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品质发展研究

摘要:福建省2018年秋季正式拉开高考综合改革序幕,将积极推动高中教育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高中校应立足于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成长通道,积极探索品质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变革发展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评价模式,为最终实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模式奠定良好基础,真正把新高考改革落到实处。
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品质发展研究

2018年秋季,福建省高考综合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这场改革的本质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我们所进行的学校改革的目标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可选择的学习平台和一条适合的升学通道。当前所进行的高考综合改革必然对高中和大学教育造成冲击,高考综合改革必然重建高中和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中选修内容和高等教育专业学习之间进行有效衔接,这在给了高中校更多办学自主权的同时也必然推动高中课程建设。各高中校必须立足校情、因势利导培育办学特色,尊重学生的选择,推动学校和学生的多元发展。

一、重新审视学校办学定位走特色发展道路

长期以来,在各种社会力量的推波助澜下高中教育演变成了单一的升学教育,出现了千校一面同质化的局面。学生被动围绕着学校运转,都按着同一个目标塑造,评价的标准也是单一的。而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个性化将成为学校和学生最终的追求目标。高中教育的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学校围绕着学生的需求来进行课程建设,尝试运行新机制。每一所高中校都要重新审视确定自己的办学定位,进而规划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育人模式。加强学校的特色学科建设,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形象的一条有效途径。各个学校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特色或优势学科,为学校注入新的活力,迎来新的发展,原有学校的格局必将受到影响或改变。

二、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新高考改革中,课程建设最受关注。学校课程进行转型升级的目标,就是要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元、可选的课程。我们要从以往关注分数转变到关注人的可持续终身发展。而关注人的发展,就要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构建课程。教师只有在核心素养上下功夫,把课程教“宽”、教“活”,才能真正落实改革的精神。当选修课真正落地,课程就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落实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时,跨学科贯通培养将成为改革的主流。让学生学会在选择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自己学习的愿景,规划好人生发展的方向,认识自己,塑造自己,这才是学习的真正动力和教育必须聚焦的育人使命。高中课程体系建设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要基于学校的办学定位重新进行课程规划,研发实施一批课程。课程规划要从办学目标、生源特点、课程设计等重点环节入手。比如我们学校德育方面比较突出,就可以在学校丰富的德育活动的基础上,推动实现德育课程化,提升德育层次形成独特品牌,从而提高课程育人的效率。而一些品质学校,办学条件、生源起点、师资力量各方面都很好,如果只按照国家课程学习学生可能就吃不饱。学校可以结合实际开发一些研究性课程、学术性课程甚至大学先修课程等。二是提升课程意识,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发学科课程群。要求教研组、备课组在研究教材、学生、课堂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科课程群建设的研究。每个学科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不同的学习层次,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来做教育补偿。或者有的学生希望在学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能够进一步拓展,学校也可以尝试延伸建设相应的配套课程。三是注重教师的优长发挥和集体协作,教师之间要形成合理补位的机制。在课程整体规划的前提下,教师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选择自己的优势特长部分进行教学,而其余部分则由别的教师来承担。这样就提升了每一门课程的整体水准。四是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跟踪反馈,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优化课程,增加学生的教育补偿。

三、变革管理架构优化学校资源配置

高中教学方式的变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学科分层教学、选考科目走班制教学、专项化教学改革。由此学校管理机制必须进行相应变革,即从传统单一的行政管理过渡到多元化的合作治理,管理框架将逐步演变成扁平化分布式和专业化模式。学生的管理模式,将从单一的行政班管理向行政班、教学班、社团管理等有机融合转变。这对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已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信息化将介入到学生管理、教学评价、学生学习分析、课程管理、生涯规划和心理辅导、综合素质评价等方方面面,智慧课堂、智慧校园将逐步进入每一所学校。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社团教学等都会逐步纳入高中课程改革。教学方式的变革将促成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选学生变成学生选教师,从买方市场转到卖方市场。教师从学科专任教师转变为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肩负导师制育人职责的育人导师,从原来的重教学向重管理倾斜。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和增强了教师的管理职责。教师的教育教学角色将变成多样化,每一个教师可能要兼顾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还有实践教学课程,可能还要带学生社团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实施选课走班后,学校必须加强人才储备和师资配置,重新调度教师资源,提前做好摸底调查,尤其是如何应对走班带来的学生管理的问题。选课走班就意味着要打破正常的行政班,要弱化班主任的职能,实施新的管理模式,比如采用班主任和导师制并行的模式。未来班主任的角色,可能会趋向于大学里辅导员和导师的综合体。因为当一个学生可能归属于多个不同的集体,原来的班主任已经很难对每一个学生实施有效引领和管理。这就需要导师为学生们提供心理疏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完成学业。在办学条件方面,对学校教学资源配置的要求将会更高。每个学校教室的数量要达到原来行政班教室数量的1.2~1.5倍左右,合班教室、自修教室、阅览室等需求量会大大增加。同时,高水平的实验室、特色化的课程资源配置、专业化的体音美设施配置等要求也会更加迫切。学校要努力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来提升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教育资源利用价值的较大化。

四、变革学生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以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多元发展,高中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变革将从量化的方式评价到走向质性成长的评价。在新高考“两依据、一参考”的模式下,学校应将核心价值观定位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全力打造“自主创新学习,多元品质发展”的特色学校,为学生的多元品质发展创设环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发展的关键能力。要按照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身心健康、具备优良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生。在身心健康培养方面,要求学生高中学段至少掌握两项体育特长、一项音乐特长和一项美术特长。在优良品格方面,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幽默感、秩序感和爱国精神。在关键能力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管理能力等,以便帮助学生更好适应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学校要借助信息化平台将学生学习生活进行多方位电子信息化管理,以便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导师、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等相关人员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学校要进一步深化德育改革,以优良品格(如责任感、秩序感、家国情怀、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