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如何把家国情怀培养融入院校人才培养中

摘要:一直以来,家国情怀以其特有的信仰魅力感召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家国情怀的培育和塑造也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应肩负起责无旁贷的使命,切实把家国情怀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必须在组织领导、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评价监督等各个环节融入家国情怀教育,自上而下、多管齐下、互相配合进行,增强高职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加强其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如何把家国情怀培养融入院校人才培养中

“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一直以来,家国情怀以其特有的信仰魅力感召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不竭源泉和动力。2014年,教育部《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可见,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家国情怀的培育和塑造高度重视。因此,研究和探索青少年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所谓“家国情怀”,是指个体对所属国家、民族及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切之情,是对国家繁荣、民族强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热切愿望和理想追求,是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根植于血脉的、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和深层次的心理密码。家国情怀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世代中华儿女的共同价值取向,时至今日,体现出崭新的时代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家国情怀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坚持个人价值和社会、国家价值高度统一,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健康有力的精神支撑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奠定文化根基,也为增强凝聚力、实现中国梦奠定了正确有力的思想基础。“教育兴则国家强”。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及时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文化素质的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无论从高等教育的功能、学生个体发展还是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等角度来讲,切实把家国情怀培养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强高职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加强其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和增强学生的素质和服务意识,都是开拓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思路的要求和必由之路。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把培养青少年学生家国情怀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去,这就需要学校在组织领导、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评价监督等各个环节,自上而下、多管齐下、互相配合进行。本文将以笔者所在的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或“学院”)为例,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融入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中

首先,在学校的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方面,融入和体现家国情怀教育的理念,牢牢把握住“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关键所在。《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章程》中明确提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坚持‘立足三门峡、面向金三角、服务大中原’的办学定位,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把品质优良、技术精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办学,培养德智体美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见,本院在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十分重视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注重服务社会的功能,重视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教职员工和学生应履行的义务中,把守法爱校、服务社会摆在重要位置,规定师生遵守职业道德和学生行为规范,珍惜爱护学校声誉,维护学校利益,自觉为学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联系行业、企业,坚持协同创新、产学研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行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改造及新产品研发等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参与社会实践及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重视引导师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社会发展、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学校梦想、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学校、社会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梦想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本院通过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讲座、社团活动等,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先,大力推进囊括家国情怀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教材、师资等建设,鼓励和引导师生多途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活动。本院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在师范学院开设传统文化必修课,配备最的教师资源进行授课,开讲即以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刚健有为、重义轻利、贵和持中、以人为本、崇德利用等价值取向和朴实作用为内容,用先贤的经典文章和仁人志士的感人故事,来启发青少年学生的人生境遇、人际关系、价值取向、自由与选择、本能欲望与理想升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自信,唤起青少年学生在面临人生选择时的理性与担当。担任《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张翼、谢广山等老师,都是博学多才、爱生如子的教学名师,他们不但业务精湛,所授课程受到学生一致好评,教学效果良好,而且注重身教,以其在课堂、生活中对待学生的爱岗敬业和关心学生的态度、作风,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强大的正向影响;课余时间,他们以身作则秉承和践行了中华民族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孜孜不倦地为三门峡市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了多场传统文化方面的讲座,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其次,鼓励师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基础。由本院高娓娓、张翼老师带领团队开发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并主编了《高职应用语文》教材,该教材突出人格完善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突破以往以文学发展史和文学体裁编排的传统编写模式,从当代青少年应具备的人文素养着眼,提炼出志存高远、自强不息、情操高洁、团结协作、诚实守信、学会感恩、审美感知、感受幸福八个主题,围绕各个主题选取“文质兼美,堪称经典”的古文和时文,依次编排为八个单位,增强了时代感和辐射力,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以古代先贤和时代精英为榜样,向他们学习,把个人理想与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该教材和课程深受师生喜爱,教学效果显著。学校引导青少年学生组织成立和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和活动,让青少年在我们自己的节日和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文化和正确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使他们自觉地把爱家、爱校、爱国和责任、担当外化为实际行动。

三、融入教师队伍建设中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亲其师,而信其道”。着力打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骨干师资队伍,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家国情怀非常重要。近年来,本院大力鼓励教职员工提升学历和职称,先后派遣多名教师继续深造,攻读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并为教师外出培训争取机会、提供支持,每年积极派遣骨干教师参加相关项目的国培、省培;定期邀请国内外文化名家和业界来我校讲学、讲座,热诚聘请他们为我校客座教授,定期为师生开展讲座。如《余秋雨教授文化建设报告会》《金正昆教授礼仪讲座》等,全力提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本院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制定了《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办法》《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对选拔出来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团队的业务进修、科研等给予政策和建设经费的倾斜、补贴,以此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中,以提出的“四有”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要求和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引导教师注重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做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严于律己、行为世范,自觉抵御干扰和诱惑,敢于同各种不良现象做斗争,专心教书,潜心育人,真正成为造就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帮助青少年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四、融入日常管理与服务中个体的观念、行为方式在实践中会随环境发生变化。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本院把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到青少年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服务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力推进“文化育人”,重视加强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培育良好校风、学风和教风。

同时,还要以“厚德臻善,知能兼隆”作为校训,要求青少年学生不断进行道德修养使之达到圆满完善,知识和能力都应达到出类拔萃的高度,力求形成“敬业创新,培育英才”的校风,广大教职员工以“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的态度和精神教书育人、管理服务;坚持创新是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全院师生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开展工作和学习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广大教职工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为较大快乐,形成为学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浓厚氛围。教风是教师的师德、学术修养以及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本院把“以德立范,以学立识,以技立业,以身立教”的教风作为广大教师的职业标准,要求教师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树立楷模,以丰富的学养和高超的知识境界教书育人,在教学中身体力行,以自身的实践示范学生,努力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明道德、善学习、重实践、强能力”的学风强调青少年学生要明确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掌握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原则,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锻炼,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学会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技术操作能力。明确了本院学生应具备的学习品质和风格,对青少年学生具有警示和激励作用。以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指引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背景下,将大家与小家、国家与个人有机连接,把理论学习与文化熏陶、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提升完善自我,为社会、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如今,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虽有其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科技进步等积极作用,但也有利益的纷争和思想腐蚀带来的心灵异化、价值扭曲、情感淡薄等负面影响,这对当今处于价值观念尚未成熟和稳固的青少年学生尤为严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坚定理想信念的培养和引导,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认同,促使其能够超越个人私利而关注国家、社会和民生,形成强大的精神信念和力量。由此,高职院校要切实把家国情怀培养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培养社会需要的有担当、有追求、有情感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