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教学研究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对优秀的国际化人才需求迅速加大。许多企业承接国外业务乃至进行了国际化融资。因此,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和短缺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的经济背景和教育模式,指出培养国际化复合人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见解,并针对问题提出包括改变培养思路,改革教学模式,改进考试机制等改革思路,以期为培养会计的国际化人才提供些有益建议。
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教学研究

引言

我国改革开放后,全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了 WTO 组织之后,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我国企业逐渐从“引进来”实现了向“走出去”的转变,与国际市场的关系更加紧密,但我国有着丰富国际会计从业经验的会计人员较为短缺。因此,创新教育模式,深化教育改革,不但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适应社会需要的迫切要求。

一、会计国际化的背景与必然性 

2001 年开始,中国财政部门开始相继出台一系列具体的会计相关准则,甚至在 2006 年重新了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这些准则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完善和修订,这些准则与要求在诸多方面修订的与国际惯例基本一致。直至目前,在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重要性原则已经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在诸多方面也日渐趋同。中国会计制度国际化的帷幕已然揭开。在发展国外业务,拓宽国际业务渠道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会计人员缺口,主要体现在国际化会计人才的数量不足上。国际化会计人员的短缺与国内国际化企业飞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凸显。近年来,国际化企业的发展出现的相关问题,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深化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中国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尽快熟悉国际会计准则,适应新的市场规则。

二、目前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问题

( 一 ) 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功利性明显 

何谓“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笔者认为从字面意思就很容易理解,首先是“国际化”,我们要培养的人才,是能胜任国际事务的人才。他可以熟练运用英语开展工作,可以和外企交流谈判,可以衡量国外与国内制度的区别提出企业决策建议等工作。而我国现实的教育培养目标现况却不甚理想。从学生角度看,一般学生选择 CGA 和 ACCA 的直接目的是方便就业,或者为以后出国镀金打基础;他们对于今后可能遇到的挑战根本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国家着力培养的高端应用国际会计人才标准缺乏个人定位。从高校角度来看,我国高校的会计培养目标与实际需求产生偏差。我国的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就业在开设国际会计人才相关课程后,高校势必不能延续从前的培养目标。优秀国际会计人才之所以稀少,是由于大量会计学生难以胜任国际化企业实践。

( 二 ) 教学方式与培养模式脱离实际

1. 专业课程的安排与英语学习的问题

我国的国际化学生的现状是:英语讲得好的专业技能欠缺,专业理论扎实的学生难以用英文沟通。长此以来,高校教育分专业院系,专业化学习和培养模式本没有问题,但略显尴尬的一点是: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如果单独成立院系,那么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其他知识和技能。但是如果英语不能单独学习,就难以为英语专业提供深入学习的时间。笔者看来,这种两种偏科的专业型人才都难以胜任国际化企业的需要。国际化会计人才是能用英文和外国企业进行交流并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决策和实践的,英语和会计知识缺一不可。 

2. 教学资源不足,理论教学与实习操作难以结合

在校内课程的设置中,往往会有一门“企业模拟实训”课程,利用计算机或其他道具进行模拟经营和沙盘推演。旨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大致经营过程并将课堂理论以实践形式应用到推演过程中。这门课程效果明显,但弊端在于,现实所有的企业都需要会计,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生产产品。很多制造企业会自己制造材料,最终成品只是诸多环节的最后一项;有些企业提供人力服务,有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学校的资源很难做到尽善尽美。这也体现出实习的重要作用。

3. 应试教育模式与能力检测的矛盾

我国从古至今都有着完整的考试体系与操作经验,在引进国外课程体系的同时,依然没有放弃用传统的考试手段来检测学习的效果。从学生角度来看,除了要面临语言学习的难题,还要面对繁重的专业知识负担,而检测的手段是通过考试。因此,将大量学习精力放到应对考试与资格认证上,从而忽视了其他专业技能的学习包括通过实践实习提高业务操作能力。 

( 三 ) 人才培养现状脱离我国国情

在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突出“我国”两个字。必须强调会计人才的培养应当以本国为根,适用于我国的国情,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引进其他国家优秀会计准则时严禁照搬照抄,邯郸学步。特别是外国教材的编译工作,如果只讲国际准则和国外先进制度翻译成中文使用,其中必定有不符合我国国情的细节出现,在日常工作中导致错误。因此,培养会计人才,首先强调适用于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施行时间不长,更有自身的独特性,我们的经济制度,法律环境与其他国家都有所区别,在人才时必须立足国情,了解国情,适用国情。许多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时,只关注于原版英美教材例如 ACCA 的学习。了解国际会计准则是必要的,但同时,只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则是不完整。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脚踏实地,立足国情。

三、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的相关建议

( 一 ) 课程体系改革,追随国际化步伐 

传统的会计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对口式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国际化环境下,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岗位之间界限模糊,会计工作对会计业务水平的要求提高,因此,高校的课程培养和体系设置也必须发生相应优化。也就是说,从培养对口式理论人才拓展为培养复合式国际化人才,使之能够胜任国际化环境的变化。

1. 重构课程体系,使原本独立的学科相互联系 

高校可以重构重构课程体系,以会计实务流程为主线,牵出会计实务过程中的一系列工作,并设立学科,使学生在头脑中对会计工作有一套清晰的认知。

2. 重视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防止案例教学流于形式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作为知识的引导者从旁协助学生探索知识。学生在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搜索案例信息,探索相关知识,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和至关重要的作用。

3. 采用多种途径参与课外实践

而课外实践作为实践方式的一种,灵巧轻松,既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又能避免校外实习的弊端。常见的校外实习方式包括以下几种:暑期项目;合作研究;案例大赛等。

( 二 ) 教学培养与国际资格考试相衔接

不论是国内注册会计师考试,还是 ACCA,都包含会计的各个学科,如果高校教育的相关课程结业证明可以代替国际资格考试的相关科目,无疑是我国教育体制的进步。由我国相关部门进行牵头,与国际会计师相关组织 ( 如 ACCA 组织 ) 进行合理协商,并由国际会计师组织进行实地检查,检查目标是证明我国可以培养优秀的国际化会计人才。通过检查和协商,设定高校培养的典型和模板。并制定可行性的,符合国际会计师组织认可的人才培养模式。

( 三 ) 国际技能与实践经验的提高

要培养国际化的会计人才,必须从国际中来,再到国际中去。我们要模仿、学习国外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在国际事务中胜任多变的会计工作。对于会计学生来讲,校外实习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许多学校甚至在教学期间特地留出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供学生进行实习。那么对于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来讲,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跨国公司为人才培养提供了绝佳的孵化巢。高校和跨国公司联手,学生个人的实习简历投递,都应该以跨国公司等存在国际化业务的企业为目标。例如可口可乐公司,海尔集团等中外企业。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中英文账务记录等实用技能,逐渐成长为有用的国际化人才。四、结语从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进度缓慢,对会计工作者的要求不甚严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业务的情况越来越多。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凸显,当人才短缺被企业和高校反应过来时,人才培养的进程实际上已经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但是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是一项长久不衰的重要课题,是一项紧迫但没有尽头的探索。随着企业高校和学术界的探索,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行动必定迎来自己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柏仲 , 刘红菊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 MPAcc 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 [J]. 财会学习 ,2018(24):72-73+86.[2] 田翠香 , 李宜 . 国际化视野下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调查研究 [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1):222-224.[3] 罗焰 , 赵银银 .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下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J]. 当代经济 ,2017(36):144-145.[4] 姜昕 , 昝书林 . 基于国际化下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 [J]. 沈阳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6,18(6):669-673.[5] 崔萍 . 论中国会计国际化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J]. 经济研究导刊 ,2015(4).[6] 何丹 , 吴芝霖 . 创新型会计国际化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J]. 财会月刊 ,2014(14).

作者:姜 陈晓亮 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