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高考化学小知识实用13篇

高考化学小知识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1

简言之,化学学科的教学需要减负高质。减负是指师生在这门学科上所花的精力和时间相对要少,多留一点时间给重点学科;高质是指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完成等级评分。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化学试卷的分析,以及对新高考模式的领悟,作者认为,新高考模式下关于化学有效教学的探索应该立足于教学之本,积极应对高考改革。以下是作者对在新高考模式下实施有效化学教学的几点探索。

一、聚焦知识生成,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

从知识构建的角度来看,知识的生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教师要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不要急于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生成的结果。有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对知识点需要反复论证、推敲才能真正掌握。因此,教学时要尊重知识生成的客观规律,结合新高考模式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讲授知识点。基础知识是高考考查中的重点,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让学生重点掌握基础知识,聚焦知识的生成过程。

例如,在高考化学的第一轮复习中,应关注基础知识点,注重基础知识的生成,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梳理一下基础知识点,将基础知识的关键点通过表格、图形等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能一目了然。下图是关于“碱金属特点”的整理表格。

复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表格,强调几个注意点,如“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一般来说是伴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递增的,但需要注意的是K的密度要小于Na”“碱金属单质在水中会发生剧烈反应,但是Li跟水反应缓慢(LiOH溶解度小)”“碱金属的盐一般都易溶于水,但Li2CO3却微溶于水”等,通过聚焦基础知识的生成,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这是新高考模式下有效学习的基础和重点。

二、聚焦课堂成效,以减负高质为突破口

新高考模式的实施,让教师不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化学学科还重要吗?答案是化学学科是重要的,但又不能过于重要。重要在于化学成绩太差万万不行,不能过于重要是指与语、数、外相比较,又必须留更多的时间给这些学科。所以减负高质才是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突破口,在减负高质的理念之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注重成效,教师要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理解知识点,课后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去巩固。有的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学生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独立完成练习,就不再给学生额外布置作业。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花更多的精力去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从这一点来看,课堂的减负高质是一种教学谋略的体现。

尽管在新高考模式下,化学高考有所改革,但是对化学实验的考查比例并没有降低,新高考模式下的化学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所以,在化学课堂中,可以以研究型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

以“Cu与浓H2SO4反应”的实验为例,作者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定义为研究型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方案,如下图:(装置中的固定仪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在实验过程中,选用细铜丝、CCl4、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浓H2SO4、NaOH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成螺旋状,一端浸入浓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作者要求研究型学习小组的学生相互分工、开展合作并做好记录。比如小组中某个学生记录在加热前,液体没有任何现象发生,在持续加热后,液体中的铜丝变成了黑色,液体产生气泡,伴随着持续加热还有细小的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表面进入浓硫酸中。这种黑色物质是什么呢?学生小组产生了疑问。还有学生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将溶液中的黑色颗粒状物质通过稀硫酸和蒸馏水水洗,干燥后放在氧气流中加热,冷却后再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重,经上述流程后发现最后的重量减少了……

结合学生小组对实验现象的记录,让学生思考问题:A试管上方的长导管有怎样的作用?加热过程中,A试管中出现了大量白色烟雾,起初析出淡黄色固体物质,在持续加热后淡黄色的物质逐渐消失,这一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由于实验教学在课外的可操作性不大,所以要尽量在课内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以减负高质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知识。

三、聚焦学科渗透,以灵活多变为切入点

新高考模式之下,渗透教学给了很多教师深刻的启发,学科渗透的理念和意识更加强烈。以往有的学生总是侧重某一门功课,科目之间成绩差异非常明显。新高考模式之下,学科与学科之间呈现出关联性,使每一门学科都既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魅力,同时学科与学科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灵活多变是聚焦学科渗透理念的切入点。

学科渗透是一种思路,特别是在新高考模式之下,化学和其他理科不分家,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学科渗透的理念,在化学知识点中融入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比如化学选修3中的晶胞结构内容与数学的立体几何知识联系紧密,在学科渗透理念之下,学生有机会更全面地掌握知识点。

四、聚焦评价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2

一、精选专题要吃透内容

在初三化学总复习中采用小专题教学,第一步是精选专题内容。在选择和确定专题内容时,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立足于基础知识,从中考考点出发,紧紧围绕初中化学复目标来展开复习。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专题内容,才能保证专题复习过程扎实稳步推进。由于化学知识点多且琐碎,教师在确定小专题教学内容时要精选知识点,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度加工,提高这些知识点对复习课应产生的功效。例如,中考时有很多关于水知识的考点,针对这些考点要求,笔者设计了水的小专题复习。水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水的成分、保护水资源、硬水的软化、水的化学式以及水的净化。在设计复习预案时,笔者设计了一道融合所有水的知识点的题目,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一个经典例题,课上要求学生5分内完成。学生在做题时笔者巡堂指导,观察学生做题的情况,记录下学生做错率高的题目。在讲评时,笔者重点讲解学生出错率比较高的题目,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向学生提问水的知识点,通过例题拓展出更多的知识点。

二、专题开设要稳中有升

在小专题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小专题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水平的层面上,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小专题在实现对全部知识点进行复习的基础上,要注重提高学生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达到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所以,专题开设要稳中有升。但在提高知识难度时,也不能一味地拔高,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既要高于平均水平,又要在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小专题复习的效果。仔细分析这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笔者发现探究类题是一个重要的考题类型,这类考题不仅形式灵活,而且考查的知识点也非常丰富。鉴于此,笔者针对这部分知识在专题复习中适当提高了难度。比如,在复习“氢氧化钠”的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究专题。第一步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准备好一瓶敞口的氢氧化钠溶液,让学生通过各种试剂进行检测,包括稀盐酸、氯化钙溶液等试剂,要求学生说出检测出现的现象和产生的化学式。第二步探究如何除去氢氧化钠溶液的杂质,同样让学生选择试剂进行去除。第三步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程度,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归纳碱的化学性质。通过设计这样的小专题让学生探究,学生清楚地理解了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专题开设要灵活多样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3

普通高中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小高考)是高二学生在高中阶段面临的第一次大考,这也是他们迈进大学的第一道关卡,其结果将关系到学生的后续学习,乃至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作为高中教师的我们,所肩负的责任重大,除了教育学生重视学业测试外,还应该带领学生梳理高中阶段政治课所学习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应对学业水平测试。鉴于此,笔者结合这几年的复习经验,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第一,制订计划,统筹安排时间。由于高中政治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时间紧,课时少,知识点多,因此统筹安排复习的各个阶段,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事先对照考试说明和本届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合理、系统的复习计划,然后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考查范围内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一列出来,并编制成讲义印发下去,组织学生分阶段完成复习。

第二,微观着手,夯实基础知识。分析近几年小高考的试卷可以看出,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考点与热点联系紧密知识的考核。因此,要以考试说明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要求学生熟记小高考所有考点,夯实基础知识,不留知识空白。对于学生存在的易混易错知识,教师要做到科学、准确、到位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政府的依法行政与党的依法执政,政府是行政机关,要做到依法行政,而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要做到依法执政。此外,对于当年新增加和变动的考点,提醒学生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时政热点相联系。

第三,宏观把握,构建知识体系。小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记忆知识有效的方法是构建有序合理的知识体系,就好比在系统有序的书柜里找书要比在杂乱的书柜里找书容易多了。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打破教材原有的课、框的结构,用不同的主体、关键词、理论专题等来构建知识体系,把碎片化、零散的知识重新整合,重建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清晰化、精确化。做到“点、线、面”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经济生活中涉及的关键词,整合起来主要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而从主体角度看,主要以个人、企业、国家为主线。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4

一、小专题概述

小专题一般都具有专一性和选择性两个特点,其中专一性是指小专题主题内容的专一和明确。每个小专题的设置都是围绕一个知识点为中心,专题内所有的练习和背诵都是为这一个专题服务,而这种专一性也符合了现在高考的出题趋势。目前高考出题已不再强调知识点的数量,而是强调考查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小专题正是符合了这一点。而选择性特点则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会被做成小专题,那样就失去了应用小专题进行复习的目的,因而在知识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考试重点来确定小专题的设置,提高复习效率。

二、小专题复习在化学中的应用

1.小专题的设置

化学教师在设置小专题内容时可以参考两方面内容来选择主题内容,一是参考近年的高考热点问题,像是化学平衡相关问题、离子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和方程式、物质的试剂鉴别方法、化学实验方案选择和设计等等,这些内容都是以往高考的重点,在利用小专题方法进行化学复习时,教师就可以从这其中选择相应内容设计成专题训练的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应试性,提高学生在高考时的解题能力。二是参考教材重难点问题,教师可以根据以往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来选择专题内容。例如必修1中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过去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两种反应的掌握能力较差,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专门设置一个离子反应和氧化反应的专题,来巩固学生过去学习的难点,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攻克化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2.小专题要紧紧依靠教材

化学教材是高三复习的重要工具,在应用小专题进行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让小专题为教材知识复习服务,夯实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专题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带学生复习一遍,并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将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起来,使之成为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理清化学知识点,有利于知识记忆的牢固。例如,在复习溶液中离子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先将溶液中的离子相关知识点全部列出来,具体包括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离子浓度、溶液的酸碱性、离子平衡、电解、水解等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以离子为中心建立知识网络结构,且在知识网络的构建上注意权重问题,将重要的知识点放在中心位置。这样将离子有关的知识都集中起来进行复习,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建立起相应的离子知识点网络,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像这样的专题设置复习还有很多,像是有机推断及合成复习专题、化学平衡复习专题、金属复习专题、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专题等等。

3.应用小专题方法讲解例题

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和学生往往都面对着复习资料过多,无从下手的困境,这时教师就可以从这些复习资料中选择最具有复习价值的例题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做题中根据例题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例题的选择和设置上,教师就可借助小专题方法,从各个专题中选择出典型例题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掌握同类题目的解题规律,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完成对各个专题的复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4.应用小专题指导学生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是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的关键,只有快速找准解题思路,才能保证解题的正确性,因而在应用小专题进行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专门开设相应的解题专题,对于那些经常容易出错的和不容易发现解题思路的问题建立一个专题,专门将这些题目拿出来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这样考试时遇到同类问题就能够快速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及答题套路。例如关于混合物离子含量问题的解答,教师就可以整理一些同类问题将其放到一起进行解决,比如问甲酸甲酯和乙酸混合液中已知含碳量为多少,求问混合液中的含氢量;再如问由亚硫酸钠、硫化钠、硫酸钠组成的混合液中已知含硫量为多少,求问混合液中的含氧量为多少。这两个问题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已知混合物中其他成分含量的情况下,求问某一成分的含量,因而这两个问题的解题思路也是相同的,在多进行这类问题的练习和讲解后,学生就能掌握这其中的解题思路,再遇到同类问题时就能够很快找到解题思路。同时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在设置相应的解题专题时一定要进行深入讲解,并可让学生尝试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发散能力,例如在讲解酸碱度有关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将例题中的条件换一下,掌握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解题的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结语:

小专题方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当中,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化学知识脉络,将知识分为几个板块进行记忆,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而化学教师应该在高三复习过程中适当运用小专题方法。

【参考文献】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5

一、精编复习课“学案导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高三化学一轮的复习重视梳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复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应该配合考纲要求,细化成学生要求掌握的重点,提升学生解题技能。我校高三学生普遍存在课内外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差,上课不能较长时间集中精力听讲。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回顾前两年学习的知识点,复习课的导学案我一般设计成这几块:(1)高考考纲要求;(2)基础知识回顾和知识要点;(3)经典示范例题;(4)课堂知识能力训练;(5)课后跟踪训练;(6)本节错题反思和感悟。学案中六个环节有机结合,具体如下:

1.高考考纲要求

旨在让学生明白本节复习的方向和要求。例如,在《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复习课学案中列出考纲要求:(1)了解硫单质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硫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3)了解硫酸的制法以及硫的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预计今后的命题热点仍以SO2和H2SO4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主干,以化工生产为背景,综合考查物质的性质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实验、计算,或结合生产、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实例,编制新情景题目,考查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2.基础知识回顾和知识要点

把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题、问题或者表格,学生通过课前填写预习理清知识脉络,在脑海里形成知识框架图。例如,在《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复习课学案中,通过把硫、二氧化硫的性质、硫酸的性质和制法设计成填空题和表格的形式,学生通过书写知识要点和化学方程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硫以及含硫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回顾和串联,把知识要点设计成问题组。例如,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把SO2和Cl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和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相同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解答学生明白了它们漂白的原理区别。这样就通过学案让学生激发思维、解疑,帮助学生夯实双基,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3.经典示范例题

一般以近几年的省市质检题,各地高考题作为参考,再从本节知识点可能涉及的高考考点甄选例题,利用学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思考。例如,在《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复习课中,就从下面几个考点:(1)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性质的比较;(2)硫酸的性质和制法;(3)硫及其含硫物质的转化分别精选了对应的选择题;(4)工业流程题和实验题作为范例。学生在课堂上小组内进行讨论解疑,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审题指导,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技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指导学生的解题方法。

4.课堂知识能力训练

根据我校学生的基础,编制一定数量的课堂练习,题目从易到难,同时题目的选择既要重视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又要注意解题方法的能力训练。

5.课后跟踪训练

选题时要注意避免重复相同知识点,习题要有“阶梯性”,可以是课堂练习变式训练,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点,最后是创新提升的题目,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整体能力。

6.本节错题反思和感悟

通过分析错题原因,加深对薄弱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记录本节复习的心得感悟,不断提升学生总结规律能力,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思维。

同时为了保证导学案运用的效果,我还要对学生的每节课的导学案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个别存在的问题个体辅导,共性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体讲解,保证导学案的教学落到实处。

二、组建学案导学学习合作小组,构筑有效合作小组学习模式

1.组建学案导学合作小组

我校是一般乡镇中学,学生学习水平落差大,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候,我先挑出8个班上化学成绩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其他学生到组长那里自由报名,组成6人左右一个小组,同时要求组建后的小组成员“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保证各小组的平衡性。

2.实施多维的小组评价制度

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后,对小组设立多维评价制,从组长的组织能力、学案完成情况、课堂纪律、小组帮扶情况、课堂参与程度多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中来,激发学习热情。为了便于了解课余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情况,我还叫小组长做好合作学习记录。

3.小组有效合作,实现“1+5>6”

在6个学生组成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在个体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大家集思广益,组员存在的学习困惑在组内成员互助下解决,在讨论中,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呈现观点,思路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甄别。这种模式比传统的教师进行统一讲解更有针对性,学生的自主性也大大增强了,从而实现小组互助学习“1+5>6”。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发表各自的见解、自己找寻的规律,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也就能收获属于小组和自己成功双向满足感,而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调控,对不完善的观点进行补充完善,对于产生分歧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这样就构筑了学生自主、师生协作的和谐高效课堂教学。

三、“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有效结合实践后的反思

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切合本校学生的学情,注重学生的学习基础,控制难易的度,否则过于强调学生能力,构建过难知识点的导学案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抑制了学生思维。

导学案的编写还要注意分好主次和重难点,不要过于强调知识的面面俱到。

有时候小组合作在课堂上学习呈现出只是表面的“热闹”的讨论,整堂课只是某些学生的频繁发言,实际效果比较牵强,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不断改进课堂发言形式,选择不同的形式的组合: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小组成员接力循环发言;自由发言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既挖掘了优等生的潜力,又帮助了学困生补缺。

回顾一年的高三化学复习,“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有效结合研究实践提高了化学复习课堂的学习效果,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6

1.“重内容”与“重结构”并举,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健康发展

高中化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众多化学元素、方程式以及性质、反应规律等基础知识,学习内容细致且零散,结构性较差,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学习和把握。而部分教师在进行化学基本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盲目遵照教材的知识安排展开教学,并没有对已学知识进行联系和总结,导致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出现易忘、似懂非懂的现象,对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教师应将传统的“重内容”转变为“重内容”与“重结构”并举的教学模式,通过帮助学生建立高中化学知识的各层级构架而提高其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在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安排顺序,构建符合本书内容逻辑关系的树状组织架构图。通过将课程内容进行提炼和构架,可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掌握教材的编制内容和目的,并从中理解各部分教材内容的联系。另外,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科学的化学知识体系后,可鼓励学生从自我认知风格出发,自行编制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知识体系,并以该体系为基础加强对基本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目的。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分工、合作以及竞争水平

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指学生通过分组,以一定的学习主题和任务为核心,通过分工、合作以及竞争的方式完成某类知识的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在实际教学中广泛使用。因此,教师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以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为例,教师在进行“物质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在充分把握教学内容、学生性格以及认知水平、课程时间等方面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尽可能使各组间差异最小化,组内差异平衡化;其次,布置每组学生对本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及“元素周期表”三节内容进行自学,由组长进行自学任务的分配;自学完成后,小组组长通过组织每位成员进行知识分享,确保每位同学均能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最后,小组组内分享学习结束, 抽签由一名学生进行学习汇报,教师通过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需要教师具有充分的教学准备,通过有效组织和控制,可促进学生分工、合作以及竞争水平的提升。

3.丰富教学考核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课程以及学生的考核方式通常为测试,包括课堂测试、月考、期中考以及期末考等。然而,单一的教学考核方式不仅使学习过程功利化,而且增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对教学效果有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可通过丰富教学考核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7

1.“重内容”与“重结构”并举,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健康发展

高中化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众多化学元素、方程式以及性质、反应规律等基础知识,学习内容细致且零散,结构性较差,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学习和把握。而部分教师在进行化学基本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盲目遵照教材的知识安排展开教学,并没有对已学知识进行联系和总结,导致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出现易忘、似懂非懂的现象,对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教师应将传统的“重内容”转变为“重内容”与“重结构”并举的教学模式,通过帮助学生建立高中化学知识的各层级构架而提高其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在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安排顺序,构建符合本书内容逻辑关系的树状组织架构图。通过将课程内容进行提炼和构架,可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掌握教材的编制内容和目的,并从中理解各部分教材内容的联系。另外,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科学的化学知识体系后,可鼓励学生从自我认知风格出发,自行编制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知识体系,并以该体系为基础加强对基本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目的。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分工、合作以及竞争水平

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指学生通过分组,以一定的学习主题和任务为核心,通过分工、合作以及竞争的方式完成某类知识的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在实际教学中广泛使用。因此,教师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为例,教师在进行“物质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在充分把握教学内容、学生性格以及认知水平、课程时间等方面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尽可能使各组间差异最小化,组内差异平衡化;其次,布置每组学生对本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及“元素周期表”三节内容进行自学,由组长进行自学任务的分配;自学完成后,小组组长通过组织每位成员进行知识分享,确保每位同学均能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最后,小组组内分享学习结束,抽签由一名学生进行学习汇报,教师通过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需要教师具有充分的教学准备,通过有效组织和控制,可促进学生分工、合作以及竞争水平的提升。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8

    表一、近三年知识与能力分值比较表 时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项目 分值 记忆 思维 记忆 思维 记忆 思维 中国史 57.5 39.5 47.5 49.5 53 45 世界史 16 37 17.5 35.5 16 36 合计 73.5 76.5 65 85 69 81

    上表说明近三年历史高考试卷中知识点的分值:中国古代史稳定在50分左右,世界史稳定在16分上下,中 外史合计稳定在70分左右;中外史合计测试能力的分值稳定在80分左右,略高于知识点的分值。这说明了对知 识点的掌握仍是很重要的。

    (二)近三年高考试卷中测试了哪些知识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研究这些知识点在近三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关系,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当年试题中有上年考过的部分知识 点。这些重复部分的知识点往往以三种形式出现:①知识点所在区域(章、节、目)的重复;②题眼切入点( 与此相关相邻近的内容)的重复;③知识点原样重复(但设问、角度、层次不同)。请看表二:

    表二、一九九八年对一九九七年高考知识点的重复 时间 区域 切入点 1998 原始社会、西汉、唐、元、 半坡氏族、思想启蒙、北宋商

    北宋、太平天国、中日战争 业繁荣、鸦片战争、中国近代

    、北洋军阀、国共十年对峙、 社会主要矛盾、武昌起义、新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 民主主义革命、邓小平、俾斯 1997 主义在曲折中前进、法国大革命、 麦、北美独立战争、 德国

    、 俄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新中 法西斯 1996 国建立初期、美国霸权政策、二 (年) 次世界大战、德国 知识点数 19 11 时间 知识点 合计 重复率 1998 机房、戊戌变法、《资

    政新篇》、同盟会、晋

    绥、晋冀豫、官僚资本 1997 、国民政府财产、英议

    、 会限制王权、马奇诺防线、 1996 人民公社 (年) 知识点数 11 41 约23%

    据统计,1997年试题对1996年试题知识点的重复率为16.6%;1998年试题对1997年试题知识点的重复率为 17.6%; 表二是1998 年试题对1997、1996两年试题中知识点的重复(基数按两年知识点总数的平均数计算) ,重复率约为23%。

    在知识点的重复中,包含有大题变小题,小题变大题的情况。大题变小题,即上年考过的大题所涉及到的 知识点往往在下年试卷中的小题目内出现。如1996年第44题涉及到《资政新篇》,1997年第5 小题(单选)就 有《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主张的比较题。小题变大题如1997年的16题的答案(C)项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与1998年的第46题(人民公社化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1 998年的第49题,也是由1997年的第20题拓宽加深而研制成的。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小题变大题,大题变小题的情 况,不一定每题都是命题者有意而为的,但在客观上却形成了这样的事实;而其中所反映的考过大题的地方还 可能出小题,出过小题的地方也不一定就不考的导向却是实在的。

    通过近三年已考过的知识点,我们还可以发现连续三年都定在高考范围之内而却没有考到的区域和知识点 ,这些区域和知识点是:①我国的人类②商文化及其世界地位③商鞅变法④东汉⑤三国两晋⑥三国两晋南北朝 文化⑦隋大运河⑧唐对外关系⑨唐朝衰落⑩辽夏金元(11)金与南宋的对峙(12)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中国(1 3)元朝的统治和民族融合(14)明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15) 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16)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和中共的诞生(17)国民运动的兴起(18)红军长征(19)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20)第二条战线的形成(2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和三大改革的完成(22)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23)“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林彪 集团的覆灭(24)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25)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外交战线的成就(26)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 (27)英国工业革命(28)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9)日本明治维新(30)《四月提纲》(31)苏维埃人民反对外来干涉 (32)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5)大萧条(36)3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和反法西斯斗争(37)慕尼黑阴谋等等。

    (三)近三年所测试的知识点中有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所占比例的情况请看下表:

    表三、近三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知识点比分表 时间(年) 政治(分) 经济(分) 思想科技文化(分) 合计(分) 1996年 84 34.5 22.5 150 1997年 91 51.5 7.5 150 1998年 100 26.5 23.5 150

    这个表反映了近三年来测试政治史的知识点(含能力分)分值逞上升趋势,经济史逞下降趋势,文化史的 分值稳定在22分左右。1997年的文化分过低,仅占全卷总分的5%,1998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使文化史比分 趋向合理;但1998年的经济史与1997年相差25个百分点,经济史的分数过低,政治史分数又偏高,其整体结构 的分值比是不尽合理的。

    (四)近三年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考知识点(含能力分)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表四、近三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考点分数表 国别 英 美 法 德 俄 日 意 国际 分值(分) 关系 时间 1996年 1.5 3 17.5 4.5 4.5 1.5 0 18 1997年 3 13.5 1.5 1.5 2 1.5 0 22 1998年 1.5 10.5 3 3.75 3 12 0.75 7

    此表表明:1.分值重头在美、法、日、国际关系;2.意大利分值过低,三年中两年空白,仅有一年占0.75 分;3.英国本是分值重头国家,但近三年没出重头题,故分值在3分以内徘徊。

    (五)近三年来在资本主义、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三个面上测试的比分情况看下 表:

    表五:近三年三条线索知识点(含能力分)考点分值表 项目 资本主义 工运、社运 民解 分值(分) 时间(年) 1996年 41 7.5 4.5 1997年 50 1.5 3.5 1998年 28.5 1.5 22

    此表反映了测试资本主义的分值在降低,工运、社运的分值也在降低,而民解运动史的分值却上升到高峰 。根据对以前高考史的回顾,社运、工运、民解史一般5~7年才出一次重头题,1998年的第49题可以认为是又 在民族解放运动史这条线上出了大题。

    二、对一九九九年历史高考知识点的估计

    (一)突出重点知识点和常考知识点的学习。近三年来的历史高考试题表明:80%的试题内容都是考查的 重要知识点、常考知识点,且重复率在16—23%之间,因此,一方面我们要认真掌握近三年来已考过的但还在 1999年高考说明内的重要知识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常考知识点的学习,如,中国古代史上的半坡氏族、山 顶洞人、分封制、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土地政策。世界 史上的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和国际关系史方面的史实等。

    (二)重视近三年来未考的重要的知识点的学习。有些重要的知识点,近三年来未考,应当高度重视对这 些知识点的学习,如中国史上的井田制、开元盛世、以少胜多的战役、大运河、唐的对外关系、唐的衰落、中 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条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反帝爱国反动、红军长征、重庆谈判;世界史上的拿破仑、《人 权宣言》、《权利法案》工业革命、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亚洲觉醒、《四月提纲》非暴 力不合作运动、共产国际、共产国际七大、经济危机、苏联建设成就和模式、慕尼黑阴谋、两次大战、30年代 民族解放运动、第三世界兴起等等。

    (三)重视16开本比32开本中新增加的知识点: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 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英国航海条例、欧洲启蒙运动、法国的初步 改造、16—18世纪的亚洲、维也纳体系、资本主义列强对于全球的扩张和争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 殖民体系的形成、《朴茨茅斯和约》、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19世纪晚期的欧美工人运动、一战前帝国主 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直接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评价、亚非民族解 放运动的新特点、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含义、新经济政策、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的形成、田中内阁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雅尔塔体系、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 立和巩固、亚非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的形成、二战后亚洲的民族 独立运动、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苏联的改革和受挫、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经济发展、印度经济 的发展、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影响、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世界 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9

1.重点考查地理主干知识。

《地理测试说明》中涉及46个考点,而每年必考的约20多个,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表形态变化、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天气系统、洋流、人口增长和迁移、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农业区位工业区位等,这些考点必占70分左右,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对这些明知必考的知识进行强化梳理和复习。

2.重点考查地理变式图表。

地理图表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图表题在地理小高考中约占85分左右,自然地理部分往往把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反映在图表中,人文地理部分往往把地理信息和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反映在图表中,如2016年试卷:某日地球光照图,某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用户登录微信时所见的地球影像图,非洲大陆洋流分布图、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县域草地生产力分布示意图,某道路照明景观图,我国某地区城区与郊区地表温度的季节变化图,我国某山区干旱河谷不同坡向森林分布下线高度图,皖电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深圳市无人机产业链及各环节附加值示意图,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某大城市连锁超市空间分布格局演化示意图,普罗旺斯气候资料图,新疆伊犁河谷伊宁气候资料图,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黄河流域黄土分布区图,冷锋示意图,江苏省地价空间分布及各市GDP(亿元)数值图,匹兹堡产业转型演变图,西双版纳1992年和2010年植被和橡胶种植区分布示意图,人工经济林符合生态系统示意图。整张试卷有20张图,形式多样,地理特色明显。

3.地理试题情境新颖实用。

地理应用性试题增多,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生活性,这是新课改背景下考试的突出特点,我们不能再满足于记住课本理论知识,而应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具备基本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地理,比如说2016年试卷上的微信开机界面图。近几年小高考试题中几乎没有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都需要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规律性的知识要背诵,重视答题中地理语言的运用,答题思路清晰,答题语言简洁规范。

二、制订全盘复习计划,做到循序渐进

小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该制订一个详细而周密的复习计划。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细”、“实”、“稳”。

所谓“细”,就是根据考纲要求,以课本为载体,仔细梳理知识点,具体做法:对教材要大胆整合,敢于取舍。根据每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必修)说明的要求,将每一条测试要求所涉及的知识细化。

所谓“实”,就是脚踏实地,精心编写学案,学生手中使用的鲁教版地理教材与测试说明不完全吻合,因此不能简单按照教材内容复习,应紧扣测试说明大胆加以取舍、增补,避免无的放矢。通过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后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将导学案中的知识点细化掌握,并学会用列表比较或建立知识框架等方法进行复习梳理,夯实基础。《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共涉及46个考点,但小高考重点考查的是地理主干知识,每年必考的约20多个,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表形态变化、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天气系统、洋流、人口增长和迁移、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农业区位工业区位等,这些考点约占70分左右,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对这些明知必考的知识进行强化梳理和复习。实实在在地认真复习,不求速度,只求效率,力争做到在“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要点,弥补以往没能学好的考点。通过对具体考点知能的层层细化,放低知识复习的台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学科知识网络,形成建模思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理解,夯实基础,不留知识盲点。亡羊补牢,真的还不晚。

所谓“稳”,就是稳打稳扎,学一点,掌握一点,学两条掌握两条,切忌只求速度,不考虑到底有没有学到知识。可以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背、默、写等。

第二轮复习,应该做到重点突破。

三、教会学生复习技巧,提高复习效率

1.重视错题整理,感悟考点和情境。

做错的题目不代表今后就不会再错了,事实上我们往往会一错再错,所以一定要重视错题的整理和反思。如果一张试卷你得了满分,我认为这张试卷于你已没有丝毫价值,反而是那些你出过错的卷子才是你的“宝贝”,因为它们能在小高考前帮助你纠正错误,填补知识的漏洞,同时让你能够一点点地提高,避免在小高考考场上再犯同样的错误。错题的订正不是简单地把答案一改,而要深入思考,感悟考点和情境,多总结审题环节、解题方法,以更好地提高考试适应能力。建议同学们准备一个错题本,将每次测试和练习中的典型错题整理上去,并经常复习、再做、反思。反复多次之后,你会发现记住的不仅仅是这几道错题,更重要的是会发现你对这类题有了应对技巧。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10

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高中化学课程则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新课改背景下,艺术类学生学习化学感到比较吃力,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不浓厚。

江苏高考方案的改革使得学业水平测试的各科成绩与高考成绩挂了钩前者变得至关重要,被师生们形象地称之为“小高考 ”。化学作为小高考的必修科目,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有些困难, 如何提高 “小高考 ”的合格率和优秀率 ? 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个别辅导? 这是摆在高二必修科目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近几年我承担了化学必修班的复习迎考工作,在复习策略上有一点思考,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分析成因 ,分类指导

对于艺术类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有的是态度问题,学习习惯较差,有的是学科基础问题,有的是对学习缺乏兴趣,还有的方法问题,通常表现在上课不专心,不喜欢动手记笔记和主动去思考问题,课后对作业和预习抱一种应付心理。而化学中很多知识点需要记住和理解,如果平r学习没有抓紧,久而久之,就对化学学习缺乏积极的态度。

艺术类学生小高考科目达到六门,课程多,厌学心理也是造成化学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化学学科中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且大多需要理解,同时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一开始就没有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自然就难学好而产生厌学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新课程教材的习题及教辅资料也对化学形成一定的影响。有些知识点在必修和选修中都有涉及,不断深入,但教材中往往讲的内容简单,课后的习题却有较大难度,尤其是各地的教辅资料沿用以前的习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二、以情育人,逐步提升

以情感人,以真挚的感情热爱学生。作为教师,对待艺术生,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要从爱护、关心、理解出发,以无限的关怀与他们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逐渐使他们感到我们可亲可敬,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此时,教师再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帮助他们排除苦恼,用心灵的温暖去激发学习的动力。有些艺术生已经被过重的心理和学业负担压得失去了理智,我们应做好心理辅导,继而让学生做一些容易题,让学生成功体会到智力活动的乐趣,然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取得新的成功。

三、研读考纲,科学备考

为了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小高考”,紧扣《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克服盲目性。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是专家命题的依据,因此,

四、夯实双基,构建网络

复习过程中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构建知识的“金刚石”结构,复习不仅仅是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回想和记忆,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分析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类、串联、重组,把孤立的知识彼此联系,通过不同层次构成知识系统,使之条理化,形成类似金刚石的空间网状结构,从而对知识的产生、发展、实质产生新的感悟和更透彻的理解。以本为本,抓住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从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入手复习,建立化学知识基地,然后按章、节并结合块知识展开知识网络的构建。

五、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训练特别是后期的训练不宜采取题海战术,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一对一地精心准备试题, 知识性的训练和能力性的训练并重,加强答题规范性训练、加强有关计算的训练。 这些都是教师和学生最容易忽略的两个方面, 而又是学生丢分的重灾区。 在复习教学中,必须从严要求, 平时要有计划地训练,要求学生答题时注意用好字、,注意语句精炼化训练

力求做到消灭错别字化学用语关,化学用语应用要准确 、规范 、严谨 ,包括能规范、正确地写出中学化学要求掌握的全部的化学式、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与单位符号等。 要从平时的练习开始做起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要求学生审题时选准切入点,注意关键词,不断通过专项审题训练来提高审题能力,包括提高审题的速度、审题的准确性。 教学时课堂上应增加板书,教师规范书写,并适当地让学生板演,对课后作业有针对性地讲解和纠错。 复习中要把概念的掌握与解题过程结合起来, 使学生通过解题前的思考,解题中的科学推理,解题后的认真反思,认真体会解题的过程与方法,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六、重点难点,专项突破

化学复习过程中,考试重点热点,如离子共存、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方程式、原电池、元素周期律、化学实验等采取专题训练,专项突破,及时纠错,提高准确度。错误率高的试题要重点讲评,反复训练,反复讲评,降低错误率。

七、加强方法,培养自学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重要,而要做到这点,一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打好自学的基础。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方法。其次,让学生有充分的自学时间,使他们能完成他们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再次,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让他们通过相互议论和全班讨论,相互补充。最后,教给他们检查学习的方法,使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二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变学会为会学。学生普遍感觉化学知识点多,记起来比较枯燥,关键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善于自学归纳造成的,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重视知识间的对比,理解规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各个环节不能脱节;要重视求异和求佳的学习方法的结合。

总之,化学“小高考”复习要讲究方法策略。 分析学生,分类指导,教师研读考试说明,有的放矢、科学备考,针对化学各类知识的特点,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精炼、迁移,扎实打好基本功,养成好的规范书写,认真对待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范解题,认真审题及时订正错题,学会思考,以良好的心态正视小高考,2015年所教班级成绩优异,合格率达到99%。

参考文献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11

经济生活方面可按照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来整合知识,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政治生活方面可按照不同的主体来整理,即公民、政府、党、国际社会。文化生活方面可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思路来整理,即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与生活的关系、文化自身的发展到讲我国的情况,传统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生活与哲学方面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成两大体系四大块内容,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大块。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教学及以后复习可以按两大主体,即国家、国际组织,从一般理论到具体实践。比如先讲国家理论,再讲一些国家的具体实践。讲国际组织也是先讲一般理论:国际组织的产生、分类、机构、作用等,再介绍一些具体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

无论是新教材教学还是日后复习,教师都要让学生学会有序整合已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以便全面系统而又有所重点地把握知识。不仅能从宏观上把握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的主干知识,还能对每个知识点在哪一课哪一框都要了如指掌。这样考试时遇到考查内容,学生才能迅速锁定知识点。可见,要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首先扎实知识基础。

二、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着力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对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知识必须能够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采用“以谬误混正确”的方法,可以有效达成这一目标。也就是说,命制一些类似的题目,用来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例如,辨别正误:只要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另外,教师可以精选一些典型的主观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例如,某农村为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小康村”的号召。在水通、电通、路通的前提下,还必须家家户户的住房要求是统一的砖木结构,统一粉刷一新。结果该村面貌倒是焕然一新,但大部分村民却负债累累。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材料加以分析。这一材料很典型地考查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再比如:我市(普洱市)每年举行“茶叶节”。市民积极参与,丰富了生活,提高了自身素质,同时提升了普洱市的地位,带动了经济发展。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谈谈学生参加有益的文化活动对其成长的影响。通过这样一题的解答,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主干知识。答案: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有益的文化活动既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还能提高精神境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塑造着人生,优秀文化的熏陶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三、实战演练,精选历年高考真题进行解题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题涉及的知识跨度大,审题难度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不仅回答的观点得正确、运用的知识要恰当,而且表述要清晰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指导学生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题的技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以往的高考题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

例如,2009年我省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公开招考“大学生当村官”的举措深得民心。同样2009年浙江高考题中就有这么一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12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分析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采取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生活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于教师来说通过选择生活中的素材,能够为学生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胆地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效结合,从而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探索机会,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通过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内容,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比较真实的数学场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可以从小学生爱买的文具、零食着手,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当资金是有限的时候怎么样分配比较合理;或者当班级需要分配数学学习小组时,在总人数一定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分配。通过这种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能够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1.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塑造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数学课堂生活化,这样能够拉近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数学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视频的方式来展现数学问题,在具体的内容上可以选择动画片中的某些片段或者具体的生活化场景,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往往兴趣高涨,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最终完成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场景的需要分成不同的小组,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对于表现好的小组及时地赞扬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以及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应当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这样能够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将相关的背景导入到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走进数学问题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具体生活结合起来,创造一些具有生活化的问题,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考察。此外生活化教学方式也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对于教师来说,要鼓励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例如可以布置一些体验式的数学习题,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来解决问题。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写作数学日记,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思考今天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或者自己观察到什么样的数学现象,自己有什么样的认识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结合,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思考的习惯,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观察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

3.做好生活化评价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尊心强,而且比较敏感,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从生活的角度来做好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生活化评价模式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数学评价习惯,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即便了学生答错了,也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这样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生活化评价能够从更加客观的角度来思考数学,改变非对即错的单一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兴趣,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当做好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设计,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感悟和体会生活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方燕,王家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8:104.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13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理解课本知识中带结论性的基础知识:课本基础知识中带结论性的知识点一般都是传统观点和形成定论的结论,是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本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评价等,即可做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特殊作用。

准确构建历史的时空概念:历史事件的定位首先要把握该事件所在的时间与空间,也就是在复习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应准确构建历史基础知识的时空概念,把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放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复习,而后引申出历史的本质。

结合考纲,了解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目前高考仅是依托教材知识,教材以外的知识在高考中曾屡次出现,如:2001年“3+X”文科综合就涉及到课本没有直接讲到的圆明园艺术。这就需要:学生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不能仅看课本,还应有选择地阅读一些课外历史书籍,了解课本内容的相关基础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应适当补充课外相关知识,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第二轮专题复习归纳

历史知识点的体系化专题归纳: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课本知识却是单个知识点的叙述,对学生来说这些知识都是单一的个体,缺乏有机的联系。这就需要在复习过程中,对课本知识点进行引申归纳,使学生对其相关知识形成系列、完整的知识体系,使之形成知识的横向脉络,进而形成历史知识点的体系化专题归纳。

历史知识点的分类专题归纳:即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分门别类的专题归纳,有针对性的把这些大专题进行小专题化,如经济史又可以分为: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手工业的发展扩城市和商业的发展等等。

结合试卷讲评和外地信息进行小专题复习:通过每周周考及各次质检文综试卷的讲评,或者其它重要的外地信息,进行专题归纳。如在讲评2009年省质检文综第38的历史试题的时候,可进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专题复习。

结合周年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小专题归纳:周年重大历史事件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我们在第二轮复习的时候可对周年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专题归纳,如新中国成立60周年(1949~2009),改革开放30周年(1978~2008),90周年(1919~2009),等等。

结合重大时政热点进行专题归纳: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如结合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可对与美国相关的历史进行整理.同时要更加重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隐性关注时政热点,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折射到现实社会,将现实社会问题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去思考认识。

重视对区域特色内容的小专题复习:通过对近两年新课程自主命题考区的高考试题和2009年福建省两次质检试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历史单科卷还是文科综合卷,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问答题,大手笔突出区域特色和开发地方考试资源,体现鲜明的区域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是新课程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的一大特点。我们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要立足福建本土,开发地方的历史资源,关注本省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事情和重大变化,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生活和现实问题。

三、体现新课标精神,渗透新课程理念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