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探析

摘要:管理审计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这是实施管理审计的基本社会基础,企业发展需要管理,管理的发展又需要审计的支持。企业内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开展管理审计定位要,基本概念要明确,循序渐进,不断实践,理清思路,稳步发展。
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探析

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探析: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管理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和方向。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虽然仍以财务收支为主要内容和以合规性、真实性等为主要目标,但是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了管理审计尝试。如何结合内部管理审计的现状,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管理审计已成为审计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管理审计;公司治理;现状;对策

管理审计是对企业管理效益实现途径的开发利用和发挥程度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的审计,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和方向。管理审计的目的是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揭露企业经营规划、投资决策、生产组织、内部控制和管理措施诸方面的失误与不足,评估人力、财力、物力损失浪费的程度,提出改善管理和提高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充分挖掘生产力诸要素的潜力。因此,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现状

管理审计代表了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是内部审计发展的较高层次。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虽然仍以财务收支为主要内容和以合规性、真实性等为主要目标,但是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了管理审计尝试。

(一)引入管理审计理念,拓展厂长(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尝试进行任期管理责任评价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按照管理科学的要求,许多企业将管理审计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于厂长(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使其在内容和方式上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和深化,不仅进行合规性、真实性审计评价,而且兼顾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评价,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审计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审计

主要以控制测试来评价控制系统,找出薄弱环节及至失控部位,并提出改进措施消除隐患,达到健全系统、改善控制、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该项审计的对象虽然涉及了管理和控制活动,但目前主要限于合规性、遵循性目标评价,较少进行内部控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深层次综合研究。

(三)经营效益审计

有些企业以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扭亏为盈等为主要目的,审查生产力各要素的运用情况,以改进生产经营工作,谋求较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掘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潜力,实现的经济效益。它主要着眼于对企业现实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审查,对提高经济效益能起切实作用。但它较少对管理组织机构的合理性、管理机制的有效性、管理措施的效果等进行综合研究与评价,只是初步的经济效益审计。

以上情况表明,企业对管理审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来看,目前企业对于管理审计工作,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均不、不深入,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管理审计在企业内部治理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管理粗放、责任不明、法制不健全、违法乱纪现象较为普遍,会计信息失真比较严重,审计的主要功能还是履行监督职责,主要任务还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重点仍在财务收支。而管理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公正的约束和评价机制,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管理职能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使得审计领域、范围受到限制,管理审计发展受到影响。

(二)内部管理审计法规体系几乎空白

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分别有《审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作为法律依据,而内部管理审计的法律体系极不健全,关于内部管理审计的法规更是一片空白。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管理审计时,只能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结论的性。

(三)内部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审计对象逐步发展到企业集团、股份公司和连锁店。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增加,所进行的交易日趋复杂,企业与外部某些企业的关系是母子公司关系或联营公司关系。同时由于企业的资产重组必然涉及兼并和收购、改制和重组、联合和剥离等问题,为审计对象开拓了新领域。内部审计的内容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决策、投资效益、市场状况、物资采购、生产工艺、产品推销、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等,凡是对企业商业利益和持续经营有影响的管理因素都是内部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内部管理审计事项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往往会增加内部审计的难度,使内部审计人员难以做出正确判断。由于内部管理审计事项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密切,一些敏感事项涉及的人事关系复杂、舞弊手段隐蔽,内部审计人员取证难度较大。

(四)内部审计选用审计程序和方法的不确定性

传统的详细审核方法成本很高,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此这种方法逐渐被淘汰,只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被采用。近年来则大量采用抽样审计,以“个别”推断整体,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又由于现代审计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可能会舍弃一些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但耗时费力的审计程序,这可能导致审计结论出错。

(五)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管理审计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组织规模的扩大、市场和贸易的国际化,以及竞争的加剧等因素使得企业经营管理难度加大,受托管理责任关系也不断深化,对管理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对商业活动的洞察力及审计程序相关知识,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管理控制链。除需要掌握会计和审计领域知识外,审计人员还需要掌握市场营销、现代管理、工程技术、法律法规等综合知识。企业现有审计人员多是从财会岗位转过来的,对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比较熟悉,而对现代管理等知识相对欠缺,不能满足现代管理审计发展的需要。

三、改进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对策

(一)尽快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审计法规体系,开发管理审计标准

审计标准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的依据,离开了审计标准,审计人员就无法对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监督。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内部管理审计机构可以自行开发适合本企业的管理审计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在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本企业的管理评价体系之后,才可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使内部管理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抓紧制订内部审计的法规和条例,将内部审计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法律形式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行业、部门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用法律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层次,用法律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正确认识管理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为管理审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委托人如何激励和约束人,使其积极有效地完成受托经营管理任务,以确保股东或投资者财富较大化。仅仅通过财务审计,委托人难以了解人是否有效履行其受托责任,而管理审计则有利于减少管理活动方面的信息,从而遏制“道德风险”的发生,增强经营管理的透明度,达到控制和抑制“内部人控制”的目的。同时通过管理审计,可以有效地判断人的业绩和能力,评价人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促使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可见,管理审计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层次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组织内部应积极为管理审计的开展创造环境和条件,推动管理审计的发展。

(三)不断拓宽管理审计的领域,进行管理审计项目试点,推动管理审计实践的发展

企业要从以检查、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控制审计向以改善机构运行状况和推动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审计转变。审计部门不仅是问题的发现者,而且应成为推动改革的使者,要从管理的角度不断拓宽审计的领域,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构改革、业务创新等活动中发挥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当前可以重点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一些规模相对较小、涉及面相对较窄的项目开展管理审计试点,逐步探索路子、摸索方法、积累经验,应以管理审计的理念,逐步拓展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尝试开展比较的任期管理责任审计评价等。

(四)不断充实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现代社会随着竞争日趋激烈,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能够适应管理审计工作需要的是一支复合创新型的审计队伍,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更新观念,具有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审计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进取,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还要有较高的综合业务工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善于抓住时机,灵活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多作贡献,才能胜任管理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

搞好管理审计工作任重道远,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有所突破,提出新思路。其次,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把握时展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再次,要从实际出发,找准自己的位置,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做,才能充分展现管理审计的生命力,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开创内审工作的新局面。因此,加强内部审计行业的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五)灵活运用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果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审计方法的运用,为使审计事项的成本低、效果好,就要把握全局,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措施,有效地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了解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不存在漏项,能够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在保障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因此要选准审计的重点内容和事项,找到切入点,从中发现控制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运用审计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捕捉改进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的信息,推动企业发展。目前我国的审计技术相对比较落后,部分手工操作还存在着审计内容不、深度不够、计算结果不够精准、信息提供不够及时等缺陷,因此,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还需积极进行探索,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思路,拓展和延伸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为适应现代企业的迅猛发展,面对信息革命的挑战,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相结合,将数据审计与系统审计相结合,将传统方法和技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六)重视预测,开展战略审计

在知识经济时代,内部审计要更多地参与未来的规划与决策工作,不能仅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评价和总结就简单地提出改进今后工作的建议,更应着眼未来,瞄准企业发展的新问题、国内外市场的新动向、产业结构调整及知识经济发展的新进程,进行有效的预测,对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进行判断,决定是否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以适应未来的变化,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重大投资决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组合等都需要有正确的战略方针。如果战略决策失误,企业就有可能破产。战略审计是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审计的发展方向。企业内审工作的价值,也能从这种高层次的管理活动中得以体现。

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探析:企业内部管理审计重点问题的概念性探析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 管理审计 问题

[论文摘要]企业内部开展管理审计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用到的一些主要概念做一简略探讨,以期理顺思路,服务实践。使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在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作用中逐步完善,稳步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迫使企业管理者更加讲求管理力度,防范风险,追求经济效益,并且建立富有生机活力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部审计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开展管理审计就成立一种必然趋势。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指出,今后内部审计要开展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事项的监督和评价,实施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为改善组织的运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服务,为管理层当好参谋。

管理审计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规范化的实践经验尚显不足。对一些在实践中必须清楚的重点问题讨论颇多,这些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管理审计的有效开展及发展方向。本文对管理审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注意点作一概念性的探讨,以期对开展企业管理审计有一清晰的思路。

一、管理审计的概念、内容、形式

1、管理审计的概念。解决好管理审计是什么的问题直接影响管理审计的发展方向,国外管理审计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与延伸已逐渐成熟和稳健,但是由于国情不同,不能奉行“拿来主义”,必须建立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管理审计理论。没有理论的指导,再好的行动也只能是盲动。中国内审协会在管理审计理论研讨会上达成的初步共识是:管理审计指为了明确一个组织中的所有职能部们和经营环节中现存的和潜在的薄弱之处,面对管理人员在实现企业目标和管理效果方面所进行的客观的、独立的、可理解的和建设性的评价,以帮助管理人员改进决策,提高获利能力,更好的完成受托管理责任。此概念揭示了管理审计的范围:一个组织中的所有职能部们和经营环节;职能:明确现存的和潜在的薄弱之处,进行的客观的、独立的、可理解的和建设性的评价;目的:帮助管理人员改进决策,提高获利能力,更好的完成受托管理责任。由此看出此概念较的解决了管理审计是什么的问题,是当前指导管理审计实践的较的定义。

2、管理审计的内容。管理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但管理审计是否渗透到管理的方方面面,尚需探讨。从管理审计的概念中看出它的目的是帮助管理人员改进决策,提高获利能力,更好的完成受托管理责任。所以说,当前管理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的,与经济管理行为无关的内容如人事、环境等不应成为管理审计的内容。管理审计的内容只能是经济管理活动,有其特定性,不应包罗万象,不应与组织内其他职能机构产生职能冲突。具体内容可以是战略决策、投资效益、物资采购等生产经营各方面。

3、管理审计的形式。管理审计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表面经济现象的监督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由表及里,对表面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对审计对象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所以企业管理审计从形式上应该是一种过程审计,不仅要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事后监督和评价,更要将审计关口前移,延伸到经济活动的事前和事中,参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对企业经营流程和内控制度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管理审计总体形式上是过程审计,不要停于一点或一面。具体形式应包括:风险管理审计、内控制度审计等。

二、管理审计的程序、方法、特点

管理审计是为了促进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工作,帮助他们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突出的中心是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管理工作的建议,以实现经济目标。由于其审计目标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程序和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

1、管理审计的程序。对于管理审计的程序,习惯上基本包含准备、实施、报告三步。我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审计对象,应进一步细化,突出其特定性对指导实践更有帮助。及时确立审计项目。由于管理活动内容广泛性,市场经济的多变性,以及对管理审计前瞻性、预警性的要求,管理审计要把握要点,切中管理活动的要害,立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立项时不仅要考虑项目的效益效率,还要考虑人员、时间和成本效益原则。要通过风险分析、与管理者交流等手段确定管理风险点。第二审前准备。管理审计在准备阶段要搜集更为和内容比其他审计更多、更复杂的资料。深入现场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体制、产品、生产规模、生产能力、业务流程、管理模式、财物管理系统等多种信息资料。第三审计实施。此阶段就是要认真做好调查取证,研究分析证据。这不仅限于财务资料,跟重要的是深入生产经营及时线,客观公正地获得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的和足够的数据。并通过系统科学的分析鉴证得出审计结论。第四审计报告。管理审计的审计报告重点揭示经营管理、内控体系中的管理问题和薄弱环节,揭示普遍存在的问题,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第五后续审计。只管过程,不顾后果的做法,将无法体现管理审计的过程控制性和企业发展的连续性。所以后续审计对管理审计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后续审计看那些建议得到了落实,效果如何;那些没有落实,原因何在,从而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层次。

2、管理审计的方法。管理审计是对管理活动的分析评价,所以要用到大量的现代管理方法和经济活动分析方法,而不仅仅是核对、盘点、调节等传统方法。主要技术方法一是财务分析方法,如比率分析、趋势分析、报表分析,主要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并揭示潜在的经营问题。二是经济分析方法,如量本利分析,经济批量分析。主要对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分析,为正确决策提供充分、必要的信息。三是现代管理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决策树法等主要是为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建议,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3、管理审计的特点。管理审计有别于传统财务审计的特点很多,从内容、形式、程序方法、报告上都有其自身特性。较为突出的特点有:一是审计范围的广泛性。由于经济管理活动的宽泛性,所以管理审计的范围可以涉及经济管理组织、管理的各个层面,如计划、财务、物资、合同、内控制度等。二是审计方法的多样性。管理审计除使用常规财务审计方法外,更多的要用到包括现代经济管理技术在内的非财务分析法,既要使用定量分析方法,更要使用定性分析方法。三是审计结论的建设性。管理审计的结果主要是为被审计对象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服务,不应具有强制性。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管理审计时只提建议,不要求经营者必须执行,管理决策本身是经营者的事,内审人员不承担经营责任。

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审计效果问题。管理审计花费力气大,成果不好量化,直接成果不大,且短期内不易显现,影响管理审计的有效开展。审计人员一是要树立服务意识,不计一时之荣辱。二是注重于管理层和被审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在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下,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具有较高的组织保障。

2、审计业务的独立性问题。组织上的独立是开展一切审计工作的基础,管理审计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内部审计自身的局限性,只能是相对独立。加之管理审计参与范围的广泛性,为避免发生利益冲突,一是从组织形式上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保障必要的独立性,二是人员管理上保障内审人员的客观性。有条件的企业可进行不定期的轮岗制度。

3、人员素质问题。由于当前内审人员大部分为财会人员,对财会知识有余,而企业管理知识不足,所以一方面内审人员要跟上时代潮流,加强学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内审的内部优势,进行资源整合,根据不同项目情况在有关企业部门调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技术装备等资源,这是当前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也得到了实践证实,美国无线通信公司airtouch通过此形式进行内审组织再造,取得良好效果。

四、结语

管理审计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这是实施管理审计的基本社会基础,企业发展需要管理,管理的发展又需要审计的支持。企业内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开展管理审计定位要,基本概念要明确,循序渐进,不断实践,理清思路,稳步发展。

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探析: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 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公司内部审计从无到有,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逐年增多,对经济运行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和保驾护航作用,但审计工作转型的力度还不够快,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工程造价审计,对外经济合同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开展较少,为了审计更好的服务于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管理审计将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本问就公司管理审计现状及需要改进的问题做一研讨。

关键词 企业 管理审计 对策

内部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组织采用特定的审计程序,对企业管理活动的效率性以及管理能力和水平进行审查。内部管理审计是通过对效果、现状的评价,谋求改进管理,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审计活动。其目的是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揭露企业在经营规划、投资决策、生产组织、内部控制和管理措施诸方面存在的漏洞与不足,评估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效率,提出改善管理和提高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充分挖掘生产力诸要素的潜力。因此,推行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具有创新性意义。

一、公司内部管理审计的现状

(一)管理审计已经渗透到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之中,并进行任期管理责任评价。

在建立企业制度过程中,按照管理的要求,将管理审计的思维运用于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使其在内容和方式上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和深化,不仅进行合规性、真实性审计评价,而且兼顾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评价,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审计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审计愈来愈受到集团公司和公司管理层的重视,但缺乏应有的深度。

内部控制审计主要以控制测试来评价控制系统,找出薄弱环节以及失控部位,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消除隐患,达到健全系统、改善控制、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内部控制审计审计的对象虽然涉及了管理和控制活动,但主要限于合规性、遵循性目标评价,较少进行内部控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深层次探究。

(三)经营效益审计体现了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但仍处在起步阶段

我们以往开展的财务收支审计以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等为主要目的,审查生产力各要素的运用情况,以改进生产经营工作,谋求较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掘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潜力,实现的经济效益。它主要着眼于对企业现实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审查,对提高经济效益能起一定作用。但较少对管理组织机构的合理性、管理机制的有效性、管理措施的效果等进行综合与评价,只是初步的经济效益审计。

二、公司内部管理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管理审计在企业内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有些二级单位管理层中主观主义、企业管理粗放、责任不明、法制不健全、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审计的主要功能还是履行监督职责,主要任务还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重点仍在财务收支。而管理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公正的约束和评价机制,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管理职能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趋限,审计的领域、范围受到限制。

(二)内部管理审计缺乏法规体系和评价标准

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分别有《审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作为依据,而内部管理审计的体系还不健全,关于内部管理审计的法规几乎是一片空白。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管理审计时,只能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结论的性。

(三)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内容的广泛性和审计程序、方法的不确定性,使管理审计难以拨云见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内部管理审计对象逐步发展到跨国公司、企业集团、股份公司和连锁店。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增加,所进行的交易日趋复杂,企业与外部某些企业的关系是母子公司关系或联营公司关系。同时由于企业的资产重组必然涉及兼并和收购、改制和重组、联合和剥离等问题,为审计对象开拓了新领域。内部审计的内容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决策、投资效益、市场状况、物资采购、生产工艺、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等,凡是对企业商业利益和持续经营有影响的管理因素都是内部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内部管理审计事项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再加上管理活动资料、原始记录不全,往往会增加内部审计的难度,影响管理审计的开展,使内部审计人员难以作出正确判断。由于内部管理审计事项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密切,一些敏感事项涉及的人事关系复杂、舞弊手段隐蔽,内部审计人员取证难度较大。

(四)审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不能满足管理审计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组织规模的扩大、市场和贸易的国际化,以及竞争的加剧等因素使得企业经营管理难度加大,受托管理责任关系也不断深化,对管理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对商业活动的洞察力及审计程序相关知识,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管理控制链。除需要掌握审计领域知识外,审计人员还需要掌握市场营销、现代管理、工程技术、法规等综合知识。公司现有审计人员是从财会岗位转过来的,对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比较熟悉,而对现代管理等知识相对欠缺,不能满足现代管理审计的需要。

三、今后改进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对策

(一)尽快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审计制度体系,为推行管理审计扫清障碍

由于公司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大差别,审计部门还没有适合本企业的管理审计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在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本企业的管理评价体系之后,才可对被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使内部管理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抓紧制订完善内部审计的法规,将内部审计制度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管理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文件形式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层次,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积极开展管理审计项目,推动管理审计实践的发展

内部管理审计要求我们从以检查、评价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收支审计向以促进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向以为企业增加价值、提高运作效率和推动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审计转变。审计室不仅是问题的发现者,而且应成为推动改革的使者,要从管理的角度不断拓宽审计的领域,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承包兑现、比价采购、对外经济合同等活动中发挥积极的监督和推动作用。明年,要以重点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规模相对较小、涉及面相对较窄的项目开展管理审计试点,逐步探索路子,摸索方法,积累经验,同时,广泛开展行业之间的经验交流,到管理审计开展早,经验丰富的单位学习,扎实稳步推进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开展。

(三)不断充实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任何事业的生存和发展,最根本性和决定性的因素是人。内部审计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并与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衔接,从传统的财务审计走向管理审计,就必须选派一些“懂经营管理、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精通信息技术和财经、审计等多方面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不断改善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人员数量。打造一支能够适应全球一体化、信息化、能够适应企业管理审计工作需要的复合创新型的审计队伍。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观念,具有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审计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进取,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而且还要有较高的综合业务工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善于抓住时机,灵活运用新技术、新知识,才能够与时俱进,胜任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同时,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内部审计人才素质提升、相互交流、作风严谨的用人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管理审计的生命力,推动内部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

(四)灵活运用创新审计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审计效果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传统审计方法的运用,又要不断积累,推陈出新,按照“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措施,把审计的侧重点放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上面,较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经营风险。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熟悉了解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掌握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工作中心,并在保障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因此,要选准审计的重点和事项,找到切入点,从中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有针对性地运用审计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捕捉改进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的信息,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探析:浅议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笔者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管理审计;现状;对策

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组织采用特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管理能力和水平进行审查分析。内部管理审计是通过对效果、现状的评价,谋求改进管理,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审计活动。其目的是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揭露企业在经营规划、投资决策、生产组织、内部控制和管理措施诸方面存在的漏洞与不足,评估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效率,提出改善管理和提高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充分挖掘生产力诸要素的潜力。因此,推行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是对内部审计的科学把握,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和历史性意义。

一、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现状

(一)管理审计的内容已经渗透到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之中,并开始尝试任期管理责任评价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按照管理的要求,许多企业将管理审计的思想运用于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使其在内容和方式上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和深化,不仅进行合规性、真实性审计评价,而且兼顾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评价,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审计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审计愈来愈受到管理者的青睐,但缺乏应有的深度

内部控制审计主要以控制测试来评价控制系统,找出薄弱环节以及失控部位,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消除隐患,达到健全系统、改善控制、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该项审计的对象虽然涉及了管理和控制活动,但主要限于合规性、遵循性目标评价,较少进行内部控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深层次探究。

(三)经营效益审计体现了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但仍处在起步阶段

有些企业以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扭亏为盈等为主要目的,审查生产力各要素的运用情况,以改进生产经营工作,谋求较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掘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潜力,实现的经济效益。它主要着眼于对企业现实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审查,对提高经济效益能起切实作用。但它较少对管理组织机构的合理性、管理机制的有效性、管理措施的效果等进行综合研究与评价,只是初步的经济效益审计。

二、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管理审计在企业内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初级阶段,管理层中主观主义、独断专权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管理粗放、责任不明、法制不健全、违法乱纪现象较为普遍,信息失真比较严重,审计的主要功能还是履行监督职责,主要任务还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重点仍在财务收支。而管理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公正的约束和评价机制,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管理职能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有些领导甚至把审计业务等同纪检工作看待,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审计的领域、范围受到限制,管理审计发展受到羁绊。

(二)内部管理审计缺乏法规体系和评价标准

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分别有《审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作为依据,而内部管理审计的法律体系极不健全,关于内部管理审计的法规更是一片空白。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管理审计时,只能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结论的性。

(三)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内容的广泛性和审计程序、方法的不确定性,使管理审计难以拨云见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审计对象逐步发展到跨国公司、企业集团、股份公司和连锁店。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增加,所进行的交易日趋复杂,企业与外部某些企业的关系是母子公司关系或联营公司关系。同时由于企业的资产重组必然涉及兼并和收购、改制和重组、联合和剥离等问题,为审计对象开拓了新领域。内部审计的内容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决策、投资效益、市场状况、生态环境、物资采购、生产工艺、产品推销、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等,凡是对企业商业利益和持续经营有影响的管理因素都是内部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内部管理审计事项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再加上管理活动资料、原始记录不全,往往会增加内部审计的难度,影响管理审计的开展,使内部审计人员难以作出正确判断。由于内部管理审计事项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密切,一些敏感事项涉及的人事关系复杂、舞弊手段隐蔽,内部审计人员取证难度较大。在审计程序和方法的选用上,传统的详细审核方法成本很高,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此这种方法逐渐被淘汰,只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被采用。近年来则大量采用抽样审计,以“个别”推断整体,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又由于审计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可能会舍弃一些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但耗时费力的审计程序,这可能导致审计结论出错。

(四)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管理审计需要

现代制度的建立和组织规模的扩大、市场和贸易的国际化,以及竞争的加剧等因素使得企业经营管理难度加大,受托管理责任关系也不断深化,对管理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对商业活动的洞察力及审计程序相关知识,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管理控制链。除需要掌握审计领域知识外,审计人员还需要掌握市场营销、现代管理、工程技术、法规等综合知识。企业现有审计人员多是从财会岗位转过来的,对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比较熟悉,而对现代管理等知识相对欠缺,不能满足现代管理审计的需要。

三、改进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对策

(一)尽快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审计法规体系,为推行管理审计扫清障碍

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内部管理审计机构可以自行开发适合本企业的管理审计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在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本企业的管理评价体系之后,才可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使内部管理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抓紧制订内部审计的法规和条例,将内部审计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法律形式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行业、部门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用法律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层次,用法律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审计”的理念,为推动管理审计的发展廓清思路

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的对象是人,只有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审计”的理念,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营造一种依法、合规、积极、友善、和谐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才能既符合内部审计规范和企业主要领导人的意图,又实现企业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干群之间、职工之间的和谐统一,企业经营行为与其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从而顺利达到企业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的共同目标。

(三)积极进行管理审计项目试点,以点带面,推动管理审计实践的发展

企业内部管理审计要从以检查、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控制审计向以促进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向以为企业增加价值、提高运作效率和推动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审计转变。审计部门不仅是问题的发现者,而且应成为推动改革的使者,要从管理的角度不断拓宽审计的领域,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构改革、业务创新等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当前可以重点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一些规模相对较小、涉及面相对较窄的项目开展管理审计试点,逐步探索路子,摸索方法,积累经验,同时,广泛开展行业之间的经验交流,扎实稳步推进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开展。

(四)不断充实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

任何事业的生存和发展,最根本性和决定性的因素是人。内部审计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并与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衔接,从传统的财务审计走向管理审计,就必须选派一些“懂经营管理、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财经、审计等多方面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不断改善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打造一支能够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多变化,能够适应企业管理审计工作需要的复合创新型的审计队伍。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观念,具有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审计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进取,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而且还要有较高的综合业务工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善于抓住时机,灵活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才能够与时俱进,胜任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同时,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内部审计人才素质提升、相互交流、作风严谨的用人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管理审计的生命力,推动内部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

(五)灵活运用创新审计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审计效果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传统审计方法的运用,又要不断积累,推陈出新,按照“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措施,把审计的侧重点放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上面,较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经营风险,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熟悉了解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掌握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工作中心,并在保障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因此,要选准审计的重点内容和事项,找到切入点,从中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有针对性地运用审计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捕捉改进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的信息,推动企业发展。我国的审计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还存在着审计内容不、深度不够、结果不够精准、信息提供不够及时等缺陷,因此,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还需积极进行探索,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思路,拓展和延伸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为适应现代企业的迅猛发展,面对信息革命的挑战,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相结合,将数据审计与系统审计相结合,将传统方法和技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探析: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应关注的问题

摘 要:对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现状提出应关注的问题,以达到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内部管理审计 现状 关注的问题

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具体说来是对企业内部一切管理行为包括财务、采购、生产、销售、发展研究及其他业务管理等进行的审计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主要通过审计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理念防范、控制企业发展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我国的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企业内部管理内审人员常常认为审计就是查账,工作重心主要征对会计资料及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监督,工作内容主要征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以及对生产经营过程的事后检查。主要职能就是查错防弊,没有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导致内审人员对各项具体的管理活动缺乏应有的热心与关注,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缺乏独立性和性

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对企业建立内部管理审计制度做出明确的要求,导致部分企业内审缺位。有的即使实行了内部管理审计制度,但设置上通常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或层次较低,导致审计决定和管理建议不能得到落实,管理审计很难顺利开展。同时,我国内审人员是从企业内部产生的,内部管理审计受本单位直接领导,仅仅能强调它与被审计的其他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和性。

二、审计范围狭隘

多数企业内部管理审计仍以开展财务审计为主,对管理审计涉足很少。传统的内部管理审计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主要是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及经营领域,这种监督导向性的内部管理审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管理审计作用的发挥。同时,管理审计总体上仍偏重对审计事项和经济活动的事后监督,无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事前、事中检查,工作缺乏前瞻性。

三、审计程序缺失

在审计程序上,多数企业存在审计分工不详细、审计方案考虑不周全、内审人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甚至一些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没有审计程序,或审计结束后补做审计程序,从而加大了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风险。

四、审计手段落后

一些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手段仍然停留在手工审计的层面上,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工作效率低,审计功效差,使内部管理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受到很大限制,严重影响管理审计目标的实现。

五、企业负责人重视不够

有些企业的负责人可以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这使得许多内部管理审计机构势力单薄,很难发挥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白作用。

六、内审人员素质偏低

内审人员一方面由于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不高,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在对政策理解有偏差,对企业的管理、作业流程不熟悉,对管理上不完善的环节把握不住等方面,从而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另一方面表现在内审人员对会计知识比较熟悉,对管理领域则不太了解,高水平复合型的人才很少,从而提出管理上的建议、撰写大型的专题调查报告就显得力不从心。

一般而言,企业的内部管理审计是以改善部门和单位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企业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及效果,促进提高管理水平,促使生产力要素的更好配合,以提高经济效益以及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因此,实施企内部管理审计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独立性问题

独立性是内部管理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内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正确地实施审计,才能作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定和评价。实现内部管理审计的独立性包括实现组织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独立两个方面。组织上的独立是指在组织结构中要给内部管理审计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精神上的独立是使内审人员保持客观性。

二、内审人员的胜任能力问题

与传统审计不同,管理审计本身涉及到战略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等,内审人员如果还把自己的知识能力锁定在财务知识方面的话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具备与管理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内审人员应注意吸收与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以具备适当的胜任能力。

三、管理审计功能定位问题

管理审计功能主要分为“咨询服务”功能与“审计监督”功能。在对这两项功能定位时必须要界定他们之间的差异。从实际效果上看,管理审计更多地体现了内部管理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所以当咨询服务功能与传统的审计监督功能并存于同一部门的职责范畴之内时,我们就要警惕二者之间的冲突与碰撞,认真界定他们之间的差异,注意保持审计的审慎性,不对审计结论作出的保障。同时企业实施管理审计要求把审计时间前移,要变事中、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事前反馈”的作用。

四、组织保障问题

要使内部管理审计在企业内部具有较高的组织地位,就要求在实施管理审计时必须对企业组织模式进行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让管理审计在实施中具有组织保障。从西方国家的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机构的领导关系上看,把内部管理审计机构分成四种设置方式:设在董事会或董事会所设的审计委员会之下;设在较高行政官之下;设在高级管理层之下;设在专职审计负责人之下。从实施管理审计的要求上看,以及时种组织模式为,这是因为内部管理审计师向较高权力机构作报告可以提高他们的独立性,能够把检查、评价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直接传输给企业的主要决策者,以助于其恰当决策。

五、管理层自身关注的问题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较高管理当局是对内部管理审计所发现的问题能最直接、最的进行解决的管理层,一般来说,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下几个问题:有关经营的总政策、指令和分配方法的影响;加强经营管理、经营控制及有助于实现目标等方面的建议;向上级报告和说明经营结果的方法。

因为管理审计的目标是帮助组织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就要求企业内审人员必须设想自己既处在总体管理的位置上,也处于部门管理的位置上,为企业提供建设性的服务。任何部门或职能管理的基本目标都是要达到总体管理制定的总目标。因此企业内审人员在按照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总体目标要求实施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时,必须针对上述问题有个明确的回答和解释,以便于董事会在进行企业决策予以考虑。

六、业绩评价和利益冲突问题

内审人员应从理论和实务上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评价,帮助经营管理者更好地履行其职责,提高经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他们的基本职责是随时随地地提醒管理当局在作出决策时应尽可能地使用足够充分的信息,并注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都行之有效。

管理审计必须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尤其是顾客的利益。从产品的研究开发至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都要对用户的需求、偏好、购买动机等进行分析,关注利益相关者问题,尤其是顾客问题。

总之,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是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及过程进行独立的、客观的、综合的、建设性的审查与评价,它有助于企业领导进行正确的决策,并促使企业各项活动正常运行,防止企业资产流失,保障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