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

摘要:结合城市规划课程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尝试引入微课教学方法,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入手,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旨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微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满足非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课程教学需求。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城市规划》课程论文-解读凯里市

凯里,我的故乡。说是故乡其实也不真是,但也不为过。确切的说我[:请记住我站域名/]家在黔东南洲黄平县重兴乡半山。也许是因为凯里情结的缘故,我对它一直就有种莫名的亲切。这种亲切终究发展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有独钟。但我一直都没有去真正的关注它,直到选修了《城市规划》这课,才更深层次地了解凯里。凯里的发展其实还很落后,加上地势的限制。城市的发展很不平衡,古街道的保护不好,新建的文化建筑又缺乏历史洗礼。尤其是市民的素质还需要提高,民族的文化特色要得到保护。

杨方 给排水06-1班 200613020129

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麓、清水江畔,全市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88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2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4%,其中苗族人口占63%,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

苗岭新都——凯里,设治已有500年历史,早在明清时期曾有“小京州”的美称。1951年成立凯里苗族自治区,1956年7月确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1983年8月19日撤县建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首批被国家民委、国家体改委批准为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试验区黔东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龙头。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辛勤建设,凯里城乡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偏僻小镇,发展成为以电子、轻纺、建材为支柱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共有170多家企业,其中以磁材、电子、轻纺、建材、煤炭、造纸、冶金、制革、制药等为主体的骨干企业有30多家,为凯里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凯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高楼鳞次栉比,街道宽阔,绿树成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辐射功能日益增强。市场繁荣,贸易活跃,已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多方位开放的大格局。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形成了较强的工业生产能力,成为凯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方面,已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市内有大专院校4所、中专8所、中技4所、中小学校211所,有医疗卫生单位112个,其中国家“二甲”医院3个,各类科研单位近90个。全国公开发行报刊3家,电视台两家,有线无线电视网络遍及城乡各地。

凯里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凯里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生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仅药用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类就多达400余种,拥有煤、铁、铅、锌、重晶石、铝矾土、石英石、硅石岩等矿藏,其中硅石中的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8%,名列西南之冠。

凯里山青水秀,景色迷人,被誉为“苗岭明珠”。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民族传统节日多达135个,盛大的民族节日主要有爬坡节、芦笙节、斗牛节、吃新节、苗年等,每个节日都包含着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凯里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被确立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中心。境内有雄伟的“黔阳及时山”香炉山,景致奇特的渔洞溶洞,回归自然的平良古峡,风情别致的镰刀湾风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风格独特的苗族吊脚楼,以及堪称民族工艺一绝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等,无不闪烁着东方文化的光彩。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飞歌、芦笙金曲、斗牛、斗鸟、赛马场面,使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已有数千年历史的凯里酸汤鱼更是风靡全国,成为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

凯里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它是连接中原地区和西南边陲的枢纽,是西南经济区通往华中、华东地区的重要通商口,湘黔铁路和320国道贯穿全镜,清水江航运直通洞庭湖进入长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株(洲)六(盘水)电气化铁路复线及西南出海大通道重庆至南宁高等级公路正在建设,凯里至麻江高速公路已开工;市内有10路公共汽车和数百辆出租车运行,交通十分便利;杭—福—贵—成光缆横贯境内,国内国际程控电话和无线寻呼及移动电话业务均可开通,投资近20亿元4×12.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凯里火力发电厂,年发电量在30亿千瓦时以上,为凯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凯里投资环境宽松,投资政策优惠。凯里作为全州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前沿阵地和“龙头”,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龙头”优势,制定了一系列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和投资者来凯里观光游览和经商办企业。目前已有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凯里洽谈经贸合作项目。1999年,凯里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全省重点扶持的20个经济强县之一,凯里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充分利用全市有利条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品质的服务,加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放的凯里,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开发,洽谈贸易,共谋发展。

[精品鉴赏]

解读黔东南

[一] 刚上山,枪就响了。

这是岜山苗寨的火们在欢迎外来客人。

他们怎么知道有外来客人?原来在左边的高山上有一座高及云天的 秋千架,年轻人正在荡秋千。其实那是一个自古以来的观察哨,看看有没有外来之敌,顺便也注意一下有没有外来客人。

如果是外来之敌,枪声响处一定有人倒下。我们没有倒下,可见他们在秋千上晃晃悠悠看一眼,就知道我们没有敌意。

这个头开得真好。

枪声响过,火们一下子就出现在我们眼前。都是瘦筋筋、油乌乌的健壮男子,没有笑容,却满脸善意。

看得出他们都很想与外来的客人讲话,似乎又觉得自己的汉语不太流利,便推出这里的一位姑娘来引路。这个姑娘笑眯眯地一站出来,外来的客人们都轻轻地“嗬”了声。她在容貌上,居然比我曾经描述过的西江苗寨美女们,还要漂亮。

我觉得她有点眼熟,一问,原来她曾被深圳华侨城的大型演出集团选为演员,在掌声鲜花中风光过四年。终于熬不过对家乡的思念,回到了这深山老林之中,每天踩着们的枪声,与一棵棵大树对话。

外来客人们都奇怪,见过繁华世界那么长时间的她,又怎么能耐得住这里的寂寞?但一听她对一棵棵大树的深情介绍,就知道她真正的寂寞是在深圳。车水马龙间,揣想着每一棵树的早晨和夜晚。

尽管姑娘那么漂亮,这个村寨仍然以男性为中心,这一行迎客队伍的主角也还是那一队火。主角中的主角,则是身材矮小的火枪队长滚元亮。他的表情,很像秦始皇的兵马俑。

听说当年滚元亮即将出世的时候,他的母亲向村寨里一位名叫贾拉牯的“鬼师”询问孩子的情况。这里的鬼师有点像外地的巫师,但他有很高的地位,相当于村寨的精神教主和文化传人。这位鬼师卜过一卦之后就向滚元亮的母亲耳语:“这个崽,附着了先祖姜央卫士的灵魂!”

先祖姜央?不就是从枫树里生出来的吗?而那枫树,不就是蚩尤染血的桎梏变出来的吗?

等到滚元亮一出生,母亲就抱着他到一棵枫树前,拜过,再烧香纸、压石头。他就是枫树之子了,立即与蚩尤和姜央接通了血脉。

他长大后很快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是村寨中火枪队的首领。

此刻,他正背着枪,把我们领进一条大树密布的山路。

[二] 苗族作为蚩尤的后代不仅崇拜枫树,而且由于千里奔逃总是以树木作为匿身的掩护,因此也崇拜所有的树,以树为神。

岜沙苗寨的村民相信,每一棵树都有灵魂,护佑着每一个人的生命。

火枪队长和那位漂亮姑娘不断地向我们讲着这些话,一开始大家还不大在意,以为只不过是近似原始宗教的自然物崇拜。但听着听着就发现不对了,我们面对的,是一种惊人的生命哲学。

我很想用最简单的语言把这种生命哲学的实践方式说一说——这里的孩子一出生,立即由父母亲为他种一棵树。今后,这棵树就与他不离不弃,一起变老。当这个人死了,村人就把这棵树砍下,小心翼翼地取其中段剖成四瓣,保留树皮,裹着遗体埋在密林深处的泥土里,再在上面种一棵树。

没有坟头,没有墓碑,只有这么一棵常青的树,象征着生命还在延续。其实不仅仅是象征,遗体很快化作了泥土,实实在在地滋养着碧绿的生命。因此,这个万木茂盛的山头,虽然看不到一个坟头,一块墓碑,却是一个巨大的陵园。但转念一想又不是,因为这里找不到生命的终点。似乎是终点了,定睛一看怎么又变成了起点。只觉得代代祖辈都聚合在这里了,每一位不管年纪多大都浑身滋润,生气勃勃。这里没有丝毫悲哀,甚至也没有悼念。抬头一望哪棵树长得高,身边的老人就微笑着说一声:那是小虎他爷爷,壮实着呢。又见到一棵老树挂满了藤花,有人说了:他呀,历来有女人缘,四代了,年年挂最多的花。这里有一棵新树还不大精神,一位火向我介绍:这是哥们儿,两个月前喝醉了再也不理大家了,现在还没有醒透呢。面对前方那棵古树,陪着我们的火停止了说笑。原来那是这个部落世袭苗王滚内拉的生命树,也是这个山头最尊贵的神树。火们用苗语恭敬地称它为“杜霞冕”。反正,不管尊卑长幼,全都在这个山头盘根错节地活在一起了。这儿的家谱总是沾满了露水,这里的村史总是环绕着鸟鸣。村寨里的哪一个人遇到了忧愁或是喜乐,只要在树丛中一站,立即成了祖祖辈辈的事,家家户户的事。这里是村寨的延伸,也可以反过来说,村寨从这里生成。

现在,世界各国的智者面对地球的生态危机都在重新思考与自然的关系,但在这里恰恰没有这种关系。人即是树,树即是人,全然一体,何来关系?

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死观念。既然灵魂与躯体都与树林山川全然一体了,那又何来生死?陶渊明所说的“托体同山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也算是一个走遍世界的人了,却实在想不出世上还有哪一种生死仪式,优于这里让人与树紧相交融的生命流程。在别的地方,“虽死犹生”、“万古长青”、“生生不息”是一种夸饰的美言,但在这里却是事实。

“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这么朴素的想法和做法,是对人类生命本质的突破性发言。世上那么多宗教团体和学术机构从古至今都在研究生命的奥秘,现在我抬头仰望,这个山头的冲天大树,正与远处那些暮色中的教堂、日光下的穹顶、云霞中的学府,遥相呼应。比来比去,还是这儿最为透彻,透彻到了简明。因此,我要告诉全世界的生命思考者:这个苗寨,在中国贵州省从江县,贵阳东南方向四百公里,贴近广西。

[三] 很多年前北京为一个领导人造纪念堂,这里有一棵老香樟树被征。全寨民众听说,都长时间地跪在这棵老树前隆重祭拜。砍伐那天,没有一个村民在场。北京方面得知这个情景十分震惊,立即拨款在原先老树生长处建造纪念亭,把树根当作神明供奉至今。

一棵树,在别处看来只是一段木料,但在这里不是。这正像,甲骨文不是一堆骨料,万里长城不是一堆砖料。那树根,龙飞凤舞,又凝敛成一派尊严。我端身鞠躬,向它深深致敬。然后,收拾心情,放松脚步,随着火们走回村寨。路边的屋里屋外,有一些妇女在埋头织绣。在一个场地上,有两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在剃头。这似乎很寻常,我小时候在家乡也经常看到类似的景象,但火提醒我了:这一剃,小伙子算是成年人了。

原来,这也算是这里的成年礼。我走近前去,不禁大吃一惊:剃头用的剃刀,居然与割草打柴的镰刀一模一样!显然仔细磨过,头顶四周的头发早已剃得干干净净,露出了青青的头皮。四周剃净了,便突显出了头顶发髻。发髻丰茂,盘束在一起,被村民称为“青山树林”。我笑了,心想,用镰刀割去乱草,把大树种上头顶,这就是这里的成年。成年了就要恋爱。这里的风俗是由女孩子主动求爱,怪不得这些火走起路来那么威风,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挂着好几个女孩子赠送的相思带呢。真正的定情仪式,是在刚才发现我们的秋千架上。女孩们在参天古木间荡着秋千,漂漂亮亮地在小伙子们的仰望中施展出百般身段、千般妩媚。她们有时也抬头娇声叫一声“有客人进村”,但现今这个观察哨的主要功用是观察脚下的人群。终于见到了意中人,便美目专注不再放过,而摆荡秋千的姿态则愈加飘逸,愈加高远。目光和目光的对视是确定无疑的信息,女孩子快速地跳下了秋千,或者,那个小伙子也爬上相邻的秋千呼应着荡上一阵,再一起跳下,便手挽着手走进树林。树林中,一棵高大的马尾松紧紧地拥抱着一棵柔俏的杨梅树。历来村寨里的年轻情人,都会让这两棵树为自己证婚。

你看,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树。这下我更加理解那位告别繁华都市回来的姑娘了。熙熙攘攘的街市间当然也能找到爱恋,但是,哪里找得到可以施展百般身段、千般妩媚的秋千架?哪里找得到树林间那两棵紧紧拥抱在一起的证婚树?是树林的仪式,决定了人生的仪式。当你曾经与这种仪式长在一起,走得再远也会回来。回来了,在这普天之下最洁净的山岚间吐出一口浊气,然后自语一声:我本是树。这话语,过去听来觉得原始和天真,现在听来,却蕴涵着一种后现代的浩茫探询。

越便越过瘾—11月解读神秘黔东南

在这里,你会感觉到这不仅是空间的转移,而是时光在倒流,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使这里还保存着唐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居住在这里少数民族在长期 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他们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村村寨寨都木青竹翠,绿树成荫——这就是黔东南。

黔东南由于历史及地域原因,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原生民族人文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各民族原生的文化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尤以苗族和侗族丰富多彩的原生民族文化令人自豪和骄傲。

时间似乎在黔东南停滞了,或许是层层的大山,或许是浓郁的民族风情,又或者上帝的眷赖,让时间在黔东南打了一个大大的结,就这样,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的黔东南阻隔在了尘世外。

【出行】

悠闲体验原生态风情,观赏民族特色建筑

对于那些又想在春节出游又怕人多的驴友,黔东南是个很好的出游目的地。因为她的原始和美丽,这几年成为了国内外很多游者的,而且相对其他冬季旅游热点,这里更多是悠闲和观赏,而且黔东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能在异地他乡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更是你我一顿赏心悦目的文化大餐。

【旅游风景】

西江——千户苗族大寨

南花——凯里的着名苗寨

车江古榕群——“萨玛节”的故乡

岜沙——神秘的“中国一个持枪部落”

堂安——回归自然的胜地

肇兴——被誉为"鼓楼之乡"

隆里——中国古人的理想家园

镇远——太极图上的古镇

东出贵阳,经凯里便进入黔东南。祖祖辈辈的苗家儿女居住在这山清水秀的村落,他们正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为贵州旅游开辟了一道令人神往的风景线。黔东南是贵州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区,被誉为人类疲惫心灵的家园。那些在喧闹都市之外,藏匿在山林之间的神秘,访苗寨、赏苗饰、听苗歌、看苗舞、淘黄金的黔东旅游黄金线......

千家苗寨演绎古老清幽

汽车翻过雷山西侧的山峰,便豁然呈现在一片缓延伸展的山坡上古老村寨,这就是中国仅有、世界无双的千户山体村落——“西江千家苗寨”。上千座苗宅或横斜紧贴、或疏密相间,呈金字塔状般地漫延在翠绿的山坡上。

走进山村,山路一曲三折,石板上刻有许多神秘而生动的图案。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绝大多数为苗族,零星小铺沿街开出,精美的银饰、挂件、手镯、蜡染服装、各种手工打造的铜器,琳琅满目,令人赞叹。山里人热情好客,遇到有人问路,都会停下脚步指点迷津,以帮助游客走出老宅密布的村庄。

苗寨建筑以吊脚楼为主,一律盖有黛瓦,日渐斑驳的墙角裸露出黑而光圆的卵石。楼顶便是客舍,收拾得十分干净,住一晚上一二十元吧。推开窗,那大片黑瓦间,会冒出一棵棵绿树来,家家户户的窗檐下都垂挂着一串串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缕缕炊烟似雾幔轻晃,山里人的日子过得殷实而朴素。

欢歌肇兴侗乡

不管是在闻名中外、全球较大的侗寨——肇兴,还是在全国较高的侗寨鼓楼、侗族标准语发源地——“三宝侗寨”,都能看到侗家建筑风格特色的鼓楼、花桥、“长桌饭”。

黎平与湖南及广西的桂林三江、柳州接壤,是我国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县,民族风情浓郁。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花桥”等,黎平就有近300座,堪称侗族建筑艺术博物馆。而黎平肇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寨内吊脚楼鳞次栉比,戏楼、歌坪点缀其间。最出名的是五座鼓楼、五戏台和五座风雨桥。在那个美丽的村寨里,自信而快乐的侗族人用他们独有的大歌来款待我们。大歌是侗民在长期劳动生活中提炼保存下来的山歌。每首歌由一个人主唱而其他人和音,分高音、中音、中低音和低音等四声部,清唱或以琵琶、侗族二胡伴奏,旋律大致一样,即兴填词演唱,歌声错落有致,有时清秀飘逸,有时凝重回旋,有情歌、酒歌、祭歌、拦路歌和送别歌之分。

侗乡所有的标志性建筑景物中,包括寨门、鼓楼、风雨桥、吊脚楼、木栅栏房,不得不去观光赏用的却是"风味"厕所。侗乡厕所,全木制结构,单间或多间立于住房群的水塘上,离水面1至1.5米,无门无顶,仅有二、三十厘米高的门槛,另三面由不规则木条围成半人高,底面有两、三块木板供脚踩,间隙很大,透气性好,少普通砖墙公厕的熏天臭气。男女可混蹲,蹲下可与他人打招呼和聊天。

岜沙,一个侗乡与苗族风情柔和的野性部落

岜沙怎么读?你要是念巴沙,当地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地方,若念成(bia,及时声)沙,才有人知道那是什么地方——被誉为“中国一个部落”、苗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馆”——岜沙苗寨。

岜沙是南部侗族风情区中为数不多的苗族风情景点之一。吊脚楼依山而筑,密密匝匝地在几座山坡上遥遥相望。岜沙是个没有其他民族杂居的苗族村寨,住房以“吊脚楼”为主。岜沙苗族的生活方式、服饰、发型保留着明显的清代遗风。他们的服饰都是自纺自织自染而成,男人蓄长发,束辫,挽于顶,腰配长尖刀。这种男子蓄发的习俗祖传至今。岜沙苗寨这种古老发式流行了数千年,男孩子从小要像女孩儿一样蓄发,还要梳锥髻,只有在年满16岁举行成人礼之后,头发的去留才可凭个人的意愿而定。

黔东南少数民族有一个非常显着的特点,除了重大节日之外,平时只有女子一身本民族装扮,而男人在外表上与汉人难以区分。岜沙则是个例外。一身土法染制的青布衣,宽大的直筒青布裤,腰间别着砍刀与牛角火药筒,肩上扛着火枪,这不是古装电影里的角色,而是现实生活里的岜沙男人。岜沙苗寨充满了野性的美,尤其是半大的小孩,个个赤着上身别把腰刀,不过都挺和善的。岜沙的少妇女们纯朴、不羁,浑身散发着青春野性和健美的气息,留给游客很深的印象。

如果有游客进寨,狗吠声此起彼伏,村民都躲进屋里,从“美人靠”上探出头来,看看来者究竟何许人。

追寻淘金的足迹

黄金是天柱清水江给两岸人民的一大恩赐,黔东南天柱县以“高原黄金城”着称,黄金储量达60多吨。

清水江流域金矿的开采在宋人朱辅所着《溪蛮从笑》中就有记载。从黎平到锦屏再到天柱瓮洞关上村,河两岸到处都可以看到淘金的人。按照当地人的划分,黄金又可以分为洞金和砂金两种。洞金要挖洞进去采,砂金直接从河中淘得。淘金是一桩刺激事情,硕大的船只静静停泊在河水缓处,淘金工人用半机械化的操作从河床掘出砂石,投放到传输带上,放水冲淘。这样的景致随处可见。

由擎兴出发,前往中国钡盐之都,高原黄金城——天柱,沿途游览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八年(1358年)的锦屏——隆里古城,是明清时的军事城堡,游览“三街六巷九院子”,被称为古军事屯堡文化与民族生态的活化石。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城市规划》课程论文

凯里,我的故乡。说是故乡其实也不真是,但也不为过。确切的说我家在黔东南洲黄平县重兴乡半山。也许是因为凯里情结的缘故,我对它一直就有种莫名的亲切。这种亲切终究发展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有独钟。但我一直都没有去真正的关注它,直到选修了《城市规划》这课,才更深层次地了解凯里。凯里的发展其实还很落后,加上地势的限制。城市的发展很不平衡,古街道的保护不好,新建的文化建筑又缺乏历史洗礼。尤其是市民的素质还需要提高,民族的文化特色要得到保护。

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麓、清水江畔,全市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88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2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4%,其中苗族人口占63%,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

苗岭新都——凯里,设治已有500年历史,早在明清时期曾有“小京州”的美称。1951年成立凯里苗族自治区,1956年7月确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1983年8月19日撤县建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首批被国家民委、国家体改委批准为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试验区黔东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龙头。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辛勤建设,凯里城乡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偏僻小镇,发展成为以电子、轻纺、建材为支柱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共有170多家企业,其中以磁材、电子、轻纺、建材、煤炭、造纸、冶金、制革、制药等为主体的骨干企业有30多家,为凯里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凯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高楼鳞次栉比,街道宽阔,绿树成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辐射功能日益增强。市场繁荣,贸易活跃,已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多方位开放的大格局。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形成了较强的工业生产能力,成为凯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方面,已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市内有大专院校4所、中专8所、中技4所、中小学校211所,有医疗卫生单位112个,其中国家“二甲”医院3个,各类科研单位近90个。全国公开发行报刊3家,电视台两家,有线无线电视网络遍及城乡各地。

凯里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凯里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生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仅药用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类就多达400余种,拥有煤、铁、铅、锌、重晶石、铝矾土、石英石、硅石岩等矿藏,其中硅石中的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8%,名列西南之冠。

凯里山青水秀,景色迷人,被誉为“苗岭明珠”。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民族传统节日多达135个,盛大的民族节日主要有爬坡节、芦笙节、斗牛节、吃新节、苗年等,每个节日都包含着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凯里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被确立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中心。境内有雄伟的“黔阳及时山”香炉山,景致奇特的渔洞溶洞,回归自然的平良古峡,风情别致的镰刀湾风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风格独特的苗族吊脚楼,以及堪称民族工艺一绝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等,无不闪烁着东方文化的光彩。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飞歌、芦笙金曲、斗牛、斗鸟、赛马场面,使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已有数千年历史的凯里酸汤鱼更是风靡全国,成为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

凯里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它是连接中原地区和西南边陲的枢纽,是西南经济区通往华中、华东地区的重要通商口,湘黔铁路和320国道贯穿全镜,清水江航运直通洞庭湖进入长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株(洲)六(盘水)电气化铁路复线及西南出海大通道重庆至南宁高等级公路正在建设,凯里至麻江高速公路已开工;市内有10路公共汽车和数百辆出租车运行,交通十分便利;杭—福—贵—成光缆横贯境内,国内国际程控电话和无线寻呼及移动电话业务均可开通,投资近20亿元4×12.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凯里火力发电厂,年发电量在30亿千瓦时以上,为凯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凯里投资环境宽松,投资政策优惠。凯里作为全州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前沿阵地和“龙头”,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龙头”优势,制定了一系列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和投资者来凯里观光游览和经商办企业。目前已有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凯里洽谈经贸合作项目。1999年,凯里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全省重点扶持的20个经济强县之一,凯里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充分利用全市有利条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品质的服务,加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放的凯里,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开发,洽谈贸易,共谋发展。m

[一] 刚上山,枪就响了。

这是岜山苗寨的火们在欢迎外来客人。

他们怎么知道有外来客人?原来在左边的高山上有一座高及云天的秋千架,年轻人正在荡秋千。其实那是一个自古以来的 观察哨,看看有没有外来之敌,顺便也注意一下有没有外来客人。

如果是外来之敌,枪声响处一定有人倒下。我们没有倒下,可见他们在秋千上晃晃悠悠看一眼,就知道我们没有敌意。

这个头开得真好。

枪声响过,火们一下子就出现在我们眼前。都是瘦筋筋、油乌乌的健壮男子,没有笑容,却满脸善意。

看得出他们都很想与外来的客人讲话,似乎又觉得自己的汉语不太流利,便推出这里的一位姑娘来引路。这个姑娘笑眯眯地一站出来,外来的客人们都轻轻地“嗬”了声。她在容貌上,居然比我曾经描述过的西江苗寨美女们,还要漂亮。

我觉得她有点眼熟,一问,原来她曾被深圳华侨城的大型演出集团选为演员,在掌声鲜花中风光过四年。终于熬不过对家乡的思念,回到了这深山老林之中,每天踩着们的枪声,与一棵棵大树对话。

外来客人们都奇怪,见过繁华世界那么长时间的她,又怎么能耐得住这里的寂寞?但一听她对一棵棵大树的深情介绍,就知道她真正的寂寞是在深圳。车水马龙间,揣想着每一棵树的早晨和夜晚。

尽管姑娘那么漂亮,这个村寨仍然以男性为中心,这一行迎客队伍的主角也还是那一队火。主角中的主角,则是身材矮小的火枪队长滚元亮。他的表情,很像秦始皇的兵马俑。

听说当年滚元亮即将出世的时候,他的母亲向村寨里一位名叫贾拉牯的“鬼师”询问孩子的情况。这里的鬼师有点像外地的巫师,但他有很高的地位,相当于村寨的精神教主和文化传人。这位鬼师卜过一卦之后就向滚元亮的母亲耳语:“这个崽,附着了先祖姜央卫士的灵魂!”

先祖姜央?不就是从枫树里生出来的吗?而那枫树,不就是蚩尤染血的桎梏变出来的吗?

等到滚元亮一出生,母亲就抱着他到一棵枫树前,拜过,再烧香纸、压石头。他就是枫树之子了,立即与蚩尤和姜央接通了血脉。

他长大后很快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是村寨中火枪队的首领。

此刻,他正背着枪,把我们领进一条大树密布的山路。

[二] 苗族作为蚩尤的后代不仅崇拜枫树,而且由于千里奔逃总是以树木作为匿身的掩护,因此也崇拜所有的树,以树为神。

岜沙苗寨的村民相信,每一棵树都有灵魂,护佑着每一个人的生命。

火枪队长和那位漂亮姑娘不断地向我们讲着这些话,一开始大家还不大在意,以为只不过是近似原始宗教的自然物崇拜。但听着听着就发现不对了,我们面对的,是一种惊人的生命哲学。

我很想用最简单的语言把这种生命哲学的实践方式说一说——这里的孩子一出生,立即由父母亲为他种一棵树。今后,这棵树就与他不离不弃,一起变老。当这个人死了,村人就把这棵树砍下,小心翼翼地取其中段剖成四瓣,保留树皮,裹着遗体埋在密林深处的泥土里,再在上面种一棵树。

没有坟头,没有墓碑,只有这么一棵常青的树,象征着生命还在延续。其实不仅仅是象征,遗体很快化作了泥土,实实在在地滋养着碧绿的生命。因此,这个万木茂盛的山头,虽然看不到一个坟头,一块墓碑,却是一个巨大的陵园。但转念一想又不是,因为这里找不到生命的终点。似乎是终点了,定睛一看怎么又变成了起点。只觉得代代祖辈都聚合在这里了,每一位不管年纪多大都浑身滋润,生气勃勃。这里没有丝毫悲哀,甚至也没有悼念。抬头一望哪棵树长得高,身边的老人就微笑着说一声:那是小虎他爷爷,壮实着呢。又见到一棵老树挂满了藤花,有人说了:他呀,历来有女人缘,四代了,年年挂最多的花。这里有一棵新树还不大精神,一位火向我介绍:这是哥们儿,两个月前喝醉了再也不理大家了,现在还没有醒透呢。面对前方那棵古树,陪着我们的火停止了说笑。原来那是这个部落世袭苗王滚内拉的生命树,也是这个山头最尊贵的神树。火们用苗语恭敬地称它为“杜霞冕”。反正,不管尊卑长幼,全都在这个山头盘根错节地活在一起了。这儿的家谱总是沾满了露水,这里的村史总是环绕着鸟鸣。村寨里的哪一个人遇到了忧愁或是喜乐,只要在树丛中一站,立即成了祖祖辈辈的事,家家户户的事。这里是村寨的延伸,也可以反过来说,村寨从这里生成。

现在,世界各国的智者面对地球的生态危机都在重新思考与自然的关系,但在这里恰恰没有这种关系。人即是树,树即是人,全然一体,何来关系?

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死观念。既然灵魂与躯体都与树林山川全然一体了,那又何来生死?陶渊明所说的“托体同山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也算是一个走遍世界的人了,却实在想不出世上还有哪一种生死仪式,优于这里让人与树紧相交融的生命流程。在别的地方,“虽死犹生”、“万古长青”、“生生不息”是一种夸饰的美言,但在这里却是事实。

“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这么朴素的想法和做法,是对人类生命本质的突破性发言。世上那么多宗教团体和学术机构从古至今都在研究生命的奥秘,现在我抬头仰望,这个山头的冲天大树,正与远处那些暮色中的教堂、日光下的穹顶、云霞中的学府,遥相呼应。比来比去,还是这儿最为透彻,透彻到了简明。因此,我要告诉全世界的生命思考者:这个苗寨,在中国贵州省从江县,贵阳东南方向四百公里,贴近广西。

[三] 很多年前北京为一个领导人造纪念堂,这里有一棵老香樟树被征。全寨民众听说,都长时间地跪在这棵老树前隆重祭拜。砍伐那天,没有一个村民在场。北京方面得知这个情景十分震惊,立即拨款在原先老树生长处建造纪念亭,把树根当作神明供奉至今。

一棵树,在别处看来只是一段木料,但在这里不是。这正像,甲骨文不是一堆骨料,万里长城不是一堆砖料。那树根,龙飞凤舞,又凝敛成一派尊严。我端身鞠躬,向它深深致敬。然后,收拾心情,放松脚步,随着火们走回村寨。路边的屋里屋外,有一些妇女在埋头织绣。在一个场地上,有两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在剃头。这似乎很寻常,我小时候在家乡也经常看到类似的景象,但火提醒我了:这一剃,小伙子算是成年人了。

原来,这也算是这里的成年礼。我走近前去,不禁大吃一惊:剃头用的剃刀,居然与割草打柴的镰刀一模一样!显然仔细磨过,头顶四周的头发早已剃得干干净净,露出了青青的头皮。四周剃净了,便突显出了头顶发髻。发髻丰茂,盘束在一起,被村民称为“青山树林”。我笑了,心想,用镰刀割去乱草,把大树种上头顶,这就是这里的成年。成年了就要恋爱。这里的风俗是由女孩子主动求爱,怪不得这些火走起路来那么威风,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挂着好几个女孩子赠送的相思带呢。真正的定情仪式,是在刚才发现我们的秋千架上。女孩们在参天古木间荡着秋千,漂漂亮亮地在小伙子们的仰望中施展出百般身段、千般妩媚。她们有时也抬头娇声叫一声“有客人进村”,但现今这个观察哨的主要功用是观察脚下的人群。终于见到了意中人,便美目专注不再放过,而摆荡秋千的姿态则愈加飘逸,愈加高远。目光和目光的对视是确定无疑的信息,女孩子快速地跳下了秋千,或者,那个小伙子也爬上相邻的秋千呼应着荡上一阵,再一起跳下,便手挽着手走进树林。树林中,一棵高大的马尾松紧紧地拥抱着一棵柔俏的杨梅树。历来村寨里的年轻情人,都会让这两棵树为自己证婚。

你看,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树。这下我更加理解那位告别繁华都市回来的姑娘了。熙熙攘攘的街市间当然也能找到爱恋,但是,哪里找得到可以施展百般身段、千般妩媚的秋千架?哪里找得到树林间那两棵紧紧拥抱在一起的证婚树?是树林的仪式,决定了人生的仪式。当你曾经与这种仪式长在一起,走得再远也会回来。回来了,在这普天之下最洁净的山岚间吐出一口浊气,然后自语一声:我本是树。这话语,过去听来觉得原始和天真,现在听来,却蕴涵着一种后现代的浩茫探询。

越便越过瘾—11月解读神秘黔东南

在这里,你会感觉到这不仅是空间的转移,而是时光在倒流,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使这里还保存着唐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居住在这里少数民族在长期 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他们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村村寨寨都木青竹翠,绿树成荫——这就是黔东南。

黔东南由于历史及地域原因,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原生民族人文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各民族原生的文化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尤以苗族和侗族丰富多彩的原生民族文化令人自豪和骄傲。

时间似乎在黔东南停滞了,或许是层层的大山,或许是浓郁的民族风情,又或者上帝的眷赖,让时间在黔东南打了一个大大的结,就这样,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的黔东南阻隔在了尘世外。

【出行】

悠闲体验原生态风情,观赏民族特色建筑

对于那些又想在春节出游又怕人多的驴友,黔东南是个很好的出游目的地。因为她的原始和美丽,这几年成为了国内外很多游者的,而且相对其他冬季旅游热点,这里更多是悠闲和观赏,而且黔东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能在异地他乡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更是你我一顿赏心悦目的文化大餐。

【旅游风景】

西江——千户苗族大寨

南花——凯里的着名苗寨

车江古榕群——“萨玛节”的故乡

岜沙——神秘的“中国一个持枪部落”

堂安——回归自然的胜地

肇兴——被誉为"鼓楼之乡"

隆里——中国古人的理想家园

镇远——太极图上的古镇

东出贵阳,经凯里便进入黔东南。祖祖辈辈的苗家儿女居住在这山清水秀的村落,他们正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为贵州旅游开辟了一道令人神往的风景线。黔东南是贵州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区,被誉为人类疲惫心灵的家园。那些在喧闹都市之外,藏匿在山林之间的神秘,访苗寨、赏苗饰、听苗歌、看苗舞、淘黄金的黔东旅游黄金线......

千家苗寨演绎古老清幽

汽车翻过雷山西侧的山峰,便豁然呈现在一片缓延伸展的山坡上古老村寨,这就是中国仅有、世界无双的千户山体村落——“西江千家苗寨”。上千座苗宅或横斜紧贴、或疏密相间,呈金字塔状般地漫延在翠绿的山坡上。

走进山村,山路一曲三折,石板上刻有许多神秘而生动的图案。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绝大多数为苗族,零星小铺沿街开出,精美的银饰、挂件、手镯、蜡染服装、各种手工打造的铜器,琳琅满目,令人赞叹。山里人热情好客,遇到有人问路,都会停下脚步指点迷津,以帮助游客走出老宅密布的村庄。

苗寨建筑以吊脚楼为主,一律盖有黛瓦,日渐斑驳的墙角裸露出黑而光圆的卵石。楼顶便是客舍,收拾得十分干净,住一晚上一二十元吧。推开窗,那大片黑瓦间,会冒出一棵棵绿树来,家家户户的窗檐下都垂挂着一串串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缕缕炊烟似雾幔轻晃,山里人的日子过得殷实而朴素。

欢歌肇兴侗乡

不管是在闻名中外、全球较大的侗寨——肇兴,还是在全国较高的侗寨鼓楼、侗族标准语发源地——“三宝侗寨”,都能看到侗家建筑风格特色的鼓楼、花桥、“长桌饭”。

黎平与湖南及广西的桂林三江、柳州接壤,是我国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县,民族风情浓郁。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花桥”等,黎平就有近300座,堪称侗族建筑艺术博物馆。而黎平肇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寨内吊脚楼鳞次栉比,戏楼、歌坪点缀其间。最出名的是五座鼓楼、五戏台和五座风雨桥。在那个美丽的村寨里,自信而快乐的侗族人用他们独有的大歌来款待我们。大歌是侗民在长期劳动生活中提炼保存下来的山歌。每首歌由一个人主唱而其他人和音,分高音、中音、中低音和低音等四声部,清唱或以琵琶、侗族二胡伴奏,旋律大致一样,即兴填词演唱,歌声错落有致,有时清秀飘逸,有时凝重回旋,有情歌、酒歌、祭歌、拦路歌和送别歌之分。

侗乡所有的标志性建筑景物中,包括寨门、鼓楼、风雨桥、吊脚楼、木栅栏房,不得不去观光赏用的却是"风味"厕所。侗乡厕所,全木制结构,单间或多间立于住房群的水塘上,离水面1至1.5米,无门无顶,仅有二、三十厘米高的门槛,另三面由不规则木条围成半人高,底面有两、三块木板供脚踩,间隙很大,透气性好,少普通砖墙公厕的熏天臭气。男女可混蹲,蹲下可与他人打招呼和聊天。

岜沙,一个侗乡与苗族风情柔和的野性部落

岜沙怎么读?你要是念巴沙,当地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地方,若念成(bia,及时声)沙,才有人知道那是什么地方——被誉为“中国一个部落”、苗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馆”——岜沙苗寨。

岜沙是南部侗族风情区中为数不多的苗族风情景点之一。吊脚楼依山而筑,密密匝匝地在几座山坡上遥遥相望。岜沙是个没有其他民族杂居的苗族村寨,住房以“吊脚楼”为主。岜沙苗族的生活方式、服饰、发型保留着明显的清代遗风。他们的服饰都是自纺自织自染而成,男人蓄长发,束辫,挽于顶,腰配长尖刀。这种男子蓄发的习俗祖传至今。岜沙苗寨这种古老发式流行了数千年,男孩子从小要像女孩儿一样蓄发,还要梳锥髻,只有在年满16岁举行成人礼之后,头发的去留才可凭个人的意愿而定。

黔东南少数民族有一个非常显着的特点,除了重大节日之外,平时只有女子一身本民族装扮,而男人在外表上与汉人难以区分。岜沙则是个例外。一身土法染制的青布衣,宽大的直筒青布裤,腰间别着砍刀与牛角火药筒,肩上扛着火枪,这不是古装电影里的角色,而是现实生活里的岜沙男人。岜沙苗寨充满了野性的美,尤其是半大的小孩,个个赤着上身别把腰刀,不过都挺和善的。岜沙的少妇女们纯朴、不羁,浑身散发着青春野性和健美的气息,留给游客很深的印象。

如果有游客进寨,狗吠声此起彼伏,村民都躲进屋里,从“美人靠”上探出头来,看看来者究竟何许人。

追寻淘金的足迹

黄金是天柱清水江给两岸人民的一大恩赐,黔东南天柱县以“高原黄金城”着称,黄金储量达60多吨。

清水江流域金矿的开采在宋人朱辅所着《溪蛮从笑》中就有记载。从黎平到锦屏再到天柱瓮洞关上村,河两岸到处都可以看到淘金的人。按照当地人的划分,黄金又可以分为洞金和砂金两种。洞金要挖洞进去采,砂金直接从河中淘得。淘金是一桩刺激事情,硕大的船只静静停泊在河水缓处,淘金工人用半机械化的操作从河床掘出砂石,投放到传输带上,放水冲淘。这样的景致随处可见。

由擎兴出发,前往中国钡盐之都,高原黄金城——天柱,沿途游览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八年(1358年)的锦屏——隆里古城,是明清时的军事城堡,游览“三街六巷九院子”,被称为古军事屯堡文化与民族生态的活化石。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新时期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然而,新形势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使其面临新的挑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滞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因此,必须不断优化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结构,着力创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自觉性,着眼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1当前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陈旧

新时期下,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枯燥单调。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该课程以理论阐释为主,教师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时事、实践与理论融合,以致理论与实际脱节;该课程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城市规划原理属新课程,理论层次不深,知识涵盖面较窄;课程内容设置缺乏创新,仅限于理论叙述,缺少实例和数据支撑,国内外理论分类归纳不,缺乏专门的城市规划技术论述。大部分教材偏重基本概念,缺乏应用研究,使得学生只懂理论、不懂运用。

1.2教学方法滞后

目前,城市规划原理的教学方法存在“填鸭式”、“师徒式”等问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枯燥,教师照本宣科,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不足,阻碍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讲授进度。新形势下,新媒介的出现给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带来冲击和突破,但是多媒体课程教学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课件信息量过大、授课内容主次不分、授课进度过快等,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1.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城市规划原理是学习城市规划专业课程的基础。但是,部分学校在城市规划教育中将理论与实践分割开来。如过于注重理论。学生难以理解理论的真实涵义,不知理论如何应用,枯燥的理论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于偏重实践。虽然实践课程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但是基础理论的缺失,必然影响学生对城市规划原理的深层次理解,制约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学生就业,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深化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2.1不断优化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结构

优化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体系,是深化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方面,要优化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结构,避免各专业课程交叉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同课程的联系、区别。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重理论、常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提高授课效率。另一方面,及时更新城市规划原理内容。目前,城市发展迅速,建筑物成为涵盖诸多方面的建筑综合体。这些综合体如同一个个复杂的功能区,如高铁站、地铁站等,不再是单一的交通枢纽站,而是集购物、娱乐、酒店等功能为一体的交通枢纽圈。建立交通枢纽圈、商圈、大型文体中心、专业市场,并非简单的理论可以指导。要深入研究各种建筑综合体的形成与发展经验,学习综合体规划设计的相关知识,如综合体功能区合理的位置布局、内容安排。学习人类心理学,明确在不同时空中人们心理最需要的东西,如交通枢纽圈周围要设立饮食、购物、住宿等,大型的文体中心要经常举办展览、娱乐、文化学习等活动。正确的把握人们的心理有助于促进建筑物组群的发展,有利于各建筑类型的合理分配。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要增加此类内容,这不仅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而且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帮助其了解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同建筑物类型安置的科学性,促进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发展与改革。

2.2着力创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深化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保障。及时,引入启发式教学。在城市规划原理课堂教学中,要彻底避免“填鸭式”教育,杜绝不分重点的理论灌输,应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城市规划、设计问题。做好学生点评工作,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城市规划原理的积极性。第二,引入参与式教学。在城市规划原理课堂教学中,要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扭转“教师中心”的不正之风,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调动学生参与城市规划原理讨论的主动性、创造性,促使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引入互动式教学。在城市规划原理课堂

教学中,教师要在班级内划分不同的小组,组织学生对城市规划方面的热点现象进行讨论或者辩论,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能力,从而拓展教学的深度。

2.3增强学生学习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自觉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深化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教师要树立新思维,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认识到自身指导者的地位,掌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在课堂上讲要点,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二要强化案例教学。在城市规划原理课堂中,要尽量避免晦涩的术语,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清楚要点,扩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三要注重实践教学。划分设计小组,适当布置城市规划设计作业,或者在班级举办设计比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规划的基础理论,在干中增长知识,巩固学习效果,切实提升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水平。

2.4着眼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深化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有实践性、动态性、长期性等,但现有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内容广泛、章节逻辑性不够强、时效性不高,使得城市规划原理教学面临不少困难。要把基础教学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城市规划专业的基本理论、重点知识讲授,建议该部分课程占比70%。把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学各环节,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认真、钻研的科学精神,强化对学生作业、设计的指导,要求学生撰写调查、参观报告。妥善处理好城市规划原理与建筑策划、场地和建筑设计等课程的衔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改革

摘要: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专业一门很重要的课,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但就目前课程设置和教学而言,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内容陈旧、观念落后、方法单一等。文章围绕该课程改革,从思想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评价几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

城市规划原理;创新;问题教学法

城市规划处于现代城市建设的前期阶段,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关乎城市日后的发展,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国内不少高校都纷纷开设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成了建筑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运用城市规划原理等理论知识,为现代城市建设和城市研究做贡献。然而,就目前的教学情况而言,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内容陈旧、方法单一、理论实践结合不足等。为改善这一现状,需对课程进行改革。

1思想观念的改革

首先,城市规划这一概念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它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其概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能范围有所拓宽,也可能会更窄。身为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创新精神,敢于接受新事物,不断对此概念加以补充和完善。其次,现代文明高度发达,城市建设速度加快,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今后必然会出现各种新的观点、认知和理论,当前时代更新发展的速度极快,不管是教师,还是行业工作者,都必须跟紧时代潮流,了解行业近期发展动态,主动学习并掌握新的规划理论及其应用。同时,还要放眼国际,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不断借鉴经验,引入具有研究价值的观点。因此该课程必须体现出时代特点,融入新的元素,打上时代烙印,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才能有用武之地。当然,在创新和走在时代最前沿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我国古代建筑就曾多次达到巅峰状态,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而且,现代城市建设也很注重历史文化,不妨继承传统,增加城市内涵。

2内容方法的改革

2.1增加新的内容

随着研究的深入,城市规划原理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延展,说明现代城市规划不仅仅涉及诸多方面,而且对其质量要求、功能作用等要求越来越高。教学过程中应跟紧时代,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补充教学内容,单就规划而言,也要按照可行性分析、决策、执行、反馈、维护保障等程序进行,以保障其科学合理性。比如城市土地资源的使用,功能区的划分,整体布局,城市规划工作的组织和审批,具体规划建设活动的监管和协调等,都应纳入教学范畴,如此才能更加地进行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师除了传授基础知识,还应增设管理监督方面的知识。同时,还有其他领域,即促进该课程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城市是个复杂的综合体,城市规划属于土木建筑专业,但同时还要考虑市政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地理信息,以及城市的经济学、社会学等知识,且通常会涉及到历史文化、行为学等领域。因此,教师应适当拓展此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出的复合型人才。而最为重要就是,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城市规划原理的最终目的自然是用于对现代城市进行规划布局,只懂原理远远不足,必须配合实践训练。比如,开展社会调查,获取相关信息,做好准备;或利用仿真模拟技术,在计算机上操作,这种方法即便出现错误,也可以更改,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引进实际案例予以分析,搜集本校或者某小区的建设图,对其规划和功能区的划分,以及整体风格进行分析。

2.2学习多元方法

教学方法如果合理可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按照素质教育所提倡,应以教促学,而并非传统单方传授的方式。目前有很多新方法,值得引荐推广,在此主要介绍以下两种:(1)问题教学法。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如果问题足够有吸引力,学生必然会主动查阅资料,尽快解决问题。从这一点来看,该方法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突出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问题设计就显得很关键,既要有趣,有足够的吸引力,又要具有延伸拓展价值,可以令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综合运用。比如,教师先展示了我国古代的皇都布局图,有汉代长安、汉魏洛阳、唐代洛阳、北宋开封、明清北京。接着展示了几张现代城市的图片,包括北京、纽约、香港、巴黎等,学生无不赞叹。然后提出问题,古今的城市规划各自有何特点;现代城市规划快速兴起的原因。这就要求学生搜索大量资料,了解城市规划的历史,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局观、整体观,在日后的规划管理中用处极大。(2)小组讨论法。教师作为引导者,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布置任务,令小组讨论解决。这是一种比较综合的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还能强化其团队合作意识,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从旁指导。

3考核评价的改革

考核评价环节也不容忽视,通过考评,可对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情况加以总结,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然后及时调整策略。考核时要综合多项指标,不能局限于成绩或者对理论的理解程度,还应包括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能力、平时表现、学习态度等,给出较为客观地评价。教师要接受多元化评价方式,采取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方式,敢于接受学生的意见反馈,及时总结自身的不足,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涉及到与规划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难以随时更新。这就要求课堂学习应当有部分内容根据新的形势,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由教师根据规划问题场景,由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的问题办法。

4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土地应用是否合理、资源分配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标准。目前,我国此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短缺,教学不合理是个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更新观念,补充内容,体现出时代特色,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叶鹏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工程管理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

城市规划原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较强的理论性一直是课程的教学难点,本文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出发,分析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定位,通过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高学生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城市规划原理;工程管理;教学

城市规划原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交叉性与实践性是其典型特点。在目前缺乏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教材的困境下,如何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调整来提升教学效果、拓宽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并增强学生整体性思维和综合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1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与工程管理专业的关系

因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多数高校建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工程管理等专业都将城市规划原理设为专业基础课,这与该课程的特点及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分不开的。

1.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要求

工程管理是培养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专业,强调的是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的系统性、综合性特点要求课程设置要把握综合、强调应用。工程管理学科属于管理类,但是,管理对象为建设工程项目,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体现“管理”和“工程”两大方面,经济管理类课程和工程技术类课程占重要比例,与工程技术相关且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城市规划课程也应占一定比例,并且要注重实践类课程的安排。

1.2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

学科背景不同,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也相异,城市规划原理的课程定位及教学要求应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做出相应调整。从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要求来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城市规划的目的,消除神秘感;能够站在一定高度,用长远规划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在意识深处树立城市规划的发展观与思维方法,用科学的观念及思想指导管理行为。因此,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该课程所肩负的重任不再仅仅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也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教学实践反思

2.1课程地位认识不足,存在神秘感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与城市规划缺乏直接的关系。学生在固有思维模式影响下,普遍认为只要把自己的专业主干课程学好即可,城市规划原理并非关键课程,涉及到的知识不重要。而且,要求学生在32学时内,完成课程的学习,也存在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的问题,这些原因往往造成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存在较多疑问,无法正确认识课程地位、把握学习重点。

2.2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缺乏实践过程

学习知识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课程教学大纲较为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考核通常以闭卷考试的形式组织,多数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最终虽能通过考试,但违背了本门课程的教学初衷。这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学而不用的感觉,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更不应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3课程内容略显枯燥,学生积极性欠缺

学生学习兴趣欠缺是课程教学的较大挑战,一方面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学好此课程尚且有一定难度,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缺乏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储备,理解一些城市规划理论更是有难度;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因课时少、内容多,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引导其学会自主创新的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学方法探讨

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应重点加强与工程管理及房地产开发有关的城市发展、建设、管理的知识讲解,并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充分与国家宏观管理政策相结合。

3.1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使用的城市规划原理教材是由吴志强、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稍显深奥和枯燥,庞杂的内容很难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因此,笔者依托教材,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将教学内容确定为以下几部分:①城市规划介绍:讲述城市发展、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及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让学生从、历史和宏观的角度认识该课程的知识体系。②城乡空间规划及城市专项规划的具体方法和知识:讲述城乡用地构成、各类城乡空间规划的控制引导作用,它们是该部分的核心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与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等章节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问题。③城市规划的实施:这部分涉及城市开发规划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工程管理学生而言,对其今后微观建设管理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3.2强化实践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

虽然该课程学时较少,但教师也应考虑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加强实践环节的组织。一方面强化课堂实践教学,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规划实例,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注重课外实践教学,如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用规划的眼光去实地调研身边熟悉的环境,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居住小区、大学校园等,调研后进行课堂交流,通过互动巩固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还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因为居住小区是工程管理毕业生接触较多的建设领域,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居住区规划的相关要素,通过这种引导、交流、设计的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中的概念、理论和原则等,往往文字性、抽象性较强,非专业学生很难理解,如果课堂上仅凭教师的板书讲解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结合案例教学。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将案例引入课堂,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理解。如讲解城市发展史的理论知识时,可与国内外的规划实例相结合,让学生开拓思路,更好的理解理论发展演变及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改革考核方式。以往的闭卷考试导致学生对考前辅导过于依赖,教师可考虑由注重考试成绩向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并重转变,平时成绩参考课堂考勤、课堂作业、课下作业进行评定。通过作业的完成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能在课堂上专心听讲,保障课堂质量,改变学生考前突击的学习观念。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也可检查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4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应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一方面呼吁学生重视课程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改进提高教学技巧及教学手段,增强课程的实践应用性,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董菲菲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建筑学城市规划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一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及时,学生并不认为城市规划原理是其专业基础课程,认为城市规划的知识与建筑设计相关性不大,对建筑设计没什么帮助,从而忽视该课程,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第二,由于该课程内容庞大,涉及到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建筑学的学生缺乏对城市规划方面内容的积累,理解起来比较晦涩。因此,在刚开始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向学生讲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明白学习这门课的意义;同时,由于受学时限制,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清楚该课程中哪些章节是重点内容,是要求掌握的,哪些章节了解即可,哪些章节是省略的,让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2学生掌握知识不牢固

城市规划原理涉及人文、经济、地理、历史、政治等很多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有城市规划思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城市总体布局、城市各用地规划、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和历史遗产保护与更新等。城市规划原理的内容很多,学时却很少,有些知识理论性很强,如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方面的知识建筑学的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这些知识只有与具体的设计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而城市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些设计只有规划专业的学生才会接触到,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很难接触到,所以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而非理解性的掌握。

3学生缺乏宏观思维方式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建筑学学生普遍缺乏宏观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做设计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建筑单体的设计,而忽视了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小区规划设计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设计的时候更注重住宅单体的设计,而忽视了住宅群体组合;小区内部道路交通混乱,道路分级不明确;小区内部公共服务设施大都随意布置,未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以及为周边小区服务的可能。任何一座建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生做设计应该从城市肌理、历史文脉及与周边区域协调的角度出发进行宏观考虑,这样设计的建筑才会具有精神内涵,才能体现城市的风貌特征。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1调整教学内容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讲授课时是32个学时,使用的教材是由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同济大学吴志强、李德华主编的第四版《城市规划原理》。在如此少的的学时内讲授教材上的所有内容是不可能的,所以针对建筑学的专业特点,必须对教材上的内容有所取舍,划分重点章节,安排好讲授每一章节的学时。建筑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多的接触到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小区规划等修建性详细规划,所以课程讲授重点是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定、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第19章城市设计。及时章主要讲解城市的发展及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通过及时章的讲解让学生对规划学习产生兴趣;第十一章主要讲解用地的适用性评价及用地的分类,在地质方面增加一些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在地形方面增加一些山地、滨水方面的知识;第十八章、十九章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经常接触到小区设计、城市设计,所以要详细讲解,并且在讲解中要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的知识。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第3、4章城乡规划体质、第10章城市规划的类型和编制内容、第12章城乡区域规划、第13章城市总体规划、第14章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简略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即可,其他章节予以删减。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教材中有些新的知识还未补充进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增加新的内容,如建筑综合体。

2改进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讲授中采用的是ppt多媒体演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2.1互动式教学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形式体现。每次讲授新课之前,教师要提出一些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在讲授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哪些属于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哪些公共服务设施是经常使用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课下调研当地的某个小区,课上讨论该小区设计的优点和缺点,学生可以从住宅、绿化景观、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多噶方面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2.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城市规划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比如教师给建筑学学生讲授住区规划时,可以首先讲授住区规划的相关知识;接下来要求学生对安阳市的几个典型小区如华强城、安钢御景园进行调研分析,可以采取现场踏勘、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探讨居民对小区的满意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在这几个小区中,哪些设计是值得借鉴的,哪些是日后应该避免的,从而为学生做小区设计奠定基础。

2.3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作为主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提示及点拨,使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创造精神。

三结语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作者:陈巧凤 崔彦敏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工程管理城市规划课程研究

一、工程管理专业特点对课程目标的要求

工程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它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交叉而生的复合性学科。其学科属性是属于管理类,但是,由于其管理对象是建设工程项目,其具有的特殊性需要具有相关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基础。可以说,工程技术知识是其重要的学科基础。1998年教育部进行学科专业调整后,工程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建筑施工、工程投资策划、工程规划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等单位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等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目前在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中,其学科方向分为房地产方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投资造价方向居多。总体来讲,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均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知识和能力:(1)工程建设过程所涉及的有关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领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2)工程建设全过程所需的综合性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素质以及相应的知识基础;(3)能够在工程建设、房地产等相关专业管理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适应能力;(4)在管理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要求和必须具备的能力,可以看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熟悉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设计知识,初步具备各类用地规划设计与管理的能力,为工程管理专业其他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置已由城市规划专业肩负指导城市发展的重任转变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职能。所以,基于其角色转变,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由于科技的发展,在教学手段上都将发生根本的转变。

二、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特点引发的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系统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建筑、工程技术、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城市及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能够掌握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对城市总体布局规划、道路交通系统、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较为熟悉。城市规划原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平台课,涉及到的学科门类较多,具有政策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基本特点,由此也造成一些学习障碍。首先城市规划原理有关政策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到乏味。城市规划学科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城市的空间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城市工程设施的布设、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等,与政策相关的叙述性、理解性的内容比较多,这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而失去注意力。其次城市规划原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令学生困惑。课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地理、技术、法律等多方面内容,呈现出知识面广,体系复杂,内容跨度较大的特点,令初学者往往难以把握学科的框架、体系而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置缺乏相关实践性让学生只会被动学习。课程中包括建筑设计、中外城市建设史、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居住区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总规设计、城市详规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逻辑性和连贯性很强的知识,这些知识由于压缩为一章或一节,且没有设置相关的实践环节,学生很难通过一门课程的理论学习掌握整个城市规划的学科体系,对城市规划的一些新思想、新理论更是不能理解、不感兴趣。

三、面向工程管理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教学

要有效提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重在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的的确定

综合前述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多学科性的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技术类知识体系为基础平台,而综合性的城市规划原理又是这个基础的一门入门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在该课程教学活动当中,我们既要看到该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深入解析学科的知识点,又要重视工程管理专业的全过程性管理要求,在此基础上理清该学科的脉络体系,从学科的特点和专业的要求两方面寻找平衡点。具体来讲,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确定课程的教学目的。首先,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消除城市规划的深奥感。使学生深刻理解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而做的规划和计划。其次,使学生能站在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角度,通过收集、分析、处理大量多方面的信息,用长远规划的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对待问题能以一定的深度去分析,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基础,而不是就事论事只揪住细节不放。第三,通过本课程系统的学习,在意识深处,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和思维方法,如:可持续发展观、低碳经济等,以指导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

2.课程构架的梳理与重构

对课程构架的梳理与重构是在保障内容体系完整的前提下,着重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要求出发,合理调整与配置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从一定意义上说,课程构架的梳理与整合重构是决定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讲,可以从下述三方面进行:对内容的梳理,首先应保障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工程管理毕业生大多数从事着与城市建设相关的监督、管理、咨询、施工、设计等工作,城市规划知识的传授,主要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让学生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把握住课程的知识框架,不至于在众多知识点中失去方向。笔者认为可以将课程按主题划分为三部分,及时部分讲述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及关系,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编制程序和城市发展战略,让学生从历史、宏观和的角度掌控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体系,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第二部分讲述组成城市空间各类规划的具体方法和知识。城市用地构成、城市总体布局,这两章对各类具体的城市规划设计起到控制和引导作用,它们是该部分的核心,应注意在教学中把握它们和城市道路与交通、居住区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详规设计等章节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的问题。第三部分讲述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具有的行政职能。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城市规划是一种政府行为,对今后的微观建设行为具有指导和管理的作用。其次,对于具体的知识点,要在课程框架下紧抓脉络、逐层解析各种基本类型,在把握住基本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教学,从而做到以点、线带面、举一反三。此阶段可以将案例融入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案例设疑、理论讲述、分析讨论、解决方案比选、总结评析这一过程反复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但掌握众多的理论知识点,而且利于学生更迅速、更牢固地实现知识、能力和态度三者的迁移。以便今后能够灵活运用,能动性的解决所遇到的城市规划问题。另外,作为教师,还要积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在课程中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等,及时更新教材的有关章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展的脚步。总之,课程构架的梳理与重构工作要做到目标明确、体系完整、内容精炼、衔接适合,使之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适应社会需求。

3.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重点是在上述完整的理论框架基础上,除了及时补充教材内容,将近期的学科发展成果和近期的规划理念引入教学中,还要注意增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教学互动。因此,在课程构架的梳理、重构的基础上和理清教学内容主次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1)突出规划理念的渗透式教学。如:反映宏观思维模式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总体布局的章节,以及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章节(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部分知识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讨论式教学为辅。即针对宏观知识部分,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中间配以一些问题的思考来学习。具体可以通过结合讲课内容提出热点问题,增加个别课堂讨论环节,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采用课外调研的方式,有目的的启发学生,思考当代国际城市发展和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把宏观综合的理论理解和消化。

(2)普及规划知识的发散教学,以案例讲述式教学和网络式教学并重,讨论式教学为辅;针对城市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部分,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借助大量国内外城市规划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规划阶段的成果内容。如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商业区规划、居住区规划、绿地规划等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由于这部分规划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还应当选择学校所在的城市,鼓励学生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各个规划阶段成果的实施情况并进行讨论。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规划知识和身边社会关系的理解,达到对已经熟视无睹的城市问题能理解与思考的目的。

(3)规划设计的实践教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实践对工程管理学生可以采用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重在过程,而不仅是看结果。具体讲就是要在实践过程引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剖析,增强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并积极开展规划实例的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互动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如:用规划的眼光分析学生身边熟悉的环境,可以选择校园、居住小区等,或者是所在城市的绿地、交通等,通过讨论,对其现状提出改进建议。或者,通过做一个简单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具体掌握规划中要考虑的几个常用要素。因为小区建设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建设的重点,也是工程管理毕业生接触较多的建设领域。教师先串讲之后,让学生用规划的眼光去参观不同层次的小区,然后进行交流,再通过一个小区或组团的规划设计课题来实践。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引导,学生通过这种“引、学、练、评”式的实践教学不但将重点知识点融会贯通,也会弥补很多在讨论中无法深入的知识点。

(4)了解规划编制和内容的拓宽教学。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以及不同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成果属于了解性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规划是如何从宏观向微观一步步控制并指导城市的建设发展。应该尽量采用讨论式等容易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课前加强自学,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并重在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脉络关系,促进学生融会贯通这部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相关章节还可以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客座授课,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效果会更好。

4.教学手段的完善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信息量大、图片多,而且多数知识点仅靠语言文字的描述难以理解透彻,配合图片甚至模型的直观展示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促进教学的互动与启发。首先它可以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其次它信息量大,生动形象,易于识别与理解。特别是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现场照片、播放城市建设的录像,能够有效弥补学生缺少现场参观所带来的不足。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网上教学,进行该课程网站主页建设,逐步完善网上教学互动。内容包括:网上的课程概况(包括课程历史沿革、课程简介、各方评价),师资队伍(包括课程负责人情况、教学队伍情况)和教学实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介绍;网上的教学热点问题讨论;网上的学生作业递交等。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宽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渠道,在师生交流中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构架以及基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获得学生广泛好评。

四、结语

要使城市规划原理的课程教学收到良好地效果,在紧紧抓住课程综合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等基本特点与要求的同时,要重视课程构架的梳理与重构,并依据不同的专业特色、专业方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方面作出适当的调整。在授课中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密切互动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目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所存在的课时少、实践环节相对不足的缺点,使之更加适合专业的发展要求。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 当前高校正尝试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以人为本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实际出发,分别对建筑学专业课中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阐述了以学生为本的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 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城镇化;教学改革

0引言

在当代“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席卷全球,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意识形态,而且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主体,满足人们的生存、行为、精神和发展等方面的需求。高等院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己任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发展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当代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据国家近期统计资料显示,到2008年中期,世界城镇化水平平均已超过50%,而中国城镇化水平也已到44.9%。中国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这一方面反映我国的国民经济还较弱,有待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体现我国城镇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不足,城镇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一些城市在建设中不顾历史文脉、周围环境,一味标新立异的建筑随处可见,缺乏处理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关系的专业人才是主要问题之一。经过多年的高等学校专业教学及社会实践,笔者认为建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建立完善的教学法体系。具体指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浓厚兴趣,掌握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技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仅以建筑学专业必修课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加以阐述。

1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等方面不断地遇到新问题,人们也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新的规划理念、思潮和设计方法不断地涌现。而汇集其精华的城市规划原理课是应用性较强的建筑学的专业基础课,涉及学科范围广泛,知识更新频率较快。因此,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有教材,应根据形势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不断地进行调整、完善和补充。

1.1 了解城市规划学科的前沿及近期发展动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的理念几经演变。教师应掌握国际及国内城市规划理论、方法的发展和变化,并将其中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观点介绍给学生。例如:体现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和宗法礼制的“周礼・考工记”,现代城市规划、建筑思想的典范“田园城市”和“光辉城市”,当代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等知识。

1.2 及时更新城市规划的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基本概念、理论是城市规划原理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其涉及范围很广,它的很多内容基本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而且,多数概念、理论始终处于发展之中,需要逐步的完善、调整。任课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根据学科的发展提炼出一些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及时更新所讲授的内容。如教材中列出的城市规划的作用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障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在2003年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的参考用书中记载的是“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城市建设发展上看,城市规划的对象是以城市土地使用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操作而得以实现的。通过分析可能看出后者比较科学、合理,学生易于理解。

1.3 初步掌握城市规划的编制与设计城市规划的编制与设计可以拓展建筑师的知识面、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也是本科建筑学教学大纲的重点之一。城市规划编制与设计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完成学业后能否顺利地走向社会,成为设计、规划、建设及管理方面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主讲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本着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仔细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利用powerpoint 、CAD、Photoshop等软件进行教学,讲解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各个层次规划设计的内容、方法等。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理解、巩固和加深所学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从理性到感性、再从感性到理性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这种认识方式也是符合认识论的基本规律的。

1.4 增加和补充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城市规划管理是建设项目的组织编制、设计、建设和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系统工程上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及保障系统等。具体指根据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的使用和各项布局,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并依法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组织、协调 、引导、控制和监督,使土地资源系统和各项建设的空间关系形成合理的结构,使城市建设能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若将学生培养成了解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建筑学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城市规划的概念、理论、编制方法,还应懂得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方面的内容虽然不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拓宽他们的就业空间,为社会培养规划建筑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5 正确处理好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城市规划不仅与建筑学、环境学、市政工程、土木等息息相关,而且涉及城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生态学、地理学及信息技术等。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对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也应有所涉及,尤其是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及环境变化对城市生态的影响。高等院校应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一定的预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他们走向社会后能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和子孙后代造福。

1.6 加强城市规划中实践教学的内容城市规划原理可分为以讲授基础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两大部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的“教”进行设计的,大纲内容突出了课程的知识点,对于学生通过学习所应取得的规划技术,运用技能要求虽然提及,但在实际理论教学中,往往是知识传授为主,技能训练少甚至无,也就是说,实践教学内容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今后应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的“学”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课程大纲要明确规定学生学的时间与老师教的时间比例。教师课程活动讲解不得超过2/3,应留1/3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和进入政府或企业部门进行实践等。

2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关键,在教学改革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传统的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教育活动。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是以学生为本,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不断地调整、完善和创新。

2.1 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法体系如何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界讨论的焦点话题,更是建筑学专业教学的重点。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法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潜力,给学生广阔的知识及发展空间是有效的措施之一。城市规划是灵活的、立体的、网络化的知识,依赖于广阔的信息来源。教师可以利用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及实务案例等多种资源,并且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达到启发式教学、形象化教学的目的。学生能够在课堂及其他渠道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信息量,参与教学的各个阶段,展示自己的知识才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2 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二维平面教学基础上增加了三维立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使教师讲课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重点突出,学生易于吸收、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规划设计课的教学,在方案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三维建模的特点,结合简单的动画,可以使设计理念感性化,及时对不理想的建筑单体造型、建筑空间布局进行调整,以达到舒适、安全、幽雅的环境效果。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制的规划区域鸟瞰图,使抽象的设计空间变得真实,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2.3 加强建筑及规划模型制作的训练力度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注重规划设计的二维表现,甚至以表现的好坏来判定一个设计作品的优劣,而忽视规划模型的制作,或只作为设计成果的表现形式。将制作规划模型贯穿于设计课的全过程,是国外规划院系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例如: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建筑学专业的设计课均需制作模型,欧美高校建筑学专业课的教学更是秉承包豪斯的传统,从未放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国内的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设计课也非常重视制作设计模型。通过制作设计模型可以直观地反应规划意图和空间结构关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拓展他们的视野和空间想像力。

2.4 在理论课中强调引入案例分析和研究城市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开发项目的极少重复性。目前,城市规划理论学说仍不严密、不完整。因此,城市规划项目的案例分析和研究(Case Study)就显得十分重要。城市规划原理等理论课教学应该借鉴工商管理MBA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大量案例分析说明城市现象和问题,总结规划设计经验,让学生加深课程基础概念及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相关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教师出示一个个具体案例,组织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提供的矛盾,参加讨论,各抒己见,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案例教学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它真正重视的是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把握信息做出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也比较好。

2.5 在实践课中加强对规划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城市规划原理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要想透彻的理解课程内容,必须加强实践锻炼,对学生来说,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和整理、分析和预测是必须掌握的技能,要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如:在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经济状况的分析与预测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搜集相关城市近20年人口、经济与用地等相关数据,上机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分析和预测,最终做出人口金字塔图、GDP趋势图等图件成果,并根据分析数据,撰写文字报告,这一部分实践课主要是通过上机操作完成。通过该部分的实践,提高了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教学改革,光从教师“教”的一方面进行改革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要从“学”的一方面也进行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听、记的听课方式,由单方面的接受知识变成双方的互动教学,增加语言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抓住教师给予口头表达的机会,锻炼自己口头表达能力,做到语言表达清晰,具有感染力。另外要多动手,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基础上,学会编写一些小文章或者方案介绍等,学习做一些电子的演示文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为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要求学生加强在课外的多方位的知识吸收,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瞬间万变的时代,获取知识的手段也已千变万化。因此学生不仅要看课外书籍,还应从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3课程师资队伍的改革

近年来,各地建筑规划院系片面强调师资队伍的学历文凭,教师基本是由博士生、硕士生组成。他们大多数一直生活在学校,缺少社会实践经验。高校建筑学本科教学目的是为城市建设培养合格的建筑师,而目前检验合格建筑师的标准是通过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考试,即国家承认其已具备履行其岗位职责与业务活动所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注册建筑师考试中的案例分析、场地处理及环境设计占很大的比例,建筑学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才能通过国家注册建筑师的考试,成为合格的建筑师和专业教师。

3.1 让年轻的专业教师下基层锻炼高等教育要服务于社会,迎接时代的挑战,就必须走出象牙塔,高校的建筑规划院系应与设计、管理、建设单位密切联系,将近期的理论和技术及时输送给社会,并将实践经验反馈给学校。担任建筑学专业课教学的教师需要经常到研究所、设计院、各委办局、施工建设现场等进行锻炼,弥补相关知识的不足。国内已有一些高校开始尝试,效果不错。学生反映经过实践锻炼后的教师讲课生动、观点明确、例证翔实、案例分析透彻,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改变了以往呆板的“填鸭式”教学,获得学生的广泛好评,这种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3.2 鼓励专业教师进修,学习和参加注册师考试要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就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就应积极鼓励并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教学进修与学习。让他们在国内外知名院校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鼓励支持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参加注册师(注册建筑师或注册规划师)考试。通过注册师的考试,能促进教师认真学习建筑及规划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了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查、实施、监督和管理的程序和过程,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及时更新自己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同时这也是让教师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3.3 邀请校外专家来校授课和作演讲等建筑学、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具有多年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对城市和建筑的历史发展、开发建设、空间环境的改造等认识是一笔可观的知识财富。邀请专家来学校讲学,讲解一些建筑、规划建设方面的实例,分析其成功的经验、遇到的难题和解决的途径。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学科认识的理想化,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更加合理,走向社会后可以很快地承担社会赋予的重任。此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专业师资队伍不足的压力。

3.4 积极鼓励人才有序流动要解决好我国当前建筑规划教育工作存在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多学科背景和“杂交优势”的师资队伍。在现阶段,我们应结合国情,积极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教学合作,特别应积极鼓励人才的有序流动。逐步改变我国建筑规划院校师资“近亲繁殖”的普遍现象。

4结语

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趋势在世界各国迅猛而持续的发展。中国在21世纪将又快又好地大力发展经济,加快全国各地的城镇化建设,就是要按科学规划逐步完善城镇的各项基础设施,建筑物,构筑物和生态及环境保护设施,日益改善城镇的人居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争取早日进入小康社会。未来城镇将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将向城镇集中,经济发展将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城镇的发展。因此,在未来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我国城镇建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需要许多知识,能力扎实,学有所用,勇于挑战的建筑、规划方面的复合型实用人才。所以,建筑学专业中,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当务之急。同时也是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需要的重要举措。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城市规划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华南理工大学的《城市规划设计》课程,着眼于帮助学生建立综合分析环境、合理组织交通、妥善安排土地利用的规划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基本功、手头和口头表达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课程定位、课程内容与授课过程都做了全新的设计和改革,在六年内被提升为广东的省级精品课程。

关键词: 城市规划设计;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0引言

《城市规划设计》课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2002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重新开设这门课程以来,经过近十年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逐步发展和成熟,我们对课程定位、课程内容与授课过程都做了全新的设计和改革,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教学模式科学、教学方法先进,特色鲜明,教师队伍过硬的专业核心课。2008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国家建设部组织的城市规划专业评估中,评估专家专门旁听本课程,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在参加国际竞赛、联合工作坊等交流合作活动中均得到好评,并屡有奖项。

1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本系列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方法上从前三年建筑设计教学的基础上向城市规划设计的提升,并建立综合分析环境、合理组织交通、妥善安排土地利用的规划理念。掌握综合处理规划过程中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物质形态设计的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和基本原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规划设计构想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为未来的城市规划的从业者,在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应当培养对城市公共空间敏锐的观察能力、对社会文化空间公平客观的支持态度,并能够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手段分析城市问题,建立和培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本课程设计鼓励同学主动观察与分析城市现象,涉及城市发展动态的前沿课题,发掘城市文化背景,并以、系统的专业素质去处理城市问题

2课程重点

2.1 着重规划思维的训练训练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顺利完成从建筑的相对小比例到规划大比例的尺度观的转变。使学生的设计思路逐渐清晰、逻辑性增强。在土地使用、交通规划、景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塑造等方面掌握基本的章法。

2.2 在空间形态设计中综合处理人文、自然各因素的训练培养学生在规划设计时。综合处理规划过程中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条件和物质形态设计的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和基本原理,加强学生的全局观、综合平衡能力。

2.3 协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大部分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培养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要求学生关心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课题,发掘城市历史、文化背景,并以、系统的专业素质去处理城市问题。训练学生的调查和分析能力,通过系列的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4 基本功及手头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核心设计课程中间,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快题设计练习,强化和提高同学的手头表达能力,包括图面的色彩、线条、构图和图面效果等。同时,考虑到学生即将到规划设计单位实习,加强对城市规划规划技术规范的掌握。

3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4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系列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城市认识、城市专题调研、城市规划设计(三)。

4.1 城市认识设计思想:组织同学参观典型城市及重要设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与分析城市现象,发掘城市社会和文化背景,并以、系统的专业角度去理解城市问题。

效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观念上从建筑师向规划师的顺利转换。使学生熟悉各类城市公共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布局以及与相关规划要求,包括用地、交通、空间形态、环境景观等。培养现场测绘、观察、分析的能力;

4.2 城市专题调研设计思想:围绕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各相关方面进行,用调查研究的种种方法,如访谈、问卷、案例分析等形式,发现问题,并结合社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城市专题调研的成果是小组合作完成的调研报告。

效果: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问题的学术态度,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增强学生将工程技术知识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法律法规、社会管理、公众参与等多方面结合的意识及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小组合作的工作方式使得学生的协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得以提升。

4.3 城市规划设计(三)――总体规划设计思想:城市规划设计(三)是本系列课程中要求真题实做的课程。通过城市总体规划项目设计的实践,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内容和方法。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包含从具体城市的实地现状调查到规划方案的编制、规划文件的编写,直至规划成果的技术评审的全过程。通过详尽分析和整体实践操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前四年学习到的规划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规划编制实践中去。

效果:学生能感受、参与、理解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并使学生基本具备从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能力。

5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化运用

本课程中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主要以设计辅导为主,每组8-10个学生,配备一个教师和一个助教。充足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方法手段可以多样化:

5.1 案例讲评根据城市规划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在所有《城市规划设计》课程中,都结合大量的案例和相应的调查分析进行。如在居住区规划设计部分,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已经建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进行调查和居民访谈,分析其使用状况和存在问题。在城市设计部分,首先,结合近几年完成的城市设计案例,简要说明城市设计基本原理,以及根据城市不同的规划层次,让学生掌握不同设计阶段、不同设计深度城市设计的要点,使其掌握更多的城市设计实例及相关经验,拓宽学生的视野。其次,开设相关知识专题讲座,介绍及讨论近期热点问题,与当今的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案例讲评,能够加深学生对城市规划设计原理的认识,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最合适地作出反应,学会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2 方案陈述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方案陈述时间,让学生讲述本人的设计思路、设计手法、研究要点等,并在全组学生及教师内部展开讨论。通过自我表述,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应对能力等都得到了相当的锻炼。在方案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通有无,教师的从旁引导,使讨论过程成为一个有趣的学习过程,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个人的设计思路亦在讨论中逐渐清晰及得到矫正。如城市设计课上,学生有机会制作演示文档,面向全体同学及老师做个人的方案陈述,同学可针对其方案中的问题进行提问以及提出个人的意见,老师加以指导和启发,提出修改的建议,总结其优缺点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有一个接近现实操作的平台,较大程度的应用个人的专业理论知识在设计的方案中,提高学生组织和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例如:邀请执业城市规划师和城市规划管理者对近期较有影响的城市规划方案进行介绍和分析,使学生对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面对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工程技术等问题有更为直观的体验,并加深学生对规划理论及其运用的理解与认识。另外,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请专业策划公司的策划人员对典型案例从策划定位、规划设计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介绍,总结其成败的原因,提高学生在实际设计中更好地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能力。

5.3 角色互动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分别扮演规划师、政府官员、当地居民、开发商等不同利益主体,鼓励学生积极探讨,保障公众利益。结合课程内容运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收集某一主题或特定规划的专业和社会反映,对这些反映进行整理,然后对此进行讨论,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一专题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在城市专题调研中,要求每个学生介绍自己熟悉城市(通常是自己的家乡)的局部地段规划建设现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4 GIS技术运用一般针对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总体规划设计课程实践,通过向学生介绍利用GIS技术进行规划设计前期分析和后期辅助决策的相关的技术方法,结合具体的课程实践直接运用到实际项目实习中,同时,在GIS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新技术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前期分析、辅助决策、成果制作等方面的运用,逐步改变城市规划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结合GIS课程在城市规划专业中的教学实践以及在具体规划项目中的运用,加强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数据分析、整合、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从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来看,GIS教学与城市规划教学与课程设计结合的思路取得初步成效,学生也逐步培养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总体规划方案的构思具体化,根据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应用的需要,尽量结合GIS技术应用的可能性,逐步建立相对理性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同时,对于一些地形较为复杂的场地设计,也有意识的开始考虑利用GIS技术进行辅助空间分析,例如高程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通视分析等。

5.5 与实践性课程相结合结合各项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对实际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这些实践学生均已参与过,有较好的感性认识,但需要在理论层面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如城市规划设计课程之前进行了“城市认识实习”,并在此课程之后安排居住区设计的课程,使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和理论知识的运用中有更为直接的联系。在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之后安排总体规划调研实习,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调查方案、组织调查工作,训练了学生观察社会和理论分析能力,同时在学生协同调查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性课程中强化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运用,使我校学生的调研报告在建设部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作业评优中每年都能获得较好的成绩。

6课程的主要特色总结

6.1 课程选题与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作业评优要求紧密结合,采用真实基地并关联热点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实地调研和分析能力。

6.2 互动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中安排若干陈述环节,开展充分的方案讨论和辩论,形成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训练学生的综合表达及交往能力。

6.3 整合式设计教学模式:配置了人文地理、GIS学科的师资,开阔设计思路,学生的规划设计具有社会经济视角,亦因结合GIS技术应用具有相对理性思维能力。

本课程内各教学环节的衔接还可以进一步优化,特别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环节与城市设计课题的关联关系可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配合课程设计的要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系统化,达到课程的目的。由于新版《城乡规划法》出台,本课程对城市规划成果编制的新要求还需要一定时间予以适应,对规划成果制定的法定性、技术性等将有一定的调整。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产教融合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文章根据城市规划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层次性强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生产与教学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专业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产学融合模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导向、规划师职业导向、规划设计项目导向、城市问题导向,进行反向驱动教学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产教融合; 城市规划设计; 教学改革

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城市设计等不同规划设计层次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在高校转型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1-2],对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课程产教融合的探索和应用》为支撑,开展了以产教融合为主线的城市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

一、城市规划设计课程的特点

(一)实践性强

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践性是由城乡规划专业实践特点决定的,在课程设计中的一项设计课题,无论是“真题真做”还是“假题假做”,都要考虑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不论是进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还是局部地块的详细规划,要求学生必须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掌握与规划设计任务相关的基础资料(包括工程地质、气象、水文、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人口资料等),掌握城市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从现状出发,找准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解决问题。

(二)综合性强

城市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规划设计的综合性,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经济、社会、人口、产业等都对城市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建筑、道路交

通、生态环境、市政工程等必须在规划方案中得到合理解决。一个合理的规划方案,往往是多学科综合运用的结果。因此,城乡规划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根据不同类型的规划设计分别采用独立或分组的形式完成。

(三)层次性强

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包含城乡规划体系中的各层次规划教学实践内容,既包括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也包括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保护等类型的规划设计,是由浅至深,由难至易,由局部至整体的层次递进关系[3]。

二、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被动的“真题真做”

基于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运动最早出现在16世纪晚期的意大利,主要应用于建筑和工程教育活动中,这种方法开始逐渐应用于国内高校教学体系[3-4]。即国内高校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真题真做”教学方式,被广泛认同和采用。但是近年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很难在课程开设时正好有符合课程大纲要求,难度适合的“真题”提供给学生“真做”,课题安排的时间和进程相对固定,很难与规划项目编制过程同步,项目调研、中期汇报、项目评审无法与课程进度同步,本科生的专业能力很难达到项目深度要求等。这些问题都使课程教学越来越被动。

(二)空泛的“假题假做”

对于一般开设城乡规划专业的普通高校,由于专业实力和知名度的限制,没有能力接到城市规划项目。很难实现“真题真做”,只能假设规划背景,自拟规划条件“假题假做”。学生只能根据设计任务书和《城市规划原理》教材进行规划方案设计,教师也只能根据规划理论进行较理想状态下的方案指导。甚至连基本的现状调研、基础资料分析和整理都没有机会涉及,更别提涉及城市规划较深层次的问题、地块的实际问题、甲方的想法等,在指导教师“一家之言”下完成了规划方案,难免较为空洞。

(三)“孤芳自赏”的点评

方案点评是规划课程设计最终的环节,除了部分重点高校能实现校际、校企联合点评。多数高校还基本采用教师自评指导作品的形式。特别在缺少双师型教师的高校,难免有点“孤芳自赏”的感觉。对于学生而言,缺乏其他教师和一线规划师的点评,思维受限,很难发现规划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自然大打折扣。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改革探讨

产教融合是高校教育向应用型转型的必然途径,可以有效摆脱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与产业相脱节的被动局面。对城市规划行业亦是如此,对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进行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一般的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规划师”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从城市规划设计课程目标来讲,具体体现为:面向规划设计单位,具有综合理论知识、规划实践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具有从事各类规划实践的基本能力,掌握一定的分析和表达方法,能有效对接和过渡到实际的规划设计工作中。

(二)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有效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必须要构造与之相配套的理论教学体系,本次研究提出由实践内容决定理论授课内容的教学体系。

(三)构建产学联动模式

1.构建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在学校学理论,去企业实践,还应包括共建实训室、课程/教材开发与建设、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和实训基地合作、教师培训和兼职教师合作、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人才技能认证与就业推荐、共同合作项目等多个方面。对于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校企合作模式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1)邀请规划单位一线规划师进课堂,专题授课、指导方案、点评方案等。(2)利用规划单位丰富的规划实践项目,作为设计图题目,给学生提供“真题真做”、“真题假做”的机会,为学生提供间接参与实践规划项目的机会。(3)由学校专业教师和设计单位共同组建校内工作室,将教学场所由专业教室移至“工作室”,课内和课外教学相结合。(4)校企联合培养,进行订单式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2.构建“学做一体”产学融合模式

积极利用校企合作企业和教师共同承担的规划课程,将工程设计实践与教学结合,以生产项目为支撑,采取让学生多方位参与生产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真正实现“做中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产学联动,学做融合,以产促学,以学助产,做到规划课程和规划单位的对接,顺利过渡。

3.构建“双制式”教学组织模式

改变“理论满堂灌,实践看一看”的传统教学思路。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改革课堂组织模式,理论授课以专题授课为主。借鉴重点院校的“项目小组制”模式,组织由学科带头人、工作室负责人、企业指导教师和小组负责人构成的“双导师”教学团队。依托工作室,打破专业教学的年级限制。

(四)融入目标导向的反向驱动教学

1.经济社会发展导向

教育的改革必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要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更新理念[7]。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城市规划的发展水平,城市规划的目的是研究城市未来的发展,合理布局、综合部署城市各项工程建设。城市规划离不开经济情况分析,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建设的支撑。城市规划工作必须要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城乡规划的专业教学中有必要引入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教学,才能在今后的规划实践中清楚地认识到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维护公共利益发挥作用,指导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2.规划师职业导向

规划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主要是从事各种类型的规划设计,引导城市建设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城乡规划专业是培养规划师的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规划师基本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在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需要根据规划师的职业特征和工作内容组织教学,着重培养以下能力:(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进行基本的规划分析、设计。(2)广博的知识面,在经济、社会、文化、地理、历史、艺术等方面有一定修养。(3)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思维敏锐,善于创新。(4)熟练的软件综合应用能力。

3.城市问题导向

分析城市问题是进行城市规划工作的基础,同样也是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城市是一个复杂又多样的综合体,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培养学生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社会文化、人文地理知识。因此,以城市问题为切入点,将国内外城市鉴赏课程融入日常课程体系,通过两到三年,循序渐进地对国内外知名城市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学习规律和知识精髓,以引导学生正确调查分析城市存在的问题为基础,逐渐培养学生深层次、多角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规划设计项目导向

一个实际的规划项目,包含规划的众多知识。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应减少空洞枯燥的理论授课环节,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形象生动的实例专题分析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为例,

根据总体规划包含的工作内容,进行针对性专题授课,将对应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按专题分为编制内容和方法、调研与基础资料分析、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城市性质与规模、用地布局、综合交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综合防灾规划、专项规划和文本、规划说明书编写等11个专题,并为每一个专题安排实例操作演练。

四、结语

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是实践性、综合性和层次性极强的课程,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改革提供了范本。文章从实际教学中得到验证,从课程体系、授课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有益的探讨,然而校企联合培养、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还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笔者将在日后的教学和研究中继续探索更为实际有效的教学模式。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贵州财经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的课程教学现状,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了对思路定位、目标导向、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考核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更新课程教学理念、凝炼先进的课程教学范式、深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拓展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建设完善课程网站、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方案、课程实践多元化、改革课程评价及考核方式、培育的教学团队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多方位立体的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与实施方案,对提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原理;教学范式改革;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一、推进课程教学范式转变的指导思想

课程教学范式,指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员所秉持的信念与价值、采取的技术及形式、形成的特质及效果的总称。一般说来,课程教学范式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实施(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关系、教学管理等要素。我校推进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体现以下思想。

(一)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通过《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通过学术气氛和学校生活的熏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自主获取能力。

(二)确立新型梯度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传递”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一般通过预设课程目标、讲授教材完成。“融通应用”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展开,一般通过基于问题导向意识的教学,促进学生融会贯通的经验养成。“拓展创造”是课程教学目标的表现,一般在在教学情境中能理解实际情况,并且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三)彰显三大现代课程教学范式核心理念

教学学术观,教师从事的是研究性教学;学生从事的是研究性学习。“教”和“学”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研究方法、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民主观,教学要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拥有充分的表达权、探讨权,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沟通和学术讨论。教学协作观,需要师生协作,教师之间的协作、学生之间的协作,发挥团队协作的效率,促使学习和研究在更高层次上进行。

(四)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三个层面

教学范式改革的理念与思路需包含三个层面,即价值观、知识和方法。价值观包含社会对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独特定位、教师本人的价值取向等;知识包含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实践要求等;方法包括知识组织、媒体使用及师生互动等。

二、《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讲授对象涉及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本科生。课程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方面的实操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该课程主要具有三项特点:

1.讲授对象专业化。作为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必修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但是由于在本校的经济类院校背景下,该专业学生会对会计、金融等专业产生积极的兴趣,而对本专业产生认知不明确、态度不积极的现象,质疑未来的毕业去向等情况。

2.教学任务较重。由于《城市规划原理》教材改为第四版以来融入了当下时代背景的很多新知识,讲授内容涉及范围广,教学任务与教学时间、深浅难易程度的矛盾日益突出。

3.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很强。根据教学信息反馈,大多数同学都对课程表示很大的学习兴趣,原因在于与生活联系的现实性。对于课堂教学的许多基本原理,同学们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对应的案例,且对应中国正在进行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原理》也能够给予专业规范视角的解释。

(二)原教学(考核)方式及其问题

1.原教学(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30%(考勤与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实验实践),期末考试成绩占70%(闭卷考试)。

2.《城市规划原理》的教学中的问题。针对《城市规划原理》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素质特点,提高教学质量的难点和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教学时间较紧。《城市规划原理》讲授时间为16周,周2课时,共32个学时。从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对比来看,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教师要么降低教学难度,把教学内容简单通讲;要么缩减教学内容,集中精力讲授课程内容的重点。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要求。对于大多数的大学课程而言,它们都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由于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很强,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原理》的讲授教师必须注重基本原理和社会现实的结合,也将是决定该课程讲授能够得到学生认可的关键因素。

三、教学范式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据《城市规划原理》的课程特点和教学难点,基于该课程讲授过程中的各种约束条件,在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过程中切实贯彻基本思路,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体系教学。在《城市规划原理》的讲授过程中,如何实现基本原理和社会现实的结合。可用身边的典型意义的例子作为教学案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或补充图片、视频等资料,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有趣,来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去思考中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总规、详规和近远期规划及其影响因素、实施落实等问题,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对于每一门课程,都具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内容必须依靠教师讲授来完成知识传递;另一部分内容可以通过专业期刊、网站、国家动态等引导学生思考。

3.课堂提问的设计。比如小组竞赛、小组抢答、默写式复习等。教师可通过一连串的系列提问,引导学生寻找知识,并进行研讨及点评。设计问题,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把握课堂要点的逻辑关系,展示课程的理论框架;二是问题逐步递进,深入发掘问题答案的能力;三是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生活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适当调整提问方式和内容。

4.课前、课后知识的巩固。通过布置学生下一次课前预习复习章节、题目思考以及课后在数字网络平台的跟进学习、资料扩展、网络小测试等方式来巩固知识。

(二)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目标

在今后3到5年的时间里,紧密围绕培养目标,通过《城市规划原理》教学课程的学习,推动师生观念转变,使《城市规划原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学校的教风和学风得到提升。具体包括以下目标:

1.《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相关教学组织要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与专业需要,即“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教师现在有什么?”,同时教师通过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定期收集学生反应并积极做出改进回应,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目标由单一转向多维。在“知识传递―融会贯通―拓展创造”所形成的新型梯度课程教学目标中,可采用小组研讨、开展课外调研、研读经典论文、学习经典案例、了解专业网站等方式。

3.《城市规划原理》课堂教学重点由知识传输转向能力提升。课堂教学重点由原来偏重于纯粹知识点的灌输、传授,转化为偏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提升。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课程具体知识点的汲取和吸收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对课程综合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4.《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方式由凝固转向动态。提出与现实紧密相关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思考,增加现实案例以增强教学内容的鲜活度等,可采用协作教学、辩论教学方法等。

5.《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学习重心由听授转向自主。增加供学生课前、课后选择性阅读的著作、文献,教师宜采用适当的方法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三)教学范式改革的具体内容

改革的重点内容应包括更新课程教学理念、凝炼先进的课程教学范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拓展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建设案例体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方案、课程实践多元化、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培育的教学团队等方面,建立一套多方位立体的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整体计划与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三个环节:

1.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安排合理,符合认知规律;及时把国内外教改成果以及学科近期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教学内容信息量大;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和具体课程教学实际,因材施教,加强课前预习、课堂提炼与课后,总结积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由变被动的学习者为主动的探求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

3.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方案:对每次课堂或者每个项目课堂进行模块设计,如及时次课的情况:

4.课程考核: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应打破传统以闭卷考试为主的单一方式,灵活运用小论文、项目设计、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题库等多种考试形式。课程考核整合为综合测评体系,分平时、能力和知识考核三部分。平时(30%),针对学生的德、勤、技做考查。“德”主要指学习态度,表现形式如:回答提问、辩论发言、讨论;“勤”主要指到课率和课堂纪律;“技”主要指完成作业情况,创新设计、讲解、测验等。能力(30%),针对学生综合运用课程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采用识图能力、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知识(40%),考核采用闭卷方式进行题库机考,考试时间1.5小时或2.0小时,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点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题型由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随机组成。

5.教学团队:整合上过本门课程的教师,组建梯队合理教学团队,定期对该课程进行意见反馈,同时共享有利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

四、预期成效

对课程范式改革的预期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课程范式改革的接受情况

学生学习反馈良好,对课程范式改革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均较高;评教平均分大于85分。

(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学生普遍能良好地接受和理解课程内容;能自主学习能力课前、课后知识;通过“平时+期末”的综合考核平均成绩明显高于改革之前。

(三)教学范式的特色与创新

与同类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案例库、网络更新、问题追踪等方式,教学资源设计新颖有效,辅教、辅学资源设计明晰有效,资源共享的途径清晰有效。

(四)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改革能符合学校相关文件要求并切实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基于“微课”的城市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代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文章结合城市规划课程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尝试引入微课教学方法,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入手,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旨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微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满足非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课程教学需求。

关键词:微课;城市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一、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微课(Micro-lecture)起源于国外,其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v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在国内,“微课”一词是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于2010年率先提出的。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主要载体为微型教学视频,时长约为5~10分钟,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实验、任务、主题等)而设计开发的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其精髓在于“微”,“化整为零”,将复杂完整的系统教学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教学点,为学生提供灵活自主的“碎片化”学习[1]。

微课作为一种信息化手段,创造了一个半开放的、情景化的动态生成的虚拟在线学习与交流环境,是一种灵活便捷、简单高效的学习模式。由于摆脱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方便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间进行相关学习,既迎合了当前学生喜欢变革、迷恋网络、热爱自由的性格爱好,又符合现代教学理论中兴趣学说、记忆强化学说等观点,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无异于锦上添花[2]。在胡铁生、黎加厚等国内微课先行者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探讨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许多教师开始尝试使用“微课”来辅助教学,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高等院校,微课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必将成为未来院校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3]。

二、当前城市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是一门知识面极广、体系复杂、内容跨度较大的课程,不仅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还是建筑学、园林、景观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2004年开始在园林专业、艺术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授课目的旨在通过相关城市规划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城市规划的系统观,开阔视野、从宏观“面”出发,合理设计城市局部地段的微观“点”,在日后的园林规划设计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各项复杂问题,使园林规划设计符合城市总体规划[4-6]。教学方法在采用多媒体结合传统板书的基础上,相继引入了案例教学、项目法和开放式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以上教学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而课时少,课堂讲授时间紧张,学生理解与掌握困难;(2)课堂讲授的文字性、理解性的内容比较多,并非所有的内容都有合适的案例,即使采用案例教学,但由于学生对案例不熟悉,很容易感觉枯燥而失去注意力;(3)部分章节如居住区规划设计部分图纸多,信息量大,由于非城规专业学生缺乏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储备,讲授与理解均有一定的难度。虽然结合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分析讨论等环节,但学习效果仍不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城市规划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有效地解决上述教学中的问题,初步探索该课程中“微课”的教学方法,为深入研究城市规划课程的“微课”教学模式与规律、深化城市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与途径提供了一定依据和经验。

三、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1.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园林、艺术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对于课程的讲授内容经过了多次调整,每学期讲授时根据近期学科发展和行业动态进行补充完善。本次的内容改革选择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对现有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意见,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问题,对教学有何建议及期望,切实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调研及调查对比,收集和筛选相应的教材及文献资料,优化教学内容,调整编写适于开展微课教学的教学大纲。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重点完成以下内容:(1)研究适于微课教学的教学文件和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案等(如章节概述、课时安排、授课方式、章节内容、章节重难点、每章小结等);(2)完善多媒体课件,制作部分重难点知识的微课视频,逐步建设微课资源库(各章节ppt、章节重难点微课视频、音频、案例图册等)。这一部分的内容应结合网络课程和品质课程的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筑丰富的微课资源库。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探索。微课教学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优势不容赘述,但微课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教学。以居住区规划章节为例,在学生完成了居住小区实地考察,撰写调查报告,分组讨论等环节之后,在课堂汇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居住小区的规划结构到底是哪种形式的?同一类用地为何各组确定的范围界限都不同?路网结构到底合理与否?即使是同组的学生仍存在极大的争议。这时候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凸显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回顾,关键知识点的解读,实际项目的融合为学生答疑解惑,给出正确答案。因此微课教学应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目前的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安排,各章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有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等,但并非所有的课程章节都适宜采取微课教学,如何将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微课统一并合理使用,这也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点。

3.教学实践的改革探索。(1)教学单元的实践研究:以第二章的内容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理论为例,选取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部分进行微课教学,并划分为课前活动和课堂活动两部分。对于教师而言,首先完成微视频制作,之后应设置一些导入环节或问题,如:古代中国的城市是如何形成发展起来的?是帝王意志还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有的城市建设都是受礼制思想制约吗?通过以上问题,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微视频,在观看微视频之后还应再设置相关环节来反馈和监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该知识点,具体可采用选择题、问答、材料解析等形式,如试举一例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是自然观理念占主导地位的。以上内容完成后,教师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微课学习。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对知识掌握程度检测,对于未掌握的或存在疑问的知识点进行集中讨论,并由教师最终进行评价总结。课后教师结合学生对于微课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讨论发言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由每个学生为每次课程教学的整个设计实施评价打分,提出建议或意见,以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促成微课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不断升级完善。从以上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通过资源共享和便利的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机学习微课视频资源,弥补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两个薄弱环节。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2)课程改革方案的试点与确定:确定课程改革方案后在园林和环设专业进行试点,通过课堂和实践教学、阶段性课堂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阶段性测试结果分析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在具体教学中探索其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试点结果主要对教改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研究的阶段性报告,即总结和评价实践效果,完善城市规划课程新的教改方案;对完善后的新的教改方案在园林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再进行试点,进一步探索城市规划课程的微课教学模式;直到通过第二次教学改革方案试点和教学效果分析,总结和评价实践效果,并经专家充分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的教改方案,反复实践、总结提高,最终确立城市规划课程的微课教学模式。

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时代背景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微课教学模式,已是大势所趋,对于教师、学生、教学新方法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和专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笔者对于城市规划课程的微课教学模式提出一些粗浅的经验和想法,很多具体的教学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后期仍需积极尝试、改革探索,合理优化、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模式,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明确以后的教学思路,为城市规划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工程管理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探讨

【摘 要】城市规划原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较强的理论性一直是课程的教学难点,本文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出发,分析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定位,通过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高学生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城市规划原理;工程管理;教学

城市规划原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交叉性与实践性是其典型特点。在目前缺乏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教材的困境下,如何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调整来提升教学效果、拓宽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并增强学生整体性思维和综合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1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与工程管理专业的关系

因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多数高校建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工程管理等专业都将城市规划原理设为专业基础课,这与该课程的特点及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分不开的。

1.1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要求

工程管理是培养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专业,强调的是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的系统性、综合性特点要求课程设置要把握综合、强调应用。

工程管理学科属于管理类,但是,管理对象为建设工程项目,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体现“管理”和“工程”两大方面,经济管理类课程和工程技术类课程占重要比例,与工程技术相关且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城市规划课程也应占一定比例,并且要注重实践类课程的安排。

1.2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

学科背景不同,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也相异,城市规划原理的课程定位及教学要求应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做出相应调整。从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要求来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城市规划的目的,消除神秘感;能够站在一定高度,用长远规划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在意识深处树立城市规划的发展观与思维方法,用科学的观念及思想指导管理行为。因此,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该课程所肩负的重任不再仅仅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也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教学实践反思

2.1 课程地位认识不足,存在神秘感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与城市规划缺乏直接的关系。学生在固有思维模式影响下,普遍认为只要把自己的专业主干课程学好即可,城市规划原理并非关键课程,涉及到的知识不重要。而且,要求学生在32学时内,完成课程的学习,也存在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的问题,这些原因往往造成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存在较多疑问,无法正确认识课程地位、把握学习重点。

2.2 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缺乏实践过程

学习知识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课程教学大纲较为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考核通常以闭卷考试的形式组织,多数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最终虽能通过考试,但违背了本门课程的教学初衷。这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学而不用的感觉,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更不应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3 课程内容略显枯燥,学生积极性欠缺

学生学习兴趣欠缺是课程教学的较大挑战,一方面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学好此课程尚且有一定难度,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缺乏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储备,理解一些城市规划理论更是有难度;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因课时少、内容多,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引导其学会自主创新的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

3 教学方法探讨

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应重点加强与工程管理及房地产开发有关的城市发展、建设、管理的知识讲解,并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充分与国家宏观管理政策相结合。

3.1 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使用的城市规划原理教材是由吴志强、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稍显深奥和枯燥,庞杂的内容很难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因此,笔者依托教材,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将教学内容确定为以下几部分:

①城市规划介绍:讲述城市发展、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及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让学生从、历史和宏观的角度认识该课程的知识体系。

②城乡空间规划及城市专项规划的具体方法和知识:讲述城乡用地构成、各类城乡空间规划的控制引导作用,它们是该部分的核心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与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等章节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问题。

③城市规划的实施:这部分涉及城市开发规划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工程管理学生而言,对其今后微观建设管理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3.2 强化实践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

虽然该课程学时较少,但教师也应考虑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加强实践环节的组织。一方面强化课堂实践教学,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规划实例,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注重课外实践教学,如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用规划的眼光去实地调研身边熟悉的环境,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居住小区、大学校园等,调研后进行课堂交流,通过互动巩固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还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因为居住小区是工程管理毕业生接触较多的建设领域,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居住区规划的相关要素,通过这种引导、交流、设计的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3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中的概念、理论和原则等,往往文字性、抽象性较强,非专业学生很难理解,如果课堂上仅凭教师的板书讲解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结合案例教学。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将案例引入课堂,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理解。如讲解城市发展史的理论知识时,可与国内外的规划实例相结合,让学生开拓思路,更好的理解理论发展演变及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

改革考核方式。以往的闭卷考试导致学生对考前辅导过于依赖,教师可考虑由注重考试成绩向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并重转变,平时成绩参考课堂考勤、课堂作业、课下作业进行评定。通过作业的完成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能在课堂上专心听讲,保障课堂质量,改变学生考前突击的学习观念。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也可检查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4 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应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一方面呼吁学生重视课程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改进提高教学技巧及教学手段,增强课程的实践应用性,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

[摘 要]城市规划原理在应用型本科建筑学教育中应以实用为前提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针对昆明学院建筑学专业做了详细分析,应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并采用案例教学、自主调研与课堂讨论、理论学习结合小设计的方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教改

应用型本科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旨在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其特点突出在“应用”二字上。对于建筑学专业来说,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建筑学毕业生大多能够直接进入设计服务一线,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工作内容联系十分紧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内容十分庞杂,其许多内容对于建筑学的学生来说,应用性不是很强,今后能够运用的机会不多,所以应从工作实际出发考虑适当增减部分内容,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使用。

一、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课程的特点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注重对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也着重于他们空间造型能力的训练,综合分析、实践和研究技能的培养和提高。[2]

城市规划原理是一门综合程度较高的课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规划思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用地规划、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和历史遗产保护与更新等。这些知识既是城乡规划设计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前提。可见,本门课程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建筑学专业学生认为其专业主干课在方案训练方面,对其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主干课,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对其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本课程的内容非常庞杂,涉及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一般采用以讲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由于知识体系的庞杂和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知度不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开展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主要解决了以下两方面的教学问题。1.知识应用性不强。通过重组教学内容,让所学知识能更契合市场需求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让所学有所用。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本课程知识扎根于专业知识体系之中。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一)本课程现状

在我校建筑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的定位是:专业基础性课程,内容包括城市的概念和性质,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城市规划体系的划分和要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原理及编制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基础,了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熟悉各类规划的编制要求和程序,培养基于城市环境的建筑设计整体意识。课程设置为64学时,考核方式为考试。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应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部分,但是国内目前的教材大多只是涉及其中的一个方面,很难囊括建筑学学生的需求。另外课程为64课时,每两节课连上,不能满足开展设计实践教学的要求。总体上,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分析

在我校建筑学培养方案中,城市规划原理属于专业基础课,其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三)待解决的问题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规划原理对于建筑学学生来说是提升设计能力的一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非常重要,但同时,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内容体系有进一步完善的可能。从其他课程和方案训练项目来看,我校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缺少部分内容的训练,比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城市商业区、中心区设计等。这些内容在其他课程中没有涉及,所以应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予以补充。

三、教学内容重构

(一)教学内容组织标准

1.内容实用程度

对于应用型建筑学教育,城市规划原理应以学生今后能使用到为前提,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根据“可用、实用、能用”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从多年从事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经验来看,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中对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使用不多,只要求了解相关的内容,读懂图纸并能与规划专业协同工作即可,而他们使用较多并要求能熟练运用的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知识。

2.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和逻辑性

城市规划原理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课程,在不了解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单独就其中的详细规划部分开设课程是不可行的。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组织时需从整体上来进行全盘考虑,教学内容应前后逻辑关系清晰。比如,在讲授居住区规划原理之前,应介绍城市规划思想和住区规划思想变迁和流派等。

(二)内容概览

目前,高校在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选用较多的教材是由吴志强、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共22章,700多页。由于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时仅64学时,而教材的内容过于庞杂,因此,笔者在从事本门课程的教学时并没有选用该教材。在2012年2009级建筑学班上课时,笔者选择了姜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详细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本预期能把握到建筑学专业学习该门课程的重点,但是由于教材中缺乏必要的总规方面的知识,虽然在教学中笔者做了很多的补充,但是使用效果仍不是很理想。所以,2013年9月,笔者更换了教材,使用了谭纵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规划》这本教材。该本教材全部是总体规划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详细规划的部分补充进来。从两本教材使用的情况来看,都不太适合建筑学专业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因此,笔者在参考多本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特点,重新拟定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点,把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具体内容见下表。

四、教学方式改革

对于应用型本科来说,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关键。教学方式改革的目的也在于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并掌握、运用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因此,传统填鸭式的纯讲授方式对于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应该采用多模式教学方式的结合,如案例教学、自主调研与课堂讨论以及理论学习结合小设计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

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紧密联系,城市规划的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城市规划原理课程需要理解的内容较多,政策性、综合性很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减少不常用和逻辑关系不强的理论部分,增加和学生的认知较为接近的案例,运用城市规划的理论来剖析常见案例中的规划问题,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比如,针对学生最为熟悉的校园规划问题,通过分析本校教学区、宿舍区与运动区之间的关系,探讨规划原理在其中的运用。这样的案例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参与其中,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对该部分知识有深刻的认识,让他们在以后的此类规划设计中减少失误。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思考和学习,而不是从教师那里获得解决方法。

(二)自主调研与课堂讨论

自主调研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当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所在城市进行自主调研,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就这一问题开展课堂讨论。由于学生对所在城市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让学生参观城市中较著名或认知度较高的建筑,了解其周边环境,运用所学城市规划原理知识分析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与城市历史文脉的关系,对城市的影响和贡献等,从多角度进行探讨,引导他们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认识建筑,由教师做出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加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小设计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建立在建筑学专业教学平台上。我校建筑学设计课程,从建筑设计1到建筑设计5设计内容全部是建筑单体设计,缺乏建筑群规划设计的练习,比如居住区规划设计和度假区规划设计均没有。这个是教学安排中的缺失,对今后学生的就业和工作都不利。因此,在本门课程中,通过一个居住区小设计作业,补充该部分的知识,让学生对建筑群体的规划设计,对综合性更强、更加复杂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他们今后从事该项工作有一个基本认识和准备。因此,在居住区详细规划理论介绍之后加上一个小设计作业(由于是课外作业,缺少针对性指导的环节,不可能布置规模过大的设计作业),小设计以住宅组团规划为主,用地面积1-2公顷,指定户型、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让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规划布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采用一到两种常用的规划布局手法,完成总平面图、功能分析图、交通分析图、景观分析图等。这个小设计任务量不大,但涉及居住区规划的方方面面,能让学生掌握规划设计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学以致用。

城市规划课程论文:高师院校《城市规划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城市规划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从高师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特点及《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特点出发,探讨了该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践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高师院校;实践教学;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概论》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探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城市规划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意义。国内高校的很多学者都对《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及手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研究高师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如何开展城市规划概论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了借鉴。

一、高师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特点

由于学校层次,办学历史及学科背景的不同,目前城市规划专业的设置不同,办学的形式也不同。在我国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以建筑学为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二是以地理学为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三是以测量学等为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对高师院校而言,近几年由于学科建设、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高师院校不断扩展学科门类,开办了很多非师范类的学科。城市规划专业也相应依托于传统的地理专业而在高师院校兴起。高师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有很多地理学的特点。培养计划中有很多地理类的课程,如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学等。而这些课程是其他以建筑类及测量学等背景发展起来的城市规划专业所不开设或很少开设的。相应的培养方案中也缺少了一些课程计划,比如建筑制图、建筑结构、交通规划等工程类和设计类的课程。因此,高师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主要侧重在城市或区域的分析环节,而城市设计环节相对薄弱。

二、《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特点

《城市规划概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城市规划相关学科,如建筑、园林、交通工程、景观设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城市规划概论》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有的理论过于抽象。本课程在教学中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城市,了解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过程,了解城市存在的问题。本课程在整个的教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对后续的诸如城市详细规划、市政工程规划、村镇规划等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先导作用。

1.系统性。城市是一个包含着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城市中的各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相互关系。《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该门课程也是以城市为主线,从了解城市入手,将城市的各个影响因素和组成部分进行分解,逐一进行介绍。从而使整个课程形成一个系统。

2.综合性。《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的内容,包括城市定义、城市规划影响因素的分析、城市规划编制、城市规划实施以及城市规划中各个专项的规划设计,从内容体系上看,是庞杂、综合的且包罗万象的。同时在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工作的过程中,也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如涉及建筑学、地理学、道路交通、园林景观等学科的知识,从知识角度也体现出综合性。

3.实践性。《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城市规划设计,这些理论是城市规划实践的指导,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城市规划实践。而从课程的教学过程来看,很多理论的介绍和方法的学习,又是从城市规划实践案例中总结而来的,因此,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三、《城市规划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大部分高师院校该门课程采用的教材是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该本教材有712页,内容庞杂,信息量大。由于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受学时的限制,教师大多采用以讲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就变得少之又少。此外,该课程是专业必修课,主要的考核方式为理论考试,而实践能力的评价所占比例较少,使得实践教学被置于次要和被服从的地位,往往被学生认为是理论课外的自学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师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师范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多以地理学为背景发展建设起来,开设的时间较短,属于新建专业。学校的师资也主要以地理专业教师为主,城市规划专业的师资薄弱。由于城市规划的实践环节并非一两位教师就可以完成,因此,若开展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就会成为一个制约因素,而现有的城市规划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有待提高。

3.实践教学的物质保障不足。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很多的设施和物质作为保障,学生进行设计前,需要对规划设计的地域有所了解,要进行前期的调研和后期编制环节,需要有独立的设计室,有各种城市规划编制资料作为参考,后期讨论也需要有挂图、投影仪等设备作为支持。但是目前,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期调研很难成型,只能靠学生自行进行,学生也没有独立的设计室,只能自己找地方,这都不利于小组讨论形成方案。

四、《城市规划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1.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原来主要是理论教学的《城市规划概论》课程,加入实践互动的环节,将理论教学实践化。将传统的纯理论教学的《城市规划概论》课程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原来传统的理论教学环节,另一部分是在课程期中或期末加入课程实习的环节。理论教学的环节,注重实际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课程实习环节,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将理论与实际案例和地块结合,进行实际的规划操作,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2.提高实践教学的考核比例。针对课程考核中实践教学占比较低的问题,可以将最终课程考核的比例设为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占60%,实践教学环节占40%。让学生明白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很重要的。

3.采用案例教学法。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城市规划概论》课程教学,选择合适并且具有说服力的案例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以唐山师范学院《城市规划概论》课程教学为例,教学中选择的案例都是立足唐山本地区以及京津冀大区域背景,考虑到唐山市特殊的区域地位和城市功能,在教学中注意结合京津冀地区以及唐山本地的规划案例,采用案例导入等方式阐述理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实习环节的规划练习及研究专题的选择上要顺应服务地方的原则。

4.互动式教学。改变原来教师占主体的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布置好题目,让学生去调研,去查找相关文献及基础资料,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方案。在课堂上,由小组进行汇报,接受大家的评议和提问。的成果需要提交结论报告,作为考核的加分项。如在讲述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这一章时,先选择一个实际的总体规划案例进行讲述与学习。之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小组负责人,让每个小组也自由选择一个实际的地方,对该地方进行总体规划,最终制定出规划方案。

5.努力与企业联合。《城市规划概论》课程教学中涉及到了城市规划工作的全过程,从基础资料的调研,到方案的形成及方案的审批和实施,如果只对这些进行单纯记忆,学生并不会对其留下深刻印象。可以努力与企业形成合作,比如让学生参与设计院和设计公司的前期调研,进而参与方案的讨论过程,帮助设计院的工作人员画图,在项目评审阶段参与旁听,请规划局的有关工作人员进行课外的讲座及培训等。这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加其理论学习的热情。

《城市规划概论》的实践教学是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模式不应局限于一种两种,也不应局限于课堂。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才能使得课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