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医疗管理论文

摘要:我国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需要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者不断尝试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后续的研究中,可通过全程、系统的定量分析,使得项目管理模式在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中形成一整套系统的评估体系,引导医疗设备管理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医疗管理论文

医疗管理论文:项目化管理模式下医疗设备管理论文

1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可行性分析

1.1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与项目特性的吻合

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是指在资源、预算及时间等限定条件下依照规范完成的活动,主要包括三层含义:①项目有特定环境与要求的待完成任务;②必须要满足技术指标、数量、质量及性能等要求;③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财力、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完成。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调研、采购、维修、保养及使用等环节,必须与以上定义相吻合。

1.2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共性

(1)复杂性。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全寿命周期运行过程中,有大量的技术与效益问题需要多部门、多科室之间协调解决,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2)约束性。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采购到安装投入使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约束。设备费有预算约束;购置、安装、维护有人员岗位定额;技术资料有厂家保护性限制;投入临床使用有时间限定。降低约束性办法只能通过合理管理手段,提高综合效率来获得。(3)目标性。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以较低的成本、有效的方式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提供安全的医疗设备,既促进技术建设和学科发展,又能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2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实施

2.1项目申购

根据临床科室提出设备购置申请,设备管理委员会列入计划并集中论证,并根据项目类别和论证结论,选定项目工程师。

2.2技术调研

由设备科、项目工程师、临床科室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组成技术调研小组,对设备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价格、参数、性能、售后服务以及厂家资质等,形成主要设备参数表,按照质量、成本及效益原则结合参数表筛选设备供应商。

2.3商务采购

根据采购方案及标书相应内容,对设备的保修、配置、功能及其他常规条款与中标厂商进行约定及澄清,确保医院利益不受损害。

2.4合同执行

合同执行包括合同签订、设备到货、安装验收、人员培训及交付使用等工作。由项目工程师对其中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同时,项目工程师及设备所属科室相关人员要搜集、整理技术资料,以保障交付使用后设备能正常进行维护保养。

2.5使用跟踪

设备使用跟踪要贯穿全寿命周期。项目工程师要及时跟踪记录设备使用情况,并定期进行总结汇报。在保修期内要进行设备使用情况整体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提出是否申请延长设备保修期建议;保修期后,做好保养及维修记录,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厂家沟通,取得技术支持。

2.6报废管理

必须严格落实设备报废管理规定。对于拟报废设备,项目工程师要请示医院主管领导,协调生产厂商、设备科及临床科室对设备状况进行科学分析鉴定,并将分析结果上报设备管理委员会,由设备管理委员会集体决定。

3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3.1有利于规范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行为

近年来,企业化运作方式和管理理念在现代医院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就是企业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一项有益的尝试,项目负责人按照计划开展设备管理,根据项目进展对管理计划合理修正,使得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不断完善,以满足功能要求与目标期望值。

3.2有利于优化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资源

资金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制约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因素,将时间、财力、物力及人力进行合理使用和分配是解决这一矛盾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对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3.3有利于完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体系

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对医疗设备管理均有详细规定和规范流程,但实际工作中,不同医疗设备有着各自特点,不同医院也有各自具体情况,因此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拥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来完善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引入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机制,可促使管理活动中体系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的构建。

4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4.1选准项目工程师

项目工程师通常在设备科人员中选择。医疗设备分类一般为:院内感染设备、公用医疗设备、病理与检验设备、肿瘤治疗设备、超声成像与放射设备及其他类设备。可将项目工程师专业特长与设备分类进行对应,发挥其特长。通过专业化分工以更积极、更专业、更高效的态度参与医疗设备全程管理。

4.2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生产技术为少数国外公司垄断,医院在购买前虽然具有多向选择的优势,但在购买后的售后环节上很难摆脱卖方技术强势地位的尴尬局面,主要是由于技术屏蔽和信息不对称造成。因此,医院方面要高度重视设备信息存档和收集工作,在采购时就与供应厂商争得利益,寻求主动,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影响将至低。

5结语

目前,我国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需要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者不断尝试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后续的研究中,可通过全程、系统的定量分析,使得项目管理模式在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中形成一整套系统的评估体系,引导医疗设备管理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作者:李海瑛 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设备科

医疗管理论文: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论文

1医疗设备信息化概述

医疗设备信息化建设应该包括医学工程部、维修部及设备仓库的相关功能,实现数据共享及对接,实现医院范围的实时数据流转功能。医疗设备信息化就是要实现设备招标、档案管理、安装验收、款项支付、设备效益分析及财务报表、供应商档案管理、故障维修、计量检测及预防维护于一体,实现各数据实时共享互用的系统化,一体化管理。

2系统功能

2.1设备档案管理功能

系统除了应有完备的数据库功能外,能进行固定资产到期提醒及折扣到期提醒功能,还可以进行集中检索或者导入与导出功能,应可以进行相关软件的关联搜索及数据填录与流转,可以关联设备使用科室直接进行对应设备收入统计,进行月汇总自动进行效益分析并生成效益分析报表。还可以在相关设备的目录下新建医械不良事件备忘及处理的情况。在设备数据的建立过程中,可以体现医疗设备招标、安装及验收的相关进程。设备档案系统可以在临床科室设备模块功能下检索汇总各自科室的设备信息,有利于临床科室对科室设备的清点核对及销账并对科室进行成本控制。临床科室可以直接在设备档案管理系统上对本科室的设备进行报废申请,并实时显示处理状态,能实现报废完成后的归档功能。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应包括医学工程维修信息化,可以进行相关状况的挂靠及查寻功能;可以在设备档案的设备子目录下实现新建维修日志、预防性维护保养功能及计量送检情况;可以通过时间导出维修数据或保养数据及计量目录等。在建立设备的档案功能过程中应包括了记录招标信息过程的功能,可以由医学工程部导入excel表格数据或者录入数据的方式,然后再由维修部根据相关的状态进行安装与否的状态确认,由设备仓库进行入库做账与否的确认。

2.2供应商档案管理信息化

在设备信息化系统中增加供应商档案管理功能,可以借用调用数据或者以附件的形式检索供应商相关资质材料,并在系统中与设备数据进行关联。通过在设备档案目录下的设备供应商名下使用附件的形式上传供应商资质证明及产品注册证等材料。可以在供应商名下进行供应商信用评价记录和服务态度记录,并能具有显示和提醒功能,以方便在采购时进行综合分析,实现采购设备的品质化。

2.3维修档案管理及维修保养信息化、系统化

功能直接调用设备档案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在性标识的关联下设备的子目录,用于设备维修档案的维修日志登记及预防性维护保养的登记;可以进行汇总并统计故障次数及维修保养次数;可以实现按日期按设备进行数据汇总列表导出。

2.4设备仓库的信息化功能

设备仓库信息化功能应完善耗材的基础数据外,在目前招标的情况下,还应该对采购计划管理进行流程再造,完善退单功能,在不予采购的情况下可以由采购员对科室订单进行退单处理,在临床功能界面上可以弹出窗口提示采购计划退单的情况说明。一旦采购员确认退单后,退单的内容可以在系统上直接清空,避免了系统重复统计。设备仓库信息化管理进程中,除了要注重耗材出入库的信息化开发,也应加强设备出入库的信息化进程。加强设备仓库信息化建设,从入库时间到出库时间及发票登记和合同编号的关联状态,甚至对支付状态等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信息流程去向及登记。真正实现设备从招标完成、录入系统、安装验收情况,入库到出库,再到档案建立及支付等完整一套的信息全流转。

3总结

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设备的跟踪管理及报损报废的实时监控,实现系统科学分析库存周转率、库存资金占用情况、物资损耗以及物资真实成本的自动计算及设备效益分析等;与财务系统互联,设备采购、领用和支出直接反映到财务,做到账实相符、即时传输和有效管理,达到“可视化”和“精细化”的程度。实现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的信息化全流转,有益于医院的数据统计,为医院运行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的即时的的参数。

作者:林建斌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工程部

医疗管理论文: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急物资管理论文

1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应急物资管理要点

1.1储备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供给的基础,在考虑应急物资的储备时,往往需要从储备品种和储备量两个因素去考虑。如果是分支机构较多的企业,还需从储备地点的选址及储备系统的建设两个方面去考虑。

1.2管理

只有储备充分且管理得当,才能在关键时候供给出数量充足、质量的应急物资。企业对应急物资的管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方面予以考虑。

1.3物流

物流是应急物资供应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企业除了依托社会现有物流网络外,还可以建设自身的应急物流系统,在非紧急状态下处于未激活状态,而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可以迅速激活,并且发挥作用。该应急物流系统的管理可以和应急物资的管理一并纳入企业的应急管理系统中。

2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应急物资管理措施

2.1加强应急制度建设

制度乃管理之本,任何管理的实践都要从制度的建设开始。建设良好的应急管理制度同时,也是提高企业及其员工应急意识的必备途径之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制定应急管理制度时,可以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参照,以当地的社会应急管理系统为依托,结合自身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管理制度。制度制定完成后,再加以培训等手段,保障员工对制度熟谙于心,且在自己的岗位中严格执行制度的规定。

2.2签订物资购销合同

由于企业的逐利性,其储备的应急物资往往只有少量,只靠企业自身的应急物资储备难以供应救援地区的需求。因此,在一些政府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导下,上述机构可以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签订应急物资的购销合同,以便在考虑到企业经营效益的前提下进行应急物资的储备。合同中可以将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价格、供货时间等进行明文规定。该方式应该作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急物资储备及管理的主要方式。

2.3加强应急物资管理

医疗类应急物资由于其需求的不确定性及周转的慢速性,往往要求经营企业进行特殊管理。为了保障医疗应急物质的有效性,企业需对物资的效期、批号等登记在册,并且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周转,以保障在急需之时能够供给质量合格的产品。建议企业设专职或兼职人员专岗管理应急物资。张杨提出在应急物资的管理中,可以借鉴现代商业物流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加强仓储设备现代化建设等手段实施科学管理。应急物资的管理要注意动态性。由于区域应急状态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应急物资的阶段性需求导致了库存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必须随之变化,而不能一成不变。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随时关注事件动态,并且建立有效的应急物资调整机制。

2.4建立应急物流系统

物流是应急物资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在进行应急物资的物流时,一方面,可借助政府部门的应急物流平台,社会的现有物流网络;另一面,可以自建应急物流系统。该系统可建立在企业物流平台之内,非紧急状态可以出于非激活状态。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可以激活该系统并在最短时间内将所需物资送达救援区域。在这一环节中,企业也可以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改进自己的物理系统及供给成效。

3结论

虽然应急反应是政府的职责之一,但是作为社会应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也应该建立自己的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以尽到相应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应研究成果,在分析了医疗器械应急物资管理要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实际管理的措施,对于我国医疗应急事业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针对实际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仍需我们总结经验,以完善我国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作者:颜明 单位:重庆和平吉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医疗管理论文:我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论文

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综述

在医疗保险全覆盖形势下,医疗保险档案日益增多,靠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很难适应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日常管理服务的需要,这就要求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不断探索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有机结合,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医疗保险档案的电子化管理,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检索查询,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减轻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服务负担,减少服务对象办事的等待时间。

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术途径

从发明计算机技术开始,人类经过数十年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发,到如今无论从计算机技术还是计算机硬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从DOS操作系统到Windows95、98、2000、Xp到Vista7、8,操作系统日臻完善,计算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也为日常应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就存储技术而言,如今办公用计算机硬盘已经从兆到G再到TB,存储容量不可同日而语。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也开辟了广泛的空间。刍议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文/王惠娟

1.积极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电子化管理软件开发工作。

计算机工作是要靠应用软件来实现的,众所周知,计算机软件是人和计算机交流的重要渠道,让计算机按照人们的思想,做人们想要做的事就必须开发实用软件。实现医疗保险档案电子化管理就必须开发出一款简单实用软件,微软Office软件在全世界畅销,就是因为它简单实用功能强大,我们不要求开发出微软Office软件水平的医疗保险档案电子化管理软件,起码也要实现全部档案管理功能,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早打算,早安排,尽快开发出适合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应用软件。

2.建立医疗保险档案电子化管理标准和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设立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对农业标准化、工业标准化、服务业标准化、行业标准化、地方标准化、国际标准化工作进行管理。医疗保险档案电子化管理也需要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国家标准,建立并严格执行医疗保险档案电子化管理制度,这样对于医疗保险全覆盖形势下的医疗保险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3.培养医疗保险档案电子化管理人才。

医疗保险档案电子化管理是一项崭新的、长期且艰巨的战略任务,任重道远。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的人才队伍,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Internet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安全问题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业务,钻研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并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人员开展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档案管理技术培训,适应医疗保险档案电子化管理需求,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

三、结语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苦、长期的任务,任重道远,尽管这项工作刚刚起步,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对于加强医疗保险事业管理,提高医疗保险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未能展开讨论,仅就有关问题进行粗浅的交流,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也欢迎有识之士参加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讨,为这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工作做得更好而创造条件。

作者:王惠娟 单位:四平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

医疗管理论文:离退休医疗管理论文

一、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和医疗面临的现状

从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面临的现状看问题,只有了解问题的由来,才能从根本上认识问题的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我单位一直注重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把离退休职工队伍的和谐和稳固作为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离退休职工随着逐年的增长,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它虽然不是整体工作的中心,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大局工作。同时,由于大部分离退休职工子女及亲属在同一单位,对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引起他们的关注,因此,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也牵动在岗职工的队伍。

2.另一方面,由于许多离退休职工还未走向社保管理,这样对于他们的各项福利待遇和医疗费的报销还都有单位负责。

而各项福利和医疗费的管理和报销原则既要参照相关的社保医疗目录来确定,同时又要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指定相应的有关政策。为保障离退休职工切身相关利益,这就需要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这项纷繁复杂群众性工作做的细致入微,客观参照社保医疗报销的相关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把离退休职工利益较大化,切实落实好离退休职工的切身利益。举一例子,企业一离休职工为参投保人,他的医药费先由个人账户支付,进行统筹,按比例报销。若个人账户用完将无法报销,住院设定报销上限,超过的也将无法报销。因此需要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医疗报销事宜,让离休职工老有所医。

二、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和社保的融合

对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的现状有了深刻认识后,才能透过现象制定出解决的方案。使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深入人心,切实解决离退休职工存在的问题。

1.更新观念,重新认识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和社保工作的关系。

只有从本质上改变观念,认识二者间的相关性。在其中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的方案,使离退休职工的医药报销问题得到好的解决。

2.加强重视,提高对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和社保工作关系的重视。

只有高度的重视才会认识到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和社保工作关系的重要性,才能找到二者间的相关性,进而才会制定出适宜的方案,使离退休职工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的纷繁复杂,需要我们细致入微,尤其是对那些为走向社保的离退休职工。只有充分认识离退休职工医疗费用的报销管理和社保医药管理之间相关性和适宜性,才能制定出最适宜的解决方案。切实做到离退休职工的老有所医,老有所食,老有所乐,老有所终。切实做好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不但能使离退休职工得到更好的安抚,而且可以间接地很好地稳定在职职工思想,安心工作而无后顾之忧。在某种程度上还增加了事业单位的凝聚力。

医疗管理论文: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管理论文

1我国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

新形势下我国医疗设备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医疗设备管理的发展。

(1)缺乏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

我国的医疗设备管理是在人们的不断摸索总结中发展而来的,带有浓烈的经验主义的色彩,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因此,医院领导和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认识不深入,管理思路不够明确。

(2)没有将设备管理纳入医院战略管理体系。

医疗设备价值高昂,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往往需要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在购置这些设备时一定要站在医院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进行论证,仔细研究医院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有的医院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或认识不够深入,做成了错误的决策,使得设备使用率低,经济效益差,运行成本高,性能不太稳定,经常处于维修状态,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巨大损失。

(3)医院领导对设备管理认识片面。

医院领导往往重视设备的采购管理而轻视设备的使用管理,重视设备的技术管理而轻视设备的经济管理,造成设备管理不,设备使用率低,经济效益差。

(4)缺乏专业人才。

医院设备管理人员多半是别的专业改行过来的,缺乏医疗设备专业知识。全国仅有几所高等院校设有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的专业人员重在工程技术,缺乏管理知识。医院对工程技术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待遇不高,大量的技术人员被医疗设备厂商挖走,造成医院严重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专业人才。

(5)设备配置不合理。

医院往往重视高精尖设备的购置而忽略常规设备的更新,重视重点科室的设备配置而轻视其他科室的设备装备,造成设备配置不均衡,难以提高整个医院的设备档次。

(6)管理手段落后。

现在大部分医院仍采用手工方式管理医疗设备,效率低,容易出差错,不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微机管理刚刚起步,管理模式不完善,适用范围小,鱼待开发推广。

2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管理应采取的策略

鉴于我国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笔者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建立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2.1建立、健全设备档案

医院档案室应加强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4,5],对每台新购设备其原始材料、说明书、使用手册、合同、合格证(含设备配置清单)、安装调试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论证报告、年度设备效益分析等全部归档,所有设备资料齐全、数据、材料真实、定向明确、为医院选择的设备运行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2.2做好设备的效益分析。

医疗成本核算是提高医疗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确定可行的分析项目,将设备仪器纳入医院战略管理体系,运行量化管理。这样就形成了医院、设备处、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科室三级链式管理模式,并以此进行常规定期工作。设备投入运行后,定期对其运行状况进行动态分析,按照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考虑设备服务的对象情况,通过设备的使用情况、完好程度,就其年度的总收入减去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设备维修保养、水电费用、设备及辅助设备的折旧费用等,分析设备的收益情况及其运行状态,对效益不理想的设备进行分析,提出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的方案。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可以使医院领导对设备投入后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作为领导今后决策医用设备投资与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也是对医疗投资管理是否成功的最终评价。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投资决策时,尽管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但可以用动态的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结果作为重要评估因素,了解设备投资效益,找出设备投资低效率的原因.促使医院对设备的投入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医疗投资的盲目性和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投资的回报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率的监督管理。

2.3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团队

医院的设备管理需要一个团队.成员之间要有良好的协助精神。在团队中构作两个互补环节.一个是管理人员之问的职能性互补,一个是与医生之间功能性互补。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其侧重的服务面,但在人手不够时,某侧重面的管理人员成为设备维护的临时长官,其余作为助手;以点带面,专一而兼顾:若遇到重大事件,则群起而攻之。医生具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在操作和使用新型的先进医疗设备方面少有障碍:但涉及到设备内在的构成工作原理和针对性的维护上.恰好是管理人员的专长,如医疗设备中的液晶显示器,医生可以根据显示图像内容来判断是患者的症结.而设备人员能够根据显示质量来判断液晶显示器的流明、对比度、分辨率和可视角度,两者互补,对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事半功倍。

2.4定期检查

仪器设备规范使用,从医院到科室进行科学考核,以考核结果制定奖罚制度,对由于维护保养适当超出使用年限仍能良好运转且性能稳定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操作规程或对工作不负责任未能完成指标的科室进行处罚,造成资产流失的,必须追究责任,奖罚分明,切将管理落到实处。

2.5医疗设备的维修

有了各类人才组成专业结构化的仪器维修管理队伍,才能创造设备的再生,实现经济效益。在新购大、中型设备使用之前,厂家应先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正规的维修培训,签定合同时要注明此点,此外,工程技术人员要积极参加设备的安装、调试、上机培训、验收等,这对以后的工作大有益处。维修分为预防性维修和改善性维修。预防性维修可对医疗设备的异状进行早期发现和早期修复。其优点是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和停机率,避免了严重故障的发生;缺点是容易造成过分维修,致使成本增加。改善性维修是对医疗设备的一些不合理的结构和故障率较高的地方进行改造。这种维修方式通过改进设计可长期地消除故障,提高仪器的性。灵活地采用多种维修方式,可以更好地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实行专管专用,资源共享,尽量提高设备使用率.

2.6加强医疗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要加强医疗设备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高素质设备管理队伍是确保医院设备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是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的关键。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医疗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切实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医疗设备管理队伍。要加大培训投入,采取自学、外出进修、参加学习班和学术会议等多种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医疗设备管理的领导人才、管理人才、操作应用人才、维修保养人才。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可按医院床位数进行编配,根据不同床位规模,不同级别的医院可以按每15~25张病床编配1名设备工程技术人员,以满足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基本需求。

3结语

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可使医疗设备的建设发展有预测、有规划、有计划、有步骤,达到化的配置资源和利用资源,保障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率;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可使领导者对仪器设备的决策具科学性,对医院的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可使医疗设备的使用效能充分发挥。

医疗管理论文:基于经济效益的医疗设备管理论文

1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分析主要指标

(1)“使用率”(每月、每季度)=(实际工作时数/额定工作时数)×或“使用率”(每月、每季度)=(实际完成检查(治疗)人次/额定检查(治疗)人次)×

(2)“利润率”(每月、每季度)=(月、季实际利润/设备购入价格)×

(3)“利润”(每月、每季度)=总收入—总支出。

(4)“还本期”=购入价格÷利润(本月收入—运行费用)÷12

(5)“运行费用”=人工费用+材料费用+维修费用+水电费用+房租费用

2医疗设备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

2.1静态分析法

是不考虑资金的利息所做的分析比较。我院目前暂时采用的是计算简单、直观易懂的静态分析方法,按季度统计。其计算方法如下:“月、季度总检测或治疗人次”:是指设备在本月或本季度内(上月、上季度26日至本月、本季度25日止)所作的检测(治疗)例数或工作小时数,反映设备的使用率。“月、季度总收入”:是指设备在本月或本季度内收回的资金。“月、季度折旧费”=购入设备价格÷折旧年限÷12(或4个季度),是指每月或每季度应承担的设备折旧费。设备的折旧年限按8年平均方法计算,设备折旧完后,不再扣取折旧费用。“总支出”=折旧费+人工费用+材料消耗+设备维修费用+水电费用+房租费“运行费用”=人工费用+材料消耗+设备维修费用+水电费用+房租费“人工费用”:按医院职工基本工资、各种津贴、岗位津贴、绩效工资的平均值×实际操作人数。“材料消耗”:按各科专用设备实际使用耗材数量×购入价格。“维修费用”:医疗设备维修时所更换的配件价格或购买设备维修合同的价格。“水电费”:安装水、电表,根据各科当月、季度实际使用数量×水(电)单价(也可参照设备的额定功率计算)“本月或本季度利润”=总收入-总支出。反映设备在本月或本季度内的纯收入。若算出的数据是正数,说明设备有盈利;若为负数,说明设备是亏本的。为简化计算房租等费用暂未考虑。“本月或季度利润率”=本月或季度利润÷购入设备的价格×把利润率在10%以上的定为效益;利润率介于5%—10%之间的,称为效益良好,利润率在0—5%为效益一般,利润率为负数的,则效益查劣,为亏损设备。“还本期”=购入设备价格÷利润(本月收入-运行费用)÷12

2.2动态分析法。

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还要考虑资金投入的利息而引起的还本年限的增加,即动态分析法。当今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很快,如果回收利率持续低于银行利率,将永远无法回收投资成本。但是,有些医疗设备以考虑社会效益为主,有些设备不体现直接经济效益而潜在间接效益,另当别论。

3做好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提高设备管理工作

(1)目前,自2003年及时季度起,我院将5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建立了经济效益分析季报制度。设备科人员根据科室的设备情况,将所有设备的收费代码详细列出来,根据医院财务科、医院信息平台一一的查出设备的总收入,设备的总检测(治疗)人次或工作小时数,设备的耗材、维修支出,进行计算分析形成报表,并将分析报表结果上报院领导以供购买设备时做参考。

(2)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是我院院长查房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将医疗设备的投入纳入科室的经营成本核算,使收入与医疗设备经济效益挂钩,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率,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

(3)引起广大职工关注医疗设备工作,对投资取向、售后服务、运行效益等作出监督。

(4)提高已投入的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促使全院医疗设备满负荷工作,较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效益。

作者:鹿奉华 邱志斌 辛小兰 郑鹏翔 李国波 单位: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科

医疗管理论文: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论文

1开发系统主要技术介绍

J2EE技术是一种基于MVC模式的系统体系结构,在传统的J2EE框架中,其业务处理层异常庞大、繁杂。对于中山市中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这种小型的信息系统而言,采用传统J2EE框架并不利于对系统的管理,为此,本文主要采用Struts+Hibernate的轻量级J2EE框架来进行中山市中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结构的建设。Struts技术可以实现系统控制层、表现层和业务处理层的分离,但是,在Struts中并没有实现对持久层的支持。在Struts技术中数据的管理是对通过数据库的直接访问来实现。而Hibernate虽然实现了对系统中持久层的支持,但是并没有实现对控制层、表现层和业务层进行有效分离的机制。由于Struts技术和Hibernate技术都对某一个特定的领域进行了研究和实现,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都会通过Struts技术与Hibernate技术的结合来实现对系统各个层次的控制。从而通过Struts技术和Hibernate技术为用户创建一个高性、高可扩展性的Web应用系统框架。通过将Struts技术和Hibernate技术整合在一起,从而将经典的四层J2EE框架扩展成为客户层、表现层、业务处理层、数据持久层和数据库层五个层次。与传统的J2EE框架相比,基于Struts和Hibernate的五层结构层次更加合理、清晰。

(1)客户层

系统中的客户层运行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中,主要负责为用户提供与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界面。浏览器从系统的服务器端下载静态、动态的网页页面给用户,并且通过这些静态、动态的页面上实现用户请求的收集,以及请求处理结果的展示。

(2)表现层

表现层运行在系统的Web服务层中,主要通过JSP页面来来生成与用户进行交互的HTML页面;ActionFrom对象实例主要负责进行用户输入数据,以及系统数据处理结果的缓存;ActionServ-let实例主要负责对用户的请求以及跳转请求进行管理;Action主要实现对业务层JavaBean所处理的用户请求进行调用。

(3)业务层

系统的业务层也运行在应用服务器上,主要通过系统中的JavaBean来实现对系统用户请求的各种业务逻辑进行处理。在实际的系统应用中,不同的应用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的业务逻辑,从而导致系统框架与具体业务处理之间具有较高的耦合度。

(4)持久层

持久层运行在系统的应用服务器中,主要对系统中的持久化实现进行管理。通过Hibernate持久层来建立系统持久化对象与数据库中数据表之间的映射关系,并通过Hibernate技术来实现业务数据的保存、查询、更新以及删除等操作。

(5)数据库层

数据库层主要是有系统中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来实现,主要实现数据的保存等操作。通过Struts与Hibernate框架爱的整合,从而解决了使用单一框架构建Web应用系统时,所可能存在的实现复杂以及可扩展性差的问题,除此之外,也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在Struts和Hibernate的轻量级J2EE框架中,通过模型层、视图层和控制器对系统进行分块,从而降低了系统各个层次之间的耦合度;并且通过Hibernate技术来弥补Struts在数据持久化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从而进一步的降低了系统业务逻辑业务层实现的困难度。

2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分析

通过对中山市中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将中山市中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业务划分成库存管理子系统和维护管理子系统两大功能模块,每一个子系统中的具体业务功能的分析如下所示。

(1)库存管理子系统

库存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的入库、出库以及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①设备入库

设备入库的是指采购员购买了医疗设备之后,医院设备管理员按照采购合同对所购买的医疗设备进行查看和清点,如果所接收的医疗设备符合采购合同,则进行清点入库,否则要求后送或者退货,直到所有的医疗设备全部入库完毕。

②设备出库

当医院某个科室需要某个医疗设备,或者需要进行医疗设备的更换时,就需要从设备库存中申请新的设备进行补充。出库的时候,库存管理员需要登记设备的编号、出库数量、出库原因以及申请科室等信息。

③设备报废

当设备不能够正常运作,到达使用期限或者不能够满足医疗活动的需求时,需要申请设备报废,设备报废需要选择报废的编号、选择设备所属科室、设备报废的原因等信息。

(2)维护管理子系统

为了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以及保障医疗设备能够在医疗过程中发挥应用的作用,需要定期对科室的医疗设备进行巡查,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需要保养、维护的医疗设备,或者设备使用科室提交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申请时,需要进行医疗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维护管理子系统中主要实现的功能如下所示。

①设备巡查

一方面,医疗设备管理员定期对各科室的医疗设备进行巡查;另一方面通过科室医疗设备使用者根据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提交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申请。

②设备保养与维护

当设备管理员对各科室的医疗设备进行巡查之后,根据巡查的结果,或者各科室的申请,根据医疗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医疗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医疗设备的保养与维护主要包括问题描述、维护方法选择、维护后结果录入、维修金额录入、维护人录入等内容。

3小结

通过对中山市中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的分析,采用J2EE等技术实现中山是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确定中山市中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库存管理子系统和设备维护管理子系统两个功能子系统,为中山市中医院打造信息一体化平台建立基础。

作者:蔡颖尔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医疗管理论文:医疗器械中的风险管理论文

1医疗器械检验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1.1抽样检验与委托检验风险管理

在进行医疗器械抽样检验的过程当中,为防止检验风险出现,应当基于现场条件与检验任务要求,制定出科学且具有操作性的抽样方案,保障样本的随机性与代表性。如果是委托性质的检验,则应当首先对委托方进行检验的目的进行了解,并深入掌握产品的技术成熟度、稳定性,保障检验工作能够符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确保医疗器械在检验机构自身所具备的检验能力之内。同时,要加大对合同评审的重视力度,如果委托任务的风险较高,就需要由“管理层”进行的评审,评审通过之后,再进行协议签订,明确免责条款,防止最终的检验结果报告被不法的使用而带来风险。

1.2检验过程当中的风险管理

医疗器械检验过程当中的风险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在实际的风险管理过程当中,应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及时,大部分检验机构检测范围很广,应及时获取新版标准并对新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能力验证;第二,正确选择检验标准和方法,当委托方提供的依据不时,应通过合同评审进行确认,避免仅凭经验操作,使用非法定标准必须符合程序,应由检验科室提出经单位技术负责人确认后方可使用;第三,样品流转过程要有统一标识和流转记录,能够及时查询样品的位置和状态;第四,检验操作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第五,将废弃物料做好登记并分类存放,进行无害化处理或交由有资质的废物处理公司处置;第六,对于高风险的检验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强化流程监控,签发检测报告时重点审核。

1.3检验结果报告风险管理

在得出医疗器械检验的最终结果之后,要填写相关的报告,填写过程当中要规范、正确,对于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结论,都必须要进行多次复核,检测人、复核、审核签发人应当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保障报告的客观、、有效。自后要定期对检验工作报告进行存档、备份,以备必要时的查阅。

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

2.1加强对检验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医疗器械检验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较强,所以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业务技能,要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的上岗,而且要鼓励他们进行在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通过学术交流会、学术讲座、进修学习等方式,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学习与提升自我能力的途径。要引导他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加强学习,一是要了解医疗器械的设计原理;二是要掌握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知识与技术性能;三是要精通医疗器械标准。同时,还应当定时对检验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技能考核,考察他们对检验工作过程、设备等操作的熟知与掌握程度。

2.2加强对检验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教育

检验工作人员的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风险管理的质量与有效性。所以,要提高他们对检验工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让他们了解到自身工作与患者健康安全之间的关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思想与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在工作当中处处细心防范检验风险。

作者:郎涛 单位:贵州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

医疗管理论文: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不仅是医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更多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错误思想严重。医院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并未认识到固定资产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医院现金及存款等流动资产的管理与使用,却忽视了对实物等固定资产的管理。在错误的管理观念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缺乏高效的运行机制,其财务部门及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各自为政,职责不明。导致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资产移交、账务核算等工作落实不到位,致使信息数据失真、账实不符的现象产生,致使固定资产流失严重。还导致使用部门忽略对设备的维护及保养工作,经常使设备带病工作,使得医疗风险增加。

2.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制约机制。

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医院希望通过显示其医疗设备优势提高竞争力,因而竞相购买高端设备。然而,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中,医院缺乏合理的制约机制,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未进行科学论证和效益的可行性分析,采购过程中也未严格编制采购预算,导致出现随意购置、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的现象,结果导致区域内的医疗设备过多,很多设备不得不闲置下来,大大降低了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有的医院在购置大型仪器前,对其设备操作使用的性能不了解,甚至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还未达到规范使用设备的要求,医院就购置仪器,导致利用率不高,长时间的置放,使得仪器性能弱化失去使用价值,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3.固定资产账务管理不规范、报废处置随意。

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医院的资产管理体制流于形式,未发挥出体制规范与约束的作用。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与操作方法,医院在固定资产账务管理中缺乏统一的账目审核,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与管理部门存在对使用设备的数量及型号方面不相同的问题,有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甚至未入账。有些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分摊给不同使用部门,没有统一的数量及账目管理,不按规定登记、变更、核对。与此同时,在部分医院的固定资产报废处理问题中,存在较强的随意性。有的医院对于资产的维修情况缺乏了解,对于有些还未达到报废程度的固定资产人为地进行报废处置,造成资源浪费;另外,在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中,对于其毁损、报废、调拨等缺乏规范办理,尤其在报废审批及备案环节上随意性大,不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科学合理购置医院的固定资产。

合理购置医院固定资产,能避免出现盲目购置而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还能优化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医院购置固定资产,必须使其满足技术型、功能强及价格优的标准;采购前,医院需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并上交可行性报告和审批。对于可行性报告的分析与论证是较关键的工作,在分析其报告时,需要始终把握正确的投资方向,避免大量的设备闲置问题。在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中,则应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在资产购入后,要落实验收入库工作,并按照出入库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保管,杜绝漏报、漏记现象。

2.落实固定资产核算工作。

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固定资产的核算结果直接反应固定资产价值。因此,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尤其要重视其核算工作,资产管理部门要设置固定资产的明细项目,对资产的数量和金额进行会计核算,同时要对各部门的设备配置情况明确记载,以此对医院固定资产总额核算数据清楚的掌握。医院各部门在领用和调换固定资产时也要及时的记录资产的增减情况,并定期对使用情况进行和核对,保障账实相符。新医院财务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中增加累计折旧项目,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医院每月增加的计提折旧进行核算,使会计报表直观真实地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价值。

3.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医院固定资产品种、数量及规模的增加,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单纯的依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医院要不断引进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固定资产信息化、标准化管理,以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为此,医院应该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平台,构建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存储量大和运行速度快的优势实现固定资产购置全程管理,并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为医院财务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除此之外,医院还可以增加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和独立的固定资产理软件,实现网络化的对账,确保账实相符。还可以引进时下较为流行的现金条形码技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领用、盘点、清理、维修及报废进行监管,使固定资产管理透明公开、快捷。

4.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需要工作人员认真遵守和执行,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成绩也需要其管理人员付出努力与责任而达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因此,医院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首先,医院要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与严肃性,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其次,医院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通过专业交流讲座、外出进修与技能考核等方式,强化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并使其熟练掌握固定资产的管理知识,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充分结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使医院每一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得到提高,较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个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医疗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医院要想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就应该重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尤其要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医院的软实力。医院应该改变传统的粗放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创新现代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以此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推动医院的健康发展。

作者:苏会琪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医疗管理论文: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论文

1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分析

1.1与传统的管理方式对比,设备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①能够加强对设备的标准化和数字化管理,从而有效的整合设备资源,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使用成本;②为设备管理提供数据采集、维护、分析等工作的信息化平台,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缩短管理决策时间,提高工作效率;③优化设备管理流程,简化操作步骤,避免重复、无效劳动的出现,品质高效地完成设备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④提高医疗设备在采购、维护等流程中的性、安全性、稳定性。

1.2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平台

①计划采购:记录了医疗设备从计划、采购、签订合同、到货验收等工作流程中涉及到的所有表单。该程序涉及的数据信息,是设备管理信息的重要部分;②质量管理:针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日常检查和维修等内容记录各质量检查数据该程序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③在用管理:对医疗设备的基本数据、附件数据和备注做完整的记录,建立丰富的信息资源库,这些信息资源有助于对设备进行详细的跟踪管理;④库房管理:主要涉及医疗设备的数量管理和财务管理,包括对医疗设备出入库、报废、存储等流程的管理。该程序记录了设备在医院内各部门科室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完备的设备信息资料。 全院的固定资产实现信息化管理,设备使用状态、科室分布、帐目明细一目了然,申购时先查询医院是否存在类似闲置的设备,可避免不必要的设备采购,为医院节省资金和资源;⑤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档案的管理和信息的查询。档案管理把信息借助计算机建立索引信息,方便用户检索资料,信息查询是指数据字典信息的检索和查询;⑥科务管理:主要指对设备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包括人员的基本状况、专业分工、任务分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责任绩效考核以及培训等信息的管理;⑦计量管理:是对计量设备的管理,包括对计量器具的查询,能快速查询每台计量设备的情况,系统也能及时报告需检定的计量器具。建立医院设备科流程化管理,建立有序的工作程序,保障合理的库存,提高医院设备管理水平。

2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实现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建立起设备采购、使用、维修、更新、保养等一系列体系;综合设备使用、临床需求、患者反馈及财务收入情况双重分析;科学系统地合理调配利用资源,降低闲置率,提前报废、封存老旧故障设备,并防止有使用价值的设备或配件流失;将报废设备收入冲减亏欠的折旧费,并归入专项资金,作为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资金来源之一;建立健全科室使用反馈制度,完善对预购设备的可行性分析等并结合采购计划和资金情况,进行设备购置前的市场调查研究、实际考察可行性分析及论证工作;健全设备验收、安装、调试记录;实行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与系统化检修相结合,专业管理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利于明确设备的事故责任及提出公正处罚建议。同时,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是医院实现医疗服务目标,以适量投入获取设备信息、效益的工具和手段,是有效利用院内外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的过程。信息化是手段,管理是关键,医院设备信息化管理也是衡量医院是否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标志。业务流程的优化或重组是核心,增强先进医疗设备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设备价值的化是最终目的。

3小结

当前,信息化建设日渐重要,覆盖于各个领域,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中。在医院层面上进行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效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减少或杜绝人为损坏,还可以保障医疗设备处于使用状态,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扩大信息交流。最终实现为医院提供有效且直观的数据,为医院的管理和临床决策服务。

作者:王晓晨 杨梓楠 张景印 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

医疗管理论文:医疗器械采购管理论文

一、医疗器械采购管理面临的问题

1.责任问题。目前,医院的医疗器械采购首要的问题是责任不明确,从而就会导致医疗器械采购的过程中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及时,医疗器械采购的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没有负责人。第二,医疗器械采购的合同不能直接签署。第三,医疗器械采购过程中的分工不明确,影响医疗器械的进度。因此,医院的院长等管理人员应该负责监督责任,临床科室的主治医生等负责医疗器械采购质量和需求责任,医院的医疗器械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的程序、组织和效果等责任。一旦不能将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的责任落实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的质量。因此,在实际的医疗器械采购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和管理人员都应该注意自己的相关责任,从而提高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的水平,以减少医疗器械采购的成本。

2.医疗器械采购的质量安全问题。根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很多医院医疗器械采购存在很大的质量问题,从而给医院的临床治疗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具有质量问题的医疗器械被出售,但是不少医院并没有认识到医疗器械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医疗器械,其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疗的进行。医疗器械质量问题给临床医疗造成事故一般主要包括植入钢板体内断裂、一次性无菌产品引发细菌感染和呼吸机使患者致死等。因此,现阶段解决医院医疗器械采购质量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考验。

3.医疗器械采购的价格问题。由于我国医疗器械这种产品价格一般是不公开的,并且其价格没有政府的统一规定,从而导致同一品种、同一品牌的医疗器械出现很大的价格差别。同时,现在很多新型的医疗器械设备层出不穷,但是这些新设备的价格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受到利益的驱使,很多商家不断抬高医疗器械的价格,进而使得医院的医疗器械采购成本增加。

4.医疗器械采购置最终达到的效果问题。为了保障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的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医疗器械的采购要求具有专业的技术和较强的责任心,从而努力降低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的成本。同时,要使医院的医疗器械采购能够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还需要医院的管理人员、临床科室和医院的采购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

二、规范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行为的措施

1.采用院内议标招标采购。一般情况下,医院在采购大型医疗器械或者比较贵重的医疗器械时,都需要进行一次院内公开议标招标会议,对于一些办公用品、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等一般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一次院内招标采购。同时,医院医疗器械采购部门应该及时在医院院内网站上面公布采购信息,并且医院的管理人员需要对所公布的信息进行核查和监管,所公布的招标信息一般包括医疗器械的性质、规格、数量等。一旦选定好将要采购的合格目标后,应该由医院的管理人员、临床科室和医院医疗器械采购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从而制定的采购方案。

2.加强评标专家管理。为了提高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的质量,医院应该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加强评标专家管理。严格控制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同时重视专家的管理方式,当然,评标专家的选定应该严格按照科学的标准进行。尤其当评标专家的采购意见与医院的采购项目不一致时,医院的管理人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还要加强对评标专家的审核。

3.控制采购成本。由于医院每年的医疗器械采购资金是有限的,同时很多医疗器械非常昂贵,因此,医院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采购平台,提高医疗器械采购的质量,增大程度地降低采购成本。当然,医院的医疗器械采购主要是为了满足医院的发展和临床需要,因而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年度计划显得很有必要。为了进一步控制医疗器械采购的成本,所有的医疗器械采购方案都应该进行公开招标,防止暗箱操作。

4.对医疗器械采购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医院的管理人员、临床科室和医疗器械采购部门应该建立主动协调合作的管理机制,对医院医疗器械的采购实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同时,医院应该主动接受社会的反馈信息,及时检查医院医疗器械采购中的违法行为,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从而提高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的质量,满足医院的长远发展。

三、医疗器械采购管理的对策

1.提升医疗器械采购人员素质。医疗器械的采购人们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采购工作,这不仅要求医疗器械采购人员具有丰富的采购经验,还要求医疗器械采购人员对医疗器械具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医疗器械采购人员还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因此,提升医疗器械采购人员素质显得至关重要。首先,不断加强医疗器械采购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医疗器械的采购工作。其次,加强医疗器械采购人员对医疗器械的原理、组成结构、性能、市场占有率和运行成本等相关的学习,从而使得医疗器械采购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但是,对于一些价格昂贵的医疗器械,在进行采购前,还应该通过医院管理人员、临床科室、医疗器械采购部门的商议,以制定更加合理的采购方案。只有不断提升医疗器械采购人员素质,使其明确自身的责任,才能更好地控制医疗器械采购的质量。

2.依法采购。根据医疗器械采购相关的法律规定,在采购医疗器械的前期,医院应该对供货商提供的所有产品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且对医疗器械产品进行有效的评标。在进行评标的过程中,医院还应该重视合同的签署问题,因而需要制定医疗器械供应商与医院之间较好的诚信度,同时实行对医疗器械产品的动态考核,从而控制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的质量和降低采购成本。当然,医院应该选择医疗器械产品具有较强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以保障医疗器械采购的质量。,医院的相关部门还应该做好对多采购医疗器械的质量检查工作,尤其是在投入临床使用之前,应该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防止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

3.实行集中采购。为了使得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的过程更加规范化和合法化,很多医院都会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这种采购方式能够保障医疗器械采购过程更加有序地进行。同时,医院还应该建立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医疗器械采购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器械采购的价格。但是,在实际的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的过程中,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还是经常发生,从而影响到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的有效进行。当然,在进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前,由于集中采购的量比较大,一定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的审核,以保障集中采购医疗器械的质量。在完成集中采购后,还应该再次进行市场核查以审核采购医疗器械的真实价格,较大程度地维护医院的整体利益。同时,医院每年都应该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从而保障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性。

4.实行分类采购。在医院进行医疗器械采购管理时,还可以采用分类采购的方式。当然,分类采购的医疗器械价格应该以当地的物价为依据,同时加强对医疗器械的质量审核,以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满足临床的实际需求。为了进一步控制医疗器械的成本,在保障医疗器械质量的前提下,应该选择低价格的医疗器械。尤其是实现对医疗器械的分类采购后,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医院应该考虑到医疗器械产品的品牌和质量差异,进而以合理的价格进行采购。现阶段,医院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采购的标准如下,严格按照重点采购管理的思想,然后按照医院的采购计划和实际的医疗器械需要,进而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分别采取不同的采购管理模式进行医疗器械的采购。但是,对于市场医疗器械供应量比较充分的情况下,为了保障采购医疗器械的质量合格且价格合理,医院还应该实行采取询价和跟标等方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对于提高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和医院的社会形象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医院的医疗器械才采购不仅影响医院的形象,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医院应该对医疗器械采购进行科学、有效、合理地管理,从而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因此,现阶段研究关于医疗器械采购管理问题分析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作者:李萌 单位:中青旅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

医疗管理论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论文

1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规范化尚未形成

由于医疗信息化建设逐渐推进,我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档案已经初步的完成信息化。然而,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却出现一个问题,即我国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信息化档案格式,不同的省、市,甚至不同的医院都依自己的需要建立信息化档案。不规范的信息化档案建立的方式给未来整合信息化档案资源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如果两份格式不同的医疗保险档案资料要整合在一起,就有可能会出现丢失数据的问题。

1.2操作化尚未实现

相关的部门领导有时对档案管理的认知出现问题。他们认为要做好档案管理就只需要被动的收集和整理资料,这些工作不需要有很大的技术性,于是他们将不能胜任及时线的工作人员调到档案管理办公室让他们继续发挥余热。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档案管理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能够主动了解如何才能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如何才能收集到更多档案资料、如何才能使档案被更有效的利用。以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来说,人们要求医疗保险档案的工作人员要熟悉网络,以信息化的思路看待医疗保险档案建设的问题;要求他们熟悉计算机操作,能够的录入档案资料;能够从医疗保险档案的数据中提炼出更多的有用信息等。

1.3共享化尚未进行

医疗保险档案资料是带有隐私性质的档案资料,在未经持有人允许的情况下,接触档案的人不能泄露医疗保险档案的资料。然而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安全的不足也成为人们忧虑的问题。如果不能给予医疗保险档案共享平台一个安全的保障,那么医疗保险档案共享化就难以持续。

2做好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完善信息化档案的标准

要让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实现,就要在全国的范围内统一一个科学的医疗保险档案建立标准备,它必须要能的记录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参保的方式等等一系列信息,这些信息使用的字段必须是标准的、录入的格式必须是统一的、使用的标签必须是科学的。如果不能做好这一系列的基础建设工作,那么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根基会非常薄弱。要确保这个环节能够顺利进行,我国相关的部门要统一建设意见,督促执行过程、严格审核结果。

2.2培养现代化管理的人才

医疗保险档案建设能不能顺利进行,与执行该建设的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了让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能顺利的推进,相关部门的领导必须抛弃陈旧的观念,用现代化信档案管理的方式看待医疗保险档案建设的工作。为了确保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关部门的管理人要从招聘、培训、考核这三个方面确保人才的素质。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招聘具有现代化管理经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档案人员;录取适当的人选以后,人力资源部门要定期为工作人员培训,让他们能拥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人力资源部门要拟订合理的指标考核工作人员的成绩,让他们的成绩与经济收入挂勾。

2.3做好安全化平台的建设

虽然信息化和共享化即意味着要做好档案安全工作会比较困难,可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依然能够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的保密性。比如医疗保险档案建设部门要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杜绝有人入侵信息档案建设的平台;要求医疗保险档案持有人牢记调阅医疗保险档案的密码,并用多重验证的方式确保其机密性。

3总结

我国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的工作正逐渐深入的开展,在深入的过程中可能会种现各种问题,若能提出合理的对策现解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能让信息化建设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作者:贾丽敏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医疗保险管理局

医疗管理论文:医疗文化建设经营管理论文

一、医疗文化建设对医院经营管理的作用

1、医疗文化建设可提高院内生产力

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长期高度秉承“科学技术是及时生产力”理念,而医院文化建设中将院内人员作为发展核心,也是促进文化提升的最主要资源。通过建立良好的医疗文化可完善以人为本的基础导向,在不断激发医务人员潜能及创造力后积极促进医院整体发展。医院的经济发展前景也与文化导向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在当前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医疗文化可良好推动其经济发展。综合分析医疗文化可作为医院生产力的重要分支,对其持续与稳定创造有效保障。

2、医疗文化建设可改善医院竞争实力

目前,品牌建设已成为医院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途径,伴随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进步,国民生活状态与思想意识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其自我健康意识逐渐上升,而医疗消费观念已由原始的盲目状态转变为计划性消费中。在日常发生健康异常等状况时,大多均摒弃了“有病乱投医”情况,而通过医院质量与口碑等多方面综合评估后再开展治疗。进而医院若维持良好的社会认同与青睐,务必需要提升品牌形象,经改善医院美誉度后方可获得满意效果。医疗文化的建立可主导医院寻求到更的发展方向,而后在品牌设立时将医疗文化特色进行贯彻,增加医院无形资产并创造的社会名声,促使社会人群具有更高的认同程度后积极促进医院竞争实力。但在建立品牌的实际工作中,部分医院由于缺乏主导目标,盲目创建品牌理念,也会引发形象设立不当而影响医院稳定发展。医院品牌的建立必须将医疗文化作为根本要素,完善内部文化氛围后综合评定发展目标才能保障具备竞争实力的品牌效应。

3、医疗文化建设可增强医务人员凝聚力

以往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存在越级管理与多人管理等状况,而单纯采用人员管理措施往往会促使医务人员负性情绪偏高,即便其规章制度相对严格,但也会影响到院内工作者的意识态度与工作积极性。常规制度掌控下仅能缓解其行为偏差与思想问题,对于心灵层面仍缺乏控制效用。医院通过建立合理的医疗文化理念,将传统人文精神等文化贯穿于管理实施中方可促使医疗文化中独特性与时代性良好提升。人类思想意识经常会受到心理波动的影响,常规方式开展经营管理时,即便相关制度具备科学性与完善性也会在个人主观意识下发生偏差,而既往医护人员违背院内制度等相关事宜多因此原因所引发。诸如此类主观意识形态所导致的问题严重程度越高,对医院稳定状态的阻滞程度也会明显增加,如医院仅通过制度建立来控制医务人员,便会存在较高的风险性。了解传统人文精神,再增添时下文化理念,便可促进工作人员的基础意识改善,从而保障了稳定发展态势。

二、医疗文化发展建议分析

1、提升传统文化地位,保持独特文化特征

儒家思想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该种思想不仅是相对独立的文化模式,也是完整的文化系统,其思想意识中将道德理念作为基本出发点,对独立家庭、社会团体乃至整个国家均具有良好作用。儒家思想中主要讲天人合一、君臣伦理作为指导意识,与当前社会文化思想相融合便可解释为团队精神。医院构建医疗文化过程中合理纳入传统儒家思想,通过理念融合后促进团队协作精神与能力的提升,便可发挥满意的整体协作效果。同时,医疗文化中深化儒家思想也可确保医学伦理的良好体现,在基础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对患者公平性与认知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从而缓解了医患纠纷的风险,促使医院经营管理更加合理有序。

2、完善核心价值观念,强化道德文化准则

未经建立医疗文化的医院如同丧失航向的帆船,各方向所产生的风力均可发挥逆风效果,而医疗文化在医院中的作用正如同合理的航向,在建立正确目标后不断促使医院发展。自实质层面分析,医疗文化已不仅仅体现物质性需求,更是整个医院的精神支撑,唯有高尚的道德文化水平才能促进医院乃至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目前,医院的和谐发展需依靠人力、文化、政治与经济等多方面的辅助,其中文化准则承担了标准衡量作用,在其他资源稳定状态下,不断纠正临床偏差,及时调整回正确方向,从而保障医疗文化的合理性。

作者:宋盼盼 单位:郑州市及时人民医院

医疗管理论文:医疗机构成本管理论文

一、医疗机构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理念落后。在我国市场经济制度深化改革的当下,管理理念已经逐步渗入到企业或机构中,使企业领导或管理者在对企业管理过程中注重各种管理手段或方法的运用,为推动企业或机构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但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一些医疗机构管理理念认识不够的情况。其中,成本管理理念落后就是事实之一。因为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理念认识不够,在工作中医疗机构领导过于偏重临床专家的意见,不注重临床业务管理,这使得医疗活动中成本运用存在浪费现象,不利于提升医疗机构经济效益。

2.成本管理模式应用不当。医院成本管理不仅存在功能财务化以及管理会计职能弱化的倾向,还存在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成本控制的学习以及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等问题。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在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通常是在完成医疗活动的基础上,在进行医疗成本核算。处理,这使得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成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这也会造成大量医疗成本浪费,不利于提升医疗机构医疗成本的利用率,相应的实现经济效益较大化的可能性较低。所以,一些医疗机构采用事后成本管理模式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不利于提升医疗机构经济效益。

3.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在我国医疗行业推出新制度,以促进医疗行业良好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医疗机构中却存在诸多不良行为,导致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分配和运用不合理。而造成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就是医疗机构成本管理在落实的过程中,没有对卫生资源进行严格的、规范的、合理的监督和控制,致使医疗机构为根据医疗需求,合理的引用先进医疗技术、仪器设备等,导致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分配和运用效果不加。所以说,医疗机构成本管理不科学、不合理,也会导致卫生资源分配和运用效果不佳,浪费医疗机构医疗成本,严重阻碍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提升。四、解决医疗机构成本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面对当前医疗机构成本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以下对策予以处理和控制,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医疗机构成本管理作用,使其可以对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确保医疗活动有效开展的同时所消耗的成本低,为实现医疗机构经济效益较大化创造条件。解决医疗机构成本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为:

二、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目标

1.实现医疗机构经济效益较大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将医疗活动成本降到低。而实现此目的,需要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制定科学地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可以确保成本管理严格遵循此目标来监督和控制医疗活动,尽量保障医疗活动成本合理利用。对于成本目标的制定,主要是采用“二上二下”编报形式来编制医疗机构预算。参照所编制的医疗活动预算方案,来科学、合理的制定成本控制目标,确保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并且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经济效益有很大作用。总之,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目标是推动成本管理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

2.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成本控制制度。为了确保成本管理可以在医疗机构中充分发挥作用,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对申报特殊事件成本的方法审批部门的职责和回避范围加以阐述。对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表述,确保医疗机构医疗活动成本运用透明、清晰。成本编制的时间、方法、方式、流程等方面予以明确的说明,保障所编制的成本真实、完整、清晰、具体。

3.健全成本控制组织结构。实现医疗机构成本控制管理的前提是医疗机构组织结构合理。实现医疗机构成本控制组织结构合理,需要按照成本分级管理的原则,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成立以财务为核心的一级成本控制中心,同时下设二级成本控制中心即采购中心和三级成本控制中心即科室。这样医疗机构成本控制组织可以综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对医疗活动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尽量降低医疗成本,避免成本浪费情况发生。

三、结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当下,医疗机构在医疗市场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多。对此,医疗机构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成本管理来监督和控制医疗活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便医疗机构具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可以迎接并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屹立不倒。总之,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王祝华单位:甘肃省民勤县人民医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