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初中教学论文

摘要:面向综合素质培育的大学物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责任心和情商,使大学生同时具备实践能力和较高的专业修养,以期使大学物理教学取得可喜成果。
初中教学论文

初中教学论文:项目学习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

与传统教育不同,综合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培育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具备科学探究精神。大学物理是理科教学中的重要学科,是面向综合素质培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改革意见,以期推动大学物理改革进程。

【关键词】

综合素质;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所谓教学相长,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教育方法不免落后于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深化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工作迫在眉睫。

1.大学物理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物理注重培养人缜密的思维方式,抽象的理论知识欠缺趣味性,同时物理学要求较高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使专业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大学物理教学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使得“深奥”的大学物理让不少大学生吃不消,原有的积极性受打击,学习热情不高。

1.1“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改革是面向综合素质培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仍旧采取课堂教学为主,而课堂教学的特点在于教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听课,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填鸭式”、“满堂灌”。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则是实现学生自主,“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无法保障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往往使大学物理课变得枯燥无味,降低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大学物理教师队伍老龄化

教师是改革的动力之一。然而改革的动力不断变化,任何一个力量可能成为动力也有可能变成阻力,过去教师是改革的动力,现在教师也可能是改革的阻力。目前我国的大学物理教师普遍存在老龄化现象,一方面来说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们专业知识过硬,经验丰富。但经验本身也会带有主观主义,所以难免过于古板,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不灵活,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教学中欠缺创新性。

1.3应试教育下的课程考核方法过于僵化

中国教育多年来对学生的考核“重结果轻过程”,考核采取试题和作业为主的方式,大多仅有固定答案,对于考核过程不太注重,不能达到大学生物理研究、探索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应试教育特色鲜明的期末考试是大学物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这使学生学习的功利心增加,学习趣味性降低。

2.面向综合素质培育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措施探究

兴趣是好的老师,大学物理教育中应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因势利导,让学生们把浓厚的学习兴趣转化成学习乐趣,进而最终能转化成学习志趣。

2.1坚持学生本位思想,改革课堂教学

首先,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大学物理教育应注重实验教学,开展多种兴趣盎然的物理实验让实验课堂充满积极思考的氛围。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因材施教启发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在动手中掌握物理知识。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大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丰富多彩的讲座、拓展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巩固物理学知识。例如我院曾举办大学生拟作教具的活动,分小组并配备指导教师。有学生自主设计制作方案,包括设计原理、设计原理图、装配图、元器件清单,由学院提供经费和仪器支持。经过5个月的劳动,学生们完成教具制作84套,20件获得学院奖励。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锻炼团结协作能力,是面向综合素质培育教学改革的典范。

2.2开展教师培育活动,转变教学理念

面向综合素质培育的教育改革对大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新老教师的交流,定期开展物理教学研讨会,以使年轻物理教师更好的学习年长物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经验,同时年轻物理教师帮助年长物理教师学习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二者扬长补短。

2.3注重能力培养,考核标准多元化

面向综合素质培育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不仅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专业修养的提升。课程考核中应逐步减少笔试成绩所占比例,增加对学生课堂表现、实验能力、论文撰写能力、探索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种情况的考核,制定系统的评价标准体系,通过考核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

2.4大学物理与大学生职业规划相结合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量子信息学、生物物理、光学、电子学、天体物理学等等新兴学科均是以物理学作为基础,大学物理学教育为国家的航空、航天等不少高精尖行业培养栋梁之才。因此,大学物理教学中应尽早引导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活动,树立人生目标,培养学生的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束语

面向综合素质培育的大学物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责任心和情商,使大学生同时具备实践能力和较高的专业修养,以期使大学物理教学取得可喜成果。

作者:杨军 单位:中北大学理学院

初中教学论文:探究式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一、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之前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某些技能,对新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利用自己设计的实验去探索和解决一系列问题.探究式教学一般有如下程序,首先得有问题的情境,然后学生根据问题提出一定的假设,在此假设下通过实验去探究,得到探究的结论,进行一定的拓展应用.探究式教学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教授知识,只为完成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作用,忽视了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探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使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在这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先导,兴趣也是好的老师.化学的学习,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模式无疑是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去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学生会被某些实验的现象所吸引,产生好奇心.初中阶段的学生,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一点,有助于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紧抓教材问题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是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方案,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在完成课堂目标的前提下,利用教材中的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对于相对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后,同学相互间交流意见,选出代表来进行回答,对于不恰当的地方,由教师进行引导,带领学生寻找恰当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扎实,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学生对于问题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同一个问题,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以实验为主导

化学这门科目,往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更加直观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的良好途径.在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同一个实验结果进行不同的设计,以不同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究问题的答案.

3.师生互动式教学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探究式教学,让教师与学生达到良好互动.在教学中,教师要让教学方法更加新颖、更加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完成相应的化学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相关学习问题,由教师来解答疑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教师要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作用.利用探究的方式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判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学习力,这是培养发展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张云芬 单位: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初中教学论文:学生学习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介绍一些物理学家(如哥白尼、伽利略等)怀疑前人的事迹,从而激励学生要有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要有勇气发展的精神;并且要注意培养学生问问题的兴趣,消除学生“懒得问,怕问”的倾向,锻炼学生敢问的勇气。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态度要和蔼。提出的问题———不论多肤浅、异想天开,或者有些提法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我们也要对积极方面加以鼓励、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学生没有压力地进行提问。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伙伴性的师生关系,才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到真正的教学民主。当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温馨、活力、民主的环境时,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参与和融入的热情是高涨的;想法是有创意的。这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主动亲近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尽信师不如无师”,教师也可能出错,教师也不能面面俱全。所以一定要带着思量、考究的心态去听教师讲课。让学生认识到学术研究没有贵贱之分,不要迷信。有时尽管教师讲了很多道理,学生也能理解,但提问时并不如人愿,这就要求教师对问问题的学生加以鼓励。对比较怕羞的学生敢于举手了,对于初次或极少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鼓励说:“学习上的东西只要你肯下工夫去研究它,没有神秘的。”犹豫不决的学生起来了,可以鼓励说:“看准了的东西就应该把握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对那些提出问题,特别是有代表性的,要当堂表扬鼓励,保护他下次提问的积极性。对于提出的问题比较肤浅的,也应该耐心地给他讲解。对于那些敢于对教师的观点提出反对意见,对于教师的某些提法进行质疑的学生,特别要大力表扬。表扬他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提的问题如何好,而是在表扬他的勇气,在保护他再次提问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会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会争着回答问题,原来不爱提问的学生也会跃跃欲试了。

二、要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课堂上经常出现一种情况,学生敢问、爱问了,但提的问题却抓不住要领、提不到点子上,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做好问问题的示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问问题,教师也可以用“以问代讲”的方式进行教育。例如,在讲授定滑轮的时候,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定滑轮,而是问学生: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国旗是如何升上去的?学生很快回答利用滑轮。然后,我用一个模型让学生模拟了整个过程。接着提问:利用这个模型有什么好处?我引导学生:旗往上升,你往下拉,这样……,学生很快回答:改变了力的方向。紧接着,我让一个学生在空中称了两钩码的重力,又让他绕过滑轮进行测量,问他:两示数有什么关系?他说:“相等”。“也就是说这个滑轮是省力还是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又问他:“这个滑轮是杠杆吗?”他想了一下告诉我:“是的,因为它能绕过定点转动,动力臂和阻力臂是他的半径,因为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又问他:“你们学了三种杠杆,它属于那种?”“等臂杠杆。”“省力不省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于是顺势请他总结这种滑轮的特点:1.改变了力的方向。2.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我说:这种滑轮就叫定滑轮。通过示范,学生在今后学习时就知道怎样问问题了。学生提问一般都有一个从敢问到善问的过程,这也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只有多问、勤问,才能实现这个飞跃。

三、巧妙设问,激活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旧知识中,在他们心理造成一种悬念,从而引发他们的好奇和思考,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进行创新学习。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才能产生求知欲,才能产生认知冲突,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因此,问题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学习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巧妙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我们在学习了机械能的转化后,用什么办法把鸡蛋从三楼扔下来不破碎?学完压强和浮力后,将来人会不会像鱼一样在水里生活?学了能量与可持续发展后,能不能直接将地球的内能转化为电能供人类使用?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提出“为什么秤砣虽小压千斤”?并进一步提出,有的小商小贩”扣称”通常用那些手段?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

四、结语

总之,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去接触知识,主动发现,大胆设想,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学习,教师用理论辅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了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作者:赵中龙 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八中学

初中教学论文: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改革,逐渐确定了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体地位,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课堂的教学和互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初中物理并不是一门简单易懂的课程,教师需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同时也要善于借助外力,来提高教学效率.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展示课本上所表达不出来的物理知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受到外界的刺激,从而更加清晰地铭记所学知识.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的方式比较新颖独特,能够提高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引导,让学生在较轻松的环境下主动探索物理知识,最终实现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适当借助信息技术,直观表达物理知识

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才开始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很容易对物理产生一定的厌烦和恐惧心理,认为物理枯燥或者是不好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参考教材上的内容和自己的讲义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在听课时往往容易走神.而且初中物理课本上,有很多物理原理和物理现象需要学生去牢记,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口头表述来让学生原封不动的接收到脑子里面.其实,很多学生并没有明白这些物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物理原理的具体内涵,因此就不能清晰地掌握所学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来向学生播放需要讲解的内容.例如,在讲“升华、凝华”时,教师可以播放这个现象形成的过程.学生透过眼睛,直接看到升华是如何产生的,就会对产生这一现象的物理原理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这个时候,只需要教师稍微引导一下,学生就能够掌握、了解这个知识点.同时,学生也会因为大自然的奇妙无穷而感到兴奋,从而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在备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搜索需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视频,让学生直观真实地看到物理现象的产生,感受到物理的神奇与伟大,在教师的阐述下掌握物理原理.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了物理知识,记住了物理现象产生的依据,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每次都要死记硬背物理原理,但还是搞不清楚其真正实质.

2.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模拟物理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不容易被掌握的难点和重点,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实践和锻炼.但是很多学校因为实验器材不足或者迫于各种考试的压力,而减少甚至取消了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时间.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就无法了解课本上所讲述的内容,对物理实验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操作事项也比较陌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来.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更加地掌握实验原理和物理知识,从而对物理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

3.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增加物理教学互动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教师的教学课时有限,学生就算有物理问题也不能马上得到教师的帮助.在下课后,可能因为教师不在办公室,也可能因为上一节课的拖堂,导致学生的物理问题耽误了很久,也没能找到教师进行答题解惑.有的学生因为脑子里塞了一个问题,就容易影响其在其他课堂上的表现,走神或是无心听讲,注意力无法集中.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上网、爱玩QQ的特点,在网络上建立班级物理学习群,当一个学生有不懂的物理知识时,就可以到群里面寻求帮助,对这个知识点掌握了的学生,就可以进行讲解.当学生都不会的时候,就要自由发挥,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结果.当所有学生都无法解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得出答案.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习群里面定期一些物理练习题,让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物理知识.

三、结语

总之,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看清楚物理现象的产生过程,从而轻松掌握物理原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物理知识,在和教师的沟通中,解决自己不会的难点、疑点,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作者;曹翠莲 单位:江苏启东市长江中学

初中教学论文: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基本特点

所谓的多元化教学不仅仅表现在对教学方式的设计上,并且包含了学科的基本性质、学科的思维形式以及教学方式中所采取的角度等。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主要是在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将教学系统检修开阔,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学科的认识与理解。其中,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实践性的社会学科,在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几率升高,因此,在初中语文的发展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初中语文与小学相比较,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将原先读写模式的基础上,所涉及到的知识面更加广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阅读能力以及综合探究能力有所考验。另外,在语文课程改革之后,初中语文在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文学素养以及情感因素的培育,只有培养学生对文章能力的理解,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语文思维体系,培养文化素养,那么就要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积极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利用多元化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设计与实施

通过对上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多元化教学方式是极其重要的,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设计

一般而言,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课文与写作两个部分,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对课文进行分析,对写作能力进行训练,还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素养意识的建立。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时候,要结合多元化教学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课文进行分析与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总结,进而从多个角度对文章的核心进行分析与研究。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同一观点的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以正反两面为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还要指导学生利用不同角度见审题,针对作文题目展开讨论。由于审题角度的不同,在层次叙述以及作者价值取向上也存在不足,进而会呈现出思维的多元化现象。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1.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基础,在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强烈的学习兴趣中加强学生对思维能力的发散以及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生练习写作之前,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让学生对大自然有所了解,对作文题目展开思考与认识。只有如此,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产生深度。

2.开展分组合作,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语文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作为发展的核心理念,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最为主要的发展目标。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另外,在开展多元化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方式,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针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集思广益,让小组之间对讨论结果进行讨论与交流。

(三)加强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课外知识

在历经语文课程改革之后,我国语文教材的内容得到发展与完善,但是教材选取的内容有限,语文教材的涵盖面比较广,综合性比较强,其语文学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之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训练,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触角能够延伸到课外阅读之中。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将比较的课外读物引荐给学生,让学生在开展课外读物的时候,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除此之外,在学生写作训练中,教师也可以将课外读物的内容进行引用,从而对文章进行充实。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结构,在该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产生多元化要求,单一的学习模式以及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发展,无法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以及文学素养的形成。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多元化语文教学,采取多元化语文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让学生能够对事物进行处理与分析,进而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发展以及进步。

作者:沈建红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

初中教学论文:初中英语任务教学与词汇教学论文

1.任务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需要对英语词汇任务教学进行研究,寻找英语词汇任务教学的有效途径。主要的途径有运用直观教学教单词、通过音形结合和构词法教单词、英语诊释法、语境教学法、运用谜语教单词及运用游戏教单词等。教师可以通过事物、图片等对词汇进行解释,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词汇的意思。例如,在讲解pear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拿出具体的事物给学生观看,并开始这个单词的教学:“What’sthis?It’sapear.”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单词意思。也可以将音形、结构相似的单词进行归类讲解,例如lake、face、date、page、gate、name、hate、rare等,方便学习记忆。在词汇教学中,创设相关的语境对学生理解词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单词water,在讲解的时候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Iwanttodrinksomewater.”任务教学在词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相应的实际教学情况,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意思,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

2.任务教学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1任务前阶段

在任务前词汇教学阶段,初中英语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一般为活动设计者,主要是向学生讲述将要完成的任务目的、程序及时间等情况。这样学习的持久热情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英语词汇教学要求和目标进行相应英语词汇教学活动的制定,并且给学生布置一些丰富的任务。在布置的任务中,主要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词汇能力进行训练。英语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应该包含阅读、听力、朗诵、写作、对话、分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内容。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任务活动帮助初中生进行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并且使学生的词汇发音和词汇运用得到有效的锻炼。在任务前阶段,英语教师还应该利用身边比较新鲜的事物进行任务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让学生的英语词汇运用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得到锻炼提高。例如,在进行英语词汇的讲解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扮演的角色,并根据角色进行规划,制定一份工作日程,谈论自己在一月之内是如何进行规划的。所选的职业主要有busdriver、doctor、butcher、teacher、farmer等等。任务前阶段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了解任务的内容,在之后的任务活动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2.2任务中阶段

任务中阶段是任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并且通过任务活动帮助学生对词汇进行有效的运用。初中英语教师在任务中阶段主要扮演的角色是任务活动的参与者。任务的完成过程是由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的,并且根据自己的角色和词汇掌握能力进行任务活动的实施,确保任务能够圆满地完成。之后,学生应该将自己的任务成功汇报给英语教师和其他学生,让他们检查自己的任务成果。在任务中阶段,学生需要依据教师的要求对任务进行详细分析,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完成任务,熟练掌握词汇,并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例如,学生可以根据“ACalen⁃darofaFarmer”进行任务的策划,将有关农民生活的词汇进行合理的安排,通过不同的情景将其进行合理的运用,使得任务圆满完成。

2.3任务后阶段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任务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及提高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在任务教学中任务后阶段也会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个阶段中,英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语言促进者及活动评价者。在学生完成任务活动之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检查任务中存在的词汇错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面对任务中的词汇问题,教师应该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解释,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地运用出错的词汇,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例如,day、boy、toy、key等词汇,变复数时直接加s,变成days、boys、toys、keys。英语教师在任务后阶段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词汇表达能力的锻炼,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以后的任务中能够完成得更加出色,更加熟练地运用词汇。教师对学生任务客观的评价在词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词汇的学习和运用。

3.结语

任务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在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中对词汇进行了解和运用。

作者:刘健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初中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1处理好初中思想品德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一种直抵学生灵魂深处的教育,所以传统教学的说教、说服、说理等教育手段仍占有很大比重,这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引入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要选准整合点,抓住整合切入时机,让抽象的概念和枯燥乏味的原理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下变得灵动和活泼,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感悟、体验知识,掌握内涵,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成熟和健康成长。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在讲解有关的法律条文或法律规定时,就比较适用于传统教学的讲授,这样的直面的讲授更体现法律的严谨和公正,也有助于免除其他干扰,不遗漏法律任何细节。当然在此基础上,初中政治教师也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一个财产所有权层级逻辑关系思维图,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财产所有权等相关法律条文。针对本课的教学案例,就可以充分发挥Flash动画软件的优势,把有关财产所有权的案例图片做成一个个小情节动画,让学生更清楚地分析案例的来龙去脉和案例所隐含的细节,帮助学生了解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合理处理好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相辅相成,才是更好地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服务,提升学生政治综合素养。

2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素养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效果不仅是与教师的教学相关联的,还需要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首先,信息技术整合的资源可以通过初中政治教师收集整理、加工处理,最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形式出现。这种课件形式可以是单机版的,也可以是网络版的,不论哪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都需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面对功能强大、资源丰富的整合平台而得心应手地辅助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否则,思想品德教师操作能力弱,只能望“机”兴叹、望“图”兴叹,感到无所适从。其次,作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体,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环境下,乃至家里更自由的大整合观下的自学环境下,都需要学生能够搜索、下载、分类、整理、筛选、处理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这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也正是现代新一代学生的必备基本信息素养。否则,没有学生的配合,即使再精彩的思想品德课也是独角戏,会留遗憾。,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整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整合效率,共同提升整合资源的辅助效果。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要做好配合,这样才能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3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拓展思想品德教学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的终身心理、道德的教育,仅限于教学课堂上的信息资源呈现和辅助,不足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深化课堂知识并灵活应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挖掘相关联的知识案例,丰富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也要提供灵活多变的网络资源或平台,让师生、生生在开放、绿色的网络学习教育空间里畅所欲言,让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师生交流变成情感沟通和心灵交流,有效拓展思想品德的学习空间,大大提升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教师可以留一个财产纠纷的案例作业,让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如QQ群里交流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询财产所有权的相关知识,拓展一下思索角度和案例分析思路,带着对相应法律条文的疑问在百度里查询获得解答。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不断辩论和观点同化,逐步形成一致的案例分析结论,这也达到了课后信息技术整合空间的教育教学效果。其实,这种形式的网络学习研讨教育空间,已经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后网络学习教研中,笔者也深深感受到这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这种课后的网络学习活动,这对于提展学生知识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有知识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力,增强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4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弥补学生生活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很多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示范、模拟作用,可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情融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品德活动当中,受到深刻教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精典案例,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证人等,进行一堂“模拟法庭课”。这其中有很多环节都需要多媒体课件及时呈现新的案例审判提示和下一步的辩论“机关”,让学生由刚开始的思路不明确、条理不清晰到表达流利、辩论激烈,犹如身临其境般体验财产所有权案例的背景原因和结论,掌握此类法律条文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财产继承权,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既要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结语

总之,这节活动课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冯同云 石传刚 单位:邹城市石墙中学

初中教学论文:初中数学课堂模式下个性化教学论文

一、制定差异目标,展开因材施教

差异目标的制定需要以学生目前学习的情况与现有水平(即学生对于任务独立完成的情况)为基础,很多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并没有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因此制订的计划具有盲目性,未真正发掘学生的可发展区间.学生可发展区间的明确能够让教师进一步了解现有水平与可到达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作出正确合理的引导,实现学生的成长.为了改善差异目标的盲目性,提高目标的可实现程度,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掘,通过对学生在个体情绪、兴趣特长、思维意识等多方面的了解,来进一步确定学生的可发展区间,从而对差异目标进行灵活调整,制订“滚动性”的学习计划,强调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将单一的目标转变为多元化的目标,使得学生能够脚踏实地,根据现有水平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由量的增减达到质的飞跃.另外差异性目标的制定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现有水平的不足,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力,根据现有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制定差异化目标.而差异性目标的制定应该分为以下步骤,首先确定基础性目标,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基础性(识记、理解、应用)的学习方法,对基础性知识进行传授,保障学生能够对于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方程的基础性解法教学;其次需要制定中层目标,将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学习技巧传输给绝大多数学生,主要侧重于综合性、提高性的教学,例如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增加一定的难度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需要制定发展性目标,这一目标的制定主要是针对少数可以掌握复杂分析与综合运用教学内容的学生,通过加强性的教学让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得以更加完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来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只有通过分层式的教学才能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基础,分别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展开针对性教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二、鼓励差异思维,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好学、求学.现下我国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都出现了偏差,教师始终未将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这不利于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此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通过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来进一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从而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每一名学生的思维,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有益于打破现下师生之间互动少的僵局.例如在原有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数学课堂上缺乏生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严重的打击,教师往往将此看作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表现,而学生也不能感受到数学中的神秘,只看到其中的枯燥乏味.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对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忽视是造成这种课堂气氛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行为习惯、成长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都存在差异,因此在思维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该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于自己的肯定,从而找到学习的自信,增强主动思索、提出问题的勇气.只有平等的关系才能促进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才能将互动与沟通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化生硬为融洽,让学生的求知欲得以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来收集学生具有差异性的思维表达方式、具有差异性的解题思路与解答结果,并且尊重每一名学生对于数学题目解答的个性化思路,不应该片面强调应用某一种思路来解答问题;对于思路独到的学生应该进行表扬,同时补充其中的不足;另外也应该尊重存在缺陷或者走向误区的解题思路,在倾听学生想法的同时进行引导.

三、提供机会,促进个性化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的点拨,让学生能够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习题内容.在知识应用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理解为基础,加强与现实的联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一名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知识的补充与延伸,例如可以利用教室内的资源(黑板报、墙报)设计解题技巧、竞赛园地、趣味数学等栏目,布置动手操作、合作测量、调查统计等形式的作业,来拓展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例如在“图形的相似”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提出相似三角形具有哪些特点的问题,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找到答案.有的学生画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来进行对比,有的学生通过不同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对比来进行分析.各种思路、各种方法使得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了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资源,强化主体地位

对于学生个性化解题思路的尊重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此,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利用活动与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其思维发展的过程.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在教学中的活性得以提高,从接受知识的被动方逐渐成为展示个体个性的主动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正确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图形的相似”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拼剪、创作,制作成相关的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数学的奥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到课程的相关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下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改革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要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来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开展因材施教.例如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展现机会,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来进行解题,对学生思维发展表示肯定,都是实现数学课堂个性化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点拨与指引,通过发挥主导作用来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武加之 单位:徐州市睢宁县南门中学

初中教学论文:声势律动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一、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声势,指的就是通过人体的各种姿势动作来产生声响。声势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它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情感最古老和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在卡尔•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之上衍生了声势教学的理念,它通过身体律动作为乐器来进行节奏的训练。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利用自身所熟悉的肢体来产生有规律的节奏,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使动作协调发展,并帮助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律动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其首创者是瑞士的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他是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该教学法也被称为“体态律动”。该律动教学的最终目标与音乐教育的目标始终保持一致,即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希望通过身体动作来体验和培养自身的节奏感,使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得到加强,从而使得学生的创作动力得到提高。学生通过律动来直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国外的音乐教育体系来分析,不管是瑞士的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还是德国奥尔夫的节奏教学,都强调用身体的动作去理解和再现音乐。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创造进行律动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自己喜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领悟,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达到动静结合的目的。从律动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从更深的意义层面来联想音乐形象和理解乐曲,从而在主动参与和实践中产生愉悦和美的享受。对此,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任何音乐理念都可以转化成身体律动,而某一身体律动也可以相对地转化成音乐。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挖掘和训练初中生的节奏感。

人的动作自身就带有节奏的动力,人从最简单的行走、跑跳,直到日常生活和劳动过程中的动作本身,无一不是为动作节奏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素材。节奏训练的重要目标是将身体作为最基本的乐器,通过人体动作来挖掘人天生的节奏感,之后体验和发展人类越发敏锐的节奏感。对于初中生来讲,正是由于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身体较为协调,反应和表现较为敏锐,所以通过人体动作来培养他们对节奏的体验和享受,是年龄接受期。虽然方法最简单,但是效果却好。

2.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创造力。

当学生听到一些音乐会即兴地做出一系列身体动作的反应,这种即兴表演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表现以及创作的欲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该方法也是最简单和效果好的。只有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通过人体动作把对声音的感知表现出来,比如声音的大小、走向以及拍子强弱的变化,甚至不同的音色和曲式结构等。

3.有助于初中生身心的平衡发展。

初中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与小学阶段相比,该时期的学生对一些事物的感知能力要高于小学阶段,逐步产生了广泛的个人兴趣和丰富的思维方式,心中对未来美好而又伴有挫折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所以对于音乐的学习,他们对音乐的听力和与辨析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也正是由于年龄的增加,使得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于是他们不会再像小学那样勇于发言和积极表现,尤其在音乐课上也不愿唱歌和表现自己了,这使得初中的音乐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和无趣。但是通过声势律动教学的科学合理的融入,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可以很好地促进初中生身心的平衡发展,也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

4.有助于培养初中生敏锐的听力和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声势律动的教学是动作根据音乐中音量的高低、速度、音色、节奏等自觉反应出来的。比如“节奏的模仿、利用节奏进行造句游戏”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唤起学生欣赏音乐的本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听力、洞察力,还能有效提高其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此外还会培养他们细腻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适度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律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当活动已经结束之后,一些学生仍然还沉浸在自己表演角色中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但影响了课堂纪律,还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律动的具体含义,它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感受音乐乐趣的一种手段,律动的本质主要是服务于音乐学习的,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过度和不当的律动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就应该把握好适度性,即适当的使用律动手段来辅助教学的开展,从而保障课堂的动静互相适宜和井然有序,使律动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并以此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2.指向性。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声势和律动不单纯是用来活跃课堂氛围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其主要作用还有用来培养初中生的节奏感,使其用心感受音乐的风格和情绪等。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教学中的声势律动环节设计时,应当注意明确最终目标的指向性,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来设计律动环节,从而确保其与音乐保持一致,如干净利落的动作配以轻快活泼的舞曲,和缓舒展的动作配以柔和优美的抒情舞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动作表演中感受到音乐的风格。此外,动作的设计中也应尽量简单易学,达到少、精、简、明的效果,以保障学生在学习动作时,不会影响到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能的学习。

3.典型性。

在运用声势律动来辅助音乐的教学时,具优势的就是各种类型的舞蹈,学生通过舞蹈来进行音乐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音乐技能得到增强,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形成良好的体形和气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辅助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舞蹈都适用,尤其是民族舞蹈,在选择和教学时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该民族的文化和情感。

四、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节奏律动来体验和掌握音乐知识及技能。

在音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节奏的训练,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因为在节奏的训练过程中,各种相关的节奏之间都会产生律动效果,从而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以及掌握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应一味机械地给学生讲解一些比较枯燥的理论,这样会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自然的节奏和律动得到充分的运用,要在听、唱、动等一些环节中有效地融入音乐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声势律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欣赏手段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摇晃、拍手、拍肩等动作使学生节奏感得到锻炼,从而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比如我们在欣赏《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时候,可以设计诸如跺脚、拍手、行进踏步等动作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不同的节奏,从而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进行曲的曲风;在学习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船歌歌曲《桑塔•露琪亚》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划船的动作来体验其中微风荡漾摇晃的节奏,从而可以感知到歌曲中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的时候,可以根据音乐的特点设计一些动作来模仿纤夫合力拉纤,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在音乐中感受和体验俄罗斯底层人民在沙俄统治时期艰难困苦的生活。此外,音乐教师应该多结合初中不同年级段的音乐教材来设计不同的动作,可以让学生的声势律动与音乐节奏相结合,培养学生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2.通过声势律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将声势律动教学科学合理地融入初中的音乐课堂中,且教师利用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了学生们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举例来说,老师在给学生讲《青春舞曲》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前播放一些较为轻快明朗、优美的音乐来增强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力,从而很有力地来促进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学生在音乐开始响起的时候,可以根据音乐的特点做一些合拍的动作,这样可以渲染课堂气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音乐上课状态,也可以在陶醉于音乐的过程中,很好地感受音乐中美妙的意境。此外,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指导学生们对于发声、节奏以及视唱练习所要注意的要点,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们掌握正确的音乐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在音乐的教学实践中,动态的韵律美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可以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音乐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们做一些带有动态韵律美的示范动作,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3.通过声势律动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种提高学生们学习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得到重视,即将舞蹈的激情运用于律动中。众所周知,音乐和舞蹈的表现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通过声音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而舞蹈是只通过肢体的动作带给人们美感。但是,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音乐和舞蹈是可以相互配合的,而且两者一旦配合起来,肯定就会显得无与伦比。不仅如此,这两者的结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很好地渲染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并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促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律动方面的练习。在音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应该引领学生们进入音乐学习状态。为此,老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些有规律的、符合音乐节奏的等其他的示范性动作,并且在示范过程中要告诉学生们需要真正掌握和理解的要点。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和指导学生们进行律动的练习,有的时候会给学生们示范一些具有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动作,这种情况出现时,往往会事倍功半,即不仅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还会使一些学生们产生消极的学习思想。所以老师要想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应该在做舞蹈动作时,选择对学生来说容易接受的比较简单的一些舞蹈动作。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在舞蹈与音乐相结合的课堂学习中,来激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来感受音乐自身的魅力,从而帮助他们提高音乐感知能力。比如,教师在讲《雪域高原》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如从“左右点步”到“退踏步”再到“颤膝脚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正月十五那24小时》来作为伴奏音乐,给学生表演已经设计好的一些简单容易的舞蹈动作,这时候学生很容易就会被轻快活泼的动作所吸引,此时再对学生们的集体练习进行指导,效果会更好。

4.通过声势律动来提高学生对音乐意境的欣赏能力。

音乐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是营造意境的方式,音乐的媒介是声音,它不仅具备语言的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功能,而且还超越了语言的功能。所以在音乐的鉴赏过程中,要想真质量位到音乐作品本身的韵味,必须对音乐的意境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感受,做到心境与意境的紧密融合。由于不同的音乐作品内容和主题不同,意境自然会不同,因此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水平,只有通过律动来欣赏歌曲的意境。比如音乐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牧歌》供学生们欣赏,学生们在欣赏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应该会感受到我们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为了更快地让学生感受到该音乐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内涵,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蒙古族典型的“柔肩”动作,以形成律动的练习,这样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地融入到音乐当中,感受到少数民族中粗犷豪放的风情特色,从而激发他们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又比如说,我国与茶叶有关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因为茶叶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所以教师可以在学习《采茶舞曲》时,教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采茶”的动作,以帮助他们在律动中体会采茶的乐趣和艰辛,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知识水平。在初中音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掌握声势律动教学的基本原则,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到音乐课堂中,使其贯穿于教学始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使学生们的情操得到陶冶,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得到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美育方面的良好发展。

作者:丁雪莲 单位:柯岩中学

初中教学论文:互动性教学模式下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一、互动性教学模式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新课程的教学标准更加倡导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如何为祖国培养综合发展的人才十分重视,而音乐教学也是培养途径之一。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很多初中学生并不是十分重视对音乐的学习,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愿意拿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音乐的学习中。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互动性教学,不仅能激发初中生参与音乐教学的兴趣,还能指导教师改进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让学生领悟音乐情感,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众所皆知,音乐是音乐家表达和抒发情感的捷径,而对于倾听者来说也很容易引起与作者的共鸣。在新课程下对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更要通过音乐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情感,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而将互动模式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能在及时时间通过音乐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同时,在与学生共同欣赏音乐的时候,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及时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感悟,进而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合理将互动模式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中的相关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互动模式

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利用互动模式,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妥,进而更为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可以让互动模式得到更好的应用,比如教师在教授民歌《牵手草原》时,可以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挑选与该民歌同一类型的民歌《梦回草原》、《相约草原》、《唱首情歌给草原》、《忘不了这片草原》等给学生播放,并引导学生了解其中表述的情感,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民歌的音乐风格。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课堂歌友会”的教学方式,每当教授一首歌曲完毕,就可以安排学生上台进行演唱,彻底改变传统的那种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教学模式,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气氛得到充分的活跃,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该课的内容,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学习“好声音”,将其理念引入课堂,比如在教授完一首歌曲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分别演唱,而教师再对他们的演唱进行相应的讲评。这样,教师采用新颖的形式有助于吸引初中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提高教学质量。

(二)为学生创造合理的音乐情境,让互动性教学模式得以更好地实施

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出合理的音乐学习情境,并且在情境的引导之下帮助初中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音乐的氛围当中,由此实现将互动性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因而,音乐教师需要在音乐教学的开始之前,就对学生进行充分地引导,让学生在及时时间进入到音乐学习的状态之中。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有着思想活跃的特点,教师需要在课堂伊始就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吸引过来,同时,还要创设合理的音乐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身的教学当中。比如说,教师在教学歌曲《中国心》时,在上课之前,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该歌曲,在学生对该歌曲欣赏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下该歌曲表达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提示,让学生明白这首歌表达的爱国之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地引导,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和学生谈谈歌曲中哪些歌词是对爱国之情的充分表达,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去理解歌词中“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的爱国情怀。通过对情境的创设,能及时地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充分地吸引过来,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实现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在教授初中生音乐的时候,应该结合初中生的特点与实际课程内容,尽力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中去,并通过互动式的交流,帮助初中生提高音乐素养,最终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施晶晶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悦来初级中学

初中教学论文:学生主体性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恰当处理教材与学生实际之间的关系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认真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好教材内容,而是通过教材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理解并能很好的运用所学政治理论,不断的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体现出自主性来,才能达到学习政治理论的目的。教师在研究教材、备课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为根据,头脑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的课堂,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良好互动,发挥学生主体性

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有助于自主性的发挥,一个科学的、和谐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主性,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很少有发言权,即使有发言权,学生所说的东西也必须符合老师的主体思想,不能背离老师的观点,因此,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学生没有自主学校的能力,人云亦云,不能对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么能有自主性呢?所以,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渐渐的把自主性交给了学生,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调动大脑、眼睛、耳朵、双手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增加课堂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快速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反应,从而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领悟人生意义。所以,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让师生双方都产生一种求知的愉悦感,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努力将目标转化成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灵魂,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目标都由它来决定。传统的教学目标中所见最多的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理解……”,这样,学生虽然能掌握一定的结论,但是基本都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没有自己的创造性,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当将教学目标转化成课堂教学的一个思考题,将其设计成一个个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当然,问题的设置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准和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梯度,答案要有灵活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来设置,这样,学生在讨论、思考后能得出不同程度的解答,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对问题的探索、解决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能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很好的掌握教材内容,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四、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自主掌握结构化知识

知识的能力的载体和基础,能力的形成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在阶段性的课程学习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往往是分散的、无序的、缺乏联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和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必须从结构上去把握了。掌握结构化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总结、概括,将知识重新排序、整理,将所学知识结构化,构建知识结构网,这样,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基本结构,有助于理解整体内容,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把握,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有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一堂课最核心的内容,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结语

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提升自身修养和内涵,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学习多种教学技能,拓展自身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的与学生交流互动,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李燕平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三中学

初中教学论文:生活与教育下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一、理论支撑

1.生活即教育

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教育,而教育也蕴含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脱离了教育的生活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摆脱了生活的教育则是枯燥无味、漫无目的的。教育和生活的脱节是此前普遍存在的“填鸭式”和“说教式”教学的明显特征,对比而言,只有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才最能触动受教育者的心灵,也具有说服力,因而最能达到师生双方的共鸣,所以必然具有好的教育效果!

2.社会即学校

人们常说: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这也就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社会即学校”。当社会中的点点滴滴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社会中的积极思想成为学校教育中的指导思想、社会中的大环境与学校教育的小环境相结合,师生双方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顺势迁移至学校的教育中:一方面,学校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范围之内,而应扩散至社会中的每一点;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而发展成为社会前进的先锋,并最终承担起培养出推动社会积极前进的人才这一教育终极目标。

3.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就曾有言:“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貌似隔离的两个方面通过“做”这一动作交互式地、螺旋式地融会贯通并相互作用,就成为了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在指导我国基础英语教育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就以凸显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完成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以此来强调“教学做合一”。

二、实施途径

1.运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最直接、最直观、最有效的媒介。《牛津初中英语》FunWithEnglish每单元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为中心编排,因而能够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在学习到9A第三单元Teenageproblems时,本人就要求学生课前分组搜查,将他们自己所面临的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困惑、疑虑统一集中起来,然后请各人在课堂上对上述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逐一自我剖析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出一一对应的、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应对策略供学生们自行选择使用。

2.采用班会

在当前社会经济相当发达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便沾染了不良生活习惯:大手大脚花钱、难以与人相处、饮食习惯不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不爱劳动、怕苦怕累、自我意识强烈……从人的社会属性分析得出,他们正在逐步走向社会这所大学校,单个的个体逐渐开始社会化,而这些不良习惯正是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正面、积极引导所导致的,而这一系列的问题,只能追根溯源从社会化中寻找对策班会课,是教师教育学生和沟通学生的一种有效形式。班会课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联系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审美和实践能力。初一入学的及时次班会课,本人便将初中阶段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达到的标准展现出来与大家共勉:①重新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进行定位;②逐步开始培养用英语语言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③学习任务开始加重,教师角色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导”,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成为课程学习之外的另一个着重要学习的内容;⑤运用其他学科与英语学科的整合逐步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初中阶段的及时节班会课上设立的目标,使得学生必须依靠“做”完成一系列、各个层次的任务达成他们走向“社会”这所学校并学会适应生活的目标,进而成为“学校”与“社会”中的成功者。

3.利用生活

依据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纯粹的学校里的学科任务教学有相当一部分是空洞的、理论性的,而生活中的教育则是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终身教育,因而学校教育必须与生活教育紧密联系才能更加具有活力、更加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因为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

三、结语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涵盖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诸多因素,也体现着教育的实质和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的“生活”,是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综合,从这个层次来说,针对学生的成功的、积极的、有效的“教育”,必须融合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有如此,学生方能收到“活”的教育,也才有可能立足家庭、走出学校、融入生活,成为推动社会向前进步的“正能量”。

作者:章传炳 单位:泰州市苏陈中学

初中教学论文:叙事教学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论文

1.叙事教学法的含义

叙事教学法是关于语言教学的一种思想和方法。它的主要思想是将叙事化手段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是教学的某一环节也可以是教材中课文的某一段落、某个语言点。运用叙事的方式设计教学并呈现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交际环境。在相对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学习语言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在英语课堂上运用叙事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习活动生活化和艺术化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想象、创造等心智能力。叙事教学法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还包括教学的具体方法、过程和技巧。综上所述,叙事教学法是思想、方法和技巧的有机统一体。

2.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叙事教学法是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叙事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人类思维理论。人类学家布鲁纳把人类思维分为范式思维(即科学思维)和叙事思维。人类自古以来就习惯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总结生产生活经验。在叙事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学习内容重新编码内化为自己容易理解并方便记忆的知识,这符合学生的惯用思维。二是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生活是一个故事化的过程,人类习惯通过故事表达思维,只有通过故事的形式才能真实又生活化地传递人类文明。叙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顺应了学生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提高掌握单词的效率。三是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首先要掌握叙述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人们更倾向于注意叙述性话语,所以掌握叙事方法更容易在交流中习得语言。四是叙事理论。认为讲故事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叙述是人类认知和表达世界的基本方式。五是外语教学理论。认为培养学生灵活使用语言是语言教学的价值,叙事教学法是可以用于任何阶段和程度的语言教学中并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由此可见,叙事教学法从人类的思维、心理、语言等多角度出发,建立在严密的理论基础上。

3.叙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某一课的若干个单词组成故事,也可以利用一个叙述故事讲述某一个单词。这个过程不用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可以有针对性地用于词汇教学的某个环节。使用词汇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3.1复述

复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简单复述,另一种是相对复杂的复述。简单复述是学生将所学的新课文中的某一段用自己的话再叙述一遍。相对复杂的复述是学生将整篇课文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相对复杂的复述所叙述的故事更复杂,这要求学生思维要更加严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也会运用复述的方式进行教学,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新学的词汇进行复述,学生反复使用自己已经十分熟悉的词语进行复述,这种复述活动不能使学生反复操练所学新词,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明显了。所以教师安排复述活动时一定要要求并引导学生使用新词汇。教师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复述活动也可以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安排复述活动。目前为止,我国仍然使用班级授课制,班额较大。教师在课堂进行复述活动不能涵盖全部学生,只有部分学生能得到锻炼。叙事教学法提倡在课外写作活动中引导学生使用复述,利用布置作业的方式弥补课堂锻炼的不足,使每个学生都能利用复述的方式认知、掌握所学新词汇。熊沐清教授提出观点:使用叙述方法可以有效地记忆知识。叙述是将我们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认知加工,使这些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重组转化为熟悉的知识,从而方便记忆。在初中英语词汇课堂上,通过参与复述活动,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学习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词汇的方法,更加锻炼了学生的叙事思维。

3.2创建或改编故事

复述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将已学内容加工改造变成自己的知识。在复述过程中由于已经有一定的模板,这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存在一定的弊端。为了更加完善叙事教学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叙事教学法进一步提出了创建或改编故事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内涵是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单词自由地创建故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发散思维和自由想象,学生将所学单词运用到故事中创造自己喜欢的故事。学生自由选择故事的题材和体裁。宗旨是通过创建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新单词。与此同时,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认知成长。

3.3创设情境,角色参与

我们知道单词通过反复使用最容易被记忆。叙事教学法倡导教师在课堂词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交际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灵活运用所学单词。这样不仅达到了记忆的目的,更使学生知道单词如何使用。这种交际情境可以设置学生喜爱的形式,例如话剧、采访或小品等形式。没有参与角色扮演的同学要对表演者进行点评。教师在设计角色扮演活动中要注意情景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不要流于形式。

4结语

叙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复述、创建或改编故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创建了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词汇。叙事教学法促进初中生习得词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这样的叙事活动中,学生根据新学的单词创造或改编故事,将单词内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更有利于灵活运用单词。(2)叙事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将本来枯燥单调的词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学习效率更高。(3)学生在自己对事物独特的认知的基础上所创造和改编的故事不仅仅是简单的堆砌词汇,还包含了生动丰富的人物、事件、情节。这种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填鸭式的词汇教学,大大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综上所述,叙事教学法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改善有很大作用。

作者:张丹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初中教学论文:愉快教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一、愉快教学法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愉快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解答问题的过程都列于黑板上进行展示,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而严重缺乏自主思维的能力。而愉快教学法则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解题线索,让学生根据线索去进行研究,并自己寻找答案,这不仅能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起到锻炼的作用,更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外,另外一部分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同样也需要面临着一些生活问题,例如“如何与人交往”等。利用愉快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一些情景设置,让学生分工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方式

愉快教学法更加人性化,是当前师生所推崇的重要教学模式。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愉快教学法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一)将游戏引入课堂。

愉快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堂的气氛当中,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课堂游戏是提升课堂气氛的重要方式,初中生由于心智不是很成熟,更热衷于游戏,对新鲜事物接受也比较快,因此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游戏环节,突出英语中的乐趣和奇妙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气氛,并愿意加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方式也能使学生更快的掌握英语知识。

(二)将故事引入课堂。

对初中英语课堂来说,讲故事也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手段。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偶像崇拜的阶段,有经验的教师会利用这一点,将故事与名人结合在一起,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初中的英语课外阅读中有很多的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故事,引导学生来主动的学习,探究故事中的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讲故事,与大家一起来分享故事,提升学习的乐趣,并掌握更丰富的英语知识。

(三)将多媒体引入课堂。

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画面和逼真的形象等,是教学中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初中英语教学更应如此,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丰富的内容和动听的声音传达给学生,相关研究表明,图像与声音的结合可以给人以更加深刻的印象,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英语知识掌握的更加牢靠。

三、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一)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愉快教学法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颠覆,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能主动地加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通过角色扮演等,来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较大限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保障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二)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在愉快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这样就能保障师生的心情愉悦,在课堂中也不会发生回答错问题而受到责罚的现象等。而是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学生与教师之间感情融洽,在快乐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进步,二者达到了一定的理解和沟通。可以说愉快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情感沟通的一座桥梁。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英语课堂中采用愉快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不受到拘束,从而敢于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创造性思维虽然还存在局限性,但所培养的并不是单纯的交际能力,而是更倾向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此外,活跃的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教师的压力,使教师能够较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四)有效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英语学科对学生来说属于难学的科目,对此有些学生还有一定的惧怕性,学习上也有一定的困难。而愉快教学法中,教师创造出愉快、活跃的气氛,能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让他们放下包袱来参与到活动中,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改变对英语科目的看法,不再畏惧学习英语,自信心上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有效的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四、结语

愉快教学法并不是一种机械式的概念,而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运用愉快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和爱好等来进行课堂内容的设计,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不断地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最终达到教学助长的目的。愉快教学法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乐趣,这是初中英语课堂的需要,同时也是初中生综合发展的需要。

作者:丁雅君 单位:蔡家镇中学

初中教学论文:导学案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

1.课前创设情境以导入教学

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复习《杠杆平衡条件》内容为例,教师教学前可向学生提问:挂在墙壁上的石英钟若电池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停止的位置有何突出特点?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平时大多没有注意或者思考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认为会停在“6”的位置.这时教师可先告诉学生,时钟停止时秒针会停在“9”的位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实践予以验证结论,同时思考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因为“9”的位置时重力的力臂较大,从而为导入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教师列举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例后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既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以便顺利实施物理导学.

2.课中鼓励合作以深入教学

应用导学案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基于上述目标并结合初中学生认知的成长历程,初中物理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指导的模式,以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但是导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即初中学生的身心处在迅速发展阶段,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同时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日益强烈.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得不到正确结论的情况,若多次发生则容易导致学生丧失信心,影响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顺利应用.例如教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时(凸透镜的焦距已知),可首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然后各小组分别使用凸透镜观察蜡烛烛焰成像的特点.各小组的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接着学生在小组内部将观察到的结果汇总后共同交流讨论.通过联系所学的知识,学生能够发现烛焰离凸透镜在不同的距离范围内所成像的性质(正立还是倒立、放大还是缩小以及实像还是虚像)不同.当然,反复的实验探究可能会影响教学授课计划,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选择误差较小且操作简便的实验,以保障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3.课外拓展延伸以强化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导学案虽然具有开放性,但是仍然受到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所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验探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问题,但由于课时计划、课程标准或者教学设备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难以及时解决.因此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当充分考虑,在结束课堂教学后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训练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充实学生学习物理的认知结构.针对初中物理教材中的课后小实验: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后打气筒的外壁变热了,这主要是以活塞压缩气筒内空气做功为主还是以活塞与气筒壁摩擦生热为主呢?制作水果电池并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实验,学生可先自主实验探究,然后与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并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这不仅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引导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结语

初中物理是实践性较强的必修科目,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导学案,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又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不仅有助于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能力,并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同时也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推行的要求.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导学案,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注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教学目标.物理教师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到初中物理教学应用导学案的重要意义,并遵循编写导学案的原则,具体应用导学案时,可通过创设情境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以引导学生应用学习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拓展课外实验以引导学生增强学习能力,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作者:邹春兰 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

初中教学论文:浅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显然,改变过分重视语法的讲解与传授,只是要求改变传统语法教学的某些教学方法和倾向,并不是要求放弃语法教学。学生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语法知识,才能提高语言的质量和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正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语法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好。

关键词:语法教学;要不要讲;讲什么;何时讲;怎么讲。

新课改以来,广大英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盲目淡化语法教学,加之新教材不再以语法为纲,课本里语法现象分散,配套习题少且偏易,致使学生对语法现象缺乏理性认识,又容易遗忘感性材料,因而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了畏难情绪,英语学习效果愈来愈差。因此如何恰当地实施语法教学成为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也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一、要不要讲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虽然掌握语法并不等于掌握语言运用能力,但语法知识的欠缺会制约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忽视语法教学产生了不少不良后果。学生的听说能力表面上比过去的学生强了,但在性上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阅读速度的确比过去的学生快了一些,可读懂程度却不尽如人意;在写作和翻译方面,学生的水平从总体上不如以往的学生。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显然,改变过分重视语法的讲解与传授,只是要求改变传统语法教学的某些教学方法和倾向,并不是要求放弃语法教学。事实上,语法已渗透到听、说、读、写的每一个环节中。听的时候,语法是听清内容的助手;说的时候,语法是避免产生歧义的工具;读的时候,语法是理解文章的准绳;写的时候,语法是完成句子的依据。学生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语法知识,才能提高语言的质量和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正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语法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好。

二、讲什么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老师,首先要确定初中阶段讲哪些语法,要做到主次分明。具体来说,初中阶段有以下重点语法:句子成分、单语的五种基本句型、单词的时态和语态、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主谓一致。如果学生掌握不好上面提到的语法知识,就不可能把英语真正学好。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及时,学生的词法知识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掌握这些语法知识只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之一,要真正学好英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对于没有提到的语法知识,如名词、冠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语法简单讲一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大讲特讲。

三、何时讲

一个新的语法知识不是在教材中一出现就要求讲授给学生的。教师一定要明确各个语法重点在初中教材中的编排位置,即要明确重要语法知识点在初中教材中共出现过几次,在哪一部分出现,各部分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然后再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讲。

四、怎么讲

教师在确定了讲某一语法时,一定要注意淡化对语法概念的讲解和记忆,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观察实例,在反复接触语言的过程中,启发、诱导学生逐步体会和感知语言的规律性,让学生养成自觉运用语法知识的习惯。在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的语法规则获得内化,提高语言能力。

语法学习对学生来说相当枯燥无味,教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语法,让学生在轻松的语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和总结,从而习得、掌握语法。我在教学中曾采用以下方法,效果较佳。

一是情景教学法。在九年级教学have/has gone to, have/has been in时,我先问:Whose parents are not at home?有很多学生举手。我问:Where are your parents?学生答:They are in Shanghai.我立刻向学生介绍:His parents have gone to Shanghai.(板书)然后找一名学生问其他刚才举手的同学同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练习have/has gone to这一句型。再让学生总结其用法。接着,我又问:When did they go there?学生答:Three years ago.我又板书:They have been in Shanghai for three years.再次让学生模仿练习,总结have/has been in的用法。在学生初步掌握have/has gone to和have/ has been in的用法后,我又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问一问他们的家庭成员的情况。此时,教室里气氛活跃,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归纳、总结,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这些语法的用法。

二是口诀法。大多数七年级新生在初学英语时,总是在运用连系动词时出现错误,纠正多次效果不好,于是,我将口诀“我是am,你是are,is跟着他、她、它;单数is,复数are;not加在系词后;提前大写就疑问”讲述给学生,教学效果很明显。有时,我在教学中也结合简笔画、笔头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习。

作为语言学科,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固然重要,但语法教学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语法教学应避免走极端,不能以语法教学为中心,为教语法而教语法。在语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语境中教,让学生在互动中练,在对比归纳中学习,在实践中切实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总之,语法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从自己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和教学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当的语法呈现方式,并且要同时指导学生学习外语语法的方法,在实践中增加语言输入,避免进行脱离实际语言环境的机械操练,在适当的情境中达到灵活运用语法规则的目的。

初中教学论文: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目的。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学科都有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特点,创新教育应结合进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二、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

可以是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例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我先把答案告诉学生,这就是大气压现象,那么什么是大气压呢?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纷纷议论,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示出,叫学生推选两个力气较大的男同学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再换四个不服气的同学,还是没有拉开,当我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即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又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了。

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引发新的问题。例如我在浮力的授课中,为了引发浮力的产生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形成的,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用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设问:乒乓球是否受到了浮力?有的学生认为受到了浮力,有的认为没有受到浮力。这时我叫一位学生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处,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学生感到好奇,也坚信此时乒乓球受到了浮力,那及时次实验为什么没受到浮力?学生感到疑惑。于是,我慢慢引导他们,学生很快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实验情景,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它电学实验。例如,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规律等,这样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估计大米的密度”一题,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估计大米的密度大约是多大?接着让学生想出几种测大米密度的方法,然后实际做一做,做出评价,哪一种方法既简便易行而且误差又小。又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样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多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初中物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往往给出实验方案且方法单一,无探索性,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公务员之家

如:测定盐水的密度。

方案一:(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用量筒量出5ml盐水;(3)把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

方案二:(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2)倒入量筒中5ml盐水;(3)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比较两种方案,方案二。因为方案一中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质量减少了。因为玻璃对盐水来说是浸润的,一部分盐水附着在量筒的筒壁上,没有倒入烧杯中,所以选择方案二。

这样,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较大限度

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成了其中的重点。我认为新的评价观点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的方向之一。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