都通过了0.01或0.05显著水平的检验,说明除了在这3年境内外净利润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t检验的结果基本一致。1992年和1993年披露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B股公司数很少,均未超过10家,会计资料可比性很低,因此据此得出的可靠性较低。2002年境内外净利润差异额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徐经长等(2003),刘峰、王斌(2005)的研究结论一致。可能的解释是2001年的会计改革在2002年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以及2001年11月7日中国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5号――分别按国内外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差异及其披露》对于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选择的规定起到了一定的强制作用。但总体而言,根据上述检验来判断我国会计国际协调情况,说明我国会计未实现与国际会计的实质协调。

(三)影响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因素分析

通过以上描述性统计和检验,可以发现在笔者的考察期内,B股公司境内外净利润除了2002年之外,其余年份均存在显著差异,那么造成这些差异的具体因素究竟有哪些呢?需要对其作进一步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因素,以便更充分了解在哪些方面有待加强。

1.差异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

在本部分的研究样本中,笔者剔除了境内外净利润差异未披露具体项目以及不存在差异的公司,得到的有效样本1998―2000年分别为93个、91个和97个;2001―2004年分别为:103个、104个、98个和98个;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100个。

表4是前10项影响因素分析,笔者发现前10项影响因素解释力非常大,归纳如下:

(1)在这些因素中,x1(呆账坏账准备)、x4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影响差异的共同因素,不过每年的影响力和影响面却呈现不同的特征。x1(呆账坏账准备)在1998―2000年的影响力和影响面虽然呈现递减的特征,但影响极大,影响力依次为18.87%、16.82%和9.10%;影响面每年均在40%以上,1998年和1999年更是超过了50%,分别为64.52%和58.24%,位居各影响因素之首。x4(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却呈现波动的特征,在1998年的影响力为8.29%,但在1999年却急降到2.57%,而在2000年又高达19.16%;影响面却是每年呈递增趋势,由1998年的4.30%扩大到2000年的13.40%。

(2)影响差异的前10个因素大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有些在1998年是重要影响因素,但随后的两年不再出现在前10位,如x2 (存货跌价准备)、x3(投资减值准备)在1998 年的影响力为3.96%和8.22%,影响面也达到35.48%和18.28%,但在1999年和2000年却没有出现在前10个重要因素中。另外,x12 (递延所得税影响)、x16(汇兑损益)也是如此,只有在1998年居于前10个因素;有些在1999年是重要影响因素,但其他两年并不在前10项影响因素之列,如x7(资产重估)、x8(收入确认)即是如此,在1999年的影响力比例分别达到了22.22%和10.62%;有些前两年连续在前10位中影响力和影响面都较大,但在2000年却不再成为影响差异的重要因素:如x18(权益法核算投资损益)、x22(以前年度调整)在1998年和1999年影响力都较大,1998年x18和x22影响力分别占到了8.23%和9.06%,但在2000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不再位居前10位。另外,x9(计入储备的收入与支出)、x21(会计政策变更)在1998年不是前10项影响因素,但在1999年和2000年影响力却位居前列,尤其是x21(会计政策变更)在1999年影响力更是达到了25.99%,居于首位,不过影响面不大,只有4.4%,2000年仅为2.06%,可见其影响并不具有普遍性。

(3)个别影响因素影响面虽然很小,但影响力却极大,这些因素也造成当年较大的利润差异,如x9 (计入储备的收入与支出)、x13(税项调整)、x19(关联交易)、x21(会计政策变更)等。

联系有关准则和制度的规定可以发现,在1998年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坏账准备已经改变了按固定比例进行计提的方法,允许企业自行决定是否计提和计提的比例,而同时笔者发现x1 (呆坏账准备)在每年都是影响差异的前10个因素之一,说明上市公司有利用政策规定操纵盈余的可能;存货采用历史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孰低的方法估价,改变了传统上以历史成本计价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做法;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长期投资也要求根据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的比较来计价。同样,对于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核算,制度规定公司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预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恰当地选用折旧方法。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这些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但笔者却发现这些仍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从表6可以发现,x2(存货跌价准备)、x5每年影响面都超过30%,且x5(固定资产折旧)每年的影响力呈递增之势。还如x8(收入确认)、x10(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这些都是属于会计准则规定一致的内容。但笔者发现这些项目仍然导致了净利润的差异。以上说明虽然准则一致了,但并未相应地引起会计实务中相关项目处理结果的一致,也说明我国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是造成差异的原因之一。

由下页表5和表6可以看出,2001―2006年前10项差异调整因素的影响力较大,通过比较,发现在这6年当中:

第一,x20(合并报表差异)是影响每年净利润差异的共同的重要因素,且影响力较大。2001年为3.1%,2002年急升为16.63%,2003年又快速下降为3.99%,但到2006年又上升为4.06%,不过影响面却是在逐年降低。 与1998―2000年比较,这类因素对净利润的影响明显发生了变化,1998―2000年并不在前10项因素之列。联系会计准则和相关文件在这一时期的规定,我国对于已关停并转、宣告破产,或根据破产程序进行清理整顿、非持续经营的股东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等均可不纳入合并范围。对于这些子公司,可以认为母公司不对其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因此不应采用权益法核算。但是国际会计准则规定,这些子公司应纳入合并范围,从而其所发生的亏损也就会体现在合并报表中,导致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的净利润减少。可见,合并报表差异是造成净利润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准则规定不一致的一个内容。x11(债务重组收益)在2002―2003年和2005―2006年的影响力均排在前10项,2004年虽未排在前10位,但这一年的影响力也不小。结合准则规定,按国际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当年损益,而我国计入资本公积,这可以说是准则的不同造成的差异。同时笔者发现,1998―2000年这一时期,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收益的规定是一致的,因而此项目在1998年和1999年未导致净利润的差异。可见,债务重组收益的影响是由于准则的变化造成的,是准则改动的内容,从而导致了对净利润的影响。2002―2006年影响力较大的x17(提取职工福利、公益金及住房周转金等)也是准则的不同造成的,我国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是在税后按一定比率计提的,而国际会计准则是在税前反映。作为费用的一部分,住房周转金是我国的特有现象,此类项目在1998―2000年期间也对净利润造成了较大影响。x19(关联交易)在2001年和2002年的影响力分别为8.24%和9.42%,每年的影响面呈扩大之势。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在关联交易中,非正常商品销售、转移应收债权、出售其他资产、关联方之间承担债务和费用等已不可能带来收益;正常商品销售、收取资金占用费、受托经营企业等形式的关联交易,能形成收入和利润的金额也有严格限制。但是,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只要符合收入和利润的确认条件,无论是否为关联交易均可确认收入和利润。

以上这些说明,准则的不同是导致会计盈余差异的原因之一。

第二,资产减值准备方面的项目如x1(呆坏账准备)仍是影响差异的主要因素,由1998年的5.93%到2006年的17.29%,幅度之大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x2(存货跌价准备)、x3(投资减值准备)、x4(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个别年份的影响力也相当大,不过有些呈现降低趋势。如x2在2001年影响力为0.71%,在2002年却达到了7.79%,而随后的两年显著下降,至2004―2006年已无差异。x4在2001年影响力为11.19%,但至2003年已无差异,2004年也仅为0.22%,但至2006年又达到了11.69%。结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这段时期的规定,资产减值准备方面的计提已相当接近,但是在实务中这些因素仍然导致了净利润的差异,不过影响力降低的趋势有些也较明显,说明准则的执行有滞后反应。

第三,在会计估计方面的项目如x5(固定资产折旧)也是造成会计盈余差异的因素之一,且其变化特征值得关注。在1998―2000年,固定资产折旧项目的影响力虽不在前10项之列,但却是逐年增大的,且影响面每年都超过30%。至2003――2005年,其影响力已进入前10位,依次为1.49%,5.53%和4.56%,而且每年的影响面都在25%以上。结合前面的制度背景分析,证监会在2001年颁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5号―分别按国内外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差异及其披露》(证监会计字[2001]60号),明确规定分别按照国内、国外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对两份财务报告之间差异的处理及信息披露应当遵循“同一管理层对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同一事项不能作出不同的会计估计。因而就同一事项,两份财务报告不应存在会计估计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 2001年x5(固定资产折旧)影响力较低的情况,说明此项制度规定的在当年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笔者发现净利润报告仍然存在会计估计差异,这些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制度的执行尚需执行机制、法律环境等的配合,净利润差异还会受到会计师职业判断、管理层意图等因素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净利润差异的重要因素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的是属于准则变化的内容,如合并报表差异、债务重组收益、无法支付的应付款、关联交易等因素;有的则是准则一致了但会计实务中并未同时协调,如资产减值因素、固定资产折旧等。这说明会计协调的重点不一样,同时也表明了仅仅会计准则的协调不能导致会计实务的协调,会计协调还受会计师职业判断、法律环境、执行机制等因素的影响。

五、结论与研究局限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从我国B股上市公司需同时披露境内外净利润报告及差异因素这一现实情况出发,结合我国会计准则改革过程及相关制度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B股上市公司1992―2004年这一长期过程中会计实务的协调情况,分析了造成境内外净利润差异的主要因素。结合前面各部分的内容,笔者将本文研究结论归纳如下:

1.B股公司境内外净利润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B股公司1992―2004年境内外报告净利润差异的考察,笔者发现,除了1992年、1993年和2002年境内外净利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1992年和1993年披露境内外净利润的B股公司数很少,均未超过10家,会计资料可比性很低,据此得出的可靠性较低。因此就每年的情况而言,可以总体认为我国会计实务未实现会计协调。

2.影响我国会计协调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会计协调的主要因素有会计准则本身的差异,也有职业判断的差异、法律环境的差异和执行机制的差异等等。

(二)本文的局限性

1.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

(1)在检验境内外净利润差异是否显著时,本文仅采用了常用的检验净利润差异法,这对研究的结论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B股上市公司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是由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而按照IAS编制的财务报告则由国际相关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因此,即使存在报告收益的差异,也不能完全认为是由会计准则和公司的会计实务引起的。实际上,审计准则、审计职业判断和法律责任的差别、制度背景的差别等也可能导致报告收益的差异。

2.针对中国制度背景及其对会计实务协调影响情况的理论分析还不够

我国由于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市场还很不发达 ,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这些都会影响我国会计实务的协调。只有全面、系统地分析各项因素,才能正确判断影响会计国际协调的真正原因。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永清,高伟. 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差异分析及国际趋同的思考[J]. 会计研究,2004(5):25-28.

[2] 蒋义宏. 净利润境内外差异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 2002(7):121-133.

[3] 李东平. B股公司国内外报告净利润之差异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0(3):126-146.

[4] 凌春华,陈雪萍. 中外会计准则差异的实证研究[J]. 商业研究, 2004(2):44-47.

[5] 徐经长,姚淑瑜,毛新述. 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J].会计研究,2003(12):8-13.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