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铁路管理论文

摘要:从当前我国铁路管理的现状来看,人们在铁路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对现代化铁路管理工作有着严重的影响,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就要引用西方发达国家铁路管理的相关理念,在根据其实践活动,来对我国的铁路管理体制进行多方位的改革。
铁路管理论文

铁路管理论文:铁路建设铁路管理论文

1法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实践

1.1法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

法国自1832年开始修建及时条铁路,至今,已有营业铁路约30990km。20世纪50年代,法国开始探索与高速铁路相关的内容。1981年,法国及时条高速铁路LGV东南线正式通车运营。2007年,法国形成了5大干线的辐射网络,如图1所示。截至2011年,法国已通车运营的高速铁路线路总里程约为2036km。法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模式是以建设新线为主,同时,充分利用既有线路,采用全高速-下线运行,即高速线上以270~320km/h的速度运行,既有线上以160km/h的速度运行,大大缩短了列车的整体运行时间,有效地缓解了运能紧张的局面,较大限度地发挥了铁路网的作用。从法国高速铁路的长远规划来看,预计新建高铁线约3000km,高速列车通达线路将超过11000km,其中,需要进行不同程度改造的既有线路大约6500km。

1.2法国铁路管理体制

法国高速铁路的建运机制是典型的“建运分离”模式,即高速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分属2个不同的法人,建设法人与运营法人之间是契约关系,同时,运营公司(SNCF)还负责高速铁路的维护工作,

1.2.1融资模式铁路项目

一般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同时,其投资巨大,所以,仅仅依靠铁路自身的资本积累和私人资本是远远不够的。高速铁路的建设资金主要有4个来源:①政府财政直接投资,即中央、地方政府无偿给予的财政预算拨款和各种形式的补贴。②财政信用投资和财政投资贷款。财政信用投资是以政府提供信用为基础的投资,主要形式为通过财政担保进行借款和发行债券。③资本市场贷款。④发行企业债券。它区别于财政信用投资的非政府担保的债券。在法国,RFF是具有企业性质的国家公共机构,负责路网的规划、建设和升级改造,以保障路网的整体性。2003—2020年,法国铁路项目投资达248亿欧元,其中,国家财政投资27亿欧元。法国政府设立运输基础设施融资机构(AFITF),其主要任务是运输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和财政融资规划。AFITF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拨款、高速公路公司股息和高速公路国有土地使用费等。2006年,法国政府授权RFF可以采用PPP模式作为新的融资工具融资。综上所述,法国高速铁路的融资方式主要有2种,即自筹和SNCF发行的债券及贷款;政府公共补贴加自筹,例如LGV大西洋线。

1.2.2运营管理体制

法国铁路运营管理的两大实体为RFF(路网公司)和SNCF(运营公司)。按照“建运分离”的原则,RFF应负责铁路基础设施的维护。但是,由于RFF公司正处于成长阶段,无力承担铁路设施的维护工作,所以,委托SNCF负责铁路基础设施的维护。

1.2.3法国铁路市场化改革

铁路市场化改革有很大的复杂性,包括:①铁路网基础产业属性的复杂性;②铁路网基础产业多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③铁路网基础产业改革层面的复杂性。

1.2.4法国铁路监管体系

在法国,国营铁路公司属于垄断性的公共机构,而国家对国铁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以下3种形式:①派代表参加国铁的董事会。政府直接任命或者决定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人选。②向国铁派常驻代表进行监督。政府为监督企业的管理,向国营铁路公司派常驻代表,监督和管理其日常经营活动。代表主要来自2个部门,即财政部和铁路主管部(运输部)。财政部的代表也被称之为铁路财务总监,负责监督公司的财务、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等;运输部的代表主要负责检查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情况,并向运输部汇报。③通过签订计划合同实现目标管理。

1.2.5法国高速铁路的安全管理模式

自法国高速铁路投入运行以来,其以安全性、快速性、便捷性和舒适性等吸引了广大乘客,成为了人们出行时的交通工具。30年来,法国高铁共运送旅客17亿人次,在此期间未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由此可见,法国对高铁的安全管理非常严格,

2对河北省城际铁路建设的启示

2.1建设融资方面

1997年,法国铁路改革以后,建立了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融资模式。从实践成果来看,在主要的高速铁路建设融资模式中,政府在高速铁路融资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为高速铁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鉴于此,国内铁路建设融资由投资主体单一(国家投资或政策性银行)发展到合资铁路(投资主体多元化),组建合资铁路公司,并且先后开创了“三茂模式”“朔黄模式”等,初步实现了融资多元化。近几年,大部分铁路项目采取合资铁路模式,并且延伸到了重要干线上。例如,武广线、郑西线、厦深铁路等均采用合资铁路的模式,使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基于此,河北省城际铁路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为导向,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和铁总的资金,同时,吸收私人资本的多元化融资模式。根据河北省城际铁路的线网规划,其建设所需的投资规模巨大,仅依靠政府投资和铁总投资,将会给投资主体带来沉重的负担,很难实现城际铁路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不利于城际铁路的市场化改革。为了保障河北省城际铁路的快速发展,在国家发改委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京津冀三省市政府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组建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初期注册资本100亿元,是由京津冀三省市政府和铁路总公司按照3∶3∶3∶1的比例共同出资成立的,但是,这远远满足不了城际铁路建设资金的需求,并且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参股。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希望借助政府的投入和明确的回报机制,建立合理的清算制度,以吸引多元化的资本介入。

2.2运营管理方面

法国铁路在欧洲铁路“网运分离”的改革中独树一帜。在重组过程中,强调基础建设投资与运输业务分离,并将市场机制引入铁路企业内部,为运输企业实行市场化经营打下基础。在国内,铁道部改革之前,铁道部占股比较大的合资铁路大部分被纳入国铁运行,即采用委托运营管理(全部委托)模式。虽然一些自管自营的合资铁路有一定的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建运合一,但是,基于国家路网的整体性,行车调度权高度集中,使自管自营的合资铁路在国铁面前没有了话语权,形成了受制于国铁下的“自主经营”的局面。我国合资铁路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为合资铁路的运营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2013-03-14,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成立,并组建了国家铁路管理局,开始实行政企分开管理,铁总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和国家铁路客货运输经营管理。针对河北省的省情,根据我国现有合资铁路运营模式和河北省目前的城际铁路规划,河北省城际铁路在运营管理体制方面宜采取具有一定独立性,即部分委托的运营管理模式。因为采用部分委托的模式,合资铁路公司与铁路局会有一定的合作,形成了运营联动体和利益共同体,避免了自管自营模式的“自闭性”。铁路局可以充分利用合资铁路资源,兼顾双方利益,不仅实现了河北省城际铁路公司利益较大化,又解决了列车调度权和铁路清算机制对合资铁路的制约问题。从我国合资铁路长期运营实践和发展情况来看,合资铁路公司选择与当地铁路局联合经营的模式,并部分委托铁路局实行运营管理,这是一种适合河北省省情路情的运营管理模式。

2.3国家政策和监管方面

法国铁路的行业监管体现在明确政府和企业分工方面,强化了政府对铁路发展的扶持责任,界定企业边界和政府边界,在明确了铁路企业责权利的同时,也明确了政府的责权利。我国铁路要想实行市场化改革,首先要解决过去政企、政资不分,严重制约铁路发展的问题。城际铁路运营公司是指由多元化投资而形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充分享有法人财产权,并以公司全部财产承担公司的债务。同时,在经营活动中,城际铁路运营公司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商业道德,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城际铁路运营公司与铁总既有的路局和其他公司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不受既有路局的管理和支配,铁总只是以出资人的资格参与公司治理。另外,城际铁路运营公司与国家铁路局和铁总不再有行政隶属关系。因此,河北省城际铁路运营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市场化”为原则组织经营。国家铁路局应以行业管理者的角色在行业法规、标准和安全等方面实施监管,比如制订统一的行业标准、行业法规,对城际客运专线公司实行安全监管、审计监督等;而铁总宜作为全行业的技术支持和行业指导。这样,国家铁路局、铁总和城际铁路运营公司应各司其职,责权明确。河北省城际铁路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自主经营,为我国铁路市场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结束语

法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做法,是值得我国以及河北省城际铁路体制创建、发展、改革学习的。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必须与我省的省情、路情相结合,从而推动河北省城际铁路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比如,铁路市场化改革、铁路建设的投融资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运营管理模式上,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同时,应立足国内合资铁路的发展现状和模式,探讨一条适合河北省城际铁路发展的路子,力争建立一个城际铁路准公益性服务与市场竞争相平衡的协调机制,开创一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政府应随着城际铁路运营的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支持政策,在市场作用与公益服务之间做好调节。

作者:孙有才单位:河北省铁路管理局

铁路管理论文:体制改革下的铁路管理论文

一、企业执行力要素模型及铁路企业执行力分析

(一)战略规划和组织目标的合理性

无论是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货运组织改革的实施,还是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的选择,亦或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及铁路建设的稳步推进,都体现出当前铁路总体战略规划的合理性。但是也不能忘记,铁路曾经的某些战略规划是有瑕疵的,为铁路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因此铁路还需要在战略制定和建立纠错机制上下功夫,对当前具体的组织目标设定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二)制度的有效性

铁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从岗位职责、作业流程、作业标准、技术规范,到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涵盖了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为组织执行力的发挥奠定了制度基础。但是也存在诸如不同部门制订的规章制度互相不协调、同一部门不同时期制订的规章制度相互冲突、规章制度不适应技术发展和现场作业需要等现象。某些地方责任划分不明确,流程要求不清晰,对现场的执行条件和执行能力考虑不足,要求过于繁杂,增加了现场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激励约束制度不完善,没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的健全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制度有效性的缺失,使得现场为保障安全生产,不得不采用诸如“人盯人”等粗放的管理方式。

(三)执行能力

铁路是一部大联动机器,运输生产连续不断、环环相扣,内部各种因素互相影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之面临诸如改革形势紧迫、资金成本紧张、生产任务繁重等压力,仍然能够有条不紊地保障正常生产经营,其执行能力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结构性缺员,人员素质偏低,市场经营能力欠缺,管理方式简单粗放,部分管理人员对现场了解不足,决策脱离实际需要,安全事故难以杜绝,上级政策以及工作的制度常有落不到实处等问题,又在提醒我们铁路员工特别是管理者的执行能力尚不足以适应铁路的新发展。

(四)执行文化

铁路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受传统影响,仍保持着一定军事化管理的特征,这种模式培育了全行业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形成了重执行的管理文化。但现实中依然存在职工违章违纪、干部作风不实的现象,上有政策要求、下有对策应付,执行文化有时变成了应付文化。企业员工对铁路企业认同度偏低,缺乏归属感和自豪感,这既有铁路一线员工长期工作繁重收入偏低的因素,也有管理中简单粗暴,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和组织文化的因素。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尽管铁路执行力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距离铁路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迫切需要提升铁路企业的执行力。

二、对提升铁路企业执行力的思考

(一)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确保铁路企业执行目标的科学性

战略规划和组织目标的合理性,不仅仅来自于铁路企业领导层高屋建瓴的长远目光,来自于对铁路改革发展方向的认识,还来源对企业现状的客观认识和具体战略实施方式的思考。要遵照管理规律,严格控制风险,不去做与企业资源和市场、社会环境不相匹配的战略,否则其结局往往是难以为继。这种情况下,执行得越彻底对企业伤害可能会越大。当员工看到自己全力执行的结果是负面的,很难再形成对企业的认同感。甚至有些不合理的战略规划或者组织目标,在一开始就会为员工所质疑,心里怀着疑团和不满,又怎么能做好执行呢?战略规划和组织目标的合理性来源于战略制定程序的科学,必须要设置合理有效的战略制定流程,使得决策的形成能够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必要的论证,能够广泛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较大程度上避免战略制定人员的疏漏。建立有效的战略纠错机制,当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反映到领导层,适时进行战略调整。另外,战略规划为了落到实处还要分解为一些具体的组织目标,也就是所谓的绘制战略地图,这些具体的组织目标怎么设定,步调怎么安排,节奏怎么把握,一项决策是先试点还是推出都值得推敲。

(二)强化制度建设,保障铁路企业执行制度的有效性

1.确保执行制度的科学性。

抓紧对制度的完善,对于缺失的制度增补制订,对于冲突的制度重新修订保持协调一致,对于失效的制度及时废止。另外还应当形成一个成熟有效具有自适应性的制度形成机制,保障制度能够随着铁路新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动态调整,与时俱进。

2.确保执行制度良好的可操作性。

明确的责任划分、简洁明了的操作步骤,更能便于人们操作,提高执行的效率和有效性。因此,应当进一步明确铁路企业各个层面在管理中的责任定位,明确各个专业口子的职责范围,特别是对于结合部要界定清晰,避免互相推诿。对铁路原来庞杂的制度重新理顺,确保其简洁实用。改善部分作业流程和作业标准不明确的状况,使得每个员工对于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该怎么干、按什么流程干、达到什么标准心里有数。

3.建立良好的考核制度。

要通过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来规范员工行为,强化责任意识。既要在考核力度上下功夫,加大违规成本,充分引起员工的重视;也要注重考核的及时性,突出考核的重点,使得奖励和惩罚的效果能显现,并注重多从正面激励着手,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考核机制既包括对一线员工的监督考核,也包括对管理层的监督考核。目前对一线员工的监督考核较多,但对管理层的监督考核尚不到位,因此要加强对干部特别是机关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的考核。

(三)提升员工执行能力

执行最终是要通过员工个体来贯彻完成的,因此提高铁路企业执行力必然是以提高个人执行能力为基础。首先,把好进人关,选取在思想上认同铁路,在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个人能力方面符合铁路需要的人才,尽快改变结构性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的状态,当前还要着重解决经营性人才不足的情况。其次,善于识人用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使得员工的使用和岗位契合,做到人尽其用。形成一个有效的竞争上岗、择优聘任机制,使得有能力有素质的员工具备一个顺畅的上升通道,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铁路企业的内部培训。培训是提高员工执行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提高铁路企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真正需要培训的人员得到培训,并且让培训能够真正满足提升员工执行能力的需要。企业执行力来自于全员的执行能力,因此无论高层、中层和基层都有提升执行能力的必要。尤其是管理者需要加强管理理论学习,结合铁路实际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管理水平。高层是影响企业执行能力的最关键因素,在执行中起决定性作用。高层的执行能力提升集中体现为善于建立与员工沟通的渠道,多听不同意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了解企业和员工的基本状况,确立企业发展目标,善于调配企业资源,培养训练下属的执行能力,带领企业稳步前行。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一个特殊层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执行的中坚。要增强领悟能力,善于领悟工作需要、领悟领导的要求,站在上级的高度来理解任务,站在下级的层次来完成任务,保障执行朝着正确方向进行。要增强指挥能力,能清晰向下属阐明目标,有效分配工作,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完成任务。要增强控制能力,进行监督考核,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要增强沟通协调能力,做好和铁路内部上下级、同级各部门各系统以及与外界之间的沟通协调,实现共赢。要增强创新力,适应铁路改革发展新形势,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地从工作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基层员工是企业执行的基石,要增强行动力,熟练掌握工作技能,敬业爱岗,按照岗位要求踏实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上级沟通解决。

(四)打造的执行文化

1.领导以身作则。

铁路企业的执行文化能否形成很大程度上还是看领导者能不能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地推进建设。只有在领导亲自倡导和积极参与下,执行文化才能成为企业的基因,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也只有在领导的亲自参与下,才能够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2.树立责任意识。

铁路员工究竟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还是以消极的心态得过且过,其结果对执行力影响极大。看似普通的岗位,却可能是关系到铁路整个大联动机正常运作的重要一环。铁路企业应该设法帮助员工体察工作的意义所在,并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在员工心中形成“工作好、单位好就是自己好”的观念,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

3.铸造团队精神。

企业的执行力来源于团队的协作,团队精神有助于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实现“1+1>2”的效果。在铁路企业特别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形成团队成员之间的尊重、信任、宽容、协作,最终为完成组织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4.坚持不懈。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会产生累积效应。坚持不懈看似简单,却最能体现执行文化的精髓,因为大多数的执行都是依靠周而复始的工作来完成的。铁路企业很多工作不断重复、单调乏味,但却维系着安全生产的重责。只有让标准成为习惯,坚持不懈、一丝不苟按照标准要求做好日常工作,才能维系铁路这个大系统的正常运作。

作者:倪勇单位: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铁路管理论文:我国铁路管理论文

1我国铁路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铁路事业发展中,人们主要是采用垄断经营体制来对铁路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铁路企业国有化管理。不过,从当前我国铁路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管理体制在运用的过程中,虽然有效的解决了现代化市场经济失灵问题,促进了我国铁路部门的生产效率,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市场冲击问题,这就使得人们在铁路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不仅加大了我国的财政负担,但是阻碍了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当前我国铁路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对铁路事业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现代化铁路管理工作中,我们就要将一些新型的管理理念应用到其中,从而对现阶段我国铁路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打破我国铁路行业的垄断局面,使得铁路事业的公共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我国铁路行业的石材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实践

从当前我国铁路管理的现状来看,人们在铁路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对现代化铁路管理工作有着严重的影响,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就要引用西方发达国家铁路管理的相关理念,在根据其实践活动,来对我国的铁路管理体制进行多方位的改革。一般来说,我们在铁路管理体制改革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政府管理职能的科学化。

人们在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想要使其铁路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铁路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我们必须要在铁路企业行政管理机构中,设置相应的监管系统。而且在对整个铁路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时候,人们也必须按照现代化我国铁路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对其管理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取。这不仅有效的解决了我国铁路垄断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还使得铁路管理逐渐向着现代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整个铁路运营管理政策得到有效的调整和改进,满足了现代化铁路行业建设发展的相关要求。

2.2企业市场主体制度的确立。

目前人们在铁路管理工作中,其铁路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及时阶段,主要是将政企进行划分,从而对铁路资产进行相应的清理和整理,从而保障铁路资产的透明性。不过,从我国铁路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铁路管理的过程中,虽然人们已经铁路管理进行政企划分,但是,铁路企业资本仍属于国家独有,这就使其市场主体地位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我们在对其市场主体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就要对企业市场主体制度进行确立,并且颁布并实施相关的规范制度。从而使得人们在促进我国铁路发展建设的同时,也有利于对铁路资产的保护,以满足现代化铁路管理的相关要求。而铁路股份制改革作为铁路市场主体改革的第二阶段,对其进行股票发行,不仅有利益国内外资本的收集,还使得铁路企业的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且我们在铁路管理的过程中,人们也将许多创新型的管理体制应用到其中,这样不仅有利于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还使其绩效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使得铁路服务管理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2.3网运分离的经营模式。

在铁路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成本转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保障铁路生产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这样不仅使得铁路的经济成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使得企业监督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网运分离经营模式的运用,则很好的实现了铁路企业的一体化管理。设施与具有竞争性的铁路客货运输业务区分开,分别组建成统一的铁路网公司及若干个运输公司。这是政企分开后,国家根据铁路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经营各自的特点,用以确定不同铁路运输企业的权利和责任,使它们在不同服务阶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一种手段。

3我国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

3.1政府管制职能要独立化和科学化。

政企职责不分一直是困扰我国铁路系统发展的症结所在,我国应当对政府现行职能作出根本性调整,明确规定政府的管理职能。铁道部作为铁路行业的管理机构,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力,可以规范行业的经营行为,对行业政策和规则进行管理,履行《铁路法》等规定的行业管理职能,但是不得从事商业经营行为,对于带有直接经营性质的活动,可以让渡给铁路市场的其他企业来进行。政府不应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活动,可以采取激励性管制手段,间接地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其商业活动。

3.2完善铁路企业的市场主体制度。

随着铁路部门的改革和竞争机制的引入,必须严格区分国家管理性职责和企业经营性职责,尽快组建铁路股份公司,完善相应的市场主体制度,使其能够严格地按商业化的原则来运作。这需要政府放松铁路管制,不再直接干预铁路企业的经营活动,向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经营者无歧视地提供路网基础设施服务,允许其他企业进入铁路服务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3引入网运分离的经营管理体制。

从国外的经验看,一家公司承担所有的铁路经营业务,效益往往会较差,网运分类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根据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两部分的不同属性和技术经济特征,我国应将众多铁路线路、信号维修养护以及从事铁路运输调度组织的运输部门进行整合,组成相应的路网公司。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铁路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其铁路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铁路企业资产的保护,还使其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了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发展建设的相关要求。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现代化铁路管理的相关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作者:曲殿海单位: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站

铁路管理论文:合资铁路管理论文

1合资铁路现状

截至2013年底,国铁出资的合资铁路公司共183个,109个已投入运营;74个在建。其中,国铁控股公司168个,96个已投入运营,72个在建。96个运营控股公司项目总投资18172亿元,总资产规模17968亿元,占国铁总资产的35.9%;总营业里程2.79万公里,占国铁总营业里程的28%。沈阳铁路局自管内及时条合资铁路-长双烟铁路2008年7月开通运营以来,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持续推进,合资铁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截止2014年末,有10个合资铁路公司开通运营(含2个区段开通),营运里程1609公里,其中:高铁1104公里,普速铁路505公里,总投资1392亿元。随着2015年沈丹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吉图珲客运专线的开通,合资铁路公司的规模在逐步扩大,客货运量和营收指标占国铁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整个路网中的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高铁客运专线的建设,成为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助推器,带动了沿线城市多区域更均衡的发展。

2合资铁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经营效益有待改善

2.1.1合资铁路有的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外部经营条件比较差。而且大部分为尽头线、支线,没有形成路网,辐射的周边区域有限。有的公司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客货运量增长有限。

2.1.2由于资本金不足,合资项目存在大量银行借款,还贷压力大,财务费用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大,导致经营严重亏损。

2.1.3高铁动车组上座率不高,冬季与夏季呈现不均衡状态,客专车站大多远离市区,不方便旅客出行。比如哈大高铁冬季每天开行动车组67对,夏季每天开行动车组79对。但是受东北地区特别是北部地区经济环境影响,除去节假日出行高峰期外,动车组上座率不高,而且淡旺季差距明显,导致客专公司的收入不理想。另外,高铁新建的车站都选址在城区边缘或市郊,新车站的选址满足了各地方政府依托高铁建设新城区,但是客观上造成旅客乘坐高铁列车不便利而减少部分客流。

2.1.4高铁票价比较低,市场需要培育期。因铁路票价受国家管制,高铁票价定的非常低,与高额的投资规模不成比例。中国高铁的价格只有日本的1/4,平均来看,中国高铁每公里票价只有0.42元,远低于法国、日本、德国。另外,高铁市场需要培育期,目前,百姓习惯了低票价,对高铁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廉价和基本的舒适程度比节约几个小时时间而花费三倍以上的车票价格更重要,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高铁收入不太理想。

2.1.5经营收入比较单一,资产的综合开发没有实质突破。目前,合资公司营业收入主要为客货运输收入,经营与市场脱节。由于合资公司现有管理体制和机构及人员配置与市场脱节,没有能力对合资公司的资产进行综合经营利用与开发。合资公司作为法人主体、经营主体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货源组织、客源组织方面依赖铁路局,自身在资金、人员上不具备经营的能力,没能体现合资公司法人主体和市场经营的主体地位。

2.2部分资产权属不清

受工程配套建设等因素影响,铁路工程投资形成的资产与合资公司运营管理的资产不统一,存在部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产边界交叉的情况。资产界面不清也导致了铁路局在与合资公司签订委管合同时在交叉资产上存在很多争议。

2.3规范管理和资产经营开发理念意识有待加强

一是缺乏明确的委托费用标准;二是对重大经营事项缺乏有效沟通协商;三是合资公司普遍存在缺乏主体责任意识,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不高,更缺乏依托自身优势开展资产经营开发的主动性;四是没有明确的专业部门、专业人员进行市场营销和开发。

2.4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存在行政化管理问题,缺乏依法行使股权管理的观念意识和制度体系,重大事项不履行公司内部决策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部分合资公司多数高管人员兼任董事、监事,经营层与决策层重叠,公司治理结构难以有效制衡;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合资公司对经营层尚未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经营层责任意识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3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合资铁路管理

3.1构建股权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为加强对合资公司的管理,铁路局应明确合资公司的管理部门,履行国铁股东管理职责,强化股权行使、公司治理、资产监管等职能作用。会同其他股东规范合资铁路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指导合资公司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落实经营班子经营管理责任,确保公司治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对合资公司的指导与监督,依法落实投后管理权益。

3.2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适时推出合资铁路公司绩效考核办法

铁路局做为控股的国铁股东,应建立对派出高管人员的履职考核机制,加强履职监管,并指导合资公司建立安全生产、经营业绩等激励约束机制,落实经营班子责任,确保安全基础持续加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3.3做好新建土地综合开发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精神,研究和争取新建合资铁路支持政策,加强经济效益论证,推行“铁路建设+综合开发”模式,为开展经营开发创造条件。在前期工作和建设管理过程中,提前介入,以项目经济与技术分析、财务评价分析为依据,研究政府补贴、资源争取、经营开发、对外投资方案,同步开展综合经营开发前期研究,编制综合经营开发机会研究报告和综合经营开发方案,纳入项目前期工作和合资公司组建方案,为后续经营创造条件。

3.4积极探索研究推进合资公司重组整合

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做好国铁控股合资铁路公司规范管理改善经营工作的意见》要求,以持续健康发展和效益较大化为目标,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结合铁路干线网布局、区域经济特点,研究推进相关合资铁路公司合并重组,不断提高路网整体效率和效益。

3.5发挥合资公司主体作用,推动资产经营开发尽快取得实效

合资公司承担公司资产保值增值主体责任,要在促进运输业增收节支,强化成本管理,严格落实合资公司年度预算,强化经营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资产经营开发业务和项目,努力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做好闲置资产的开发利用,指定专人、专门部门负责,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报明显、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路局将给予扶持,争取利用铁路发展基金,做为我局的重点资产开发项目推出。

3.6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

加强对合资铁路公司的指导,支持合资公司利用与地方政府联系紧密的特点,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争取铁路运营补贴,减轻资金和经营压力。

作者:刘耀辉单位:沈阳铁路局

铁路管理论文:通信系统与铁路管理论文

1LTE无线宽带通信系统

LTE是一项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数据速率更高、成本更低、时延更短以及覆盖质量、系统容量更好的特点。LTE是铁路更早使用的GSM-R数字通信技术升级版的系统技术,与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宽带化、移动化以及IP化等发展趋势相一致,可以为铁路提供更加好的业务承载平台。LTE技术可分为TD-LTE时分系统与FDD-LTE频分系统,其中TD-LTE时分系统在国内占据主导地位,不但有知识产权,还具有配置比较灵活、频谱利用率比较高的特点。

1.1TD-LTE网络结构

TD-LTE网络结构具有扁平化的特点,其组成部分即为eUTRAN演进无线接入网与eCN核心网。其中eCN核心网的组成部分就是服务网关和移动管理,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用户信息和数据安全性进行管理,还负责用户鉴权、移动信令和软交换等内容。而eUTRAN演进无线接入网的组成部分则是eNodeB基站,具有无线承载控制、无线资源管理和移动性管理以及数据寻址等功能。

1.2TD-LTE的技术特点

TD-LTE可以为核心网、具有增强功能的IP多媒体子系统、多媒体广播多播技术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能够对处于1.25~20MHz的带宽单一频段提供支持,而且并不需要进行上下行对称频谱。TD-LTE采用的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多入多出技术、混合自动重传技术以及AMC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等,上、下行峰值的相关数据速率分别可以达到75Mbit/s、150Mbit/s。TD-LTE技术的频谱利用率比较高,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其时延用户面小于10ms(双向),控制面小于100ms,而且还能支持具有非对称性的上下行数据传输、多种方式的同频组网、高速达到350km/h的移动用户。另外,TD-LTE技术还为GSM-R系统升级提供技术支持,而且网络建设成本比较低,比3G无线通信网络低两倍。TD-LTE技术还能够通过VOIP协议开展承载话音等服务,为femto等微基站连接提供技术支持,具有比较灵活的覆盖模式。

1.3TD-LTE频率资源

国家分配给国内三大运营商的频段分别为中国移动共获得130MHz,分别为1880~1900MHz、2320~2370MHz、2575~2635MHz;中国联通获得40MHz,分别为2300~2320MHz、2555~2575MHz;中国电信获得40MHz,分别为2370~2390MHz、2635~2655MHz。而较早使用在铁路上的GSM-R技术则使用900MHz频段,无法满足TD-LTE宽带通信数据移动业务的开展要求,因此可以考虑申请使用1785~1805MHz的TDD行业用户频段以及1447~1467MHz的固定移动用户频段等。

1.4TD-LTE系统容量

TD-LTE系统主要对通信的较大吞吐量这个要素进行考量,而且还会实现对较大用户数的支持。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用户数量和链状覆盖模式一般都比较有限,通常会用承载业务的质量与数量来表示吞吐量。而吞吐量的重要表征则是用户峰值速率,一般都会受到控制信道开销、时隙配比和调制方式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1.5TD-LTE系统组网技术

TD-LTE为异频、同频以及混合等形式的组网提供技术支持。其中频谱利用率较高的就是同频组网,但是小区的同频干扰会极大地影响到通信速率。而频谱利用率较低的则是异频组网,和同频组网相反,不会对小区边缘的通信速率产生太大影响。而混合组网虽然将同频对控制信道的干扰减少了,也对边缘通信质量与频谱利用率进行了改善,但是却仍然需要其他设备来为这项功能提供支持。因此,可以采用混合组网或者同频来解决,将小区扩大,还要将小区边缘重叠的区域进行压缩并且减小,再结合ICIC小区干扰协调技术以实现对小区整体数据吞吐量的提高。LTE切换与GSM-R相似,其过程都是硬切换,由源eNodeB发起,再由UE进行辅助。当切换过程失败之后,可以返回源小区。在切换的过程中,数据传输的时延至多只能是50ms。如果是二次连续进行切换,则其间隔最多为200ms。在对切换区进行设计时,列车经过的信号重叠区所用到的时间应该比切换间隔还要大。如果高铁速度为350km/h,切换区长度至多只能是20m。而常规切换机制都要基于业务负荷控制、覆盖功率预算、移动速度与移动位置,还需要对其进行强制切换。LTE在定位上精度要求比较高,一般可以达到10m量级。铁路用户的使用轨迹以及区域一般都具有固定性,采取的混合切换机制可以建立在功率预算以及位置之上。这样,就可以将切换时间尽可能地减少,同时也能够将切换的成功率切实提高起来。另外,减少切换时间,对小区边缘的地方进行压缩,还能够实现对小区数据吞吐率的有效提高。

1.6隧道覆盖技术

根据隧道漏缆覆盖要求可以将允许路径损耗值计算出来,如上行100.6dB,下行111.27dB。而当泄漏电缆频段为1.8GHz,覆盖长度为上行730m,下行为880m时,按照铁路业务量的相关需求,每个射频拉远单元小区范围可以达到4km。隧道内两侧都可以分别敷设一根漏缆,从而实现双流多入多出。而通过RRU、直放站和TD-LTE数字射频拉远等中继设备,可以将隧道LTE的覆盖范围进行有效扩大。

2TD-LTE在铁路上的应用

由于IP具有连接特性以及LTE的高速宽带等特点,LTE被广泛应用于铁路领域之中。其应用形式一般有列车视频监控、列控车地传输、旅客多媒体业务服务、列车无线调度通信以及应急通信等等。如今LTE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已经逐渐被应用于朔黄铁路列控系统以及地铁车地通信之中。而在铁路中,TD-LTE网络的主要业务组成有eCNS核心网和eUTRAN无线接入网、高速IP传输网、移动终端以及业务应用层。其中业务应用层包括RBC列控业务、TDCS业务、应急通信业务、视频监控业务以及防灾预警业务等等。

2.1无线调度系统

到目前为止,铁路无线列调提供的业务只有两种,包括窄带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通过VOIP技术,LTE可以使得一个eNB小区在同一时间满足600个用户的语音通信需求。另外,LTE技术还具备宽带集群调度的功能,比GSM-R的系统容量更加大、时延也更加短,而且具有语音数据融合调度的特点。LTE还可以为视频调度提供技术支持,有利于使用车辆的人进行定位,从而将列车调度的性以及安全性有效提高起来。

2.2车载数据与视频监控

车载数据具有五种类型:及时是列车设备运行监控数据,它可以对机车的电力与动力等相关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第二是列车控制数据,其数据内容包括车机联控、ATO、ATP以及列控等,具有较高的性;第三是列车多媒体视频广播,能够根据旅客的相关类型与地域的特点而播放高清视频广播,为旅客提供比较舒适的环境;第四是车厢视频监控,可以对车厢以及乘客的状态进行了解,从而为列车与乘客的安全提供保障;第五是列车外部视频监控数据,能够对司机的工作状态进行监督以及了解,确保列车的驾驶安全。而调度中心也可以通过视频而对车厢内外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了解,从而掌握列车与乘客的状态,确保列车与乘客安全。车载数据会通过数据而实现与单元之间的接入,然后再通过LTE把车内的IP局域网数据传输到地面上。TD-LTE列车与单元TAU相接入,可以支持多种专网频段。而且在高速移动的前提下,TAU单元还能够满足其性能要求。在TAU单元中,可以将双天线接口外置,而且能够支持双流以及多集。同时还可以内置NAT、DNS以及DNCPServer等多种功能,提供EEE802.3/3u的以太网接入。其管理界面以WEB方式建立,具有方便而且非常直观的特点。TAU单元还对远程维护功能提供支持,包括软件升级、状态管理以及配置管理三个方面。除此之外,还能够与车厢内湿热、高温以及严酷电磁环境的相关使用要求相适应。

2.3LTE安全网络

LTE网络需要通过对容灾进行备份而为铁路安全数据提供性的保障。首先就要采用双层网络与双网冗余实现对核心网的连接,eNodeB板卡要进行冗余配备,然后再采用双频和双网对其进行交织与覆盖,必须要在系统安全冗余有保障的前提下,避免同频干扰,从而为网络的性能及其安全提供保障。

2.4旅客信息服务系统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快速,信息化程度日渐提高,网络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其中LTE可以通过单元TAU提供质量较优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如网络等。另外,还有高清视频广播服务以及乘客互联网服务。其中高清视频广播服务采用的技术一般都是MPEG4或者H.264流媒体技术,乘客可以在车上观看高清或者标清电视节目。其采用的技术码率一般都是1.5~3Mbit/s。另外,还可以在实时性与数据丢包矛盾发生时,通过HARP重传机制进行解决,从而使得图像和视频都能够保持流畅以及稳定。而在乘客互联网服务中,如果根据每辆列车有100个用户来进行相关估计,当每个用户都上网时,那么LTE网络能够提供的连接速率不会低于100kbit/s,能够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互联网服务,提高乘客舒适度以及满意度。

3结语

TD-LTE在铁路上的应用很广泛,而且前景十分光明,但是却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当采用同频组网时,其干扰对边缘数据带宽带来的影响比较严重,下降幅度比较大。在射频方面,其发射功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且,如果要对网络进行优化,难度会比较大。因此,TD-LTE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将各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如今有关于LTE-R的国际标准还没有被颁布出来,但是LTE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在不断被探索和研究。如今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就是高速宽带,在对铁路进行管理时,需要将铁路建设的成本降低下来,从而实现对后期维护管理的简化,推动铁路无线宽带通信的更进一步发展。

作者:许准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铁路管理论文:通信网络铁路管理论文

1铁路计算机通信网络管理的安全隐患

由于现在全社会对铁路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铁路的现代化管理也越来越依赖计算机通信网络,现在的铁路信息系统的运行基本上都离不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支撑。但在现实中,铁路计算机通信网络管理的实际操作是有着一定的偏差的,操作时发生网络系统故障导致信息损失、泄露和干扰等不安全事件也并非罕见,所以网络安全问题也为人们所思考和研究。随着美国“棱镜门”的发酵,各国对网络的安全也提到了国家安全的角度,对网络安全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入。网络安全主要有以下几大安全隐患。①网络系统自身安全隐患。网络的开放性和广泛联结性为网络攻击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得数据的保密难度加大,如今,铁路运输、管理的信息都是依靠通信网络来传递与交流,虽然具备一定的保密手段和措施,但还是容易被破解窃取。同时该性能也为计算机病毒提供了方便,计算机一旦被病毒攻击,可能会导致系统部分或全部崩溃,信息数据遭到破坏、销毁、泄露或篡改等,带来巨大损失。②网络硬件通信设备安全隐患。由于网络主干网设备采用不同的国家及厂家,网络设备是否安全最隐蔽也最难检测。③TCP/IP协议的安全隐患。TCP/IP协议是因特网的基石,但这块基石却很脆弱,为了提高TCP/IP协议的运行速率,所以该协议的代码量就大大减少了,而相应的该协议的安全性也大大的降低了,而一些网络黑客就可以利用TCP/IP协议允许的网络端口进入网络系统,再通过通道进入用户的终端或服务器的其它设备,盗取信息,导致TCP/IP协议设计的本身就存在着安全隐患,也导致了一些基于TCP/IP协议应用的服务都存在着安全隐患。④所使用软件存在着漏洞。在铁路的改革大潮中,随着大量的应用面向社会,名目繁多的电子商务软件涌现于世,网络通信安全问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潜在威胁,现在所使用的通信软件都是源代码程序或部分公开的软件,而且在使用通信网络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入侵留下隐患。同时,由于软件的公用性,涉及网上信息的安全、软件的坚固性也面临巨大的考验。⑤通过网络传输信息也不安全。因为在网络上传输数据信息时是会有电磁辐射产生的,所以如果网络信息传输信道没有设置传输信息时所需的屏蔽措施的话,所传输的数据或信息是可以截取的,所以网络的传输信道也是存在着安全隐患的。⑥人为因素。计算机通信网络管理人员素质低,没有责任心及职业道德,经常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情况下泄露相关的秘密信息,有为自身利益为目的,利用自身的权限盗取或篡改网络内部的信息,以及有些工作人员在使用计算机通信网络时安全意识不强,操作不熟练,明密界限不清楚,不注重密码的有效期,长期重复使用同一种密钥,导致密码被破解,下发口令和密码没有及时回收,导致口令和密码到期后仍能通过它进入系统,致使系统管理混乱,重要信息泄露或丢失。

2铁路计算机通信网络管理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具体是指采用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来保护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系统中的数据及信息,不受到那些人为的或非人为的攻击造成数据的损失、破坏、更改等,防止非授权人员窃取信息,确保网络服务正常运行。为保障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就必须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

①加强内部管理。

内部管理的基石就是系统本身和人员,系统的高低级也代表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高质量、高性能系统更能保障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一些小差错或故障,导致数据及信息的破坏或销毁,还有在操作网络通信时出现安全问题的话,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逐步将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强化系统的安全性,确保网络上或计算机上数据或信息安全性、保密性和完整性。同样的高素质、高技术人员也是安全的保障,人员不,就算其它条件再好也没用,所以加强网络人员的管理和培养,是网络安全保障的一大对策,而且经过培养的人员更具备网络安全意识,网络技术更加精湛,如果以后网络安全问题再发生,能够更快速、更高效、更彻底的解决。

②利用密码技术为数据进行加密。

因为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传输数据和信息的过程中或储存时,亦可被窃取,导致信息泄露,所以为了防止这类事情的发生,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以及储存时进行加密处理。密码技术的基本思想就是伪装信息,该技术是由明文、密文、算法以及密钥构成的,其中密钥尤为重要,无论是把明码状态转换成密码状态的加密过程,还是将密码状态转换成明码状态的解密过程,都是基于密钥进行的。基本上密码有三种即移位密码、代替密码和乘积密码,但如果加密时只使用其中一种密码,那样是很容易被破解的,所以在使用密码时不要一味的只使用单独一种密码,而是要将这三种密码结合在一起,经过多次变换在迭代生成一个新的密码,密码技术也是对数据进行安全防护的一种十分常见的措施。

③用户识别技术。

为保障网络系统内重要数据与信息不会被不允许或不被授权用户查看、复制、篡改及销毁等,网络需要采用识别技术。一般的用户识别技术有:口令、标识符和标记识别等。在一般情况下,最常用的用户识别技术方法就是口令,而口令是由计算机系统随机产生的,由于它的随机性,所以产生的口令保密性强,口令字符也不容易猜测,但需要用户去记忆它。同样的,为了进一步增强数据安全性,可以对口令进行不定时的更改,修改口令的有效期限。对于一些安全性要求较高网络通信系统,一般会采用标识符这类用户识别技术,用户的标识符是在该网络通信系统建立用户时由该网络通信系统生成的,而且该用户的标识符在一定的系统周期内是不会被其他用户再度使用的。标记识别是一种需要一个随机码卡片(如磁卡等)来实现的识别技术,该随机码卡片就是一个标记集合体,而一个标记就是一个口令,用户用这随机码卡片来代替系统打入一个口令。而且这种随机码卡片是每个用户必须具备的。④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就是相当在被保护计算机通信网络与外界不同网络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墙,它可以通过鉴别、限制、检测、监测以及更改等技术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来达到维护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可以说防火墙技术就是拦截计算机通信网络有害信息的防御技术。防火墙技术也有很多种,例如:网络级防火墙、应用层网关防火墙、规则检查防护墙等,合理的利用防火墙技术能够更好的防范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隐患。

⑤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对入侵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和识别,判断其危害性,并能够快速的做出报警和记录以及及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将入侵行为防御住而且进行有限度的反击。该类技术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防御中拥有非常强的效果,因为目前的计算机网络大都是基于单一的TCP/IP协议的,而TCP/IP协议非常脆弱,所以大部分的入侵行为都是围绕在这个TCP/IP协议下进行的,这样就形成了有一定规律的网络入侵模式,亦可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一个专门的入侵检测系统。同样的,在目前常用的入侵检测技术也有很多种,如基于审计信息的入侵检测技术、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等。⑥网络硬件设备采购。尽量采用国产设备或国家已安全认定的设备,确保网络的安全。

3结语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如何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了研究和探讨的对象,在本文里指出了一些网络安全问题,即网络系统自身安全隐患、TCP/IP协议的安全隐患、所使用软件存在着漏洞等网络安全问题,也指出了一些防范措施,例如密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等。但这些都是现今已经发现或解决了的,所以为了防范以后出现新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现在应该加强对防范对策的研究。

作者:刘华单位:南昌铁路局信息技术所福州信息技术室

铁路管理论文:铁路管理论文:铁路口岸的物流策划透析

本文作者:张运河工作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站处

铁路口岸物流中心是开展国际物流服务的主要载体,是对口岸站主体功能区作业能力的有效补充。其规划过程中应首先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物流需求预测、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不同轨距系统的疏解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得出功能定位,核心内容是深入研究中心选址、物流动线和空间规划布局。影响规划的主要因素(1)物流需求预测物流需求预测是决定物流中心各功能区规模、布局方案、作业模式等的主要依据,口岸物流量主要由口岸地区的地方进出口铁路货运量、口岸地区以远的进出口中转铁路货运量、进出口滞留铁路货运量及地方内贸铁路货运量四部分组成。通过分析口岸地区经济社会、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结合物流中心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与发展、国际贸易特点及口岸站生产作业流程,运用回归预测法、时间序列法、灰色模型等方法预测物流中心总的物流需求量,然后按照口岸站物流需求特征及口岸站主体区配套辅助功能需求,结合货物品类及作业要求,划分物流中心内部物流功能区块,并合理分配物流作业量,从而为确定各功能区规模、布局方案、作业模式提供有效基础支撑。(2)与口岸站主体功能区的合理分工口岸站主体功能区负责完成传统的口岸作业功能,包括宽、准轨到发解编及货物换装交接;口岸物流中心则用于开展国际化的铁路物流服务,包括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特货配载、综合保税、出口加工、展示交易、信息服务等。口岸物流中心是铁路口岸站开展国际物流服务的主要载体,是对主体功能区口岸作业能力的有效补充。要实现这些功能要求,就必须把铁路作业线布置与物流功能区布局紧密结合起来,相互协调,统一配置,力求做到功能性、先进性与适应性的协调统一。主体功能区采用货物整列到发装卸方式,以保障主体功能区的有效发挥,畅通口岸运输;物流功能区则负责对进出口岸站的货物开展物流服务,满足口岸地区及其所辐射影响区域快速增长的国内、国际物流需求。(3)与相关规划的充分衔接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物流中心是从事物流活动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具有物流功能健全、集聚辐射范围大、存储吞吐能力强等特点。铁路口岸物流中心依托口岸站准、宽轨系统连通国内外铁路网,较之一般的物流中心可提供更为强大的物流服务能力,实现物流规模效益,为此必须将口岸物流中心规划建设与口岸地区总体规划、工业园区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等紧密结合,充分衔接,合理确定物流中心、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的位置,才能形成相辅相成、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4)不同轨距系统的疏解由于多数情况下国家间采用的轨距不同,铁路口岸站势必形成准轨和宽轨到达、解编、出发车场两套系统独立存在,同时往往需要修建各车场之间的联络线及车场与换装区之间的联络线[7]。为尽量避免交叉,物流中心宜选址于准、宽轨场均接轨便利的中间位置,三者间呈纵列布置;物流服务区内部各作业区横列布置,准、宽轨线路分别从两端引入后平行布置,互不交叉干扰。

功能需求分析口岸物流中心主要为落地货物提供各种物流服务,主要的需求功能包括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多式联运、保税、集装箱服务、展示交易、信息服务等[8]。(1)仓储仓储的功能在于调节,它能够调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回收环节中的物资存储、中转,合理的仓库规模及位置的设定,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缩短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并能够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现代物流仓储区的主要功能是生产物资的仓储转运、配送加工,是现代化生产流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物资在进入下一环节的中转站。口岸物流中心宜通过开发建设标准仓库,提供高标准的公共仓储服务,在口岸打造具备相当规模的公共仓储中心,并力争在油品、冷链等高附加值货物仓储方面做大做强。(2)流通加工流通加工主要是为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工贸企业提供过磅、拆箱、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流通加工增值服务,完善物流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3)配送配送的主要功能包括生产物资的仓储转运、配装取送,是现代化生产流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物资进入下一环节的中转站。口岸物流中心可充分借助口岸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出口加工型产业的发展契机,为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大宗原材料、产成品物资的仓储配送服务,实现园区与产业的联动发展。(4)多式联运主要指将铁路到达的货物,化整为零,利用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分方向、分地区运送到客户地点;将来自较远内陆地区途经本地区须由铁路运往其他距离较远地区、批量较大的货物,利用铁路运输集中集零为整,以最快的速度、最少停留时间,运送到客户需求地。(5)保税主要为进入物流中心保税区内的货物提供保税仓储、出口加工、国际中转等服务。(6)集装箱服务集装箱服务区设有集装箱装卸设备,集装箱堆存场地,具有实现集装箱整列装卸、办理集装箱多式联运及门到门服务的功能;设有空箱装卸作业设备及堆存场地,具有集装箱储存和空箱调配的功能;设有拆装箱仓库和场地,具有办理集装箱拆装箱作业的功能;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铁路运输和场站内集装箱信息处理和传输的功能。(7)展示交易依托国际贸易,提供展览品、样品及其他产品看样订货的展示、交易平台,用以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国际交易量。(8)信息服务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物流信息网络建设,通过信息系统完成物流状态查询、物流过程跟踪、物流要素信息记录储存与分析、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物流决策支持,以及方便报关、结算、利税等单据处理,提高工作性以及工作效率,简化手续。33规划布局研究(1)规划选址分析口岸物流中心规划选址根据铁路口岸站自身布置特点、地形条件及与地方规划结合情况分为两种情形,即铁路口岸站原址建设及远离铁路口岸站单独选址。淤铁路口岸站原址建设考虑到新建铁路口岸站平面布置条件宽裕,与相关规划衔接紧密,因而物流中心适宜与口岸站主体功能区同址合并设置。该选址方案平面布置紧凑,准、宽轨系统交叉干扰小,同时近、远期工程便于同步实施,工程投资省,也有利于实现口岸功能和物流功能的集聚规模效益。于远离口岸站单独选址口岸物流中心远离铁路口岸站单独选址往往适用于既有铁路口岸站。既有铁路口岸站一般地处城镇中心地带,由于历史原因,缺乏系统的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发展也不协调,用地局促,发展条件困难,因而其发展都是在局部扩能的基础上逐步进行的,导致布局分散,不具备物流中心与主体功能区合并设置的条件。单独选址方案会引起新建准、宽轨线路与既有铁路口岸站的平面或立体疏解,且物流中心内部需新建准、宽轨场,工程投资较贵。(2)主要作业流线分析对于进口货物而言,通过货物在口岸站主体功能区作业后经准轨列车发往国内,落地货物进入口岸物流中心通过多式联运方式直接送达目的地,或开展相关物流作业后再发往目的地,或进入保税港区开展相关物流作业。详见图1。图1铁路口岸站进口货物作业流程对于出口货物而言,通过货物在口岸站主体功能区作业后经准轨列车发往国外,落地货物进入口岸物流中心开展相关物流作业后再发往国外,或进入保税港区开展相关物流作业。详见图2。(3)物流中心规划布局淤空间布局能对于铁路物流配套服务区、商贸物流区、保税区均具有支撑作用,因而宜设于三者之间,以便做到充分衔接。保税区可为进入物流中心的货物提供保税仓储、出口加工、中转配送、转口贸易等保税物流服务,宜设于距铁路作业区较近位置,以便货物进出保税区作业便利。当进入保税区货运量需求较大时,为提高作业效率,也可考虑将铁路线路引入保税区。口岸物流中心内部功能区布局详见图3。

随着口岸地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和国际间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铁路口岸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日益迫切。从分析铁路口岸站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铁路口岸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影响铁路口岸物流中心规划的主要因素和物流中心功能需求进行分析,从物流中心选址、主要作业流线及规划布局三个方面对规划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对指导铁路口岸物流中心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铁路管理论文:国外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国外铁路管理体制的变迁,然后着重从经济、政治、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了近年在国外兴起“铁路改革潮”的深刻原因。这对研究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思考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及发展战略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铁路 改革 原因分析

一、引言

铁路自1825年在英国诞生以来,迄今已有18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此期间,世界铁路经历了约100年新兴产业的鼎盛,50年传统产业的衰退,继之以传统技术经济与现代高新技术结合,再度复兴。这一生产力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有技术创新及设备变化的原因,同时也伴随着管理体制、产权关系的内在演绎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进入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各国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等国家,实行了对铁路等关系“国计民生”产业的国有化,西欧各国、日本,美国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大规模实施了企业国有化政策。铁路企业因其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成为了国有化或国营化的重点,国有化后,各国对铁路普遍实行了集中式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在铁路垄断运输市场时期,特别是在战争和恢复战争创伤时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其它运输工具的迅速发展和运输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世界各国的铁路运输普遍出现了客货运市场份额大幅度下降、经营亏损严重、政府补贴增加的趋势。

二、国外铁路管理体制的变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纷纷调整铁路发展政策和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为中心,对铁路管理、组织、价格体制等进行重大改革,形成一股强劲的世界铁路改革潮。

1、发达国家情况

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斯塔格斯法(staggers rail act),在运价和经营范围等九个方面放松对铁路“管制”进行对联合铁路公司的股份化改造。1985年,法国国营铁路公司与政府签订了及时个计划合同。1987年,日本国铁分割为七个公司,迈出了经营化及时步。1988年,澳大利亚铁路实行以商业化为目的的改革。1988年,瑞典铁路实行线路设施与运营分开的“上下分离”管理体制。1992年,意大利宣布将国营铁路公司改组为股份公司。1992年,英国政府铁路改革白皮书,在“上下分离”的基础上,出售货运及其行包业务,对客运业务实行特许经营。1992年,德国政府宣布将东、西德铁路合并,成立线路,货运和客运3个独立部门,然后将其改组成子公司,实现股份制改造。1993年,新西兰实施铁路整体出售战略,以2.2亿美元的价格将铁路出售给美国一家铁路公司。

2、发展中国家情况

除发达国家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近几年相继进行了铁路改革。阿根廷国营铁路于1992年以国际性招标和特许经营方式,实现公司化改革。印度尼西亚从1992年起将部分铁路实行公司化改造,私营公司获得在爪哇岛的铁路产权及经营权。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韩国、台湾、俄罗斯、波兰等国也先后实行了铁路管理体制改革。

三、世界性铁路改革的原因分析

世界性铁路改革的风起云涌,成为二十世纪末对全球经济发展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之一。改革的广泛性、深刻性以及来势之猛、进展之快史无伦比,究其原因则是多方面的。

1、经济方面

(1)政府补贴不堪重负。长期以来,由于铁路是国家垄断经营或管制,其投资、运价、赢利水平、借贷、利润分配等资金运作都处在政府直接控制下,即使经营入不敷出,也有政府财政补贴弥补,企业便失去降低成本和创造利润的激情和动力。原日本国铁管理部门就坚信铁路是一条永不沉没的大船,亏损最终会由政府承担,因而国铁赤字连年居高不下亦无危机感。日本国铁从1964年首次出现亏损到1987年国铁解体,累计亏损达25亿日元,加上有关债务共计37亿日元,约等于日本政府1年的税收。前联邦德国铁路自1982年以来,平均每年得到政府上百亿马克的财政补贴,到1993年国铁实行股份制改革前,东、西德共欠国家债务550亿马克。另一方面,各国政府对国铁企业过多、过细的干预,也导致了政府管制成本的上升。美国对铁路及其他运输方式的管制成本在60年代时每年大约需100亿美元。北欧等实行高福利政策的国家,政府把铁路旅客运输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待遇,强制性地要求以低运价经营,由此导致的亏损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致使客运成为政府的沉重包袱。

(2)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各国政府对企业资金运作的直接控制,是通过高度官僚化的企业管理体制来实现的。在发达国家,尽管国有铁路也称为“公司”,但实际上是国家的特殊法人,政企不分、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的现象非常明显。很多公司直接隶属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公司董事会成员或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由政府官员兼任,公司职能部门甚至一般员工都享受政府公务员待遇。官僚化体制下的管理层次繁多、机构臃肿、决策迟钝、效率低下。同时也造成了企业规模过度膨胀和对人力资源配置、资产存量调整的刚性约束。

(3)市场份额急剧减少。20世纪30年代以后,汽车工业、高速公路、航空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公路、航空、管道运输比重迅速上升,改变了铁路运输独占运输市场的格局。但铁路却反应迟钝,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平等竞争的条件。各国未能认识到垄断条件的变化并及时调整对铁路的管制政策和体制,却对公路、航空、管道运输及相关产业发展给予极大的偏爱。从而在各种运输方式主体间造成不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剧了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困难。美国铁路货运由于受工业布局和能源结构变化的影响,传统的直达运输优势逐年削弱,但由于铁路企业没有废弃亏损线路的自主权,又无法自行调整运价,致使一些企业无力支付货款利息,处于濒临破产的境地。竞争的不平等还表现在铁路企业所承担的大量公益性运输服务和过重的基础设施费用上。公益性运输服务虽然得到一些政府财政补贴,但在政府与企业间并没有明确的责权利关系界定,说不清损益和责任,铁路企业的绩效难有公正的衡量尺度,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铁路在运输市场中份额下跌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1970—1990年,欧洲铁路客运市场占有率从10%降到8.6%,货运由27.8%降至15.4%。从铁路自身来讲,在国家垄断经营体制下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是造成铁路衰退的主观因素。铁路企业管理体制的弊端扼杀了其竞争活力,使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视而不见、反应迟钝,这是造成其衰退的客观因素。待铁路醒悟,“用户”的习惯已经改变,新的运输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再想夺回市场主导地位已不太可能。

2、政治方面

通过铁路改革,降低沟通门槛,促进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欧洲为例,欧盟成立后,将铁路和交通政策的统一放在欧洲政治议程的首位。欧盟政治首脑们认为,跨越国界的铁路列车的运行,是实现欧洲一体化的助推剂,建立一个放眼未来的欧洲铁路网是欧洲一体化的政治需要。1991年,欧盟题为“欧共体铁路之发展”的ec91/440号指令(council directive of 29 july 1991 on the developmentofcommunity’s railways)。该指令结束了欧盟成员铁路独家控制该国铁路线路使用权的历史,鼓励组成国际铁路集团,让欧洲铁路客货运输在统一规划和统一经营的管理体制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允许各国铁路基础设施向私营运输公司开放。

虽然ec91/440号指令只规定了铁路进入自由化市场的指导原则,却导致欧盟各国铁路在战略配置和管理模式上发生重大改革以及制度性变革。为及时解决成员国铁路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使改革顺利进行,1992年欧盟又了“运输指南白皮书”(com〈92〉494,布鲁赛尔1992);1995年颁布了对91/440号指令进行补充的第18/1995和19/1995号两个新法令;1996年,欧盟委员会发表铁路振兴白皮书,确定铁路自由化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促进产业调整的运输政策,从而使铁路在完成欧盟经济竞争性改造中成为重要主体。

经济自由化促进运输市场开放竞争。为防止在欧洲运输市场重组过程中铁路被抛弃,欧盟除在政策上支持铁路改革外,还在资金来源、行业管制等许多方面采取能使铁路继续生存和得以发展的激励手段,为铁路提供能够重新回到运输竞争市场的机会。

3、环境保护和交通方面

如果说减少铁路企业亏损、摆脱政府财政困境是各国掀起铁路改革的重要原因,那么,就世界范围而言,改善环境、节约能源、发展清洁、便利的大众交通运输则是全球铁路普遍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绝大多数国家政府在本国铁路长期经营亏损、濒临破产之际,并没有采取让铁路自生自灭的消极政策,而是千方百计寻求起死回生之术,促使其复兴。

上世纪70、80年代,发达国家展开了一场全球性汽车竞赛。在此期间,18个欧洲国家花在公路上的投资是铁路的3倍。铁路在飞机和汽车布下的天罗地网里迅速衰落。以1970—1994年间欧洲货运市场变化为例:铁路市场占有率从31.8%下跌到14.9%,公路市场占有率从48.5%跃至71.7%。

进入90年代,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加剧,人们开始认识到放弃铁路去大造公路是个严重的历史性错误。据统计,从1985年到2005年美国公路上每年因汽车误点的时间,从30亿车时上升到120亿车时。美国联邦政府技术评估办公室专家们的一项非正式估测表明,交通堵塞造成的损失,即使不大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每年投资在公路上的钱,也至少是等于那笔投资。尽管世界各国修建了众多的高速公路和立交桥以及规模庞大的停车场,但仍然满足不了像潮水般的汽车。

此外,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最严重的环境污染。汽车燃烧后的废气是当今世界环境污染的一大祸害。据日本对三种交通工具排入大气主要有害物质二氧化碳的测算,铁路列车的排放量是汽车的八分之一,是飞机的五分之一。汽车尾气会引起人们头痛、肺炎、癌症和心脏病变加重。同时,由于汽车尾气产生的温室效应,已使地球温度逐年升高,后果令人担忧。

面对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等环保和社会问题,铁路的优势凸现出来。铁路不仅空气污染比汽车小,且是各种交通工具中最节能的,据统计,移动同一货物,卡车的能耗是铁路列车能耗的八倍。铁路还有占地面积小的优点,一条铁路复线完成的客运量与一条具有十六车道的高速公路相同,即占地15米宽的铁路与122米宽的公路的作用相当。为此,位于欧洲交通要冲的瑞士,于1994年通过全民公决,禁止卡车大量穿越国境,同时禁止进一步大规模修筑公路。从2004年起,穿越瑞士的卡车和拖车必须“坐火车”通过该国。

因此,一度被各国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各国应通过改革促进铁路的发展。

铁路管理论文:铁路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摘要:

铁路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快速发展,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经常处于运行状态,对会计体制构建有很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查询大量的文献并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构建铁路管理会计体系的原则与方法,希望对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铁路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一、铁路管理会计概述

铁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有着本质的区别,集合了管理和会计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以也被称之为内部报告会计,它主要是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延伸,提供有关企业未来的计划、预测的信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在铁路运输企业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铁路部门获得经济效益的能力,为管理者制定科学规范的发展战略提供数据支撑,对铁路部门的发展和运行,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铁路管理会计含义

铁路管理会计通过相应方法,对财务会计、统计部门,以及各个科室提供的数据和材料进行深入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对各个部门资金使用进行规划、控制、评价以及考核,从而保障铁路各级管理部门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同时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的较大化利用。

(二)铁路管理会计体系的组成

铁路管理会计体系包括管理控制体系和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两个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把管理会计理论和铁路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系统的分析,浅议了构建铁路管理会计的原则和主要方式。

二、铁路管理会计原则

(一)遵循决策有用性原则

决策有用性原则是保障铁路管理会计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及时个层次是首要质量特征,第二个层次是次要质量特征。具体分析如下:1、首要质量特征包括以下几个原则:及时,铁路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遵循相关性原则,在收集、汇总、分析、处理、提供信息和资料过程中,一定要保障信息用户的需求达到决策有用性,促使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有效性。第二,要遵循性原则,确保铁路管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出现错误或者偏差,对铁路部门造成损失,从而真实的反映管理会计需要反映的现象和质量,从而保障铁路管理会计体系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2、次要质量特征次要质量特征也包含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方面是要坚持一惯性原则,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应当相同,不得随意变更,保障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为决策者提供真实的数据。另一方面,是要遵循可比性原则,能够真实的体现出各组信息中存在差别。

(二)信息约束原则

信息约束原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及时,成本效益原则,保障管理会计带给铁路部门的效益比其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成本高,达到实行管理会计的真正目的。第二,重要性原则,铁路管理会计在实际操作中对重要信息应分项核算,重点分析,对于次要事项,在不影响真实性的情况下可简化核算。第三,民主性原则,铁路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中,要通过民主管理,保障管理会计体系构建能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第四,要遵循灵活性原则,每一个体系和制度的构建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需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完善,所以在铁路管理会计体系构建过程中要遵循灵活性原则,为后期完善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针对用户的质量原则

在铁路管理会计体系构建中,要融入用户质量原则,才能保障相关的的制度和政策能落实的更加彻底。在针对用户质量时要遵循可理解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保障信息用户对传送的信息能清楚的认识。

三、铁路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主要方式

(一)建立完善的铁路管理会计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分工和协调的系统,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离不开组织结构的支持,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和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利的划分,明确各部门之间彼此如何协调、配合、补充、替代的关系,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二)建立科学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管理会计岗位的设置、职责分工、任职要求、从业资格、学习培训、考核激励机制等等,是保障铁路管理会计体系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而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原始凭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等等。

(三)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传递、沟通的平台,它有利于企业信息的及时收集、传递和处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内部沟通,有利于及时了解竞争对手信息,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及客户信息。首先,企业应将管理会计信息化纳入信息化规划,防止“信息孤岛”现象,做好组织和人力保障,可以通过新建、整合或改造现有系统等方式,推动管理会计的应用。其次,企业应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从核算到管理决策),推动管理会计工作。

(四)建立管理会计业绩评价制度

业绩评价是管理会计控制的方法,同时也是检验管理会计成果的有效手段,通过业绩评价,传递和引导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管理会计业绩的评价不能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应采用综合性评价指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并重的评价方式。管理会计业绩评价综合方法主要有: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是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面近期、内容的方法,它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创新与学习角度对业绩进行评价,平衡了长期与短期业绩、内部与外部业绩、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及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并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经济增加值(EVA),指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EVA是一种评价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体现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经营业绩考核工具,也是企业价值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四、结束语

铁路管理会计的构建对铁路事业发展和运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铁路部门应积极转变思想,积极探索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运用管理会计手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张华 单位:北京铁路局沧州车务段

铁路管理论文:信息化在铁路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铁路改革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面对铁路机务系统运输生产和安全管理中不断凸显出来的信息查询、分析、统计及处理等方面的问题,信息化在铁路实际管理中的作用不断显现,为及时掌控现场情况,强化安全管理,精准指导作业,在铁路推进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站段根据自身的管理特色,调整和优化管理思路,信息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安全风险统计分析标准化

1前言

为推进铁路改革和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及时时间收集、反馈、处置现场信息,根据现场异常采取应急指导、控制措施,提高作业人员效率并减少失误。突出逐级管理,逐级督促盯控的实际管理要求,在有依据、有信息量的前提下提高管理的精度和效率。

2运安系统的主要特点、作用及意义

2.1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铁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管理理念的不断优化,需要管理层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管理思路,优化管理结构,更新发展理念,通过有效的生产组织,确保人、车的供给和运用安全,行车数据的汇总、分析,实现关键数据达分级预报警功能,满足动态管理要求。人员铭牌管理及劳时分析、运用报表、机车周转图、乘务员劳动工时控制、单趟超劳管理、机统1(机车故障信息)等运用安全信息的汇集是传递和把握行车安全控制关键,通过近几年的运用,运安系统在安全生产及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2风险管理在铁路改革中的意义

在推进安全“红线”管理的形势下,库尔勒机务段在应对铁路改革的进程中,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安全大检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为确保现场信息有效得到控制处理,积累总结管理经验,期间联手福州铁信公司研发了“库尔勒机务段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对年度隐患问题、重点工作、班组标准化建设、现场检查信息等录入和控制,搭建了一个较为有效和实用的安全生产运用平台,并于2014年5月在全段范围内深入推广,成功应对了铁路总公司成立以来,管理结构调整,生产方式变化,南疆铁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大范围实现了纸质台帐电子化,通过不断实践和运用,库尔勒机务段在安全风险管控方面不断探索出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培养了一批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利用信息手段能力较强的干部,并在乌鲁木齐铁路局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后成为了首批为数不多的试点单位。

2.3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理念

2.3.1实现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控制

随着安全风险管理在乌鲁木齐铁路局范围内的大力推行,为实现管理统一、消灭土政策、科学高效的干预安全生产,在保障信息公开的前提下,管理上体现公平、公正,实现了标准的性和责任落实的可追溯要求。在推陈出新的强势改革步伐中,管理干部针对具体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风险,对作业场所的风险源、点进行了梳理整合,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了体现,引用了考核项点的“字典库”概念,有效形成了问题类型有统计,检查项点缺失有提醒的闭环管理。

2.3.2完善、总结管理思路,提高信息化水平

库尔勒机务段在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过若干问题,在这个计算机普及时间不长,管理人员素质各异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得到广大管理干部的认可。当然,管理不能拿着理论生搬硬套,通过不断反馈问题,协调相关机构软件开发人员对系统的基本操作进行了不间断优化,本着标准化建设和精准化管理思路,2014年度,库尔勒机务段安全风险控制处在可控范围,并取得骄人成绩,年度内未发生事故,标准化建设工作平稳推进,并在年末顺利召开了全局的年度现场会,吐库二线顺利开通,迈入电气化时代。

3在提升管理干部落责、职工落标方面起到的作用

3.1建立分级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分级管理平台以科学、规范、标准为管理理念和软件开发运用要求。通过上级对管理干部工作落实评价情况,衡量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状态,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和传递透明,为对照工作的完成情况,量化任务制定、提高干部的岗位工作履职落实力搭建了基础管理平台。

3.2强化信息反馈,发挥互控作用

将重要的生产信息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高效、处理,如作业人员劳动工时统计、超劳预警,连续夜班及司机职务等信息登记,给派班人员提供了详实的人员配置表及个人人员信息,采用不同的图案或字符标示提高派班和机调的人员使用和机车调配,实现关键作业环节强弱互补。

3.3强化班组管理,加快标准化建设

一方面为满足《乌鲁木齐铁路局加强班组建设减负提素实施意见》(乌铁企〔2015〕339号)文件要求,系统中建立了班组月度例会、岗位业务、技能学习记录、班组工作日志、教材配发情况等10项涉及班组管理的电子台帐录入窗口,实现了纸质台帐的电子化过渡。台帐的电子化,为班组安全管理情况的趋势性分析、历史信息及班组长快速排摸班组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责任心、业务素质能力及落实上级管理思路方面提供了便利。实现了管理集中又不乏层次,反馈信息有质量,落责问题有依据,解决问题有措施的信息管理平台。

4提供了机务管理信息化功能扩展的平台

4.1厘清了基本管理思路,快速统一思想

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理清并统一了站段基层管理干部的管理思路,在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及管理理念创新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将铁路安全管理的核心思想和成熟管理经验得以的运用和分享,快速提升了干部的管理能力。

4.2整合管理资源,提升信息利用能力

一是大系统的建立整合并优化了部分小型管理软件的基础功能,将涉及生产和安全管控的信息统一平台,确立了基本的管理主线;二是集中信息管理,降低了信息收集、处理的难度,同时专业干部也能够通过平台的搭建和运用及时时间了解现场管理控制情况。

5结语

通过信息化安全风险管控系统的使用,促使干部理解和掌握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要义,切实提高安全敏感性和“自我预警”意识,运用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现场安全控制的针对性、有效性,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信息处置的有效性。加强过程监督和指导,在保障措施有效落实的基础上,及时修订完善措施,为大数据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结合信息分析研判,对快速找准问题根源,调整管理思路,提供了依据。在生产组织体系平稳运转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的传递及有效利用,结合信息数据收集,体现对干部、职工业绩评价等重要管理集结发挥,进一步节省管理人员精力,找准管理中存在的偏差,优化管理方向和重点,正确处理现场暴露的倾向性及突出问题,使管理督导工作有据可依。通过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提高了铁路干部信息化应用能力,为铁路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降低了铁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风险。

作者:相运伟 单位:乌鲁木齐铁路局库尔勒机务段

铁路管理论文:高速铁路管理控制工程造价论文

1高速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工程前期造价管理和控制不重视一直以来,大多数高速铁路建设单位往往比较重视高速铁路的施工阶段的技术控制,却忽视了其工程的前期造价管理和控制,也就是施工图预算以及工程结算价款阶段。因此,很多高速铁路建设单位很容易出现“概算超过估算、预算超过概算、结算超过预算”的“三超”现象。

1.2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和控制不可控在高速铁路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单位常常只是重视生产与技术,而忽略了成本的节约,没有把减小建设成本、提高施工工艺、优化技术方案纳入到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作,从而引起了成本的人为不可控。

1.3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系统不完整高速铁路施工涉及施工单位的多个部门,其中,设计概算、投资估算、合同价、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价分别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主管部门各自管理,而且各个部门之间又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作,造成了各个环节的脱节,导致高速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系统不完整。

1.4工程造价管理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关于高速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使得高速铁路施工单位没有办法构建适合于自身企业的报价和造价管理体系,导致高速铁路施工单位资源的严重浪费,因而施工单位失去了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在这个方面的管理始终处于低水平。

2高速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

高速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只有加强对每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和审查,通过控制来发现项目投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促使管理的不断完善,提高信息化建设和资金使用效率。才能使高速铁路工程造价得到合理的有效控制。

2.1做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项目业主都必须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保障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施工单位要认真做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达到工期合理,工艺先进、程序科学、措施周密及责任明确。要在明确施工管段之后,抓紧进点组织施工调查,了解设计意图,提出实施性组织方案,特别是在施工运输、供水供电、材料供应基地、当地材料供应、重点工程施工方案、土石方调配、取弃土场地、环境保护,以及施工设计方面容易发生错漏的环节,及时调整出完整的资料,报建设方和设计方。以求进一步完善施工设计和设计概算,力求避免错漏,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2.2加强合同管理和工程索赔加强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高速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高速铁路工程成本和提高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施工单位应严格履行合同,重约守信,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较大限度地争取自身的权益。工程索赔是在工程承包合同履行中,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者出现了应当由双方承担的风险而遭受损失时,向另一方提出赔偿要求的行为。工程索赔有工程变更索赔和工程加速索赔等。如,受征地拆迁、控制性工程进度、外界环境影响桥梁铺轨的实施与设计对比发生较大变化,将架梁方案有火车架梁变为汽车吊架梁,这类索赔属于工程变更索赔。为赶工期使得施工单位额外增加成本费用,这类索赔属于工程加速索赔。索赔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和经济性较强的工作。要在熟悉工程承包合同条款及有关法律和法规,深入研究和掌握索赔内容、程序、方法和技巧,并从合同签订后,即开始基础资料的搜集、取证和整理,及时把握索赔机会,要以事实为依据、法规为准绳,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按合同条款的约定进行索赔工作。

2.3加强工程施工内部成本控制高速铁路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项目内部各个成本责任层次对自己完成一定任务应付的成本支出所实行承包控制的一种核算方法,它是按照“干什么管什么”的原则,以各种消耗定额、费用来源和施工设计图为依据,考虑必要的节约措施后,计算、分解和落实到各责任层次或责任人的有权支出的成本费用即责任成本指标,用以考核责任者的实际支出。推行企业内部责任成本核算,重在合理、合法及正确测算各种费用、兼顾好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提高施工单位的整体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工程施工的造价管理,无论是施工企业自身,还是市场、国家相关制度建设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我国高速铁路工程施工造价管理实现合理化和科学化的进程。因此,为保障高速铁路工程施工造价管理的有序有效,必须从工程施组、合同管理,工程索赔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入手,完善和发展企业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

作者:赵洪萍单位:中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铁路管理论文:铁路管理会计原则研究

1铁路管理会计概念与含义及组成

1.1管理会计概念。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1.2管理会计的含义:是通过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统计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各个责任单位和整个企业日常的和预期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进行规划、控制、评价和考核,并且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对保障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作出最有决策的一整套信息系统。

1.3管理会计组成。管理会计(ManagementAccounting)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我们研究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演进,是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审视管理会计各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结合考察管理会计研究焦点的演变及未来管理会计工作的变动趋势,试图从中得出对管理会计学术研究和实务运用有益的启示[1]。

2铁路管理会计起源

管理会计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企业管理层对内部计量的运用。当时的纺织、铁路、钢铁业等企业为了衡量内部生产过程的效率,在市场交易信息之外,开始对企业内部特定管理信息提出要求。1855年,新英格兰的利曼(Lyman)纺织厂以复式簿记为基础,首创了一套成本会计制度,它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能反映产品成本、工厂布置变化影响和对原棉收发的控制情况。铁路公司代表性的成本会计方法,主要包括记录和汇总现金交易,编制汇总成本财务报告,进行营业统计等。19世纪80年代起,铁路公司的成本会计方法被更大规模的销售企业、钢铁公司等所采用并加以发展。销售企业按部门和地理区域统计关于销售周转的明细情况,并编报类似于后来收入中心所用的业绩报告。而钢铁公司对协调、控制所需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发展,将铁路业早已采用的会计凭单制度(Vouchersystemofaccounting)加以引进,并将成本报表作为控制工具,如卡耐基(AndrewCarnegie)钢铁公司将成本报表用于业绩评价、质量检查、副产品决策、销售定价等方面。但这时的成本控制还只集中于直接人工和材料,很少注意到间接制造费和资本成本(如折旧和利息费用等[2]。

3铁路管理会计体系内容

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它是一门指导企业经营者如何提升业绩和经济效益的管理技术(内部会计),管理会计报告用于内部管理者,不同的商业环境需要不同的管理会计体系,这与财务会计大大不同,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战略目标等不同的经营环境需要个性化的管理会计系统!从事管理会计应用人员(经济师\会计师\管理师等),需要对企业生产销售采购物流等全部经营情况全盘掌握,商业知识渊博,帮助决策和指导业务经营[3]。铁路管理会计体系内容。包括会计管理体制、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档案、会计管理等。

3.1会计管理体制,董事会领导下的董事长负责制,还是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机构设置,机构职能及分工,对分支机构的会计管理等。

3.2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设置,职责分工,内部控制,轮岗要求,会计交接,从业资格,任职要求,学习培训,考核奖励等。

3.3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薄,财务报,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等等。

3.4会计监督。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

3.5会计档案。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

3.6会计管理体制。会计管理体制就是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介入会计活动,对会计活动进行干预、干涉、控制所作出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上的安排,以及据此所制定的一系列会计规范。这一定义所要强调的是以下三点:其一,会计管理体制是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在判断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选择;其二,任何会计管理体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干预、干涉、控制会计活动;其三,会计管理体制具有动态性,即它可以根据社会经济环境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革。

4铁路管理会计原则

4.1决策有用性原则

这一原则分为首要质量特征和次要质量特征两个层次1)首要质量特征(1)相关性原则。要求在收集、加工处理、提供信息时,要充分考虑信息用户的需求以达到决策有用性。(2)性原则。是指确保管理会计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2)次要质量特征(1)一贯性原则。是指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方法应保持一贯,便于不同期间信息可比。(2)可比性原则。是指能使信息用户从两组经济信息中区别其异同的质量特征。

4.2提供信息的约束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指提供管理会计信息带来的效益高于需要花费的成本。2)重要性原则。指管理会计信息对管理者做出决策或对责任单位进行业绩评价等将会构成重要影响。3)民主性原则。进行各项决策分析和编制预算时,应遵循目标管理的原则,实行参与制的民主管理方式,即走群众路线。4)灵活性原则。这一原则包括诸多方面。

4.3针对用户的质量原则

1)可理解性原则。是指信息用户对传送的信息能弄清楚的能力。2)可接受性原则。是指信息用户对已出现问题的说明与计量标准的认可程度。3)激励性原则。是指信息用户与组织之间为保障“目标一致性”所做出的努力[4]。

总之,保持管理会计的职能是必要的,这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但同时要不断的更新管理会计的使用范围和内容,使它能够随经济的前进而不断进步。

铁路管理论文:浅谈铁路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摘要:铁路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快速发展,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经常处于运行状态,对会计体制构建有很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查询大量的文献并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构建铁路管理会计体系的原则与方法,希望对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铁路管理 会计体系 构建

一、铁路管理会计概述

铁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有着本质的区别,集合了管理和会计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以也被称之为内部报告会计,它主要是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延伸,提供有关企业未来的计划、预测的信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在铁路运输企业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铁路部门获得经济效益的能力,为管理者制定科学规范的发展战略提供数据支撑,对铁路部门的发展和运行,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铁路管理会计含义

铁路管理会计通过相应方法,对财务会计、统计部门,以及各个科室提供的数据和材料进行深入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对各个部门资金使用进行规划、控制、评价以及考核,从而保障铁路各级管理部门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同时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的较大化利用。

(二)铁路管理会计体系的组成

铁路管理会计体系包括管理控制体系和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两个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把管理会计理论和铁路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系统的分析,浅议了构建铁路管理会计的原则和主要方式。

二、铁路管理会计原则

(一)遵循决策有用性原则

决策有用性原则是保障铁路管理会计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及时个层次是首要质量特征,第二个层次是次要质量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1、首要质量特征

包括以下几个原则:及时,铁路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遵循相关性原则,在收集、汇总、分析、处理、提供信息和资料过程中,一定要保障信息用户的需求达到决策有用性,促使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有效性。 第二,要遵循性原则,确保铁路管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出现错误或者偏差,对铁路部门造成损失,从而真实的反映管理会计需要反映的现象和质量,从而保障铁路管理会计体系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次要质量特征

次要质量特征也包含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方面是要坚持一惯性原则,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应当相同,不得随意变更,保障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为决策者提供真实的数据。另一方面,是要遵循可比性原则,能够真实的体现出各组信息中存在差别。

(二)信息约束原则

信息约束原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及时,成本效益原则,保障管理会计带给铁路部门的效益比其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成本高,达到实行管理会计的真正目的。第二,重要性原则,铁路管理会计在实际操作中对重要信息应分项核算,重点分析,对于次要事项,在不影响真实性的情况下可简化核算。第三,民主性原则,铁路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中,要通过民主管理,保障管理会计体系构建能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第四,要遵循灵活性原则,每一个体系和制度的构建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需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完善,所以在铁路管理会计体系构建过程中要遵循灵活性原则,为后期完善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针对用户的质量原则

在铁路管理会计体系构建中,要融入用户质量原则,才能保障相关的的制度和政策能落实的更加彻底。在针对用户质量时要遵循可理解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保障信息用户对传送的信息能清楚的认识。

三、铁路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主要方式

(一)建立完善的铁路管理会计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分工和协调的系统,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离不开组织结构的支持,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和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利的划分,明确各部门之间彼此如何协调、配合、补充、替代的关系,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二)建立科学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管理会计岗位的设置、职责分工、任职要求、从业资格、学习培训、考核激励机制等等,是保障铁路管理会计体系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而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原始凭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等等。

(三)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传递、沟通的平台,它有利于企业信息的及时收集、传递和处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内部沟通,有利于及时了解竞争对手信息,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及客户信息。首先,企业应将管理会计信息化纳入信息化规划,防止“信息孤岛”现象,做好组织和人力保障,可以通过新建、整合或改造现有系统等方式,推动管理会计的应用。其次,企业应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从核算到管理决策),推动管理会计工作。

(四)建立管理会计业绩评价制度

业绩评价是管理会计控制的方法,同时也是检验管理会计成果的有效手段,通过业绩评价,传递和引导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管理会计业绩的评价不能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应采用综合性评价指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并重的评价方式。管理会计业绩评价综合方法主要有: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是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面近期、内容的方法,它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创新与学习角度对业绩进行评价,平衡了长期与短期业绩、内部与外部业绩、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及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并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经济增加值(EVA),指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EVA是一种评价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体现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经营业绩考核工具,也是企业价值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四、结束语

铁路管理会计的构建对铁路事业发展和运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铁路部门应积极转变思想,积极探索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运用管理会计手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铁路管理论文:关于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摘 要]铁路作为国有资产,其管理效率的高低,一方面对铁路运营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对我国国有资产的全局发展产生影响。当今,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铁路管理体制慢慢地显现出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态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铁路管理体制的发展及其现状,然后提出了几点关于我国铁路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经济效率;国有资产

1 我国铁路行业管理体制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政企不分

如今的管理体制之下,铁道部在我国是政企合一的,它不但是国家行政机关,而且扮演着企业的角色,管理着我国的铁路网,它不仅是权利主体,又是利益主体,这种权利-利益的双重角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违反了公平竞争的要求。另外,由于铁道部和企业所要实现的目标不一致,铁道部所追求的增值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缺少商业竞争

竞争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市场经济自我调节的主要方式之一。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之间是一种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分局、铁路局依次对上级单位负责。在这种基本不存在竞争的商业环境之下,铁路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员工服务水平都存在一些问题。

1.3 没有体现铁路企业的商品生产者地位

目前,我国铁道部下属的铁路局及其分局虽然在法律意义上是独立的法人企业,但是却不具备相关的财产权。资源分配,比如:员工人数的变化、融资渠道及其用途、资金转移及其处理等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纵向计划规定的,铁路企业缺乏自主权,如此不利于铁路企业的发展。

2 深化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我国的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应该建立与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输管理体制以及运营机制。在对我国铁路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查阅相关文献,笔者给出了几点有关于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式的建议。

2.1 政府管制职能应该实现独立化、科学化

政府和企业之间权责不清,是对我国铁路管理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需要对其职责进行适当调整,明确其管理职能。铁道部对我国铁路行业政策的制定进行管理、监督,在遵守铁路法的基础上严格履行其管理职能,但是其不能进行或参与任何形式的商业经营行为。因为铁路行业存在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国家还可以对铁路行业进行合理的扶持,采用经济杠杆对其市场进行管理,但是其管理措施均需要通过科学论证,并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2.2 深入落实铁路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192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说明国有企业只有经过进一步改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才能跟得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确立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进一步明确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指出“促进国有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如今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重大困难还是集中在制度层面上,把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当作国企改革的终极目标,符合我国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2.2.1 规范铁路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必须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明确投资方、决策方及管理方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各行其责、有序参与、高效运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以资金监管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根据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考核、监管制度,增强监管的合理性及时效性。在这方面来看,我国铁道部及其下属铁路企业的职责权限与工作范畴还应该深入细化、区分。

2.2.2 努力追求资本保值增值

健全资产经营、绩效考核制度。不仅考核运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也要考核技术创新绩效指标,并且制定与之相关的资产经营评价体系;不仅考查年度指标,也要重视中长期发展目标;不仅考查铁路企业业务经营、资本运营实绩,也要重视业务经营、资本运营能力,形成资产保值增值的长效机制。2014年6月,铁路部对其下属的,18个铁路局的考核方式及清算方式将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会更加重视市场而不是计划,更重视质量而不再仅仅是任务完成的数量,更重视企业未来发展而不是短期的数字变化。

3 结 语

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牵涉面非常广,既要充分认识到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也要认识到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在法律、政策、道义允许的前提下,解决我国铁路行业政企合一、缺乏商业竞争等问题。尽管改革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社会体制进一步发展,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必然会获得成功。

铁路管理论文:浅谈如何加强合资铁路管理

摘 要:合资铁路是铁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重要实现形式,是铁路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合资铁路是指铁道部(铁路总公司)与其它部委、地方政府、企业或其它投资者合资建设和经营的铁路。其按《公司法》建立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实行“四自一体”体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目前合资铁路已基本组建或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合资铁路;管理;重要意义

1 建设合资铁路的意义

合资铁路的产生与发展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铁路的要求,不仅加快了我国铁路的建设速度,而且突破了传统的铁路建设和管理模式,对推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合资铁路发展迅速,在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国铁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合资铁路的兴起,也突破了旧的铁路投资体制束缚,改变了长期以来铁路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依赖国家的状况,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积极性,拓宽了筹资渠道,初步形成了铁路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先后出台了各类扶持政策,各省、市、自治区政府也在征地拆迁、经营税收等方面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

2 合资铁路现状

截至2013年底,国铁出资的合资铁路公司共183个,109个已投入运营;74个在建。其中,国铁控股公司168个,96个已投入运营,72个在建。96个运营控股公司项目总投资18172亿元,总资产规模17968亿元,占国铁总资产的35.9%;总营业里程2.79万公里,占国铁总营业里程的28%。

沈阳铁路局自管内及时条合资铁路-长双烟铁路2008年7月开通运营以来,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持续推进,合资铁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截止2014年末,有10个合资铁路公司开通运营(含2个区段开通),营运里程1609公里,其中:高铁1104公里,普速铁路505公里,总投资1392亿元。随着2015年沈丹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吉图珲客运专线的开通,合资铁路公司的规模在逐步扩大,客货运量和营收指标占国铁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整个路网中的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高铁客运专线的建设,成为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助推器,带动了沿线城市多区域更均衡的发展。

3 合资铁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经营效益有待改善

3.1.1 合资铁路有的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外部经营条件比较差。而且大部分为尽头线、支线,没有形成路网,辐射的周边区域有限。有的公司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客货运量增长有限。

3.1.2 由于资本金不足,合资项目存在大量银行借款,还贷压力大,财务费用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大,导致经营严重亏损。

3.1.3 高铁动车组上座率不高,冬季与夏季呈现不均衡状态,客专车站大多远离市区,不方便旅客出行。比如哈大高铁冬季每天开行动车组67对,夏季每天开行动车组79对。但是受东北地区特别是北部地区经济环境影响,除去节假日出行高峰期外,动车组上座率不高,而且淡旺季差距明显,导致客专公司的收入不理想。另外,高铁新建的车站都选址在城区边缘或市郊,新车站的选址满足了各地方政府依托高铁建设新城区,但是客观上造成旅客乘坐高铁列车不便利而减少部分客流。

3.1.4 高铁票价比较低,市场需要培育期。因铁路票价受国家管制,高铁票价定的非常低,与高额的投资规模不成比例。中国高铁的价格只有日本的1/4,平均来看,中国高铁每公里票价只有0.42元,远低于法国、日本、德国。另外,高铁市场需要培育期,目前,百姓习惯了低票价,对高铁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廉价和基本的舒适程度比节约几个小时时间而花费三倍以上的车票价格更重要,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高铁收入不太理想。

3.1.5 经营收入比较单一,资产的综合开发没有实质突破。目前,合资公司营业收入主要为客货运输收入,经营与市场脱节。由于合资公司现有管理体制和机构及人员配置与市场脱节,没有能力对合资公司的资产进行综合经营利用与开发。合资公司作为法人主体、经营主体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货源组织、客源组织方面依赖铁路局,自身在资金、人员上不具备经营的能力,没能体现合资公司法人主体和市场经营的主体地位。

3.2 部分资产权属不清

受工程配套建设等因素影响,铁路工程投资形成的资产与合资公司运营管理的资产不统一,存在部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产边界交叉的情况。资产界面不清也导致了铁路局在与合资公司签订委管合同时在交叉资产上存在很多争议。

3.3 规范管理和资产经营开发理念意识有待加强

一是缺乏明确的委托费用标准;二是对重大经营事项缺乏有效沟通协商;三是合资公司普遍存在缺乏主体责任意识,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不高,更缺乏依托自身优势开展资产经营开发的主动性;四是没有明确的专业部门、专业人员进行市场营销和开发。

3.4 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存在行政化管理问题,缺乏依法行使股权管理的观念意识和制度体系,重大事项不履行公司内部决策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部分合资公司多数高管人员兼任董事、监事,经营层与决策层重叠,公司治理结构难以有效制衡;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合资公司对经营层尚未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经营层责任意识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4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合资铁路管理

4.1 构建股权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为加强对合资公司的管理,铁路局应明确合资公司的管理部门,履行国铁股东管理职责,强化股权行使、公司治理、资产监管等职能作用。会同其他股东规范合资铁路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指导合资公司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落实经营班子经营管理责任,确保公司治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对合资公司的指导与监督,依法落实投后管理权益。

4.2 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适时推出合资铁路公司绩效考核办法

铁路局做为控股的国铁股东,应建立对派出高管人员的履职考核机制,加强履职监管,并指导合资公司建立安全生产、经营业绩等激励约束机制,落实经营班子责任,确保安全基础持续加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4.3 做好新建土地综合开发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精神,研究和争取新建合资铁路支持政策,加强经济效益论证,推行“铁路建设+综合开发”模式,为开展经营开发创造条件。在前期工作和建设管理过程中,提前介入,以项目经济与技术分析、财务评价分析为依据,研究政府补贴、资源争取、经营开发、对外投资方案,同步开展综合经营开发前期研究,编制综合经营开发机会研究报告和综合经营开发方案,纳入项目前期工作和合资公司组建方案,为后续经营创造条件。

4.4 积极探索研究推进合资公司重组整合

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做好国铁控股合资铁路公司规范管理改善经营工作的意见》要求,以持续健康发展和效益较大化为目标,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结合铁路干线网布局、区域经济特点,研究推进相关合资铁路公司合并重组,不断提高路网整体效率和效益。

4.5 发挥合资公司主体作用,推动资产经营开发尽快取得实效

合资公司承担公司资产保值增值主体责任,要在促进运输业增收节支,强化成本管理,严格落实合资公司年度预算,强化经营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资产经营开发业务和项目,努力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做好闲置资产的开发利用,指定专人、专门部门负责,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报明显、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路局将给予扶持,争取利用铁路发展基金,做为我局的重点资产开发项目推出。

4.6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

加强对合资铁路公司的指导,支持合资公司利用与地方政府联系紧密的特点,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争取铁路运营补贴,减轻资金和经营压力。

铁路管理论文: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浅析

[摘 要]金士宣是我国著名的铁路运输专家,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创始人,他从事铁路运输管理工作三十余年,工作实践中将丰富的铁路运输管理经验和深厚的学术理论充分结合,创建了一套以经济化、商业化和科学化为主要特点的、完整的铁路运输管理思想体系,带动了整个中国铁路管理思想的发展,促进了中国铁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考察和研究金士宣的铁路管理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士宣;铁路运输;管理思想

金士宣(1900年-1992年),浙江东阳县人。我国著名的铁路运输专家,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创始人。金士宣自幼聪颖好学,1923年,以总分及时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并在当年编辑出版本《铁路运输学》著作。同年,被交通部选派赴美留学,就读于宾西法尼亚大学,先后取得经济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27年6月,金士宣学成归国,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铁路运输管理工作,先后出版《铁路问题经验谈》、《铁路行车组织》、《中国铁路发展史》等专著,创建中国铁路运输学科。金士宣认为:“铁路科学可分两大类,一为工程技术,如轨道、桥梁等。二为运输经济,如铁路网之计划、国家政策之确立等。简言之,前者谓之铁路工程,后者谓之铁路管理。两者异趣同归,互相表里,正如人之双足,缺一不可”[1]1。

一、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金士宣的青年时代正好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1919年“五四”爱国民主运动爆发,金士宣多次走上街头参加学生游行、声援北京被捕学生。中学时代的金士宣非常崇拜和敬仰孙中山先生。关于铁路对振兴中华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孙中山有过极为深刻的论述:“国家之贫寡,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定之”[2]。孙中山“铁路立国”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一批有志青年投身于铁路等实业建设,这其中就包括金士宣,年轻的金士宣萌生了“铁路救国”思想,认为铁路是国家兴盛之先驱,“交通事业之改进,实为今日救国之要图”[3]2。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中国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时期,中国铁路管理事业也开始了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变。清末民初中国铁路管理或因由外人控制而“水土不服”,或因沿袭传统的经验管理而“裹足不前”。海外留学的经历开阔了金士宣从事铁路管理工作的视野,国内铁路管理混乱的现状为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金士宣在改进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铁路运输管理机制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首倡负责运输、首开旅游专列、提倡联运等等。民国时期,金士宣曾于两次任职于负责铁路管理的中央政府部门,并提出过不少改革建议,但对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化、不顾民怨发动内战深感失望,后多次拒绝当局的任命,隐居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士宣振奋精神,受邀回到母校北京交通大学任教,主讲《铁路运输学》等课程,同时出任副校长。

金士宣对不同时期的铁路管理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地调研与思考,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可以说,中国社会的转型和铁路事业的发展是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外在环境,而救国爱国精神则是其重要的内在因素。

二、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强调建筑政策的经济化

民国时期铁路建设仿欧美各国成例较多,建筑华美、规模宏大,且都要等到全部工程和设备完成之后才开始营业,工时长,负担重,甚至发生了因经费不继而全线废弃的情况。对此,金士宣认为当时的中国铁路还处于幼稚时期,人们所需要的不是欧美那种壮美的运输设备,而是要以最少的金钱来筑最多的铁路,他极力主张建筑政策的经济化,所谓的经济化,主要包括:“(1)经济是铁路设计的前提,最初不妨简单,先完成行车必需之设备,以便通车营业,再由营业收入提拨款项,作为逐渐改良扩充之用,使建筑成本达于低;(2)工程设备方面,务求适合运输需要,因当时内地工商业尚未发达,需要的运输能力较小,可随着铁路的经营而逐渐增加工程设备;(3)工程设施方面,确定计划后要限期完成,以免中途停顿延误工期,造成经费困难”[3]15。1932年8月,金士宣任杭江路运输课课长一职,筹办杭江路的建设。杭江路是省办路线,建筑经费全由省库筹划而来,预算紧张,工程几近停顿。金士宣上任后制定了“先求其通,后求其备”的原则,轨条改用轻磅、车站借用民房、一切行车设备都极简单,边施工边通车,在工程列车上兼售客票,以部分营业收入抵补支出,同时培养营运能力。“先求其通,后求备”的做法开启了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先例。杭江路顺利建成盈利,且成为了当时中国的铁路。

(二)强调管理政策的商业化

中国铁路特别是国有铁路,每每官僚化,无视人民便利,缺乏应有的服务精神,要免去各种恶习积弊,金士宣认为惟有提倡商业化。采取的措施诸如:(1)顾念商民利益:铁路是一种新兴的运输方式,普通百姓对铁路了解不深,金士宣任职期间推行一系列政策,拉近铁路与百姓的距离,如铁路通车前,把客货运价目表、里程表等张贴在沿线各站及通衢要道;在报纸上刊发广告和新闻;各车站设问询处;召集路商商谈讨论,招揽客货运;针对当时各路客车多开行一、二等客车、且只备西菜大餐的情况,金士宣主张多开行三等客车,饭菜以中餐为主且减价供应。(2)提倡廉洁服务的精神:金士宣认为运输是一种公共事业,其服务对象为全国人民,故应遵循“公众及时”及“普遍服务”之原则,“使人民尽量享受现代交通之利益。运输事业既有独占性质,又多由国家经营,应设法增进员工工作之效能,启发其忠勤职守之思,并纠正其漠不关心之态度,铁路事业才有进展的希望”[1]15。过去各路的车站人员,人们无法知道,金士宣任职各路期间将值班人员的姓名公之于众、将车站人员的名牌悬挂于站长室、客票房等处,发生了一种监视作用;规定员工应用的礼貌用语及态度,以免傲慢,主管人员随时督察。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但对铁路管理上的改善,实有不少的帮助,宗旨是将铁路作为一种生利事业,以优良业务增进铁路收入,以盈余款项负担铁路建设投资之利息、线路的改良扩充等。

(三)强调人事管理的科学化

金士宣认为“求铁路运输效能之增高,须先求运输组织之健全,人才之补充”[1]316。为此首先要建立一个责任清楚、组织严明、精简高效、便于指挥的组织机构。各国铁路的组织,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集权制,即分处制,路局以下设总务、工务、车务、机务等处,处以下设段,段长对处长负责。以英国为代表。其二是分权制,即分段制,把全路分为几个段,每段由主管段长负责管理,段内人事和一切事务直接由段长负责。我国铁路的组织是采用分处制的。北宁铁路也不例外,北宁路全长一千四百公里,总局设在天津,除距离天津较近的几个段外,其他各段接洽易往返迟误,非常不便,即使是同区间的各段因彼此互不统属,缺乏合作意识,尤其是车机两部分因行车关系密切,常起纠纷,待报到天津总局时已事过境迁,不能有效调解,运输效能受到严重影响。1929年5月金士宣任北宁铁路局运输处文书人事科长,职掌全处的人事、组织等。次年,金士宣着手北宁路运输组织和人事的改革,合并机务处和车务处,改组为运输处,重新划分车机各段,使其管理的区间相同,车机双方有关的事务,由各段段长协商处理,不能解决的再会同呈报运输处。这种改组实际上是采取了段长负责制,各段间随时就地解决问题,增加行车效率,大大增加了运输能力。至于人事管理,他认为:“铁路事业经纬万端,欲期事业之举,首在得人,得人之方,不外职制分明、进退有度、赏罚有则、待遇一致”[3]24。金士宣在北宁路实行公开招考,各地报考青年,只要成绩优良,就有录取的希望,公开招考可谓是铁路用人制度方面的一个重大进步。民国时期,中国铁特别有国有铁路深受当时军阀、官僚习气的影响,金士宣的人事改革旨在“遵守拔擢人才和公平待遇两个定则”,严密管理,以求较大的效能。

三、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对当下中国铁路管理事业的启示

近百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铁路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金士宣的铁路管理思想,对当下铁路改革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视铁路如企业的管理原则

世界各国政府管理国有铁路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由政府行政机关直接管理,如瑞士、日本等。二是组织铁路公司管理,于公司理事会下设铁路总局,如法国、澳大利亚等。中国铁路从创办之初采用的即是前一种方式,政府将铁路部门视为一般性的行政机关,“其组织不免衙门化,而未能以企业精神谋求业务的发展”[4]。金士宣认为要弥补此类弊端,就要对中国铁路实施企业化的组织与管理:(1)使内部组织严密,职权分明,免除推诿延搁,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服务员工,应依其资格及服务年限,甄叙任用,提高待遇,使能一心一意为路服务。(2)关于运输改进事项,准由工农商业团体参加研讨,或准其参与运价的审订,以保障公众的利益,并加强民路双方的合作。(3)使铁路会计及预算脱离普通行政预算及会计而独立,以铁路收入专供维持路产、改良扩充设备、展修路线及还本付息之用”[1]432。如何政企分开,使铁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说是伴随至今的中国铁路发展问题,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其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就是取消铁道部,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铁路企业化改革进程的重启,解读着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的深刻性与前瞻性。

(二)崇尚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管理精神

金士宣留学海外并在美国铁路管理部门有过实习经历,但他是根据中国铁路及社会发展情形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金士宣特别注重沿线的经济调查,“凡要整顿一条旧路,好象医生治病,须寻找病源,然后才可对症下药”[5]18。金士宣每到一条铁路任职,他首先要对沿线的经济状况及运输状况进行调查,他担任杭江路运输课长的第二个月,就到沿线去调查,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调查沿线商业状况、亲自坐民船、轮船、汽船、轿子,了解沿线运输情况,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管理方法。此外,在京沪、北宁、平绥、清浦、粤汉等路任职时,金士宣对各路沿线经济及运输状况都作过详细调查,为整顿客货运、调整运价等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各路运输业绩均有明显提高,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的曾养甫曾称赞道:“金君之对铁路运输,不尚空谈,而以实事求是为职志,……服务各路,致力既闳,体用兼备,部方路方,众论许之”[5]1。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本思想,他认为“无论什么事业,最要紧的是人事和设备两大问题,设备要完善,人事更需健全,营业运输才能办得好,而且只要人事管理有效能,即使设备不好,我们也可以利用人力以补救设备的不足,所以人事管理最重要”[5]28。铁路各部门工作,“非用专门人才,业务发达决不可期”。故应“各项用人,一本人才主义,凡进用者,概以学识经验资格为权衡。期在征求实学,发展业务”[5]5。在金士宣看来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铁路员工是与铁路设备同等重要的生产经营的主体,主张要才得其用,人得其位。在北宁、杭江、浙赣任职期间连续举办各种培训班,他负责拟定教育计划,聘任兼职教师,还亲自授课,讲述铁路管理经验。在发展铁路客货运过程中,金士宣所推行的一些措施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杭江路通车后,有许多春出冬归务工的贫农,为节省旅费,往返仍旧乘坐轮船快船,在金士宣主持下,杭江路于1932年冬季和1933年春季,开办小工车,减低票价。此外,金士宣还在客货列车后部挂一辆逢车,专供人货在一起的挑贩乘坐,虽然这些措施对增进铁路收入不多,但对铁路客运服务却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顾念商民利益,多开行三等车,减价供应中餐等便民措施,看似微不道,却蕴涵着深厚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当今社会,铁路运输设备在不断地更新,一条条新建的动车、高铁缩短了人们回家的路,而高票价、天价盒饭引起的热议虽不免偏颇却也发人深思。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中“公众及时”、“普遍服务”的人本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是中国铁路管理事业的不懈追求。

作者简介:郭凤芹,女,1975年1月生,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研究生,硕士。

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金士宣研究资料全文数据库》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O11JB00330

铁路管理论文:铁检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路径方式新探

在铁道部撤销和铁路检察机关移交地方的历史转折时期,铁路检察机关如何实现对铁路管理创新的参与,并对铁路生产、管理等单位进行有效的专门法律监督,是摆在各级铁路检察机关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从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理论依据、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范围厘定、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路径模式三个方面,对新时期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问题进行了粗浅分析,希望能对新时期铁路检察机关进行有效的专门法律监督有所裨益。

作为时代变迁中的行动者,铁路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而设立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在这巨大变革的时代,牢牢把握其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职能,主动探索新形势下参与铁路管理的新路径、新模式,是其切实完成铁检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维护铁路正常管理秩序、保护国家铁路建设资金安全、为铁路建设发展创造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等基本任务的基本前提和必由之路。

一、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理论依据

铁路检察机关参与铁路管理创新,是铁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应有之义。我国实行的是纵向监督与横向监督、权力机关监督和专门国家机关监督相结合的法律监督体系,该专门法律监督职能机关是检察机关。根据情况不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方式也有不同:对于违法犯罪临界状态的事项加以事前防范性监督,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对法律实施过程中涉及国家利益或社会主体重大权益的有关执法活动进行事中过程性监督,以保障其合法性进行;对已发生的的犯罪行为和对适用法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事后的纠正性监督,使被破坏的法律秩序得以及时恢复。三者之中,事前防范性监督和事中过程性监督更为重要。但是在实践中,该两种方式的监督由于操作困难等种种原因开展的还很不够。另外,由法律监督本质和目的所决定的,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活动,在意识上和观念上必须具有主动性,而这里的主动性主要体现为“应把那些将要发展为犯罪的违法、出现犯罪迹象、犯罪嫌疑等行为、事项纳入监督的视野,实现法律监督本身具有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深入性的要求,而不是坐视不管,任其存在、发展直至发生严重违法犯罪后才加以监督。” 作为国家设在铁路专门领域的铁路检察机关,在铁路改革的大变革时期,在铁路系统无论是铁路运输领域还是铁路建设领域甚至宣传等党群工作领域重大职务犯罪频发、铁路系统诸如铁路货运改革等具体改革措施逐步开始并深入的形势下,主动积极参与铁路管理创新,正是其适应时代变化,强化其对铁路相关单位事前、事中法律监督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铁路检察机关参与铁路管理创新,还是延伸铁路检察职能的要求。检察职能延伸是相对现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的检察职能而言的,是对法律监督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是根据宪法及其他法律的立法精神,将检察监督职能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是遵循立法精神、时代要求和人民的期待,把法律监督触角延伸到社会矛盾发生的源头、社会矛盾化解的机制,深入到社区、农村和企业,完善法律监督的范围和手段,以更好地服务大局。作为国家设在铁路领域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在新形势下积极主动探索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新模式、新路径正是铁路检察机关检察职能延伸直接体现,也是铁路检察机关在铁路改革的新形势下“重心下移、检力下沉,使检察工作扎根于基层、扎根于群众服务铁路发展大局”的结合点,并且这也与法院系统近年来强调和推动的“能动司法和大调解”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契合。

二、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范围厘定

铁路检察机关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即铁路检察机关案件管辖的对象或范围。在铁路管理体制改革之前,铁路检察院的管辖对象主要有三类。而随着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通过实施,铁路检察机关监督、服务、管辖的对象都正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并且至今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内都还会变化发展着,在此过程中铁路检察机关要及时关注并认真梳理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的应该纳入铁检监督管理的主体。

根据2013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职能机构改革方案及中国铁路运输生产、管理的实际以及铁路改革的目标方向,笔者认为,当下铁路检察机关参与铁路管理创新范围的主要应有以下新三类:

1、负责铁路行政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即交通运输部和属于其管理的国家铁路局。根据国办下发的《国家铁路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家铁路局下设综合司(外事司)、科技与法制司、安全监察司、运输监督管理司、工程监督管理司、设备监督管理司和人事司,共七个司局,编制为130名。此外,按照《编制规定》,国家铁路局设立沈阳、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兰州7个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铁路监督管理工作,行政编制350名。以上机关或部门,都是在铁路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推进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并且直接负责对改革中、改革后的国家铁路事物进行管理监督,作为国家设在铁路领域的法律监督机关,要有效参与铁路管理,首先必须关注和参与上述部门对铁路主要生产单位的监督管理,并注意理顺与上述单位或部门的联系机制。

2、承担铁路运输生产任务的铁路局或公司。这里首先应当包括刚刚从铁道部分离出来的已经组建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但主要是承担铁路运输生产任务的各地方铁路局或公司。尽管名称与前述地方铁路监督管理局略有相同,但是两者的内涵与外延并不相同,这里的各地方铁路局或公司就是目前一定程度上身兼行政管理职能与运输生产双重性质的18个铁路局或(集团)公司,这些铁路局本身就是企业,都在工商局注册,有营业执照。这是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的传统领域和主要对象。处于同一层次的还包括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行包快递有限责任公司原铁道所述的三大专业运输公司等其他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还应包括①以原铁路局主要资产重组后上市的铁路公司如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②以上述两种类型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如太原铁路局范围内的准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唐港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孝柳铁路有限公司、朔黄铁路有限公司;③正在改革过程中从原铁路运输主业剥离出来后组建起来的铁路多种经营公司,如目前太原铁路局直属的山西先行经贸有限公司、山西太铁联合物流有限公司等11家“多经”公司。身处铁路大变革的时代,这些单位还身处其中的个人都在不断变化中,而已从铁路中剥离出来的铁路检察机关应该始终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梳理并参与这些变革中的人和事,以切实保障我们的铁路更好地服务于全国人民的交通运输。

3、其他直接与铁路运输相关的铁路工程建设公司、铁路物资公司等公司。近年来铁路系统的腐败窝案涉及的并不仅限于铁路运输领域,还包括铁路工程建设等领域,如刘志军案就涉及到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铁路工程建设单位;另外一些铁检机关在案件查办过程中也查办了不少与铁路运输单位相关的铁路工程建设、铁路装备、物资采购等领域的职务犯罪,这些单位有些原本属于铁道部属企业,也有些原来属于铁路局管理单位,后来因为体制改革从铁路剥离,但是其业务多涉及铁路建设资金等铁路公共财产、国有资产安全、以及经营管理等秩序,因此也应纳入铁检管理创新的对象。

三、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路径分析

(一)加强对涉铁职务犯罪的研判和打击力度

随着铁道部撤销等铁路改革的深入推进和铁路提速、高铁发展,铁路运输领域、铁路工程建设领域、铁路装备物资采购等领域利益分配格局的不断调整,涉铁领域国家工作人员、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手段方式也越来越新,越来越突出。铁路检察机关要在新时期下有效参与铁路管理创新,就必须充分抓住体制机制改革的时机,加大对涉铁领域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研判和打击力度。要对涉铁单位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予以足够的重视,对其管辖范围内职务犯罪的形式进行认真研判,包括对其管辖范围内非铁检机关查办的案件的研判,尤其是对涉及基层主要铁路运输生产站段的窝案、串案,认真研究其作案的手段,行为的性质,涉及的罪名,及时发现,果断立案,坚决查处,实行有效打击。主要打击以同一基层铁路运输生产单位多名工作人员联合实施的职务犯罪,以及与路外其他部门、单位人员内外勾结,上下联手所实施的串案,打破行受贿双方或者内外勾结式贪污双方既得利益格局,打消基层铁路运输生产单位工作人员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二)提升铁检群众工作能力培养,强化职务犯罪预防宣传

新的历史背景下,铁检机关群众工作能力培养,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求铁路检察机关建立与涉铁各级、给类单位、企业联系的常态化机制,并要求铁检机关各部门工作人员时刻保持与铁路管理、生产单位实际接触的敏感性、自觉性,将检察执法理念具体应用到铁路管理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层面。另外要在依托检察工作室的基础上,力求避免对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单位权力法律监督出现“盲区”,实现对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单位权力法律监督的全覆盖,保障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单位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铁检机关还应联合铁路法院等铁路司法机关通过观摩庭审、影像资料、宣传图册、定期法制讲座等形式加大对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预防与宣传教育力度,并建立长期有效的专门检察法律监督保障机制。

(三)建立铁路检察工作室并丰富和拓展其平台功能

2009 年2 月27 日较高人民检察院《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提出积极探索派驻街道、乡镇、社区检察机构建设以来,检察工作室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铁路检察这方面的工作与时代的要求、司法改革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诉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借鉴地方检察院排除街道、乡镇检察工作室的经验,建立铁路检察工作室,并丰富和拓展其功能,以实现对铁路管理、生产单位的有效法律监督。为此,一是要注重铁检检察工作室的信息平台功能,除将检察工作室直接设在路局或处级以上的较为独立的铁路生产、管理单位外,还应在未设置检察工作室的铁路公司、车间或车站以及列车、货场、货运或售票窗口等设检察信箱和检察信息栏,以便及时搜集铁路干部职工、发运单位或旅客等的建议、意见和举报信息,并由检察工作室工作人员负责检查信箱,分类整理民众的相关建议、意见和举报信息。同时,由检察工作室的相关工作人员通过铁路检察机关网站或路局或处级以上的较为独立的铁路生产、管理单位的检察信息栏,在严格区分涉密与否和遵守相关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上,公布铁路检察机关对所搜集的建议、意见和举报信息的处理情况,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二是要注重构建铁路检察工作室对路局或处级以上的较为独立的铁路生产、管理单位的定期巡查工作机制。其主要内容是要求铁路检察工作室围绕铁路车皮使用分配、铁路工程招投标、铁路工程施工竣工验收、铁路机车车辆采购、铁路配件油品等物资采购、涉铁生产单位债权债务等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相关铁路生产、管理单位进行巡查,并将所发现的问题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予以处理或者移交有权部门处理。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