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身心发展。本文通过校园网络的现状,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对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建议进行阐述。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究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究: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机制研究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社交网络的发展,正快速地改变着人们信息传递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并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6.3%,网络信息化取得重大突破。网民数量的极速增长以及网络行为的日益丰富,因网络产生的数据正在以几何级别的增长,大数据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是网民中的较大群体,也是受网络影响最严重的一部分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引领着整个网络文化态势的发展。因此在海量信息充斥的大数据时代,做好高校校园的网络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高校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领域的培育和践行,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打造网络文化精品,发挥网络文化育人优势,树立和掌控高校网络舆论正确导向,创新和推进网络文化的有序管理必须做好网络文化的平台建设、内容建设、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

一、网络文化平台建设是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领域的培育和践行,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树立和掌控高校网络舆论正确导向,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首先要建设好网络文化教育的阵地。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呈现出更新速度快、数量大等特点,网络信息的直观性、丰富性和传递的快捷性,易于导致大学生看得多,思考得少,对事物的认知肤浅化、感性化,以及重要信息时常被淹没等现象的出现。因此,高校网络文化平台的搭建必须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借助新时代媒体,贴合学生的需求,整合现有的平台资源,确保平台的性、性和正面性。

据统计显示,目前高校学生最长使用和最容易接受的网络传播媒体是“两微”:微博、微信。微博和微信两种媒介各具特色,同时使用,互相补充。微博字数受限,但特点鲜明,可作为官方通知公告的主要阵地;微信的形式多样、可及时通信且互动性强,微信公众订阅号可作为高校学生思想引导、官方线上线下活动推广的主要媒介。

此外,增强学生对网络文化平台的认可度是关键,高校网络文化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广大在校学生,吸引学生主动积极的去了解这种新的文化传播方式,然后接受引导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能量是整个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的重点部分。要提高学生认同感,必须挖掘学生需求,丰富网络信息平台的形式,定期举行线上线下活动,以真正让学生有所进步和收获为目的,让学生对学校网络文化教育阵地有归属感。加强底蕴与特色,提升网络文化平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终将校园网络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培养有效结合,实现人才的培养的目标。

二、网络文化内容建设是关键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当不同的文化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有可能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更加剧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大数据时代下,学生的学习、家庭、需求、行为、甚至是思想都是数据,可以被记录下来,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数据都是可以被量化的。传统的文化传播内容是基于传播者的思考和意向,传播者主观的把自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的传递被传播者,而这些信息不一定是被转播者乐意接受的。而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普及式的传播方式不再受到追捧,由于被传播者的需求可被量化,文化传播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针对刚入学的学生和急需就业学生的思想引导是有区别的。改变传统的教育引导理念,融入大数据的思维,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于切入点,高校的网络文化内容建设以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管理、服务于文化育人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过程为目标,不断提升高校网络文化引导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从服务中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传播正能量。

三、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是支撑

良好的管理团队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做好队伍建设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支撑,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定位学生的需求至关重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需要汇集学校各方面的人才,建立一支网络媒体、网络管理、网络专业技术和网络运营的强大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吸引专业教师广泛参与,把教书育人的领域延伸到网络平台上来;鼓励学生工作队伍积极运用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热情,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高、网上行为活跃、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学生骨干队伍。依托学校的专业研发团队,组建大数据方向的学生研发队伍,利用数据优势,切实掌握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引导的针对性。

四、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建设是保障

建设与管理并重,没有制度谈不上管理,没有管理谈不上制度,管理机制的建设在网络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尤为关键,合理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的调动广大师生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激励机制的创新,充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是确保广大高校师生吸收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知识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保障,做好网络文化的四个建设,开拓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网络文化的大发展。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究: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分析及对策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已经将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纳入了日常工作,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不过在整体的角度来看随机性非常的大,发展水平具有较大区别,要想快速的占领网络思想教育的阵地,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借助这些来完善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统筹机制,健全全校网络监管机制,推进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 文化建设 管理统筹

校园是学校网络文化聚集地,使用学校存在的新闻网站、论坛以及微信群等作为传播介质,出现一定的文化活动或者是文化产品等,师生是其参与的主要群体。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是校园文化的主要阵地,在学校文化管理之中的地位提升的非常快。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如今校园网络文化存在的必然要求。

1 发展现状介绍

1.1 网络平台建设现状

校园网络的文化可以看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其主要依赖于如今的网络科技,积极的融合网络传播途径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出现很多的表达方式。目前各大院校网络平台建设的形式非常多样,基本都是由网络管理中心开发各种系统给各个部门使用,部分的高校还吸收的社会的力量来补足自己的开发实力,形成了白花齐放的网络平台建立局面。不过如今的网络平台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很多高校之间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是非常滞后于社会发展现状的。

1.2 网络监管工作模式现状

目前高校依据自己含有的不同网络文化工作方式,利用不同的技术开展网络安全与监管管理办法。在进行校园网络工作管理的重点为对于校园里面含有的有害信息进行专门治理,对于网络链接服务进行仔细排查,尤其是含有的托管服务、虚拟个人空间以及各种的公告栏与留言板等进行专项整治与管理。

1.3 网络宣传推动了变革

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高校的网络宣传发展势头迅猛,因为其非常的方便快速、信息量巨大覆盖面积大等特征,是传统的媒体不可以比拟的,同时也是促进了高校网络宣传模式的改变。早在上世纪的80年代,国外的高校就开始进行网络宣传与管理,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对于网络管理的工作模式也是不断的成熟,管理方法与手段不断创新。如今很多的高校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宣传队伍,组建了新闻网站,设置了专门的信息员与网络编辑宣传队伍,在网络舆情收集、平台建设以及报道等很多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4 舆论引导的变化

现在的网络互动平台含有微博、BBS以及微信等很多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工具,很多的高校都是建立了专门的网络评论与辅导管理员,经常进行培训与交流,切实的推动了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网络社区逐渐的成为网络舆情管理发展的主要阵地,很多的网络管理与在校师生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服务社区等自己的个人网页,同时监控信息,这些都是给舆论的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5 网络文化建设品牌的出现

培养的校园网络文化,使得校园网络成为德育教育的新阵地,也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目的。各地的高校在不断的积累与探索之后培养出很多的网络文化品牌,通过大学生的在线推动,通过百佳网站的评选等,各大高校纷纷的推出网络文化建设的品牌。

2 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2.1 建设统筹机制

需要建立高校网络文化领导小组带头,宣传部门引导的网络问题具体负责的建设机制,工作的中心放在网络文化建设规划上面,培养师生的网络道德等内容。其一为根据互联网发展的具体形式,建立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的具体制度,发展规划应该涉及学校网络建设发展的目标,队伍建设等。其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需要充分的注重高校师生网络发展的现状,建设网络道德的实施方案,同时相关的工作部门开展网络道德的建设工作。其三网络管理中心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建立合理的评估与激励制度,同时将结果与传统的考核标准统一。

2.2 完善网络监管机制

首先需要建立网络舆情的监督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学生、院系以及学校的三级舆情监督体系,建设专门的舆情监督队伍。依据发现、判断、选择以及报送等工作方式开展自己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必要的时候建立网上舆情的收集管理方式,尤其是重视各种微博群与微信群等作为传播手段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其次要重视技术的发展,建立网络管理监督的具体制度,利用技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办法,规范网络监督的具体工作内容。

2.3 完善工作评价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审批与管理办法是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建立层层的考核制度、分类与量化考核等办法。在进行审批与考核的时候,需要将工作的内容细化,将网络文化工作管理的好坏作为领导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其次针对于针对于不同的工作内容确定考核标准,重点分析这项工作是否做到位,相关的资源投入是否满足现实共走的需求,在队伍建设方面能否做到科学合理等。为对于网络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具有严格的要求,评价的重点内容为其能否坚持舆情日报机制,能否与有关的部门协作进行安全的监督与评价机制进行重点的考核,对于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考量标准。

2.4 强调协调保障的机制

建立多渠道的共同投入机制,保障监督工作的必要开支,同时积极地投入专门资金来建设有关的管理机构。对于一些管理较好监督到位的网站引入商业服务机制,可以对外承接广告、专题宣传等模式。同时利用校园学生资源建立网络监督管理等宣传队伍,补充专业监督队伍建设的不足,加强对于专业队伍的培训等。同时还需要组件高等学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委员会,定期的召开学术会议,研究工作对策,进行工作评估等活动。

3 结语

本文依据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网络社会的发展对于学校的影响十分巨大,理论与实际分析了网络文化给师生与高校管理带来影响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具体办法。再结合网路信息与传播的特点,分析了高校网络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对策,对于以后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所帮助。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究: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2007年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大课题,今年中央外宣办及时召开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讨班”,刘云山同志到会发表重要讲话,彰显了中央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如何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河北建设具有实力、活力、竞争力沿海强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近几年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面临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和管理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16号文件,加快我省网络文化建设发展步伐。

积极探索加快发展

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后,河北省及时召开了全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围绕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出台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使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得以加强。

坚持正确的网络文化价值导向,打造具有广泛影响的网络文化平台。一是积极构筑以新闻网站、政府网站、文化教育网站为主体的网上宣传阵地,鼓励省内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大力发展数字报纸、网络杂志、网络电台、网络电视等新的传播形态,占领网络文化新阵地。二是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期理论成果的网上传播,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上多样性的思想意识,形成网上正面宣传的规模效应,营造健康向上的网上主流舆论。三是增强网上正面舆论引导能力,通过省直有关部门、省市县(区)网评队伍相互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积极主动地引导网上舆论和网民思想行为。四是抓好网络公共服务,努力把网络文化系统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反映民意的“晴雨表”,维护稳定的“减压器”。

严格网络文化行业管理,保障网络文化健康繁荣发展。一是完善法制法规建设。2007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全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任务和目标,明确了各网络文化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新闻办、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安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厅先后出台了加强互联网行业管理、信息安全、网站、网吧等的管理细则,进一步规范了互联网管理秩序,增强了管理和执法的力度,逐步把网络文化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二是进一步落实了管理重点、管理机制和基础管理。充分发挥各级对外宣传部门指导、协调、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加强对网络文化信息服务管理的作用,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建设管理部门日常联系协调机制、舆情汇集和研判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属地化管理责任、行业主管和监管责任,依法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构筑积极健康的精神家园。通过在全社会大力推进先进网络文化教育,提高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提高网民网络道德和遵纪守法意识,在全省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还需不断提高网络文化队伍素质,为网络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一方面,通过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及各种培训,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网络知识培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强化网络队伍培训,着力提高这支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

正确分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主流舆论网站规模小、水平低、能力弱,整体实力有待提高。国内各重点新闻网站整体规模小、实力不强、社会影响亟待提高。在内容提供上,存在着文化的供给不足同网上巨大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在传播方式上,在对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改造过程中,符合网络特点适应网民欣赏习惯的加工不够。

法制建设滞后。一方面,由于互联网多重属性的特点,客观上造成了管理的标准难以统一;另一方面,互联网的管理立法工作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再次,由于我国的网络管理涉及部门众多,网络管理存在职责交叉、方式单一、队伍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适应等诸多问题,许多相关政策法规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完善。

管理体制不健全。一是省市两级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力量不足。大部分市没有专职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人员,文化、出版、教育、广电等相关部门也未设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远不能适应网络管理工作的需要。二是属地化管理缺位。中央明确要求落实互联网属地化管理,但新闻、文化、广电等部门对互联网的执法权仅设在省一级行政管理部门,市级新闻、文化、出版的行政执法权出现空白。三是对网络运营商的管理责任缺位。通信管理部门是网络运营商的直接管理部门,但由于省辖市以下没有通信管理部门,部分市新闻、公安、教育、出版、文化等部门对各市的网络运营商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快速反应能力有待加强。一是网上意识形态安全隐患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二是网络管理工作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网络文化的管理还缺少从技术设备、队伍建设、用户监管、信息控制、安全防范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制度建设;三是快速反应机制的技术支撑不够。缺少建立网上舆论管理的技术保障,特别是缺少装备网络信息智能系统和网络舆情预警检测系统。

开创新局面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提供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为基础,以形成积极向上的网上舆论强势为重点,以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为条件,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使用与发展并重,引导与封堵结合,网上与网下兼顾,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坚持建管并重,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一要加强主流媒体建设,重点解决新闻网站体制机制不活、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自主经营能力不强、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探索在重点新闻网站实行公司法人治理、绩效考核和全员竟聘管理机制。二要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抓住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实施网络文化精品工程,建设强大的网络文化资源库,充分利用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精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

坚持内外兼修,营造和谐的网络生态。在网络内,要积极构筑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宣传阵地,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舆论导向、创作导向、传播导向和管理导向,为先进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加强大的网上平台。在网络外,要不断加强网民素质教育,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深入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提高网民的政治素质和社会主义道德观。

坚持疏堵结合,着力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在封堵方面,要推进互联网管理技术的创新,加强对网络防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不良信息监控过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加大力度清理恶意网站,打击流氓软件,有效封堵和杜绝不良信息。在疏导方面,要加大对主流网络文化的扶持力度,对于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积极为其创造发展条件,引导、培育正确的网络文化发展方向。

坚持交融互动,繁荣网络文化产业,要通过网络与经济发展的交融互动,进一步催生和促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文化插上网络的翅膀,逐渐成为新的文化支点和经济增长点。当前网络文化应重点推进四个转变,一要由“舶来品”向“民族品牌”转变,提高国内原创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二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形成一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彰显民族文化魅力、体现传统美德及价值观念、凝聚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感的民族网络文化精品;三要由以网络游戏为主向多种经营转变,进一步向网络视频、网络培训、网络教育以及传媒、出版、影视、娱乐、旅游、音乐、戏剧、艺术、博物馆等整个文化产业领域拓展;四要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向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注重从网络文化消费引导、网络文化趣味培养、网络文化价值弘扬等方面,加强引导、管理和服务,实现网络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统筹协调发展。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究:地方政府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摘 要: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而且由此产生的网络文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并且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管理问题。由于网络文化的特殊性,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对网络监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文对地方政府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其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思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网络文化;职能转变

网络文化建设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而构建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则是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信息社会条件下政府不能再仅仅通过简单的行政命令管控信息,生硬规定人们的行为方式,而应从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通过政策法规、经济手段和技术监督等方式进行间接规制。

一、转变政府治理理念,构建服务型政府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到来,改变了原有的传播方式,即从一点对多点变成了多点对多点,让社会进入了“大众麦克风时代”。“在网络时代,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利,不仅可以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自由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由传播者替受众决定,而是可以由受众自己决定。”在这种新环境下,科层制政府组织结构固有的弊端和问题,导致政府不能及时对社会问题和公众需求做出回应。原有的组织结构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型的扁平化的政府组织结构。新型的政府组织结构,将减少或者取消中间的管理层次,压平组织结构,注重信息共享以及横向的联系、沟通和协作,而政府的网络工程可以为此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单个的决策部门逐渐缩小,变成灵活小巧的决策单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推进网站内容建设,宣传社会正能量

首先,要加强网络文化事业发展。根据地方主流网站的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优化网络结构,扩大网络文化主阵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有效整合资源,不断丰富网站内容,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着眼于广大群众的现实精神文化需求,为广大网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更加便捷的服务途径。其次,加快网络文化产业和a品的发展。制定与本市相关的网络文化发展规划,确定未来3-5年的网络文化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一定数量的网络文化企业、项目、产品,制定网络文化产业扶持优惠政策,以经济政策促进产业创新。地方政府要积极抢占网络舆论的制高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多元化的思想意识。积极运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互动传播,扩大舆论宣传的覆盖面。加强与国内重点网站联络,积极争取国内重点网站在本地建立分频道、分中心,畅通本埠新闻及时时间上挂国内重点网站渠道,并以此构建相关网站、论坛舆论干预快速通道。进一步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的网上舆情预测、巡览、收集、研判、应对、处置和引导的能力,通过网络会、网络研讨会、网络舆情分析、网络舆情专报等形式,加强信息共用共享,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三、提高网络人员素质,打造舆论新团队

网络人才队伍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保障环节。要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主要打造一支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干部队伍、一支的网络文化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一支的网络媒体记者队伍、一支的网络评论员队伍、一支明大局的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在加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上,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坚持机制引才的方针,以优越的环境吸引人才参与到本地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来。二是支持在蓬高校比如文化产业学院相关院系和专业的建设,通过特色化的教育,逐步建立起多类型、多层次、符合蓬莱网络文化实际发展需求的人才库。三是加强对网络文化从业人员的管理,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分层次、分对象、分类别对网站、论坛、网吧等管理人员和负责人的业务培训,突出网络文化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教育,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意识。

四、营造网络社会环境,培育核心价值观

培养和提高网民对有害信息的自觉抵制意识和能力,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思想阵地具有重要意义。网络中复杂的虚拟的社会关系使社会文化的约束力减弱,社会道德责任降低。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引导公民自觉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积极利用网络发展的机遇和优势,在网络的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中,开展正确的引导,宜疏不宜堵,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大互联网的中文信息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使公民达到自觉抵制腐朽的价值观念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传播。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伦理教育。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伦理教育,促使人们自觉地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不断建立和巩固网上社会主义思想阵地。很多网络用户是未成年人,其思想尚不成熟,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尚不明确,一些人出于好奇心而在网络上浏览垃圾信息,有的甚至采取具有危害性的行为。因此,要普及网络法律教育及网络道德教育,倡导全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营造一种健康、文明、诚信的文化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究:浅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身心发展。本文通过校园网络的现状,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对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建议进行阐述。

关键词网络文化建设管理

1 高校校园网络的作用

校园网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广阔的信息空间,为师生了解世界、了解社会提供了便利高效的途径。师生要高效地了解世界、了解社会,这种方便、快捷、大容量的网络信息传递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网络媒体还为师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储备库,大到“四书五经”、各种现代科技和祖国的传统中医学等巨型文献,小到各种讲演、各类文章和单个的汉字等,都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很容易的检索到。有了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师生主动获取所需资料自主学习。新兴网络媒体为师生提供了自主交流平台:如BBS、学生和教工各种论坛、网络聊天、博客等,有利于师生在网上互动抒发自己的感想和观点。新兴网络媒体的丰富、多样、开放性人人可以平等获取和提交等特点,致使信息良莠不齐,自主筛选者必须提高甄别是非的能力和受教育选择能力。网络媒体还提供了全新的娱乐方式和途径,极大丰富和充实了广大师生的课余生活,同时需要加强正确引导。

2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校园网络建设基本普及,校园网络在职工宿舍、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室和办公室等各处普遍应用着,涉及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而使得互联网上的网络电视、QQ群、博客、各种论坛等诸多栏目和校园网上的BBS、牡丹园、邮箱、各式各样群体性栏目,还有各基层单位网站在师生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产生网络不能运行时,人们出现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窒息感。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已经逐步形成。新兴校园网络媒体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手和伙伴。校园网络为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科研的各个方面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入了许多负面影响,构建完善成熟的具有一定政治影响力的校园网络信息环境势在必行。

3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

(2)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二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三是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四是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五是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规范有序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

(3)主要任务:一要大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重点做好主题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建设;二要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的精神生活,建立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三要继续做好网上教育、服务、教学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服务;四要切实增强舆论引导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及时做好校园舆情分析与监控;五要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优化网络宣传;六要切实加强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形成整(下转第206页)(上接第202页)体合力,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七要加强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4 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在高校校园中,由教职员工,尤其是作为校园主体的青年学生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等通讯手段的大量使用,所形成的虚拟社区文化和这些网络手段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情感、思想多个层面在内的文化形态的总和。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其他校园文化,但却渗透到校园文化生活的各个部分和层面,其地位和影响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愈来愈显著和突出。

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对党和国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从主体来说,高校师生是知识最密集、人才最密集和思想最活跃的社会人群,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即是加强整个互联网的文化品味和含金量的建设。

只有让知识和技术相结合,让高校网络成为互联网的主力,让高校网络的文化思想成为整个互联网精神统帅和灵魂,才能建设有利于国民的互联网文化,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解放。从受众来说,高校师生是互联网的较大、最集中的受众。只有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以高校师生的需要为准绳来推动互联网建设,我们的互联网才能实现自身的使命,以高端的科技和丰富的人类文化和便捷的网络传播促进人类的发展,实现更多人的解放。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园网络工作。整合校园网络资源,开发统一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校园网络直通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便。加强校园网建设和管理,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教育主动权。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和团委要分别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党建、学生工作在线和团建等相关网站或网页,在网站上正面引导,公开答疑。各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发挥网络积极作用。

5 对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1)坚持引导与把关相结合。对以网民言论为主要形态的自发性舆论,要在充分尊重的同时进行积极地疏导。对以新闻、信息为主的自觉性舆论,引导者必须严格把关,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删除网上垃圾,构筑网上“信息海关”,以维护网络文化发展的环境。

(2)坚持引导与管理相结合。在对大学校园网络文化进行积极引导的同时,要依法管理。在大学校园网络建设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网络管理规章制度,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网上评论的舆论导向作用,增强网上评论的力度,坚持网上正面舆论导向。

(3)坚持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营造多层次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用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净化大学生的心灵,鼓舞他们的精神,提升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抵御消极网络文化影响的能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