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

摘要:在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活动中,须重视“以活动促发展”,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创造实践活动,使学生能产生有现实意义的创造成果。比如,设定一个主题,开展简笔画的设计竞赛;模拟情景,开展幼儿园的环境设计比赛。使他们切身体会到独立思维与独立操作能获得的乐趣。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学前教育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一、中韩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性质比较

中韩两国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课程性质大同小异,都是要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教学的。稍有不同的是,韩国儿童美术课程更侧重实践部分,而中国儿童美术课程在理论课时安排上更显优势。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写,要根据幼儿各年龄阶段的不同表现能力,了解现实的课堂教学情况和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要求等。美国儿童美术教育家艾斯纳提出,既要重视儿童美术学习的过程,也要重视儿童美术学习的结果,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主张,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儿童美术教育过度关注美术作品本身和美术活动结果,从而忽视儿童创作过程的问题。作为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解决好这一问题,应了解儿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艺术表达需求。例如,处于涂鸦期、前图式期的幼儿,可以侧重于保护幼儿艺术天性,提高幼儿创作的兴趣,尊重幼儿大胆想象、情感释放以及自我表达的本能;处于图式期、写实萌芽期的儿童,过度让儿童自由散漫、无基本技能支撑的创作,显然是不可取的。作为教育机构,幼儿创作结果失真的展示与宣传,也不利于儿童在美术教育方面的自然发展。因此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加强了课程价值取向;韩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性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儿童发展取向。韩国在美术与儿童的两者之间,注重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艺术素养的人作为最终目标,将儿童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韩国儿童美术教育在理念上强调通过儿童创作来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把艺术作为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作为一个目标。韩国重视儿童美术发展的价值,尤其在幼儿涂鸦期得到体现,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由前图式期向图式期的过渡,长期处于无技能指导和支撑的自发状态,对其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中韩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内容的比较

儿童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中韩两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内容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1)中国学前儿童教育以学科取向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中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在活动内容设计上是偏重于技能训练的,以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为主要依据来设计该课程。其优点是:能够使幼儿相对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能够使教育者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幼儿作品得到一定标准的评价。其缺点是:可能会导致幼儿创作兴趣大跌,导致幼儿脱离自己的生活和经验,过度技能的训练还导致幼儿逐渐丧失艺术创造力。学科取向的不足现象已经被多数教育者所知晓,从而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的方法加以弥补。混合取向的美术教学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采用较多的一种取向,能够取长补短。

(2)韩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以儿童发展取向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韩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充分满足幼儿创作的兴趣,让儿童成为创作的真正主人,主张把一定学科的知识转化为儿童当下的生活经验,使儿童获得全方面的发展。但过分注重美术活动中的偶发创作,过分放纵幼儿,让美术活动具有游戏性,其实会丧失儿童应有发展机会,造成有效资源的浪费。笔者在韩国走访了多所幼儿园,跟韩国相关的教育者也进行了相应的研讨,探究韩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突出专业性质,专业课程集中细致;了解多元化教育的理念,强调授者的功能;强调学生制作手工作品,定期进行手工作品展示活动;课程设置突出心理教育,如美术欣赏与心理教育、游戏与心理指导。中韩两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内容上也有着诸多的相同点:一是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内容都具有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在理论课程设置上都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如儿童美术及其教育、儿童美术的发展、教师与儿童美术教育、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等。二是在实践课程设置上都包括作品欣赏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实践操作又分为绘画和手工两大类。中韩两国在实践课程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美术实践课程内容,主要以技能训练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对教材的大量临摹和再现,刻板的涂色等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偏重于技能专业化教学。绘画内容一般包括简笔画、水粉画、版画、国画、装饰画等,手工包括泥工和纸工等。其中简笔画教学被称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生经过反复训练,基本能够达到应物象形,却失去了美术的创造力;水粉画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水粉基本的表现技法,但不能转化到实际的幼儿美术教学中;版画教学过于重视传统知识和技能,没能与幼儿实际能力相联系;儿童水墨画教学,注重本民族绘画的传播与训练,这是值得肯定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装饰画教学,过于注重临摹和再现,儿童创作力得不到体现。其次,韩国儿童美术实践课程内容一般以主题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以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的主题呈现课程内容,把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喜爱、对美好事物的初步感受和欣赏、对各种基本操作方法和表现技能的探索学习等方面的内容,根据课题的需要,自然地渗透到每一次具体的活动当中。手工操作的类型很多,如撕贴、剪贴、染纸、折纸、厚纸制作等纸工,以及泥工、综合材料制作等手工类型。这样,每一次美术活动都与他们的生活和兴趣紧密相连,同时包含一定的美术技能。这些操作类型以及其中涉及的技能技巧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顺序,作循序渐进式安排。同时,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同一类绘画或手工类型的操作又可以在不同学期反复出现。幼儿在这种感受、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慢慢地积累相关知识,获得有关技能,得到艺术感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生活化和情感性贯穿于每一个主题中,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保持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中韩两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组织与实施比较

中韩两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都非常注重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在课程组织中都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多样的操作实践,如加强儿童美术课程教案的编写,安排学生去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过程,参观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布置等。首先中韩两国幼儿园教育教学都非常重视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韩国《幼儿教育法》等都有所体现,各自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幼儿园的实际水平、教师的条件,制定出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韩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教学计划分为半年计划和课时计划,有效保障了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克服了美术教学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偶然性。其次,韩国非常重视儿童美术课程教案的编写。课前教学设计的好坏,对一节课的成败起到关键的作用。教案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体现,是重要的教学准备。教案因人而异,但都应写得明确、具体、实用。教案包括课程名称、教学纲要、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除此之外,韩国在儿童美术课程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方式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了解幼儿园的节日装饰和日常环境布置,熟悉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增加学生对美术运用的感性认识。从而把课堂学习过程直接与就业上岗工作、学校课堂教育教学与幼儿园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课程评价上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如学生自评、师生共评、作品展评、作业批改等,在这一点上与中国类似。

四、结语

总结中韩两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教育异同,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扬长避短,借鉴韩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从中韩两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比较,受到以下几点的启示意义:把课堂教学权还给老师,鼓励教师选择教育模式、教学内容的创编和课程教学方法;幼儿是课程生成的主体,要及时关注幼儿生成的课程,有利于幼儿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发展;学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学会尊重,学会支持;培养儿童丰富的情感和的个性,提高儿童美术教育的质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提高儿童美术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

作者:江丽亚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美术教学学前教育论文

1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创新素质表现为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积极研究新规律新方法的心理取向。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向性、多维度、开创性的思维活动。在学前专业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应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强化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日常练习,实现思维多向性的基础学习。

1.1引导学生多角度体验、多维度分析马蒂斯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在美术教学中,应把观察作为美术教学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多角度观察客体、认识客体,寻找不易察觉的关键因素。通过视觉观察后学生会对物体有自身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包括客体初步的形体特征、自身寻求感兴趣及表达的角度及主观上的认识。

1.2鼓励学生从自身的思想感情出发,将观察视点表现为思维和感觉不同的观察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视觉角度,产生了不同的绘画角度及绘画表现方式。观察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观察的基础上,避免绘画的模式化和概念化,需培养学生不断地主动分析、比较、取舍。把“客观美”转化为“艺术美”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过程,提炼主体的主观认识,之中包含学生们的想象力及智慧,注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安排画面的艺术节奏感和张力。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创造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

2.1换种思维方式,打破惯有思维习惯性思维不利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打破原有理念,摆脱原有束缚,换种思维模式。如可以简单先从问题的“点”散射联想到“面”。

2.2同一命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绘画表现,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去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材料。材料和工具的不同能带来的创意灵感。这种“一题多画”,围绕一个问题向不同方向扩散,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从观察中求异,增强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

2.3丰富想象,以法作画,以情作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位学生都拥有一颗充满幻想与想象的心,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造想象,以推动思维的创新。在艺术表达中,避免依靠现有资源临摹,启发学生从自身兴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点出发,引导学生主观化用色,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如分析马蒂斯的主观色、强调色。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评价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更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1评价形式:互动——开放教师教与学生学是互动的,又是开放式的。放开教学,开放思维,有利于彼此分享交流经验,提升综合能力,实现教学助长。传统的教学评价教师总是一言堂,没有民主气氛,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导致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和评价,长期不敢于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要想改变学生状态,就必须努力营造平等、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经常让学生上台讲讲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的设想,与同学互动,尽情阐述自己多方面的想法。在关注学生画面特征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心理发展和绘画的一致性。由此可见“,互动——开放”式评价保护生命的活泼和原创力,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并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集思广益、获得灵感。

3.2评价内容:过程——结果过程评价是对学生美术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绘画技能、参与精神、合作意识、探究想象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多方位的综合评价。评价立足于学生的观察感知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发挥,关注的是学生的能力形成与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心理发展和绘画的一致性。结果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有学生的情感和创意、个性形成与发展。作为美术教师不能忽视了学生认知事物关系和掌控作品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尊重学生的自由表现,承认学生审美个性特征的客观存在,不断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较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重视发展学生思维的贯通性、独特性和灵敏性。

3.3评价态度:真诚——引领赏识——教学评价以鼓励学生作为美术评论的出发点。艺术承载人的各种情与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多个角度关注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日常中及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新鲜想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肯定学生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引领——指导性评价,指导学生怎样构思、用色、取舍、创意等,这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具有指导意义,发挥了评价的促进和提升作用。教师要关注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提升,促进学生主动且的发展。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认识、改善,以深入、多维的教学评价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前学生创造完善的机会,发挥了评价的促进功能——推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学评价不是一个静止的结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促进和补充,最终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作者:李臻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高职美术学前教育论文

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美术教材的实用性不强,很难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材内容过分强调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内容过难、过深,严重脱离学生的美术基础、文化背景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产生畏难、逃避、甚至排斥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2美术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知识方面较为匮乏。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多半是美术学院和高师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二者的知识结构都偏重美术技能的掌握,而在美术理论方面学习研究的很少,尤其在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知识方面就知之更少。因此,在美术教学当中,这方面就显得捉襟见肘,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1.3教学过程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过程,很多也在模拟美术专业院校的授课程序,在美术教学中过于强调绘画技能技巧的传授与接受,把“绘画技能训练”作为高职美术课程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对于写生要求的过于专业化,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是很困难的。这种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同时,这种过于专业化的教学内容与将来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是脱节的,不利于学生上岗就业。

1.4教学方法单一、滞后。教师过多地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学习方法,忽视个性教育,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示范学生看”“学生练习教师看”的教学方法很是常见,教师一成不变地教,学生机械地模仿,其结果是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空间。

2、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思路对策

2.1明确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适度地调整美术教材,增加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知识的教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美术课程也要体现幼儿美术的特点。美术教师可以科学适度地调整美术教材,不能始终把技能训练放在首位,也不能以此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标准。只有明确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从理论中学习和认识幼儿美术独特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审美心理发展,才能在今后的实际美术教学中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开设幼儿美术教学论、幼儿审美心理、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理论课程。

2.2加强美术课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素质的授课教师,这是推动美术课程教学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2.2.1美术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他的专业功底是否深厚,影响美术课的教学质量;也是完成各种课程任务的基本条件。美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其本人应该具有的美术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技能,具备较为扎实的美术造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否则,即使你再认真努力,也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2.2.2美术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美术教师不但要传播人类文化、艺术修养、开发人类智能,还承担着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美术教师与学生能做到相互尊重、理解、民主、平等、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互动平台,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美术教师能够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2.2.3美术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美术教师除了钻研更宽、更广、更深的美术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当具备更广博的人文知识,美术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会遇到学生提出的难以预料的难题,渊博的知识会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3采取探究与互动的教学方法。

2.3.1在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和探究的兴趣。

2.3.2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在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活动中,须重视“以活动促发展”,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创造实践活动,使学生能产生有现实意义的创造成果。比如,设定一个主题,开展简笔画的设计竞赛;模拟情景,开展幼儿园的环境设计比赛。使他们切身体会到独立思维与独立操作能获得的乐趣。

2.3.3走向幼儿园,以教促学。社会实践活动是学习主体增加信息,积累经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第二课堂,幼儿园是学生最终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定期在幼儿园参加见习,她们会发现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哪些能力,幼儿美育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自己哪些方面不足。回到学院她们会主动缺什么,补什么,从而增强她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郭超群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论文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研究

1.对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当今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教学方法使用不当会对美术教学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对美术的认知。对此,笔者建议,应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改革。首先,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进行的分析,根据个体差异性,对学生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将对学生的整体教学与个体教学进行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解决个体学生的个别难题。其次,教师应采取引导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识美术、了解美术、学习美术以及积极地探索美术知识等,避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单向教学方式。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通过互动交流让学生对美术重难点知识进行定位,这样对于拉近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如,可以将一些影像资料、图片等作为学生绘画的精品模板,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作为参照物尝试去画,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精品模板的观点表述出来,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对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不合理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效率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应加强教学大纲的优化,合理修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计划,并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分析美术课程教学规律,丰富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内容探索,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其次,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相比之下,实践教学内容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效果更佳,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着很大的作用,而美术本身对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作者建议在教学内容改革中,应多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另外,要适当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学前教育专业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应对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充分引入网络资源库中的教学案例,不断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为提升美术教学效率提供支持,拓宽学生对美术的认知面。

3.对教学体系的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体系的改革,首先,应确定改革的方向,结合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实际教学情况等合理改革教学目标,打破以往大纲式的教学目标设置,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应对教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等,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等为目的,让学生自主学习美术、探索美术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效果。再次,应注重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打破以往问卷考试的评价形式,要从学生的实践实习中进行评价。如,针对学生在幼儿园进行的试讲,对学生开展实践性评价,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另外,要通过丰富教学评价的方式,从多种角度、多个方向对学生展开评价。如,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总结等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工作高质量完成。

二、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幼儿教师的培养,更为关键。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主要是对幼儿教师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应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笔者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研究,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当今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等几个方面的改革策略,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学前教育人才。

作者:崔贺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高职电脑美术学前教育论文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学前美术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解、辅导,学生临摹绘制为主,一幅四开大小、难度适中的简笔彩色画大约需要6个学时才能完成,有的学生还要利用课余时间才能完成作业。这种教学形式费工又费时,会使学生的思想停滞,感觉迟钝,并且极大地浪费原本就很少的课时。现在一般中品质的幼儿园大都已实现电脑设备教学,环境美化也都是用电脑设计、绘制好后喷绘输出,或者采用幼儿园专用环保装饰墙贴,即便一个小小的指示牌都是用电脑雕刻的,既品质、防水,又方便清洁。手工绘制或制作的墙饰时间长了会变色、粘灰、脱落。以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观点和“形准”的评画标准,在快节奏的当下是有待商榷的。教学当随时代,现代幼儿园美术教学多采用电、光、声、影等多媒体综合形式或者在游戏活动中认色知形,很少用粉笔或者颜料手工绘制教学。笔者认为,学前的美术教学若主要以手工绘画和制作为主,是不太可能在极少的课时条件下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也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除了要拿出三分之一的课时用来开设电脑美术教学外,还要把音乐、舞蹈与电脑美术教学结合起来,设计一些美术游戏活动课程。

二、伊顿12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及电脑绘制

笔者以学前大专班上的及时堂色彩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步骤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电脑美术教学改革的方法。该教学内容如果按以往的教学模式,先讲解然后手工绘制、填色需要4个课时,而借助电脑教学只需要2个课时就可以完成,可谓事半功倍。学生既学习了色彩知识,又掌握了电脑绘图技能。学习色彩要从认识色相环开始,了解色彩形成的过程,即色彩是怎样从三原色开始,经过不同的组合出现间色、复色,又是怎样排列后形成色相环的,以及色相环对学习色彩具有哪些作用。认清这些问题,学生将会对色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伊顿12色色相环原理

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Itten)是一位瑞士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色彩大师,他设计的12色相环非常鲜明、直观地展示了色彩规律,把本来十分复杂的色彩理论简化得十分通俗,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它的构成原理是由红、黄、蓝三原色开始,两个原色相加出现三个间色,再由一个间色加一个原色出现三个复色,形成12色色相环。

2.电脑绘制步骤

及时,打开corelDRAWX4软件(简称CDR),在左边工具箱中选择基本形,在出现的基本形面板中选择梯形,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画一个正梯形,通过垂直镜像得倒梯形。第二,用挑选工具双击倒梯形,使之成为旋转状,按下键盘上的快捷键ctrl,垂直向下移动旋转轴心。第三,从菜单栏“排列”下的“变换”中选择旋转,在出现的旋转面板的角度框中输入30,点击“应用到再制”11次,得到图6的组合圆形。注意,倒梯形的旋转间距是靠移动旋转轴心的上下调节的,要想将12个倒梯形刚好组成一个圆,需要反复尝试。第四,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先填上红黄蓝三原色,先用挑选工具击活最上面的倒梯形,在调色板中点击黄色即可,图7为填充后的效果。第五,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在黄与红的中间填上间色橙色,在红与蓝中间填上间色紫色,在黄与蓝中间填上间色绿色,是填充后的效果。第六,根据伊顿12色色相环的色彩原理,在黄与橙的中间填上复色黄橙色,在红与橙中间填上复色红橙色,在红与紫中间填上复色红紫色,在蓝与紫中间填上复色蓝紫色,在蓝与绿中间填上复色蓝绿色,在黄与绿中间填上复色黄绿色。第七,CDR软件的调色技巧:在填复色黄橙色时,先填上黄色,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用挑选工具点击调色板中的橙色,即可在黄色中加入橙色,加入的多少与点击的次数有关,以此法依次为其他5种复色点击调色。第八,6个复色填好后,整体观察每个级别的过渡是否自然。如发现有的色过深或者过浅就要进行调整,调整好后用挑选工具框选所有图形,用鼠标右键点击调色板上的“去掉轮廓”按钮完成的制作。

作者:郑雨田 单位:荆州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美术手工教学学前教育论文

1.学前教育进行美术手工教学的方法

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微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提升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好奇心,乐于接受美的事物的熏陶和启发。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在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于这种好奇心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学生学到科学的系统的美术知识。教师要为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创作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积极呵护学生的创作热情,为学生将来的美术创作打好基础。

2.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

美术手工教学想要保障高效的教学质量,达到锻炼儿童能力的目的,就要依靠正确的教学举措。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有效的教学措施,做好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工作。

及时,构造情景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只是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任务,还要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来对课本上的知识以儿童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传授。这样不仅只是传授了课本的知识,更吸引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在画动物的教学过程中,给他们讲一些动物的寓言故事,《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等。寓言故事是一种很能打动学生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生动的了解善恶美丑,懂得真善美的真谛。使得美术教学不仅停留在技法表面,而是有了比较内涵的东西。

第二,结合地域文化,借鉴当地民间艺术,把传统民间艺术手法应用到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实践中。例如,甘肃的布老虎、山西的皮影、粤西的木偶戏等,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普通的手工材料,学习传统工艺的制作、表演过程,选取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故事背景加以创作,还可以让学生突破传统段子,自己制作简单的人物和场景,比如可以在皮影戏学习的时候,鼓励学生创作一出表现当今儿童在课堂上的可爱表现的皮影戏,让学生在即兴表演之余,收获创造的乐趣。带领学生进行木偶的制作过程中,除了对木偶的制作过程的讲解,也可以讲解一下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流传的神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世界变迁的历史。

第三,练习布置画展,增强学生的整体能力。举办画展既能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作热情,锻炼学生进行美术手工的动手能力,也能很好地考验学生在进行团体活动中的应变能力。在布置画展的过程里,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极有可能就是学生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考验。所以,现在就要对学生的应变能力进行实践锻炼,使得学生通过画展,不仅锻炼了美术手工制作能力,还在团体活动中学到许多与同学合作的经验,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经验。美术手工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但锻炼了儿童的美术手工动手能力,还使得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得以加强。美术手工教学的实践研究,关乎全社会的幼儿教育,对于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出综合素质发展的学生有很大帮助,从而为我国当代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余海艳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心幼儿园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美术课堂学前教育论文

一、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美术教学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严重阻碍了学前儿童对美的探求。首先,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多采用讲解、板书、多媒体等的方式来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美术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了孩子们对美术课失去了兴趣。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美术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与美术这一要求非常个性化的艺术背道相驰,难以培养出具有活力、创造力的学生。其次,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点评学生们的作业效果来判断其对技能的掌握情况,而点评作业依据的又是专业的美术技能知识,“像与不像”便成为了评价学生作品的重要标准,只有那些画得像真实事物、画得像教师所画的作品才是的。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使得美术教学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阻碍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再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美术材料内容仅仅局限于美术知识的范围,只看重学生能否掌握专业技能,而对其他知识的涉及则较少,其内容脱离了儿童的生活,使得学生对美术课产生了疏离感。传统的美术教材过于重视美术知识的严密性,使得儿童发挥空间较小,无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实施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意义

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儿童了解美、感知美、创造美。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可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逐渐培养他们对自然、社会中的美好事物的审美能力以及对艺术的热爱,使得他们在追寻美的活动中能够潜移默化地获得美的感染,陶冶情操,从而逐步提升了自身的艺术素养水平。

1.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创造能力的途径之一,美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美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儿童而个性化的发展,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和挖掘出儿童的个性潜能,发现、保护、发展并强化他们的艺术个性。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写生、记忆、欣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要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也能够锻炼儿童的观察力、感知力、想象力,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之外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意志、求知欲、自信、独立、自我意识等。传统学科教学主要注重儿童智力因素的培养,而美术课堂教学,主要依据的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来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可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培养其求知欲和对艺术的兴趣;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可通过让学生完成一幅作品来培养其坚定的意志、耐心。建构有效的美术教学模式也有利于逐渐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来让儿童树立起良好的自信。

3.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儿童展现自我的能力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儿童一些美术技能,来让他们学会欣赏美、发掘美,并将其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建构有效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可将自己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内容与儿童的认知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通过各种鼓励方式,让学生们在美术学习和创作作品过程中,学会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展现自我。

三、建构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策略

美术教育主要有两个层次的教学任务,一是形式层面,即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掌握各种美术技能和知识;二是内容层面,即通过学生们的自我创作来让他们地表现出自我情感以及对美的认知。建构有效的美术教学模式恰恰就是依据美术新课程的标准巧妙地连接了两者,唤醒了儿童的审美意识,来让儿童主动建构自我的创造能力。

1.建构以训练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的有效模式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与实现儿童创造力和创作能力的提升。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们自我唤起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地发挥美术教育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们从不自觉创作转变为自觉创作、热爱创造的过程。首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们所要表达的情感来进行大小画交替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画较大物体时用小张纸来画,而画较小物体时用大张纸来画,以帮助儿童提高其构图能力。比如,在静物的描绘课程中,教师可以将纸裁剪为不同形状和不同尺寸的大小,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构图方法来画同一事物,即先将画纸尺寸逐渐缩减,之后再将画纸尺寸逐渐放大,注意画面主题要一致,以培养儿童对画面的驾驭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其次,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采取让学生画想象画与现实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以现实画为基础向他们讲授绘画的基本技能,然后积极鼓励孩子们“异想天开”地创造作品,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儿童打牢基础技能,又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儿童体验美、认识美,还要结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表现能力等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灵活调控教材,并运用各学科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儿童进行想象训练,给学生搭建一个丰富的想象平台。再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绘画故事的教学模式,可选取一些诗歌、故事的情节或学生自己编写故事,然后让他们描绘连续的图画,以提升儿童思维的连贯有序,丰富儿童的表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但采用绘画故事的教学模式相对来说要比描绘单幅绘画有难度的多,然而学生对自己所熟悉的诗歌、故事等内容兴趣较大,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进而提升儿童的创造能力。

2.建构以激发儿童兴趣为主的有效模式

兴趣是开启美术教育的大门,因此,美术课堂教学应实施以激发兴趣为主的教学模式,利用学前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安排和设置一些感兴趣的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创设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之中,以游戏为题材进行绘画,以加强儿童的集体感和情感交流能力。比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画自己”的绘画课程,绘画完成之后,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来优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儿童的绘画水平和欣赏水平。比如在课堂上可让学生观看一些的故事片、美术片,其屏幕上美好的形象、绚丽的色彩可潜移默化地促进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感的形成,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再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实际条件将教学课堂搬出教室。比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参观美术展览,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感悟,引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冲动和激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自然带给我们的美,让他们对不同季节的树木、人物等进行描绘,使他们能熟悉美术的造型和色彩旋律。

3.建构以培养儿童造型感和色彩感为主的有效模式

美术教育对儿童造型和色彩的训练主要以形象感觉为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了直观图模式对儿童的造型感和色彩感进行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组静物,先让学生对这组静物进行观察,然后迅速打乱静物的摆放位置,之后让他们对这些静物进行重新摆放,这样便可以培养儿童对事物的造型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填色训练的模式,用以测试和训练儿童在色彩表现上的个性、情感,以强化儿童对色彩的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色彩表现力水平以及对色彩的敏感度。比如,教师让学生对一幅冬日的图画进行填色,有的学生会用偏冷的色彩,而有的学生则会选用较暖的色彩,之后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评,以便让学生自己能够感知不同色彩下的冬日主题,并有针对性的讲解一些色彩知识。

四、结语

美术教师对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不仅能够提升儿童的审美水平和美术素养,也为美术新课标的实施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探索。美术教学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去验证这一模式。为此,美术教师要积极结合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以新课标为基础,来建构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的教学模式,进而激发学前儿童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开拓儿童的美术思维,陶冶儿童的艺术情操。

作者:曹静 单位:河南省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美术教学与学前教育论文

一、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以往的传统美术教学认为,美术教师并不需要多少美术知识,具备多高的美术素养。教师只要会画简笔画,会做一些手工制作就行了。其中美术欣赏课也可以改成技能培养课。而在我们的幼儿园中,真正掌握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师并不多,我们还不是照样上课,把学生培养的非常吗?教师只要懂一些简单的装修知识,会布置教室,美化教室就行了。殊不知这样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真正的社会主义人才。相对于小学以培养掌握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养成良好的艺术素养。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美术思维培养。让学生从心灵上去感染美术,从手中去创造美术,让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增强。并且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的存在,感受美的力量。这些美术素养不仅仅要求学生会画画,会做手工,还要让学生从美术素养的理念出发去培养他们。教师要善于从多种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其中包括对学生进行美术趣味,审美能力,审美感受等。高教版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中,作为独立一章的“美术欣赏”,课时安排充足,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美术欣赏课时数,让学生充分对艺术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让学生从跟深层次的作品上加深对美术的理解程度。

二、转换美术教师的角色

我们的美术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总是喜欢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传输和训练,在培养人才这一方面注重单一方面的人才训练,形式单调,但在内容上却非常之深,总是让学生望而却步。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的美术知识的普及,对学生进行的了解,创立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轻松地开展学习。并且教师要目的地做到因材施教,应人施教,鼓励学生上课的时候积极回答问题,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欣赏梵高名画《向日葵》时,教师先简单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故事,紧接着留给学生一段时间去仔细地观察,但在学生观看的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索,例如:绘画中你觉得颜色怎么样?看到图画你会感受到什么?图中画得好的地方是哪里?逐渐的让学生能够感受画家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画家的主观情感中去。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到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会对作品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和看法,但是我们只要认真讲解,学生就一定有真实的感受,教师对于学生的感受应该充分地给予尊重和理解。

三、教学密切联系学前专业特点

高职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幼儿教师,所以,无论是哪一个专业多要立足于它要培养的的教育对象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精密联系教材来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锻炼的同时,能够满足于以后所要从事的教学需求。

1.结合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实际,可以拓展增设《色彩搭配的原理与技巧》、《幼儿园环境设计》、《POP艺术字体设计》、《幼儿园舞台美术》、《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我们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既要结合学前儿童美术的特点,又要这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学生能够加强对美术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可以再素描方面,色彩方面和卡通画等方面增加课时,加强学习的力度。

2.幼儿园学生对于绘画形式要求不是太严格,它的种类非常多。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了解程度,教学过程中注重多种多样的美术教学,水笔画,线描画,儿童版画,水墨画,综合材料粘贴画等一些可以增强学生绘画技巧和绘画手段的学习。力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变,为指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奠定基础。

作者:霍大涛 单位:山东省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正大踏步的前进与发展,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美术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锻炼学生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本文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与现状,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相关内容与方法做了系统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找到了改善的对策,以便更好地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正步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场所,其教育目标的核心就是要使学生具备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中职学前教育美术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我国招生的不断扩大,中职学前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下降,这成为中职美术专业待解决的难题。通过近几年课程改革,中职学校都在推进“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在美术教学中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挥地方经济资源与特色,进一步完善中职学前美术专业学生培养策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美术学生的就业能力,让中职美术学生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立于不败之地。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发展不平衡

当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策略,已经成为中职学校重要办学模式。但我国具有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广阔的特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还具有片面性。当前产教结合还不平衡,部分中职学校缺乏主动性。[1]在课程设置上,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忽略了美术职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使美术学生远离生产及时线,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来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生综合能力还有待探究。

2、我国对美术行业认识的不够

首先,从社会角度来看,现在社会及家长对美术教育虽然引起注意,但这种注意使扩招后的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学前教育美术设计课程,在这样的条件下仓促上马新课程,必然会使师资力量缺乏,造成学生成才率下降。加上中职学生越来越多,而幼儿园数量有限,可容纳的人数有限,学生居多而教学条件不足,教育资源越来越危机。还有,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的学生文化素质不高,美术设计基本功很不扎实。其次,从学校角度来看,在我国中职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职业技术学校很少,很多中职学校对美术相关的其它方面不引起重视,从而影响了我国美术设计教育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中职教育的急功近利

我国很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资金不足,课程上还重抓文化儿轻专业,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对实训基地和设施的投入也非常有限。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生很难在实训情境中得到锻炼,实施以人为本的培养方式较难。当前,中职教育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竟然大规模削减基础文化课的学习,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培养人文精神,忽略了陶冶情操课程的学习,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培养策略的探究

1、更新中职学生发展的能力观

职业教育是就业导向的教育,终身教育,以人为本。中职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在获取职业技能,还要有在未来适应社会的发展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首先,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意识观念。要树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意识观,增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意识观。其次,要提高美术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靠美术教师来实现,教师对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职学校要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落实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

2、转换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课程设置的适应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在社会职业岗位及时线从事操作、服务或管理的实用型人才为主。笔者通过对职业教育学的学习,认为进一步完善“宽专多能型”学生的培养,整合学科资源,实施模块教学,实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课程设置要进行以下几点改革:首先,要巩固基础理论课程设置,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够较大限度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文化基础。其中,基础论课课程设置具体科目有公共礼仪与就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公关与应用文写作、数学、应用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等。其次,要对基础知识课程进行合理科学的课时分配。对技能知识模块与实训知识模块进行合理配置。

3、努力提升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必须强调课堂的实效性,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和教师与学生双主体性,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我地发现学习,努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中职美术教师必须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参与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4、多渠道开发美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资源

中等职业学校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强调人才能够快速适应某一具体工作岗位。新时期职业学校要努力加强校企结合,学校积极和幼儿园联系,和多家幼儿园建立了合作关系。结合学校各专业优势和各具体幼儿园的特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学校本着面向市场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

作者:赵琳琳 单位:大连计算机学校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当前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问题与挑战。培养创新型的高等学前美术教育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美术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对我国高等学前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型的教育人才来,这也是作为一名当代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一、教师具有创新思想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新者,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型能力的学生。

教师具有创新思想,首先,要有不断探索,更新观念,锐意进取的意识。能经常给自己提出新任务、新课题,树立不断追求新事物的思想;能有大胆改革、不断完善新目标的精神;更重要一点是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要把自己的灵魂投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塑造学生灵魂,也是塑造教师灵魂的过程。去年,陕西师范大学附中语文老师杨林柯的给家长和学生的万言信,给笔者带来了很多触动。他们是让自己的灵魂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以为学生前途负责的高远理想、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创造力在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笔者认为,像杨老师这样有理想、有行动、有创造力的老师是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师楷模。

其次,教师具有创新思想,还表现在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能够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并用以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和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每个学生的个性、知识、技能等,适时地运用各种新颖的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现代社会发展很快,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近期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力和教学中的青春活力,也才能培养出更的创新型美术教育人才。

二、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学习兴趣的关键

创新教学不是一句空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迫的教与学,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首先,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让学生感兴趣,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充分感受、去体验,让趣味的内容、美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要去学习”,而不是“让我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在众多幼儿园的观摩、调研的实践活动中,结合该校学生培养目标和需求,创建了适合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大纲。例如,在进行色才构成的练习与运用,把先修课程中的简笔画的内容与色彩构成的练习相结合,同时以主题创作的方式,如四格、或六格简单的简笔画造型设计以春夏秋冬为主题元素的简单连环画,并用基础色彩构成的要求搭配画面色彩等,这样新颖、有趣、实效又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再通过点评与评比学生作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热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多学生主动要求希望能再多增加美术课课时。

其次,理论课结合实践课,实践课结合设计与创作,让学生从接触一个新理念到实践应用,以便学生更好地将新知识及时地通过思维转化为创新设计能力。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爱上美术课,让他们把上美术课当成一种快乐的享受,只要学生对美术感兴趣,就会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兴趣变为动力。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才会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更好的平台。

三、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思维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一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而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诱导,教学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如笔者前面所提到的陕西师大附中语文老师扬林柯在给学生和家长的万言信中就提出:要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指出这是培养创新人才,使学生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关键。笔者认为,现在的教育教学方法大多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致使创造性人才相对缺乏。以往的美术教学也通常是一味地临摹范本,缺乏创新性培养和个性化思维的理念。学生的作品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只是一些僵化的、教条的模仿。这种美术教学,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创新人才能力的充分发挥与施展。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新颖性、独创性,而创新性人才最显着的特点是拥有自己的个性以及多元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教师就是要在指导学生绘画实践中,首先要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由,让学生想到什么就表述什么,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是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教授简笔画时,就有意采取让学生任意想象、大胆思维设计自己作品的方法,如给学生出题画一个面带笑容的儿童头像,学生们就绘画出造型各异的各种头像,或形态可掬,或生动活泼,甚至有些学生一人就设计出三四种笑容的画面。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夸张、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有趣的形象作品我们都应加以赞赏与鼓励,让他们勇敢、大胆地无顾虑地画,敢于表达和表现自己不同于老师不同于其他学生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排除学生创作时的一切心理障碍,使他们在完成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充分地发掘自己的艺术直觉和创造潜能。每一位教师还应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正视其差异,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较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另外,作为教师还要有意识的诱导学生运用一双画家的眼睛,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这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想象力,从而发现美、创造美的必备条件。

四、具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条件,而压抑的环境则会扼杀创新型人才。笔者认为,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的关键,就是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 、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师生之间应在民主、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教师应运用良好的情感引导方式去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渴望去探究新知,从而使学生敢于创造,继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关爱,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这种自信心和成就感就是推动学生创新和自主探究的较大动力。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课堂,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开放、自由和民主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能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也只有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束缚,他们才会放飞思维,才可能去探索、创新。

综上所述,要为我们学前教育事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美术人才,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们需要的是更加不断地探索进取,创新改革,不断研究出更适宜与教学和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多种教学方法与思路,使我们学前教育的美术人才具备更的创新能力,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更好地长足发展。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当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欣赏活动的研究

一、美术欣赏活动的内涵

《辞海》中对欣赏的解释为:“领略和玩赏,享受美好的事物,感受其中的趣味。”美术欣赏是一种以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为客体,以艺术接受者为主体的美术活动。的美术家将他的体验和修养用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欣赏者用自己的体验和修养对作品进行欣赏。因此,美术欣赏是一个无限的再创造过程。从接受美学的观点出发,美术作品是一种有待挖掘的可能性作品,如果没有接受者的观看,美术作品就极有可能失去存在的理由,艺术家的创作也就失去了其主要的意义。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欣赏的过程是“理解与对话”的过程,通过美术的欣赏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美术评论的能力。

二、美术欣赏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活动被忽视,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和手工为主,单独的欣赏课程几乎没有。这与美术教育的任务和要求不符,对幼儿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美术欣赏能力不仅是幼儿园教师比较欠缺的艺术素养,还和我们长期以来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课程的设置也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在四年的学前教育本科学习中,适合学生审美心理和认知心理的美术欣赏课也缺乏较为系统的安排,幼儿美术教师也难以把握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前美术欣赏教学无疑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美术欣赏课在儿童认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现实意义。

首先,美术欣赏课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美术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形象化反映,通过欣赏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今中外的政治、宗教、科技、文化等社会背景,还可以了解认知表达传递的符号形式以及情感,帮助学生理解美术家的思维、价值取向和行为,从而逐步学会观察对象,感受对象,以及表达自我。

其次,美术欣赏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美术欣赏课不仅担负着文化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任,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欣赏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会描述作品,分析作品的内在关系,建立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再次,美术欣赏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自我认知评价。美术欣赏教育是感知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从感受视觉美体验视觉美到逐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记忆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前教育学生美术欣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初步的审美心理结构,通过对作品的观察、体验、品味,使学生进行感受、 体验、 分析、思考、判断,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心理能力,并使各种能力相互协调,最终使人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及对美的欣赏和创造的综合素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适合幼儿的审美心理和认知心理特点,从而较好地把握幼儿美术欣赏课的内容,找到幼儿适合的题材和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活动。

三、美术欣赏活动的形式

从西方学前美术教育和创作的现状看,视觉艺术已经把多种边缘学科容纳进来,对交叉学科进行融会贯通,艺术创作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不仅吸收东方艺术的养分,还在原已引入的摄影、音像、信息、多媒体艺术的基础上,将视觉艺术与当代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交叉研究,如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等。此外,还有艺术与科技的交叉融合……综合材料与媒介是现代艺术变革的产物,它是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都紧紧围绕对传统的变革而进行的,从而表达了一个现代人对艺术进程、现代生活的看法。美术欣赏课是最常见的美术欣赏活动,不仅涉及对作品本身的了解和认识,作品背后的人文历史以及艺术多领域的知识层面。不同于传统学前美术教育把教师的首要作用定位在传授绘画技巧、培养绘画技能上,当代学前教育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揣摩儿童绘画的内涵,解读儿童的心灵,在此基础上促进儿童的发展。鉴于美术欣赏课教育对象的不同,教师在选择欣赏作品的内容上,要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及知识结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作品。

(一)学校美术欣赏教学

学前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的美术素养、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能力,在此基础上训练他们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今后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美术欣赏的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美术名作赏析,包括绘画、民间美术、工艺美术、雕塑、儿童美术、摄影、书法、园艺建筑、广告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在美术欣赏教育中,作品既可以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又可以从历史文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了解历史故事、社会生活、文化差异、科学知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选择欣赏宽泛的内容,更加多样化的形式。通过明确不同时代各美术门类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分析其成就和局限,从而吸收美术中的一切有益成分,提高美术鉴赏力。教师对作品的欣赏发生在学生欣赏活动之前,这也是欣赏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活动过程中也离不开教师与作品的对话,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的对作品的热情直接影响学生对作品的关注,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作品有独到的理解时,教师通过与学生展开对话,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欣赏作品。那些在自己直觉的灵感激发下,能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的学生,往往是表现好的学生。?对示范稿进行表面而肤浅地模仿重复的学生,则缺乏这种灵感的火花。当学生天生的好奇心被唤醒,有了发现问题和解释神秘事实的愿望时,他们探索新的可能性的想象力就被激发出来,教学工作也就达到了它的目标。

(二)美术馆美术欣赏教育活动

当前,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儿童美术教育,美术馆是展示人类文明轨迹的地方,是全民素质提高和实现自我教育的大课堂。通过策划一系列教育活动,美术馆从静态经营转化为动态经营,原来的象牙塔,转化成为大众可望亦可及的学习场所,并成为儿童接受文化传承和艺术熏陶的殿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在此情况下,仅靠抽象的语言,容易使学生畏难而退、思维抑制,甚至会丧失学习的信心。这时需要教师以直观而感性的方式介入到学习当中,如在美术馆,让学生真正面对艺术作品去感受,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作品,应用多变的思维,多角度地寻找作品的创新点。在美术馆给学生提供相应美术材料,帮助学生逐步改善其作品中的问题。因此,当代的美术馆定位是以教育为中心,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儿童,还有各年龄阶段的

学生、家长、老师等相关人士以及社会大众。随着中国各地美术馆的兴起,美术作品展示的增多,美术馆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日益凸显出来。 美术馆美术教育一方面弥补学生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缺失的影像及动态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增加社会大众对美术的接受和欣赏能力。相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绘画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在这里能够积累更多的美术经验与能力,将来才能更好地解读孩子作品的原创性、语言符号、美感趣味等。美术馆不仅实现成人艺术再学习的可能性,而且还能唤起社会大众对美术教育的正确认知。 (三)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美术作品

养成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习惯,凡是见到生活中的文具、服装、广告、雕塑、建筑、园艺等时,都试着品味一下,获得一些审美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还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能力。

(四)鉴赏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作品

“器物之美在于与实用相结合,若是不与用途相结合就不会体现出美,美因为实用才变得更为实在。与实用结合在一起的美,才会有巨大的价值。”实用工艺美术在欣赏时可以选择观看、触摸、使用、观赏等方式,这样欣赏者可以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参与作品的欣赏,其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作品本身。对于现代作品来说,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及视觉传达作品,欣赏者和参与者本身构成作品的一部分。因此,一件美术作品有很多的接受方式,但只有欣赏者真正融入作品才体现作品的价值。

(五)关注儿童游乐场地、设施、玩具、服装等用品的设计和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当代的艺术教育是以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这就要求美术教工作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强化大美术的教育理念, 要特别注重课程本身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关注儿童游乐场地、设施、玩具、服装等用品的设计和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发现生活中儿童美术的特点,真正的关心儿童,了解儿童的兴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个体认知发展与创造力表现的强调,让美术欣赏能够从艺术教育的创造力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能够与教师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平等对话,才能促成教学领域课程资源整合的创造性成果。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欣赏活动,对幼儿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应不断扩展欣赏的视野,多参观欣赏的美术作品,更多地体验美术作品的欣赏活动;另一方面要不断在形态、色彩、材料、构图和表现方法等方面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审美观念。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1.前言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及不断改革,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业随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作为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也是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众所周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中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并且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美术教学作为中职学前专业的重要课程,也应当重点突出个人需求与社会需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及胜任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由此可见,研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基础薄弱

正是因为受到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在初中阶段均未上过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因而对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理论严重缺乏了解,再加上中职院校招生时并未切实的经过面试,因而在入学前大部分学生都未经过专门的美术训练,美术基础相当薄弱,根本不了解美术技能课程。

2.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过强

我们都知道,在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美术教学却在实际的教学中普遍的存在美术课课时过少、专业性过强、师资职业化不足等突出问题,使得学生逐渐对美术课程产生了倦怠情绪及学习困难,再加上学生学习美术的时间较少,这便对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3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

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根本不了解幼儿园的实际工作,教学内容的职责岗位针对性缺乏,无法真正的实现培养一线工作岗位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过于抽象化、专业化,重点强调的是美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注重的是学院式的美术教育,而对学生实践技能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造成极大的忽视,具体体现于偏重美术史论教学,忽视针对幼儿心理的美术欣赏内容教学;注重专业基础训练的写生素描,忽视表现幼儿心理世界的简笔创造训练;重视材质为水彩水粉的专业色彩训练,忽视幼儿喜欢的水彩色、油画棒等材质的把握等等。

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常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由横向培养过程模式与纵向学习时限模式所构成。中职学前教育的横向培养过程模式所包括的主要是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和厚基础。(1)高素质。要求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合作,能够将本职工作高质量的完成;(2)强能力。要求具备良好的将美术技能、知识应用在教学中的能力及出色的美术教学能力;(3)精专业。要求能胜任美术教学,精通美术教学专业,为学生创造抽象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推理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培养幼儿学习上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大胆想象能力;(4)厚基础。要求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幼儿美术教育学理论知识、艺术设计、美术欣赏、工艺造型、图案、色彩和素描等,并且要有着深刻的知识系统,能够创作较为简单的美术作品,要具备评析、创新组合幼师作品的能力。

纵向学习时限模式是一年社会实践和两年全日制在校学习的一体化制度设计,简单的来说也就是前两年学习的主要是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而一年则参与到社会实践学习中去。把实践与专业知识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形成懂实践、通理论、强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两年中,学习课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应当按照纵向培养模式要对学习课程进行设计,及时个学期主要是打好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轻实践而重理论。美术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基础素描的学习,对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及造型能力加以培养;第二个学期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并重,美术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还应当让学生对国内外美术作品进行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逐渐的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则是要将本专业的实践训练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美术教学重在造型能力和工艺美术制作能力的培养,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方法和美术教材特点加以熟练掌握。在结束两年的在校学习后,学生直接参与到一年岗位实习中,学生虽然是以幼儿园教师的身份来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予以承担,但是自身的所扮演的角色并非等同于在职教师。全日制的岗位实的转变了学生的角色,有些学生往往会感到非常不适应,觉得工作实际与学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有一定的出入,这便需要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将所学的知识有效的应用在实践中,不仅要自己耐心的归纳总结过程,并且不断的进行反思,同时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和在校教师应当及时的给予有效的指导。

4.结束语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幼儿”为导向,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探寻出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幼儿园输送更多的幼儿教师。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关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渗透德育探索

论文摘要:在教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在教学内容上挖掘德育因素,教师举止的直观性,课堂作业的渗透,合作学习的影响,技法训练的渗透到活动中去,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德育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将成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我们未来的希望,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他们尤为重要。以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的德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社会现象和思潮不断影响,加上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创新德育工作,把德育更有效地渗透到教学工作。

一、在美术教学内容上挖掘德育因素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紧抓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因素,把蕴含在美术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在美术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讲历史上的一些名家故事,如《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不厌其烦地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通过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要让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美好的东西往往要经过艰辛的磨砺才会显现出更持久、更夺目的光芒,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

在色彩课中,让学生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通过用画笔提取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色彩与自然形象的色彩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总结出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和手法,然后以“中国风”为表现主题,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上,从而感受再创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与再创造能力,并通过“中国风”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终将化作民族情结,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成为他们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二、注意言行举止增强德育渗透的直观性

作为美术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不仅在知识的传递中,而且在情感的沟通中,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对学生来说同样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所以我平时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服饰,从不浓妆艳抹,不带夸张的配饰,所穿的服装端庄、大方,都是能够体现出美术教师所特有的职业特点与美感,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之感。在教学的交流中,学生做得好时及时给予适当表扬,他们犯错时批评也特别注意用词,从不刺伤学生自尊心,把学生自己同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讲道理,以理服人,不体罚学生。在教学中一旦发现自己的过失,敢于承认,有错必改,以取得学生的谅解和信任。

三、通过课堂作业进行德育渗透.

美术课的作业也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我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练习时,特别注意作品的思想性表现,发挥其教育功能。如定期开展主题性创作课,以校园多美好、我爱我家、我是小小设计师等为主题,让学生自主构思设计画面,这不仅能开发学生想象空间,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在“校园多美好”这一主题创作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不同视角表现校园的美,有的学生表现我们校园两侧的装饰墙画,有的表现开展艺术节时的热闹场面,有的表现学生观看他们自己的作品展时的场景等,这些作品表现得非常生动、自然,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四、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德育渗透

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已成为美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分工负责、合作配合,锻炼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谦让、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群体互助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互助启发、合作探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如图案课中的理论知识较多,而中职学生又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实践。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感受,还一味地逼着他们听课,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里,从此对美术课提不起兴趣。但如果不学理论,想要真正学会、掌握知识又很难,所以针对学生的问题并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我设计小组竞赛自学理论知识取代教师直接讲解。

总之,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在教学工作中自觉担当起德育工作的重任,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产生学好美术的强烈动机,树立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理想。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理论依据

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采用真正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和促进其综合能力提高的美术教学策略。而好的美术教学策略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必须遵循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外部信息的作用下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心是学生和学生的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教学的目的就是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建构主义教学观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帮助和鼓励学生在美术探究中获得发展。

(二)杜威的“在做中学”

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的认识论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提出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即概括为“在做中学”。学生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去“做”,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和探索。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动地活动、积极地思考,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做中学”,从而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也是职业教育培养专门人才十分需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三)能力本位教学观

能力本位教学观从社会和职业的需要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现代化人才。它倡导每个人要通过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造力等综合能力,服务于社会,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因要求。为生产及时线服务,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色。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基础和水平与学生尚未达到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它是由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关于教学与智力发展关系的新思想。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的发展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教学区,它是一个尚处于形成的正在成熟的认知结构”。而且“只有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育”。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理论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顾名思义就是承认并坚持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及作用的原则。良好的美术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受到好的教育。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更应该如此,要始终贯彻主体性原则,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要地位,分清主次。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与学生的互动性,设计一些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的一些活动,如分组合作完成某项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

(二)互动性原则

在美术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与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认知、价值观等方面的交往与互动。这里所指的互动不仅仅包括师生互动、还包括模拟课堂的角色互动、小组合作的团队互动,不管是哪种互动,都是出于帮助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通过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和实践的情境,学生在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能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美术综合能力。例如:在制作蛋蛋秀的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之前先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多搜集一些漂亮的蛋壳,带来自己亲手煮好的鸡蛋,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学生原来做好的蛋蛋的图画,让他们思维更发散一点,知道可以在上面画任意好玩的图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通过一些材料和颜料将这些蛋变换成新的东西,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这样每位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由此可知,在美术教学中坚持互动性原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动手能力,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三)因材施教原则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所区别的教学,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由于成长环境、初中教育层次的差异等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个体的美术素养与技能都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美术老师更应该因材施教,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一套适合每位学生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品质的教育,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取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

(四)发展原则

所谓发展,是指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和谐发展。新《纲要》中指出,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幼儿情感与意志的培养,这意味着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给幼儿最基本的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使得每一位幼儿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就需要幼儿美术教师在情感和意志方面尤为突出。因此,中职学前教育美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美术能力与技能的培养,还需要多举办一些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述美术能力与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幼儿美术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户金 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

近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人们对于教育发展也更加关注。其中,与高校学前教育相关的技能培训机构更是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学前美术教育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构成,在高等院校中不但具有历史悠久的特点,而且具有一定的教学规模。因此,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要求各高校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推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改革,保障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更为关注,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道路有巨大的影响。此外,学前美术教育有利于我国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现阶段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各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进行了改革,并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得到长足发展,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本文就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所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不足的措施作分析,希望对解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的现状

1.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还停留在高考制度之中,对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十分看重,而忽视了对于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导致学生艺术类课本成为摆设。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艺术类课程,学生对于艺术类课程一无所知。在高校的招生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考察,学生长期只注重对文化理论课的学习,对艺术课严重缺乏了解。学前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没有美术基础,给学前美术教育增加了难度,不利于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2.部分美术教学与幼儿园实际需求不符。学前教育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高校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参考。在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中,一些高校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对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并没有足够的了解,使教学没有针对性和应用性,不符合当下幼儿园对幼儿教师能力的需求。因此,很多学生到幼儿园实习时,不能够完成较好的美术活动课,造成只会画,不会教的情况。

3.重技能、轻实践、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很多教师重视绘画技能,忽视学生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实践作用。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只顾着上完课程,没有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这种现状的存在让学生对美术教育提不起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美术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综合性儿童实用美术能力的掌握。

二、推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1.完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弄清楚幼儿园到底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的学生,我们的学前美术课程教学要和幼儿园需求吻合,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只注重理论的讲解,甚至还会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美术类别考试,存在这种现象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是靠自己的主观意志教学,应该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了解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方式,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同时,高校学前教育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正常开展。

2.合理设置美术教学课程。学前教育是基础教师的主要来源,基础教师在学前教育的培养中不仅可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锻炼,还可以体现师范教学的特点,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育作为其重要的组成因素,其发展的好坏对学前教育的开展有决定性作用,这对美术教育教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美术教育教学中,任职教师应该就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课程以及学习的目标做详细的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教学的教材,让学生易于理解课程内容。同时,教师应对不同阶段学生学习所需要达到的要求做明确规定,制定学生发展的方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

3.充分利用新型材料与工具。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科学技术也得到有效发展。在高校学前教育中,新型材料和工具的出现,给高校学前美术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要求高校学前美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型的材料与工具,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创造方法,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深入开展,加快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改革进程。

三、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尤为关注,其中,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做到改革,保障学前教育的质量。针对我国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使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积极影响,对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正面意义,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制度保障。

作者:龙雪梅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实践

摘要:

美术手工教学是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美术手工为重要平台,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出一系列手工作品,能够不断提升幼儿的手工技能。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美术手工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美术手工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工作技能。高职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美术手工课堂教学,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幼儿教师。文章立足于学前教育,主要从四个方面探究美术手工教学。

关键词:

学前教育;手工教学;实践研究

一、注重示范教学实效

美术手工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特点,但是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经历过专业化的美术训练,美术基本功比较薄弱。实际的幼儿美术手工教学中常常会涉及许多制作技法问题,而学生对于制作技法的理解单靠教师的语言表达和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想不断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技法的理解,教师就需要不断加强示范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手工制作的整个过程,快速掌握制作技巧。如,在教学生制作卡通木偶时,学生头脑中对木偶的制作过程没有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教学的实效性,利用白布、棉花、纸杯、彩钉、皮筋等材料,为学生演示一个“县官”木偶的制作过程。示范教学既可以让学生通过观摩了解卡通木偶的制作过程,又可以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能够制作出不同的卡通形象。示范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制作的积极性,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手工制作的全过程,对手工制作形成表象认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其积极探索,从而不断提升美术手工教学的实效性。

二、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充实教学内容是优化美术手工教学的重要途径,高职教师要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深入挖掘和整理民间美术手工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适当为学生介绍一些的民间手工艺术,实现民间手工艺术与现代美术手工教学的巧妙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美术手工制作时可以有效地借鉴民间手工艺术的制作经验,使当前手工课的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不断拓展美术手工教学内容,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剪纸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民间美术形式,在教学“剪纸”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民间手工艺术窗花和喜花。它们是比较传统的民间剪纸形式,其制作技法非常精妙,能够给学生一种镂空的艺术感受。学生通过欣赏窗花和喜花的制作过程,能够有效地掌握一些剪纸的基本技法。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创作欲望。

三、与幼儿教学相结合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如今,家长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幼儿在学前教育中不仅能获得基础知识,而且能培养综合能力。所以,美术手工教学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应该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当前幼儿园教学的需求积极组织美术手工教学内容,实现学校和幼儿园的有效链接,从而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活动的设计、教室环境的布置和幼儿手工制作教学等各种工作。在实际美术手工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充分发挥学校实训室的功能,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训练,根据幼儿园的具体环境进行分角区布置设计;另一方面,教师要同幼儿园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手工制作知识技能指导幼儿园教学工作,从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美术手工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美术手工制作是深受幼儿喜爱的课程。幼儿教师也可以利用美术手工技能布置幼儿园环境,自制教学道具。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好美术手工课程,不断提高创新精神和设计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美术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同时,组织学生观摩并进行积极评价,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美术手工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还可以从学生对美术手工的兴趣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手工兴趣活动小组,并定期举办手工制作活动或者手工作品成果展览,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有效地掌握相关的手工制作过程。如,在教学《泥工》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充分掌握泥的捏、团、搓和卷等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橡皮泥进行“最喜欢的小动物”泥塑作品比赛活动。在学生创作完成后,教师根据每个组的实际创作水平评出三个等级的奖项,并且从每一等级中选出一份作品为学生展示。教师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能够形成一种学习手工制作的氛围,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使学生的创作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总之,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顺应时展的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中美术手工教学的效率,为幼儿园输送大批合格且具有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

作者:牟贺贺 单位: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学前教育创新美术教学研究

摘要: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采用“以情移情”创新教学模式,立足“情智教育”的共同导向,在教学输入和输出两方面作系统的教学改良,还原情感创作现场,植入多结构情境,挖掘生活材料,结合“通感”教学和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完善学生的认知。

关键词:

美术;学前教育;以情移情

为平衡学前教育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美术课程应采用“以情移情”创新教学模式,立足“情智教育”的共同导向,倡导“多元教学、有效引导和社会化培养”思路,在教学输入和输出两方面作系统性改良,提高学生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使其完善自我认知。

一、概念阐述

“以情”是借用丰富而主观化的生活情感体验,并整合跨学科的知识构架,以经验化的情感作为过去和当下的重要纽带,加深作品内涵,体现个人独特意识,不能割裂情感成分而只强调对眼前视觉形象的捕捉。多样而交叉的知识框架是学前教育专业属性的重要特征,理应在美术课中合理利用、穿插互补。“移情”是唤起个人内在深刻的感受并迁移至创作过程,以内化的色、线和材料表现真实的自我,从而最终取得明心见性的效果,使所创作的形象不是简单人、事的客观再现,而是对情感、经验的追溯,使作品中所留下的线条不是单纯勾勒的痕迹,而是某种情绪的外露等,以便观者能从该作品中解读创作者的内在世界。“以情移情”美术教学模式主张以“情”为主线,构建进行“情感与能力的渗透教学,跨学科美育的感性教学和强化‘体认’的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二、教学方法

其一,创作过程还原情感现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应侧重还原感性现场,而不是还原客体现场。采用“情感”先导而非“理论”先导的“体认”教学,以情感记忆和材料体会为认知的前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作技巧和效果都应与情感初衷保持一致,这样学生在面对绘画对象时才可以有的放矢,选择恰当的形象符号、合理的表现方式和合适的材料进行处理。教师应鼓励学生将由看到的事物获得的切身体会描述出来,是喜悦轻松还是忧虑压抑,之后确定要采用热情的暖调还是忧郁的冷调,是采用奔放粗犷的笔触还是平静沉着的涂抹,是恣意泼洒还是凝重堆积。最终将创作效果与创作初衷比对,判断有无真实酣畅地传递出自己的内在感悟。

其二,教学形式植入多结构情境。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受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熏陶,喜好活跃的学习氛围。结构性地植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能将学生带入不同的教学情境,吸引有不同兴趣点的学生,契合不同程度的情感和知识学习,让每位学生都从中受益。如,手工课可形象表述、“生动”教学,儿歌辅助、“移情”教学,游戏衍伸、“情景”教学,等等,并可拓展为更立体和更大场域的服装设计和环境创设,并开展相应的展示活动。这使传统手工有合理形式的教学延伸。教师鼓励学生多方面展示技能技巧,也为他们之后从事幼儿绘画教学扩展了应用范围。手工材料和应用形式的转变,使手工课突破了教学空间和教学内容的限制,与当下的生活发生关系,成为既依附传统又不受牵绊的时尚课程。

其三,创作材料源于生活以增情趣。日常之物有很多可以被直接挪用或被再创作为妙趣横生的作品。学生会因材料的开放而发散思维,激活深刻而复杂的内在情感。从生活中挖掘材料,可增强对材料、色彩和形式的敏感度,对生活多一份关注与反思。学生可探索并利用事物某方面独特的属性,进一步扩展“能指”的材料领域,使“所指”的表达内容和意义更有穿透力。所见即所知所感,寻找材料的过程就是自我意识的综合反映,可融为作品内涵的一部分。在使用材料时,应尽量将物性本身与自我情感相结合进行创作,以便实现不伤己、不伤物。

其四,教学方法跨学科“通感”。以情感经验为原点,跨学科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知,形成解构和重构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因为人的各种感官既相通又交错,艺术的情感表达又具有相似性,所以可灵活借助心理学、文学、音乐和舞蹈等表达方式作“通感”迁移,多维度地使感觉明晰化,从而“移情”于创作。

其五,教学实践推进情感交流。学生在不同情境与不同观者进行作品交流时,会根据观者适时的反馈认识到个体差异,从侧面求证自我的独特性,形成清晰的情感线索,以便有针对性地持久专注于该领域的研究创作。学生可以在作品完成初期以阐述作品的方式展开交流,交换个人对他人作品的感受;也可以举办或参加各类作品展览,与更多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和拥有不同经验的观者交流,拓展作品的内涵和外延;也可以在幼儿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与幼儿对话和合作,分析并理解幼儿与成人在创作时情感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还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关于美术的社会活动,在公众的目光中释放作品的社会效应,在集体意识中调整个体意志,分享社会责任感。

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通过应用“以情移情”教学方法,能极大提升非艺术专业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多元的教学形式可激发不同性格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形成活泼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创作出呈现独特、深刻的美学思考的美术作品。学生能够在教学互动中收获情感经验和多样的实践体验,在团队协作中获得归属感。并且,学生能乐于在生活中发现美,以多种材料和方式表达美,养成新的情感表达习惯。

作者:袁菁嶷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