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化学与医学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更新和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正确处理好化学教育与医学教育关系以及化学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总目标之间关系,是当前医用化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就上述问题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化学与医学论文

化学与医学论文:医学院校化学教育与医学教育关系

【关键词】医用化学;医学教育;改革;学习效率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更新和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正确处理好化学教育与医学教育关系以及化学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总目标之间关系,是当前医用化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就上述问题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命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更新与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其影响作用正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这种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更加注重社会与个人的结合;(2)更加重视人文精神在科学技术教育中的渗透;(3)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4)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5)更加强调专业技术、技能教育,更好地为社会生产服务。以此为导向,切实做好“六个对接”即职业道德教育与综合素质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1]。化学课是医学类职业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如何改革?总的设想是:改革后的化学课程应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医学教育的总目标和社会需求,能更恰当地处理好化学教育与“六个对接”的关系。

2改革思路及实践

医用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与医学联系十分紧密,医生终身都需要化学知识。医用化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医学教育培养总目标和现代医学发展服务。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发展学生能力作为中心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把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认识既能反映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又注重社会实践(即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简称STS教育模式[2]),正逐渐得到愈来愈多教育同仁的青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关键。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讲的就是兴趣对学习有巨大作用。兴趣会让人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记忆深刻,整个心理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状态[3]。许多学生成绩的诀窍主要是他们对一些学科比较喜欢、比较感兴趣,且下了较多的功夫,说明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2.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读书要做到五到:眼到、口到、手到、耳到、脑到。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多种感官并用,有利于发挥综合效应的作用,这对理解、记忆新知识有巨大意义。学生常常反映所学的新知识容易遗忘。遗忘也有一定规律,即先快后慢[4]。同时,根据医学研究,人脑的活动也有一定的规律,每天有记忆力好的时段:清晨起床大脑最清楚,可多记外语单词,多记医学上的概念和各种正常值;上午8~12点精力充沛,在听课时,多思考课堂中的难点内容;晚上6~8点,大脑记忆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用脑、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多种感观并用,从而获得牢固的知识和技能。

2.3注重教学方法

医用化学这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学时不多,而教材的起点较高,新内容多。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上好这门课,保障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到应有的知识,我们在开课前,首先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以便有的放矢。有些专业招收的学生文科生多,理科基础差,记忆力强,但往往是死记硬背,抓不住要点,缺乏自学能力和自学方法,更缺乏必要的理解力。教学中必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否则,很难达到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因此,上好本门课的及时课《绪论》很重要。让学生明白医用化学与中学化学有什么异同,它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有些什么内容,应该怎样去学习等,这样,学生对医用化学有了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再者,在课堂教学时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有限的,科学知识的发展是无限的。教学要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要从科学知识总汇中精选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他们学习的方法。为此,在课堂上把难点尽量讲深讲透,对易懂部分,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学生自学。每门学科都有一些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这就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忌死记硬背。在教学选材上,注意针对性,结合医学临床实际删去一些理论性强又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注意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医学工作中的应用,对现有教材部分内容作了一些补充和修订。增加了化学与环境教育,元素与健康,并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等,让学生明白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从事医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胺、生物碱等章节教学,讲解一些常见药物,以及和后继课药理等课程的交叉和渗透;围绕元素教学、讲解元素发现史,用科学家献身科学、认真工作、顽强进取、不怕挫折的精神教育和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发奋读书、爱业敬业。通过这些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内容进行教学,缩短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生活的距离,增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后继课如生化、药理等课的衔接。“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过后全忘记”,这是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不仅是学习上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学上的问题,假如教师在上课时能把必要的知识和获取这些知识的学习方法也同时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心领神会,即使不作笔记,也会经久难忘。例如在讲苯的结构与性质时,如单纯地讲,非常抽象枯燥,但笔者在讲解时,会讲芳烃的发现和凯库勒的“梦”并运用PPT给学生作对比讲解。这样既少花时间,又有助于理解,由此所形成的概念很难再遗忘。

2.4注重技术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从事社会工作和医务工作的能力

结合职业院校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富有工匠精神的工匠”这个特点,加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更显得必不可少。结合卫生部部颁大纲技能目标要求和本地区实际情况,把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改革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在实践内容上充实,方法上改进;加强对学生指导、考核,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具体做法是:及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明确化学实验中有哪些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哪些必须熟练掌握、哪些一般能完成,清楚基本程序。化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技能、用化学用语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基本计算等。实训中,首先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能促进学生在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基本技能达到熟练、正确的目的。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没有一定量的训练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采取了适当增加学时数、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实验操作达标等办法进行实施。重点突出了与医学密切联系的内容如化学试剂基本知识、溶液配制及浓度换算、天平使用、滴定分析等基本操作。让学生反复练习,教师示范,做到每个学生都能过关。第二,加强化学实验技能考核。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能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状,对促进教学、考试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学生今后工作需要制定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考核评分标准”,标准包含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实验室管理基本原则、常用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操作动作要领及规范等内容,根据内容给出量化分数值。其次,将平时考核与学期年终考核结合起来,让学生重视每个实验内容。在实验中加强教师巡视检查,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实验结束后,检查学生实验记录,结合实验报告评定学生每次实验成绩。学期结束时,教师给出实验内容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实践经验积累写出实验原理、所用药品、仪器设备、实验步骤、结果计算。教师在实验室观看操作,并考核量分,将平时与学期成绩综合处理。

3小结

通过实施STS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今天所学知识就是明天所需。因此,教学的导向性是明确的,也是正确的,有激励学生学习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因选择的教材内容十分贴近生产、生活和医学科学,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产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其适应能力也增强了,工作后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实施STS教育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无现成教材,很多知识还得教师重新学习和组织,加重教师教学负担;缺乏社会实践考查经费等。这些问题,还待进一步探索,以谋求得解决。

作者:丁万 单位: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化学与医学论文:人文教育与医学化学教学论文

1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教育专家逐渐认识到这些问题,他们认为专门的思想道德课程,对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帮助不大,在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更深入、更持久,学生也乐于接受。因此,在医学院校化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是促进其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的起步。

2医学化学教学与人文教育情境结合

医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还要培养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以追求真、善、美的崇高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终极目标。

2.1具体实施

(1)化学教学设计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

教师除了讲授物质的化学结构、性质、作用外,还要分析该化合物的合理使用、使用不当或滥用对医学、环境、食品卫生、人体健康的影响。明确化学物质既可以成为挽救生命的良药,也可以成为损害人类的利器。由教师提供或在学生互动中选择一些共同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讨论,紧跟社会相关热点信息。导入化学知识,由点入手,点滴渗透,使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并巩固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逐步构建与现实相关的化学知识情境,形成学习兴趣与行为规范。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加实验室和化学药品安全使用的考核

将《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及《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的学习和执行情况纳入学生实验考核中,监督其做好危险化学药品的取用记录。教导学生本着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的每一个环节,指导其精准、规范、合理地取用化学药品。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训练其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互动的实验环境是师生相融、合作交往人文精神传播的良好契机。

(3)社会活动的实践教育。

通过化学科普以及相关讲座、社会调研将人类精神文明成果通过公益性活动传播至全社会。将所学知识融入社会实践,科学普及与人文精神培养十分重要。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不仅是人类一切知识的原点,而且还是人类的信念之基、力量之源,昂扬向上的现代人文精神是激发一切创造的灵魂所在。因此,让学生参与医学化学科普,能够使其人文素养普遍提升。

2.2实践中的改进

(1)医学化学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有限,相关课外科普活动也要占用很多时间

学生在选题、查找资料、参与社会调查、分析讨论、总结汇报时,需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分配时间,课内与课外开展指导教学活动。由于采用主动型学习方式,学生在选题初期会无从下手,选题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迷惑。应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入手,将知识获取、平时学习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作为人文关怀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活动中引导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2)医学化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融合,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学识水平与人文修养。

只有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教师才有能力和经验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还要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引导,从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推动教学过程中化学知识与医学情境的融合。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时,要以平等、博爱的心去关注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3医学化学教学与人文教育情境结合的意义

教学实践与医学人文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应对现实环境中各种矛盾和外界影响的能力;学生在感受物质神奇的化学变化的同时,从中也能体悟到人与人交流互动的温暖。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在利用所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中,增加其学习热情和社会存在感。通过导入知识点的情境教育,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团队合作精神。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医学化学教学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新视野。

作者:刘晖 单位: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与医学论文: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与体会

一、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的合理分配

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目标和大纲的培养要求,我们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的第八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教材使用,该书是在“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下经过重新修订和编写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级规划教材,内容上有大量的调整和更新,将生物化学基础内容与临床实际应用紧密衔接。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我们在教学内容分配上,重点讲授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三篇内容,而第四篇分子医学专题因为学时有限,选择与临床密切相关的例如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内容略讲,其他内容作为学生自学内容进行分配。

二、讲好绪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以往学生上课都认为绪论没有那么重要,可以不听或者没必要认真去听,一些教师也认为还没有涉及到具体教学内容,不必要花大力气备课。其实绪论是一门课程的开篇,起着“统领全局,提纲挈领”的作用,精彩的绪论不但能够激发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同时能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知道学习这门学科的目的,学习的方法,如何才能学好。讲解绪论过程中,除了介绍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在讲解与医学联系方面,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当中大家熟知的例子,比如为什么有些西红柿耐储存,食用油上面有转基因字样,这个就和重组DNA技术联系起来;举例讲一下干细胞技术利弊;不吃肥肉只吃馒头就能减肥吗?讲疯牛病,临床常见的疾病蚕豆病、镰刀状红细胞贫血都是怎么回事?这些同学们日常生活或者经常能听说的常见病例,虽然不能在短短的绪论讲授时间内把所有问题都能讲解清楚,但是其中与生物化学紧密衔接有一定的知识点,这些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的例子,让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产生兴趣,从内心上认为生物化学有用、有趣,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学习方法的介绍

1.抓住听课重点再看书。

真正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听懂内容前要学会如何听课。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来听课,将自己注意力平均,做到有张有弛合理用脑,每节课都有侧重点,教师在讲课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要分清主次,学生听课也要听清主次,注意强调的关键词语,“这点很重要”,“要注意”,“要记住”,“要分清容易混淆”等等,教材每页都有留白部分,可以让学生在留白处记忆关键点,拓展知识,顺口溜等内容,不要盲目跟随听课记录笔记而忽视对讲授内容的理解。课堂听课再好课后不看书是不行的,要求学生听课后看书,把书看薄,也就是抓住内容的结构框架,再把书看厚,把各个知识点都丰富起来。

2.淡化相应知识点。

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生物化学是在第三学期,虽然经过了大学一年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学习,但是随着知识的遗忘或者一部分同学知识掌握得不好,在学习物质代谢及其调节这篇内容当中,涉及大量的结构式和功能基团、化学反应、代谢路径,学生感觉记忆困难,无从学起,针对这一特点,介绍方法时要求学生淡化相应的基团转移过程,这部分只是帮助同学理解和记忆的,记住具体的名称和关键步骤即可,把握整体内容,这样学生在记忆知识点时没有畏惧感,学习兴趣浓厚。

3.多做习题。

考试是目前检验学习效果的一项评价体系。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不仅面临期末考核,更重要的是面临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教研室教师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的要求,精编习题集,内容涵盖了基础知识点和根据各项大纲要求选择的习题和历年真题,让学生通过听课后做题,遇到问题再看书、再做题的方式,把各个知识点巩固强化。

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1.合理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手段取代了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文字和图片的多样化,让抽象难懂理论和知识变得生动具体。由于生物化学从大分子的结构,物质代谢的反应,遗传信息的传递,都相对微观抽象,单凭借想象很难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网络更新相关知识点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如讲解核小体结构,将近2米长的DNA如何组装到只有数微米的细胞核中的,多次折叠是如何进行的,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对这一过程有了深刻的认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2.将临床实例与理论内容相结合,日常生活与理论内容相结合。

专业基础知识要服务于临床,与临床密切结合。如临床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生化指标是对肌酸激酶2的分析,这与同工酶相联系;磺胺类药物为什么首次剂量要加倍呢?这与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相联系;急性胰腺炎这一临床常见外科急腹症,就与酶原和酶原的激活知识点相联系;肝硬化肝性脑病为什么和氨的代谢相关,等等知识点,都能够将抽象难懂的生化理论与临床常见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不再认为基础科目对于临床用处不大,他们主动去学习生物化学,认识到该科目是学好临床内容的基础。联系到日常生活的实例,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增加了,知识点能够充分理解并牢固记忆。如只补充钙,而不补充维生素D3有用吗,为什么要晒太阳?这与维生素相联系;痛风的病人饮食要注意什么,这与核酸代谢有关;化妆品当中有SOD,有什么意义?这与正常机体中存在抗氧化酶有关;豆腐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加入石膏什么作用?这与蛋白质变性有关?等等。这些临床和日常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化学有用,没有那么抽象难懂,使学生能够带着热情、带着学习的兴趣主动去学习,去听课。

3.基于多问题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式教学模式和多问题教学模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前提出问题,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将问题的产生和解答融入到教学中,清晰透彻地进行讲解,课堂总结时再次回顾问题并把答案一一阐述,让学生在这样一个系统性的教学思路引导下,一步步跟随老师讲课的思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讲到氨基酸代谢一章时,可以先提出几个问题作为学生上课之前的思考题,让学生可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学,如肝昏迷如何产生的?高血氨病人为什么不能用碱性肥皂水灌肠?肝硬化腹水病人为什么不能用碱性利尿药?给氨中毒病人为什么要服用谷氨酸盐?精氨酸?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内容的讲授,课堂期间可以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成为真正“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

五、结语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培养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改革,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也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提高自身素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其创新能力,为其后续学习和今后走上医疗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作者:邵敏 高书颖 杨愈丰 王燕 吕延成 钟世军 单位: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生物工程系

化学与医学论文:医学类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能否在有限的几次(约24个学时)实验中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呢?这一直是困扰我们化学教学的一个问题。我们希望能通过一种适当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自1996年起,我们教研室已在历届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中尝试进行了《分析化学》实验考核,以期通过考核的形式来促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经过多年摸索和完善,总结出一些经验并取得一定成绩,现已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而固定下来。在实验考核的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了课程特点,分析化学的定量分析以称量,滴定为主,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开设了天平操作练习,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实验内容。相应地,我们的考核针对学生平时所做的训练,考核点侧重于如下方面:天平操作技能考核,滴定操作技能检查,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的完成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滴定实验,从实验仪器选择,洗涤,称量到滴定,记录,处理数据并当堂完成书面报告,以逐项检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1、为了达到公平给学生分数,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评分细则和考核成绩单,以期每项操作都有据可依,有分数可查。

2、为了对数据的性提供真实的依据,每位监考教师均同时独立完成该项实验,将结果汇总取可信的平均值做参考真值。

3、为了防止学生涂改伪造数据的情况,学生每一项数据都由监考教师记录下来。我们特设天平考核成绩单和滴定操作成绩单,二卷分开由监考教师记录。

二、实验考核的积极意义

通过历次实验考核的情况来看,实验考核对考核学生实验技能掌握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切实反映出学生平时实验中的一些典型问题,平时学生二人一组合作,互相依赖性较强,有的学生实验动手少,更有甚者,上课时聊天说笑,这些学生考核时暴露的问题就很多,很明显的表现出仪器操作不熟练,甚至不会使用。

2、平时实验报告抄袭情况比较普遍,单凭报告的书面情况并不能反映实验课的真实成绩,尤其不应作平时成绩使用,采用考核的形式就能真实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及时对错误操作加以修正。

3、针对学生对分数比较敏感的情况,采用考核为成绩形式,更能促进学生在平时实验过程中尽量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打破依赖性,间接的也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从近十年的成绩情况来看,96届成绩在70-80分之间为主,后几届成绩便逐步提高,80分以上学生居多,个别学生甚至可拿90分以上了,这也使我们深切感到,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中,实验考核是督促、检查学生应用能力的好方法。

三、实验考核的不足之处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方面,这几年的实验考核也反映出很多不足之处:

1、尽管我们已努力将评分细则做得尽可能细致,但也不能做到体现全部学生的真实实验水平,尤其是对那些技术较差的学生,因为他们在临考前突击复习仪器操作及注意事项之后,就能尽量避免平时出错多的地方,虽然速度比别人慢了很多,但关键分数还是可以拿到,而我们对训练程度没有很明确的评分加以区分,这样的话,不太容易拉开档次。

2、独立完成一个实验比较费时间,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个别学生做2个小时以上的也有,没有对完成时间加以具体限制。

3、学生的度,精密度往往较差,达到分析要求的也许只有10%左右,这样看来,评分细则在反映结果上有不足之处,不能真实反映实验技能的优差程度。

鉴于这些情况,我们做了一些初步的改进设想,比如,增加实验考核书面答卷部分,从理论及实践认识上考察操作技能的掌握水平;适当提升性精密度所占分数,来考察学生实验程度;为了节省时间可将一个实验分成几个部分(因有书面答卷形式,故操作份量可降低些)每个学生只需针对性的完成一部分,另外,明确规定截止实验时间,防止拖堂不完成情况发生。

近几年在分析化学实验考核的推广中所获得的一点经验,总的来说,采取实验考核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很重要的,它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可作为实验课教学的辅助推动力,促进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仍会不断将其考核内容及形式加以完善,以获得更好的效果,真正做到充分体现分析化学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性,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化学与医学论文:化学教育与医学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医用化学;医学教育;改革;学习效率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更新和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正确处理好化学教育与医学教育关系以及化学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总目标之间关系,是当前医用化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就上述问题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命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更新与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其影响作用正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这种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更加注重社会与个人的结合;(2)更加重视人文精神在科学技术教育中的渗透;(3)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4)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5)更加强调专业技术、技能教育,更好地为社会生产服务。以此为导向,切实做好“六个对接”即职业道德教育与综合素质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1]。化学课是医学类职业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如何改革?总的设想是:改革后的化学课程应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医学教育的总目标和社会需求,能更恰当地处理好化学教育与“六个对接”的关系。

2改革思路及实践

医用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与医学联系十分紧密,医生终身都需要化学知识。医用化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医学教育培养总目标和现代医学发展服务。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发展学生能力作为中心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把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认识既能反映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又注重社会实践(即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简称STS教育模式[2]),正逐渐得到愈来愈多教育同仁的青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关键。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讲的就是兴趣对学习有巨大作用。兴趣会让人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记忆深刻,整个心理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状态[3]。许多学生成绩的诀窍主要是他们对一些学科比较喜欢、比较感兴趣,且下了较多的功夫,说明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2.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读书要做到五到:眼到、口到、手到、耳到、脑到。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多种感官并用,有利于发挥综合效应的作用,这对理解、记忆新知识有巨大意义。学生常常反映所学的新知识容易遗忘。遗忘也有一定规律,即先快后慢[4]。同时,根据医学研究,人脑的活动也有一定的规律,每天有记忆力好的时段:清晨起床大脑最清楚,可多记外语单词,多记医学上的概念和各种正常值;上午8~12点精力充沛,在听课时,多思考课堂中的难点内容;晚上6~8点,大脑记忆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用脑、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多种感观并用,从而获得牢固的知识和技能。

2.3注重教学方法

医用化学这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学时不多,而教材的起点较高,新内容多。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上好这门课,保障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到应有的知识,我们在开课前,首先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以便有的放矢。有些专业招收的学生文科生多,理科基础差,记忆力强,但往往是死记硬背,抓不住要点,缺乏自学能力和自学方法,更缺乏必要的理解力。教学中必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否则,很难达到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因此,上好本门课的及时课《绪论》很重要。让学生明白医用化学与中学化学有什么异同,它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有些什么内容,应该怎样去学习等,这样,学生对医用化学有了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再者,在课堂教学时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有限的,科学知识的发展是无限的。教学要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要从科学知识总汇中精选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他们学习的方法。为此,在课堂上把难点尽量讲深讲透,对易懂部分,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学生自学。每门学科都有一些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这就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忌死记硬背。在教学选材上,注意针对性,结合医学临床实际删去一些理论性强又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注意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医学工作中的应用,对现有教材部分内容作了一些补充和修订。增加了化学与环境教育,元素与健康,并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等,让学生明白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从事医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胺、生物碱等章节教学,讲解一些常见药物,以及和后继课药理等课程的交叉和渗透;围绕元素教学、讲解元素发现史,用科学家献身科学、认真工作、顽强进取、不怕挫折的精神教育和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发奋读书、爱业敬业。通过这些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内容进行教学,缩短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生活的距离,增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后继课如生化、药理等课的衔接。“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过后全忘记”,这是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不仅是学习上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学上的问题,假如教师在上课时能把必要的知识和获取这些知识的学习方法也同时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心领神会,即使不作笔记,也会经久难忘。例如在讲苯的结构与性质时,如单纯地讲,非常抽象枯燥,但笔者在讲解时,会讲芳烃的发现和凯库勒的“梦”并运用PPT给学生作对比讲解。这样既少花时间,又有助于理解,由此所形成的概念很难再遗忘。

2.4注重技术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从事社会工作和医务工作的能力

结合职业院校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富有工匠精神的工匠”这个特点,加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更显得必不可少。结合卫生部部颁大纲技能目标要求和本地区实际情况,把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改革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在实践内容上充实,方法上改进;加强对学生指导、考核,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具体做法是:及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明确化学实验中有哪些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哪些必须熟练掌握、哪些一般能完成,清楚基本程序。化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技能、用化学用语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基本计算等。实训中,首先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能促进学生在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基本技能达到熟练、正确的目的。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没有一定量的训练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采取了适当增加学时数、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实验操作达标等办法进行实施。重点突出了与医学密切联系的内容如化学试剂基本知识、溶液配制及浓度换算、天平使用、滴定分析等基本操作。让学生反复练习,教师示范,做到每个学生都能过关。第二,加强化学实验技能考核。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能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状,对促进教学、考试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学生今后工作需要制定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考核评分标准”,标准包含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实验室管理基本原则、常用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操作动作要领及规范等内容,根据内容给出量化分数值。其次,将平时考核与学期年终考核结合起来,让学生重视每个实验内容。在实验中加强教师巡视检查,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实验结束后,检查学生实验记录,结合实验报告评定学生每次实验成绩。学期结束时,教师给出实验内容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实践经验积累写出实验原理、所用药品、仪器设备、实验步骤、结果计算。教师在实验室观看操作,并考核量分,将平时与学期成绩综合处理。

3小结

通过实施STS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今天所学知识就是明天所需。因此,教学的导向性是明确的,也是正确的,有激励学生学习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因选择的教材内容十分贴近生产、生活和医学科学,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产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其适应能力也增强了,工作后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实施STS教育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无现成教材,很多知识还得教师重新学习和组织,加重教师教学负担;缺乏社会实践考查经费等。这些问题,还待进一步探索,以谋求得解决。

作者:丁万 单位: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化学与医学论文: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随着高等教育向着“大众化”转变,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趋于多元化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热点,也是新时期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提出的新要求。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决定共同实施“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加快推进了临床医学教育的综合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旨在培养一大批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的技术(包括经验技术、理论技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1]。著名教育专家潘懋元认为,应用型人才并非只“应用”知识和理论,不进行研究。恰恰相反,应用型人才不仅在知识的应用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在理论的创新方面常常给人们以启发,特别是应用型人才所开展的应用性研究,更具广泛的意义与作用[2]。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院校的主干基础课程,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主要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的一门学科。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生物化学的延续与深入,事实上,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最迅速、最前沿的学科之一。近年来,蚌埠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不断加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建设,重视推进教学研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如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教学内容有不合理之处、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学生考试考核机制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我们分别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方面去逐步完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体系,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富有潜力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1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教学内容是教学中所传递信息的形式,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学科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因此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是进一步深入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1.1紧密结合学科发展、针对不同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大纲

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和“物质代谢及调节”篇章,现在我们改革了教学大纲,将教学重心逐步向围绕“遗传信息传递”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知识框架转移。因此压缩了“生物大分子结构”、“物质代谢及调节”中的教学内容,而在分子生物学知识框架方面,除了“遗传信息传递”外,增加了“分子医学专题篇”中的一些内容,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分子生物学内容不足的缺陷,以适应本学科中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此外,我们在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时,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其学科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等因素,按照以基本的教学内容作为框架,对某些章节的学时数和教学侧重点进行微调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制定出适应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另外,为顺应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考虑到现有教学大纲“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在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时,我们还结合执业医师、执业护士、执业药师和临床检验师等考试大纲要求制定适合不同专业特点的教学大纲。这样,在我们所承担的各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其授课学时不同,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

1.2将科研活动融入教学活动,紧贴学科发展前沿,补充学科研究新成果

科学创新人才需要科学创新教育,教师作为教育者是否具有科学创新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3]。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学科发展的关键动力则来自于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科研活动,因此将近期科研进展和学科发展前沿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是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此外,在教学中补充近期的科研成果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多年来我们既从事教学,又进行科研,并且将二者有机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存在的问题是学时有限,而且每一位老师的科研方向不同,如何能合理、有效地将科研新进展融入教学过程中,同时兼顾书本知识和学科发展前沿,还需更进一步的探索。为更好地深入以科研促进教学,我们的原则是学科前沿和科研新成果的补充应紧紧围绕日常教学内容,应作为日常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拓展。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从书本内容出发,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编写几个大约3-5分钟的科研案例,在集体备课时进行讨论,结合各专业特点,在授课的适当时间补充科学研究新成果,并每年及时进行更新。至于科研案例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展开,不同的老师可自由选择,可以在理论课堂授课时补充,也可以在讨论课时开展,也可以在实验课中进行补充。

2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深入开展PBL及CBL教学,加强病案库建设

目前,教学团队已在我校生物科学、医学检验、营养学、临床医学实验班等不同专业开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的PBL及CBL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正在逐步完善病案或案例的编写,比如将病案设计成一个故事,通常由3-4幕组成,一个案例中整合了生物化学多个章节的知识点,分次呈现给学生。目前我们所构建的病案库中病案的种类及数量还较有限,需不断完善和更新,并进一步加强病案库的建设。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一些近期、最前沿的理论与实验技术正逐渐被应用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中。为适应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在丰富扩充病例资料的工作中将目光聚焦于近年来新发现的某些病种、或新的诊断与检查手段,紧密围绕遗传性、代谢性、中毒性、感染性、营养缺乏症等各类型的疾病编写案例,以充分体现“创新性”这一理念。此外病案库的撰写也要考虑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病例撰写时具有“专业特色”,因材施教。例如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病案中着重讨论病例呈现的临床表现及相应诊断,学生运用生化知识围绕临床表现展开讨论,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案例可以侧重于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一些科研思维的培养中。例如在编写的“糖尿病”的一个案例中,我们将生物制药的概念及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引入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讨论的内容。而对检验系学生开展的案例式教学,则偏重于实验室检查,学生运用生化知识分析和讨论检查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这样,在实施PBL、CBL教学时,教师就以具体的病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在PBL教学过程中,学习更乐观主动,思维活跃、讨论热烈,探索问题兴致浓厚,团队协作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多数学生自我评价中认为PBL教学锻炼了逻辑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高层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2.2坚持双语教学的应用

近年来,我们教学团队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引进和送出去培养了数位博士,师资力量逐渐雄厚,这些的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学团队实施双语教学的中坚力量。几年来,我们鼓励各位老师坚持开展双语教学,精心制作英文教案和课件,并组织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及时交流双语教学中的经验。此外,教学团队还从国外知名高校及研究院所引进了2位特聘教授,指导青年教师进行科研活动和英语教学。

2.3大力发展网络教学资源

目前,国内外都积极进行有关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各种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一方面有利于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缓解传统教学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另一方面网络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填充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我们拥有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资源,从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开始,又逐步完成了临床生物化学、酶工程、基因工程等网络课程建设,最近又获得了省级生物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资助。这些网络教学资源容量大、覆盖范围广,从生物化学内容到分子生物学内容,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进度、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测试、网络课堂等。

3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发展教与学一体化

3.1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在实验课程体系方面,我们拥有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等课程,除了生物化学实验是面向所有医学生开设,其他几门分别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以培养基本生化技能为目标,主要是把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如层析、电泳、光谱分析、离心、分离、提取、制备等融入教学内容中去。近年来,我们调整了该部分实验教学内容,删除了部分单纯性验证实验,增加创新性综合性实验,突出学生基本知识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分子生物学实验主要面向生物科学专业及研究生开设,是以分子克隆实验技术为主,开设综合型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课程则是面向医学检验专业开设,包含了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操作、以疾病为主线的临床常见疾病的分子诊断两部分内容。

3.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尝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打破了理论、实践课的界限,在教学中可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塑造紧密结合起来[5]。我们从各个实验班抽取一些学习优异,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同学作为一体化教学的对象。这些同学组成实验小组,实验小组同学会先于其他普通同学完成学习任务。首先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给小组同学制定任务。实验小组先预习实验内容,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拟定实验方案,完成预实验报告。根据预实验报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需参与试剂配制、实验用品准备、仪器调试等准备过程,然后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实验结果记录和分析等。实验完成后,这些同学可以回到各自实验班中,指导其他同学的实验操作,并且与其他同学一起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结果是否与预期一致展开讨论。教师也可以预先设定一些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教师梳理、总结讨论的内容。讨论课程可以分小班进行,也可以几个实验班在一起,每个实验班派出1-2个代表,制作成幻灯片后进行讲解、讨论。

4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同,所采用的评价和考核方式也不同。例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考核内容仍以笔试为主,改革了以往记忆、概念为主的考试模式,增加了重能力和应用的综合题和应用题的比例。此外,我们还建设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题库,试题库围绕教学大纲,区分难易度,涵盖了多种题型,利用试题库可进行传统的笔试外,同样可以进行在线考核。而在PBL、讨论式等教学模式中,由于是小班教学,教师可根据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有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体系包括对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获取及评价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在实验考核中,则包括实验理论考核,侧重于考核对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采用笔试形式;实验技能操作考核,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实验报告考核,侧重于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近期兴、具有活力的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学科的广泛交叉渗透,相互作用,进一步带动了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深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对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作者:马佳 段巧玲 郭俣 武文娟 石玉荣 吕静竹 周继红 白长存 石莹 夏俊 单位:蚌埠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化学与医学论文:中药化学与医学的关联性

本文作者:许枬曲扬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大连校区中药化学教研室

目前高等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的知识连贯性不够,思维方式科学性差,动手能力不足等缺憾。如何由知识转向技能培养,是社会对高等院校教育的要求。任何一门学科既是孤立的又是关联的,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科有自己的独特理论体系和专业知识,又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其自身发展进步。完成学科自身知识点的关联和横纵交叉的知识网络建立,只完成了教学中的一部分任务。另一部分任务是协助学生在思维上完成学科间的交叉网络化,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连贯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很好地完成学科交叉的作用教育是现代高等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中药化学作为一门专业课,与中药炮制、药物制剂分析等众多专业课有着深入的交叉和广泛的渗透,不仅为这些学科提供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是这些学科的基础。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着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将这种交叉和渗透充分引入到学生的意识中去,在学习中很好把握学科间的关联性,有意识地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多年实践中,我们收到良好效果,籍此文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交流。

1渗透式教学

食品化学是食品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中的食品风味、食用色素等相关内容与中药化学的内容有紧密联系,它们所涉及的化学成分和化学反应一致。如中药化学的黄酮类成分是食品化学中的天然食用色素来源之一。为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同时为食品化学的教学提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针对食品化学与中药化学的交叉内容,我们在教授食品专业的中药化学时,注意收集有关食品专业和中药化学的学术交叉发展现状和研究资料,使得我们为食品专业的学生讲授的内容更有针对性,有效地将中药化学的内容渗透到后期学习的食品化学的内容中,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引起学习兴趣。如讲授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性质时,特别强调花色素在不同pH值条件下颜色变化在食品中应用,为食品化学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又如,中药化学中糖的糠醛反应也是食品烘制过程中产生特殊风味的一个重要反应机理。因此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我们为食品专业的学生特别引入了风味的化学成分和反应机理简介,以兴趣教学的方法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其后期学习作好铺垫。同样在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和分类教学中,也有针对性地为食品专业的学生着重介绍食药两用的中药,以及中药化学在功能食品研发中的应用实例,不仅引起学生对中药化学理论知识应用的兴趣,为其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扎实专业知识,同时对其发展方向和专业优势进行渗透式启发教育。

2强调式教学

中药炮制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学科,是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的专业课。由于其传统性和特色性成为我国独有的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地位。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中药炮制机理研究,即从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和药理效应变化的角度揭示中药的炮制作用。这个任务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研究,这项工作要求研究者具有扎实中药化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在实践中自由地驾驭这些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结合这一实际要求,一方面,我们在教学中着重强调中药化学提取分离、结构研究在中药炮制学中的应用,以及所能解决的问题,提请学生在学习该部分知识时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在中药炮制学的学习中出现中药化学专业知识薄弱而影响学习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结合自身在中药炮制研究的经验和进展,引入具体实例讲解中药化学在中药炮制研究的用途,如色谱的选择,显色剂的选择,结构解析技术等在中药炮制学科的应用。实践证明这种强调重点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很好理解中药化学的重要用途,为其他专业的学习提供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3结合式教育

中药制剂分析是在分析化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药物中化学成分的分析进行研究的学科。其主要教学内容是有关中药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这些教学内容需要结合中药化学中有关被分析成分及其杂质独特的理化性质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供试品的制备时需要参考杂质和被测成分的化学性质差异,选择的提取方法应对被测样品尽量,而尽量少地引入杂质。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完成的工作不仅建立在中药化学各种成分理化性质非常熟悉的基础上,同时还要对这些性质的差异了如指掌,才能利用这些差异设计相关的方法。因此结合两个学科这些方面交叉,我们在教学中针对每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都选择相应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理化性质及其应用,并有意选取中国药典或相关研究论文中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作为参考资料,供学生讨论或学习,从而加强中药化学与药物制剂分析的结合。

4扩展式教学

中药制剂学和中药化学的交叉主要体现在提取、制剂两个方面。中药成分的提取是中药制剂的基础。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取中药有效成分,而且利于中药剂型的制备。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在中药化学的教学中主要介绍其操作方法,适用成分对象以及不同方法的优缺点。由于是在及时章的教学内容,学生对大量的成分类型、性质特点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这些内容在教学时有些空洞。为了让这部分内容充实而且体现其实用性,我们在教学中选择经典的制剂工艺为范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中药制剂学强调剂型的学习,而剂型与化学成分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成分的溶解度有重要关系。因此结合这一情况,我们在化合物的性质及其结构改变与性质变化的相关性教学中,都选取相应市售药物的剂型扩展学生这方面的眼界,培养其成分与剂型相关的意识。例如在二萜的实例穿心莲内酯的教学中,结合剂型讲解穿心莲内酯结构改造的意义。除上述介绍的学科外,教学中我们对其他学科的关联内容或交叉内容也都做了相应的扩展与结合,力求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交叉网络,培养其网络化思维方式,教会学生善于动脑,学会动脑。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强调学科的关联性,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明确,不仅使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而且在本学科的教学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与医学论文: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t学发展中,生物化学为医学贡献重要的促进作用,让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这就需要在医学教学当中注重对于生物化学的建设,让更多人都能从生物化学的课程当中获得较大的收益。本文立足于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研究分析,探讨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更好地建设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新出路和对策。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模式;生物化学;教学;探索;实践;社会发展;对策

一、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现状

生物化学在医学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是医学能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重要支柱。在当前医学中,生物化学为医学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意见[1],让医学能够从生物化学角度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从根本上提高医学的质量和水平,让医学发展向着分子学进行发展。同时,生物化学在医学当中占有重要作用。生物化学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糖、脂、非营养物质等。它还包括基因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让人从根本上认识到人类性状是由一些基因控制的。与此同时,生物化学还包括一些人体生物新陈代谢功能。例如:三羧酸循环、核苷酸循环等。它指出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是怎样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这样在医学中,对于一些疾病来说,医生可以从根本上认识到发生的原因和病理,让医生可以从本质出发来认识到其中的原理,从而为更好地解决患者医学问题服务,使其尽快发现病灶并做出理论支撑。

当前,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当中,它为培养一批的医务人员做出了杰出贡献。它让更多医生能够对人体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让医生知道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是怎样进行的。这样,我们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医学知识、了解足够的医学常识,以对一些疾病治疗有一套合理的实施方案。这就让我们当代医学治疗从表层转到本质,从根本出发认真发现其中的基本原则,从而为更为发现病情、合理安排治疗病情做出重要支撑。但是,生物化学教学当中,我们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学生对于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不高,学到的内容没有得到很好地实践检测,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中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二、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当中,学生对于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其中的一些原因,对于深层次的了解缺乏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的学习收获不是特别明显,不能更好地在医学中进行创新发展,以促进医学朝着更高水平去发展。(1)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知识了解不是特别深刻,不能清晰掌握其中的原理。生物化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需要学生能够从微观中认识到其中的一些知识和原理,懂得从微观上来看待一些表观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发展和自我学习。生物化学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很多,包括糖、脂、蛋白质及生物大分子的代谢反应。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去深入了解其中的原理,懂得其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只是简单停留在记忆当中,对一些知识进行背诵从而记住。但是,对于这些知识是怎样贯穿于整个生物化学的就不知道了。生物化学需要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把握,让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到整体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对生物化学有清晰认识,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解决医学的实际问题。(2)教师传授生物化学知识方式相对单一,不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生物化学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仍采用传统“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模式。这样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基本课堂当中,对于学习这一部分知识而言,不知道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提高和重视。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当中缺乏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懂得其中的原理,但是没有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进行深层次的了解。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教师讲解内容不能通过实践操作呈现在学生面前,只是给学生描叙了一种过程。这样很容易使学生理解不透这部分内容,同时还会造成理解上的误差,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其中的原理和方法,也不能让其真正了解这些知识。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不仅能够对这些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模型,以帮助学生记忆这些内容,保障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学到最多的知识,让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生物化学,而是主动进行创新,让学习动力更为高涨。(3)生物化学教学实践内容相对欠缺,学生不能很好进行知识实践。在生物化学教学当中,学校投入较大时间和精力在基本知识传授当中,但是对于实践操作内容相对欠缺,从而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够不足,不知道该把知识如何运用到实践当中[2]。这就需要学校为生物化学教学创造更多的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对于知识进行充分学习和检验。这不但对于学校培养创新性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还能为学生个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在实践当中获得灵感和创新,让学生知道在实际医学中如何将知识进行运用,保障学生在实践当中充分获取知识。

三、新医学模式下发展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对策

在新医学模式下,要求我们医学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懂得如何进行医学疾病的预防和检测,让医生能够及时发现其中的病因和导致的因素,为更好安排医学治疗,对于病情有把握,合理安排治疗过程,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手段,解决他们身体上的问题。同时,还要积极进行知识的创新和发展,从原本掌握知识中找到疾病解决的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让我国医学事业能够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医学有一个广阔的空间,能够在世界医学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引领医学前沿的发展。(1)创新和丰富医学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学到最为宝贵的知识。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来进行,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最为丰富的医学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要让学生能够从心底认识到其中的原理和基本过程。教师要改变以往传授知识的方式,不能单单从课本上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对于知识进行现实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透其中的基本原理。例如:在讲解三羧酸循环中,需要给学生传授最为基本的医学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学习到抽象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在哪些环节中需要加上羧基,在哪些过程中进行脱氨基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对每一过程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让学生不仅可以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同时还能对每一个循环过程有深刻认识,让学生能够从课堂之上学到最多知识,为以后的医学问题的解决和处理打下坚实的基础。(2)注重对于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合理运用各种知识到实践当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实践当中学生能够重视到哪些内容是我们常常会忽略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我们着重重视的。对于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可以让学生知道在实践当中,医学生物化学是如何进行运用的。在病情诊断中怎样去运用生物化学进行病情确诊和病情治疗,让学生能够懂得这些知识不是死板的,而是活的、能够解决人民实际问题的科学。同时,注重对于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加深对于一些内容的重视,知道怎样进行医学创新来解决当前医学。并且,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当中,给学生提供实验室进行生物化学知识的运用,真正了解一些基因在复制、转录、翻译中重要的途径,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重要原理,为更好地进行医学创新打下坚实基础。(3)创建生物化学学习教学途径,让学生之间有更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学习生物化学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知识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知道学生在哪些方面中存在疑惑和难题,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还要给学生之间创建交流平台,让学生之间进行很好地交流学习,让学生之间学习生物化学成为一种兴趣。学生当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可以互相帮助解决,较大程度地提升其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一些好的学习视频和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进行下载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时间都能学习到好的学习资料,方便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化学与医学论文:浅谈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摘 要】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是高校进行科学研究、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在教学和科研中需运用大量仪器设备和试剂药品,因此,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尤其重要,本文针对本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指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对策,为实验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隐患;安全管理

21世纪,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是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而实验课则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一些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对学生动手和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设备日益增加,易燃、易爆、有毒试剂药品的使用越来越多,实验过程可能伴随高速离心、高温、高压等特点,实验废弃物的处理不当,使得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加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建设和安全管理对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我们针对本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准备和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防范措施,以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1 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校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工作量急剧增加,实验仪器设备、试剂药品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实验室的安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仪器设备因素

基础生化实验中常用仪器设备包括高速离心机、恒温水浴锅、高压灭菌锅等,这些仪器在使用时未按操作规程如使用时离心机没有配平、水浴锅温度异常、电路老化仍在使用等会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经常用的二氧化碳、氮气等压缩气体容器在搬运使用时发生碰撞极易引起爆炸的事故。此外一些需要在紫外灯下操作的实验若防护不当会引起人体眼部和皮肤的不适,长期接触会诱发癌症。

1.2 试剂药品因素

基础生化实验中用到的危险试剂药品如易燃易爆的乙醇、甲醇、三氯甲烷等,强腐蚀性的浓硝酸、浓盐酸、苯酚等存放不当或保管不善都会使其发生变化,降低使用效果,有的甚至会引发重大事故。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经常用到丙烯酰胺、溴化乙锭、TEMED、DEPC等试剂会对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危害。

1.3 实验废弃物因素

在基础生化实验中会产生一些有毒、强腐蚀、有刺激性的化学废液或气体,分子生物学实验后废弃的菌液、移液枪头、离心管、使用过的组织样品等,这些废弃物如果未经处理S意丢弃,会造成病毒传播或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人体健康。

1.4 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部分学生安全观念不强,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设备,常见的现象如将早饭带进实验室;随意接触毒性试剂药品;在实验课堂上吵闹嘻戏,造成课堂混乱等,这些行为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2 防范措施

为了避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处理解决好实验室安全的问题,防止事故发生,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防止实验事故,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规章条例,并要求所有进入实验室的师生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使用要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度,仪器设备要责任到人,加大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基本操作培训,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应实行专人负责[2]。对违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者,实验技术人员有权要求其停止使用。对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应按精密程度分级使用,在实验开始前检查仪器装置是否完整稳妥。

2.2 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是保障仪器设备量值稳定、的常用手段。特别是对大型仪器设备要注意防尘、防潮、防霉、防晒。做好仪器设备的分类,根据各自的特点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对故障仪器设备及时登记报修。同时建立各种仪器的操作规程,在学生初次使用仪器时实验技术人员应事先讲解,并随时注意给予必要的指导,让每位学生都能标准、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例如高速离心机在使用前应配平,恒温水浴箱和高压灭菌锅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水,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仪器状况不得离开岗位[3]。在实验结束后,实验技术员应切断实验室所有仪器电源同时检查水龙头是否关闭以防引起火灾水灾。

2.3 试剂药品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设立专门的试剂药品室,依据试剂药品自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门别类存放,并设置编号。易燃易爆强腐蚀的试剂药品应要专人、专门储藏室、专柜存放,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制度,同时建立易燃易爆有毒试剂药品的领用登记制度。规范管理危险化学药品包括药品的合理定购、合理存放、合理使用。

2.4 加强实验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教育

有危险的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应使用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防护设备,如产生刺激性气体或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操作,可产生含生物因子的气溶胶的实验应在相应的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2.5 废弃物的处理

绝大多数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实验后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废物、废液、废气、有毒有害的包装容器和微生物污染物,均应按属性分别妥善处理,以免对环境及人体造成污染、损害。例如蛋白质硝酸纤维薄膜电泳后的漂洗液可经活性炭吸附后回收利用,试验后的动物尸体应统一于焚烧炉内焚烧,分子生物学实验后的肿瘤细胞、细菌等应经过灭活和消毒处理。

实验室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应充分了解并熟悉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安全制度、培养安全意识,以人为本安全及时,预防为主,把安全教育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中,按照相应的对策去做好防范工作,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课堂真正成为辅助教学中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

化学与医学论文:初中化学与“医学进校园活动”的结合初探

摘 要:医学进校园活动,初中化学积极开展,学生提高热爱生命、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一些生活常见事故的正确处理方法。

关键词:医学与初中化学 物质用途 生活常见事故

我校开展医学进校园活动一年了,为了提高学生热爱生命,增强安全意识,学习一些医学简单知识,各门学科都与医学相结合,我们化学也积极进行了探索。化学是医学的基础,医学的发展也促进化学的发展,二者关系密切。A.kornberg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出“把生命理解成化学”。精辟论述生命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耙桓龆际俏奘个生化反应的体现。通过教学活动的贯穿,我认识到:

一、学生学好化学基础知识,提高热爱生命、促进健康意识太重要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谁都希望健康,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人离不开物质,物质的用途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与医学有关。在及时单元教学时,我不仅讲中国古代化学成就,结合医学家葛洪、孙思邈等炼丹术士研究药物,治病救人。医学的望闻问切四诊要与初中化学实验相结合,望即学会观察,闻即掌握操作要领,问即解开不明之处,切即培养动手能力。部分学生的理想是当医生,更应该学好化学,打下基础。人离不开氧气和水,为什么呢?他们有什么性质呢?如何保护空气和水资源?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缺铁会得贫血,缺钙骨质疏松或得佝偻病,缺碘会得甲状腺肿大,缺硒易患癌症,氟元素过多易患氟斑牙氟骨病,铝元素进入人体过多易患老年痴呆症。了解营养素的重要作用,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维生素C患败血症等等。

二、化学教学中结合物质的医疗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讲到胆矾时,补充它可以与石灰配制波尔多液农药,也可以用在游泳池消毒。活性炭不仅有强烈的吸附性,而且可以解毒,常加在洗胃液中。中和胃酸过多,可以用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也可以用小苏打,但是胃将穿孔的不能用,因为小苏打与胃酸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是钙片的主要成分,如果同学们晚上睡觉中抽筋,很可能就是成长过程中缺钙,可以吃几片,24小时一片,吃一周就行了,钙片不能吃的太多,过多有危害,可能会使软骨硬化。氧化钙常作干燥剂,但是食品干燥剂好不用它,因为它有强烈的腐蚀性,小孩易发生事故。医疗常用75%酒精乙醇消毒,还有“灰锰氧”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碘酒等。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硫酸钡可作钡餐,帮助治疗胃肠病,不能用碳酸钡,因为碳酸钡与胃酸即盐酸反应生成有毒的钡离子。输液常用5%的葡萄糖溶液和0.09%的氯化钠溶液及生理盐水等等。

三、利用化学知识正确处理生活常见事故,意义重大

一氧化碳中毒即煤气中毒,轻者放于通风处,重者输氧治疗。喝酒太多,酒精中毒可以喝葡萄糖溶液,吃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促进乙醇氧化为乙酸。亚硝酸中毒用亚甲蓝解毒,催眠药、摇头丸中毒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误喝强酸等腐蚀性强的毒物立即用牛奶、蛋清来中和,有机磷杀虫药、苯、汞中毒可用2%的小苏打溶液。中暑可喝葡萄糖食盐水。石灰进眼中,大量水洗。狗咬伤用肥皂水洗。蜜蜂、黑蜘蛛、蝎子、蜈蚣等刺后可用肥皂水或5%小苏打溶液或3%氨水洗。黄蜂则要用醋酸洗。疥疮皮肤病用硫磺软膏,效果非常好。吸烟有害健康,缩短寿命,易得肺癌,建议同W们今后尽量不吸烟。家庭炒菜时一定记住放盐,每个人24小时吃食盐不要超过6克。排骨汤放点醋,可使骨头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溶解出来;清洗猪内脏可用醋、明矾、食盐、纯碱等;醋泡花生吃,对高血压有利;醋蛋液对软化血管,避免脑溢血等有利;预防龋齿可用茶水、盐水漱口;咽喉肿痛可用食醋漱口,炒盐治疗;淡盐水洗眼可治沙眼;流鼻血时可用药棉蘸醋塞入鼻孔,即可止血等等。

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同学们一定要学习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多读书,多上网,查阅有关物质用途与疾病预防等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这才能真正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身体健康、提升生命质量。

化学与医学论文:医学专科学校化学教材的建设与思考

【摘 要】基于高职高专教育模式的转变,教材建设应服务于 “素质高,知识面宽,高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化学教材建设为例,探讨教材建设的基本框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转变观念、健全制度等具体措施,培养适应时展和社会需求的专科层次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化学;教材建设;措施

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模式突破传统模式局限,即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医学模式转变。随之而来的是服务模式的转变,由单一的医院服务向医院和社区服务并行的模式转变。其服务内容亦由治疗疾病向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等多元化服务形式转变。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适应时展和社会需求的专科层次医学人才,学校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材建设。教材既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又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医专教材应该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定位于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现以我校化学教材的建设为例,探讨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1 化学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和存在问题

化学是医学院校药学、检验、临床、护理等院系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化学教材的建设和化学教学,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还将了解化学基本理论、方法在医药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及其新进展,同时也为后续课程(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生理、生化检验等)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我校加快了教材建设的步伐,学校以化学、药剂检验等教研室为核心,共同探讨化学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定位不清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转变为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在技能以及服务生产一线。但是大多数化学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缩水版,依然延续过去本科教材的特点,重理论轻实践,基础理论过多且深奥。如无机化学的杂化理论过于┰樱各类有机化学反应机理难度较大。

1.2 教材内容陈旧

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现有教材往往内容庞杂、陈旧,与社会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甚至是临床上早已淘汰的方法还列入教材中,而新的知识和方法只字未提。有些化学反应或化学试剂已经不再应用到工农业生产及医药领域。例如血糖的检验,临床上已不用班氏试剂,而是借助仪器分析法,采用722分光光度仪的葡萄糖氧化酶法。

1.3 教材与专业脱节

即便是医学专科层次的化学教材,其门类也颇多。临床、护理、助产专业的《医用化学》,检验专业和药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美容专业的《化妆品化学》,化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处理不当,涉及化学在医药学上用途的编写内容少之又少。 1.4 教辅材料缺乏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强化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与主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如学习指导、习题、实验指导等必不可少。目前,有些教材甚至连实验章节都没有编入,习题与教材的重点内容不相配。

2 化学教材建设的基本框架

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依据,在校领导和教指委的指导下,采纳一线教师和行业专家的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优先选用国家规划,品质部级或省级出版社的教材,购置专业特色的教材作为馆藏参考书。鼓励教学经验丰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并用于教学。购置或自编与主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借助网络平台提供教学资源,构建纸质、多媒体、数字化立体的教材体系。

2.1 教材的选取重在思想性与科学性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工具,是教师传道受业的载体。教材要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与培养专科层次医学生的人才模式相适应。教材的科学性是教材的根本要求。选择教材时,优先考虑内容正确,脉络清晰,结构合理的教材,同时考虑教材的先进性、实用性。教材应反映本学科领域中的成果及其在医药行业上的应用。其次选取教材也要考量教材的艺术性,那些板块设计新颖,内容直观,语言、生动的教材,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爱不释手。例如,刘斌主编的药学类《有机化学》教材,通过知识链接板块联系实际,突显了“药味”,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有促进作用。

2.2 编写教材时,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坚持“工学结合”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序化和整合教学内容,注意化学与后续课程的衔接,注意化学与各专业的联系,注意化学理论及技能与岗位技能需求相一致。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坚持以“必需、够用”“教师好将,学生好学”为度,重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删减冗长、艰深的纯理论章节,淘汰陈旧的教学内容。

2.3 教辅教材的使用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主教材即教科书(课本),教辅教材如讲义、教案、学习指导、习题集、实验指导书等。当然,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数字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我们编写了适合各专业需求的《医用化学实验教程》,并将实验分成制备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操作性实验三个板块。 按照“同一实验,同样试剂”的原则,整合实验内容。针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与实际工作相关联的实验,如药学专业的阿司匹林的制备,检验专业的缓冲溶液实验,市区水质分析。

2.4 网络教材的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使多媒体和网络在教育过程中应用愈加广泛。传统的教学模式“粉笔+黑板”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能够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问题的兴趣。在学校化学精品课程平台上,可以实现教学大纲,教案,教学PPT等共享,网络教材更为丰富、形象、生动。例如flash演示有毒、危险实验,揭示有机反应的微观过程。建立习题库,开展在线答疑等,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 化学教材建设的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材建设制度

为了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加强我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学校特设立教材建设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教材建设工作,教务处设计和落实教材建设的各项工作。为使教材建设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我校进一步完善教材建设制度。从教材的选用和征订,教材供应,编写教材,教材研究与评价,教材的评奖办法等方面,制定详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3.2 更新观念,深化教材改革

高职高专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即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的社会需求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任务,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制定教学大纲,规范教材建设工作,深化教材改革。

3.3 挑选教材,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教材选用和征订是实现教学目的基本环节。选用化学教材时,我们特别注意教材的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度,了解概念和原理,强化应用和技能。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教研室推荐教材的基础上,优先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或列楣家级、省部级规划的教材。药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我校选用的是“十二五”规划教材。高职护理、助产、影像专业的《化学》,既有一定的化学知识的广度,又紧扣医学上的应用。例如,渗透压在医学中的应用,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应用等。

3.4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编写教材

高质量的教材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参与主编或编写。学校推荐教学水平高且有实践经验的教授、副教授担任主编或副主编工作,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的教材编写工作。教师通过编写教材,将学科、专业的近期研究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丰富教材形式,促进教材的改革,提升了自身素质。学校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材编写的积极性,将编写品质教材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作为教师评聘、晋职的依据和条件。对主编或参编省(部)级及以上的教材教师,学院给予相应的配套建设资金和奖励。

学校对精品教材的建设工作,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和专项经费。要求各个系部组建精品教材编写团队,主编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改实践的教授、副教授,参编人员为讲师、助教、实验老师和企业专家,逐步完成教材编写团队的梯队建设。此外,学校鼓励教师编写开发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或讲义。例如,以我校化学编写团队成员为主编的《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指导》和《医用基础化学学习指导》(江西科技出版社),在省内外相关院校得到使用,并荣获学校教研成果奖。

总之,基于高职高专教育模式的转变,教材建设应服务于 “素质高,知识面宽,高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今后,我校将在教材建设工作中抓好重点规划,把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通过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材建设管理制度,使教材建设工作目标得以实现。

化学与医学论文: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摘要:生物化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抽象繁杂、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结构式和代谢通路多,难理解,难记忆,学习难度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等方面谈谈在多年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体会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它与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的理论和技术都有广泛的联系和交叉,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1]。

生物化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学科特点是内容抽象繁杂,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结构式和代谢通路难理解、难记忆等特点,同时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综合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总结,不断交流学习,在教学方式和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的合理分配

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目标和大纲的培养要求,我们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的第八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教材使用,该书是在“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下经过重新修订和编写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级规划教材,内容上有大量的调整和更新,将生物化学基础内容与临床实际应用紧密衔接。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我们在教学内容分配上,重点讲授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三篇内容,而第四篇分子医学专题因为学时有限,选择与临床密切相关的例如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内容略讲,其他内容作为学生自学内容进行分配。

二、讲好绪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以往学生上课都认为绪论没有那么重要,可以不听或者没必要认真去听,一些教师也认为还没有涉及到具体教学内容,不必要花大力气备课。其实绪论是一门课程的开篇,起着“统领全局,提纲挈领”的作用,精彩的绪论不但能够激发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同时能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知道学习这门学科的目的,学习的方法,如何才能学好。讲解绪论过程中,除了介绍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在讲解与医学联系方面,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当中大家熟知的例子,比如为什么有些西红柿耐储存,食用油上面有转基因字样,这个就和重组DNA技术联系起来;举例讲一下干细胞技术利弊;不吃肥肉只吃馒头就能减肥吗?讲疯牛病,临床常见的疾病蚕豆病、镰刀状红细胞贫血都是怎么回事?这些同学们日常生活或者经常能听说的常见病例,虽然不能在短短的绪论讲授时间内把所有问题都能讲解清楚,但是其中与生物化学紧密衔接有一定的知识点,这些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的例子,让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产生兴趣,从内心上认为生物化学有用、有趣,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学习方法的介绍

1.抓住听课重点再看书。真正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听懂内容前要学会如何听课。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来听课,将自己注意力平均,做到有张有弛合理用脑,每节课都有侧重点,教师在讲课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要分清主次,学生听课也要听清主次,注意强调的关键词语,“这点很重要”,“要注意”,“要记住”,“要分清容易混淆”等等,教材每页都有留白部分,可以让学生在留白处记忆关键点,拓展知识,顺口溜等内容,不要盲目跟随听课记录笔记而忽视对讲授内容的理解。课堂听课再好课后不看书是不行的,要求学生听课后看书,把书看薄,也就是抓住内容的结构框架,再把书看厚,把各个知识点都丰富起来。

2.淡化相应知识点。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生物化学是在第三学期,虽然经过了大学一年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学习,但是随着知识的遗忘或者一部分同学知识掌握得不好,在学习物质代谢及其调节这篇内容当中,涉及大量的结构式和功能基团、化学反应、代谢路径,学生感觉记忆困难,无从学起,针对这一特点,介绍方法时要求学生淡化相应的基团转移过程,这部分只是帮助同学理解和记忆的,记住具体的名称和关键步骤即可,把握整体内容,这样学生在记忆知识点时没有畏惧感,学习兴趣浓厚。

3.多做习题。考试是目前检验学习效果的一项评价体系。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不仅面临期末考核,更重要的是面临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教研室教师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的要求,精编习题集,内容涵盖了基础知识点和根据各项大纲要求选择的习题和历年真题,让学生通过听课后做题,遇到问题再看书、再做题的方式,把各个知识点巩固强化。

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1.合理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手段取代了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文字和图片的多样化,让抽象难懂理论和知识变得生动具体[2]。由于生物化学从大分子的结构,物质代谢的反应,遗传信息的传递,都相对微观抽象,单凭借想象很难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网络更新相关知识点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如讲解核小体结构,将近2米长的DNA如何组装到只有数微米的细胞核中的,多次折叠是如何进行的,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对这一过程有了深刻的认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2.将临床实例与理论内容相结合,日常生活与理论内容相结合。专业基础知识要服务于临床,与临床密切结合。如临床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生化指标是对肌酸激酶2的分析,这与同工酶相联系;磺胺类药物为什么首次剂量要加倍呢?这与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相联系;急性胰腺炎这一临床常见外科急腹症,就与酶原和酶原的激活知识点相联系;肝硬化肝性脑病为什么和氨的代谢相关,等等知识点,都能够将抽象难懂的生化理论与临床常见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不再认为基础科目对于临床用处不大,他们主动去学习生物化学,认识到该科目是学好临床内容的基础。

联系到日常生活的实例,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增加了,知识点能够充分理解并牢固记忆。如只补充钙,而不补充维生素D3有用吗,为什么要晒太阳?这与维生素相联系;痛风的病人饮食要注意什么,这与核酸代谢有关;化妆品当中有SOD,有什么意义?这与正常机体中存在抗氧化酶有关;豆腐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加入石膏什么作用?这与蛋白质变性有关?等等。

这些临床和日常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化学有用,没有那么抽象难懂,使学生能够带着热情、带着学习的兴趣主动去学习,去听课。

3.基于多问题教学模式。基于问题式教学模式和多问题教学模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3]-[5]。课前提出问题,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将问题的产生和解答融入到教学中,清晰透彻地进行讲解,课堂总结时再次回顾问题并把答案一一阐述,让学生在这样一个系统性的教学思路引导下,一步步跟随老师讲课的思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讲到氨基酸代谢一章时,可以先提出几个问题作为学生上课之前的思考题,让学生可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学,如肝昏迷如何产生的?高血氨病人为什么不能用碱性肥皂水灌肠?肝硬化腹水病人为什么不能用碱性利尿药?给氨中毒病人为什么要服用谷氨酸盐?精氨酸?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内容的讲授,课堂期间可以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成为真正“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

五、结语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培养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改革,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也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提高自身素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其创新能力,为其后续学习和今后走上医疗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化学与医学论文:个性化学习的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建设与实践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校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建设的简况和特点,说明了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对于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必要性和网络辅助教学对于提高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意义。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分析化学;网络课程

医学分析化学是相关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1]。由于分析化学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各类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更新迅速,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难免会面临课堂容量过大、学生消化吸收困难等尴尬局面,既不利于本门课程的学习,也不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这一矛盾在化学基础较薄弱的高职医学生中显得尤为突出。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网络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环境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也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时空的限制,以其直观性、可重复演示性等优势,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3]。网络课程是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资源,它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课程的新表现形式。网络辅助教学符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需求,网络课程的建设与网络辅助教学的实施对推动分析化学的教学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我校医用分析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情况,探讨网络辅助教学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 医学分析化学开展网络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1.1 目前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分析化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增多与课时缩短的矛盾变得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4]。受课时的限制,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信息有限,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层次的,只能满足各专业群体学生的需求,很难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另外,实践教学是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受实验室和实验课时的限制,开设实验项目有限,教师带教是只能将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方法进行简要的示范和讲解,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演示,学生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学生做完实验后,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般难以再安排进行重复实验,因而实验知识往往得不到巩固,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2 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建设的意义 网络教学可以延伸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为提高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网络课程能够给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环境,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5]。为了解决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借助网络技术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建设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将网络辅助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2 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的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建设

2.1 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原则 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建设是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复习课程内容、自查学习效果、培养实验技能、提高综合能力。网络课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共享性和易扩充性;②注重能力培养;③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学习的需要;④起到导学、督学和助学的作用。

2.2 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建设 参照部分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经验,结合本校分析化学课程特点,建设基于Blackboard教学平台的分析网络课程[6]。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出发点,设计自学与自测相结合、知识点与练习及实验等相结合的网状学习环境,采用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构建人性化的交互性学习场景,以满足课程网络辅助教学的需要。

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体系框架主要包括六个功能模块:①课程信息模块: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师简介等子栏目;②课程学习模块:包括课程学习、练习自测、教学实践、在线作业、课程交流、在线测试等子栏目;③课程资源模块:包括教案库、课件库、教学动画库、教学图片库、教学微视频等资源;④课程交流模块:包括难点交流、实验交流、案例讨论等网上讨论小组及答疑园地;⑤信息模块:用于课程讨论、答疑、作业、测试等事项的通知;⑥管理与评价模块:用于网络教学过程管理及学习效果评价。

3 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辅助教学的实施

在构建分析化学网络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并在医学检验专业的分析化学教学中实施了网络辅助教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的应用以教学策略层的实时反馈为依据、以教学内容层的资源开放为依托,开展多维交互式教学活动,将网络辅助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首先,学生在学期初登录网络课程平台浏览课程信息、教学资源等相关内容,提前把握学习目标。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程网络资源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各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大纲要求,对于重点知识,教师在课堂环节多媒体教学中展示网络课程部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新课导入及知识重构环节引入网络课件助学,网络课件应重点体现丰富的信息量,并通过学生思考然后得到结论,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网络课程上设置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查漏补缺,帮助巩固课程内容。在实验课教学环节,学生通过登录网络课程完成虚拟实验和观看实验微视频等形式预习实验过程和实验仪器的规范操作。另外,在教学评价环节,可以依托网络课程进行在线学习评价,完善课程过程性考核模式。

在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的应用过程中,随着网络学习资源的不断丰富,教学信息量扩充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因此教师在课下要重视和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

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辅助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提高课程学习成绩,而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重点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自学能力。因此,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在一定范围的学生中进行实践应用后,为了考查其网络辅助教学的应用效果,我们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了教学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网络教学的满意度远远高于传统教学模式,可见网络课程在分析化学的教学中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学生普遍认为网络课程建设情况能基本满足学习需求,使其积极地参与课程讨论,提升了学习效果,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辅助教学可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分析化学网络辅助教学体系无论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还是教学质量方面,都起到了一定促进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辅助教学手段。随着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建设的不断完善,充分发挥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优势,将对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化学与医学论文: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医学院校的化学实验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础。针对医学化学实验本身存在的特殊性和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创建新型A-B制实验教学模式、扩大实验室功能、建立信息库和开放实验室等手段,建立起一种高效能的化学实验室管理体系,创新实验室管理,提升实践教育水平。

关键词: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是医学院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和提高的重要保障条件,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1]。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体现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展示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效益、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2]。化学实验在医学院校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类人才奠定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基于医学的化学实验体系又常常有别于纯化工院校,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如何在现有资源下,结合自身情况,管理好化学实验室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医学院校化学实验体系的特殊性

医学院校的化学课程是基础中的基础课,对学生所需掌握知识的要求相对较低,对实验室的投入也相对有限,化学教研室往往下属于某个系或部,不单独成系,任课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不足;化学实验室根据功能划分为独立的无机、有机、分析、物理化学实验室,实验室、仪器室数量少、规模小[3];化学课程面向专业广泛,服务学生众多,针对各个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大纲、教材选择、内容设置、时间开设上等每个专业又不尽相同[4]。化工院校的化学实验体系,开课学生多与实际投入少的反差,在一定程度上给医学院校的化学教育者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二、当前医学院校化学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实验物资设备需求大。近几年,随着国家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特别是采取小班化教学模式以后,对实验室面积、化学试剂、实验玻璃器皿、精密仪器设备等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严重增加了学校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和人员配备。

2.实验课程排布不合理。由于化学实验多、面向专业广、实验室功能单一等因素,往往导致某一学期实验课程排布特别紧密甚至安排不下,有时只能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而另一学期又相对空闲。这种课程进度极大降低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增加了教师和管理者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浪费。

3.实验资源浪费颇多。化学实验室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场所。化学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化学实验课程的组别设置颇多,有的甚至为一人一组。同时,单次化学实验涉及的试剂种类又相对复杂,授课对象人数众多,特别是平行实验模式,致使每次实验结束后都将产生双倍的实验产物,剩余试剂和废液,这些资源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利用,统一回收后又增加了学校对废液处置的资金投入,耗时耗力。此外,化学实验配备的众多精密仪器,在课程空闲时也往往处于闲置状态,得不到较大限度的利用[5]。

4.实验室信息管理落后。当前实验室信息管理普遍还处于落后的手工管理阶段,所有信息相对独立,处于封闭半封闭式管理状态,未能实现无纸化网络管理模式,这使得信息散乱,资源无法共享[6],实验室运行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重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难度,费时费力[7]。

三、高效能化学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

面对医学院校化学实验体系拥有的特殊性和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化学实验室管理手段,加快建立起一种针对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的特殊管理体系,有效促进实验开展效果,切实提高实践教育水平。

1.创建新型A-B制实验教学模式,节约实验资本。改变传统的化学实验平行化教学模式,将平行实验设置为A-B制实验。在同一性质课程里,预先分析整个学期所有老师开设的所有实验,结合专业、理论课程进度、实验内容等信息对平行开设的两个班级实行A-B制实验,即一班做A实验,同时二班开设B实验。每个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只需配备一个班级相应的实验试剂、器材、仪器,在后续的实验循环过程中只要及时补充相应的试剂即可,如(图1)。实验结束以后,分类收集学生实验产物、废液和剩余试剂,结合后期教学实验和开放实验,在最短时间内将回收试剂发挥较大的实用性。

这项改革能充分调动使用已有的资源设备,极大限度地降低实验仪器、耗材的储备率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废弃率,真真切切地降低学校对于教学实验的资金投入。

2.结合实情,适当扩大实验室综合功能,设置更为合理的实验课程。在有限的资源里,可以根据每个学校自身情况,通过分析、整合、添置适当简易设备扩大单一实验室一体化功能如图2,从而缓解实验课程排布紧密情况,促进实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积极性和实验质量,降低实验管理难度。同时也为多方位的开放性实验提供了宽裕的空间,增加了应急能力。

3.创建化学实验室信息库,共享资源,促进管理。通过整理、编写、汇总实验室的所有信息,将其创建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库,实现信息的大整合如图3。这将极大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便捷性和有效性,也更有利于领导层面对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监管。将信息库添加于公用平台上,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起到节约资源,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便于查询和扩大服务面的实效。

4.对内对外开放实验室,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力。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公开开放信息、预约审批等办法,切实对内外开放化学实验室。对内可向学生开放课程内的化学实验,充分利用剩余试剂,增加学生巩固实验的机会,同时也可利用空余时间提供设计性开放实验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通过资源共享,加强系部合作,高效利用实验设备,降低全校实验教学投入。对外可以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机制,提供社会服务,节约社会资本,提高学校创收。

四、结语

通过构建这样一种高效能的实验管理体系,大大节约了实验开设成本,提升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和实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效实现实验资源效益的化,为实验室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高效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

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课程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一定的特殊性,绝不能简单地参照某一个管理标准“依葫芦画瓢”。一定要结合自身条件创造出有利于自身教育水平的管理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真正提升教学水平,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化学与医学论文:浅谈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课的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将虚拟实验教学、在线教学(e-learning)融入到生化实验教学中,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本文主要阐述了实验教学改革中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点及不足。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虚拟实验教学;e-learning平台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及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阐明生命现象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在医学院校所开设的生物化学课程在内容上和理工科院校的有较大的不同,增加了许多医学内容,与其他医学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医学生物化学的内容较深,涉及范围广,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单纯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话,学生很难透彻理解所学内容。在现今社会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学生们除了学习医学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开设,给了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全过程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结果分析能力及严谨的科研作风,加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视野,并为将来从事科研实践活动打下基础[1]。随着时展、科技进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也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改革更新。

一、课堂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不可少

现今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单纯是掌握好书本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生产中。作为一名成功的医生,除了掌握丰富的临床知识以外,具备出色的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本校面向临床专业学生开设的生物化学总课时为120学时,其中理论课时为80学时,实验课学时为40学时,共计7个学分,是专业基础课中课时学分最多的一门课。实验课时数占1/3也凸显了实验教学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性。通过生物化学实验学习,学生可以较早地进入科研思路的培养,认识不同生物化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并掌握基本的仪器使用方法,为将来学习更多的医学科研操作知识打下基础。

在内容安排上,本校所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包括血糖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甘油三酯含量测定、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质粒抽提、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十个内容,基本上涉及到了生物化学理论课程中所学过的章节,将学生们所学的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与动手实际操作紧密联系起来。但是这些实验课程内容远远无法适应现代医学生物化学的研究与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生掌握新技术的要求。

二、虚拟实验教学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必要补充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更多的生物化学实验内容,我们在原有的课堂实验教学模式上增加了虚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虚拟实验教学是一种将教学内容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成可操作的动画形式的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具备了图文并茂的讲解和学生动手操作的功能[2]。由于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很多生物化学实验无法在课堂中开展。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又不占用过多的教学资源和时间,虚拟实验教学的采用解决了这些难题。相对于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虚拟实验教学方式新颖,将静态的理论知识用动态的模式展现出来,从抽象思维转变成具象思维,使得学生们的注意力可以很快集中到所演示的内容上,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虚拟实验教学的另一大优点在于实验操作时间的可控性大大提升。学生在教室中做实验时,常常由于操作失误后重做,使得无法在规定课时内完成实验内容。而学生人数多,实验仪器少也是导致无法按时完成生物化学实验操作的另一大原因。虚拟实验教学则可以满足教室中所有学生的独立实验操作,大大节省了化学反应等待时间,也免去了实验仪器清洗整理的过程,安全性高,还可以多次练习实验内容,减少实际操作中的失误。

尽管虚拟实验教学弥补了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开发制作虚拟实验软件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以及财力,开展虚拟实验教学需要相应的教学环境,医学生课时安排的限制,无法实际锻炼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

三、e-learning教学平台的使用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

由于课堂实验教学和虚拟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近两年来我们采用了e-learning教学模式作为实验教学的补充。e-learning平台是一种在线学习系统。学习方式较为自由,属于自学式学习方法。本校的e-learning平台里面包括教师空间和课程网站两部分。

(一)教师空间

教师空间主要是用于教师本人进行网站的建设、维护和管理。这个部分里面包括网站建设、备课、辅助教学、网络考试、教学分析等内容。教师可以在这个板块中进行备课,上传教学所需的课件和资料,根据教学进度设置各种学习阶段的网络考试。待学生完成考试后,教师进行批阅并可以对学生们的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短时间内就可以了解学生们哪些知识点掌握较好,哪些还较欠缺,从而在教学课程中因材施教,弥补学生在生物化学学习中的盲点。

(二)课程网站

课程网站这一块是展示部分,供来访者学习使用。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生物化学实验内容是陌生的,只是通过个别高年级学生了解到生物化学实验考试很难,而并不能对这门课程做一个的认识。通过e-learning平台上的课程介绍,学生们便可以对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教学大纲板块,学生们可以事先了解到生物化学实验课上所将开设的实验内容、操作要求、具体实验技术掌握程度等,这样便于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提高听课效率。实验课虽然也有理论讲解部分,但是主要的课程安排是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不会在实验课上安排过多的理论讲解时间,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将本次实验的原理充分预习,便于在课堂讲解时的理解。由于本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安排为隔周一次,有时候遇到节假日则间隔周次更久,使得学生很容易遗忘实验课教室和时间。e-learning平台上教学日程安排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个板块里有课程进度表,学生们可以随时查询到上课的时间、地点和内容。除此之外,在e-learning平台上学生们可以下载到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料,观看实验教学视频,还可以在题库里复习实验课上所学知识。

除了以上特点以外,e-learning平台专门开设有互动栏目。这个板块中包括答疑、论坛、作业和网络考试四部分。这个也是教师和学生们使用率较高的一个板块。很多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问题后常常因为性格害羞、问题描述不清等原因不能很好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因此无法解决同学们在学习操作中遇到的困惑。有了这一板块后,同学们会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闲暇之余,同学们还可以在论坛上与教师探讨交流在学习中、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同问题,从而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让同学们能更加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科学假设等,改善了以前学生们只会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的情况。当然,如何保障所有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避免相互抄袭作业,提高教师批阅试卷作业的效率等也是e-learning平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学系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本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在课前,让学生们通过e-learning平台对于整个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内容设置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引起学生重视;采用课堂实验教学和虚拟实验教学两种模式,既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不枯燥乏味;课后还可以通过e-learning平台进行生物化学知识点掌握情况摸底,拓展课外实验知识学习,探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进师生感情,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生物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内容抽象,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啃”的课程。因此如何让学生们将这门课程更好地理解掌握也是我们生物化学教师共同的课题。通过改善生物化学的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及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可以帮助同学将枯燥的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今后我们还将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中继续探索,寻找出更多适合实验教学的新模式,逐渐改变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继续努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