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现代学徒制实施中深化校企合作研究

摘要:校企合作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进一步探析并思考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校企合作,充分认识到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其与校企合作的关系,把握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校企合作的着力点,对校企合作共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设置、课程教学实施和考核评价制度,以及对探索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保障机制、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实施中深化校企合作研究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将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学校教育同以经验和实践技能培训为主的企业生产活动相结合,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学中教、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匹配人才供应和需求,使学生真正融入企业、融入职业岗位,实现学生能力素养符合岗位要求。充分认知校企合作与现代学徒制的关系,思考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的着力点,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沟通机制,能推动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发展。

一、现代学徒制与校企合作的逻辑关联

(一)校企合作是现代学徒制的必然诉求

现代学徒制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学徒制注重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徒在师傅的传帮带下获得技能和技术的优点,并将传统学徒制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同现代企业、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多主体育人、多元共同参与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人才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承担育人计划,教师和师傅联合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注重“做中学、学中做”,是以校企合作为前提、工学结合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形式。“双元”是现代学徒制的典型特征,主要是指以企业和学校为双主体,为学生学习提供两个教育培训场所。校企合作是现代学徒制有效实施的基础,它的实施离不开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是有效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关键点。

(二)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应然回应

现代学徒制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育人计划、双主体培养人才的新型职业教育形式。首先,校企合作是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的双重身份分别是学校的学生和企业的学徒,企业的关键作用在于提供岗位给学生进行培训,学校的重要作用在于提供人才输送给企业。其次,现代学徒制是在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成效直接影响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企业也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寻找满足岗位需要的实用性人才;而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顺应社会转变趋势,强化岗位适应力的培养以满足企业需求。企业要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这是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支撑,校企合作培育人才必然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长足发展。

二、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的着力点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应紧密联系,围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和考核评价等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共同推进校企合作的平稳运行。

(一)人才培养目标:校企确立

人才培养目标是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核心和焦点,是校企合作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引导校企合作发展的行动指南。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学校教学及考核标准、学生自身水平来确定培养目标。一方面,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企业层面对学生的培养重在技能训练、实训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使人才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学校层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教育,学校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社会需求与行业发展、岗位要求与职业标准。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是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利益主体,学校的核心利益是通过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质量就业;企业的核心利益是通过现代学徒制过程中的校企合作获得符合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基于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性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内容设置:校企构建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共同构建课程内容。课程是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一环,校企合作共建课程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培养目标从学科本位转向以工作过程为本位,共同构建课程内容。校企应以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以具体合作企业岗位用人的标准为落脚点共同构建课程。课程内容设置遵循以企业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满足企业需求和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项目课程为基本方式。课程共设四个模块:职业素质养成模块,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术岗位课程模块和个人职业发展课程模块。其中,学校导师主要负责职业素养基础养成课程和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企业师傅主要负责岗位技术技能课程和个人职业发展课程,以培养技术技能实用性人才为目标。

(三)课程教学实施:校企协作

课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相互配合,才能衔接学校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岗位实践。学校教师的教学和企业师傅的指导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校企双方的师资质量是保障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课程教学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及时阶段主要由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第二阶段主要由企业师傅承担技能培训,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岗位训练进行有机结合,同时继续深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阶段主要是学生在完成相应专业学习后,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进行独立岗位工作,锻炼其岗位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在教学组织上,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要围绕企业岗位展开。

(四)考核评价制度:校企制定

合理完善的考核评价体制有助于引导校企合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校企需共同对课程的实施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效果进行考核评价。校企双方在探索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时,须把职业认证考核标准与岗位晋升等级考核标准作为考核的参考指标,遵循企业工作绩效、学生课程成绩、校企双方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互通互认,遵循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应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意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双主体作用,建立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等的他人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

三、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须协调好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利益,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激发企业参与动力以及发挥好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促进校企合作健康运转。

(一)建立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利益协调机制

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生产,追求的是经济价值;而职业院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目的在于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学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将育人价值放在首位。职业院校和企业在价值追求上的差异是制约双方合作和发展的较大因素。基于此,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要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真正激发企业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中来,就必须建立校企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学生是企业未来的员工,校企双方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为学校带来办学效益,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二)建立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动力激发机制

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动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培训学生,企业的培训成本增加;二是一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后,培养出了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人才,却又面临着留不住人才的风险,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经济投入和人才回报不成正比;三是一些职业院校自身的综合实力不强,院校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限,与企业实际岗位所要求的标准有一定的差距;四是企业对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质量期望不高,学生综合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导致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的愿望不强。基于此,应建立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动力激发机制,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贴补,激发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主动加强与参与企业的联系,共定人才培养方案,激发企业参与热情。职业院校自身应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等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实力,吸引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建立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协同运行机制,采用合同培养制度,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的责、权、利,以此来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三)建立校企合作的纽带联结机制

行业组织作为协调校企合作的第三方组织,是校企合作的联系纽带,是现代学徒制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桥梁,在协调学校、企业的利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也强调了行业组织的重要作用。校企合作中的职业院校和企业自身能够获取的社会资源有限,需要能整合资源优势的行业组织在中间牵线搭桥,整合大范围的社会教育资源,搭建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大平台。同时,行业组织的作用在于能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指导职业院校办学,及时,能够实时掌握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动态,能够及时了解行业企业的资源信息,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提供有益参考,为职业院校学生进入企业提供指导,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和效益;第二,能够调动大范围的社会资源,其聚合人力和物力的能力强、水平高,能促进校企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从而提高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的运作效率。行业组织对推动校企合作的运行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对推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合作走向深入具有现实意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