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生物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途径分析

摘要: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商洛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阐述了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办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明晰改革目标的前提下,提出三“激”四“新”改革举措。以取得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产业调研是基础;目标定位是核心,找准位置是关键;课程体系是抓手,知识融合是重点;课程大纲有创新,教学内容有特色;教学团队有活力,教学模式有新意;教学条件有保障,教学成果有亮点等经验体会值得参考借鉴。
生物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途径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增长点。对于高校而言,加强生物技术专业建设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变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内涵建设和特色突破方面的必经之路。商洛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陕西省政府举办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自2006年开设以来,人才培养方案先后经过了5次修订,即使历年来考研升学率一直相对较高,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难以提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彰显方面仍未取得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同时,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学科专业发展又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立足我校生物技术(目前学校四个省级专业之一)建设现状与“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对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突破及差异化发展需求,积极探索面向地方产业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同类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1.生物技术专业现状

自1997年教育部将生物技术专业正式列入专业目录以来,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纷纷设置生物技术专业,二十年来,年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剧增。但当一届届毕业生走向社会时,人们发现职场为本专业毕业生提供的职位却没有预计的充足。因为对就业前景的茫然和困惑,多数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一入校就准备考研,考研成了他们大学四年的目标。这与高校的培养目标不相符,也与设置本专业的宗旨相悖。由于生物技术学科涵盖领域非常广泛,若不依据学校自身办学优势与当地产业特色进行提炼和定位,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就容易趋向于“模糊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无法摆脱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最终使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成为传统学历教育的“翻版”。随着生物技术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如何避免与重点大学“同质化”,生物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定位,专业改革如何实施等等,这些都是摆在地方本科院校面前无法回避的课题。

2.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互联网与传统生物技术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新的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对生物技术高级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进而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进入了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局限性正逐步显现出来。近年来,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就业率逐年下降,而一线技能人才以及互联网相关人才却供不应求。可以看出,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最多的理论型、学术型人才已经过剩,而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十分紧缺。普通高校要顺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重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真正实现向应用型高校转变。从教学上看,高校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传统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如何与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接轨,拓宽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是目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研究思路的梳理,我校确立了以下具体研究目标和专业建设方案:①修订现有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执行落实好专业人才的分类培养,解决好怎样做到以学生为本实行个性化教育,培养生物技术多样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②重新架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知识与“互联网+”背景下就业、创业的能力需求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能力教育,解决好如何基于时代需求重建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促进人才就业与创业问题。③充分利用互联网在高等教育途径中的重要地位,将互联网思维真正渗透到人才培养与体制建设工作中,有力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进一步拓展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途径。④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科研机构、企业在互联网领域进行资源融合,构建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沟通交流平台,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使高校更好地与企业人才需求和技术创新的需求对接,形成高校和社会、经济、企业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3.具体改革措施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条件下,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存在挑战。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教育部及时提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以本为本”原则,商洛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陕西省转型试点院校之一),正值实现学校走内涵式发展和弯道超车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课题组成员通过前期大量调研和实践,对于今后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特色发展和建设思路,总结出以下实践经验和建设想法:三“激”四“新。四“新”指一类新需求、一种新理念、一套新技术、一群新伙伴;三“激”指新需求激发新理念、新理念激活新技术、新技术激励新伙伴。结合商洛学院建设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校办学定位,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素质提升为重点”的原则,初步确定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办学定位为培养符合地方生物技术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多层次和多样化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重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一方面打造符合地方企事业单位岗位需求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模块;另一方面,充分整合传统的以学科教育为背景的知识链课程群,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弹性化课程和学分制建设,并以互联网+时代下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综合能力需求为出发点,多元整合多学科且利于职业能力提升的交叉学科课程群,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一体化目标。充分利用和整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有的优越教学资源,进一步创新、推广和运用好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比如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新媒体平台等教学资源。通过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密切合作,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在前期产业调研基础之上,积极寻求生物技术产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大纲的修订工作,并通过实习基地建设、毕业生顶岗实习和课程实习等相关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探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育人模式,尝试通过学科专业建设实现高校与社会、经济、企业三联动,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综上所述,要满足市场生物技术产业新需求、实现新时期专业人才培养新目标,就必须坚持“三措并举”,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突破的路径选择,即新理念指导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新技术推动下的全新教学模式推广、新伙伴参与下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4.取得成效及经验总结

4.1市场需求为导向,产业调研是基础

抓住商洛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商洛实施方案》中包括生物产业在内的八大重点产业发展的机遇,积极开展地方生物产业调研,分析目前区域经济中生物相关产业支撑度、存在问题及人才需求情况,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奠定基础。

4.2目标定位是核心,找准位置是关键

地域特点和产业结构决定了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定位和特色彰显,为促使学校建设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的实现,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立足地方,面向行业,紧密围绕秦岭丰富的特色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探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在省级生物学优势学科发展支撑下,生物技术专业获评为省级专业。

4.3课程体系是抓手,知识融合是重点

在“互联网+”和“根植地方”行动的催化下,转型生物产业和互联网应用成为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与创业的主要领域。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教育目标及时面向“互联网+”融合发展,重建课程体系,通过系列行业特色课程开设加强专业知识与“互联网+”背景下就业、创业的能力需求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能力教育。

4.4课程大纲有创新,教学内容有特色

学院新版人才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压缩了总课时量,但加大了实验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深化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邀请行业与企业专家学者参与制订课程大纲和修订工作,自编特色教材,同时从理论和实验大纲中体现出专业培养特色。

4.5教学团队有活力,教学模式有新意

教学团队外出学习、培训和交流,参观同类院校并观摩教学课,积累经验为我所用,进一步论证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开展教学团队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新教学媒体和手段进行课程改革,建设一批特色课程,开展全新教学模式实践。以根植地方和横向项目合作单位为突破口,积极需求合作,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4.6教学条件有保障,教学成果有亮点

注重传统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渗透个性化教育理念,实行分类培养;主动应对市场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强化互联网+课程设置,促进就业与创业;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拓宽信息化的教学途径,更新教学模式;打造校企合作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并完善知行合一的能力实践体系。近年来,在生物学优势学科建设支撑下,生物技术获批为省级专业,同时,带动院内学科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学院获批为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

5.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当今互联网的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升级,市场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背景下,各高校在生物技术专业办学特色凝练方面也正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和专业建设,必须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理念,在生物技术专业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产教融合等方面多措并举,才能真正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突破。

在线咨询